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4535B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4535B
CN101634535B CN200910157654.4A CN200910157654A CN101634535B CN 101634535 B CN101634535 B CN 101634535B CN 200910157654 A CN200910157654 A CN 200910157654A CN 101634535 B CN101634535 B CN 101634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ump
way
bidirectiona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76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4535A (zh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292,41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60208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4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4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both heat and humidity transfer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58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using re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为提供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为于双流路式热交换器两侧的流体口,配置可产生正压或负压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以作周期正逆向泵动的两路呈不同流向分别流动的流体,而于周期正逆向泵动中,两路流体维持不同流向的关系。

Description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热交换装置,尤指一种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借不同流向泵送流体作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因其流体的流向固定,因此热交换流体与内部热交换体的间温度的分布梯度为不变,此外若为全热交换装置则除流体与内部热交换体的间温度差及湿度饱和度的分布梯度为不变外,不同流向流体并会在热交换体供流体进出的两端及两侧,形成湿度饱和度的差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为将传统呈不同流向泵送流体的热交换装置,制成具有周期作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运作功能,以获得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功能,包括:
1)周期改变两流路的流体泵送方向,进而改变其通过不同方向流体时,在内部热交换体两端的温度分布状态,以加大有利于其内部热交换体的吸热及释热的温差条件,进而提升热交换效率;
2)在热交换体具有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或热交换体本身兼具吸湿功能、或流体通路串联吸湿装置的全热交换装置的应用时,可借周期改变流体的流量或流向或两者皆作操控,进而改变热交换装置内部供通过不同方向流体的热交换体两端、两侧的湿度饱和度差值,以提升除湿效果;
3)可借设置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检测所交换流体的成分,以操控其交换流量或流向或两者皆作操控;
4)可在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的流体泵送中,将前一流向的流体带进的杂质或污染物排出,可减少固定流向产生累积杂质的缺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双流向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三;
图8为传统同时呈不同流向泵送流体的热交换装置运作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运作原理示意图;
图10为传统同时呈不同流向泵送流体的热交换装置运作中的热交换层的温度分布图;
图11为本发明同时运作中热交换层的温度分布变化图;
图12为传统同时呈不同流向泵送流体具除湿功能的全热交换装置运作中全热交换层的湿度分布图;
图13为本发明运作中具除湿功能的全热交换装置的全热交换层的湿度分布图;
图14为图2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5为图3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6为图4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7为图5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8为图6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9为图7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采用至少一个可作双流向泵动的流体泵,设置于第一流体通路与第二流体通路的流体共同进出口两端与流体源的间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由至少四个双向流体泵,而由其中两个双向流体泵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中第一流路两端的流体口a、b,另外两个双向流体泵为设置于第二流路两端的流体口c、d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由至少四个单向流体泵,其中第一、第二单向流体泵120a、120b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a、b,第三、第四单向流体泵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c、d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串联构成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路的各两流体口的一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串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其中两组双向流体泵设置于其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另外两组双向流体泵为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由至少两个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并联构成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体通路的各两流体口的一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由至少两个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并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其中两组双向流体泵组设置于其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另外两组双向流体泵为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7为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所构成双向流体阀组,供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两流路的两流体口的一的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28为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的双向流体阀组,由至少四组双向流体泵组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两流路的两端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二;
图29为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的双向流体阀组,由至少四组双向流体泵组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两流路的两端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三;
图30为由至少两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的双向流体阀组,由至少四组双向流体泵组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两流路的两端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传统双流向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图1所示的传统双流向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通常具有两个不同流向的流体泵动装置及四个流体口,以在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的热交换体100的两边通过不同流向泵送具有温差的两路流体,两路流体分别经由设于不同侧的流体口送入,以及经由设于另一侧的流体口排出;例如在寒冬由室内对室外换气用的热交换装置为例,室内较高温气流经由第一流体口a的泵送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而经热交换体100的一边流路,再由第二流体口b排出至室外,以及由室外经第三流体口c的泵送较低温的室外新鲜气流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而经热交换体100另一边的流路,再由第四流体口d排出进入室内,而第一流体口a与第四流体口d为设置在通往室内侧,而第三流体口c及第二流体口b为设置在通往室外侧,当稳定运作时,第一流体口a至第二流体口b之间的热交换装置1000中的热交换体100的一侧,将形成由第一流体口a的较高温而温度逐渐降低至第二流体口b的较低温的温度分布,以及由第三流体口c至第四流体口d间的热交换体100的另一侧,则将形成由第三流体口c的较低温而温度逐渐升高至第四流体口d的较高温的温度分布,而热交换效率则由流动的流体性质、流速、以及热交换装置中的热交换体两侧间流体的温差而定;若应用于热交换体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时、或热交换体本身兼具吸湿功能而构成全热交换体,则上述具有两个不同流向的流体,将在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供通过不同方向流体的两进出口端及两侧形成温度的差值及湿度饱和度的差值。
如图2所示的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中,此项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为传统双流向的热交换装置1000,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40所构成的可作正逆方向泵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及设置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以周期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为不同流向,流经热交换器装置1000内部的热交换体100;其中:
设有两个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或产生负压力以吸动流体的双向流体泵,以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以及于热交换装置1000设有四个流体口,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两边的双向流体泵140,两路流体分别经由设于不同侧的流体口送入或排出,以及经由设于另一侧的流体口排出或送入,包括经由第一流体口a的泵送流体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而经热交换体100的一边流路,再由第二流体口b排出至室外,以及经由第三流体口c的泵送流体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而经热交换体100另一边的流路,再由第四流体口d排出,而第一流体口a与第四流体口d为设置在通往同空间或物体,而第三流体口c及第二流体口b为设置在通往另一具温差的空间或物体,而对两路流体的流向呈周期交换流向的运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能作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用热交换结构。
在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其构成为含
1)两个具有可作正压力推动流体功能运转,或作负压力以吸引流体功能运转的双向流体泵140,该两个双向流体泵140能同时呈相反方向泵动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两个呈相反方向流体泵可为各自设置电力马达或共享电力马达,而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正反转以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
2)由可作分别呈相反方向泵动,并作周期交换泵动方向。
上述泵动包括1)产生负压力泵动流体,或2)产生正压力吸引流体。
上述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与热交换装置1000为一体结构或呈分离结构。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流经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不同流向的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之间的温度分布状态。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在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二。
图3所示中,为本发明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以作周期变换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分别设置在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被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由设置在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第三双向流体泵111、113为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而设置在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第四双向流体泵112、114为另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
