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6311B -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6311B
CN101806311B CN201010115997.7A CN201010115997A CN101806311B CN 101806311 B CN101806311 B CN 101806311B CN 201010115997 A CN201010115997 A CN 201010115997A CN 101806311 B CN101806311 B CN 101806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ealing
supply passage
shell
sea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59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6311A (zh
Inventor
细见弘树
永冈圭介
野口真
中野太辅
柳田浩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449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2515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555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00450B/zh
Priority to CN201410655280.XA priority patent/CN104564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06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6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6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6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03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泵以及泵的使用方法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绳状的密封部件(34)将第一壳体(29)的接合面(33)与第二壳体(28)的接合面(31)之间密封。密封部件(34)嵌入到形成于第一壳体(29)的接合面(33)的密封槽(35)中,而且被第二壳体(28)的接合面(31)按压而以规定的压缩率在密封槽(35)的深度方向被压缩。在密封槽(35)的长度方向的规定部分形成密封部件(34)的压缩率比上述规定的压缩率高的高压缩部(36)。

Description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经由接合面接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而形成的壳的泵及其泵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公知的泵,如图31、图32所示,有泵120的壳121被上下分割为上部壳体122和下部壳体123这两个部分的类型。利用多根螺栓126紧固设在上部壳体122的上部凸缘部124和设在下部壳体123的下部凸缘部125。在上部凸缘部124的接合面127和下部凸缘部125的接合面128之间夹持设置片状的衬垫129。由衬垫129密封上部接合面127和下部接合面128之间。
另外,对于如上所述把上部壳体122的接合面127和下部壳体123的接合面128之间利用片状的衬垫129密封的构成,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7-146789(特开2007-146789)、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平4-17840(实公平4-17840)中有所记载。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形式中,需要切断衬垫129以使其与接合面127、128的形状吻合。为此,对于泵120的型号或尺寸的每一个都需要制作形状不同的多种衬垫129(密封部件),存在衬垫129的制作花费工夫的问题。另外,为了充分保证紧固安装衬垫129所需的面压,还存在需要增加螺栓126(连结部件)的数量或增大螺栓126的尺寸的问题。
另外,作为公知的泵,如图33所示,有在壳121上设置主轴135所贯通的轴贯通孔136的类型。在轴贯通孔136中设置密封主轴135与壳121之间的轴密封部137。在壳121的外部设置把排出侧涡卷室138内的水供给到轴密封部137来密封轴密封部137的外部配管139。外部配管139的一端与排出侧涡卷室138内连通,外部配管139的另一端与轴密封部137连通。
这样,通过排出侧涡卷室138内向外部排出的水的一部分,作为密封水通过外部配管139供给到轴密封部137。由此,在轴密封部137中进行自行封水。为此,可防止外部的空气从轴密封部137侵入壳121内或是壳121内的水从轴密封部137向壳121外部泄漏。
另外,对于如上所述在壳121的外部设置外部配管139的泵120,在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昭61-116197(实开昭61-116197)中有所记载。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形式中,因为在壳121上设置外部配管139,所以存在泵120大型化、用于设置泵120所需的空间容积增大的问题。
另外,还存在施工困难由施工不良产生漏水、或是由泵动作时的振动使外部配管139振动而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容易制造密封部件、可降低连结部件的数量或尺寸、还可使泵小型化、可防止由施工不良产生的漏液及由振动产生的配管损伤的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泵,经由接合面接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而构成壳,
在壳内形成吸入侧室和排出侧室,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的接合面和第二壳体的接合面之间利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绳状的密封部件密封,
在第一及第二壳体的至少任何一个壳体的接合面形成密封槽,
密封部件嵌入到密封槽,且被另一个壳体的接合面按压,在密封槽的深度方向以规定的压缩率被压缩,
密封部件的压缩率比上述规定的压缩率高的高压缩部形成在密封槽的长度方向的规定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把密封部件嵌入到密封槽,相互接合接合面,并利用连结部件连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壳。由此,密封部件以规定的压缩率向密封槽的深度方向被压缩,第一壳体的接合面和第二壳体的接合面之间由密封部件密封。
密封部件因为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绳状的部件,所以仅改变密封部件的长度及截面面积即可适应泵的型号或尺寸的每一个。因此,与现有技术那样使用片状的衬垫的情况相比,可大幅节省与接合面的形状吻合地进行切断的工夫。由此,可大幅减少按泵的型号或尺寸的每一个制造密封部件时的工夫。
另外,在高压缩部以外的密封槽,壳内少量的液体在密封部件的内侧沿长度方向流动。在密封部件的内侧顺沿于长度方向的液体的流动的大部分在高压缩部中被拦截。因此,例如可以防止壳内的排出侧室的液体沿长度方向在密封部件的内侧流动而向吸入侧室泄漏。
另外,因为在密封所需的面压减小,所以可减少连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结部件的数量或连结部件的尺寸。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壳由包含主轴的平面分割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壳上设置主轴所贯通的轴贯通孔,
轴贯通孔在壳的主轴轴心方向的端面开口,
密封槽的长度方向的末端在壳的端面开口,
高压缩部形成在密封槽的末端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防止壳内的液体沿长度方向在密封部件的内侧流动并从密封槽的末端部分向壳的端面的外侧泄漏。另外,因为密封槽的末端在壳的端面开口,所以可用目视确认密封部件向密封槽的充填状况。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壳体的接合面中,在密封槽的末端部分和轴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涂敷了液体状的密封剂的密封剂涂敷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密封槽的末端部分和轴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由液体状的密封剂密封。为此,可以防止壳内的液体通过密封槽的末端部分和轴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向壳的端面的外侧泄漏。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高压缩部中的密封槽的截面面积比高压缩部以外的密封槽的截面面积小。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高压缩部中的密封槽的深度比高压缩部以外的密封槽的深度浅。
