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2949B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2949B
CN101762949B CN200910262209.4A CN200910262209A CN101762949B CN 101762949 B CN101762949 B CN 101762949B CN 200910262209 A CN200910262209 A CN 200910262209A CN 101762949 B CN101762949 B CN 101762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pper motor
aperture
rotational speed
fader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22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2949A (zh
Inventor
关本达夫
石井淳也
东隆平
高桥邦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62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2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2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2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量调节器和包括有该光量调节器的摄像装置。所述光量调节器包括:形成光圈的叶片构件;移动所述叶片构件以使所述光圈开闭的步进电机;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并且在闭合所述光圈的情况下,当作用于所述步进电机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后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节经由透镜输入的光量的光量调节器和使用该光量调节器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例如视频相机或静物相机等,设置有调节经由透镜输入的光量的光量调节器。通常,光量调节器具有设置在透镜光轴上的叶片构件和移动该叶片构件以改变光圈孔径的驱动部。
将例如步进电机用作光量调节器的驱动部。
现有技术的摄像装置始终以恒定速度来驱动光量调节器的步进电机,以使光圈的状态从开放状态变成闭合状态,从而捕捉静态图像。当叶片构件从光圈的开放状态到闭合状态的移动量较大时,穿过光圈的光量的变化形成波状曲线,导致曝光时间较长。
当曝光时间(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变长时,曝光的再现性降低,使图像品质劣化。当快门速度变得比摄像装置的垂直同步信号的周期大时,曝光期间发生图像转变,导致摄像装置的曝光控制变得复杂。
下面将参考图7来描述穿过光圈的光量的变化。图7示出了始终以恒定速度驱动步进电机时的实际光量变化与微处理器所指示的光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与将该驱动轴的旋转转变成叶片构件的移动的构件之间发生摩擦阻力。因此,实际光量变化是从指示开始操作的指令传向步进电机的时机(timing)(触发)延迟一定时间后才开始(状态a)。于是,为了赶上指示光量变化,步进电机的驱动速度变快,因此实际光量变化要比指示光量变化快(状态b)。
然后,当实际光量变化赶上指示光量变化时,实际光量变化不能变得大于指示光量变化,因此步进电机的驱动速度变慢,以使实际光量变化在做瞬态响应(transient response)的同时,变得大致等于指示光量变化(状态c)。因为实际光量变化瞬态响应于指示光量变化,所以实际光量变化变成波状曲线,使得曝光时间较长。
避免曝光时间延长的一种方法是缩短步进电机的电周期。例如JP-A-2004-12938(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缩短步进电机的电周期的技术。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技术,与由对两组电磁体的传导条件所确定的光量调节状态中的线圈的传导相位相比,沿闭合方向以90度领先的传导相位被设定为初始传导相位。
然而,如果按专利文献1所述技术那样缩短步进电机的电周期,则相对于步进电机的旋转角的光量变化变大。因此,使用这种步进电机的光量调节器的曝光分辨率受到步进电机的停止精度以及电路的分辨率的限制。
曝光分辨率受限致使难以进行与拍摄动态图像相匹配的曝光控制,因此不能获得适当的曝光量。因此,将步进电机的电周期被缩短的光量调节器应用于摄像装置会带来使拍摄的动态图像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希望能确保与拍摄动态图像相匹配的曝光控制,并且能进行适于拍摄静止图像的快门操作(shutter operation)。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量调节器,其包括叶片构件、步进电机和控制部。所述叶片构件形成光圈,所述步进电机移动所述叶片构件以使所述光圈开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并且在闭合所述光圈的情况下,当作用于所述步进电机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后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透镜镜筒和支承所述透镜镜筒的装置本体。所述透镜镜筒设置有透镜和调节经由所述透镜输入的光量的光量调节器。所述光量调节器包括叶片构件、步进电机和控制部。所述叶片构件形成光圈,所述步进电机移动所述叶片构件以使所述光圈开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并且在闭合所述光圈的情况下,当作用于所述步进电机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后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
