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6900B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6900B
CN101666900B CN2009101710454A CN200910171045A CN101666900B CN 101666900 B CN101666900 B CN 101666900B CN 2009101710454 A CN2009101710454 A CN 2009101710454A CN 200910171045 A CN200910171045 A CN 200910171045A CN 101666900 B CN101666900 B CN 101666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terminal
soldering
lens driver
yoke
tak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10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6900A (zh
Inventor
赤羽诚
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66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6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6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69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充分具有机械强度等端子所需的特性,且即使在部件彼此的抵接部分之间配置端子时也不会对尺寸造成影响。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轭(18)作为屏蔽部件使用,在轭(18)上使用由屏蔽部件和弹簧部件以外的部件形成的接地端子(12z)。接地端子(12z)在得到由保持件(19)的凹部(195)的底部形成的接地端子支撑部(195a)的面支撑的状态下朝外部引出。因此,在接地端子(12z)的被拍摄体侧的面与轭(18)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之间形成间隙(G22),接地端子(12z)不会使保持件(19)与轭(18)的抵接部分产生不需要的间隙。因此,即使以保持件(19)为基准重叠轭(18),也不会对透镜驱动装置(1)整体的尺寸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包括透镜的移动体上保持有线圈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装设在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和数码照相机等上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体、包括透镜的移动体、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以磁方式驱动该移动体的磁驱动机构、连接在固定体与移动体之间的弹簧部件,并利用磁驱动机构的推力和弹簧部件的作用力在光轴方向上驱动移动体。因此,在透镜驱动装置中,需要从外部通过端子对被移动体保持的线圈通电。在透镜驱动装置中,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进入、电磁噪声朝外部放出,有时也在覆盖移动体和磁驱动机构的轭上连接接地端子。
为了构成上述端子,曾提出了将弹簧部件分割成多个弹簧片、并将弹簧片的一部分折弯而形成端子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22470号公报
然而,弹簧部件(弹簧片)由于弹性的原因而使用极薄的板材形成,因此,在作为端子使用时,存在机械强度太弱的问题。另外,轭是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的,因此也使用较薄的板材形成。因此,很难在轭上一体形成接地端子。当在轭上一体形成接地端子时,机械强度较弱,存在将轭朝透镜驱动装置安装的组装作业、轭的搬运和排列等时接地端子会因外力而变形的问题。
此处,本发明申请者提出了将接地端子用弹簧部件和轭以外的零件形成、并通过锡焊等将接地端子固接在轭上的技术方案。然而,在将接地端子作为其它零件形成时,需要将接地端子引出至轭的外侧,并需要支撑接地端子的构造。因此,可考虑在构成固定体的部件上配置接地端子来形成支撑接地端子的构造,并经由部件彼此的抵接部分之间、例如配置在摄像元件侧的底座与轭的抵接部分而将接地端子朝外部引出。然而,在采用该构造时,底座与轭的抵接部分可能会产生间隙,存在该间隙会使透镜驱动装置的尺寸产生变动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充分具有机械强度等端子所需的特性,且即使在部件彼此的抵接部分之间配置端子时也不会对尺寸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体、包括透镜的移动体、在透镜光轴方向上以磁方式驱动该移动体的磁驱动机构、将上述固定体与上述移动体连接的弹簧部件,其特征是,上述固定体包括:底座,其配置在摄像元件侧;盖状的屏蔽部件(shield member),其包括摄像元件侧端部与上述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抵接的侧板部;以及接地端子,其由上述屏蔽部件和上述弹簧部件以外的零件形成,并与上述屏蔽部件连接,上述接地端子的靠近摄像元件侧的面被在上述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形成于与上述屏蔽部件的侧板部重叠的部分的一部分的接地端子支撑部支撑,在上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和上述屏蔽部件的上述侧板部的与上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相对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与上述屏蔽部件的上述摄像元件侧端部之间形成有上述间隙。
在本发明中,接地端子是由屏蔽部件和弹簧部件以外的零件形成的,因此,可在不受屏蔽部件和弹簧部件的材质和厚度等影响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等端子特性优良的接地端子。在本发明中,接地端子被在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形成于与屏蔽部件的侧板部重叠的部分的一部分的接地端子支撑部支撑,并从该底座与屏蔽部件的抵接部之间朝外部引出。因此,能将接地端子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固定体侧。另外,能在屏蔽部件的外侧进行锡焊等固接。而且,底座和屏蔽部件在配置有接地端子的部分以外的部位直接抵接,但在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与屏蔽部件的与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相对的端部、较为理想的是屏蔽部件的摄像元件侧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即使采用由形成在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的接地端子支撑部来支撑接地端子的构造,接地端子也不会使底座与屏蔽部件的抵接部分产生不需要的间隙。因此,即使以底座为基准重叠屏蔽部件,也不会对透镜驱动装置整体的尺寸造成影响。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接地端子支撑部是比上述接地端子的被上述接地端子支撑部支撑的部分的厚度尺寸深的凹部的底部。例如也可将屏蔽部件的侧板部形成为相对于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容易进行锡焊的形状,但采用上述结构时,即使不将屏蔽部件的侧板部的摄像元件侧端部形成为复杂的形状,也能在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与屏蔽部件的摄像元件侧端部之间形成间隙。
