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5700A -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5700A
CN101675700A CN200880014422A CN200880014422A CN101675700A CN 101675700 A CN101675700 A CN 101675700A CN 200880014422 A CN200880014422 A CN 200880014422A CN 200880014422 A CN200880014422 A CN 200880014422A CN 101675700 A CN101675700 A CN 101675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hared channel
channel
data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4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5700B (zh
Inventor
石井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75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5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5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57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使用共享信道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包括:选择部件,从以下用户装置以外的用户装置中,选择用于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的候选:发送共享信道的时帧或者发送对于所述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该用户装置中的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重合的用户装置;处于间歇接收的休眠状态的用户装置;没有接收到无线质量信息的用户装置;以及应发送的数据不存在的用户装置;以及分配部件,对在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分配共享信道。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下行链路中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研究成为W-CDMA或HSD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研究OFDM,而关于上行链路研究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通过在频率上虽然一部分重叠但不会相互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从而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且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化和宽覆盖范围。
上述的LTE是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使用了共享信道的通信系统。例如,在下行链路中,基站装置按每个子帧来挑选使用上述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并对选择的移动台发送上述共享信道。这里,上述那样的、挑选使用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处理被称为调度处理。
此外,在LTE中,由于应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Coding),因此上述共享信道的发送格式按每个子帧而不同。这里,上述发送格式是指,例如频率资源即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和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参数和进程(process)号等与HARQ有关的信息、流数和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信息等与MIMO有关的信息等。
在LTE中,上述的、在相应子帧中使用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上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格式,通过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Down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来通知。另外,上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也被称为DL L1/L2控制信道(DL L1/L2 Control Channel)。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814(V7.0.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Evolved UTRA”,June 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调度处理或AMC中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处理中,在没有被适当地控制的情况下,导致传输特性的劣化,或者无线质量的劣化。
此外,由于连接中的所有用户装置成为调度的对象,因此存在调度无法高效地进行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LTE的下行链路中,能够适当地进行调度处理或AMC中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处理的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使用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包括:
选择部件,从以下用户装置以外的用户装置中,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发送所述共享信道的时帧或者接收对于所述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该用户装置中的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重合的用户装置;处于间歇接收的休眠状态的用户装置;没有接收到无线质量信息的用户装置;以及不存在应发送的数据的用户装置;以及
发送部件,对在所述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共享信道。
另一基站装置是使用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包括:
选择部件,从以下用户装置以外的用户装置中,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发送所述共享信道的时帧或者接收对于所述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该用户装置中的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重合的用户装置;以及
发送部件,对在所述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共享信道。
另一基站装置是使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包括:
选择部件,从以下用户装置以外的用户装置中,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
发送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时帧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
发送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时帧与在上行链路中发送探测用的参考信号、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调度请求信号、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
发送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时帧与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
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发送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
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发送对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以及
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发送用于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持续调度的控制信息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以及
发送部件,对在所述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共享信道。
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将发送所述共享信道的时帧或者接收对于所述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该用户装置中的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重合的用户装置,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候选中除去的步骤;
将处于间歇接收的休眠状态的用户装置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候选中除去的步骤;
将没有接收到无线质量信息的用户装置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候选中除去的步骤;
将不存在应发送的数据的用户装置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候选中除去的步骤;
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步骤;以及
对在所述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共享信道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实现在LTE的下行链路中,能够适当地进行调度处理或AMC中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处理的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DL MAC数据发送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度系数计算处理以及候选UE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关TFR选择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分配给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道的资源块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DL TF相关表(Related Table)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DL MAC数据发送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度系数计算处理以及候选UE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关TFR选择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关资源块组分配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14是表示用户装置中的干扰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用于减少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对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的方法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50小区
1001、1002、1003、100n用户装置
104放大器单元
106发送接收单元
108基带信号处理单元
110应用单元
200基站装置
202MBMS子帧判定单元
204PCH/RACH响应判定单元
206调度系数计算单元
208复用UE数计算单元
210传输格式/资源块选择单元
252层1处理单元
254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
256调度系数计算单元
258UE选择单元
260MAC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262公共CH/MCH资源管理单元
264频率资源管理单元
266持续资源管理单元
268TFR选择单元
270(2701、2702、...、270n)HARQ控制单元
272RLC/PDCP处理单元
2721n,k RLC Buf
300接入网关装置
400核心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以下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说明应用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实施例1
无线通信系统1000是例如应用了演进的UTRA和UTRAN(别称:长期演进,或者,超3G)的系统,包括基站装置(eNB:eNode B)200和多个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或者也被称为移动台)100n(1001、1002、1003、...100n,n是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0与高层站、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这里,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50中通过演进的UTRA和UTRAN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
以下,关于用户装置100n(1001、1002、1003、...100n),由于具有同样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则作为用户装置100n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1000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正交频分多址接入),而关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如上所述,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演进的UTRA和UTRAN中的通信信道。
关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在下行链路中,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知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或者,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上述用户数据的传输信道是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Channel(DL-SCH)。
关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控制信道。另外,LTE用的控制信道中有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时间复用的信道和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频率复用的信道的两种。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频率复用的控制信道,也被称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解调/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 information)。此外,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上述用户数据的传输信道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 Channel(UL-SCH)。
下面,说明作为在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中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的下行链路MAC(DL MAC)数据发送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逻辑信道例如与无线承载(Radio bearer)对应。此外,优先级等级(Priority class)例如与优先度(Priority level)对应。
说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发送频带的分配单位。PDSCH的发送频带的分配例如以定义为系统参数的资源块组(Resources block group)(以下称为RB组)作为单位,对每个子帧(Sub-frame)进行。RB组由多个RB(Resources Block:资源块)构成,RB和RB组的对应关系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被设定为系统参数。对于应用了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的PDSCH,也以上述RB组为单位进行发送频带的分配。以下,说明构成资源组(Resources group)的情况,但也可以不构成资源组而以资源块为单位进行PDSCH的发送频带的分配。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动态调度(dynamic scheduling)相当于动态地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的第1资源分配方法。应用动态调度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对该用户装置在任意的子帧中分配无线资源,这时的发送格式,即作为频率资源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和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参数或进程号等与HARQ有关的信息、与MIMO有关的信息等被设定为各种各样的值。
另一方面,持续调度是根据数据种类、或者对数据进行发送接收的应用的特征,在每隔一定周期分配数据的发送机会的调度方法,相当于在每隔一定周期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的第2资源分配方法。即,应用持续调度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对该用户装置在规定的子帧中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这时的发送格式,即作为频率资源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和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冗余版本参数或进程号等与HARQ有关的信息、与MIMO有关的信息等被设定为规定的值。即,在预先决定的子帧中分配共享信道(无线资源),以预先决定的发送格式来发送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上述预先决定的子帧例如可以被设定为成为一定的周期。此外,上述预先决定的发送格式不必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下面,参照图2说明下行链路MAC数据发送步骤。图2是表示了从基于调度系数的计算的调度处理,到决定传输格式(Transport format)以及被分配的RB组的DL TFR选择处理为止的步骤的图。
在基站装置200中,设定DL MAC最大复用数NDLMAX(步骤S202)。DLMAC最大复用数NDLMAX是应用了动态调度(Dynamic Scheduling)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1子帧中的最大复用数,通过外部接口(I/F)而被指定。
接着,基站装置200在步骤S206中,对该子帧中的PCH以及RACH响应的数(number)进行计数,并将该数分别设为NPCH、NRACHres。这里,作为PCH以及RACH响应的数,计算的可以不是实际的PCH以及RACH响应的数,而是计算用于PCH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数以及用于RACH响应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数。
接着,在基站装置200中,进行调度系数的计算(Calculation for Schedulingcoefficients)(步骤S208)。选择在该子帧中通过动态调度(Dynamicscheduling)来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将在该子帧中通过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数定义为NDL-SCH
在步骤S212中,进行下行链路传输格式以及资源选择(DL TFR selection:Downlink Transport format and Resource selection)。即,进行与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也被称为同步信道SCH)、广播信道(BCH)、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道响应(RACH响应,或者随机接入步骤中的消息2)以及应用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的DL-SCH、应用动态调度的DL-SCH有关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和无线资源的分配。
