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2878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22878A CN101722878A CN200910173623A CN200910173623A CN101722878A CN 101722878 A CN101722878 A CN 101722878A CN 200910173623 A CN200910173623 A CN 200910173623A CN 200910173623 A CN200910173623 A CN 200910173623A CN 101722878 A CN101722878 A CN 1017228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 seat
- load
- oscillating axle
- sub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当从车辆后方发生冲撞时,其能够使头枕向前方移动来支撑乘客的头部,并且能够通过在冲撞后也对头部进行继续支撑来减轻颈椎的负荷。设有用于抑制辅助框架相对于侧框架的摆动的摆动抑制机构,摆动抑制机构包括:安装在辅助框架上的摆动轴;摆动抑制构件,其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侧框架上,并且具有与摆动轴抵接的第1抵接部和第2抵接部;对摆动抑制构件向摆动轴施力的弹性构件。而且,在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摆动抑制构件的第1抵接部与摆动轴抵接,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使辅助框架以旋转铰链为中心摆动,使头枕向前方移动,并且摆动抑制构件的第2抵接部与摆动轴抵接,将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防止从车辆后方发生冲撞时乘客头颈受伤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座椅上,通常在座椅靠背的上部设有头枕,在乘客就座后的状态下,乘客的头部与头枕之间有规定的间隙,当从车辆后方发生冲撞时,身体向后方移动,头部进一步向后方移动,从而负荷作用在头颈上,有时会发生头颈伤害。
因此,虽然可减小头部与头枕间的间隙,将伤害抑制在最小程度,但存在的问题是,在通常使用状态下头部也与头枕接触,头部稍许活动就与头枕干涉而感到不适。
而且,已提出如下一种车辆用座椅的头枕安装结构:用通过旋转铰链连结的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构成座椅靠背框架,将头枕安装在上部框架的上方,并且将与乘客的背部相对的部位上所设置的冲击板安装在上部框架的下方,设置对冲击板向前方施力、对头枕向后方施力的螺旋弹簧。
在采用这种头枕安装结构的情况下,当向车辆后部施加冲击时,由于乘客的身体向后方移动,冲击板向后方移动,由于冲击板向后方移动,头枕向前方移动,从而对乘客的头部进行支撑(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1961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采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头枕安装结构时,存在如下问题:头枕向前方移动后,由于在螺旋弹簧的施加力的作用下头枕及座椅靠背要回复到初期位置,乘客头部的支撑不充分,不能充分发挥减轻颈椎的负担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技术所存在的这种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使用该车辆用座椅,当从车辆后方发生冲撞时,能够使头枕向前方移动来支撑乘客的头部,并且能够通过在冲撞后也对乘客的头部进行继续支撑来减轻颈椎的负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安装成相对于该座椅座垫倾倒自如的座椅靠背、以及安装在该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头枕,其特征在于,具有:座椅座垫框架;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倾倒自如地安装在该座椅座垫框架上的一对侧框架、和通过旋转铰链安装在该侧框架上的摆动自如的辅助框架;安装在所述辅助框架的下部的受压构件;以及摆动抑制机构,该摆动抑制机构用于抑制所述辅助框架相对于所述侧框架的摆动,该摆动抑制机构具有:摆动轴,该摆动轴安装在所述辅助框架上,在前方位置和后方位置之间摆动自如;以及对该摆动轴施力的弹性构件,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将所述摆动轴保持在前方位置上,在乘客就座而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施加规定值以下的负荷的通常状态下,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摆动自如地保持所述摆动轴,而当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使所述受压构件向后方移动,从而使所述摆动轴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使所述辅助框架以所述旋转铰链为中心摆动,从而使所述头枕向前方移动,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将所述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向所述辅助框架施加载荷来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从而能够使所述座椅靠背回复到所述初始状态。
