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0366B - 用于支持一对一、多对一、和一对多对等通信的控制信道设计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持一对一、多对一、和一对多对等通信的控制信道设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90366B CN101690366B CN2008800241316A CN200880024131A CN101690366B CN 101690366 B CN101690366 B CN 101690366B CN 2008800241316 A CN2008800241316 A CN 2008800241316A CN 200880024131 A CN200880024131 A CN 200880024131A CN 101690366 B CN101690366 B CN 1016903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signal
- transfer request
- peer
- request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226 guanyl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8010039224 Amido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183 Monensin 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0099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2953 Device battery iss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60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1 data cap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74 system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协议,其帮助实现一个设备与多个终端之间的下行链路并发对等通信(在时隙或话务隙内)以及多个终端与一个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并发对等通信(在时隙或话务隙内)。并发对等通信可在自组织设备网络内发生。为了帮助实现此类操作,在控制信道内提供时频结构,其使得这些设备和终端能标识对等连接。此时频结构还使得终端能标识与相同设备的具有连接的其他兄弟终端,从而允许更高效地执行干扰缓解。即,对于计算某个对等连接的信号干扰比而言,与相同设备的兄弟对等连接不被视为干扰。
Description
背景
根据35U.S.C.§119的优先权要求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07年7月10日提交且被转让给本发明受让人并因而被明确援引纳入于此的题为“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Control Channel(用于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948,988的权益。
领域
以下描述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用于支持一对一、多对一、和一对多对等通信的对等网络的控制信道。
背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可经由此类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语音和/或数据。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向多个用户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共享资源的访问。例如,系统可使用诸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等各种多址技术。
常见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一个或多个提供覆盖区的基站。典型的基站可发送多个数据流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可以是无线终端有兴趣独立接收的数据流。这种基站的覆盖区内的无线终端可用于接收由合成流承载的一个、一个以上、或全部数据流。同样,无线终端也可以向基站或另一无线终端传送数据。
无线通信系统利用无线频谱的各部分来传递数据。然而,无线频谱是昂贵和有价值的资源。例如,若企业期望在无线频谱的一部分上(例如,在许可频谱内)运行无线通信系统,则可导致巨额代价。此外,常规技术一般仅提供对无线频谱的低效利用。根据常见说明,为广域网蜂窝通信分配的频谱通常并未在时间和空间上被均匀利用;因此,在给定的时间区间里在给定的地理位置中可能并未使用频谱的较大子集。
根据另一示例,无线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对等或自组织(ad hoc)架构,从而无线终端可直接向另一无线终端传递信号。这样,信号不需要通过基站;相反,落在彼此射程内的无线终端可直接发现和/或通信。然而,常规的对等网络一般以异步方式操作,从而各对等方可以在特定时刻执行不同任务。因此,各对等方可能会遇到与标识射程内不同对等方和/或与之通信相关联的困难。当在对等网络上实现一对多和多对一通信时会遇到其他困难。
因此,需要帮助实现共享频谱上的对等通信的途径。
概述
以下给出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化概述以图提供对一些实施例的基本理解。此概要不是所有构想到的实施例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意或所有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给出的更加具体的说明之序。
提供了一种协议,其帮助实现一个设备与多个终端之间的下行链路并发对等通信(在时隙或话务隙内)以及多个终端与一个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并发对等通信(在时隙或话务隙内)。并发对等通信可在自组织设备网络内发生。为了帮助实现此类操作,在控制信道内提供时频结构,其使得这些设备和终端能标识对等连接。此时频结构还使得终端能标识具有与相同设备的连接的其他兄弟终端,从而允许更高效地执行干扰缓解。即,出于无线网络中干扰缓解的目的,与相同设备的兄弟对等连接可与其他非相关对等连接不同地对待。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帮助实现与包括对等网络内的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通信的第一设备,其中第一设备具有与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以及与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第一设备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第一传输请求信号,其中第一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类似地,第一设备可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三设备传送话务信号。连接调度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
第一传输请求信号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以及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此外,在其中传送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可与在其中传送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相同。
第一设备还可监视(话务管理信道)以接收来自第二设备和来自第三设备的请求响应信号,请求响应信号指示相应的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话务。如果从第二和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接收到请求响应信号,则第一设备可确定传送导频信号。第一设备还可监视(话务管理信道)以接收附加请求响应信号,附加请求响应指示相应的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除第一设备以外的设备的话务。第一设备随后可根据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的收到功率来计算对与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相关联的连接的干扰代价。如果计算出的干扰代价小于或等于阈值,则第一设备随后可确定传送导频信号。
第一设备随后可向第二和第三设备两者传送导频。作为响应,第一设备可从第二和第三设备接收速率报告信号。
第一设备随后可确定是否向第二和第三设备传送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其中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的传输速率和功率是根据收到的速率报告信号来确定的。第一设备随后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传送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以及带内控制信号,带内控制信号包括指示传输速率的信息。
后续话务信道隙包括多个OFDM码元,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可在话务信道隙内的多个频调-码元的两个分离(分开或不同)子集中传送,这多个频调-码元中的每一个为一个OFDM码元中的频调。在各种实现中,这两个子集在时间上基本交迭,或者它们可在时间上不交迭。
带内控制信号可包括指示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是使用两个子集来传送的信息、以及关于这两个子集中的哪一个被用于第一和第二连接中的哪一个的指派信息。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话务信号分量可被重叠在第二话务信号分量之上以形成在话务信道隙中传送的话务信号。
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特征可在设备(诸如路由器)、纳入设备中的电路或处理器、和/或软件内实现。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帮助实现与对等网络内的第一设备通信的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具有与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以及与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第二设备可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监视(话务管理信道)以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预期传输请求信号,该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类似地,第二设备也可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监视(话务管理信道)以接收来自发射机设备的附加传输请求信号,该附加传输请求信号指示发射机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除第二设备以外的接收机设备传送话务信号。第二设备随后可计算信号干扰比,信号干扰比是预测信号功率与预测干扰功率之比,其中预测信号功率可以是根据来自第一设备的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而预测干扰功率可用是根据附加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如果信号干扰比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第二设备随后可确定是否向第一设备传送请求响应信号。
第二设备随后可标识附加传输请求信号之一为兄弟传输请求信号,兄弟传输请求信号是从第一设备到所述第三设备的请求。因此,第二设备在计算预测干扰功率中可排除所标识的兄弟连接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
连接调度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其中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而兄弟传输请求信号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在其中传送预期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与在其中传送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相同。在其中传送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频调可以是为第二设备已知的。
第二设备可进一步传送请求响应信号,其中请求响应信号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
响应于请求响应信号,第二设备可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导频并计算导频的信号干扰比。第二设备随后可根据导频的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来确定最大话务传输速率,其中最大话务传输速率是在给定导频的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的情况下第二设备能可靠地接收的最大速率。随后由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送速率报告信号,该速率报告信号可包括指示所确定的最大话务传输速率的信息。
第二设备可在随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话务信号,其中话务信号包括带内控制信号。根据带内控制信号,第二设备可确定话务信号是否包括以第二设备为目标的话务信号分量。若确定存在以第二设备为目标的话务信号分量,则第二设备可将其解码。
在一个示例中,带内控制信号可包括指示话务信道隙被划分成话务信道隙内的多个频调-码元的至少两个分离子集的信息——这多个频调-码元中的每一个为一个OFDM码元中的频调、以及关于该至少两个分离子集中的哪一个被指派成传送以第二设备为目标的话务信号分量的指派信息。第二设备可从所指派的频调-码元子集检索调制码元并从检索到的调制码元解码目标为第二设备的话务信号分量。
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特征可在无线终端、纳入无线设备中的电路或处理器、和/或软件内实现。
附图简述
在结合附图理解下面阐述的详细描述时,各种特征、本质、和优点会变得明显,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贯穿始终作相应标识。
图1是图解可如何联合广域网实现自组织对等网络的框图。
图2图解已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对等通信连接之后可被无线终端用来传输话务的话务信道隙的时基序列的一个示例。
图3是图解其中多个无线终端可建立可对其他附近无线终端造成干扰的对等通信连接的环境的框图。
图4是图解其中设备可同时维护与其他无线终端的多个对等连接的对等环境的框图。
图5图解与信号传输相关联的示例时频结构。
图6图解两部分CID广播结构的一个示例,其中每部分覆盖整个传输CID空间。
