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4807B - 磨损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磨损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4807B
CN101784807B CN2008801040352A CN200880104035A CN101784807B CN 101784807 B CN101784807 B CN 101784807B CN 2008801040352 A CN2008801040352 A CN 2008801040352A CN 200880104035 A CN200880104035 A CN 200880104035A CN 101784807 B CN101784807 B CN 101784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compression plate
tooth section
friction clutch
inclin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40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4807A (zh
Inventor
C·拉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784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4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8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7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on or inside the clutch cover, e.g. acting on the diaphragm or on the pressure pla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再调整装置(2,50)的摩擦离合器(30),该再调整装置补偿由摩擦片磨损引起的、以在压盘(31)与压紧盘(1,32,49)之间的轴向误差距离为形式的磨损,其方式是借助一斜面装置(13,37,51)来补偿碟形弹簧(8,35)与该压紧盘之间的误差距离。在此该斜面装置与该压紧盘借助形锁合相互连接,该形锁合仅在通过位移传感器(41,66)求得误差距离时暂时取消该形锁合,以补偿该误差距离。

Description

磨损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损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具有可在一个压盘及一个相对该压盘轴向上受限地并相对该压盘无相对转动地设置的压紧盘之间被夹紧的摩擦片,其中,借助一个位移传感器来测定在压紧状态下压盘表面与压紧盘表面之间的距离及根据测定的误差距离借助一个设置在贴靠面与压紧盘之间的斜面装置来补偿该误差距离。
背景技术
这种具有相应的摩擦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是公知的。其中通常在用于为了压紧摩擦片对相对一个压盘轴向可有限地移动的压紧盘加载的加载装置如一个碟形弹簧与该压紧盘本身之间设有一个斜面装置,该斜面装置在摩擦片磨损时-该磨损以在压盘与压紧盘之间的轴向误差距离可被察觉出来,该误差距离通过斜面的相对移动被补偿。在无需再调整时,斜面装置及对应斜面抵抗轴向力的作用彼此摩擦锁合地相对圆周方向的转动被固定,所述轴向力通过相应的储能器可被调节。如果所谓的位移传感器或磨损传感器测量出一个误差距离,则摩擦消除及斜面装置通常受弹簧装置的支撑一直转动,直到斜面及对应斜面又补偿了磨损及重新建立的摩擦锁合使这些斜面又相互固定为止。
发明内容
对于本发明,所提出的任务是对这种具有磨损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作出改进。在这方面再调整的简化,可靠性的提高和/或部件数目的减少尤为重要。
该任务将通过一个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来解决,该摩擦离合器设有:可在一个压盘及一个相对该压盘轴向上受限地、无相对转动地并在摩擦离合器的闭合方向上向着该压盘被弹簧加载地设置的压紧盘之间被夹紧的摩擦片;压紧盘的一个具有贴靠面的杠杆形式的压紧装置;一个用于检测在压紧状态中压盘的与压紧盘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的位移传感器;一个设置在贴靠面与压紧盘之间的用于补偿由位移传感器检测的误差距离的斜面装置,其中,该误差距离在摩擦片压紧状态下被测定及在摩擦片的卸载状态下被补偿,斜面装置与压紧盘形锁合地相互连接,在出现误差距离时,该形锁合被取消。
在此情况下杠杆形式的压紧装置可以是一个具有指向径向向内部的、由分离器加载的碟形弹簧舌的一个碟形弹簧,该碟形弹簧在径向外部使压紧盘相对压盘压紧及在径向内部支撑在一个与压盘及压紧盘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部件上。
在此情况下该摩擦离合器的构型可为压式的,其方式是在摩擦离合器被卸载的状态下,闭合的摩擦离合器被压开,或在摩擦离合器被卸载的状态下打开的摩擦离合器被压合。也可对此变换地该摩擦离合器为拉式的,其方式是,杠杆形式的压紧装置使在闭合状态中的摩擦离合器拉开或使在打开状态中的摩擦离合器拉合。这两种摩擦离合器可组合在一个所谓的双离合器中,其中,至少一个摩擦离合器具有所述方式的再调整装置及两个摩擦离合器优选为强制压合的摩擦离合器。
斜面装置可有利地由一个具有分布在圆周上的、在圆周方向上升高的斜面的环形部件构成,该环形部件与压紧盘上相应构成的对应斜面相互配合。在此情况下环形部件可在圆周方向上被弹簧加载,例如一个拉力弹簧可悬置在压紧盘中及借助该环形部件被拉紧。在其它形式的斜面装置中可设置包括单个斜面或多个斜面的段,这些段相应地由储能器这样地加载,以致在导入再调整时这些段移动。有利地,斜面环可由储能器加载,该储能器被夹紧在压紧盘与斜面环之间及在每次再调整过程前,当摩擦离合器打开时例如通过将构造成两侧夹持的板簧的储能器的腹部相对离合器壳体或一个类似的轴向固定的部件的夹紧而被预加载。以此方式不需要在储能器中保持为在摩擦离合器的整个工作寿命期间转动斜面环所需的所有能量。
