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7058A - 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7058A
CN101637058A CN200880008941A CN200880008941A CN101637058A CN 101637058 A CN101637058 A CN 101637058A CN 200880008941 A CN200880008941 A CN 200880008941A CN 200880008941 A CN200880008941 A CN 200880008941A CN 101637058 A CN101637058 A CN 101637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index
allocation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8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7058B (zh
Inventor
今村大地
岩井敬
猪饲和则
二木贞树
松元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987533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63705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1637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7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7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7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22Alloc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6GCL [generalized chirp-like] sequ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013/0096Network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Abstract

公开了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其能够降低用于通知对小区分配了的Zadoff-Chu序列或GCL序列的信令量。在使多个不同的ZC序列与从1开始的索引依序关联对应,并将以索引连续的方式分配给小区的ZC序列,从BS通知给UE时,将表示连续的索引的开头的开始索引与分配了的序列数合并,作为分配序列信息通过广播信道进行通知。UE与BS共用ZC序列与索引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以及由BS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确定可利用的序列号。

Description

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知对小区分配了的Zadoff-Chu序列或GCL(Generalized chirp like:广义线性调频)序列的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蜂窝通信系统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无线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系统中,在发送区域中设置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区域。在终端(以下称为“UE”)对基站(以下称为“BS”)最初请求连接时,或者在BS等分配UE的发送时间和发送频带的集中管理系统中进行新的频带分配请求时,该随机接入区域被设置在上行线路的发送区域。另外,基站有时被称为访问点(access point)或Node B。
在随机接入区域(以下,称为“RA时隙”)发送的随机接入突发(randomaccess burst)(以下,称为“RA突发”)与被调度的其他信道不同,由于特征标记(Signature)序列的冲突(多个UE使用相同的RA时隙发送同一特征标记序列)或特征标记序列之间的干扰而出现接收差错以及重发。若出现RA突发的冲突或者接收差错,则包含RA突发的上行发送定时同步取得以及至BS的连接请求处理的处理延迟变大。因此,要求降低特征标记序列的冲突率以及提高特征标记序列的检测特性。
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作为RA突发的前置码(以下称为“RA前置码”)序列,研究了使用自相关特性及序列间的互相关特性都较低的Zadoff-Chu序列(以下称为“ZC序列”)或GCL序列(非专利文献2)的RA前置码序列(或者特征标记序列)。另外还研究了通过使ZC序列循环移位而生成的ZC-ZCZ(Zadoff-Chu Zero Correlation Zone)序列的使用。
ZC序列和GCL序列在其序列号r和序列长度N满足彼此互质的关系时,其自相关特性最佳。另外,对两个序列间的互相关特性而言,若其序列号分别设为r1、r2,则r1与r2之差的绝对值和序列长度N满足彼此互质的关系时,互相关值恒定为√N。因此,序列长度N为质数时,对N-1个序列、也就是序列号r=1、2、...、N-1的所有序列,能够获得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都最佳的序列的组。
另外,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研究了对一个小区总是分配64个ZC-ZCZ序列。该64个序列包括不同序列号的ZC序列、以及由各个序列号的ZC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Cyclic shift sequence)、即ZC-ZCZ序列。
能够由一个ZC序列生成的ZC-ZCZ序列的序列数取决于序列间的循环移位量。在循环移位量设为Δ、序列长度设为N时,生成的ZC-ZCZ序列数可表示为floor(N/Δ)。另外,floor(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若从对应于循环移位量Δ的时间(Δtime)考虑,则循环移位量Δ可以通过从UE发送的RA前置码可能到达的时间范围来定义。具体地说,设定循环移位量Δtime以使其大于BS与UE间的传播延迟时间(TPropagationDelay)的往返的最大估计值(TRoundTripDelay)与传输路径的多路径延迟时间的最大估计值(TDelaySpread)的总和(Δtime>2×TPropagationDelay+TDelaySpread)。
因为BS与UE间的传播延迟时间与小区大小(小区半径)成比例地增减,所以小区的小区大小越大,可由一个ZC序列生成的ZC-ZCZ序列越减少。由此,为了对一个小区分配64个前置码序列,需要对小区分配多个不同序列号的ZC序列。
BS将在小区内使用的序列的序列号作为分配序列信息而生成广播信号(Broadcast channel),通知给小区内存在的UE。各个UE使用所通知的序列号的ZC序列来生成RA突发,从而进行随机接入。作为分配序列信息的通知方法,可以考虑一个一个地通知小区内使用的序列的序列号的方法,根据该方法,能够对小区分配任意的序列号,因而可以实现灵活的序列分配。
[非专利文献1]TS36.211V1.0.0“3GPP TSG RAN;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Release 8)”
[非专利文献2]Branislav M.Popovic,“Generalized Chirp-Like PolyphaseSequences with Optimum Correlation Properties,”IEEE Transaction onInformation Theory,Vol.38,No.4,July 199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采用上述的分配序列信息的通知方法时,若为小区半径较大的小区,则需要通知最大64个ZC序列,使得广播信道的信令量(比特数)增大。因为分配序列信息是UE在发送RA前置码之前需要的信息,所以鲁棒地(robust)发送(也就是说,使用传输率较低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等来发送)该信息,以便接收环境恶劣的UE也能够正确地进行接收。因此,如果信令量多,则相应地消耗无线资源。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其能够降低用于通知对小区分配了的Zadoff-Chu序列或GCL序列的信令量。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序列通知装置,使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并且将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以所述索引连续的方式分配给小区,该序列通知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存储单元,存储使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的对应关系:以及通知单元,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将表示所分配的码序列中的任一个码序列的索引与表示所分配的序列数的信息合并而获得的信息,作为分配序列信息进行通知。
