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553A -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2553A
CN101682553A CN200980000382A CN200980000382A CN101682553A CN 101682553 A CN101682553 A CN 101682553A CN 200980000382 A CN200980000382 A CN 200980000382A CN 200980000382 A CN200980000382 A CN 200980000382A CN 101682553 A CN101682553 A CN 101682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iority
mentione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000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由纪
松下阳介
浦部嘉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82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diverting traffic away from congested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08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different services, e.g. a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DiffServ] type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58Modification of priorities while in trans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forward no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29Applications for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 H04B2203/5445Local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本申请中,利用PLC网络(1)进行通信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用优先级管理表管理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各数据的主优先级(原来)、主优先级(变更后)、副优先级。并且,例如,若PLC调制解调器(11)检测到拥塞,则参照优先级管理表,检索主优先级(原来)与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且副优先级低于该副优先级的流。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1)对正在发送检索的结果发现的流的PLC调制解调器送出用于通知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共同的传送路上基于根据数据的类别设定的优先级进行数据通信的调整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过去,如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或电线通信那样的利用共同的传送路在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时例如进行以下的发送控制。
根据在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收发的数据的类别,例如,若是声音通信(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的数据,则将优先级决定为“7”,若是流传送的数据,则将优先级决定为“6”,若是一般数据,则将优先级决定为“3”等。并且,在收发多种数据时,根据优先级进行数据的发送控制。
例如,利用共同的传送路在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声音通信、流传送、一般数据的通信时进行发送控制,使得进行优先级最高的声音通信的数据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在共同的传送路上可发送数据的概率最高。若传送路频带衰减而成为不能无损耗地进行所有数据的通信的状况,则原来进行可发送的概率低的一般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不能获得可无损耗地发送一般数据的发送权。另一方面,对于优先级高的声音通信及流传送,无数据损耗地进行。
但是,在共同的传送路上在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的收发时,假设在进行例如3条流传送时,由于传送路频带的衰减,成为只能确保2条频带的状况。这时,基于数据类别的优先级是相同的等级,所以任何通信终端装置也不让出发送权,存在不能无数据损耗地进行所有3条流传送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有如下技术:设置与共同的传送路上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服务器,在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中进一步决定副优先级而登记在服务器中,除了优先级以外利用副优先级进行数据通信的调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说明该过去技术中的、在共同的传送路上在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的收发时,传送路频带产生衰减时的处理。假设进行优先级为“6”的流A、流B、流C的传送,在服务器中,对流A登记“2”作为副优先级,对流B登记“1”作为副优先级,对流C登记“0”作为副优先级。而且,优先级及副优先级的值越大越级别高。
在进行3条流A、B、C的传送时,假设由于传送路频带的衰减而成为只能确保2条频带的状况。根据登记在服务器的副优先级,按照副优先级由高到低的流A、流B、流C的顺序分配较多的时隙。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28437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有如下的问题。
各通信终端装置必须计算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量和根据传送路状况需要的时隙数,除了各装置的处理负荷大以外,需要收发用于调整在各通信终端装置之间使用的时隙的控制信号,存在网络整体的通信量增加的问题。而且,在传送路状态容易变动的网络中应用该现有技术时,为了有效利用传送路频带,计算时隙数的定时增加,并且有关控制信号的收发的通信量也增加,存在对各通信终端装置施加更重的处理负荷的问题。
此外,由于在各流设定副优先级的是服务器,所以有需要基于服务器的集中管理的问题。而且,由于是基于服务器的集中管理,所以要设定考虑在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通信状况的副优先级时,需要从共同的传送路上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的每一个收集信息来变更副优先级,并将变更的副优先级反映到多个通信终端装置的每一个,有不能迅速应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不需要进行基于服务器的集中管理,抑制用于发送控制的信号的通信量,并且在共同的传送路上进行多个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通信时,即使产生传送路频带的衰减,也可以根据通信状况适当且迅速地进行发送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通信终端装置具备: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控制单元,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中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通信单元,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根据上述通信终端装置,通信终端装置自己用表管理各数据的主优先级及副优先级,在检测到拥塞时参照表进行通知信号的送出,所以不需要进行基于服务器的集中管理,抑制用于发送控制的信号的通信量,并且可以进行与在共同的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的通信状况对应的适当且迅速的发送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PLC网络的构成图。
图2是包含图1的PLC网络的网络构成图。
图3是图1的PLC调制解调器的硬件构成图。
图4是图3的CPU的功能构成图。
图5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中的服务信息表的表图。
图6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中的QoS管理表的表图。
图7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中的优先级设定表的表图。
图8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中的副优先级管理表的表图。
图9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中的优先级管理表的表图。
图10是表示流经图1的PLC网络的数据帧的帧格式的图。
图11是表示流经图1的PLC网络的通知信号的帧格式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的PLC调制解调器用于发送控制的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防止))方式的图。
图13是表示图3的CPU进行的初始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3的CPU进行的登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图3的CPU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3的CPU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数据帧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6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16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25是第2实施方式的包含PLC网络的网络构成图。
图26是图25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具备的CPU的功能构成图。
图27是表示流经图25的PLC网络的响应信号的帧格式的图。
图28是表示图26的CPU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图28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图28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1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32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3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34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35是第3实施方式的包含PLC网络的网络的构成图。
图36是图35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具备的CPU的功能构成图。
图37是图36的CPU进行的数据帧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3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40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41是第4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的CPU的功能构成图。
图42是表示图41的CPU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3是表示图41的CPU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线通信网络(PLC网络)
11~14    PLC调制解调器
31    存储器
32    CPU
33、34    网络接口
51    接收处理部
52    副优先级控制部
53    通知信号生成部
54    拥塞检测部
55    发送处理部
130   优先级设定表
140   副优先级管理表
150   优先级管理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1通信终端装置具备: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控制单元,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以及通信单元,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1通信控制方法,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中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根据上述各方式,通信终端装置自己用表管理各数据的主优先级及副优先级,在检测到拥塞时参照表进行通知信号的送出,所以不需要进行基于服务器的集中管理,抑制用于发送控制的信号的通信量,并且可以进行与在共同的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的通信状况对应的适当且迅速的发送控制。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2通信终端装置,在第1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在本装置发送数据时,上述控制单元按每个帧根据上述预定的属性信息进行副优先级的更新。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以帧发送时的副优先级进行通知信号的送出控制。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3通信终端装置,在第1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的用于通知从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降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
根据上述方式,在相同的主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中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主优先级来降低发送概率,所以可以相对地提高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发送概率,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通信。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4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第1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上述通知信号包含如下信息中的某个:表示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的降低幅度的信息,表示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变更的主优先级的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中的数据发送停止的信息。
根据上述方式,可以根据通信终端装置检测到的拥塞的程度控制其它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5通信终端装置,在第1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上述通信单元若在送出上述通知信号之后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进一步送出上述通知信号。
根据上述方式,可有效地避免拥塞状态的继续。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6通信终端装置,在第1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若本装置的数据发送结束,则上述通知单元对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本装置的数据发送结束的结束通知信号。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接收到结束通知信号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进行使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复原等的处理,从而可以通过恢复保证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通信。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7通信终端装置,在第6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的用于通知从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降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根据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的用于通知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结束的结束通知信号,使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复原。
根据上述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通信,还可以恢复保证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通信。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8通信终端装置,在第1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上述通知单元进一步在接收到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的用于通知从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时,参照上述表,在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比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时,对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响应信号。
根据上述方式,即使是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包含多个干扰范围的情况,接收到通知信号的通信终端装置可以进行对应于副优先级的适当的处理。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9通信终端装置,在第8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上述控制单元进一步根据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用于通知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响应信号,更新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
根据上述方式,即使是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包含多个干扰范围的情况,通信终端装置可以进行适当的副优先级的管理。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10通信终端装置,在第1通信终端装置的方式中,还具备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接收从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分发的上述属性信息。
根据上述方式,可以在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谋求属性信息的统一。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11通信终端装置具备: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控制单元,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以及通信单元,若本装置通过上述共同的传送路接收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正在接收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该正在接收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2通信控制方法,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若本装置通过上述共同的传送路接收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正在接收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该正在接收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根据上述各方式,通信终端装置自己用表管理各数据的主优先级及副优先级,在检测到拥塞时参照表进行通知信号的送出,所以不需要进行基于服务器的集中管理,抑制用于发送控制的信号的通信量,并且可以进行与在共同的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的通信状况对应的适当且迅速的发送控制。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12通信终端装置具备: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控制单元,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若没有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高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则提高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第3通信控制方法,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若没有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高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则提高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
