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2264B -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2264B
CN101502264B CN2009101288231A CN200910128823A CN101502264B CN 101502264 B CN101502264 B CN 101502264B CN 2009101288231 A CN2009101288231 A CN 2009101288231A CN 200910128823 A CN200910128823 A CN 200910128823A CN 101502264 B CN101502264 B CN 101502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zoles
fluorine ring
nitrile bacterium
ring azoles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8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2264A (zh
Inventor
刘胜召
孔建
曹明章
胡艳
王芳
成妙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288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2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2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2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2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2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氟环唑和腈菌唑,氟环唑与腈菌唑的质量比例为20∶1~1∶50,较好的比例为10∶1~1∶20。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复配药剂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本发明组合物用于果树、小麦、蔬菜等作物的病害防治,尤其是白粉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重要真菌病害。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氟环唑和腈菌唑的杀真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染,特别是真菌性病害,其种类繁多,危害严重。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是防治病害的主要有效手段。然而,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不科学用药,已经导致许多种病原菌对当前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性,如白粉病菌、斑点落叶病菌、炭疽病菌等抗药性十分普遍,成为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由于病菌产生抗性,频繁施药又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在某些病害发生严重的区域,常规农药单独使用很难防治,而且效果很差,严重影响粮食的丰产。因此,为克服病菌的抗药性,急需高效、低毒、安全、环保的杀菌剂新品种。
氟环唑(epoxiconazole)是三唑类杀菌剂,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较佳的残留和内吸活性,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与其它杀菌剂类相比,不仅能降低使用成本,减少使用次数,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环境。对香蕉、葱、蒜、芹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但氟环唑成本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腈菌唑(myclobutanil)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它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特点,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病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小麦的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梨、苹果的黑星病、白粉病、褐斑病、灰斑病,瓜类的白粉病,香蕉和花生的叶斑病,葡萄的白粉病,蔬菜及花卉的白粉病、锈病等。但是,腈菌唑由于使用多年,单一使用防效明显下降,同时,也面临着抗药性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效以及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低毒、环保且有利于病菌抗性治理的杀真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病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氟环唑与腈菌唑以一定比例复配,对抗药性白粉病菌等植物病原菌具有显著地增效作用。
本发明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以氟环唑和腈菌唑为有效成分,氟环唑与腈菌唑的质量比例为20∶1~1∶50,较好的比例为10∶1~1∶2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本发明杀真菌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5%-80%。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溶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天气情况和作物状态而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达到防治的目的。
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种农业病害,主要用于小麦、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病害防治,尤其是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小麦锈病、香蕉叶斑病、梨黑星病、苹果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白粉病、小麦立枯病等,同时,对棉花立枯病、苹果轮纹病、水稻稻曲病等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混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扩大了防治谱;3.两种有效成分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运用孙云沛法对氟环唑与腈菌唑组合物进行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分析,发现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氟环唑与腈菌唑组合对抗性白粉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生物测定实例1: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配比筛选
试验材料:采自田间的小麦白粉病病叶
试验方法:选取生长势一致的三到四叶期小麦苗,每个处理选用3盆供试麦苗,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大约5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药剂处理后24h接菌,将采自田间的小麦白粉病病叶在小麦苗上方均匀抖落分生孢子进行接种,然后将麦苗放入温室中培养。7d后,按照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测定结果表明,氟环唑与腈菌唑在配比20∶1~1∶50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在10∶1~1∶20之间,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在170以上(表1)。
表1 不同处理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环唑   43.61   100.0
 腈菌唑   21.34   204.4
 氟环唑20∶腈菌唑1   29.68   146.9   105.0   140.0
 氟环唑10∶腈菌唑1   22.31   195.5   109.5   178.5
 氟环唑6∶腈菌唑1   17.39   250.8   114.9   218.2
 氟环唑1∶腈菌唑1   11.34   384.6   152.2   252.7
 氟环唑1∶腈菌唑3   8.55   510.1   178.3   286.1
 氟环唑1∶腈菌唑8   10.45   417.3   192.8   216.5
 氟环唑1∶腈菌唑20   12.67   344.2   199.4   172.6
 氟环唑1∶腈菌唑30   14.25   306.0   201.0   152.3
 氟环唑1∶腈菌唑50   16.37   266.4   202.3   131.7
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实施例1:10.5%氟环唑·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              10%
腈菌唑              0.5%
十二烷基硫酸钠      2%
木质素磺酸钠        5%
白碳黑              10%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10.5%氟环唑·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小麦立枯病。将10.5%氟环唑·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按2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9.3%。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2.3%和75.8%。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立枯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由于药剂防效提高,复配药剂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明显减少,从而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2:22%氟环唑·腈菌唑悬浮剂
氟环唑                     20%
腈菌唑                     2%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10%
黄原胶                     1%
膨润土                     1%
丙三醇                     5%
水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22%氟环唑·腈菌唑悬浮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将22%氟环唑·腈菌唑悬浮剂按3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1.2%。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3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4.4%和78.5%。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3:14%氟环唑·腈菌唑乳油
氟环唑             12%
腈菌唑             2%
N-甲基吡咯烷酮     10%
农乳1601#          5%
农乳500#           5%
二甲苯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14%氟环唑·腈菌唑乳油。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小麦锈病。将14%氟环唑·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3.9%。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6.4%和80.4%。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锈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4:25%氟环唑·腈菌唑水乳剂
氟环唑                  12.5%
腈菌唑                  12.5%
N-甲基吡咯烷酮          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5%
农乳600#                5%
水                      补足至100%。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25%氟环唑·腈菌唑水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将25%氟环唑·腈菌唑水乳剂按3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1.7%。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5.9%和86.8%。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由于药剂防效提高,复配药剂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明显减少,从而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5:32%氟环唑·腈菌唑乳油
氟环唑             8%
腈菌唑             24%
N-甲基吡咯烷酮     10%
农乳1601#          5%
农乳500#          5%
二甲苯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32%氟环唑·腈菌唑乳油。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将32%氟环唑·腈菌唑乳油按4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为90.6%。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85.3%和78.8%。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6:27%氟环唑·腈菌唑微乳剂
氟环唑               3%
腈菌唑               24%
N-甲基吡咯烷酮       10%
异丙醇               15%
农乳500#             5%
农乳1601#            5%
水                   补足至100%。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搅拌下缓慢加入水中,再经搅拌加热迅速转相,冷至室温制得27%氟环唑·腈菌唑微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将27%氟环唑·腈菌唑微乳剂按4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8.6%。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9.4%和84.5%。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7:42%氟环唑·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                2%
腈菌唑                40%
十二烷基硫酸钠        2%
木质素磺酸钠          5%
白碳黑                10%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42%氟环唑·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梨黑星病。将42%氟环唑·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按4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为92.6%。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81.3%和87.4%。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梨黑星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8:62%氟环唑·腈菌唑悬浮剂
氟环唑                       2%
腈菌唑                       60%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10%
黄原胶                       1%
膨润土                       1%
丙三醇                       5%
水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62%氟环唑·腈菌唑悬浮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葡萄炭疽病。将62%氟环唑·腈菌唑悬浮剂按5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为89.7%。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71.2%和84.1%。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由于药剂防效提高,复配药剂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明显减少,从而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9:75%氟环唑·腈菌唑水分散粒剂
氟环唑                 1.5%
腈菌唑                 73.5%
烷基萘磺酸钠           5%
木质素磺酸钠           7%
十二烷基硫酸钠         2%
硫酸铵                 5%
轻质碳酸钙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75%氟环唑·腈菌唑水分散性粒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豇豆白粉病。将75%氟环唑·腈菌唑水分散性粒剂按6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5.8%。12.5%氟环唑悬浮剂按1500倍和25%腈菌唑乳油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5.9%和89.6%。氟环唑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豇豆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

