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9676A -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9676A
CN101779676A CN200910259848A CN200910259848A CN101779676A CN 101779676 A CN101779676 A CN 101779676A CN 200910259848 A CN200910259848 A CN 200910259848A CN 200910259848 A CN200910259848 A CN 200910259848A CN 101779676 A CN101779676 A CN 101779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ine ring
ring azoles
azoles
spore
weight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9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9676B (zh
Inventor
陈章艳
游文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Original Assignee
陈章艳
游文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章艳, 游文莉 filed Critical 陈章艳
Priority to CN2009102598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9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9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9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9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9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增效有效量的氟环唑与选自氟硅唑、三唑酮、唑菌酯、乙嘧酚、福美锌、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唑菌胺酯、苯醚甲环唑和亚胺唑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Description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氟环唑与选自氟硅唑、三唑酮、唑菌酯、乙嘧酚、福美锌、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唑菌胺酯、苯醚甲环唑和亚胺唑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环唑(epoxiconazole),(2RS,3RS)-1-(3-(2-氯苯基)-2,3-环氧-2-(4-氟苯基)丙基-1H-1,2,4-三唑,是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14-dencthylase)有强力亲和性,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对香蕉、葱蒜、芹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
氟硅唑(flusilazole),双(4-氟苯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亚甲撑)硅烷,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的病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
三唑酮(triadimefon),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α-丁酮,属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对蜜蜂和天敌无害。
唑菌酯(pyraoxystrobin),(E)-2-(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属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治子囊菌、卵菌、接合菌和半知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
乙嘧酚(ethirimol),5-丁基-2-乙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属嘧啶类杀菌剂,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与病原菌接触以后,对菌丝体、分生孢子、受精丝有非常强的杀灭效果,强力抑制孢子的形成,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主要用于防治作物的白粉病。
福美锌(ziram),双-(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锌,属一种广谱保护性福美系有机硫杀菌剂,主要作用机制是制剂中砷原子与病菌体内含-SH基的酶发生作用,破坏正常的代谢作用,对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多种作物的炭疽病有特效,可用于防治苹果、柑桔、桃、柿、杏、葡萄、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效果显著。
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属N-糖苷类碱性水溶性物质,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其作用:对细菌是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对真菌是使丝状菌丝变形,抑制孢子萌发并能直接杀死孢子。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武夷菌素,是一种链霉菌类杀菌剂,属于低毒、高效、广谱和内吸性强的杀菌抗生素药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抑制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病原菌菌体菌丝生长、孢子形成、萌发和影响菌体细胞膜渗透性。能对植物进行抗性诱导,所有植物对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基础抗性,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它能控制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氧戊环-2-基]苯基-4-氯苯基醚,属三唑类杀真菌剂,是一种内吸广谱杀菌剂,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作用机理是在真菌细胞壁几丁质合成中破坏麦角甾醇合成酶脱甲基化,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造成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破裂,引起细胞质的流溢,导致细胞死亡的。对多种蔬菜和果树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及黑星病等病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亚胺唑(imibenconazole),4-氯苄基N-(2,4-二氯苯基)-2-(1H-1,2,4-三唑-1-基)硫代乙酰亚氨酸酯,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部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了细胞膜的形成,导致病菌死亡。
本发明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氟环唑与选自氟硅唑、三唑酮、唑菌酯、乙嘧酚、福美锌、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唑菌胺酯、苯醚甲环唑和亚胺唑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混配对靶标细菌具有极强的增效作用,大大提高了杀菌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配比例合理,防治效果好,用药成本低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该杀菌组合物配制而成的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等剂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将该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子囊菌、半知菌或担子菌引起的白粉病、炭疽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轮纹病等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增效有效量的氟环唑与选自氟硅唑、三唑酮、唑菌酯、乙嘧酚、福美锌、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唑菌胺酯、苯醚甲环唑和亚胺唑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
其中,氟环唑与选自氟硅唑、三唑酮、唑菌酯、乙嘧酚、福美锌、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唑菌胺酯、苯醚甲环唑和亚胺唑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优选为40∶1~1∶40,更优选为10∶1~1∶25。