图7图解如何可使用控制信道来建立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以支持一对多和多对一对等通信的示例。
图8(包括图8A和8B)图解在第一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包括对等网络内的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通信的方法。
图9(包括图9A和9B)图解在第二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对等网络内的第一设备通信的方法。
图10(包括图10A和10B)图解在第一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包括对等网络内的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通信的方法。
图11图解在第二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对等网络内的第一设备通信的方法。
图12是可被配置成帮助在共享频谱上实现与第二无线终端的对等通信的第一无线终端的框图。
图13是能够在共享频谱上并发地维护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对等连接的设备的框图。
详细描述
现参考附图描述各实施例,其中贯穿附图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似的要素。在以下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众多的具体细节以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此类实施例。在其他实例中,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框图形式示出以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概览
提供了在共享频谱上支持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一的对等信令的控制信道架构。控制信道内的时频结构被发射机/接收机对用来信令对在特定话务时隙上传送话务的信号和响应。时频结构是由多个频调和码元定义的,其中码元(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内的频调子集用于标识特定对等连接。为了进一步在对等网络内支持一对多和多对一,定义了一种协议,藉此特定设备可利用时频结构内的毗连频调和码元集来标识其至多个对等设备的对等连接。若所选毗连频调-码元在协议内出于此目的而被预留,则向一对多对等连接的此类毗连频调-码元分配可经由寻呼信道向对等方设备指示或者可通过暗示来得知。对于此类一对多对等连接,作为由一对多对等连接服务的“许多”设备之一的个体终端可忽略对也是由该一对多对等连接服务的“许多”设备的部分的其他终端的干扰管理。
为了实现前述以及相关目的,提供了包括随后完整描述的以及在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的特征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下说明和所附插图详细阐述了这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某些示例性方面。但是,这些方面仅仅是指示了可采用各个实施例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若干种,并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所有此类方面及其等效方案。
自组织通信系统
自组织对等无线网络可在两个或多个终端之间建立而无需集中式网络控制器的介入。在一些示例中,无线网络可在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共享的频谱内操作。
图1是图解例如可如何联合广域网实现自组织对等网络的框图。在一些示例中,对等网络和广域网可共享相同的频谱。在其他示例中,对等网络是在不同的频谱上操作的,例如专用于使用对等网络的频谱。通信系统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WT-A 102、WT-B 106和WT-C 112。虽然仅描绘了三个无线终端WT-A 102、WT-B 106和WT-C 112,但应领会,通信系统100可包括任何数目个无线终端。无线终端WT-A 102、WT-B 106和WT-C11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设备、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任何其他适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通信的设备。
根据一个示例,通信系统100可支持广域网(WAN),广域网在一个或多个扇区/蜂窝小区/地区中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AN-A 104和AN-B 110(例如,基站、接入点等)和/或任何数目个不同的接入节点(未示出),这些接入节点接收、向彼此和/或向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WT-A 102、WT-B 106、和WT-C 112传送、中继无线通信信号等。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每个接入节点AN-A 104和AN-B 110可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其每个又可以包括与信号传送和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分用器、天线,......)。根据任选特征,当通过WAN通信时,(诸)无线终端在经由通信系统100支持的广域基础结构网络进行通信时可向/从接入节点传送/接收信号。例如,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 106可经由接入节点AN-A 104与网络通信,而无线终端可WT-C 112与不同的接入节点AN-B 110通信。
无线终端还可经由局域对等(P2P)网络(例如,自组织网络)彼此直接通信。对等通信可通过在无线终端之间直接传递信号来实行。由此,信号无需横越接入节点(例如,基站)或集中管理的网络。对等网络可提供短距离、高数据速率的通信(例如,在家庭、公司等类型设置内)。例如,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 106可建立第一对等网络108,而无线终端WT-B 106和WT-C 112还可建立第二对等网络114。
此外,每个对等网络连接108和114可包括落在类似地理区域内(例如,在彼此射程之内)的无线终端。然而,应领会,无线终端无需与相同的扇区和/或蜂窝小区相关联才能被包括在共同的对等网络中。此外,对等网络可交迭,以使得一个对等网络可在与另一个较大的对等网络交迭或被其涵盖的地区内发生。此外,无线终端可能得不到对等网络的支持。无线终端可在广域网和/或对等网络交叠之处使用这两者(例如,并发或顺序地)。此外,无线终端可无缝地切换或并发地利用这些网络。因此,无线终端无论是传送和/或接收都可以选择性地采用这些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来优化通信。
无线终端之间的对等通信可以是同步的。例如,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106可利用公共时钟基准来同步不同功能的性能。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 106可从接入节点AN-A 104获得时基信号。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 106还可从例如GPS卫星或电视广播台等其他源获得时基信号。根据示例,在对等网络中可有意义地对时间进行划分,用于诸如对等方发现、寻呼、以及话务等功能。此外,构想了每一对等网络可设置其自己的时间。
在对等连接中进行话务通信之前,两个对等无线终端可彼此检测和标识。在对等方之间进行这种相互检测和标识的过程可称为对等方发现。通信系统100可通过规定希望建立对等通信的对等方周期性地传送短消息并侦听其它对等方的传输来支持对等方发现。例如,无线终端WT-A 102(例如,传送方无线终端)可周期性地向其他无线终端WT-B 106(例如,接收方无线终端)广播或发送信号。这使得当接收方无线终端WT-B 106在发送方无线终端WT-A 102附近时,接收方无线终端WT-B 106能标识发送方无线终端WT-A 102。标识之后,可建立活跃对等连接108。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传输可在被称为对等方发现区间的指定时间期间周期性地进行,对等方发现期间的时基可由协议来预定并被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 106所知晓。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 106可以各自传送相应信号来标识其自身。例如,每个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 106可在对等方发现区间的一部分期间发送信号。此外,每个无线终端WT-A 102和WT-B 106可在对等方发现区间的剩余部分里监视潜在可能会由其它无线终端传送的信号。根据示例,该信号可以是信标信号。作为另一解说,对等方发现区间可包括数个码元(例如,OFDM码元)。每个无线终端WT-A 102可在对等方发现区间里选择至少一个码元供该无线终端WT-A 102进行传输。此外,每个无线终端WT-A 102可在该无线终端WT-A 102所选择的码元里以一个频调来传送相应信号。
局域对等网络以及广域对等网络可共享共同的无线频谱来实现通信;因此,带宽可被共享用于经由不同类型的网络来传递数据。例如,对等网络和广域网两者都可在许可频谱上进行通信。然而,对等通信并不需要利用广域网基础设施。
在无线终端发现彼此之后,它们可继续进行以建立连接。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链接两个无线终端,例如图1中连接108链接无线终端WT-A和WT-B。终端WT-A 102随后可使用连接108向终端WT-B 106传送话务。终端WT-B 106也可使用连接108向终端WT-A 102传送话务。
图2图解已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对等通信连接之后可被无线终端用来传输话务的话务信道隙的时基序列的一个示例。每个话务信道隙210可包括话务管理信道201和话务信道203。话务管理信道201可用于与话务信道206中的话务数据传输有关的信令(例如,调度和干扰管理)。连接调度段202、速率调度段204、和确认段208被统称为话务管理信道201。数据传输段206可被称为话务信道203。图2中所示的连接调度段202、速率调度段204、数据段206和确认段208包括话务隙。
连接调度段202可被发射机终端用于向(对等连接中的)其接收机终端指示其已准备好传送话务数据。速率调度段204使得(对等连接中的)发射机/接收机终端能获得在传送话务数据时使用的传输速率和/或功率。数据传输段206随后被用于以所获得的传输速率和/或功率传送合需话务数据。确认段208可被接收机终端用来指示数据传输段206中是否接收到话务数据。在一个示例中,话务隙的历时大致为二(2)毫秒。当话务隙210随时间推移而重复时,图2中所示的时间序列结构显示一个时段的话务隙。注意,于在话务隙210中发送话务数据之前,发射机和接收机终端可能已经由控制隙214建立了对等连接。
控制隙214常常被插入话务隙之间。话务隙210是其间发射机终端可通过传输信道向接收机终端发送对等话务数据的时间区间。每个控制隙214可包括CID广播信道216和寻呼信道218。控制隙214可以比话务隙长得多的间隔发生。例如,控制隙214可每秒发生等等。控制隙214可用于建立和维护发射机与接收机终端之间的对等连接。CID广播信道216可被用于指示正被附近连接使用的那些对等连接标识符(CID)以及用于指示对等连接是否仍存活。例如,发射机和接收机终端可监视CID广播信道216以确定哪些CID正被使用。寻呼信道218被发射机和接收机终端用来建立新对等连接的新的CID,并且可包括寻呼请求信道和寻呼响应信道。控制隙214可以比话务隙212长得多的间隔发生。例如,控制隙214可大约每秒发生。
使用传输CID的冲突缓解
在自组织对等通信系统中,多个连接可使用在空间和时间两者上共享的频谱资源来发生。由于自组织对等网络的分布式本质,控制用于无线终端之间的传输的信道分配(例如,隙)并非总是可能的。在其中不存在中央权力机构的无线网络中,干扰避免和/或管理是维护网络性能的效率的关键特征。
图3是图解其中多个无线终端可建立可对其他附近无线终端造成干扰的对等通信连接的环境的框图。在此示例中,无线终端使用一对一对等连接。对等网络300可包括可共享和/或并发使用频谱的多个无线终端。共享频谱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和/或控制信道,其中每个传输(话务)信道具有相应的话务管理信道。在一个示例中,话务管理信道可被用于在相应的传输(话务)信道上发送对通信的话务请求。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无线终端WT A 302可尝试向第二无线终端WT B 304传送310,而第三无线终端WT C 306正使用相同话务信道带宽资源并发地尝试向第四无线终端WT D 308传送314。第一无线终端WT A 302可被称为预期发射机,第二无线终端WT B 304可被称为预期接收机,而第三无线终端WT C 306可被认为是干扰方。在此对等网络300中,多个无线终端WT A、WT B、WT C和WT D可共享传输和控制信道对。然而,由于此类传输(话务)和/或控制信道被无线终端共享(例如,频谱共享),因此也可能导致无线终端之间的非希望干扰314’和310’。例如,如果传输310和314两者都实际上发生,则来自第三无线终端WT C306的信号314’可被视为是对第二无线终端WT B 304接收机的干扰,并且可使其成功恢复来自第一无线终端WT A 302的合需信号310的能力降级。因此,需要某种干扰管理协议来管理从第三无线终端WT C 306至第二无线终端WT B 304的干扰。干扰管理协议的一个目标是允许第三无线终端WT C 306进行传送,而不会对第二无线终端WT B 304造成过度干扰,由此提高整体吞吐量并改善系统性能。注意:与此同时,第一无线终端WT A 302也会导致对第四无线终端WT D 308的干扰310’,且类似干扰管理协议也可被用于控制此干扰。
由于不存在集中式话务管理权力机构,因此存在WT A 302和WT C 306可在相同或交迭信道上传送的机会,从而对彼此造成干扰。例如,由于巧合,WT A 302和WT C 306两者可使用相同的传输CID。传输CID可被用于指示至接收方终端WT B 304和308的特定传输信道(例如,频率或时隙)。因此,当两个终端使用相同的传输CID时,它们也可能在相同信道或交迭信道上并发地传送。如果传送方终端WT A 302和WT C 306两者都落在接收机终端WT B 304和/或WT D 308的射程内,则接收机终端WT B 304和/或WT D 308可感知干扰。
根据一种实现,对等网络中的设备可实现发射机和/或接收机让步,这允许设备若其很可能对较高优先级的其他附近设备造成干扰则退避。因此,如果第一设备WT A 302与第二设备WT B 304之间的第一连接310比第三设备WT C 306与第四设备WT D 308之间的第二连接314具有更高优先级,则第三设备WT C 306可实现发射机让步和/或第四设备WT D 308可实现接收机让步。在让步时,设备可确定其发射功率是否将难以接受地干扰其他附近设备的传输。此类让步也可计及不同传输或与此类传输相关联的对等连接的相对优先级。例如,仅当设备具有比另一个连接或传输更低的连接或传输优先级时,该设备才会决定让步。
在对等网络中,可采用连接调度阶段和速率调度阶段来传送话务。在连接调度阶段中,网络中的发射机-接收机对尝试决定哪些对等方对将在特定时隙中传送。这可以通过令发射机设备以固定功率送出传送请求且接收机设备以与它们之间的信道增益成反比的功率返回这些请求来实现。若发射机设备看到来自其他接收机设备(非其对等方)之一的具有更高优先级和足够强的信号强度的回声或响应信号,则该发射机设备决定在特定时隙上让步其话务传输。优先级可以是基于服务质量(QoS)的或者是在每个时隙里随机地生成的纯随机令牌。更确切地,若
则较低优先级发射机设备向较高优先级发射机设备让步,其中h11表示发射机-接收机对之间的信道,而h21表示来自干扰方发射机设备的干扰。换言之,较低优先级发射机设备WT C 306确保相对于较高优先级传输信号强度,其对较高优先级接收机设备WT B 304的干扰314’是有限的。该部分通常被称为发射机让步部分。在发射机让步的一个示例中,传送方设备可确定其自己的传输是否将对利用共享信道的另一个设备造成难以接受的干扰,若如此,则其可不在该共享信道上发送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每个接收机还将测量其自己的信号强度以及来自较高优先级发射机的干扰,并且若 则决定让步。
