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3096A -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3096A
CN101693096A CN200910114485A CN200910114485A CN101693096A CN 101693096 A CN101693096 A CN 101693096A CN 200910114485 A CN200910114485 A CN 200910114485A CN 200910114485 A CN200910114485 A CN 200910114485A CN 101693096 A CN101693096 A CN 101693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grams
medicine
radix stephani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4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宗河
吴英德
涂文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umou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umou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umou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umou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0910114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930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93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3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以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该药物由柴胡、黄芪、丹参、金不换、蒲葵子等9味中草药制成。其制备工艺包括有粉碎、醇提、水提醇沉工序。本发明药物具有抑制肿瘤、止痛的特点,对肝癌的治疗有明确的疗效;本发明所用的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且无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抗肝癌的辅助治疗药物以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肿瘤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肿块为其基本特征,肿块的发生多由气滞、痰凝、湿滞、瘀血、毒聚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为有形之肿块。癌症患者素体多虚,加之癌症病变耗伤人体之气血津液,故中晚期患者多出现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肝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且病情进展迅速。究其病因,多为脏腑气血亏虚,瘀毒、湿热凝结于肝,以肝失疏泄为基本病机。其病位在肝,但与胆、脾胃、肾密切相关。其病性多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辨证分型包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阴亏虚。临床辨证要注意其本虚,并要顾及邪实。临床用药要遵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缓缓图之,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针对肝癌患者以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的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恢复肝主疏泄之功能,则气血运行流畅,湿热瘀毒之邪有出路,从而减轻和缓解病情。治标之法常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消积散结等法,尤其重视疏肝理气的合理运用;治本之法常用健脾益气、养血柔肝、滋补阴液等法。但使用传统的中药品种治疗效果及止痛效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肝癌且能止痛的药物,并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药物主要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黄芪10~45份、蒲葵子25~45份、柴胡25~50份、莪术25~35份、丹参10~30份、女贞子10~20份、绞股蓝10~30份、金不换25~45份、螺旋藻1.4~3份、羧甲基淀粉钠0.28份、硬脂酸镁0.28份、淀粉10份。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制备工艺是:
(1).将原料药中的金不换和丹参粉碎成粗粉,用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的乙醇是上述两味药总重量的6倍,加热回流提取2~3小时,第二次加入的乙醇是上述两味药总重量的3倍,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13的清膏,药渣备用;
(2).将柴胡、莪术、黄芪和绞股蓝切成段,将蒲葵子和女贞子捣碎,与上述药渣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量是混合后总重量的5~6倍,每次煎煮2~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的清膏,搅拌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沉淀24小时,滤过,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的清膏,与上述(1)步骤得出的清膏合并,在60℃下干燥成干膏;
(3).将上述干膏粉碎,过筛,加入螺旋藻,再加入淀粉、硬脂酸镁和羧甲基淀粉钠,混匀,压片,包糖衣,即得本发明产品。
本发明产品配方中的金不换具有散瘀消肿、健胃止痛、清热解毒;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络经;蒲葵子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黄芪补气固表、排脓托毒、敛疮生肌,此四味为君药;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为臣药;柴胡和解表里,舒肝升阳;绞股蓝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益气养阴,为佐药;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螺旋藻健脾益气,理湿化痰,为使药;其余的为片剂赋形剂。