1)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2)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在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前述三种功能模式运作中都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在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使流经热交换装置的两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在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三。
图4所示中,为本发明在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向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以作周期变换所共同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分别设置在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上述可作单流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为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设置在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第三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在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第四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
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
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前述两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在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使流经热交换体100的两流体通路呈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能作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在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供检测流体或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值,以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5所示中,此项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为将传统双流向热交换装置1000,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40所构成的可作正逆方向泵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及设置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两不同流向的流体呈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维持两路流体恒为不同流向通过热交换器装置1000内部的全热交换体200,其中:
在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其构成为含:
1)两个具有可作正压力推动流体功能运转,或作负压力以吸引流体功能运转的双向流体泵140,该两个双向流体泵140能同时呈相反方向泵动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两个呈相反方向流体泵可为各自设置电力马达或共享电力马达,而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正反转以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
2)由可作分别呈相反方向泵动,并作周期交换泵动方向。
上述泵动包括1)产生负压力泵动流体,或2)产生正压力吸引流体。
上述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与热交换装置1000为一体结构或呈分离结构。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流经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不同流向的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全热交换体200之间的温度分布状态或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借在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6所示中,为本发明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以作周期变换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者,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被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由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第三双向流体泵111、113为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二、第四双向流体泵112、114为另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
1)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作不同泵动方向的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2)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前述三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在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以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流向为不同。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使流经热交换装置的两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性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三。
图7所示中,为本发明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向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用于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以作周期变换所共同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分别设置在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上述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为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设置在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第四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在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第四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
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
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前述两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在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驱动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使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两流体通路而呈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性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借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此项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中,关于热交换体或全热交换体的结构型态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
1)可为呈线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或
2)可为具有供通过气态或液态的流体通路的多层结构体所构成;或
3)可为一路或一路以上的流体通路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综合观之,传统的热交换装置与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的比较,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其中图8所示为传统同时呈不同流向泵送流体的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运作原理示意图;图10所示为传统同时呈不同流向泵送流体的热交换装置运作中的热交换层的温度分布图;图11所示为本发明同时运作中热交换层的温度分布变化图。
关于本发明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体应用于全热交换装置时,其与传统的全热交换装置作比较如图12及图13所示,其中图12所示为传统同时呈不同流向泵送流体具除湿功能的全热交换装置运作中全热交换层的湿度分布图;图13所示为本发明运作中具除湿功能的全热交换装置的全热交换层的湿度分布图。
由图10、图11、图12、图13中的温差及湿度分布状态的不同,可看出本发明有利于热交换效果及全热交换功能的提升。
本发明中的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进一步可设置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以三者都设置,也可以至少设置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位置包括设于热交换装置1000、热交换体100、或全热交换体200近第一流体口a及第二流体口b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在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设置于其他可检测被交换流体的位置,其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以供参照所监测信号,作为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功能的操作,包括:
1)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动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2)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或
3)操控流体阀的开启量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如图14所示为图2中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4所示中,本发明中的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为传统双流向的热交换装置1000,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40所构成的可作正逆方向泵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及设置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以周期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为不同流向,流经热交换器装置1000内部的热交换体100。其中:
设有两个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或产生负压力以吸动流体的双向流体泵,以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以及于热交换装置1000设有四个流体口,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两边的双向流体泵140,两路流体分别经由设于不同侧的流体口送入或排出,以及经由设于另一侧的流体口排出或送入者,包括经由第一流体口a泵送流体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而经热交换体100的一边流路,再由第二流体口b排出至室外,以及经由第三流体口c泵送流体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而经热交换体100另一边的流路,再由第四流体口d排出,而第一流体口a与第四流体口d为设置于通往同空间或物体,而第三流体口c及第二流体口b为设置于通往另一具温差的空间或物体,而对两路流体的流向呈周期交换流向的运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能作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用热交换结构。
在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其构成为含:
1)两个具有可作正压力推动流体功能运转,或作负压力以吸引流体功能运转的双向流体泵140,该两个双向流体泵140能同时呈相反方向泵动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两个呈相反方向流体泵可为各自设置电力马达或共享电力马达,而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正反转以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
2)由可作分别呈相反方向泵动,并作周期交换泵动方向。
上述泵动包括1)产生负压力泵动流体;或2)产生正压力吸引流体。
上述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与热交换装置1000为一体结构或呈分离结构。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流经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不同流向的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间的温度分布状态。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液态或气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15所示为图3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5所示中,为本发明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以作周期变换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者,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被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由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第三双向流体泵111、113为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第四双向流体泵112、114为另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