并且,氟环唑与氟硅唑、三唑酮或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3∶1~1∶12;氟环唑与乙嘧酚、唑菌酯或唑菌胺酯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5∶1~1∶8;氟环唑与中生菌素或武夷菌素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8∶1~1∶3;氟环唑与亚胺唑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5∶1~1∶5;氟环唑与福美锌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3∶1~1∶25。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分为总重量的0.5%至95%。
除了杀菌剂活性成分之外,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还可包括功能性助剂。也就是说,本发明组合物可添加功能性助剂等其他组分,配制成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其他剂型的制剂。
在这些制剂中,除活性成分外,均含有表面活性剂,而且根据不同剂型还可含有有机溶剂或助溶剂、载体(填料)或水等稀释剂,必要时加入抗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或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型的和离子型的,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复合使用。
所述的乳化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磷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或钠盐)或直接使用市售的乳化剂单体及复配产品。具体的例子如农乳500#系列、600#系列、1600#系列、NP系列、OP系列、AEO系列、700#、400#系列及其复配品种2201、0203B、2021B、4103等,这些均是本领域公知的乳化剂产品,市场有售。
所述的分散剂、湿润剂、渗透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聚合羧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茶枯粉、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盐、渗透剂T、渗透剂OT、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拉开粉、JFC,可单独使用,也可复合使用。上述表面活性剂均是本领域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获得。
所述的溶剂、助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氯苯、溶剂油、α-甲基萘、松节油、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环己酮、异佛尔酮、苯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
所述的抗冻剂是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脲、甘油、乙醚双甘醇、聚乙二醇、异丙醇等。
所述的载体、填料包括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海泡石、沸石、石英砂、滑石粉、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以上混合使用。
所述的崩解剂有海藻酸钠、羧甲基淀粉钠、硫酸胺、膨润土、尿素、氯化钙。
所述的消泡剂有泡敌、硅酮类、C8-10脂肪醇、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硬脂酸等)及酰胺类。
所述的粘结剂包括淀粉、糊精、阿拉伯树胶,大豆蛋白、骨胶、硫酸钠、石膏、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松香、石蜡、CMC、硅酸钠。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用。
制剂中可以含有增色剂,例如无机颜料氧化铁,氧化钛或普鲁士蓝;有机染料,如阿利扎林、偶氮染料、金属酞菁或三苯甲烷染料。在水基制剂中,为防止发霉变质,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所述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聚甲醛、山梨糖醇、甲醛水溶液、柠檬酸、对基苯甲酸甲酯、临苯基酚钠、1,2-苯并异噻唑-3-酮(代号BIT)等。
本发明描述的产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但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水稻。本发明的组合物与载体制成的产品的施用场所为水稻田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混合物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物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本发明的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施用时间可以在作物感病之前或之后。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也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显著优点:一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强的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较其单剂有明显的提高,从而降低了使用剂量,在减少农民用药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影响程度。二是品种间的结构相差较大,该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单剂的抗性发生与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更明显,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所有制剂的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生物活性部分的处理均为有效含量。
一、制备实施例:
1、乳油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分别加入溶剂、原药、乳化剂、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得到透明状乳油。如实施例1~3配方。
1、乳油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分别加入溶剂、原药、乳化剂、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得到透明状乳油。如实施例1~3配方。
实施例1(15%乳油)
氟环唑5%,氟硅唑10%,农乳500# 7.5%,农乳600-2# 4.5%,甲醇8%,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施例2(10%乳油)
氟环唑5%,三唑酮5%,农乳507# 10%,农乳OX-653 3%,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施例3(15%乳油)
氟环唑7.5%,唑菌胺酯7.5%,农乳500# 10%,农乳OX-635 5%,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
2、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加工产品。如实施例4~9配方。
实施例4(20%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10%,氟硅唑10%,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5(15%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10%,三唑酮5%,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6(15%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5%,唑菌酯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7(16%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8%,乙嘧酚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8(10%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8%,中生菌素2%,烷酰胺基牛磺酸盐2%,烷基萘甲醛缩合5%,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9(10%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5%,亚胺唑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3、水乳剂的配制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呈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水乳剂。如实施例10~12配方。
实施例10(20%水乳剂)
氟环唑5%,氟硅唑15%,聚乙烯醇0.8%,三苯乙烯苯酚+环氧乙烷、磷酸化、三乙醇胺中和8.5%,烷基-二乙二醇醚-磺酸钠2.5%,农乳2201 13%,二甲基甲酰胺8%,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1(10%水乳剂)
氟环唑5%,三唑酮5%,聚乙烯醇0.9%,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丙烯醚8.5%,农乳2201 15%,二甲基甲酰胺12%,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2(20%水乳剂)