压紧盘与斜面装置之间的形锁合可通过由两个相互嵌合的齿段组成的齿耦合构成。对于齿段应理解为在其最普遍形式上的一种机械压制结构,它与另一齿段的相应的压制结构这样地构成形锁合,以致仅当它们由于由位移传感器确定出需要再调整、如在误差距离情况下而应相互分开时,两个齿段才可相互进行纵向运动,例如两个压制结构彼此偏移出来,这就是说,至少一个压制结构沿其空间延伸方向从另一压制结构的作用区域中离开,附加地或变换地,这些压制结构相对它们的纵向延伸方向垂直地相互分离。齿段以有利的方式跟随可构造成环形的摩擦装置的圆周,以致齿段构成圆弧形,其中一个齿段具有外齿结构,与此对应的齿段具有内齿结构。如果该摩擦离合器不处在磨损的再调整状态中,则这两个齿段形成压紧盘与斜面装置之间的形锁合,以致不能进行这两个部件相互间的移动或转动。尤其当内燃机的转动不均衡及由此产生在两个转动方向上的相对加速度时,可避免不期望的再调整。在此情况下,一个齿段可配置给位移传感器及另一齿段可与斜面装置固定地连接。在此情况下配置给位移传感器的齿段由位移传感器抬高,这就是说它在轴向上移动,而配置给斜面装置如一个斜面环的齿段在轴向上固定地设置。根据摩擦离合器的磨损,或根据其设置在离合器从动盘上的摩擦片的磨损,在闭合状态中与压盘接触的及因此测量压盘与压紧盘之间距离的位移传感器移动不同的轴向位移,这将导致配置给该位移传感器的齿段的轴向移动。
如果应进行再调整,在出现误差距离-该误差距离可通过位移传感器的调节预给定-的情况下齿结构的形锁合优选通过齿段的轴向移动来取消,以致压紧盘与斜面装置可相对转动。在此情况下,另一齿段的由一个齿段的型廓如齿结构中偏移出的型廓可被弹簧加载,以致它借助预载荷可停止在另一型廓的上面,直到再调整结束。该预载荷可通过一个弹簧加载的位移传感器来施加,为此,一个拉力弹簧牵拉位移传感器,使其一个端部位于压盘上,而在一个例如销形的位移传感器的相反的另一端部的区域中,轴向可移动的齿段在轴向上固定地被接收或被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齿段本身可与压紧盘夹紧。
如果斜面装置与压紧盘之间的形锁合由于压盘与压紧盘之间的、例如作为离合器摩擦片磨损的后果的误差距离而被取消,则为了减小误差距离斜面装置相对压紧盘的移动或斜面环相对压紧盘的转动仅当摩擦离合器打开时设置在离合器壳体与压紧盘之间的用于压紧盘复位的板簧作用于斜面装置及压紧盘上的压力在斜面装置与压紧盘的斜面之间引起的摩擦力小于用于转动斜面装置的储能器的起动力时才可进行。因此斜面装置的再调整不是与摩擦离合器的打开一起进行的,而是当摩擦离合器几乎打开的情况下板簧几乎不施加力时发生的。在此情况下,由板簧的设计及由用于调节斜面装置的储能器得到再调整的相应触发点。在此情况下有利的是,斜面装置的转动有限地进行。这意味着,斜面装置相对压紧盘转动的角度被预给定。这可如此来实现,即当使用齿结构的情况下,在再调整期间位于另一齿段之上的齿段在预载荷的作用下在转过一个齿时轴向上立即又卡入该另一齿段中及又构成形锁合。
为了在斜面装置转动期间防止无意地回跳到同一齿槽中以及由此未补偿误差距离地重新形成形锁合,一个齿段构造得能抵抗储能器的作用而有限地移动,优选移动半个齿的角度。在此情况下,储能器在检测到误差距离前在斜面装置的转动方向上一直被预加载到一个止挡上。一旦传感器检测到一个误差距离,轴向可移动的齿段由齿耦合中抬起,以及可有限移动的齿段在逆着斜面装置转动方向上在被预加载的储能器卸载的情况下优选移动到齿与齿上下布置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上两个齿段的齿相叠置。可以理解,两个功能-可轴向移动的功能及在转动方向可有限转动的功能可在一个齿段中实现及可在该齿段中组合一个用于将相应齿段轴向地夹紧在位移传感器上的及用于该齿段的有限移动的部件,其中储能器可作为板簧,它在锻造中可建立预载荷。该有限的移动可借助装在压紧盘中的、在长形孔中被导向的销,螺钉或铆钉来实现,这些长形孔具有与所需移动相应的在圆周方向上的开口。
通过在完全压紧的摩擦离合器上检测到误差距离后紧接着取得的轴向叠置的齿与齿上下布置的位置,近似地记忆了再调整的要求,直到摩擦离合器又打开及在离合器壳体或一个配置给离合器壳体或压盘的轴向固定的部件与压紧盘之间的板簧与斜面装置的拉力弹簧达到力平衡为止。当达到该力平衡时,斜面装置移动及在移动了两个齿段的齿的重叠的角度的幅度后轴向上处于预载荷下的齿段又快速地配合到轴向上固定的齿段中以形成齿耦合及构成形锁合。此外两个齿段以齿结构的半个齿的幅度一起携动另一角度及在此情况下用于齿段的有限移动的储能器又被预加载。斜面装置及压紧盘中相应的斜面的斜率、两个齿段的齿宽及摩擦片的磨损范围相互这样地适配,即在摩擦离合器或摩擦片的工作寿命上在再调整时间间隔内保持近似相同的分离力的情况下可设计一个合理的再调整次数。事实表明,大约40-60次的再调整是有利的。
为了如上所述地改善摩擦离合器的再调整装置的分辨率,配置给位移传感器的齿段可被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开及无关地由位移传感器控制。两个部分的齿或型廓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偏移半个齿,以致一部分的齿与另一部分的齿始终构成形锁合,而另一部分的齿在轴向固定设置的齿段的齿结构的上面形成齿与齿上下布置的位置。如果位移传感器检测到一个误差距离,则它将齿的第二部分由构成形锁合的齿耦合中压出。由此一个齿段-在该构型例中该齿段可有利地为与斜面装置连接的齿段,因为在其它情况下由位移传感器加载的齿段的两部分必需同时移动-在被预加载的储能器的作用下逆着斜面装置的转动方向转动半个齿及形成齿与齿上下布置的位置的第一部分的齿也移动半个齿,但仍保持在同一轴向位置上,因为这些齿仍在半个齿的宽度上与另一齿段的齿重叠。该状态被保存,直到摩擦离合器分离及在通过板簧减小斜面装置与压紧盘的载荷时斜面装置转动半个齿直到压紧盘的止挡上及在此情况下该储能器又通过转动斜面装置的储能器被预加载。通过该转动,在先位于齿段上的部分的齿被拉入齿耦合中及在再调整前形成齿耦合的部分的齿直到下次再调整在轴向上保持在对应的齿段上面的齿与齿上下布置的位置中。由此使对于例如未分开的齿段调节的约为0.1mm的误差距离分辨率减半。