而且,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抑制机构进一步具有摆动抑制构件,该摆动抑制构件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并具有与所述摆动轴抵接的第1抵接部和第2抵接部,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所述摆动轴推靠,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所述第1抵接部与所述摆动轴抵接,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摆动轴抵接,将所述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
此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所述第1抵接部具有圆弧状的端面,所述第2抵接部具有直线状或曲线状的端面。
而且,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摆动轴抵接时,施加给所述摆动轴的力的作用线被设定为,通过所述旋转铰链或其附近。
而且,技术方案5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盘簧、螺旋弹簧、板弹簧、线弹簧中的任一种。
而且,技术方案6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抑制机构,进一步具有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的摆动抑制构件,所述弹性构件通过向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施力来向所述摆动轴施力,所述摆动轴,带有游隙地插入在形成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中间部的长孔中,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构件通过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所述摆动轴施加第1方向的载荷,而当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所述弹性构件通过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所述摆动轴施加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的载荷,从而将所述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
而且,技术方案7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其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在其另一端上卡止有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卡止在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旋转中心的上方的所述侧框架上。
而且,技术方案8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轴向所述辅助框架施加第1方向的力矩,而当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所述弹性构件通过所述摆动轴向所述辅助框架施加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的力矩,从而将所述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
而且,技术方案9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摆动轴带有游隙地插入在形成于所述侧框架的长孔中。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就座时乘客的通常动作中,能够通过座椅靠背弹性地支撑乘客的上身,当乘客离席时,头枕的前动机构不用进行大动作,座椅靠背就能够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由于冲撞等从车辆后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的情况下,乘客的腰部使受压构件移动到后方,使辅助框架以旋转铰链为中心摆动,使头枕向前方移动,因此,后方冲撞时,能够迅速用头枕支撑乘客的头部。
而且,后方冲撞后,也将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对头部进行继续支撑,能够减轻颈椎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实施形态1的座椅靠背框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侧视图和局部放大图,(a)表示乘客就座时的初始状态,(b)表示乘客就座而向座椅靠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负荷(仅是乘客的负荷)时的临界状态,(c)表示从车辆后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时的辅助框架的动作状态。
