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1704A -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1704A
CN101711704A CN200910179173A CN200910179173A CN101711704A CN 101711704 A CN101711704 A CN 101711704A CN 200910179173 A CN200910179173 A CN 200910179173A CN 200910179173 A CN200910179173 A CN 200910179173A CN 101711704 A CN101711704 A CN 101711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distal
electrode portion
remote electrod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9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博德
石川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11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1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flexible, catheter-like structure, e.g. for heart 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 A61B18/18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using microw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69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482Digestiv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8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combined with or comprising means for visual or photographic inspections inside the body, e.g. endosc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包括:操作部;筒状护套,其连接着操作部并且还包括插入部;轴状电极,其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而从护套的远端开口部突出和退回其中;以及远端电极部,其设在轴状电极的远端部处;其中,护套的远端部包括锥形部分,所述锥形部分形成为下述锥形形状,其中远端部的远端侧比远端部的近端侧细。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粘膜下剥离(ESD)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背景技术
内窥镜粘膜切除被认识到是一种微创且可靠的治疗方案,其可用作为肿瘤性粘膜病变例如早期食道癌、早期胃癌和早期大肠癌的根治手术。最近几年,一种被称作内窥镜粘膜下剥离(ESD)的方法被研制出来,并被推广为用于实施内窥镜粘膜切除以便可靠地全切除扩展到大范围的病变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肿瘤性粘膜的全切除是在切开肿瘤周围粘膜之后通过切断粘膜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粘膜下层而实施的。
国际专利申请文献WO 2007/034708 A1和WO 2008/026689 A1公开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可被用于内窥镜粘膜下剥离(ESD)。
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公开于国际专利申请文献WO2007/034708 A1的图1中,其包括手侧操作部和连接着手侧操作部的插入部。插入部包括不导电的筒状柔性护套,穿过护套内侧的导电线材,和远端电极部,其附连于护套的远端部并且连接着线材的远端部。线材的近端部连接着设在手侧操作部中的连接器,并且连接器连接着高频电流供应装置。
此外,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公开于国际专利申请文献WO2008/026689 A1的图28中,其包括手侧操作部和连接着手侧操作部的插入部。插入部包括不导电筒状柔性护套,穿过护套内侧的导电线材,轴状电极,其通过手侧操作部的操作而从护套的远端部突出和退回其中并且连接着线材的远端部,和远端电极部,其连接着轴状电极的远端部。线材的近端部连接着设在手侧操作部中的连接器,并且高频电流供应装置连接着连接器。
每个前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插入被布置成穿过内窥镜插入部的钳孔道中,并且护套的远端部从形成于内窥镜插入部的远端刚性部分中的钳出口突出。医师操作手侧操作部同时观测来自设在远端刚性部分的图像拾取部分的图像,以操作远端电极部而在处理部位切除粘膜。此外,公开于国际专利申请文献WO 2008/026689 A1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还可以通过向轴状电极传输高频电流而利用轴状电极切开粘膜。
发明内容
描述于国际专利申请文献WO 2007/034708 A1和WO 2008/026689A1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护套具有简单的筒状形状,其中远端部的外形尺寸与其它部分相同。因此,护套的远端部的图像占据了从内窥镜的图像拾取部分传送的观测图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存在一个缺点,即有关位于护套的远端部的延伸段上的远端电极部和轴状电极以及处理部位的可视性较差。此外,还有一个缺点,即难以将远端电极部从切开的粘膜插入粘膜下层。