在本发明中,接地端子和屏蔽部件是由分体形成的零件构成的,因此,接地端子的厚度尺寸可以采用对接地端子而言理想的厚度尺寸,即可以构成为与屏蔽部件的厚度尺寸不同。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屏蔽部件的上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侧利用焊料连接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屏蔽部件的上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侧由焊料连接的情况下,上述接地端子支撑部的外侧端部位于上述屏蔽部件的侧板部的外侧。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屏蔽部件的上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侧由焊料连接的情况下,在上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锡焊用突部,该锡焊用突部在被拍摄体侧与上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重叠,该锡焊用突部与上述接地端子连接。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屏蔽部件的上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侧由焊料连接的情况下,在上述接地端子的从与上述侧板部锡焊的锡焊部分错开的位置上形成有孔。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孔形成在与上述底座的侧端面重叠的位置上,在该孔内填充有粘结剂。这样构成时,能提高接地端子的固定强度。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孔的位于与上述侧板部锡焊的锡焊部分的相反侧的部分呈圆弧形,位于该锡焊部分侧的部分呈直线形状。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屏蔽部件的上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侧由焊料连接的情况下,在上述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在上述间隙的径向内侧的、位于上述移动体的摄像元件侧端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形成有突部,该突部朝着上述被拍摄体侧突出,用于防止锡焊时的焊剂进入内侧。这样构成时,能利用突部来防止焊剂进入内侧,因此,锡焊时即使焊剂朝着移动体进入,焊剂也会被突部挡住,不会附着在移动体和弹簧部件上,也不会出现焊剂附着在移动体和底座双方上的情况。因此,在通过锡焊将接地端子固接于屏蔽部件时,也能在光轴方向上良好地驱动移动体。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应用于这样的结构:移动体包括圆筒状的套筒,磁驱动机构包括:卷绕在上述套筒的外周面上的线圈、与该线圈在外周侧相对的四个磁体,上述屏蔽部件是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固定四个磁体的轭,上述四个磁体以在周向上分离的状态固定于上述轭的内周面的四个角落部分,上述接地端子配置于在周向上分离的两个上述磁体之间。该结构的情况下,能防止锡焊接地端子时的热量传递到磁体,并能利用上述突部来防止焊剂进入内侧。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停止朝上述磁驱动机构通电时,上述移动体的摄像元件侧端部与上述突部抵接。这样构成时,锡焊时处于朝磁驱动机构的通电停止的状态,但移动体从底座离开。因此,锡焊时即使焊剂朝着移动体进入,焊剂也会被内侧的突部挡住,不会附着在移动体和弹簧部件上,也不会出现焊剂附着在移动体和底座双方上的情况。因此,在通过锡焊将接地端子固接于屏蔽部件时,也能在光轴方向上良好地驱动移动体。
在本发明中,接地端子是由屏蔽部件和弹簧部件以外的零件形成的,因此,可在不受屏蔽部件和弹簧部件的材质和厚度等影响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等端子特性优良的接地端子。在本发明中,接地端子被在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形成于与屏蔽部件的侧板部重叠的部分的一部分的接地端子支撑部支撑,并从该底座与屏蔽部件的抵接部之间朝外部引出。因此,能将接地端子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固定体侧。另外,能在屏蔽部件的外侧进行锡焊等固接。而且,底座与屏蔽部件在配置有接地端子的部分以外的部位直接抵接,但在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和屏蔽部件的侧板部的与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相对的端部、较为理想的是摄像元件侧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即使采用由形成于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的接地端子支撑部来支撑接地端子的构造,接地端子也不会使底座与屏蔽部件的抵接部分产生不需要的间隙。因此,即使以底座为基准重叠屏蔽部件,也不会对透镜驱动装置整体的尺寸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b)分别是从斜上方观察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图和分解立体图。
图2(a)、(b)、(c)、(d)分别是从另一斜上方观察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图、轭的立体图、轭中与接地端子锡焊的锡焊用突部的平面图、以及表示锡焊用突部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3(a)、(b)、(c)分别是从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拆下轭和隔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从其它方向观察该状态的立体图、以及移动体的立体图。
图4(a)、(b)分别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端子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和表示在保持件上安装端子后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接地端子与轭的连接构造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接地端子与轭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
图7(a)、(b)分别是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在穿过接地端子的位置上剖切时的纵剖视图和在穿过供电端子的位置上剖切时的纵剖视图。
图8是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在穿过其对角线的位置上剖切时的纵剖视图。
图9(a)、(b)、(c)是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轭的平面图、移动体中使用的套筒的平面图、以及表示轭的光透过孔与套筒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0(a)、(b)、(c)分别是示意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移动体位于基准位置的形态的纵剖视图、示意表示移动体以倾斜姿势朝与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后的形态的纵剖视图、以及示意表示移动体以倾斜姿势朝与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后的形态的纵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透镜驱动装置
1a、1c推力方向限位机构
1b、1d径向限位机构
2固定体
3移动体
5磁驱动机构
11隔板
12x、12y供电端子
12z接地端子
13套筒
14x第一弹簧部件
14y第二弹簧部件
17磁体
18轭(屏蔽部件)
19保持件(底座)
31第一线圈
32第二线圈
36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的透镜驱动装置除了能安装在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上以外,还能安装在各种电子设备上。例如,可用于薄型的数码照相机、PHS、PDA、条形码阅读器、监视照相机、车的背后确认用照相机、具有光学认证功能的门等。
