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0569A - 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0569A
CN101650569A CN200910184547A CN200910184547A CN101650569A CN 101650569 A CN101650569 A CN 101650569A CN 200910184547 A CN200910184547 A CN 200910184547A CN 200910184547 A CN200910184547 A CN 200910184547A CN 101650569 A CN101650569 A CN 101650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ody
arc length
track
control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84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0569B (zh
Inventor
陈杨杨
田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1845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0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0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0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0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05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对于空间中某一平面目标轨迹,将其扩展为由不同轨迹函数值表示的不同等值平面中的等值曲线簇,并确定对应运动体的运动范围;b)由轨迹函数计算寻迹误差,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来完成寻迹;c)利用轨迹函数和目标轨迹对应的弧长参数计算运动体沿着所在轨迹运动的广义弧长及其导数,由信息交互得到的相邻运动体的信息,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来实现编队;d)综合步骤b和c计算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本发明对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描述的运动体的动态和目标轨迹尤其适用。该方法简单可靠、精度较高,可用于多运动体协同探测星体等复杂任务。

Description

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三维空间中单个运动体的寻迹控制技术因其控制律比较简单、控制系统具有好的鲁棒性以及易于工程实践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太空探索以及空间观测领域中。所谓单个运动体的寻迹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的驱动下,运动体从任意初始位置驶入预先规划好的轨迹,并沿此轨迹运动或者最终运动到目的地。例如:制导导弹按预定的弹道飞行去精确轰炸目标、航天器驶入规定航线进行太空探索以及卫星沿着椭圆轨道监测地面信息等。近些年来,随着协调控制的发展,使得很多复杂任务可以由多个简单运动体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不仅降低了单个运动体制造成本,而且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如:战斗机群编队飞行追击敌机、卫星群拍摄高清晰度的地面照片以及多个直升机联合执行大范围的搜救任务等。因此,很多国际空间机构(如NASA和ESA)都将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作为21世纪一项关键的技术。
当前,已有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多是针对平面中的运动体,很少有考虑三维空间中的多运动体寻迹编队。Princeton大学的Leonard教授指导的团队给出了Serret-Frenet坐标系下多个平面运动体在封闭轨道上的协调控制方法(F.Zhang et al,″Control ofcoordinated patterns for ocean sampling,″Int.J.Control,vol.80,pp.1186-1199,2007)。为了通过控制运动体的方向角和速率来实现寻迹编队,该方法要求运动体的速率始终不能为0,因而造成多运动体(如:飞艇)不能执行例如固定于轨道某处进行长时间的观测等任务。由于运动体间信息交互拓扑采用的是双向链式且目标轨迹是简单闭曲线,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如:某些运动体只有接收转置而另一些只安装了发送器,目标轨迹是无自交点的非封闭曲线)。与此同时,运动体在实际中很多时候得到是在某一固定直角坐标系下确定的局部信息(如:通过传感器网络或者GPS的方式),并且目标轨迹也是在相同直角坐标系下规划的。