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研制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能够改进有关远端电极部、轴状电极和处理部位的可视性,并且可以利用其安全且容易地实施粘膜或粘膜下层的剥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包括:操作部;筒状护套,其连接着操作部并且还包括插入部;轴状电极,其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而使护套的远端开口部突出和退回其中;以及远端电极部,其设在轴状电极的远端部处;其中护套的远端部包括锥形部分,锥形部分形成为下述锥形形状,其中远端部的远端侧比远端部的近端侧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护套的远端部被形成为锥形形状,护套的远端部出现在观测图像中的部分尺寸减小。因此,能够观测远端电极部、轴状电极和处理部位,而在传统技术中可能由于对它们的观测受到护套的远端部的遮挡而不能观测到它们。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有关远端电极部,轴状电极和处理部位的可视性可以提高,并且粘膜或粘膜下层的剥离也可以安全且容易地实施。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中护套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被形成为具有连续表面的锥形形状,或被形成为以台阶的形式构成锥形的形状。术语锥形部分的″连续表面″既包括其横截面形成为直线形状的表面也包括其横截面形成为弧形形状的表面。此外,术语″表面被形成为以台阶的形式构成锥形的形状″指的是表面的横截面形成为台阶式形状。更具体地讲,第二方面的锥形部分包括形成为锥形形状的所有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中护套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由绝缘部件构成,所述绝缘部件是与护套分开的元件,并且绝缘部件附连于护套的远端开口部。举例来说,锥形部分由绝缘部件形成,所述绝缘部件是与护套分开的元件。绝缘部件例如为具有高刚性的陶瓷。此外,轴状电极可滑动地支撑在形成于陶瓷中的通孔中。在这种情况下,棒状部件的突出/退回操作会是稳定的。此外,轴状电极或远端电极在切开或切除时的颤动被抑制。因此,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操作性被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中远端电极部包括:导电部;以及不导电部,其设在导电部的远端侧和近端侧上,并且叠夹着导电部,其中导电部在远端电极部的侧面上暴露为带状。根据第四方面,远端电极部的侧面具有叠夹结构,其中带状导电部由不导电部叠夹。因此,当远端电极部的远端接触在固有肌层上时,不导电部接触在固有肌层上,并且导电部不接触在固有肌层上。因此,根据第四方面的远端电极部,固有肌层的切断可被可靠地防止。此外,根据第四方面的远端电极部,当远端电极部侧向移动时,远端电极部的侧面接触在粘膜下层上,然后被带状导电部接触的粘膜下层被切断。因此,根据第四方面的远端电极部,粘膜下层可被切断,而不会损伤固有肌层。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中远端电极部包括:不导电部,其被形成为十字形状;以及设在不导电部的远端侧和近端侧的导电部。
此外,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中护套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被形成为满足下述条件:0.5a≤b≤1.5a,0.4c≤d≤0.6c,并且d<b,其中远端电极部的轴向长度表示为″a″,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表示为″b″,锥形部分的近端侧的外形尺寸表示为″c″,锥形部分的远端侧的外形尺寸表示为″d″。
当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b″小于0.5a时,视场不能获得,并且还难以使远端电极部从剥离的粘膜滑入粘膜下层。此外,当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b″大于1.5a时,由于锥形部分太长,安置在护套内侧的轴状电极(退回状态)的长度也加长,并且在护套的远端的刚性段(轴状电极的导引部)的长度加长。结果,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向钳孔道中的可插入性下降。
关于锥形部分的远端侧的外形尺寸″d″,外形尺寸″d″理想地应当接近于轴状电极的直径。由于外形尺寸″d″在小于0.4c时太小,轴状电极的直径也很细。因此,存在轴状电极破裂的危险。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锥形部分或轴状电极的远端变得太锋利,存在损伤粘膜或粘膜下层的危险。另外,由于当轴状电极部处在退回状态时远端接触在远端电极部的近端上,远端电极部的稳定性下降。当锥形部分的远端侧的外形尺寸″d″大于0.6c时,锥形部分的角度变钝,并且由于锥形部分变为大致圆筒状形状,因而视场不能获得。
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由于护套的远端部被形成为锥形形状,有关远端电极部、轴状电极和处理部位的可视性可以提高,安全且容易地实施粘膜或粘膜下层的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远端电极部的构成的放大斜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侧视图;
图4A至4G是示出了利用图1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实施内窥镜粘膜下剥离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了利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轴状电极将粘膜切开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了利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远端电极部将粘膜下层切除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和7B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说明图,该处理器具位于观测视场范围内;
图8A至8E是示出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护套的远端部的结构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9是示出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远端电极部的正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对应于图7A的内窥镜插入部分远端的附近区域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了传统护套的侧表面接触到病变区域边缘部分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远端(前端)电极部12的构成的放大斜视图。