Claims (7)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氟环唑与腈菌唑,氟环唑与腈菌唑的质量比例为2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环唑与腈菌唑的质量比例为1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环唑与腈菌唑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0.5%-75%。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便将杀菌组合物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水分散粒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为果树、小麦、蔬菜。
CN2009101288231A 2009-03-12 2009-03-12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Active CN101502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88231A CN101502264B (zh) 2009-03-12 2009-03-12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88231A CN101502264B (zh) 2009-03-12 2009-03-12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2264A CN101502264A (zh) 2009-08-12
CN101502264B true CN101502264B (zh) 2011-12-07

Family

ID=40974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8231A Active CN101502264B (zh) 2009-03-12 2009-03-12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2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9676B (zh) * 2009-12-16 2012-07-04 福建新农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7372620A (zh) * 2017-07-19 2017-11-24 广西南宁乐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杀菌增效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00462A1 (de) * 2005-06-29 2007-01-04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Fungizide mischungen auf der basis von 2,4-disubstituierten pyrazolcarbonsäurebiphenylamiden
CN101019535A (zh) * 2007-02-14 2007-08-22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含有克菌丹的具有协和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1069511A (zh) * 2006-05-09 2007-11-14 陶氏农业科学公司 稳定杀真菌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00462A1 (de) * 2005-06-29 2007-01-04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Fungizide mischungen auf der basis von 2,4-disubstituierten pyrazolcarbonsäurebiphenylamiden
CN101069511A (zh) * 2006-05-09 2007-11-14 陶氏农业科学公司 稳定杀真菌剂组合物
CN101019535A (zh) * 2007-02-14 2007-08-22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含有克菌丹的具有协和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2264A (zh)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8677B (zh) 乙嘧酚与三唑类杀菌组合物
CN101595882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595887A (zh) 一种含有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8177A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41B (zh)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17621A (zh) 含有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杀菌剂复配组合物
CN101690483A (zh) 一种含有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88901A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抗生素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1816308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1669485B (zh) 一种含有咯菌腈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595889A (zh) 一种含有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69524B (zh)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3131B (zh) 一种含有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69474A (zh) 一种含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02264B (zh) 一种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01658173A (zh)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36690A (zh) 氟环唑和醚菌酯杀菌组合物
CN100364400C (zh) 一种含唑菌胺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17671A (zh)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17676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1849546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5831132A (zh) 一种含苯噻菌酯和氟醚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17658A (zh)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42A (zh)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09A (zh) 一种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