本发明对肝癌有快速止痛及散瘀消肿的功效;对肝癌术后、转移或晚期肝癌无法手术,以及肝癌化疗配合使用等,用药后3~5天疼痛症状开始缓解,连用3月为一个疗程,无毒副反应。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均采用纯天然中草药,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且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配方中所用的原料均采用常见的中草药,药源丰富、易于取得。
配方中各味中草药原料的属性及功效如下:
1.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益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毒等功效。
2.蒲葵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的种子,味甘、苦,性平,有小毒,具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慢性肝炎、症瘕积聚。蒲葵子醇提取物对蛋白激酶C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40μm/ml和100μg/ml的抑制率分别为56.2%和66.6%。已知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提示蒲葵子的抗癌活性可能与此有关。
3.柴胡:系伞形科(Umbelliferae)柴胡属(Bupleurum.chirum L.)植物,根入药。我国常用到的有北柴胡(B.chinense DC.)及其变种烟台柴胡(B.chinensef.vanheurckii(Muell.Arg.)Shan et Y.Li)、狭叶柴胡(B.scorgonerifolium Willd.)、大叶柴胡(B.longiradiatum Tung)、竹叶柴胡(B.marginatum Wall)、小柴胡(B.tenueBuch Ham.et D.Don)、柴首(B.chaishoui Shan et Shen)等。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能,适于治疗炎症。
4.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 in Y.H.Chen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辛。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功效。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血瘀闭经、饮食积滞。
5.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等功效。
6.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女贞子有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的功效。它属于清补之品,善补肝肾之阴,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效尤佳。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日本有研究表明女贞子有防止衰老,强筋骨,镇静神经的功效。
7.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的全草。含绞股蓝皂甙(aypenoside)1~52,其中3、4、8、12分别与人参皂甙(rb1、rb3、rb、rf2结构相同,另含有黄酮、糖类。性寒,味苦。具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功效,现多用作滋补强壮药。
8.金不换:为防己科植物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 H.S.Lo、小花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 H.S.Lo et M.Yang或桂南地不容Stephaniakuinensis H.S.Lo etM.Yang的干燥块根。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止痛、散瘀消肿功效。
9.螺旋藻:螺旋藻通常是指两种供人类及动物食用的节螺藻属的蓝藻——极大节螺藻(学名Arthrospira maxima)及钝顶节螺藻(学名Arthrospira platensis)的通称。这两个品种原先被分入螺旋藻属(学名Spirulina),后被分入节螺藻属,但习惯上仍被称作“螺旋藻”。螺旋藻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培植及用作膳食补充剂,有中医专家认为其具有健脾益气、理湿化痰功效。
本发明药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得:
制备工艺是:
(1).将原料药中的金不换和丹参粉碎成粗粉,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上述两味药总重量的6倍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3小时,第二次加上述两味药总重量的3倍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13的清膏,药渣备用;
(2).将柴胡、莪术、黄芪和绞股蓝切成段,将蒲葵子和女贞子捣碎,与上述药渣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量是混合后总重量的5~6倍,煎煮2~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的清膏,搅拌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沉淀24小时,滤过,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的清膏,与上述(1)步骤得出的清膏合并,在60℃下干燥成干膏;
(3).将上述干膏粉碎,过筛,加入螺旋藻,再加入淀粉、硬脂酸镁和羧甲基淀粉钠,混匀,压片,包糖衣,即制得片剂的本发明产品。
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口服,一次5片,每片0.3克,一日3次。
肝癌化疗或术后患者经使用本发明药物3至5天,可达到减缓疼痛效果,用药至一个月天后,疼痛可明显减轻,用药一个疗程后(三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实施例1:
原料配方:黄芪10克、蒲葵子45克、柴胡35克、莪术35克、丹参10克、女贞子10克、绞股蓝10克、金不换45克、螺旋藻1.4克、羧甲基淀粉钠0.28克、硬脂酸镁0.28克、淀粉10克。