本发明的序列通知方法是,基于使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的对应关系,将表示所分配的码序列中的任一个码序列的索引与表示所分配的序列数的信息合并而获得的信息作为分配序列信息,通知以所述索引连续的方式对小区分配了的码序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用于通知对小区分配了的Zadoff-Chu序列或GCL序列的信令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BS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UE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前置码序列检测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广播信道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序列分配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分配序列信息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分散管理型系统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广播信道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分配序列数与通知比特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广播信道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对小区大小(半径)的、可从1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数和所需分配序列数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6(A)~(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广播信道的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索引类别与前置码序列表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广播信道的结构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ZC序列的相关值与循环移位量Δ的关系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使用算式表示ZC序列。在N为偶数时,序列长度N的ZC序列可以用式(1)来表示,在N为奇数时,可以用式(2)来表示。
c r ( k ) = exp { - j 2 πr N ( k 2 2 + qk ) } ···式(1)
c r ( k ) = exp { - j 2 πr N ( k ( k + 1 ) 2 + qk ) } ···式(2)
其中,k=0、1、2、...、N-1,q是任意的整数,r是序列号(Sequence index),r与N具有彼此互质的关系且是小于N的正整数。
接着,使用算式表示GCL序列。在N为偶数时,序列长度N的GCL序列可以用式(3)来表示,在N为奇数时,可以用式(4)来表示。
c r , m ( k ) = exp { - j 2 πr N ( k 2 2 + qk ) } b i ( k mod m ) ···式(3)
c r , m ( k ) = exp { - j 2 πr N ( k ( k + 1 ) 2 + qk ) } b i ( k mod m ) ···式(4)
其中,k=0、1、2、...、N-1,q是任意的整数,r具有与N彼此互质的关系且是小于N的整数,bi(k mod m)是任意的复数,i=0、1、...、m-1。另外,在使GCL序列之间的互相关为最小时,bi(k mod m)使用振幅为1的任意的复数。
GCL序列是,将bi(k mod m)乘以ZC序列所得的序列,在接收端的相关运算与ZC序列相同,因此下面以ZC序列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下述情况:作为RA突发的前置码序列,使用序列长度N为奇数且质数的ZC序列。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在该图中,无线资源管理单元51管理对多个BS(#1~#M)100-1~100-M分配的无线资源,并具备序列分配单元52和通知单元53。
序列分配单元52对其控制下的BS管理的小区,分配ZC序列的序列号r,并将分配了的序列号r输出到通知单元53。通知单元53将表示从序列分配单元52输出的序列号r的信息,通知给BS100-1~100-M。另外,序列分配单元52和通知单元53的细节在后面描述。
BS100-1~100-M基于从通知单元53通知的表示序列号r的信息,通过后述的通知方法将分配序列信息报告给本小区内的UE,检测UE所发送的前置码序列。因为BS100-1~100-M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它们总称为BS100。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BS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该图中,广播信道处理单元101包括: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编码单元103和调制单元104。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基于由图1所示的通知单元53通知的、表示分配序列号r的信息,从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中读出相应的信息,包括读出的信息来生成作为下行控制信道的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所生成的广播信道被输出到编码单元103。
编码单元103对从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输出的广播信道进行编码,调制单元104通过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相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相键控)等调制方式对编码后的广播信道进行调制。调制后的广播信道被输出到复用单元108。
DL数据发送处理单元105具备编码单元106和调制单元107,进行DL(Down Link:下行链路)发送数据的发送处理。编码单元106对DL发送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107通过BPSK、QPSK等调制方式对进行了编码的DL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进行了调制的DL发送数据输出到复用单元108。
复用单元108对从调制单元104输出的广播信道和从调制单元107输出的DL发送数据进行时间复用、频率复用、空间复用或者码复用,并将复用信号输出到RF发送单元109。
RF发送单元109对从复用单元108输出的复用信号进行D/A变换、滤波、上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从天线110发送对其进行了无线发送处理的信号。
RF接收单元111对通过天线11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并将进行了无线接收处理的信号输出到分离单元112。
分离单元112将从RF接收单元111输出的信号分离为RA时隙和UL数据时隙,并且将分离出的RA时隙输出到前置码序列检测单元114,将UL(UpLink:上行链路)数据时隙输出到UL数据接收处理单元115的解调单元116。
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存储前置码序列表,该表中使图1所示的序列分配单元52能够分配的前置码序列、该序列的序号以及表示这些序列的序号的索引关联对应,基于由图1所示的通知单元53通知的表示分配序列号r的信息,从表中读出前置码序列,并将相应的前置码序列输出到前置码序列检测单元114。
前置码序列检测单元114对从分离单元112输出的RA时隙,使用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所存储的前置码序列,进行相关处理等前置码波形检测处理,检测是否从UE发送了前置码序列。检测结果(RA突发检测信息)被输出到未图示的高层。
UL数据接收处理单元115具备解调单元116和解码单元117,进行UL数据的接收处理。解调单元116对从分离单元112输出的UL数据的传输路径响应失真进行校正,基于与调制方式对应的硬判定或软判定进行信号点判定,解码单元117对解调单元116的信号点判定结果进行纠错处理,并输出UL接收数据。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UE150的结构的方框图。该图中,RF接收单元152通过天线151接收从图1所示的BS100发送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并将进行了无线接收处理的信号输出到分离单元153。
分离单元153分别分离从RF接收单元152输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广播信道和DL数据,并将分离的DL数据输出到DL数据接收处理单元154的解调单元155,将广播信道输出到广播信道接收处理单元157的解调单元158。
DL数据接收处理单元154具备解调单元155和解码单元156,进行DL数据的接收处理。解调单元155对从分离单元153输出的DL数据的传输路径响应失真进行校正,基于与调制方式对应的硬判定或软判定进行信号点判定,解码单元156对解调单元155的信号点判定结果进行纠错处理,并输出DL接收数据。
广播信道接收处理单元157具备解调单元158、解码单元159以及广播信道处理单元160,进行广播信道的接收处理。解调单元158对从分离单元153输出的广播信道的传输路径响应失真进行校正,基于与调制方式对应的硬判定或软判定进行信号点判定,解码单元159对解调单元158的广播信道的信号点判定结果进行纠错处理。进行了纠错处理后的广播信道被输出到广播信道处理单元160。广播信道处理单元160将在从解码单元159输出的广播信道中所包含的分配序列信息输出到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61,将其他的广播信道输出到未图示的高层。
前置码序列存储单元161存储图2所示的BS100的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所具备的前置码序列表,也就是使图1所示的序列分配单元52能够分配的前置码序列、该序列的序号、以及表示这些序列的序号的索引关联对应的前置码序列表。并且,将对应于从广播信道处理单元160输出的分配序列信息的前置码序列输出到RA突发生成单元162。
