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4245A - 美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美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4245A
CN101804245A CN 201010121271 CN201010121271A CN101804245A CN 101804245 A CN101804245 A CN 101804245A CN 201010121271 CN201010121271 CN 201010121271 CN 201010121271 A CN201010121271 A CN 201010121271A CN 101804245 A CN101804245 A CN 101804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steam
mentioned
iron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212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口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1804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4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雾喷嘴与离子喷嘴的位置关系变得适当、能够使更多的离子到达对象物的美容装置。具备进行蒸气(暖雾)的同时等量放出的两个蒸气喷嘴(暖雾喷嘴)(21、22),在该两个蒸气喷嘴(21、22)间的中间位置上配置离子喷嘴(24)。

Description

美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雾放出和离子放出的美容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美容装置,已知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的蒸气式美颜器。该美颜器对于面部表面一边从蒸气喷嘴放出由蒸气产生装置(雾产生装置)生成的蒸气(暖雾)、一边从离子喷嘴放出由离子产生装置生成的负离子、来得到美容效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897号公报
然而,由于负离子的推进力不是非常大,所以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美颜器那样,进行了将离子喷嘴接近配置在蒸气喷嘴(暖雾喷嘴)的上侧,来使负离子借助于流速较快的蒸气流而使较多的负离子到达对象物的设计。但是,希望负离子向对象物的到达量进一步增加,而对这一点上的改进进行了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雾喷嘴与离子喷嘴的位置关系合适、能够使更多的离子到达对象物的美容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美容装置,其主旨在于,具备从液体生成雾并将该生成的雾从雾喷嘴向外部放出的雾产生装置、以及基于高电压施加而由放电极产生放电来生成离子、并将该生成的离子从离子喷嘴向外部放出的离子产生装置,具备多个上述雾喷嘴,在进行上述雾的同时放出的两个雾喷嘴间配置上述离子喷嘴。
在该发明中,设为具备多个雾喷嘴,在进行雾的同时放出的两个雾喷嘴间配置离子喷嘴。即,在成对的雾喷嘴间,通过放出雾的相互作用(重叠),能够产生比单体的雾流的最大流速大的流速的合成雾流,所以通过将离子喷嘴配置在该成对的雾喷嘴间,能够使离子借助于流速增大的推进力较大的合成雾流,来使更多的离子到达对象物。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主旨在于,上述离子喷嘴配置在进行上述雾的同时等量放出的两个雾喷嘴间的中间位置上。
在该发明中,在成对的雾喷嘴进行雾的同时等量排出的情况下,离子喷嘴配置在这两个雾喷嘴间的中间位置上。由此,两个雾喷嘴间的中间位置上合成雾流的流速成为最大,所以能够使在该中间位置上放出的离子更多更可靠地到达对象物。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主旨在于,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的上述放电极周围的空间与美容装置主体内的空间被分隔。
在该发明中,离子产生装置中的放电极周围的空间与美容装置主体内的空间被分隔,所以防止在美容装置主体内的加热装置和使用硅材料的部件中产生的浮游硅或存在于主体内部中的尘埃等的异物从该主体侧侵入到放电极周围的空间中,对加快老化进程的异物向放电极的附着防患于未然。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的某一个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主旨在于,上述雾产生装置是从上述雾喷嘴放出蒸气作为暖雾的装置;上述离子喷嘴位于上述雾喷嘴的上侧。
在该发明中,雾产生装置包括从雾喷嘴放出蒸气(暖雾)的结构,离子喷嘴位于放出蒸气的雾喷嘴的上侧。由此,雾在放出方向的基础上朝向上方,所以成为使从离子喷嘴放出的离子容易借助于蒸气的合理的配置,能够有利于离子向对象物的到达量的增加。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主旨在于,上述离子喷嘴的开口部位于比上述雾喷嘴的开口部靠后方侧。