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上述中草药中的金不换、丹参粉碎成20~50目粉,加入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乙醇的量是上述两味药总重量的6倍,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的乙醇是上述两味药总重量的3倍,提取1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的清膏,药渣备用;
(2).将柴胡、莪术、黄芪和绞股蓝切成小段,将蒲葵子和女贞子捣碎,与上述药渣合并,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量是上述混合物的6倍量,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60℃)的清膏,搅拌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沉淀24小时,滤过,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3的清膏,与上述(1)步骤得出的清膏合并,在60℃干燥成干膏;
(3).将上述干膏粉碎,过筛,加入螺旋藻、淀粉、硬脂酸镁和羧甲基淀粉钠,混匀,压片,包糖衣,即得本发明片剂产品,每片0.3克。
实施例2:
原料配方:黄芪30克、蒲葵子40克、柴胡50克、莪术35克、丹参20克、女贞子10克、绞股蓝10克、金不换40克、螺旋藻2.0克、羧甲基淀粉钠0.28克、硬脂酸镁0.28克、淀粉10克。
其制备方法的第(1)步与实施例1相同。
第(2)步:将柴胡、莪术、黄芪和绞股蓝切成小段,将蒲葵子和女贞子捣碎,与上述药渣合并,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量是混合后总重量的5倍量,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60℃)的清膏,搅拌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沉淀24小时,滤过,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3的清膏,与上述(1)步骤得出的清膏合并,在60℃干燥成干膏;
后续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原料配方:黄芪45克、蒲葵子45克、柴胡45克、莪术35克、丹参30克、女贞子10克、绞股蓝10克、金不换45克、螺旋藻2.5克、羧甲基淀粉钠0.28克、硬脂酸镁0.28克、淀粉10克。
其制备方法的第(1)步与实施例1相同。
第(2)步:将柴胡、莪术、黄芪和绞股蓝切成小段,将蒲葵子和女贞子捣碎,与上述药渣合并,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量是混合后总重量的6倍量,每次煎煮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60℃)的清膏,搅拌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沉淀24小时,滤过,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的清膏,与上述(1)步骤得出的清膏合并,在60℃干燥成干膏;
后续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原料配方:黄芪20克、蒲葵子25克、柴胡25克、莪术25克、丹参20克、女贞子20克、绞股蓝20克、金不换25克、螺旋藻1.4克、羧甲基淀粉钠0.28克、硬脂酸镁0.28克、淀粉10克。
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原料配方:黄芪30克、蒲葵子45克、柴胡35克、莪术35克、丹参10克、女贞子20克、绞股蓝30克、金不换45克、螺旋藻3克、羧甲基淀粉钠0.28克、硬脂酸镁0.28克、淀粉10克。
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6:
原料配方:黄芪10克、蒲葵子45克、柴胡35克、莪术35克、丹参10克、女贞子10克、绞股蓝10克、金不换45克、螺旋藻1.4克、羧甲基淀粉钠0.28克、硬脂酸镁0.28克、淀粉10克。
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7:
原料配方:黄芪45克、蒲葵子45克、柴胡45克、莪术35克、丹参30克、女贞子10克、绞股蓝10克、金不换45克、螺旋藻1.4克、羧甲基淀粉钠0.28克、硬脂酸镁0.28克、淀粉10克。
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
以下是应用本发明治疗肝癌的验证总结和实例:
一、大样本疗效验证总结
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00)口服本发明产品,每天3次,每次5片,每片0.3克,治疗≥4周,联合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n=100)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一个月后评价症状改善、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
本发明产品治疗原发性肝癌200例中:治疗组癌灶近期(一个月)疗效(CR+PR+NC)总有效率为83%,明显高于对照组(64%);治后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4%,亦高于对照组(65%)(P值均<0.05)(表1,2)。
表1两组病例近期(一个月)疗效比较
U=2.81    P<0.05
表2两组病例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U=3.40,p<0.05
二、验证实例
1.农××,48岁,住院号43511。患者两个月以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以持续性隐痛为主,肝区明显,进食及夜间为甚,疼痛放射至腰背部,伴乏力,纳差,并渐消瘦,体重减轻约4kg。遂到医院就诊,CT检查提示:肝左叶实质性占位病变,B超查肿物占位大小8×5.3cm,AFP检查,定量400ng/ml,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入院后用125I-碘油栓塞治疗,同时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3次,每次5片;出院后继续口服本发明产品。6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为6×4cm,5.5×3.6cm,AFP检查:78ng/ml、45ng/ml,肝功正常,饮食正常,体重稍增,身体状态良好。