根据上述各方式,通信终端装置自己用表管理各数据的主优先级及副优先级,在检测到拥塞时参照表提高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所以不需要进行基于服务器的集中管理,抑制用于发送控制的信号的通信量,并且可以进行与在共同的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的通信状况对应的适当且迅速的发送控制。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但是,在各实施方式中,以电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以下称为“PLC”。)网络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PLC网络以外的、例如无线网络等的其它网络形式。
而且,在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值越大优先级(后述的主优先级(原来)和主优先级(变更后))越高。此外,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值越大副优先级越高,在第3实施方式中,值越小副优先级越高。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网络>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PLC网络1的构成图,图2是包含图1的PLC网络1的网络的构成图。其中,在图1以外的包含PLC网络的图2等各图中省略用于PLC网络1内的电线通信的电线的图示。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图中,流A()等的()内表示收费信息。
PLC网络1包括PLC调制解调器11~14和管理终端15,PLC调制解调器11~14及管理终端15通过未图示的交流电源插座连接在共同的传送路即电线16。而且,将PLC调制解调器11、PLC调制解调器12、PLC调制解调器13及PLC调制解调器14的地址分别设为“0001”、“0002”、“0003”及“0004”。
在PLC调制解调器11~14之间,声音通信、流传送或一般数据通信等通过共同的传送路即电线16进行。而且,在图2的例中,流(收费)A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到PLC调制解调器12,流(收费)B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到PLC调制解调器14,流(非收费)C从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到PLC调制解调器14。
在PLC调制解调器11~14之间进行的声音通信、流传送及一般数据的通信等中已决定对应于数据的类别的优先级,PLC调制解调器11~14间的多个数据通信进行基于优先级的发送控制。作为数据的类别,有声音通信的数据、流传送的数据及一般数据等,若是声音通信的数据则优先级决定为“7”,若是流传送的数据则优先级决定为“6”,若是一般数据则优先级决定为“3”。在此,优先级是指用于进行优先控制的参数。
而且,在PLC调制解调器11~14之间进行多个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在由于传送路频带的衰减等而成为只能确保其一部分数据通信的频带的状况时,根据副优先级决定多个数据通信中的应保护的数据通信来进行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多个数据通信的发送控制。在此,副优先级是指数据类别相等时,在相等的数据类别之间用于区分数据的参数。
而且,在以下,为了明确优先级与副优先的区别,适当将优先级称为“主优先级”。
在PLC调制解调器11上连接有路由器21,路由器21通过访问线路连接在因特网22上,例如对连接在因特网22的设备和PLC调制解调器11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PLC调制解调器11例如通过路由器21接受从连接在因特网22上的AV服务器23A、23B提供的例如收费流的传送服务。
PLC调制解调器11例如具备:保存所提供的流的功能;通过电线16向其它PLC调制解调器12~14发送流的功能;及通过电线16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12~14接收流的功能。而且,PLC调制解调器12~14也具备与PLC调制解调器11同样的功能。
通过STB(Set Top Box)24,在PLC调制解调器12上连接有电视机25,在PLC调制解调器13上连接有AV终端26,在PLC调制解调器14上连接有AV终端27。
为了谋求连接在PLC网络1上的所有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副优先级的设定基准的整合性,管理终端15具有如下功能:向PLC调制解调器11~14分发作为设定副优先级的基准的属性信息。PLC调制解调器11~14根据所分发的属性信息在各本装置中设定副优先级。
而且,PLC调制解调器的数量不限于4个,也可以是2或3或者5以上。此外,连接在PLC调制解调器上的设备不限于路由器、STB及AV终端。
<PLC调制解调器的硬件结构>
图3是图1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硬件构成图。PLC调制解调器11~14具备存储器3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32、网络接口33、网络接口34。而且,在图3中,将网络接口简化图示为“I/F”。
存储器31记录用于控制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各种控制程序,包含工作区域。此外,存储器31存储服务信息表110、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表120、优先级设定表130、副优先级管理表140、优先级管理表150,各表的详细情况后述。
CPU3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各种控制程序来进行PLC调制解调器11~14整体的控制,CPU32的处理内容的详细情况后述。
网络接口33通过未图示的交流电源插座连接在电线16(参照图1)上,通过电线16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和/或管理终端15等进行各种数据的通信。
网络接口34与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各种数据的通信,在图2的例子中,PLC调制解调器11、PLC调制解调器12、PLC调制解调器13及PLC调制解调器14的网络接口34分别连接在路由器21、STB24、AV终端26、AV终端27。
<CPU的功能结构>
图4是图3的CPU32的功能框图。CPU3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各种控制程序,具有接收处理部51、副优先级控制部52、通知信号生成部53、拥塞检测部54及发送处理部55的功能。而且,各功能部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的处理流程中涉及到,在此不进行其详细说明。
<存储在存储器的各表的内容>
如上所述,存储器31存储服务信息表110、QoS管理表120、优先级设定表130、副优先级管理表140、优先级管理表150。以下,按顺序说明各表的内容。
[服务信息表的内容]
图5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31中的服务信息表110的表图。服务信息表110例如在工厂出厂时等存储在存储器31中,是用于将DNS询问名(域名)111和服务参数112相对应起来登记的表。在图5的例子中,作为服务参数112,有表示收费/非收费的收费信息112a和表示CSMA中的优先级的CSMA优先级112b。在本实施方式中,CSMA优先级相当于主优先级。而且,服务信息表110的登记内容可以适当变更及追加。
[QoS管理表的内容]
图6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31中的QoS管理表120的表图。QoS管理表120是用于将发送源IP地址121和CSMA优先级122相对应起来登记的表。在发送源IP地址121例如存储发送收费流A的AV服务器23A的IP地址,在CSMA优先级122存储CSMA的优先级。
[优先级设定表的内容]
图7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31中的优先级设定表130的表图。优先级设定表130是用于将数据类别131、主优先级132、CW133和AIFS134相对应起来登记的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用于发送控制的主优先级的变更,所以在优先级设定表130中存在与主优先级“0”~“7”相关的信息。而且,优先级设定表139的登记内容可以适当变更及追加。
在数据类别131,存储有声音通信(VoIP)涉及的数据、流传送涉及的数据或如一般数据那样的数据的数据类别。图7中的“VoIP”表示声音通信(VoIP)涉及的数据,“流传送”表示流传送涉及的数据,“一般数据”表示一般数据。但是,还存在在数据类别131不直接表示数据类别的空白(一),以便能够应对用于优先控制的主优先级的变更。
在主优先级132存储对应的数据类别的主优先级。在图7的例子中,若是VoIP则主优先级成为“7”,若是流传送则主优先级成为“6”,若是一般数据则主优先级成为“3”。声音通信(VoIP)的主优先级高于流传送,流传送的主优先级高于一般数据的发送。但是,也存在不与数据类别直接相关的主优先级,以便能够应对用于优先控制的主优先级的变更。
在CW133存储CW(Contention Window:争用窗口)。CW是指表示从通过某个数据的发送而占用共同的传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16)的状态结束起到第几个时隙能够开始数据的发送的最大时隙数,例如表示规定于IEEE802.11e的CW。
在AIFS134存储AIFS(Arbitration Inter Frame Space(仲裁帧间间隔))。AIFS是指表示从通过某个数据的发送而占用共同的传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16)的状态结束起到能够进行本装置的发送为止的等待时间,例如表示规定于IEEE802.11e的AIFS。
而且,发送处理部55参照优先级设定表130,根据发送数据的数据类别131设定优先级,按每个优先级和发送目的地地址的组准备发送队列而存储发送数据。在此所说的优先级可以是主优先级其本身,也可以是变更CW值和/或AIFS的值而比其它数据加快数据的发送定时的优先级。
[副优先级管理表的内容]
图8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31中的副优先级管理表140的表图。图8的副优先级管理表140是在从管理终端15分发的属性信息为收费信息的情况下制作的副优先级管理表。
副优先级管理表140是用于将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141、收费信息142和副优先级143相对应起来登记的表。在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141存储用于识别进行流的发送的主机等的发送源设备的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在收费信息142存储表示对应的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的发送源设备发送的流为收费的情况或非收费的情况的收费信息。在副优先级143存储根据对应的收费信息的副优先级。在本实施方式中,收费信息为“收费”时副优先级为“1”,在收费信息为“非收费”时副优先级为“0”,收费流的副优先级高于非收费流的副优先级。而且,这是一例,不限于此。
其中,作为发送源识别信息,若是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等可识别设备的信息即可,对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存在多个发送源识别信息。
[优先级管理表的内容]
图9是表示存储在图3的存储器31中的优先级管理表150的表图。优先级管理表150是用于将流ID151、发送源PLC地址152、主优先级(原来)153、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和副优先级155相对应起来登记的表。
在流ID151存储用于识别流的流ID。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发送流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与有关流的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以下,适当称为“主优先级(原来)”)。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变更了的主优先级(以下,适当称为“主优先级(变更后)”),初始值是与存储在主优先级(原来)153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值。在副优先级155存储根据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
<流经PLC网络的帧的帧格式>
以下,对流经PLC网络1的数据帧及通知信号的帧格式进行说明。
[数据帧的帧格式]
图10是表示流经图1的PLC网络1的数据帧的帧格式的图。数据帧210是指一次可发送的数据的块,由帧标题和存储实际要通信的数据的有效载荷构成。
帧标题包括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11、发送源PLC地址212、流ID213、主优先级(原来)214、主优先级(变更后)215、副优先级216、属性信息217。
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11设定数据帧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在发送源PLC地址212存储数据帧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在流ID213设定与保存在数据帧的有效载荷中的数据有关的流的流ID。在主优先级(原来)214及主优先级(变更后)215的每一个设定与存储在数据帧的有效载荷中的数据有关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及主优先级(变更后)。在副优先级216设定与存储在数据帧的有效载荷中的数据有关的流的副优先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属性信息215设定与存储在数据帧的有效载荷中的数据有关的流的收费信息。
[通知信号的帧格式]
图11是表示流经图1的PLC网络1的通知信号的帧格式的图。通知信号230是用于对其它PLC调制解调器通知与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有关的流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通知信号230由帧标题和存储实际要通信的数据的有效载荷构成。
帧标题包括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发送源PLC地址232。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设定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在发送源PLC地址232设定通知信号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
有效载荷包括控制种类233、控制值234、主优先级(原来)235、副优先级236。
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分配到控制种类的参数值,该控制种类表示对其它PLC调制解调器的主优先级(变更后)的控制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参数值准备了“0”~“3”。被分配参数值“0”的控制种类中的控制内容是对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使主优先级(变更后)降低到存储在控制值234中的值,例如若存储在控制值234中的值是“5”,则使主优先级(变更后)降低到“5”。分配参数值“1”的控制种类中的控制内容是对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使主优先级(变更后)降低存储在控制值234中的值,例如若存储在控制值234中的值是“1”,则使主优先级(变更后)降低“1”级。被分配参数值“2”的控制种类中的控制内容是对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使数据的发送停止。被分配参数值“3”的控制种类中的控制内容是对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使主优先级(变更后)返回主优先级(原来),或者解除发送的停止。
在控制种类233存储参数值“0”时,在控制值234中存储使主优先级(变更后)变更的值,在控制种类233存储参数值“1”时,在控制值234中存储使主优先级(变更后)降低的降低幅度。
在主优先级(原来)235设定发送通知信号的PLC调制解调器要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在副优先级236设定其副优先级。
而且,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0”~“2”的通知信号相当于用于通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此外,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3”的通知信号相当于用于对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通知本装置的数据发送结束的结束通知信号。
<CSMA/CA方式的简要>
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发送处理部在数据的发送控制中利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方式。CSMA/CA方式是用于在同一传送路上接入多个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PLC调制解调器)时避免竞争的方式。
图12是用于说明CSMA/CA方式的图,图中的终端相当于PLC调制解调器。其中,为了使CSMA/CA方式的说明简单,假设主优先级未被变更。
例如,在终端301进行数据发送的媒体忙区间,终端302、303停止数据发送,进入等待状态。并且,终端302、303监视传送路,若确认终端301的数据发送完成而成为传送路处于空闲状态的媒体空闲区间,则开始数据发送。
这时,若终端302及终端303一起开始通信,则帧会冲突,所以可以根据主优先级进行发送开始的优先控制,根据优先级设定各种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把上述的CW和AIFS用作参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CW及AIFS与主优先级相对应起来存储在图7的优先级设定表130。此外,与主优先级相对应的参数不限于CW和AIFS。
要进行主优先级为6的数据的通信的终端302从图7的优先级设定表130取得对应于主优先级=6的CW=5、AIFS=5。终端302在取得的CW=5内产生随机数,将产生的随机数(在此设为3)设为时隙数,将时隙数和时隙时间相乘来计算补偿时间。并且,终端302将取得的AIFS=5和计算的补偿时间相加,等待相加得到的时间之后,开始数据发送。
另一方面,要进行主优先级为3的数据的发送的终端303从图7的优先级设定表130取得对应于主优先级=3的CW=10、AIFS=10。终端303在取得的CW=10内产生随机数,将产生的随机数(在此设为4)设为时隙数,将时隙数和时隙时间相乘来计算补偿时间。并且,终端303将取得的AIFS=10和计算的补偿时间相加,等待相加得到的时间。在到达相加得到的时间时,由于终端302开始数据发送而成为媒体忙状态,所以终端303不能发送数据。而且,在图12中,终端303不能开始数据发送,但是以虚线表示不能发送的数据,以便知道数据发送的开始定时。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优先级设定表130用于CW或AIFS的取得的主优先级相当于主优先级(变更后)。
这样,通过控制在根据主优先级开始发送之前必须等待的时间,可以对要发送主优先级高的数据的终端提供更多的发送机会。即,越是要发送主优先级高的数据的终端,可发送数据的概率升高。一般,主优先级根据数据类别设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优先级相同的数据之间产生拥塞时,通过暂时变更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主优先级,从而变更各种参数,并进行要保护的流的优先控制。
<PLC调制解调器的内部控制>
以下,对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内部控制进行说明。
[初始处理]
图13是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进行的初始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接收处理部51接收从管理终端15发送过来的成为设定副优先级的基准的属性信息(步骤S101)。副优先级控制部52识别通过接收处理部51接收的属性信息为收费信息来将属性信息存储在存储器31,并制作用于将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收费信息和副优先级相对应起来登记的副优先级管理表140(步骤S102)。在启动时,PLC调制解调器11~14未保存用于发送收费流的发送源设备信息,所以在副优先级管理表140中,在发送源设备设别信息141存储“其它”,在收费信息142存储“非收费”,并且在副优先级143仅存储“0”。
这样,通过管理终端15向PLC网络1内的所有PLC调制解调器11~14分发属性信息,从而可以在PLC调制解调器11~14谋求副优先级的设定基准的整合性,并且,可以成批变更副优先级的设定基准。
而且,例如在PLC调制解调器启动时、启动后每一定周期从PLC调制解调器产生请求时,或从外部产生变更请求时,进行属性信息的分发即可。
[登记处理]
图14是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进行的登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PLC调制解调器11~14例如对从所连接的设备发送的存储有域名的DNS请求包进行中继,将该DNS请求包向DNS(Domain Name System)服务器发送。DNS服务器作为DNS请求包的响应而发送DNS响应包,在该DNS响应包中存储有域名和对应于该域名的IP地址。PLC调制解调器11~14等待从DNS服务器接收DNS响应包(步骤S131)。
并且,若PLC调制解调器11~14接收DNS响应包,则对接收到的DNS响应包进行中继,这时,在服务信息表110中,发送侧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比较存储在DNS响应包的有效载荷中的域名和存储在DNS询问名(域名)111中的各域名,判断是否有一致的域名(步骤S132)。若没有一致的域名(S132:否),则进行步骤S131的处理。
另一方面,若有一致的域名(S132:是),则CPU32在QoS管理表120中,在发送源IP地址121存储包含在DNS响应包的有效载荷中的IP地址,在CSMA优先级122存储对应于一致的域名的CSMA优先级(步骤S133)。此外,CPU32的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副优先级管理表140中,在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141存储一致的域名,在收费信息142存储对应于一致的域名的收费信息,在副优先级143存储根据收费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步骤S134)。并且,进行步骤S131的处理。而且,在收费信息为收费的情况下,CPU32将副优先级决定为“1”,在收费信息为非收费的情况下,CPU32将副优先级决定为“0”。
以下,记载具体例。
电视机25通过STB24发送DNS请求包,该DNS请求包存储有正在传送要收看的动画的AV服务器23A的域名,PLC调制解调器12、11对DNS请求包进行中继而向DNS服务器发送。DNS服务器回复DNS响应包,在该DNS响应包中存储有与域名对应的IP地址。中继DNS响应包的发送侧的PLC调制解调器11比较服务信息表110的域名和存储在DNS响应包的有效载荷中的AV服务器的域名。并且,在此根据是否有一致的域名,PLC调制解调器11在QoS管理表120中,在发送源IP地址121存储包含在DNS响应包的有效载荷中的IP地址,在CSMA优先级122存储与一致的域名对应的CSMA优先级“6”。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1在副优先级管理表140中,在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141存储域名“AV服务器23A”,在收费信息142存储与一致的域名对应的收费信息“收费”,并按照收费信息,在副优先级143存储副优先级“1”。
