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8408B -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8408B
CN101668408B CN2009101709141A CN200910170914A CN101668408B CN 101668408 B CN101668408 B CN 101668408B CN 2009101709141 A CN2009101709141 A CN 2009101709141A CN 200910170914 A CN200910170914 A CN 200910170914A CN 101668408 B CN101668408 B CN 101668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runner
flow
fan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09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8408A (zh
Inventor
施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709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8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8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8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气流导引装置包含导引流道、隔离件、第一风扇以及第二风扇。导引流道包含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导引流道的二端。隔离件设置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隔离件可被操作以选择性地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隔离或导通。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开口,且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二开口。通过本发明,使用者可在不用拆卸滤网的情况下,清除滤网上的灰尘。

Description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投影机,尤指一种具有气流导引装置的投影机,该气流导引装置可自动清除滤网灰尘。
背景技术
近来,投影机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投影机除了用在一般办公室的会议报告外,由于具备视听播放功能,也经常于各种专题讨论或学术课程中使用。一般而言,投影机具有冷却系统,其为利用风扇将外部气流吹入投影机的壳体,以冷却热源(如光源灯、光学引擎等)所产生的热。
为避免空气中夹带的灰尘进入投影机,通常会在投影机的气流出入口附近设置滤网。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滤网上沉积的灰尘的量也会增加,使得风扇引进的气流变小,进而降低风扇的散热效率。此时,使用者必须将滤网拆卸下来清洗或更换新的滤网,对使用者而言不甚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气流导引装置的导引流道中具有活动式隔离件,在投影机闲置时,可操作隔离件以使导引流道的二端导通,再利用风扇所引进的气流清除滤网上的灰尘,进而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气流导引装置包含导引流道、隔离件、第一风扇以及第二风扇。导引流道包含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导引流道的二端。隔离件设置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隔离件可被操作以选择性地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隔离或导通。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开口,且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二开口。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投影机包含壳体、滤网以及气流导引装置。壳体具有气流出入口,滤网则设置在气流出入口上。气流导引装置设置在壳体中。气流导引装置包含导引流道、隔离件、第一风扇以及第二风扇。导引流道包含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导引流道的二端。隔离件设置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隔离件可被操作以选择性地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隔离或导通。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开口,且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二开口。
在投影机运作时,可操作隔离件以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隔离。此时,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同时运转,以分别将气流经由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引进投影机的壳体中,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在投影机闲置时,可操作隔离件以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导通。此时,可先让第一风扇运转且第二风扇停止,第一风扇所引进的气流便会通过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再由壳体的气流出入口排出,同时吹掉滤网一端的灰尘。之后,再让第一风扇停止且第二风扇运转,第二风扇所引进的气流便会通过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再由壳体的气流出入口排出,同时吹掉滤网另一端的灰尘。
通过本发明,使用者可在不用拆卸滤网的情况下,清除滤网上的灰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外观图。
图2为图1中投影机的下视图。
图3为图1中投影机的内部视图。
图4为图3中气流导引装置的上视图。
图5为图4中气流导引装置的前视图。
图6为图5中隔离件被操作以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导通,且第一风扇运转而第二风扇静止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隔离件被操作以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导通,且第二风扇运转而第一风扇静止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气流导引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图8中气流导引装置的上视图。