在闭合光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光量调节器和摄像装置在作用于步进电机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后加大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这使闭合光圈所需的时间比通过使步进电机以恒定速度旋转来闭合光圈所需的时间短。另外,不必缩短步进电机的电周期,从而能确保与拍摄动态图像相匹配的曝光控制。
本发明的光量调节器和摄像装置能够确保与拍摄动态图像相匹配的曝光控制,并且能够进行适于拍摄静止图像的快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摄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例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光量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调节器本体的透视图;
图3是一表格,示出了使光量调节器实施例的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加大的转变时间发生变化时,对快门时间(shutter time)的测量结果;
图4示出了通过以恒定旋转速度驱动步进电机的方式控制光量调节器实施例的步进电机来进行快门操作时的光量变化;
图5A示出了本发明光量调节器一实施例中的快门操作的光量变化、以及现有技术的快门操作的光量变化;
图5B示出了与本发明光量调节器一实施例中的改变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的指令相对应的驱动波形、以及与现有技术的指令相对应的驱动波形;
图6是本发明摄像装置一实施例中的控制部所进行的静止图像捕捉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始终以恒定速度驱动步进电机时的实际光量变化与微处理器所指示的光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摄像装置的实施例。各附图中的公用部件被给予相同的引用标号。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摄像装置的构造]
首先将参考图1来描述代表本发明摄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构造。
图1是本发明摄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例的框图。
摄像装置1构造成能够通过例如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固态摄像元件将光学图像转变成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记录于信息记录介质中。另外,摄像装置1基于固态摄像元件所转换的电信号,在例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部上显示图像。
摄像装置1包括透镜镜筒2和支承透镜镜筒2的装置本体3。透镜镜筒2具有设置在光轴L上的6个透镜组5-10、调节经由透镜组5-10输入的光量的光量调节器4、和固定或可动地支承透镜组5-10的镜筒壳体12。
第一透镜组5固定于镜筒壳体12并面向被摄体。经过第一透镜组5的光进入第二透镜组6。第二透镜组6固定于第一可动框体14。第一可动框体14构造成能够通过设置于镜筒壳体12的第一致动器15沿光轴L的方向在预定范围内前后移动。
第一致动器15具有电机16、设置为电机16的轴的螺杆轴17和与螺杆轴17接合的进给螺母18。进给螺母18固定于第一可动框体14,因此进给螺母18不能沿螺杆轴的延伸方向移动。
当电机16被驱动时,螺杆轴17的转矩被传送至进给螺母18。因此,进给螺母18沿在预定位置旋转的螺杆轴17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第一可动框体14随进给螺母18一起沿光轴L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二透镜组6根据螺杆轴17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沿接近第一透镜组5的方向移动,或者沿接近第三透镜组7的方向移动。镜筒壳体12设置有检测第二透镜组6的位置的传感器19。
第三透镜组7固定于镜筒壳体12。光量调节器4的调节器本体41设置在第三透镜组7与第二透镜组6之间。调节器本体41将在后面描述。经过第三透镜组7的光进入第四透镜组8。第四透镜组8固定于第二可动框体21。第二可动框体21构造成能够通过设置于镜筒壳体12的第二致动器22沿光轴L的方向在预定范围内前后移动。
与第一致动器15类似,第二致动器22具有电机23、设置为电机23的轴的螺杆轴24和与螺杆轴24接合的进给螺母25。第二致动器22的操作与第一致动器15的操作相同。也就是说,第四透镜组8根据螺杆轴24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沿接近第三透镜组7的方向移动,或者沿接近第五透镜组9的方向移动。镜筒壳体12设置有检测第四透镜组8的位置的传感器26。
第五透镜组9固定于镜筒壳体12。经过第五透镜组9的光进入第六透镜组10。第六透镜组10是用于稳定由振动等引起的图像抖动的稳定透镜。第六透镜组10构成图像稳定器27的一部分。
当手的抖动等引起装置本体3抖动时,图像稳定器27根据该抖动来移动第六透镜组10以稳定图像抖动。图像稳定器27包括保持第六透镜组10的透镜保持框28、和在与光轴L垂直的平面上移动透镜保持框28的稳定致动器29。
稳定致动器29具有例如固定于透镜保持框28的磁体、和固定于可动地支承透镜保持框28的支承构件(未示出)上的线圈。图像稳定器27设置有检测第六透镜组10的位置的传感器30。
固态摄像元件31设置在第六透镜组10后。固态摄像元件31固定于安装适配器(未示出),并经由该安装适配器安装至镜筒壳体12。固态摄像元件31将通过包括有6个透镜组5-10的光学系统供给来的被摄体图像(光)转变成电图像信号。装置本体3设置有控制部32,该控制部32将在后面描述。
[光量调节器的构造]
下面将参考图1和2来描述光量调节器4的构造。
图2是示出光量调节器4的调节器本体41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光量调节器4包括调节器本体41、步进电机42、构成设置于摄像装置1的控制部32的一部分的微处理器51、和步进电机驱动器56。也就是说,光量调节器4的控制部包括微处理器51和步进电机驱动器56。
如图2所示,调节器本体41包括基部44,一对叶片构件45、46,和引导这对叶片构件45、46移动的移动机构(未示出)。