AV终端27发送DNS请求包,该DNS请求包中存储有正在传送要收看的动画的AV服务器23B的域名,PLC调制解调器14、11对DNS请求包进行中继而向DNS服务器发送。DNS服务器回复存储有对应于域名的IP地址的DNS响应包。中继DNS响应包的发送侧的PLC调制解调器11比较服务信息表110的域名和存储在DNS响应包的有效载荷中的AV服务器的域名。在此,PLC调制解调器11根据是否有一致的域名,在QoS管理表120中,在发送源IP地址121存储包含在DNS响应包的有效载荷中的IP地址,在CSMA优先级122存储对应于一致的域名的CSMA优先级“6”。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1在副优先级管理表140中,在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141存储域名“AV服务器23B”,在收费信息142存储对应于一致的域名的收费信息“收费”,并根据收费信息,在副优先级143存储副优先级“1”。
而且,由于PLC调制解调器11~14对于以其它PLC调制解调器为发送目的地的数据只能解读标题信息,所以要在所有PLC调制解调器11~14保持共同的副优先级管理表140时,PLC调制解调器11~14可以按更新副优先级管理表140的定时对PLC网络1内的本装置以外的所有PLC调制解调器通知更新内容,可以按一定间隔对PLC网络1内的本装置以外的所有PLC调制解调器通知副优先级管理表140的内容。
而且,例如,也可以扩展QoS管理表120,由1个表制作QoS管理表120和副优先级管理表140。
[发送处理]
图15是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发送处理部55确认在其内部具备的发送队列是否有数据(步骤S151)。若发送处理部55确认在发送队列中有数据(S151:有数据),则决定以1帧发送的数据量(步骤S152)。但是,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50没有与要发送的数据有关的流的流信息,则发送处理部55参照优先级设定表130来决定对应于该流的数据类别的主优先级。并且,发送处理部55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在流ID151存储与要发送的数据有关的流的流ID,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本终端的地址,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所决定的主优先级,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所决定的主优先级。而且,根据通知信号,适当变更主优先级(变更后)154的存储内容。
副优先级控制部52按每个帧,即,每次发送一个帧时,根据属性信息为收费信息的情况,参照副优先级管理表140从要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决定收费信息及副优先级(步骤S153),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在与要发送的数据有关的流的副优先级155存储所决定的副优先级(步骤S154)。这样,不是服务器设定副优先级的构成,而是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每一个决定副优先级,所以不需要基于服务器的管理。
拥塞检测部54进行拥塞的监视(步骤S155)。若未检测到拥塞(S155:否),则进行步骤S159的处理。另一方面,若检测到拥塞(S155:是),则进行步骤S156的处理。
在此,记载基于拥塞检测部54的拥塞的检测的一个具体例。拥塞检测部54监视发送处理部55的各发送队列的余量是否超过阈值,或者各发送队列是否溢出而监视传送路上的拥塞,若检测到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将检测到拥塞的情况通知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其中,拥塞是指流入网络的数据量超过网络的允许值,成为不能应对终端的请求的状态。而且,网络的允许值例如取决于终端的处理能力和链接频带,终端的请求例如是延迟请求(例如200ms以下的收发等)、损耗(例如损耗率10%以下等)、频带保证等。
副优先级控制部52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中检索主优先级(原来)与有关从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相等、副优先级比有关从该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的流的副优先级低的流,判断是否存在符合检索要求的流(步骤S156)。若做出否定性的判断(S156:否),则不发送通知信号,而进行步骤S159的处理。另一方面,若做出肯定性的判断(S156:是),则进行步骤S157的处理。
通知信号生成部53生成通知信号而向发送处理部55输出(步骤S157),发送处理部55发送从通知信号生成部53输入的通知信号(步骤S158)。并且,进行步骤S159的处理。
在步骤S157中,通知信号生成部53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设定步骤S156的检索的结果发现的流(主优先级(原来)与有关从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相等、副优先级比有关从该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的流的副优先级低)的存储在发送源PLC地址152中的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在发送源PLC地址232设定本装置的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0”、“1”、“2”的任意个。通知信号生成部53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0”时,在控制值234设定使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变更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其本身,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1”时,在控制值234设定使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降低主优先级(变更后)的降低幅度。通知信号生成部53在主优先级(原来)235设定与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有关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在副优先级236设定其副优先级。
其中,在控制种类233设定的参数值及在控制值234设定的值例如可以如下决定。
通知信号生成部53在本装置的损耗率超过预先设定的值的情况下,将设定于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决定为“2”,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将设定于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任意决定为“0”或“1”。
将设定于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决定为“0”时,通知信号生成部53预先保持以多个阈值区分的各部分和使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变更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其本身的关系,调查包含本装置的损耗率的部分,将与包含本装置的损耗率的部分对应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其本身决定为设定于控制值234的值。
将设定于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决定为“1”时,通知信号生成部53预先保持以多个阈值区分的各部分和使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降低主优先级(变更后)的下降幅度的关系,调查包含本装置的损耗率的部分,将与包含本装置的损耗率的部分对应的下降幅度决定为设定于控制值234的值。
由此,检测到拥塞的PLC调制解调器可以根据拥塞的程度进行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变更控制。
而且,上述的决定方法终究是一例,并不限于此。
发送处理部55取得与从优先级管理表150要发送的数据有关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步骤S159)。并且,发送处理部55从优先级设定表130取得与在步骤S159取得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对应的CW和AIFS,利用取得的CW和AIFS求出到发送开始为止的等待时间来进行设定(步骤S160)。
若等待时间结束,则发送处理部55向数据帧的帧标题设定各信息(步骤S161),发送数据帧(步骤S162)。并且,进行步骤S151的处理。
在步骤S161中,发送处理部55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11中设定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在发送源PLC地址212中设定本装置的地址,在流ID213中设定与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有关的流的流ID。发送处理部55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在主优先级(原来)214、主优先级(变更后)215及副优先级216分别设定与要发送的数据有关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主优先级(变更后)及副优先级。而且,发送处理部55在属性信息217中设定属性信息。
在步骤S151中,发送处理部55确认在发送队列中有数据之后,进行从步骤S152到步骤S162的处理,若确认在发送队列中数据消失且发送结束(S151:发送结束),副优先级控制部52就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判断是否由于本终端变更了主优先级(变更后)而存在主优先级(原来)和主优先级(变更后)不同的流(步骤S163)。若不存在主优先级(变更后)被变更的流(S163:否),则CPU32结束发送处理。另一方面,若存在主优先级(变更后)被变更的流(S163:是),则通知信号生成部53生成通知信号而向发送处理部55输出(步骤S164),发送处理部55发送从通知信号生成部53输入的通知信号(步骤S165),CPU32结束发送处理。
在步骤S164中,通知信号生成部53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设定存储在主优先级(变更后)被更新的流的发送源PLC地址152中的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在发送源PLC地址232设定本装置的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在控制种类233中设定参数值“3”。而且,在控制值234、主优先级(原来)235及主优先级(变更后)236中例如设定任意值即可。
[接收处理]
图16是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接收处理部51判断是否接收到信号(步骤S201),到接收信号为止(S201:否),进行步骤S201的处理。若接收处理部51接收到信号(S201:是),则判断接收到的信号是通知信号还是数据帧(步骤S202)。在接收到的信号为数据帧的情况下(S202:数据帧),CPU32进行数据帧接收处理(步骤S203)。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信号为通知信号的情况下(S202:通知信号),CPU32进行通知信号接收处理(步骤S204)。
(数据帧接收处理)
图17是表示图16的数据帧接收处理(步骤S203)的流程的流程图。
接收处理部51从接收到的数据帧中提取帧标题,将提取出的帧标题输出到副优先级控制部52。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从接收处理部51输入的帧标题中取得流ID、发送源PLC地址、主优先级(原来)、主优先级(变更后)及副优先级(步骤S231)。
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检索与流ID取得的流ID一致的流(步骤S232)。
若没有一致的流(S232:否),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将从帧标题取得的流ID、发送源PLC地址、主优先级(原来)、主优先级(变更后)及副优先级分别新登记为流ID151、发送源PLC地址152、主优先级(原来)153、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及副优先级155(步骤S233)。
另一方面,若有一致的流(S232:是),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将一致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及副优先级155分别更新为从帧标题取得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及副优先级(步骤S234)。
(通知信号接收处理)
图18及图19是表示图16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步骤S204)的流程的流程图。
接收处理部51将接收到的通知信号输出到副优先级控制部52。并且,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从接收处理部51输入的通知信号中取得控制种类、控制值、主优先级(原来)及副优先级(步骤S251)。
副优先级控制部52确认在步骤S251取得的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判断参数值是否为“3”(步骤S252)。
若参数值为“3”(S252:是),则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副优先级控制部52将本终端发送的所有流(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有本装置的地址的所有流)的每一个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的值复原主优先级(原来)153的值(步骤S253)。
若参数值为“3”以外(S252:否),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从本装置发送的流中检索主优先级(原来)与在步骤S251中取得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并且副优先级小于在步骤S251中取得的副优先级的流(步骤S254)。
副优先级控制部52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符合检索要求的流(步骤S255)。若存在多个符合检索要求的流(S255:是),则进行步骤S256的处理。另一方面,若符合检索要求的流仅有1个(S255:否),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将符合检索要求的流决定为进行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变更的对象的流(以下,称为“控制对象流”)(步骤S262)。
副优先级控制部52计算在符合检索要求的流的每一个产生的损耗率(步骤S256)。并且,副优先级控制部52比较符合检索要求的各流的损耗率和预先设定的阈值,判断所有流的损耗率是否为阈值以下(步骤S257)。若所有流的损耗率为阈值以下(S257:是),则进行步骤S258的处理。另一方面,若符合检索要求的流的至少1个的损耗率超过阈值(S257:否),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将符合检索要求的流的全部决定为控制对象流(步骤S262)。
而且,步骤S257的判断以损耗率为基准进行,但是不限于此,判断的基准只要是成为拥塞程度的指标的值即可,例如也可以将蓄积在发送队列中的数据长度作为基准来进行判断。
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符合检索要求的流中检索副优先级最低的流(步骤S258)。并且,若存在多个副优先级最低的流(S259:是),则进行步骤S260的处理。另一方面,若副优先级最低的流不存在多个(S259:否),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将步骤S258的检索结果发现的副优先级最低的流决定为控制对象流(步骤S262)。
副优先级控制部52判断是否将副优先级最低的所有流设为进行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变更的对象(步骤S260)。在判断为将所有流设为进行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变更的对象的情况下(S260:是),副优先级控制部52将副优先级最低的所有流决定为控制对象流(步骤S262)。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将一部分流设为进行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变更的对象的情况下(S260:否),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副优先级最低的流中随机地选择流(步骤S261),将在步骤S261选择的流决定为控制对象流(步骤S262)。
其中,步骤S260的判断例如可以如下实现。在设置时预先在PLC调制解调器登记将所有流设为变更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对象还是将一部分流设为变更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对象,副优先级控制部52参照其登记内容进行步骤S260的判断。
此外,在步骤S261选择的流的数量的决定例如可以如下实现。在设置时预先在PLC调制解调器登记在步骤S261选择的流的最大数量,副优先级控制部52将其最大数量以下且小于在步骤S258中检索的结果发现的流的流数量的值作为上限值生成随机数,将该生成的数量设为所选择的流的数量。而且,在步骤S261选择的流的数例如可以是如“1”这样的固定值。
而且,上述2个内容是一例,不限于此。
副优先级控制部52确认在步骤S251取得的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判断参数值为“0”、“1”、“2”中的哪一个(步骤S263)。
若参数值为“0”(S263:“0”),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将控制对象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更新为在步骤S251取得的控制值(步骤S264)。
若参数值为“1”(S263:“1”),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判断将存储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的控制对象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降低由步骤S251取得的控制值之后的值是否为0以上(步骤S265)。在0以上的控制对象流中(S265:是),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将控制对象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更新为降低控制值之后的值(步骤S266)。另一方面,在不是0以上的控制对象流中(S265:否),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将控制对象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更新为“停止”(步骤S267)。
若参数值为“2”(S263:“2”),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将控制对象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更新为“停止”(步骤S267)。
<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
以下,参照图20到图24说明主优先级(原来)相等的3条流(收费)A、流(收费)B、流(非收费)C无损耗地流经PLC网络1,但由于PLC网络1的传送路频带的减少而不能无损耗地传送全部流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而且,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通过执行上述的初始处理及登记处理,从而将副优先级管理表140保存在存储器31中。
图20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PLC网络1中开始流传送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20中的11A~14A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PLC调制解调器11的优先级管理表11A如下制作。
CPU32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收费)A的数据时,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1A没有流(收费)A的流信息,则新登记流信息,若有流(收费)A的流信息,则仅更新副优先级。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收费)A的流ID“01”,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分配到收费的“1”。
CPU32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收费)B的数据时,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1A没有流(收费)B的流信息,则新登记流信息,若有流(收费)B的流信息,则仅更新副优先级。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收费)B的流ID“2”,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分配到收费的“1”。
CPU32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非收费)C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1A中存储流(非收费)C的流信息。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非收费)C的流ID“03”,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分配到非收费的“0”。
PLC调制解调器12的优先级管理表12A如下制作。
CPU32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收费)A、流(收费)B及流(非收费)C的每一个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2A存储流(收费)A、流(收费)B及流(非收费)C的各自的流信息。
PLC调制解调器13的优先级管理表13A如下制作。
CPU32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非收费)C的数据时,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3A没有流(非收费)C的流信息,则新登记流信息,若有流(非收费)C的流信息,则仅更新副优先级。而且,在流ID151存储流(非收费)C的流ID“03”,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分配到非收费的“0”。
CPU32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收费)A及流(收费)B的各自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3A中存储流(收费)A及流(收费)B的各自的流信息。
PLC调制解调器14的优先级管理表14A如下制作。
CPU32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收费)A、流(收费)B及流(非收费)C的各自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4A中存储流(收费)A、流(收费)B及流(非收费)C的各自的流信息。
图21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PLC网络1中PLC调制解调器11检测到拥塞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21中的11B~14B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传送流(收费)A和流(收费)B的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并在例如发送流(收费)A的数据时检测拥塞。这时,若按原样的话,流(收费)A、流(收费)B及流(非收费)C的主优先级相同,所以流(收费)A、流(收费)B及流(非收费)C的全部因传送路频带减少而成为不能确保无损耗的通信的状况。