(透镜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a)、(b)分别是从斜上方观察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图和分解立体图。图2(a)、(b)、(c)、(d)分别是从另一斜上方观察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图、轭的立体图、轭中与接地端子锡焊的锡焊用突部的平面图、以及表示锡焊用突部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3(a)、(b)、(c)分别是从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拆下轭和隔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从其它方向观察该状态的立体图、以及移动体3的立体图。图4(a)、(b)分别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端子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和表示在保持件上安装端子后的形态的立体图。
在图1(a)、(b)和图2(a)中,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用于在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等所使用的薄型照相机中使透镜36和光圈沿着光轴方向L(透镜光轴方向/推力方向)朝靠近被拍摄体(物体侧)的A方向(前侧)以及朝靠近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像侧)的B方向(后侧)这两个方向移动,呈大致长方体形状。透镜驱动装置1大致具有:移动体3、磁驱动机构5、以及固定体2,移动体3包括圆筒状的透镜保持件30,该透镜保持件30在内侧包括一片至多片透镜36和固定光圈,磁驱动机构5使上述移动体3沿着光轴方向L移动,固定体2装设有磁驱动机构5和移动体3等。移动体3包括圆筒状的套筒13,在其内侧固接有圆筒状的透镜保持件30。因此,移动体3的外形形状由套筒13规定,呈大致圆柱形状。
固定体2在像侧具有保持摄像元件(未图示)用的由矩形树脂板形成的保持件19(底座),并在被拍摄体侧具有箱状的轭18和矩形框状的隔板11。轭18由钢板等强磁性板形成,如后面所述,与磁体17一起构成使被套筒13保持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产生交链磁场的交链磁场产生体4。轭18还作为屏蔽部件使用。
(磁驱动机构5的结构)
如图1(b)和图3(a)、(b)、(c)所示,磁驱动机构5包括:卷绕在套筒13的外周面上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使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产生交链磁场的交链磁场产生体4,第一线圈31、第二线圈32和交链磁场产生体4构成了磁驱动机构5。交链磁场产生体4包括与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在外周侧相对的四个磁体17和轭18。
四个磁体17分别呈大致三角柱形状,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轭18的内周面上以在周向上分离的状态固定于四个角落部分。若这样将磁体17分割配置于四个角落,则在轭18的边缘部的中央部分处轭18与套筒13的间隙较窄时,也能防止磁体17上产生较薄的部分,能提高磁体17的强度。能使磁体17的磁力高效地对装设在移动体3上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进行作用。而且,通过将移动体3与轭18之间的四个角落的空间有效地用作磁体17的配置空间,能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整体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磁体17均在光轴方向L上一分为二,均将内表面和外表面磁化成不同的极。四个磁体17中,例如上半部分是内表面被磁化成N极,外表面被磁化成S极,下半部分是内表面被磁化成S极,外表面被磁化成N极。因此,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中,线圈线的卷绕方向相反。
在移动体3中,在套筒13的靠近摄像元件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上的、周向的四个部位形成有突起136a、136b、136c、136d。在套筒13的推力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的外周面上的、周向的四个部位也形成有突起137a、137b、137c、137d。而且,在套筒13的被拍摄体侧端部的外周面上的全周均形成有大致环状的突起138。这样一来,在套筒13的外周面上,突起136a、136b、136c、136d和突起137a、137b、137c、137d形成了第一线圈31的卷绕部,突起138和突起137a、137b、137c、137d形成了第二线圈32的卷绕部。
如图1(a)、(b)所示,轭18是厚度为150m左右的金属制拉深加工品,包括:在被拍摄体侧覆盖移动体3的矩形的顶板部185、在外周侧包围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四片侧板部181、182、183、184。该轭18起到减少来自在磁体17与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之间构成的磁路的漏磁通的功能,利用该结构,能提高移动体3的移动量与流经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电流之间的线性度。在轭18的顶板部185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光透过孔180,该光透过孔180用于将来自被拍摄体的光引入透镜36。
在本实施方式中,轭18也作为覆盖移动体3和磁驱动机构5的屏蔽部件使用。该轭18以侧板部181、182、183、184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与保持件19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抵接的状态装设。因此,轭18以保持件19中位于被拍摄体侧的面为基准进行装设,规定磁体17等的光轴方向L上的位置、透镜驱动装置1整体的尺寸。
(弹簧部件及其周边的结构)
如图1(b)、图3(a)、(b)和图4(a)、(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还在保持件19与套筒13之间(摄像元件侧)和隔板11与套筒13之间(被拍摄体侧)分别包括与固定体2和移动体3连接的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均是由铍铜和SUS类钢材等金属制成的,是通过对厚度为80μm左右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或者进行使用照相平版印刷术的蚀刻加工而形成的。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分别包括:被固定体2保持的外侧的四个固定体侧连结部143、与套筒13的端部连结的内侧的圆环框状的移动体侧连结部144、以及将固定体侧连结部143与移动体侧连结部144连结的四条臂部145。
第一弹簧部件14x与保持件19和套筒13连结,使移动体3以能沿着透镜光轴移动的形态被固定体2支撑。第二弹簧部件14y与隔板11和套筒13连结,使移动体3以能沿着透镜光轴移动的形态被固定体2支撑。
如图4(a)、(b)所示,配置在保持件19侧的第一弹簧部件14x被一分为二为两个弹簧片14a、14b,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两个端部(卷绕起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分别与弹簧片14a、14b连接。因此,第一弹簧部件14x(弹簧片14a、14b)还作为对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供电的供电部件起作用。
至于该弹簧片14a、14b,可对其进行折弯加工后将其拉出至固定体2的外侧,用于与外部进行电连接。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将与弹簧片14a、14b和轭18分体形成的供电端子12x、12y固接在保持件19上。