在该发明中,由于离子喷嘴的开口部位于比放出雾的雾喷嘴的开口部靠后方侧,所以抑制了蒸气向离子喷嘴内浸入。由此,防止蒸气向离子喷嘴内浸入对离子生成的妨碍,并且防止该蒸气及通过结露产生的液体诱发离子产生装置的损坏。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主旨在于,在上述离子喷嘴的开口部,设有抑制液体向该开口部内浸入的凸部。
在该发明中,由于在离子喷嘴的开口部设有抑制液体向该开口部内浸入的凸部,所以抑制了通过蒸气的结露产生的液体等向离子喷嘴内浸入。由此,防止该液体等向离子喷嘴内浸入对离子生成的妨碍,并且防止该液体诱发离子产生装置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雾喷嘴与离子喷嘴的位置关系合适、能够使更多的离子到达对象物的美容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美颜器的立体图。
图2是将该美颜器在前后方向上切断、并从右侧观察的截面图。
图3是将该美颜器在左右方向上切断、并从背面侧观察的截面图。
图4是该美颜器的负离子生成部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表示该美颜器的功能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6(a)~图6(c)是用来说明该美颜器的蒸气流和负离子的放出量的说明图,图6(d)是表示来自其他方式的蒸气喷嘴的蒸气流的说明图。
图7是用来说明该美颜器的蒸气喷嘴间距离与负离子的放出方式的说明图。
图8(a)~图8(g)是表示其他方式的蒸气喷嘴与离子喷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9(a)、图9(b)是表示其他方式的离子喷嘴周围的结构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  美颜器(美容装置)
12  美颜器主体(美容装置主体)
21、22  蒸气喷嘴((暖)雾喷嘴)
21a、22a  开口部
24  离子喷嘴
24b 开口部
24c 环状凸部(凸部)
31  蒸气生成部(雾产生装置)
33  离子生成部(离子产生装置)
63  针电极(放电极)
101 雾喷嘴
102 离子喷嘴
103 凸部
P1  中间位置
X1、X2  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的美容装置的美颜器10。在有底大致圆筒状的主体壳体11中收容固定着美颜器主体12,在与该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为同面的美颜器主体12的上表面设置有喷嘴部13及开关部14。具有喷嘴部13及开关部14的美颜器主体12的上表面能够由相对于主体壳体11可开闭地(可掀动地)安装的主盖15进行露出、遮蔽。
喷嘴部13设在美颜器主体12的上表面中央,具有放出蒸气(暖雾)的一对蒸气喷嘴(暖雾喷嘴)21、22、放出冷雾的雾喷嘴(冷雾喷嘴)23、以及放出负离子的离子喷嘴24,雾喷嘴23配置在左右方向中央位置,蒸气喷嘴21、22配置在其左右两侧,离子喷嘴24配置在雾喷嘴23的上侧。蒸气喷嘴21及22、雾喷嘴23及离子喷嘴24的各放出方向设定为朝向前侧斜上方的相同方向,设定为使放出方向朝向当美颜器10的前侧与使用者对置而使用时的该使用者的面部表面。另外,喷嘴部13为可倾动调整的结构,能够进行各喷嘴21~24的放出角度的一体的调整。此外,在该喷嘴部13上也可开闭地(可掀动地)安装有喷嘴盖16,通过其开闭,能够进行各喷嘴21~24的露出、遮蔽。
此外,在喷嘴部13的跟前右侧,作为开关部14,分别设有由按钮开关构成的电源开关25、运转控制开关26及过程选择开关27。电源开关25是进行美颜器10的导通断开操作的开关,运转控制开关26及过程选择开关27是通过其操作来进行将蒸气与冷雾组合朝向对象体放出的过程、仅放出蒸气或冷雾的过程、将雾与离子组合放出的过程等各种过程的选择及其决定(动作开始)的开关。
此外,在喷嘴部13的左侧,设有从美颜器主体12的上表面凹设的箱收容部17,在该箱收容部17内,可装卸地收容着供水箱18,以使其与开口部为同面。对于供水箱18,使用者能够进行从美颜器10拆下后的供水,并从储存的水进行蒸气及冷雾分别的生成。
在美颜器主体12中,如图2所示,具备蒸气生成部(暖雾生成部)31、雾生成部(冷雾生成部)32、以及负离子生成部33。
蒸气生成部(暖雾生成部)31装备在美颜器主体12的前侧,生成蒸气(暖雾)。蒸气生成部31分别在前侧和后侧具备作为基于驱动电流的供给而发热并具有其发热的自我控制功能的PTC(正温度系数: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器35、36,使从供水箱18经由供水管道19供给到PTC加热器35、36内侧的沸腾室37内的水沸腾而进行蒸气的生成。另外,使从供水箱18延伸的供水管道19的一部分抵接在前侧PTC加热器35的外侧面上而配置,在向沸腾室37的流入之前进行加温,以便在该沸腾室37内高效率地生成蒸气。另外,供水管道19经由排水管道38(参照图5)连接在美颜器10的排水口38a上,能够通过由排水开关的操作控制的排水管道38上的止水阀39进行美颜器10内的排水。
在沸腾室37的上部,如图2及图3所示,连接着用来将生成的蒸气引导到一对蒸气喷嘴21、22的蒸气引导管道41。蒸气引导管道41在其中途具有分支部42,从该分支部42向各蒸气喷嘴21、22等距离地分为两股,将在沸腾室37中生成的蒸气分别引导到蒸气喷嘴21、22。并且,由于沸腾室37及蒸气引导管道41内为高压,所以从各蒸气喷嘴21、22的放出孔以某种程度的冲力放出蒸气。
