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0117A -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0117A
CN101720117A CN200910222939A CN200910222939A CN101720117A CN 101720117 A CN101720117 A CN 101720117A CN 200910222939 A CN200910222939 A CN 200910222939A CN 200910222939 A CN200910222939 A CN 200910222939A CN 101720117 A CN101720117 A CN 101720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valent user
terminal
residue equivalent
user number
access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2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0117B (zh
Inventor
代凤艳
曹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2229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01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0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0117A/zh
Priority to US13/257,778 priority patent/US8855663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8823 priority patent/WO201106071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0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01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解析所述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根据当前与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终端的数量的差值,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根据所述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所述接入请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接入装置。采用本发明可以适应无线环境的动态变化,为用户提供较高质量的QOS,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感受。

Description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和普通,3G以后的移动通讯用户可以使用的业务类型越来越广泛,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终端在接入到系统某个扇区下,需要进行接纳控制检测,以保证在将满足该业务类型的终端在接入系统后,即能保证该终端需要的服务,又能够不对系统的其他已接入终端造成影响。
现有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接入终端的业务类型、传输速率、服务质量计算该终端发起的呼叫请求的归一化用户数,并将该归一化用户数与配置的门限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接入新用户,该方法使用的是静态的配置门限,不能根据无线网络的实时情况进行配置门限的动态调整;
另外一种是利用上行总干扰控制反向用户接入的方法,该方法也需要预先配置基本用户门限,为不同类型的用户配置一个门限,新用户接入时先判断用户的接入类型,并计算接入新用户后,根据该类型用户的总用户数是否超过相应的配置门限来决定是否接入该用户,与前一种方法相类似,同样存在静态的配置门限不具灵活性,不能根据无线网络的实时情况动态调整配置门限,此外,该方法仅提到对上行用户进行接纳控制,并没有提出对下行/前向接入用户进行接纳控制,在系统业务繁忙时,前向接入用户也需要进行接纳控制,保证其得到所需的服务。
综上可知,现有的两种处理方法存在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是,静态设置配置门限,无法满足系统的接入能力是随无线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况,不能保证在新用户接入后,能够为该用户提供所需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甚至在系统的无线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新接入的用户不但得不到所需的QOS,甚至还会降低系统中已经接入用户的QOS,造成系统的某个扇区下的全部用户的使用感受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方法,用于适应无线环境的动态变化,为用户提供较高质量的QOS,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感受,该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
解析所述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
根据当前与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终端的数量的差值,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
根据所述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所述接入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装置,用于适应无线环境的动态变化,为用户提供较高质量的QOS,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感受,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解析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
所述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与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的所述终端的数量的差值,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出的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所述接入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解析该接入请求,获取终端的业务类型,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可以接入的终端数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并且,由于系统无线环境的变化,不同时间内能够接入的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终端数也不同,也就是说,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是根据无线环境动态变化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当前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的终端的数量,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能够适应系统无线环境的动态变化。当剩余等效用户数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即,系统中无线环境较好,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接入新的终端,此时,系统响应接入请求,接入终端,也就是说,能够在不影响其他已接入用户的QOS的情况下,为接入的终端提供所需的QOS。当剩余等效用户数不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即,系统中无线环境较恶劣,没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接入新的终端,此时,拒绝接入请求,避免降低其他已接入用户的QOS,提高用户的感受与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剩余等效用户数确定终端是否接入的具体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确定终端是否接入的具体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确定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装置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无法根据系统的无线环境的实时情况动态调整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进而在无线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新接入的用户不但得不到所需的QOS,甚至还会降低系统中已经接入用户的QOS,影响用户的体验和感受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
步骤102、解析接入请求,获取终端的业务类型;
步骤103、根据当前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的终端的数量的差值,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
步骤104、根据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接入请求。
