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3528A - 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3528A CN101773528A CN201010117048A CN201010117048A CN101773528A CN 101773528 A CN101773528 A CN 101773528A CN 201010117048 A CN201010117048 A CN 201010117048A CN 201010117048 A CN201010117048 A CN 201010117048A CN 101773528 A CN101773528 A CN 1017735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paration
- extract
- solvent
- acid
- 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银杏提取物为原料,利用乙酸乙酯回流提取并利用酰胺型树脂纯化脱酸的方法。它是以银杏提取物为原料,用水饱和的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1~15,在20~90℃提取0.5~5h,过滤,浓缩滤液得浸膏;利用聚酰胺树脂吸附浸膏后,以10%~50%低级醇溶液洗脱,收集流份,浓缩干燥,粉碎后得到总内酯含量在50%以上,银杏酸低于1ppm的干粉。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提取时间短,提取温度低,提取效率高;制备工艺中溶剂用量少,既节约溶剂又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脱酸工艺方法操作简便,能将银杏酚酸降低至1ppm以下;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方法还有除去提取物中的鞣质和色素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属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果和叶均为常用的中药材,银杏叶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症的治疗。其中,银杏提取物的内酯类成分是国内外文献所一致公认的高活性血小板因子拮抗剂,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及脑梗塞。加强对银杏总内酯这一有效部位的研究开发具有现实的意义。
现代研究发现银杏提取物种的酚酸类成分可以致人体强烈过敏和造成接触性皮炎等疾患,而只有当银杏酚酸含量低于10ppm才能对人体无害,因此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银杏提取物中银杏酚酸的含量必须控制小于10ppm。1997年世界首届银杏研讨会提出将银杏提取物产品中银杏酚酸含量标准降低到5ppm以下,而国内一些注射剂生产厂家则已经要求银杏提取物的银杏酚酸含量低于2ppm,可见人们对银杏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因此很有必要对除去银杏酚酸的方法进行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降低银杏酚酸的方法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实践。申请号为CN97116797[1].4的专利“超临界二氧化碳从银杏叶提取物中脱除酚酸的方法”中报道了一种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从银杏提取物中脱除银杏酚酸的方法,能将酚酸含量降低到5ppm以下,但是不能稳定降低到2ppm以下。“超临界CO2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酚酸的研究”(中草药,第34期第1卷中的文献)里的方法虽然也能除去白果酸,但是没有能明确其他银杏酚酸类成分的能否有效除去,综合文献报道,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脱酸都需要不同程度地加入夹带剂,萃取时间在2h以上并且实际生产成本也相对比较高。
申请号为CN02113531[1].2的专利“用萃取法从银杏叶提取物中脱银杏酸的工艺”中报道了用萃取法从银杏叶提取物中脱银杏酸的工艺方法,利用甲醇溶解提取物后,用烃类溶剂进行3~7次萃取,能将银杏酸含量降至5ppm以下,但经实验发现甲醇与烃类溶剂容易出现混溶的现象,导致内酯与黄酮损失严重。而申请号为CN03131915[1].7的专利“一种萃取法从银杏叶提取物中脱除银杏酸的方法”中同样报道使用萃取法脱酸,将前面专利中的甲醇替换成30%~80%乙醇或丙酮,基本能解决因为混溶而造成的有效成分的损失,但是实验证明需要5次以上的萃取才能达到5ppm以下的脱酸效果。另外,还有申请号为CN02109271[1].0的专利“脱酸银杏叶和脱酸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用10倍石油醚回流2h,银杏酸降低虽然至4ppm,但还达不到2ppm以下,而且在生产中操作将会比较繁琐,实施例中的投药量也很低,难以指导实际生产。综合文献报道,一般的萃取法很难将银杏酚酸含量降低到2ppm以下,而且生产中还是面临着有效成分损失,萃取次数多,溶剂用量大的缺点。
申请号为CN02113529[1].0的专利“用树脂法从银杏叶提取物中脱银杏酸的工艺”中报道了用大孔树脂从银杏叶提取物中脱银杏酸的工艺方法,但其中对具体树脂类型没有指明,而且前处理需要12h以上的沉淀除杂,耗时太长,而且必须使用50%以上的醇溶液进行洗脱“一种低酚酸银杏黄酮及其提取方法”报道了一种低酚酸银杏黄酮的制备方法,使用两种树脂联用来进行除酸,虽然具有比较好的脱酸效果,但是联用后工艺操作变得繁琐,使用溶剂量翻倍,大大提高了脱酸的成本。申请号为CN200510097920[1].0的专利“低酚酸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报道了用脱酸树脂进行脱酸的方法。此方法在生产中比较成熟,多为采用,但是实验证明还是难以稳定地降低到2ppm以下;而申请号为CN200710049086[1].7的专利“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的脱除工艺”中报道了加入聚酰胺提取物溶液中吸附,然后再用离子交换树脂柱洗脱除酸的方法,但处理后的银杏酸含量仍然为4.7ppm,没有能降低到2ppm以下,而且工艺过程相对复杂。
