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9070B -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9070B
CN101799070B CN200910312921.0A CN200910312921A CN101799070B CN 101799070 B CN101799070 B CN 101799070B CN 200910312921 A CN200910312921 A CN 200910312921A CN 101799070 B CN101799070 B CN 101799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shift
gear
main body
shift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129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9070A (zh
Inventor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潘跃升
陈勇
尹宏声
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liyang New Energy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129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99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99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9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9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9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属于汽车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只能实现3个选挡位置的限定,且选挡手感不良等问题。本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设于变速箱内,包括换挡轴和固定在换挡轴中部的换挡主体,换挡轴在挡位杆的带动下作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换挡主体上有拨叉指,换挡主体与变速箱之间设有当换挡主体沿轴向偏移时能产生复位作用力的复位机构,当换挡轴不受外力作用时,换挡主体在该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处于一个平衡点的位置;换挡主体上沿轴向在平衡点和平衡点两侧共四个定位位置分别设有能产生定位阻力的定位机构,当换挡主体处于非平衡点的三个定位位置时换挡主体所受的复位作用力大于其所受的定位阻力。

Description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属于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换挡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挡的变速器是利用离合器、变速器拨叉和同步器来实现的,其具体的换挡结构包括换挡主体、变速箱和换挡轴,换挡轴的一端穿出变速箱,其外端部连接挡位杆,通过操纵挡位杆使换挡轴轴向移动或者周向转动,换挡主体位于变速箱内,通过在换挡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回位弹簧来实现选挡定位,而这种换挡结构只能限定换挡主体的3个选挡位置(即轴向位置),其中两个选挡位置是两个回位弹簧受压时的位置;另一个选挡位置为平衡位置,当两个回位弹簧均不受外力作用时,换挡主体就停靠在该平衡位置;换挡主体上具有一个用于带动变速器中的拨叉(有三个选挡位置,就有三个拨叉)的拨叉指,换挡主体的拨叉指选择拨叉的过程即为选挡的过程,拨叉与变速器之间设有同步器,每个同步器控制2对啮合齿轮,只要使换挡轴偏转一定的角度,就能使同步器选择其中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因此,每个选挡位置又具有两个转速,三个选挡位置就有6个转速可供选择,一般设置5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只要挂上其中一个挡位后,就能使汽车按照这个车速运动。
但是若需要定位4个选挡位置,如满足6个前进挡和单独设置一个倒挡的手动变速器要求,上述的换挡结构将会出现一个挡位的选挡手感不清晰的现象,从而影响变速器的选挡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4个选挡位置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设于变速箱内,包括换挡轴和固定套接在换挡轴中部的换挡主体,所述 换挡轴的端部穿出变速箱并与变速器的挡位杆相连接,并且通过操纵挡位杆使换挡轴相对于变速箱作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所述的换挡主体上具有用于控制变速齿轮啮合的拨叉的拨叉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主体与变速箱之间设有一个当换挡主体沿轴向偏移时能够产生一个复位作用力的复位机构,当所述的换挡轴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的换挡主体在该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处于一个平衡点的位置;所述的换挡主体上沿轴向依次在上述的平衡点和平衡点两侧共四个定位位置分别设有能产生一个定位阻力的定位机构,并且当上述的换挡主体在处于非平衡点的上述的三个定位位置时换挡主体所受的复位作用力大于其所受的定位阻力。 