基部44是具有适当厚度的近似矩形板构件,通过固定螺纹件(未示出)固定至镜筒壳体12。基部44的一个面44a与第二透镜组6相对,另一个面与第三透镜组7相对。基部44的大致中心处设置有光路孔47。步进电机42经由电机底座43固定至基部44的面44a。
一对叶片构件45、46形成为近似矩形片,并设置在基部44的另一个面上。根据本实施例,这对叶片构件45、46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和碳的混合物形成,以防静电。叶片构件45、46在与光路孔47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光圈48。光圈48的孔径根据这对叶片构件45、46的移动而变化。调节器本体41设置有检测光圈48的直径的传感器49。
调节器本体41的移动机构包括凸轮槽(未示出)和臂部(未示出),所述凸轮槽分别设置于这对叶片构件45、46,所述臂部具有分别与所述凸轮槽接合的两个凸轮销。臂部固定于步进电机42的驱动轴。
当步进电机42的驱动轴旋转时,臂部发生旋转,以使叶片构件45、46经由凸轮销和凸轮槽沿相反方向做线性运动。当叶片构件45、46沿相反方向做线性运动时,光圈48要么变成开放状态,要么变成完全闭合状态。也就是说,光圈48的状态随着微处理器51对步进电机42的驱动的控制而变化。在开放状态下,光圈48具有多个预定直径中的一个预定直径。
移动机构设计成使叶片构件45、46随步进电机42的驱动轴的旋转而移动,并能采用已知的各种结构。
[控制部的构造]
下面将参考图1来描述设置于装置本体3的控制部32。
控制部32具有微处理器51、信号处理器52、第一致动器驱动器53、第二致动器驱动器54、稳定致动器驱动器55、和步进电机驱动器56。
微处理器51担当控制部32的主要功能。微处理器51具有存储器58。存储器58包括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中存储有由微处理器51执行的程序以及该处理所必需的数据等。RAM用于在微处理器51执行程序时暂时存储数据。
微处理器51与传感器19、26、30、49相连接。微处理器51还与信号处理器52、第一致动器驱动器53、第二致动器驱动器54、稳定致动器驱动器55以及步进电机驱动器56相连接。
信号处理器52经由放大器(未示出)与安装于镜筒壳体12的固态摄像元件31相连接。从固态摄像元件31输出的电信号被放大器放大,然后输入至信号处理器52。信号处理器52处理供给的电信号以生成图像信号,并将图像信号输出至微处理器51。
微处理器51基于从信号处理器52供给的图像信号生成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输出至监视器驱动部(未示出)。微处理器51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未示出)中,或者读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数据。
微处理器51基于传感器19所检测到的第二透镜组6的位置以及从信号处理器52供给的图像信号等,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以生成移动第二透镜组6的控制信号。然后,微处理器51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一致动器驱动器53。第一致动器驱动器53与第一致动器15的电机16相连接。第一致动器驱动器53基于供给的控制信号驱动电机16,以沿光轴L的方向移动第二透镜组6。
微处理器51基于传感器26所检测到的第四透镜组8的位置以及从信号处理器52供给的图像信号等,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以生成移动第四透镜组8的控制信号。然后,微处理器51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二致动器驱动器54。第二致动器驱动器54与第二致动器22的电机23相连接。第二致动器驱动器54基于供给的控制信号驱动电机23,以沿光轴L的方向移动第四透镜组8。
微处理器51基于传感器30所检测到的第六透镜组10的位置、装置本体3所发生的振动以及从信号处理器52供给的图像信号等,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以生成移动第六透镜组10的控制信号。然后,微处理器51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稳定致动器驱动器55。请注意,装置本体3的振动由例如陀螺传感器(gyro sensor)或加速度传感器等振动检测部(未示出)来检测。
稳定致动器驱动器55与稳定致动器29(例如线圈)相连接。稳定致动器驱动器55基于从微处理器51供给的控制信号驱动稳定致动器29,以沿与光轴L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第六透镜组10。
微处理器51基于传感器49所检测到的光圈48的直径、快门操作指令、以及从信号处理器52供给的图像信号等,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以生成移动一对叶片构件45、46的控制信号。然后,微处理器51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步进电机驱动器56。
步进电机驱动器56与步进电机42相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56基于供给的控制信号驱动步进电机42,以改变由这对叶片构件45、46形成的光圈48的直径。
微处理器51的存储器58中预先存储有将光圈48从其各直径变化到完全闭合状态时的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以及与各直径相对应的最大速度。微处理器51基于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以及与各直径相对应的最大速度,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以生成将光圈48从开放状态设置到完全闭合状态(进行快门操作)的控制信号。
如果快门操作中步进电机42的旋转角满足以下条件式,则微处理器51在快门操作期间生成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的控制信号。
步进电机42的旋转角≥(360/极化极的数量)×线圈数量
上述条件式右手侧的“(360/极化极的数量)×线圈数量”相当于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的一个周期。也就是说,当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大于等于一个周期时,微处理器51在快门操作期间生成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的控制信号。