根据这样的构成,密封部件在高压缩部中可更可靠地进行密封。与整个区域的压缩率成为与高压缩部同等的压缩率的情况相比,可降低连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结部件的数量或连结部件的尺寸。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在高压缩部中的密封槽的底面形成倾斜面,
倾斜面以密封槽的深度从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密封部件的压缩率从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由倾斜面逐渐变高,所以可防止上述压缩率急激上升(变化)。由此,可由密封部件进行良好的密封。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在密封槽的两侧面和底部的倾斜面交叉的角部形成光滑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密封槽的角部形成为弯曲部,所以容易由压缩变形的密封部件无间隙地充填。由此,可以消除压缩变形的密封部件和密封槽的角部之间的间隙,在长度方向顺沿密封部件的液体的流动的大部分在高压缩部中被拦截。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高压缩部具有密封部件相对密封槽的充填率为100%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密封槽在高压缩部的上述充填率为100%的部分由压缩的密封部件无间隙地充填。因此,在长度方向顺沿密封部件的内侧的液体的流动在高压缩部中被拦截。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在壳中设有主轴所贯通的轴贯通孔,
壳由包含主轴的平面分割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轴贯通孔中,设有密封主轴与壳之间的轴密封部,在壳的壁的内部形成向轴密封部供给排出侧室内的液体并由液体密封轴密封部的封液通路。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主轴转动、泵动作,被吸入到吸入侧室的液体从排出侧室向壳的外部排出。此时,排出侧室内的液体的一部分通过封液通路供给到轴密封部。为此,轴密封部由液体密封。由此,可以防止外部的空气从轴密封部进入壳内。或者,可以抑制壳内的液体从轴密封部向壳外部泄漏的量。
另外,因为封液通路在壳的壁的内部形成,所以不需要密封液的外部配管,可以使泵小型化。进而,也可以防止由振动导致的外部配管的损伤或漏液。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封液通路至少具有在第一壳体的接合面上形成的槽状的第一供给通路,第一供给通路在接合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状态下设在壳的壁的内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在壳体的接合面上加工槽,可以在壳的壁的内部形成封液通路。为此,用于形成封液通路的加工变得容易。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第一供给通路的上游侧与排出侧室连通,同时其下游侧与轴密封部连通。
根据这样的构成,排出侧室内的液体的一部分通过封液通路的第一供给通路供给到轴密封部。由此,轴密封部被液体密封。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封液通路具有在第二壳体形成的第二供给通路,
第二供给通路的上游侧与排出侧室连通,同时其下游侧与第一供给通路连通,
第一供给通路的上游侧与第二供给通路连通,同时其下游侧与轴密封部连通。
根据这样的构成,排出侧室内的液体的一部分从第二供给通路在第一供给通路中流动,供给到轴密封部。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壳体中形成从第一供给通路分支的逃逸通路,
逃逸通路的下游侧与吸入侧室内连通。
根据这样的构成,排出侧室内的液体的一部分在第一供给通路中流动时,在其途中分开流到第一供给通路和逃逸通路。其中,在第一供给通路流动的液体供给到轴密封部。另外,在逃逸通路流动的液体供给到吸入侧室内。由此,在封液通路中流动的液体的流量增加,随之流速也增加。为此,在封液通路上设置减压机构可以使轴封液充分减压。因此,即使在排出侧室内的压力比适于液体密封的规定压力高时,也可以通过在封液通路上设置减压机构,使从排出侧室内供给到轴密封部的轴封液的压力降低到规定的压力。
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壳体上形成逃逸通路,
第二供给通路的下游端分支成第一供给通路和逃逸通路,逃逸通路的下游侧与吸入侧室内连通。
根据这样的构成,排出侧室内的液体的一部分通过第二供给通路,从第二供给通路分开流向第一供给通路和逃逸通路。其中,在第一供给通路中流动的液体供给到轴密封部。另外,在逃逸通路中流动的液体供给到吸入侧室内。由此,因为在第二供给通路中流动的液体的流量增加,随之流速也增加,所以在封液通路上设置减压机构可以使轴封液充分减压。因此,即使在排出侧室内的压力比适于液体密封的规定压力高时,也可以通过在封液通路上设置减压机构使由排出侧室内供给到轴密封部的轴封液的压力降低到规定的压力。
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在封液通路上设有使从排出侧室内向轴密封部流动的轴封液的压力下降到规定压力的减压机构。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排出侧室内的压力比适于利用液体密封轴密封部的规定压力高时,从排出侧室内供给到轴密封部的轴封液的压力通过设置减压机构而降低到规定的压力。由此,可以用最适宜的压力的轴封液对轴密封部进行液体密封。
另外,因为减压机构设在封液通路上,所以不露出到壳的外部。由此,可以使泵进一步小型化。
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泵,其特征在于,减压机构是嵌入在封液通路的节流孔部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不会大幅增加封液通路的加工工数,可在封液通路上设置减压机构。
本发明第十七方面的泵,在封液通路上设置异物捕获部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封液通路上流动的密封水(轴封水)中所混入的垃圾等固状物可以由异物捕获部件捕获。由此,可以防止垃圾等固状物堵塞封液通路。
本发明第十八方面的泵,一端在壳的端面开口而另一端与轴密封部连通的逆洗用流路形成在壳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逆洗封液通路时,把逆洗水供给到逆洗用流路的一端。由此,逆洗水在逆洗用流路中流动,通过轴密封部,在封液通路中逆流,向排出侧室排出。由此,逆洗封液通路,排除封液通路内的垃圾等固状物。
本发明第十九方面,其特征在于,是上述第九方面所述的泵的使用方法,在不使用封液通路时,在封液通路上设置关闭部件,封闭封液通路。
由此,通过运转条件的变化,排出侧室内的液体的一部分不作为轴封液使用时,可以不更换泵,由关闭部件封闭内部的封液通路,利用来自外部的封液使泵运转。
本发明第二十方面的泵,在壳内设置吸入侧室和排出侧室,
在壳上设置主轴所贯通的轴贯通孔,
壳具有由包含主轴的平面分割成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通过接合面接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轴贯通孔中设有密封主轴与壳之间的轴密封部,其特征在于,
在壳的壁的内部,形成把排出侧室内的液体供给到轴密封部、以液体密封轴密封部的封液通路。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主轴转动、泵动作,被吸入到吸入侧室的液体从排出侧室向壳的外部排出。此时,因为排出侧室内的液体的一部分通过封液通路供给到轴密封部,所以轴密封部被液体密封。由此,可以防止外部空气从轴密封部进入壳内,或者可抑制壳内的液体从轴密封部向壳外部泄漏的量。
另外,因为封液通路形成于壳的壁的内部,所以不需要密封液的外部配管,可以使泵小型化。进而,也可防止由振动形成的外部配管的损伤或漏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上部壳体的仰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下部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密封槽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6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密封槽的末端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X-X向视图。