图10为图9中隔离盖打开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流道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隔离件与隔离盖转动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流道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隔离件滑动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流道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隔离件转动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机1的外观图,图2为图1中投影机1的下视图。如图1所示,投影机1包含壳体10以及镜头12。镜头12设置在壳体10中,且外露于壳体10。除了镜头12外,壳体10中还设有成像所需的光学组件(未绘示于图中),例如光源装置、光学模块等。光源装置用以发射光束,光束经光学模块处理后,再经由镜头12投影成像。在实际应用时,光学模块可为一般所谓的光学引擎,包含R、G、B三个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panel)以及其它必要的光学组件。由于投影机1的成像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达成,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壳体10具有气流出入口100,滤网16设置在气流出入口100上。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为图1中投影机1的内部视图,图4为图3中气流导引装置14的上视图,图5为图4中气流导引装置14的前视图。在图3中已将若干组件移除,例如光源装置、光学模块等。如图3至图5所示,投影机1另包含气流导引装置14。气流导引装置14设置在壳体10中。气流导引装置14包含导引流道140、隔离件142、第一风扇144以及第二风扇146。导引流道140包含第一流道1400以及第二流道1402,其中第一流道1400具有第一开口1404,第二流道1402具有第二开口1406,且第一开口1404与第二开口1406分别位于导引流道140的二端。
如图5所示,隔离件142设置在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之间。隔离件142可被操作以选择性地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隔离或导通。图5所示为隔离件142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隔离的状态。第一风扇144设置于第一开口1404,且第二风扇146设置于第二开口1406。此外,气流导引装置14设置在邻近滤网16的位置,而滤网16则是设置在图2中的气流出入口100上。
第一流道1400另具有第三开口1408,第三开口1408相对远离第一开口1404而相对邻近隔离件142。第二流道1402另具有二个第四开口1410,第四开口1410相对远离第二开口1406而相对邻近隔离件142。由于一般投影机的光学模块包含R、G、B三个液晶面板,第三开口1408与二个第四开口1410即分别与R、G、B三个液晶面板相对配置。在投影机1运作时,隔离件142被操作以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隔离,如图5所示。此时,第一风扇144与第二风扇146同时运转,第一风扇144引导第一气流A1分别藉由第一开口1404与第三开口1408流入与流出第一流道1400,且第二风扇146引导第二气流A2分别藉由第二开口1406与第四开口1410流入与流出第二流道1402。藉此,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即可分别冷却R、G、B三个液晶面板。
此外,随着投影机1使用时间的增加,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中夹带的灰尘会渐渐沉积在滤网16上,使得第一风扇144与第二风扇146引进的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变小,进而降低第一风扇144与第二风扇146的散热效率。因此,在使用投影机1一段时间后,就必须将滤网上所沉积的灰尘清除,以避免散热不足而影响液晶面板、偏光片等光学组件的寿命。
请参阅图6以及图7,图6为图5中隔离件142被操作以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导通,且第一风扇144运转而第二风扇146静止的示意图;图7为图5中隔离件142被操作以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导通,且第二风扇146运转而第一风扇144静止的示意图。在投影机1闲置且欲清除滤网16上的灰尘时,使用者需先操作隔离件142以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导通。
如图6所示,在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导通后,可先让第一风扇144运转而第二风扇146静止,此时,第一风扇144引导一气流A3藉由第一开口1404流入导引流道140,并藉由第三开口1408、第四开口1410与第二开口1406流出导引流道140。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开口1404与第二开口1406大于第三开口1408、第四开口1410,因此大部分的气流A3实质上是由第二开口1406流出导引流道140。之后,气流A 3经由静止的第二风扇146排出,同时吹掉滤网16的一端部160的灰尘。
同理,如图7所示,在滤网16的端部160清除干净后,再让第一风扇144静止而第二风扇146运转,此时,第二风扇146引导一气流A4藉由第二开口1406流入导引流道140,并藉由第四开口1410、第三开口1408与第一开口1404流出导引流道140。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开口1404与第二开口1406大于第三开口1408、第四开口1410,因此大部分的气流A4实质上是由第一开口1404流出导引流道140。之后,气流A4经由静止的第一风扇144排出,同时吹掉滤网16另一端部162的灰尘。
请参阅图8至图10,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气流导引装置24的侧视图,图9为图8中气流导引装置24的上视图,图10为图9中隔离盖240打开的示意图。气流导引装置24与前述的气流导引装置14的主要差别在于气流导引装置24更包含隔离盖240,隔离盖240与第三开口1408以及第四开口1410相对配置。隔离盖240可被操作以选择性地覆盖第三开口1408与第四开口1410。在此实施例中,隔离盖240与导引流道140枢接,使得隔离盖240可相对于导引流道140转动。隔离盖240可包含操作部2400,外露于导引流道140。操作部2400可被操作以致动隔离盖240相对于导引流道140转动。
在投影机1运作时,隔离盖240被打开,如图10与图4所示。此时,第一风扇144与第二风扇146引进的气流可分别通过第三开口1408与第四开口1410。另一方面,在投影机1闲置且欲清除滤网16上的灰尘时,除了操作隔离件142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导通外,可进一步操作隔离盖240覆盖第三开口1408与第四开口1410,如图9所示,使得第一风扇144或第二风扇146引进的气流不会从第三开口1408与第四开口1410泄漏,进而增强清除滤网16上的灰尘的气流。
请参阅图11以及图12,图11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流道340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隔离件142与隔离盖240转动后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隔离件142与导引流道340枢接,使得隔离件142可相对于导引流道340转动。此外,隔离件142可包含操作部1420,外露于导引流道340。操作部1420可被操作以致动隔离件142相对于导引流道340转动。在此实施例中,隔离盖240可与隔离件142连接,且与导引流道340枢接。藉此,当使用者转动操作部1420,以转动隔离件142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导通时,隔离盖240也会同时转动,进而覆盖第三开口1408与第四开口1410,如图12所示。