下面,参照图3说明在步骤S208中进行的调度系数的计算。
图3中表示通过调度系数的计算来选择基于动态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UE的处理流程。基站装置200对处于LTE活动(LTE active)状态、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的所有UE执行以下的处理。
设定为n=1、NScheduling=0(步骤S302)。这里,n是用户装置100n的索引,n=1,...,N(N>0的整数)。
接着,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实体状态的更新(Renewal of HARQ Entity Status)(步骤S304)。这里,释放该UE的、作为对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而接收到了ACK的进程。此外,还释放达到最大重发次数的处理,并丢弃处理内的用户数据。最大重发次数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对每个优先级等级设定。此外,假设复用了多个逻辑信道的MAC PDU的最大重发次数跟随优先度最高的优先级等级的逻辑信道的最大重发次数。
接着,进行测量间隙的检查(Measurement Gap Check)(步骤S306)。关于该UE,判定该子帧、即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子帧是否被包含在测量间隙中,或者用于接收对于上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子帧是否被包含在测量间隙中。当判定为该子帧包含在测量间隙中,或者接收ACK/NACK的子帧包含在测量间隙中时返回NG,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OK。测量间隙是UE为了进行不同频率切换而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由于在该时间无法进行通信,因此UE不能接收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此外,UE在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中,无法发送上述ACK/NACK,即,基站装置100n不能接收ACK/NACK。在测量间隙检查的结果为NG时(步骤S306: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
这里,上述不同频率的小区可以是演进的UTRA和UTRAN的小区,也可以是不同系统的小区。例如,作为不同的系统,可考虑GSM、WCDMA、TDD-CDMA、CDMA2000、WiMAX等。
接着,进行间歇接收(DRX)的检查(步骤S308)。判定该UE是否为DRX状态,以及在该UE为DRX状态时,该子帧是否为DRX接收定时。在判定为是DRX状态且不是DRX接收定时的情况下返回NG,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OK。即,在“不是DRX状态的情况”或者“是DRX状态且是DRX接收定时的情况”下返回OK。在“不是DRX状态的情况”下,将后述的flagDRX设为0,在“是DRX状态且是DRX接收定时的情况”下,将flagDRX设为1。这里,DRX接收定时是指,进行间歇接收的状态中的、可接收数据的定时。此外,是DRX状态且不是DRX接收定时的状态,相当于不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的休眠(sleep)状态。
在DRX检查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步骤S308: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
接着,进行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检查(UL Sync Check)(步骤S310)。判定该UE的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是否为失步(synchronization loss)类型B。在判定为是失步类型B时返回NG,在判定为不是失步类型B时返回OK。
在UL同步检查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步骤S310: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另外,在为失步类型A的情况下,不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该UE。
关于RRC_连接(RRC_connected)状态的各个UE100n,eNB200进行以下两种的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
在考虑了小区半径的窗1(Window1)、例如等待RACH前导码(preamble)的窗程度的大小内,进行该UE的探测(Sounding)RS的功率判定。即,在该UE的功率判定中的度量(metric)超过规定的阈值时设为功率判定OK,在不超过时设为功率判定NG。另外,本判定中的反映时间(直至判定为OK为止的时间,或者判定为NG为止的时间),在连续接收探测RS的状态下以200ms-1000ms作为基准。
此外,通过以FFT定时和CP长度所定义的窗2内是否存在该UE的信号来进行判定。即,在窗2内存在该UE的信号时设定FFT定时判定OK,在不存在该UE的主路径时设为FFT定时判定NG。另外,本判定中的反映时间(直至判定为OK为止的时间,或者判定为NG为止的时间),在连续接收探测RS的状态下以1ms-200ms作为基准。
失步类型A(TypeA)是指功率判定结果为OK且FFT定时为NG的UE的同步状态,失步类型B(TypeB)是指功率判定结果为NG且FFT定时为NG的UE的同步状态。
接着,进行接收到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的检查(Received CQICheck)(步骤S312)。判定是否在接收来自该UE的、与系统频带整体有关的CQI。在该子帧或者在该子帧之前的子帧中,接收从该UE发送的与系统频带整体有关的CQI,并且在与系统频带整体有关的CQI的CQI可靠度判定结果至少一次是OK的情况下返回OK,上述以外的情况下返回NG。这里,上述CQI可靠度判定是指,例如计算CQI的接收信号的SIR,并基于上述SIR来判定CQI的可靠度的处理。例如,在上述SIR比规定的阈值还要小时判定为该CQI的可靠度为NG,在上述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该CQI的可靠度为OK。
在接收的CQI检查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步骤S312: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在接收的CQI检查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即使该UE具有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时,也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这时,在该子帧中,存在分配给上述UE的持续资源(Persistent Resource)的情况下,释放上述持续资源。这里,持续资源是指为用于持续调度而确保的资源块。
接着,进行持续调度的检查(Persistent Scheduling Check)(步骤S314)。持续调度是根据数据种类、或者对数据进行发送接收的应用的特征,在每隔一定周期分配数据的发送机会的调度方法。另外,上述数据种类例如是基于IP上的语音(Voice Over IP)的数据,或者是基于流式传输(streaming)的数据。上述IP上的语音或者流式传输相当于上述应用。
判定该UE是否具有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在该UE具有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时,进至持续调度子帧检查(Persistent scheduling Sub-framecheck)的处理(步骤S330),在上述以外的情况下进至集中(Localized)/分散(Distributed)检查的处理(步骤S316)。集中表示,由于该UE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传播环境中的衰落频率较小,因此处于基于CQI来分配比较连续的频率块(资源块)更好的状态的情况,分散表示,由于该UE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传播环境中的衰落频率较大,因此处于与CQI的值无关地分配比较离散地分散的频率块(资源块)更好的状态的情况。
在步骤S330中,判定在该子帧中,对该UE具有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是否分配持续资源。在判定为分配持续资源时(步骤S330:OK),进至分配/释放检查(Assign/Release Check)的处理(步骤S332),在判定为不被分配持续资源时(步骤S330:NG),进至集中/分散检查的处理(步骤S316)。
在步骤S332中,判定在该UE具有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中是否有可发送的数据。即,基站装置200判定在数据缓冲器内,是否存在可发送的、应用了所述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的数据。在有可发送的数据时(步骤S332:分配),进至数据大小检查(Data Size Check)的处理,在没有可发送的数据时(步骤S332:释放),进至持续资源的释放(Persistent Resource Release)的处理(步骤S336)。
在步骤S334中,判定该UE具有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的可发送的数据是否为阈值Thresholddata_size以上。在可发送的数据为Thresholddata_size以上时(步骤S334:NG),进至持续资源释放(Persistent Resource Release)的处理(步骤S336),在可发送的数据小于Thresholddata_size时(步骤S334:OK),进至持续资源确保(Persistent Resource Reservation)的处理(步骤S338)。
在步骤S338中,确保对该UE具有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所分配的持续资源。另外,关于在该子帧中被分配持续资源的UE,也进行后述的调度系数的计算,在该子帧中为应用了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而分配了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对应用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和应用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进行复用从而发送MAC PDU(DL-SCH)。
在步骤S336中,释放对该UE具有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所分配的预定的持续资源。另外,设上述持续资源被释放的只是该子帧,在下一个分配持续资源的定时中,重新进行分配/释放检查的处理。
在步骤S316中,判定该UE的下行链路的传输类型(DL Transmissiontype)、即集中发送/分散发送。另外,传输类型在DL和UL中被分别管理。
例如,在该UE的与系统频带整体有关的CQI为阈值Thresholddata_size以上,并且该UE的Fd估计值为阈值ThresholdFd,DL以下时判定为集中发送,将上述以外的情况判定为分散发送。
上述Fd估计值可以使用由UE通过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等RRC消息所报告的值,也可以使用基于由UE发送的探测用的参考信号的时间相关值而计算出的值。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用与系统频带整体有关的CQI的值和Fd估计值的两个值判定了传输类型,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仅凭与系统频带整体有关的CQI的值来判定传输类型,或者仅凭Fd估计值来判定传输类型。
接着,进行缓冲器状态的检查(Buffer Status Check)(步骤S318)。关于该UE具有的逻辑信道,判定在该子帧中是否存在可发送的数据。即,关于该UE的各个逻辑信道,基站装置200判定在数据缓冲器中是否存在可发送的数据。关于全部的逻辑信道,不存在可发送的数据时返回NG,至少关于一个逻辑信道存在可发送的数据时返回OK。这里,可发送的数据是可新发送的数据或者可重发的数据。另外,在上述逻辑信道中,不包含步骤S338中的确保了持续资源的逻辑信道。即,当只有在步骤S338中确保了持续资源的逻辑资源具有可发送的数据时返回NG。作为可发送的数据,仅存在MAC层的控制信息时,也可以作为与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属于相同的优先级等级的逻辑信道来处理。在缓冲器状态检查的结果为NG时(步骤S318: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在缓冲器状态检查的结果为OK时(步骤S318:OK),基于以下的选择逻辑,从存在可发送的数据的逻辑信道中选择最高优先级(Highest priority)的逻辑信道,并进至调度系数计算(Scheduling Coefficient Calculation)的处理(步骤S320)。另外,在选择该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时,在步骤S338中确保了持续资源的逻辑信道也设为选择的对象。
(选择逻辑1)将优先度最高的逻辑信道设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
(选择逻辑2)当存在多个满足选择逻辑1的逻辑信道时,将具有可发送的重发数据的逻辑信道设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
(选择逻辑3)当存在多个满足选择逻辑2的逻辑信道时,若存在专用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则将DCCH设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若不存在DCCH,则将上述多个逻辑信道内的任意的逻辑信道设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
在应用本判断基准时,优先度高的逻辑信道的新数据被判定为是更高的逻辑信道,而不是优先度低的逻辑信道的重发数据。
另外,上述的步骤S306、S308、S310、S312、S318中的、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的处理意味着不进行后述的调度系数计算的处理,作为其结果,在该子帧中,对该UE不会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换言之,基站装置200从在上述的步骤S306、S308、S310、S312、S318中被判断为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的UE以外的UE中,进行调度的处理,即,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UE,然后对所选择的UE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
在步骤S320中,关于在步骤S318中被判定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使用后述的评价式来计算调度系数。
表1以及表2表示通过外部I/F所设定的参数。
[表1]
表1调度器的设定参数一览表(下标的PC表示优先级等级(优先度等级))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131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141
[表2]
表2调度器的设定参数一览表(下标的PC表示优先级等级(优先度等级))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151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161
表3以及表4表示以子帧为单位,对各个UE的各个逻辑信道所赋予的输入参数。
[表3]
表3调度器的输入参数一览表(下标k表示逻辑信道的索引)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162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171
[表4]
表4调度器的输入参数一览表(下标k表示逻辑信道的索引)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172
基于表1以及表2所示的输入参数,通过式(1)来计算UE#n、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h的调度系数Cn
[数1]
C n = A PC h × B ( flag HO ) × D ( flag DRX ) × α ( CQI ) · R n
× ( 1 + α PC h ( retx ) · E PC h ( retx ) + α PC h ( RLC _ buffered ) · F PC h ( t RLC _ buffered ) ) × G ( flag control ) - - - ( 1 )
× exp ( α PC h ( freq ) · ( Freq PC - freq n , h ) + α PC h ( rate ) · ( R n , h ( t arg et ) - R ‾ n , h ) )
或者,上述UE#n、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h的调度系数Cn也可以如下计算。
[数2]
C n = A PC h × B ( flag HO ) × D ( flag DRX ) × H ( flag gap _ control ) × α ( CQI ) · R n
× ( 1 + α PC h ( retx ) · E PC h ( retx ) + α PC h ( RLC _ buffered ) · F PC h ( t RLC _ buffered ) ) × G ( flag control ) - - - ( 1 ′ )
× exp ( α PC h ( freq ) · ( Freq PC - freq n , h ) + α PC h ( rate ) · ( R n , h ( t arg et ) - R ‾ n , h ) )
式(1′)是在式(1)中附加了“H(flaggap_control)”的项。flaggap_control是表示该UE#n是否处于测量间隙控制模式(Measurement gap control mode)的标志。这里,测量间隙控制模式是表示是否应用了用于测量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测量间隙的模式,在测量间隙控制模式开启(On)的情况下,以规定的定时设定测量间隙。上述测量间隙是通过基站装置200设定。
一般,在应用测量间隙的子帧中,无法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因此,在没有应用测量间隙的子帧中,需要将用于优先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无线资源分配给该UE#n。例如,在flaggap_control=1(测量间隙控制模式:On)时,设为H(flaggap_control)=10,在flaggap_control=0(测量间隙控制模式:Off)时,设为H(flaggap_control)=1,从而可实现上述的“在没有应用测量间隙的子帧中优先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动作。
另外,在通过上述的步骤S306的测量间隙的检查,测量间隙控制模式处于On,并且该子帧被包含在测量间隙中,或者用于接收ACK/NACK的子帧被包含在测量间隙中时,不进行本处理(步骤S320)。换言之,在测量间隙控制模式处于On,并且进行本处理(步骤S320)的情况下,该子帧是,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模式中的、对相同频率(原来的频率)的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定时。即,通过“H(flaggap_control)”的项,能够对处于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模式中的、对相同频率(原来的频率)的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定时的移动台优先分配共享信道。
另外,在eNB内切换(eNB内HO)时,假设用于调度的测定值、计算值还用于目标eNB(切换目的地的eNB)。
在步骤S320中,测定平均数据速率(Average Data Rate)。
平均数据速率通过使用式(2)而求。
[数3]
Rn,k=Rn,k  (Nn,k=1)
                                                             (2)
Rn,k(TTI)=δn,kRn,k(TTI-1)+(1-δn,k)·rn,k  (Nn,k>1)
其中,Nn,k(1,2,...)是平均数据速率的更新次数。但是,在成为Nn,k=0的子帧中,设为式(3)。
[数4]
Rn,k=Rn,k         (3)
此外,遗忘系数δn,k如下计算。
δn,k=min(1-1/Nn,k,δ′PCn,k)
平均数据速率的更新周期设为“基站装置200内的数据缓冲器中存在应发送的数据的每个子帧”,rn,k的计算方法设为“所发送的MAC SDU的大小”。即,平均数据速率的计算在平均数据速率的更新机会的子帧中,进行以下任意的动作。
1.对于进行了发送的UE,以“rn,k=所发送的MAC SDU的大小”来计算平均数据速率。
2.对于没有进行发送的UE,以“rn,k=0”来计算平均数据速率。
另外,平均数据速率是在接收的CQI检查为OK,并且更新机会的条件一致时进行计算。即,在至少接收了一次CQI之后开始计算。
接着,将用于表示进行了调度系数的计算的UE数的NScheduling增加1(步骤S322),并将用于表示UE索引的n增加1(步骤S324)。
接着,判定n是否为NScheduling以下(步骤S326)。在判定为n是NScheduling以下时(步骤S326:“是”),返回到步骤S304。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n比NScheduling还大时(步骤S326:“否”),在步骤S328中,进行用户装置的选择(UE选择)。即,选择在该子帧中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
首先,通过以下式,计算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数、即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所发送的UE数NDL-SCH。这里,NScheduling是指进行了调度系数计算的UE数(参照图3)。
NDL-SCH=min(NScheduling,NDLMAX-NPCH-NRACHres)
接着,对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每个调度优先级组(Scheduling prioritygroup),按照在步骤S320中计算出的调度系数的大小顺序,选择NDL-SCH台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即,选择成为应用动态调度的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目的地的UE。这里,调度优先级组是调度中的被赋予了优先度的组,对各个逻辑信道定义了应归属的调度优先级组。