此外,在蒸气引导管道41的分支部42的大致附近位置上,具备具有放电电极43a的蒸气用放电部43。蒸气用放电部43是通过自身的放电来使通过该放电部43的蒸气更微细化的机构。此外,在该蒸气用放电部43中,也进行使用有抗氧化作用并对肌肤有益的金属(例如白金)来利用放电产生其金属微粒子的处理,实现蒸气的微细化和金属微粒子的含有。在蒸气用放电部43的下游侧,在分支部42紧前方位置上,具备进行整流以使由该放电部43微细化的蒸气从分支部42向上述各蒸气喷嘴21、22等量分支的整流部44(参照图3及图5)。
雾生成部(冷雾生成部)32装备在比上述蒸气生成部31靠后侧,利用文丘里效应生成冷雾。从供水箱18延伸的供水管道19内的水除了作为上述蒸气生成使用以外还作为冷雾使用,具备将来自该供水管道19的水的一部分送水到雾喷嘴23的送水管道51。送水管道51的一部分在后侧的PTC加热器36的放热面(垂直面)36a的平面方向上曲折,抵接在该放热面36a上而配置,通过上述蒸气生成时的后侧的PTC加热器36的加热,还进行送水管道51内的冷雾用水的杀菌。另外,在送水管道51的雾喷嘴23的紧前方位置上,在该管内安装过滤器52,进行通过的水的除尘等。
此外,作为雾生成部32,在美颜器主体12内设有空气压送路径53,通过以电动马达为驱动源的泵54的动作对该空气压送路径53内进行空气的压送。该压送空气向雾喷嘴23的放出孔供给,通过在放出孔跟前与送水管道51内的水合流而产生文丘里效应,送水管道51内的水与压送空气一起被吸出,生成冷雾并放出。
负离子生成部33如图2及图4所示,装备在喷嘴部13内,产生电晕放电而生成负离子。负离子生成部33在形成于喷嘴部13的离子喷嘴24上的收容凹部24a中收容保持着单元化的负离子放电部61而成。离子放电部61将针电极63支持在为了收容保持到该收容凹部24a中而呈规定形状的电极保持器62上,并且将圆环状的对置电极64支持在针电极63的顶端侧以使圆环状的中心位于该针电极63的轴线上而构成。在针电极63及对置电极64上分别在比该针电极63的顶端靠后方侧连接着导线65,各导线15由一体装备在电极保持器62的后部(比针电极63的顶端靠后方侧)的弹性安装部件66弹性保持,被向美颜器主体12侧导出,连接到美颜器主体12的上表面附近的控制电路基板71上。
并且,在负离子生成时,如果对针电极63施加高电压,则通过与对置电极64的电位差而在针电极63的顶端周围产生电晕放电,产生负离子。产生的负离子被比针电极63低电位的对置电极64吸引,没有附着到对置电极64上的部分向离子喷嘴24的外部、即使用者的面部表面等放出。
另外,在该负离子生成部33(离子放电部61)中,针电极63周围的空间X2仅向外部开放,分隔为该针电极63周围的空间X2和美颜器主体12内的空间X1。针电极63周围的空间X2的分隔是通过设在电极保持器62的后部的弹性安装部件66以环状紧密接合(弹性安装部件66与各导线65也紧密接合)在收容凹部24a的内周面上来进行的。这里,如果设在美颜器主体12内的空间X1中的使用硅材料的部件(例如送水管道51的一部分等)被PTC加热器35、36等热源加热,则硅浮游在该空间X1内,如果该浮游硅借助于被加热的美颜器主体12内的空气附着到针电极63上则妨碍电晕放电,发生负离子的产生量减少的状况。此外,美颜器主体12内的尘埃也容易借助于该空气附着在针电极63上。所以,通过将针电极63周围的空间X2与美颜器主体12内的空间X1分隔,防止在美颜器主体12内产生的浮游硅或尘埃等的异物向针电极63周围的空间X2的侵入,对异物向针电极63的附着防患于未然。
控制电路基板71通过电源线70(参照图1)从外部接受电源供给,基于由搭载在基板71上的各种电路部件构成的控制电路72的控制,分别对蒸气生成部31、雾生成部32及负离子生成部33供给动作电源。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72基于电源开关25的导通断开操作进行美颜器10的可动作状态及停止状态的切换,在可动作状态下,基于通过运转控制开关26及过程选择开关27的组合操作进行的各种使用过程的设定,控制蒸气生成部31(PTC加热器35、36、蒸气用放电部43等)、以及雾生成部32(泵54等)的动作,此外使离子生成部33(离子放电部61)配合上述各生成部31、32的动作而动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美颜器10的各种使用过程中,有仅蒸气的放出过程、蒸气/冷雾的组合放出过程(每规定时间的蒸气/冷雾的交替放出过程),在与它们的放出的同时进行负离子的放出。
另外,在该美颜器10中,具备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蒸气喷嘴(暖雾喷嘴)21、22,从各蒸气喷嘴21、22同时平行地放出大致等量的蒸气。相对于这样成对的蒸气喷嘴21、22,雾喷嘴(冷雾喷嘴)23配置在各蒸气喷嘴21、22排列的直线上的中间位置上,离子喷嘴24配置在雾喷嘴23的稍上侧(各蒸气喷嘴21、22间的中间位置上)。并且,在从雾喷嘴23放出冷雾时,从离子喷嘴24放出的负离子借助于推进力较大的冷雾流,其较多到达面部表面等对象物。
此外,在从各蒸气喷嘴21、22放出蒸气时,来自离子喷嘴24的负离子也借助于推进力较大的蒸气流,其较多到达对象物。此时,根据成对的蒸气喷嘴21、22与离子喷嘴24的配置关系,在负离子的放出方向上,通过左右的放出蒸气的相互作用(重叠)生成的合成蒸气流变得比单体的蒸气流的最大流速大,所以在蒸气放出时,借助于流速增大的合成蒸气流,较多负离子到达对象物。
这里,图6(a)是朝向放出方向(从背面侧观察)描绘各蒸气喷嘴21、22与离子喷嘴24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为了方便,将蒸气喷嘴21、22和离子喷嘴24图示为横向排列的一列),图6(b)是测量使离子喷嘴24从各蒸气喷嘴21、22间的中间位置P1向左右方向偏移的情况下的放出负离子数的图,图6(c)表示蒸气的流速分布。