本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具有四个定位位置(即选挡位置),这样就能利用三个定位位置设置6个前进挡,将第四个定位位置单独设置为倒挡,由于有四个定位位置,因此本装置需配置四个拨叉,各个拨叉的一端具有与拨叉指相配合的卡槽,各个拨叉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同步器,同步器用于控制2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并防止每对齿轮副中的两个齿轮的转速未达到一致时发生碰撞,各个拨叉的位置应与换挡主体的四个定位位置一一对应,即当换挡主体轴向移动至某一个定位位置时,就能使拨叉指仅连接一个对应的拨叉。 
换挡过程包括选挡和挂挡两个步骤,选挡时,需操纵挡位杆带动换挡轴轴向移动,当换挡主体停靠在其中一个定位位置上时,换挡主体上的拨叉指就会与其中一个拨叉连接,同时,定位机构产生一个定位阻力作用于换挡主体上,接下来进行挂挡,就是使换挡轴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偏转一定的角度,使拨叉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与拨叉相连的同步器就会选中某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了,这时,定位机构所产生的定位阻力能够防止拨叉指脱离拨叉;当未挂上挡且松手时,换挡主体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克服定位阻力,而自动复位到四个定位位置中的平衡位置处,一般将该平衡位置设定为空挡位置。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设于换挡主体两侧并套接于换挡轴上的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所述的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所述的换挡主体和所述的变速箱上。当压缩复位弹 簧一和复位弹簧二时均能产生一个选挡力,且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能将换挡主体从对应的定位位置复位到平衡位置,当使换挡轴向复位弹簧一方向移动时,换挡主体也同步移动,从而压缩该复位弹簧一至某一个定位位置处,而复位弹簧二处于自由状态,反之亦然。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所述换挡轴的两侧分别设有轴向固定于换挡轴上的顶压板一和顶压板二,上述的复位弹簧一的两端作用于所述的变速箱和所述的顶压板一上,上述的复位弹簧二的两端作用于所述的变速箱和所述的顶压板二上。增设顶压板一和顶压板二后,可防止两复位弹簧因换挡主体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保证两复位弹簧的使用寿命,并使得选挡、复位可靠。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所述的顶压板二与变速箱之间的换挡轴上套接有挡板和复位弹簧三,复位弹簧三的两端分别作用于上述的挡板和变速箱上,所述的挡板处具有使挡板与上述的顶压板二保持一间距的限位件。当使换挡轴向复位弹簧二方向移动时,顶压板二也同步移动,从而压缩复位弹簧二至某一个定位位置处,当继续向该方向移动时,顶压板二在挤压复位弹簧二的基础上又挤压复位弹簧三,直至挤压到另一个定位位置处。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所述的限位件呈圆筒状,套接于换挡轴上,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变速箱上,另一端具有一个向内翻的挡沿,此挡沿挡于挡板上,所述的顶压板二上具有一圆筒状的凸块,该凸块可以穿过上述的挡沿并顶压于上述的挡板上。限位件能够保证复位弹簧二先于复位弹簧三受压,并保证复位弹簧三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利用凸块来顶压挡板从而防止顶压板二与限位件接触。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于变速箱内的自锁销,该自锁销包括套筒、弹簧和自锁钢球,所述换挡主体的表面开有一个沿着换挡轴的轴向贯通并呈V形的定位槽,所述的钢球顶压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自锁销的具体结构属现有技术,一般由套筒、弹簧和自锁钢球组成,在选挡时,外力会克服自锁钢球的顶压力而使自锁钢球始终沿着定位槽的槽底滑动,在挂挡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自锁钢球沿着定位槽的两侧 滑动。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沿轴向分布有与所述换挡主体的四个定位位置一一对应且与所述的自锁钢球相配合的卡口。各个定位位置均有一个卡口,使得挡位清晰,从而实现良好的选挡手感。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所述的各个卡口分别向着定位槽的两侧延伸形成卡槽。使得在挂挡时,自锁钢球始终在卡槽内滑动,工作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能够实现4个定位位置,即4个选挡位置的限定,使驾驶员在选择任何一个定位位置时,换挡装置都能提供明确的位置信号(通过选挡力的突变),从而实现良好的选挡手感; 
2、本装置可利用3个定位位置设置6个前进挡,利用1个定位位置独立设置倒挡,从而防止在倒车与前行之间产生误操作; 
3、在换挡主体的定位槽的槽底处沿轴向分布有与四个定位位置一一对应且与自锁钢球相配合的卡口,使得挡位清晰,从而进一步实现良好的选挡手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挡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速箱;1a箱体;1b箱盖;2换挡轴;3换挡主体;3a拨叉指;3b定位槽;3c卡槽;4复位弹簧一;5复位弹簧二;6顶压板一;7顶压板二;7a凸块;8复位弹簧三;9挡板;9a挡圈;10限位件;10a挡沿;11套筒;12弹簧;13自锁钢球;14配重块;15拨叉;16拉索操纵机构;17、18轴承;19开口销;20连杆;21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设于变速箱1内,用于选择变速器的转速,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换挡轴2和换挡主体3,变速箱1由箱体1a和固连在其开口端的箱盖1b组成,换挡轴2通过轴承17、18支撑于箱体1a和箱盖1b上,换挡轴2的一端伸出箱盖1b,其伸出端还固设有与拉索操纵机构16相连的挡位杆,通过操作挡位杆实现换挡轴2的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换挡主体3位于箱体1a内并通过花键与换挡轴2相连接,为了保证两者连接可靠,还可采用一开口销19来加强连接,保证两者同步运动。 