在保持件19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在其四个角落形成有朝被拍摄体侧延伸的小突起192。保持件19的小突起192在保持第一弹簧部件14x时使用。在保持件19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朝被拍摄体侧突出的柱状突起196,该柱状突起196成为支撑磁体17的靠近摄像元件侧的端面的磁体支撑部。此处,在相当于保持件19的边缘的部分,柱状突起196在边缘的中央部分两侧相对地配置,作为后述的径向移动限制用被抵接部使用。
再次参照图1(a)、(b),隔板11安装在轭18的顶板部185的内表面上,在四个角落内形成有朝摄像元件侧突出的三角形的弹簧按压部112。在该弹簧按压部112与磁体17的被拍摄体侧端面之间夹持第二弹簧部件14y的固定体侧连结部143。
(供电端子的结构)
如图1(a)、(b)、图3(b)和图4(a)、(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从轭18朝外侧突出有两个供电端子12x、12y。供电端子12x、12y由弹簧部件14x和轭18以外的零件形成,是通过对厚度为200μm左右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的。两个供电端子12x、12y均包括:沿着保持件19的侧面壁191沿光轴方向L延伸的板状部121、从板状部121的上端部朝着轭18的内侧弯曲的内部连接端子部122、从板状部121的下端部朝着与内部连接端子部122相反的一侧(外侧)弯曲的外部连接端子部123,从轭18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与保持件19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重叠的部分的一部分朝着外侧引出。在板状部121上形成有圆形的孔121a,在该孔121a内嵌合从保持件19的侧面壁191突出的小突起191a。板状部121与形成在保持件19的侧面壁191上的槽191e嵌合。在该供电端子12x、12y的内部连接端子部122上通过锡焊连接第一弹簧部件14x的端部147。
在保持件19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在其角部的、与供电端子12x、12y的内部连接端子部122重叠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94,该凹部194的底部作为供电端子支撑部194a,对内部连接端子部122的位于与被拍摄体侧相反的一侧的面(靠近摄像元件侧的面)予以面支撑。在轭18上,在侧板部181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上形成有缺口181a。因此,在弹簧部件14x的端部147的位于被拍摄体侧的面与轭18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之间形成有间隙G21。因此,供电端子12x、12y不会使保持件19与轭18的抵接部分产生不需要的间隙。因此,即使以保持件19为基准重叠轭18,也不会对透镜驱动装置1整体的尺寸造成影响。
(接地端子的结构)
图5是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接地端子与轭的连接构造的主视图,图5(a)、(b)、(c)分别是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接地端子的主视图、将轭拆下后的主视图、以及将接地端子拆下后的保持件19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接地端子与轭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图6(a)、(b)、(c)分别是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将轭拆下后的立体图、以及将接地端子拆下后的保持件的立体图。图7(a)、(b)分别是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在穿过接地端子的位置上剖切时的纵剖视图和在穿过供电端子的位置上剖切时的纵剖视图。
图2(a)、(b)、图3(a)、图4(a)、(b)、图5、图6和图7(a)中,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利用轭18作为防止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进入、或者防止电磁噪声朝外部放出用的屏蔽部件。因此,从轭18朝外侧突出有一个接地端子12z,该接地端子12z与轭18电连接。接地端子12z与供电端子12x、12y同样由弹簧部件14x和轭18以外的零件形成,是通过对厚度与弹簧部件14x和轭18的厚度不同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成的。例如,接地端子12z是对比弹簧部件14x和轭18厚的、例如厚度为200μm左右的金属板实施基于冲压加工的折弯加工而形成的。对接地端子12z和轭18实施表面处理,以便容易进行锡焊。该接地端子12z具有与供电端子12x、12y相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端子12z包括:沿着保持件19的侧面壁191沿光轴方向L延伸的板状部126、从板状部126的上端部朝着轭18的内侧弯曲的轭连接端子部127、从板状部126的下端部朝着与轭连接端子部127相反的一侧(轭18的外侧)弯曲的外部连接端子部128。该接地端子12z从轭18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与保持件19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重叠的部分的一部分朝着外侧引出。板状部126与形成在保持件19的侧面壁191上的槽191c嵌合。
在保持件19上,在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的边缘部的与接地端子12z的轭连接端子部127重叠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95,该凹部195的底部作为接地端子支撑部195a,对轭连接端子部127的与被拍摄体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摄像元件侧的面)予以面支撑。另一方面,在轭18上,在侧板部183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未形成缺口等。即便如此,由于凹部195的深度尺寸比轭连接端子部127的厚度尺寸大,因此在接地端子12z的位于被拍摄体侧的面与轭18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之间还是形成有间隙G22。
在该接地端子12z上,轭连接端子部127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通过锡焊、焊接等方法与轭18的侧板部183的外表面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在轭18的侧板部183上以在被拍摄体侧与轭连接端子部127重叠的形态形成有锡焊用突部188,该锡焊用突部188与轭连接端子部127通过锡焊连接。根据该结构,与将轭连接端子部127焊接于轭18的侧板部183的平板部分时相比,具有锡焊用突部188与轭连接端子部127的锡焊面积因形成锡焊用突部188而相应增大的优点。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端子12z和轭18均在断裂面以外的部位进行锡焊,因此,与在断裂面上进行锡焊相比,锡焊作业容易且可靠。
如图2(c)所示,锡焊用突部188以大致矩形形状从轭18的侧板部183突出,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一边弯曲一边与侧板部183的外表面相连。就锡焊用突部188而言,如图2(d)所示,若形成使两端部进一步深深凹陷的缺口188a并将前端部188b形成为外突的形状,则热容量会相应地减小。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轭连接端子部127与锡焊用突部188的锡焊。
此处,保持件19的侧面壁191作为端子固定部,比轭18的侧板部183更朝外侧伸出。因此,接地端子支撑部195a比轭18的侧板部183更朝外侧伸出。因此,锡焊用突部188与轭连接端子部127的锡焊部位比轭18的侧板部183更朝外侧伸出。因此,锡焊用突部188与轭连接端子部127的锡焊部位从磁体17离开,不会出现锡焊的热量使磁体17劣变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磁体17以分离的状态固定于轭18的角落部分,将接地端子12z配置于在周向上从两个磁体17离开的位置,以防止锡焊接地端子12z时的热量传递到磁体1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锡焊用突部188与轭连接端子部127的锡焊部位从磁体17离开,因此,能可靠地防止锡焊的热量使磁体17产生劣变。