通过止挡位置的改变可使控制以有利的方式这样被转换,使得在压紧盘与斜面装置仍偏压的状态中已发生齿段对摩擦离合器再调整状态的适配及由此在考虑再调整角度情况下的形锁合已进行,以致在载荷释放时对于再调整状态的形锁合已调节出。为此例如在由于误差距离使位移传感器轴向移动时配置给位移传感器的齿段处于齿耦合的部分由齿耦合中抬起,由此在圆周方向上被预加载的齿段在载荷消除时进行转动直到配置给位移传感器的齿段的另一部分卡入到转动的齿段中为止。然后出现在配置给斜面装置的齿段上储能器的被卸载的状态,配置给位移传感器的齿段的两部分交换了它们的位置,在先齿耦合的部分位于配置给斜面装置的齿段的齿结构的上面及在先未齿耦合的部分进入该齿结构中。两个齿段总共相对转动半个齿及相互形成形锁合。在摩擦离合器打开及压紧盘与斜面装置被卸载的时在作用于转动方向上的储能器对斜面装置的齿段的夹紧力作用下转动一个转动角度直到一个止挡上,该转动角度相应于齿段的齿结构的半个齿。
在前面所述的构型例中用于转动斜面装置及用于一个齿段有限移动的储能器的预载荷的能量分开地由优选构成拉力弹簧的各储能器来提取,它们的容量基于工作寿命来设置。可有利地设置一个储能器,它在每个再调整过程前被预加载到一定幅度,该幅度足够用于再调整角幅度的转动及用于移动齿段的储能器的预载荷。为此可设置一个储能器,它支撑在斜面装置的一个贴靠面及一个与斜面装置连接的对抵抗一个储能器的作用可轴向有限移动的齿段加载的板簧之间。预载荷可由在摩擦离合器闭合状态中压紧在离合器壳体与压紧盘之间的板簧来实现,该板簧在摩擦离合器打开期间将储能器加载在一个轴向上固定的部件如离合器壳体上。该储能器例如可为一个鼓起的、通过其端部支承在所述贴靠面上的板簧,它被预加载在一个贴靠面上,该贴靠面可开在或设在压盘、离合器壳体或一个与该离合器壳体连接的部件上。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图1至15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附图中表示:
图1:设有摩擦离合器的压紧盘及再调节装置的离合器壳体的一个实施例的解体图,
图2至11:以截面及展开的方式表示的逐步功能的概要视图,
图12:图1的一个细节图,
图13:设有两件式齿段的一个变换的实施例,
图14:以改变的透视图表示的图13的一个细节,及
图15:图13中的一个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一个压紧盘1,一个再调节装置2及一个离合器壳体3的解体图。摩擦离合器的压盘及带有摩擦片的离合器从动盘以及设在它们中间的片弹簧被忽略。压盘在轴向上连接在压紧盘1的摩擦面4上,其中,离合器从动盘在轴向上连接在摩擦面4及压盘上的一个摩擦面之间,该压盘上的一个摩擦面可设置在一个单质量飞轮的飞轮中或在一个双质量飞轮的次级侧上或在设有驱动单元的驱动轴的盘式部件上。离合器壳体3在轴向上与压盘固定地连接及在径向上将压紧盘1接收在其内。压紧盘1无相对转动地及轴向可移动地通过板簧5借助铆钉或销6,7与离合器壳体3连接,这些铆钉或销各固定在压紧盘1的及离合器壳体3的所属孔中。在此情况下这样调整板簧5的预载荷,使得在摩擦离合器的打开状态中压紧盘1从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上抬起及在摩擦离合器闭合时抵抗离合器从动盘的片弹簧的作用力使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与压盘的摩擦面压紧。在此情况下压紧盘1的运动由碟形弹簧8引起,该碟形弹簧借助铆钉9在中间夹持一个前侧的及一个后侧的金属丝圈10的情况下固定在离合器壳体3上。碟形弹簧8构造成在金属丝圈10的直径上具有一个环形杠杆面的双臂杠杆及用其外部的力边缘11这样地加载压紧盘1,以致在平衡状态下,在片弹簧被压缩的情况下形成摩擦离合器的闭合状态。如果由一个分离系统使向内伸的碟形弹簧舌12在轴向上向着压紧盘1的方向加载,则克服具有其关于行程的典型的力曲线的碟形弹簧8的作用及在片弹簧的支持下并在取消板簧5的预载荷的情况下使摩擦离合器分离,所述分离系统由驾驶员通过离合器踩板来操作或由自动的离合器执行器来操作。
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会遭受磨损的及可能遭受收缩损失,该收缩损失表现为压盘及压紧盘1之间距离的减小及在未补偿的情况下将造成碟形弹簧舌12竖起,这就引起力特性的改变及造成分离力的增大。因此为了补偿轴向距离的损失,将通过再调整装置2来补偿由磨损引起的误差距离。该再调整装置通过一个斜面装置13构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斜面装置是一个带有分布在其圆周上的斜面15的斜面环14。该斜面环14在轴向上与相应地设置在压紧盘1中的、例如压制或切削地制造的对应斜面16形成接触。斜面环14在其相反的一侧上与碟形弹簧8形成接触。为了当出现误差距离时通过斜面环14在对应斜面16上的转动来补偿该误差距离,在圆周方向上用弹簧加载斜面环14。为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拉力弹簧17,它们支撑在离合器壳体3的一个直径上及在一个端部18处借助铆钉19或类似的固定部件与斜面环14固定连接及在另一端部处借助铆钉20或类似的固定部件与离合器壳体3固定。因为离合器壳体3与压紧盘1具有相同的转动方向及通常相互固定地连接,因此拉力弹簧17可固定在这两个部件上。拉力弹簧17被这样地预加载,以致其预载荷足以在整个磨损范围上使斜面环14转动。
为了避免不受控制的再调整,在再调整装置2上需要一个控制装置。在摩擦离合器闭合的及由此被碟形弹簧8压紧的状态中,由于斜面15与对应斜面16的大的摩擦,可能在大的加速度差时由于驱动单元的转动不平衡而可能进行调整。在摩擦离合器打开时,压紧力下降,因为仅还有离合器壳体3与压紧盘1之间的板簧5的复位力引起斜面15与对应斜面16之间的压紧力。在摩擦离合器的完全打开状态时,压紧力进一步下降。为了在再调整的控制时尽可能地与在工作寿命期间可能改变的这些摩擦力无关,只要不应进行再调整,则斜面装置13与压紧盘1借助形锁合在彼此间的转动方面相互固定。为此在环形部件14上及在压紧盘上设有齿段21,22,它们彼此形成齿耦合。齿段21由硬化的材料制造及借助接收部件23与间距保持件24被接收在斜面环14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配置给压紧盘1的齿段22被一体地接收在控制部件25中。控制部件25借助长形孔26在圆周方向上可有限移动地接收在压紧盘1上。开口27无间隙地固定控制部件25。这将导致:在开口27与相邻的长形孔26之间设有的弹性的区域在控制部件25移动时鼓起及由此控制部件25在卸载方向上被预加载,即该控制部件具有板簧形式的储能器28的功能。显然,该功能也可有利地通过分开设置的弹簧装置如压簧、拉力弹簧或类似装置来实现。此外齿段22相对压紧盘在轴向上弹性地构成。因此为了实现控制部件25的功能,优选使用弹簧钢,其中齿段22的齿优选被硬化处理。