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的改变设定为在作用于步进电机42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后进行。当基于这种控制信号进行快门操作时,与响应于使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恒定的指令进行快门操作的情况相比,能较快完成快门操作。存储器58中存储有与使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大于等于一个周期的光圈48的各直径相对应的改变旋转速度的时间、以及速度改变后的旋转速度。
[测量例]
下面将参考图3和4来描述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加大的情况下光圈48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
图3是一表格,示出了通过改变使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加大的转变时间(时机)来使光圈48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的测量结果。图4示出了响应于使旋转速度恒定的指令将光圈48设定为完全闭合状态时的光量变化。
在该测量中,测量了通过改变使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加大的转变时间来使光圈48从预定开放状态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快门时间)。在本实施例中,使用T1来表示转变时间T,T1是在响应于使旋转速度恒定的指令进行快门操作的情况下,快门操作开始后光量达到90%时所需的时间(以下称作“基准时间”)。即,转变时间T由下式给出:
T=αT1
请注意,用于表示转变时间T的基准时间并不局限于基准时间T1,可任意设定。例如,用于表示转变时间T的基准时间可设定为快门操作开始后光量到达80%时的时间T2。这时,转变时间T由以下式给出:
T=βT2
在本实施例中,T2=1.3T1。
在本实施例中,转变时间T后的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第二旋转速度)设定为转变时间T前的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第一旋转速度)的约1.3倍。可根据对步进电机的局部起动电压、凸轮槽的压力角、叶片构件上的摩擦载荷等的考虑,来适当设定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第二旋转速度。
以下,将把光圈48响应于使旋转速度恒定的指令从开放状态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称作“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
如图3所示,当α为0.5(T=0.5T1)时,一对叶片构件45、46(快门)没有移动。这是因为在这对叶片构件45、46与臂部之间存在静摩擦的情况下,即使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加大,这时的转矩也小于静摩擦的阻力。因此,转变时间T不能设定在发生静摩擦的时间内。
另一方面,当α为0.6(T=0.6T1)时,即图4中的点A,表示作用于步进电机42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的时间。因此,当T=0.6T1时,这对叶片构件45、46(快门)开动。这时,光圈48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是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时间的90.8%。换言之,当T=0.6T1时,与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相比,光圈48完全闭合所需的时间较短。
例如,当α为1.5(T=1.5T1)时,光圈48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是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时间的79.7%,即这时所需的时间最短。这时,转变时间T与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的比值是25.6%。因此,当转变时间T与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时间的比值设定为25%左右时,能够有效地缩短光圈48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
当α为3.0(T=3.0T1)时,光圈48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是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时间的97.4%。也就是说,当T=3.0T1时,光圈48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大致等于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时间。因此,优选的是将转变时间T设定为小于或等于3.0T1(T≤3.0T1)。
当T=3.0T1时,转变时间T与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时间的比值为51.1%。因此,当转变时间T与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时间的比值设定为50%左右(约一半)时,能够使光圈48变成完全闭合状态所需的时间短于现有技术下达到完全闭合状态所需时间。
[本实施例的光量变化]
下面将参考图5A和5B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光量变化。
图5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快门操作的光量变化以及现有技术的快门操作的光量变化。图5B示出了与改变步进电机42旋转速度的本实施例的指令相对应的驱动波形、以及与使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恒定的现有技术指令相对应的驱动波形。