按照上述的顺序来选择“UE”。另外,当该UE在该子帧中具有应发送的MAC层的控制信息时,将其调度优先级组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调度优先级组无关地设为“高”。
高(第1)→高(第2)→...→中(第1)→中(第2)→...→低(第1)→低(第2)→...
如上所述,通过关于作为用户装置的索引(UE索引)的n进行循环处理,可对判断为能够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各个用户装置,计算调度系数。并且,通过对计算出的调度系数大的用户装置,分配无线资源、即进行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控制,可考虑数据的优先度、从用户装置报告的无线质量信息、重发次数、MAC层的控制信息的有无、分配频度、平均的传输速度、目标的传输速度,考虑是否进行切换处理、是否处于间歇接收处理的接收定时、RLC层中的数据的滞留时间、是否处于用于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模式中的接收定时,从而决定分配无线资源(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并对上述用户装置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调度优先级组为高、中、低的3种,但也可以准备4种以上的调度优先级组,也可以准备2种以下的调度优先级组。
例如,准备高MAC、高DRX、高、中、低的5种调度优先级组,并将优先度从高的顺序开始设为高MAC、高DRX、高、中、低。并且,也可以对具有应发送的MAC控制块的UE,将其调度优先级组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调度优先级组无关地设为“高MAC”,对处于DRX状态并且DRX接收定时的UE,将其调度优先级组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调度优先级组无关地设为“高DRX”。可对具有应发送的MAC控制块的UE,或者对处于DRX状态并且DRX接收定时的UE,更加优先分配共享信道。例如,当存在具有MAC控制块的UE和不具有MAC控制块的UE时,与式(1)中的Cn的值无关地,对具有MAC控制块的UE优先分配共享信道。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从高的顺序开始,将优先度设为高MAC、高DRX、高、中、低,但这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他的顺序,例如,高、高MAC、高DRX、中、低等。
下面,参照图4说明在步骤S212中进行的下行链路TFR选择处理。
图4表示DL TFR选择的处理流程。通过本处理流程,进行与公共信道(Common channel)、例如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或者也被称为同步信道SCH)、广播信道(BCH)、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道响应(RACH响应,或者随机接入步骤中的消息2)以及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有关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和无线资源的分配。
对公共信道分配资源块(RB allocation for Common channel)(步骤S402)。
在该子帧中发送同步信号时,将表5中所示的RB分配给同步信号。系统带宽为5MHz时由25个资源块构成,10MHz时由50个资源块构成,20MHz时由100个资源块构成。在各个资源块中,从一端开始被赋予由#0开始的识别号。包含分配给同步信号的RB的RB组不会被分配给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在系统带宽为10MHz以及20MHz时,将位于系统频带的中心的6个资源块分配给同步信号。即,在系统带宽为10MHz时,将RB#22至RB#27分配给同步信号,并且在系统带宽为20MHz时,将RB#47至RB#52分配给同步信号。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如图5所示,将位于系统带宽的中心的7个资源块分配给同步信号。即,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将RB#9至RB#15分配给同步信号。
另外,上述的分配给同步信号的资源块是指,为同步信号所确保使得不会映射其他信道的资源块,并非表示实际映射同步信号的资源块或者副载波。即,同步信号被映射到为上述同步信号所分配的资源块中的规定的副载波。例如,同步信道被映射到位于系统频带的中心的72个副载波而发送。这时,若将映射了同步信号的副载波号设为k,则k如下记载。
[数5]
这里,NBW DL是系统频带整体的副载波数。这时,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映射了同步信号的副载波的集合与映射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块不一致(参照图5)。即,以相对于映射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块偏离90kHz(6个副载波)的副载波的集合来发送。
另外,将同步信号的发送功率(所有的资源要素(副载波)的发送功率之和。作为绝对值,将单位设为W)设为PSCH
[表5]
表5分配给SCH的RB
  系统带宽   所分配的RB的RB号
  5MHz   #9~#15
  10MHz   #22~#27
  20MHz   #47~#52
在该子帧中发送BCH时,将表6所示的RB分配给BCH。在系统带宽为10MHz以及20MHz时,将位于系统频带的中心的6个资源块分配给BCH。即,在系统带宽为10MHz时,将RB#22至RB#27分配给SCH,并且在系统带宽为20MHz时,将RB#47至RB#52分配给SCH。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将位于系统带宽的中心的7个资源块分配给BCH。即,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将RB#9至RB#15分配给SCH。
另外,上述的分配给BCH的资源块是指,为BCH所确保使得不会映射其他信道的资源块,并非表示实际映射BCH的资源块或者副载波。即,BCH被映射到为上述BCH所分配的资源块中的规定的副载波。例如,BCH可以被映射到与映射了同步信号的副载波相同的副载波号。这时,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映射了同步信号的副载波的集合与映射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块不一致。即,以相对于映射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块偏离90kHz(6个副载波)的副载波的集合来发送。
即,基站装置200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如图5所示那样,以相对于映射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块偏离90kHz(6个副载波)的副载波的集合来发送广播信道。
此外,用户装置100n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如图5所示那样,以相对于映射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块偏离90kHz(6个副载波)的副载波的集合来接收广播信道。
另外,将BCH的发送功率(所有的资源要素(副载波)的发送功率之和。作为绝对值,将单位设为W)设为PBCH
另外,BCH是作为传输信道的名称,作为物理信道,是公共控制物理信道(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CCPCH)。
[表6]
表6分配给BCH的RB
  系统带宽   所分配的RB的RB号
  5MHz   #9~#15
  10MHz   #22~#27
 20MHz #47~#52
在该子帧中发送PCH时,将通过外部接口(IF)设定的RB组分配给PCH。另外,也可以进行与PCH的数据大小或者发送PCH的用户装置的数量对应的TFR选择。
在该子帧中发送RACH响应(随机接入信道响应,或者随机接入步骤中的消息2)时,基于用于进行RACH响应的FTR选择的CQI值CQIRACHres(i)和RACH响应的大小SizeRACHres,决定分配给RACH响应的RB数NumRB, RACHres
RACH响应的大小SizeRACHres由复用到该RACH响应的UE的数量和其RACH发送目的地来决定。
上述CQI值CQIRACHres(i)是通过外部接口(IF)对RACH前导码(RACHpreamble)的每个质量信息进行设定。i是质量信息的索引,在RACH响应内所复用的UE的质量信息中,设定质量最低的值(索引值最小的值)。
NumRB,RACHres=DL_Table_TF_RB(SizeRACHres,CQIRACHres(i))  (i=0,1,2,3)
并且,在直到分配给该RACH响应的RB数成为NumRB,RACHres以上为止,从RB组号小的RB组开始,顺序地将RB组分配给该RACH响应。
接着,进行对于持续调度的资源块分配(RB allocation for PersistentScheduling)(步骤S404)。将在步骤S338中所确保的持续资源,分配给在该子帧中具有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UE。分配给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RB也以RB组为单位进行分配。另外,将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发送功率(所有的资源要素(副载波)的发送功率之和。作为绝对值,将单位设为W)设为Ppersist。这里,当存在两台以上的具有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UE时,将Ppersist设为全部UE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发送功率的合计值。
接着,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资源块数(Calculation for Number of RBsfor PDSCH)(步骤S406)。基于基站装置200的最大发送功率(以下,记载为Pmax。将单位设为W)、同步信号的发送功率PSCH、BCH的发送功率PBCH、PCH的发送功率PPCH、RACH响应的发送功率PRACHres、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发送功率Ppersist、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的每个资源块的发送功率Pdynamic (RB),使用以下的式来计算可分配给PDSCH的RB数Ndynamic (RB)。这里,Nsystem (RB)是系统频带整体的RB数,NBCH、NSCH、NPCH、NRACHres、Npersist分别是在该子帧中分配给BCH、同步信号、PCH、RACH响应、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RB数。
[数6]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241
Ncommon=max(NSCH,NBCH)+NPCH+NRACHres
在Ndynamic (RB)<Nsystem (RB)-Ncommon-Npersist时,通过在该子帧中禁止发送分配给BCH、PCH、RACH响应、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RB组以外的RB组内的一部分RB组,从而将基站装置200的总发送功率控制为最大发送功率以下。在(Nsystem (RB)-Ncommon-Npersist-Ndynamic (RB))个以上的RB的发送被禁止之前,通过重复以下的处理,即禁止发送RB数最小的RB组,当存在两个以上的RB数最小的RB组时,从RB组号小的RB组开始禁止发送RB组的处理,从而决定将要禁止发送的RB组。
设k=1(步骤S408)。
接着,检查资源块是否有剩余(RB Remaining Check)(步骤S410)。
在步骤S410中,判定是否存在可对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分配的RB组。当存在可分配的RB组时返回OK,当不存在可分配的RB组时返回NG。在RB剩余检查为NG时(步骤S410:NG),结束DL TFR选择的处理。
另外,上述“可对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分配的RB组”是指,对BCH、PCH、RACH响应、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已经进行了TFR选择的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所分配的RB组以外的RB组。此外,将在上述“可对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分配的RB组”中包含的RB的总数设为Nremain (RB)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可对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分配的RB组”设为,对BCH、PCH、RACH响应、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已经进行了TFR选择的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所分配的RB组以外的RB组,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设为对同步信号、BCH、PCH、RACH响应、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已经进行了TFR选择的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所分配的RB组以外的RB组。
另一方面,在RB剩余检查为OK时(步骤S410:OK),进至步骤S412。
接着,进行下行链路TFR选择(DL TFR选择)(步骤S412)。
决定在上述的步骤S210中决定的“基于动态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UE(不包括PCH、RACH响应)”的传输格式并分配RB组。
在DL TFR选择中,进行CQI调节(CQI adjustment)。在用于TFR选择的CQI中,应用以下所示的、频率方向的置换(regarding)处理、外环(Outer-loop)式的偏移调节处理、基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度的偏移处理。
说明频率方向的置换处理。
当通过UE报告的CQI的RB组的定义和DL TFR选择中的RB组的定义不同时,将通过UE报告的每个RB组的CQI(以下,记载为CQIreceived(j)。j表示RB组号),置换为DL TFR选择中的每个RB组的CQI(以下,记载为CQIcalibrated(i)。i表示RB组号)。另外,在应用Best-M individual(最佳M个个体)方法作为CQI的报告方法时,不存在所报告的CQI的RB组的CQI设为与系统带宽整体的CQI相同。最佳M个个体方法是,例如将系统频带按照每4个资源块进行分割,并关于由上述4个资源块构成的资源块的集合来计算CQI,并且用户装置将上述CQI内质量最好的M个CQI报告给基站装置的方法。
另外,在以下,在表现与系统频带整体有关的CQI时,将变量记载为“all”。
例如,在DL TFR选择中的RB组#i内,通过UE报告的CQI的RB组#a的RB存在Na个,通过UE报告的CQI的RB组#b的RB存在Nb个时,上述DL TFR选择中的RB组#i的CQI如下那样计算。
[数7]
CQI calibrated ( i ) = 10 · log 10 ( N a · 10 CQI received ( a ) 10 + N b · 10 CQI received ( b ) 10 N a + N b )
说明外环式的偏移调节处理(CQI offset adjustment;CQI偏移调节)。
CQI_offseti是基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级为Xi,adjust的DL-SCH的送达确认信息(CRC校验结果),如式(4)所示那样外环式地进行调节。在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级不同于Xi,adjust时,不进行外环的偏移调节(式(4)的处理)。
CQI_offseti是对每个UE进行调节。此外,成为CQI偏移调节处理的对象的优先级等级Xi,adjust是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对每个UE设定的。
可以设为Δadj (PC)、BLERtarget (PC)可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进行设定。但是,将CQI_offseti的最大值设为CQI_offsetPC (max)、将最小值设为CQI_offsetPC (min)。上述CQI_offseti的最大值CQI_offsetPC (max)、最小值CQI_offsetPC (min)是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进行设定。在CQI_offseti定为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时,不进行式(4)的计算。
[数8]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261
并且,上述CQI_offseti作为功率偏移值,与各个RB组的CQI值以及有关系统频带整体的CQI的值相加。式(5)的处理不论“在该子帧中,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级是否为Xi,adjust”,在进行DL TFR选择的所有子帧中进行。
CQIadjusted(i)=CQIadjusted(i)+CQI_offseti    (5)
说明基于优先度的偏移处理。
通过基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度的偏移ΔPC,调整各个RB组的CQI值以及有关系统频带整体的CQI值。ΔPC例如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进行设定。下标的PC表示优先级等级。
CQIadjust(i)=CQIadjust(i)-ΔPC
下面,说明资源块组分配(RB group allocation)。通过进行以下的处理,对第k号的“基于动态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UE(不包括PCH、RACH响应)”分配RB组。另外,图6表示DL_TF_Related_table(DL TF相关表)的图。在图6中表示CQI为1的情况作为一例。
<处理>
Nremain (RB):剩余的资源块数(Number of Remaining RBs)
Ncapability:通过UE category(类别)决定的最大RB数
Nmax,bit:通过UE类别决定的最大数据大小(Payload size)
Nremain (UE):NDL-SCH-k+1
[数9]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262
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为分散型时,在分配给该UE的RB数成为Nallocated (RB)以上之前,选择RB组使得在系统频带内离散地分散的频率资源被分配。例如,在从RB组号小的RB组开始顺序分配RB组时,可以定义RB组使得在系统频带内离散地分散的频率资源被分配,并从RB组号小的RB组开始顺序将RB组分配给该UE。
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不是分散型时(即,集中型时),在分配给该UE的RB数成为Nallocated (RB)以上之前,从CQIadjusted的值大的RB组开始顺序地将RB组分配给该UE。
在上述处理中被判定为“分配给该UE”的RB组,以下将其称为TemporaryRB group(临时RB组)。
在该UE具有“在上述的步骤S338中确保了持续资源的逻辑信道”时,对临时RB组追加上述持续资源。
在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具有可重发的数据时,发送上述可重发的数据(MAC PDU)内、包含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RLC SDU的缓冲器滞留时间”最大的RLC SDU的数据(MAC PDU)。这里,RLC SDU的缓冲器滞留时间的定义与上述的表1的项号5中的RLC SDU缓冲器滞留时间相同。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设为与临时RB组相同。设调制方式与初次发送相同。
在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不具有可重发的数据时,如下计算CQITFR
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为分散型时,设为CQITFR=CQIadjusted(all),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不是分散型时(即,集中型时),将CQITFR=CQIadjusted(i)设为在临时RB组的频带中进行真值(true-value)平均后的值(其中,考虑每个RB组的RB数的比例而进行平均)。
将临时RB组内的RB数(RB_available;可用RB)和CQITFR作为变量,并参照TF相关表,从而决定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数据大小(记载为Size)和调制方式(记载为Modulation)。
[数10]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271
这里,在Size>Nmax,bit时,直到成为Size≤Nmax,bit为止,将CQITFR的值每次减小1(参照DL TF相关表的更小的CQI的表。这时,RB_available的值不变)。对于确定了Size的值,将Modulation的值变更为DL TF相关表的对应的值。
并且,通过以下的步骤,对具有上述Size的MAC PDU复用MAC层的控制信息以及数据缓冲器内的全部逻辑信道的数据。这里,上述数据缓冲器例如是RLC缓冲器。
说明在RLC缓冲器内存在充足的数据的情况。
(步骤1)首先,当存在MAC层的控制信息时,最优先复用上述MAC层的控制信息。
(步骤2)接着,从优先度高的逻辑信道开始,顺序取出RLC缓冲器内的数据而进行复用。当存在两个以上的同一优先度的逻辑信道时,如果存在DCCH则将DCCH设为最优先,如果没有DCCH则从任意的逻辑信道开始,顺序取出RLC缓冲器内的数据而进行复用。这里,作为选择上述任意的逻辑信道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循环法(round robin)。
说明在RLC缓冲器内没有充足的数据的情况。
通过将MAC控制块以及全部逻辑信道的RLC缓冲器内的数据的合计大小Sizeall和CQITFR作为变量,并参照TF相关表,从而再次计算将要分配的RB数NUMRB
[数11]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281
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为分散型时,在用于发送的RB组内的RB数不会小于NUMRB的范围内,通过重复以下的处理,即删除RB数最小的RB组,当存在两个以上RB数最小的RB组时,从RB组号小的RB组开始删除RB组的处理,从而删除临时RB组内的RB组(被删除的RB组作为第k+1号以后的UE的无线资源来使用)。将进行了上述处理之后的临时RB组内的RB数设为NumRB,F