图7A是图6A的Y1-Y1向视图。
图7B是表示图7A中的在密封槽内压缩变形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图7C是图6A的Y2-Y2向视图。
图7D是表示图7C中的在密封槽内压缩变形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图7E是图6A的Y3-Y3向视图。
图7F是表示图7E中的在密封槽内压缩变形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轴密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纵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下部壳体的俯视图。
图12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12B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密封部件的横剖视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立体图。
图13B是设置在图13A的封水通路中的节流孔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下部壳体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下部壳体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7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和逃逸通路的立体图。
图17B和图17C是设置在图17A的封水通路和逃逸通路的各节流孔部件的立体图。
图18A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和逃逸通路的立体图。
图18B是设置在图18A的封水通路中的节流孔部件的立体图。
图18C是设置在图18A的封水通路中的节流孔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纵剖视图。
图20A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中的第一供给通路的纵剖视图。
图20B是图20A的X-X向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下部壳体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下部壳体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下部壳体的俯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下部壳体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立体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纵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泵的轴密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的泵的封水通路的立体图。
图31是现有技术的泵的侧视图。
图32是现有技术的泵的下部壳体的俯视图。
图3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泵的封水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的同时对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11是双吸入涡卷泵。在壳12中形成吸入口13和排出口14。在壳12内,形成与排出口14连通的排出侧室15(涡形室)和位于排出侧室15的左右两侧并与吸入口13连通的吸入侧室16。
在壳12设置主轴17所贯通的左右一对轴贯通孔18。两侧的轴贯通孔18分别在壳12的主轴轴心19方向的端面20开口。另外,在主轴17上设置叶轮25,叶轮25收纳在排出侧室15内。另外,主轴17由马达等驱动装置(省略图示)转动。
壳12由以包含主轴17的轴心19的水平面(包含主轴的平面的一例)上下分割成的上部壳体28(第二壳体的一例)和下部壳体29(第一壳体的一例)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上部壳体28具有上部凸缘部30和上部接合面31。另外,如图1、图3所示,下部壳体29具有下部凸缘部32和下部接合面33。上部壳体28和下部壳体29相互接合接合面31、33,由多个螺栓45(连结机构的一例)连结。另外,此时,上部接合面31和下部接合面33以面进行接触,上部接合面31和下部接合面33之间利用多个绳状的密封部件34密封。如图4所示,密封部件34由橡胶(弹性材料的一例)构成,横截面形状是圆形。
如图3、图5至图7所示,在下部壳体29(一个壳体的一例)的接合面33形成多个(在图3中是两条)密封槽35。密封部件34嵌入到密封槽35,且被上部壳体28(另一个壳体的一例)的接合面31按压而以规定的压缩率(例如15~20%)在密封槽35的深度方向(即上下方向)被压缩。
另外,如图7A所示将密封部件34的非压缩状态下的高度设定为H1,如图7B所示将压缩状态下的高度设定为H2,则上述压缩率C(%)由下面的公式表示。
压缩率C=(H1-H2)/H1×100
密封槽35具有在宽度方向相向的一对侧面35a、35b和形成于两侧面35a、35b的下端间的底面35c。在密封槽35的长度方向的两末端在壳12的端面20开口。如图3、图5、图6、图7C至图7F所示,在密封槽35的两末端部分(规定部分的一例),形成密封部件34的压缩率比上述规定的压缩率高(例如压缩率为35~40%)的高压缩部36。
高压缩部36具有:底面35c与下部接合面33平行的末端部36a;底面35c相对下部接合面33倾斜的倾斜部36b。
在图5、图6和图7E所示的高压缩部36(即末端部36a和倾斜部36b)中的密封槽35的宽度W1与图5、图6、图7A所示的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37中的密封槽35的宽度W2相同。另外,高压缩部36的末端部36a中的密封槽35的深度D1比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37中的密封槽35的深度D2浅。由此,高压缩部36的末端部36a中的密封槽35的横截面面积比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37中的密封槽35的横截面面积小。
另外,如图7F所示,在高压缩部36的末端部36a,密封部件34相对密封槽35的充填率为100%。与此相比,如图7B所示,在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37中,上述充填率比100%低(例如约80%)。
另外,设密封槽35的横截面面积为A1,设密封部件34的横截面面积为A2,则上述充填率F(%)如下式所示。
充填率F=A2/A1×100
另外,如图5、图6、图7C、图7D所示,高压缩部36的倾斜部36b形成在末端部36a和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37之间。
在倾斜部36b中的密封槽35的底面35c上形成倾斜面38。倾斜面38以密封槽35的深度D3从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37到高压缩部36的末端部36a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
另外,倾斜面38按规定角度α倾斜。另外,在倾斜部36b中,如图7C、图7D所示,在密封槽35的两侧面35a、35b和倾斜面38交叉的角部形成光滑弯曲的例如圆弧状的弯曲部40。
如图5所示,在下部壳体29的接合面33中,在密封槽35的末端部分(即高压缩部36)和轴贯通孔18的内周面之间,设有涂敷了液体状的密封剂的密封剂涂敷部41。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下部接合面33上形成另外的密封槽47。在另外的密封槽47中嵌入减少排出侧室15和吸入侧室16之间的泄漏的另外的密封部件48。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轴贯通孔18内设有密封主轴17与壳12之间的轴密封部23。如图8所示,轴密封部23具有密封轴贯通孔18的内周面与主轴17的外周面之间的圆环状的多个压盖衬垫50、和圆环状的封水环51。在封水环51的内周面在整周上形成内周侧槽52,在封水环51的外周面在整周上形成外周侧槽53。另外,在封水环51上形成多个与内周侧槽52和外周侧槽53连通的径方向的连通孔54。
在壳12的壁的内部,形成把排出侧室15内的水(液体的一例)供给到轴密封部23并水密封(液体密封)轴密封部23的左右一对的封水通路55(封液通路的一例)。
