CN101809316B -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9316B
CN101809316B CN2008801094865A CN200880109486A CN101809316B CN 101809316 B CN101809316 B CN 101809316B CN 2008801094865 A CN2008801094865 A CN 2008801094865A CN 200880109486 A CN200880109486 A CN 200880109486A CN 101809316 B CN101809316 B CN 101809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ation
pin
chain
layout
tra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94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9316A (zh
Inventor
镰本繁夫
多田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505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116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505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1160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F16G5/18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in the form of links

Abstract

一种动力传递链条和动力传递装置,其中能够通过关注最大弯曲角和最小弯曲角来消除节距长度和销形状的随机布置中的不适宜的布置,从而不仅降低噪声,还能增强耐用性。就节距长度而言,存在两种链节:具有小节距长度的链节(L1)和具有大节距长度的链节(L2);就销形状而言,存在两种销:具有大曲率滚动接触面的销(P1)和具有小曲率滚动接触面的销(P2)。对各种布置分析链节元件与相对旋转角之间的关系,并且消除具有增大的最大弯曲角的布置(例如组合(L2、P2)在链条前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1、P1)之后的布置)或者具有太小的最小弯曲角的布置。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链条,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如机动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CVT)的动力传递链条以及一种动力传递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无级变速器,已知的有图10所示的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包括具有定滑轮(2a)和动滑轮(2b)并设置在发动机侧上的驱动链轮(2)、具有定滑轮(3a)和动滑轮(3b)并设置在驱动轮侧上的从动链轮(3)以及在两链轮之间延伸的环状动力传递链条(1),其中,通过使得动滑轮(2b)(3a)借助液压执行机构朝向或远离定滑轮(2a)(3b)移动而引起的液压压力来夹紧链条(1),从而利用夹持力在链轮(2)(3)与链条(1)之间产生接触载荷,由此通过接触部分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
对于动力传递链条,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动力传递链条,该动力传递链条包括多个链节、多个第一销和多个第二销,上述链节具有使销插入穿过的前插入部分和后插入部分,第一销和第二销用于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对齐的链节连接在一起,使得一个链节的前插入孔对应于另一链节的后插入孔,从而使得链节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弯曲,其中,使得固定在一个链节的前插入部分内并可移动地装配在另一链节的后插入孔内的第一销与可移动地装配在一个链节的前插入孔内并固定在另一链节的后插入孔内的第二销相对于彼此滚动接触,从而能使得链节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弯曲,并减小噪音和振动,预设具有两个或多个节距长度的链节、销的滚动接触表面形状,以及销与链轮表面的接触位置(偏移量)。
专利文献1:JP-2006-24237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上专利文献1所述的动力传递链条中,能通过组合具有不同节距长度的多个链节和具有不同形状的销来减小噪声级。但是,由于节距长度和销形状随机组合,因此,会出现相邻链节形成的各种大小的弯曲角。一般而言,由于具有大弯曲角的动力传递链条很明显在耐用性方面具有缺点,而弯曲角小时则认为没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链条以及使用该动力传递链条的动力传递系统,能够通过关注最大弯曲角和弯曲角最小值来消除节距长度和销形状组合中的不适宜布置,该动力传递链条不仅降低噪声级,而且还能增强其耐用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传递链条,该动力传递链条包括多个链节、多个第一销以及多个第二销,每个链节具有使销插入穿过的前插入部分和后插入部分,且第一销和第二销前后对齐,以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对齐的链节连接在一起,使得一个链节的前插入孔对应于另一链节的后插入孔,其中,链节能通过第一销和第二销的相对滚动接触运动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弯曲,并且具有不同节距长度的链节和具有不同销形状的销被组合布置,其特征在于,就节距长度而言,链节包括两种链节:具有小节距长度的链节L1和具有大节距长度的链节L2,且就销形状而言,销包括两种销:长销P1(或者具有大曲率滚动接触表面的销)和短销P2(或者具有小曲率滚动接触表面的销);消除具有大弯曲角的布置和具有小弯曲角最小值的布置中的至少一种布置。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考虑到弯曲角的大小,所消除的布置包括以下布置:在组合(L1、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1、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2、P2)跟随在后面的布置、在组合(L1、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2、P2)跟随后面的布置、在组合(L2、P1)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1、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后面的布置、以及组合(L2、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直接跟随在组合(L1、P1)之后的布置。