换挡主体3呈圆柱形,其两侧分别设有轴向固定于换挡轴2上的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在顶压板一6与箱体1a之间设有套接于换挡轴2上的复位弹簧一4,复位弹簧一4的两端分别作用于顶压板一6和箱体1a上,在顶压板二7与箱盖1b之间设有套接于换挡轴2上的复位弹簧三8,复位弹簧三8的一端作用于箱盖1b上,另一端作用在活动套接于换挡轴2上的挡板9上,挡板9被限制于一端焊接在箱盖1b上的呈圆筒状的限位件10内,从而与顶压板二7保持间距,限位件10通过设在其端部的挡沿10a与挡板9相抵靠,顶压板二7上相对于挡板9的一侧还固设有圆筒形的凸块7a,该凸块7a能够穿过挡沿10a后与挡板9相顶压,在实际制造时,可将凸块7a与顶压板二7制成一体,也可将其单独加工后固定到顶压板二7上,凸块7a的大小受换挡轴2和挡沿10a的开口尺寸的限制;限位件10外还套接有复位弹簧二5,复位弹簧二5的两端分别作用于顶压板二7和箱盖1b上。 
为了使复位弹簧三8始终预紧于挡板9与箱盖1b之间,可在挡板9的边缘上固设一朝向复位弹簧三8的挡圈9a。 
为了便于轴向固定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可将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直接固连起来,由于两者之间有换挡主体3挡着,因此,它们的轴向位置会跟随换挡主体3的移动而移动。 
换挡主体3的结构可结合图2,其上设有用于阻止自身复位的定位机构,其具体结构是在换挡主体3的表面开有一个呈V型且沿着换挡轴2的轴向贯通的定位槽3b,定位槽3b内设有顶压于其槽底的自锁销,为了能够获得清晰的挡位和良好的换挡手感,可在定位槽3b内沿轴向分布四个与定位位置一一对 应并向槽底凹入的卡口,卡口的深度应小于自锁钢球13的半径,这样在选挡时就会产生清晰的挡位,还可使各个卡口向着定位槽3b的两侧延伸形成卡槽3c,使挂挡可靠。 
自锁销的具体构造属现有技术,它具有一个套筒11,套筒11上加工有外螺纹,通过该螺纹固定到变速箱的箱体1a上,在套筒11内封装有弹簧12和芯轴21,在芯轴21的伸出端装有一自锁钢球13,自锁钢球13与芯轴21之间安装有多个小钢球,目的是减小自锁钢球13转动时的阻力;在芯轴21与套筒11之间安装有轴承,目的是减小芯轴21移动时的阻力,套筒11与芯轴21通过弹簧12传递作用力,自锁钢球13可以自由转动,且自锁钢球13和芯轴21均可沿套筒11的轴向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会压缩自锁销中的弹簧12,从而产生弹力,自锁钢球13顶压于换挡主体3上的定位槽3b内,当轴向移动换挡轴2进行选挡时,由于自锁钢球13已处于换挡主体3上的一个卡口之内,所以必然将自锁钢球13压出卡口至定位槽3b的底部,同时自锁销中的弹簧12被压缩,产生一阻力,此力提供换挡时的手感;当换挡主体3轴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后,即到达某个定位位置处时,自锁钢球13将自动滑入换挡主体3上的另一个卡口内,在滑入过程中,弹簧12伸长,同时也产生一轴向力,此力提供选挡时的换挡手感;挂挡时,使换挡主体3周向旋转,自锁销的弹簧12被迫伸入卡槽3c内,当自锁钢球13未滑出卡槽3c时,即未越过V型定位槽3b的两侧顶边时,弹簧12产生的力是换挡阻力,当自锁钢球13滑出卡槽3c并且换挡主体3继续转动时,自锁销产生的将是一主动力,此主动力驱动换挡主体3限定到定位位置,此力同时也起到换挡手感的作用。若想退出当前挡位时,需要反向旋转换挡主体3,此时需再次压缩自锁销,并产生一阻力,此阻力阻止变速器换挡装置脱离当前挡位,故在驾驶员没有刻意换挡时,此力起到自锁的作用。 
换挡主体3上对应于定位机构的另一侧还设有用于选择转速的拨叉指3a,由于本装置能够实现4个定位位置的限定,因此,变速器中设有4个按换挡轴2的轴向分布的拨叉15,各个拨叉15上具有卡接拨叉指3a的凹槽,当拨叉指3a轴向移动至一个定位位置时,就会卡接一个拨叉15,该拨叉15会带动与其连接的同步器,当使拨叉15上移或者下移时,同步器就会选中一对相互 啮合的齿轮,此时,挂挡结束。 
为了保证拨叉指3a在同一时刻仅卡接一个拨叉15,可使拨叉指3a穿过用于连接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的连杆20,当该拨叉指3a连接一个拨叉时,其余三个拨叉的凹槽均与连杆20配合;当拨叉指3a同时与两个拨叉卡接时,由于这两个拨叉的凹槽不仅与拨叉指3a卡接,又与连杆20卡接,而连杆20不会随着拨叉指3a转动,从而确保此时无法挂挡,即防止换挡装置因同时选择两个挡位而造成变速器损坏。 
为了能够取得更佳的换挡手感,还可在换挡轴2上靠近挡位杆的外侧安装一配重块14。 
本装置的选挡原理如下:假设定位位置一为复位弹簧一4受压后的位置,定位位置二为平衡位置,定位位置三为仅复位弹簧二5受压后的位置,定位位置四为复位弹簧二5和复位弹簧三8同时受压后的位置。 
如图1所示,当向左选挡时,换挡轴2带动顶压板一6压缩复位弹簧一4,当达到设定的定位位置一及选挡力时,自锁销的自锁钢球13正好滑落到与换挡主体3的第一个卡口内,从而实现挡位停靠;当复位弹簧一4和复位弹簧二5达到弹力相等时,就会使换挡主体3处于定位位置二,该位置是变速器挡位的常驻点,通常为3/4挡位置,此时自锁钢球13位于换挡主体3的第二个卡口内;当向右选挡时,换挡轴2带动顶压板二7压缩复位弹簧二5,当顶压板二7的凸块7a与挡板9刚接触时,由于复位弹簧三8具有预紧力,因此,这里有一个较大的选挡力突变,此时,自锁钢球13刚好滑落到换挡主体3的第三个卡口内,从而实现挡位停靠;当继续向右选挡时,顶压板二7在压缩复位弹簧二5的基础上利用凸块7a继续压缩复位弹簧三8,当复位弹簧三8被压缩到一定的选挡力时(或者复位弹簧三8压死、或者挡板9直接与箱盖1b内壁接触),自锁钢球13刚好滑落到换挡主体3的第四个卡口中,从而实现挡位停靠。 
确定好选挡位置后,只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偏摆一定的角度,就会带动拨叉15上移或者下移,从而使同步器动作,选中其中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这样,就挂上挡了。 