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不是分散型时,在用于发送的RB组内的RB数不会小于NUMRB的范围内,从CQIadjusted的值小的RB组开始顺序删除RB组。也可以通过重复以下处理,即当存在两个以上CQIadjusted最小的RB组时,从RB数小的RB组开始删除RB组,当存在两个以上CQIadjusted最小并且RB数最小的RB组时,从RB组号大的RB开始删除RB组的处理,从而删除临时RB组内的RB组。
在上述的处理中被删除的RB组作为第k+1号以后的UE的无线资源来使用。将进行了上述处理之后的临时RB组内的RB数设为NumRB,F
[数12]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291
说明步骤S414中的RV选择(Redundancy Version Selection;冗余版本选择)。
各个重发次数(将初次发送设为0的值)中的RV参数通过外部接口(IF)进行设定。eNB基于RSN的值来决定RV参数。另外,RSN是基于该MAC PDU的估计接收次数来设定。即,基于在UL中接收的、对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即用于DL-SCH的HARQ-ACK的NACK的数量来设定(在上述用于DL-SCH的HARQ-ACK的ACK/NACK/DTX判定结果为DTX时,不增加RSN的值)。
在步骤S416中,增加k的值,在步骤S418中,判定k的值是否为NDL-SCH以下。在k的值为NDL-SCH以下时(步骤S418的处理:“是”),返回到步骤S410之前。另一方面,在k的值不是NDL-SCH以下时(步骤S418的处理:“否”),结束处理。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包括:PCH/RACH响应判定单元204、作为选择部件的调度系数计算单元206、作为分配部件的传输格式/资源块选择单元210、层1处理单元212。
PCH/RACH响应判定单元204进行上述的步骤S206的处理。具体地说,PCH/RACH响应判定单元204对该子帧中的PCH以及RACH响应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将其结果输入到调度系数计算单元206。
调度系数计算单元206进行上述的步骤S208的处理。具体地说,调度系数计算单元206选择在该子帧中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并将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数NDL-SCH输入到传输格式/资源块选择单元210。
传输格式/资源块选择单元210进行上述的步骤S212以及步骤S214的处理。具体地说,传输格式/资源块选择单元210选择下行链路传输格式以及资源。传输格式/资源块选择单元210进行与公共信道(Common channel),例如同步信道(SCH)、广播信道(BCH)、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道响应(RACH响应)以及应用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的DL-SCH、应用动态调度的DL-SCH有关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和无线资源的分配。
层1处理单元212进行与层1有关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8说明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
在图8中,用户装置100n具有发送接收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发送接收单元106、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应用单元110。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由发送接收天线102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4中被放大,并在发送接收单元106中被频率变换从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中进行了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上述下行链路的数据中,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送到应用单元110。应用单元110进行与物理层或比MAC层更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
这里,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也可以具有如图5所示的接收广播信道的功能。即,可以具有用于接收在相对于映射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块偏移90kHz(6个副载波)的副载波的集合中所映射的广播信道BCH(作为物理信道是CCPCH)的功能。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110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Hybrid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IFFT处理等之后被转送到发送接收单元106。在发送接收单元106中,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然后,在放大器单元104中被放大从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2发送。
实施例2
应用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参照图1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相同。
与上述的实施例同样地,无线通信系统1000是例如应用了演进的UTRA和UTRAN(别称:长期演进,或者,超3G)的系统,包括基站装置(eNB:eNode B)200和多个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或者也被称为移动台)100n(1001、1002、1003、...100n,n是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0与高层站、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这里,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50中通过演进的UTRA和UTRAN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
以下,关于用户装置100n(1001、1002、1003、...100n),由于具有同样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则作为用户装置100n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1000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正交频分多址接入),而关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如上所述,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演进的UTRA和UTRAN中的通信信道。
关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在下行链路中,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知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或者,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上述用户数据的传输信道是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Channel(DL-SCH)。
关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控制信道。另外,LTE用的控制信道中有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时间复用的信道和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频率复用的信道的两种。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频率复用的控制信道,也被称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解调/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 information)。此外,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上述用户数据的传输信道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 Channel(UL-SCH)。
下面,说明作为在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中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的下行链路MAC(DL MAC)数据发送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逻辑信道例如与无线承载(Radio bearer)对应。此外,优先级等级(Priority class)例如与优先度或者逻辑信道优先度(LogicalChannel Priority)对应。
说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发送频带的分配单位。PDSCH的发送频带的分配例如以定义为系统参数的资源块组(Resources block group)(以下称为RB组)作为单位,在每个子帧(Sub-frame)进行。RB组由多个RB(Resources Block:资源块)构成,RB和RB组的对应关系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被设定为系统参数。上述RB和RB组的关系,由于是系统参数,因此也可以是装置内部的规定的参数。对于应用了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的PDSCH,也可以以上述RB组为单位进行发送频带的分配。以下,说明构成资源组(Resources group)的情况,但也可以不构成资源组而以资源块为单位进行PDSCH的发送频带的分配。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动态调度相当于动态地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的第1资源分配方法。应用动态调度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对该用户装置在任意的子帧中分配无线资源,这时的发送格式,即作为频率资源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和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冗余版本参数或进程号等与HARQ有关的信息、与MIMO有关的信息等被设定为各种各样的值。所述发送格式,即作为频率资源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和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冗余版本参数或进程号等与HARQ有关的信息、与MIMO有关的信息等,通过映射到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PDCCH的DL调度信息对UE进行通知。
另一方面,持续调度是根据数据种类、或者对数据进行发送接收的应用的特征,在每隔一定周期分配数据的发送机会的调度方法,相当于在每隔一定周期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的第2资源分配方法。即,应用持续调度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对该用户装置在规定的子帧中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这时的发送格式,即作为频率资源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和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冗余版本参数或进程号等与HARQ有关的信息、与MIMO有关的信息等被设定为规定的值。即,在预先决定的子帧中分配共享信道(无线资源),以预先决定的发送格式来发送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上述预先决定的子帧例如可以被设定为成为一定的周期。此外,上述预先决定的发送格式不必是一种,也可以存在多种。
下面,参照图9说明下行链路MAC数据发送步骤。图9是表示了从基于调度系数的计算的调度处理,到决定传输格式(Transport format)以及被分配的RB组的DL TFR选择处理为止的步骤的图。
在基站装置200中,设定DL MAC最大复用数NDLMAX(步骤S902)。DLMAC最大复用数NDLMAX是应用了动态调度(Dynamic Scheduling)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1子帧中的最大复用数,通过外部接口(I/F)而被指定。另外,上述DL MAC最大复用数NDLMAX也可以是在1子帧中发送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最大数。
接着,基站装置200在步骤S904中,对该子帧中的MCH的数进行计数,并将该数设为NMCH。这里,作为MCH的数,计算的可以不是实际的MCH的数,而是用于MCH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数。
接着,基站装置200在步骤S906中,对该子帧中的PCH、RACH响应、D-BCH以及RACH消息4的数进行计数,并将该数分别设为NPCH、NRACHres、ND-BCH、NRACHm4。这里,作为PCH、RACH响应、D-BCH以及RACH消息4的数,计算的可以不是实际的PCH、RACH响应、D-BCH以及RACH消息4的数,而是用于PCH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数、用于RACH响应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数、用于D-BCH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数以及用于RACH消息4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数。另外,在本处理中,关于PCH、RACH响应、D-BCH以及RACH消息4的信道,是对其数进行了计数,但也可以仅关于上述信道内的一部分进行计数,或者关于上述信道以外的公共信道也同样地进行计数。
接着,在基站装置200中,进行调度系数的计算(Calculation for Schedulingcoefficients)(步骤S908)。选择在该子帧中基于动态调度(Dynamicscheduling)来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将在该子帧中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数定义为NDL-SCH
在步骤S912中,进行下行链路传输格式以及资源选择(DL TFR selection:Downlink Transport format and Resource selection)。即,进行与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也被称为同步信道SCH)、主广播信道(P-BCH)、动态广播信道(D-BCH)、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道响应(RACH响应,或者随机接入步骤中的消息2)、RACH消息4、MAC以及应用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的DL-SCH、应用动态调度的DL-SCH有关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和无线资源的分配。
下面,参照图10说明在步骤S908中进行的调度系数的计算。
图10中表示通过调度系数的计算来选择基于动态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UE的处理流程。基站装置200对处于LTE活动(LTE active)状态、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的所有UE执行以下的处理。
设定为n=1、NScheduling=0(步骤S1002)。这里,n是用户装置100n的索引,n=1,...,N(N>0的整数)。
接着,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实体状态的更新(Renewal of HARQ Entity Status)(步骤S1004)。这里,释放该UE的、作为对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而接收到了ACK的进程。此外,还释放达到最大重发次数的进程,并丢弃进程内的用户数据。最大重发次数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对每个优先级等级设定。此外,假设复用了多个逻辑信道的MAC PDU的最大重发次数跟随优先度最高的优先级等级的逻辑信道的最大重发次数。
接着,进行测量间隙的检查(Measurement Gap Check)(步骤S1006)。关于该UE,判定该子帧、即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子帧是否被包含在测量间隙中,或者用于接收对于上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子帧是否被包含在测量间隙中。当判定为该子帧包含在测量间隙中,或者用于接收ACK/NACK的子帧包含在测量间隙中时返回NG,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OK。测量间隙是UE为了进行不同频率切换而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由于在该时间无法进行通信,因此UE不能接收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此外,UE在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中,无法发送上述ACK/NACK,即,基站装置100n不能接收ACK/NACK。在测量间隙检查的结果为NG时(步骤S1006: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
这里,上述不同频率的小区可以是演进的UTRA和UTRAN的小区,也可以是不同系统的小区。例如,作为不同的系统,可考虑GSM、WCDMA、TDD-CDMA、CDMA2000、WiMAX等。
在测量间隙检查的结果为OK时(步骤S1006:OK),进行半双工检查(HalfDuplex Check)(步骤S1007)。另外,半双工是指,不会同时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和下行链路的接收的通信方式。即,在半双工中,UE在不同的定时中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和下行链路的接收。
在半双工检查中,在该UE为通过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UE时,关于该UE,可以进行以下的6个判定:该子帧,即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子帧是否与该UE用于发送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子帧重合;该子帧,即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子帧是否与该UE在上行链路中用于发送CQI(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或者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用的参考信号)或者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信号)或者随机接入信道(RACH Preamble;RACH前导码)的子帧重合;该子帧,即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子帧是否与该UE在上行链路中用于发送对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子帧重合;在该子帧中发送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时,由UE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子帧是否与发送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SCH(同步信道)/P-SCH(主广播信道)/D-BCH(动态广播信道)/MBMS信道)的子帧重合;在该子帧中发送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时,由UE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子帧是否与发送对于之前由UE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子帧重合;在该子帧中发送了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时,通过UE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子帧是否与发送用于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持续调度的控制信息(ULScheduling Grant(UL调度许可)以及DL调度信息)的子帧重合,并在任意一个判定中为真的情况下返回NG,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OK。另外,上述的判定中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信道,可以考虑其全部,也可以考虑其一部分。在半双工检查的结果为NG时(步骤S1007: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
半双工方式的UE在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无法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因此,通过本处理,判定在该子帧中是否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并且在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时,进行不发送下行链路的处理,从而可避免半双工方式的UE在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无法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的问题。