如图1所示流程,步骤102在实施时,解析接入请求,获取终端的业务类型,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获取与终端对应的其他相关信息,如用户标识、前反向标识、申请速率等等。
如图1所示流程,步骤103在实施时,获取当前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的终端的数量,正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系统的无线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也是随无线环境动态变化的,因此,为保证能够根据系统的无线环境的实时情况动态调整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为用户提供较高的QOS,需要确定出当前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并根据当前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的终端的数量,确定出的剩余等效用户数也是随无线环境动态变化的。
如图1所述流程,步骤104在实施时,据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接入请求,具体确定方式如图2所示:
步骤201、判断剩余等效用户数是否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若是,执行步骤202,若否,执行步骤203;
步骤202、响应接入请求,接入终端;
步骤203、拒绝接入请求。
具体实施时,还可能存在其他确定是否响应接入请求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实施时,如图1及图2所示流程,步骤103在实施时,由于前向信道及反向信道均可以接入用户,因此,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可以进一步包括:确定出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或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确定出的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二者中的任意一个,判断是否能够接入终端,也可以根据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两者的结合,判断是否能够接入终端。例如,当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响应接入请求,允许终端接入,当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不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拒绝接入请求,拒绝终端接入。或者,当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响应接入请求,允许终端接入,当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不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拒绝终端接入。
在实施时,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可以按如下公式确定:
DynamicUserThresholdF=(ThruptF/IdleT×FactorFu-ThruptF)/BandReqF;
其中,DynamicUserThresholdF为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ThruptF为前向平均吞吐量,IdleT为时隙占用率,FactorFu为前向等效用户调整因子,BandReqF为前向带宽速率。其中,前向平均吞吐量ThruptF和时隙占用率IdleT由基站周期上报。
实施时,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还可以按其他公式进行确定,并不仅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式,具体采用何种公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实施时,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可以按如下公式确定:
DynamicUserThresholdR=(ThruptR/RABIdleRatio×FactorRu-ThruptR)/BandReqR;
其中,DynamicUserThresholdR为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ThruptR为后向平均吞吐量,RABIdleRatio为RAB(Reverse Activity Bit,反向激活比特)反向空闲比,FactorRu为反向等效用户调整因子,BandReqR为反向带宽速率。其中,RAB BIT反向空闲比RABIdleRatio和反向平均吞吐量ThruptR由基站周期上报。
实施时,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还可以按其他公式进行确定,并不仅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式,具体采用何种公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为保证系统中已接入用户的QOS,避免如现有技术中提到的:只提出对上行(即反向)接入用户进行接纳控制,未对下行(即前向)接入用户进行接纳控制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最优的实施例,即,根据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两者的结合,判断是否能够接入终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
步骤301、判断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是否均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若是,执行步骤302,若否,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响应接入请求,接入终端;
步骤303、拒绝接入请求。
如图3所示流程,步骤301在实施时,可以只预设一个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均与该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进行比较,也可以分别为前向信道设置第一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为反向信道设置第二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令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与第一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进行比较,令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与第二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进行比较,当然,第一、第二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的取值应不小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实施时,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的取值可以是小于1的小数值,也可以是大于1的任意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现以一个具体实施进行说明,本例中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及确定出两者的参数请分别参见表1、表2:
表1
  用户信息   基站上报信息   前向等效用户调整因子FactorFu   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
  BandReqF=50kbps;   ThruptF=500kbpsIdleT=0.46   0.8   7
表2
  用户信息   基站上报信息   反向等效用户调整因子FactorRu   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
  BandReqR=45kbps;   ThruptR=346kbpsRABIdleRatio=0.56   0.6   6
设置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为1,由表1及表2数据可以毫无疑义地推出,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7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6均大于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1,因此,可以响应接入请求,接入终端。
在实施时,当剩余等效用户数不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还可以根据已存储的过载控制策略,在已接入的终端中选择满足过载控制策略的终端,释放其占用的资源;利用被释放的资源,响应接入请求,接入终端。
过载控制策略可以由多种信息构成,例如,可以由系统中每种业务类型的用户的前反向总吞吐量、在线时间、空间时间、用户等级等信息进行配置,配置时,不同信息之间的优先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实施时,根据过载控制策略可以选择始终不释放某一种业务类型的用户,也可以选择某一种业务类型的用户,释放其占用的资源,进而能够利用被释放的资源,接入新用户,这样,即使在系统繁忙时,仍可以选择性接收新用户,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与感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装置,具体如图4所示,包括接收单元401、解析单元402、第一确定单元403和第二确定单元404: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