如示于图1,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包括插入部14,其插入身体内,和手侧操作部16,其与插入部14相连。当使用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时,手侧操作部16被医师抓持,并且插入部14从内窥镜的钳孔道(forceps channel,未示出)插入和撤回。
插入部14包括:不导电护套18,导电线材20,其穿过护套18的内侧,轴状电极(轴状电极)24,其通过连接管22固定于线材20的远端,和远端电极部12,其设在轴状电极24的远端。
如示于图3,护套18包括柔性筒状管件26,和刚性套环部件28,其固定于管件26的远端开口部。管件26的近端部连接着手侧操作部16的主体单元30。套环部件28由硬质材料(例如,陶瓷)制成,其为断热性(热绝缘)和不导电(电绝缘)的,并被形成为大致筒状形状,其内径在一定程度上大于轴状电极24的外径。具有该内径的内侧部分用作通孔28A(见图1),其允许轴状电极24突出和退回。轴状电极24穿过通孔28A,并且轴状电极24被套环部件28稳定地引导。因此,远端电极部12被拉直,并且轴状电极24或远端电极部12的颤动减小。此外,通过在管件26和轴状电极24之间提供断热性套环部件28,因此能够防止轴状电极24的热量被传递到管件26,从而在管件26上的热效应可以消除。
套环部件28的暴露部分从护套18的远端暴露,并且被形成为大致圆锥形状。套环部件28的暴露部分的表面被形成为锥形面,并且暴露部分的远端侧的直径小于暴露部分近端侧(管件侧)的直径。套环部件28的锥形面将在后面描述。套环部件28还有一个功能,即调节远端电极部12的突出量(前进量)。当远端电极部12相对于护套18前进时,连接管22会接触在套环部件28上。因此,远端电极部12的前进受到套环部件28的调节。
线材20穿过护套18的管件26的内侧。线材20的近端部连接着手侧操作部16的连接器33。高频电流供应装置(未示出)连接着连接器33,并且来自高频电流供应装置的高频电流被供应到线材20。
线材20的远端从连接管22的近端侧装配到导电性连接管22中。此外,线材20通过焊接、钎焊等而被固定于连接管22。导电性轴状电极24装配在连接管22的远端侧中,并且也通过焊接、钎焊等而被固定于连接管22。因此,线材20和轴状电极24通过连接管22相连。
远端电极部12设在轴状电极24的远端。当从前侧(图1中箭头″A″的方向)看时,远端电极部12被形成为大致齿轮形状。更具体地讲,如示于图2,四个突出部和四个凹入部沿周向交替布置在远端电极部12上。突出部的峰部形成圆角,并且突出部形成有一定曲率以使得远端不会切断固有肌层32,即使是当远端推压在如后文所述(见图5)的固有肌层32上时。远端电极部12的突出部和凹入部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四个,还可以是三个或更少,或五个或更多。
示于图2的远端电极部12被形成为叠夹结构。其中由金属板类似物形成的导电部34叠夹在一对由不导电材料例如陶瓷或塑料形成的不导电部(绝缘部)36、36之间。从前侧看,导电部34和不导电部36被形成为相同的齿轮形状,并且当导电部34和不导电部36、36彼此叠置时,导电部34和不导电部36、36的侧面变得平齐。这样,导电部34露出,从而以带的形式围绕远端电极部12的侧面一周。不导电部36、36设在远端电极部12的远端侧和近端侧。
位于远端侧的不导电部36和位于近端侧的不导电部36被形成围大致相同的形状。位于远端侧的不导电部36的表面远端侧的中心部以圆头方式向远端侧突出,位于近端侧的不导电部36的表面近端侧的中心部以圆头方式向近端侧突出,从而整个远端电极部12被形成为大致球形。通过在远端侧提供具有一定圆度的不导电部36,位于远端侧的不导电部36和固有肌层32(见图5)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因而远端电极部12可以平滑地移动,即使是在不导电部36被推压在固有肌层32上的状态下。
导电部34被一体地形成于轴状电极24中,并且导电部34连接着示于图1的线材20。这样,通过操作前述高频电流供应装置(未示出),高频电流可以流动到导电部34。导电部34和轴状电极24可以是一体的。导电部34和轴状电极24还可以提供为分开的部件。还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导电部34和轴状电极24以彼此分开的方式连接到高频电流供应装置,并且高频电流通过高频电流供应装置被选择性地供应到导电部34和轴状电极24。
手侧操作部16包括主体单元30和滑动件38。用于接合医师拇指的手指接合部30A在主体单元30的近端部被形成为环形。滑动件38被主体单元30可滑动地支撑。设在滑动件38中的锁定螺钉40被操作以实施滑动件38和主体单元30之间的锁定和解锁。用于接合医师食指和中指的手指接合部38A、38A也在滑动件38中形成为环形。
护套18的管件26的近端部被固定于主体单元30的远端。线材20的近端部被固定于滑动件38的远端。这样,通过滑动件38相对于主体单元30滑动,线材20、轴状电极24和远端电极部12被相对于护套18前进或后退。
通过滑动件38相对于主体单元30向前滑动,轴状电极24从护套18的远端(套环部件28)突出,并且进入暴露状态。这样,通过在暴露状态下将高频电流输送到轴状电极24,可以通过处在暴露状态的轴状电极24实施切断或切开粘膜42(见图4E)。
此外,通过滑动件38相对于主体单元30向后滑动,远端电极部12的近端接触在护套18的远端上。然后,轴状电极24被容置于护套18内,从而进入不暴露状态。这样,当高频电流被供应时,轴状电极24不实施切断或切开,并且只由以带状形式暴露于远端电极部12的侧面的导电部34实施切断。
接下来,使用前面描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来实施内窥镜粘膜下剥离的手术方法的例子基于图4A至4G被描述。下面的例子描述了用于下述情况的技术,即病变区42A存在于粘膜42中,并且病变区42A被去除,而不会损伤示于图5的对象身体内固有肌层32。由于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是单极型处理器具,因此只有一个电极设在远端电极部12,另一电极(对电极板)在处理之前被预先附连于对象身体。
首先,医师借助于设在内窥镜插入部44中的观测光学系统(图12中的附图标记45)在显示器(未示出)上确认病变区42A。此时,医师可以从内窥镜插入部44的喷嘴向病变区42A注入颜料例如靛胭脂(indigo carmine),从而将病变区42A染色。
接下来,如示于图4A,标记46,46...以预定间隔围绕病变区42A形成。形成标记46,46...的标记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使用具有针状远端的高频刀48以斑状形式实施烧灼。高频刀48是一种处理器具,其中薄金属导线穿过绝缘管件的内侧,并且金属导线的远端从绝缘管件的远端突出预定长度。金属导线的突出部分用作电极,从而身体内壁通过流经导线的高频电流被切开或切除。
