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0603B - 透光式操作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透光式操作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0603B
CN101630603B CN2009101490882A CN200910149088A CN101630603B CN 101630603 B CN101630603 B CN 101630603B CN 2009101490882 A CN2009101490882 A CN 2009101490882A CN 200910149088 A CN200910149088 A CN 200910149088A CN 101630603 B CN101630603 B CN 101630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ttance section
light shielding
operator unit
shiel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90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0603A (zh
Inventor
泉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0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0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光式操作器单元,使光从内侧部分的第一透光部和围绕第一透光部的第二透光部的双方透过,并在第一遮光部切实遮光以提高对比度,从而提高可识别性,与操作面上印刷遮光涂料的结构相比,提高耐磨损性。操作器单元被构成为,键帽用铰接部与壳体连接,键帽由内侧透光体和第一、第二遮光部构成。第一、第二遮光部和壳体以及铰接部由遮光性树脂形成,内侧透光体由透光性树脂形成。俯视时,内侧透光体的第二透光部位于围绕第一透光部的位置。第一遮光部形成在第二透光部内侧中第一透光部之外的部分,并介于第一、第二透光部之间。

Description

透光式操作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被配置在具有基板以及操作面板的电子设备中,并具有透光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音响装置等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面板中,设置有用于设定设备等的操作器单元。在这些操作器单元中,有一种透光式的操作器单元与设置在操作面板下方的基板上的开关部以及发光部对应设置,在通过操作使开关部开启/关闭从而设定各种功能的同时,其还具有使来自发光部的光透过的功能。
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透光式操作器单元被构成为,用透明树脂构成操作器整体,在操作器的下表面安装有印刷了文字等的半透明的扩散片,并使操作器的操作面整体从下方受到光照射。
此外,在其他现有的操作器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中,有一种透光式操作器单元,通过在作为操作器上表面的操作面上,在比操作面小一圈的区域整体中实施黑色等的印刷,并在被印刷的部分上形成除去文字的状态,且从下方进行光照,从而使得文字部分与操作面的外框部分同时被发光以达到目视识别的目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59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印刷有文字的扩散片位于操作面更下方的最深处,因此观察角度的不同有时导致文字难以识别。并且,因为自扩散片至操作面的距离较远,从而有仅操作面的中央明亮的倾向。进而,虽然扩散片为乳白色半透明,但因为文字为暗色调,因而在昏暗场所文字难以识别。
而另一方面,在上述其他的现有操作器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中,由于黑色等的印刷涂料的膜厚不同,不仅会导致遮光性的误差,并且当印刷浓度太淡时,与文字部分的对比度会变弱从而使得文字变得难以识别。而且,印刷部分还有由于长期使用而磨损的缺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创作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式操作器单元,该透光式操作器单元使光从内侧部分的第一透光部和围绕它的第二透光部双方透过,同时通过第一遮光部切实地遮光以增加对比度,从而提高可识别性,而且与在操作面上印刷遮光材料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对于磨损的耐久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为透光式操作器单元30,其在具有配置了开关部25以及发光部29的基板20和操作面板10的电子设备中,与所述开关部以及发光部相对应地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32,其通过与所述基板以及所述操作面板抵接而被固定;键帽31,通过作为操作面的上表面31b被进行按压/放开操作,从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向与所述基板不平行的方向摆动;在所述键帽中设置有,通过与该键帽连动地移动而按压驱动对应的开关部的执行部36;所述键帽具有:第一透光部51,其被形成为,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并使来自对应的发光部的光向上方透过;第二透光部52,其被形成为,由透光性树脂构成,位于俯视时围绕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位置,并使来自对应的发光部的光向上方透过;第一遮光部45,其被形成为,由遮光性树脂构成,并处于俯视时的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内侧且介于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所述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以及所述第一遮光部被构成为一体。