有一点需说明一下,每个同步器也具有三挡,即正向一个转速、中间空 速和反向一个转速,因此,任何一个选挡位置上只要使同步器处于空速位置上,均能使汽车驻车,但是只有在平衡位置上任一复位弹簧都是不受压的,所以将此位置作为汽车的常驻位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比如将复位弹簧三设在箱体与顶压板一之间,并使复位弹簧三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其一端作用在箱体上,另一端与顶压板一保持间距,促使顶压板一先压缩复位弹簧一,再同时压缩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三时,从而产生两个选挡突变力等,但这些修改或者补充或者替代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Figure GDA000002101584000009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属于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Figure GDA0000021015840000092
控制2对啮合齿轮,只要使换档轴偏转一定的角度,就能使同步器选择其中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因此,每个选档位置又具有两个转速,三个选档位置 置,设于变速箱内,包括换档轴和固定套接在换档轴中部的换档主体,所述 换档轴的端部穿出变速箱并与变速器的档位杆相连接,并且通过操纵档位杆使换档轴相对于变速箱作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所述的换档主体上具有用于控制变速齿轮啮合的拨叉的拨叉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档主体与变速箱之间设有一个当换档主体沿轴向偏移时能够产生一个复位作用力的复位机构,当所述的换档轴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的换档主体在该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处于一个平衡点的位置;所述的换档主体上沿轴向依次在上述的平衡点和平衡点两侧共四个定位位置分别设有能产生一个定位阻力的定位机构,并且当上述的换档主体在处于非平衡点的上述的三个定位位置时换档主体所受的复位作用力大于其所受的定位阻力。 
本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具有四个定位位置(即选档位置),这样就能利用三个定位位置设置6个前进档,将第四个定位位置单独设置为倒档,由于有四个定位位置,因此本装置需配置四个拨叉,各个拨叉的一端具有与拨叉指相配合的卡槽,各个拨叉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同步器,同步器用于控制2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并防止每对齿轮副中的两个齿轮的转速未达到一致时发生碰撞,各个拨叉的位置应与换档主体的四个定位位置一一对应,即当换档主体轴向移动至某一个定位位置时,就能使拨叉指仅连接一个对应的拨叉。 
Figure GDA0000021015840000101
体上,接下来进行挂档,就是使换档轴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偏转一定的角度,使拨叉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与拨叉相连的同步器就会选中某一对相互啮合的 
Figure GDA0000021015840000102
簧一和复位弹簧二时均能产生一个选档力,且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能将换档主体从对应的定位位置复位到平衡位置,当使换档轴向复位弹簧一方向移动时,换档主体也同步移动,从而压缩该复位弹簧一至某一个定位位置处,而复位弹簧二处于自由状态,反之亦然。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中,所述换档轴的两侧分别设有轴向固定于换档轴上的顶压板一和顶压板二,上述的复位弹簧一的两端作用于所述的变速箱和所述的顶压板一上,上述的复位弹簧二的两端作用于所述的变速箱和所述的顶压板二上。增设顶压板一和顶压板二后,可防止两复位弹簧因换档主体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保证两复位弹簧的使用寿命,并使得选档、复位可靠。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中,所述的顶压板二与变速箱之间的换档轴上套接有挡板和复位弹簧三,复位弹簧三的两端分别作用于上述的挡板和变速箱上,所述的挡板处具有使挡板与上述的顶压板二保持一间距的限位件。当使换档轴向复位弹簧二方向移动时,顶压板二也同步移动,从而压缩复位弹簧二至某一个定位位置处,当继续向该方向移动时,顶压板二在挤压复位弹簧二的基础上又挤压复位弹簧三,直至挤压到另一个定位位置处。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中,所述的限位件呈圆筒状,套接于换档轴上,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变速箱上,另一端具有一个向内翻的挡沿,此挡沿挡于挡板上,所述的顶压板二上具有一圆筒状的凸块,该凸块可以穿过上述的挡沿并顶压于上述的挡板上。限位件能够保证复位弹簧二先于复位弹簧三受压,并保证复位弹簧三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利用凸块来顶压挡板从而防止顶压板二与限位件接触。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于变速箱内的自锁销,该自锁销包括套筒、弹簧和自锁钢球,所述换档主体的表面开有一个沿着换档轴的轴向贯通并呈V形的定位槽,所述的钢球顶压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自锁销的具体结构属现有技术,一般由套筒、弹簧和自锁钢球组成,在选档时,外力会克服自锁钢球的顶压力而使自锁钢球始终沿着定位槽的槽底滑动,在挂档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自锁钢球沿着定位槽的两侧 滑动。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中,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沿轴向分布有与所述换档主体的四个定位位置一一对应且与所述的自锁钢球相配合的卡口。各个定位位置均有一个卡口,使得档位清晰,从而实现良好的选档手感。 