申请号为CN200510125798.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银杏叶总内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其工艺方法跟本发明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该专利方法主要是用于吸附黄酮类和鞣质类成分,它是在得到浸膏后先在聚酰胺树脂洗脱,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层。该专利方法存在银杏酚酸含量偏高,总内酯转移率偏低,聚酰胺树脂用量较高等问题。
由上面可以看出,现今对除去银杏酚酸的方法大致分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烃类溶剂萃取法和树脂法,但暂时还没有发现报道有一种简单、方便、稳定地能将银杏酚酸含量降低到1ppm以下的有效方法,还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对银杏产品安全性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方便、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银杏内酯的制备和脱酸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而且低酚酸的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银杏提取物为原料,用水饱和的乙酸乙酯为溶剂,20~90℃下提取,过滤或离心,浓缩滤液得浸膏;利用酰胺型树脂柱吸附,并用水或低级醇溶液进行洗脱,收集流份,浓缩干燥,粉碎后得到总内酯含量在50%以上,银杏酸低于1ppm的银杏总内酯提取物;
在上述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中,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优选为1∶1~15,最佳为1∶2~4,所述重量体积比为千克/升。
在上述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中,提取温度优选为60~70℃。
在上述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中,提取时间优选为0.5~5h。最佳为1~1.5h。
在上述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酰胺型树脂优选为聚酰胺。
在上述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低级醇优选为C1-C4低级脂肪醇。所述低级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15%~30%。利用不同浓度的低级醇溶液进行聚酰胺脱酸的洗脱效果如表1所示,可见利用15%~30%低级醇作为聚酰胺的洗脱剂能避免洗脱更多杂质,并保证脱酸的效果。
表1不同浓度洗脱剂在聚酰胺树脂中的洗脱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提取时间短,提取温度低,提取效率高;
2.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溶剂用量少,既节约溶剂又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3.本发明所提供的脱酸工艺方法操作简便,能将银杏酚酸降低至1ppm以下,并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
4.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方法还有除去提取物中的鞣质和色素的作用。
对同一批银杏提取物按照上面专利200510125798.3的方法操作,对比与本发明方法的差异如下:
表2.专利200510125798.3与本发明方法对比结果
从上面表2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专利200510125798.3中的工艺方法并没有考虑除酸,而只是为提高银杏内酯含量而设计。而本发明研究中发现,虽然两种方法都能将酚酸降低到2ppm一下,但专利200510125798.3方法利用聚酰胺树脂主要用于吸附黄酮类和鞣质类成分。由于提取物中全部黄酮都需要聚酰胺树脂吸附,所以聚酰胺树脂用量比较大,并影响了树脂的除酸的能力;同时为了防止黄酮的过多地洗脱到内酯部位,影响内酯的后续纯化工作,所以专利200510125798.3方法只能利用水作为洗脱溶剂,造成洗脱不够完全,使得总内酯的转移率降低,影响产品得率,失去实用性。相反,由于本发明首先用水饱和乙酸乙酯回流提取物,所以需要聚酰胺树脂吸附的黄酮类和鞣质类成分大幅度减少,因而树脂用量少,并能用15%~30%的低级醇洗脱内酯,保证总内酯的转移率和脱酸效果,具有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银杏提取物原料中银杏总内酯含量6.7%,总银杏酚酸665ppm。
下列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重量体积比为千克/升。
实施例1
以1000克银杏提取物为原料,置于提取罐中,用水饱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3(W/V),在60℃搅拌提取1小时,过滤,浓缩滤液得浸膏;聚酰胺树脂吸附后,聚酰胺树脂柱中20%乙醇洗脱,收集流份,浓缩干燥,粉碎得到银杏总内酯粉末,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2.9%,银杏酸含量0.5ppm。
实施例2
以1000克银杏提取物为原料,放置于提取罐中,以水饱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2(W/V),在60℃搅拌提取1小时,过滤,浓缩滤液得浸膏;浸膏与聚酰胺拌样,聚酰胺树脂柱中15%乙醇洗脱,收集流份,浓缩干燥,粉碎得到银杏总内酯粉末,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0.2%,银杏酸含量0.5ppm。
实施例3
同实施例2所示,不同的是:实施例2提取温度60℃,而实施例3提取温度70℃。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1.4%,银杏酸含量0.5ppm。