请参阅图13以及图14,图1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流道440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隔离件142滑动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导引流道440更包含沟槽4400,位于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之间。在此实施例中,隔离件142可滑动地设置在沟槽4400上。此外,隔离件142包含操作部1420,外露于导引流道440。操作部1420可被操作以致动隔离件142相对于导引流道440滑动,以选择性地隔离或导通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
请参阅图15以及图16,图1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流道540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隔离件142转动后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隔离件142与导引流道540枢接于枢接点5400,使得隔离件142可相对于导引流道540转动。此外,隔离件142可包含操作部1420,外露于导引流道340。操作部1420可被操作以致动隔离件142相对于导引流道540转动,如图16所示。
此外,本发明也可在图15所示的枢接点5400连接马达(未绘示于图中)。马达设置于导引流道540外,且马达的轴心藉由枢接点5400与隔离件142连接。当马达运转时,马达的轴心即会带动隔离件142相对于导引流道540转动,以选择性地使第一流道1400与第二流道1402隔离或导通。
需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图式中所示相同标号的组件,其结构、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因此在各相关段落中即不再赘述。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在气流导引装置的导引流道中设置活动式隔离件,在投影机闲置时,可操作隔离件以使导引流道的二端导通,再利用风扇所引进的气流清除滤网上的灰尘。藉此,使用者即可在不用拆卸滤网的情况下,清除滤网上的灰尘。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导引流道,包含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该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分别位于该导引流道的二端;
隔离件,设置在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之间,该隔离件可被操作以选择性地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隔离或导通;
第一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开口;以及
第二风扇,设置于该第二开口;
当该隔离件被操作以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导通,且该第一风扇运转而该第二风扇静止时,该第一风扇引导一气流藉由该第一开口流入该导引流道,并藉由该第二开口流出该导引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离件与该导引流道枢接,该隔离件可相对于该导引流道转动,以选择性地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隔离或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流道更包含沟槽,位于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之间,该隔离件可滑动地设置在该沟槽上,以选择性地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隔离或导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离件包含操作部,外露于该导引流道,该操作部可被操作以致动该隔离件相对于该导引流道运动,以选择性地隔离或导通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马达,具有轴心,该马达设置于该导引流道外,该轴心与该隔离件连接,当该马达运转时,该轴心带动该隔离件相对于该导引流道转动,以选择性地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隔离或导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道具有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相对远离该第一开口而相对邻近该隔离件,该第二流道具有第四开口,该第四开口相对远离该第二开口而相对邻近该隔离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隔离件被操作以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隔离,且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风扇运转时,该第一风扇引导第一气流分别藉由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三开口流入与流出该第一流道,且该第二风扇引导第二气流分别藉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四开口流入与流出该第二流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隔离件被操作以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导通,且该第一风扇运转而该第二风扇静止时,该第一风扇引导气流藉由该第一开口流入该导引流道,并藉由该第三开口、该第四开口与该第二开口流出该导引流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大于该第三开口、该第四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隔离件被操作以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导通,且该第一风扇运转而该第二风扇静止时,该第一风扇引导气流藉由该第一开口流入该导引流道,并藉由该第三开口、该第四开口与该第二开口流出该导引流道。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离件更包含隔离盖,该隔离盖与该第三开口以及该第四开口相对配置,当该隔离件被操作以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导通时,该隔离盖覆盖该第三开口与该第四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导通,该隔离盖覆盖该第三开口与该第四开口,且该第一风扇运转而该第二风扇静止时,该第一风扇引导气流藉由该第一开口流入该导引流道,并藉由该第二开口流出该导引流道。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隔离盖,该隔离盖与该第三开口以及该第四开口相对配置,该隔离盖可被操作以选择性地覆盖该第三开口与该第四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离盖与该导引流道枢接,该隔离盖可相对于该导引流道转动,以选择性地覆盖该第三开口与该第四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离盖包含操作部,外露于该导引流道,该操作部可被操作以致动该隔离盖相对于该导引流道转动,以选择性地覆盖该第三开口与该第四开口。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隔离件被操作以使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导通,该隔离盖被操作以覆盖该第三开口与该第四开口,且该第一风扇运转而该第二风扇静止时,该第一风扇引导气流藉由该第一开口流入该导引流道,并藉由该第二开口流出该导引流道。