图5A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光量变化是T=1.5T1时的光量变化。当在转变时间T处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时,光量不变成波状曲线,而是平滑变化。这能够使完成快门操作所需的时间比现有技术的时间短。也就是说,当在转变时间T处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时,能够比现有技术更快地完成快门操作。
同时,如图5B所示,与本实施例的指令相对应的驱动波形的周期(电周期)在转变时间T后变短。然而,步进电机42的旋转角在直到完成快门操作前不改变。因此,与本实施例的指令相对应的驱动波形的数量等于与现有技术指令相对应的驱动波形的数量。
例如,当完成快门操作的时间比与本实施例的指令相对应的驱动波形的一个周期短时,与完成快门操作的时间比驱动波形的一个周期长的情况相比,从转变时间T开始直到完成快门操作的时间变短。因此,当完成快门操作的时间比驱动波形的一个周期短时,即使在转变时间T处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也难以使快门时间比现有技术的快门时间短。
因此,优选的是在完成快门操作的时间比驱动波形的一个周期(电周期)长的情况下施行控制以在转变时间T处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
[静止图像捕捉处理]
下面将参考图6来描述由摄像装置1的控制部32执行的静止图像捕捉处理。
图6是示出由控制部32执行的静止图像捕捉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当摄像装置1通电后,微处理器51进行曝光设置(步骤S1)。在该处理中,设置与待摄环境相对应的曝光值。其次,微处理器51基于设定的曝光值确定光圈值(步骤S2)。光圈值表示光圈48的直径。因此,通过步骤S2的处理来确定光圈48的直径。
其次,微处理器51判断具有所确定的直径的光圈48从开放状态直到变成完全闭合状态前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是否大于等于一个周期(步骤S3)。当判断出光圈48完全闭合前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大于等于一个周期时,微处理器51从存储器58读取与光圈值相对应的快门速度(步骤S4)。
然后,一旦快门按钮(未示出)被操作后,微处理器51在改变步进电机42的驱动速度的同时,使叶片构件45、46运转。
具体说,微处理器51生成在从光圈48(快门)的闭合操作开始的转变时间T终止后,使步进电机42的驱动速度加大的控制信号(指令),并将该控制信号输出至步进电机驱动器56。然后,步进电机驱动器56基于供给的控制信号驱动步进电机42,以移动一对叶片构件45、46。这使光圈48完全闭合,从而完成快门操作。
在该快门操作中,是基于在转变时间T终止后使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加大的指令来驱动步进电机42的。这能防止或抑制来自微处理器51的指令对步进电机42的驱动进行制动。因此,穿过光圈48的光量不会变成波状曲线而是平滑地变化,所以与基于使旋转速度恒定的指令的快门操作相比,能够使快门时间(速度)更快。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的处理中判断出光圈48完全闭合前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小于一个周期时,微处理器51从存储器58读取与光圈值相对应的快门速度(步骤S7)。
然后,一旦快门按钮被操作后,微处理器51将使步进电机42以恒定速度运转(步骤S8)。具体说,微处理器51生成使步进电机42以恒定速度运转的控制信号(指令),并将该控制信号输出至步进电机驱动器56。然后,步进电机驱动器56基于供给的控制信号驱动步进电机42,以移动一对叶片构件45、46。这使光圈48完全闭合,从而完成快门操作。
在该快门操作中,步进电机42的旋转角小于与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的一个周期相对应的旋转角。换言之,在比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的一个周期短的时间内完成快门操作。因此,在来自微处理器51的指令对步进电机42的驱动进行制动前完成了快门操作。
在步骤S5或者步骤S8的处理后,微处理器51捕捉图像,并将图像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中(步骤S9)。也就是说,微处理器51基于从信号处理器52供给的图像信号生成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中。
[本实施例的优势]
在闭合光圈48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光量调节器和摄像装置在作用于步进电机42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后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这能防止或抑制来自微处理器51的指令对步进电机42的驱动进行制动。因此能够抑制实际光量变化瞬态响应于指示光量变化。
因此,与基于使旋转速度恒定的指令的快门操作相比,能够使快门时间(速度)更快,因此能够进行适于捕捉静止图像的快门操作。另外,不必缩短步进电机42的电周期,能够实现与拍摄动态图像相匹配的曝光控制。
当步进电机42从光圈48的开放状态到完全闭合状态的电周期大于等于一个周期时,本实施例的光量调节器和摄像装置在步进电机42运转期间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与基于使旋转速度恒定的指令的快门操作相比,这必然能够使快门时间(速度)更快。
另一方面,当步进电机42从光圈48的开放状态到完全闭合状态的电周期短于一个周期时,则基于使旋转速度恒定的指令来驱动步进电机42。也就是说,即使通过在步进电机42运转的期间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也不能达到缩短快门时间的效果时,就不执行在步进电机42运转的期间加大步进电机42的旋转速度的控制。这能够抑制光量调节器和摄像装置的电力消耗。
