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0017A - 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0017A
CN101730017A CN200810225209A CN200810225209A CN101730017A CN 101730017 A CN101730017 A CN 101730017A CN 200810225209 A CN200810225209 A CN 200810225209A CN 200810225209 A CN200810225209 A CN 200810225209A CN 101730017 A CN101730017 A CN 101730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e
user
threshold value
ticket amount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25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0017B (zh
Inventor
刘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Jil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Jil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Jil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Jili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2252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0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30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0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0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0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包括: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装置,由于综合考虑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短信离散度,能较为准确地确定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尤其涉及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确定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短信业务已成为移动用户之间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短信的快捷与方便,可以通过短信进行信息交互或信息发布等。移动用户之间相互发送的普通短信主要用于信息的交流,基本上是两个人,或者多个人互相发送;而垃圾短信主要是利用短信进行不法信息的宣传,诈骗等活动,发送者不管接收用户是否愿意接收、是否能够接收到,按顺序或随机地在整个移动号码段内进行群发,其发送的短信数量与接收短信的用户号码数相当。
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控制垃圾短信发送的方法。例如:
方法一:通过判断短信内容中是否包含某些特定的关键字,来确定是否为垃圾短信。该种方法的匹配精度较低,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导致用户进行投诉。如:出现“枪支”关键字则确定为垃圾短信,而实际发送垃圾短信的用户可以轻松通过谐音绕过关键字过滤,把“枪支”一词改写为“抢支”、“枪知”、“枪zhi”等,达到垃圾短信发送的目的。
方法二:通过判断用户的发送速度是否达到某个门限值,来确定该用户是否在发送垃圾短信。该种方法误判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用户电话号码变更进行好友短信的群发时,其发送速度就有可能达到设定的垃圾短信发送速度门限值,而被误判为发送垃圾短信。
方法三:给每个短信用户确定一个用户信任度,根据短信用户的信任度,对其发送的短信进行不同强度的抽样。未被抽样到的短信作为正常短信予以发送,被抽样到的短信作为可疑短信,并依据构成该短信的文字信息进一步确认是否为垃圾短信。该种方法中,对于新入网的用户,很难确定其信任度;另外,依据短信文字来判断是否为垃圾短信的可靠性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垃圾短信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包括:
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所述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具体包括:
从移动计费系统获取计费话单,累计从预设的监控开始时刻到当前时刻的用户的短信话单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所述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之后,还包括: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具体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
所述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之后,还包括: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所述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具体为: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所述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之后,还包括: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具体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所述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之后,还包括: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所述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具体为: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根据用户属性划分用户类别,配置每个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所述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属性确定所述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具体包括: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
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仅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
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
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以及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仅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
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
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并分析所述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发送的短信内容,当确定出所述短信内容为垃圾短信时,确定所述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还包括:周期收集各用户的历史话单数据和用户属性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还包括:用确定出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更新当前配置的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装置,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
确定模块,用于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并存储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和第二比较模块输出的比较结果,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以及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配置并存储每个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所述用户类别预先根据用户属性进行划分;
所述第一比较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属性确定所述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第二比较模块,还用于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所述配置模块配置并存储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
所述配置模块配置并存储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所述第一比较模块,还用于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第二比较模块,还用于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以及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获取并分析所述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发送的短信内容,当确定出所述短信内容为垃圾短信时,确定所述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所述装置中的各模块为软件模块,嵌入在移动计费系统内;
所述统计模块直接从移动计费系统获取计费话单,累计从预设的监控开始时刻到当前时刻的用户的短信话单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通过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并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并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或等于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或等于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采用本发明方法,通过至少两个监控指标(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来确定用户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一旦用户在监控时长内发送的短信数量达到了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计算出发送的短信的离散度(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的比值)达到了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就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由于垃圾短信具备发送数量大以及离散度小(接近于1)的特征,因此,通过合理配置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实时监控短信发送用户的这两个监控指标,就能较准确地确定出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实现较准确地确定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本发明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包括:
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S101、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步骤S102、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步骤S103、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
步骤S104、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步骤S105、分析步骤S102和步骤S104的比较结果,确定用户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分别执行步骤S106或执行步骤S107;
步骤S106、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步骤S107、确定该用户为非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上述步骤S102和步骤S103,没有时序上的先后关系。
上述步骤S101中,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具体包括:从移动计费系统获取计费话单,累计从预设的监控开始时刻到当前时刻的用户的短信话单数量。例如,假设监控周期为一天,则将每天的0点0分0秒时刻作为监控开始时刻。
上述步骤S103中,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包括两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一: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
计算方法二: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若采用计算方法一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若采用计算方法二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一般而言,垃圾短信的离散度具备接近为1的特征。
例如:当用户进行短信群发时,其发送的短信数量(相当于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相等,对应的短信离散度接近为1。对于垃圾短信,如果采用群发方式,其对应的离散度也接近为1。
上述方法中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可以通过周期收集各用户的历史话单数据和用户属性信息进行分析后确定;还可以用最新确定出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更新当前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确定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数据挖掘方法,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下面举一例说明:
首先从移动计费系统中动态收集用户相关数据,包括计费相关数据如用户通话话单、短信话单和各项消费等作为基础数据,对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处理过程主要进行以上数据的关联聚类分析,生成用户宽表,在用户宽表中将每个用户做为最小单元,表中包含了用户的各项信息,如:用户的点对点短信发送条数,对应的短信离散度,用户点对点消费,语音消费,用户在网时长,是否实名制,最后一次缴费时间等等。
之后将用户短信话单条数与短信离散度两个指标进行细化分档(例如短信条数分为100-150条,150-200条,200-250条,250-300条等等,短信离散度分为1-1.01,1.01-1.02,1.02-1.03等等),根据上述细化分档以及用户宽表中各用户的具体信息,将各用户对应分布到上述各分档内。对于短信条数各分档,确定出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对应分档,在该分档的短信条数范围内确定出短信话务量门限值。对于短信离散度各分档,也确定出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对应分档,在该分档的离散度范围内确定出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对于确定出的短信话务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还可以进行修正。具体方法例如:获取最新的垃圾短信用户名单,根据前一步确定的门限值进行模拟控制,查看控制的成功率,当成功率满足设定要求(如98%)则认为该门限值合理;否则重新进行各指标的分档。如此循环,直到确定出较合理的门限值。
上述实施例一中,通过至少两个监控指标(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来确定用户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一旦用户在监控时长内(如一天)发送的短信数量达到了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计算出发送的短信的离散度达到了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就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由于垃圾短信具备发送数量大以及离散度小(接近于1)的特征,因此,通过合理配置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实时监控短信发送用户的这两个监控指标,就能较准确地确定出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用户属性划分用户类别,配置每个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进一步实现较准确地确定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首先,收集用户相关数据,包括点对点计费系统话单、用户资料属性记录、语音通话话单、用户消费行为记录、用户信用相关行为记录、客服系统垃圾短信投诉名单。其中:
点对点计费系统话单例如包括:点对点短信发送时间、发送号码、对端号码、通信费、短信中心号码等;
用户资料属性记录例如包括:品牌类型、套餐类型、客户类型、是否大客户、集团标识(ID)、在网时长、用户资料是否真实、最低消费等;
语音通话话单:拨打电话时间、服务号码、对端号码、通信费、信息费、通话小区等;
用户消费行为记录:通话次数、通话时长、基本通话费、长途通话费、信息费、主叫通话次数、被叫通话次数、呼转通话次数、主叫通话时长、忙时时段(分为12个档)、闲时时段、忙时时段通话次数、闲时时段通话次数、漫游通话时长、国内漫游时长、国际漫游时长、省内长途时长国内长途时长、国际长途时长、主叫漫游时长、短信次数、短信信息费、短信基本费、短信月租费等;
用户信用相关行为记录:停机次数、缴费次数、缴费额度、查询话费次数、距现在最近的缴费间隔等。
根据上述收集的用户相关数据,划分用户类别。具体的用户类别划分规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比如:划分的用户类别为:新入网用户、在网6个月以上的用户、有缴费记录用户和无缴费记录用户等等。每一个用户根据其属性,可以归属于一个用户类别中,也可以归属于几个用户类别中。
对每一类别用户,分别确定其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具体确定方法,可以针对收集的每一用户类别的各用户的相关数据,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数据挖掘方法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实施例二中,根据用户属性划分用户类别,并配置每个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后,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
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时,需要根据用户的用户属性确定该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进行比较;
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时,是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进行比较。
上述实施例二中,通过对用户进行用户类别的划分,针对各用户类别分别确定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使得针对不同属性的用户,确定出的门限值更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定位的准确度。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将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进行细分,确定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同时,进一步区分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具体方案为: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其中,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大于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
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其中,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大于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在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时,根据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分别与所属用户类别对应的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进行比较;
在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时,根据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分别与所属用户类别对应的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进行比较;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仅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配置的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配置的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则确定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配置的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配置的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配置的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配置的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仅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则确定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对于确定出的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出其是否为垃圾终端发送用户,具体确定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确定方法,如短信内容关键词匹配方法等,也可以采用人工方法确定。