2、韦××,29岁,住院号44213。患者肝区疼痛1个月,B超检查发现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右叶多发,最大4.2×4cm),AFP检查,定量159.54ng/ml,拟诊原发性肝癌,并于2005年6月6日行TACE术(DDP 60mg+5-Fu 1g,并用HCPT 10mg+碘化油10ml混合栓塞),术后加强护肝、支持治疗,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3次,每次5片,全身情况恢复,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及肝功能正常而予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本发明产品。2005年7月5日来院门诊复查,患者无疼痛,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3、许××,48岁,住院号43133。患者于2005年2月25日因右上腹胀痛加剧到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提示:肝右叶有8.8X8.3cm和6.3X6.0cm大小的占位,HBSAg+,AFP(+),未做特殊处理。为进一步诊治,于2005年2月28日到院就诊,拟诊原发性肝癌住院。并于2005年3月4日行TACE术,术中灌注5-FU1.0g,DDP50mg,ADM40mg,并用超液化碘油10ml+羟基喜树碱20mg混合后灌注栓塞,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腹痛缓解后出院,出院期间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3次,每次5片。出院后患者无畏寒、发热、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不适。2005年4月8日再次行TAE术,术中灌注5-FU1.0g,DDP50mg,ADM40mg,因侧支循环建立,未能栓塞。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2005年5月10日-2005年5月23日回院复查,于2005年5月16日-5月17日行草酸铂化疗一个周期,草酸铂200mg,患者无明显的化疗毒副反应。出院以来,一直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3次,每次5片,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好,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4.李××,60岁,住院号18192。因乏力、纳少,B超发现肝多发性占位,最大为7.8×7.1cm。拟诊原发性肝癌于1996年11月23日入院。入院时AFP>400μg/L,肝功能正常,11月29日和97年1月13日两次经动脉介入治疗,同时连续口服本发明产品,每天3次,一次5片;1997年2月10日带本发明产品出院继续治疗。1997年7月12日诉因停服两个月,自觉肝区不适来院复查,发现AFP 2300μg/L,B超肝右叶8×7.5cm,右后叶4.6×3.8cm,门静脉右前支和左支有癌栓,而再次住院治疗。因有多发性占位伴癌栓,不能手术切除,只重复作介入治疗和口服本发明产品等治疗,10月20日出院,一直单用本发明产品治疗;至1998年3月4日复查B超:仅见肝右叶一个4.4×4cm占位,AFP转阴。2001年多次复查病情稳定和有关检测均正常,定期取本发明产品。2003年3月4日复查B超3.5×4.0cm,以后间断用本发明产品治疗。2005年8月复查B超:仅见肝右叶一个2.4×2.1cm占位,现一般状况良好,正常生活。
5.黄某某,49岁,住院号019328。因肝癌不能手术于97年8月6日从外科转入,入院时肿瘤9×8.5Cm,AFP)400μg/L。入院后用125I-碘油栓塞治疗,同时每日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3次,每次5片;2个多月后肿瘤小为6×4cm,后行病灶放疗40Gy,出院后定期来门诊取本发明产品用药。于1998~2004年间每年复查B超,肿块大小分别为4.7×4.0cm,3.5×3.2cm,3.8×3.5cm,4×3.6cm,4.5×3.6cm和4.1×3.6cm,同时取本发明产品用药。2005年7月11日复查B超肿块为2.7×3.0cm,AFP 14μg/L,肝功正常,身体状态良好。
6、韦××,43岁,住院号43476。患者自诉2005年3月因“右上腹疼痛4个月,CT发现肝占位7天”而来住院检查,B超、CT均提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大小7.8x7.4cm),AFP(+)>400ng/ml,拟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无介入化疗禁忌症,于2005年3月30日在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插管灌注化疗+明胶海绵栓塞术。术中灌注DDP60mg,5-FU1000mg,并用明胶海绵碎条栓塞,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护肝(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3次,每次5片)、对症治疗,恢复良好。未复查B超及AFP,4月13日出院休养。院外休养期间,继续口服本发明产品。遵医嘱返院复查,无皮肤黄染,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呕血、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双下肢无水肿,AFP(+)>21ng/ml。
7、李××,45岁,住院号42391。患者自诉2004年11月下旬无诱因下突然出现上腹部不适,有恶心,返胃现象,遂于11月30日至医院就诊,B超检查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肝右叶实质性占位病变(6.5×6.3cm),AFP>400ng/ml,肝功能异常,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收住院。先后行3次TACE术及6次PEI术,期间及出院后给予护肝(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3次,每次5片)、止痛等对症治疗。回院复查:睡眠欠佳,食欲无减退,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二便无异常,体重无减轻。
8、黄××,34岁,住院号43147。患者自诉2005年2月8日因“右上腹疼痛20天,发现肝占位3天”住院,B超检查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18.0×13.6cm),AFP(+)1600ng/ml,拟诊“原发性肝癌”。并于2005年3月3日行TACE术,术中灌注5-FU1.0g,DDP60mg,并用HCPT5mg与碘化油10ml栓塞,最后用明胶海绵半块栓塞,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偶有右上腹隐痛,于3月14日出院,定期门诊取本发明产品口服,每日3次,每次5片,期间回院复查一次,精神、睡眠、食欲尚可,无恶心、呕吐、黑便,体重无明显改变。

Claims (3)

1.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10~45份、蒲葵子25~45份、柴胡25~50份、莪术25~35份、丹参10~30份、女贞子10~20份、绞股蓝10~30份、金不换25~45份、螺旋藻1.4~3份、羧甲基淀粉钠0.28份、硬脂酸镁0.28份、淀粉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癌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的剂型为片剂。