解析单元402,用于解析接入请求,获取终端的业务类型;
第一确定单元403,用于根据当前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的终端的数量,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
第二确定单元404,用于根据第一确定单元403确定出的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接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流程,第二确定单元404可以包括:
判断子单元501,用于判断剩余等效用户数是否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若是,触发接入单元502,若否,触发拒绝单元503;
接入单元502,用于响应接入请求,接入终端;
拒绝单元503,用于拒绝接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403可以进一步用于:确定出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或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403可以按如下公式确定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DynamicUserThresholdF=(ThruptF/IdleT×FactorFu-ThruptF)/BandReqF;
其中,DynamicUserThresholdF为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ThruptF为前向平均吞吐量,IdleT为时隙占用率,FactorFu为前向等效用户调整因子,BandReqF为前向带宽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403可以按如下公式确定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
DynamicUserThresholdR=(ThruptR/RABIdleRatio×FactorRu-ThruptR)/BandReqR;
其中,DynamicUserThresholdR为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ThruptR为反向平均吞吐量,RABIdleRatio为RAB BIT反向空闲比,FactorRu为反向等效用户调整因子,BandReqR为反向带宽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子单元501可以进一步用于:判断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均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若是,触发接入子单元502,若否,触发拒绝子单元503。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终端接入装置还可以包括:
释放单元601,用于根据已存储的过载控制策略,在已接入的终端中选择满足过载控制策略的终端,释放其占用的资源;
接入单元602,用于利用释放单元601释放的资源,响应接入请求,接入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解析该接入请求,获取终端的业务类型,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可以接入的终端数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并且,由于系统无线环境的变化,不同时间内能够接入的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终端数也不同,也就是说,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是根据无线环境动态变化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当前与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的终端的数量,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能够适应系统无线环境的动态变化。当剩余等效用户数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即,系统中无线环境较好,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接入新的终端,此时,系统响应接入请求,接入终端,也就是说,能够在不影响其他已接入用户的QOS的情况下,为接入的终端提供所需的QOS。当剩余等效用户数不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即,系统中无线环境较恶劣,没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接入新的终端,此时,拒绝接入请求,避免降低其他已接入用户的QOS,提高用户的感受与体验。
进一步,在实施时,根据过载控制策略可以选择某一种业务类型的用户,释放其占用的资源,进而能够利用被释放的资源,接入新用户,这样,即使在系统繁忙时,仍可以选择性接收新用户,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与感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Claims (13)

1.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
解析所述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
根据当前与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终端的数量的差值,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
根据所述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所述接入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所述接入请求,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剩余等效用户数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若是,响应所述接入请求,接入所述终端,若否,拒绝所述接入请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包括:确定出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或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按如下公式确定:
DynamicUserThresholdF=(ThruptF/IdleT×FactorFu-ThruptF)/BandReqF;
其中,DynamicUserThresholdF为所述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ThruptF为前向平均吞吐量,IdleT为时隙占用率,FactorFu为前向等效用户调整因子,BandReqF为前向带宽速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按如下公式确定:
DynamicUserThresholdR=(ThruptR/RABIdleRatio×FactorRu-ThruptR)/BandReqR;
其中,DynamicUserThresholdR为所述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ThruptR为反向平均吞吐量,RABIdleRatio为反向激活比特RAB反向空闲比,FactorRu为反向等效用户调整因子,BandReqR为反向带宽速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剩余等效用户数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若是,响应所述接入请求,接入所述终端,若否,拒绝所述接入请求,包括:
当所述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所述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均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响应所述接入请求,接入所述终端;以及
当所述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所述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不都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拒绝所述接入请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剩余等效用户数不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时,包括:
根据已存储的过载控制策略,在已接入的终端中选择满足所述过载控制策略的终端,释放其占用的资源;
利用被释放的资源,响应所述接入请求,接入所述终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控制策略包括:
始终不释放一种业务类型的终端;或者
选择一种指定业务类型的终端,释放其占用的资源。
9.一种终端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解析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
所述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与所述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接入等效用户数量门限及已接入的所述终端的数量的差值,确定出剩余等效用户数;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出的剩余等效用户数以及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确定是否响应所述接入请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判断子单元、接入子单元和拒绝子单元:
所述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剩余等效用户数是否大于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若是,触发所述接入子单元,若否,触发所述拒绝子单元;
所述接入子单元,用于响应所述接入请求,接入所述终端;
所述拒绝子单元,用于拒绝所述接入请求。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出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或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和所述反向剩余等效用户数均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低剩余等效用户阈值,若是,触发所述接入子单元,若否,触发所述拒绝子单元。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释放单元,用于根据已存储的过载控制策略,在已接入的终端中选择满足所述过载控制策略的终端,释放其占用的资源;
接入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释放单元释放的资源,响应所述接入请求,接入所述终端。
CN2009102229391A 2009-11-23 2009-11-23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01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29391A CN101720117B (zh) 2009-11-23 2009-11-23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3/257,778 US8855663B2 (en) 2009-11-23 2010-11-1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access
PCT/CN2010/078823 WO2011060719A1 (zh) 2009-11-23 2010-11-17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29391A CN101720117B (zh) 2009-11-23 2009-11-23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0117A true CN101720117A (zh) 2010-06-02
CN101720117B CN101720117B (zh) 2013-11-20

Family

ID=42434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29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0117B (zh) 2009-11-23 2009-11-23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55663B2 (zh)
CN (1) CN101720117B (zh)
WO (1) WO2011060719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0719A1 (zh) * 2009-11-23 2011-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2572921A (zh) * 2011-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最大接入数调节方法
CN103249112A (zh) * 2012-02-09 2013-08-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03747488A (zh) * 2014-01-28 2014-04-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54105A (zh) * 2013-06-25 2014-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前向负载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4780553A (zh) * 2014-01-10 2015-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接入通信终端管理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终端
US9560547B2 (en) 2010-07-26 2017-01-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RANs) convergen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7249194A (zh) * 2017-08-02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管理无线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9826059B2 (en) 2012-02-13 2017-11-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source access throttling
CN108243441A (zh) * 2016-12-27 2018-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8769275A (zh) * 2018-08-31 2018-11-0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系统和服务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4126A (zh) * 2012-12-17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CN104883284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南京宇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网络系统及混合网络访问方法
GB2526587A (en) * 2014-05-28 2015-12-02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6010563A1 (en) * 2014-07-18 2016-01-21 Ruckus Wireless, Inc. Remedial action based on monitored wireless throughput
US10165322B2 (en) * 2014-09-30 2018-12-25 Rovi Guid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user devices
CN105828407A (zh) * 2015-01-05 2016-08-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接纳控制方法及基站
US9647950B2 (en) * 2015-05-11 2017-05-09 Ebay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site traffic control
KR20240063955A (ko) * 2021-09-30 2024-05-10 아마존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통신 네트워크용 고객-정의 용량 제한 계획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762A (zh) * 2001-04-07 2002-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业务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呼叫许可控制方法
CN101119524A (zh) * 2007-09-12 2008-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系统中过载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4884B2 (en) * 2000-01-27 2004-04-20 Avaya Technology Corp. Call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fast response dynamic threshold adjustment
US6985439B2 (en) 2002-10-25 2006-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admission control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US7471654B2 (en) * 2004-12-29 2008-12-30 Alcatel-Lucent Usa Inc. Channel assignment based on service typ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N1802003A (zh) * 2004-12-31 2006-07-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下行呼叫接入控制方法
JP4642582B2 (ja) * 2005-07-27 2011-03-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基地局、移動局
CN101197766B (zh) * 2006-12-06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分组接入系统的接纳控制方法及装置
US8446859B2 (en) * 2008-02-01 2013-05-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load in cell— FACH state