为了导入再调整过程,两个齿段21,22的形锁合必需取消。这通过轴向上弹性地悬置在控制部件25上的齿段22在向着碟形弹簧8的方向上移动并脱开齿耦合来实现,以致齿段22位于齿段21的上面。该轴向移动通过位移传感器66来控制,该位移传感器检测压盘与压紧盘1之间的距离及当小于一个设定距离时引起齿段22移动到齿段21之上。
以下借助图2至11以不同的功能状态来概要说明再调整的功能。图2以截面图及图3作为展开图表示一个无磨损的闭合的摩擦离合器30,它设有压盘31、压紧盘32、带有摩擦片34及片弹簧的离合器从动盘33以及一个碟形弹簧35。压紧盘32具有对应斜面36,该对应斜面与斜面装置37形成接触。斜面装置37由储能器38在转动方向上加载。齿段39在轴向上及在圆周方向上固定地设置在斜面装置上。配置给压紧盘32的齿段40与位移传感器41相连接及跟踪该位移传感器相对压紧盘32的轴向位置,该轴向位置本身为压紧盘32相对压盘31的位置,因为位移传感器41定位在压盘31上及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压紧盘32上。齿段39组合在一个未示出的控制部件中,该控制部件借助储能器43逆着斜面36的升程被预加载。在无磨损的状态中齿段40相对齿段39的轴向位置这样地设定,使得保证齿耦合及由此还保证形锁合,以致储能器43的预载荷由齿耦合截获及不发生卸载直到止挡为止。
图4及5表示一个状态,其中摩擦离合器30开始打开。位移传感器41相对压紧盘32被弹簧加载及逆着压紧盘32的运动而移动及因此在该功能状态中仍与压盘31保持接触。因而轴向上联接在位移传感器41上的齿段40更深地沉入齿段39中。
图6及7表示一个在完全打开状态中的未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30的状态。位移传感器41已由压盘31上抬起。两个齿段39,40之间的形锁合被保持。
图8及9表示带有磨损的一个闭合的摩擦离合器30的状态。由于摩擦片34的片厚度的减小,在摩擦离合器30闭合时压紧盘32更靠近压盘31地定位。其结果是,在其长度上保持恒定及与压盘31接触的位移传感器41超出无磨损时它相对压紧盘32的位置及使齿段40由与齿段39的耦合中移出。因为没有了齿耦合的反作用力,则控制部件42的预载荷消退并逆着斜面装置的37的转动方向移动直到止挡44为止,以致齿段39,40的齿彼此轴向上达到齿与齿上下布置的位置。以此方式使得形锁合的消除与位移传感器41的位置无关,以致在摩擦离合器30打开时,齿段40不再能与齿段39形成形锁合而是由储能器43保持在其在止挡44上的转动位置中。
图10及11表示摩擦离合器30打开时的再调整。随着摩擦离合器30打开的开始,在压紧盘32的与斜面装置37的斜面之间的形锁合消除的情况下,在压紧盘32由摩擦片34及其片弹簧上抬起后仅还由离合器盖与压紧盘32之间的板簧维持的预载荷继续减小,直到由储能器38建立的载荷达到斜面装置37的起动力为止。接着,斜面装置37沿对应斜面36转动,直到齿段40又嵌入到齿段39中为止。为此齿段40在轴向上被拉紧,例如借助组合在位移传感器41中的拉力弹簧。当斜面装置37转动期间,储能器43被如此地压缩、即被预加载,直到达到其原始的预载荷为止。通过该再调整过程,又建立了压紧盘32与压盘31之间的原始距离及齿段39相对齿段40转过一个齿,齿段40仍位于与再调整前相同的位置上。齿段39就其在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距离而言相应于最大次数的磨损再调整,通常为40至80次,这在再调整的约为0.1mm的升程的情况下相应于摩擦片的4至8mm的磨损范围。显然:压紧盘32的及斜面装置37的斜面斜率以及齿段39,40的齿的宽度适配于预定的磨损范围。
图12表示具有一个区段地示出的控制部件25的图1中再调整装置2的一个接近真实的细节,在该控制部件中接收了位移传感器41。位移传感器28通过传感器壳体29与压紧盘1固定地连接。传感器壳体29中包含传感器销45,该传感器销在其一端上接触压盘及在其另一端上具有一个槽46,控制部件25这样地嵌在该槽中,以致可实现轴向携动,但同时在再调整期间控制部件相对位移传感器28能在有限的范围中进行移动。销45在轴向上朝向传感器壳体29地被弹簧加载,以致控制部件25在轴向上向着压紧盘地被预加载。为此,可在传感器壳体29内部设置一个储能器。变换地或附加地控制部件25本身可在轴向上被预载荷。
控制部件25具有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上一体地设有齿段22。视磨损状态而定,齿段22的齿47与齿段21的相对的齿48形成齿耦合,其中,在每次再调整后,齿段21在齿段22上又移动一个齿48,直到最后达到摩擦离合器的磨损极限或达到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的磨损极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齿段21构造成被硬化处理的嵌入部件,它借助接收部件23,24被接收在斜面环14上。
图13表示具有一个再调整装置50的压紧盘49的一个变换的实施形式,其中,配置给斜面装置51的齿段52在接收部分53的区域中在圆周方向上可有限地移动,其方式是齿段52可在一个与斜面装置51固定连接的支承面上滑动及用销、铆钉或螺钉固定在该支承面中,所述销、铆钉或螺钉配合在设于齿段52中的延伸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形孔54中。在压紧盘49与斜面装置51之间形锁合期间,齿段52借助储能器逆着斜面装置51的转动方向D被预加载。为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齿段52与一个板簧形式的储能器55相组合,它在一侧固定地与其支架相连接及在另一张开的侧上借助穿过储能器55的长形孔的固定部件56来连接,例如用螺钉、铆钉或销连接。当斜面环51在转动方向D上转动时,储能器55由所述固定部件携动,同时该储能器通过齿段52与齿段57的齿耦合在另一端部上被固定及由此鼓起及被预加载。当斜面环51与压紧盘49之间的形锁合消除时该载荷消失,其方式是齿段52在转动方向D上移动。在此情况下在长形孔54上的止挡或新建立的形锁合将限制该转动。