本发明优选,第一遮光部被形成为,至少在该键帽的所述上表面上,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不存在连续的部分(第二方案)。
本发明优选,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第二透光部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下方通过连接部55连接,从而被形成为一体(第三方案)。
本发明优选,在由所述第一透光部、第二透光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形成为一体的构件50中,形成有以覆盖对应的发光部的方式向下方开口的凹部53,并且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下表面成为所述凹部的顶面54的一部分(第四方案)。
本发明优选,所述键帽具有,以将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外周镶边的形式形成的第二遮光部46,并且该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以及所述第一遮光部构成为一体(第五方案)。
本发明优选,所述第二遮光部用铰接部35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键帽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铰接部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所述第二遮光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铰接部由同一种树脂被形成为一体(第六方案)。
本发明优选,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下方通过连接部55连接,从而被形成为一体,而所述第一遮光部和所述第二遮光部由同一种树脂形成,在所述第一遮光部中连续地形成有树脂导入部45a,该树脂导入部贯穿所述连接部并向下方露出(第七方案)。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第二遮光部中形成有,沿着俯视时的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全周,比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外轮廓更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缘部44(第八方案)。
本发明优选,所述第二透光部中,至少在其前侧,从所述键帽的所述上表面向前表面31a连续形成(第九方案)。
本发明优选,所述操作面板相对于所述基板平行地设置,并具有与该操作器单元对应的嵌合孔12,在所述固定部中设置有限位部39、32aa、32ab,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嵌合孔嵌合,并被夹在所述操作面板和所述基板之间,用于限定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方向以及垂直的方向上的该操作器单元的位置(第十方案)。
本发明优选,所述第一、第二透光部由蓄光性树脂构成(第十一方案)。
此外,上述符号为例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不仅能够使光从内侧部分的第一透光部和围绕第一透光部的第二透光部双方透过,并通过第一遮光部切实地遮光以增加对比度,从而提高可识别性,而且同在操作面上印刷遮光涂料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对于磨损的耐久性。
根据第二方案,能够使第一透光部完全区别于第一遮光部,从而提高可识别性。
根据第三方案,不仅能够容易地以均匀的亮度对第一、第二透光部进行光照,并且能够用相同的树脂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第一、第二透光部。
根据第四方案,容易以均匀的亮度对第一、第二透光部进行光照。
根据第五方案,能够使与第二透光部的对比度明确,从而提高第二透光部的外轮廓的可识别性。
根据第六方案,能够防止操作时的键帽与操作面板的接触。
根据第七方案,能够用具有沉陷式浇口的模具,使用同一种树脂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第一、第二遮光部。
根据第八方案,能够抑制从第二透光部的外周向上方的漏光。
根据第九方案,能够提高从前方的可识别性。
根据第十方案,无需在基板上设置安装孔等,即可在基板的适当位置将操作器单元置于固定状态。
根据第十一方案,即使在发光部不发光的状态下,只要为蓄光状态,就能够确保可识别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的从斜上方、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a)、(b))。图2为操作器单元的俯视图(图(a))、仰视图(图(b))、主视图(图(c))、后视图(图(d))。图3为表示配置在电子设备上的状态下的操作器单元的沿图2(a)A-A线的剖面图。图4为表示内侧透光体通过一次成形而被一体成形的情况的剖面图。图5为第一遮光部、第二遮光部、壳体以及铰接部通过二次成形而被一体成形的情况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操作面板、12操作器对应孔(嵌合孔)、20基板、25轻触开关(开关部)、29 LED(发光部)、30操作器单元(透光式操作器单元)、31键帽、31a上前部、31b上表面、32壳体(固定部)、32a壁部、32aa上端(限位部)、32ab下端(限位部)、35铰接部、36执行部、39框部(限位部)、44凸缘部、45第一遮光部、45a树脂导入部、46第二遮光部、50内侧透光体、51第一透光部、52第二透光部、53凹部、54顶面、5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从透光式操作器单元的斜上方、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该透光式操作器单元30(以下简称为“操作器单元30”)可以配置在混频器装置及其他音响装置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不限定所应用的电子设备。