在接收机让步的一个示例中,接收机设备WT D 308若其信噪比太低则可不发送回声或答复传输(例如,响应于传输请求),藉此防止相应的干扰方传送方设备WT C 306在所选信道上向接收机设备WT D 308发送话务。在另一个示例中,接收机设备可指示其相应的发射机设备应使用较低的发射功率以避免干扰。
图4是图解其中设备可同时维护与其他无线终端的多个对等连接的对等环境400的框图。这是一对多和多对一对等连接的示例。设备A 402可建立与终端WT B404、WT C 406、和WT D 408的多个个体并发对等连接。这可使得设备A 402能在相同的数据突发或时隙(例如,话务隙)里向或从这多个终端WT B 404、WT C406、和WT D 408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传送或接收。然而,此类一对多或多对一对等连接在图3中所描述的干扰管理下会产生问题。即,如果终端WT B 404、WT C406、和WT D 408都正在相同的时隙期间尝试向设备A 402传送,那么它们可能会注意其干扰并执行发射机让步。然而,此类发射机让步对于具有一对多或多对一并发传输将起反作用。
具体而言,需要使得与对等设备(例如,设备A 402)通信的无线终端能意识到一对多场景并且禁用对与相同的对等设备(例如,设备A 402)并发地通信的其他无线终端的干扰管理的途径。
控制信道架构
图5图解与信号传输相关联的示例时频结构500。该示例性信号可以是OFDM寻呼。时频结构500是可用于例如在控制隙(例如,图2中的控制隙214)和/或话务信道隙(例如,图2中话务管理信道201中的话务隙210)期间在对等网络上传送和/或接收信号的资源。x轴表示时间且可包括N个码元(例如,其中N可以是任意整数),而y轴表示频率且可包括M个频调(例如,其中M可以是任意整数)。
发射机和/或接收机终端可在话务管理信道中使用时频结构500。例如,时频结构500可被认为是连接标识符(CID)资源空间,终端可从该资源空间中选择与CID相对应的CID资源单元。例如,在话务隙中,发射机终端可选择CID资源单元来向与该CID相关联的连接的相应接收机终端信令传输请求。类似地,接收机终端可选择CID资源单元来向发射机终端信令请求响应。可用于发射机终端和接收机终端的CID资源单元可按固定方式先验地划分,以使得发射机终端选择话务管理信道的总时频结构的固定子集中的CID资源单元,而接收机终端选择话务管理信道的总时频结构的不同固定子集中的CID资源单元。此类CID资源空间可例如在控制隙214(图2中)和/或话务隙210(图2中话务管理信道201内)中传送。也可被称为“瓦块(tile)”的CID资源单元可由多个频调连同一码元(例如,OFDM码元)来定义。
CID资源单元可由时频组合或码元-频调组合来定义。根据示例,在控制隙或话务隙的话务管理部分中,终端可基于该无线终端的标识符或正使用该无线终端的用户和/或在对等网络中公知的用于标识当前隙区间的时间变量(例如,计时器)来选择用于传输的特定码元(例如,传输时间)。此外,可确定对应于所选码元的特定频调(例如,基于该标识符和/或时间变量)。根据另一示例,该标识符和时间变量的散列函数可产生所选码元位置和/或频调位置。例如,对于给定连接,当时间变量取第一值时,散列函数可产生码元x1和频调y1,以使得无线终端如图5中所示地将单频调信号P1作为CID资源单元来传送。当时间变量取第二值时,散列函数可产生码元x2和频调y2,以使得无线终端如图5中所示地将单频调信号P2作为CID资源单元来传送。
对于设备与多个终端之间的对等连接(例如,一对多),资源单元或瓦块子集502(例如,它们可毗连地定位或者从结构500的各单元当中伪随机地选择)可被用于标识至单个设备的不同对等连接。例如,(设备A与B之间的)第一对等连接可由资源单元PAB标识,(设备A与C之间的)第二对等连接可由资源单元PAC标识,(设备A与D之间的)第三对等连接可由资源单元PAD标识,而(设备A与E之间的)第四对等连接可由资源单元PAE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资源单元502的分配可在时频结构500的预留区域中进行,以使得作为一对多连接的部分的终端能知晓它们可禁用干扰管理。对特定毗连资源单元子集502的选择可例如在寻呼周期期间被信令给终端。例如,当连接首次被建立时,设备A 402(图4)可向终端WT B 404、WT C 406、和WT D 408信令将使用哪些资源单元。这样,设备A 402可在单个码元内维护资源单元。设备A可以是接入路由器,其提供对例如WT B、WT C、WT D等其他设备的网络接入。设备A可提前预留资源单元子集502。假设设备A 402正仅向WT B 404提供接入服务。子集502中的第一资源单元PAB可在A与B之间使用,而子集502中的其他资源单元为空闲。随后假设终端WT C 406向设备A 402请求接入服务。随后第二资源单元PAC可在A与C之间使用。由于设备A已预留了资源单元子集502,因此WTB 404知道子集502中除了用在(A,B)连接之间的一个PAB之外的资源单元被或将被“兄弟”连接(例如,(A,C)、(A,D)连接)使用,并且从干扰管理的观点而言可不同地对待它们。类似地,WT C 406知道子集502中除了被(A,C)连接使用的一个PAC之外的资源单元被或将被“兄弟”连接使用,并且从干扰管理的观点而言可不同地对待它们。在以上示例中,兄弟连接的知识在WT B 404、WTC 406、和/或WT D 408处简单地是可用的,因为设备A 402已提前为兄弟连接预留了资源单元子集502。替换地,设备A 402可以不预留任何东西。例如,设备A402可始于与WT B 404的连接。当WT C 406加入时,设备A 402可向WT B 404通知由(A,C)连接使用的连接标识符或资源单元PAC,以使得WT B 404知道该新的兄弟连接。此外,设备A 402向WT C 404通知由(A,B)连接使用的连接标识符或资源单元PAB,以使得WT C 406知道现有的兄弟连接。在这种情形中,当连接掉线时,设备A 402需要通知其他终端,以使得它们知道兄弟连接之一不再存在。在另一个示例中,设备A 402可使用混合式方案,其中设备A 402可通过预留资源单元的小子集开始,以及随着更多兄弟连接已被建立,设备A 402预留附加的资源单元并通知现有的兄弟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选频调-码元(例如,资源单元)的定位位置可用于指示特定时隙(例如,话务隙)的传输优先级。在看到传输请求之后,相应的接收机设备可在时频结构的Rx码元里的另一个伪随机位置中发回回声或请求响应。发射机设备和/或接收机设备可基于此基于位置的优先级信息以及来自请求或回声位置的功率测量来决定是否在当前时隙中传送。例如,结构500的左列和/或底行上的位置可被视为比更右列或更顶行上的位置有更低优先级。
使用传输CID的冲突避免
当发射机终端需要发起于某个相邻接收机终端的通信时,其首先选择一个或更多个未在其邻近使用的传输CID。在同步无线网络中,这可以通过在慢时标中引入CID广播周期来达成,例如每秒一次。一般而言,使CID广播周期与寻呼周期相同是有意义的,其中终端彼此查验(ping)以开始对话。
图6图解两部分CID广播结构的一个示例,其中每部分覆盖整个传输CID空间。例如,假定传输CID空间横跨1到N,图6中的每个CID广播资源A 602和B 604可具有N个自由度。例如,每个资源A和B可包括Y个OFDM码元中的X个频调,其中N=X*Y。假设终端WT E 626和WT F 628与已具有CID的连接630相关联。假设连接630是在终端WT E 626寻呼终端WT F 628时建立的。即,在终端WT E 626与WT F 628之间,可以理解终端WT E 626是发起方而终端WT F628是目标。随后终端626在资源A 602中与连接630的CID相对应的码元的频调中传送第一信号606,而终端WT F 628在资源B 604中与连接630的CID相对应的码元的频调中传送第二信号608。在替换性实现中,CID广播周期可包括单个资源(即,仅资源A 602),在这种情形中,终端WT E 626和WT F 628可轮流在CID广播周期中广播,例如根据固定模式(例如,交替的奇/偶周期或伪随机地)。即,在第一CID广播周期中,终端WT E 626可在单个资源(例如,资源A 602)上传送而终端WT F 628进行侦听,而在第二广播周期中,终端WT F 628可在该相同的单个资源(例如,资源A 602)上传送而终端WT E 626进行侦听。
WT E 626和WT F 628两者都在该CID广播周期中发送信号的一个原因是为了使得附近的其他终端能了解CID 606和/或608已被占用。这允许干扰缓解(例如,发射机和/或接收机让步)。另一个原因是为了使两个终端之一监视另一个终端的存在。换言之,如果一个终端例如由于电池故障或因两个终端之间的距离增大到超过某个范围而掉线,则CID广播周期使得这两个终端WT E 626和WT F 628能认识到连接630需要被撤销并且该CID资源单元(例如,资源A和B中的606和608)可被放弃。例如,如果终端WT E 626在一时段内并未检测到需要由终端WT F 628在第二资源B 604中发送的CID广播信号608,则终端WT E 626可推定连接630停工。随后,终端WT E 626放弃CID 606,并且不再在该CID广播周期中发送CID广播信号606。这使得该CID(以及606和608处的CID资源单元)再次变得可用并被附近的其他终端选择。
一对多连接方案也可应用于资源A 602和B 604中。在一个示例中,设备A 612可具有与终端WT B 614、WT C 616、和WT D 618的多个并发对等连接620、622、和624。在此类方案中,毗连CID资源单元632、634、636、638、640和642可被用于标识个体对等连接。例如,第一连接620可由资源单元632和638标识,第二连接622可由资源单元634和640标识,而第三连接624可由资源单元636和642标识。
帮助在对等网络中实现一对多和多对一传输
图7图解如何可使用控制信道来建立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以支持一对多和多对一对等通信的示例。出于本示例的目的,传送(例如,传输请求)和回声(例如,请求响应)时频结构可被组合成单个频调-频率结构702,其中使用交织式码元列(Tx-表示传送或传输请求,而Rx-表示回声或请求响应)。然而,应理解,也可使用替换性结构,例如其中第一时频结构被由于传送请求,而第二时频结构被由于回声(例如,请求响应)。在此示例中,能够在不同的对等连接上与多个终端通信的设备被标识为AR,而终端被标识为AT。
控制信道包括如图2中所描述的连接调度阶段和速率调度阶段。连接调度阶段主要处理不同发射机/接收机对之间以及对等传输(一对一)与AR/AT传输(一对多和多对一)之间的干扰管理。“发射机”或“发起方”设备可以是期望向该连接的其他设备(“接收机”或“目标”)发送话务信号的设备。每个发射机设备可选取(例如,时频结构中的)频调-码元来在Tx码元中发送话务请求,而如果接收机设备期望接收来自发射机设备的话务信号,则回声或响应可由接收机设备在Rx码元中发送。为简单性起见,从AR到AT的对等通信被称为“下行链路信道”,而从AT到AR的对等通信被称为“上行链路信道”。
对于下行链路信道通信,AR2704可根据某种算法从Tx码元中挑选多个频调-码元来向与AR2相关联的AT发送传输请求。例如,用于发送传输请求的频调可通过AR2与AT 712、714以及716之间的连接的连接标识符来确定。AR2704选取相同的码元来向AT 712、714和716发出其请求以缓解减敏问题可能是合需的。与AR2704相关联的相应AT 712、714和716在由其连接标识符确定的频调位置中侦听Tx码元。这样,AR2704与多个AT 712、714和716之间的通信以与对等通信类似的方式进行,并根据相同的协议争夺系统资源。在AR2704看到来自AT712、714和716的回声(例如,响应)之后,其在速率调度阶段中估计所有AT的信道。AR2704随后可对资源分配作出进一步调度判定并将此调度信息作为数据突发内的广播消息传送。
在下行链路信道的示例中,其中发射机设备AR2704期望向与多个终端AT-D712、AT-E 714和AT-F 716的多个对等连接706、708和710传送话务信号,每个传输请求可由时频结构702中的Tx频调-码元来标识。例如,从AR2704到终端AT-D 712的第一传输请求可由AR2-d标识,从AR2704到终端AT-E 714的第二传输请求可由AR2-e标识,而从AR2704到终端AT-F 716的第三传输请求可由AR2-f标识。相应响应可由时频结构702中的Rx频调-码元标识。例如,从终端AT-D 712到AR2704的第一请求响应可由AT-d标识,从终端AT-E 714到AR2704的第二请求响应可由AT-e标识,而从终端AT-F 716到AR2704的第三请求响应可由AT-f标识。根据一种特征,AT-D 712知道连接708和710是其自己与AR2704的连接706的兄弟连接。因此,当AT-D 712接收到传输请求AR2-e和AR2-f时,其知道这些传输请求来自AT-D 712正从其接收的相同设备AR2。注意,为了决定其是否预期从AR2704接收话务信号,AT-D 712需要估计信号干扰比,其中信号功率可由收到请求信号AR2-d的信号强度来确定,而干扰功率可由其他收到请求信号的信号强度来确定。与附近的其他连接(附图中未示出)相对应的传输请求信号也可被发送。知道了AR2-e和AR2-f请求信号对应于兄弟连接,AT-D 712在其预测干扰功率和SNR时就可排除那些请求信号。换言之,当AT-D 712预测干扰功率时,其可计及与除兄弟连接以外的连接相对应的收到传输请求信号。如果预测的SNR较低,则AT-D 712可决定不响应来自AR2704的请求。否则,AT-D 712可在结构702中发送请求响应AT-d。终端AT-E 714和AT-F 716以与AT-D 712类似的方式操作。现在,假设请求响应信号AT-d、AT-e和AT-f都是在702中所示的Rx码元(第六列)中发送的。与附近的其他连接(附图中未示出)相对应的传请求响应信号也可被发送。注意,为了决定其是否预期继续进行以向AT-D 712发送话务信号,AR2704需要估计对与其他连接相对应的接收机的干扰代价。估计的干扰代价取决于收到请求响应信号的信号强度。知道了AT-e和AT-f响应信号对应于兄弟连接,AR2704在其预测干扰代价时就可排除那些响应信号。换言之,当AR2704预测干扰代价并确定是否继续进行以向AT-D发送话务信号时,其可计及与除兄弟连接以外的连接相对应的收到请求响应信号。
对于上行链路信道,可使用类似的方案,其中不同的AT 720、722、724基于相应的连接标识符在时频结构702的Tx码元中选取频调和码元位置来向AR1718发出话务请求,而AR1718在Rx码元中向每个AT 720、722、724发送回声或响应。此处一种技术细节在于,AR能经由FDM/TDM或超位置编码在相同的隙中为或者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调度多个AT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形中,上行链路回声还包含某种调度判定。例如,如果两个AT可在隙中被一起调度,则AR仅在每个隙中回应最多两个AT话务请求,并且得到较高位置回声的AT将被指派话务隙的某个部分。在这种情形中,与相同AR相关联的AT不得不具有区分它们看到的频调的能力,因为它们向指定给其兄弟连接之一的回声让步是不合需的。为了避免这一点,频调/码元位置生成机制可按这样的方式来设计,以使得每个AT都了解来自其与之相关联的AR的所有可能回声。
在上行链路信道的示例中,其中发射机终端AT-A 720、AT-B 722和AT-C 724趋向于分别经由对等连接726、728和730向AR1718传送话务信号,每个传输请求可由时频结构702中的Tx频调-码元来标识。例如,从终端AT-A 720到AR1718的第四传输请求可由AT-a标识,从终端AT-B 722到AR1718的第五传输请求可由AT-b标识,而从终端AT-C 724到AR1718的第六传输请求可由AT-c标识。相应响应可由时频结构702中的Rx频调-码元标识。例如,从AR1718到终端AT-A720的第四请求响应可由AR1-a标识,从AR1718到终端AT-B 722的第五请求响应可由AR1-b标识,而从AR1718到终端AT-C 724的第六请求响应可由AR1-c标识。根据一种特征,AR1718知道连接726、728和730是兄弟连接。因此,当AR1718接收到传输请求AT-a、AT-b、AT-c时,其知道这些传输请求旨在给相同的设备AR1。注意,为了决定其是否预期从AT-A接收话务信号,AR1718需要估计信号干扰比,其中信号功率可根据收到请求信号AT-A的信号强度来确定,而干扰功率可根据其他收到请求信号的信号强度来确定。与附近的其他连接(图中未示出)相对应的传输请求信号也可被发送。知道了AT-b和AT-c请求信号对应于兄弟连接,AR1718在其预测干扰功率和SNR时就可排除那些请求信号。换言之,当AR1718预测干扰功率时,其可计及与除兄弟连接以外的连接相对应的收到传输请求信号。如果预测的SNR较低,则AR1718可决定不响应来自AT-A720的请求。否则,AR1718可在结构702中发送请求响应AR1-a。AR1718以类似的方式处理来自AT-B 722和AT-C 724的传输请求。现在,假设请求响应信号AR1-a、AR1-b和AR1-c都是在结构702中所示的Rx码元中发送的。与附近的其他连接(附图中未示出)相对应的传请求响应信号也可被发送。注意,为了决定其是否预期继续进行以向AR1718发送话务信号,AT-A 720需要估计对与其他连接相对应的接收机的干扰代价。估计的干扰代价取决于收到请求响应信号的信号强度。知道了AR1-b和AR1-c响应信号对应于兄弟连接,AT-A 720在其预测干扰代价时就可排除那些响应信号。换言之,当AT-A 720预测干扰代价并确定是否继续进行以AR1718发送话务信号时,其可计及与除兄弟连接以外的连接相对应的收到请求响应信号。终端AT-B 722和AT-C 724以类似的方式处理来自AR1718的请求响应。