如图1至图3、图9、图10所示,各封水通路55分别具有在下部壳体29的接合面33上形成的第一供给通路56、和在上部壳体28的壁的内部形成的第二供给通路57。
其中,如图1、图3、图9、图10所示,第一供给通路56在使上部及下部壳体28、29分离的状态下,是上面开放的截面四边形状的槽。另外,第一供给通路56在使上部及下部壳体28、29接合的状态下,成为设在壳12的壁的内部的通路。另外,在此,所说的设在壳12的壁的内部的通路,是指把相对壁厚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通路,单在厚壁方向贯通的通路并不适合。另外,第一供给通路56的一个端部(上游侧)与第二供给通路57的下端(下游侧)连通,另一端部(下游端)如图8所示与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连通。
另外,如图1、图2、图9、图10所示,第二供给通路57是截面为圆形的孔,具有内侧端(上游侧)与排出侧室15连通的横孔部58、和下端(下游侧)与第一供给通路56连通的纵孔部59。另外,纵孔部59上端与横孔部58连通,下端与第一供给通路56连通。另外,横孔部58的外侧端由塞子60关闭。
以下,说明上述构成的作用。
如图7所示在密封槽35中嵌入密封部件34,如图1所示相互接合接合面31、33,利用螺栓45连结上部壳体28和下部壳体29,组装壳12。由此,密封部件34在密封槽35的深度方向以规定的压缩率被压缩,上部接合面31和下部接合面33之间由密封部件34密封。
如图4所示,因为密封部件34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带状的部件,所以只要改变密封部件34的长度及截面面积就可以与泵11的型号或尺寸的每一个相适应。因此,与现有技术那样使用片状衬垫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节省与接合面31、33的形状吻合地进行切断的工夫。由此,可大幅减少按泵11的型号或尺寸的每一个制造密封部件34时的工夫,所以密封部件34的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与使用片状衬垫的情况相比,因为密封所需要的压力减小,所以可以减少螺栓45的根数或尺寸。
另外,因为在高压缩部36的末端部36a中的密封槽35的深度D1(参照图7E)比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37中的密封槽35的深度D2(参照图7A)浅,所以,密封部件34可以在高压缩部36中更可靠地进行密封。为此,与构成为所有的密封槽35的压缩率为与高压缩部36相同的压缩率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螺栓45的根数或螺栓45的尺寸。
另外,如图7F所示,在上部壳体28和下部壳体29连结的状态下,在高压缩部36的末端部36a中,密封部件34相对密封槽35的充填率为100%。也就是说,密封槽35由压缩的密封部件34无间隙地充填。在泵11进行驱动时,由排出侧室15内的水压和吸入侧室16内的水压的差,使得壳12内的少量的水(液体的一例)在密封部件34的内侧沿长度方向流动。但是,在该密封部件34的内侧顺沿长度方向的水的流动,在如图7F所示的密封槽35由密封部件34无间隙地充填的高压缩部36的末端部36a中被拦截。另外,可以防止在轴密封部23的附近、壳12内的水在密封部件34的内侧顺沿长度方向流动而从密封槽35的末端部分向壳12的端面20的外侧泄漏。
另外,如图6所示,从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37到高压缩部36的末端部36a的密封部件34的压缩率由倾斜部36b的倾斜面38而逐渐升高。为此,可防止上述压缩率急激上升(变化)。由此,在倾斜部36b中可由密封部件34进行良好的密封。
另外,在倾斜部36b中,因为密封槽35的角部作为弯曲部40形成,所以如图7D所示,容易由压缩变形的密封部件34无间隙地充填。由此,可消除密封部件34和密封槽35的角部之间的间隙,在密封部件34顺沿长度方向的水的流动在高压缩部36(即末端部36a和倾斜部36b)中被拦截。
另外,如图5所示,因为密封槽35的末端部分和轴贯通孔18的内周面之间的密封剂涂敷部41由液体状的密封剂密封,所以可防止壳12内的水通过密封槽35的末端部分和轴贯通孔18的内周面之间向壳12的端面20的外侧泄漏。
另外,图1至图3所示,通过使主轴17转动,叶轮25转动,从吸入口13吸入到两侧的吸入侧室16的水经过排出侧室15从排出口14排出。此时,如图1至图3、图9、图10所示,排出侧室15内的水的一部分作为密封水(轴封液的一例),通过封水通路55的第二供给通路57在第一供给通路56流动,从第一供给通路56向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在整周上供给,进而如图8所示,通过连通孔54向内周侧槽52在整周上供给。由此,密封水供给到轴密封部23,轴密封部23被水密封(液体密封)。此时,微量的密封水在压盖衬垫50的内周面和主轴17的外周面之间向轴心19的方向流动,在轴密封部23的外部仅少量泄漏。由此,可防止外部的空气从轴密封部23侵入壳12内,或者抑制壳12内的水从轴密封部23泄漏到壳12的外部的量。
另外,封水通路55由形成于上部壳体28的第二供给通路57和形成于下部壳体29的接合面33的第一供给通路56构成。为此,不需要外部配管,可以使泵11小型化。进而,还可防止由施工不良造成的漏水或由振动引起的外部配管的损伤。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11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密封槽35的长度方向的规定部分的一例,如图5所示,在密封槽35的末端部分形成高压缩部36。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排出侧室15的周边(即虚线围起的圆内的部位)形成密封槽35的高压缩部36。
这样,在密封部件34的内侧顺沿长度方向的水的流动,在密封槽35由密封部件34无间隙地充填的高压缩部36中被拦截。为此,可以防止排出侧室15内的水在密封部件34的内侧沿长度方向流动而泄漏到吸入侧室16。另外,若在该部分并用液体状的密封剂,则可以更可靠地防止排出侧室15内的水在密封部件34的内侧沿长度方向流动而泄漏到吸入侧室16。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12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把密封部件34的横截面形状做成圆形。与此相对,作为第三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把密封部件34的横截面形状做成下部平坦且上部是半圆形状的半圆柱体形。或者,也可以把密封部件34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椭圆形。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高压缩部36具有末端部36a和倾斜部36b,但不一定必须具有底面35c与接合面33平行的末端部36a,也可只由具有倾斜面38的倾斜部36b形成。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C、图7D所示,只在密封槽35的高压缩部36的倾斜部36b形成弯曲部40,但也可以在密封槽35的整个长度上形成弯曲部40。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在高压缩部36中提高密封部件34的压缩率,改变了密封槽35的截面面积。与此相对,也可以不改变密封槽35的截面面积,通过加粗对应于高压缩部36的部分的密封部件34的直径等,改变密封部件34的形状,在高压缩部36中提高密封部件34的压缩率。
另外,也可以在图3所示的另外的密封槽47中形成高压缩部36。
另外,密封部件34的材质或压缩率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容,可以在不脱离其构思的范围内形成各种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13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对轴密封部23进行水密封时,需要把最适于水密封的规定水压的密封水供给到轴密封部23。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排出侧室15内的水压与最适于上述水密封的规定水压(例如200~400kPa)相同或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以下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排出侧室15内的水压比最适于上述水密封的规定水压高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在封水通路55设置节流孔部件67(减压机构的一例)。
该节流孔部件67具有大体圆柱状的基材68和L形状的流通孔69。另外,流通孔69具有在基材68的上表面和外周面开口的第一及第二开口部69a、69b。节流孔部件67的大体上半部分插入到第二供给通路57的纵孔部59的下端部。节流孔部件67的大体下半部分嵌入到第一供给通路56。另外,第一开口部69a与第二供给通路57连通,第二开口部69b与第一供给通路56连通。另外,节流孔部件67利用销等止转,以便不在供给通路56、57内转动。