斜面装置51与压紧盘之间的形锁合在压紧盘侧上通过具有子段58,59的两部分的齿段57来形成,它们各固定地及相对压紧盘49不可转动地与该压紧盘连接。为了支撑例如在驱动单元的相对加速时的拉力及推力,子段58,59各在两个方向上用上支撑臂62,63及下支撑臂64,65支撑在支撑件60,61上,这些支撑件与压紧盘49固定地连接。由此这些弧度部分58,59轴向上弹性地而无相对转动地被支撑及彼此无关地轴向上通过位移传感器66铰接。
图14以底视图表示图13中所示的位移传感器66的结构的细节。该位移传感器66具有一个径向扩宽的凸缘67或边缘,两个子段在轴向上支撑在该凸缘或边缘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凸缘67设置在一个单独的与位移传感器66连接的部件上、例如一个配合在位移传感器66的螺纹上的螺母上,以致凸缘67相对位移传感器66可调节及可在所需的调节位置上借助凸缘57的外齿结构来固定。两个子段58,59各构成不同长度的侧壁68,69,由此下支撑臂64,65可彼此在轴向上上下布置地在彼此旁边导行。两个侧壁68,69可在一个开在位移传感器66上的槽70中被导向。在一个特殊的构型例中,导向部分几乎无摩擦地支承在槽70中,以致当位移传感器66相应地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压紧盘49中的情况下可以取消支撑臂62,63,64,65。
两个子段58,59各自在轴向上向着凸缘67被加载。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一个悬置在并在轴向上支撑在下支承臂64,65的基部上的压簧71,72对子段58,59向着一个设置在斜面装置51(图13)上的、具有止挡53,54的部件73加载。显然,这些子段也可相对压紧盘上或斜面装置上或位移传感器66上的其它部件被加载。
由图15可看到:两个子段58,59在圆周方向上的布置这样地进行,即,子段58的齿74相对子段59的齿75偏移半个齿,以致一个子段的齿位于齿槽上及与齿段52的齿形成齿耦合以及由此形成斜面装置与压紧盘之间的形锁合,另一子段的齿在轴向上在齿段52的上面与齿段52的齿形成齿与齿上下布置的位置,只要未进行再调整的话。
借助图13,14,15来进行对该实施例的再调整的说明。由图15中所示的调整位置出发,在压盘与压紧盘49产生误差距离的情况下位移传感器66将这样地移动,以使得子段58由齿耦合中抬起及齿段52不再被加载。由此储能器55的预载荷消退及齿段移动半个齿,以致两个子段58,59抵抗压簧71,72的作用力而处于齿段52之上。在摩擦离合器接着的打开时,随着斜面装置51愈来愈多地被减载,在作用于斜面装置51与压紧盘49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储能器76的作用下产生该斜面装置在转动方向D上的转动。在此情况下,该齿段继续转动及子段59在压簧72的作用下与齿段52达到齿耦合并重新形成形锁合,而子段58在齿段52的上面保持在齿与齿上下布置的位置中。下次再调整过程将根据相同的模式用交换的子段来实现。应当指出,当斜面装置51转动时储能器55又被预加载,其方式是止挡54在圆周方向上加载。
一个相对图13至15变换的再调整控制可用这样的方式实现,即,由未再调整位置到再调整位置的形锁合的转换在通过位移传感器66检测到误差距离时就已实现。在此情况下这样地调节长形孔54的位置,以致当部件58,59中的一个沿轴向由与齿段52的齿耦合中移出时,储能器55的预载荷立即引起齿段52相对齿段57的转动。通过该转动,一个在先未在齿耦合中的、处于轴向预载荷下的部件59,58与齿段52快速达到齿耦合及又与该齿段形成形锁合,其中,这两个齿段位于彼此转过半个齿的位置上及这时长形孔54在其另一端上定位在销上并且储能器55被卸载或至少近似卸载。如果这时打开摩擦离合器及压紧盘49与斜面装置51之间的轴向压紧力消除,则该斜面装置在储能器76的作用下及抵抗储能器55的作用而转动,由此该储能器55又被加载。压紧盘49与斜面装置51之间的转动通过设置在斜面装置51中的销达到长形孔54的边界来限定。在该转动期间,齿段52,57在保持形锁合的情况下一起转动。
显然,在所示实施例中通过长形孔54与接收在斜面装置上的销相结合构成的控制止挡也可设置在一个配置给斜面装置51的齿段与该斜面装置之间的其它位置上。
标号一览表
  1   压紧盘   26   长形孔
  2   再调整装置   27   开口
  3   离合器壳体   28   储能器
  4   摩擦面   29   传感器壳体
  5   板簧   30   摩擦离合器
  6   销   31   压盘
  7   销   32   压紧盘
  8   碟形弹簧   33   离合器从动盘
  9   铆钉   34   摩擦片
  10   金属丝圈   35   碟形弹簧
  11   力边缘   36   对应斜面
  12   碟形弹簧舌   37   斜面装置
  13   斜面装置   38   储能器
  14   斜面环   39   齿段
  15   斜面   40   齿段
  16   对应斜面   41   位移传感器
  17   拉力弹簧   42   控制部件
  18   端部   43   储能器
  19   铆钉   44   止挡
  20   铆钉   45   传感器销
  21   齿段   46   槽
  22   齿段   47   齿
  23   接收部件   48   齿
  24   间距保持件   49   压紧盘
  25   控制部件   50   再调整装置
  51   斜面装置   65   下支撑臂
  52   齿段   66   位移传感器
  53   接收部分   67   凸缘
  54   长形孔   68   侧壁
  55   储能器   69   侧壁
  56   固定装置   70   槽
  57   齿段   71   压簧
  58   子段   72   压簧
  59   子段   73   部件
  60   支撑件   74   齿
  61   支撑件   75   齿
  62   上支撑臂   76   储能器
  63   上支撑臂  D   转动方向
  64   下支撑臂

Claims (12)

1.具有再调整装置(2,50)的摩擦离合器(30),设有:
可在一压盘(31)及一相对该压盘在轴向上受限地、无相对转动地并在该摩擦离合器(30)的闭合方向上向着该压盘被弹簧加载地设置的压紧盘(1,32,49)之间压紧的摩擦片(34),