图4是图2的座椅靠背框架的局部放大图,尤其表示作用于摆动范围抑制用螺栓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图5是图2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辅助框架的动作载荷与受压板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作用于摆动范围抑制用螺栓的载荷的示意图,(a)表示通常状态,(b)表示动作状态。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实施形态1的变形例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实施形态2的座椅靠背框架的局部侧视图,(a)表示乘客就座前的初始状态,(b)表示从车辆后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时的辅助框架的动作状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实施形态3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侧视图,(a)表示乘客就座前的初始状态,(b)表示乘客就座而向座椅靠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负荷时的通常状态,(c)表示从后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时的辅助框架的动作状态。
符号说明
2座椅座垫框架
4靠背倾斜装置
6侧框架
6a旋转铰链插入孔
6b长孔
6c侧框架下端部的支撑部
8辅助框架
8a旋转铰链插入孔
8b摆动螺栓插入孔
8c辅助框架下端部
10头枕
12连结轴
14受压板
16旋转铰链用螺栓
18摆动螺栓
19轴套
20、20A摆动抑制构件
20a第1抵接部
20b第2抵接部
20c被推压部
20d长孔
22销
24盘簧
26销
28、30螺旋弹簧
32销
34螺旋弹簧
F座椅框架
S滑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F,包括:安装在滑动装置S上的座椅座垫框架2,该滑动装置S用于适当调节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通过靠背倾斜装置4安装在座椅座垫框架2上的左右一对侧框架6;以及安装在侧框架6上的辅助框架(头枕框架)8,由侧框架6和辅助框架8构成座椅靠背框架。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安装在座椅座垫框架2和座椅靠背框架6、8上,头枕10安装在辅助框架8的上部。
左右的靠背倾斜装置4通过连结轴12连结,通过对安装在一侧的靠背倾斜装置4上的操作杆(未图示)进行操作,将侧框架6设定为所希望的角度。
靠背倾斜装置4具有安装在座椅座垫框架2上的座椅座垫侧托架(未图示)、以及安装成对于座椅座垫侧托架摆动自如的座椅靠背侧托架(未图示),座椅靠背侧托架上安装有侧框架6。
(第1实施形态)
图2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实施形态1,如图2所示,在侧框架6的上部形成有旋转铰链插入孔6a,并且在侧框架6的下部形成有带有游隙地插入后述摆动螺栓的长孔6b。该长孔6b呈以旋转铰链插入孔6a为中心的圆弧状。
另一方面,辅助框架8弯折成呈倒U字状,在辅助框架8上,在与侧框架6上所形成的旋转铰链插入孔6a和长孔6b相对的部位,分别形成有旋转铰链插入孔8a和摆动螺栓插入孔8b,在位于摆动螺栓插入孔8b下方的辅助框架8上,安装有与乘客腰部相对的受压板(受压构件)14的两端。
在辅助框架8的两侧部配置在左右一对侧框架6的内侧的状态下,将旋转铰链用螺栓16从内侧插入前者的旋转铰链插入孔8a和后者的旋转铰链插入孔6a,并螺合螺母,将摆动螺栓18从外侧插入前者的摆动螺栓插入孔8b和后者的长孔6b,并螺合螺母。而且,在摆动螺栓18的头部和侧框架6之间安装有轴套19,提高摆动螺栓18对于侧框架6的滑动性。
旋转铰链用螺栓16是辅助框架8相对于侧框架6的旋转(摆动)中心,因此,在旋转铰链用螺栓16与侧框架6的旋转铰链插入孔6a的周缘部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与此相反,摆动螺栓18顺滑地进行辅助框架8相对侧框架6的摆动,因此摆动螺栓18和侧框架6的长孔6b的周缘部之间设有稍许的间隙。
而且,在侧框架6的内表面的长孔6b的上方,通过销22转动自如地安装有摆动抑制构件20,该摆动抑制构件20用于抑制辅助框架8相对于侧框架6的摆动。在摆动抑制构件20上,形成有:第1抵接部20a,其设于销插入孔(插入有销22的孔,旋转中心)的附近,并具有圆弧状的端面;第2抵接部20b,其形成在第1抵接部20a的后方,并具有直线状的端面;被推压部20c,其沿着相对第2抵接部20b的直线状端面垂直的方向向反方向延伸。
而且,在摆动抑制构件20的后方,作为用于对摆动螺栓18施力的弹性构件配设有盘簧24,盘簧24的一端(内端)通过销26卡止于侧框架6,盘簧24的另一端(外端)与摆动抑制构件20的被推压部20c抵接并推压,从而沿着箭头A的方向对摆动抑制构件20施力。
下面,参照图3和图4对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3(a)表示乘客就座时的初始状态,图3(b)表示乘客就座而向座椅靠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负荷(仅是乘客的负荷)时的临界状态,在图3(a)~(b)的状态中,虽然超过了就座时设想的载荷,但输入不超过所述规定值的载荷。此外,图3(c)表示例如从车辆后方发生冲撞(后方冲撞)而从后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从前方向座椅靠背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乘客的载荷)后的辅助框架8的动作状态。此外,盘簧24的弹力通过摆动抑制构件20作用于摆动螺栓18,图4表示作用于摆动螺栓18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该图中,实线表示图3(a)所示的初始状态、点划线表示图3(b)所示的临界状态,虚线表示动作后的状态。
在图3(a)所示的初始状态中,在摆动螺栓18上,作用有沿着长孔6b的长度方向向前方和稍微斜上方的力,摆动螺栓18位于长孔6b的前端部。而且,在图3(b)所示的临界状态中,与乘客上身的负荷相对应,摆动螺栓18从图3(a)所示的位置向后方移动,通过被摆动抑制构件20的第1抵接部20a和第2抵接部20b之间的凸部推压,作用有大致向前方和斜下方的力。这时,摆动螺栓18通过盘簧24的弹力,在长孔6b的前端部后方的微小的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被保持,通过摆动自如地保持摆动螺栓18,能够提高就座感。另外,摆动范围依赖于乘客上身的负荷和盘簧24的弹力。而且,安装在辅助框架8上部上的头枕10,与乘客的头部隔开规定的间隔。