这样,排出侧室15内的水的一部分在第二供给通路57流动,通过节流孔部件67的流通孔69在第一供给通路56流动,供给到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此时,从排出侧室15内导入的密封水的压力(例如400~800kPa)由节流孔部件67降低到规定压力(例如200~400kPa),由最适宜的压力的密封水对轴密封部23进行水密封。
另外,因为节流孔部件67设置在封水通路55,所以不露出到壳12的外部。由此,可使泵11进一步小型化。另外,作为减压机构,通过采用无需使第一供给通路56的槽的形状复杂的节流孔部件67,可以抑制加工工数的大幅增加。另外,可以容易地把节流孔部件67设在封水通路55中。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14至图17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下部壳体29上形成逃逸通路71。第二供给通路57的纵孔部59的下游端分支成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71。逃逸通路71具有第一逃逸通路72和第二逃逸通路73。第一逃逸通路72在下部壳体29的接合面33形成。另外,第一逃逸通路72在上部及下部壳体28、29分离的状态下,是上面开放的四边形状的槽。进而,第一逃逸通路72在上部及下部壳体28、29接合的状态下,成为设在壳12的壁的内部的通路。另外,第一逃逸通路72的一端与纵孔部59和第一供给通路56连通。另外,第二逃逸通路73是形成于下部壳体29的壁的内部的截面为圆形的孔,与第一逃逸通路72的另一端和吸入侧室16内连通。
如图17所示,在封水通路55设置第一节流孔部件75(减压机构的一例)。第一节流孔部件75具有圆柱状的基材76、和T字形的流通孔77。另外,流通孔77具有在基材76的上表面和外周面开口的第一至第三开口部77a~77c。第一节流孔部件75的大体上半部分插入到第二供给通路57的纵孔部59的下端部。第一节流孔部件75的大体下半部分嵌入到第一供给通路56的一端部。另外,第一开口部77a与第二供给通路57连通,第二开口部77b与第一供给通路56连通,第三开口部77c与第一逃逸通路72连通。
在第一逃逸通路72设置第二节流孔部件79(减压机构的一例)。第二节流孔部件79具有大体圆柱状的基材80、和直线状的流通孔81。另外,流通孔81具有在基材80的外周面开口的第一及第二开口部81a、81b。另外,第一及第二节流孔部件75、79由销等止转,以便在各通路56、57、71内不转动。另外,该止转机构对第二节流孔部件79也兼有防止脱落的功能。
以下,说明上述构成的作用。
排出侧室15内的水的一部分在第二供给通路57中流动,通过第一节流孔部件75的流通孔77分支流到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71。此时,流入到第一供给通路56的水作为密封水,供给到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另外,流入到逃逸通路71的水通过第二节流孔部件79的流通孔81供给到吸入侧室16内。
由此,因为在第二供给通路57中流动的水的流量增加,随之流速也增加,所以可以由第一节流孔部件75充分减压。另外,设由第一节流孔部件75的形状确定的常数为f,设在第二供给通路57中流动的水的流量为W,设减压量(压力损失)为ΔP的话,则由下式所示,减压量ΔP与流量W的平方成正比。
ΔP=f×W2
因此,即使在排出侧室15内的压力比适于水密封的规定压力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从排出侧室15内供给到轴密封部23的密封水的压力充分降低到规定压力。
另外,因为在逃逸通路71中流动的水的流量由第二节流孔部件79节流,所以可由上述第一节流孔部件75和第二节流孔部件79的平衡,把密封水的压力调整到最适宜的压力。另外,第二节流孔部件79容易设在第一逃逸通路72。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18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是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供给通路57的纵孔部59中插入第三节流孔部件84的方式。第三节流孔部件84由圆柱状的基材85、小流通孔86b和大流通孔86d构成。另外,小流通孔86b具有在基材85的一个端面开口的小开口部86a。大流通孔86d具有在基材85的与小开口部86a不同侧的端面开口的大开口部86c。另外,小流通孔86b和大流通孔86d在上述基材85内连通,小流通孔86b的直径比大流通孔86d的直径小。
由此,在排出侧室15内的压力比适于水密封的规定压力高、排出侧室15内的压力和上述规定压力的差别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插入到纵孔部59的第三节流孔部件84的个数,调整从排出侧室15内向轴密封部23供给的密封水的压力而高精度地降低到上述规定压力。
另外,在排出侧室15内的压力和适于水密封的规定压力之差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插入到纵孔部59的第三节流孔部件84的个数,调整从排出侧室15内向轴密封部23供给的密封水的压力降低到上述规定压力。另外,在图18中,作为一例设置两个第三节流孔部件84,但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
在上述第四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3、图17、图18所示,使用了圆柱状节流孔部件67、75、79、84,但也可以使用例如四棱柱或六棱柱等多棱柱状的节流孔部件。另外,对于多棱柱状的节流孔部件,在通路内节流孔部件不会转动。因此,没有必要设置节流孔部件的止转机构。
在上述的第四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减压机构的一例使用节流孔部件67、75、79、84,但也可以如以下第七及第八实施方式所示那样不使用节流孔部件。
(第七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19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供给通路57的横孔部58形成缩小流路截面面积的第一节流部88(减压机构的一例)。在纵孔部59形成缩小流路截面面积的第二节流部89(减压机构的一例)。
第一节流部88是比横孔部58小的直径,横孔部58经由第一节流部88与排出侧室15连通。另外,第二节流部89是比纵孔部59小的直径,纵孔部59经由第二节流部89与横孔部58连通。
由此,排出侧室15内的水的一部分作为密封水,从第二供给通路57在第一供给通路56流动,供给到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此时,在第二供给通路57中流动的密封水的水压由第一及第二节流部88、89降低为规定压力。由此,可由最适宜的压力的密封水对轴密封部23进行水密封。
(第八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20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供给通路56的底面,形成向上方突出的节流部91(减压机构的一例)。第一供给通路56的长度方向的节流部91的两端面91a在平面看形成为圆弧状。
由此,由于从节流部91的上端到下部接合面33的高度h1比从第一供给通路56的底面到下部接合面33的高度h2缩小,所以通过节流部91缩减第一供给通路56的流路截面面积。
因此,在排出侧室15内的水的一部分从第二供给通路57在第一供给通路56流动、供给到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时,在第一供给通路56中流动的密封水的水压由节流部91降低到规定压力。由此,以最适宜的压力的密封水对轴密封部23进行水密封。
另外,在上述第八实施方式中,把节流部91设在第一供给通路56的底面,但也可以把节流部91设在逃逸通路71来调整在逃逸通路71中流动的水的流量。
(第九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21至图24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供给通路56和第二供给通路57与前面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在下部壳体29形成从第一供给通路56分支的逃逸通路93。逃逸通路93的下游端连通到吸入侧室16内。
逃逸通路93形成在下部壳体29的接合面33。另外,逃逸通路93在上部及下部壳体28、29分离的状态下,是上面开放的四边形状的槽。另外,逃逸通路93在上部及下部壳体28、29接合的状态下,成为设在壳12的壁的内部的通路。
在封水通路55的第一供给通路56中嵌入第一及第二节流孔部件94、95(减压机构的一例)。在逃逸通路93嵌入第三节流孔部件96(减压机构的一例)。
第一节流孔部件94具有长方体状(或也可以是立方体状)的基材97、和T字形的流通孔98。另外,流通孔98具有在基材97的上表面和两侧面开口的第一至第三开口部98a~98c。第一开口部98a与第二供给通路57的纵孔部59连通,第二开口部98b与第一供给通路56连通。