接下来,如示于图4B,注射针50穿过内窥镜插入部44的钳孔道,并且从内窥镜插入部44的远端引出。然后,药液由注射针50局注(局部注射)到病变区42A周围的粘膜下层52(见图5)中。生理盐水一般被用作药液,具有高粘性的透明质酸钠也可以使用。通过以这种方式在病变区42A周围的整个区域实施局部注射,整个病变区42A进入明显隆起的状态。
随后,注射针50被从内窥镜插入部44的钳孔道抽出,并且高频刀48通过钳孔道再次插入。接下来,如示于图4C,利用高频刀48实施预切割以在粘膜42中形成大于远端电极部12的开口部54。开口部54还可以在如图4A所示形成标记时形成于标记附近。
接下来,高频刀48被从内窥镜插入部44的钳孔道抽出。然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穿过钳孔道。然后,如示于图4D,远端电极部12从内窥镜插入部44的远端引出。在轴状电极24从内窥镜插入部44的远端暴露后,远端电极部12插入粘膜42的开口部54,并且远端电极部12滑入粘膜下层52中,如示于图5。此时,远端电极部12可以从竖直方向接近消化道壁。这样,远端电极部12可以接近消化道壁而不必改变内窥镜插入部44的姿势。也可以在远端电极部12已经滑入粘膜下层52之后实施暴露轴状电极24的操作。
随后,在向轴状电极24供应高频电流的同时,如示于图4E,远端电极部12沿着标记46,46...沿横向方向(即,平行于固有肌层)移动。结果,由于处在暴露状态的轴状电极24接触在粘膜42上,因此病变区42A周围的粘膜42被处在暴露状态的轴状电极24切开。此时,仅仅通过远端电极部12沿横向方向移动,粘膜42的病变区42A即可被切断,而不需要改变远端电极部12的姿势。此外,此时由于高频电流也流经以带状形式暴露于远端电极部12侧面的导电部34,因此能够在实施切开粘膜42的同时切断粘膜下层52。另外,由于不导电部36设置在远端电极部12的远端侧上,因此粘膜42和粘膜下层52可以安全地切断,而不会损伤固有肌层32。
在切开病变区42A后,轴状电极24后退到护套18中。随后,在高频电流流到远端电极部12的导电部34的状态下,在如图6所示远端电极部12的远端推抵在固有肌层32上的同时,远端电极部12侧向移动(向病变区42A的中心侧)。结果,由于暴露在远端电极部12的侧面的导电部34接触在粘膜下层52上,被接触的粘膜下层52被切断。此时,由于不导电部36布置在导电部34和固有肌层32之间,因此导电部34移动到与固有肌层32分开不导电部36的厚度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导电部34接触在固有肌层32上和切断固有肌层32。
通过使远端电极部12移动到切开部位的中心侧,如示于图4F,病变区42A基本上从粘膜下层52剥离。通过重复这种操作,如示于图4G,病变区42A可以完全切掉。通过将处理器具例如钳插入内窥镜插入部44的钳孔道,并且利用处理器具抓取病变区42A,被切掉的病变区42A可被取出。
套环部件28的远端部,即护套18的远端部,被形成为锥形形状。暴露部分的远端侧的直径小于暴露部分的近端侧(管件侧)的直径。
护套18的远端部被形成为锥形形状,如示于图7A和7B,因此,护套18的远端部(套环部件28)的呈现在幅面内的观测图像中的部分的尺寸减小。图7A和7B中的虚线显示了仅具有圆筒状形状的传统护套1的外部形状。根据护套1,当如示于图7A实施切开时,在轴状电极24被导致突出的状态下,轴状电极24的近端部侧被遮蔽于护套1后面并且由于轴状电极24被护套1的远端部遮挡而不能被观测到。与此不同,根据实线表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护套18,由于远端部被形成为锥形形状,因此整个轴状电极24,包括轴状电极24的近端部,可以被观测到。
图12是示出了对应于图7A的内窥镜插入部分远端的附近区域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护套18的远端部分在内窥镜插入部44的远端处从钳孔道突出,并且轴状电极24从护套18的远端部分突出。
如图12所示,包含在内窥镜插入部44中的观测光学系统45沿竖直方向(纵向)的视角θ为大约90度或以上和大约100度或以下。以虚线表示的具有圆筒形状的传统护套1或以实线表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其远端部分形成为锥形的护套18都会遮住观测光学系统45的视场的底部。然而,表示被圆筒形护套1遮住的遮挡区域的尺寸的视角θ1大于表示被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护套18遮住的遮挡区域的尺寸的视角θ2。因此,根据本发明,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的远端的整个部分,包括轴状电极24的近端部,可以被观测到。
图7B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其中在切除时轴状电极24已经后退到护套18中。远端电极部12的导电部34围绕远端电极部12的侧面的外周露出。在这种状态下,根据虚线表示的护套1,尽管接触在导电部34上的粘膜下层52被切除,但远端电极部12下侧的大约1/3区域隐蔽在护套1下面并且由于远端电极部12的图像被护套1的远端部阻挡而不能被观测到。与此不同,利用实线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护套18,由于护套18的远端部被形成为锥形形状,因此被远端电极部12遮蔽并且不能被观测到的部分被减小到远端电极部12的下侧区域的1/4或以下。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护套18,远端电极部12、轴状电极24、切开或切除处理部位或类似物可以观测到。通过ESD被切开或切除的粘膜42或粘膜下层52的厚度非常薄。在食管中,对于粘膜42,厚度为大约0.5至0.8mm,对于粘膜下层52,厚度为大约0.3至0.7mm。在胃中,厚度为大约一至几mm。因此,尽管可以通过将远端电极12形成为叠夹结构和类似结构而确保安全性,但确实地观测处理部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有关远端电极部12、轴状电极24和处理部位的可视性可以提高,并且可以确保ESD安全性。
此外,护套18的远端部被形成为锥形形状。因此,当从轴状电极24突出的状态(使用轴状电极24切开粘膜42周边的状态;见图5)转变为轴状电极24后退到护套18中的状态(使用远端电极部12剥离粘膜下层52的状态;见图6),并且引起护套18的远端部朝向粘膜42内(粘膜下层52)前进时,护套18的远端部可以容易地前进到粘膜42内(粘膜下层52)。