再次参照图2(a)、(b)、图4(a)、(b)、图5、图6和图7(a),在接地端子12z的板状部126上形成有直径为0.8mm左右的内径的半圆形的孔129。孔129的位于锡焊部分(轭连接端子部127与轭18的锡焊用突部188间的重叠部分)的一侧为直线129a,与位于锡焊部分(轭连接端子部127与轭18的锡焊用突部188间的重叠部分)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为圆弧129b。若这样构成,则在对轭连接端子部127和锡焊用突部188进行锡焊时,焊料的热量不容易传递到接地端子12z的前端侧,能限制焊料的扩散区域,可靠地进行轭连接端子部127与锡焊用突部188的锡焊。
在轭连接端子部127与轭18的锡焊用突部188进行了锡焊后,在孔129的内侧填充粘接剂120,接地端子12z与保持件19在孔129处利用粘接剂120粘接固定。
在保持件19上,在与凹部195在径向内侧相邻的位置上形成有朝着被拍摄体侧突出的突部197,该突部197相对于在轭连接端子部127的位于被拍摄体侧的面与轭18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之间形成的间隙G22位于径向内侧。在相当于保持件19的其它三条边的位置上也形成有上述突部197。此处,突部197位于移动体3(套筒13)的摄像元件侧端部的径向外侧,与从套筒13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136a、136b、136c、136d重叠。因此,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途中,在未对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通电的期间,未对移动体3施加磁推力,所以虽然套筒13位于摄像元件侧,但由于突起136a、136b、136c、136d与突部197抵接,因此,移动体3(套筒13)成为稍从保持件19离开的状态。因此,在对轭连接端子部127与轭18的锡焊用突部188进行锡焊时,即使焊剂进入径向内侧,焊剂也不会附着在套筒13的下端面上。另外,也不会出现焊剂附着在移动体3和保持件19双方上的情况。而且,也不会焊剂附着在第一弹簧部件14x的臂部145上的情况。因此,不会出现因焊剂的附着而妨碍移动体3的移动、第一弹簧部件14x的臂部145的正常变形。
即,如图7(b)所示,供电端子12x、12y需要与第一弹簧部件14x连接,因此,供电端子12x、12y与移动体3充分分离,但如图7(a)所示,接地端子12z配置在移动体3附近,因此,利用突部197来避免焊剂附着于移动体3和第一弹簧部件14x的弹簧部分。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端子12z由屏蔽部件和弹簧部件以外的零件形成,因此不会受到轭18(屏蔽部件)和第一弹簧部件14x的材质和厚度等的影响,能使用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等优良的端子特性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12z在得到由保持件19上形成的凹部195的底部形成的接地端子支撑部195a的面支撑的状态下朝外部引出,因此,能将接地端子12z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固定体侧,并能容易地进行锡焊。而且,保持件19与轭18在配置有接地端子12z的部分以外的部位直接抵接,但在接地端子12z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与轭18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之间形成有间隙G22,因此,接地端子12z不会使保持件19与轭18的抵接部分产生不需要的间隙。因此,即使以保持件19为基准重叠轭18,也不会对透镜驱动装置1整体的尺寸造成影响。
与接地端子12z一样,供电端子12x、12y也由屏蔽部件和弹簧部件以外的零件形成,因此不会受到轭18(屏蔽部件)和第一弹簧部件14x的材质和厚度等的影响,能确保足够的机械强度等作为端子的特性。
接地端子支撑部195a是比接地端子12z的厚度尺寸深的凹部195的底部,因此,即使不将轭18的侧板部183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形成为复杂的形状,也能在接地端子12z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与轭18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之间形成间隙G22。另外,在例如使用轭18的侧板部183的摄像元件侧端部187折弯形成锡焊用突部188时,凹部195并非必须形成得比接地端子12z的厚度尺寸深。
本实施方式中,将供电端子12x、12y配置在轭18的侧板部181上,将接地端子12z配置在轭18的侧板部183上,但供电端子12x、12y和接地端子12z的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配置于任意部位。
(基本的动作)
图8是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在穿过其对角线的位置上剖切时的纵剖视图。图8中,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移动体3通常位于摄像元件侧(像侧),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对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通以规定方向的电流时,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分别受到朝上(前侧)的电磁力。由此,固接有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套筒13开始朝被拍摄体侧(前侧/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在第二弹簧部件14y与套筒13的前端之间以及第一弹簧部件14x与套筒13的后端之间分别产生限制套筒13的移动的弹力。因此,在欲使套筒13朝前侧移动的电磁力与限制套筒13的移动的弹力平衡时,套筒13停止。此时,通过根据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作用于套筒13的弹力来调整流经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电流量,能使套筒13(移动体3)在期望的位置停止。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使用的是弹力(应力)与变位量(应变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板簧(万向簧片),因此,能提高套筒13的移动量与流经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电流之间的线性度。由于使用由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形成的两个弹簧部件,因此,套筒13停止时在光轴方向上作用有较大的平衡力,即使在光轴方向上有离心力和冲击力等其它力作用,也能更稳定地使套筒13停止。而且,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虽然使套筒13停止,但并不是使套筒13与碰撞材(缓冲材)等碰撞而使其停止,而是利用电磁力与弹力的平衡来使其停止,因此,还能防止碰撞声的产生。
(推力方向限位机构和径向限位机构)
