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92477U -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92477U CN201892477U CN2010202327513U CN201020232751U CN201892477U CN 201892477 U CN201892477 U CN 201892477U CN 2010202327513 U CN2010202327513 U CN 2010202327513U CN 201020232751 U CN201020232751 U CN 201020232751U CN 201892477 U CN201892477 U CN 2018924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pump
- fluid pump
- way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Control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Flow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为于可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温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三者或至少其中之一,所检测信号作为调控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参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是将传统固定式双流路热交换装置,改良为具有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流量的运作功能,以适时改变其流体与热交换体之间温度的分布状态,或调控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比例,此外并于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内部的热交换体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热交换转盘时,进一步构成全热交换功能的除湿效果。
背景技术
传统供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的双流路热回收装置或全热回收装置包括:
(1)固定式流体热回收装置;
(2)固定式流体全热回收装置;
(3)回转式流体热回收装置;
(4)回转式流体全热回收装置。
上述热回收装置通常被选择运作于设定流速,当输入侧及输出侧的温度差,或所拟交换气态或液态流体空间之间,流体成分差值不同时,或流体流速与拟交换气态或液态流体空间的温度差不同时,其热交换效率会被影响,此外传统的热交换器也未具有借调控热交换流量,以调节所拟交换气态或液态流体空间之间的流体成分差值,及未具有可配合其温度差值或湿度差值以主动调控热交换流量达节能效果的自动调控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将传统固定式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制成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 的流量的运作功能,以供调控交换流体的流量、调控温度的分布、调控湿度的分布、调控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
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为具有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流量的运作功能,以适时改变其流体与热交换转盘之间温度的分布状态,或调控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比例,此外并于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内部的热交换转盘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热交换转盘时,进一步构成全热交换功能的除湿效果,其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装置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以借电源的电能,经操控装置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功能的两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两个双向流体泵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两个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以借操控装置操控由电源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的双向流体泵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体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双流路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部件名称:
11:温度检测装置 21:湿度检测装置
3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 100:热交换体
111、112: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第二双向流体泵、
120a、120b、120c、120d:第一单向流体泵、第二单向流体泵、第三单向流体泵、第四单向流体泵
123: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 200:全热交换体
300:电源 250:操控装置
1000:热交换装置
a、b、c、d:第一流体口、第二流体口、第三流体口、第四流体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传统双流路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中通常具有两个不同流向的流体泵动装置及四个流体口,以在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的热交换体100的两边通过不同流向泵送具有温差的两路流体,两路流体分别经由设于不同侧的流体口送入,以及经由设于另一侧的流体口排出;例如在寒冬由室内对室外换气用的热交换装置为例,室内较高温气流经由第一流体口a泵送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而经热交换体100的一边流路,再由第二流体口b排出至室外,以及由室外经第三流体口c泵送较低温的室外新鲜气流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而经热交换体100另一边的流路,再由第四流体 口d排出进入室内,而第一流体口a与第四流体口d为设置于通往室内侧,而第三流体口c及第二流体口b为设置于通往室外侧,当稳定运作时,第一流体口a至第二流体口b间的热交换装置1000中的热交换体100的一侧,将形成由第一流体口a的较高温而温度逐渐降低至第二流体口b的较低温的温度分布,以及由第三流体口c至第四流体口d间的热交换体100的另一侧,则将形成由第三流体口c的较低温而温度逐渐升高至第四流体口d的较高温的温度分布,而热交换效率则由流动的流体性质、流速、以及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体的特性及其两侧间流体的温差而定;若应用于热交换体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时、或热交换体本身兼具吸湿功能而构成全热交换体,则上述具有两个不同流向的流体,将在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供通过不同方向流体的两进出口端及两侧形成稳定温度差值及湿度饱和度差值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为将传统固定式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制成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的流量的固定式双流路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功能,以调控交换流体的流量、调控温度的分布、调控湿度的分布、调控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功能的两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 别设置在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
此外,上述图2的实施例也可将双向流体泵111及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 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功能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3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4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 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功能的两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的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操控时机的参照。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外上述图4的实施例也可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5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 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流第三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 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所操控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6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以泵动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包括设置两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二流体口b、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两或至少其中之一,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外,上述图6的实施例也可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 由其中之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送,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供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7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3)由上述部分或第一双向流体泵120a、第二双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 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包括设置两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作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进一步可设置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皆设置,或至少 设置其中的一种以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位置包括设于热交换装置1000、热交换体100、或全热交换体200近第一流体口a及第二流体口b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于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设置于其他于热交换运转中可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或湿度、或流体成分的位置,其数目可为一个以上,以供参照所监测信号,作为以下一种以上的功能的操作,包括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或2)操控流体阀的开启量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8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 两路流体不同流向的泵送。