在组合具有不同节距长度的两种链节(L1和L2)和具有不同销形状的两种销(P1和P2)时,有四种组合:(L1、P1)、(L1、P2)、(L2、P 1)以及(L2、P2)。在传统的随机布置中,已从所有四种组合在每种组合之后均出现的“随机”角度对布置进行了深入的考究。但是,在考虑相邻链节的最大弯曲角时,由于具有最大弯曲角的组合可能是降低耐用性的原因,因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随机布置链节和销的组合产生降低耐用性的布置。例如,假定(L1、P1)构成参照,产生组合(L1、P1)、(L1、P2)、(L2、P1)以及(L2、P2)位于参照组合后面。尽管通常存在噪声级和耐用性能随着组合而变化的可能性,但还是绝不考虑如上所述的一系列组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条中,通过关注最大弯曲角来消除不适宜组合位于参照组合之后的可能性,不仅降低了噪声级,而且还增强了耐用性。
也就是说,就节距长度而言,将具有小节距长度的链节称作L1,而将具有大节距长度的链节称作L2。就销形状而言,将长度长或其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大的销称作P1,而将长度短或其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小的销称作P2。就用于布置的链节和销的组合而言,消除了组合(L2、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组合(L1、P1)之后的可能性(换言之,将构成剩余三个组合的组合(L1、P1)、组合(L1、P2)和组合(L2、P1)中的任一个组合设计成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1、P1)之后)。
在随机布置链节和销时获得相邻链节的相对旋转角(弯曲角),结果如图5(b)所示。图中,相对旋转角增大的地方位于组合(L2、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1、P1)之后的部分。由于组合(L2、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除该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均未紧随组合(L1、P1)之后,因此可见,通过避免组合(L2、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组合(L1、P1)之后的情况减小了最大弯曲角。
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检测最大弯曲角增大的部分时,还可发现最大弯曲角在除以上情况之外的以下情况下也增大,这些情况包括:在组合(L1、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1、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2、P2)跟随在组合(L1、P2)后面、在组合(L1、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2、P2)跟随在组合(L1、P2)后面、以及在组合(L2、P1)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1、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1)跟随在组合(L2、P1)后面。据此,产生上述情况。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动力传递链条中,考虑到弯曲角极大值,所消除的布置包括以下布置:在组合(L1、P1)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在组合(L1、P1)以连续两个组合的方式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在组合(L1、P1)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2、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以及在组合(L1、P1)以连续三个组合的方式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
在组合具有不同节距长度的两种链节(L1和L2)和具有不同销形状的两种销(P1和P2)时,有四种组合:(L1、P1)、(L1、P2)、(L2、P1)以及(L2、P2)。在传统的随机布置中,已从四种组合在每种组合之后均出现的“随机”角度对布置进行了深入的考究。但在考虑相邻链节的弯曲角时,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随机布置链节和销的组合会产生耐用性不好的布置。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动力传递链条中,通过关注最大弯曲角极大值来消除布置中不适宜的组合,不仅降低了噪声级,而且还增强了耐用性。在相邻链节的弯曲角很小的情况下,尽管轻微变形会对耐用性不利,但销的全部滚动接触表面都不相互接触,因此,小的弯曲角对耐用性产生不利影响表现在始终将载荷施加给销部分。另外,小的弯曲角对耐用性产生不利影响还表现在:在连续出现具有小弯曲角的组合时,甚至是在销位于链轮的滑轮表面之间的情况下,一些销也不产生任何保持力。
此时,就节距长度而言,将具有小节距长度的链节称作L1,而将具有大节距长度的链节称作L2。就销形状而言,将包括长度长或其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大的销称作P1,而将长度短或其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小的销称作P2。此时,在随机布置链节和销时获得相邻链节的相对旋转角(弯曲角),且检测出弯曲角变得比预定值更小的部分。于是,得出包括以下布置的上述四种布置:在组合(L1、P2)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2)后面的布置、在组合(L1、P1)以连续两个组合的方式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在组合(L1、P1)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2、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以及在组合(L1、P1)以连续三个组合的方式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由此可见,可通过消除这些布置来增大弯曲角最大值。