RA突发生成单元162从未图示的高层获得RA突发发送指示后,从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61中选择一个可利用的前置码序列,包含所选择的前置码序列地生成RA突发,并将生成的RA突发输出到复用单元166。
UL数据发送处理单元163具备编码单元164和调制单元165,进行UL发送数据的发送处理。编码单元164对UL发送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165通过BPSK、QPSK等调制方式对编码后的UL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UL发送数据输出到复用单元166。
复用单元166将从RA突发生成单元162输出的RA突发和从调制单元165输出的UL发送数据复用,并将复用信号输出到RF发送单元167。
RF发送单元167对从复用单元166输出的复用信号进行D/A变换、滤波、上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从天线151发送对其进行了无线发送处理的信号。
接着说明图2所示的前置码序列检测单元114。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前置码序列检测单元114的内部结构的图。这里例示,序列长度N=11,并且,将序列号r=a的ZC序列和序列号r=N-a的ZC序列成组分配作为前置码序列的情况。其中,a表示序列号r可取的任意的序列号。
在图4中,将来自延迟器D的输入信号假设为r(k)=ak+jbk,将序列号r=a的ZC序列的各个系数假设为cr=a*(k)=ck+jdk,则复数乘法单元x将对于序列号r=a侧的相关的演算结果设为akck-bkdk+j(bkck+akdk)。另一方面,序列序号r=N-a的ZC序列的各个系数为ar=N-a*(k)=(ar=a*(k))*=ck-jdk,对于序列号r=N-a侧的相关的运算结果为akck+bkdk+j(bkck-akdk)。
因此,为了获得序列号r=a侧的相关值进行的乘法运算的结果akck、bkdk、bkck和akdk可以利用在序列号r=N-a侧的相关值的计算,因此与不将序列号r=a和序列号r=N-a成组地分配的情况下的接收处理相比,能够减少乘法运算量,削减电路规模(乘法器数)。
另外,如从图4可知,一个ZC序列存在偶对称的序列(序列的各个元素cr(k)=cr(N-1-k))的关系,因此在相关器中,进行在乘法运算之前将k和N-1-k的元素相加的乘法处理,从而能够将乘法运算次数(乘法器数)还削减到一半。
下面说明分配序列信息的具体通知方法。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前置码序列表的图。图5中,使索引1与序列号r=1、索引2与序列号r=N-1关联对应,使索引3与序列号r=2、索引4与序列号r=N-2关联对应。使索引4以下的索引也同样地与序列号r关联对应。
在图1所示的序列分配单元52中,对小区分配序列号时,根据图5所示的表,以使索引连续的方式对各个小区分配所需的序列数为K个的ZC序列。表示被分配的序列的序列号r的信息被通知给通知单元53。
通知单元53将由序列分配单元52分配了的ZC序列通知给作为分配对象的BS100。BS100的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生成包含有通知单元53所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
图6是表示在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中生成的广播信道300的结构的图。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参照存储有图5所示的表的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生成合并了开始索引号3021与分配序列数3022的分配序列信息302,该开始索引号3021表示与连续分配的ZC序列的开头的序列号关联对应的索引,分配序列数3022表示所分配的ZC序列数。分配序列信息302包含在广播信道300中,被通知给各个UE。
这里,开始索引号3021的比特数X为通知ZC序列号所需的比特数,在序列数为N-1时,X=ceiling(log2(N-1))。另外,分配序列数3022的比特数Y为通知对一个小区可分配的最大分配数M所需的比特数,Y=ceiling(log2(M))。其中,x为整数时,ceiling(x)表示x,x为非整数时,ceiling(x)表示比x大的整数中最小的整数。
这样决定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序列数,从BS100通过广播信道报告给UE150。在UE150端也在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61中具备与图5所示的表相同的表,使用被通知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序列数,确定可利用的序列号。UE150在确定的可利用的序列号中选择一个序列号,并包括前置码序列生成RA突发,用RA时隙将其发送。
另外,图6中表示了通知所分配的序列的开头的索引号的例子,但也可以通知末尾的索引号,或者在无线资源管理单元51、BS100和UE150之间预先规定的特定的位置的索引号。
接着,使用图7说明图1所示的序列分配单元52的动作。在图7中,在步骤(以下略记为“ST”)401,对计数器a进行初始化(a=1)。并且,将对一个小区的分配数设为K。
在ST402,判定从索引号a到索引号a+K-1的K个连续的序列中,至少一个序列是否已被分配。在未分配时(否),也就是说,K个序列全部都可以分配时,为了进行序列分配,转移到ST404,而在K个连续的序列中有至少一个已被分配的序列时(是),在ST403中对计数器a增值(更新为a=a+1),然后返回到ST402。
在ST404中,分配从索引号a到a+K-1为止的序列后,结束序列分配处理。另外,在ST401、ST402、ST404中,表示了从序列号小的序列依序搜索要分配的序列的步骤,但搜索的顺序(计数器a的顺序)不限于此。
图8表示在假设ZC序列长度N=839、对一个小区可分配的最大序列数为64的情况下的、前置码序列表以及广播信道的分配序列信息的结构。
因为序列长度N为839即质数,可分配的序列数是838,索引数也是838。因此,通知索引号所需的比特数为10bits。另外,因为分配数是1到64(最大),所以通知分配序列数所需的比特数为6bits。因此,为了通知所分配的序列号和序列数所需的比特数总是为16bits。
另一方面,在对一个小区分配任意的序列号时,对分配了的每个序列需要用于索引通知的10bits,如果最大分配序列数为64,则最大需要640bits(=10bits×64序列),所以适用实施方式1的通知方法时,能够将信令比特数从最大640bits减少到16bits,将信令量最大削减97.5%。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降低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信令开销。而且,与分配序列数无关而为一定的大小,所以能够将分配序列信息的比特数保持为一定而与分配序列数无关,从而能够使广播信道的大小为一定并使发送接收处理的结构简化。
另外,通过采用与从BS100到UE150的通知方法同样的方法来通知,在从通知单元53到各个BS100-1至100-M的分配序列信息的通知方法中,也能够降低信令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序列长度N为质数(奇数)的情况,但序列长度N也可以是非质数(无论是奇数还是偶数都可)。在序列长度N不是质数时,可在整个系统利用的具有最合适的自相关特性的序列号r需满足与序列长度N彼此互质的关系。
另外,如图9所示,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所存储的表中,也可以随机地排列(a,N-a)的组。还有,ZC序列的组的顺序(a,N-a的顺序)可以是a,N-a的顺序,也可以是N-a,a的顺序。
另外,在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所存储的表中,ZC序列号的顺序(序列号a的顺序)也可以为任意的顺序,可以是a=1,2,3,4,...,也可以是如a=11,(N-1)/2,1,...那样的随机分配。使用这种前置码序列表时,只要BS100与UE150共用相同的表,就通过通知表中所示的与序列号关联对应的索引号和分配序列数,能够同样地削减信令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随机接入中利用的前置码序列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一个BS中使用多个ZC序列或GCL序列作为已知信号的情况。作为这种已知信号,可以举出例如信道估计用参照信号、下行同步用导频信号(Synchronization channel)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说明了对多个BS存在一个序列分配单元52的、集中管理型的系统结构,但也可以是分散管理型的系统结构,即,如图10所示那样,每个BS具备序列分配单元,在多个BS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以分配序列号r彼此不同的的ZC序列。
(实施方式2)
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无线资源管理单元、BS和UE的结构分别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借用图1、图2和图3来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前置码序列表的图。图11中,使索引1与序列号r=1、N-1关联对应,使索引2与序列号r=2、N-2关联对应。使索引3以下的索引也同样地与序列号r关联对应。
在序列分配单元52中,对小区分配序列号时,根据图11所示的表,以索引连续的方式对各个小区分配所需的序列数为K个的ZC序列。分配了的序列的索引被通知给通知单元53。
通知单元53将由序列分配单元52分配了的序列的索引通知给作为分配对象的BS100。BS100的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基于由通知单元53通知的索引,生成分配序列信息。分配序列信息被包含在广播信道中。