在一些实现中,AR可以是具有无线对等通信能力以及可能的其他网络接口的路由器。此类路由器可避开广域网的基础设施设备,以使得对等通信可用远程终端经由该路由器来帮助实现。
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操作——一对多方案
图8(包括图8A和8B)图解在第一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包括对等网络内的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通信的方法。第一设备可具有与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和与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在此示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能够维护与其附近的其他设备的多个并发对等连接的设备。第一设备是发起方或发射机,而第二和第三设备是目标或接收机。
第一设备可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第一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802)。类似地,第一设备可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三设备传送话务信号(804)。连接调度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例如,此类连接信道隙可包括如图5、6和7中所示的时频结构。第一传输请求信号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而第二传输请求信号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在一种实现中,在其中传送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可与在其中传送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相同。
第一设备可随后监视(共享频谱)以接收来自第二设备和来自第三设备的请求响应信号,请求响应信号指示相应的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话务(806)。如果从第二和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接收到请求响应信号,则第一设备随后可确定是否传送导频信号(808)。
第一设备还进行监视以接收附加请求响应信号,该附加请求响应指示相应的发送方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除第一设备以外的设备的话务(810)。第一设备随后可确定其应当执行发射机让步。第一设备可根据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的收到功率来计算对与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相关联的连接的干扰代价(812)。如果计算出的干扰代价小于或等于阈值,则第一设备随后可确定是否传送导频信号(814)。如果干扰代价小于或等于阈值,则由第一设备向第二和第三设备两者传送导频(816)。随后,第一设备可从第二和第三设备接收速率报告信号(818)。当第一设备为至第二设备的话务计算干扰代价时,第一设备可排除从第三设备接收到的请求响应信号,因为这两个连接是兄弟连接。类似地,当第一设备为至第三设备的话务计算干扰代价时,第一设备可排除从第二设备接收到的请求响应信号,因为这两个连接是兄弟连接。
根据一个选项,第一设备可确定是否向第二和第三设备传送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其中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的传输速率和功率是根据收到的速率报告信号来确定的(820)。第一设备随后可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传送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以及带内控制信号,其中带内控制信号包括指示传输速率的信息(822)。该后续话务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其中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可在话务信道隙内的多个频调-码元的两个分离子集中传送,其中这多个频调-码元中的每一个为一个OFDM码元中的频调。在一个示例中,这两个导频-码元子集可在时间上基本交迭。例如,第一子集包括所有OFDM码元中的频调子集,而第二子集包括所有OFDM码元中的其余频调子集。在另一个示例中,这两个子集在时间上不交迭。例如,第一子集包括第一OFDM码元子集中的所有,而第二子集包括其余OFDM码元子集中的所有频调。
带内控制信号可包括指示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是使用两个子集来传送的信息、以及关于这两个子集中的哪一个被用于第一和第二连接中的哪一个的指派信息。在一种实现中,第一话务信号分量可被重叠在第二话务信号分量之上以形成在话务信道隙中传送的话务信号。
根据第二选项,如果仅从第二和第三设备之一接收到一个请求响应信号,则第一设备可确定是否向第二和第三设备之一传送话务信号,其中该话务信号的速率是根据收到的速率报告信号来确定的(824)。
根据第三选项,在接收到来自第二和第三设备两者的请求响应信号之后,第一设备可根据收到的速率报告信号决定仅向第二和第三设备之一传送话务信号(826)。
图9(包括图9A和9B)图解在第二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对等网络内的第一设备通信的方法。第一设备可具有与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和与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在此示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能够维护与其附近的其他设备的多个并发对等连接的设备。第一设备是发起方或发射机,而第二和第三设备是目标或接收机。
第二设备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监视(共享频谱)以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预期传输请求信号,该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902)。类似地,第一设备还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进行监视以接收来自发射机设备的附加传输请求信号,该附加传输请求信号指示发射机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除第二设备以外的接收机设备传送话务信号(904)。由第二设备计算信号干扰比,其中信号干扰比是预测信号功率与预测干扰功率之比,预测信号功率是根据来自第一设备的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而预测干扰功率是根据附加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906)。如果信号干扰比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第二设备随后确定是否向第一设备传送请求响应信号(908)。附加传输请求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被第二设备标识为兄弟传输请求信号,其中兄弟传输请求信号是从第一设备到第三设备的请求(910)。第三设备在计算预测干扰功率时可排除所标识的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912)。
连接调度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并且其中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而兄弟传输请求信号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在其中传送预期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可与在其中传送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相同。在其中传送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频调可以是为第二设备已知的。第二设备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请求响应信号(914)。
第二设备还可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导频(916)。导频的信号干扰比可由第二设备计算(918)。还可根据导频的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来确定最大话务传输速率,最大话务传输速率是在给定导频的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的情况下第二设备能可靠地接收的最大速率(920)。由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送速率报告信号,该速率报告信号包括指示所确定的最大话务传输速率的信息(922)。可由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话务信号,其中该话务信号包括带内控制信号(924)。第二设备随后可根据带内控制信号确定话务信号是否包括以第二设备为目标的话务信号分量(926)。若如此,则第二设备解码以第二设备为目标的话务信号分量(928)。
带内控制信号可包括指示话务信道隙被划分成话务信道隙内的多个频调-码元的至少两个分离子集的信息——其中这多个频调-码元中的每一个为一个OFDM码元中的频调、以及关于该至少两个分离子集中的哪一个被指派成传送以第二设备为目标的话务信号分量的指派信息。因此,第二设备可从所指派的频调-码元子集检索调制码元。其随后可从检索到的调制码元解码以第二设备为目标的话务信号分量(928)。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操作——多对一方案
图10(包括图10A和10B)图解在第一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包括对等网络内的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通信的方法。第一设备可具有与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和与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在此示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能够维护与其附近的其他设备的多个并发对等连接的设备。第一设备是目标或接收机,而第二和第三设备是发起方或发射机。
第一设备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进行监视(共享频谱)以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传输请求信号,其中第一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二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一设备传送话务信号(1002)。
类似地,第一设备还可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进行监视以接收来自干扰方发射机设备的干扰传输请求信号,该干扰传输请求信号指示干扰方发射机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除第一设备以外的接收机设备传送话务信号(1004)。第一设备随后可计算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信号干扰比,其中信号干扰比是预测信号功率与预测干扰功率之比,预测信号功率是根据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而预测干扰功率是根据干扰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1006)。如果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小于或等于阈值,则第一设备抑制向第二设备传送请求响应信号(1008)。
第一设备还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进行监视(共享频谱)以接收来自第三设备的第二传输请求信号,其中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三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一设备传送话务信号(1010)。
在一个示例中,在计算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信号干扰比时,在计算预测干扰功率中可排除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第一设备随后可计算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信号干扰比,其中信号干扰比是预测信号功率与预测干扰功率之比,预测信号功率是根据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而预测干扰功率是在排除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的情况下根据干扰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1012)。如果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小于或等于阈值,则第一设备抑制向第三设备传送请求响应信号(1014)。
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和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来确定将向其发送请求响应信号的第二和第三设备之一。
如果确定向第二设备传送请求响应信号,则第一设备可抑制向第三设备传送请求响应信号(1018)。连接调度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其中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传输请求信号中的每一个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在其中传送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可与在其中传送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OFDM码元相同。
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传送第一请求响应信号(1020)并向第三设备传送第二请求响应信号(1022)。第一和第二请求响应信号中的每一个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其中在其中传送第一请求响应信号的OFDM码元可与在其中传送第二请求响应信号的OFDM码元相同。