这里,总共消除生成的四种组合,从而增大最大弯曲角,且因此,最好这四种组合都消除。但是,即便是在能消除四种中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下,也能较之传统动力传递链条增强耐用性。当然,优选的是消除一个以上组合,也就是说,消除四种组合中的至少两种或至少三种组合。另一方面,用生成的总共四种组合来减小弯曲角最大值,且类似地,在消除至少一个组合的情况下能较之传统动力传递链条增强耐用性。
在本发明中,尽管组合(L2、P2)理所当然地可由组合(L1、P1)等替代以除去要消除的布置,但只要改变组合次序就能将要消除的组合从要消除的组合或者布置列表中除去。
由于采用了具有不同节距长度的两种链节,冲击噪声产生周期变得不一致,从而减小声级压力峰值。由于采用2级销长度,因此,销接触链轮的位置变成2级,从而声压级峰值减小。另外,至于第一销和第二销的滚动接触表面形状,使第一销和第二销的接触位置轨迹成为渐开线曲线,且渐开线的基圆半径采用2级,由此,声压级的峰值减小。就销而言,即便将销分为长销P1和短销P2或者分为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大的销P1和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小的销P2,也能实现相同的优点。也就是说,在第一销和第二销中,第一销和第二销中任一个销的滚动接触表面被形成为平面,而另一个的滚动接触表面被形成为能实现相对滚动接触运动的渐开线曲面。但也可将第一销和第二销的各个接触表面形成为所需的曲面。
优选将第一销和第二销中的一个销固定在固定部分内,并将其可移动地装配在可移动部分内,上述固定部分设置在一个链节的前插入孔的前部,而可移动部分设置在另一链节的后插入部分的前部。优选将第一销和第二销中的另一个销可移动地装配在销可移动部分内,并将其固定在销固定部分内,上述销可移动部分设置在一个链节的前插入孔的后部,而销固定部分设置在另一链节的后插入孔的后部。
基于机械冲压装配通过固定部分的内缘与销的外周面之间的装配固定来实现将销固定在销固定部分内。但是,可采用压缩装配或冷装配作为替代。优选在以直角与长度方向交叉的销固定部分的边缘(上下边缘)部分进行装配固定。在装配固定之后的预拉力施加步骤中施加预拉力,均匀并适当地将剩余的抗压应力施加给链节的销固定部分(销压合部分)。
在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条中,第一销和第二销中的至少一者与链轮接触,以通过摩擦力传递动力。在销中的任一个销与链轮接触的链条中,将第一销和第二销中的一个销形成为在不同连续传递中使用链条时与链轮接触的销(下文中也将其称作“第一销”或者“销”),而将另一个销形成为不与链轮接触的销(将其称为中间件或者中间带,且下文也将其称作“第二销”或“中间件”)。
链节由弹簧钢或碳工具钢制成。链节的材料不限于弹簧钢或碳工具钢,且也可使用其他钢,例如轴承钢。在链节中,可将前插入部分和后插入部分分别形成为单独通孔(有柱链节),或者可将前插入部分和后插入部分形成为单个通孔(无柱链节)。对于用于销的材料,使用包括轴承钢的适用钢。
在此说明书中,尽管将链节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称作前面,而将另一端侧称作后面,但前后的定义仅出于方便目的。因此,此处使用的定义并不意味着链节的长度方向不必与前后方向始终一致。
在上述动力传递链条中,使得销(中间件)中的任一个销小于另一销(上述销),且较长销的端面接触无级变速器链轮的半锥链轮的表面,从而优选通过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每个链轮由具有锥形滑轮表面的定滑轮以及具有锥形滑轮表面的动滑轮组成,且链条保持在两滑轮的滑轮表面之间。此时,使得动滑轮通过液压执行机构移动,滑轮表面之间的距离或者无级变速器的链条绕接接触(wrap contact)直径改变,从而能获得平稳无级变化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系统包括具有锥形滑轮表面的第一链轮、具有锥形滑轮表面的第二链轮以及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延伸的动力传递链条,其中,将已作描述的动力传递链条用作动力传递链条。
此动力传递系统适于用作车辆如机动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条和动力传递系统,通过关注相对碰撞速度消除不适宜组合后面的组合来实现噪声级的减小,由此使得仅以链节和销布置的改变有效地减小噪声级而不改变链节和销的形状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条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了链节、销和中间件的参考形状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示出具有不同节距长度的链节的形状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示出具有不同形状的销的放大侧视图。
图5(a)示出了传统布置的示例,而图5(b)示出对传统布置的相对旋转角的分析的结果。
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要消除的布置的图表。
图7是作为本发明关注目标的弯曲角最小值出现的部分的布置的示范性示图。
图8(a)、图8(b)和图8(c)是示出要消除的布置的图表。
图9是示出动力传递链条缠绕在链轮上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0是示出无级变速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描述中所使用的“竖直”应基于图2中的竖直方向。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条的部分,且动力传递链条(1)包括多个链节(11)(21)以及多个销(第一销)(14)和中间件(第二销)(15),所述链节具有在链条的长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前插入部分和后插入部分(12)(13),而所述销和中间件用于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对齐的链节(11)(21)连接在一起,使得这些链节能在长度方向上弯曲。中间件(15)被制成比销(14)短,并且在中间件(15)设置在前侧而销(14)设置在后侧的情况下,二者彼此相对。