图9(a)、(b)、(c)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轭的平面图、移动体中使用的套筒的平面图、以及轭的光透过孔与套筒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10(a)、(b)、(c)分别是示意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移动体位于基准位置的形态的纵剖视图、示意表示移动体以倾斜姿势朝与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后的形态的纵剖视图、以及示意表示移动体以倾斜姿势朝与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后的形态的纵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为了驱动移动体3而采用磁驱动机构5,并用将固定体2与移动体3连接的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连接。因此,当受到冲击等外力、移动体3在光轴方向L(推力方向)或径向上抖动时,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会大幅度变形,产生塑性变形等致命的不良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和图10(a)所示,在固定体2与移动体3之间构成了限制移动体3的朝被拍摄体侧的移动范围的推力方向限位机构1a。即,本实施方式中,使套筒13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圆筒部135(推力方向移动限制用抵接部)比第二弹簧部件14y更朝被拍摄体侧突出,如图9(a)、(b)、(c)和图10(a)所示,将圆筒部135的外径尺寸D1设定成比形成在轭18的顶板部185上的光透过孔180的内径D2大很多。因此,在轭18的顶板部185与套筒13的圆筒部135之间存在足够大的重叠量C10。因此,当受到冲击、移动体3朝被拍摄体侧变位后,套筒13的圆筒部135的前端部会与顶板部185的围绕光透过孔180的部分(推力方向移动限制用被抵接部)抵接,从而能阻止移动体3进一步朝推力方向变位。
移动体3的朝摄像元件侧的移动范围被推力方向限位机构1c限制,该推力方向限位机构1c由形成在保持件19上的突部197(推力方向移动限制用被抵接部)和移动体3(套筒13)的突起136a、136b、136c、136d(推力方向移动限制用抵接部)构成。
如图7(a)和图10(a)所示,在固定体2与移动体3之间构成了限制移动体3的径向移动范围的径向限位机构1b,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限位机构1b形成于在推力方向上分离的两个部位。
为了构成该径向限位机构1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b)、图7(a)和图10(a)所示,利用形成在套筒13的外周面上的突起136a、136b、136c、136d(径向移动限制用抵接部)和突起137a、137b、137c、137d(径向移动限制用抵接部)与轭18的侧板部181、182、183、184(径向移动限制用被抵接部)的抵接。即,突起136a、136b、136c、136d和突起137a、137b、137c、137d分别位于相邻的磁体17之间,在径向上与轭18的侧板部181、182、183、184(径向移动限制用被抵接部)相对。因此,当受到冲击、移动体3在径向上变位后,套筒13的突起136a、136b、136c、136d和突起137a、137b、137c、137d会与轭18的侧板部181、182、183、184抵接,因此,能阻止移动体3的进一步的径向变位。在该径向限位机构1b中,将轭18的侧板部181、182、183、184用作径向移动限制用被抵接部,因此,能在移动体3的推力方向的整个范围内限制移动体3的径向移动范围。
突起136a、136b、136c、136d位于保持件19的柱状突起196之间,突起137a、137b、137c、137d分别位于相邻的磁体17之间。因此,突起136a、136b、136c、136d、突起137a、137b、137c、137d、磁体17和柱状突起196也构成了径向限位机构1d。即,当受到冲击、移动体3欲绕光轴旋转时,该旋转因突起136a、136b、136c、136d和突起137a、137b、137c、137d与磁体17和柱状突起196的侧面抵接而被阻止。在该径向限位机构1d中,将在推力方向上具有足够大的尺寸的磁体17和保持件19的柱状突起196用作径向移动限制用被抵接部,因此,能在移动体3的推力方向的整个范围内限制移动体3的径向移动范围。
在套筒13的被拍摄体侧端部,在套筒13的外周面上的全周均形成有突起138,但该突起138的突出尺寸比其它突起136a、136b、136c、136d和突起137a、137b、137c、137d小。因此,突起138不具有限制移动体3的径向变位的移动范围的功能,仅起到构成第二线圈32的卷绕部的功能。
(对移动体3在倾斜姿势下的径向移动的对策)
本实施方式中,推力方向限位机构1a、1c和径向限位机构1b、1d分别采用在全周上连续形成的结构、或在周向的多个部位上形成的结构。即,如图1(a)所示,在轭18的顶板部185上,在光透过孔180的外周缘形成有缺口180a、180b,但光透过孔180呈大致圆形,套筒13的圆筒部135也呈圆形。因此,朝被拍摄体侧的推力方向限位机构1a为在全周上连续形成的结构。
径向限位机构1b、朝摄像元件侧的推力方向限位机构1c、径向限位机构1d分别形成于周向的四个部位。
因此,如图10(b)、(c)所示,相对于光轴呈倾斜姿势的移动体3的径向移动范围全方位地被推力方向限位机构1a、1b和径向限位机构1b、1d限制。
首先,如图10(b)、(c)所示,假设受到冲击,移动体3例如朝轭18的侧板部181所在的一侧倾斜。在产生该倾斜时,套筒13的圆筒部135与轭18的顶板部185抵接,套筒13的突起136a与形成在保持件19上的突部197抵接,因此,可阻止移动体3进一步倾斜。
接着,在移动体3朝侧板部181所在的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如图10(b)所示,假设移动体3朝轭18的与侧板部181相反的一侧的侧板部183平行移动。在产生该移动时,两级径向限位机构1b中的靠近摄像元件侧的两级径向限位机构1b中,突起136c与侧板部183抵接,进一步的变位被阻止。即使产生该径向的变位,套筒13的圆筒部135也以重叠量C11与轭18的顶板部185抵接,套筒13的突起136a仍然与形成在保持件19上的突部197抵接。另外,在移动体3朝侧板部181所在的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如图10(b)所示,当移动体3朝侧板部183平行移动时,该移动也会被构成径向限位机构1d的突起136b和柱状突起196阻止。
与该变位相反,在移动体3朝侧板部181所在的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如图10(c)所示,假设移动体3朝侧板部181平行移动。在产生该移动时,两级径向限位机构1b中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径向限位机构1b中,突起137a与侧板部181抵接,进一步的变位被阻止。即使产生该径向的变位,套筒13的圆筒部135也以重叠量C12与轭18的顶板部185抵接,套筒13的突起136a仍然与形成在保持件19上的突部197抵接。在移动体3朝侧板部181所在的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如图10(c)所示,当移动体3朝侧板部181平行移动时,该移动也会被构成径向限位机构1d的突起136b和柱状突起196阻止。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推力方向限位机构1a、1b和径向限位机构1b、1d分别具有在全周上连续形成的结构、或在周向的多个部位上形成的结构,因此,即使在来自外部的冲击使移动体3以朝任意方向斜向倾斜的状态朝径向的任意方向移动后,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也不会产生大的变形。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第一弹簧部件14x和第二弹簧部件14y产生塑性变形等致命的不良情况。即使在移动体3以斜向倾斜的状态朝径向移动后,也能可靠地防止移动体3的被拍摄体侧端部被形成在顶板部185上的光透过孔180卡住。
径向限位机构1b、1d可在移动体3的推力方向的整个可动范围内发挥作用。因此,即使移动体3位于推力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移动体3相对于光轴以倾斜姿势朝径向移动后,也能限制该移动的范围。
而且,径向限位机构1b、1d的径向移动限制用抵接部(突起136a、136b、136c、136d和突起137a、137b、137c、137d)在光轴方向L上分离的位置形成两组,因此,像参照图10(b)、(c)说明的那样,即使移动体3以相对于光轴朝一侧倾斜的姿势朝着径向中移动体3倾斜的方向移动、或者朝着与其相反的一侧移动,也能可靠地限制移动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体、包括透镜的移动体、在透镜光轴方向上以磁方式驱动该移动体的磁驱动机构、将所述固定体与所述移动体连接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包括:底座,该底座配置在摄像元件侧;盖状的屏蔽部件,该屏蔽部件包括摄像元件侧端部与所述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抵接的侧板部;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由所述屏蔽部件和所述弹簧部件以外的零件形成,并与所述屏蔽部件连接,