1)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2)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前述三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使流经热交换装置的两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16所示为图4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6所示中,为本发明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向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以作周期变换所共同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者,上述可作单流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为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第三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第四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
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
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前述两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使流经热交换体100的两流体通路呈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能作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液态或气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17所示为图5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7所示中,此项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为将传统双流向的热交换装置1000,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40所构成的可作正逆方向泵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及设置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两不同流向的流体呈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维持两路流体恒为不同流向通过热交换器装置1000内部的全热交换体200。其中: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其构成为含:
1)两个具有可作正压力推动流体功能运转,或作负压力以吸引流体功能运转的双向流体泵140,该两个双向流体泵140能同时呈相反方向泵动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两个呈相反方向流体泵可为各自设置电力马达或共享电力马达,而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正反转以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
2)由可作分别呈相反方向泵动,并作周期交换泵动方向。
上述泵动包括1)产生负压力泵动流体,或2)产生正压力吸引流体。
上述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与热交换装置1000为一体结构或呈分离结构。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流经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不同流向的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全热交换体200之间的(1)温度分布状态;或(2)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3)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借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皆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18所示为图6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8所示中,为本发明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以作周期变换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被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由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第三双向流体泵111、113为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二、第四双向流体泵112、114为另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
1)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作不同泵动方向的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2)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及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都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以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使流经热交换装置的两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性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1)温度分布状态;或(2)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3)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及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都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如图19所示为图7加设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9所示中,为本发明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向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以作周期变换所共同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上述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为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第三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第四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
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
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皆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驱动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使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两流体通路而呈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性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
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
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
3)借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皆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本发明中的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的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依前述运作功能定义,以下为可供选择的结构例,含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结构所构成,包括:
1、为采用至少两个可作双流向泵动的流体泵140,设置于两不同流体通路的流体共口,以借借操作流体泵作周期性正流向或反流向泵动运转,以周期交换流体的流向,如图20所示,为本发明采用至少两个可作双流向泵动的流体泵,设置于第一流体通路与第二流体通路的流体共同进出口两端与流体源之间的实施例示意图。
2、为由至少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由其中第一、第二双向流体泵111、112设置于热交换装置1000中第一流路两端的流体口a、b,第三、第四双向流体泵113、114为设置于第二流路两端的流体口c、d,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
1)由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设置于其中一端的第一、第三双向流体泵111、113作负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由设置于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设置于另一端的第二、第四双向流体泵112、114作负压力的泵动,而周期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或
2)由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设置于其中一端的第一、第三单向流体泵111、113作正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由设置于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设置于另一端的第二、第四单向流体泵112、114作正压力的泵动,交换流体的流向;
3)使两流路中同流路两端的正向流体泵及负向流体泵作同流向的助动泵动,并周期性交换流向;如图21所示,为本发明由至少四个双向流体泵,而由其中两个双向流体泵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中第一流路两端的流体口a、b,另外两个双向流体泵为设置于第二流路两端的流体口c、d的实施例示意图。
3、为由至少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其中单向流体泵120a、120b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1000中第一流路两端的流体口a、b,另外两个单向流体泵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二流路两端的流体口c、d,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
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
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如图22所示,为本发明由至少四个单向流体泵,其中第一、第二单向流体泵120a、120b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a、b,第三、第四单向流体泵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c、d的实施例示意图。
4、为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呈不同流向串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体通路的各流体口a、c,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由两组双向流体泵组中不同泵动流向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及负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周期性轮流作泵动,以周期交换两流体通路中流体的流向,若各单向流体泵120、120’的结构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的单向阀126再作串联,如图23所示,为本发明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串联构成双向流体泵动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路的个别两流体口的一的实施例示意图。
5、为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呈不同流向串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其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a、b,而由至少另外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c、d,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设置于第一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a、b,及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c、d两端流体口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并可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作功能:
1)由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的双向流体泵组中,呈负压流向布设的负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负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
2)由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的双向流体泵组中,呈正压流向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正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或
3)由两流体通路两端的单向流体泵120及120’作同流向的助动泵动,并周期性交换流向;若单向流体泵的结构为不可逆向流通,则个别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的单向阀126再作串联,如图24所示,为本发明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串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其中两组双向流体泵组设置于其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另外两组双向流体泵为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