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1B,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中,检索主优先级(原来)与流(收费)A相同且副优先级低于流(收费)A的副优先级的流,并找到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流(非收费)C。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分别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中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发送源PLC地址232中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控制种类233中设定“1”,在控制值234中设定“1”,在主优先级(原来)235中设定流(收费)A的主优先级(原来)“6”,在副优先级236中设定其副优先级“1”而生成通知信号,并发送所生成的通知信号。而且,设定到控制种类233及控制值234的值是一例。
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通知信号接收处理,取出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并流经PLC网络1的通知信号,在优先级管理表13B中,根据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内容,将流(非收费)C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的值从“6”更新为“5”。
而且,由于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通知信号不是以本装置为发送目的地的通知信号,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2、14分别不利用该通知信号进行优先级管理表12B、14B的更新。
这样,在同一主优先级(原来)的数据类别的数据涉及的流中通过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从而使发送该流的PLC调制解调器可发送数据的概率降低,可以相对提高发送副优先级高的流的PLC调制解调器可发送数据的概率。其结果,能够对副优先级高的流涉及的数据无损耗地进行通信。
此外,由于能够以在副优先级高的流涉及的数据不发生损耗的程度进行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等的应对,所以一方面可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流的通信,另一方面副优先级低的流的通信也能够用不妨碍副优先级高的流的通信的空闲的传送频带继续进行。
另外,在即使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也不能消除拥塞的情况下,进而通过发送通知信号,可以进一步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流(变更后),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发送副优先级高的流的PLC调制解调器能够发送数据的概率,能够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流的通信。
此外,通过发送将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设为“2”的通知信号,能够使副优先级低的流的发送停止,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发送副优先级高的流的PLC调制解调器能够发送数据的概率,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流的通信。
图22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13变更流(非收费)C的主优先级(变更后)之后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21中的11C~14C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11中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4的地址“0004”,在发送源PLC地址212中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流ID213中设定流(非收费)C的流ID“03”,在主优先级(原来)214中设定其主优先级(原来)“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215中设定其主优先级(变更后)“5”,在副优先级216中设定其副优先级“0”,在属性信息217中设定表示属性信息的内容,并发送数据帧。
PLC调制解调器11、12、14的各自的CPU32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从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并流经PLC网络1的流(非收费)C涉及的数据帧。并且,在优先级管理表11C、12C、14C中,CPU32根据取入的数据帧的帧标题的设定内容,将流(非收费)C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的值从“6”更新为设定于主优先级(变更后)215中的“5”。
图23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11结束流(收费)A的传送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23中的11D~14D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若流(收费)A的传送结束,则生成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中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发送源PLC地址232中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控制种类233中设定“3”的通知信号,并发送所生成的通知信号。
PLC调制解调器13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通知信号接收处理,取出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并流经PLC网络1的通知信号,在优先级管理表13D中,根据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内容,将流(非收费)C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的值从“5”返回到主优先级(原来)153的值“6”。
而且,由于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过来的通知信号不是以本装置为发送目的地的通知信号,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2、14分别不利用该通知信号进行优先级管理表12D、14D的更新。
这样,通过PLC调制解调器11对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将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设为“3”的通知信号,PLC调制解调器13即使暂时降低本装置发送的副优先级低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也可以复原原来的级别,因此通过恢复能够保证副优先级低的流的通信。
图24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13将流(非收费)C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复原原级别之后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24中的11E~14E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11中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4的地址“0004”,在发送源PLC地址212中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流ID213中设定流(非收费)C的流ID“03”,在主优先级(原来)214中设定其主优先级(原来)“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215中设定其主优先级(变更后)“6”,在副优先级216中设定其副优先级“0”,在属性信息217中设定表示属性信息的内容,并发送数据帧。
PLC调制解调器11、12、14的各自的CPU32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从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并流经PLC网络1的流(非收费)C涉及的数据帧。并且,CPU32在优先级管理表11E、12E、14E中,根据取入的数据帧的帧标题的设定内容,将流(非收费)C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的值从“5”更新为设定于主优先级(变更后)215的“6”。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属性信息设为数据的种类,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如下的属性信息。属性信息可以是物理层速率(PHY(Physical Layer)rates),副优先级控制部52也可以以使副优先级随着物理层速率由低到高的顺序变高的方式设定副优先级。此外,属性信息也可以是数据发送的每个单位的发送时间,副优先级控制部52根据在一定期间内能够发送的帧的发送时间的总计,以使副优先级随着该发送时间的总计由长到短的顺序升高的方式设定副优先级。而且,属性信息可以是流的残余数据量,副优先级控制部52也可以使副优先级按残余数据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升高的方式决定副优先级,这时,由发送数据帧的PLC调制解调器在帧标题中记载所发送的各流的残余数据量。
此外,拥塞检测部54在接收处理部51有接收队列时,也可以监视该队列来检测拥塞。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或处理步骤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或处理步骤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可适用其说明,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PLC调制解调器之间,干扰范围不一定是共同的。因此,产生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PLC调制解调器属于不同的干扰范围的情况。这时,可引起在属于某个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可以接收流经共同的传送路的数据帧,但是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不能接收的情况。因此,在属于某个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可以更新优先级管理表的副优先级,但是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不能更新优先级管理表的副优先级,所以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PLC调制解调器之间对副优先级不持有共同的优先级管理表。其结果,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相同的主优先级(原来)的数据类别的副优先级不反映实际的通信状况。这时,可以引起发送相同的主优先级(原来)的数据类别中的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PLC调制解调器向发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PLC调制解调器送出通知信号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是实施上述情况的对策的方式,具体地,接收到通知信号的PLC调制解调器参照自己的优先级管理表,判断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是否高于送出通知信号的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的情况下,将用于通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响应信号发送到发送通知信号的PLC调制解调器。
<网络>
图25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的PLC网络1的网络构成图。PLC网络1包括PLC调制解调器11~14和管理终端15。图25中的R1表示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表示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图中,流A()等的()内表示后述的物理层速率的值。
<PLC调制解调器的硬件构成>
图25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具备存储器31、CPU32a、网络接口33、网络接口3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后述的物理层速率用作属性信息,所以存储器31不需要具备副优先级管理表140。CPU32a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各种控制程序来进行PLC调制解调器11~14整体的控制。
<CPU的功能构成>
图26是图25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具备的CPU32a的功能框图。CPU32a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各种控制程序,具有接收处理部51a、副优先级控制部52a、通知信号生成部53a、拥塞检测部54a及发送处理部55a的功能。而且,接收处理部51a、副优先级控制部52a、通知信号生成部53a及发送处理部55a分别对应于接收处理部51、副优先级控制部52、通知信号生成部53及发送处理部55,在后述的处理流程的说明中以与它们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流经PLC网络的帧的帧格式>
以下,对流经PLC网络1的响应信号的帧格式进行说明。而且,流经PLC网络1的数据帧及通知信号的帧格式实质上与图10及图11相同,可适用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响应信号的帧格式]
图27是表示流经图25的PLC网络1的响应信号的帧格式的图。响应信号250是作为对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11送过来的通知信号的响应而回复的响应信号。响应信号250由帧标题和存储实际要通信的数据的有效载荷构成。
帧标题包括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51、发送源PLC地址252。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51中设定响应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在发送源PLC地址252中设定响应信号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
有效载荷包括控制结果253、流ID254、主优先级(变更后)255和副优先级256。
在控制结果253设定表示是否能够根据来自其他PLC调制解调器的通知信号正常执行主优先级(变更后)的更新的参数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参数值而准备“0”和“1”。参数值“0”表示的控制结果是通知信号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要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副优先级高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副优先级,根据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控制种类及控制值进行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变更控制。另一方面,参数值“1”表示的控制结果是本装置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副优先级高于通知信号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要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副优先级,不进行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变更。
在流ID254中设定流的流ID,在主优先级(变更后)255中设定其主优先级(变更后),在副优先级256中设定其副优先级。
而且,在控制结果253中设定有参数值“1”的响应信号相当于用于对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通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响应信号。
<PLC调制解调器的内部控制>
以下,对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内部控制进行说明。
[初始处理]
接收处理部51a接收从管理终端15发送过来的成为设定副优先级的基准的属性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副优先级控制部52识别接收到的属性信息为物理层速率的情况并将属性信息存储在存储器31。而且,不需要制作副优先级管理表1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属性信息是物理层速率(物理层速率),提高物理层速率高的流的副优先级来保护物理层速率高的流。而且,物理层速率是指通信速度,在共同的传送路发送各种数据时,以通信的速度表示在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和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之间的传送路中在1秒内可以交换多少数据。数值越大,通信速度越快,所以通过将物理层速率设为属性信息,从而可以保护通信速度快的流。
[发送处理]
发送处理部55a进行对于在图15表示流程的发送处理将步骤S153的处理内容置换为以下处理内容的发送处理。而且,在步骤S161的数据帧的生成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属性信息217设定表示物理层速率的信息。
取代步骤S153,副优先级控制部52a根据属性信息为物理层速率,例如一定间隔(例如,30ms左右的一定间隔)或传送路上的损耗成为阈值以上时,通过进行信道评估,从而取得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和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之间的传送路的物理层速率,将取得的物理层速率决定为副优先级。而且,在步骤S154中,副优先级控制部52a将该决定的副优先级存储在优先级管理表150的副优先级155。
这样,例如,在一定间隔或传送路上的损耗成为阈值以上时,进行信道评估,从而副优先级反映时刻变化的传送路的状况。
[接收处理]
图28是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a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接收处理部51a判断是否接收到信号(步骤S301),直到接收信号为止(S301:否)进行步骤S301的处理。若接收处理部51a接收到信号(S301:是),则判断接收到的信号是通知信号、数据帧或响应信号(步骤S302)。在接收到的信号为数据帧的情况下(S302:数据帧),则CPU32进行利用图17说明的数据帧接收处理(步骤S303)。在接收到的信号为通知信号的情况下(S302:通知信号),CPU32进行通知信号接收处理(步骤S304)。在接收到的信号为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302:响应信号),进行步骤S305的处理。
副优先级控制部52a确认响应信号的控制结果253的参数值(步骤S305)。
若参数值为“1”(S305:“1”),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a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检索流ID与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流ID254的值一致的流(步骤S306),将检索发现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及副优先级155的值分别更新为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主优先级(变更后)255及副优先级256的值(步骤S307)。并且,进行步骤S301的处理。
另一方面,若参数值为“0”(S305:“0”),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a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检索流ID与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流ID254的值一致的流(步骤S308),将检索发现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及副优先级155的值分别更新为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主优先级(变更后)255及副优先级256的值(步骤S309)。并且,进行步骤S301的处理。
(通知信号接收处理)
图29及图30是表示图28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步骤S304)的流程的流程图。其中,图29及图30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是对于图18及图19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在步骤S252的“否”和步骤S254之间加上从步骤S351到步骤S353的处理步骤,在步骤S264、S266、S267之后加上步骤S354及步骤S355的处理步骤的处理。在此,以与图18及图19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图29及图30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进行说明。
若参数值为“3”以外(S252:否),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a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判断主优先级(原来)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本装置发送的所有流的副优先级是否高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副优先级(步骤S351)。若做出肯定的判断(S351:是),则进行步骤S352的处理,若做出否定的判断(S351:否),则进行步骤S254的处理。
通知信号生成部53a生成响应信号而向发送处理部55a输出(步骤S352),发送处理部55a发送从通知信号生成部53a输入的响应信号(步骤S353)。在步骤S352中,通知信号生成部53a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51设定通知信号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在发送源PLC地址252设定本装置的PLC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a在控制结果253设定参数值“1”。通知信号生成部53a在流ID254设定主优先级(原来)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且副优先级高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副优先级的本装置发送的流的流ID,在主优先级(变更后)255中设定其主优先级(变更后),在副优先级256中设定其副优先级。