图2(a)、(b)、(c)、(d)分别为操作器单元30的俯视图、仰视图,主视图,后视图。图3为表示处于配置在电子设备上的状态下的操作器单元30沿图2(a)的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电子设备中,操作面板10以平行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基板20上方,并在基板20与操作面板10之间配置有操作器单元30。虽然只示出了一个操作器单元30,但通常会设置多个相同结构的操作器单元。在电子设备中,操作面板10并不仅限于位于上侧,也可以位于横向侧面或者下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假设操作面板10的某一侧相对于基板20位于上侧。并且,如图2所示,作为一个示例,将“SEL”等的文字附加在操作器单元30上。操作者位于能够从正向看到该文字的位置(位于图2(a)的下侧)。因此,前、后、左、右的方向分别对应于图2(a)中的下、上、左、右的方向。俯视是指自上方向下方看的视线。
操作面板10由钢板等的金属构成。在操作面板10的背面10a的多个适当位置,通过焊接等设置有柱状螺栓11,基板20从其背面20b一侧用螺钉28螺接在柱状螺栓11上。并且,在操作面板10上,形成有与操作器单元30对应的操作器对应孔12。
在基板20的上表面20a上,配置有与操作器单元30对应的轻触开关25以及LED29。开关25通过按压而被开启和关闭。无论开关25以及LED29的配置方法如何,只要能够在配置操作面板10之前固定在基板20上即可。
如图1(b)、图2(d)、图3所示,操作器单元30被构成为,向下方被按压操作的键帽31用两个铰接部35与壳体32连接。如图3所示,键帽31由内侧透光体50、第一遮光部45以及第二遮光部46构成。第一遮光部45、第二遮光部46、壳体32以及铰接部35用同一种遮光性树脂被形成为一体。内侧透光体50用透光性树脂被形成为一体。
对于这些树脂可以采用ABS等,具体而言,作为上述透光性树脂,可以采用如磨口玻璃这种半透明的树脂。作为该透光性树脂,也可以采用如日本特开2000-34414号公报所示的半透过性的蓄光性树脂。
壳体32具有俯视时形成四角形的四个壁部32a(参照图2(b)等)。键帽31通过铰接部35以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这些壁中的后侧的壁部32a(在特别区别时记为“后侧壁部32a1”)的内侧(参照图1(b)、图3)。
如图1(a)、(b)、图2(c)、图3所示,在壳体32前侧的壁部32a上,形成有横长的狭缝窗41,并在下端部形成有切口部43。如图1(b)、图2(d)、图3所示,在壳体32的后侧壁部32a1上,形成有横长的狭缝窗42。两个铰接部35为相同的结构,都是从后侧壁部32a1的狭缝窗42的下边缘以侧视呈弧状的方式延伸并连接在第二遮光部46的凸缘部44(后述)上。这些狭缝窗41、42被设置为底切部(undercut),用于用滑动模形成仅用上下模不能形成的部分。关于成形工序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1(a)、图2(a)、图3所示,在壳体32的四个壁部32a的上部,形成有高低差。即,在壁部32a的上部形成有壁部32a的上端32aa、和从比上端32aa更内侧位置向上方延伸的突条状的框部39。框部39俯视时为四角形,其没有缝隙地连接(参照图2(a))。而且,键帽31位于框部39的内侧,且在四周保持一定宽度的间隙S(参照图3)。
如图1(b)、图2(b)、图3所示,键帽31的内侧透光体50被构成为,具有四周的壁部56(56、56、56A、56B),且俯视时为大致四角形,并具有向下方开口的凹部53。凹部53的顶面54为光滑面。在内侧透光体50前侧的壁部56A的下端部一体形成有执行部36。在内侧透光体50后侧的壁部56B上形成有前后方向的高低差,并且下半部位于后侧(参照图3)。
如图2(a)、图3所示,俯视时,在内侧透光体50中,与“SEL”的文字对应的部分为第一透光部51。此外,俯视时,第二透光部52位于围绕第一透光部51的位置,并被形成为四角形。第一透光部51和第二透光部52之间的部分,即在俯视时的第二透光部52的内侧中“SEL”文字之外的部分凹陷为凹状,在该凹状的凹陷部分以埋设状态形成有第一遮光部45。
因此,在从上方可见的范围内,第一遮光部45介于第一透光部51和第二透光部52之间,从而使两者之间不存在连续部分。第一遮光部45的厚度为,足以实现遮光功能的厚度,其远厚于现有的用印刷来附加文字等时的印刷的薄膜厚度。
第一透光部51和第二透光部52在第一遮光部45的正下方用连接部55连接(参照图3)。内侧透光体50由形成凹部53的四周的壁部56、第一透光部51、第二透光部52和连接部55形成,并用同一种树脂形成为一体。第一透光部51以及连接部55的各下表面,成为凹部53的顶面54的一部分。
如图2(b)、图3所示,在第一遮光部45中连续地形成有树脂导入部45a,该树脂导入部45a贯穿连接部55并露出到凹部53的顶面54。树脂导入部45a在后述的第一遮光部45的成形时起到使树脂从下方流入的浇口的作用,在操作器30使用时并没有特别的功能。
键帽31通过按压/放开操作,从而通过铰接部35进行相对于壳体32沿上下方向的摆动,执行部36也与键帽31一体连动从而上下摆动。在非按压状态下,执行部36的下端与开关25接近,当键帽31被按下操作时,开关25通过执行部36而被按下,从而被开启/关闭。虽然开关25被用于例如设定规定的功能,但只要是通过执行部36被按压驱动从而执行开启/关闭的动作的结构,则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做限定。