图12是表示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中生成的广播信道310的结构的图。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参照存储有图11所示的表的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生成合并了开始索引号3121与被分配的ZC序列的索引数3122的分配序列信息312。分配序列信息312包含在广播信道310中,被通知给各个UE。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一个索引与两个序列号关联对应,因此通知索引数所需的比特数为X-1bit。并且,在最大序列数为M时,要分配的索引数为M/2,因此通知分配索引数所需的比特数为Y-1bit。
这里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定义开始索引号3121的比特数X-1以及分配索引数3122的比特数Y-1。也就是说,X为表示ZC序列号所需的比特数,在序列数为N-1时,X-1=ceiling(log2(N-1))-1。另外,比特数Y为通知对一个小区可分配的最大分配数M所需的比特数,Y-1=ceiling(log2(M))-1。
这样决定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索引数,通过广播信道从BS100报告给UE150。在UE150端也在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61中具备与图11所示的表相同的表,使用被通知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索引数,确定可利用的序列号。UE150在确定的可利用的序列号中选择一个序列号,并包括前置码序列生成RA突发,用RA时隙将其发送。
另外,图12中表示了通知所分配的序列的开头的索引号的例子,但也可以通知末尾的索引号,或者在无线资源管理单元51、BS100和UE150之间预先规定的特定的位置的索引号。
以下说明在假设ZC序列长度N=839、序列数为838、对一个小区可分配的最大序列数为64的情况下的、上述的分配序列信息的通知方法可获得的效果。
因为序列长度N为839即质数,可分配的序列数是838,索引数也是838。对序列号a、N-a的组赋予索引号,因此通知索引号所需的比特数为9bits。另外,因为分配数是1到32(最大),所以通知分配索引数所需的比特数为5bits。因此,为了通知所分配的序列号和序列数所需的比特数总是为14bits。
另一方面,在对一个小区分配任意的序列号时,对分配了的每个序列需要用于索引通知的10bits,如果最大分配序列数为64,则最大需要640bits(=10bits×64序列),所以适用实施方式2的通知方法时,能够将信令比特数从最大640bits减少到14bits,将信令量最大削减97.8%。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降低ZC序列相关处理的运算量,同时还能够降低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信令开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一个索引与两个序列号(a,N-a)的组关联对应的情况,但也可以使一个索引与四个序列号(a1,N-a1,a2,N-a2)的组或者八个序列号(a1,N-a1,a2,N-a2,a3,N-a3,a4,N-a4)的组等,两个以上的序列号的组关联对应。
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所存储的表中,也可以随机地排列(a,N-a)的组。还有,ZC序列的组的顺序(a,N-a的顺序)可以是a,N-a的顺序,也可以是N-a,a的顺序。另外,也可以不将(a,N-a)成组,而使一个索引与(1、3)、(2、N-4)、(a、N-b)等随机的ZC序列的组关联对应。
(实施方式3)
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无线资源管理单元、BS和UE的结构分别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借用图1、图2和图3来进行说明。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前置码序列表适用与实施方式1的图5所示的前置码序列表相同的表,但对分配给小区的序列数进行限制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分配序列数与通知比特的对应关系的图。图13表示假设最大分配序列数为64,并将对小区可分配的序列数限制为2的乘幂的情况。能够限制分配序列数的理由将在后面说明。
在序列分配单元52中,对小区分配ZC序列号时,根据图6所示的表,以索引连续的方式对各个小区分配所需的序列数为K个的ZC序列(与图8相同)。这里,序列数K可取的值被限制为图13所示的值。分配了的序列的索引被通知给通知单元53。
图14是表示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中生成的广播信道320的结构的图。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参照存储有图6和图13所示的表的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生成合并了开始索引号3021与被分配的ZC序列的分配序列数3222的分配序列信息322。分配序列信息322包含在广播信道320中,被通知给各个UE。
这里,分配序列数3222的比特数Z是,作为通知比特所需的比特数,在可取的分配序列数为P种时,Z=ceiling(log2(P))。另外,其为图13所示的分配序列数(七种)时,比特数Z为3bits。
这样决定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序列数,通过广播信道从BS100报告给UE150。在UE150端也在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61中具备与图5和图13所示的表相同的表,使用所通知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序列数,确定可利用的序列号。UE150在确定的可利用的序列号中选择一个序列号,并包括前置码序列生成RA突发,用RA时隙将其发送。
另外,图14中表示了通知所分配的序列的开头的索引号的例子,但也可以通知末尾的索引号,或者在无线资源管理单元51、BS100和UE150之间预先规定的特定的位置的索引号。
下面,使用图15说明能够限制分配序列数的理由。
图15是表示在RA前置码长度为800us的情况下的、小区大小(小区半径)与可从一个ZC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数以及所需分配序列数的关系的图。其中,所需分配序列数是,不同序列号的ZC序列数。
作为一例,在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一个小区总是利用64序列的用于随机接入的前置码序列。此时,64序列由循环移位序列和不同序列号的ZC序列构成,该循环移位序列为,可从一个ZC序列生成的一个或多个循环移位序列。可从一个ZC序列生成八个循环移位序列时,将八个不同序列号的ZC序列分配给该小区,并从每个ZC序列生成八个循环移位序列,因此合计为64序列。
式(5)表示对于序列长度为奇数时的ZC序列(式(2)),使q=0且包括循环移位量Δ的算式。
c r , l ( k ) = exp { - j 2 πr N ( ( k + lΔ ) ( k + lΔ + 1 ) 2 ) } ···式(5)
其中,l表示循环移位序列号,l=0、1、...、L-1,L表示循环移位序列数。
可从一个ZC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数取决于循环移位量Δ。在Δ较小时,可从一个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数增多,在Δ较大时,可从一个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数减少。根据L=floor(N/Δ)可得到循环移位序列数L。
而且,需要将循环移位量Δ设定得大于BS100和UE150之间的往返的传播延迟(Round trip delay)的量,所以循环移位量Δ与小区所支持的的服务半径成比例。因此,如图15所示,可从一个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数与小区大小(小区半径)成比例地减少,另一方面,所需分配序列数增多。
在实施方式1采用的结构为,对小区可分配的分配序列数是从1到最大分配数M的任意的数,但分配序列数很大(17~31、33~63等)的小区即小区半径非常大的小区,实际上很少利用。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小区的小区半径为数百米到10公里左右,所需分配序列数较少。
因此,如图15所示,小区半径越大,使可取的序列数的间隔越扩大(指数性地增加),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序列分配的自由度的同时,能够降低信令量。
以下说明在假设ZC序列长度N=839、序列数为838、对一个小区可分配的最大序列数为64,并且如图13所示那样地限制分配序列数的情况下的、上述的分配序列信息的通知方法可获得的效果。
因为序列长度N为839即质数,可分配的序列数是838,索引数也是838。因此,通知索引号所需的比特数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为10bits。另外,通知分配序列数所需的比特数为3bits。因此,为了通知所分配的序列号和序列数所需的比特数总是为13bits。
这里,在对一个小区分配任意的序列号时,对分配了的每个序列需要用于索引通知的10bits,如果最大分配序列数为64,则最大需要640bits(=10bits×64序列)的通知,所以适用实施方式3的通知方法时,能够将信令比特数从最大640bits减少到13bits,将信令量最大削减98.0%。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3,能够降低ZC序列相关处理的运算量,同时还能够降低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信令开销。
(实施方式4)
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无线资源管理单元、BS和UE的结构分别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借用图1、图2和图3来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前置码序列表的图。图16中,按照分配序列数设定索引与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将分配序列数设定为K=1、2、4、8、16、32、64时,准备七种前置码序列表。