在进行步骤S264、S266、S267的处理步骤之后,通知信号生成部53a生成响应信号而向发送处理部55a输出(步骤S354),发送处理部55a发送从通知信号生成部53a输入的响应信号(步骤S355)。在步骤S354中,通知信号生成部53a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51中设定通知信号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的地址,在发送源PLC地址252中设定本装置的PLC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a在控制结果253中设定参数值“0”。通知信号生成部53a在流ID254中设定变更主优先级(变更后)后的流的流ID,在主优先级(变更后)255中设定其主优先级(变更后),在副优先级256中设定其副优先级。
<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
以下,参照图31到图34对PLC网络1上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而且,假设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a通过执行初始处理来获得属性信息为物理层速率的情况。而且,在图31到图34中,R1F~R1I表示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F~R2I表示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
图31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PLC网络1中开始流传送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在图31中,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1F和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F重叠。而且,图31中的11F~14F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PLC调制解调器11的优先级管理表11F如下制作。
CPU32a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A的数据时,依据属性信息为物理层速率,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1F没有流A的流信息,则新登记流信息,若有流A的流信息,则仅更新副优先级。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A的流ID“01”,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信道评估的结果得到的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1和PLC调制解调器12之间的传送路的物理层速率15Mbps的“15”。
CPU32a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B的数据时,依据属性信息为物理层速率,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1F没有流B的流信息,则新登记流信息,若有流B的流信息,则仅更新副优先级。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B的流ID“02”,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信道评估的结果得到的“20”,该“20”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1和PLC调制解调器14之间的传送路的物理层速率20Mbps。
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C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1F存储流C的流信息。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C的流ID“03”,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10”,该“10”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3和PLC调制解调器14之间的传送路的物理层速率10Mbps。
PLC调制解调器12的优先级管理表12F如下制作。
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A、流B、流C的每一个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2F存储流A、流B、流C的每一个的流信息。
PLC调制解调器13的优先级管理表13F如下制作。
CPU32a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C的数据时,依据属性信息为物理层速率,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3F没有流C的流信息,则新登记流信息,若有流C的流信息,则仅更新副优先级。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C的流ID“03”,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信道评估的结果得到的“10”,该“10”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3和PLC调制解调器14之间的传送路的物理层速率10Mbps。
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A及流B的每一个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3F中存储流A及流B的每一个的流信息。
PLC调制解调器14的优先级管理表14F如下制作。
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A、流B、流C的每一个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4F存储流A、流B、流C的每一个的流信息。
图32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1G和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G错开的状况下、流C的副优先级被变更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32中的11G~14G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a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C的数据时,依据属性信息为物理层速率,进行信道评估,作为PLC调制解调器13和PLC调制解调器14之间的传送路的物理层速率取得30Mbps,将优先级管理表13G的流C的副优先级的值从“10”更新为“30”。
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a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11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4的地址“0004”,在发送源PLC地址212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流ID213设定流C的流ID“03”,在主优先级(原来)214设定其主优先级(原来)“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215设定其主优先级(变更后)“6”,在副优先级216设定其副优先级“30”,在属性信息217设定表示物理层速率的信息来发送数据帧。
PLC调制解调器12、14的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C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2G、14G中,根据数据帧的帧标题的内容将流C的副优先级的值从“10”更新为“30”。
而且,PLC调制解调器11存在于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G以外,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a不能接收通过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优先级管理表11G中的流C的副优先级仍为“10”。
图33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PLC网络1中PLC调制解调器11检测到拥塞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33中的11H~14H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传送流A和流B的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a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例如在发送流B的数据时检测拥塞。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a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1H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中检索主优先级(原来)与流B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且副优先级低于流B的副优先级的流,找到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流C。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a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发送源PLC地址232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控制种类233设定“0”,在控制值234设定“5”,在主优先级(原来)235设定流B的主优先级(原来)“6”,在副优先级236设定流B的副优先级“20”而生成通知信号,发送生成的通知信号。而且,设定于控制种类233及控制值234的值是一例。
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通知信号接收处理,取出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并流经PLC网络1的通知信号。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a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3H,确认流C的副优先级“30”高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副优先级“20”的情况,在优先级管理表13H中不进行流C的主优先级(变更后)的更新。
这样,PLC调制解调器13即使从PLC调制解调器11接收到在控制种类233中设定有参数值“0”~“2”的通知信号,也自己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3H,判断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副优先级是否高于通知信号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11要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副优先级,在判断为高时,不更新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
因此,即使在PLC网络1包含不同的干扰范围的情况下,通过来自进行副优先级低的数据发送的PLC调制解调器11的通知信号,可以防止进行副优先级高的数据发送的PLC调制解调器13的主优先级(变更后)被进行如降低的更新的现象。
而且,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过来的通知信号不是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通知信号,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2、14分别不利用该通知信号进行优先级管理表12H、14H的更新。
图34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PLC网络1中PLC调制解调器13确认本装置发送的流的副优先级高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副优先级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34中的11I~14I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及通知信号接收处理,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3I,确认本装置发送的流C的副优先级“30”高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副优先级“20”的情况。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a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51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发送源PLC地址252设定本装置的PLC地址“0003”,在控制结果253设定参数值“1”,在流ID254设定流C的流ID“03”,在主优先级(变更后)255设定其主优先级(变更后)“6”,在副优先级256设定其副优先级“30”而生成响应信号,并发送所生成的响应信号。
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取出从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并流经PLC网络1的响应信号。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a确认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控制结果253的参数值为“1”的情况,在优先级管理表11I中将流C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的值从“6”更新为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主优先级(变更后)255的值“6”,将副优先级155的值从“10”更新为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副优先级256的值“30”。
这样,PLC调制解调器11根据来自PLC调制解调器13的响应信号,在优先级管理表11I中更新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和/或副优先级,所以可以进行与在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的通信状况对应的适当的应对。
而且,由于从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响应信号不是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通知信号,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2、14分别不利用该通知信号进行优先级管理表12I、14I的更新。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属性信息设为物理层速率,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下。属性信息作为传送流的传送路的参数,可以是传送流的链接速度、传送路的稳定度、为了传送流而占用传送路的时间。此外,属性信息可以是流的传送开始时间,也可以利用在传送开始时间开始流传送的绝对时间和/或在网络内取得同步的时间戳。此外,属性信息也可以是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的发送源或发送目的地的流发送媒体。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或处理步骤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或处理步骤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可适用其说明,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PLC调制解调器之间,干扰范围不一定是共同的。因此,产生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PLC调制解调器属于不同的干扰范围的情况。这时,可引起在属于某个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可以接收流经共同的传送路的数据帧,但是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不能接收的情况。因此,在属于某个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可以更新优先级管理表的副优先级,但是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不能更新优先级管理表的副优先级,所以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PLC调制解调器之间对副优先级不持有共同的优先级管理表。其结果,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PLC调制解调器中相同的主优先级(原来)的数据类别的副优先级不反映实际的通信状况。这时,不能检测出发送相同的主优先级(原来)的数据类别中的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PLC调制解调器正在发送相同的主优先级(原来)的数据类别中的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情况。于是,发生如下情形:尽管由于在副优先级低的数据发送中正在使用传送路频带而副优先级高的数据产生拥塞,但是发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PLC调制解调器不能向发送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PLC调制解调器送出通知信号。
本实施方式用于应对上述情形,具体而言,接收侧的PLC调制解调器在共同的传送路径中一检测到拥塞,就参照优先级管理表,向发送副优先级比本装置接收的数据低的数据的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用于通知本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网络>
图35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的PLC网络1的网络构成图。PLC网络1包括PLC调制解调器11~14和管理终端15。图35中的r1表示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表示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图中,流A()等的()内表示后述的1帧发送时间的值。
<PLC调制解调器的硬件构成>
图35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具备存储器31、CPU32b、网络接口33、网络接口3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后述的1帧发送时间用作属性信息,所以存储器31不需要具备副优先级管理表140。CPU32b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各种控制程序来进行PLC调制解调器11~14整体的控制。
<CPU的功能构成>
图36是图35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具备的CPU32b的功能框图。CPU32b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各种控制程序,具有接收处理部51b、副优先级控制部52b、通知信号生成部53b、拥塞检测部54及发送处理部55b的功能。而且,接收处理部51b、副优先级控制部52b、通知信号生成部53b及发送处理部55b分别对应于接收处理部51、51a、副优先级控制部52、52a、通知信号生成部53、53a及发送处理部55、55a,在后述的处理流程的说明中以与它们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PLC调制解调器的内部控制>
以下,对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内部控制进行说明。
[初始处理]
接收处理部51b接收从管理终端15发送过来的成为设定副优先级的基准的属性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副优先级控制部52识别接收到的属性信息为1帧发送时间的情况并将属性信息存储在存储器31。而且,不需要制作副优先级管理表1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属性信息是1帧发送时间,利用传送路的通信速度和以1帧发送的数据量计算1帧发送时间。如果发送数据量相同,若传送路的通信速度快,则发送时间短,若是相同的通信速度,则数据量少的一方发送时间缩短。因此,若将1帧发送时间设为属性信息,则考虑通信速度和发送数据量,可以保护占用传送路的时间最短的流。
另一方面,在某个一定期间,例如一个PLC调制解调器发送2次流,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1次流时,若一个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1次份的流的数据量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1次份的流的数据量相同,则一个PLC调制解调器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相比传送2倍的流,所以也可以进行优先保护其它PLC调制解调器的流的判断。这时,若不以1帧的发送时间判断,而是判断在某个一定的期间内发送的数据帧占用传送路的时间,则不能优先保护发送时间短的流。
本实施方式将属性信息设为“1帧发送时间”,发送在副优先级216设定了1帧发送时间的数据帧。若PLC调制解调器接收数据帧,则在存储于优先级管理表150的副优先级155的值加上设定于该数据帧的副优先级216的1帧发送时间,将副优先级155的值更新为加法运算值。换言之,在某个一定的期间之间,将在至今为止发送过来的同一流的数据帧的副优先级216设定的1帧发送时间累积相加的加法运算值,作为副优先级存储在优先级管理表150的副优先级155。
而且,上述某个一定期间可以按时间单位决定期间,也可以在网络内指定同步的时间或绝对时间来决定。此外,也可以设为从接收到按一定周期在网络内发送的控制信号后到下一次接收为止的时间。而且,一定期间不必始终是一定期间,也可以是接收非周期的控制信号的期间。
[发送处理]
发送处理部55进行对于在图15表示流程的发送处理将步骤S153及步骤S154的处理内容置换为以下的处理内容的发送处理。而且,在步骤S161的数据帧的生成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属性信息217设定表示1帧发送时间的信息,在副优先级216设定由取代后述的步骤153进行的处理中计算的1帧发送时间。
取代步骤S153,副优先级控制部52b按每1帧,即,在每次发送一帧时,根据属性信息为1帧发送时间的情况,利用由信道评估取得的发送源的PLC调制解调器和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之间的传送路的物理层速率和在步骤S152计算出的以1帧发送的数据量,计算在发送1帧时占用传送路的发送时间(1帧发送时间),将计算值决定为设定于数据帧的副优先级216的值。而且,如上所述,例如在一定间隔(例如,30ms左右的一定间隔)或传送路上的损耗成为阈值以上时进行信道评估。