操作器单元30在被装配在操作面板10以及基板20上的状态下,内侧透光体50的凹部53将覆盖对应的LED29。在本电子设备使用时,LED29常时发光。或者,也可以响应按压键帽31引起的开关25的开启/关闭而发光/消光。LED29的光透过内侧透光体50的第一透光部51、第二透光部52,被操作者目视识别。LED29只要是发光的元件即可,可以是其他的发光元件和光导纤维的尖端。
此外,如图2(a)、图3所示,在俯视时,将内侧透光体50的外周镶边的形式形成有第二遮光部46。在俯视时,第二遮光部46围绕内侧透光体50的第二透光部52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在内侧透光体50前侧的壁部56A上半部的前表面一侧,形成有侧面观察时凹陷成“コ”字形的底切部56Aa(参照图3)。第二遮光部46被形成为,在前侧填充底切部56Aa。
并且,内侧透光体50的第一透光部51、第二透光部52、第一遮光部45、第二遮光部46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上表面共同以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作为键帽31操作面的上表面31b(参照图2(c)、(d))。特别是,第二透光部52被形成为,在其前侧处从键帽31的上表面31b向前表面连续,并成为侧视时为R形状的上前部31a(参照图3)。
如图2(b)、图3所示,在第二遮光部46的下部形成有,在俯视时的全周上,比第二透光部52的外轮廓更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缘部44。
如图3所示,在将操作器单元30装配在操作面板10以及基板20上之后,框部39与操作面板10的对应的操作器对应孔12嵌合。即,框部39的外侧面39a,沿着全周卡合在操作器对应孔12的内侧。由此,使操作器单元30相对于操作器对应孔12在水平方向(与操作面板10以及基板20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因此,框部39(的外侧面39a)和操作器对应穴12共同起到限制水平方向上的操作器单元30的位置的作用。
此外,壳体32的四个壁部32a的上端32aa、下端32ab,分别与操作面板10的背面10a、基板20的上表面20a抵接。由此,操作器单元30相对于基板20以及操作面板10的、垂直于基板20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也被限制。因此,如图3所示,当将操作器单元30向操作面板10以及基板20装配之后,操作器单元30无需螺钉等其他的固定装置,并且不必在基板20上设置安装孔就能够在适当的位置上处于固定状态。
操作器单元30以及操作面板10按照下述的方式被装配在基板20上。
首先,将所有开关25以及LED29配置固定在基板20上。然后将操作面板10翻转,从背面10a一侧,将操作器单元30的框部39与对应的操作器对应孔12嵌合。
接着,将基板20的上表面20a一侧,以重叠的方式覆盖在操作面板10的背面10a一侧上,并校正位置,再从基板20的背面20b一侧用螺钉28螺接。由此,操作面板10以平行的状态被固定在基板20上。与此同时,操作器单元30的四个壁部32a的下端32ab,与基板20的上表面20a抵接,并成为四个壁部32a围绕对应的LED29的状态。执行部36与开关25邻接。
这里,从壁部32a的上端32aa到下端32ab的尺寸被设定为,等于或稍短于柱状螺栓11的长度(从背面10a的突出长度)。因此,操作面板10与基板20之间的间隔,实质上由柱状螺栓11的长度规定。
在所述的结构中,当上表面31b被按压/放开操作时,操作器单元30的键帽31在框架39内沿上下方向摆动。特别是,由于在键帽31与框部39之间设置有间隙S,因而键帽31与操作器对应孔12不会接触。结果是,能够抑制因与操作器对应孔12的摩擦而引起的操作器单元30的工作不良、操作感的恶化、劣化和故障。特别是,即使操作面板10为金属制,在操作器对应孔12内产生了细微的毛刺,也不会对键帽31的动作本身造成影响。并且,由于也可以不在基板20中设置用于安装固定操作器单元30的孔等,因此图形禁止区域较少即可,从而使图形布线效率改善。
由于内侧透光体50覆盖着LED29,因而来自LED29的光从内侧照射凹部53。但是,由于键帽31的上表面31b被第一遮光部45遮光,并且第二遮光部46围绕第二透光部52的外轮廓,因而,对操作者来说,从内侧透光体50上部,主要是从第一透光部51和第二透光部52目视识别发光。
结果是,俯视时,在看似四角形的框状的第二透光部52内侧中有黑暗区域(第一遮光部45),在该黑暗区域内,“SEL”的文字(第一透光部51)以被去掉的状态而被识别。因为使光从内侧部分的第一透光部51和围绕其的第二透光部52双方透过,并在第一透光部45处被切实地遮光,因此对比度提高,并且文字的可识别性提高。
而且,由于第二遮光部46以将第二透光部52的外周镶边的形式形成,因而与第二透光部52的对比度变得分明,第二透光部52外轮廓的可识别性也提高。进而,由于键帽31的上前部31a由第二透光部52形成,并从上表面31b向前表面连续,因而从第二透光部52前方的可识别性提高。
而且,因为第二遮光部46的凸缘部44比第二透光部52的外轮廓更向外周方向突出,使得从间隙S看不到内侧透光体50的壁部56,从而抑制了从第二透光部52外周向上方的漏光。可是,因为壳体32的壁部32a为不透明,因此LED29的光也被壁部32a遮光,从而也不会向操作器单元30的外部泄漏。
接下来,对操作器单元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操作器单元30由构成第一遮光部45、第二遮光部46、壳体32以及铰接部35的遮光性树脂,和构成内侧透光体50的透光性树脂这两种树脂通过二色成形制造,并被构成为一体。
图4为表示使用一次成形时,内侧透光体50被一体成形的情况的截面图。图5为表示使用二次成形时,第一遮光部45、第二遮光部46、壳体32以及铰接部35被一体成形的情况的截面图。这些图对应于图3所示的截面。
在一次成形中,如图4所示,使用了上模13、下模15以及滑动模16。在成形时,上模13、下模15相对地分别向下方、上方移动,但也可以将其中的某一个作为固定侧。滑动模16向后方移动。