另一方面,在从车辆后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后的图3(c)所示的动作状态中,人体相对地被按压在座椅靠背上,腰部向后方推压设在辅助框架8的下部的受压板14,因此,辅助框架8克服盘簧24的弹力而相对于侧框架6以旋转铰链用螺栓16为中心向箭头B的方向旋转,辅助框架8的下端部向后方移动。结果,摆动螺栓18沿着长孔6b从长孔6b的前端部向后端部移动,因此头枕10向乘客的头部移动,对乘客的头部进行支撑。
另外,如图5所示,在侧框架6的下端部,形成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与辅助框架8的下端部8c相对的支撑部6c,当从车辆后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时,辅助框架8的下端部与侧框架6的支撑部6c抵接,从能能够使辅助框架8的下端部停止向后移动。
后方冲撞后,摆动螺栓18被摆动抑制构件20的第2抵接部20b推压,在摆动螺栓18上作用有大致向下的力,摆动螺栓18被保持在该位置上。因此,由于乘客的头部保持被头枕10支撑的状态,颈椎被继续支撑,能够减轻颈椎的负荷。
即,摆动螺栓18作为摆动轴发挥作用,形成在侧框架6上的长孔6b、带有游隙地插入在该长孔6b中的摆动螺栓18、向摆动螺栓18施加如图4所示的力的摆动抑制构件20、向摆动抑制构件20施力的盘簧24等,作为摆动抑制机构发挥作用。
另外,考虑输入的载荷等,盘簧24的弹力被设定为使辅助框架8适当动作。
图6是表示辅助框架8的动作载荷与受压板14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该图表中,载荷a为设想通常使用时施加在座椅靠背上的最大载荷,载荷0~a的范围具有弹性,不会降低乘客的乘坐感。而且,表示:当辅助框架8的动作载荷消失时,受压板14的位移变为0,辅助框架8自动回复到初期位置。
而且,当施加给座椅靠背的载荷超过规定值(载荷b)时,辅助框架8动作,直到满行程,即辅助框架8的下端部与侧框架6的下端部的支撑部6c抵接。这时,辅助框架8的动作载荷为0或负值(与返回初期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辅助框架8不能自动回复到初期位置,但通过向辅助框架8的上部施加向后的载荷,或向辅助框架8的下部施加向前的载荷,能够使其回复到初期位置。另外,该载荷为用手按压的程度的轻载荷就足够了。
此外,从图4和图6可知,摆动螺栓18,在从初期位置或通常位置到临界状态的位置的范围内,与摆动抑制构件20的第1抵接部20a的圆弧状的端面抵接,因此受到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力,与之相反,在动作位置上,与摆动抑制构件20的第2抵接部20b的直线状端面抵接,因此受到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
图7是表示作用在摆动螺栓18上的载荷的示意图,(a)表示通常状态,(b)表示动作状态。
在图7(a)所示的通常状态中,在摆动螺栓18上施加有大致向前的载荷F1,若将垂直于载荷F1的方向上的摆动螺栓18与头枕10的旋转中心(旋转铰链用螺栓16)之间的距离设为L1,则在辅助框架8上,施加有M1=F1×L1的顺时针方向的力矩。
另一方面,在图7(b)所示的动作状态中,在摆动螺栓18上施加有大致向下的载荷F2,若将垂直于载荷F2的方向上的摆动螺栓18与头枕10的旋转中心(旋转铰链用螺栓16)之间的距离设为L2,则在辅助框架8上,施加有可用M2=F2×L2表示的力矩。
在该状态中,将力的作用线设定为通过旋转铰链用螺栓16或其附近(),因此,M1>>M2。因此,在通常状态下,能够充分支撑乘客的负荷,与之相反,动作后,通过向辅助框架8施加较小的载荷就能使其回复到初期位置。
图8是上述实施形态的变形例,使用螺旋弹簧(拉伸弹簧)28来替代盘簧24,将螺旋弹簧28的一端卡止于摆动抑制构件20的被推压部20c,将螺旋弹簧28的另一端卡止于侧框架6的一部分,由此对摆动螺栓18上施加图4所示的力。
而且,也可以采用板弹簧或线弹簧等弹性构件代替盘簧24、螺旋弹簧28。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摆动抑制构件20设定为其第2抵接部20b具有直线状端面的形状,但也可以将摆动抑制构件20设定为其第2抵接部20b具有曲线状端面的形状。这时,在动作状态中,当摆动螺栓18与摆动抑制构件20的第2抵接部20b抵接时,受到大小大致相同、反向不同的力,但动作后,在通过向辅助框架8施加载荷使其能够回复到初期位置方面是没有变化的。
(实施形态2)
图9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实施形态2,将上述实施形态1的摆动抑制构件20和盘簧24(或者螺旋弹簧28)替换为摆动抑制构件(摆动抑制板)20A和螺旋弹簧(拉伸弹簧)30。
进一步详细地说,摆动抑制板20A的一端(上端)通过销32,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长孔6b的上方的侧框架6上,在摆动抑制板20A的另一端(下端)上,卡止有螺旋弹簧30的一端(下端)。而且,螺旋弹簧30的另一端(上端),卡止在销32的上方的侧框架6上,向摆动抑制板20A施加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另外,螺旋弹簧30的另一端的卡止位置,在旋转铰链用螺栓16和销32之间,最好位于连接旋转铰链用螺栓16和销32的线上或其附近。
在摆动抑制板20A的中间部,形成有沿着摆动抑制板20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20d,摆动螺栓18带有游隙地插入在该长孔20d内。
在上述结构中,在乘客就座前的初始状态下,摆动螺栓18位于长孔6b的前端部,如图9(a)所示,在螺旋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载荷F1大致向前地施加在摆动螺栓18上,在辅助框架8上,施加有顺时针方向的力矩(F1×L1)。