第二节流孔部件95具有长方体状(或也可以是立方体状)的基材100、和直线形的流通孔101。另外,流通孔101具有在基材100的两侧面开口的第一及第二开口部101a、101b。另外,第三节流孔部件96具有与第二节流孔部件95相同的构成。
如图24所示,在第一供给通路56的规定部位的底部及逃逸通路93的规定部位的底部,分别形成比上述通路56、93的底面102更深的没入部103。第一至第三节流孔部件94~96分别嵌入到没入部103。
以下,说明上述构成的作用。
排出侧室15内的水的一部分在第二供给通路57中流动,通过第一节流孔部件94的流通孔98在第一供给通路56流动,在通过第二节流孔部件95的流通孔101后,分支流到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在第一供给通路56中流过的水供给到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另外,在逃逸通路93中流过的水通过第三节流孔部件96的流通孔101供给到吸入侧室16内。
由此,因为在第一及第二供给通路56、57中流动的水的流量增加,随之流速也增加,所以可由第一及第二节流孔部件94、95进行充分的减压。因此,即使在排出侧室15内的压力比适于水密封的规定压力高的情况下,可以使从排出侧室15内供给到轴密封部23的密封水的压力充分地降到规定压力。
另外,因为在逃逸通路93中流动的水的流量由第三节流孔部件96节流,所以可以由第一至第三节流孔部件94~96的平衡,把密封水的压力调整到最适宜的压力。
另外,因为第一至第三节流孔部件94~96分别是长方体状,所以可防止各节流孔部件94~96在各通路56、93内转动。进而,因为第一至第三节流孔部件94~96分别嵌入到没入部103,所以可防止各节流孔部件94~96在流动方向上发生偏移。
另外,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中,第二节流孔部件95和第三节流孔部件96分别各设置了一个,但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二节流孔部件95或第三节流孔部件96,来调整密封水的压力。或者,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至第三节流孔部件94~96中的至少任何一个。
在上述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中,把下部壳体29作为第一壳体的一例,在下部壳体29形成了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71、73,把上部壳体28作为第二壳体的一例,在上部壳体28形成了第二供给通路57。与此相对,也可把上部壳体28作为第一壳体的一例,在上部壳体28形成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71、73,把下部壳体29作为第二壳体的一例,在下部壳体29形成第二供给通路57。
(第十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25至图27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上述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中,在上部壳体28形成第二供给通路57。与此相对,在以下说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中,如图25至图27所示,在上部壳体28不形成第二供给通路57,在下部壳体29形成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
第一供给通路56其一端部(上流侧)与排出侧室15连通,同时另一端部(下游侧)与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连通。逃逸通路93从第一供给通路56分支,其下游端与吸入侧室16内连通。
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分别形成在下部壳体29的下部接合面33。另外,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分别在上部及下部壳体28、29分离的状态下,是上面开放的四边形状的槽。另外,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分别在上部及下部壳体28、29接合的状态下,成为设在壳12的壁的内部的通路。
在第一供给通路56中嵌入第一节流孔部件105(减压机构的一例)。在逃逸通路93嵌入第二节流孔部件106(减压机构的一例)。第一及第二节流孔部件105、106分别具有长方体状(或立方体状也可以)的基材107、和直线状的流通孔108。另外,流通孔108具有在基材107的两侧面开口的第一及第二开口部108a、108b。
另外,与前面所述的第九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分别形成没入部103,第一及第二节流孔部件105、106分别嵌入到没入部103。
以下,说明上述构成的作用。
排出侧室15内的水的一部分在第一供给通路56中流动,通过第一节流孔部件105的流通孔108后,分支流到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此时,在第一供给通路56中流过的水供给到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另外,在逃逸通路93中流过的水通过第二节流孔部件106的流通孔108供给到吸入侧室16内。
由此,因为在第一供给通路56中流动的水的流量增加,随之流速也增加,所以可由第一节流孔部件105充分减压。因此,即使在排出侧室15内的压力比适于水密封的规定压力高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从排出侧室15内向轴密封部23供给的密封水的压力充分降低到规定压力。
另外,因为在逃逸通路93中流动的水的流量由第二节流孔部件106节流,所以可以由第一及第二节流孔部件105、106的平衡,把密封水的压力调整为最适宜的压力。
另外,在上述第十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孔部件105和第二节流孔部件106分别各设置了一个,但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节流孔部件105或多个第二节流孔部件106,来调整密封水的压力,或者,调整在逃逸通路93中流动的水的流量。或者,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及第二节流孔部件105、106中的至少任何一个。
在上述第十实施方式中,以下部壳体29作为第一壳体的一例,在下部壳体29形成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把上部壳体28作为第二壳体的一例。与此相对,也可以把上部壳体28作为第一壳体的一例,在上部壳体28形成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把下部壳体29作为第二壳体的一例。
(第十一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28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供给通路57的横孔部58设置过滤器110(异物捕获部件的一例)。
这样,由过滤器110捕获混入到在封水通路55流动的密封水中的垃圾等固状物。由此,可以防止垃圾等固状物在横孔部58的下游侧区域堵塞。另外,通过拆下塞子60,可容易取出过滤器110,更换或清扫过滤器110。另外,过滤器110也可以设在纵孔部59,或者也可以设在第一供给通路56中。
(第十二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29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部壳体28形成逆洗用流路111。逆洗用流路111的一端在上部壳体28的端面20开口。逆洗用流路111的另一端与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连通。另外,逆洗用流路111的一端由自由装拆的塞子115(栓的一例)关闭。
这样,在逆洗封水通路55时,把塞子115从逆洗用流路111的一端拆下,在逆洗用流路111的一端连接上逆洗水供给用配管等,把逆洗水112供给到逆洗用流路111的一端。由此,逆洗水112在逆洗用流路111中流动而到达封水环51的外周侧槽53,在外周侧槽53中流动,而且通过连通孔54在内周侧槽52中流动,从内周侧槽52以及外周侧槽53在封水通路55的第一供给通路56、纵孔部59和横孔部58中逆流,向排出侧室15排出。由此,逆洗封水通路55,排除封水通路55内的垃圾等固状物。
逆洗结束后,在逆洗用流路111的一端安装塞子115将其关闭。
另外,在上述第十二实施方式中,把逆洗用流路111形成在上部壳体28上,但也可以形成在下部壳体29。
(第十三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图30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不使用封水通路55的情况下,在第一供给通路56及逃逸通路93等设置块体113(关闭部件的一例),封闭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由此,密封水不会从排出侧室15供给到封水环51。