在上述的6个判定中,也可以考虑UE中的DL接收和UL发送之间的切换时间,从而进行上述的判定。即,可以在对于UE中的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定时或者基站装置中的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定时与切换时间重合时,将该半双工检查结果判定为NG。
在上述的例子中,半双工检查是对通过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UE进行,但上述的处理不仅可以对通过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UE应用,还可以对通过全双工(Full Duplex)方式进行通信的UE应用。也可以对通过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全部的UE,应用上述半双工检查。或者,也可以进行以下处理,即关于该UE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路径损耗超出规定的阈值的、通过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UE,进行上述的半双工检查,而关于该UE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路径损耗没有超出规定的阈值的、通过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UE,不进行上述的半双工检查。这时,由于在UE中上行链路的发送和下行链路的接收不会同时进行,因此能够解决后述的“UE内的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成为对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干扰信号,结果,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质量劣化”的问题。另外,也可以进行以下处理,即对于“UE内的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成为对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干扰信号,结果,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质量劣化”这一问题的影响大的小区或者在频带中通过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UE,也进行上述的半双工检查,而对于除此以外的小区或者在频带中通过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UE,不进行上述的半双工检查。
在半双工检查的结果为OK时(步骤S1007:OK),进行间歇接收(DRX)的检查(步骤S1008)。判定该UE是否为DRX状态,以及在该UE为DRX状态时,该子帧是否为DRX接收定时。在判定为是DRX状态且不是DRX接收定时的情况下返回NG,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OK。即,在“不是DRX状态的情况”或者“是DRX状态且是DRX接收定时的情况”下返回OK。在“不是DRX状态的情况”下,将后述的flagDRX设为0,在“是DRX状态且是DRX接收定时的情况”下,将flagDRX设为1。这里,DRX接收定时是指,进行间歇接收的状态中的、可接收数据的定时。DRX接收定时也被称为On-duration(开启持续时间)。此外,是DRX状态且不是DRX接收定时的状态,相当于不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的休眠状态。
另外,在为DRX状态,并且是通过持续资源发送的数据的重发定时(“初次发送的子帧+HARQ RTT”~“初次发送的子帧+HARQ RTT+DRXRetransmission Timer(DRX重发定时器)”)时,视为“是DRX状态且是DRX接收定时的情况”。这里,DRX重发定时器是表示可以进行对于所述初次发送的重发的区间的参数,是事先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设定的参数。另外,在上述例子中,限定为初次发送,但初次发送以外也可以应用上述DRX重发定时器。另外,上述HARQ RTT的值例如可以是8子帧,此外,DRX重发定时器可以是3子帧。当然,上述的8和3这样的值是一例,也可以设定除此以外的值。
在DRX检查的结果为NG时(步骤S1008: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
在DRX检查的结果OK时(步骤S1008:OK),进行接收到的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的检查(Received CQI Check)(步骤S1010)。即,求在该子帧中使用的CQI的值。例如,基站装置200在过去从该UE至少接收了一个CQI时,将最新的系统带宽整体的CQI(Wideband CQI;宽带CQI)以及UE Selected Sub-band CQI(UE选择的子带CQI)用于后述的步骤S1024的处理以及步骤S912的处理。进而,例如,基站装置200在过去从该UE一次都没有接收CQI时,将通过外部接口设定的、预先决定的固定的系统带宽整体的CQI(宽带CQI)用于后述的步骤S1024的处理以及步骤S912的处理。另外,上述通过外部接口设定的、预先决定的固定的系统带宽整体的CQI(宽带CQI),例如可以作为装置内部的参数而保持。上述通过外部接口设定的、预先决定的固定的系统带宽整体的CQI(宽带CQI),例如可以基于位于该小区的小区端部的UE的接收SIR进行计算。
另外,基站装置200可以判定接收到的CQI的可靠度,并在上述可靠度低时,判定为没有接收到该CQI。即,上述“过去至少接收了一个CQI”可以是表示,在过去至少接收了一个可靠度高的CQI。或者,上述“最新的系统带宽整体的CQI(宽带CQI)以及UE选择的子带CQI”可以是表示,可靠度高的CQI内的、最新的系统带宽整体的CQI(宽带CQI)以及UE选择的子带CQI。或者,上述“过去一次都没有接收CQI”可以是表示,过去一次都没有接收可靠度高的CQI。另外,上述CQI的可靠度例如可以是基于CQI的接收质量,例如CQI的信号的SIR,更具体地说是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SIR进行判定。即,可以在所述CQI的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定为可靠度高,在所述CQI的接收质量小于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可靠度低。
在步骤S1012中,判定在该子帧中是否对该UE分配了持续资源。这里,持续资源是指为用于持续调度而确保的资源块。持续调度是根据数据种类、或者对数据进行发送接收的应用的特征,在每隔一定周期分配数据的发送机会的调度方法。另外,上述数据种类例如是基于IP上的语音(Voice Over IP)的数据,或者是基于流式传输(streaming)的数据。上述IP上的语音或者流式传输相当于上述应用。
所述持续资源也可以是为HARQ的初次发送而分配的资源。这时,在重发该数据时,作为应用动态调度的DL-SCH发送。即,关于被重发的数据,通过在后述的步骤S1032中的UE选择的处理中选择用于发送该数据的UE,从而进行发送。
在判定为分配持续资源时(步骤S1012:OK),进至数据大小的检查(DataSize Check)的处理(步骤S1014),在判定为不会分配持续资源时(步骤S1012:NG),进至集中/分散检查(步骤S1020)。集中表示,由于该UE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传播环境中的衰落频率较小,因此处于基于CQI来分配比较连续的频率块(资源块)更好的状态的情况,分散表示,由于该UE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传播环境中的衰落频率较大,因此处于与CQI的值无关地分配比较离散地分散的频率块(资源块)更好的状态的情况。另外,集中也可以被称为低Fd(衰落频率),分散也可以被称为高Fd(衰落频率)。
在步骤S1014中,判定该UE具有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的可发送的数据是否为阈值Thresholddata_size以上。在可发送的数据为Thresholddata_size以上时(步骤S1014:NG),进至持续资源释放(Persistent Resource Release)的处理(步骤S1018),在可发送的数据小于Thresholddata_size时(步骤S1014:OK),进至持续资源确保(Persistent Resource Reservation)的处理(步骤S1016)。另外,对于各个逻辑信道是否应用持续调度,也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将传输VoIP的数据的逻辑信道设为应用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将除此以外的逻辑信道设为应用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
此外,上述的阈值Thresholddata_size例如可以设定为可通过持续调度来发送的数据的最大值。
在步骤S1016中,确保对该UE具有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所分配的持续资源。另外,关于在该子帧中分配持续资源的UE,也进行后述的调度系数的计算,在该子帧中为应用了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而分配了无线资源的情况下,释放持续资源,并在为了应用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所分配的资源上,复用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和应用了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从而发送MAC PDU(DL-SCH)。
另外,关于在该子帧中被分配持续资源的UE,进行在后述的步骤S1024中记载的调度系数的计算,并在该子帧中为应用了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而分配了发送资源时,释放持续资源,并使用为了应用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所分配的资源,对该UE发送MAC PDU(DL-SCH)。另外,关于对MAC PDU复用MAC控制块以及各个逻辑信道的RLC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方法,在步骤S912中表示。
另外,MAC控制块是指MAC层的控制信息。或者,MAC控制块也可以是MAC层的报头信息。
在步骤S1018中,释放对该UE具有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所分配的预定的持续资源。另外,设上述持续资源被释放的只是该子帧,在下一个分配持续资源的定时中,重新进行数据大小检查处理(步骤S1014)。
在步骤S1020中,判定该UE的下行链路的传输类型(DL Transmissiontype)、即集中发送/分散发送。另外,传输类型也可以在DL和UL中公共地管理。
例如,在该UE的Fd估计值为阈值ThresholdFd,DL以下时判定为集中发送,将上述以外的情况判定为分散发送。也可以将所述集中发送称为低Fd,也可以将所述分散发送称为高Fd。
上述Fd估计值可以使用由UE通过测量报告等RRC消息所报告的值,也可以使用基于由UE发送的探测用的参考信号的时间相关值而计算出的值。或者,上述Fd估计值也可以基于由UE发送的PUSCH中的解调参考信号的时间相关值来计算。或者,上述Fd估计值也可以基于由UE发送的PUCCH中的解调参考信号的时间相关值来计算。通过所述PUCCH,发送与下行共享信道有关的送达确认信息和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
接着,进行缓冲器状态的检查(Buffer Status Check)(步骤S1022)。关于该UE具有的逻辑信道,判定在该子帧中是否存在可发送的数据。即,关于该UE的各个逻辑信道,基站装置200判定在数据缓冲器中是否存在可发送的数据。关于全部的逻辑信道,不存在可发送的数据时返回NG,至少关于一个逻辑信道存在可发送的数据时返回OK。这里,可发送的数据是可新发送的数据或者可重发的数据。
但是,以下表示上述缓冲器状态的检查中的例外处理。
关于RLC层的发送窗变为满(Full)、成为停止(Stall)状态的逻辑信道,视为不存在可发送的数据。
在决定为对该UE指示进行基站装置间切换时,视为该UE的逻辑信道内,关于DTCH,没有可发送的数据。即,视为是该UE的逻辑信道内,只能发送DCCH的数据。另外,关于MAC控制块,只有存在可以在DCCH发送时发送的MAC控制块时,才进行发送。另外,关于MAC控制块,可以与DCCH的有无无关地,视为存在可发送的数据,或者,相反地视为不存在可发送的数据。
在该UE从其他基站装置切换到了该基站装置时,在直到判定为可以对该UE发送数据之前,视为没有可以对该UE发送的数据。另外,基站装置200例如可以在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对该基站装置的数据转发完成,并且接收到了PDCP层的状态报告(Status Report)时,判定为可以对该UE发送数据。进而,可以将从所述其他基站装置对该基站装置的数据转发完成的情况,例如定义定时器,并定义为是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情况。此外,设为是否接收到了所述PDCP层的状态报告的判断是,仅关于预先指定的逻辑信道而发送所述PDCP层的状态报告。
在该UE的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为失步时,或者在UL专用资源状态为NG时,视为关于该UE的DTCH没有可发送的数据,只将DCCH或者MAC控制块视为是可发送的数据。
在该子帧中,持续资源被确保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1016的处理的情况下),关于相应的逻辑信道(应用了持续调度的逻辑信道),视为不存在可发送的数据。但是,这时,在步骤S912的处理中的、对MAC PDU复用MAC控制块以及各个逻辑信道的RLC缓冲器内的数据的处理中,也视为存在可发送的数据。
作为可发送的数据,只存在MAC控制块时,作为与DCCH属于同一优先级等级的逻辑信道来处理。即,作为可发送的数据,只存在MAC控制块时,视为存在与可发送的DCCH相当的信号。
在该子帧中,持续资源没有被确保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1016的处理的情况下),关于应用了持续资源的逻辑信道,进行以下的处理。
在可新发送的数据的数据大小为阈值Thresholddata_size以上时,或者存在可重发的数据时,视为存在可发送的数据。
在可发送的数据的数据大小小于阈值Thresholddata_size时,视为不存在可发送的数据。
另外,通过本处理,能够防止在没有分配持续资源的子帧中,对应当应用持续调度的数据分配发送资源。另外,上述“与各个逻辑信道相关的可发送的数据存在/不存在”的判定结果,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则也适用于步骤S912的处理中的、对MAC PDU复用MAC控制块以及各个逻辑信道的RLC缓冲器内的数据的处理。即,在本判定中,判定为“不存在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912的处理中的、对MAC PDU复用MAC控制块以及各个逻辑信道的RLC缓冲器内的数据的处理中,也视为不存在可发送的数据。
在缓冲器状态检查的结果为NG时(步骤S1022:NG),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在缓冲器状态检查的结果为OK时(步骤S1022:OK),基于以下的选择逻辑,从存在可发送的数据的逻辑信道中选择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并进至调度系数计算的处理(步骤S1024)。
(选择逻辑1)将优先度最高的逻辑信道设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
(选择逻辑2)当存在多个满足选择逻辑1的逻辑信道时,将具有可发送的重发数据的逻辑信道设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
(选择逻辑3)当存在多个满足选择逻辑2的逻辑信道时,若存在专用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则将DCCH设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若不存在DCCH,则将上述多个逻辑信道内的任意的逻辑信道设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
在应用本判断基准时,优先度高的逻辑信道的新数据被判定为是更高的逻辑信道,而不是优先度低的逻辑信道的重发数据。
另外,上述的步骤S1006、S1008、S1022中的、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的处理意味着不进行后述的调度系数计算的处理,作为结果,在该子帧中,对该UE不会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换言之,基站装置200从在上述的步骤S1006、S1008、S1022中被判断为将该UE从调度的对象中除去的UE以外的UE中,进行调度的处理,即,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UE,然后对所选择的UE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
在步骤S1024中,关于在步骤S1022中被判定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使用后述的评价式来计算调度系数。即,在对于某一UE存在多个逻辑信道时,不是对所述多个逻辑信道内的全部进行调度系数的计算,而是对优先度最高的逻辑信道进行调度系数的计算,从而能够减少基站装置200的处理负担。
表5-8表示通过外部I/F所设定的参数。
[表7]
表5调度器的设定参数一览表(下标的PC表示优先级等级(优先度等级))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421
[表8]
表6调度器的设定参数一览表(下标的PC表示优先级等级(优先度等级))
[表9]
表7调度器的设定参数一览表(下标的PC表示优先级等级(优先度等级))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432
[表10]
表8调度器的设定参数一览表(下标的PC表示优先级等级(优先度等级))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442
表9表示以子帧为单位,对各个UE的各个逻辑信道所赋予的输入参数。
[表11]
表9调度器的输入参数一览表(下标k表示逻辑信道的索引)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451
基于表5-8所示的输入参数,按照式(1)来计算UE#n、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h的调度系数Cn
[数13]
C n = A LCP h &times; D ( flag DRX ) &times; &alpha; ( CQI ) &CenterDot; R n
&times; ( 1 + &alpha; LCP h ( retx ) &CenterDot; E LCP h ( retx ) + &alpha; LCP h ( RLC _ buffered ) &CenterDot; F LCP h ( t RLC _ buffered ) ) &times; G ( flag control )
&times; exp ( &alpha; LCP h ( rate ) &CenterDot; ( R n , h ( t arg et ) - R &OverBar; n , h ) )
另外,在eNB内切换(Intra-eNB HO)时,假设用于调度的测定值、计算值不用于目标eNB(切换目的地的eNB)。
在步骤S1024中,测定平均数据速率(Average Data Rate)。
平均数据速率通过使用上述的式(2)而求。
其中,Nn,k(1,2,...)是平均数据速率的更新次数。但是,在成为Nn,k=0的子帧中,设为上述的式(3)。
此外,遗忘系数δn,k如下计算。
δn,k=min(1-1/Nn,k,δ′PCn,k)
平均数据速率的更新周期设为“基站装置200内的逻辑信道#k的数据缓冲器中存在应发送的数据的每个子帧”,rn,k的计算方法设为“所发送的MACSDU的大小”。即,平均数据速率的计算在平均数据速率的更新机会的子帧中,进行以下任意的动作。
1.对于进行了发送的UE,以“rn,k=所发送的MAC SDU的大小”来计算平均数据速率。
2.对于没有进行发送的UE,以“rn,k=0”来计算平均数据速率。
另外,平均数据速率是在接收的CQI检查中,判定为过去至少接收了一个CQI,并且更新机会的条件一致时进行计算。即,在至少接收了一次CQI之后开始计算。
接着,将用于表示进行了调度系数的计算的UE数的NScheduling增加1(步骤S1026),并将用于表示UE索引的n增加1(步骤S1028)。
接着,判定n是否为NScheduling以下(步骤S1030)。在判定为n是NScheduling以下时(步骤S1030:“是”),返回到步骤S1004。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n比NScheduling还大时(步骤S1030:“否”),在步骤S1032中,进行用户装置的选择(UE选择)。即,选择在该子帧中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
首先,通过以下式,计算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的数量、即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UE的数量NDL-SCH。这里,NScheduling是指进行了调度系数计算的UE的数量(参照图10)。
NDL-SCH=min(NScheduling,NDLMAX-NPCH-NRACHres-ND-BCH-NRACHm4-NMCH)
另外,在计算上述的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UE的数量NDL-SCH时,在成为NDL-SCH<0时,按照RACH消息4、RACH响应、MCH、PCH、D-BCH的顺序,停止该子帧中的发送处理。该子帧中决定为禁止发送处理的信道,不会在该子帧中发送。
接着,对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每个调度优先级组,按照在步骤S1024中计算出的调度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NDL-SCH台基于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即,选择成为应用动态调度的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目的地的UE。这里,调度优先级组是被赋予了调度中的优先度的组,对各个逻辑信道定义了应所属的调度优先级组。即,各个UE基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被分层为上述调度优先级组,在各个层中,按照在步骤S1024中计算出的调度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成为应用动态调度的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目的地的UE被选择、即被调度。
按照以下的顺序来选择上述“UE”。
高(第1)→高(第2)→...→中(第1)→中(第2)→...→低(第1)→低(第2)→...