此外,在粘膜下层52被剥离的状态下(见图4F和图6),取决于剥离的粘膜42或粘膜下层52的状态,如果需要的话,已经滑入粘膜下层的远端电极部12可以被抽出,并且在改变了远端电极部12的姿势后,再次滑入粘膜下层中并且进一步剥离。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粘膜42卷起的状态下如果切开和剥离的粘膜42不被向上卷动90度或以上,当护套18的外径和远端电极部12的外径大致相等时,在轴状电极24后退的状态下,难以在粘膜42下面滑入远端电极部12。另外,难以使得远端电极部12的导电部34在医师试图剥离的粘膜42下面到达接触在粘膜下层52的纤维上。然而,通过将护套18的远端部形成为锥形形状,即使是在剥离粘膜仅仅被向上卷动小于90度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在粘膜42下面滑动远端电极部12或护套18的远端部。这样,能够容易地使得远端电极部12的导电部34接触到粘膜下层52的纤维,并且安全地且容易地剥离粘膜下层52。
此外,当沿横向方向移动远端电极部12以实施切开或剥离粘膜下层52时,仅具有筒状形状的传统护套1存在一个问题,即粘膜42会围绕护套1的远端部盘绕,并且由于盘绕的粘膜42而难以观测远端电极部12或处理部位。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护套18,接触在护套18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上的粘膜4被锥形部分的锥形面引导,从而如图6所示向外缠绕。因此容易观测远端电极部12或处理部位,并且有关远端电极部12或处理部位的可视性被进一步提高。
顺便说一下,当沿横向方向移动远端电极部12以启动利用导电部34实施切开和剥离粘膜下层52的操作时,如果使用圆筒形护套1,则病变区42A的边缘部分会接触到护套的侧面,如图13所示。接下来,当远端电极部12沿着横向方向移动进一步的距离时,远端电极部12由于病变区42A改变形状而能够沿横向移动一定程度。然而,由于病变区42A的端部的反作用力随着远端电极部12的横向移动而增大,因此远端电极部12的横向移动会被该反作用力阻止。这样,不能利用传统圆筒形护套1流畅地实施切开和剥离粘膜下层52的操作。
相反,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护套18包括具有锥形面的套环部件28,因此,在护套18的远端部分(套环部件28除外)与远端电极部12之间提供了退让空间(背隙)43。该退让空间43和套环部件28可实现下面所示的操作和效果。
具体地讲,当沿横向方向移动远端电极部12以启动利用导电部34实施切开和剥离粘膜下层52的操作时,病变区42A的边缘部分会移过退让空间43并且接触到套环部件28的锥形面。然后,当远端电极部12沿着横向方向移动进一步的距离时,病变区42A的端部会被套环部件28的锥形面引导而从套环部件28卷起。由于病变区42A的端部被卷起,病变区42A的端部施加到远端电极部12的反作用力减小(最小化)。这样,远端电极部12可以流畅地沿着横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导电部34流畅地实施切开和剥离粘膜下层52的操作。如前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设有退让空间43,并且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中包含套环部件28的锥形面。因此,可以实现病变区42A的端部从套环部件28的锥形面流畅地卷起。通过改变套环部件28的锥形面的角度,退让空间43的尺寸可以任意地配置。较大的退让空间43的尺寸优于较小的尺寸。
另外,远端电极部12的角部的弧形形状也为粘膜42的卷起操作起了很大作用。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术语″护套18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既可以指被形成为具有连续表面的锥形形状,也可以指以台阶的形式构成锥形的形状。
例如,如示于图8A,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护套18的远端部和套环部件28的远端部的横截面都是连续直线锥形面。此外,如示于图8B,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只有护套18的远端部的横截面是连续直线锥形面。另外,如示于图8C,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只有套环部件28设有弧形锥形面。此外,如示于图8D,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只有套环部件28的横截面是连续直线锥形面。在示于图8D的例子中,平坦端面29围绕着套环部件28的周边形成,以便与护套18的外圆周面平齐。在下述情况下,其中由于尺寸误差或类似原因导致端面29从突出护套18的外圆周面,由于端面29的近端部侧的角部29A的角度为大约90度而非锐角,因角部29A钩挂组织或类似物导致的体腔内侧组织或类似物受损可以被抑制。此外,如示于图8E,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套环部件28被以台阶式形状形成为锥形面。更具体地讲,根据该实施方式,术语″锥形部分″包括形成为暴露部分的远端侧的直径小于暴露部分的近端侧(管件侧)的直径的所有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护套18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包括由陶瓷制成的套环部件28,其为与护套18分开的元件,并且套环部件28附连于护套18的远端开口部。轴状电极24可滑动地支撑在由具有高刚性的陶瓷形成的通孔28A中。因此,引起轴状电极24突出或后退的操作是稳定的,此外,在实施切开或切除时轴状电极24或远端电极12的颤动被抑制。因此,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的操作性被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的远端电极部12中,远端电极部12的侧面被形成为叠夹结构,其中带状导电部34叠夹在不导电部36、36之间。因此,当远端电极部12的远端接触在固有肌层32上时,不导电部36接触在固有肌层32上,而导电部34不接触在固有肌层32上。这样,固有肌层32的切断可被可靠地防止。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远端电极部12,通过沿横向方向移动远端电极部12,远端电极部12的侧面接触在粘膜下层52上,并且接触在带状导电部34上的粘膜下层52被切断。因此,根据这种远端电极部12,粘膜下层52可被切断,而不会损伤固有肌层32。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侧视图。在图9中,与示于图3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在示于图9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中,大体上平行于轴状电极24的突出/退回方向的平坦面31A形成在护套18的远端部,即形成在套环部件28的远端部,并且平坦面31A的端面31B被以较大的方式形成。当轴状电极24后退到护套18中时,位于远端电极部12的近端侧的不导电部36的后端面36A与端面31B发生面接触。因此,远端电极部12由套环部件28的端面31A稳定地保持。此外,由于通过在套环部件28上形成平坦面31A而导致锥形部分的倾角增加,因此可以确保更大的视场。套环部件28从护套18突出的轴向长度是基于稳定支撑轴状电极24的角度来确定的。由于可以在所确定的长度内通过形成平坦面31A而为锥形部分提供大的倾角,因此平坦面31A可以提高确保视场的程度。