在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链条(1)中,对链节(11)(21)而言,提供了两种链节:一种(11)在图2中示出,而另一种(12)在图3中示出。对于销(14)的横截面形状而言,提供了两种横截面形状:一种在图4(a)中示出,而另一种在图4(b)中示出。
在链条(1)中有三个链节行,每行包括多个链节以及多个链节单元,在宽度方向上处于相同相位的链节在行进方向(前-后方向)上对齐,从而形成一个链节单元,每个链节单元包括在行进方向上连接在一起的三个链节行,从而形成动力传递链条(1)。在此实施例中,一个链节单元由包含9个链节的一个链节行和各自包含8×3链节行的两个链节行组成。
如图2所示,链节(11)(21)的前插入部分(12)由可移动装配销(14)的销可动部分(16)和固定中间件(15)的中间件固定部分(17)组成。后插入部分(13)由固定销(14)的销固定部分(18)和可移动装配中间件(15)的中间件可动部分(19)组成。
每个销(14)均被制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比中间件(15)更宽,且朝着每个销(14)的侧面延伸的凸缘部分(15a)(15b)分别设置在中间件(15)的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
在将链条的宽度方向上对齐的链节(11)(21)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将链节(11)(21)重叠,以使得一个链节(11)(21)的前插入部分(12)对应于另一链节(11)(21)的后插入部分(13)。销(14)固定在一个链节(11)(21)的后插入部分(13)内并可移动地装配在另一链节(11)(21)的前插入部分(12)内,而中间件(15)可移动地装配在一个链节(11)(21)的后插入部分(13)内并固定在另一链节(11)(21)的前插入部分(12)内。此时,使得链节(11)(21)通过销(14)和中间件(15)的相对滚动接触运动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弯曲。
将上下突出的弧形保持部分(18a)(18b)设置在链节(11)(21)的销固定部分(18)与中间件可动部分(19)之间的边界部分处,所述上下突出的弧形保持部分分别伸长至中间件可动部分(19)的上下凹陷的弧形导向部分(19a)(19b),从而保持固定在销固定部分(18)中的销(14)。类似地,将上下突出的弧形保持部分(17a)(17b)设置在中间件固定部分(17)与销可动部分(16)之间的边界部分处,所述上下突出的弧形保持部分分别伸长至销可动部分(16)的上下凹陷弧形导向部分(16a)(16b),从而保持固定在中间件固定部分(17)中的中间件(15)。
将销(14)与基于销(14)的中间件(15)之间的接触位置轨迹称为圆周的渐开线,且在此实施例中,将销(14)的滚动接触表面(14a)称作具有基圆半径Rb和截面中心M的渐开线曲线,而将中间件(15)的滚动接触表面称作平面(线性横截面形状)。这样,当每个链节(11)(21)在前插入部分(12)中从链条(1)的线性区域偏移至曲线区域或者从曲线区域偏移至线性区域时,销(14)相对于在销可动部分(16)中处于固定状态的中间件(15)移动,与此同时,销(14)的滚动接触表面(14a)滚动接触(包括轻滑接触)中间件(15)的滚动接触表面(15c)。在后插入部分(13)中,中间件(15)相对于在销可动部分(19)中处于固定状态的销(14)移动,与此同时,中间件(15)的滚动接触表面(15c)滚动接触(包括轻滑接触)销(14)的滚动接触表面(14a)。
在此动力传递链条(1)中,通过销重复竖直移动,产生多边形变化,且如此产生的多边形变化导致噪声。但是,由于销(14)和中间件(15)在彼此接触时相对移动,并销(14)与基于销(14)的中间件(15)之间的接触位置轨迹称作圆周渐开线,因此,较之销和中间件各自的接触表面均为弧形面的情况,能减小变化,从而降低噪声级。
为了降低噪声级以及变化,优选随机布置不同形状的两个或多个链节(11)(21)以及销(14),以使得冲击噪声产生周期变得不一致,从而将声能分散成不同频带,借此减小声压强度的峰值。
在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A和B标注的部分为销(14)和中间件(15)在链条(1)的线性区域内彼此接触的线(图中的点),且A与B之间的距离为节距长度。在增大图2所示的链节(11)中A与B之间的距离(节距长度)时,形成图3所示的链节(21)。因此,使用具有小节距长度和大节距长度的链节(11)(21)。
如图4所示,针对齿状销(14)的渐开线曲线的半径Rb,使用两种销,其中一种销的渐开线曲线的半径Rb较大,如图(4a)所示,而另一种销的渐开线曲线的半径Rb较小,如图(4b)所示。可将这两种销(14)插入通过具有长节距长度的图2所示的链节(11)或者具有短节距长度的图3所示的链节(21)。通过组合链节(11)的这两种节距长度(下文将小节距长度称作“L1”,而将大节距长度称作“L2”)与两种销形状(下文将大Rb称作“P1”,而将小Rb称作“P2”),能产生四种组合(L1、P1)、(L1、P2)、(L2、P1)以及(L2、P2)。
(第一实施例)
传统的随机布置基于上述四种组合的随机布置,且理想的是所有四种组合在每种组合之后均会出现。但是,在考虑相邻链节的最大弯曲角时,由于具有最大弯曲角的组合可能是导致可靠性降低的原因,因此,在同时考虑噪声级和耐用性时简单采用随机布置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此时,不仅能通过关注以下最大弯曲角消除参照组合之后产生不适宜组合的可能性而降低了噪声级,而且还增强了耐用性。
图5(a)示出了传统布置的示例,其中,所有四种组合在组合(L1、P2)之后均出现。获得传统布置的相邻链节(11)(21)的相对旋转角(弯曲角),如图5(b)所示。在图5(b)中,相对旋转角增大的部分为组合(L2、P2)位于或处于组合(L1、P1)之后的部分。在其他部分,除组合(L2、P2)以外的组合(L1、P1)、组合(L1、P2)或组合(L2、P1)位于或处于组合(L1、P1)之后。从分析结果可看出,能通过消除组合(L2、P2)位于组合(L1、P1)之后的可能性减少产生最大弯曲角的组合。
从上面已描述的观点出发作进一步的分析,以检验产生最大弯曲角的组合。根据分析结果可看出,最大弯曲角在产生图6(a)、图6(b)和图6(c)所示布置的部分(分析结果被删除)如图5(b)所示那样增大。也就是说,可见能通过消除那些布置来减小会降低耐用性的最大弯曲角。由于最大弯曲角在图6(a)、图6(b)和图6(c)中所示的布置以图中所示的顺序连续出现时增大,因此,仅需要改变第二布置与第三布置之间布置的顺序,就能消除最大弯曲角增大的风险。
(第二实施例)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通过以单箭头来表示相邻第一销(14)与配对销的线连接接触位置而形成曲线时,会出现用于接触位置的具有适当弯曲角的曲线(实线和圆圈所示)以及具有小弯曲角的曲线(虚线和十字叉所示)。作为弯曲角减小的布置示例,在组合(L1、P1)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1)之后,从而获得该布置。同样也小的弯曲角能用于降低耐用性。因此,在同时考虑噪声级耐用性时,随机简单布置组合不是最佳选择。此时,不仅能通过关注弯曲角最小值消除跟随参照组合之后的不适宜组合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噪声级,而且还增强了耐用性。
