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0936B - 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0936B
CN101790936B CN 200910138615 CN200910138615A CN101790936B CN 101790936 B CN101790936 B CN 101790936B CN 200910138615 CN200910138615 CN 200910138615 CN 200910138615 A CN200910138615 A CN 200910138615A CN 101790936 B CN101790936 B CN 101790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ulture tank
mentioned
ai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386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0936A (zh
Inventor
春山敏昭
藤泽博一
市村昌纪
三原聪
具滋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0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0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9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7/00Means for mixing,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fluids in the vessel
    • C12M27/02Stirrer or mobile mix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06Nozzles; Sprayers; Spargers; Diffu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04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by injection or suction, e.g. using pipettes, syringes, need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4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pressur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进行制造工序中的罐内外空气的供给及排气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具有:培养罐,和进行培养罐内的培养液的曝气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具有:将空气送到培养液中的送气管、排出培养罐内空气的排气管、将送气管和排气管在培养罐的外部进行旁通的带开闭阀的旁通管。在送气管上具有:阻止菌种接种时空气流入的第一阀门、阻止加热杀菌时培养液逆流的第二阀门和净化流入空气的过滤器。排气管上具有:压力计,其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设置;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它们隔着压力计并配置在其两侧,在取下压力计时进行封闭。

Description

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用于培养以液体为培养基材的菌种(液体菌种)。
背景技术
在金针菇、蟹味菇、灰树菇、滑菇、杏鲍菇等蘑菇的人工栽培中,使用菌种。菌种是指,用以锯屑或切屑为基体材料的固体培养基或者液体培养基来培养蘑菇的次生菌丝,使操作变得容易,若以植物作比喻则有如种子。将该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经过蘑菇(子实体)的制造工序(培养工序、发育工序、培育工序),就能够收获蘑菇。
在菌种的制造中,具有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种方法,但固体培养普遍。然而固体培养的操作比液体培养复杂,也费时间。因此,那样会使用于培养的空间变狭窄。另外,由于使用培养瓶来培养菌种,因此需要准备多瓶培养瓶,从而使培养瓶的操作变复杂。
另外,在固体培养的情况下,实际上若不在培养基中接种菌种并试着栽培蘑菇则无法确认菌种的好坏,因此在菌种出现问题时就会存在以下问题:产生栽培损失,且即使在使菌种恢复的情况下到恢复为止也需要花费时间。
因此液体培养受到瞩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制造方法。在图7中示意地表示该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的工序。这里,图7中的白圆表示阀门打开的状态,黑圆表示阀门关闭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1639号公报