尽管根据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远端电极部12被形成为大致齿轮形状,但远端电极部12的形状或配置并不局限于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且各种形式的形状或配置是可行的。
例如,示于图10和图11的体现第三实施方式的远端电极部112被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其中四个板件被组合为十字形。更具体地讲,在远端电极部112的主体单元114中,四个不导电板件彼此以90°间隔布置,以形成十字形状,其连接着远端电极部114的中心轴侧。
在主体单元114的远端侧,四个突出部114A,114A,...由向远端侧突出的各个板件形成,并且凹入部114B,114B,...形成在各个突出部114A,114A,...之间的中心位置处。类似地,在主体单元114的近端侧,突出部114C,114C,...由向近端侧突出的各个板件形成,并且凹入部114D,114D,...形成在各个突出部114C,114C,...之间的中心位置处。
十字形电极板116在远端侧设在凹入部114B,114B...中。电极板116布置在从突出部114A,114A,...的顶部偏离的位置处,从而电极板116不与固有肌层32相接触,即使是当突出部114A,114A,...与固有肌层32相接触时。类似地,十字形电极板118也在近端侧设在凹入部114D,114D,...中。电极板118布置在从突出部114C,114C,...的远端离开的位置处。这两个电极板116和118连接着轴状电极24。
整个主体单元114被形成为使得其远端侧小于其近端侧。此外,突出部114A,114A,...和114C,114C,...的尺寸根据突出部分与远端侧之间的紧密程度而减小,并且每个突出部分的远端被形成有圆角,从而具有不切开特性。这样,主体单元114被构造成使得主体单元114可以容易地推入纤维质的粘膜下层52,并且突出部114A,114A,...不会损伤固有肌层32。主体单元114的尺寸实质性小于内窥镜的钳孔道的内部尺寸,以使得主体单元114能够无阻碍地穿过内窥镜的钳孔道。
利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能够实施这样的推入和切割操作,其中在将远端电极部112向远端侧前进的同时远端电极部112切断粘膜下层52,以及这样的推入和切割操作,其中在远端电极部112向近端侧拉回的同时远端电极部112切断粘膜下层52。此外,根据这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电极板116和118被布置在远端电极部112的中心位置。因此,即使是当远端电极部112绕中心轴线转动时,电极板116和118也总是位于中心位置。这样,粘膜下层52的切断可以实施,而不会影响远端电极部112的姿势。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中,护套18的远端部被形成为锥形形状。因此,能够防止轴状电极24或处理部位被隐蔽于护套18的远端后面。此外,由于容易使远端电极部滑入粘膜42下面的区域,因此可视性和操作性显著提高。
尽管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主体单元114是通过组合四个板形件而形成的,但板形件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或更少,或五个或更多。在任何情况下,优选使得板形件以相等的角度布置。
此外,根据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关于护套18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优选满足下面的表达式表示的条件:0.5a≤b≤1.5a,0.4c≤d≤0.6c,且d<b,如示于图3,其中远端电极部12的外形尺寸表示为″a″,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表示为″b″,锥形部分的近端侧外形尺寸表示为″c′,并且锥形部分的远端侧的外形尺寸表示为″d″。
日本专利文献No.3655664公开了一种高频刀,其具有形成为锥形形状的柔性管,其中柔性管的远端部向内转。然而,由于柔性管的锥形部分的尺寸太小而不能作为用于提高可视性的锥形部分,因此不能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效果。
因此,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锥形部分的尺寸,优选满足下面的表达式表示的条件:0.5a≤b≤1.5a,0.4c≤d≤0.6c,且d<b,其中远端电极部12的外形尺寸表示为″a″,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表示为″b″,锥形部分的近端侧的外形尺寸表示为″c″,而锥形部分的远端侧的外形尺寸表示为″d″。
当长度″b″小于0.5a时,锥形部分类似于公开于日本专利文献No.3655664中的锥形部分,因而不能确保可视性。此外,当长度″b″超过1.5a时,由于远端部的刚性下降,内窥镜插入部44相对于钳孔道的可插入性下降。因此,长度″b″优选被确定为使得0.5a≤b≤1.5a,更优选0.6a≤b≤1.2a。
此外,当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b″小于0.5a时,不能确保视场,并且还难以使远端电极12从剥离的病变区42A滑入粘膜下层52中。此外,当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b″超过1.5a时,锥形部分变得太长。因此安置在护套18内侧的轴状电极(退回状态)24的长度也增加,并且护套18的远端的刚性段(轴状电极24的导引部)加长。结果,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在钳孔道中的可插入性下降。
关于锥形部分的远端侧的外形尺寸″d″,理想地,外形尺寸″d″应当接近于的直径轴状电极24。由于当小于0.4c时外形尺寸″d″太小,轴状电极24的直径也太细,因而存在轴状电极24破裂的危险。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远端变得太锋利,存在损伤粘膜42或粘膜下层52的危险。另外,由于当轴状电极24位于退回状态时远端接触在远端电极部12的近端上,因此远端电极部12下降的稳定性。当锥形部分的远端侧的外形尺寸″d″大于0.6c时,锥形部分的角度变钝,并且由于锥形部分形状接近于圆筒状形状因而不能确保视场。表达式d<b是满足锥形部分不是倒角的传统表达式。