因此,设计三维空间直角坐标下的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将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还不存在此类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精度较高,可用于多运动体协同探测星体等复杂任务。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一种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特别适用于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描述的运动体的动态和目标轨迹。考虑空间中由n个运动体组成的寻迹编队控制系统,运动体的运动可以看成刚体的运动,并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q · i = p i
m i p · i = F i
其中qi=[qxi,qyi,qzi]T∈□3表示运动体i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pi=[pxi,pyi,pzi]T∈□3表示运动体i的速度,mi为运动体i的质量,Fi=[Fxi,Fyi,Fzi]T∈□3是运动体i的控制力输入,i=1,...,n。
多运动体在寻迹编队运动中,运动体间的信息交互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我们用有向图G=(V,E)来描述,其中V={V1,V2,...,Vn}为节点集, E ⋐ V × V 为有向边的集合。如果节点Vi存在有向边到达节点Vj,这就意味着运动体i可以得到运动体j的信息,运动体j是运动体i的相邻节点。运动体i的相邻节点集合用Ni表示。我们说节点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24
存在一条有向路径到达节点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25
即顺序存在一组有向边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26
从节点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27
到节点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28
其中是V中k+1个不同节点的集合。如果有向图中其他所有节点都可以通过有向路径到达节点Vi,则节点Vi被称为全局可达点。有向图的邻接矩阵A=[aij]可以定义为aij>0当且仅当(Vi,Vj)∈E时,其他aij=0。对应的Laplacian矩阵可以表示为L=[lij],其中lii=∑j≠i且lij=-aij。图1为6个运动体间的信息交互拓扑对应的有向图,其中节点{1,2,6}是全局可达点。设计时,我们一旦规定好多运动体间信息交互关系,那么以后每一个时刻运动体i的Ni都是不变的,且对应的有向图含有全局可达点。工程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采用通信的方式、传感的方式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多运动体间的信息交互。
对于三维空间中运动体i的目标轨迹Ci0,Ci0是空间某一平面中的一条光滑的正则曲线,可以是简单闭曲线或者是无自身交点的非封闭曲线,并且对于C0上每一点,曲率ki0一致有界且不为0。Ci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可以用方程组表示为
∫ q i 0 * q N i 0 ( τ ) dτ = λ i 0 *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211
其中Ni0(·)和Bi0(·)为Ci0的单位主法向量和单位次法向量并且是光滑的,q=[qx,qy,qz]T∈□3为Ci0上的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qi0 *为Ci0上的一点,λi0 *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31
是两个常实数。由于Ci0是空间某一平面中的曲线, B · i 0 ≡ 0 . 令Ti0=Ni0^Bi0表示Ci0的切向量,对于Ci0上所有的点Ti0≠0,其中“^”表示向量积。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根据得到的相邻运动体的信息,设计每个运动体的控制力使其运动在目标轨迹的同时,运动体间保持一定的队形。
在本发明中,对于沿着目标轨迹运动的各运动体之间的编队位置关系采用如下方式规定:设目标轨迹Ci0上的固定点qi0 *为弧长计算的起始点,si是从起始点qi0 *沿着目标轨迹到运动体位置间的路程(即弧长),广义弧长ξi=τi(si)是关于si一个具有二阶连续导数的函数(该函数应满足对于所有的si满足 ∂ ξ i / ∂ s i ≠ 0 )。各运动体之间保持编队位置关系是指:
τi(si)-τj(sj)=0。
如果运动体i的目标轨迹是由参考轨迹平移期望的队形向量hi而得到的(如图2所示),规定的弧长计算的起始点满足 q i 0 * - q j 0 * = h i - h j , 那么我们可以简单的定义弧长si即为广义弧长ξi,弧长si和运动体沿着目标轨迹的速度达到一致就能保证多运动体以期望的队形qi(t)-qj(t)=hi-hj编队运动。对于更复杂的情况,弧长si和运动体沿着目标轨迹的速度达到一致并不能保证多运动体以期望的队形编队运动。图3所示的是三个运动体运动在不同半径Ri的同心圆轨迹上并且保持与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例子,显然只有当ξi=si/Ri及其导数达到一致时才能保证多运动体以期望的队形编队运动。因此,本方法选择用广义弧长ξi及其导数ηi来描述多运动体的编队运动。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先将目标轨迹Ci0扩展为不同平面中关于轨迹函数fik(q)的等值曲线簇,其中不同平面是关于轨迹函数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35