在上述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中,所述的各个卡口分别向着定位槽的两侧延伸形成卡槽。使得在挂档时,自锁钢球始终在卡槽内滑动,工作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能够实现4个定位位置,即4个选档位置的限定,使驾驶员在选择任何一个定位位置时,换档装置都能提供明确的位置信号(通过选档力的突变),从而实现良好的选档手感; 
2、本装置可利用3个定位位置设置6个前进档,利用1个定位位置独立设置倒档,从而防止在倒车与前行之间产生误操作; 
3、在换档主体的定位槽的槽底处沿轴向分布有与四个定位位置一一对应且与自锁钢球相配合的卡口,使得档位清晰,从而进一步实现良好的选档手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档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速箱;1a箱体;1b箱盖;2换档轴;3换档主体;3a拨叉指;3b定位槽;3c卡槽;4复位弹簧一;5复位弹簧二;6顶压板一;7顶压板二;7a凸块;8复位弹簧三;9挡板;9a挡圈;10限位件;10a挡沿;11套筒;12弹簧;13自锁钢球;14配重块;15拨叉;16拉索操纵机构;17、18轴承;19开口销;20连杆;21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设于变速箱1内,用于选择变速器的转速,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换档轴2和换档主体3,变速箱1由箱体1a和固连在其开口端的箱盖1b组成,换档轴2通过轴承17、18支撑于箱体1a和箱盖1b上,换档轴2的一端伸出箱盖1b,其伸出端还固设有与拉索操纵机构16相连的档位杆,通过操作档位杆实现换档轴2的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换档主体3位于箱体1a内并通过花键与换档轴2相连接,为了保证两者连接可靠,还可采用一开口销19来加强连接,保证两者同步运动。 
换档主体3呈圆柱形,其两侧分别设有轴向固定于换档轴2上的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在顶压板一6与箱体1a之间设有套接于换档轴2上的复位弹簧一4,复位弹簧一4的两端分别作用于顶压板一6和箱体1a上,在顶压板二7与箱盖1b之间设有套接于换档轴2上的复位弹簧三8,复位弹簧三8的一端作用于箱盖1b上,另一端作用在活动套接于换档轴2上的挡板9上,挡板9被限制于一端焊接在箱盖1b上的呈圆筒状的限位件10内,从而与顶压板二7保持间距,限位件10通过设在其端部的挡沿10a与挡板9相抵靠,顶压板二7上相对于挡板9的一侧还固设有圆筒形的凸块7a,该凸块7a能够穿过挡沿10a后与挡板9相顶压,在实际制造时,可将凸块7a与顶压板二7制成一体,也可将其单独加工后固定到顶压板二7上,凸块7a的大小受换档轴2和挡沿10a的开口尺寸的限制;限位件10外还套接有复位弹簧二5,复位弹簧二5的两端分别作用于顶压板二7和箱盖1b上。 
为了使复位弹簧三8始终预紧于挡板9与箱盖1b之间,可在挡板9的边缘上固设一朝向复位弹簧三8的挡圈9a。 
为了便于轴向固定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可将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直接固连起来,由于两者之间有换档主体3挡着,因此,它们的轴向位置会跟随换档主体3的移动而移动。 
换档主体3的结构可结合图2,其上设有用于阻止自身复位的定位机构,其具体结构是在换档主体3的表面开有一个呈V型且沿着换档轴2的轴向贯通的定位槽3b,定位槽3b内设有顶压于其槽底的自锁销,为了能够获得清晰的档位和良好的换档手感,可在定位槽3b内沿轴向分布四个与定位位置一一对 应并向槽底凹入的卡口,卡口的深度应小于自锁钢球13的半径,这样在选档时就会产生清晰的档位,还可使各个卡口向着定位槽3b的两侧延伸形成卡槽3c,使挂档可靠。 
自锁销的具体构造属现有技术,它具有一个套筒11,套筒11上加工有外螺纹,通过该螺纹固定到变速箱的箱体1a上,在套筒11内封装有弹簧12和芯轴21,在芯轴21的伸出端装有一自锁钢球13,自锁钢球13与芯轴21之间安装有多个小钢球,目的是减小自锁钢球13转动时的阻力;在芯轴21与套筒11之间安装有轴承,目的是减小芯轴21移动时的阻力,套筒11与芯轴21通过弹簧12传递作用力,自锁钢球13可以自由转动,且自锁钢球13和芯轴21均可沿套筒11的轴向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会压缩自锁销中的弹簧12,从而产生弹力,自锁钢球13顶压于换档主体3上的定位槽3b内,当轴向移动换档轴2进行选档时,由于自锁钢球13已处于换档主体3上的一个卡口之内,所以必然将自锁钢球13压出卡口至定位槽3b的底部,同时自锁销中的弹簧12被压缩,产生一阻力,此力提供换档时的手感;当换档主体3轴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后,即到达某个定位位置处时,自锁钢球13将自动滑入换档主体3上的另一个卡口内,在滑入过程中,弹簧12伸长,同时也产生一轴向力,此力提供选档时的换档手感;挂档时,使换档主体3周向旋转,自锁销的弹簧12被迫伸入卡槽3c内,当自锁钢球13未滑出卡槽3c时,即未越过V型定位槽3b的两侧顶边时,弹簧12产生的力是换档阻力,当自锁钢球13滑出卡槽3c并且换档主体3继续转动时,自锁销产生的将是一主动力,此主动力驱动换档主体3限定到定位位置,此力同时也起到换档手感的作用。若想退出当前档位时,需要反向旋转换档主体3,此时需再次压缩自锁销,并产生一阻力,此阻力阻止变速器换档装置脱离当前档位,故在驾驶员没有刻意换档时,此力起到自锁的作用。 
换档主体3上对应于定位机构的另一侧还设有用于选择转速的拨叉指3a,由于本装置能够实现4个定位位置的限定,因此,变速器中设有4个按换档轴2的轴向分布的拨叉15,各个拨叉15上具有卡接拨叉指3a的凹槽,当拨叉指3a轴向移动至一个定位位置时,就会卡接一个拨叉15,该拨叉15会带动与其连接的同步器,当使拨叉15上移或者下移时,同步器就会选中一对相互 啮合的齿轮,此时,挂档结束。 