如图6(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喷嘴24与各蒸气喷嘴21、22的距离L1分布设定为等距离,离子喷嘴24配置在蒸气喷嘴21、22间的中间位置P1上,将蒸气放出能力(蒸气生成部31的蒸气生成能力、蒸气引导管道41的内径、蒸气喷嘴21、22的放出孔径等)、蒸气喷嘴21、22间的距离等进行适当的设定(利用图7在后面叙述),如图6(c)所示,在负离子的放出方向上,通过左右的放出蒸气的相互作用(重叠),构成为生成比单体的蒸气流的最大流速大并且在流速分布中为最大的合成蒸气流。因而,如图6(b)所示,可知从配置在各蒸气喷嘴21、22间的中间位置P1上的离子喷嘴24,更多的负离子借助于流速增大的推进力较大的合成蒸气流向对象物放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雾喷嘴23配置在正中间位置P1,离子喷嘴24位于其稍上侧,但能够充分得到这样的效果。
这里,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上述设定,作为蒸气放出能力而将蒸气喷嘴21、22的各放出孔径设定为3.6[mm],将蒸气喷嘴21、22的每1个的蒸气放出量设定为4~8[ml/分钟],将蒸气喷嘴21、22间距离(L1+L1=2L1)设定为7[cm]。
如图7所示,如果变更使蒸气放出能力为同能力的情况下的蒸气喷嘴21、22间距离,来测量负离子的放出量,则如果将蒸气喷嘴21、22间距离设定为6[cm],则越是远离配置离子喷嘴24的中间位置P1,负离子的放出量的减小幅度越大,而在该中间位置P1上,放出更多的负离子,所以是优选的。
在将蒸气喷嘴21、22间距离设为7[cm]的本实施方式的设定中,在中间位置P1上进行较多负离子的放出,并且即使远离中间位置P1,负离子的放出量的减小幅度也较小,在大范围内进行稳定的离子放出,所以更为优选。
如果将蒸气喷嘴21、22间距离设定为8[cm],则越远离中间位置P1,负离子的放出量的减小幅度越大,但在中间位置P1附近,在较大的范围中稳定放出负离子,所以是优选的。
如果将蒸气喷嘴21、22间距离设定为9[cm],则越远离中间位置P1,负离子的放出量的减小幅度也越大,在中间位置P1附近,负离子的放出量整体地减少,并且夹着该中间位置P1两极化,在中间位置P1大幅减少。考虑这是因为蒸气喷嘴21、22间的离开较大,中间位置P1上的各蒸气流的重叠变小,合成蒸气流的流速不怎么上升。
因而,在作为上述蒸气放出能力的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情况下,优选地使蒸气喷嘴21、22间距离为8[cm]以下,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蒸气喷嘴21、22间距离设定为7[cm]。
另外,如上述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上述设定中,即使将离子喷嘴24在相对于从中间位置P1到各蒸气喷嘴21、22的距离L1向左右在约45%的范围Lx内偏移,也能看到放出负离子数的增加。因而,即使例子喷嘴24从蒸气喷嘴21、22间的中间位置P1以该范围为目标左右偏移配置,可以说也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另外,如果从图6(c)所示那样使各蒸气喷嘴21、22的放出方向平行的方式、设为图6(d)所示那样各蒸气喷嘴21、22的放出方向倾斜相同角度θ1以使其在其顶端相互接近的方式,则也能够使负离子的放出方向上的合流蒸气流的流速变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除了上述情况以外,离子喷嘴24位于雾喷嘴(冷雾喷嘴)23的上侧,即相对于处于与该雾喷嘴23相同高度的蒸气喷嘴21、22也位于上侧(参照图1)。即,由于蒸气在放出方向的基础上朝向上方,所以成为使从离子喷嘴24放出的负离子容易借助于蒸气的合理的配置,有利于离子向对象物的到达量的增加。
此外,通过使离子喷嘴24的开口部24b位于比雾喷嘴(冷雾喷嘴)23的开口部23a向后方侧距离L2的位置、即位于比与该雾喷嘴23在前后方向上也处于相同位置的蒸气喷嘴21、22的开口部21a、22a靠后方侧(参照图1及图4),实现蒸气向离子喷嘴24内浸入的抑制。此外,在离子喷嘴24的开口部24b中,为了抑制水等向该开口部24b内浸入而设有从周围突出长度L3的环状凸部24c。通过这些,抑制蒸气及通过蒸气的结露产生的水等向离子喷嘴24内的浸入,防止蒸气或水等向离子喷嘴24内浸入对离子生成的妨碍,并且防止该蒸气及水等诱发离子生成部33(离子放电部61)的损坏。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作用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进行蒸气(暖雾)的同时等量放出的两个蒸气喷嘴(暖雾喷嘴)21、22,将离子喷嘴24配置在该两个蒸气喷嘴21、22间的中间位置P1上。即,在成对的蒸气喷嘴21、22间,通过放出蒸气的相互作用(重叠)而生成比单体的蒸气流的最大流速大的流速的合成蒸气流,在其中合成蒸气流的流速为最大的中间位置P1上配置离子喷嘴24,所以能够使负离子借助于流速增大的推进力较大的合成蒸气流,使更多的负离子更可靠地到达对象物。由此,能够期待更高的美容效果。