另外,当该UE在该子帧中具有应发送的MAC层的控制信息时,将其调度优先级组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调度优先级组无关地设为“高”。即,基站装置200将在该子帧中存在应发送的MAC层的控制信息的UE,视为其属于优先度最高的调度优先级组而进行调度。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表示了定义高、中、低的3种调度优先级组的例子,但也可以进一步定义Super High(超高)。例如,也可以仅在小区内的拥挤度(congestion degree)高时定义所设定的优先度等级,并将设定了上述优先度等级的UE或者逻辑信道视为其属于上述超高的调度优先级组。设定了上述优先度等级的UE或者逻辑信道或是紧急呼叫,或者是优先呼叫。基站装置200也可以为设定了上述优先度等级的UE或者逻辑信道,在小区内的拥挤度高时,进行用于确保基站装置200内的资源的处理。另外,上述资源例如可以是,CPU能力和存储器量、基带资源和发送功率资源、频率资源、时间方向的资源。或者,也可以为了确保上述资源,对小区内的UE数设置制约。即,也可以减少在小区内最大连接的UE数。
此外,关于设定了上述优先度等级的UE或者具有设定了上述优先度等级的逻辑信道的UE,也可以设定为对上述UE所设定的全部的逻辑信道属于超高的调度优先级组。这时,对于上述UE中所设定的任何一个逻辑信道,优先分配资源、即分配共享信道。
上述优先度等级也可以从核心网络通知。
如上所述,关于作为用户装置的索引(UE index)的n进行循环处理,从而可对被判断为能够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各个用户装置,计算调度系数。并且,对于计算出的调度系数大的用户装置,分配无线资源。即,通过进行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控制,考虑数据的优先度、从用户装置报告的无线质量信息、重发次数、MAC层的控制信息的有无、分配频度、平均的传输速度、目标的传输速度,考虑是否进行切换处理、是否处于间歇接收处理的接收定时、RLC层中的数据的滞留时间、是否处于用于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模式中的接收定时,从而可以决定分配无线资源(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并对上述用户装置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调度优先级组为高、中、低的3种,但也可以准备4种以上的调度优先级组,也可以准备2种以下的调度优先级组。
例如,准备高MAC、高DRX、高、中、低的5种调度优先级组,并将优先度从高的顺序开始设为高MAC、高DRX、高、中、低。并且,也可以对具有应发送的MAC控制块的UE,将其调度优先级组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调度优先级组无关地设为“高MAC”,对处于DRX状态并且DRX接收定时的UE,将其调度优先级组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调度优先级组无关地设为“高DRX”。可对具有应发送的MAC控制块的UE,或者对处于DRX状态并且DRX接收定时的UE,更加优先分配共享信道。例如,当存在具有MAC控制块的UE和不具有MAC控制块的UE时,与式(1)中的Cn的值无关地,对具有MAC控制块的UE优先分配共享信道。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从高的顺序开始,将优先度设为高MAC、高DRX、高、中、低,但这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他的顺序,例如,高、高MAC、高DRX、中、低等。
下面,参照图11说明在步骤S912中进行的下行链路TFR选择处理。
图11表示DL TFR选择的处理流程。通过本处理流程,进行与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或者也被称为同步信道SCH)、主广播信道(P-SCH)、寻呼信道(PCH)、动态广播信道(D-BCH)、随机接入信道响应(RACH响应,或者随机接入步骤中的消息2)、随机接入步骤中的消息4、以及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有关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和无线资源的分配。上述的SCH、P-BCH、PCH、D-BCH、RACH响应、RACH消息4被称为公共信道。
对公共信道分配资源块(RB allocation for Common channel)(步骤S1102)。
在该子帧中发送同步信号时,将大体上位于系统带宽的中心的6个或者7个资源块分配给同步信号。包含分配给同步信号的RB的RB组,不会被分配给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
另外,上述的分配给同步信号的资源块是指,为同步信号所确保使得不会映射其他信道的资源块,并非表示实际映射同步信号的资源块或者副载波。即,同步信号被映射到为上述同步信号所分配的资源块中的规定的副载波。
另外,将同步信号的发送功率(所有的资源要素(副载波)的发送功率之和。作为绝对值,将单位设为W)设为PSCH
在该子帧中发送P-BCH时,将大体上位于系统带宽的中心的6个或者7个资源块分配给P-BCH。另外,上述的分配给P-BCH的资源块是指,为P-BCH所确保使得不会映射其他信道的资源块,并非表示实际映射P-BCH的资源块或者副载波。即,P-BCH被映射到为上述P-BCH所分配的资源块中的规定的副载波。例如,P-BCH可以被映射到与映射了同步信号的副载波相同的副载波号。
另外,将P-BCH的发送功率(所有的资源要素(副载波)的发送功率之和。作为绝对值,将单位设为W)设为PP-BCH
在该子帧中发送PCH时,将预先决定的RB组分配给PCH。或者,也可以根据PCH的数据大小或者发送PCH的用户装置的数量,或者根据可利用的RB组,对PCH分配RB组。例如,在可利用的RB组内,直到超过基于PCH的数据大小而决定的RB数之前,从系统频带的两端开始顺序选择RB组,并将所选择的RB组作为分配给PCH的RB组。这里,可利用的RB组是指,在进行该处理的时刻,没有决定要分配给其他信道的RB组。
在该子帧中发送RACH响应(随机接入信道响应,或者随机接入步骤中的消息2)时,将预先决定的RB组分配给RACH响应。或者,也可以根据RACH响应的数据大小或者发送RACH响应的用户装置的数量,或者根据可利用的RB组,对RACH响应分配RB组。例如,在可利用的RB组内,直到超过基于RACH响应的数据大小而决定的RB数之前,从系统频带的两端开始顺序选择RB组,并将所选择的RB组作为分配给RACH响应的RB组。这里,可利用的RB组是指,在进行该处理的时刻,没有决定要分配给其他信道的RB组。
在该子帧中发送D-BCH时,将预先决定的RB组分配给D-BCH。或者,也可以根据D-BCH的数据大小,或者根据可利用的RB组,对D-BCH分配RB组。例如,在可利用的RB组内,直到超过基于D-BCH的数据大小而决定的RB数之前,从系统频带的两端开始顺序选择RB组,并将所选择的RB组作为分配给D-BCH的RB组。这里,可利用的RB组是指,在进行该处理的时刻,没有决定要分配给其他信道的RB组。
在该子帧中发送RACH消息4时,将预先决定的RB组分配给RACH消息4。或者,也可以根据RACH消息4的数据大小或者发送RACH消息4的用户装置的数量,或者根据可利用的RB组,对RACH消息4分配RB组。例如,在可利用的RB组内,直到超过基于RACH消息4的数据大小而决定的RB数之前,从系统频带的两端开始顺序选择RB组,并将所选择的RB组作为分配给RACH消息4的RB组。这里,可利用的RB组是指,在进行该处理的时刻,没有决定要分配给其他信道的RB组。
对MBMS信道、即MCH分配资源块(RB allocation for MCH)(步骤S1104)。即,在该子帧中发送MCH时,将预先决定的RB组分配给MCH。或者,也可以根据MCH的数据大小,或者根据可利用的RB组,对MCH分配RB组。例如,在可利用的RB组内,直到超过基于MCH的数据大小而决定的RB数之前,从系统频带的两端开始顺序选择RB组,并将所选择的RB组作为分配给MCH的RB组。这里,可利用的RB组是指,在进行该处理的时刻,没有决定要分配给其他信道的RB组。
接着,进行对于持续调度的资源块分配(RB allocation for PersistentScheduling)(步骤S1106)。将在步骤S1106中所确保的持续资源,分配给在该子帧中具有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UE。
但是,关于在该子帧中分配持续资源的UE,也进行步骤S1024中记载的调度系数的计算,在该子帧中为应用了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而分配了发送资源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0释放持续资源,并利用为了应用动态调度的逻辑信道所分配的资源,对该UE发送MAC PDU(DL-SCH)。另外,关于对MACPDU复用MAC控制块以及各个逻辑信道的RLC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方法,在后面叙述。
另外,将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发送功率(所有的资源要素(副载波)的发送功率之和。作为绝对值,将单位设为W)设为Ppersist。这里,当存在两台以上的具有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UE时,将Ppersist设为全部UE的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发送功率的合计值。
接着,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资源块数(Calculation for Number of RBsfor PDSCH)(步骤S1108)。基于基站装置200的最大发送功率(以下,记载为Pmax。将单位设为W)、同步信号的发送功率PSCH、P-BCH的发送功率PP-BCH、PCH的发送功率PPCH、RACH响应的发送功率PRACHres、D-BCH的发送功率PD-BCH、RACH消息4的发送功率PRACHm4、MCH的发送功率PMCH、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发送功率Ppersist、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的每个RB的发送功率Pdynamic (RB),使用以下的式来计算可分配给PDSCH的RB数Ndynamic (RB)。这里,Nsystem (RB)是系统频带整体的RB数,NP-BCH、NSCH、NPCH、NRACHres、Npersist、ND-BCH、NRACHm4、NMCH分别是在该子帧中分配给P-BCH、同步信号、PCH、RACH响应、D-BCH、RACH消息4、MCH、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RB数。
[数14]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511
在Ndynamic (RB)<Nsystem (RB)-Ncommon-Npersist时,通过禁止发送在该子帧中分配给P-BCH、PCH、RACH响应、D-BCH、MCH、RACH消息4、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RB组以外的RB组内的一部分RB组,从而将基站装置200的总发送功率控制为最大发送功率以下。在(Nsystem (RB)-Ncommon-Npersist-Ndynamic (RB))个以上的RB的发送被禁止之前,通过重复以下的处理,即禁止发送RB数最小的RB组,当存在两个以上的RB数最小的RB组时,禁止从RB组号小的RB组开始发送RB组的处理,从而决定将要禁止发送的RB组。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进行了禁止从RB组号小的RB组开始发送RB组的处理,但也可以进行禁止从RB组号大的RB组开始发送RB组的处理,或者也可以进行禁止从离系统频带的中心近的RB组开始发送RB组的处理,或者也可以进行禁止以上述以外的顺序来发送RB组的处理。
设k=1(步骤S1110)。
接着,检查资源块是否有剩余(RB Remaining Check)(步骤S1112)。
在步骤S1112中,判定是否存在可对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分配的RB组。当存在可分配的RB组时返回OK,当不存在可分配的RB组时返回NG。在RB剩余检查为NG时(步骤S1112:NG),结束DL TFR选择的处理。
另外,上述“可对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分配的RB组”是指,对P-BCH、PCH、RACH响应、D-BCH、RACH消息4、MCH、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已经进行了TFR选择的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所分配的RB组以外的RB组。此外,将在上述“可对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分配的RB组”中包含的RB的总数设为Nremain (RB)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可对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分配的RB组”设为,对P-BCH、PCH、RACH响应、D-BCH、RACH消息4、MCH、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已经进行了TFR选择的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所分配的RB组以外的RB组,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设为对同步信号、P-BCH、PCH、RACH响应、D-BCH、RACH消息4、MCH、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已经进行了TFR选择的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所分配的RB组以外的RB组。
另一方面,在RB剩余检查为OK时(步骤S1112:OK),进至步骤S1114。
接着,进行下行链路TFR选择(DL TFR选择)(步骤S1114)。
决定在上述的步骤S1032中决定的“基于动态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UE”的传输格式并分配RB组。
另外,S1110~S1120中的k的循环,按照选择作为在步骤S1032中决定的“基于动态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UE”的顺序进行。
在DL TFR选择中,进行CQI调节(CQI adjustment)。在用于TFR选择的CQI中,应用以下所示的、频率方向的置换处理、外环(Outer-loop)的偏移调节处理、基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度的偏移处理。
说明频率方向的置换处理。
基于通过UE报告的CQI,计算各个RB组的CQI。报告系统带宽整体的整体的CQI(宽带CQI),将不存在UE Selected Sub-band(UE选择的子带)的CQI的RB组,设为与系统带宽整体的CQI相同。另外,在步骤S1020中,对于判断为传输类型是分散发送的UE,也可以视为全部的RB组的CQI与系统带宽整体的CQI相同。
另外,在以下,在表现与系统频带整体有关的CQI时,将变量记载为“all”。
说明外环的偏移调节处理(CQI offset adjustment)。
CQI_offseti是基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级为Xi,adjust的DL-SCH的送达确认信息(CRC校验结果),如上述的式(4)所示那样通过外环调节。在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级不同于Xi,adjust时,不进行外环的偏移调节(式(4)的处理)。
另外,对该UE,在1子帧内发送两个以上的MAC PDU时,关于所述两个以上的MAC PDU的每一个,进行上述外环的偏移调节。这里,发送两个以上的MAC PDU相当于,在应用MIMO时,以两个以上的码字(Codeword)来进行发送。
CQI_offseti是对每个UE进行调节。此外,成为CQI偏移调节处理的对象的优先级等级Xi,adjust是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对每个UE设定的。这样,并非关于全部的优先级等级进行外环的偏移调整,而是关于预先设定的一个优先级等级进行外环的偏移调整,从而可减少基站装置的处理负担。例如,所述优先级等级Xi,adjust设定发送频度最大的逻辑信道所属的优先级等级。
可以设为Δadj (PC)、BLERtarget (PC)可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进行设定。但是,将CQI_offseti的最大值设为CQI_offsetPC (max)、将最小值设为CQI_offsetPC (min)。上述CQI_offseti的最大值CQI_offsetPC (max)、最小值CQI_offsetPC (min)是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进行设定。在CQI_offseti定为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时,不进行式(4)的计算。
并且,上述CQI_offseti作为功率偏移值,与各个RB组的CQI值以及有关系统频带整体的CQI的值相加。上述的式(5)的处理不论“在该子帧中,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级是否为Xi,adjust”,都在进行DL TFR选择的所有子帧中进行。
说明基于优先度的偏移处理。
通过基于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优先度的偏移ΔPC,调整各个RB组的CQI值以及有关系统频带整体的CQI值。ΔPC例如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进行设定。下标的PC表示优先级等级。
CQIadjust(i)=CQIadjust(i)-ΔPC
下面,使用图12说明资源块组分配(RB group allocation)。通过进行以下的处理,对第k号的“基于动态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UE”分配RB组。另外,图6表示DL_TF_Related_table(DL TF相关表)的图。在图6中表示CQI为1的情况作为一例。
<处理>
在步骤S1202中进行以下的参数的设定。
Nremain (RB):剩余的资源块数(Number of Remaining RBs)
Ncapability:最大RB数
Nmax,bit:通过UE类别决定的最大数据大小(Payload size)
另外,所述Ncapability可以作为装置内部的参数进行设定,也可以作为从高层节点输入的参数进行设定,也可以基于在由UE通知的UE capability(UE性能)中包含的信息进行设定。
另外,在从UE指示为降低传输速度时,所述Ncapability也可以如下计算。
Ncapability=Ncapability
这里,α可以是降低传输速度时的、对于UE可接收的最大吞吐量的比。例如,在从UE指示为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以成为UE可接收的最大吞吐量的80%以下时,基站装置200可以设为α=0.8。另外,如果UE进行上述报告的方法意味着降低传输速度的话,那么可以是对于UE可接收的最大吞吐量的比,也可以是绝对的吞吐量的值。也可以在任意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0都基于来自UE的指示,通过置换为对于UE可接收的最大吞吐量的比,从而计算上述α,并进行上述计算。
另外,在从UE指示为降低传输速度时,所述Nmax,bit也可以如下计算。
Nmax,bit=Nmax,bit
这里,α可以是降低传输速度时的、对于UE可接收的最大吞吐量的比。例如,在从UE指示为发送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以成为UE可接收的最大吞吐量的80%以下时,基站装置200可以设为α=0.8。另外,如果UE进行上述报告的方法意味着降低传输速度的话,那么可以是对于UE可接收的最大吞吐量的比,也可以是绝对的吞吐量的值。也可以在任意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0都基于来自UE的指示,通过置换为对于UE可接收的最大吞吐量的比,从而计算上述α,并进行上述计算。
接着,在步骤S1204中,计算可对该UE分配的RB数Nallocated (RB)
Nremain (UE)=min(NDL-SCH-k+1,Ncapability)
通过本式,能够将对该UE所分配的RB数限制为Ncapability以下。另外,min(A,B)是在A和B中输出更小的一个的函数。
[数15]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541
在步骤S1206中,判定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是集中型还是分散型。
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为分散型时(步骤S1206的判定结果:分散),进至步骤S1208。在步骤S1208中,在分配给该UE的RB数成为Nallocated (RB)以上之前,选择RB组使得在系统频带内离散地分散的频率资源被分配。例如,可以选择RB组,以通过从系统频带的两端开始交替地分配RB组,从而分配在系统频带内离散地分散的频率资源。或者,也可以选择RB组,以通过将RB组号小的RB组和RB组号大的RB组交替地顺序分配给该UE,从而分配在系统频带内离散地分散的频率资源。
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不是分散型时(即,集中型时,步骤S1206的判定结果:集中),进至步骤S1210。在步骤S1210中,在分配给该UE的RB数成为Nallocated (RB)以上之前,从CQIadjusted的值大的RB组开始顺序地将RB组分配给该UE。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1206中判定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是集中型还是分散型之前,基于该UE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路径损耗,决定对该UE分配RB组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定义阈值ThrehosldDL,PL,并在UE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路径损耗比阈值ThrehosldDL,PL还大时,在分配给该UE的RB数成为Nallocated (RB)以上之前,进行从频率高的RB组开始顺序将RB组分配给该UE的处理,在上述路径损耗为ThrehosldDL,PL以下时,进行上述的处理、即判定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是集中型还是分散型,基于该判定结果的RB组的分配。或者,也可以在上述的处理中,上述路径损耗为ThrehosldDL,PL以下时,不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是集中型还是分散型的判定,而是在分配给该UE的RB数成为Nallocated (RB)以上之前,进行从频率低的RB组开始顺序将RB组分配给该UE的处理。另外,上述路径损耗可以是根据从UE报告的UE PowerHeadroom(UE功率峰值空间)和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或者探测用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来计算,也可以根据从UE报告的路径损耗来计算。另外,根据从UE报告的UE Power Headroom(UE功率峰值空间)和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或者探测用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计算出的路径损耗相当于上行链路的路径损耗,从UE报告的路径损耗相当于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
例如,在应用FDD方式的LTE中,UE内的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成为对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干扰信号,结果,存在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质量劣化的问题。一般,在UE内,存在被称为Duplexer(双工器)的功能部,通过上述双工器,防止在UE内,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泄漏到用于进行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即进行解调和解码的功能部,但无法完全地防止该泄露。图14表示UE中的干扰的机制(mechanism)的图。如图14所示,在发送单元生成的发送信号在双工器中不降低完其功率而泄漏到接收单元,从而成为干扰信号,结果,接收信号的质量劣化。
在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的频率和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频率离得越远,并且,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越小时,上述泄漏就越小。在上行链路中,路径损耗越大,则其发送功率越大。因此,在如上所述那样,路径损耗大的情况下,分配频率高的频率资源作为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频率资源,从而能够减少上述的、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引起的对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干扰。图15表示与减少上述的、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引起的对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的效果有关的图。根据图15,在路径损耗大时,增大DL和UL的间隔。即,对于路径损耗大的UE的下行链路(DL)的发送信号,分配远离UL的发送频带的频带。结果,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引起的干扰减少。此外,在路径损耗小时,减小DL和UL的间隔。即,对于路径损耗小的UE的下行链路(DL)的发送信号,分配接近UL的发送频带的频带。这是因为由于UL的发送功率小,因此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引起的干扰不会成为问题。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上行链路的频率比下行链路的频率还要低的情况记载为前提。在上行链路的频率比下行链路的频率还要高的情况下,相反地,在上述路径损耗比阈值ThrehosldDL,PL还大时,在分配给该UE的RB数成为Nallocated (RB)以上之前,成为从频率低的RB组开始顺序地将RB组分配给该UE的处理。
进而,在上述的处理中,将进行步骤S1110~S1120的处理的UE的顺序(k的组的顺序),按照在步骤S1032中决定的、选择作为“基于动态调度分配无线资源的UE”的顺序来进行,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将进行步骤S1110~S1120的处理的UE的顺序(k的组的顺序),设为路径损耗从大到小的顺序。即,从路径损耗大的UE开始,顺序进行步骤S1110~S1120的处理。这时,由于可靠地从路径损耗大的UE开始,顺序分配更加远离上行链路的发送频率的频率资源、即频率高的频率资源,因此作为结果,能够增大上述的、减少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引起的对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干扰的效果。
在上述处理(步骤S1208以及步骤S1210)中被判定为“分配给该UE”的RB组,以下将其称为临时RB组。
在步骤S1212中,判定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是否具有可重发的数据。
在判定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具有可重发的数据时(步骤S1212的判定结果:“是”),进至步骤S1214。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不具有可重发的数据时(步骤S1212的判定结果:“否”),进至步骤S1213。
在步骤S1213中,判定是否存在用于新发送的HARQ处理。当不存在用于新发送的HARQ处理时(步骤S1213的判定结果:“是”),进至步骤S1215。