在一个示例中,话务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其中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第一设备可将话务信道隙划分成多个频调-码元的至少第一和第二子集,其中这多个频调-码元中的每一个为一个OFDM码元中的频调。第一和第二子集可彼此分离或无关。第一设备可在第一频调-码元子集中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话务信号(1024)。类似地,第一设备可在第二频调-码元子集中接收来自第三设备的话务信号(1026)。
这两个频调-码元子集可在时间上基本交迭,或者它们可在时间上不交迭。
图11图解在第二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对等网络内的第一设备通信的方法。第一设备可具有与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和与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在此示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能够维护与其附近的其他设备的多个并发对等连接的设备。在对等通信中,第一设备是目标或接收机,而第二和第三设备是发起方或发射机。
第二设备可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预期传输请求信号,该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指示第二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第一设备传送话务信号(1102)。第二设备还可监视(共享频谱)以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预期请求响应信号,该预期请求响应信号指示第一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话务(1104)。类似地,第二设备可进行监视以接收附加请求响应信号,该附加请求响应指示相应的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除第二设备以外的设备的话务(1106)。可根据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的收到功率来计算对与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相关联的连接的干扰代价(1108)。如果计算出的干扰代价小于或等于阈值,则第二设备可确定向第一设备传送话务信号(1110)。
第二设备可标识附加请求响应信号之一为兄弟请求响应信号,其中兄弟请求响应信号是从第三设备到第一设备的请求响应(1112)。在确定是否向第一设备传送话务信号时,对与兄弟请求响应信号相关联的连接的干扰代价的计算可被排除(1114)。
连接调度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其中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并且其中该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预期和兄弟请求响应信号中的每一个可在这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其中在其中传送预期请求响应信号的OFDM码元可与在其中传送兄弟请求响应信号的OFDM码元相同。
在其中传送兄弟请求响应信号的频调可以是为第二设备已知的。话务信道隙可包括多个OFDM码元,其中这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第二设备可将话务信道隙划分成多个频调-码元的至少第一和第二子集,其中这多个频调-码元中的每一个为一个OFDM码元中的频调,并且第一和第二子集彼此分离或无关。
可根据收到的第一和第二请求响应信号来选择话务信道隙的第一和第二频调-码元子集中的一个(1116)可由第二设备在第一和第二频调-码元子集中所选的一个子集里向第一设备传送话务信号(1118)。将话务信道隙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子集可以是固定的并且为第二设备已知。从话务信道隙选择第一和第二固定频调-码元子集可根据在其中传送预期和兄弟请求响应信号的频调来确定。
图12是可被配置成帮助在共享频谱上实现与第二无线终端的对等通信的第一无线终端的框图。无线终端1202可包括处理电路1204(例如,一个或多个电路或处理器)、对等通信控制器1212、广域网(WAN)控制器1210以及耦合到至少一个天线1206的收发机1214。收发机1214可包括(无线)发射机和(无线)接收机。无线终端1202可使用WAN通信控制器1210经由受管理的网络基础设施通信,和/或其可使用对等通信控制器1212在对等网络上通信。在执行对等通信时,第一无线终端1202可被配置成执行图1-11中所图解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3是能够在共享频谱上并发地维护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对等连接的设备的框图。设备1302可被配置成维护无线网络上的多个并发对等通信。设备1302可包括处理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电路或处理器)1304、对等通信控制器1312、网络接口1310以及耦合到至少一个天线1306的收发机1314。收发机1314可包括(无线)发射机和(无线)接收机。设备1302可经由网络接口1310经由分组网络通信,和/或其可使用对等通信控制器1312在对等网络上通信。在执行对等通信时,设备1302可被配置成执行图1-11中所图解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应该意识到,根据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关于在对等环境中发现和标识对等设备,可以作出推论。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推断(动词)”或“推断(名词)”泛指从如仅有事件和/或数据捕捉到的一组观察来推理或推论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的过程。例如,推断可用于标识特定的上下文或动作,或可生成状态的概率分布。推断可以是概率性的,即,基于数据和事件的考虑计算感兴趣的状态的概率分布。推断也可以指用于从一组事件和/或数据组成更高级事件的技术。这类推断导致从一组观察到的事件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中构造新的事件或动作,而无论事件是否在相邻时间上相关,也无论事件和数据是来自一个还是若干个事件和数据源。
根据示例,上述一种或多种方法可包括作出涉及在对等网络中标识对等设备发现信号源的推论。根据另一示例,可以与基于与关联于所检测信号的期望信号格式和/或能级相匹配的多个所检测信号来估计对等设备位于附近的概率相关地作出推论。将可领会,前述的示例本质上是例示性的而并非试图限定联合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方法可作出的推断的数目或是作出此类推断的方式。
图1、2、3、4、5、6、7、8、9、10、11、12和/或13中图解的组件、步骤、和/或功能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重新编排和/或组合成单个组件、步骤、或功能,或可以实施在数个组件、步骤、或功能中。也可以添加更多的元件、组件、步骤、和/或功能。图1、3、4、12、和/或13中图解的装置、设备、和/或组件可以被配置成或适配成执行图2和/或5-11中描述的方法、特征、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本文中描述的算法可以在软件和/或嵌入式硬件中高效率地实现。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旨在指示计算机相关实体,无论其是硬件、固件、软硬件组合、软件,还是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码、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解说,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该计算设备两者皆可以是组件。一个或更多个组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的线程中,且组件可以局部化在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台或更多台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能从其上存储着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来执行。各组件可借助于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通过该信号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交互、和/或跨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一个组件的数据)。
此外,本文结合无线终端来描述各实施例。无线终端也可被称为系统、订户单元、订户站、移动站、移动台、移动设备、远程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用户装备(UE)。无线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在以下说明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诸配置的透彻理解。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可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配置。例如,电路可能以框图形式示出,以免使这些配置湮没在不必要的细节中。在其他实例中,公知的电路、结构、和技术可能被详细示出以免湮没这些配置。
还注意到,这些配置可能是作为被描绘为流程图、流图、结构图、或框图的过程来描述的。尽管流程图可能会把诸操作描述为顺序过程,但是这些操作中有许多能够并行或并发执行。另外,这些操作的次序可以被重新安排。过程在其操作完成时终止。过程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当过程对应于函数时,其终止对应于该函数返回到调用方函数或主函数。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和/或配置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后者包括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合需程序代码手段且能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的,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本文中所使用的盘和碟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通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来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不仅如此,存储介质可以代表用于存储数据的一个或更多个设备,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光学存储介质、闪存设备、和/或其他用于存储信息的机器可读介质。
此外,诸配置可以由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当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码中实现时,用于执行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诸如存储介质或其他存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处理器可以执行这些必要的任务。代码段可表示规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是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一代码段可被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可以经由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网络传输等任何合适的手段被传递、转发、或传输。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公开的配置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文中以其功能性的形式进行了一般化描述。这样的功能性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可以在不同系统中实现。例如,副通信接口可以在单个电路或模块中实现、在分别的电路或模块上实现、由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执行、由纳入在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执行、和/或实施在手持设备、移动计算机、和/或移动电话中。
应注意,以上配置仅是示例而不应被理解为限定权利要求。对这些配置的描述旨在说明而非限定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由此,本发明的教导可以现成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装置,并且许多替换、改动、和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8)
1.一种在第一设备中操作以帮助实现与包括对等网络内的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通信的方法,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第一传输请求信号,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
在所述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期望在所述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所述第三设备传送话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信号;
进行监视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和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请求响应信号,所述请求响应信号指示相应的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话务;
进行监视以接收附加请求响应信号,所述附加请求响应指示相应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除所述第一设备以外的设备的话务;
根据所述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的收到功率来计算对与所述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相关联的连接的干扰代价;以及
如果计算出的干扰代价小于或等于阈值并且从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接收到请求响应信号,则确定传送导频信号;