而且,在乘客就座并向座椅靠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负荷时的通常状态下,摆动螺栓18与乘客上身的负荷相对应,从初期位置向后方移动,但螺旋弹簧30的弹力被设定为,即使向座椅靠背施加通常使用时(乘客就座时)设想的最大载荷,螺旋弹簧30的下端也位于假设点的前方,该假设点位于连接螺旋弹簧30的上端和销32的线的延长线上。
另一方面,从车辆后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时,乘客的腰部向后方推压设在辅助框架8的下部的受压板14,因此如图9(b)所示,辅助框架8克服螺旋弹簧30的弹力,相对侧框架6以旋转铰链用螺栓16为中心旋转,辅助框架8的下端部向后方移动。结果,摆动螺栓18从长孔6b的前端部沿着长孔6b向后端部移动,因此,头枕10向乘客的头部移动而支撑乘客的头部。
后方冲撞后,在螺旋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向摆动螺栓18施加向后的载荷F2,在辅助框架8上施加有逆时针方向的力矩(F2×L2),因此,摆动螺栓18被保持在该位置上。因此,乘客的头部保持被头枕10支撑的状态,所以颈椎被继续支撑,从而能够减轻颈椎的负荷。
在本实施形态中,摆动螺栓18作为摆动轴发挥作用,形成在侧框架6上的长孔6b、带有游隙地插入在该长孔6b中的摆动螺栓18、带有游隙地插入有摆动螺栓18的摆动抑制板20A、向摆动抑制板20A施力的螺旋弹簧30等,作为摆动抑制机构发挥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通常状态下能够充分支撑乘客的负荷,动作后,辅助框架8不能自动回复到初期位置,但通过向辅助框架8的上部施加向后的载荷,或向辅助框架8的下部施加向前的载荷,能够使其回复到初期位置。
(实施形态3)
图10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实施形态3,没有设置摆动抑制构件20、20A,而将螺旋弹簧(拉伸弹簧)34的弹力直接作用在摆动螺栓18上。
图10(a)表示乘客就座前的初始状态,图10(b)表示乘客就座而向座椅靠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负荷时的通常状态。此外,图10(c)表示例如从车辆后方发生冲撞(后方冲撞)、从前方向座椅靠背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时的辅助框架8的动作状态。
详细地说,螺旋弹簧34的一端(下端)卡止于摆动弹簧18,螺旋弹簧34的另一端(上端)卡止于旋转铰链用螺栓16的上方的侧框架6。连接螺旋弹簧34的另一端与侧框架6卡止的位置和旋转铰链用螺栓16的线的下方延长线,被设定为通过长孔6b的中间部。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0(a)所示,在乘客就座前的初始状态下,摆动螺栓18位于长孔6b的前端部,通过作用于摆动螺栓18的螺旋弹簧34的弹力,在辅助框架8上施加有顺时针方向的力矩。
而且,如图10(b)所示,在乘客就座而向座椅靠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负荷时的通常状态下,与乘客的上身负荷相对应,摆动螺栓18从初期位置向后方移动,但螺旋弹簧34的弹力被设定为,即使向座椅靠背施加通常使用时(乘客就座时)设想的最大载荷,摆动螺栓18也位于假设点的前方,该假设点位于连接螺旋弹簧34的上端和旋转铰链用螺栓16的线的下方延长线上,所以,这时也和初始状态一样,通过作用在摆动螺栓18上的螺旋弹簧34的弹力,在辅助框架8上施加有顺时针方向的力矩。因此,当乘客离席而对于座椅靠背的负荷消失时,辅助框架8能够自动回复到初期位置。
另一方面,当由于从车辆后方的冲撞等,从前方向座椅靠背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时,乘客的腰部向后方推压设在辅助框架8的下部的受压板14,因此如图10(c)所示,辅助框架8克服螺旋弹簧34的弹力,相对侧框架6以旋转铰链用螺栓16为中心旋转,辅助框架8的下端部向后方移动。结果,摆动螺栓18从长孔6b的前端部沿着长孔6b向后端部移动,因此,头枕10向乘客的头部移动而支撑乘客的头部。
后方冲撞后,通过螺旋弹簧34的弹力,在辅助框架8上施加有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因此,摆动螺栓18被保持在该位置上。因此,乘客的头部保持被头枕10支撑的状态,所以颈椎被继续支撑,能够减轻颈椎的负荷。
在本实施形态中,摆动螺栓18作为摆动轴发挥作用,形成在侧框架6上的长孔6b、带有游隙地插入在该长孔6b中的摆动螺栓18、向摆动螺栓18施力的螺旋弹簧34等,作为摆动抑制机构发挥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辅助框架8不能自动回复到初期位置,但通过向辅助框架8的上部施加向后的载荷,或向辅助框架8的下部施加向前的载荷,能够使其回复到初期位置。
另外,图10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而极其示意地表示该实施形态,实际上,旋转铰链用螺栓16最好设定在图10所示的位置的上方,螺旋弹簧34的上端与侧框架6卡止的位置设定在旋转铰链用螺栓16的更上方。
在上述实施形态1-3中,变更旋转铰链用螺栓16的位置而改变其与摆动螺栓18的间隔,或者变更长孔6b的长度,由此能够适当地调节头枕10的行程量。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在后方冲撞时使头枕迅速向前方移动来支撑乘客的头部,因此作为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防止乘客头颈受伤的车辆用座椅是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座椅座垫、安装成相对于该座椅座垫倾倒自如的座椅靠背、以及安装在该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头枕,其特征在于,
具有:座椅座垫框架;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倾倒自如地安装在该座椅座垫框架上的一对侧框架、和通过旋转铰链安装在该侧框架上的摆动自如的辅助框架;安装在所述辅助框架的下部的受压构件;以及摆动抑制机构,该摆动抑制机构用于抑制所述辅助框架相对于所述侧框架的摆动,