(2)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生成部33(离子放电部61)的针电极63周围的空间X2与美颜器主体12内的空间X1被也作为分隔部件发挥功能的弹性安装部件66分隔。由此,能够防止由美颜器主体12内的加热装置(加热器35、36)和使用硅材料的部件产生的浮游硅及存在于主体12内部的尘埃等的异物从该主体12侧侵入到针电极63周围的空间X2中,能够将加快老化进程的异物向针电极63的附着防患于未然,所以能够长期良好地进行离子放出。
(3)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喷嘴24位于雾喷嘴(冷雾喷嘴)23的上侧,即相对于处于与该雾喷嘴23相同高度的蒸气喷嘴21、22也位于上侧。由此,蒸气在放出方向的基础上朝向上方,所以成为使从离子喷嘴24放出的负离子容易借助于蒸气的合理的配置,能够有利于离子向对象物的到达量的增加。
(4)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喷嘴24的开口部24b位于比雾喷嘴(冷雾喷嘴)23的开口部23a靠后方侧,即位于比与该雾喷嘴23的开口部23a在前后方向上也处于相同位置的蒸气喷嘴21、22的开口部21a、22a靠后方侧。因此,抑制了蒸气向离子喷嘴24内浸入。由此,能够防止蒸气向离子喷嘴24内浸入对离子生成的妨碍,并且能够防止该蒸气及通过结露产生的水等诱发离子生成部33(离子放电部61)的损坏。
(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离子喷嘴24的开口部24b中,设有抑制液体向该开口部24b内的浸入的环状凸部24c。因此,抑制了通过蒸气的结露产生的水等从周围向离子喷嘴24内浸入。由此,也能够防止该水等向离子喷嘴24内浸入对离子生成的妨碍,并且能够防止该水等诱发离子生成部33(离子放电部61)的损坏。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变更。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美颜器10的结构适当变更,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离子产生装置(离子生成部33)中生成正离子。此外,构成为通过加热器35、36使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沸腾而生成蒸气(暖雾)、利用文丘里效应生成冷雾,但也可以使用通过超声波振动将液体雾化的装置、或利用静电雾化装置进行雾化的装置等来生成暖、冷雾。此外,构成为放出暖雾与冷雾两者,但也可以构成为放出任一种雾。
此外,例如如图8(a)~图8(g)所示,也可以适当变更放出暖或冷雾的雾喷嘴101与放出离子的离子喷嘴102各自的数量及相互的位置关系。
在图8(a)中,是在从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雾喷嘴101间的中间位置稍向上侧和下侧偏移的位置上分别配置离子喷嘴102的结构。
在图8(b)中,是在从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雾喷嘴101间的中间位置稍向左侧和右侧偏移的位置上分别配置离子喷嘴102的结构。
在图8(c)中,是在正三角形的顶点上分别配置雾喷嘴101以使其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列、剩下1个为上侧,并在该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相邻的两个雾喷嘴101间的中间位置上的交点)上配置1个离子喷嘴102的结构。
在图8(d)中,是与图8(c)的方式同样在正三角形的顶点位置上分别配置雾喷嘴101并在相邻的两个雾喷嘴101间的中间位置上分别配置离子喷嘴102的结构。
在图8(e)中,是在沿左右排列的两个雾喷嘴101间的中间位置上配置1个离子喷嘴102的结构。即,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放出冷雾的雾喷嘴23的位置上配置离子喷嘴24的结构。
在图8(f)中,是在从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雾喷嘴101间的中间位置稍向上侧偏移的位置上配置1个离子喷嘴102的结构。即,是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同样而省略了放出冷雾的雾喷嘴23的结构。
在图8(g)中,是在从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雾喷嘴101间的中间位置稍向下侧偏移的位置上配置1个离子喷嘴102的结构。
在这些图8(a)~图8(g)的各结构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借助于从多个雾喷嘴101放出的雾的合成雾流,将从1个或多个离子喷嘴102放出的离子朝向对象物更多地放出。另外,并不限于以上所述,除此以外也可以适当变更雾喷嘴与离子喷嘴各自的数量及相互的位置关系。
此外,如图9(a)、图9(b)所示,也可以在配置于两个雾喷嘴101间的离子喷嘴102的开口部的两侧(与各雾喷嘴101之间)分别设置凸部103,设置为如图9(a)那样倾斜以使各凸部103的顶端侧相互接近的凸部103、或如图9(b)那样倾斜以使各凸部103的顶端侧相互远离的凸部10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到搭载有离子产生装置(离子生成部33)及雾产生装置(蒸气生成部31、(冷)雾生成部32)的美颜器10中,但也可以应用到空气清洁机等的其他美容装置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数值、例如蒸气喷嘴的间隔、蒸气喷嘴的放出孔的内径的大小、整流部的圆筒部的内径的大小等不过是一例,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地变更。