为了保证拨叉指3a在同一时刻仅卡接一个拨叉15,可使拨叉指3a穿过用于连接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的连杆20,当该拨叉指3a连接一个拨叉时,其余三个拨叉的凹槽均与连杆20配合;当拨叉指3a同时与两个拨叉卡接时,由于这两个拨叉的凹槽不仅与拨叉指3a卡接,又与连杆20卡接,而连杆20不会随着拨叉指3a转动,从而确保此时无法挂档,即防止换挡装置因同时选择两个档位而造成变速器损坏。 
为了能够取得更佳的换档手感,还可在换档轴2上靠近档位杆的外侧安装一配重块14。 
本装置的选档原理如下:假设定位位置一为复位弹簧一4受压后的位置,定位位置二为平衡位置,定位位置三为仅复位弹簧二5受压后的位置,定位位置四为复位弹簧二5和复位弹簧三8同时受压后的位置。 
如图1所示,当向左选档时,换档轴2带动顶压板一6压缩复位弹簧一4,当达到设定的定位位置一及选档力时,自锁销的自锁钢球13正好滑落到与换档主体3的第一个卡口内,从而实现档位停靠;当复位弹簧一4和复位弹簧二5达到弹力相等时,就会使换档主体3处于定位位置二,该位置是变速器档位的常驻点,通常为3/4档位置,此时自锁钢球13位于换档主体3的第二个卡口内;当向右选档时,换档轴2带动顶压板二7压缩复位弹簧二5,当顶压板二7的凸块7a与挡板9刚接触时,由于复位弹簧三8具有预紧力,因此,这里有一个较大的选档力突变,此时,自锁钢球13刚好滑落到换档主体3的第三个卡口内,从而实现档位停靠;当继续向右选档时,顶压板二7在压缩复位弹簧二5的基础上利用凸块7a继续压缩复位弹簧三8,当复位弹簧三8被压缩到一定的选档力时(或者复位弹簧三8压死、或者挡板9直接与箱盖1b内壁接触),自锁钢球13刚好滑落到换档主体3的第四个卡口中,从而实现档位停靠。 
确定好选档位置后,只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偏摆一定的角度,就会 
Figure GDA0000021015840000151
速和反向一个转速,因此,任何一个选档位置上只要使同步器处于空速位置上,均能使汽车驻车,但是只有在平衡位置上任一复位弹簧都是不受压的,所以将此位置作为汽车的常驻位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比如将复位弹簧三设在箱体与顶压板一之间,并使复位弹簧三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其一端作用在箱体上,另一端与顶压板一保持间距,促使顶压板一先压缩复位弹簧一,再同时压缩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三时,从而产生两个选档突变力等,但这些修改或者补充或者替代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设于变速箱(1)内,包括换档轴(2)和固定套接在换档轴(2)中部的换档主体(3),所述换档轴(2)的端部穿出变速箱(1)并与变速器的档位杆相连接,并且通过操纵档位杆使换档轴(2)相对于变速箱(1)作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所述的换档主体(3)上具有用于控制变速齿轮啮合的拨叉的拨叉指(3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档主体(3)与变速箱(1)之间设有一个当换档主体(3)沿轴向偏移时能够产生一个复位作用力的复位机构,当所述的换档轴(2)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的换档主体(3)在该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处于一个平衡点的位置;所述的换档主体(3)上沿轴向依次在上述的平衡点和平衡点两侧共四个定位位置分别设有能产生一个定位阻力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能阻止换档主体(3)自身复位,并且当上述的换档主体(3)在处于非平衡点的上述的三个定位位置时换档主体(3)所受的复位作用力大于其所受的定位阻力;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设于换档主体(3)两侧并套接于换档轴(2)上的复位弹簧一(4)和复位弹簧二(5),所述的复位弹簧一(4)和复位弹簧二(5)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所述的换档主体(3)和所述的变速箱(1)上;所述换档轴(2)的两侧分别设有轴向固定于换档轴(2)上的顶压板一(6)和顶压板二(7),所述的顶压板二(7)与变速箱(1)之间的换档轴(2)上套接有挡板(9)和复位弹簧三(8),复位弹簧三(8)的两端分别作用于上述的挡板(9)和变速箱(1)上,所述的挡板(9)处具有使挡板(9)与上述的顶压板二(7)保持一间距的限位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件(10)呈圆筒状,套接于换档轴(2)上,限位件(10)的一端固定于变速箱(1)上,另一端具有一个向内翻的挡沿(10a),此挡沿(10a)挡于挡板(9)上,所述的顶压板二(7)上具有一圆筒状的凸块(7a),该凸块(7a)可以穿过上述的挡沿(10a)并顶压于上述的挡板(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条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于变速箱(1)内的自锁销,该自锁销包括套筒(11)、弹簧(12)和自锁钢球(13),所述换档主体(3)的表面开有一个沿着换档轴(2)的轴向贯通并呈V形的定位槽(3b),所述的自锁钢球(13)顶压于所述定位槽(3b)的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b)的槽底沿轴向分布有与所述换档主体(3)的四个定位位置一一对应且与所述的自锁钢球(13)相配合的卡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卡口分别向着定位槽(3b)的两侧延伸形成卡槽(3c)。
CN200910312921.0A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Active CN101799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12921.0A CN101799070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12921.0A CN101799070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9070A CN101799070A (zh) 2010-08-11