在加热杀菌工序中,由于加热使培养罐内的空气膨胀,因此必须将该空气向培养罐外排气,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如图7中上部的(A)所示,在加热杀菌工序中打开阀门(52)进行排气的情况下(虚线箭头表示排气的流动),在冷却工序中流进空气时,由于在阀门(52)侧的管上未设置过滤器,因此杂菌也一起侵入。另外,如图7中下部的(B)所示,在加热杀菌工序中打开阀门(45)及(48)进行杀菌的情况下(虚线箭头表示排气的流动),由于在冷却工序中流入的空气经过过滤器(44)因此可以不污染培养罐内。然而,由于在加热杀菌时培养罐内的压力升高,因此培养液向培养罐外逆流(实线的箭头表示液体的逆流)。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由于不取下压力计(54),因此在加热杀菌时压力计易破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进行制造工序中的罐内外空气的供给及排气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培养罐,其用于容纳培养液并培养菌种;曝气装置,其用于将空气供给到培养罐内的培养液中进行曝气,曝气装置具有:送气管,其将从流入口导入的空气从罐下部的喷出口送到培养罐内的培养液中;排气管,其将供给到培养罐内培养液中的空气,经培养罐上部的排气管口向培养罐外排气;带开闭阀的旁通管,其将送气管和排气管在培养罐的外部进行旁通,送气管上具有:第一阀门,其以可自由开闭的方式设置在流入口侧,以便向培养罐内接种菌种时阻止空气流向培养罐;第二阀门,其以可自由开闭的方式设置在比第一阀门更靠近下游侧并且比旁通管的分支部更靠近下游侧,以便在培养液的加热杀菌时阻止培养罐内的培养液逆流;过滤器,其介于第一阀门与其下游侧的上述旁通管的分支部之间,用于净化从流入口流入的空气,在排气管上具有:压力计,其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设置在比旁通管的分支部更靠近的下游侧;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它们隔着压力计并配置在其两侧,在取下压力计时进行封闭。
使用这样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通过依次进行以下工序,即:在培养液的加热杀菌前进行的加热杀菌准备工序、在高温环境下对培养罐内的培养液进行加热杀菌的加热杀菌工序、进行培养液的冷却的冷却工序、在培养液中接种菌种的菌种接种工序、进行菌种的培养的菌种培养工序,由此能够培养蘑菇的液体菌种。
即,在加热杀菌准备工序中,在培养罐内容纳培养液,并且将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固定在排气管的安装口上的压力计取下,在安装口处关闭盖。通过在加热杀菌前预先取下压力计,从而将由热引起的压力计的破损防患于未然。另外,通过在压力计的安装口处关闭盖,从而能够防止从安装口流入污染空气。
在加热杀菌工序中,在打开第一阀门及开闭阀的同时,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将培养罐内膨胀的空气,从排气管经由旁通管及送气管从送气管的流入口排出。通过伴随着加热的培养罐内的空气的膨胀,就能够防止培养罐内的压力变得过高。另外,借助关闭状态的第二阀门,就能够阻止培养液从处于高压状态的培养罐内向培养罐外逆流。
在冷却工序中,在关闭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封闭了排气管的状态下,取下盖将压力计安装到安装口,并且在保持打开第一阀门及开闭阀,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的状态下,伴随由冷却引起的培养罐内空气的凝结而将空气从送气管的流入口经由送气管、过滤器、旁通管以及排气管,再从向培养罐内开口的排气管口,朝向培养罐内流入。由于在安装压力计时,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被关闭,因此能够将从取下盖时的安装口流入的空气带来的污染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在空气流入时,由于在送气管上设置有过滤器,因此能够净化从流入口流入的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培养罐内的污染。另外,可以在培养罐的外周设置水套,以便在冷却工序中使水在水套内循环。与自然冷却相比能够显著缩短冷却时间。
在菌种接种工序中,在培养罐的培养液中接种菌种。借助关闭状态的第一阀门,就能够在菌种接种时阻止向培养罐流入空气。
在菌种培养工序中,在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的同时关闭开闭阀,将空气从流入口经过送气管从喷出口送出,从而进行培养液的曝气,并且使培养罐内的空气从排气管口导入,并经过排气管而从排气口排气。