的一组等值平面,并且由正则条件确定对应运动体i的运动范围Ωi。通过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 N i 0 ( q i ) = ▿ f ik ( q i ) 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使得初始位于Ωi中的运动体始终运动于Ωi并且轨迹函数值fik(qi)和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38
与Ci0对应的期望值λi0 *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39
间的误差dik(t)和及其对时间的导数rik(t)和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311
减少到0。当运动体运动在各自的目标轨迹上,多运动体的编队运动就退化为运动体沿着轨迹运动的位置与速度达到一致。根据信息交互得到相邻运动体的信息,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Ti0(qi)上的控制力部分使得广义弧长ξi(t)及其导数ηi(t)达到一致来实现多运动体的编队运动。
具体的讲:
本发明是一种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于空间中某一平面目标轨迹,将其扩展为由不同轨迹函数值表示的不同等值平面中的等值曲线簇,并确定对应运动体的运动范围;
b)由轨迹函数计算寻迹误差,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来完成寻迹;
c)利用轨迹函数和目标轨迹对应的弧长参数计算运动体沿着所在轨迹运动的广义弧长及其导数,根据信息交互得到的相邻运动体的信息,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来实现编队;
d)综合步骤b和c得到的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次法以及切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联列求解出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
其中所述的运动体的动态和目标轨迹都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描述的。
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如下步骤:
a1)沿着目标轨迹的主法和次法方向将其扩展为不同等值平面中的等值曲线簇;
a2)根据曲线的正则性,确定对应运动体的运动范围;
a3)在运动范围上构建轨道函数,使得扩展出的曲线簇可以由轨迹函数取不同的值来表示。
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由运动体的位置和轨迹函数,计算轨迹函数值与期望值间的位置寻迹误差;
b2)由位置寻迹误差对时间的导数,计算速度寻迹误差;
b3)由位置和速度寻迹误差,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
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如下步骤:
c1)规定好目标轨迹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和参数,由此确定曲线簇中其他曲线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
c2)由轨迹函数和弧长参数,计算沿着运动体所在轨迹从起始点到运动体位置间的弧长;
c3)根据编队的要求确定广义弧长与弧长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广义弧长及其对时间的导数;
c4)由信息交互得到的相邻运动体的广义弧长及其导数,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部分。
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d1)综合步骤b和c得到的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方向、次法以及切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联列求解出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
d2)由上位机将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发送给下位机中,通过伺服系统来完成运动控制。
当然,如果编队要求运动体的沿着目标轨迹的速度达到期望值η*(t),我们只需改变上述的步骤c4)中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的设计即可。
有益效果:本方法具有简单可靠、精度较高以及便于实际运用的特点,可用于多运动体协同探测星体等复杂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信息交互拓扑对应的有向图;
图2为多运动体以三角形队形编队运动在目标轨迹上;
图3为多运动体在同心圆轨迹上的编队运动;
图4为不同等值平面中的等值椭圆簇;
图5为单个运动体在等值椭圆簇中的运动;
图6为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设计流程图。