实施例4
同实施例2所示,不同的是:实施例2提取时间为1h,而实施例4提取时间为1.5h。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1.3%,银杏酸含量0.5ppm。
实施例5
同实施例2所示,不同的是:实施例2洗脱乙醇浓度为15%,而实施例5洗脱乙醇浓度为30%。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2.1%,银杏酸含量0.7ppm。
实施例6
同实施例2所示,不同的是:实施例2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2(W∶V),而实施例6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4(W∶V)。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3.0%,银杏酸含量0.5ppm。
实施例7
同实施例6所示,不同的是:实施例6提取温度60℃,而实施例7提取温度70℃。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2.9%,银杏酸含量0.6ppm。
实施例8
同实施例6所示,不同的是:实施例6提取时间为1h,而实施例8提取时间为1.5h。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3.2%,银杏酸含量0.5ppm。
实施例9
同实施例6所示,不同的是:实施例6洗脱乙醇浓度为15%,而实施例9洗脱乙醇浓度为30%。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3.4%,银杏酸含量0.7ppm。
实施例10
同实施例9所示,不同的是:实施例9洗脱溶剂为30%乙醇,而实施例10洗脱溶剂为30%甲醇。结果:粉末总内酯含量53.6%,银杏酸含量0.7ppm。
测定方法参照2005版药典第281页银杏提取物的含量测定项。
表3实施例测定结果
由以上实施例得知,最优的工艺条件为:以银杏提取物为原料,置于提取罐中,用水饱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3~4(W∶V),在60~65℃搅拌提取1~1.5小时,过滤,浓缩滤液得浸膏;浸膏与聚酰胺拌样,聚酰胺树脂柱中15~30%甲醇或乙醇洗脱,收集流份,浓缩干燥,粉碎得到富集后的银杏内酯粉末,其银杏酚酸含量低于1ppm。
Claims (10)
1.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银杏提取物为原料,加入溶剂提取,过滤或离心,浓缩滤液得浸膏;利用酰胺型树脂柱吸附,并用水或低级醇溶液进行洗脱,收集流份,浓缩干燥,粉碎后得到银杏总内酯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溶剂为水饱和的乙酸乙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1~15,所述重量体积比为千克/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物与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2~4,所述重量体积比为千克/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温度为6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时间为0.5~5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时间为1~1.5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型树脂包括聚酰胺和ADS-F8。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醇为C1-C4低级脂肪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醇溶液体积浓度为15%~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170482A CN101773528B (zh) | 2010-02-23 | 2010-02-23 | 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170482A CN101773528B (zh) | 2010-02-23 | 2010-02-23 | 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3528A true CN101773528A (zh) | 2010-07-14 |
CN101773528B CN101773528B (zh) | 2011-09-28 |
Family
ID=42510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170482A Active CN101773528B (zh) | 2010-02-23 | 2010-02-23 | 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7352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7538A (zh) * | 2012-05-17 | 2012-10-17 | 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和银杏酚酸的工艺 |
WO2013159412A1 (zh) * | 2012-04-23 | 2013-10-31 | 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
CN107915742A (zh) * | 2017-12-29 | 2018-04-17 |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银杏二萜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4302A (zh) * | 2002-03-26 | 2002-10-16 |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 | 用萃取法从银杏叶提取物中脱银杏酸的工艺 |
CN1374300A (zh) * | 2002-03-26 | 2002-10-16 |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 | 用树脂法从银杏叶提取物中脱银杏酸的工艺 |