另外,优选为,设置搅拌装置,用于搅拌培养罐内容纳的培养液。搅拌装置具有:搅拌叶片,和与搅拌叶片的叶片轴连结的驱动电动机,叶片轴的上端露在罐外,将驱动电动机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设置在叶片轴上的构成较好。由于可将驱动电动机进行自由拆装,从而能够防止在加热杀菌时驱动电动机的破损。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用于在培养罐内进行空气的供给及排气的曝气装置的规定位置上设置多个阀门,并根据各工序进行阀门的开闭,从而能够较好地进行培养罐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排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局部透视侧视图。
图3是表示压力计或者盖的安装状态的图,(a)是表示盖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压力计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压力计或者盖的安装状态的图,(a)是表示盖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压力计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驱动电动机与搅拌叶片的轴的连结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的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的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清洗台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清洗台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培养罐;2...曝气装置;3...送气管;3a...上游侧送气管;3b...下游侧送气管;4...排气管;4a...上游侧排气管;4b...下游侧排气管;5...旁通管;6...流入口;7...喷出口;9...送气单元;10...第一阀门;11...过滤器;12...第二阀门;14...排气管口;15...排气口;16...压力计;17...第三阀门;18...第四阀门;19...箍夹;20...安装口;21...塞;22...开闭阀;24...盖;27...接种口;33...水套;34...搅拌装置;41...清洗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局部透视侧视图,图3是表示压力计或者盖的安装状态的图,(a)是表示盖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压力计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压力计或者盖的安装状态的图,(a)是表示盖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压力计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驱动电动机与搅拌叶片的轴的连结状态的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具有:培养罐1,其用于容纳培养液并培养菌种;曝气装置2,其用于将空气供给到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中进行曝气。
曝气装置2的构成包括:送气管3,其将空气送入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中;排气管4,其将供给到培养罐1内的空气向培养罐1外排气;旁通管5,其将送气管3和排气管4在培养罐1的外部进行旁通,它们通过将多个金属制的管连结而构成。
送气管3,以连通培养罐1内外的方式设置,流入口6开口于培养罐1外,喷出口7在培养罐1内的下部可开口于培养液中,通往旁通管5的分支部配置在培养罐1外。送气管3由:从流入口6到分支部为止的上游侧送气管3a,和从分支部到喷出口7为止的下游侧送气管3b构成。
送气管3的喷出口7,可以构成送气管3的管的前端开口,然而构成为使管的前端部分弯曲,并在其弯曲部的侧面设置多个孔。从这些多个孔(喷出口7)喷出空气,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培养罐1内所容纳的培养液的曝气。
在上游侧送气管3a上,设置第一阀门10及过滤器11。第一阀门10,以自由开闭的方式设置在流入口6侧,以便在向培养罐1内接种菌种时,阻止向培养罐1流入空气。过滤器11,介于第一阀门10和其下游侧的通往旁通管5的分支部之间,从而净化从流入口6流入的空气。
在下游侧送气管3b上,且在培养罐1外设置第二阀门12。第二阀门12以自由开闭的方式设置,以便在培养液的加热杀菌时阻止培养罐内的培养液逆流。
排气管4,以连通培养罐1内外的方式设置,排气管口14在培养罐1内开口,排气口15在培养罐1外开口,通往旁通管5的分支部配置在培养罐1外。排气管口14,位于培养罐1的上部,不浸渍于培养液中。能够将培养罐1内的空气从排气管口14导入,并从排气口15向培养罐1外排气。排气管4由:从排气管口14到分支部为止的上游侧排气管4a、和从分支部到排气口15为止的下游侧排气管4b构成。