在步骤S1214中,在上述可重发的数据(MAC PDU)中,选择包含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RLC SDU的缓冲器滞留时间”最大的RLC SDU的数据(MAC PDU),作为在该子帧中发送的MAC PDU。即,发送上述包含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RLC SDU的缓冲器滞留时间”最大的RLC SDU的数据(MAC PDU)。这里,RLC SDU的缓冲器滞留时间的定义与上述的表7的项号5中的RLC SDU缓冲器滞留时间相同。
在步骤S1215中,在可重发的数据(MAC PDU)中,发送优先度最高的重发数据(MAC PDU)。上述优先度设为,在上述重发数据(MAC PDU)上所复用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中,优先度最高的逻辑信道(LogicalChannel)的优先度。
此外,当存在多个优先度最高的重发数据(MAC PDU)时,发送包含优先度最高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的“RLC SDU的缓冲器滞留时间”最大的RLC SDU的数据(MAC PDU)。这里,RLC SDU的缓冲器滞留时间的定义与上述的表7的项号5中的RLC SDU缓冲器滞留时间相同。
然后,在步骤S1216中,决定在该子帧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以及调制方式。即,假设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与临时RB组相同。设调制方式与初次发送相同。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表示了假设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与临时RB组相同的情况,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进行以下处理,即在用于上述数据的发送的RB组中所包含的RB数比初次发送时所分配的RB数还要大时,在RB数与初次发送时所分配的RB数变得相同之前,不分配在该子帧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的一部分。
另外,也可以取代将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设为临时资源块组(Temporary RB group),而基于RB组内的RB数,减少RB组内的RB数。具体地说,可以在临时RB组内的RB数比初次发送的RB组内的RB数两倍后的值还要大时,减少临时RB组内的RB数,使得临时RB组内的RB数不会成为将初次发送的RB组内的RB数两倍后的值以下。另外,RB数的减少方法也可以是与步骤S1224或步骤S1232相同的方法。另外,上述的例子中的两倍这一值,也可以是1倍或3倍等的2倍以外的值。
另一方面,当存在用于新发送的HARQ处理时(步骤S1213的判定结果:“否”),进至步骤S1218。
在步骤S1218中,如下计算临时RB组中的CQI值、CQITFR
在下行链路发送类型为分散型时,设为CQITFR=CQIadjusted(all),在下行链路发送类型不是分散型时(即,集中型时),设为CQITFR=“将临时RB组内的每个RB组的CQIadjusted在临时RB组的频带中进行真值平均后的值(其中,考虑每个RB组的RB数的比例而进行平均)”。
然后,在步骤S1220中,将临时RB组内的RB数(RB_available)和CQITFR作为变量,并参照TF相关表,从而决定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数据大小(记载为Size)和调制方式(记载为Modulation)。
[数16]
在步骤S1222中,判定Size>Nmax,bit是否为真。
这里,在Size>Nmax,bit时(步骤S1222的判定结果:“是”),在步骤S1224中,直到成为Size≤Nmax,bit为止,减少临时RB组内的RB数(RB available)。即,将Nmax,bit和CQITFR作为变量,并参照TF相关表,从而再次计算要分配的RB数。
[数17]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582
并且,在下行链路发送类型为分散型时,在用于发送的RB组内的RB数成为NUMRB之前,通过重复以下的处理,从而删除临时RB组内的RB组(被删除的RB组作为第k+1号以后的UE的发送资源来使用)。
(处理)在临时RB组中,将RB组号小的RB组和RB组号大的RB组交替地顺序删除。
将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临时RB组内的RB数设为NumRB。进行上述处理的意图在于,删除了RB组后剩余的RB组在系统频带中离散地分散。
另一方面,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为集中型时,在用于发送的RB组内的RB数成为NUMRB以下之前,通过重复以下的处理,从而删除临时RB组内的RB组(被删除的RB组作为第k+1号以后的UE的发送资源来使用)。
(处理)删除CQIadjusted最小的RB组。当存在两个以上CQIadjusted最小的RB组时,从RB数小的RB组开始删除RB组,当存在两个以上CQIadjusted最小并且RB数最小的RB组时,从RB组号大的RB开始删除RB组。
将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临时RB组,在以下的处理中作为临时RB组来使用。此外,将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临时RB组内的RB数设为NumRB。并且,将临时RB组内的RB数(RB_available)和CQITFR作为变量,并参照TF相关表,从而再次决定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数据大小(记载为Size)和调制方式(记载为Modulation)。
[数18]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591
在步骤S1224的处理之后,进至步骤S1226。
另一方面,在Size≤Nmax,bit时(步骤S1222的判定结果:“否”),进至步骤S1226。
接着,在步骤S1226中,判定在RLC缓冲器内是否有充足的数据。
在判定为RLC缓冲器内有充足的数据时(步骤S1226的判定结果:“是”),在步骤S1228中,通过以下的步骤,对具有上述Size的MAC PDU,复用MAC层的控制信息以及RLC缓冲器内的全部逻辑信道的数据。
(步骤1)首先,当存在MAC层的控制信息时,最优先复用上述MAC层的控制信息。
(步骤2)接着,从优先度高的逻辑信道开始,顺序取出RLC缓冲器内的数据而进行复用。当存在两个以上的同一优先度的逻辑信道时,如果存在DCCH则将DCCH设为最优先,如果没有DCCH则从任意的逻辑信道开始,顺序取出RLC缓冲器内的数据而进行复用。这里,作为选择上述任意的逻辑信道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循环法。
然后,在步骤S1230中,决定在该子帧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以及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即,设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与临时RB组相同。设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调制方式与Modulation相同。设上述数据的有效载荷大小与Size相同。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RLC缓冲器内没有充足的数据时(步骤S1226的判定结果:“否”),在步骤S1232中,直到成为Size≤Sizeall为止,减少要分配的RB数。这里,Sizeall是MAC控制块以及全部逻辑信道的RLC缓冲器内的数据的合计大小。以下表示详细的处理方法。
首先,将MAC控制块以及全部逻辑信道的RLC缓冲器内的数据的合计大小Sizeall和CQITFR作为变量,并参照TF相关表,从而再次计算将要分配的RB数NUMRB
[数19]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601
在下行链路的发送类型为分散型时,在用于发送的RB组内的RB数不会小于NUMRB的范围内,通过重复以下的处理,从而删除临时RB组内的RB组。
(处理)在临时RB组内的RB组中,将RB组号小的RB组和RB组号大的RB组交替地顺序删除。
将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临时RB组,在以下的处理中作为临时RB组来使用。此外,将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临时RB组内的RB数设为NumRB,F
在下行链路发送类型不是分散型时,即,下行链路发送类型为集中型时,在用于发送的RB组内的RB数不会小于NUMRB的范围内,通过重复以下的处理,从而删除临时RB组内的RB组。
(处理)从CQIadjusted的值小的RB组开始顺序删除RB组。当存在两个以上CQIadjusted最小的RB组时,从RB数小的RB组开始删除RB组,当存在两个以上CQIadjusted最小并且RB数最小的RB组时,从RB组号大的RB开始删除RB组的处理,从而删除临时RB组内的RB组。
将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临时RB组,在以下的处理中作为临时RB组来使用。此外,将进行了上述处理之后的临时RB组内的RB数设为NumRB,F
在上述的处理中被删除的RB组作为第k+1号以后的UE的无线资源来使用。
然后,将上述临时RB组内的RB数NumRB,F和CQITFR作为变量,并参照TF相关表,从而再次决定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数据大小(记载为Size)和调制方式(记载为Modulation)。
[数20]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602
Figure G2008800144227D00611
然后,在步骤S1234中,对具有所述Size的MAC PDU,复用MAC层的控制信息以及RLC缓冲器内的全部逻辑信道的数据。
然后,在步骤S1230中,决定在该子帧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以及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即,设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RB组与临时RB组相同。设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调制方式与Modulation相同。设上述数据的有效载荷大小与Size相同。
另外,上述的例子中的RLC缓冲器一般是数据缓冲器。此外,也可以不关于RLC缓冲器,而是关于PDCP缓冲器而进行同样的处理。
在步骤S1116中,进行RV选择(Redundancy Version Selection;冗余版本选择)。
在步骤S1118中,增加k的值,在步骤S1120中,判定k的值是否为NDL-SCH以下。在k的值为NDL-SCH以下时(步骤S1120的处理:“是”),返回到步骤S1112之前。另一方面,在k的值不是NDL-SCH以下时(步骤S1120的处理:“否”),结束处理。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包括:层1处理单元252、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调度系数计算单元256、UE选择单元258、TFR选择单元268、MAC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60、公共CH/MAC资源管理单元262、频率资源管理单元264、持续资源管理单元266、HARQ控制单元270(2701、2702、...、270n)、RLC/PDCP处理单元272。HARQ控制单元270由与UE#1、#2、...、UE#n有关的HARQ控制单元2701、HARQ控制单元2702、...、HARQ控制单元270n构成。RLC/PDCP处理单元272由与UE#1的逻辑信道#1、UE#1的逻辑信道#2、...、UE#1的逻辑信道#k、UE#2的逻辑信道#1、...、UE#n的逻辑信道#k有关的RLC Buf27211,1、RLC Buf27211,2、RLC Buf27211,k、RLCBuf27212,1、...、RLC Buf2721n,k构成。
另外,在图13中,针对每个UE具备UE#n的HARQ控制单元n,但也可以不必每个UE都具备,而关于全部UE具备一个HARQ控制单元,也可以关于多个UE而具备一个HARQ控制单元。关于RLC Bufn,k,也可以对于一个UE设为一个RLC Buf,而不是每个逻辑信道具备RLC Buf,或者,也可以关于全部UE具备一个RLC Buf。
层1处理单元252进行与层1有关的处理。具体地说,在层1处理单元252中,进行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的共享信道的信道编码和IFFT处理、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共享信道的FFT处理或信道解码等的接收处理等。上述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的共享信道例如是应用动态调度的共享信道和应用持续调度的共享信道。
此外,层1处理单元252进行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共享信道的控制信息即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共享信道的控制信息即UL调度信息的发送处理。
此外,层1处理单元252进行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控制信息、即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接收处理。上述CQI和送达确认信息被发送到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
此外,层1处理单元252基于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探测用的参考信号和上述CQI的信号,判定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并将上述判定结果通知给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
此外,层1处理单元252也可以基于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探测用的参考信号和上述CQI的信号,估计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上述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的估计结果例如经由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被发送到MAC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60。
另外,层1处理单元252与无线接口连接。更具体地说,关于下行链路,在层1处理单元252生成的基带信号被变换为无线频带,然后在放大器中被放大,并经由天线对UE发送信号。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由天线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放大之后,被频率变换从而作为基带信号输入到层1处理单元252。
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进行各个UE的状态管理。例如,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进行HARQ实体状态的管理、UE的移动性(Mobility)的管理以及控制、DRX状态的管理、上行同步状态的管理、是否应用持续调度的管理、MAC控制块的发送的有无的管理、下行链路发送状态的管理、缓冲器状态的管理、并且进行用于在步骤S1024中计算调度系数的各个度量的计算、以及是否应计算调度系数的判定。即,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进行图10中的步骤S1004~S1022的处理。
另外,上述UE的移动性是指UE转换(switching)进行通信的小区的切换(handover),包括相同频率的切换以及不同频率的切换以及不同的系统之间的切换。在不同频率的切换以及不同的系统之间的切换的情况下,测量间隙的管理以及控制包含在上述UE的移动性的管理以及控制中。
进而,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进行步骤S902、S904、S906的处理。具体地说,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设定该子帧的DL MAC的每个子帧的最大复用数,并对该子帧中的MCH的数量进行计数,对该子帧中的D-BCH、PCH、RACH响应以及RACH消息4的数量进行计数。
调度系数计算单元256进行图10中的步骤S1002、S1024~S1032的处理。具体地说,调度系数计算单元206在该子帧中计算各个用户装置的调度系数(参照图11)。并且,UE选择单元258基于所述调度系数,选择通过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UE选择单元258将通过动态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UE的数NDL-SCH输入到传输格式/资源块选择(TFR选择)单元268。
TFR选择单元268进行步骤S1110、步骤S1112、步骤S1114、步骤S1116、步骤S1120的处理。具体地说,TFR选择单元268进行与应用了动态调度的DL-SCH有关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和无线资源的分配。与在TFR选择单元268中决定的有关应用动态调度的DL-SCH的发送格式或无线资源有关的信息,被送到层1处理单元252,并在层1处理单元252中,被用于DL调度信息的发送处理和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处理。
公共CH/MAC资源管理单元262进行与MAC或公共信道(Commonchannel)、例如同步信道(SCH)、主广播信道(P-BCH)、D-BCH、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道响应(RACH响应)、RACH消息4有关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和无线资源的分配。并且,在上述无线资源内,将频率资源通知给频率资源管理单元264。此外,在公共CH/MAC资源管理单元262中决定的发送格式和所分配的无线资源,经由频率资源管理单元264、TFR选择单元268,被送到层1处理单元252,并在层1处理单元252中,进行上述MCH和公共信道(Common channel)在层1的处理。
频率资源管理单元264与TFR选择单元268、公共CH/MAC资源管理单元262、持续资源管理单元266连接,进行频率资源的管理。更具体地说,监视可在应用了动态调度的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中利用的剩余的频率资源,并将TFR选择单元268中的步骤S1110的处理所需的信息提供给TFR选择单元268。
持续资源管理单元266进行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的状态管理以及无线资源的管理。更具体地说,持续资源管理单元266进行与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有关的发送格式的决定和无线资源的管理。并且,在上述无线资源内,将频率资源通知给频率资源管理单元264。此外,在持续资源管理单元266中决定的发送格式和所分配的无线资源,经由频率资源管理单元264、TFR选择单元268,被送到层1处理单元252,并在层1处理单元252中,进行上述应用了持续调度的DL-SCH在层1的处理。
此外,持续资源管理单元266将用于进行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中的步骤S1012~S1016的处理的信息,提供给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
MAC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60关于各个UE,判定是否应发送MAC控制信号,在判定为应发送MAC控制信号时,将其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此外,在上述MAC控制信号实际被映射到MAC PDU时,对TFR选择单元268提供上述MAC控制信号。
另外,MAC控制信号中有用于调节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定时的定时提前、用于指示上行同步的确立的控制信号和用于指示进入DRX状态的控制信号等。是否发送各个控制信号的判断是基于来自用户装置状态管理单元254和层1处理单元252的信息而进行。
HARQ控制单元270进行各个UE的HARQ的控制。
RLC/PDCP处理单元272进行各个UE的RLC层以及PDCP层的控制。并且,RLC/PDCP处理单元272具有与UE#n的逻辑信道#k有关的RLC缓冲器、即RLC Buf2721n,k,对在下行链路中应发送的RLC层的数据进行缓冲。
另外,RLC Buf2721n,k在上述的例子中对RLC层的数据进行缓冲,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对RLC层和PDCP层的数据进行缓冲。
即,在该子帧中通过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在RLC/PDCP处理单元272中,通过其缓冲器RLC Buf2721n,k取出,并在HARQ控制单元270中进行HARQ的处理,且经由UE选择单元258、TFR选择单元268,被送到层1处理单元252,在层1处理单元252中,进行编码和IFFT等的发送处理。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记载,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不应理解为是用于限定本发明。根据该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会清楚各种各样的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应用演进的UTRA和UTRAN(别称:长期演进或者超3G)的系统中的例子,但本发明的移动台、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也能够适用于进行利用了共享信道的通信的其他系统中。
即,本发明包含这里所没有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等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根据上述说明仅由适当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发明特定事项来确定。
为了便于说明,将本发明分为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值。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便于说明而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基础上,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7年3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052115号、2007年6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161938号以及2007年12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329024号的优先权、并将2007-052115号、2007-161938号以及2007-329024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11)

1、一种基站装置,使用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部件,从以下用户装置以外的用户装置中,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发送所述共享信道的时帧或者接收对于所述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该用户装置中的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重合的用户装置;处于间歇接收的休眠状态的用户装置;没有接收到无线质量信息的用户装置;以及不存在应发送的数据的用户装置;以及
发送部件,对在所述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共享信道。
2、一种基站装置,使用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部件,从以下用户装置以外的用户装置中,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发送所述共享信道的时帧或者接收对于所述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该用户装置中的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重合的用户装置;以及
发送部件,对在所述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共享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该用户装置指示切换时,作为应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所述选择部件仅考虑控制信息,不考虑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通过切换与该基站装置开始通信的用户装置,在来自切换源的基站装置的数据转发完成,并且接收PDCP层的状态报告之前,所述选择部件视为没有应对上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该用户装置的RLC层的发送窗处于停止状态的数据,所述选择部件视为没有应发送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关于该用户装置的上行同步状态没有确立的情况下,作为应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所述选择部件仅考虑控制信息,不考虑数据。
7、一种基站装置,使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部件,从以下用户装置以外的用户装置中,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
发送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时帧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
发送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时帧与在上行链路中发送探测用的参考信号、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调度请求信号、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
发送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时帧与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
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发送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
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发送对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以及
发送对于所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发送用于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持续调度的控制信息的时帧重合的用户装置;以及
发送部件,对在所述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共享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是通过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是与基站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为规定阈值以上的、通过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是同步信道、广播信道、寻呼信道内的至少一个。