17.一种投影机,包含:
壳体,具有气流出入口;
滤网,设置在该气流出入口上;以及
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导引装置,设置在该壳体中。
CN2009101709141A 2009-08-20 2009-08-20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Active CN101668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09141A CN101668408B (zh) 2009-08-20 2009-08-20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09141A CN101668408B (zh) 2009-08-20 2009-08-20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408A CN101668408A (zh) 2010-03-10
CN101668408B true CN101668408B (zh) 2011-09-07

Family

ID=41804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09141A Active CN101668408B (zh) 2009-08-20 2009-08-20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84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6600B (zh) * 2010-12-03 2014-04-2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其投影装置
CN109426053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与光源模块
WO2019224992A1 (ja) * 2018-05-25 2019-11-28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TWI707626B (zh) * 2020-01-10 2020-10-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3721411B (zh) * 2020-05-26 2023-08-1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投影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2348A (en) * 1998-05-11 2000-03-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ve shutter assembly for a forced air cooling system
US6108203A (en) * 1999-03-12 2000-08-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for a computer system having dual fans and a movable baffle
CN1767182A (zh) * 2004-10-26 2006-05-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及其流向控制结构
CN201274631Y (zh) * 2008-07-16 2009-07-1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导风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2348A (en) * 1998-05-11 2000-03-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ve shutter assembly for a forced air cooling system
US6108203A (en) * 1999-03-12 2000-08-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for a computer system having dual fans and a movable baffle
CN1767182A (zh) * 2004-10-26 2006-05-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及其流向控制结构
CN201274631Y (zh) * 2008-07-16 2009-07-1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导风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408A (zh)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408B (zh)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JP4265289B2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064151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2362221B (zh) 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和投影显示装置
JP2008065326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1256342A (zh) 投影机
CN100465777C (zh) 投影装置
JP501702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4516079A (zh) 色轮模组及投影装置
CN101576706A (zh) 冷却系统及采用该冷却系统的投影装置
CN101685244B (zh) 投射式图像显示装置
JP5352950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装置
JP2008065325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4053692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3389615A (zh) 视频显示设备和冷却管道
CN102033395B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11458965A (zh) 一种放映机净化冷却除湿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4238244B (zh) 图像投影装置
TWI411867B (zh) 投影機及其氣流導引裝置
US20070195280A1 (en) Projector
JP2003241316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1271264A (zh) 投影机的制造方法
CN102147559A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
JP2001051349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4516179A (zh) 投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