Claims (6)

1.一种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雾产生装置,从液体生成雾,并将该生成的雾从雾喷嘴向外部放出;以及离子产生装置,基于高电压施加,由放电极产生放电来生成离子,并将该生成的离子从离子喷嘴向外部放出;
该美容装置具备多个上述雾喷嘴,在将上述雾同时放出的2个雾喷嘴间配置上述离子喷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喷嘴配置在将上述雾同时等量放出的2个雾喷嘴间的中间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的上述放电极周围的空间与美容装置主体内的空间被分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雾产生装置是从上述雾喷嘴放出蒸气作为暖雾的装置;
上述离子喷嘴位于上述雾喷嘴的上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喷嘴的开口部位于上述雾喷嘴的开口部的后方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离子喷嘴与上述雾喷嘴之间,设有抑制液体向上述离子喷嘴的开口部内浸入的凸部。
CN 201010121271 2009-02-16 2010-02-11 美容装置 Pending CN1018042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2968A JP5335466B2 (ja) 2009-02-16 2009-02-16 美容装置
JP032968/2009 2009-0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4245A true CN101804245A (zh) 2010-08-18

Family

ID=42606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21271 Pending CN101804245A (zh) 2009-02-16 2010-02-11 美容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35466B2 (zh)
CN (1) CN10180424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9877A (zh) * 2011-10-13 2012-06-20 浙江华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蒸汽美容器及其控制方式
CN102552018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雾发生装置
CN105125395A (zh) * 2014-05-28 2015-12-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雾气产生装置
CN107837454A (zh) * 2017-10-19 2018-03-27 青岛山大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一种组合式防细菌滋生的离子喷雾美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7043B2 (ja) * 2012-04-20 2016-01-20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加湿機構
JP6192451B2 (ja) * 2013-09-09 2017-09-06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噴霧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61A (zh) * 1994-03-11 1994-11-23 张炳麟 家用皮肤治疗美容仪
CN1113810A (zh) * 1994-06-21 1995-12-27 岑深 喷雾美容器
CN1406644A (zh) * 2001-09-13 2003-04-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肌肤或头发的保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7023B2 (ja) * 1999-06-11 2006-07-1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加湿器
JP3897008B2 (ja) * 2001-09-13 2007-03-2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肌ケア装置
JP4069689B2 (ja) * 2002-06-17 2008-04-0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美顔器