虽然前面利用单极型器具的例子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其中一个电极设在远端电极部12和112中,但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双极型器具,其中两个电极设在远端电极部12和112中。

Claims (6)

1.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包括:
操作部;
筒状护套,其连接着操作部并且还包括插入部;
轴状电极,其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而从护套的远端开口部突出和退回其中;以及
远端电极部,其设在轴状电极的远端部处;
其中,护套的远端部包括锥形部分,所述锥形部分形成为下述锥形形状,其中远端部的远端侧比远端部的近端侧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其中,护套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被形成为具有连续表面的锥形形状,或被形成为以台阶的形式构成锥形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其中,护套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由绝缘部件构成,所述绝缘部件是与护套分开的元件,并且所述绝缘部件附连于护套的远端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其中,远端电极部包括:
导电部;以及
设在导电部的远端侧和近端侧上并且叠夹着导电部的不导电部,
其中导电部在远端电极部的侧面上以带状的形式暴露。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其中,远端电极部包括:
不导电部,其被形成为十字形状;以及
设在不导电部的远端侧和近端侧的导电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其中,护套的远端部的锥形部分被形成为满足下述表达式表示的条件:0.5a≤b≤1.5a,0.4c≤d≤0.6c,且d<b,
其中远端电极部的轴向长度表示为″a″,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表示为″b″,锥形部分的近端侧的外形尺寸表示为″c″,锥形部分的远端侧的外形尺寸表示为″d″。
CN200910179173A 2008-09-30 2009-09-29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Pending CN1017117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5016 2008-09-30
JP255016/2008 2008-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1704A true CN101711704A (zh) 2010-05-26

Family

ID=41346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9173A Pending CN101711704A (zh) 2008-09-30 2009-09-29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25510B2 (zh)
EP (1) EP2168516B1 (zh)
JP (1) JP5751749B2 (zh)
CN (1) CN101711704A (zh)
AT (1) ATE507791T1 (zh)
DE (1) DE602009001225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5727B2 (ja) * 2008-08-13 2014-0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5604247B2 (ja) * 2010-09-28 2014-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2012245056A (ja) * 2011-05-25 2012-12-13 Canon Inc 内視鏡
JP5555391B1 (ja) * 2012-09-10 2014-07-23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処置具
CN104507406B (zh) * 2012-10-17 2016-1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高频刀
EP3049009A1 (en) * 2013-09-27 2016-08-03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ome-shaped bipolar electrode assembly
EP3311766A4 (en) * 2015-06-18 2019-03-13 Olympus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TREATMENT INSTRUMENT
JP6503935B2 (ja) * 2015-07-02 2019-04-24 長田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ドリルストッパおよび外科用骨穿孔ドリ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1255A (en) * 1990-11-21 1992-12-15 Everest Medical Corporation Biopsy device
US20040167514A1 (en) * 2003-02-20 2004-08-26 Olympus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knife
EP1522269A1 (en) * 2003-10-06 2005-04-13 Olympus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knife and endoscopic apparatus