CN101799070B true CN101799070B (zh) 2014-05-14

Family

ID=42594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12921.0A Active CN101799070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990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2335A (zh) * 2010-12-30 2011-04-2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amt选挡执行机构
CN102174958B (zh) * 2011-03-03 2013-04-24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带通气功能的变速器阻尼装置
DE102011112091A1 (de) * 2011-09-02 2013-03-07 Lsp Innovative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Elektrisches Antriebssystem für ein batteriegetriebenes Leichtfahrzeug
CN102563029B (zh) * 2012-02-22 2015-05-0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选换档机构
CN103453127A (zh) * 2012-06-01 2013-12-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变速器选档装置
EP2711592B1 (en) * 2012-09-21 2015-05-27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A devi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the engagement of the gears of a gearbox for motor vehicles
CN102927267A (zh) * 2012-11-01 2013-02-13 唐海滨 一种电动客车机械自动变速箱档位自锁装置
CN103453131B (zh) * 2013-08-16 2017-12-08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六档手动变速器的选档定位装置
CN105904159B (zh) * 2016-04-30 2019-04-26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定位销及其加工工艺
CN107061535B (zh) * 2017-02-28 2019-02-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变速箱的同步器总成
CN107035854A (zh) * 2017-06-09 2017-08-11 浙江中马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操纵手感装置
CN107228190A (zh) * 2017-06-16 2017-10-03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变速器选档定位机构
CN107230410B (zh) * 2017-07-21 2023-09-19 吉林大学 一种纯电动教练车的变速操纵模拟装置
CN107859738A (zh) * 2017-12-04 2018-03-30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商用车变速器选换档执行机构及商用车变速器
CN107989981B (zh) * 2017-12-05 2023-07-18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差速锁操纵装置及车辆
CN108843786A (zh) * 2018-08-07 2018-11-20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定位机构的换挡助力器
CN112096592A (zh) * 2020-09-04 2020-12-18 衡阳市振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压缩机
CN114962616A (zh) * 2022-04-30 2022-08-30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动变速器换挡塔定位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2666A2 (en) * 1997-04-17 1998-10-21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Shift lever unit for manual transmission
EP1431620A2 (en) * 2002-12-19 2004-06-23 HONDA MOTOR CO., Ltd. Manual gearshift lever apparatus
CN2854223Y (zh) * 2005-11-09 2007-01-0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变速器档位锁止装置
CN101012868A (zh) * 2007-01-23 2007-08-08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六速机械式轿车变速器
CN201373091Y (zh) * 2009-03-04 2009-12-3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