JP4811351B2 (ja) * 2007-05-31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美容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61A (zh) * 1994-03-11 1994-11-23 张炳麟 家用皮肤治疗美容仪
CN1113810A (zh) * 1994-06-21 1995-12-27 岑深 喷雾美容器
CN1406644A (zh) * 2001-09-13 2003-04-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肌肤或头发的保养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2018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雾发生装置
CN103393533A (zh) * 2010-12-22 2013-1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雾发生装置
CN102552018B (zh) * 2010-12-22 2014-07-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雾发生装置
CN103393533B (zh) * 2010-12-22 2015-05-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雾发生装置
CN102499877A (zh) * 2011-10-13 2012-06-20 浙江华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蒸汽美容器及其控制方式
CN105125395A (zh) * 2014-05-28 2015-12-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雾气产生装置
CN105125395B (zh) * 2014-05-28 2017-09-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雾气产生装置
CN107837454A (zh) * 2017-10-19 2018-03-27 青岛山大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一种组合式防细菌滋生的离子喷雾美容器
CN107837454B (zh) * 2017-10-19 2020-06-09 青岛山大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一种组合式防细菌滋生的离子喷雾美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87765A (ja) 2010-09-02
JP5335466B2 (ja)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4245A (zh) 美容装置
EP1882494B1 (en) Skin care appliance
KR100704354B1 (ko) 정전 분무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헤어드라이어
US4616122A (en) Electrically heated facial sauna vapor generating apparatus
US3805425A (en) Brush devices
RU2014127684A (ru) 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воздушными вентиляционными соплами
KR20170051236A (ko) 가습청정장치
KR20060093192A (ko) 전극을 이용한 물 가열 장치
JP2009131407A (ja) ドライヤー
KR101800421B1 (ko) 플라즈마 발생기
JP6272188B2 (ja) 超音波式加湿器
CN101495812A (zh) 加湿系统
WO2016113944A1 (ja) 美容装置
CN106668994B (zh) 医用超声波雾化器
JP5193900B2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及び美容装置
JP6247967B2 (ja) 除電装置
KR101750180B1 (ko) 스틱 필터형 가습기
JP2010172875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JP2010172659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CN101803995A (zh) 雾产生装置及美容装置
JP2009297087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JP2012205731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美容装置
KR101266318B1 (ko) 멀티 가습기
JP2011200538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及び美容装置
WO2021085075A1 (ja) 噴霧装置および培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3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