6、为由至少两个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呈并联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的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体通路的个别流体口a、c,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由两组双向流体泵组中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周期性轮流作泵动,以周期交换两流体通路中流体的流向者,若个别单向流体泵120、120’的结构无抗逆流功能,则个别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先顺向串联单向阀126再作并联以防止逆流,如图25所示,为本发明由至少两个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并联构成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体通路的两流体口的一的实施例示意图。
7、为由至少两个的不同泵动流向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呈并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其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第一流体口a、b,及由至少另外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第三流体口c、d,而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设置于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第一流体口a、b,及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第三流体口c、d的不同泵动流向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作功能:
1)由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的双向流体泵组中,呈负压流向的负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负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
2)由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的双向流体泵组中,呈正压流向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正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者;或
3)由两流体通路两端的单向流体泵120及120’作同流向的助动泵动,并周期性交换流向者;若个别单向流体泵的结构无抗逆流功能,则个别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先顺向串联单向阀126再作并联以防止逆流。如图26所示,为本发明由至少两个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并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其中两组双向流体泵组设置于其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另外两组双向流体泵为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
8、为由至少一个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路的两端流体口之一,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以在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中的单向流体泵运转中,借操控其中第一、第二流体阀129a、129b为开启(open),另组第三、第四流体阀129c、129d为闭合(close),或第一、第二流体阀129a、129b为闭合(close),另组第三、第四流体阀129c、129d为开启(open)的轮流操控,以周期交换流体的流向。如图27所示,为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所构成双向流体阀组,供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两流路的两流体口的一的实施例示意图一。
9、为由至少一个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四组上述的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路的两端的流体口,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以在四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中的单向流体泵运转中,借操控其中第一、第二流体阀129a、129b为开启(open),另组第三、第四流体阀129c、129d为闭合(close),或第一、第二流体阀129a、129b为闭合(close),另组第三、第四流体阀129c、129d为开启(open)的轮流操控,以周期交换流体的流向。如图28所示,为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由至少四组双向流体泵组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两流路的两端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二。
10、为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阀串联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与热交换装置1000联结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所泵送的流路中:
第一流体阀129a的一端与第三流体阀129c及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的出口端相通,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入口端通往A侧;
第一流体阀129a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一流体口a以及通往第四流体阀129d的一端;
第四流体阀129d的另一端与第二流体阀129b的一端相通而通往B侧;
第二流体阀129b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二流体口b及通往第三流体阀129c,而第三流体阀129c的另一端通往第一流体阀129a共同通往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的出口端;而与热交换装置1000联结的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所泵送的流体中:
第五流体阀129a’的一端与第七流体阀129c’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出口端相通,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入口端通往C侧;
第五流体阀129a’的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三流体口c、以及通往第八流体阀129d’的一端;
第八流体阀129d’的另一端与第六流体阀129b’的一端相通而通往D侧;
第六流体阀129b’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四流体口d及通往第七流体阀129c’,而第七流体阀129c’的另一端通往第五流体阀129a’共同通往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出口端;
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由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中,第一流体阀129a及第二流体阀129b为一组,第三流体阀129c及第四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及操控由流体泵120c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中,第五流体阀129a’及第六流体阀129b’为一组,第七流体阀129c’及第八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流路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的功能。如图29所示为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由至少四组双向流体泵组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两流路的两端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三。
11、为由至少两个单向流体阀串联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双向流体阀组;而与热交换装置1000联结的第一、第二单向流体泵120a、120b所泵送的流路中:
第一流体阀129a的一端与第三流体阀129c及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的出口端相通,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入口端通往A侧;
第一流体阀129a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一流体口a以及通往第四流体阀129d的一端;
第四流体阀129d的另一端与第二流体阀129b的一端相通而通往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的负压流体进口侧,而由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的流体出口侧通往B侧;
第二流体阀129b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二流体口b及通往第三流体阀129c,而第三流体阀129c的另一端通往第一流体阀129a共同通往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的出口端;而与热交换装置1000的联结的第三流体泵120c所泵送的流体中:
第五流体阀129a’的一端与第七流体阀129c’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出口端相通,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入口端通往C侧;
第五流体阀129a’的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三流体口c、以及通往第八流体阀129d’的一端;
第八流体阀129d’的另一端与第六流体阀129b’的一端相通而通往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负压流体进口侧,而由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流体出口侧通往D侧;
第六流体阀129b’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四流体口d及通往第七流体阀129c’,而第七流体阀129c’的另一端通往第五流体阀129a’共同通往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出口端;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由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为一组,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及操控由流体泵120c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中,第五流体阀129a’及第六流体阀129b’为一组,第七流体阀129c’及第八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流路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的功能。如图30所示,为由至少两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的双向流体阀组,由至少四组双向流体泵组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两流路的两端流体口的实施例示意图四。
上述流体泵动装置为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流体泵除可由分别设置的电力马达驱动,或由至少两个流体泵共享同一驱动电力马达外,也可借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所驱动。
前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中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具有可操控各种供驱动流体泵的电力马达或操控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或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的运作时机,以改变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流路中流体的流向,以及进一步操控其各种流体泵的转速、流量、流体压力等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调控。
本发明中的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在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运作中,进一步可借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调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流体的流量,其操控模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
1)以人工操控调整或设定其泵送流体流量;
2)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的流量;3)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流体的流量;
4)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5)由以上1)~4)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联合操控流体流量。
本发明中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于设置操控流量功能时,其操控流体流量范围可由停止输送至最大吞吐量之间,依运作需求作有段或无段的流体流量调控,并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装置以改变其流体的流量,包括:
1)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泵动运转转速,从停机至最高速范围内的速度控制,进而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2)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进出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3)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单向阀126,以操控单向阀126的流体进出口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4)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流体阀129及流体阀129’,以操控流体阀129及流体阀129’的流体进出口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5)操控1)~4)项至少其中任何一种装置,使流体作间歇泵送,而以泵送或停止泵送两者的时间比调控其平均流量。
本发明中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于运转中其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路流体的流量比,可为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比例模式,包括:
1)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中一流路的流体流量大于另一流路;
2)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两流路的流体流量为相同;
3)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中一方向运转时,两路流路的流量为不同,而于另一方向运转时两路流路的流量为相同。
本发明中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于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泵送周期的模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
1)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正向与逆向运作时间长短为相同;
2)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正向与逆向运作时间长短为不同;
3)具有1)与2)项混合的模式。
本发明中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除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功能外,进一步同时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别运作模式,包括:
1)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
2)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的反向泵出流体;
3)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及反向泵出流体的周期正逆泵送运作。
上述两路流体同流向泵送功能,供可应用于紧急增加泵入或泵出流体流量的需求。
此项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于运作中交换流向时,为缓和流体突然阻断时,泵动中的气态或液态流体产生的冲击效应,包括泵动液态流体被阻断时的流体锤(liquid hammer)效应,可进一步在操控交换流向运作模式中,加入包括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作方式:
1)操控交换流体流向时,借着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使流体作缓慢减量,再转为另一流向缓慢增量至最大设定值的运作;
2)操控交换流体流向时,借着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使流体作缓慢减量,而转为成设定停止泵动时段,再转为另一流向缓慢增量至最大设定值的运作。 

Claims (22)

1.一种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为具有可操控周期作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运作功能,以适时改变其流体与热交换体之间温度的分布状态,并可进一步于热交换装置内部的热交换体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热交换体时,借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流体,与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吸湿材料的热交换体,与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热交换体构成全热交换功能的除湿效果,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装置(1000),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40)所构成的可作正逆方向泵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及设置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以周期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为不同流向,流经热交换器装置(1000)内部的热交换体(100);其中:
设有两个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或产生负压力以吸动流体的双向流体泵,以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以及于热交换装置(1000)设有四个流体口,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两边的双向流体泵(140),两路流体分别经由设于不同侧的流体口送入或排出,以及经由设于另一侧的流体口排出或送入,包括经由第一流体口(a)泵送流体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而经热交换体(100)的一边流路,再由第二流体口(b)排出至室外,以及经由第三流体口(c)泵送流体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而经热交换体(100)另一边的流路,再由第四流体口(d)排出,而第一流体口(a)与第四流体口(d)为设置于通往同空间或物体,而第三流体口(c)及第二流体口(b)为设置于通往另一具温差的空间或物体,而对两路流体的流向呈周期交换流向的运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能作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常用热交换结构;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其构成为含:
(1)由两个具有可作正压力推动流体功能运转,或作负压力以吸引流体功能运转的双向流体泵(140),两个双向流体泵(140)呈相反方向泵动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两个呈相反方向流体泵可为各自设置电力马达或共享电力马达,而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正反转以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
(2)由可作分别同时呈相反方向泵动,并作周期交换泵动方向:
上述泵动包括(1)产生负压力泵动流体,或(2)产生正压力吸引流体;
上述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与热交换装置(1000)为一体结构或呈分离结构;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流经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不同流向的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之间的温度分布状态;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以作周期变换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被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由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流体泵动装置(111、113)为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流体泵动装置(112、114)为另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2)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使流经热交换装置的两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常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向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以作周期变换所共同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上述可作单流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为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者;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者;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使流经热交换体(100)的两流体通路呈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能作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常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供检测流体或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值,以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40)所构成的可作正逆方向泵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及设置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两不同流向的流体呈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维持两路流体恒为不同流向通过热交换器装置(1000)内部的全热交换体(200);其中: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其构成为含:
(1)由两个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或转换为产生负压力以吸引流体功能的双向流体泵(140),两个双向流体泵(140)呈相反方向泵动,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两个呈相反方向流体泵可为各自设置电力马达或共享电力马达,而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正反转以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
(2)由可作分别同时呈相反方向泵动,并作周期交换泵动方向:
上述泵动包括(1)产生负压力泵流流体,或(2)产生正压力吸引流体;
上述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与热交换装置(1000)为一体结构或呈分离结构;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流经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不同流向的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全热交换体(200)之间的(1)温度分布状态;或(2)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3)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常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借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以作周期变换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被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由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3)为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2、114)为另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作不同泵动方向的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2)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其检测的信号供以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使流经热交换装置的两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性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1)温度分布状态;或(2)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3)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常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向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以作周期变换所共同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上述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为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驱动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使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两流体通路而呈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性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1)温度分布状态;或(2)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3)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常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借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可设置两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热交换体或全热交换体的结构型态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含:(1)可为呈线形的管状结构;或(2)可为具有供通过气态或液态的流体通路的多层结构体所构成;或(3)可为一路或一路以上的流体通路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设置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皆设置,或至少设置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位置包括设于热交换装置(1000)、热交换体(100)、或全热交换体(200)近第一流体口(a)及第二流体口(b)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于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设置于其他可检测被交换流体的位置,其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以供参照所监测信号,作为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功能的操作,包括(1)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动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2)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或(3)操控流体阀的开启量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40)所构成的可作正逆方向泵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及设置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以周期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为不同流向,流经热交换器装置(1000)内部的热交换体(100);其中:
设有两个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或产生负压力以吸动流体的双向流体泵,以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以及于热交换装置(1000)设有四个流体口,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两边的双向流体泵(140),两路流体分别经由设于不同侧的流体口送入或排出,以及经由设于另一侧的流体口排出或送入,包括经由第一流体口(a)泵送流体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而经热交换体(100)的一边流路,再由第二流体口(b)排出至室外,以及经由第三流体口(c)泵送流体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的热交换体(100),而经热交换体(100)另一边的流路,再由第四流体口(d)排出,而第一流体口(a)与第四流体口(d)为设置于通往同空间或物体,而第三流体口(c)及第二流体口(b)为设置于通往另一具温差的空间或物体,而对两路流体的流向呈周期交换流向的运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能作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常用热交换结构;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其构成为含:
(1)由两个具有可作正压力推动流体功能运转,或作负压力以吸引流体功能运转的双向流体泵(140),两个双向流体泵(140)呈相反方向泵动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两个呈相反方向流体泵可为各自设置电力马达或共享电力马达,而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正反转以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
(2)由可作分别同时呈相反方向泵动,并作周期交换泵动方向:
上述泵动包括(1)产生负压力泵动流体,或(2)产生正压力吸引流体;
上述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与热交换装置(1000)为一体结构或呈分离结构;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流经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不同流向的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间的温度分布状态;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液态或气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以作周期变换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被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由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流体泵动装置(111、113)为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流体泵动装置(112、114)为另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2)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使流经热交换装置的两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常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向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以作周期变换所共同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上述可作单流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为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使流经热交换体(100)的两流体通路呈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能作吸热或释热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常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液态或气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40)所构成的可作正逆方向泵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及设置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两不同流向的流体呈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维持两路流体恒为不同流向通过热交换器装置(1000)内部的全热交换体(200);其中: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其构成为含:
(1)由两个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或转换为产生负压力以吸引流体功能的双向流体泵(140),两个双向流体泵(140)呈相反方向泵动,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两个呈相反方向流体泵可为各自设置电力马达或共享电力马达,而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正反转以改变所泵动流体的流向;
(2)由可作分别同时呈相反方向泵动,并作周期交换泵动方向:
上述泵动包括(1)产生负压力泵流流体,或(2)产生正压力吸引流体;
上述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与热交换装置(1000)为一体结构或呈分离结构;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两个双向流体泵(140),使流经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不同流向的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全热交换体(200)之间的(1)温度分布状态;或(2)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3)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常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借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皆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的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以作周期变换所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被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由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3)为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2、114)为另一组,可分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作不同泵动方向的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2)由其中部分双向流体泵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及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皆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以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使流经热交换装置的两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性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1)温度分布状态;或(2)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3)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常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及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皆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向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以作周期变换所共同泵动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上述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为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分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皆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向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驱动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作周期变换流体的流向,并恒维持两路流体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流向为不同;
电源(300):为提供运作的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使流经全热交换体(200)的两流体通路而呈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性交换流向,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1)温度分布状态;或(2)操控湿度的分布状态;或(3)同时操控温度及湿度的分布状态;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及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分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常用全热交换结构;
周期交换流体流向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向交换周期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切换;或(3)借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流体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三者皆设置或设置至少其中之一,其检测的信号供作为操控流体流向的交换周期时机的参考。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依前述运作功能定义,以下为可供选择的结构例,含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结构所构成,包括:
(1)为采用至少两个可作双流向泵动的流体泵(140),设置于两不同流体通路的流体共口,以借操作流体泵作周期性正流向或反流向泵动运转,以周期交换流体的流向; 
(2)为由至少四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113、114),而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热交换装置(1000)中第一流路两端的流体口(a、b),第三双向流体泵(113)、第四双向流体泵(114)为设置于第二流路两端的流体口(c、d),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i)由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设置于其中一端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三双向流体泵(113)作负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由设置于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设置于另一端的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第四双向流体泵(114)作负压力的泵动,而周期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或(ii)由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设置于其中一端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11)、第三双向流体泵(113)作正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由设置于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设置于另一端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12)、第四双向流体泵(114)作正压力的泵动,交换流体的流向;或(iii)使两流路中同流路两端的正向流体泵及负向流体泵作同流向的助动泵动,并周期性交换流向;
(3)为由至少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分别设置于热交换装置(1000)中第一流路两端的流体口(a、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二流路两端的流体口(c、d),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i)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作负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或(ii)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而由其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两组周期轮流产生正压泵动,使不同流向的两路流体作周期交换流向; 