在下游侧排气管4b上,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设置有测量培养罐1内压力的压力计16,并且隔着压力计16在其两侧配置第三阀门17及第四阀门18。此外,第四阀门设置在下游侧(接近排气口15侧)。第三阀门17以及第四阀门18,在取下压力计时封闭下游侧排气管4b,从而阻止外部空气从压力计16的安装口20流入。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压力计16,通过箍夹(ferrule clamp)19,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设置在形成下游侧排气管4b的管的安装口20处。安装口20,以从管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分支形成,其开口为安装口20。安装口20的前端形成为凸缘状。另外,压力计16的下端也形成为凸缘状。使安装口20的凸缘部20a与压力计16的凸缘部16b重叠,并用箍部19a包围该重叠部分,通过用夹部19b紧固而固定。另外,在安装口20上,通过箍夹19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塞21,该塞21是可覆盖安装口20的另一部件。塞21,下部形成为凸缘状,使该凸缘部与安装口20的凸缘部重叠,从而能够将该重叠部分用箍夹19进行紧固固定。
旁通管5,连结送气管3的分支部和排气管4的分支部。在旁通管5上,设置有开闭旁通管5的开闭阀22。
作为上述的阀门10、12、17、18以及22,第一阀门10及第四阀门18使用针型阀,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7以及开闭阀22使用隔膜阀,然而不限定于此。
培养罐1,是用不锈钢板形成为有底的可密闭的容器。另外,也可以使用不锈钢板以外的材料,也可以不限于金属板而使用塑料等材料。培养罐1的大小可以适当地设计,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直径77cm、高度130cm的培养罐1。在培养罐1的上部设置有:作为培养液放入口的开口部(未图示)、和挡住该开口部的盖24。盖24,通过螺旋部件25可自由地开闭并可密闭。在盖24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搅拌装置34的搅拌装置安装部26。
在培养罐1的上部,设置接种口27,用于放入前期培养阶段调整过的调整培养液。在接种口27处,连结有注入管29,该注入管29在后述的菌种接种工序中,与装有调整培养液的容器(锥形烧瓶)28内的调节培养液连通。
在培养罐1的下部,设置用于排出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的排出口30。在培养罐1的侧面和顶面,设置有检查用窗31,用于确认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的状态。另外,在培养罐1的下部设置有滚动轮32,易于进行培养罐1的移动。
以覆盖培养罐1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冷却水的流路的水套33。水套33,在培养罐1的外周壁的更外侧周围设置第二外壁从而成为双层构造,使冷却水能够在它们之间的空间内流动。水套33,设置成C字形,以便避开培养罐1侧面的观察窗31以及培养罐1下部的滚动轮32,并且覆盖培养罐1的侧面的大部分。水套33的构造为,从下部的注入口33a注入冷却水,而多余的水从上部的排水口33b流出。通过使冷却水在水套33内循环,从而能够在冷却水和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并在短时间内冷却培养液。
设置对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34。搅拌装置34,由搅拌叶片35和驱动电动机36构成。搅拌叶片35的叶片部分配置在培养罐1内部,能够搅拌培养罐1内所容纳的培养液。搅拌叶片35的叶片轴35a的上端部分,插通搅拌装置安装部26并向培养罐1外突出。搅拌叶片35的叶片轴35a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搅拌装置安装部26。此外,如图5所示将搅拌叶片35的叶片轴35a插通到驱动电动机36的轴36a,并用螺栓37和螺母38固定在彼此的插通孔35b、36b中,由此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固定搅拌叶片35的叶片轴35a和驱动电动机36。通过该构成,能够在加热杀菌时取下搅拌装置34的驱动电动机36。
接下来,对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清洗台装置41进行说明。培养罐1可反复使用,但在使用后需要对培养罐1内进行清洗。清洗作业,是通过卸下培养罐1的螺旋部件25打开盖24,从开口部注入水等清洗用水来清洗培养罐1的内面,并从培养罐1下部的排出口30排水,由此进行清洗作业。此时,由于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很重,因此难于从排出口30进行排水作业。
因此,如图8及图9所示,清洗台装置41由:载置液体菌种培养装置1的架台42,和使架台42倾斜的倾斜单元43构成。通过倾斜单元43使架台42上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1倾斜,从而能够容易地从排水口进行排水作业。
架台42,由台座44和围栅45构成,其中围栅45,是以围绕在液体菌种培养装置1周围的方式从台座44竖直设立。围栅45,限制液体菌种培养装置1的周围以便在其倾斜时不脱落。正面的围栅45a被设置成可自由地开闭,打开正面的围栅45a,就能够取放液体菌种培养装置1。