另外,在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图29所示的逆洗用流路111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逆洗用流路111把封水从泵11的外部向轴密封部23供给。此时,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块体113,从逆洗用流路111供给到轴密封部23的密封水因为由块体113封闭,所以不会在第一供给通路56和逃逸通路93逆流。
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节流孔部件,通过施加外力可以调整流通孔的直径,以便能够调整由节流孔部件形成的减压量。
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作为泵的一例举出了双吸入涡卷泵11,但也可以是例如单吸入涡卷泵或多级泵等其他形式的泵。
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三实施方式中,在壳12的壁的内部形成了封水通路55,但也可以不形成封水通路55,与图33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泵120同样,在壳12设置外部配管,把密封水从排出侧室15供给到封水环51。

Claims (14)

1.一种泵,该泵经由接合面接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而构成壳,
在壳内形成有吸入侧室和排出侧室,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的接合面与第二壳体的接合面之间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绳状的密封部件密封,
在第一及第二壳体的至少任何一个壳体的接合面形成有密封槽,
密封部件嵌入到密封槽中,并且被另一个壳体的接合面按压而在密封槽的深度方向以规定的压缩率被压缩,
密封部件的压缩率比上述规定的压缩率高的高压缩部形成在密封槽的长度方向的规定部分,
高压缩部中的密封槽的截面面积比高压缩部以外的密封槽的截面面积小,
在壳设有主轴所贯通的轴贯通孔,
壳由包含主轴的平面分割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轴贯通孔设有密封主轴与壳之间的轴密封部,在壳的壁的内部形成有封液通路,该封液通路向轴密封部供给排出侧室内的液体并以液体密封轴密封部,
封液通路至少具有形成于第一壳体的接合面的槽状的第一供给通路,
第一供给通路在接合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状态下设在壳的壁的内部,
在第一壳体形成有从第一供给通路分支的逃逸通路,
逃选通路的下游侧与吸入侧室内连通。
2.一种泵,该泵经由接合面接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而构成壳,
在壳内形成有吸入侧室和排出侧室,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的接合面与第二壳体的接合面之间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绳状的密封部件密封,
在第一及第二壳体的至少任何一个壳体的接合面形成有密封槽,
密封部件嵌入到密封槽中,并且被另一个壳体的接合面按压而在密封槽的深度方向以规定的压缩率被压缩,
密封部件的压缩率比上述规定的压缩率高的高压缩部形成在密封槽的长度方向的规定部分,
高压缩部中的密封槽的截面面积比高压缩部以外的密封槽的截面面积小,
在壳设有主轴所贯通的轴贯通孔,
壳由包含主轴的平面分割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轴贯通孔设有密封主轴与壳之间的轴密封部,在壳的壁的内部形成有封液通路,该封液通路向轴密封部供给排出侧室内的液体并以液体密封轴密封部,
封液通路至少具有形成于第一壳体的接合面的槽状的第一供给通路,
第一供给通路在接合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状态下设在壳的壁的内部,
封液通路具有形成于第二壳体的第二供给通路,
第二供给通路的上游侧与排出侧室连通,而且第二供给通路的下游侧与第一供给通路连通,
第一供给通路的上游侧与第二供给通路连通,而且第一供给通路的下游侧与轴密封部连通,
在第一壳体形成有逃逸通路,
第二供给通路的下游端分支成第一供给通路和逃逸通路,逃逸通路的下游侧与吸入侧室内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壳由包含主轴的平面分割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壳设有主轴所贯通的轴贯通孔,
轴贯通孔在壳的主轴轴心方向的端面开口,
密封槽的长度方向的末端在壳的端面开口,
高压缩部形成在密封槽的末端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壳体的接合面中,在密封槽的末端部分与轴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设有涂敷了液体状的密封剂的密封剂涂敷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高压缩部中的密封槽的深度比高压缩部以外的密封槽的深度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高压缩部中的密封槽的底面形成有倾斜面,
倾斜面以密封槽的深度从高压缩部以外的部分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密封槽的两侧面与底部的倾斜面交叉的角部形成有光滑弯曲的弯曲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高压缩部具有密封部件相对密封槽的充填率为100%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第一供给通路的上游侧与排出侧室连通,而且第一供给通路的下游侧与轴密封部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封液通路设有减压机构,该减压机构使从排出侧室内向轴密封部流动的轴密封液的压力降低到规定压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减压机构是嵌入在封液通路的节流孔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封液通路设有异物捕获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一端在壳的端面开口且另一端与轴密封部连通的逆洗用流路形成于壳。
14.一种泵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的使用方法是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的使用方法,在不使用封液通路的情况下,在封液通路设置关闭部件,封闭封液通路。
CN201010115997.7A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Active CN101806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5569.1A CN104500450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CN201410655280.XA CN104564824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4675 2009-02-18
JP2009-034675 2009-02-18
JP2009044944A JP5225154B2 (ja) 2009-02-27 2009-02-27 ポンプ
JP2009-044944 2009-02-2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5569.1A Division CN104500450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CN201410655280.XA Division CN104564824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6311A CN101806311A (zh) 2010-08-18
CN101806311B true CN101806311B (zh) 2014-11-05

Family