其中所述连接调度信道隙包括多个OFDM码元,所述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是在所述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以及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是在所述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不用于传送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频调里传送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传送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所述OFDM码元与在其中传送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所述OFDM码元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两者传送所述导频;以及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的速率报告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向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传送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的传输速率和功率是根据所述收到的速率报告信号来确定的;
在所述后续话务信道隙中传送所述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以及带内控制信号,所述带内控制信号包括指示所述传输速率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话务信道隙包括多个OFDM码元,所述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是在所述话务信道隙内的多个频调-码元的两个分离子集中传送的,所述多个频调-码元中的每一个为一个OFDM码元中的频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子集在时间上基本交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子集在时间上不交迭。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内控制信号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是使用所述两个子集来传送的信息、以及关于所述两个子集中的哪一个被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中的哪一个的指派信息。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话务信号分量被重叠在所述第二话务信号分量之上以形成在所述话务信道隙中传送的所述话务信号。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请求响应信号,则确定仅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并且如果仅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到请求响应信号,则确定仅向所述第三设备传送话务信号,其中所述话务信号的速率是根据所述收到的速率报告 信号来确定的。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两者的请求响应信号之后,根据所述收到的速率报告信号决定仅向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之一传送话务信号。
14.一种配置成帮助实现与包括对等网络内的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通信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用于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以及
用于在所述连接调度信道隙中发送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期望在所述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所述第三设备传送话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信号;
用于进行监视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和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请求响应信号的装置,所述请求响应信号指示相应的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话务;
用于进行监视以接收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的装置,所述附加请求响应指示相应设备已准备好接收来自除所述第一设备以外的设备的话务;
用于根据所述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的收到功率来计算对与所述附加请求响应信号相关联的连接的干扰代价的装置;以及
用于如果计算出的干扰代价小于或等于阈值则确定传送导频信号的装置,
其中所述连接调度信道隙包括多个OFDM码元,所述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两者传送所述导频的装置;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的速率报告信号的装置;
用于确定向所述第二和第三设备传送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的传输速率和功率是根据所述收到的速率报告信号 来确定的;以及
用于在所述后续话务信道隙中传送所述第一和第二话务信号分量以及带内控制信号的装置,所述带内控制信号包括指示所述传输速率的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是在所述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以及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信号是在所述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不用于传送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频调里传送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传送所述第一传输请求信号的所述OFDM码元与在其中传送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信号的所述OFDM码元相同。
18.一种操作第二设备以帮助实现与对等网络内的第一设备通信的方法,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以及与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进行监视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所述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
在所述连接调度信道隙中进行监视以接收来自发射机设备的附加传输请求信号,所述附加传输请求信号指示所述发射机设备期望在所述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除所述第二设备以外的接收机设备传送话务信号;
计算信号干扰比,所述信号干扰比是预测信号功率与预测干扰功率之比,所述预测信号功率是根据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预期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而所述预测干扰功率是根据所述附加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以及
如果所述信号干扰比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确定向所述第一设备传送请求响应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标识所述附加传输请求信号之一为兄弟传输请求信号,所述兄弟传输请求 信号是从所述第一设备到所述第三设备的请求;以及
在计算所述预测干扰功率中排除所标识的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调度信道隙包括多个OFDM码元,所述多个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频调,并且其中所述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是在所述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以及所述兄弟传输请求信号是在所述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不用于传送所述预期传输请求信号的频调里传送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传送所述预期传输请求信号的所述OFDM码元与在其中传送所述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所述OFDM码元相同。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传送所述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频调是为所述第二设备已知的。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送所述请求响应信号,其中所述请求响应信号是在所述多个OFDM码元之一中的频调里传送的。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导频;
计算所述导频的信号干扰比;
根据所述导频的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来确定最大话务传输速率,所述最大话务传输速率是在给定所述导频的计算出的信号干扰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能可靠地接收的最大速率,以及
向所述第一设备传送速率报告信号,所述速率报告信号包括指示所确定的最大话务传输速率的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话务信号,所述话务信号包括带内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带内控制信号确定所述话务信号是否包括以所述第二设备为目标的话务信号分量;以及
如果确定存在以所述第二设备为目标的所述话务信号分量则将其解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内控制信号包括指示话务信道隙被划分成所述话务信道隙内的多个频调-码元的至少两个分离子集的信息、以及关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子集中的哪一个被指派成传送以所述第二设备为目标的所述话务信号分量的指派信息,其中所述多个频调-码元中的每一个为一个OFDM码元中的频调,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指派的频调-码元子集检索调制码元;以及
从检索到的调制码元解码以所述第二设备为目标的所述话务信号分量。
27.一种配置成帮助实现与对等网络内的第一设备通信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连接以及与第三设备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用于在连接调度信道隙中进行监视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预期传输请求信号的装置,所述预期传输请求信号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期望在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话务信号;
用于在所述连接调度信道隙中进行监视以接收来自发射机设备的附加传输请求信号的装置,所述附加传输请求信号指示所述发射机设备期望在所述后续话务信道隙中向除所述第二设备以外的接收机设备传送话务信号;
用于计算信号干扰比的装置,所述信号干扰比是预测信号功率与预测干扰功率之比,所述预测信号功率是根据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而所述预测干扰功率是根据所述附加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确定的;以及
用于如果所述信号干扰比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确定向所述第一设备传送请求响应信号的装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标识所述附加传输请求信号之一为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装置,所述兄弟传输请求信号是从所述第一设备到所述第三设备的请求;以及
用于在计算所述预测干扰功率中排除所标识的兄弟传输请求信号的收到功率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4898807P | 2007-07-10 | 2007-07-10 | |
US60/948,988 | 2007-07-10 | ||
US12/169,080 US8432786B2 (en) | 2007-07-10 | 2008-07-08 | Control channel design to support one-to-one, many-to-one, and one-to-many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
US12/169,080 | 2008-07-08 | ||
PCT/US2008/069548 WO2009009608A2 (en) | 2007-07-10 | 2008-07-09 | Control channel design to support one-to-one, many-to-one, and one-to-many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90366A CN101690366A (zh) | 2010-03-31 |
CN101690366B true CN101690366B (zh) | 2013-10-16 |
Family
ID=4009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2413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90366B (zh) | 2007-07-10 | 2008-07-09 | 用于支持一对一、多对一、和一对多对等通信的控制信道设计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32786B2 (zh) |
EP (1) | EP2174527B1 (zh) |
JP (2) | JP5341077B2 (zh) |
KR (1) | KR101059605B1 (zh) |
CN (1) | CN101690366B (zh) |
TW (1) | TW200910882A (zh) |
WO (1) | WO2009009608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498968B1 (ko) * | 2007-07-05 | 2015-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결정 방법및 장치 |