氟环唑6%,唑菌胺酯14%,聚乙烯醇1.5%,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丙烯醚10%,农乳220115%,二甲基甲酰胺15%,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4、水分散性颗粒剂的配制
将原药和粉状载体、润湿展布剂及粘结剂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得颗粒状产品。如实施例13~14配方。
实施例13(15%水分散性颗粒剂)
氟环唑8%,乙嘧酚7%,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2%,环氧聚醚5%,可溶性淀粉15%,石膏补足至100%。
实施例14(15%水分散性颗粒剂)
氟环唑5%,苯醚甲环唑10%,亚甲基萘磺酸钠5%,环氧聚醚5%,硫酸钠,石膏补足至100%。
5、悬浮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砂磨釜中,进行研细,制成悬浮剂。如实施例15~17配方。
实施例15(15%悬浮剂)
氟环唑7.5%,三唑酮7.5%,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5%,白炭黑0.2%,硅酸镁铝0.18%,乙二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6(15%悬浮剂)
氟环唑5%,唑菌酯10%,木质素磺酸钙5%,白炭黑0.3%,乙二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7(15%悬浮剂)
氟环唑5%,乙嘧酚10%,甲基萘磺酸萘甲醛缩合物2.5%,膨润土1.0%,农乳160 13%,丙三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6、微乳剂的配制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呈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微乳剂。如实施例18~20配方。
实施例18(10%微乳剂)
氟环唑4%,氟硅唑6%,丙醇7%,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0%,二氯甲烷10%,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9(10%微乳剂)
氟环唑5%,三唑酮5%,二甲苯12%,苯基联苯酚聚乙烯醚15%,环乙醇8%,乙二醇8%,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0(12%微乳剂)
氟环唑4%,唑菌胺酯8%,乙醇6%,烷基苯磺酸钠8%,丙己酮8%,丙二醇6%,水补足至100%。
7、水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所需溶剂注入反应锅中,然后加入所有的农药原药,搅拌使其溶解,再依次加入助剂,乳化剂,最后甲醇和水,制成水剂。如实施例21~22配方。
实施例21(7%水剂)
氟环唑5%,中生菌素2%,二甲基甲酰胺10%,高金塞酮1.5~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脂肪酸二乙醇酰胺5%,磺酸2%,醇或水补至100%。
实施例22(10%水剂)
氟环唑8%,武夷菌素2%,二甲基甲酰胺10%,有机胺1.5~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脂肪酸二乙醇酰胺5%,磺酸2%,醇或水补至100%。
二、生物实施例:
试验例1氟环唑与氟硅唑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香蕉黑条叶斑病(Mycosphaerella fijiesis Morelet)
试验浓度设计
氟环唑及氟硅唑单剂处理浓度为4、2、1、0.5、0.2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1。
表1.氟环唑与氟硅唑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氟硅唑的重量比为1∶6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7,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2氟环唑与三唑酮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供试黄瓜品种
“扬麦158”,小麦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氟环唑及三唑酮单剂处理浓度为6、3、1.5、0.75、0.37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2。
表2.氟环唑与三唑酮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0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三唑酮的重量比为1∶4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11,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3氟环唑与唑菌酯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供试黄瓜品种
“扬麦158”,小麦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的试验浓度为2.4、1.2、0.6、0.3、0.15μg/ml五个浓度,氟环唑单剂处理浓度为6、3、1.5、0.75、0.375μg/ml,唑菌酯单剂处理浓度为4、2、1、0.5、0.2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3。
表3.氟环唑与唑菌酯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1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唑菌酯的重量比为1∶2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8,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4氟环唑与乙嘧酚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供试黄瓜品种
“扬麦158”,小麦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氟环唑单剂处理浓度为6、3、1.5、0.75、0.375μg/ml,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4。
表4.氟环唑与乙嘧酚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21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3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乙嘧酚的重量比为1∶2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3,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5氟环唑与福美锌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苹果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et Schrenk)
试验浓度设计
氟环唑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0.8、0.4、0.2μg/ml,福美锌单剂处理浓度为40、20、10、5、2.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5。
表5.氟环唑与福美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4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福美锌的重量比为1∶15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8,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6氟环唑与中生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苹果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
试验浓度设计
氟环唑单剂处理浓度为4、2、1、0.5、0.25μg/ml,中生菌素单剂处理浓度为8、4、2、1、0.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6。
表6.氟环唑与中生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5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3∶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96,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7氟环唑与武夷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供试黄瓜品种
“扬麦158”,小麦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氟环唑及武夷菌素单剂处理浓度为6.4、3.2、1.6、0.8、0.4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7。
表7.氟环唑与武夷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6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武夷菌素的重量比为3∶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7,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8氟环唑与唑菌胺酯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香蕉黑条叶斑病(Mycosphaerella fijiesis Morelet)