图8所示的布置使得能分析链节元件与相对旋转角之间相对于各种布置的关系,从而得出除上述弯曲角减小的布置以外的布置,图8(a)表示在组合(L1、P1)以连续两个组合的方式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图8(b)表示组合(L1、P1)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2、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而图8(c)表示在组合(L1、P1)以连续三个组合的方式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组合(L2、P2)之后的情况下组合(L1、P2)跟随在组合(L1、P1)后面的布置。所有这些布置均涉及图7中虚线所示的弯曲角,且通过消除这些布置,也能消除会降低耐用性的同样很小的弯曲角。由于当图7、图8(a)、图8(b)和图8(c)所示的布置以图中所示顺序连续出现时弯曲角减小,所以例如只需改变第二布置与第三布置之间的布置顺序,就能消除弯曲角减小的风险。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尽管针对销的形状示出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大的销P1和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小的销P2,但即便是在使用称作P1的长销和称作P2的短销的两种销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如上相同的上述弯曲角减小效果。
在图10所示的无级变速的V形链轮变速器中使用此动力传递链条(1)。如果在中间件的端面不接触具有链轮轴(2e)的链轮(2)的定滑轮(2a)与动滑轮(2b)的各个锥形滑轮表面(2c)(2d)的状态下这样做,如图9所示,则驱动销(14)的端面接触链轮(2)的锥形滑轮表面(2c)(2d),且通过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
当位于实线所示位置的驱动链轮2的动滑轮半部(2d)被迫朝着或远离定滑轮(2a)移动时,驱动链轮2的绕接接触直径在动滑轮(2b)朝着定滑轮(2a)移动时增大,而在动滑轮(2b)远离定滑轮(2a)移动时减小,如图7的虚线所示。尽管未示出,但在从动链轮(3)中,当其动滑轮在与驱动链轮(2)的动滑轮(2b)相反的方向上移动而使得驱动链轮(2)的绕接接触直径增大时,从动链轮(3)的绕接接触直径减小,反之,在驱动链轮(2)的绕接接触直径减小时,从动链轮(3)的绕接接触直径增大。结果,基于产生一一对应的速度比(初始值)的条件,获得U/D条件(减速驱动)和O/D条件(增速驱动),在U/D条件中,驱动链轮(2)的绕接接触直径最小而从动链轮(3)的绕接接触直径最大,而在O/D条件中,驱动链轮(2)的绕接接触直径最大而从动链轮(3)的绕接接触直径最小。

Claims (6)

1.一种动力传递链条,包括多个链节、多个第一销和多个第二销,所述链节各具有使销插入穿过的前插入部分和后插入部分,且所述第一销与所述第二销前后对齐,以用于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对齐的所述链节连接在一起,使得一个链节的前插入部分对应于另一链节的后插入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链节能通过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的相对滚动接触运动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弯曲,并且具有不同节距长度的所述链节和具有不同销形状的所述第一销被组合布置,其中,就节距长度而言,所述链节包括两种链节:具有小节距长度的链节L1和具有大节距长度的链节L2;且就销形状而言,所述第一销包括两种销:长销或具有大曲率半径的滚动接触表面的销P1;和短销或具有小曲率半径的滚动接触表面的销P2;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由L1和P1的组合、L1和P2的组合、L2和P1的组合、L2和P2的组合组成,并且消除具有大最大弯曲角的布置或具有小弯曲角最小值的布置中的至少一种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链条,其特征在于,就销形状而言,所述第一销包括两种销:长销P1和短销P2;并且消除以下布置中的至少一种布置:在L1和P2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1和P2的组合之后的情况下L2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L1和P2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且L2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L2和P1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1和P2的组合之后且L1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以及L2和P2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直接位于L1和P1的组合之后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链条,其特征在于,就销形状而言,所述第一销包括两种销: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半径大的销P1和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半径小的销P2;并且消除以下布置中的至少一种布置:在L1和P2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1和P2的组合之后的情况下L2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L1和P2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且L2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L2和P1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1和P2的组合之后且L1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以及L2和P2