一该压紧盘(1,32,49)的具有贴靠面的杠杆形式的压紧装置,
一用于检测在压紧状态中该压盘(31)与该压紧盘(1,32,49)的摩擦面(4)之间的距离的位移传感器(41,66),
一设置在该贴靠面与该压紧盘(1,32,49)之间的、用于补偿由该位移传感器(41,66)检测的误差距离的斜面装置(13,37,51),
其中,在这些摩擦片(34)的压紧状态下测得该误差距离,在这些摩擦片(34)的被卸载状态下补偿该误差距离,其特征在于:该斜面装置(13,37,51)与该压紧盘(1,32,49)形锁合地相互连接,在出现误差距离时取消该形锁合;
所述在压紧盘(1,32,49)与斜面装置(13,37,51)之间的形锁合通过由两个相互配合的齿段(21,22,39,40,52,57)组成的齿耦合构成,在出现误差距离时,所述齿耦合的形锁合通过所述齿段(21,22;39,40;52,57)的轴向移动而取消,其方式是所述齿段(21,22;39,40;52,57)在轴向上彼此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形式的压紧装置是一个具有指向径向内部的、由一分离器加载的碟形弹簧舌(12)的碟形弹簧(8,35),该碟形弹簧在径向外部使所述压紧盘(1,32,49)相对所述压盘(31)压紧及在径向内部支撑在一个与所述压盘(31)及与所述压紧盘(1,32,49)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装置(13,37,51)由一个具有分布在圆周上的、在圆周方向上升高的斜面(15)的斜面环(14)构成,该斜面环与所述压紧盘(1,32,49)的相应构成的对应斜面(16)配合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装置(13,37,51)在圆周方向上被弹簧加载。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段中的一个齿段(22,40,57)配置给所述位移传感器(41,66),另一个齿段(21,39,52)配置给所述斜面装置(13,37,51)。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给所述位移传感器(41,66)的齿段(22,40,57)在所述摩擦离合器(30)的操作方向上被弹簧加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在出现误差距离时,使所述斜面装置(13,37,51)相对所述压紧盘(1,32,49)有限地转动,以减小该误差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段中的一个齿段(22,40,52)能抵抗一储能器(28,43,55)的作用相对对应的齿段(21,39,57)在圆周方向上有限地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28,55)是一个夹紧在压紧盘(1,32,47)与齿段(22,40,52)之间的板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摩擦离合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28,43,55)通过所述齿段(22,40,52)的有限的移动而卸载及通过所述斜面装置(13,37,51)的转动被预加载。
11.根据权利要求5的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配置给所述位移传感器(66)的所述齿段(57)分成两个子段(58,59),其中一个子段(58)的齿(74)相对另一个子段(59)的齿(75)偏移半个齿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一在压紧盘与斜面装置之间有效地设置的储能器在再调整期间被卸载及在该摩擦离合器打开时再被预加载。
CN2008801040352A 2007-08-23 2008-08-14 磨损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4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39857.5 2007-08-23
DE102007039857 2007-08-23
PCT/DE2008/001344 WO2009024128A1 (de) 2007-08-23 2008-08-14 Reibungskupplung mit verschleissnach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4807A CN101784807A (zh) 2010-07-21
CN101784807B true CN101784807B (zh) 2013-06-12

Family

ID=4008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403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4807B (zh) 2007-08-23 2008-08-14 磨损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381890B2 (zh)
EP (1) EP2191155B1 (zh)
JP (1) JP5340288B2 (zh)
KR (1) KR101499275B1 (zh)
CN (1) CN101784807B (zh)
BR (1) BRPI0815568A2 (zh)
DE (2) DE102008037796A1 (zh)
WO (1) WO2009024128A1 (zh)
ZA (1) ZA2010009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0140B4 (de) * 2008-03-03 2019-02-0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Verschleißnachstellung
WO2012130198A1 (de) * 2011-03-31 2012-10-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ampenring und halter für eine nachstelleinrichtung einer reibungskupplung