试验浓度设计
氟环唑单剂的处理浓度为4、2、1、0.5、0.25μg/ml,唑菌胺酯单剂的处理浓度为3.2、1.6、0.8、0.4、0.2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8。
表8.氟环唑与唑菌胺酯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7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唑菌胺酯的重量比为1∶2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13,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9氟环唑与苯醚甲环唑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香蕉黑条叶斑病(Mycosphaerella fijiesis Morelet)
试验浓度设计
氟环唑单剂的处理浓度为4、2、1、0.5、0.25μg/ml,苯醚甲环唑单剂的处理浓度为3.2、1.6、0.8、0.4、0.2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9。
表9.氟环唑与苯醚甲环唑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81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19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3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91,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10氟环唑与亚胺唑的联合毒力测定
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mali Roberts)
试验浓度设计
亚胺唑单剂的试验浓度为3.2、1.6、0.8、0.4、0.2μg/ml五个浓度,氟环唑单剂处理浓度为4、2、1、0.5、0.2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10。
表10.氟环唑与亚胺唑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598485D00201
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与亚胺唑的重量比为1∶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8,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增效有效量的氟环唑与选自氟硅唑、三唑酮、唑菌酯、乙嘧酚、福美锌、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唑菌胺酯、苯醚甲环唑和亚胺唑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环唑与选自氟硅唑、三唑酮、唑菌酯、乙嘧酚、福美锌、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唑菌胺酯、苯醚甲环唑和亚胺唑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优选为40∶1~1∶40。
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环唑与选自氟硅唑、三唑酮、唑菌酯、乙嘧酚、福美锌、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唑菌胺酯、苯醚甲环唑和亚胺唑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优选为10∶1~1∶25。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环唑与氟硅唑、三唑酮或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3∶1~1∶12;氟环唑与乙嘧酚、唑菌酯或唑菌胺酯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5∶1~1∶8;氟环唑与中生菌素或武夷菌素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8∶1~1∶3;氟环唑与亚胺唑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5∶1~1∶5;氟环唑与福美锌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3∶1~1∶25。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配制而成的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颗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子囊菌、半知菌或担子菌引起的白粉病、炭疽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轮纹病的用途。
CN2009102598485A 2009-12-16 2009-12-16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1779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98485A CN101779676B (zh) 2009-12-16 2009-12-16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98485A CN101779676B (zh) 2009-12-16 2009-12-16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9676A true CN101779676A (zh) 2010-07-21
CN101779676B CN101779676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519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98485A Active CN101779676B (zh) 2009-12-16 2009-12-16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9676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972A (zh) * 2010-01-22 2010-06-23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环唑和苯醚甲环唑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2177912A (zh) * 2011-03-23 2011-09-14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2228030A (zh) * 2011-02-28 2011-11-0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亚胺唑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484998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谱性组合杀菌剂
CN102511491A (zh) * 2011-12-20 2012-06-27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81942A (zh) * 2012-11-17 2013-05-08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唑菌酯与硅氟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92719A (zh) * 2011-01-12 2013-11-20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亚胺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3583562A (zh) * 2012-08-15 2014-02-1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环己磺菌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947664A (zh) * 2014-05-13 2014-07-30 浙江乐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四氟醚唑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6719744A (zh) * 2016-11-02 2017-05-3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72620A (zh) * 2017-07-19 2017-11-24 广西南宁乐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杀菌增效组合物
CN10826059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10074117A (zh) * 2018-12-07 2019-08-02 河南豫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香蕉叶斑病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香蕉叶斑病防治中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09423B1 (pl) * 2002-03-07 2011-08-31 Basf Ag Mieszanina grzybobójcza, sposób zwalczania szkodliwych grzybów i środek grzybobójczy