图16A表示分配序列数为1时所用的前置码序列表。图16A中,对一个索引分配了一个序列号。具体地说,使索引1与序列号r=1、索引2与序列号r=N-1关联对应,使索引3与序列号r=2、索引4与序列号r=N-2关联对应。使索引5以下的索引也同样地与序列号r关联对应。
图16B表示,用于分配序列数为2的情况的前置码序列表。图16B中,对一个索引分配了两个序列号。具体地说,使索引1与序列号r=1、r=N-1关联对应,使索引2与序列号r=2、r=N-2关联对应。使索引3以下的索引也同样地与序列号r关联对应。
图16C表示,用于分配序列数为4的情况的前置码序列表。图16C中,对一个索引分配了四个序列号。具体地说,使索引1与序列号r=1、r=2、r=N-1、r=N-2关联对应,使索引2与序列号r=3、r=4、r=N-3、r=N-4关联对应。使索引3以下的索引也同样地与序列号r关联对应。分配序列数8以下也同样地使索引与分配序列数的序列号关联对应。
对小区分配ZC序列号时,序列分配单元52根据分配序列数K以及与分配数对应的前置码序列表(图16)分配序列,将分配了的序列的索引通知给通知单元53。
通知单元53将由序列分配单元52通知的索引通知给作为分配对象的BS100。BS100的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生成包含有通知单元53通知的索引的广播信道。
图17是表示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中生成的广播信道330的结构的图。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参照存储有图16所示的表的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生成合并了对应于分配数K的索引类别3321与被分配的索引号3322的分配序列信息332。分配序列信息332包含在广播信道330中,被通知给各个UE。
这里,如图18所示,随着分配数K如1、2、4、8、...那样地增多,索引类别3321的比特数Z也1bit、2bits、3bits、4bits、...那样地增多。另外,如图17所示,分配序列信息的开头的比特为1时,表示分配数为1时所用的前置码序列表,分配序列信息的开头的一个比特以后的比特表示索引号。还有,分配序列信息的开头的比特为01时,表示分配数为2时所用的前置码序列表,分配序列信息的开头的两个比特以后的比特表示索引号。以后,同样地,在分配序列信息中出现第一个比特“1”的位置表示索引类别,分配序列信息的以后的比特表示索引号。
另外,图18中,示出了出现第一个比特“1”的位置表示索引类别的例子,但比特“0”和“1”也可以颠倒前后,可以使出现第一个比特“0”的位置表示索引类别。
另一方面,随着分配数K如1、2、4、...那样地增多,索引号的比特数各减少1比特。例如,如图16所示,对各个前置码序列表重复地分配ZC序列数时,假设序列数为N,则对应于K=1、2、4、8、16、32、64的各个表的索引数N1、N2、N4、...、N64分别为N1=N、N2=floor(N/2)、N4=floor(N/4)、...、N64=floor(N/64),因此假设K=1时通知索引号所需的比特数为Xbit,则K=2、4、8、16、32、64时,分别成为X-1bit、X-2bit、X-3bit、X-4bit、X-5bit、X-6bit。
因此,合并了索引类别3321与索引号3322的分配序列信息332的比特数,可以与分配数K无关地设为一定(X+1bit)。将如上决定的索引类别以及与索引类别关联对应的前置码序列表中的一个索引号,通过广播信道从BS100通知给UE150。在UE150端也在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61中具备与图16和图18所示的表相同的表,使用被通知的索引类别、以及与索引类别关联对应的前置码序列表中的一个索引号,能够确定可利用的序列号。UE150在确定的可利用的序列号中选择一个序列号,并包括前置码序列生成RA突发,用RA时隙将其发送。
以下说明在假设ZC序列长度N=839、序列数为838、对一个小区可分配的最大序列数为64,并且如图16所示那样地限制分配序列数的情况下的、上述的分配序列信息的通知方法的效果。
因为将分配序列数K限定为1、2、4、8、16、32和64,所以对应于分配序列数的表的数目为7。因为序列长度为839即质数,序列数是838,与分配序列数K=1、2、4、8、16、32、64对应的各个表的索引号所需的比特数分别为10bits、9bits、8bits、7bits、6bits、5bits。另一方面,对于分配序列数K=1、2、4、8、16、32、64的各个表,通知索引类别(表的类别)所需的比特数为1bits、2bits、3bits、4bits、5bits、6bits。因此,为了通知所分配的序列号和序列数所需的比特数总是为11bits。
这里,在对一个小区分配任意的序列号时,对分配了的每个序列需要用于索引通知的10bits,如果最大分配序列数为64,则最大需要640bits(=10bits×64序列)的通知,所以适用实施方式4的通知方法时,能够将信令比特数从最大640bits减少到11bits,将信令量最大削减98.3%。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4,能够降低ZC序列相关处理的运算量,同时还能够降低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信令开销。
另外,图16例示了在各个前置码序列表中将ZC序列号a、N-a以a的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配置的结构,但以可以为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随机顺序。而且,各个前置码序列表中的序列号的顺序也可以为分别不同的序列顺序。
(实施方式5)
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无线资源管理单元、BS和UE的结构分别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借用图1、图2和图3来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前置码序列表的图。图19中,对预先设定的分配序列的各个组合分别分配一个索引号。例如,假设ZC序列数为N-1时,对从1到N-1的索引号,分别分配从1到N-1的任一个序列号。对从N到i的索引号,分配两个序列号的组。对从i+1到j的索引号,分配四个序列号的组。对索引号j+1以下也同样地分配预先设定的分配序列的组合。两个序列为一个组与一个索引号关联对应的部分所需的索引号的数N2为,N2=i-N=floor(N/2)。同样地,X个序列为一个组与一个索引号关联对应的部分所需的索引号的数NX为,NX=floor(N/X)。
序列分配单元52根据图19所示的前置码序列表,分配与分配数对应的序列组。通知单元53将由序列分配单元52分配了的ZC序列通知给作为分配对象的BS100。BS100的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生成包含有通知单元53所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广播信道。
图20是表示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中生成的广播信道340的结构的图。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参照存储有图19所示的表的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生成包含有与通知单元53所通知的分配序列号的组对应的索引号3421的广播信道340,将其通知给各个UE。
这样,实施方式5采用了表示分配序列号与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前置码序列表,其中索引由与一个序列号关联对应的索引号、以及将序列号r=a和序列号r=N-a作为一组的、与多个序列号关联对应的索引号构成。BS100存储图19所示的前置码序列表。
这里,序列长度为N时,与单独的序列号关联对应的索引的数N1为N-1,与两个序列号关联对应的索引的数N2为N2=floor(N/2)。同样地,与X个序列号关联对应的索引的数NX为NX=floor(N/X)。这样,图19所示的前置码序列表中,与一个索引号关联对应的分配序列数越多的部分,索引号的数目越少。
BS100参照所存储的图19的表,基于分配的序列和序列数,决定对应的索引号。将所决定的一个索引号,通过广播信道从BS100报告给UE150。在UE150端也在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61中具备与图19所示的表相同的表,使用被通知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数信息,能够确定可利用的序列号。
在实施方式5的通知方法中,预先仅设定系统中所利用的序列号的组合,例如小区大小较大的、也就是分配序列数较多的小区数没有小区大小较小的、也就是分配序列数较少的小区数那么多,因而可以减少序列号的组数。
另一方面,例如,可以获得的分配序列数较少的序列号的组数较多(分配序列数为1的组,可以获得N个),所以对于可以获得的序列号的组数较多的分配序列数,能够减少序列号的组数。
因此,仅通知实际上需要的序列号的组合数,所以能够无浪费地利用用于通知索引号的比特数,并降低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信令量。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5,能够降低ZC序列相关处理的运算量,同时降低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信令开销。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1中提出了根据前置码序列表,通知开始索引号和分配序列数的通知方法,但没有提及表中的序列的排列方法。
这里,存在高速移动的UE而且在同一小区内使用循环移位量不同的循环移位序列时,对接收信号加上高速移动时的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和频率偏移(Frequency offset),因此在由同一ZC序列生成的另外的循环移位序列的检测范围内、也就是在错误的定时位置上产生较高的相关值。另一方面,期待的检测范围的相关值变小。