倾斜单元43由:支承架台42的台座44的支承部46、和汽缸等升降单元47构成。支承部46,由轴部46b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架台42的台座44的前方侧面,从而可以使架台42前倾。另外,汽缸47,在上下连结支承部46的后端和架台42的围栅45的后端。通过使汽缸47伸缩来升降架台42的围栅45的后方,从而能够使架台42倾斜,或者复位。
[液体菌种的制造工序]
以下,按顺序对制造液体菌种的工序进行说明。液体菌种,经过前期培养阶段和正式培养阶段来制造。
此外,作为本液体菌种培养装置所使用的培养液,虽不对此进行限定,然而例如,是在水中将作为营养素的大豆粉、磷酸氢盐、硫酸盐及糖类进行充分地混合而成的培养液。更具体而言,作为大豆粉,使用脱脂大豆粉末。培养液中脱脂大豆粉末的含量,优选为0.5~7.5g/L的范围,更优选为1.5~4g/L的范围。作为磷酸氢盐,使用磷酸二氢钾。培养液中磷酸二氢钾的含量,优选为0.05~2.5g/L的范围,更优选为0.2~2.5g/L的范围。作为硫酸盐,使用七水硫酸镁。培养液中七水硫酸镁的含量,优选为0.05~2.5g/L的范围,更优选为0.2~2.5g/L的范围。作为糖类,使用精制砂糖。精制砂糖,优选为3~20g/L的范围,更优选为6~19g/L的范围。
1.前期培养阶段
首先,从容纳蘑菇保藏菌株的试管中将菌株接种到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一般的琼脂培养基)上,在温室(恒温箱20℃)中进行培养。菌丝在培养基内蔓延后,从培养皿中取出2~10个5mm左右的方形的块,将其接种到装有500~1000ml上述培养液的锥形烧瓶28中。另外,装有培养液的锥形烧瓶28,通过事前使用了高压灭菌器的高压杀菌,在121℃下进行15分钟~20分钟的杀菌。
然后,将接种了块的锥形烧瓶28,在调整为20℃~25℃左右室温的室内静置培养一天。静置培养之后,在20℃~25℃的环境下进行6~11天左右的振荡(转动)培养。在振荡(转动)培养中,使用振荡培养机,以转数100rpm进行振荡,然而振荡培养机的转数在50~150rpm左右适当调节即可。
当振荡培养接近完成时,菌丝在培养液中扩展。在将该培养液用于正式培养的情况下,在利用均浆机或者磁力搅拌器(Magnetic Stirrer)等将菌丝体变细之后使用较好。另外,经过使用了磁力搅拌器的旋转培养,其结果菌丝体变细小。因为通过使之细小可使正式培养时的菌丝体生长(Mycelial growth)加快。以上的前期培养阶段用7~14天左右完成。
2.正式培养阶段
然后,转移到正式培养阶段。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的工序的图。这里,图6中的白圆表示阀门打开的状态,黑圆表示阀门关闭的状态。
在正式培养中,使用容纳了约360L(或者470L)上述培养液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在正式培养阶段中,依次进行以下工序:A.加热杀菌准备工序、B.加热杀菌工序、C.冷却工序、D.菌种接种工序、E.菌种培养工序。
<A.加热杀菌准备工序>
加热杀菌准备工序,是在加热杀菌工序前预先进行的工序。松开夹部19b,取下压力计16。然后,用箍夹19将塞21紧固固定于安装口20。而且,取下对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34的驱动电动机36。能够防止由于加热杀菌工序中的加热或蒸汽侵入内部等使压力计16及搅拌装置34的驱动电动机36发生故障。
<B.加热杀菌工序>
在加热杀菌工序中,一直以来是在蘑菇栽培中所使用的高压加热杀菌锅内容纳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对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进行加热杀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120℃下进行约20分钟的杀菌,然而不限定于此。
此时,在打开第一阀门10及开闭阀22,并且关闭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7以及第四阀门18的状态下,配置在高温下。培养罐1内的空气膨胀使培养罐1内变为高压,然而培养罐1内膨胀的空气,由于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7以及第四阀门18被关闭,因此从排气管4的排气管口14经由上游侧排气管4a、旁通管5以及上游侧送气管3a,从送气管3的流入口6排出。能够防止培养罐1内的压力变得过高。另外,伴随着高温的排气,也能对位于上游侧送气管3a的过滤器11进行杀菌。
<C.冷却工序>
然后,作为转移到冷却工序前的准备阶段,暂时关闭第一阀门阻止空气从送气管3流向培养罐1内,而且,在关闭第三阀门17、第四阀门18阻止从排气管4流入空气的状态下,将加热杀菌后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从高压加热杀菌锅中取出移动到培养室。
而且,在保持关闭第三阀门17和第四阀门18的状态下,松开夹19b取下塞21之后,用箍夹19将压力计16安装到安装口20。此时,由于第三阀门17及第四阀门18被关闭,因此能够在取下塞21时将污染空气从安装口20流入到培养罐1内的情况抑制到最小限度。