(4)为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呈不同流向串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体通路的各流体口(a、c),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由两组双向流体泵组中不同泵动流向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及负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周期性轮流作泵动,以周期交换两流体通路中流体的流向,若各单向流体泵(120、120’)的结构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的单向阀(126)再作串联; 
(5)为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呈不同流向串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其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a、b),而由至少另外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c、d),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设置于第一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a、b),及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c、d)两端流体口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并可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作功能,含:(i)由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的双向流体泵组中,呈负压流向布设的负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负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或(ii)由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的双向流体泵组中,呈正压流向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正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或(iii)由两流体通路两端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及负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同流向的助动泵动,并周期性交换流向;若单向流体泵的结构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的单向阀(126)再作串联; 
(6)为由至少两个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呈并联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的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体通路的各流体口(a、c),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由两组双向流体泵组中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周期性轮流作泵动,以周期交换两流体通路中流体的流向,若各单向流体泵(120、120’)的结构无抗逆流功能,则各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先顺向串联单向阀(126)再作并联以防止逆流; 
(7)为由至少两个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呈并联而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其中第一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a、b),及由至少另外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的流体口(c、d),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设置于第一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a、b),及设置于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c、d)的不同泵动流向的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作功能,含:(i)由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的双向流体泵组中,呈负压流向的负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负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或(ii)由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两端流体口的双向流体泵组中,呈正压流向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正压力的泵动,并周期性轮流交换流体的流向;或(iii)由两流体通路两端的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及负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作同流向的助动泵动,并周期性交换流向;若各单向流体泵的结构无抗逆流功能,则各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先顺向串联单向阀(126)再作并联以防止逆流; 
(8)为由至少一个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路的两端流体口之一,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以在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中的单向流体泵运转中,借操控其中第一流体阀(129a)、第二流体阀(129b)为开启,第三流体阀(129c)、第四流体阀(129d)为闭合,或第一流体阀(129a)、第二流体阀(129b)为闭合,第三流体阀(129c)、第四流体阀(129d)为开启的轮流操控,以周期交换流体的流向;
(9)为由至少一个正压流向单向流体泵(120)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构成双向流体泵组,而由至少四组上述的双向流体泵组,供分别设置于两不同流路的两端的流体口,而构成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以在四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中的单向流体泵运转中,借操控其中第一流体阀(129a)、第二流体阀(129b)为开启,第三流体阀(129c)、第四流体阀(129d)为闭合,或第一流体阀(129a)、第二流体阀(129b)为闭合,第三流体阀(129c)、第四流体阀(129d)为开启的轮流操控,以周期交换流体的流向; 
(10)为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阀串联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双向流体泵组;
而与热交换装置(1000)联结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所泵送的流路中:
第一流体阀(129a)的一端与第三流体阀(129c)及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的出口端相通,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入口端通往A侧;
第一流体阀(129a)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一流体口(a)以及通往第四流体阀(129d)的一端;
第四流体阀(129d)的另一端与第二流体阀(129b)的一端相通而通往B侧;
第二流体阀(129b)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二流体口(b)及通往第三流体阀(129c),而第三流体阀(129c)的另一端通往第一流体阀(129a)共同通往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的出口端;
而与热交换装置(1000)联结的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所泵送的流体中:
第五流体阀(129a’)的一端与第七流体阀(129c’)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出口端相通,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入口端通往C侧;
第五流体阀(129a’)的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三流体口(c)、以及通往第八流体阀(129d’)的一端;
第八流体阀(129d’)的另一端与第六流体阀(129b’)的一端相通而通往D侧;
第六流体阀(129b’)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四流体口(d)及通往第七流体阀(129c’),而第七流体阀(129c’)的另一端通往第五流体阀(129a’)共同通往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出口端;
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由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中,第一流体阀(129a)及第二流体阀(129b)为一组,第三流体阀(129c)及第四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或闭合,以及操控由流体泵(120c)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中,第五流体阀(129a’)及第六流体阀(129b’)为一组,第七流体阀(129c’)及第八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或闭合,以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流路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的功能;
(11)为由至少两个单向流体阀串联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的流体阀构成双向流体阀组;
而与热交换装置(1000)联结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所泵送的流路中:
第一流体阀(129a)的一端与第三流体阀(129c)及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的出口端相通,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入口端通往A侧;
第一流体阀(129a)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一流体口(a)以及通往第四流体阀(129d)的一端;
第四流体阀(129d)的另一端与第二流体阀(129b)的一端相通而通往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的负压流体进口侧,而由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的流体出口侧通往B侧;
第二流体阀(129b)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二流体口(b)及通往第三流体阀(129c),而第三流体阀(129c)的另一端通往第一流体阀(129a)共同通往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的出口端;
而与热交换装置(1000)的联结的流体泵(120c)所泵送的流体中:
第五流体阀(129a’)的一端与第七流体阀(129c’)及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出口端相通,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入口端通往C侧;
第五流体阀(129a’)的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三流体口(c)、以及通往第八流体阀(129d’)的一端;
第八流体阀(129d’)的另一端与第六流体阀(129b’)的一端相通而通往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负压流体进口侧,而由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流体出口侧通往D侧;
第六流体阀(129b’)的另一端通往热交换装置(1000)的第四流体口(d)及通往第七流体阀(129c’),而第七流体阀(129c’)的另一端通往第五流体阀(129a’)共同通往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的出口端;
借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的操控由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中,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及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为一组,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或闭合,以及操控由流体泵(120c)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所构成的双向流体泵组中,第五流体阀(129a’)及第六流体阀(129b’)为一组,第七流体阀(129c’)及第八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或闭合,以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流路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的功能;
上述流体泵动装置为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流体泵除可由分别设置的电力马达驱动,或由至少两个流体泵共享同一驱动电力马达外,亦可借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所驱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具有可操控各种供驱动流体泵的电力马达或操控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或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的运作时机,以改变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流路中流体的流向,以及进一步操控其各种流体泵的转速、流量、流体压力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调控。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运作中,进一步可借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调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流体的流量,其操控模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
(1)以人工操控调整或设定其泵送流体流量;