所述接地端子的靠近摄像元件侧的面被接地端子支撑部支撑,所述接地端子支撑部形成于所述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的与所述屏蔽部件的侧板部重叠的部分的一部分,
在所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与所述屏蔽部件的所述侧板部的下述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端部是与所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相对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形成在所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与所述屏蔽部件的所述摄像元件侧端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支撑部是比所述接地端子的被所述接地端子支撑部支撑的部分的厚度尺寸深的凹部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厚度尺寸与所述屏蔽部件的厚度尺寸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屏蔽部件的所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侧由焊料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支撑部的外侧端部位于所述屏蔽部件的侧板部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锡焊用突部,该锡焊用突部在所述接地端子的被拍摄体侧与所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重叠,该锡焊用突部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地端子的从与所述侧板部锡焊的锡焊部分错开的位置上形成有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形成在与所述底座的侧端面重叠的位置上,在该孔内填充有粘结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位于与所述侧板部锡焊的锡焊部分的相反侧的部分呈圆弧形,位于该锡焊部分侧的部分呈直线形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在所述间隙的径向内侧的、位于所述移动体的摄像元件侧端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上形成有突部,该突部朝着所述被拍摄体侧突出,用于防止锡焊时的焊剂进入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屏蔽部件的所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侧由焊料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支撑部的外侧端部位于所述屏蔽部件的侧板部的外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锡焊用突部,该锡焊用突部在所述接地端子的被拍摄体侧与所述接地端子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重叠,该锡焊用突部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地端子的从与所述侧板部锡焊的锡焊部分错开位置上形成有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形成在与所述底座的侧端面重叠的位置上,在该孔内填充有粘结剂。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位于与所述侧板部锡焊的锡焊部分的相反侧的部分呈圆弧形,位于该锡焊部分侧的部分呈直线形状。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包括圆筒状的套筒,所述磁驱动机构包括:卷绕在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上的线圈、与该线圈在外周侧相对的四个磁体,
所述屏蔽部件是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固定所述四个磁体的轭,所述四个磁体以在周向上分离的状态固定于所述轭的内周面的四个角落部分,
所述接地端子配置于在周向上分离的两个所述磁体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面上,在所述间隙的径向内侧的、位于所述套筒的摄像元件侧端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上形成有突部,该突部朝着所述被拍摄体侧突出,用于防止锡焊时的焊剂进入内侧。
CN2009101710454A 2008-09-05 2009-08-26 透镜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6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8801 2008-09-05
JP2008228801A JP2010061030A (ja) 2008-09-05 2008-09-05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228801 2008-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6900A CN101666900A (zh) 2010-03-10
CN101666900B true CN101666900B (zh) 2013-08-14

Family

ID=4179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104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6900B (zh) 2008-09-05 2009-08-26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95289B2 (zh)
JP (1) JP2010061030A (zh)
CN (1) CN1016669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6177B2 (en) 2010-07-30 2014-09-16 Lg Innotek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JP2012058376A (ja) * 2010-09-07 2012-03-22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497601B2 (ja) * 2010-09-22 2014-05-2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成型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1740052B1 (ko) * 2010-11-18 2017-06-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TWI485955B (zh) * 2011-05-17 2015-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音圈馬達
CN102810968B (zh) * 2011-05-30 2017-09-01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致动器及取像装置
JP2012255972A (ja) * 2011-06-10 2012-12-27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
KR101971639B1 (ko) 2011-11-30 2019-08-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2931753A (zh) * 2012-06-18 2013-02-13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驱动电机上盖和微型驱动电机