以上的图中有:1:运动体1;2:运动体2;3:运动体3;4:运动体4;5:运动体5;6:运动体6;x: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y: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y轴;z: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z轴;o:三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原点;i:运动体i;j:运动体j;k:运动体k;CT:参考轨迹;Ci0:运动体i的目标轨迹;Cj0:运动体j的目标轨迹;Ck0:运动体k的目标轨迹;hi:运动体i对应的期望队形向量;hj:运动体j对应的期望队形向量;hk:运动体k对应的期望队形向量;qi0 *:Ci0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qj0 *:Cj0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qk0 *:Ck0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si:Cj0上的弧长;sj:Cj0上的弧长;sk:Ck0上的弧长;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51
运动体i沿Ci0的速度;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52
运动体j沿Cj0的速度;运动体k沿Ck0的速度;ξi:Ci0上的广义弧长;ξj:Cj0上的广义弧长;ξk:Ck0上的广义弧长;ηi:ξi对时间的导数;ηj:ξj对时间的导数;ηk:ξk对时间的导数;Ni0:单位主法向量;Bi0:单位次法向量;Ci1和Ci2:Ci0上的每一点沿Ni0平移不同实数得到两条Bertrand曲线;Ci3和Ci4:Ci0上的每一点沿Bi0平移不同实数得到两条曲线;P0:Cu0所在的平面;P1:Ci3所在的平面;P2:Ci4所在的平面;Ti0:单位切向量;σi:弧长参数;qi1 *:Ci1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qi2 *:Ci2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qi3 *:Ci3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
具体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的设计流程图,由模块P1、P2、P3和P4构成,各模块叙述如下:
1)模块P1
由于本发明设计分布式控制律的前提是将每条目标轨迹扩展为由不同轨迹函数值表示的不同等值平面中的等值曲线簇,模块P1用于得到曲线簇、轨迹函数以及运动体的运动范围。
如图4所示,目标轨迹Ci0为空间中平面P0椭圆曲线。在Ci0附近,将Ci0上的每一点沿着其主法Ni0(·)方向平移不同的实数λik,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椭圆曲线(如:Ci1和Ci2);将Ci0上的每一点沿着其次法Bi0(·)方向平移不同的实数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1
相当于将Ci0平移到与P0平行的不同平面中(如:P1中的Ci3和P2中的Ci4)。类似的,我们可以将一般的目标轨迹扩展。模块P1具体按下列步骤实现:
第一步:在Ci0附近,将Ci0上的每一点分别沿着其主法Ni0(·)和次法Bi0(·)方向平移实数λik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2
得到扩展曲线Cik。当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3
而λik取不同值,相当于在Ci0所在平面P0中将Ci0扩展为一组Bertrand曲线,即每条曲线的主法向量与Ci0相同。当λik为常值而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4
取不同值,相当于将P0平面中一条Bertrand曲线平移到与P0平行的一组平面中。
第二步:由扩展曲线的切向量Tik=Ti0(1-λikki0)以及正则条件Tik≠0,我们选择运动体i的运动范围Ωi为空间中所有满足|λik|<ε的曲线上点的集合,其中ε∈(0,1/sup{|ki0|})。
第三步:由于集合Ωi中的每一点都属于与P0平行的某个平面中的一条Bertrand曲线,我们可以在Ωi上构建轨道函数
f ik ( q ) = ∫ q ik * q N i 0 ( τ ) dτ = λ ik ,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6
当q, q ik * ∈ C ik , 其中每一条Bertrand曲线都是某一平面中的关于fik(q)的一条等值曲线,该平面是关于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8
的一个等值平面。由轨道函数,运动范围可以写成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9
其中ci1和ci2为两个实数。
2)模块P2
模块P2根据轨迹函数设计运动体沿着目标轨迹主法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用以完成寻迹。设计按下列步骤实现:
第一步:计算寻迹位置误差dik(t)和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10
d ik = f ik ( q i ) - λ i 0 * ,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12
第二步:计算寻迹速度误差rik(t)和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13
r ik = d · ik = ∂ f ik ∂ q xi p xi + ∂ f ik ∂ q yi p yi + ∂ f ik ∂ q zi p zi ,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615