上模13主要是用于形成内侧透光体50的上表面,即第一透光部51、第二透光部52的模具,其形成为嵌套,并安装有模具镶块14。在模具镶块14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一遮光部45对应的凸部以及用于形成树脂导入部45a(参照图3)的突设销14a。通过突设销14a,在内侧透光体50的上部(严格地说是连接部55,参照图3),在相当于树脂导入部45a的部分形成贯通孔55a。
下模15主要形成内侧透光体50的凹部53。壁部56由上模13和下模15形成,但特别是,前侧的壁部56A的底切部56Aa由滑动模16形成。
在二次成形中,如图5所示,使用了上模19、下模15以及滑动模17、18。在成形时,虽然上模19、下模15相对地分别向下方、上方移动,但也可以将其中的某一个作为固定侧。例如,将下模15作为固定侧,不使下模15移动。滑动模17、18分别向后方、前方移动。
下模15与在一次成形中使用的模具相同。在下模15上形成有与树脂导入部45a或贯通孔55a同心的沉陷式浇口15a。下模15还具有用于形成壳体32的壁部32a的下半部的形状。在上模19上形成有与键帽31的上表面31b(参照图2(c))和间隙S(参照图3)对应的形状。在图5中示出了作为上模19的形状的一个截面的形状。
在下模15内,形成有与沉陷式浇口15a连通的未图示的浇口。在成形时,上模19内的未图示的直浇道与下模15内的上述浇口连通,并且从上模19内的直浇道供给的遮光性树脂通过上述浇口、沉陷式浇口15a被充填至相当于第一遮光部45的部分。此外,在相当于后侧壁部32a1的部分上,连接有与沉陷式浇口15a不同的未图示的浇口,通过该浇口,遮光性树脂被充填至相当于壳体32的壁部32a、铰接部35以及第二遮光部46的部分。
含有凸缘部44的第二遮光部46,由上模19、下模15以及滑动模17、18形成。铰接部35由上模19、下模15以及滑动模18形成。狭缝窗41、42(参照图2(c)、(d)、图3)由滑动模17、18形成。作为这些上模19、下模15以及滑动模17、18形状的组合而进行的图示只是例示,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
在二次成形中,通过沉陷式浇口15a,暂时形成与第一遮光部45连续的工艺凸起45b。但是,工艺凸起45b在与凹部53的顶面54同一平面的位置被切断,结果是,其作为树脂导入部45a露出顶面54而保留(参照图2(b),图3)。树脂导入部45a在操作器单元30的使用上不会产生任何障碍。通过容许树脂导入部45a以上述的形式存在,使用具有沉陷式浇口的模具,就能够利用同一种树脂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第一、第二遮光部51、52。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光从内侧部分的第一透光部51和围绕其的第二透光部52双方透过,并能够在第一遮光部45处切实地遮光以提高对比度,从而提高可识别性。特别是,由于在俯视时的可视范围内,第一遮光部45被形成为,使第一透光部51和第二透光部52不会产生连续的部分,因而第一透光部51与第一遮光部45完全区别开,从而使得第一透光部51的可识别性特别高。并且,由于键帽31的上表面31b不是用印刷而是由树脂构成所有的区域,因而同印刷遮光涂料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对于磨损的耐久性。
并且,由于第一透光部51和第二透光部52被连接部55连接从而被形成为一体,而且,第一透光部的下表面成为凹部53的顶面54的一部分,因此使得以均匀的亮度对第一、第二透光部51、52进行光照变得容易。特别是,因为LED29由凹部53从上方包围,光的泄露较少,以及内侧透光体50为半透明使得光在内部散射,从而容易使第一、第二透光部51、52的亮度变得均匀。
而且,如果用蓄光性树脂构成内侧透光体50,即使LED29处于不发光状态,只要内侧透光体50处于蓄光状态,就能够确保第一透光部51以及第二透光部52的可识别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透光性树脂构成的内侧透光体50,和由遮光性树脂构成的第一遮光部45、第二遮光部46、壳体32以及铰接部35是通过二色成形而形成的,但从提高可识别性并提高对于磨损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内侧透光体50和其他部分分别制造,再通过嵌合和粘接将操作器单元30构成为一体。
而且,第一透光部51和第二透光部52只需分别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即可,并不是必须用同一种树脂以相同的成形工序一并形成。而且,第一遮光部45、第二遮光部46、壳体32以及铰接部35只需分别由遮光性树脂构成即可,并不是必须用同一种树脂以相同的成形工序一并形成。
此外,作为第一遮光部45,虽然例示了文字,但这是一个示例,想要表示的信息的内容也可以是数值、或者记号等的设计。而且,作为第一遮光部45如同例示,也可以是多个分离部分的组合。
此外,虽然在可识别性这一点上会有所下降,但在键帽31的上表面31b中,第一透光部51和第二透光部52也可以贯穿第一遮光部45从而部分连接。而且,第二透光部52可以不采用完整的环状,第一遮光部45和第二遮光部46也可以将第二透光部52部分切断从而连接在一起。而且,关于第二遮光部46,也可以不是完整的环状而是部分被切断。
此外,在内侧透光体50中,如上前部31a的这种侧视时为R的形状并不限于前部,也可以形成在左右侧部、或者后部。
此外,操作器单元30也可以被配置为,壳体32相对于基板20处于固定状态,并不是必须采用上述通过操作面板10的配置固定方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器单元30中,键帽31为在与基板20垂直的方向上摆动的部件,但是,其只需为,至少在包含与基板20垂直方向的成分的方向上摆动的结构即可。

Claims (11)

1.一种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在具有配置了开关部以及发光部的基板和操作面板的电子设备中,与所述开关部以及发光部相对应地配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部,其通过与所述基板以及所述操作面板抵接而被固定;