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及于可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种检测装置,而借所检测的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借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温度或成分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 体成分检测装置31,而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种,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外,上述图8的实施例也可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9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第一双向流体泵 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及于可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借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 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温度或成分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而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所操控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10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以泵动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 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或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或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二流体口b、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送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分布状态;或5)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6)由前述1)、2)、3)、4)、5)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 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外,上述图10的实施例也可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送,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供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1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 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3)由上述部分或第一双向流体泵120a、第二双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作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6)由前述1)、2)、3)、4)、5)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 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中,关于热交换体或全热交换体的结构型态具有以下一种以上的特征,含:1)可为呈线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或2)可为具有供通过气态或液态的流体通路的多层结构体所构成;或3)可为一路或一路以上的流体通路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进一步可设置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皆设置,或至少设置其中的一种以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位置包括设于热交换装置1000、热交换体100、或全热交换体200近第一流体口a及第二流体口b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于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设置于其他于热交换运转中可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或湿度、或流体成分的位置,其数目可为一个以上,以供参照所监测信号,作为以下一种以上的功能的操作,包括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或2)操控流体阀的开启量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前述本实用新型中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为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双流路流体泵123除可由个别设置的电力马达驱动,或由至少两个流体泵共享同一驱动电力马达外,也可借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所驱动。
前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操控装置250,具有可操控各种供驱动流体泵的电力马达或操控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或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的运作时机,以改变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流路中流体的流向,以及进一步操控其各种流体泵的转速、流量、流体压力等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调控。
前述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进一步可借操控装置250,调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流体的流量,其操控模式含以下一种以上,包括:
1)以人工操控调整或设定其泵送流体流量;
2)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3)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流体的流量;
4)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5)由以上1)~4)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作整合以操控流体流量。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于设置操控流量功能时,其操控流体流量范围可由停止输送至最大吞吐量之间,依运作需求作有段或无段的流体流量调控,并借以下一种以上的装置以改变其流体的流量,包括:
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泵动运转转速,从停止运转至最高速范 围内的速度控制,进而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2)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进出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3)操控1)~2)项至少其中任何一种装置,使流体作间歇泵送,而以泵送或停止泵送两的时间比调控其平均流量。
前述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于运转中其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路流体的流量比,可为以下一种以上的比例模式,包括:
1)其中一流路的流体流量大于另一流路;
2)其两流路的流体流量为相同;
3)由两个不同泵动流体流向的流体泵轮流运转,以轮流泵动呈相反流向的两路流体;
前述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除作双流路不同流向泵送流体运作功能外,于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由可作双向泵动的两个流体泵所构成时,可借操控两路流体的泵动流向,而进一步可同时具有以下一种以上特别运作模式,包括:
1)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
2)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的反向泵出流体;
3)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及反向泵出流体的周期正逆泵送运作。
上述两路流体同流向泵送功能,可供应用于紧急增加泵入或泵出流体流量的需求。
Claims (23)
1.一种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内部的热交换转盘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热交换转盘时,进一步构成全热交换功能的除湿效果,其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功能的两个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 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功能的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流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 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三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 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其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功能的两个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的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操控时机的参照;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 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也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其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流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 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所操控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其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以泵动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包括设置两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二流体口(b)、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也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送,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供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其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3)由上述部分或第一双向流体泵(120a)、第二双向流体泵(120b)、第三双向流体泵(120c)、第四双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包括设置两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作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进一步设置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皆设置,或至少设置其中的一种以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位置包括设于热交换装置(1000)、热交换体(100)、或全热交换体(200)近第一流体口(a)及第二流体口(b)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于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设置于其他于热交换运转中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或湿度、或流体成分的位置,其数目为一个以上,以供参照所监测信号,作为以下一种以上的功能的操作,包括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 考,或2)操控流体阀的开启量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其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及于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两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而借所检测的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为一体共构或 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借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温度或成分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而设置两或至少其中的一种,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也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其主要构成 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流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第一双向流体泵(120a)、第二双向流体泵(120b)、第三双向流体泵(120c)、第四双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及于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 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借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温度或成分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而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所操控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其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 