(2)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3)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流体的流量;
(4)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5)由以上(1)~(4)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联合操控流体流量。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设置操控流量功能时,其操控流体流量范围可由停止输送至最大吞吐量之间,依运作需求作有段或无段的流体流量调控,并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装置以改变其流体的流量,包括:
(1)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泵动运转转速,从停机至最高速范围内的速度控制,进而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2)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以操控双向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进出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3)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单向阀(126),以操控单向阀(126)的流体进出口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4)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流体阀(129)及流体阀(129’),以操控流体阀(129)及流体阀(129’)的流体进出口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5)操控(1)~(4)项至少其中任何一种装置,使流体作间歇泵送,而以泵送或停止泵送两者的时间比调控其平均流量。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运转中其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路流体的流量比,可为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比例模式,包括:
(1)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中一流路的流体流量大于另一流路;
(2)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两流路的流体流量为相同:
(3)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中一方向运转时,两路流路的流量为不同,而于另一方向运转时两路流路的流量为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泵送周期的模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
(1)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正向与逆向运作时间长短为相同;
(2)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正向与逆向运作时间长短为不同;
(3)具有(1)与(2)项混合的模式。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功能外,进一步同时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别运作模式,包括:
(1)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
(2)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的反向泵出流体;
(3)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及反向泵出流体的周期正逆泵送运作;
上述两路流体同流向泵送功能,供可应用于紧急增加泵入或泵出流体流量的需求。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运作中交换流向时,为缓和流体突然阻断时,泵动中的气态或液态流体产生的冲击效应,包括泵动液态流体被阻断时的流体锤效应,可进一步在操控交换流向运作模式中,加入包括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作方式:
(1)操控交换流体流向时,借着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使流体作缓慢减量,再转为另一流向缓慢增量至最大设定值的运作;
(2)操控交换流体流向时,借着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使流体作缓慢减量,而转为成设定停止泵动时段,再转为另一流向缓慢增量至最大设定值的运作。
CN200910157654.4A 2008-07-23 2009-07-21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Active CN101634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219,474 2008-07-23
US12/219,474 US20100018683A1 (en) 2008-07-23 2008-07-23 Double flow-circuit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directional pumping
US12/292,415 US8602087B2 (en) 2008-11-19 2008-11-19 Double flow-circuit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directional pumping
US12/292,415 2008-1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4535A CN101634535A (zh) 2010-01-27
CN101634535B true CN101634535B (zh) 2013-05-01

Family

ID=41567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7654.4A Active CN101634535B (zh) 2008-07-23 2009-07-21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18683A1 (zh)
CN (1) CN101634535B (zh)
TW (2) TW20101314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503B (zh) * 2010-06-22 2016-01-20 杨泰和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回转式热交换装置
CN102297631B (zh) * 2010-06-22 2015-05-20 杨泰和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CN105782627A (zh) * 2016-03-15 2016-07-20 安徽宝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逆流接口组件
GB2553416B (en) * 2016-06-24 2021-02-10 Planet Renewables Ltd Liquid-source heat pump energy collector
CN106839834A (zh) * 2017-03-17 2017-06-13 杭州耐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增效节能装置
CN108571911B (zh) * 2018-03-14 2019-06-07 西北工业大学 带有自适应结构的并联通道
CN109707871A (zh) * 2019-02-26 2019-05-03 上海华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阀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3261A (zh) * 1998-11-04 2000-05-17 巴尔的摩汽圈公司 蓄热设备所用的热交换构件
CN1323966A (zh) * 2000-05-17 2001-11-28 开利公司 加热/致冷系统的预启动控制
JP2002071238A (ja) * 2000-08-28 2002-03-08 Fuji Electric Co Ltd 蓄熱槽
CN101133372A (zh) * 2005-02-02 2008-02-27 开利公司 用于热泵应用的平行流热交换器
CN201107872Y (zh) * 2007-09-05 2008-08-27 丹腾空气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空气式热交换器
JP4176950B2 (ja) * 2000-11-02 2008-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7396A (en) * 1980-08-13 1984-10-16 Battelle Development Corp. Countercurrent flow absorber and desorber
US4594855A (en) * 1985-04-24 1986-06-17 Arnold Gunther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ventilation with heat exchange
US5123481A (en) * 1986-07-09 1992-06-23 Walter F. Alber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US5020335A (en) * 1986-07-09 1991-06-04 Walter F. Alber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US4832115A (en) * 1986-07-09 1989-05-23 Alber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US4982782A (en) * 1986-07-09 1991-01-08 Walter F. Alber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US6138470A (en) * 1997-12-04 2000-10-31 Fedders Corporation Portable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er
US6216483B1 (en) * 1997-12-04 2001-04-17 Fedders Corporation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er
US6911121B1 (en) * 1999-07-26 2005-06-28 James R. Beckm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utilizing a carrier-gas
US7431805B2 (en) * 2003-12-03 2008-10-07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utilizing a carrier-gas at various absolute pressures
US20050158198A1 (en) * 2003-12-21 2005-07-21 Albers Walter F. Micro-cycle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and methods
US6973795B1 (en) * 2004-05-27 2005-12-13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HVAC desiccant wheel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3261A (zh) * 1998-11-04 2000-05-17 巴尔的摩汽圈公司 蓄热设备所用的热交换构件
CN1323966A (zh) * 2000-05-17 2001-11-28 开利公司 加热/致冷系统的预启动控制
JP2002071238A (ja) * 2000-08-28 2002-03-08 Fuji Electric Co Ltd 蓄熱槽
JP4176950B2 (ja) * 2000-11-02 2008-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1133372A (zh) * 2005-02-02 2008-02-27 开利公司 用于热泵应用的平行流热交换器
CN201107872Y (zh) * 2007-09-05 2008-08-27 丹腾空气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空气式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87160U (en) 2010-08-21
TW201013143A (en) 2010-04-01
US20100018683A1 (en) 2010-01-28
CN101634535A (zh) 2010-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4535B (zh)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CN102297503B (zh)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回转式热交换装置
US20100101764A1 (en) Double flow-circuit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directional pumping
CN201892295U (zh)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回转式热交换装置
US20130168046A1 (en) Double flow-circuit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directional pumping using a bidirectional pump
TWI486544B (zh) 自動調控交換流量之固定式熱交換裝置
CN101634475A (zh) 借自来水温能作均温的装置
CN201513994U (zh) 借自来水温能作均温的装置
CN106642792A (zh) 喷气增焓空调机组
CN103453705B (zh) 空调系统
TWI498518B (zh) 週期正逆向泵送之單流路熱交換裝置
CN201615718U (zh)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CN206572797U (zh) 喷气增焓空调机组
CN101634534B (zh)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热交换装置
CN201892477U (zh)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CN101749981B (zh)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热泵或热交换装置
CN201662349U (zh)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吸释热装置
CN201628503U (zh)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热交换装置
CN110530074A (zh) 一种六通阀、基于六通阀的热交换系统及其热交换方法
CN101634536B (zh)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吸释热装置
CN102297631B (zh)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CN203785316U (zh) 空气源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