第三步:设计运动体i沿着轨迹主法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
∂ f ik ∂ q xi F xi + ∂ f ik ∂ q yi F yi + ∂ f ik ∂ q zi F zi = N i 0 ( q i ) · F i = m i G ik ,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72
其中
G ik = - ( ∂ 2 f ik ∂ q xi 2 p xi 2 + ∂ 2 f ik ∂ q yi 2 p yi 2 + ∂ 2 f ik ∂ q zi 2 p zi 2 + 2 ∂ 2 f ik ∂ q xi ∂ q yi p xi p yi + 2 ∂ 2 f 1 i ∂ q yi ∂ q zi p yi p zi + 2 ∂ 2 f ik ∂ q xi ∂ q zi p xi p zi ) - ψ i ( d ik ) - k 1 r ik ,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74
ψ i ( d ik ) = tan ( π ( 2 d ik + 2 λ i 0 * - c i 2 - c i 1 ) 2 ( c i 2 - c i 1 ) ) - tan ( π ( 2 λ i 0 * - c i 2 - c i 1 ) 2 ( c i 2 - c i 1 ) ) ,
控制参数k1,k2,k3>0,ψi(dik)用于保证初始位于Ωi的运动体i始终在Ωi中运动,并且当dik=0时ψi(dik)=0。
3)模块P3
如图5所示,运动体i沿着轨迹切向Ti0(qi)上的运动可以改变运动体沿着当前所在轨迹运动的弧长si。与此同时,运动体i投影到轨迹主法方向Ni0(qi)上的运动可以改变同一等值平面中运动体所在的曲线,同样也可以改变弧长si。而运动体i投影到轨迹次法方向Bi0(qi)上的运动只是改变轨迹所在的平面,并不改变弧长si。因此,本方法选择目标轨迹对应的弧长参数σi来刻画运动体运动在Ωi中所有轨迹上的弧长。
模块P3根据信息交互得到相邻运动体的广义弧长ξj(t)及其导数ηj(t)来设计运动体i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部分用以实现编队,具体的设计步骤如下:
第一步:规定好目标轨迹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qi0 *和参数σi,由此我们可以选择曲线簇中其他曲线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qik *,使得qik *和qi0 *对应的弧长参数值是一致的。
第二步:由轨迹函数和弧长参数σi,计算沿着运动体当前所在的轨迹从起始点qik *到运动体位置qi间的弧长si
s i ( f ik , σ i ) = ∫ σ i 0 * σ i ∂ s i ( f ik , τ ) ∂ τ dτ
其中σi0 *为qi0 *对应的弧长参数值;
第三步:由编队的要求设计好广义弧长函数ξi,即ξi是关于si一个具有二阶连续导数的函数,并且满足对于所有的si满足 ∂ ξ i / ∂ s i ≠ 0 . 由弧长si计算广义弧长ξi(si)及其对时间的导数ηi
η i = ∂ ξ i ∂ s i s · i = ∂ ξ i ∂ s i ( T i 0 x p xi + T i 0 y p yi + T i 0 z p zi + ∂ s i ( f ik , σ i ) ∂ f ik r ik )
其中 T i 0 ( q i ) = [ T i 0 x , T i 0 y , T i 0 z ] T .
第四步:根据信息交互所得到的相邻运动体的广义弧长ξj及其导数ηj,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
T i 0 x F xi + T i 0 y F yi + T i 0 z F zi = T i 0 ( q i ) · F i = m i ( ∂ ξ i ∂ s i ) - 1 G ~ ik
其中
G ~ ik = - g ik - Σ j = 1 n a ij [ k 4 ( ξ i - ξ j ) - k 5 ( η i - η j ) ] ,
g ik = ∂ ξ i ∂ s i [ ( T · i 0 x p xi + T · i 0 y p yi + T · i 0 z p zi ) + ∂ s i ( f ik , σ i ) ∂ f ik ( - ψ i ( d ik ) - k 1 r ik )
+ ∂ 2 s i ( f ik , σ i ) ∂ f ik ∂ σ i r ik σ · i + ∂ 2 s i ( f ik , σ i ) ∂ f ik 2 r ik 2 ] + ∂ 2 ξ i ∂ s i 2 s · i 2 ,
控制参数k4>0,k5满足
k 5 > max μ i ≠ 0 k 4 | Im ( μ i ) | | μ i | - Re ( μ i )
其中μi,i=1,2,...,n,是-L的特征值,Re(·)和Im(·)分别表示数的实部和虚部。
对于运动体的沿着目标轨迹的速度达到期望值η*(t)的编队要求,我们只需将上述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中
Figure G2009101845470D00088
变成
G ~ ik = - g ik + η · * - k 6 ( η i - η * ) - Σ j = 1 n a ij [ k 4 ( ξ i - ξ j ) - k 5 ( η i - η j ) ]
其中控制参数k6>0,k5满足
k 5 > max μ i ≠ 0 ( k 6 Re ( μ i ) + k 6 ( Im ( μ i ) ) 2 + | Im ( μ i ) | ( k 6 Im ( μ i ) ) 2 - 4 k 4 Re ( μ i ) ( ( Re ( μ i ) ) 2 + ( Im ( μ i ) ) 2 ) - 2 Re ( μ i ) ( ( Re ( μ i ) ) 2 + ( Im ( μ i ) ) 2 ) ) .