CN102723627B (zh) * 2012-06-18 2015-04-22 深圳市光控数码光电有限公司 微型驱动电机下弹簧和微型驱动电机
TWI499820B (zh) * 2012-07-04 2015-09-11 Tdk Taiwan Corp Lens focusing device
US9341809B2 (en) * 2012-08-17 2016-05-17 Tdk Taiwan Corporation Lens focusing device
CN103676075B (zh) * 2012-08-30 2016-04-27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CN103001448B (zh) * 2012-09-29 2015-03-11 深圳市光控数码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驱动电动机
CN104884988B (zh) * 2012-12-26 2017-11-14 夏普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TWI468769B (zh) * 2013-12-11 2015-01-11 Tdk Taiwan Corp 3d立體電路導腳結合簧片之結構
JP2015210469A (ja) * 2014-04-30 2015-11-24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492654B2 (ja) * 2014-12-26 2019-04-0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EP3040753B1 (en) * 2014-12-30 2024-02-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4914547A (zh) * 2015-06-18 2015-09-16 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
EP3525040B1 (en) 2016-10-05 2021-06-0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0823933B2 (en) * 2017-03-29 2020-11-03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JP7039612B2 (ja) * 2017-04-06 2022-03-22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駆動装置、これを含む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機器
JP6993567B2 (ja) 2017-09-29 2022-02-0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D902982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CN110895365A (zh) * 2018-09-12 2020-03-20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14778B (zh) * 2021-03-12 2023-04-07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3946A (zh) * 2004-04-16 2005-10-19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201440A (zh) * 2006-12-15 2008-06-1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嵌入式光学对焦镜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8255B2 (ja) * 2001-10-25 2008-03-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高周波リレー
JP2006202565A (ja) * 2005-01-19 2006-08-03 Smk Corp 電子部品のコネクタソケット
JP4479643B2 (ja) * 2005-10-28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662238B1 (ko) * 2006-08-08 2006-12-28 주식회사 디오스텍 구동 수단을 구비한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초점 조절 장치
JP200812247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3946A (zh) * 2004-04-16 2005-10-19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201440A (zh) * 2006-12-15 2008-06-1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嵌入式光学对焦镜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61030A (ja) 2010-03-18
US7995289B2 (en) 2011-08-09
CN101666900A (zh) 2010-03-10
US20100060994A1 (en) 201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6900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666901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178470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224169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CN102466942B (zh) 具有用于补偿手抖动的功能的图像拍摄装置
JP5140573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20160018720A1 (en) Magnetic shielding between voice coil motors in a dual-aperture camera
CN10201670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KR101616602B1 (ko) 카메라 모듈
WO2016006168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492322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コイル巻回方法
JP5828660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WO2018021489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1722785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20180138147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JP2016126118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20170102246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CN109154709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2879973A (zh) 透镜架驱动装置
CN102879972A (zh) 透镜架驱动装置
KR20180138146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20180138145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JP200731024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653678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09251474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