而且,将送洁净(无菌)空气的洁净空气供给管路39与流入口6连结,将排气管路40与排气口15连结。洁净空气供给管路39具有:将空气进行初步净化的过滤器等净化单元(未图示),和送风单元(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单元是压缩机的空气发生装置,可以在高压下送风。另外,排气管路40向培养室外进行排气。
另外,将搅拌装置34的驱动电动机36安装到搅拌叶片35的轴上,来设置搅拌装置34。
然后转移到冷却工序,成为打开第一阀门10及开闭阀22,且关闭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7以及第四阀门18的状态。在冷却工序中,从水套33下部的注入口33a注入冷却水,使多余的水从上部的排水口33b排出,从而使冷却水在水套33内循环。在冷却水和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为了将温度降低到可接种菌种的20度左右,能够将以往的自然冷却中花费的近40小时,以大约15小时来进行,因而能够缩短冷却时间。
在冷却时,培养罐1内的空气产生凝结。伴随于此培养罐1内的压力下降,因此需要向培养罐1内流入空气。该空气的流入以如下方式进行:空气从打开阀门的管,即,从送气管3的流入口6经过上游侧送气管3a、旁通管以及上游侧排气管4a,从排气管4的排气管口流入。从与送气管3的流入口连接的洁净空气供给管路39,强制地将空气送到培养罐1内,培养罐1内的压力设定为约0.16MPa。另外,在空气流入时,由于在上游侧送气管3a中设置有过滤器11,因此从流入口6流入的空气被净化。因此,能够防止培养罐1内的污染。
<D.菌种接种工序>
在关闭第一阀门阻止空气流向培养罐1内的状态下,在培养罐1内,接种在前期培养阶段接种并培养了菌种的调整培养液。放入在前期培养阶段中使用的锥形烧瓶28一瓶的量的调整培养液(600ml)。
在此,对调整培养液的放入方法进行说明。将与锥形烧瓶28内的调整培养液连通的注入管29,与培养罐1上部的接种口27连结。将供给洁净(无菌)空气的洁净空气供给管路41连接到锥形烧瓶28上,洁净空气供给管路41具有:将空气进行初步净化的过滤器等净化单元(未图示),和送风单元(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单元是压缩机的空气发生装置,可以在高压下送风。
而且,通过预先使培养罐1内的压力暂时降低到0.02MPa,用洁净空气供给管路41将空气送到锥形烧瓶28内,以及关闭第一阀门10阻止空气流入培养罐1,由此将锥形烧瓶28内的压力设定得高于培养罐1的压力。利用该压力差就能够将锥形烧瓶28内的调整培养液注入到培养罐1内。此时,由于调整培养液完全不与外部气体接触,因此可以不混入杂菌。此外,以往是在洁净室(clean booth)内进行接种作业,而且在将培养液注入到培养罐1内时,用酒精灯等实现防止杂菌混入,但却无法完全防止杂菌的混入。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培养罐1直接连结因此完全不必担心杂菌的混入。
<E.菌种培养工序>
接下来,开始培养。培养室的室温为22℃~23℃左右。在菌种培养工序中,通过打开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7以及第四阀门18并关闭开闭阀22,从而将从流入口6送入的空气经过上游侧送气管3a及下游侧送气管3b从喷出口7送出,进行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的曝气。这样,在培养时一边向培养罐1内喷入空气一边进行曝气。在该曝气时,由于经由过滤器11导入空气,因此杂菌无法进入培养罐1内。
另外,供给到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中的空气,从排气管口14经过排气管4再从排气口15被排出。通过调节从流入口6流入的空气量和从排气口15排出的空气量,培养罐1内的压力被设定为0.02~0.04MPa。
另外,在培养时通过搅拌装置34进行培养液的搅拌。借助搅拌叶片35的搅拌,能够使菌种暴露于曝气的空气从而加快成长。另外,借助搅拌叶片35的搅拌,能够将培养液中的菌种的菌丝切割得较碎。这样,通过将菌种切碎来防止群体的大型化,从而能够将以往大概花费约6天的时间缩短到3~4天。另外,在菌种培养结束后,在蘑菇(子实体)的制作工序中在培养基中接种时,能够防止输送液体菌种的管或接种用的喷嘴等的堵塞。
在培养罐1内培养所需的时间,金针菇等为3天~6天左右,蟹味菇、滑菇等为4天~8天。培养罐1内的培养的进展情况,通过从检查用窗31观察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的状态,就能够容易地知晓。随着培养的进行,菌丝体在培养罐1内的培养液中扩展,因而能够判断培养状态。
另外,通过从检查用窗31来观察培养罐1内培养液的状态,因此能够正确地知晓是菌种不良或者产生了培养不良的情况。另外,菌种的不良通过培养时的气味也能够简单地知晓。这样能够知晓菌种的好坏,与使用以往的锯屑菌种等情况相比,在以下方面有利,即:能够防止不良的菌种用于实际的栽培,并将由此产生栽培损失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另外,假设,即使在菌种不良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从培养液的调制开始再次进行杀菌、接种调整培养液的工序,因此在短时间内恢复的方面是有利的。
这样,经过上述工序,就能够制造液体菌种。将该液体菌种接种于培养基,经过蘑菇(子实体)的制造工序(培养工序、发育工序、培育工序),就能够收获蘑菇。另外,蘑菇的栽培方法,虽然因蘑菇的种类不同其生长环境和栽培工序也不同,然而在各个蘑菇领域中能够采用一般的栽培方法。