WO2008026689A1 (fr) * 2006-08-30 2008-03-06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Outil de traitement pour endosco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5659A (en) * 1990-11-21 1992-02-04 Everest Medical Corporation Biopsy device with bipolar coagulation capability
JP3655664B2 (ja) 1995-05-02 2005-06-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高周波ナイフ
JPH105237A (ja) * 1996-06-26 1998-01-1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超音波処置具
JP4109092B2 (ja) * 2002-11-21 2008-06-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高周波ナイフ
US7658738B2 (en) * 2004-05-14 2010-02-09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Medical devices for use with endoscope
US20070016184A1 (en) * 2005-07-14 2007-01-1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Medical-treatment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edical treatment
KR101278556B1 (ko) 2005-09-26 2013-06-25 각코우호우진 지치 이카다이가쿠 내시경용 처치구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1255A (en) * 1990-11-21 1992-12-15 Everest Medical Corporation Biopsy device
US20040167514A1 (en) * 2003-02-20 2004-08-26 Olympus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knife
EP1522269A1 (en) * 2003-10-06 2005-04-13 Olympus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knife and endoscopic apparatus
WO2008026689A1 (fr) * 2006-08-30 2008-03-06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Outil de traitement pour endosco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9001225D1 (de) 2011-06-16
EP2168516A1 (en) 2010-03-31
EP2168516B1 (en) 2011-05-04
JP5751749B2 (ja) 2015-07-22
US8425510B2 (en) 2013-04-23
ATE507791T1 (de) 2011-05-15
US20100081872A1 (en) 2010-04-01
JP2010104776A (ja) 201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1704A (zh)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JP5646788B2 (ja) 高周波ナイフ
CN113616320B (zh) 电外科仪器
WO2014061701A1 (ja) 高周波ナイフ
CN105188507B (zh) 内窥镜处理系统
EP1834599A1 (en) Hood with excising function and endoscope
US20170112569A1 (en)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tool and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system
US20090254085A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US11628078B2 (en) Transluminal delivery devices and related kits and methods
RU2768604C2 (ru) Электро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ачи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ой энергии и/или микроволновой энергии в биологическую ткань
CN105395251A (zh) 一种内镜用高频电刀
JP4309567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WO2018230825A1 (ko) 내시경용 하이브리드 나이프
EP2371315A1 (en)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instrument
EP3138504B1 (en) Mucous membrane elevation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treatment system
KR20170121499A (ko) 고주파 처치장치
WO2021179863A1 (zh) 注射装置、圈套器及医疗设备
JP4726016B2 (ja) 内視鏡用高周波電気メス
CN102448397B (zh) 高频处理器具
CN211511970U (zh) 一种内镜下切割器
JPH11114059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16549097B (zh) 适形消融组件、用于胰腺组织的消融组件、消融系统
JP5922989B2 (ja)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JP2014054372A (ja) 送液ナイフ
US20230270494A1 (en)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endoscopes and expandable fram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