US7876701B2 (en) * | 2007-07-10 | 2011-01-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channel design to support one-to-one, many-to-one, and one-to-many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
JP5350380B2 (ja) * | 2007-07-18 | 2013-11-27 |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 複数のクライアント局に対する独立したデータを同時ダウンリンク伝送する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
JP5115179B2 (ja) * | 2007-12-20 | 2013-01-0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制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US9246541B2 (en) * | 2008-02-01 | 2016-0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TRAN enhancements for the support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US8489028B2 (en) | 2008-05-22 | 2013-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554147B2 (en) | 2008-05-22 | 2013-10-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305972B2 (en) | 2009-01-27 | 2012-11-06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Proactive schedu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in a wireless OFDMA system |
US9049702B2 (en) * | 2009-01-27 | 2015-06-02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various types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
US8879479B2 (en) * | 2009-01-27 | 2014-11-04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Reactive schedu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in a wireless OFDMA system |
US8743823B2 (en) * | 2009-02-12 | 2014-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402193B2 (en) * | 2009-03-19 | 2016-07-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
JP5332840B2 (ja) | 2009-04-08 | 2013-11-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1015250A1 (en) * | 2009-08-07 | 2011-02-1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Scheduling in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934462B2 (en) | 2009-10-07 | 2015-0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xploitation of well-connected nodes in peer-to-peer wireless networks |
EP2510733A4 (en) | 2009-12-11 | 2017-05-1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3110227B1 (en) | 2010-03-11 | 2018-10-0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etup |
US20110223953A1 (en) * | 2010-03-15 | 2011-09-15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US8428629B2 (en) * | 2010-03-31 | 2013-04-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communications mode and/or using a determined communications mode |
US8509802B2 (en) * | 2010-05-26 | 2013-08-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load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526317B2 (en) * | 2010-05-27 | 2013-09-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eemptive backoff for medium access in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s |
US10098154B2 (en) | 2010-07-08 | 2018-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of resource collision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
US9185700B2 (en) | 2010-12-07 | 2015-11-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084232B2 (en) * | 2010-12-10 | 2015-07-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of resource collision in wireless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8705486B2 (en) * | 2011-01-19 | 2014-04-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eer to peer traffic in cellular networks |
WO2012108621A1 (ko) * | 2011-02-11 | 2012-08-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협력적 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760333B1 (ko) * | 2011-03-02 | 2017-07-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에서 그룹 아이디 관리를 위한 타겟 단말 및 액세스 포인트의 통신 방법 |
US8812008B2 (en) * | 2011-03-28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resources to schedul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WWAN |
KR20140051264A (ko) * | 2011-07-12 | 2014-04-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우선순위에 기반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
CN102904617A (zh) * | 2011-07-26 | 2013-01-30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传输方法 |
US8693431B2 (en) * | 2011-09-14 | 2014-04-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based joint scheduling of peer to peer links with WWAN |
US9642170B2 (en) * | 2011-10-07 | 2017-05-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reserved time interval with CSMA/CA sche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3055175A2 (ko) * | 2011-10-14 | 2013-04-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기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재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US9113492B2 (en) * | 2011-11-07 | 2015-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priority determination within a link |
US10149334B2 (en) | 2011-11-14 | 2018-12-04 | Kyocera Corporation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
US8787305B2 (en) * | 2011-12-29 | 2014-07-22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
CN103379651B (zh) * | 2012-04-13 | 2016-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EP2848079A2 (en) | 2012-05-11 | 2015-03-18 | Kyocera Corporation | Management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
US9526122B2 (en) * | 2012-07-13 | 2016-12-20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s for uniquely identifying communication links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10554476B2 (en) | 2012-07-18 | 2020-02-04 | Avaga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oles in a peer-to-peer connection |
US9131519B2 (en) * | 2012-12-20 | 2015-09-08 | Broadcom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coexistence signaling |
KR102088527B1 (ko) * | 2013-03-12 | 2020-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바이스 간 직접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JP6291479B2 (ja) * | 2013-03-25 | 2018-03-14 | 山石金属株式会社 | 負極活物質、それを用いた負極シート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
CN104640191B (zh) * | 2013-11-15 | 2018-01-16 | 株式会社理光 | 基于受限区域的自组织子网的位置信息的信道功率调节 |
US9880968B2 (en) | 2014-01-21 | 2018-01-30 | Walter Kidde Portable Equipment Inc. |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components |
JP6360327B2 (ja) * | 2014-02-26 | 2018-07-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483727B2 (ja) * | 2014-04-29 | 2019-03-13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リソース再利用装置、ユーザ機器及びリソース再利用方法 |
US10057752B2 (en) * | 2014-08-08 | 2018-08-21 | Koninklijke Kpn N.V. |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D2D communications |
CN106664289B (zh) * | 2014-08-28 | 2020-07-0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干扰管理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
EP3357175B1 (en) * | 2015-09-29 | 2021-05-05 | Newracom, Inc. | Resource allocation indication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u-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 |
KR102424844B1 (ko) | 2015-10-22 | 2022-07-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외부 장치와의 무선 p2p 통신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전자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
US10397904B2 (en) | 2016-02-20 | 2019-08-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US10425922B2 (en) | 2016-02-20 | 2019-09-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US10469516B2 (en) * | 2016-04-28 | 2019-1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ssociating measurement data acquired at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urrent values of time and location obtained by a user equipment and acknowledged by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405335B2 (en) * | 2017-03-01 | 2019-09-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ft channel reservation |
US10326576B2 (en) * | 2017-04-28 | 2019-06-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using long-term evolution (LTE) reference signals for nested system operations |