Claims (5)

1.一种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培养罐,其用于容纳培养液并培养菌种;曝气装置,其用于将空气供给到上述培养罐内的培养液中进行曝气,
上述曝气装置具有:送气管,其将从流入口导入的空气从罐下部的喷出口送到培养罐内的培养液中;排气管,其将供给到培养罐内培养液中的空气,经由培养罐上部的排气管口向培养罐外排出;带开闭阀的旁通管,其将上述送气管和排气管在培养罐的外部进行旁通,
在上述送气管上具有:第一阀门,其以可自由开闭的方式设置在流入口侧,以便向上述培养罐内接种菌种时阻止空气流向培养罐;第二阀门,其以可自由开闭的方式设置在比上述第一阀门更靠近下游侧并且比上述旁通管的分支部更靠近下游侧,以便在培养液的加热杀菌时阻止培养罐内的培养液逆流;过滤器,其介于上述第一阀门与其下游侧的上述旁通管的分支部之间,用于净化从流入口流入的空气,
在上述排气管上具有:压力计,其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设置在比上述旁通管的分支部更靠近下游侧;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它们隔着上述压力计配置在其两侧,在取下压力计时进行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培养罐的外周设置有水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搅拌装置,用于搅拌上述培养罐内容纳的培养液,上述搅拌装置具有:搅拌叶片,和与上述搅拌叶片的叶片轴连结的驱动电动机,上述叶片轴的上端露在罐外,上述驱动电动机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叶片轴上。
4.一种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并依次进行以下工序,即:在培养液的加热杀菌前进行的加热杀菌准备工序、在高温环境下对培养罐内的培养液进行加热杀菌的加热杀菌工序、进行培养液的冷却的冷却工序、在培养液中接种菌种的菌种接种工序、进行菌种的培养的菌种培养工序,该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热杀菌准备工序中,在上述培养罐内容纳培养液,并且从上述排气管的安装口取下上述压力计之后,利用盖关闭上述安装口,
在上述加热杀菌工序中,在打开第一阀门及开闭阀的同时,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将培养罐内膨胀的空气,从排气管经由旁通管及送气管再从送气管的流入口排出,并且借助关闭状态的第二阀门来阻止培养罐内的培养液逆流,
在上述冷却工序中,在关闭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而封闭了排气管的状态下,取下上述盖将压力计安装到安装口,并且在保持打开第一阀门及开闭阀,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的状态下,伴随由冷却引起的上述培养罐内空气的凝结而将空气从送气管的流入口经由送气管、过滤器、旁通管以及排气管,再从向培养罐内开口的排气管口,朝向培养罐内流入,
在上述菌种接种工序中,在关闭第一阀门而阻止空气向培养罐流入的状态下,在上述培养罐内接种菌种,
在上述菌种培养工序中,在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的同时关闭开闭阀,将来自流入口的空气经过送气管从喷出口送到培养罐内,由此进行培养液的曝气,并且使培养罐内的空气从排气管口经过排气管再从排气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冷却工序中,使水在水套内循环。
CN 200910138615 2009-02-02 2009-05-06 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1465 2009-02-02
JP2009021465A JP5341540B2 (ja) 2009-02-02 2009-02-02 きのこの液体種菌培養装置及びきのこの液体種菌の培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936A CN101790936A (zh) 2010-08-04
CN101790936B true CN101790936B (zh) 2012-01-11

Family

ID=4258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3861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936B (zh) 2009-02-02 2009-05-06 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41540B2 (zh)
CN (1) CN1017909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48876A (en) * 2011-01-14 2013-06-14 Univ Sains Malaysia A cell culture tank.