[变型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以及图示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形式的修正。虽然在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中例示的是具有两个叶片构件的光量调节器,但本发明的光量调节器可具有例如一个叶片构件,或者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片构件。
虽然上述实施例是构造成经由臂部将步进电机42的驱动力传送至两个叶片构件,但本发明的移动机构也可构造成经由齿轮将步进电机42的驱动力传送至叶片构件。
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中例示的能够将捕捉的图像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摄像装置。然而,本发明的光量调节器也可构造成具有记录捕捉到的图像的硬盘驱动器。
虽然上述实施例是构造成预先设定好转变时间T并将该转变时间T存储于存储器58中,然而本发明的光量调节器和摄像装置也可不用预先设定转变时间T。例如,可设置检测作用于步进电机42的驱动轴上的转矩的传感器,以基于该传感器检测到的转矩值来确定转变时间T。
虽然上述实施例是构造成使摄像装置1的控制部32兼作光量调节器4的控制部,但光量调节器4也可单独设置有与摄像装置1的控制部32分离的控制部。在该情况下,光量调节器4的控制部可设置在调节器本体41中。
本申请包含2008年12月22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08-326273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Claims (6)

1.一种光量调节器,包括:
形成光圈的叶片构件;
移动所述叶片构件以使所述光圈开闭的步进电机;和
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并且在闭合所述光圈的情况下,当作用于所述步进电机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后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而在闭合所述光圈的情况下,在作用于所述步进电机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之前不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器,其中,在大于或等于用于驱动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波形的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所述光圈从开放状态改变至完全闭合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量调节器,其中,将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的转变时间设定为短于从所述步进电机收到开始驱动所述步进电机的指令后直到所述光圈变成完全闭合状态的时间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量调节器,其中,将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的转变时间设定为从所述步进电机收到开始驱动所述步进电机的指令后直到所述光圈变成完全闭合状态的时间的约四分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量调节器,其中,以所述步进电机恒速旋转情况下的光量变为预定值时的时间为基准,来表示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的转变时间。
6.一种摄像装置,包括:
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设置有透镜和调节经由所述透镜输入的光量的光量调节器;和
支承所述透镜镜筒的装置本体,
其中,所述光量调节器包括:形成光圈的叶片构件;移动所述叶片构件以使所述光圈开闭的步进电机;和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并且在闭合所述光圈的情况下,当作用于所述步进电机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后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而在闭合所述光圈的情况下,在作用于所述步进电机的阻力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之前不加大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
CN200910262209.4A 2008-12-22 2009-12-22 摄像装置 Active CN101762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6273A JP4883078B2 (ja) 2008-12-22 2008-12-22 撮像装置
JP326273/08 2008-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2949A CN101762949A (zh) 2010-06-30
CN101762949B true CN101762949B (zh) 2013-09-04

Family

ID=42266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2209.4A Active CN101762949B (zh) 2008-12-22 2009-12-22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52340B2 (zh)
JP (1) JP4883078B2 (zh)
CN (1) CN1017629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91954B1 (ko) * 2009-12-21 2016-02-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6421063B2 (ja) * 2015-03-20 2018-11-0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光学装置及び羽根駆動方法