CN109151082A (zh) * | 2018-11-02 | 2019-01-04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1165614B1 (en) * | 2020-11-16 | 2021-11-02 | Nxp Usa,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16390258A (zh) * | 2023-03-16 | 2023-07-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21299B1 (en) | 1999-03-15 | 2004-04-13 | Lg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Ltd. | Pilot signals for synchronization and/or channel estimation |
KR20020034640A (ko) | 2000-11-02 | 2002-05-09 | 윤종용 | 협대역 시분할 코드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부프레임전송 타임 슬럿을 랜덤하게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7171216B1 (en) | 2001-04-19 | 2007-01-3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preferred wireless network for a mobile device |
US6958986B2 (en) | 2002-01-10 | 2005-10-25 | Harris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time slot allocation and interference avoidance/mitigation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
KR20040097176A (ko) | 2002-03-15 | 2004-11-17 | 메시네트웍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인터넷 프로토콜(ip) 대 미디어 액세스컨트롤(mac)의 어드레스 매핑 및 게이트웨이 존재의발견 및 자동적인 구성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컴퓨터판독 가능한 매체 |
US7653003B2 (en) | 2002-03-21 | 2010-01-26 | Stine John A | Access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using synchronous collision resolution |
US7539496B1 (en) | 2002-03-28 | 2009-05-26 | Intel Corporation | Channel assignment based on spatial strategi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daptive antenna arrays |
WO2003105353A2 (en) * | 2002-06-11 | 2003-12-18 | Mesh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 media access using broadcast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acknowledgments 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2006500882A (ja) | 2002-09-20 | 2006-01-05 | エリクソン テクノロジー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アクチボラゲット | 受信機によって決定されるチャネルおよび送信される基準信号を用いたアドホック無線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の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
US20040110508A1 (en) | 2002-09-20 | 2004-06-10 | Jacobus Haartsen | Method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ing receiver determined channels and transmitted reference signals |
CN1527635A (zh) | 2003-03-07 | 2004-09-08 | �ʼҷ����ֵ��ӹɷ�����˾ | 建立无线对等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
CN1527622A (zh) | 2003-03-07 | 2004-09-08 | �ʼҷ����ֵ��ӹɷ�����˾ |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同步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
CN1549612A (zh) | 2003-05-19 | 2004-11-24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同步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
US8483105B2 (en) * | 2003-10-15 | 2013-07-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
US8406235B2 (en) * | 2003-11-26 | 2013-03-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uality of service scheduler for a wireless network |
US20050259617A1 (en) | 2004-05-06 | 2005-11-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time reservation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
US7486956B2 (en) | 2004-05-19 | 2009-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estimation 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measurements for a high-speed downlink GPRS |
JP4151973B2 (ja) | 2004-09-24 | 2008-09-17 | 株式会社東芝 | アドホック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設定方法 |
JP4938657B2 (ja) | 2005-06-10 | 2012-05-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GB0517488D0 (en) | 2005-08-26 | 2005-10-05 | Univ Bradford | Ad-hoc networking over umts protocol |
JP4604916B2 (ja) * | 2005-08-29 | 2011-01-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KR100800997B1 (ko) * | 2005-10-13 | 2008-02-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
US8125961B2 (en) | 2005-10-25 | 2012-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our way handshake for robus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rate prediction |
CA2623909C (en) | 2005-10-26 | 2014-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ad hoc deployed wireless networks |
US8942161B2 (en) | 2005-10-26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eighted fair sharing of a wireless channel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asks |
JP2009044200A (ja) | 2005-11-24 | 2009-02-26 | Panasonic Corp |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7693119B2 (en) * | 2005-12-09 | 2010-04-06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ver a wireless ad-hoc network |
US8687561B2 (en) | 2007-05-04 | 2014-04-01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nk adaptation using metric feedback |
US7876701B2 (en) | 2007-07-10 | 2011-01-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channel design to support one-to-one, many-to-one, and one-to-many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
US8964636B2 (en) | 2008-06-23 | 2015-0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centrator for multiplexing access point to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s |
US20090328117A1 (en) | 2008-06-25 | 2009-12-3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Network Based Management of Visual Art |
-
2008
- 2008-07-08 US US12/169,080 patent/US84327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09 KR KR1020107003017A patent/KR10105960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7-09 JP JP2010516226A patent/JP534107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09 CN CN2008800241316A patent/CN10169036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09 EP EP08781577.5A patent/EP217452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7-09 TW TW097125999A patent/TW200910882A/zh unknown
- 2008-07-09 WO PCT/US2008/069548 patent/WO2009009608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
- 2012-05-22 JP JP2012116929A patent/JP534122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Gautam Kulkarni,Vijay Raghunathan etc..《channel allocation in OFDMA based wireless》.《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architectures,and implementations》.2002,252-261. |
Gautam Kulkarni,Vijay Raghunathan etc..《channel allocation in OFDMA based wireless》.《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architectures,and implementations》.2002,252-26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432786B2 (en) | 2013-04-30 |
EP2174527B1 (en) | 2013-12-18 |
US20090016295A1 (en) | 2009-01-15 |
JP2012213177A (ja) | 2012-11-01 |
TW200910882A (en) | 2009-03-01 |
WO2009009608A2 (en) | 2009-01-15 |
KR101059605B1 (ko) | 2011-08-25 |
JP5341077B2 (ja) | 2013-11-13 |
CN101690366A (zh) | 2010-03-31 |
JP2010533460A (ja) | 2010-10-21 |
WO2009009608A3 (en) | 2009-02-26 |
JP5341229B2 (ja) | 2013-11-13 |
KR20100038229A (ko) | 2010-04-13 |
EP2174527A2 (en) | 2010-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90366B (zh) | 用于支持一对一、多对一、和一对多对等通信的控制信道设计 | |
CN101690367B (zh) | 用于支持一对一、多对一、和一对多对等通信的控制信道设计 | |
CN101690053B (zh) | 用于产生和保持对等无线网络的混合连接标识(id)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690044B (zh) | 生成并维护用于无线网络的正交连接标识(cid)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3260149B (zh) | 生成并维护用于无线网络的正交连接标识(cid)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371508B (zh) | 支持多模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01690042B (zh) | 生成并维护用于无线网络的正交连接标识(cid)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690016B (zh) | 用于生成和维护无线对等网络的非正交连接标识(cid)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4402656B (zh) | 基于确认清除重传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650608A (zh) | 对等网络中的优先的广播和单播的共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