键帽,通过作为操作面的上表面被进行按压/放开操作,从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向与所述基板不平行的方向摆动;
在所述键帽中设置有通过与该键帽连动地移动而对所对应的开关部进行按压驱动的执行部;
所述键帽具有:第一透光部,其被形成为,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并使来自对应的发光部的光向上方透过;第二透光部,其被形成为,由透光性树脂构成,且位于俯视时围绕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位置,并使来自对应的发光部的光向上方透过;第一遮光部,其被形成为,由遮光性树脂构成,并处于俯视时的所述第二透光部内侧且介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
所述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以及所述第一遮光部构成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遮光部被形成为,至少在该键帽的所述上表面上,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不存在连续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下方通过连接部连接,从而被形成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透光部、第二透光部以及所述连接部成为一体的部分中,形成有以覆盖对应的发光部的方式向下方开口的凹部,并且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下表面构成所述凹部的顶面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具有将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外周镶边的形式形成的第二遮光部,并且该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以及所述第一遮光部构成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通过铰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键帽通过所述铰接部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而所述第二遮光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铰接部由同一种树脂形成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下方通过连接部连接,从而被形成为一体,而所述第一遮光部和所述第二遮光部由同一种树脂形成,并在所述第一遮光部中连续形成有树脂导入部,该树脂导入部贯穿所述连接部并向下方露出。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遮光部中形成有,沿着俯视时的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全周,比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外轮廓更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缘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部中,至少在其前侧,从所述键帽的所述上表面向前表面连续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相对于所述基板平行地配置,并具有与该操作器单元对应的嵌合孔,在所述固定部中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嵌合孔嵌合,并被夹在所述操作面板和所述基板之间,用于限定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方向以及垂直的方向上的该操作器单元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式操作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第二透光部由蓄光性树脂构成。
CN2009101490882A 2008-07-16 2009-06-18 透光式操作器单元 Active CN101630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4699 2008-07-16
JP2008184699A JP5292964B2 (ja) 2008-07-16 2008-07-16 透光式操作子ユニット
JP2008184699 2008-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0603A CN101630603A (zh) 2010-01-20
CN101630603B true CN101630603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57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0882A Active CN101630603B (zh) 2008-07-16 2009-06-18 透光式操作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92964B2 (zh)
CN (1) CN1016306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32438B1 (en) 2009-07-10 2013-12-25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A separator