WO2012142990A1 (de) * 2011-04-21 2012-10-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ach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JP6051802B2 (ja) * 2012-11-14 2016-1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DE102014208209A1 (de) * 2013-05-29 2014-12-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Schiebeelement für eine Nachstelleinrichtung einer Reibkupplung
DE102013224328A1 (de) 2013-11-28 2015-05-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US9261147B1 (en) 2014-06-10 2016-02-16 Perfection Hy Test Company Installation error proof clutch release bearing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in clutch fork
FR3031776B1 (fr) * 2015-01-15 2017-01-13 Valeo Embrayages Mecanisme de rattrapage d'usure pour un dispositif d'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6210012A1 (de) * 2016-06-07 2017-12-07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 sowie Kraftfahrzeug
DE102017120239A1 (de) 2017-09-04 2019-03-0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Nachstelleinrichtung
DE102017120808A1 (de) 2017-09-08 2019-03-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Nachstell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schleißnachstellung bei einer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7120715A1 (de) 2017-09-08 2019-03-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Nachstelleinrichtung
US20200384976A1 (en) 2019-06-05 2020-12-10 Avx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imited System for Sensing a Position of a First Member Relative to a Second Member Based on a Radio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f a Bias Member
DE102019122482A1 (de) * 2019-08-21 2021-02-2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Kupplungsscheibe bzw. Reibscheibe, Kupplungsglocke sowie System aus Kupplungsscheibe bzw. Reibscheibe und Kupplungsglocke zum Bewirken einer Geräuschoptimier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6109C1 (de) * 1994-10-10 1996-01-18 Fichtel & Sachs Ag Reibungskuppl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DE19857199A1 (de) * 1997-12-18 1999-06-24 Eaton Corp Automatisch nachstellbare Reibungskupplung
GB2336411A (en) * 1995-09-16 1999-10-20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Clutch wear sensor and torque strap attached by same fastener to cover
CN1274814A (zh) * 1999-05-21 2000-11-29 易通公司 具有过调整保护及重复定位机构的自调整摩擦离合器
CN1281105A (zh) * 1999-07-14 2001-01-24 易通公司 带有为压盘散热的叶轮风扇部件的摩擦离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203A (en) * 1993-11-04 1997-11-25 Fichtel & Sachs Ag Motor vehicle friction clutch with automatic wear adjustment
US5641048A (en) * 1994-11-14 1997-06-2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Friction clutch
GB9518991D0 (en) * 1995-09-16 1995-11-15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clutch