而且,物理层速率配合发送时的传送路状态而设定为最佳的值,此外,发送的数据量随着蓄积在此时的发送队列中的数据量而每次变动,所以1帧发送时间时刻变化,成为反映通信状况的参数。
取代步骤S154,副优先级控制部52b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将如上所述计算的1帧发送时间与在存储于要发送的流的副优先级155中的值相加,将副优先级155的存储值更新为加法运算值。
[接收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CPU32b在图28的接收处理中,在数据帧接收处理(步骤S303)中执行图37的数据帧接收处理,在通知信号接收处理(步骤S304)中执行在图29及图30中说明的通知信号接收处理。
(数据帧接收处理)
图37是表示图36的CPU32b进行的数据帧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接收处理部51b从接收到的数据帧中提取帧标题,将提取出的帧标题输出到副优先级控制部52b。副优先级控制部52b在从接收处理部51b输入的帧标题中取得流ID、发送源PLC地址、主优先级(原来)、主优先级(变更后)及副优先级(步骤S511)。
副优先级控制部52b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检索与流ID取得的流ID一致的流(步骤S512)。
若没有一致的流(S512:否),则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副优先级控制部52b将从帧标题取得的流ID、发送源PLC地址、主优先级(原来)、主优先级(变更后)及副优先级分别新登记为流ID151、发送源PLC地址152、主优先级(原来)153、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及副优先级155(步骤S513)。
另一方面,若有一致的流(S232:是),则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副优先级控制部52b将一致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更新为从帧标题取得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此外,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副优先级控制部52b将存储于一致的流的副优先级155的值和所取得的表示1帧发送时间的副优先级相加,并将副优先级155的存储值更新为加法运算值(步骤S514)。
接收处理部51b确认在其内部具备的接收队列中是否有数据(步骤S515)。若确认在接收队列中有数据(S515:有数据),则拥塞检测部54进行拥塞的监视(步骤S516)。若检测不到拥塞(S516:否),则进行步骤S515的处理。另一方面,若检测到拥塞(S516:是),则进行步骤S517的处理。
副优先控制部52b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中检索主优先级(原来)与有关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且副优先级低于有关该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副优先级的流,判断是否存在过这种流(步骤S517)。若做出否定的判断(S517:否),则进行步骤S515的处理。另一方面,若做出肯定的判断(S517:是),则进行步骤S518的处理。
通知信号生成部53b生成通知信号而向发送处理部55b输出(步骤S518),发送处理部55b发送从通知信号生成部53b输入的通知信号(步骤S519)。
在步骤S518中,通知信号生成部53b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设定步骤S517的检索的结果发现的流(主优先级(原来)与有关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且副优先级低于有关该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副优先级的流)的发送源PLC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b在发送源PLC地址232设定本装置的地址。控制信号生成部53b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0”、“1”、“2”中的某个。通知信号生成部53b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0”时,在控制值234设定使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变更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本身,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1”时,在控制值234设定使通知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PLC调制解调器降低主优先级(变更后)的降低幅度。通知信号生成部53b在主优先级(原来)235设定有关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在副优先级236设定其副优先级。而且,例如根据传送路的拥塞的状况来决定设定于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及设定于控制值234的值即可。
其中,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0”、“1”、“2”的通知信号相当于用于对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通知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在步骤S515中,接收处理部55b确认在接收队列中有数据的情况之后,若确认在接收队列中数据消失并结束了接收的情况(S515:接收结束),则副优先级控制部52b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判断是否存在因本装置变更了主优先级(变更后)而主优先级(原来)与主优先级(变更后)不同的流(步骤S520)。若不存在主优先级(变更后)被变更的流(S520:否),则CPU32b结束数据帧接收处理。另一方面,若存在主优先级(变更后)被变更的流(S520:是),则通知信号生成部53b生成通知信号而向发送处理部55b输出(步骤S521),发送处理部55b发送从通知信号生成部53b输入的通知信号(步骤S522),CPU32b结束接收处理。
在步骤S521中,通知信号生成部53b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设定存储于主优先级(变更后)被更新的流的发送源PLC地址152的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b在发送源PLC地址232设定本装置的地址。通知信号生成部53b在控制种类233设定参数值“3”。而且,在控制值234、主优先级(原来)235及主优先级(变更后)236例如设定任意的值即可。
<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
以下,参照图38到图40对PLC网络1上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而且,假设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b通过执行初始处理来取得属性信息为1帧发送时间的情况。而且,在图38到图40中,r1J~r1L表示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J~r2L表示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
图38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PLC网络1中开始流传送、检测到拥塞之前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在图38中,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1J和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J错开。而且,图38中的11J~14J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如下制作PLC调制解调器11的优先级管理表11J。
CPU32b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A的数据时,依据属性信息为1帧发送时间,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1F没有流A的流信息,则新登记流信息,若有流A的流信息,则仅更新副优先级。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A的流ID“01”,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表示副优先级(某个一定期间内的流A涉及的1帧发送时间的累积加法运算值)的“20000”。
同样,在流ID151存储流B的流ID“02”,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表示副优先级(某个一定期间内的同一流涉及的1帧发送时间的累积加法运算值)的“18000”。
如下制作PLC调制解调器12的优先级管理表12J。
CPU32b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A及流B的每一个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2J存储流A及流B的每一个的流信息。
而且,PLC调制解调器11、12存在于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2J外,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1、12的CPU32b不能接收通过PLC调制解调器13发送的数据帧,不能在优先级管理表11J、12J存储流C涉及的流信息。
PLC调制解调器13的优先级管理表13J如下制作。
CPU32b执行上述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流C的数据时,依据属性信息为1帧发送时间的情况,若在优先级管理表13J没有流C的流信息,则新登记流信息,若有流C的流信息,则仅更新副优先级。由此,在流ID151存储流C的流ID“03”,在发送源PLC地址152存储PLC调制解调器13的地址“0003”,在主优先级(原来)153存储分配到流传送的主优先级“6”,在主优先级(变更后)154存储与主优先级(原来)相同的“6”,在副优先级155存储表示副优先级(某一定的期间内的流C涉及的1帧发送时间的累积加法运算值)的“15000”。
而且,PLC调制解调器13存在于可接收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的干扰范围r1J外,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3的CPU32b不能接收通过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数据帧,不能在优先级管理表13J存储流A及流B的每一个涉及的流信息。
如下制作PLC调制解调器14的优先级管理表14J。
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取入流经PLC网络1的流A、流B及流C的每一个涉及的数据帧,在优先级管理表14J存储流A、流B及流C的每一个的流信息。
图39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PLC网络1中由于干扰范围r1K或干扰范围r2K中的传送路频带的减少,PLC调制解调器14检测到拥塞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39中的11K~14K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接受流C的传送的PLC调制解调器14的CPU32a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数据帧接收处理,在接受流C的传送时检测拥塞。PLC调制解调器14的CPU32b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4K从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中检索主优先级(原来)与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流C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且副优先级低于流C的副优先级的流,找到PLC调制解调器11正在发送的流A及流B。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4的CPU32b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31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1的地址“0001”,在发送源PLC地址232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4的地址“0004”,在控制种类233设定“2”,在控制值234设定“停止”,在主优先级(原来)235设定流C的主优先级(原来)“6”,在副优先级236设定流C的副优先级“15000”而生成通知信号,并发送所生成的通知信号。而且,设定于控制种类233及控制值234的值是一例。
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b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通知信号接收处理,取出从PLC调制解调器14发送并流经PLC网络1的通知信号。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b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1K,确认流A的副优先级“20000”及流B的副优先级“18000”的每一个低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副优先级“15000”的情况,在优先级管理表11K中,根据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为“2”的情况,将流A及流B中副优先级低的流A的主优先级(变更后)从“6”更新为“停止”。
这样,在包含于干扰范围r1K及干扰范围r2K的双方的PLC调制解调器14检测到拥塞的情况下,能够使发送副优先级低的流的PLC调制解调器11降低PLC调制解调器11正在发送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其结果,相对于副优先级低的流的发送概率,可以相对提高副优先级高的流的发送概率,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流的通信。
而且,从PLC调制解调器14发送过来的通知信号不是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通知信号,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2、13分别不利用该通知信号进行优先级管理表12K、13K的更新。
图40是用于说明PLC调制解调器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在PLC网络1中本装置发送的流的副优先级低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副优先级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1将主优先级(变更后)更新为停止时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动作的图。而且,图40中的11L~14L是参照图9说明的优先级管理表。
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b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及通知信号接收处理,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1L,确认流A的副优先级“20000”及流C的副优先级“18000”的每一个低于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副优先级“15000”的情况。并且,在优先级管理表11L中,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b根据包含在通知信号中的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为“2”的情况,将流A及流B中副优先级低的流A的主优先级(变更后)从“6”更新为“停止”。PLC调制解调器11的CPU32b在发送目的地PLC地址251设定PLC调制解调器14的地址“0004”,在发送源PLC地址252设定本装置的PLC地址“0001”,在控制结果253设定参数值“0”,在流ID254设定流A的流ID“01”,在主优先级(变更后)255设定变更的“停止”,在副优先级256设定其副优先级“20000”而生成响应信号,并发送生成的响应信号。
PLC调制解调器14的CPU32b执行上述的接收处理,取出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并流经PLC网络1的响应信号。并且,PLC调制解调器14的CPU32b确认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控制结果253的参数值为“0”,在优先级管理表14L中,将流A的主优先级(变更后)154的值从“6”更新为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主优先级(变更后)255的值“停止”,将副优先级155的值从“20000”更新为包含在响应信号中的副优先级256的值“20000”。
而且,由于从PLC调制解调器11发送的响应信号不是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通知信号,所以PLC调制解调器12、13分别不利用该通知信号进行优先级管理表12I、13I的更新。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PLC调制解调器11~14若检测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使其它PLC调制解调器降低该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PLC调制解调器11~14若检测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提高本装置正在发送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或处理步骤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或处理步骤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可适用其说明,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PLC调制解调器的硬件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具备存储器31、CPU32c、网络接口33和网络接口34。CPU32c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各种控制程序来进行PLC调制解调器整体的控制。
<CPU的功能构成>
图41是本实施方式的PLC调制解调器具备的CPU32c的功能框图。CPU32c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各种控制程序,具有接收处理部51c、副优先级控制部52c、拥塞检测部54c及发送处理部55c的功能。而且,接收处理部51c、副优先级控制部52c及发送处理部55c分别对应于接收处理部51、副优先级控制部52及发送处理部55,在后述的处理流程的说明中以与它们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PLC调制解调器的内部控制>
以下,对PLC调制解调器的内部控制进行说明。
[初始处理及登记处理]
CPU32b执行参照图13说明的初始处理及参照图14说明的登记处理。
[发送处理]
图42是图41的CPU32c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进行上述的步骤S151~步骤S155的处理,若检测出拥塞(S155:是),则进行步骤S156A的处理,另一方面,若检测不出拥塞(S155:否),则进行步骤S159的处理。
副优先级控制部52c参照优先级管理表150判断是否有其它PLC调制解调器(步骤S156A),该其它PLC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流的数据的数据类别的主优先级(原来)与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主优先级(原来)相同、且副优先级高于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在做出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S156A:是),进行步骤S159的处理。在做出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S156A:否),进行步骤S157A的处理。
副优先级控制部52c在优先级管理表150中增大要发送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值(步骤S158),进行步骤S159的处理。而且,也可以使主优先级(变更后)增大预定值,也可以根据拥塞的状况而使增大主优先级(变更后)的程度可变。
进行上述的步骤S159~步骤S162的处理,返回步骤S151的处理。在步骤S151中,发送处理部55c确认在发送队列中有数据的情况之后,进行从步骤S152到步骤S162的处理,若确认在发送队列数据消失且发送结束的情况(S151:发送结束),则CPU32c结束发送处理。
[接收处理]
图43是表示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CPU32c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接收处理部51c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帧(步骤S201A),直到接收到数据帧为止(S201A:否),进行步骤S201A的处理。若接收到数据帧(S201A:是),则进行从上述的步骤S231到步骤S234的处理,进行步骤S201A的处理。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PLC调制解调器在检测到拥塞的情况下,提高本装置要发送的数据涉及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所以可以相对地提高发送概率,因此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流的通信。
(补充)
本发明不限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在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与其相关或附带的目的的任何方式中均可以实施,例如可以如下。
(1)第1实施方式的副优先级管理表140将发送源设备识别信息和作为属性信息的收费信息相对应起来,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接收端设备识别信息和作为属性信息的收费信息相对应起来。
(2)在各实施方式中,设为管理终端15分发属性信息,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从构成PLC网络1的PLC调制解调器11~14的任意一个分发属性信息,也可以从连接在外部网络的外部设备通过PLC调制解调器分发。此外,可以在将PLC调制解调器11~14连接到PLC网络1时单独设定属性信息,也可以在制造时设定属性信息。
(3)对于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PLC调制解调器,若在本装置发送的流中有副优先级低的流,则PLC调制解调器可以附加降低该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或停止数据发送的功能,在拥塞的检测涉及的流的副优先级最低的情况下,PLC调制解调器也可以附加降低该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或停止数据发送的功能。
(4)假设在各实施方式的步骤S261中随机地进行一部分流的选择,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利用其它副优先级选择一部分流,也可以在通知信号中加入所选择的流的流ID来选择特定的流。此外,在不能变更控制对象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时,也可以设为接下来选择副优先级低的流。