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直接位于L1和P1的组合之后的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链条,其特征在于,就销形状而言,所述第一销包括两种销:长销P1和短销P2;并且消除以下布置中的至少一种布置:在L1和P1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的情况下L1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L1和P1的组合以连续两个组合的方式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且L1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L1和P1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且L2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以及L1和P1的组合以连续三个组合的方式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且L1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链条,其特征在于,就销形状而言,所述第一销包括两种销: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半径大的销P1和滚动接触表面曲率半径小的销P2;并且消除以下布置中的至少一种布置:在L1和P1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的情况下L1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L1和P1的组合以连续两个组合的方式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且L1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L1和P1的组合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且L2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以及L1和P1的组合以连续三个组合的方式在链条行进方向上紧随在L2和P2的组合之后且L1和P2的组合跟随在后面的布置。
6.一种动力传递系统,包括具有锥形滑轮表面的第一链轮、具有锥形滑轮表面的第二链轮以及缠绕在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上的动力传递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链条是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链条。
CN2008801094865A 2007-09-27 2008-09-25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0517A JP5211610B2 (ja) 2007-09-27 2007-09-27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7250516A JP5211609B2 (ja) 2007-09-27 2007-09-27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7-250516 2007-09-27
JP2007-250517 2007-09-27
PCT/JP2008/067291 WO2009041494A1 (ja) 2007-09-27 2008-09-25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316A CN101809316A (zh) 2010-08-18
CN101809316B true CN101809316B (zh) 2013-03-27

Family

ID=40511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948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316B (zh) 2007-09-27 2008-09-25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79805A1 (zh)
EP (1) EP2192325A4 (zh)
CN (1) CN101809316B (zh)
WO (1) WO2009041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1606B2 (ja) * 2007-09-25 2013-06-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4997537B2 (ja) * 2007-10-22 2012-08-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5136838B2 (ja) * 2007-11-07 2013-02-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
JP5851799B2 (ja) * 2011-10-31 2016-02-03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無段変速機のチェーン
CN106068408B (zh) * 2014-02-24 2020-05-1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板链
WO2015131896A1 (de) * 2014-03-05 2015-09-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Laschenkett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7583A (en) * 1993-09-10 1995-06-27 P.I.V. Antrieb Werner Reimers Gmbh & Co. Kg Low-noise, triple side bar sprocket chain for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666038A (zh) * 2002-07-04 2005-09-07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减小接片链噪声的方法以及接片链