GB9705443D0 (en) * 1997-03-15 1997-04-30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Friction clutches
DE19731611A1 (de) * 1997-07-23 1999-01-28 Mannesmann Sachs Ag Reibungskupplung mit Verschleißausgleich
BR9901492A (pt) * 1998-06-18 2000-01-04 Mannesmann Sachs Ag Módulo de placas de pressão..
DE10236832A1 (de) * 2002-08-10 2004-02-26 Zf Sachs Ag Druckplattenbaugrupp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6109C1 (de) * 1994-10-10 1996-01-18 Fichtel & Sachs Ag Reibungskuppl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GB2336411A (en) * 1995-09-16 1999-10-20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Clutch wear sensor and torque strap attached by same fastener to cover
DE19857199A1 (de) * 1997-12-18 1999-06-24 Eaton Corp Automatisch nachstellbare Reibungskupplung
CN1274814A (zh) * 1999-05-21 2000-11-29 易通公司 具有过调整保护及重复定位机构的自调整摩擦离合器
CN1281105A (zh) * 1999-07-14 2001-01-24 易通公司 带有为压盘散热的叶轮风扇部件的摩擦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57818A (ko) 2010-06-01
BRPI0815568A2 (pt) 2015-02-18
EP2191155A1 (de) 2010-06-02
JP5340288B2 (ja) 2013-11-13
WO2009024128A1 (de) 2009-02-26
DE112008002154A5 (de) 2010-05-12
KR101499275B1 (ko) 2015-03-05
EP2191155B1 (de) 2013-03-13
CN101784807A (zh) 2010-07-21
DE102008037796A1 (de) 2009-02-26
JP2010537128A (ja) 2010-12-02
US20110056790A1 (en) 2011-03-10
US8381890B2 (en) 2013-02-26
ZA201000911B (en) 201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4807B (zh) 磨损再调整的摩擦离合器
CN101373005B (zh) 离合器总成
RU2145008C1 (ru) Фрикционная муфта (варианты)
CN101354064B (zh) 离合器总成
CN101952613B (zh) 摩擦离合器
CN101334073B (zh) 离合器总成
CN104364542B (zh) 自行补偿调节的摩擦离合器
CN101526111A (zh) 具有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RU98119392A (ru) Фрикционная муфт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цепления
CN102022448B (zh) 具有弹性元件的摩擦片式离合器
CN101868646A (zh) 机电的磨擦制动器
CN103221706A (zh) 具有补偿调整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KR100516755B1 (ko) 마찰클러치
DE102012219400A1 (de) Kupplungsvorrichtung
JPH037809B2 (zh)
CN103502671A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补偿调节装置
CN100540933C (zh) 摩擦式离合器
CN103573848B (zh) 用于使摩擦离合器的压紧板移位的拉杆装置
US9810270B2 (en) Clutch device
EP3111103B1 (de) Reibungskupplung mit kraftgesteuerter nachstelleinrichtung
CN107304790A (zh) 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磨损补偿式离合器装置
CN103291775B (zh) 离合器系统
CN104169603A (zh) 具有再调节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CN103620250B (zh) 具有杠杆弹簧的离合器
CN103256318A (zh) 双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Effective date: 201207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19

Address after: German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after: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Boer

Applicant before: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