4)模块P4
模块P4综合模块P2和P3的结果计算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完成运动体的运动控制,具体的按照以下步骤实现:
第一步:综合模块P2设计出的运动体i沿着轨迹主法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和模块P3设计出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部分,联列求解出最终的每个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
第二步:上位机将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以命令的形式发送给下位机,由运动体的伺服系统来完成对运动体的运动控制,并返回到模块P2。

Claims (5)

1.一种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运动体的动态和目标路径都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描述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于空间中某一平面目标轨迹,将其扩展为由不同轨迹函数值表示的不同等值平面中的等值曲线簇,并确定对应运动体的运动范围;
b)由轨迹函数计算寻迹误差,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方向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来完成寻迹;
c)利用轨迹函数和目标轨迹对应的弧长参数计算运动体沿着所在轨迹运动的广义弧长及其导数,根据信息交互得到的相邻运动体的信息,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部分来实现编队;
d)综合步骤b)和步骤c)得到的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次法以及切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联列求解出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如下步骤:
a1)沿着目标轨迹的主法和次法方向将目标轨迹扩展为不同等值平面中的等值曲线簇;
a2)根据曲线的正则性,确定对应运动体的运动范围;
a3)在运动范围上构建轨道函数,使扩展出的曲线簇可以由轨迹函数取不同的值来表示。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由运动体的位置和轨迹函数,计算轨迹函数值与期望值间的位置寻迹误差;
b2)由位置寻迹误差对时间的导数,计算速度寻迹误差;
b3)由位置和速度寻迹误差,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和次法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如下步骤:
c1)规定好目标轨迹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和参数,由此确定曲线簇中其他曲线上弧长计算的起始点;
c2)由轨迹函数和弧长参数,计算沿着运动体所在轨迹从起始点到运动体位置间的弧长;
c3)根据编队要求确定广义弧长与弧长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广义弧长及其对时间的导数;
c4)由信息交互得到的相邻运动体的广义弧长及其导数,设计运动体沿着轨迹切向上的控制力部分。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d1)综合步骤b和c得到的运动体沿着轨迹主法、次法以及切方向上的控制力部分,联列求解出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
d2)由上位机将运动体的控制力输入发送给下位机中,通过伺服系统来完成运动控制。
CN2009101845470A 2009-08-31 2009-08-31 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0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845470A CN101650569B (zh) 2009-08-31 2009-08-31 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845470A CN101650569B (zh) 2009-08-31 2009-08-31 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0569A true CN101650569A (zh) 2010-02-17
CN101650569B CN101650569B (zh) 2011-07-06

Family

ID=4167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8454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0569B (zh) 2009-08-31 2009-08-31 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0569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320A (zh) * 2010-11-19 2011-05-25 东南大学 基于轨道扩展的多机器人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3399575A (zh) * 2013-07-26 2013-11-20 东南大学 一种二维定常风速场中多机器人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4216382A (zh) * 2014-09-19 2014-12-17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空间小型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系统
CN105045285A (zh) * 2015-09-14 2015-11-11 东南大学 球面环绕编队控制的几何设计方法
CN105573307A (zh) * 2016-01-19 2016-05-11 东南大学 基于流速场协作自适应估计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7065877A (zh) * 2017-05-03 2017-08-18 东南大学 基于相对位置的分布式编队球形包围追踪未知目标的方法
CN108897340A (zh) * 2018-09-10 2018-11-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通信和计算约束下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05629966B (zh) * 2016-02-01 2019-05-21 东南大学 一种多层环绕编队包围的几何设计方法