JP4525200B2 (ja) * 2004-06-21 2010-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ゲート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34047A (fr) * 1967-06-15 1968-07-26 Citroen Sa Andre Dispositif combiné de verrouillages pour boîte de vitesses
JPS5861950U (ja) * 1981-10-20 1983-04-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機構
KR100551082B1 (ko) * 2003-12-31 2006-0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수동 변속기의 변속 조작 기구
KR20050098518A (ko) * 2004-04-07 2005-10-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수동변속기의 변속조작기구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2666A2 (en) * 1997-04-17 1998-10-21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Shift lever unit for manual transmission
EP1431620A2 (en) * 2002-12-19 2004-06-23 HONDA MOTOR CO., Ltd. Manual gearshift lever apparatus
JP4525200B2 (ja) * 2004-06-21 2010-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ゲート機構
CN2854223Y (zh) * 2005-11-09 2007-01-0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变速器档位锁止装置
CN101012868A (zh) * 2007-01-23 2007-08-08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六速机械式轿车变速器
CN201373091Y (zh) * 2009-03-04 2009-12-3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9070A (zh) 201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9070B (zh)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CN102637058B (zh) 自动驾驶机器人
CN101749418B (zh)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
CN102486228A (zh) 用于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CN107020951B (zh) 分动器
GB2090350A (en) A multiple stage-speed gear
US8393241B2 (en) Sequential gear shifting mechanism
RU2008138100A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ключением передач в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трансмиссии
CN201666364U (zh) 汽车变速器单轴四拨叉控制装置
CN103821924A (zh) 旋转1200度的400级无级变速器
US9341256B2 (en) Speed change apparatus of vehicle
CN206398029U (zh) 无极变速箱
CN108533729B (zh) 一种变速器操纵装置
EP0928910B1 (en) Automatic speed-change apparatus for a gear transmission
CN107230410A (zh) 一种纯电动教练车的变速操纵模拟装置
CN202388238U (zh) 铣床的垂直和横向进给操纵装置
CN200993824Y (zh) 具有导向机构的汽车驾驶模拟器变速装置
CN102159856A (zh) 用于在手动变速器中产生换挡力或选择力的装置
CN202493668U (zh) 一种前后驱动方向盘拖拉机档位操纵装置
CN203784266U (zh) 换挡机构以及汽车
CN104847879B (zh) 车辆、变速器及其变速操纵装置
CN102359581A (zh) 旋转中心换挡的啮合套操纵机构
CN107869580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203703101U (zh) 旋转1200度的400级无级变速器
CN202768811U (zh) 双拉杆液压变速操纵阀配套使用的单操纵杆换挡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5

Address after: 321025 Zhejiang, Jinhua, Hong Hong West Road, No. 3999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7000 No. 229 Dongfang Avenue, Linha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0

Address after: Room 582, Jinfan incubation base, No. 966, Jinfan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321000,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anliyang New Energy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1025 No. 3999, rainbow West Road, Jinhua,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