该摆动抑制机构具有:摆动轴,该摆动轴安装在所述辅助框架上,在前方位置和后方位置之间摆动自如;以及对该摆动轴施力的弹性构件,
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将所述摆动轴保持在前方位置上,在乘客就座而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施加规定值以下的负荷的通常状态下,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摆动自如地保持所述摆动轴,而当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使所述受压构件向后方移动,从而使所述摆动轴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使所述辅助框架以所述旋转铰链为中心摆动,从而使所述头枕向前方移动,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将所述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向所述辅助框架施加载荷来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加力,从而能够使所述座椅靠背回复到所述初始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机构进一步具有摆动抑制构件,该摆动抑制构件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并具有与所述摆动轴抵接的第1抵接部和第2抵接部,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施加向所述摆动轴推靠,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所述第1抵接部与所述摆动轴抵接,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摆动轴抵接,将所述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所述第1抵接部具有圆弧状的端面,所述第2抵接部具有直线状或曲线状的端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设定为,当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摆动轴抵接时,施加给所述摆动轴的力的作用线通过所述旋转铰链或其附近。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为盘簧、螺旋弹簧、板弹簧、线弹簧中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机构,进一步具有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的摆动抑制构件,所述弹性构件通过向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施力来向所述摆动轴施力,所述摆动轴,带有游隙地插入在形成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中间部的长孔中,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构件通过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所述摆动轴施加第1方向的载荷,而当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所述弹性构件通过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所述摆动轴施加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的载荷,从而将所述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其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在其另一端上卡止有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卡止在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旋转中心的上方的所述侧框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座椅靠背上没有施加负荷的初始状态下,通过所述摆动轴向所述辅助框架施加第1方向的力矩,而当从前方输入超过规定值的载荷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所述弹性构件通过所述摆动轴向所述辅助框架施加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的力矩,从而将所述头枕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1至3,以及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摆动轴带有游隙地插入在形成于所述侧框架的长孔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66534 | 2008-10-15 | ||
JP2008266534A JP5394036B2 (ja) | 2008-10-15 | 2008-10-15 | 車両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22878A true CN101722878A (zh) | 2010-06-09 |