(5)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追加在数据的发送结束时发送提高主优先级(变更后)的宗旨的通知信号的功能,这时也可以设定将主优先级仅提高到所设定的阈值、例如原来的主优先级的值。此外,还可以附加如下功能:若确认副优先级高于本装置发送的流的流发送结束的情况,则即使未接收到通知信号,也进行将本装置发送的流的主优先级(变更后)复原原级别等的处理,也可以附加在发送结束确认后经过一定期间时进行该处理的功能。
(6)在各实施方式中,若接收到控制种类233的参数值为“3”的通知信号,则将主优先级(变更后)复原原级别,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接收到通知信号之后经过一定的期间时使主优先级(变更后)复原原级别,此外,也可以在通知信号中包含从接收到通知信号起到使主优先级(变更后)复原原级别为止的期间,并在经过此期间时使主优先级(变更后)复原原级别。
(7)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具备: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每一个存储登记有通信的每个数据类别的优先级的表;控制单元,对于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根据与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各数据有关的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副优先级而登记在上述表;以及通信单元,若在从本终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与从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相同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低于从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数据的其它终端,送出表示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通知信号。
由此,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各通信终端装置对于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根据与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各数据有关的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副优先级,从而各通信终端装置配合自身通信的状况,决定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副优先级,所以可以进行与在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的通信状况对应的适当的应对。
此外,不是在服务器登记副优先级的结构,各通信终端装置自己决定副优先级,所以不需要通过服务器,因此可以迅速应对在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的通信状况。
而且,若在从本终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其它终端送出表示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通知信号,该其它终端发送与从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相同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低于从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数据,从而可以进行在接收到上述通知信号的其它终端降低优先级等的应对,所以不是在当前进行的通信的全部再分配因传送路频带的减少而减少的发送频带,而是在同一优先级的数据中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优先级,减少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发送概率,由此,可以相对提高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发送概率,所以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产生拥塞时,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通信。
(8)第2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通信的数据每次变化时,上述控制单元根据有关各数据的预定的属性信息更新暂时登记的副优先级。
第3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2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每次发送一帧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通信的数据时,上述控制单元根据有关各数据的预定的属性信息更新暂时登记的副优先级。
第4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与在共同的传送路上通信的各数据有关的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副优先级时,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通信的数据包括本装置发送的数据及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
第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其它终端若接收上述通知信号,则降低从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
不是在当前进行的通信的全部再分配因传送路频带的减少而减少的频带,而在同一优先级的数据中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优先级,减少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发送概率,由此,可以相对提高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发送概率,所以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产生拥塞时,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通信。
(9)第6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从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表示从通过某个数据的发送而结束共同的传送路被占用的状态后到第几个时隙之前上述其它终端能够开始数据发送的最大时隙数。
第7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6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最大时隙数是在IEEE802.11e规定的争用窗口。
第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从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是指从通过某个数据的发送而共同的传送路被占用的状态结束后到能够进行其它终端的发送为止的等待时间。
第9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等待时间是在IEEE802.11e规定的AIFS(arbitration interframe space(仲裁帧间间隔))。
第10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降低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的程度通过上述通信单元对上述其它终端送出的通知信号表示。
由此,发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能够指定发送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其它终端降低优先级的程度,所以根据通信终端装置检测到的拥塞的程度,可以决定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的降低程度。其结果,可以设定与拥塞的程度对应的优先级的降低幅度。而且,作为利用通知信号指定优先级的降低幅度的方法有指示例如降低2级优先级的方法,或者如指示例如将优先级设为3的情况那样特定降低的优先级的方法。
(10)第1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通信单元若在送出上述通知信号之后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对上述其它终端再送出上述通知信号。
第12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若上述其它终端接收预定次数上述通知信号,则停止上述其它终端发送数据。
由此,即使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优先级,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不消除拥塞的情况下,通过停止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发送,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发送概率,所以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通信。
(11)第13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若上述其它终端接收到上述通知信号,则发送多个副优先级相同的数据时,参照上述表的副优先级,降低副优先级低的各数据的优先级。
第14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若上述其它终端接收到上述通知信号,则发送多个副优先级相同的数据时,参照上述表的副优先级,降低副优先级低的数据中随机选择的1个数据的优先级。
第1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若上述其它终端接收到上述通知信号,则发送副优先级相同的多个数据时,参照上述表的副优先级,停止发送副优先级低的数据。
第16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3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通信单元若在送出上述通知信号之后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对上述其它终端再送出上述通知信号。
第17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若上述其它终端接收到预定次数上述通知信号,则参照上述表的副优先级,进而停止副优先级低的数据发送。
第1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来自本装置的数据发送结束时,上述通信单元对上述其它终端送出表示来自本装置的数据发送结束的第2通知信号。
由此,在其它终端接收到上述第2通知信号时,在上述其它终端中,可以采取将暂时降低的优先级复原等的处理,所以不仅可以保证副优先级高的数据的通信,也可以通过复原来保证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通信。
(12)第19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若上述其它终端接收到上述第1通知信号,则降低从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并且,若接收到上述第2通知信号,则复原从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
第20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若上述其它终端接收到上述第1通知信号,则停止来自上述其它终端的数据发送,并且,若接收到上述第2通知信号,则再开始上述其它终端的数据发送。
第2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在上述其它终端发送多个副优先级相同的数据时,若接收到上述第1通知信号,则降低从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副优先级相同的数据的各优先级,并且,若接收到上述第2通知信号,则将从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全部复原。
第22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在上述其它终端发送多个副优先级相同的数据时,若接收到上述第1通知信号,则参照上述表的副优先级停止发送副优先级低的数据,并且,若接收到上述第2通知信号,则在上述其它终端重新开始所停止的数据发送。
第23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在上述其它终端接收到上述通知信号的情况下且参照存储在上述其它终端的表,上述其它终端判断为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于送出上述通知信号的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的情况下,上述通信单元从上述其它终端接收表示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响应信号。
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干扰范围不一定是共同的。因此,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属于不同的干扰范围时,可引起在属于某个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可以取得与流经上述共同的传送路的数据有关的预定的属性信息,但是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不能取得的情况。这时,在属于某个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可以更新表的副优先级,但是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不能更新表的副优先级,所以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对副优先级不持有共同的表,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副优先级不反映实际的通信状况。其结果,可引起发送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向发送副优先级高的其它终端送出通知信号的情况。
由此,在接收到上述通信信号的其它终端侧,参照存储在上述其它终端的表,在上述其它终端判断为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于送出上述通知信号的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时,上述通信单元通过从上述其它终端接收表示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响应信号,从而即使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包含多个干扰范围的情况下,其它终端不是根据来自因干扰区域不同而未进行表的更新的其它终端的通知信号来进行处理,而是其它终端自己也进行判断而对未进行表的更新的终端通知其内容,所以可以防止发送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对副优先级高的其它终端控制优先级。
(13)第24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23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上述响应信号时,根据上述响应信号来更新登记在上述表的副优先级。
由此,上述控制单元接收到上述响应信号时,根据上述响应信号来更新登记在上述表的副优先级,从而即使在因干扰区域不同的而未进行表的更新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上述响应信号来更新副优先级,所以可以进行与在传送路上时刻变化的具体的通信状况对应的适当的对应
(14)第2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将上述预定的属性信息设为各数据的种类。
第26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2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将上述数据的种类设为收费数据或非收费数据。
第27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26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其它终端从服务器下载数据,具有按每个服务器登记是发送收费数据的服务器或发送非收费数据的服务器的第2表,上述第1控制单元从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取入与上述其它终端访问的服务器有关的数据,取得上述预定的属性信息。
第2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控制单元取入流经上述共同的传送路的以其它终端为目的地的数据,取得与该数据有关的预定的属性信息。
第29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2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预定的属性信息是记载于上述数据的标题中的物理层速率。
由此,在发送各数据时按传送路状态良好的顺序(好到差)保护数据。
第30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2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预定的属性信息是发送上述数据的单位即记载于帧的标题中的发送时间,是在一定期间内能够发送的各帧的标题中记载的发送时间的总计。
由此,可以按一定期间的各数据的发送时间,即,在各数据被发送时占用共同的传送路的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保护数据。
第3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28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预定的属性信息是记载于上述数据的标题中的剩余数据量。
第32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3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其它终端以帧为单位发送数据时,在发送的各帧的标题中记载剩余数据量。
(15)第33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从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分发上述预定的属性信息。
由此,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内能够取得共同的属性信息,所以能够防止在上述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存在不同的属性信息。此外,上述管理终端可以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的所有终端分发新的属性信息,所以能够成批变更副优先级的设定方针。
(16)第34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通知信号至少包括:表示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的信息,指定在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的降低幅度的信息、指定在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的信息,指示停止上述其它终端中的数据发送的信息中的某个。
由此,能够由本装置控制在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
(17)第35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1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其它终端接收到上述通知信号时,将从根据上述通知信号变更后的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回送到上述通信终端装置。
由此,通信终端装置可以根据上述通知信号知道在其它终端如何变更了副优先级。
(18)第36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如下:在第23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上述响应信号包含上述其它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
第37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具备: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每一个存储按通信的每个数据类别登记优先级的表;控制单元,对于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根据与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各数据有关的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副优先级而登记在上述表;以及通信单元,若本装置在从第1其它终端接收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第2其它终端送出表示上述本终端接收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通知信号,该第2其它终端发送与上述本终端接收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低于上述本终端接收的数据的数据。
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干扰范围不一定是共同的。因此,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属于不同的干扰范围时,可引起在属于某个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可以取得与流经上述共同的传送路的数据有关的预定的属性信息,但是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不能取得的情况。这时,在属于某个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可以更新表的副优先级,但是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不能更新表的副优先级,所以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对副优先级不持有共同的表,在属于其它干扰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副优先级不反映实际的通信状况。其结果,可能引起发送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中的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对副优先级高的其它终端送出通知信号的情况。
