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842B - 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3842B
CN101673842B CN2009101902149A CN200910190214A CN101673842B CN 101673842 B CN101673842 B CN 101673842B CN 2009101902149 A CN2009101902149 A CN 2009101902149A CN 200910190214 A CN200910190214 A CN 200910190214A CN 101673842 B CN101673842 B CN 101673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needle mechanism
rolling needle
winder
work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902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3842A (zh
Inventor
王维东
王胜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902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3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3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3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包括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和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采用本发明方法,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过程中电芯不会发生转动,因而不会甩动或松卷,大大降低了发生极片打皱或断带的可能性,电芯质量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可提高电芯质量稳定性的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双工位电芯卷绕装置是提高电池卷绕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双工位电芯卷绕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两个卷针机构的工位转换过程。现有技术中的工位转换过程采用的是回转形式,图1示出了这种形式的三种状态,在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中,第一卷针机构2和第二卷针机构3都设在转盘1上;A状态中第一卷针机构2处于卷绕工位,第二卷针机构3处于下料工位,极片6开始卷绕到第一卷针机构2上;B状态下,第一卷针机构2已经完成了极片卷绕;B状态到C状态的动作过程为:切刀5切断极片,转盘1转动,第一卷针机构2和第二卷针机构3转换工位,第一卷针机构2及其上的电芯到达下料工位、第二卷针机构3到达卷绕工位,形成状态C。
上述卷绕过程中,转盘1转动时第一卷针机构2上的极片自由端(极片6被切刀5切断形成自由端)穿过两个压轮4后会发生甩动,有可能发生极片断带或打皱的现象:当转盘1转换工位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卷针机构2卷绕电芯时的卷绕方向相反时,会使已卷绕好的电芯松开,这样只有待完成工位转换后再重新卷绕,这势必会影响到电芯的整齐度及极片张力的一致性;当转盘1转换工位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卷针机构2卷绕电芯时的卷绕方向相同时,在转盘1的带动下极片自由端有可能卡入卷针的间隙,增加断带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电芯质量稳定性的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包括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和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在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方向上定义竖直方向,在卷针中心线的方向上定义前后方向,在卷针中心线两侧的方向上定义左右方向,
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
以上各运动方向均指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各自的卷针的中心线的运动方向。
采用本发明方法,不会因转换工位而松卷、打皱或断带的机会,电芯质量得到提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
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一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竖直上升一段距离,然后水平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再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右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中的“左右平齐”,是指水平向前运动的距离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右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二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竖直上升一段距离,然后水平向右运动一段距离,再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左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中的“左右平齐”,是指水平向前运动的距离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左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一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左运动一段距离,然后竖直上升一段距离,再水平向右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前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右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中的“前后平齐”,是指水平向右运动的距离与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左运动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前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二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水平向右运动一段距离,然后竖直上升一段距离,再水平向左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前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左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中的“前后平齐”,是指水平向左运动的距离与第二卷针机构水平向右运动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二卷针机构水平向前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过程中电芯不会发生转动,因而极片不会甩动或松卷,大大降低了发生极片打皱或断带的可能性,电芯质量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工位转换过程的三种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位转换立体路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位转换立体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所示的工位转换立体路径中,路径11、16、19在同一个平面内,路径13、14、17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平行于路径11、16、19所在平面,路径14、15、16、17、18、19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垂直于路径11、16、19所在平面。
路径11、13长度相等,路径12、15、18长度相等,路径14、16长度相等,路径17、19长度相等。与这种情况不同,具体实施时的路径11、13,路径12、15、18,路径14、16,路径17、19也可以采用不分别相等的长度,但这将使两个卷针机构的驱动装置及驱动行程控制变得较为复杂。
路径11的尾部为卷绕工位(亦即路径16、19共同指向的位置),路径11的箭头部位(亦即路径12的尾部)为下料工位。适用本发明方法的电芯卷绕机包括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在卷绕工位、下料工位以及工位转换的过程当中,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各自的卷针的中心线(即卷绕在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上的电芯的中心线)垂直于路径11、16、19所在平面。
该方法包括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和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
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沿路径11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沿路径12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第一卷针机构沿路径13竖直上升一段距离,然后沿路径14水平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再沿路径15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最后沿路径16水平向右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中的“左右平齐”,是指沿路径15水平向前运动的距离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沿路径12后退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右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沿路径11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沿路径12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后,第二卷针机构沿路径13竖直上升一段距离,然后沿路径17水平向右运动一段距离,再沿路径18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最后沿路径19水平向左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中的“左右平齐”,是指沿路径18水平向前运动的距离与第二卷针机构沿路径12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左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3所示的工位转换立体路径中,路径21、22、27在同一个平面内,路径24、25、26、28、29、30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垂直于路径21、22、27所在平面。