例如,获取并分析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发送的短信内容,当根据短信内容确定出所发短信为垃圾短信时,就确定该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在实施例三中,通过对短信话单量和短信离散度分别设置两个门限值,其中一个较为严格的门限值(短信话单量数值更大,短信离散度数值更接近于1)用于确定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另一个门限值则用作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的参考门限值,进一步细分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再通过对可疑用户的进一步确认,提高了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确认可靠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本发明还提供相应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
统计模块21,用于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计算模块22,用于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
确定模块23,用于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
配置模块24,用于配置并存储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第一比较模块25,用于将统计获得的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模块24中存储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第二比较模块26,用于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模块24中存储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上述确定模块23,用于接收第一比较模块25和第二比较模块26输出的比较结果,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或等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以及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装置,其中,配置模块24还用于配置并存储预先根据用户属性划分的每个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第一比较模块25,还用于根据用户的用户属性确定该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模块24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第二比较模块26,还用于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模块24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进一步,配置模块24中配置并存储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可以包括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其中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大于配置的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存储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其中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大于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当短信话单量和短信离散度均存在两个门限值时,第一比较模块25,还用于分别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模块24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第二比较模块26,还用于分别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模块24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确定模块23,还用于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以及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当确定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后,确定模块23还用于获取并分析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发送的短信内容,当根据短信内容确定出所发短信为垃圾短信时,进一步确定该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装置可以完全由软件程序来实现,即装置中的各模块均为软件模块。为了方便从移动计费移动中获取用户的计费数据,省去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传送的时延,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装置所包含的各软件模块嵌入到移动计费系统内。这样,统计模块21就可以直接从移动计费系统获取计费话单,累计从预设的监控时刻开始到当前时刻的用户的短信话单数量,从而统计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具体包括:
从移动计费系统获取计费话单,累计从预设的监控开始时刻到当前时刻的用户的短信话单数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之后,还包括: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具体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
所述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之后,还包括: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所述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具体为: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之后,还包括: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具体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所述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之后,还包括: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所述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具体为: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先根据用户属性划分用户类别,配置每个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所述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配置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属性确定所述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配置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具体包括: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
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仅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
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
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以及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仅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
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
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并分析所述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发送的短信内容,当确定出所述短信内容为垃圾短信时,确定所述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期收集各用户的历史话单数据和用户属性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确定出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更新当前配置的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10.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用户的短信话单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计算用户的短信离散度;
确定模块,用于当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和用户的短信离散度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并存储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和第二比较模块输出的比较结果,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以及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配置并存储每个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所述用户类别预先根据用户属性进行划分;
所述第一比较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属性确定所述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第二比较模块,还用于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配置并存储的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所述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
所述配置模块配置并存储的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包括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
所述第一比较模块,还用于将用户的短信话单量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第一短信话单量门限值和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比较;
所述第二比较模块,还用于将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与所述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别对应的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和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比较;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用户的短信话单量除以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小于所述第一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以及
当用户的短信离散度为:用短信接收端号码数量除以用户的短信话单量时,若比较结果为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或者用户的短信话单量大于所述第二短信话单量门限值,且用户的短信离散度大于所述第二短信离散度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获取并分析所述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发送的短信内容,当确定出所述短信内容为垃圾短信时,确定所述垃圾短信发送可疑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15.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中的各模块为软件模块,嵌入在移动计费系统内;