11、一种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基站装置使用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发送所述共享信道的时帧或者接收对于所述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时帧,与该用户装置中的测定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时间间隔重合的用户装置,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候选中除去的步骤;
将处于间歇接收的休眠状态的用户装置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候选中除去的步骤;
将没有接收到无线质量信息的用户装置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候选中除去的步骤;
将不存在应发送的数据的用户装置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候选中除去的步骤;
选择用于发送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步骤;以及
对在所述选择部件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共享信道的步骤。
CN2008800144227A 2007-03-01 2008-02-26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57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2115 2007-03-01
JP052115/2007 2007-03-01
JP161938/2007 2007-06-19
JP2007161938 2007-06-19
JP329024/2007 2007-12-20
JP2007329024 2007-12-20
PCT/JP2008/053319 WO2008105419A1 (ja) 2007-03-01 2008-02-26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5700A true CN101675700A (zh) 2010-03-17
CN101675700B CN101675700B (zh) 2013-04-03

Family

ID=4958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442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5700B (zh) 2007-03-01 2008-02-26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145271B2 (zh)
EP (1) EP2120478A4 (zh)
JP (1) JP5069741B2 (zh)
CN (1) CN101675700B (zh)
AU (1) AU2008220081A1 (zh)
BR (1) BRPI0808045A2 (zh)
WO (1) WO200810541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8716A (zh) * 2019-05-02 2021-11-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及用户装置
WO2022178749A1 (en) * 2021-02-25 2022-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gical channels and scheduling request configurations for full-duplex modes and half-duplex mod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7300B2 (ja) * 2006-01-17 2009-10-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01675692B (zh) * 2007-03-01 2013-01-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控制方法
JP5069060B2 (ja) * 2007-08-14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US8774141B2 (en) * 2007-12-07 2014-07-08 Blackberry Limited 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data scheduling and handling
JP4893618B2 (ja) * 2007-12-27 2012-03-07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20090270108A1 (en) * 2008-04-28 2009-10-2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channel quality for persistent scheduled user equipment
US9049687B2 (en) * 2008-05-05 2015-06-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cast and/or broadcast services
EP2894887B1 (en) * 2008-06-11 2017-11-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64987A (en) 2008-11-03 2010-05-05 Nec Corp Methods for design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JP5280159B2 (ja) * 2008-11-11 2013-09-04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フレーム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フレーム制御方法
BRPI0923516B1 (pt) 2008-12-16 2021-01-12 Blackberry Limited método para detecção de uma mensagem de requisição de repetição automática híbrida (harq) 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CN102308513B (zh) * 2008-12-31 2014-04-09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多载波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输调度
US8254410B2 (en) 2009-04-30 2012-08-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radio link control (RLC) data blocks
CN101895901B (zh) * 2009-05-19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测量间隔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EP3657867B1 (en) * 2009-05-22 2022-01-26 BlackBerry Limited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ES2622572T3 (es) 2009-08-28 2017-07-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xación realzada para una sola entidad RLC
US8838062B2 (en) 2009-09-18 2014-09-16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mergency not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emergency notice reception program
JP4889775B2 (ja) * 2009-09-28 2012-03-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1043395A1 (ja) * 2009-10-06 2011-04-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CN102149205B (zh) * 2010-02-09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的状态管理方法及系统
EP3285537B1 (en) * 2010-03-12 2019-12-2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istr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fast / zero contention resolution
US20110230219A1 (en) * 2010-03-16 2011-09-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inter-cell itnerference mitgation through enhanced preferred frequency reuse mechanisms
CN105634708B (zh) 2010-04-22 2019-01-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US8774207B2 (en) * 2010-07-31 2014-07-0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s for bearer reservation, maintenance, and us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8156B2 (en) 2010-10-22 2014-09-1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ulti-bearer rate control for transporting user plane data
US9930677B2 (en) * 2010-12-07 2018-03-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rioritizing multipl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8681627B2 (en) * 2010-12-07 2014-03-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rioritizing multipl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9491735B2 (en) * 2010-12-19 2016-11-0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dynamically assigning a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bearer to a multicast channel
EP2671415A1 (en) * 2011-02-04 2013-12-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reporting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264039B (zh) * 2011-04-29 2013-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半持续调度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016682A1 (en) * 2011-07-28 2013-01-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uplink channel condition
US8842641B2 (en) * 2011-08-12 2014-09-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KE resource multiplexing for enhanced uplink data services
WO2013036183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base station, a base station,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ans
JP5692399B2 (ja) * 2011-09-21 2015-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084142B2 (en) * 2011-10-03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tivating and deactivating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an LTE VoIP radio bearer
US20150085766A1 (en) * 2011-10-10 2015-03-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t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KR20130074077A (ko) * 2011-12-26 2013-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12030A1 (ko) * 2012-01-29 2013-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이중 기기를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912597B2 (en) * 2012-03-08 2018-03-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ffic of radio access networ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92598B2 (en) * 2012-03-09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small cells using over-the-air transmissions
WO2013146273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路品質推定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4120759A2 (en) * 2013-01-29 2014-08-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cheduling fractions frequency gaps to enable sub band sensing
CN104396304B (zh) * 2013-05-31 2018-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9264205B2 (en) * 2013-10-22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ixed full and half duplex users
US9246651B2 (en) * 2013-12-13 2016-0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uter-loop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adaptation
US9420606B2 (en) * 2014-06-25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duplex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343680B2 (en) * 2014-09-29 2022-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ccessing a cell using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US10972981B2 (en) * 2016-01-05 2021-04-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RX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0219259B2 (en) * 2016-05-13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based cell selection
US10171208B2 (en) * 2016-05-17 2019-01-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ynamic error correction procedures
US11539499B2 (en) * 2018-11-09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in-band same frequency full-duplex and offset-frequency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632271B1 (en) 2022-02-24 2023-04-18 T-Mobile Usa, Inc. Location-based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2908B (fi) 1999-03-09 2004-01-30 Nokia Corp Menetelmät, verkko, verkkoelementti ja matkaviestin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n soluun leiriytymiseksi
US7155246B2 (en) * 1999-06-30 2006-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er direct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ing multi-users diversity to maximize throughput while equitably providing access to users
JP3618074B2 (ja) 2000-05-11 2005-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帯域優先割当方法
JP2002078012A (ja) 2000-08-30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970716B2 (en) * 2001-02-22 2005-1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for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in radio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GB0120033D0 (en) 2001-08-16 2001-10-10 Fujitsu Ltd Cell selection
SE0102775D0 (sv) * 2001-08-17 2001-08-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system of retransmission
JP4287604B2 (ja) 2001-08-27 2009-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基地局,無線装置及び移動端末
JP4012395B2 (ja) 2001-11-15 2007-11-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下り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AU2003218988A1 (en) * 2002-02-15 2003-09-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a transfer method
JP2004147275A (ja) 2002-08-30 200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パケット送信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4182415B2 (ja) * 2003-03-31 2008-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処理装置
GB2405289B (en) * 2003-08-20 2006-10-25 Ipwireless Inc Method,base station,remot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HSDPA communication
EP1605597A1 (en) * 2004-06-03 2005-12-14 STMicro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indly detecting a shared channel out of a plurality of shared channels received in parallel
CN101091337B (zh) * 2004-12-28 2013-05-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通信控制方法及无线基站
JP4358158B2 (ja) 2005-03-31 2009-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割当方法
JP2006303699A (ja) 2005-04-18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帯域割り当て方法
JP2006352489A (ja) 2005-06-15 2006-12-28 Ntt Docomo Inc 移動局、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間欠受信方法
JP4651478B2 (ja) * 2005-08-02 2011-03-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アクセス制御装置、移動局及び方法
JP2007052115A (ja) 2005-08-16 2007-03-01 Fujifilm Corp 感光性記録媒体用カートリッジ
WO2007039812A1 (en) * 2005-10-05 2007-04-12 Nokia Corporation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transparent to shared channel users
KR100994285B1 (ko) * 2005-11-04 2010-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을 위한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호핑
JP5133518B2 (ja) 2005-12-16 2013-01-30 株式会社ガリウム 滑走面用ワック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912471B2 (en) * 2006-01-04 2011-03-22 Wireless Technology Solutions Llc 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85505B2 (ja) 2006-06-08 2009-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KR101167116B1 (ko) * 2007-03-19 2012-07-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기지국장치, 유저장치 및 방법
US8594028B2 (en) * 2008-05-30 2013-11-26 George Mason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Cognitive channel assign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8716A (zh) * 2019-05-02 2021-11-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及用户装置
WO2022178749A1 (en) * 2021-02-25 2022-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gical channels and scheduling request configurations for full-duplex modes and half-duplex m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45271B2 (en) 2012-03-27
EP2120478A4 (en) 2014-01-01
AU2008220081A1 (en) 2008-09-04
US20100105390A1 (en) 2010-04-29
JPWO2008105419A1 (ja) 2010-06-03
BRPI0808045A2 (pt) 2014-06-24
US20130294372A1 (en) 2013-11-07
JP5069741B2 (ja) 2012-11-07
WO2008105419A1 (ja) 2008-09-04
CN101675700B (zh) 2013-04-03
EP2120478A1 (en)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5691B (zh)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75700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75692B (zh) 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75701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69396B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69400B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JP538468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669401B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69402B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63908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69399A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69395A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69382A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KR20060042858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의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060077521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의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050033418A (ko) 향상된 역방향 전용전송채널을 서비스하는 비동기 방식의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전송시구간을 가변적으로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