CN1875206A (zh) * 2003-10-29 2006-12-06 株式会社Jtekt 动力传动链条的动力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38295A1 (ja) * 2003-10-17 2005-04-28 Jtekt Corporation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動力伝達装置
WO2005045280A1 (ja) * 2003-10-29 2005-05-19 Jtekt Corporation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US20050187057A1 (en) * 2004-01-14 2005-08-25 Koyo Seiko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JP2006002783A (ja) * 2004-06-15 2006-01-05 Koyo Seiko Co Ltd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6097857A (ja) * 2004-09-30 2006-04-13 Jtekt Corp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6097844A (ja) * 2004-09-30 2006-04-13 Jtekt Corp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動力伝達装置
JP2006105355A (ja) * 2004-10-08 2006-04-20 Equos Research Co Ltd チェーンベルト
JP4941698B2 (ja) * 2005-02-04 2012-05-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7583A (en) * 1993-09-10 1995-06-27 P.I.V. Antrieb Werner Reimers Gmbh & Co. Kg Low-noise, triple side bar sprocket chain for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666038A (zh) * 2002-07-04 2005-09-07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减小接片链噪声的方法以及接片链
CN1875206A (zh) * 2003-10-29 2006-12-06 株式会社Jtekt 动力传动链条的动力传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105355A 2006.04.20
JP特开2006-242374A 2006.09.14
JP特开2006-2783A 2006.01.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316A (zh) 2010-08-18
WO2009041494A1 (ja) 2009-04-02
EP2192325A4 (en) 2011-12-21
EP2192325A1 (en) 2010-06-02
US20100279805A1 (en)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316B (zh)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US7846050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1809315B (zh)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US848592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090118042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09010502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100035713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4898107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JP5347290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予張方法
JP4910982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JP4770454B2 (ja) 無段変速機用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EP1867893A2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5211609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5151140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4821392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設計方法、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4893562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US8979687B2 (en) Torque transmission chain and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JP5125648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5211610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4830707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11200874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08215448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045668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用リンクの製造方法、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019337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144824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