所述统计模块直接从移动计费系统获取计费话单,累计从预设的监控开始时刻到当前时刻的用户的短信话单数量。
CN 200810225209 2008-10-27 2008-10-27 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01730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25209 CN101730017B (zh) 2008-10-27 2008-10-27 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25209 CN101730017B (zh) 2008-10-27 2008-10-27 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0017A true CN101730017A (zh) 2010-06-09
CN101730017B CN101730017B (zh) 2012-12-05

Family

ID=42450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225209 Active CN101730017B (zh) 2008-10-27 2008-10-27 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001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921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判断垃圾信息发送者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39730A (zh) * 2011-11-23 2013-06-05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大量号码低频发送垃圾短信情况的方法
CN103188682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发送垃圾消息的通信号码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3188635A (zh) * 2011-12-29 2013-07-03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次和被叫分布规则识别垃圾短信源的方法
CN103812989A (zh) * 2014-02-12 2014-05-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91240A (zh) * 2018-05-23 2018-08-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垃圾彩信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08769933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彩信识别方法和彩信识别系统
CN109600750A (zh) * 2017-09-30 2019-04-09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垃圾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071454A (zh) * 2020-07-31 2022-02-18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256A (zh) * 2008-09-01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彩信监控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3372B1 (en) * 2002-02-12 2006-09-05 Cellco Partnershi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delivery of unsolicited messages on an SMS network
US7711779B2 (en) * 2003-06-20 2010-05-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evention of outgoing spam
CN100479572C (zh) * 2007-04-29 2009-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信可疑用户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1257671B (zh) * 2007-07-06 2010-12-08 浙江大学 基于内容的大规模垃圾短信实时过滤方法
CN100576940C (zh) * 2007-08-01 2009-12-30 浙江大学 短信息监控中心及监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256A (zh) * 2008-09-01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彩信监控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921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判断垃圾信息发送者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57921B (zh) * 2011-06-30 2016-03-3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判断垃圾信息发送者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39730A (zh) * 2011-11-23 2013-06-05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大量号码低频发送垃圾短信情况的方法
CN103139730B (zh) * 2011-11-23 2016-03-30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大量号码低频发送垃圾短信情况的方法
CN103188635A (zh) * 2011-12-29 2013-07-03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次和被叫分布规则识别垃圾短信源的方法
CN103188635B (zh) * 2011-12-29 2017-08-08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次和被叫分布规则识别垃圾短信源的方法
CN103188682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发送垃圾消息的通信号码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3188682B (zh) * 2011-12-30 2016-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发送垃圾消息的通信号码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3812989B (zh) * 2014-02-12 2017-01-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12989A (zh) * 2014-02-12 2014-05-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00750A (zh) * 2017-09-30 2019-04-09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垃圾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391240A (zh) * 2018-05-23 2018-08-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垃圾彩信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08391240B (zh) * 2018-05-23 2021-08-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垃圾彩信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08769933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彩信识别方法和彩信识别系统
CN108769933B (zh) * 2018-05-31 2021-06-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彩信识别方法和彩信识别系统
CN114071454A (zh) * 2020-07-31 2022-02-18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1454B (zh) * 2020-07-31 2023-09-05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0017B (zh)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0017B (zh) 一种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确定方法与装置
CN100370729C (zh)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计费系统和其中的服务单元
CN101056182B (zh) 汇聚预付费和后付费
CN1630239A (zh) 一种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通信的资费分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05384A (zh) 一种计费过程中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07520006A (ja) 動的な料金設定及び課金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415188B (zh) 一种群发垃圾短信的监管方法
US20100005017A1 (en) Bill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bill cycle cut off module
CN103634470A (zh) 一种基于终端移动数据接入网Qos的人机交互预测方法
CN101321365B (zh)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WO2012079387A1 (zh) 短消息的使用方法及装置
CN101378547B (zh) 一种无线广告发布方法及系统
KR100294360B1 (ko) 인터넷 프리 핸드폰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CN201550282U (zh) 手机自动计费系统
CN102065386A (zh) 通信系统中垃圾消息防范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63179A (zh) 一种实现实时计费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94844A (zh) 费用额度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045681A (zh) 用于网络计费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09272A (zh) 一种在电话终端上实时提供通信账单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00211A (zh) 采用付费收费捐款手段来防止垃圾短信的系统和方法
WO2007147220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dvances/credits for use by subscriber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541020B (zh) 一种移动通信欠费强制拆线的方法
CN100450139C (zh) 一种电话超市话费结算方法
CN101605181A (zh) 一种电信网络中的语音话务流量监控方法及流量监控装置
CN208608997U (zh) 一种电信计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