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以泵动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产生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其中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或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或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二流体口(b)、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送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分布状态;或5)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6)由前述1)、2)、3)、4)、5)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也将第一双向流体泵(111)及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四流体口(d),或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送,另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供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其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两流体通路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由电源 (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第一流体口(a)及第三流体口(c)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为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的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为另一组,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3)由上述部分或第一双向流体泵(120a)、第二双向流体泵(120b)、第三双向流体泵(120c)、第四双向流体泵(120d),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作单向泵动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供 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作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单向流体泵(120a)、第二单向流体泵(120b)、第三单向流体泵(120c)、第四单向流体泵(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6)由前述1)、2)、3)、4)、5)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热交换体或全热交换体的结构型态具有以下一种以上的特征,含:1)为呈线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或2)为具有供通过气态或液态的流体通路的多层结构体所构成;或3)为一路或一路以上的流体通路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置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皆设置,或至少设置其中的一种以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位 置包括设于热交换装置(1000)、热交换体(100)、或全热交换体(200)近第一流体口(a)及第二流体口(b)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于第三流体口(c)及第四流体口(d)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设置于其他于热交换运转中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或湿度、或流体成分的位置,其数目为一个以上,以供参照所监测信号,作为以下一种以上的功能的操作,包括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或2)操控流体阀的开启量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为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双流路流体泵(123)除由个别设置的电力马达驱动,或由至少两个流体泵共享同一驱动电力马达外,也借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所驱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操控装置(250),具有操控各种供驱动流体泵的电力马达或操控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或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的运作时机,以改变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流路中流体的流向,以及进一步操控其各种流体泵的转速、流量、流体压力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调控。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借操控装置(250),调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流体的流量,其操控模式含以下一种以上,包括:
1)以人工操控调整或设定其泵送流体流量;
2)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3)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流体的流量;
4)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 其流体的流量;
5)由以上(1)~(4)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作整合以操控流体流量。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设置操控流量功能时,其操控流体流量范围由停止输送至最大吞吐量之间,依运作需求作有段或无段的流体流量调控,并借以下一种以上的装置以改变其流体的流量,包括:
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泵动运转转速,从停止运转至最高速范围内的速度控制,进而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2)采用设有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进出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3)操控(1)~(2)项至少其中任何一种装置,使流体作间歇泵送,而以泵送或停止泵送两者的时间比调控其平均流量。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运转中其通过热交换装置(1000)的两路流体的流量比,为以下一种以上的比例模式,包括:
1)其中一流路的流体流量大于另一流路;
2)其两流路的流体流量为相同;
3)由两个不同泵动流体流向的流体泵轮流运转,以轮流泵动呈相反流向的两路流体。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作双流路不同流向泵送流体运作功能外,于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由作双向泵动的两个流体泵所构成时,借操控两路流体的泵动流向,而进一步同时具有以下一种以上特别运作模式,包括:
1)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
2)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的反向泵出流体;
3)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及反向泵出流体的周期正逆泵送运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00002604A KR101691658B1 (ko) | 2010-01-12 | 2010-01-12 | 자동제어에 의한 유량의 전환이 가능한 고정식 열교환장치 |
CN2010202327513U CN201892477U (zh) | 2010-01-12 | 2010-06-22 |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00002604A KR101691658B1 (ko) | 2010-01-12 | 2010-01-12 | 자동제어에 의한 유량의 전환이 가능한 고정식 열교환장치 |
CN2010202327513U CN201892477U (zh) | 2010-01-12 | 2010-06-22 |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92477U true CN201892477U (zh) | 2011-07-06 |
Family
ID=5097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3275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92477U (zh) | 2010-01-12 | 2010-06-22 |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691658B1 (zh) |
CN (1) | CN20189247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16749A (zh) * | 2016-09-12 | 2018-03-20 | 丹佛斯有限公司 | 仅具有一个连接的导出单元 |
CN108332596A (zh) * | 2018-04-08 | 2018-07-27 | 威海双信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废水余热回收双pid控制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327305B1 (ko) * | 1998-06-10 | 2002-08-27 | (주)대우건설 | 주거용건물의조립식열회수환기시스템 |
KR101243227B1 (ko) * | 2007-08-21 | 2013-03-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환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5453721B2 (ja) | 2008-02-26 | 2014-03-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製造装置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2010
- 2010-01-12 KR KR1020100002604A patent/KR10169165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6-22 CN CN2010202327513U patent/CN2018924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16749A (zh) * | 2016-09-12 | 2018-03-20 | 丹佛斯有限公司 | 仅具有一个连接的导出单元 |
CN107816749B (zh) * | 2016-09-12 | 2020-07-24 | 丹佛斯有限公司 | 仅具有一个连接的导出单元 |
CN108332596A (zh) * | 2018-04-08 | 2018-07-27 | 威海双信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废水余热回收双pid控制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691658B1 (ko) | 2016-12-30 |
KR20110082729A (ko) | 2011-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7503B (zh) |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回转式热交换装置 | |
CN201892295U (zh) |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回转式热交换装置 | |
CN101634535B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 |
US20100101764A1 (en) | Double flow-circuit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directional pumping | |
CN205690636U (zh) | 聚合物间接蒸发式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 |
US9207020B2 (en) | Double flow-circuit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directional pumping using a bidirectional pump | |
TWI486544B (zh) | 自動調控交換流量之固定式熱交換裝置 | |
CN201892477U (zh) |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 |
US8651171B2 (en) | Single flow circuit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directional pumping | |
CN110530074B (zh) | 一种六通阀、基于六通阀的热交换系统及其热交换方法 | |
CN203011097U (zh) | 热泵除湿干燥装置 | |
CN101392958A (zh) | 一种空气源热泵锅炉 | |
CN201615718U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双流路热交换装置 | |
CN106152366A (zh) | 一种季节自适应分体式新风排风热回收装置 | |
CN101634534B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热交换装置 | |
CN201628503U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热交换装置 | |
CN102297631A (zh) |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 |
CN201662349U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吸释热装置 | |
CN101634536B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吸释热装置 | |
CN202032800U (zh) | 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206055858U (zh) | 一种季节自适应分体式新风排风热回收装置 | |
CN105066436B (zh) |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 |
CN205909431U (zh) | 一种组合式换热系统 | |
CN102901165B (zh) | 空气处理设备水系统 | |
CN201314698Y (zh) | 一种空气源热泵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