CN101722878B CN101722878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150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362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2878B (zh) | 2008-10-15 | 2009-09-04 | 车辆用座椅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00473B2 (zh) |
EP (1) | EP2177394B1 (zh) |
JP (1) | JP5394036B2 (zh) |
CN (1) | CN101722878B (zh) |
AT (1) | ATE542705T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54613B2 (ja) * | 2010-08-05 | 2013-02-27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ヘッドレスト位置調整方法、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
CN108437866B (zh) * | 2012-12-28 | 2021-08-10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座椅装置 |
CA3016761A1 (en) * | 2016-04-20 | 2017-10-26 | Arconic Inc. | Fcc materials of aluminum, cobalt, iron and nickel, and products made therefrom |
US10166900B2 (en) | 2017-02-09 | 2019-01-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ternal upper seatback support for driving and sleeper seats |
US10569674B2 (en) | 2017-03-02 | 2020-02-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
US10166887B2 (en) | 2017-03-02 | 2019-01-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
US10434905B2 (en) | 2017-03-02 | 2019-10-0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ollapsible lift mechanism for H-point lift |
US10065535B1 (en) * | 2017-03-02 | 2018-09-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
US10081270B1 (en) | 2017-03-03 | 2018-09-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ront seat sleeper seat and features |
US10525861B2 (en) | 2017-03-22 | 2020-01-0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eg support options for sleeper seats |
US10632873B2 (en) | 2018-04-04 | 2020-04-2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 structure dual motion recliner pivot mechanism |
US11007908B2 (en) | 2019-06-25 | 2021-05-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Upper thoracic support paddle attachment assembly |
KR20220087996A (ko) * | 2020-12-18 | 2022-06-2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충돌성능이 개선된 차량의 헤드레스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18045B (en) | 1996-10-09 | 2000-08-09 |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Vehicle seat and headrest arrangement |
FR2844489B1 (fr) * | 2002-09-16 | 2005-06-10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du cou en cas de choc arriere |
DE10314281B3 (de) * | 2002-10-23 | 2004-08-12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r crashaktiven Kopfstütze |
US7097242B2 (en) * | 2003-02-06 | 2006-08-29 | Lear Corporation | Anti-backdriving active head restraint |
FR2875189B1 (fr) * | 2004-09-15 | 2006-12-22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Siege de vehicule ayant un appui-tete pouvant se deplacer entre une position arriere et une position avant de retenue en cas de choc arriere |