US8331278B2 (en) * 2008-03-28 2012-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an assignment of unicast traffic channels to access terminals participating in a multicast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720117B (zh) * 2009-11-23 2013-1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762A (zh) * 2001-04-07 2002-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业务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呼叫许可控制方法
CN101119524A (zh) * 2007-09-12 2008-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系统中过载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5663B2 (en) 2009-11-23 2014-10-0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access
WO2011060719A1 (zh) * 2009-11-23 2011-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US9560547B2 (en) 2010-07-26 2017-01-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RANs) convergence and method thereof
US11758429B2 (en) 2010-07-26 2023-09-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RANs) convergence and method thereof
US10555206B2 (en) 2010-07-26 2020-02-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RANs) convergence and method thereof
US11218903B2 (en) 2010-07-26 2022-01-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RANs) convergen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572921B (zh) * 2011-12-27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最大接入数调节方法
CN102572921A (zh) * 2011-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最大接入数调节方法
US9585050B2 (en) 2011-12-27 2017-02-28 Zt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maximum number of accesses thereby
CN103249112A (zh) * 2012-02-09 2013-08-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03249112B (zh) * 2012-02-09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US9826059B2 (en) 2012-02-13 2017-11-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source access throttling
CN104254105A (zh) * 2013-06-25 2014-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前向负载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4254105B (zh) * 2013-06-25 2017-10-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前向负载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4780553A (zh) * 2014-01-10 2015-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接入通信终端管理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终端
CN103747488B (zh) * 2014-01-28 2017-02-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747488A (zh) * 2014-01-28 2014-04-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43441A (zh) * 2016-12-27 2018-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8243441B (zh) * 2016-12-27 2021-09-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7249194A (zh) * 2017-08-02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管理无线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769275A (zh) * 2018-08-31 2018-11-0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系统和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0719A1 (zh) 2011-05-26
CN101720117B (zh) 2013-11-20
US20120115436A1 (en) 2012-05-10
US8855663B2 (en) 201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0117B (zh)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EP1631018B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in multicell OFDMA networks
EP1232665B1 (en) A method for downlink power allocation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665680B1 (en) Flow admiss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systems
KR100487174B1 (ko) 텔레서비스에크메시지들을방송하기위한랜덤액세스채널혼잡제어
EP2018781B1 (en) Repeated transmission rate assignment 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A252465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in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61752B2 (en) Transmission in a shared medium having different access modes
US742638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over a digital mobile network
CN101803444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等级(gos)区分
CN100566462C (zh) 无线传送不同信息流的方法和设备
KR20060069840A (ko) 적응적 액세스 확률 팩터를 통한 무선 베어러 최적화 방법
EP2374246B1 (en) Admissio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00061256A1 (en) Methods of Determining Whether a Frequency Channel is Available for Data Transmission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572913A (zh) 缓冲区状态报告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137199A (zh) 拥塞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通信网络
CN100514938C (zh) 无线网络中Iub接口带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KR20050044168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레이트 스케쥴링 장치및 방법
US8000285B2 (en) Reverse link overload power gain control
US200901705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rate in a handover region
CN104602298A (zh) 一种空口拥塞控制的方法和基站
WO2011106979A1 (zh) 短消息业务接入量的控制方法及基站子系统
CN101137198A (zh) 随机接入探针发送方法及装置
EP1804438A1 (en) Packet scheduler in a radio system
CN100466773C (zh) 通知信道的负荷检测方法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