JP6560030B2 (ja) * 2015-06-10 2019-08-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絞り制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0056B2 (en) * 2000-08-23 2003-10-28 Minolta Co., Ltd. Camera for driving lens unit removably attached thereto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rive therebetwe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3062A (en) * 1992-06-05 1999-09-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xposure control device for optical apparatus
JPH07159853A (ja) * 1993-12-08 1995-06-23 Canon Inc 露出制御装置
US6535691B1 (en) * 2000-07-24 2003-03-18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Lens drive and lens shutter unit
JP2002156683A (ja) * 2000-11-20 2002-05-31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JP2004012938A (ja) 2002-06-07 2004-01-15 Canon Inc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05242114A (ja) * 2004-02-27 2005-09-08 Canon Inc カメラ及び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7047289A (ja) * 2005-08-08 2007-02-22 Canon Inc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0056B2 (en) * 2000-08-23 2003-10-28 Minolta Co., Ltd. Camera for driving lens unit removably attached thereto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rive therebetwee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42114A 2005.09.08
JP特开2007-47289A 2007.02.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52340B2 (en) 2011-11-08
JP2010145969A (ja) 2010-07-01
US20100158506A1 (en) 2010-06-24
JP4883078B2 (ja) 2012-02-22
CN101762949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2759B2 (en) Stepping motor servo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mechanism
CN100504484C (zh) 透镜镜筒以及图像捕获装置
US8284275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7969499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8699867B2 (en) Aerial digital camer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0406949C (zh) 透镜驱动机构、透镜单元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0414424C (zh) 成像设备
JP6888629B2 (ja) 交換レンズ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並びに、カメラシステム
US9762820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focal plane shutter
CN101762949B (zh) 摄像装置
JP6268459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014814A (ja) 絞り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080186589A1 (en) Compact Stepping Lens Actuator for Mobile Cameras
US20130251359A1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having shutter apparatus
JP2013156358A (ja) 絞り制御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JP2009098394A (ja) 撮像装置
US782232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dopting the method
JP2711699B2 (ja) 撮像装置
JP5029269B2 (ja) 撮像装置
JPH11288015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
JP2011064889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5077758A (ja) 光量調節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4157369A (ja) 像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H08129198A (ja) ブレ防止カメラ
JP2010181905A (ja) 振れ補正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