3.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原料药按重量份配比是:黄芪10~45份、蒲葵子25~45份、柴胡25~50份、莪术25~35份、丹参10~30份、女贞子10~20份、绞股蓝10~30份、金不换25~45份、螺旋藻1.4~3份、羧甲基淀粉钠0.28份、硬脂酸镁0.28份、淀粉10份;
制备工艺是:
(1).将原料药中的金不换和丹参粉碎成粗粉,用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的乙醇是上述两味药总重量的6倍,加热回流提取2~3小时,第二次加入的乙醇是上述两味药总重量的3倍,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13的清膏,药渣备用;
(2).将柴胡、莪术、黄芪和绞股蓝切成段,将蒲葵子和女贞子捣碎,与上述药渣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量是混合后总重量的5~6倍,每次煎煮2~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的清膏,搅拌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沉淀24小时,滤过,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3~1.15的清膏,与上述(1)步骤得出的清膏合并,在60℃下干燥成干膏;
(3).将上述干膏粉碎,过筛,加入螺旋藻,加入淀粉、硬脂酸镁和羧甲基淀粉钠,混匀,压片,包糖衣,即得成品。
CN200910114485A 2009-10-22 2009-10-22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6930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4485A CN101693096A (zh) 2009-10-22 2009-10-22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4485A CN101693096A (zh) 2009-10-22 2009-10-22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3096A true CN101693096A (zh) 2010-04-14

Family

ID=42092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4485A Pending CN101693096A (zh) 2009-10-22 2009-10-22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9309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6328A (zh) * 2014-03-12 2014-05-28 潘国栋 一种抑癌定痛贴剂
CN104721730A (zh) * 2014-11-28 2015-06-24 悦康药业集团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金蒲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6328A (zh) * 2014-03-12 2014-05-28 潘国栋 一种抑癌定痛贴剂
CN104721730A (zh) * 2014-11-28 2015-06-24 悦康药业集团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金蒲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0347C (zh) 中药滋补膏
CN101239112B (zh) 调节血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7284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317B (zh)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4814A (zh) 一种用于降低血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62094A (zh) 一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物制剂
CN102284049A (zh) 一种抗溃疡、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716318B (zh) 一种用于辅助化疗方式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药制剂
CN102488743B (zh) 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中药制剂
CN102114099B (zh) 抑制肝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34164A (zh) 改善皮肤油水平衡与痤疮症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342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6024B (zh) 一种治疗胰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450A (zh) 一种预防或/和治疗胃肠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999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3096A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3078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435131A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7181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5106634A (zh)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CN104491316B (zh) 一种治疗中气不足型前列腺增生症的中药制剂
CN102670922A (zh) 治疗痢疾青葙子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16350731B (zh) 一种清热除湿通痹方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2940773A (zh) 抑制肝癌转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38686A (zh) 一种治疗早期瘿瘤的中药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