KR101247515B1 (ko) * 2012-10-15 2013-03-26 김창수 버섯종균 배양장치
CN103548577B (zh) * 2013-11-18 2015-07-22 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与培养系统与方法
JP5899349B1 (ja) * 2015-03-25 2016-04-06 株式会社神鋼環境ソリューション パラミロン製造方法
JP6836548B2 (ja) * 2018-05-29 2021-03-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ンク内陽圧保持方法及びタンク内陽圧保持装置
CN111909827B (zh) * 2020-08-14 2023-06-23 浙江世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菌种培养设备
CN112080396B (zh) * 2020-09-22 2023-05-23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器和培养方法
CN112708547A (zh) * 2020-12-24 2021-04-27 林鑫 一种基因工程用自动控制换气的生物反应釜
CN112680350B (zh) * 2021-01-03 2022-11-08 中科细胞再生康复医疗(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气装置
CN112760206A (zh) * 2021-01-27 2021-05-07 湖南普菲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制备系统
CN113322158B (zh) * 2021-07-05 2023-09-26 北京御本堂安国中药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植物组织规模化悬浮培养生产的无菌培养装置
CN114667886B (zh) * 2022-04-02 2024-03-22 汤鹏 一种蛹虫草菌丝体液体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6401Y (zh) * 2002-04-22 2003-04-23 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食用菌液体菌种转移罐
CN2631205Y (zh) * 2003-07-07 2004-08-11 黑龙江龙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实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7393B2 (ja) * 1992-07-24 2003-07-1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液圧監視装置
JPH0870845A (ja) * 1994-09-02 1996-03-19 Sigma Tec:Kk 培養システムに付設する排出ガスの循環方法とその装 置
BR0009293A (pt) * 1999-04-23 2001-12-26 Tsukuba Biosystem Ltd Processo para cultivar um fungo basidiomiceto emum meio de cultura lìquido
JP3865354B2 (ja) * 2000-03-02 2007-01-10 高木産業株式会社 細胞又は組織の培養方法
JP2002051639A (ja) * 2000-08-11 2002-02-19 World:Kk きのこの液体種菌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種菌の接種装置
JP4986659B2 (ja) * 2006-03-23 2012-07-25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培養袋及び培養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6401Y (zh) * 2002-04-22 2003-04-23 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食用菌液体菌种转移罐
CN2631205Y (zh) * 2003-07-07 2004-08-11 黑龙江龙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实用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娟.食用菌液体培养参数优化及接种装置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科技辑》.2007,(第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72318A (ja) 2010-08-12
CN101790936A (zh) 2010-08-04
JP5341540B2 (ja)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0936B (zh) 蘑菇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蘑菇的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00523167C (zh) 细胞培养系统
CN104911096B (zh) 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一级菌种培养及无菌接种设备及工艺
US20160369226A1 (en) Solid-state biological rea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filamentous organism spores by using the same
CN101353618A (zh)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方法及其发酵装置
CN108476867A (zh) 食用菌培养基的灭菌冷却接种一体化装备
CN107746864B (zh) 一种微生物法丙烯酰胺发酵新工艺
KR101789471B1 (ko) 종균이 배양된 버섯재배용 배지의 제조장치
KR100767569B1 (ko) 배양기
JP2002051639A (ja) きのこの液体種菌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種菌の接種装置
CN102835310A (zh) 一种双盘组合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
KR101135052B1 (ko) 멸균이 간편한 생물배양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상배양방법
CN108977358B (zh) 一种封闭式生物反应器及其细胞培养方法
CN103548577B (zh)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与培养系统与方法
CN201049944Y (zh) 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装置
CN203537926U (zh)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与培养系统
CN109964736A (zh) 一种食用菌混悬液菌种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US420436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rile cultivation of cells on solid substrates
WO2011006285A1 (zh) 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与菌丝培养方法及其装置
CN86102421A (zh) 一种食用菌液体培养方法
CN108782012A (zh) 一种双孢菇种植方法
KR20020012084A (ko) 버섯액체종균배양기
RU102618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совмещенного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CN1293799C (zh) 悬浮式液体菌种的生产及接种方法和装置
KR100968029B1 (ko) 멸균이 간편한 생물배양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상배양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