ID=4260822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5280.XA Active CN104564824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CN201010115997.7A Active CN101806311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CN201410655569.1A Active CN104500450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5280.XA Active CN104564824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5569.1A Active CN104500450B (zh) 2009-02-18 2010-02-09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4564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9935B2 (ja) * 2012-03-29 2016-08-3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ポンプ
US11320050B2 (en) * 2018-02-23 2022-05-03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Structure for mounting gasket on block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3842A (en) * 1983-01-08 1984-08-01 Klein Schanzlin & Becker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sealing of casings
CN2035027U (zh) * 1988-03-27 1989-03-29 陈荣坤 负压疏导式密封装置
CN2093271U (zh) * 1989-06-22 1992-01-15 张印国 防泄漏壳体
CN2545406Y (zh) * 2002-02-01 2003-04-16 何帅 污水泵水封保护装置
CN1460798A (zh) * 2002-05-13 2003-12-10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壳体的防水结构
CN2802124Y (zh) * 2004-11-24 2006-08-02 任兰新 双吸中开泵的一种新式密封内冲洗结构
CN1811199A (zh) * 2005-01-30 2006-08-02 陆雄 动态调控用平衡盘平衡轴向力的多级离心泵轴向力的方法
CN1952406A (zh) * 2006-11-08 2007-04-25 胡滨 高浓度免冲洗可窜动集装式渣浆泵机械密封件
CN2918814Y (zh) * 2006-06-24 2007-07-04 周宏强 新型内置水封孔泵盖过滤装置
CN200982296Y (zh) * 2006-12-18 2007-11-28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一种单级双吸离心泵
CN201133370Y (zh) * 2007-12-11 2008-10-15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双吸泵的内置循环密封冲洗结构
CN101346060A (zh) * 2007-07-10 2009-01-14 Abb股份公司 密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8896U (ja) * 1984-05-24 1985-12-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ポンプ
JP2597704Y2 (ja) * 1992-04-30 1999-07-1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シール装置
US5490680A (en) * 1993-04-06 1996-02-13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Captive O-ring face seal
CN2554406Y (zh) * 2002-07-24 2003-06-04 上海东方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内置密封润滑双吸泵
WO2006042164A1 (en) * 2004-10-08 2006-04-20 Tosoh Smd, Inc. Low leak-o-ring seal
CN101004183A (zh) * 2006-12-26 2007-07-25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双吸式离心泵液体工作介质自填充密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3842A (en) * 1983-01-08 1984-08-01 Klein Schanzlin & Becker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sealing of casings
CN2035027U (zh) * 1988-03-27 1989-03-29 陈荣坤 负压疏导式密封装置
CN2093271U (zh) * 1989-06-22 1992-01-15 张印国 防泄漏壳体
CN2545406Y (zh) * 2002-02-01 2003-04-16 何帅 污水泵水封保护装置
CN1460798A (zh) * 2002-05-13 2003-12-10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壳体的防水结构
CN2802124Y (zh) * 2004-11-24 2006-08-02 任兰新 双吸中开泵的一种新式密封内冲洗结构
CN1811199A (zh) * 2005-01-30 2006-08-02 陆雄 动态调控用平衡盘平衡轴向力的多级离心泵轴向力的方法
CN2918814Y (zh) * 2006-06-24 2007-07-04 周宏强 新型内置水封孔泵盖过滤装置
CN1952406A (zh) * 2006-11-08 2007-04-25 胡滨 高浓度免冲洗可窜动集装式渣浆泵机械密封件
CN200982296Y (zh) * 2006-12-18 2007-11-28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一种单级双吸离心泵
CN101346060A (zh) * 2007-07-10 2009-01-14 Abb股份公司 密封装置
CN201133370Y (zh) * 2007-12-11 2008-10-15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双吸泵的内置循环密封冲洗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4824A (zh) 2015-04-29
CN104500450A (zh) 2015-04-08
CN101806311A (zh) 2010-08-18
CN104500450B (zh) 2017-07-25
CN104564824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6768B (zh) 压缩装置以及包括该压缩装置的热力学系统
US20040126246A1 (en) Load-regulating device for scroll type compressors
JP2852032B2 (ja) 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CN101806311B (zh) 泵及泵的使用方法
US20230116368A1 (en) Clapper check valve with a valve seat seal member
JP2008185211A (ja) リークコンジット付きガスケット
JP5225154B2 (ja) ポンプ
CN213512090U (zh) 基于自动化监控的防漏装置及泵
CN101566244B (zh) 电磁阀多通道流通构件
US11536271B2 (en) Sealing device for oil injection-type screw compressor
CN110714837B (zh) 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
CN112431651A (zh) 一种呼吸器回油系统
JPS62258195A (ja) タ−ボ圧縮機の軸封装置
JP2005221070A (ja) 流体継手及び継手一体型集積ユニット
CN204153250U (zh) 一种自动补偿针阀
CN110439803B (zh) 一种水泵
CN107477263A (zh) 下水管道
CN201187618Y (zh) 电磁阀多通道流通构件
CN2539043Y (zh) 防泄漏管路接头
JP2010216470A (ja) ポンプおよびポンプの使用方法
JP2012062959A (ja) シール部材および管継手および取水用配管
CN216078392U (zh) 通径过滤焊接球阀
CN209959896U (zh) 阀门密封状态的密封监测系统
CN207261267U (zh) 一种水泵
CN207568923U (zh) 一种立式液上自吸式地坑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