由此,若在接收侧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通过对第2其它终端送出表示上述本终端接收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宗旨的通知信号,该第2其它终端发送与上述本终端接收的数据相同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低于上述本终端接收的数据的数据,从而即使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但发送终端彼此不属于干扰范围的情况下,属于共同的干扰区域的接收终端可以不与发送终端进行通知信号的收发,所以可以对发送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副优先级低的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送出通知信号。
第38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是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方法,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每一个存储登记有通信的每个数据类别的优先级的表;对于同一优先级的数据类别的数据,根据与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各数据有关的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副优先级而登记在上述表;若在从本终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其它终端送出表示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宗旨的通知信号,该其它终端发送与从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相同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低于从上述本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数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在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优先控制中利用。

Claims (15)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
控制单元,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中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以及
通信单元,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本装置发送数据时,上述控制单元按每个帧根据上述预定的属性信息进行副优先级的更新。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的用于通知从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降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知信号包含如下信息中的某个:表示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的降低幅度的信息,表示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变更的主优先级的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中的数据发送停止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单元若在送出上述通知信号之后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还送出上述通知信号。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本装置的数据发送结束,则上述通知单元对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本装置的数据发送的结束的结束通知信号。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的用于通知从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降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
根据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的用于通知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结束的结束通知信号,使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复原。
8.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知单元进一步在接收到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的用于通知从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时,参照上述表,在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比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时,对上述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响应信号。
9.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进一步根据用于从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通知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响应信号,更新该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
10.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接收从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分发的上述属性信息。
1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
控制单元,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以及
通信单元,若本装置通过上述共同的传送路接收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正在接收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该正在接收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12.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单元,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
控制单元,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
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若没有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高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则提高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
13.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
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
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从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14.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
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
若本装置通过上述共同的传送路接收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对发送主优先级与正在接收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该正在接收的数据低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送出用于通知本装置正在接收的数据的副优先级高的情况的通知信号。
15.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利用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存储与进行上述数据的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对应起来登记与该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主优先级的表;
对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每一个,在上述表登记根据预定的属性信息决定的副优先级;
若从本装置利用上述共同的传送路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上述共同的传送路上的拥塞,则参照上述表,若没有发送主优先级与从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类别的数据且副优先级比从该本装置发送的数据高的数据的其它通信终端装置,则提高上述本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主优先级。
CN200980000382A 2008-03-31 2009-03-31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6825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1087/2008 2008-03-31
JP2008091087 2008-03-31
PCT/JP2009/001491 WO2009122723A1 (ja) 2008-03-31 2009-03-31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2553A true CN101682553A (zh) 2010-03-24

Family

ID=41135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000382A Pending CN101682553A (zh) 2008-03-31 2009-03-31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20593A1 (zh)
EP (1) EP2262181A1 (zh)
JP (1) JPWO2009122723A1 (zh)
CN (1) CN101682553A (zh)
WO (1) WO20091227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6641A (zh) * 2013-09-11 2015-03-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2967B2 (ja) 2007-10-12 2013-02-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09072175A1 (ja) * 2007-12-03 2009-06-11 Fujitsu Limited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JP5122399B2 (ja) * 2008-04-24 2013-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装置
EP2114034A1 (en) * 2008-04-28 2009-11-0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619580B2 (en) * 2009-12-16 2013-12-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033108A1 (en) * 2011-08-30 2013-03-07 Yitran Communications Ltd. Collision handling and synchroniztion of nodes in a csma/ca network
US9559975B1 (en) 2012-09-29 2017-01-31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Real-time analysis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multimedia traffic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US9942161B1 (en) * 2012-09-29 2018-04-10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figuring and updating session-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for multimedia traffic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US9191070B2 (en) * 2012-10-26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instance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13797B2 (en) 2013-04-23 2016-08-09 Gurulogic Microsystems Oy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GB2513345B (en) * 2013-04-23 2017-07-26 Gurulogic Microsystems Oy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112525A1 (en) * 2013-06-10 2016-04-21 Nec Corporation Distribu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same, push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R3007916B1 (fr) * 2013-06-28 2016-11-25 Thales Sa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commute utilisable notamment dans des applications avioniques
JP6053914B2 (ja) * 2013-07-16 2016-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メッセージ送受信装置、自動検針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ッセージ送受信方法
US20150150079A1 (en) * 2013-11-26 2015-05-28 Bluecat Network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9591512B2 (en) 2013-12-30 2017-03-0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patial quality of service prioritization algorithm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762496B2 (en) 2014-02-25 2017-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ted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for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6520545B2 (ja) * 2015-08-10 2019-05-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サポート装置およびサポートプログラム
KR101710428B1 (ko) * 2015-10-02 2017-02-27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력선 통신에서 우선순위 역전 방지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기록 매체 및 장치
CN108667487B (zh) * 2018-05-19 2021-11-30 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优先注册名单的g3载波网络动态调整和组网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9636A (ja) * 2001-12-12 2003-06-27 Fujitsu Ltd VoIPネットワークの輻輳制御システム
CN1592267A (zh) * 2003-09-03 2005-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灾难时的优先级报文流量保证方法
CN1984052A (zh) * 2006-04-30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Iub接口带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1123557A (zh) * 2006-08-10 2008-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中继方法以及存储有中继程序的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317B1 (en) * 1998-02-19 2001-07-03 Broadcom Homenetworking, Inc. Packet-switched multiple-access network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fair priority queuing
US7206320B2 (en) * 2003-06-18 2007-04-17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centralized network bandwidth management
WO2006087817A1 (ja) * 2005-02-21 2006-08-24 Fujitsu Limited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9636A (ja) * 2001-12-12 2003-06-27 Fujitsu Ltd VoIPネットワークの輻輳制御システム
CN1592267A (zh) * 2003-09-03 2005-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灾难时的优先级报文流量保证方法
CN1984052A (zh) * 2006-04-30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Iub接口带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1123557A (zh) * 2006-08-10 2008-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中继方法以及存储有中继程序的记录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6641A (zh) * 2013-09-11 2015-03-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426641B (zh) * 2013-09-11 2019-01-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22723A1 (ja) 2011-07-28
US20100220593A1 (en) 2010-09-02
WO2009122723A1 (ja) 2009-10-08
EP2262181A1 (en)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2553A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KR101786041B1 (ko) 다수의 액세스 포인트들을 갖는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부하 밸런싱
CN101800693B (zh) 对MoCA网络中的数据发送进行管理的方法及同轴电缆网络
CN105119793B (zh) 一种传感器网络can总线帧格式的标识符分配方法
US9125224B2 (en) Conten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telecommunications
CN111919492B (zh) 用于工业无线网络中的信道访问方法、系统和分组收发器
CN109617806B (zh) 一种数据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699089A (zh)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995128B (zh) 综采集控系统的数据访问方法、装置、主机和存储介质
US10425482B2 (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ice, local network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gram
JP2010130047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672229B2 (en)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dynamic link bandwidth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JP2003229798A (ja)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
JP6456331B2 (ja) 通信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JP5133419B2 (ja) 共通制御信号を配信する配信システム、配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方法
JP2014078119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る路側通信機、通信制御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通信方法
US9065668B1 (en) Distributed bandwidth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110950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265453B2 (ja) 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
JP2015046869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車内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車内通信方法
JP4961994B2 (ja) 帯域利用制御システム、帯域利用制御方法、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6456895B2 (ja)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9075800A (ja)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9129512A (ja) 車載中継装置、中継方法、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JP6605695B2 (ja) 通信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