若在不同的循环移位序列的检测范围内产生较高的相关值,则对于不同的循环移位序列的误检测率增加。另外,若在期待的检测范围内的相关值变小,则所发送的前置码的检测率变低。
图21是表示从高速移动中的UE发送的ZC序列的相关值与循环移位量Δ的关系的图。如图21所示,对从高速移动中的UE发送的前置码的相关值而言,基于从静止的UE发送的、不存在多普勒扩展和频率偏移的情况下检测出的相关值的定时,在其正方向和负方向的相当于x的定时的定时上发生相关值的尖峰,所述x的定时与后述的ZC序列的序列号对应。一般对相关值的峰值的大小而言,随着UE的移动速度变快,误相关值的峰值变大,而正确的定时的峰值变小。因此在设定的循环移位量Δ的值大于x时(Δ>x),基站的峰值检测处理中出现误检测,所以需要将循环移位量Δ设定得小于x(Δ<x)。
在以往的通知方法中,能够单独地选择不会造成误检测等的序列号和循环移位量而进行通知,以免在错误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的范围与另外的循环移位序列的检测范围、以及该另外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在错误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的范围重叠,但本发明的通知方法中,无法进行单独的通知。
于是,提出着眼于如下的两个事实的前置码序列表的设定例,该两个事实为,所使用的序列在错误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的位置与正确的定时的位置之差取决于序列号,以及由于产生相关值的范围取决于小区半径,所以可利用的序列号受限于小区半径。
实施方式6的无线资源管理单元、BS和UE的结构分别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借用图1、图2和图3来进行说明。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前置码序列表的图。图22中,对序列长度N为37(质数)的情况下的每个序列号r,分配一个索引号。另外,序列长度N不限于37。
在适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式(1)~(5)那样以时域定义的ZC序列时,采用以对应于u=1、2、3、...、N-1满足下式(6)的序列号r的顺序分配了索引的前置码序列表。
(r·u)m od N=N-1,u=1,2,3,...,N-1···式(6)
在图22的序列长度N为37的情况下,使索引1与序列号r=36关联对应,使索引2与序列号r=18关联对应。使索引3以下的索引也同样地与满足式(6)的r关联对应。另外,序列号r的顺序也可以是对应于u=N-1、N-2、...、3、2、1满足式(6)的顺序。
序列分配单元52根据图22所示的前置码序列表,进行与分配数对应的序列组的分配。通知单元53将由序列分配单元52分配了的ZC序列通知给作为分配对象的BS100。BS100的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生成包含有通知单元53所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广播信道。
广播信道生成单元102参照存储有图22所示的表的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13,生成合并了开始索引号3021与被分配的ZC序列的分配序列数3022的分配序列信息302。分配序列信息包含在广播信道300中,被通知给各个UE。
这样决定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数,通过广播信道从BS100报告给UE150。在UE150端也在前置码序列表存储单元161中具备与图22所示的表相同的表,使用被通知的一个索引号和分配数信息,确定可利用的序列号。
实施方式6的通知方法中,BS100基于通过式(6)设定的前置码序列表,对同一小区分配连续索引号的序列。如图23所示,若使用该表,则在错误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的位置与在正确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的位置之间的相对差x排成+/-1、+/-2、...、+/-18、-/+18、-/+17、...、-/+1的顺序。
另外,基站100中为了避免发生前置码的误检测,需要进行设定以使在正确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以及在错误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的各自的循环移位量Δ不相互重叠。也就是说,需要满足循环移位量Δ<相对差x的关系。因此,如图23所示,可以适用的循环移位量Δ也分别为1、2、...、18、18、17、...、1。
另一方面,所需循环移位量Δ以如下的方式被设定,即,使其大于该小区所支持的BS100与UE150之间的往返的传播延迟时间(TPropagationDelay)的最大估计值和传输路径的多路径延迟时间的最大估计值(TDelaySpread)的总和的方式。也就是说,以满足如下的关系的方式被设定:所需循环移位量Δ>2×TRoundTripDelay+TDelaySpread。因此,该小区中可适用的序列号被限定为其相对差x满足x>移位量Δ>2×TRoundTripDelay+TDelaySpread的关系的序列。
在图23的前置码序列表中,可适用的循环移位量Δ(<x)按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就是说,序列号与可利用的小区半径成比例的顺序排列,所以在分配N个连续的序列时,也能够容易地不包含因小区半径的限制而不可利用的序列进行分配。
而且,在错误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的位置与在正确的定时的位置之间的差,按从小到大(索引号1~floor(N/2)和从大到小(索引号floor(N/2)~N-1)的顺序被分配给索引号,所以能够分配处于产生相关值的范围较近的关系的序列号r,能够进行可从一个ZC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数为最大的序列分配,能够降低序列的消耗量。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6,在降低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的信令开销的同时,还能够在存在高速移动的UE的小区也无浪费地只通知可利用的序列分配。
另外,前置码序列表中的顺序可以为对u满足式(7)的r的顺序。图24是序列长度N=37时满足式(7)的前置码序列表的例子。也就是说,对索引号1分配与u=1对应的序列号r=N-1,对索引号2分配与u=N-1对应的序列号r=1,索引号3以下也同样地,分配与满足式(7)的u对应的序列号r。
(r·u)mod N=N-1,u=1,N-1,2,N-2,3,N-3,...,floor(N/2),N-floor(N/2)
···式(7)
此时,序列号r=a和r=N-a的组为,可对应的小区半径、以及在错误的定时产生的相关值的位置等都相同,因此在存在高速移动的UE150的小区也能够进一步无浪费地只通知可利用的序列分配。另外,式(7)中,因为u=b和u=N-b的顺序可适用的循环移位量Δ相同,所以它们的顺序可以是u=b、u=N-b的顺序,或者也可以是u=N-b、u=b的顺序。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对上述实施方式1至5所述的序列号a和N-a中的a的顺序,适用式(6)或式(7)。
另外,上述式(6)也可以是以下的式(8)。
(r·u)mod N=1,u=1,2,3,...,N-1···式(8)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使用ZC序列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GCL序列。
另外,式(1)至(5)所述的ZC序列和GCL序列的exp内的符号可以是-j,也可以是+j。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提出了通知分配序列数或索引数的结构,但在并用循环移位序列的系统中,在BS和UE之间预先知道小区内所利用的RA前置码数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通知循环移位序列数代替通知分配序列数或索引数的结构。这是因为通过将小区内所利用的前置码数除以循环移位序列数,可以获得分配序列数或者索引数。
进而,在并用循环移位序列的系统中,在BS和UE之间预先知道小区内所利用的RA前置码数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通知循环移位量Δ代替通知分配序列数或索引数的结构。这是因为基于由序列长度N和循环移位量Δ获得的循环移位序列数,能够获得分配序列数或索引数。
还有,在并用循环移位序列的系统中,在BS和UE之间预先知道小区内所利用的RA前置码数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通知小区大小(半径)代替通知分配序列数或索引数的结构。这是因为基于小区大小(半径)获得所需循环移位量Δ,从而能够获得分配序列数或者索引数。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提出了用前置码序列表获得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例如序列号=f(索引号)那样,通过算式获得序列号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个芯片。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2007年3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071194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引用在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能够降低从基站将对一个小区分配了的不同ZC序列或GCL序列通知给终端的广播信道的信令量(比特数),例如可以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等。

Claims (9)

1.序列通知装置,使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并且将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以所述索引连续的方式分配给小区,该序列通知装置包括:
存储单元,存储使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的对应关系:以及
通知单元,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将表示所分配的码序列中的任一个码序列的索引与表示所分配的序列数的信息合并而获得的信息,作为分配序列信息进行通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通知装置,
在所述码序列为Zadoff-Chu序列或者广义线性调频序列而且所述存储单元存储使序列号r=a、N-a的组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的关系时,所述通知单元通知将表示所分配的码序列的组中的任一个的索引与表示所分配的序列数的信息合并而获得的分配序列信息,
其中,1≤a≤N-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通知装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所分配的序列数被限制的所述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序列通知装置,在所述存储单元按所分配的序列数存储不同的所述对应关系时,所述通知单元通知将表示所分配的序列数的索引类别与所述索引合并而获得的分配序列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序列通知装置,在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对于所分配的序列数、使所分配的码序列的组合全都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的对应关系时,所述通知单元将表示所分配的码序列的索引作为分配序列信息进行通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通知装置,所述表示所分配的序列数的信息为循环移位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列通知装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如下的对应关系:使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以使对高速移动的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的、可适用各个码序列的小区半径以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列通知装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如下的对应关系:使多个不同码序列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以使对高速移动的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的、可适用的各个码序列的循环移位量以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9.序列通知方法,基于使多个不同的码序列与连续号码的索引关联对应的对应关系,将表示所分配的码序列中的任一个码序列的索引与表示所分配的序列数的信息合并而获得的信息作为分配序列信息,通知以所述索引连续的方式对小区分配了的码序列。
CN2008800089412A 2007-03-19 2008-03-18 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 Active CN101637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71194 2007-03-19
JP071194/2007 2007-03-19
PCT/JP2008/000637 WO2008129797A1 (ja) 2007-03-19 2008-03-18 系列通知方法及び系列通知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3924.7A Division CN102752856B (zh) 2007-03-19 2008-03-18 序列通知装置和方法、移动站、序列生成方法及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7058A true CN101637058A (zh) 2010-01-27
CN101637058B CN101637058B (zh) 2012-08-29

Family

ID=398753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3924.7A Active CN102752856B (zh) 2007-03-19 2008-03-18 序列通知装置和方法、移动站、序列生成方法及集成电路
CN2008800089412A Active CN101637058B (zh) 2007-03-19 2008-03-18 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3924.7A Active CN102752856B (zh) 2007-03-19 2008-03-18 序列通知装置和方法、移动站、序列生成方法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6) US8085724B2 (zh)
EP (6) EP3301836B1 (zh)
JP (3) JP4790062B2 (zh)
KR (1) KR101457726B1 (zh)
CN (2) CN102752856B (zh)
AU (1) AU2008242031C1 (zh)
BR (1) BRPI0809404B1 (zh)
ES (2) ES2448821T3 (zh)
MY (1) MY147231A (zh)
RU (1) RU2476002C2 (zh)
WO (1) WO20081297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448821T3 (es) * 2007-03-19 2014-03-17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Método de informe de secuencia y dispositivo de informe de secuencia
CA2709265C (en) * 2007-12-14 2016-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ng over a radio channel
CN101946424B (zh) * 2008-02-25 2013-08-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流程的方法
WO2010018643A1 (ja) * 2008-08-12 2010-02-18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
US8526996B2 (en) * 2008-12-18 2013-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utomatic planning and handling of random access root sequences
US8638876B2 (en) * 2009-12-29 2014-01-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reamble codes and generating preambl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5673342B2 (ja) 2011-05-16 2015-0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937944B (zh) * 2013-01-17 2018-06-26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广播信号的装置、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传输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TW201434287A (zh) * 2013-02-26 2014-09-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時脈內嵌資料的產生裝置及傳輸方法
JP6466313B2 (ja) * 2015-12-16 2019-02-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Mimo無線伝送システム、mimo無線伝送方法および受信機
US10827478B2 (en) 2016-08-10 2020-11-0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973055B2 (en) * 2016-10-20 2021-04-06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amble sequenc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o control network traffic
CN111587564B (zh) 2017-11-10 2021-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序列信号的分组和使用
JP7322213B2 (ja) * 2019-10-17 2023-08-0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系列生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1752A (en) * 1994-06-23 1997-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ectorization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07993B1 (ko) * 1997-03-04 2008-03-06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전송기가 분배된 다중 사용자 통신 시스템