CN1795879A (zh) * | 2003-01-08 | 2006-07-05 |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低酸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CN1977868B (zh) * | 2005-12-05 | 2010-12-29 |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银杏叶总内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
-
2010
- 2010-02-23 CN CN2010101170482A patent/CN101773528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59412A1 (zh) * | 2012-04-23 | 2013-10-31 | 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
US9084755B2 (en) | 2012-04-23 | 2015-07-21 | Chengdu Baiyu Technology Pharmacy Co., Ltd. | Method for extracting and separating ginkgolides |
CN102727538A (zh) * | 2012-05-17 | 2012-10-17 | 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和银杏酚酸的工艺 |
CN102727538B (zh) * | 2012-05-17 | 2015-01-07 | 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和银杏酚酸的工艺 |
CN107915742A (zh) * | 2017-12-29 | 2018-04-17 |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银杏二萜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3528B (zh) | 2011-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055C (zh) | 从竹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浸膏或粉剂的生产方法 | |
CN102450726B (zh) | 一种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02163B (zh) | 从茶叶加工下脚料中制备高纯度单体儿茶素的方法 | |
CN101597296B (zh) | 一种离子液体高效提取生产青蒿素的新方法 | |
CN100469774C (zh) |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及该提取物高纯度有效成分的分离生产方法 | |
CN102432582A (zh) | 一种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 | |
CN101274953B (zh) | 从植物中提制科罗索酸的方法 | |
CN114010670B (zh) | 一种低共熔溶剂提取刺五加总黄酮与回收方法 | |
CN106727746B (zh) | 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1143887B (zh) | 从枇杷叶中分离制备科罗索酸的方法 | |
CN107118219B (zh) | 从钩吻中分离提纯钩吻绿碱、钩吻碱戊、钩吻素子、钩吻素甲和呋喃钩吻素子的方法 | |
CN101773528B (zh) | 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 | |
CN101747195B (zh) | 菊芋中二咖啡酰奎尼酸组分的分离提纯方法 | |
CN104069191B (zh) | 一种水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
CN100582102C (zh) | 从茶叶中制备甲基化儿茶素的工艺方法 | |
CN102432573B (zh) | 一种制备洛伐他汀的方法 | |
CN103509034A (zh) | 一种从鲜活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 | |
CN101407532B (zh) | 一种用栀子为原料制备栀子苷的方法 | |
CN101153048A (zh) | 一种茶多酚单体及其分离方法 | |
CN105175426A (zh) | 一种从四方藤中提取纯化岩白菜素的方法 | |
CN1943647B (zh) | 一种枇杷叶三萜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2836280A (zh) | 枸杞叶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24473A (zh) | 黑果枸杞果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70134B (zh) | 葫芦茶素的制备方法 | |
CN101780122B (zh) | 一种水溶性银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GUANGZHOU HAN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NFANG MODEM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0240 Haizhuqu District Jiangnan Road, Guangdong, No. 134, No.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an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240 Haizhuqu District Jiangnan Road, Guangdong, No. 134, No. Patentee before: Hanfang Modem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