JP4850476B2 (ja) * | 2005-10-18 | 2012-01-11 |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4688212B2 (ja) * | 2005-12-27 | 2011-05-25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
JP2007253843A (ja) * | 2006-03-24 | 2007-10-04 |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 車両用シート |
US7374239B1 (en) * | 2007-01-16 | 2008-05-2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Active head restraint with self resetting mechanism |
JP5194544B2 (ja) | 2007-04-25 | 2013-05-08 |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印刷用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
-
2008
- 2008-10-15 JP JP2008266534A patent/JP539403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8-26 AT AT09168733T patent/ATE542705T1/de active
- 2009-08-26 EP EP09168733A patent/EP217739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08-31 US US12/550,693 patent/US810047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9-04 CN CN2009101736238A patent/CN1017228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77394A1 (en) | 2010-04-21 |
US8100473B2 (en) | 2012-01-24 |
US20100090505A1 (en) | 2010-04-15 |
EP2177394B1 (en) | 2012-01-25 |
JP5394036B2 (ja) | 2014-01-22 |
CN101722878B (zh) | 2012-07-04 |
ATE542705T1 (de) | 2012-02-15 |
JP2010095085A (ja) | 2010-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22878B (zh) | 车辆用座椅 | |
US6655733B2 (en) | Variable movement headrest arrangement | |
US6565150B2 (en) | Active headrest for a vehicle seat | |
US6631949B2 (en) | Variable movement headrest arrangement | |
US6702377B2 (en) | Vehicle seat back assembly | |
US6631955B2 (en) | Variable movement headrest arrangement | |
US6179379B1 (en) | Safety seat | |
US6334643B1 (en) | Vehicle seat | |
CN100469615C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102205808B (zh) | 一种车用座椅靠背骨架 | |
US20040061362A1 (en) | Vehicle seat having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 |
US6416126B1 (en) | Vehicle seat | |
JP378322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 |
US6840560B2 (en) | Vehicular seat assembly having a movable headrest and a vehicle which incorporates the vehicular seat assembly | |
US20220105985A1 (en) | Device for preventing submarine phenomenon in fold and dive seat for vehicle | |
GB2403137A (en) | A vehicle seat | |
CN102529775A (zh) |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及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头部振颤损害抑制方法 | |
JP5112736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03341402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4037331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KR100461123B1 (ko) | 럼버 서포트를 이용한 헤드레스트의 목부상 방지 장치 | |
CN201092270Y (zh) | 车辆用座椅 | |
KR101946305B1 (ko) | 밀림 방지 헤드레스트 | |
KR20150063697A (ko) | 차량시트의 후방추돌 충격완화 장치 | |
WO2000053452A1 (e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vehicle sea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