IL164050A0 (en) * 2002-04-05 2005-12-18 Basf Ag fungicidal mixtures based on benzamidoxime derivatives and azoles
CN100544595C (zh) * 2007-03-15 2009-09-30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1171919B (zh) * 2007-10-15 2011-06-08 张少武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54167A (zh) * 2008-04-10 2009-10-14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菌等有害真菌的组合物
CN101502264B (zh) * 2009-03-12 2011-12-07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972A (zh) * 2010-01-22 2010-06-23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环唑和苯醚甲环唑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2484998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谱性组合杀菌剂
CN103392719A (zh) * 2011-01-12 2013-11-20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亚胺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92719B (zh) * 2011-01-12 2014-11-1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亚胺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28030A (zh) * 2011-02-28 2011-11-0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亚胺唑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77912A (zh) * 2011-03-23 2011-09-14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2511491A (zh) * 2011-12-20 2012-06-27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83562A (zh) * 2012-08-15 2014-02-1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环己磺菌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583562B (zh) * 2012-08-15 2015-08-1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环己磺菌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081942A (zh) * 2012-11-17 2013-05-08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唑菌酯与硅氟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47664A (zh) * 2014-05-13 2014-07-30 浙江乐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四氟醚唑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6719744A (zh) * 2016-11-02 2017-05-3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26059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7372620A (zh) * 2017-07-19 2017-11-24 广西南宁乐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杀菌增效组合物
CN110074117A (zh) * 2018-12-07 2019-08-02 河南豫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香蕉叶斑病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香蕉叶斑病防治中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9676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9676B (zh)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42B (zh) 含有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25B (zh)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5B (zh) 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45B (zh) 含有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79674B (zh) 含有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583532A (zh) 四霉素复配物及应用
CN101755797A (zh) 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0444731C (zh) 杀菌剂组合物
CN10401257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79677A (zh) 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15771B (zh) 含有亚胺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83565A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88845B (zh) 一种杀菌混合物
CN101715775B (zh)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2A (zh) 含有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48982B (zh) 一种杀真菌混合物
CN101433199A (zh) 杀菌组合物
CN100393213C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1779660B (zh) 含有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55309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1779675A (zh) 含有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96B (zh) 含有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76141A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相关的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03719125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ZHANGYAN

Effective date: 20110426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OU WENLI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Weimin

Inventor after: Chen Fan

Inventor before: Chen Zhangyan

Inventor before: You Wenl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ZHANGYAN YOU WENLI TO: CHEN WEIMIN CHEN FA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50002 FUJIAN SINO-DASHI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6/F, TAIYANGCHENG BUILDING, NO. 268, YANGQIAO WEST ROAD,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TO: 350002 UNIT 6F, BUILDING 2, TAIYANGCHENG COMPREHENSIVE BUILDING, NO. 268, YANGQIAO WEST ROAD,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6

Address after: Unit 6F No. 2 Yangqiao road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2 City 268 Sun City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Address before: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Yangqiao Road No. 268, Solar City Tower Rio de Janeiro, 6 floor Fujian sinodashing Bio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en Zhangyan

Co-applicant before: You Wenl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