CN104134560B (zh) * 2013-05-02 2016-08-31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7408471A (zh) * 2015-03-11 2017-11-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按钮以及利用该按钮的电子设备
CN105448567A (zh) * 2015-11-23 2016-03-3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按键及键盘组件
CN105427848A (zh) * 2015-12-30 2016-03-23 曾平蔚 平板电子音条琴
JP7396014B2 (ja) * 2019-12-13 2023-12-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設定装置および操作子
JP2022110652A (ja) * 2021-01-19 2022-07-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328A (zh) * 2005-04-05 2006-10-1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208B2 (ja) * 1986-04-23 1996-03-13 ナイルス部品株式会社 形象照明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79294Y2 (ja) * 1991-12-02 1998-08-20 栄一 角田 照明ボタン
JP2586379Y2 (ja) * 1992-03-09 1998-12-02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透光表示装置
JPH064031A (ja) * 1992-06-18 1994-01-14 Daifuku Co Ltd 表示装置
US7073916B2 (en) * 2002-04-29 2006-07-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Key for use in low light conditions
JP2008153169A (ja) * 2006-12-20 2008-07-03 Yamaha Corp 電子機器のパネル操作子構造
JP2007123290A (ja) * 2007-02-08 2007-05-17 Kawai Musical Instr Mfg Co Ltd 電子楽器のキートップ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328A (zh) * 2005-04-05 2006-10-1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55948A 2003.09.10
JP特开2005-195765A 2005.07.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0603A (zh) 2010-01-20
JP2010027273A (ja) 2010-02-04
JP5292964B2 (ja)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0603B (zh) 透光式操作器单元
US10449894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at least one symbol,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device
CN104978910B (zh) 显示装置
US20080170405A1 (en) Scuff plate
CN102254487A (zh) 家用电器的显示装置
CN105556254A (zh) 车辆用显示装置
US20140293632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EP2322962A1 (de) Dekorelement mit einem Lichtleiter
WO2014094947A2 (de) Anzeige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4134561A (zh) 金属按键组件以及具有其的控制盒组件和抽油烟机
DE19934707C1 (de) Gehäuseoberschale für Geräte mit integrierter Tastatur und Display
EP2509059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er device using same
CN101258438A (zh) 具有电光显示器的指示器
US20200148099A1 (en) Tractor
EP1463653A1 (de) Schild
CN210881943U (zh) 一种发光车标及车辆
EP1995751A2 (de) Bedienschalter für ein Haushaltsgerät
DE102007034110B4 (de) Bedienknopf für ein Bedienelement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13232496B (zh) 车窗组件及车辆
CN206327295U (zh) 一种无缝防漏光汽车电子面板
JP2009256882A (ja) 自動ドア装置
US8420967B2 (en) Back-lit operating unit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P2201414A1 (de) Leuchtobjekt
CN219749476U (zh) 一种车辆遮光板及车辆
CN218263605U (zh) 导光结构及升降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