CN110297499A (zh) * 2019-06-18 2019-10-01 东南大学 基于跟随分层结构的编队跟踪包围和未知速度估计方法
CN113688560A (zh) * 2021-07-13 2021-11-23 中南大学 面向多星单侦察目标的轨道机动优化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320A (zh) * 2010-11-19 2011-05-25 东南大学 基于轨道扩展的多机器人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3399575A (zh) * 2013-07-26 2013-11-20 东南大学 一种二维定常风速场中多机器人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3399575B (zh) * 2013-07-26 2015-12-02 东南大学 一种二维定常风速场中多机器人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4216382A (zh) * 2014-09-19 2014-12-17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空间小型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系统
CN105045285A (zh) * 2015-09-14 2015-11-11 东南大学 球面环绕编队控制的几何设计方法
CN105573307B (zh) * 2016-01-19 2019-02-05 东南大学 基于流速场协作自适应估计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5573307A (zh) * 2016-01-19 2016-05-11 东南大学 基于流速场协作自适应估计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5629966B (zh) * 2016-02-01 2019-05-21 东南大学 一种多层环绕编队包围的几何设计方法
CN107065877A (zh) * 2017-05-03 2017-08-18 东南大学 基于相对位置的分布式编队球形包围追踪未知目标的方法
CN108897340A (zh) * 2018-09-10 2018-11-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通信和计算约束下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08897340B (zh) * 2018-09-10 2020-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通信和计算约束下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10297499A (zh) * 2019-06-18 2019-10-01 东南大学 基于跟随分层结构的编队跟踪包围和未知速度估计方法
CN110297499B (zh) * 2019-06-18 2022-04-08 东南大学 基于跟随分层结构的编队跟踪包围和未知速度估计方法
CN113688560A (zh) * 2021-07-13 2021-11-23 中南大学 面向多星单侦察目标的轨道机动优化方法
CN113688560B (zh) * 2021-07-13 2023-09-29 中南大学 面向多星单侦察目标的轨道机动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0569B (zh) 201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0569B (zh) 三维空间中多运动体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4536454B (zh) 一种用于双无人机协同的时空同步匹配方法
CN104700165B (zh) 一种多无人机舰机协同路径规划方法
CN106682274B (zh) 考虑振幅约束的一种Halo轨道在轨保持方法
CN104392047B (zh) 一种基于平稳滑翔弹道解析解的快速弹道规划方法
CN113433955B (zh) 有向切换拓扑下多auv编队队形一致性控制方法
Oh et al. Decentralised standoff tracking of moving targets usi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UAVs
CN108614420B (zh)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星簇级卫星容错控制方法
CN101758934B (zh) 基于任务规划的星敏感器安装角度确定方法
CN108180910B (zh) 一种基于气动参数不确定的飞行器快速高精度制导方法
CN105138010A (zh) 一种编队卫星分布式有限时间跟踪控制方法
CN101794154A (zh) 一种编队卫星相对轨道与姿态解耦控制方法
CN104390640B (zh) 一种基于理想流体数值计算的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方法
CN104216382A (zh) 一种空间小型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系统
CN102073320B (zh) 基于轨道扩展的多机器人的寻迹编队控制方法
CN104063537B (zh) 基于分布式时间触发的多体动力学参数确定系统及其方法
CN116331518B (zh) 一种基于安全自适应动态规划的星群智能编队避碰控制方法
CN100557538C (zh) 基于投影的多运动体协同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Li et al. Multi-UUV formation coordina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virtual structure and leader
Bryson et al. Co-operative localisation and mapping for multiple UAVs in unknown environments
Qiu et al. Scheduling and planning framework for time delay integration imaging by agile satellite
CN104076818A (zh) 考虑线性化误差的空间交会系统的增益调度控制方法
CN107894775A (zh) 一种欠驱动无人水下航行器轨迹生成与控制方法
Enjiao et al. Finite-time control of formation system for multiple flight vehicles subject to actuator saturation
CN114253288A (zh) 多航天器轨道分布式协同跟踪最优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8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