路径22、27长度相等,路径21、25、29长度相等,路径24、26长度相等,28、30长度相等。与这种情况不同,具体实施时的路径22、27,路径21、25、29,路径24、26,28、30也可以采用不分别相等的长度,但这将使两个卷针机构的驱动装置及驱动行程控制变得较为复杂。
路径21的尾部为卷绕工位,路径21的箭头部位为下料工位。适用本发明方法的电芯卷绕机包括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在卷绕工位、下料工位以及工位转换的过程当中,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各自的卷针的中心线(即卷绕在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上的电芯的中心线)垂直于路径24、25、26、28、29、30所在平面。
该方法包括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和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
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沿路径21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沿路径22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后,第一卷针机构沿路径28水平向左运动一段距离,然后沿路径29竖直上升一段距离,再沿路径30水平向右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最后沿路径27水平向前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右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中的“前后平齐”,是指沿路径30水平向右运动的距离与第一卷针机构沿路径28水平向左运动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前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沿路径21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沿路径22水平后退一段距离后,第二卷针机构沿路径24水平向右运动一段距离,然后沿路径25竖直上升一段距离,再沿路径26水平向左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最后沿路径27水平向前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左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中的“前后平齐”,是指沿路径26水平向左运动的距离与第二卷针机构沿路径24水平向右运动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二卷针机构水平向前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以上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进行工位转换时,卷针机构不发生转动,卷针上的电芯也不转动,因此不会发生松卷或极片甩动,不会造成极片打皱或断带,电芯质量得到提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和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在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方向上定义竖直方向,在卷针中心线的方向上定义前后方向,在卷针中心线两侧的方向上定义左右方向;
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
以上各运动方向均指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各自的卷针的中心线的运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一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竖直上升一段距离至卷绕工位的水平,然后水平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再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右运动至卷绕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二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竖直上升一段距离至卷绕工位的水平,然后水平向右运动一段距离,再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左运动至卷绕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一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左运动一段距离,然后竖直上升一段距离至卷绕工位的水平,再水平向右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前运动至卷绕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二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水平向右运动一段距离,然后竖直上升一段距离至卷绕工位的水平,再水平向左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前后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前运动至卷绕工位。
CN2009101902149A 2009-09-15 2009-09-15 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Active CN101673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02149A CN101673842B (zh) 2009-09-15 2009-09-15 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02149A CN101673842B (zh) 2009-09-15 2009-09-15 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842A CN101673842A (zh) 2010-03-17
CN101673842B true CN101673842B (zh) 2011-08-10

Family

ID=42020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902149A Active CN101673842B (zh) 2009-09-15 2009-09-15 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38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314B (zh) * 2016-01-20 2019-09-17 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卷针驱动机构及卷绕装置
CN111740169A (zh) * 2020-07-06 2020-10-02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连续卷绕装置及电芯连续卷绕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2798A (ja) * 2001-05-23 2002-12-06 Tdk Corp 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6273987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多孔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孔性フィルム
CN200948989Y (zh) * 2006-08-24 2007-09-19 江苏常盛无纺设备有限公司 双工位卷绕机
CN201307622Y (zh) * 2008-11-28 2009-09-09 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圆形锂电池双工位全自动卷绕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2798A (ja) * 2001-05-23 2002-12-06 Tdk Corp 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6273987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多孔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孔性フィルム
CN200948989Y (zh) * 2006-08-24 2007-09-19 江苏常盛无纺设备有限公司 双工位卷绕机
CN201307622Y (zh) * 2008-11-28 2009-09-09 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圆形锂电池双工位全自动卷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842A (zh)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9731B (zh) 一种极片的涂布、辊压、分切一体机
CN101478060B (zh) 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机
CN101673842B (zh) 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WO2023098370A1 (zh) 一种主动式缓存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连续卷绕机
CN203277554U (zh) 全自动分切滚压一体机
CN102664286B (zh) 双工位卷绕机的抽出针机构
CN105336973A (zh) 电池制作装置及电池制作方法
CN102157754A (zh) 一种锂离子电芯的卷绕方法
CN103354171A (zh) 一种绕制矩形高压绕组的有缓冲绕线方法
CN109888407A (zh) 一种三针卷绕短极片方法及其结构
CN201386156Y (zh) 减少pet前纺卷绕机组产生绕辊的装置
CN105742720A (zh) 电芯卷绕叠片机用卷绕装置
CN206678085U (zh) 一种极片模切设备
CN205016631U (zh) 电池制作装置
CN202967736U (zh) 铜带自动缠绕换盘装置
CN205028725U (zh) 一种同心式电缆绕包机机头
CN10585532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弯折矫正装置
CN108461826A (zh) 一种恒速卷绕卷针组合机构
CN203218377U (zh) 一种电池极片的涂布、复合、分切一体装置
CN206605548U (zh) 一种电池隔膜分切机
CN203419602U (zh) 一种薄膜分切机
CN201352587Y (zh) 锂电池半自动卷绕机及其卷针驱动机构
CN103381980A (zh) 一种实现平行卷绕的边角料收卷装置
CN203382305U (zh) 一种实现平行卷绕的边角料收卷装置
CN202429782U (zh) 高精度薄带纵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ENZHEN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big wave Street wins community win Industrial Park 1, 1-2, 2, 1-3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3 building, 2 floor, Huachang Industrial Zone, Longhua,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9,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ity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