US6154101A (en) * 1998-11-23 2000-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slewing pseudorandom noise sequence generator
EP1109326A1 (en) * 1999-12-15 2001-06-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eamble detector for a CDMA receiver
US7248698B2 (en) * 2001-04-06 2007-07-2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for generating pseudorandom sequences
US20030009374A1 (en) * 2001-05-04 2003-01-09 Moodie Justin Charles Schemes employ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7088673B2 (en) * 2001-11-02 2006-08-08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ally-scal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user access utilzing multi-bit and multi-code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JP2003198504A (ja) 2001-12-27 2003-07-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逆拡散処理方法、拡散符号割当方法、移動体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7197537B2 (en) * 2002-03-29 2007-03-27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Remote access and retrieval of electronic files
JP2007071194A (ja) 2005-09-07 2007-03-22 Kiyoshi Konno 水車・てこによる動力発生装置
USRE44351E1 (en) * 2005-12-20 2013-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generating code sequenc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the same
EP2048792A1 (en) * 2006-08-03 2009-04-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 method
CN102984824B (zh) * 2006-09-29 2015-12-2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装置和终端装置执行的发送方法
WO2008082262A2 (en) * 2007-01-05 2008-07-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cyclic shift considering frequency offset
RU2429567C2 (ru) * 2007-02-12 2011-09-20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ы и процедуры для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WO2008114967A1 (en) * 2007-03-16 2008-09-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genera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448821T3 (es) * 2007-03-19 2014-03-17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Método de informe de secuencia y dispositivo de informe de secuencia
US20080233966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45729B2 (en) * 2007-08-14 2013-01-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sponse signal diffusion method
US20090073944A1 (en) * 2007-09-17 2009-03-19 Jing Jiang Restricted Cyclic Shift Configuration for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09045734A2 (en) * 2007-10-01 2009-04-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xing pucch information
US8218496B2 (en) * 2007-10-26 2012-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yclic prefix dimensio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BRPI0812800B1 (pt) * 2007-10-29 2020-11-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aparelho de comunicação de rádio, método de controle de constelação,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de rádio
US20100232318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optimization for 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13046A1 (en) 2010-05-06
US20130100890A1 (en) 2013-04-25
JPWO2008129797A1 (ja) 2010-07-22
US8385843B2 (en) 2013-02-26
EP3148105B1 (en) 2018-02-28
CN102752856B (zh) 2015-02-04
EP2472759B8 (en) 2014-06-11
AU2008242031A1 (en) 2008-10-30
JP4790062B2 (ja) 2011-10-12
EP2124463A4 (en) 2013-03-27
JP5367038B2 (ja) 2013-12-11
US20170041930A1 (en) 2017-02-09
WO2008129797A1 (ja) 2008-10-30
EP3301836A1 (en) 2018-04-04
JP2011254504A (ja) 2011-12-15
CN101637058B (zh) 2012-08-29
EP3301836B1 (en) 2018-11-14
BRPI0809404B1 (pt) 2020-10-13
RU2009135045A (ru) 2011-03-27
EP2963850A1 (en) 2016-01-06
US9503210B2 (en) 2016-11-22
KR101457726B1 (ko) 2014-11-03
EP2675088B1 (en) 2015-11-04
EP2472759A3 (en) 2013-01-23
JP2012010408A (ja) 2012-01-12
US10517090B2 (en) 2019-12-24
ES2448597T3 (es) 2014-03-14
US8977214B2 (en) 2015-03-10
EP2675088A1 (en) 2013-12-18
RU2476002C2 (ru) 2013-02-20
JP4841704B2 (ja) 2011-12-21
US20120064837A1 (en) 2012-03-15
BRPI0809404A2 (pt) 2014-09-16
US9736839B2 (en) 2017-08-15
AU2008242031B2 (en) 2011-04-07
KR20100014976A (ko) 2010-02-11
MY147231A (en) 2012-11-14
ES2448821T3 (es) 2014-03-17
EP2963850B1 (en) 2017-11-08
US20150171985A1 (en) 2015-06-18
EP2472759A2 (en) 2012-07-04
AU2008242031C1 (en) 2011-12-15
EP2124463B8 (en) 2014-03-26
CN102752856A (zh) 2012-10-24
US8085724B2 (en) 2011-12-27
EP3148105A1 (en) 2017-03-29
EP2124463A1 (en) 2009-11-25
EP2124463B1 (en) 2014-02-12
EP2472759B1 (en) 2014-02-12
US20170311323A1 (en)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7058B (zh) 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
CN101517945B (zh) 序列分配方法和序列分配装置
CN101406099A (zh) 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IDGE NO. 1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