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2436A - 曲轴的轴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曲轴的轴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2436A
CN101622436A CN200880006713A CN200880006713A CN101622436A CN 101622436 A CN101622436 A CN 101622436A CN 200880006713 A CN200880006713 A CN 200880006713A CN 200880006713 A CN200880006713 A CN 200880006713A CN 101622436 A CN101622436 A CN 101622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ylinder block
bearing cap
bent axle
block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6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牟礼贤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2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43Arrangements of mechanical drive elements
    • F02F7/0053Crankshaft bearings fitted in the crankc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轴的轴承结构。该曲轴被气缸体下部及设于上述气缸体下部的下侧的轴承盖自由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上部,形成沿着上述曲轴的轴线延伸的应力缓解槽。该应力缓解槽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面上开口。通过形成上述应力缓解槽,而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上部形成沿着上述曲轴的轴线延伸的突缘部。上述突缘部针对施加在上述轴承盖上的上述曲轴旋转时的载荷具有挠曲性。

Description

曲轴的轴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的轴承结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利用气缸体下部和设于气缸体下部的下侧的轴承盖来自由旋转地保持曲轴的曲轴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曲轴的轴承结构中,在形成于气缸体上的半圆形的凹部中所收容的金属轴承;与在形成于轴承盖上的半圆形的凹部中所收容的金属轴承之间,自由旋转地保持有曲轴。该轴承盖在该轴承盖的凹部的两侧的部位通过螺栓以规定的紧固转矩被紧固在气缸体上。曲轴被两个金属轴承保持,并以其轴线为中心顺畅地旋转。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轴承结构,即:将与发动机的气缸数对应地形成于曲轴上的多个轴部分别利用轴承盖和气缸体的轴承来以能够顺畅地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
如图8(b)所示,以往的轴承结构包括:气缸体下部51、轴承盖52、上侧金属轴承53、下侧金属轴承54、螺栓56、57、作为结合部件的柱销环(pin-ring)58、59。在该曲轴的轴承结构中,在轴承盖52与气缸体下部51的相互面对的对接面上分别形成有嵌合孔,通过将柱销环58、50压入到这些嵌合孔中,而将轴承盖52与气缸体下部51结合。
但是,由于轴承盖52通过螺栓56、57以规定的紧固转矩(Nm)紧固在气缸体下部51,因此对气缸体下部51的下表面会施加来自轴承盖52的应力(MPa)。该应力(MPa),在除了与轴承盖52的侧面部52a、52b分别对应的气缸体下部51的下表面的部分(由箭头A及B表示的部分)以外,作为压缩应力(MPa)起作用,而在由箭头A及B表示的部分,作为剪切应力(MPa)起作用。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曲轴55旋转,则与该旋转对应地会在曲轴55的半径方向上作用有随着爆发载荷的惯性力C,特别是由于朝向轴承盖52的下方作用的惯性力C,而使得轴承盖52略微向下方挠曲。其结果,如图8(a)所示,应力集中在气缸体下部51的下表面中的由箭头A及B表示的部分。
如果气缸体下部51和轴承盖52反复地承受上述惯性力C,则气缸体下部51的下表面与轴承盖52的上表面会分离,其结果,在气缸体下部51的下表面的由箭头A及B表示的部分上,产生由所谓的磨擦疲劳等造成的龟裂。
为了防止该龟裂的产生,在气缸体下部51的下表面的由箭头A及B表示的部分上形成圆弧状的槽,由此可以减少所谓的集中应力。然而,如果形成这种圆弧状的槽,则会导致气缸体下部51和轴承盖52对曲轴55的保持力降低。
另外,在气缸体下部51的下表面的由箭头A及B表示的部分上形成圆弧状的槽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地确保气缸体下部51与轴承盖52的接触面的面积,而需要使轴承盖52自身很大。其结果,存在无法促进轴承结构的轻质化及节约空间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1951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的轴承结构,其在确保气缸体下部与轴承盖的接触面的面积的同时,不会有在气缸体下部产生由磨擦疲劳等造成的龟裂的情况且耐久性优异。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曲轴的轴承结构。该曲轴被气缸体下部及设于上述气缸体下部的下侧的轴承盖自由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上部,形成沿着上述曲轴的轴线延伸的应力缓解槽。该应力缓解槽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面上开口。通过形成上述应力缓解槽,可以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上部形成沿着上述曲轴的轴线延伸的突缘部。上述突缘部针对施加在上述轴承盖上的上述曲轴旋转时的载荷具有挠曲性。
依照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曲轴的轴承结构。该曲轴被气缸体下部及设于上述气缸体下部的下侧的轴承盖自由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上部,形成沿着上述曲轴的轴线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从上述轴承盖的两侧面向远离上述曲轴的方向突出,并且具有与上述气缸体下部抵接的上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轴承盖的立体图。
图3(a)是图2的3-3线剖视图。(b)是(a)的3b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a)是用于说明施加在图1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轴承盖安装部上的应力的图。(b)是与(a)对应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剖视图。
图5(a)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轴承盖的局部剖视图。(b)是(a)的5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轴承盖的局部剖视图。(b)是(a)的6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a)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轴承盖的局部剖视图。(b)是(a)的7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a)是用于说明施加在以往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轴承盖安装部上的应力的图。(b)是与(a)对应的曲轴的轴承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曲轴6的轴承结构1进行说明。
图1~图4是表示曲轴6的轴承结构1的图。
如图1及图2所示,轴承结构1具备:气缸体下部2、轴承盖3、上侧金属轴承4、下侧金属轴承5、曲轴6、螺栓7、8、柱销环9、10。而且,与发动机的多个气缸对应地形成于曲轴6上的多个轴部分别由图2所示的轴承结构1支承。即,图2所示的轴承结构1是表示多个轴承结构1当中的一个的图。下面,对一个轴承结构进行说明。
气缸体下部2在与气缸体19的气缸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具有朝向下侧敞开的半圆形的凹部2a。上述上侧金属轴承4被收容在该凹部2a中。另外,气缸体下部2在凹部2a的两侧具有:用于安装螺栓7、8的螺栓用螺纹孔2b、2c;插入定位用的柱销环9、10的柱销环用孔2d、2e。气缸体19是公知的构件,且由轻质的铝合金等制成,并具有收容活塞的气缸筒、冷却水流过的水套等。图1中,气缸体19是作为直列4气缸的发动机用的气缸体图示的,然而气缸数既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4气缸以外的复数。另外,气缸体19也可以是V型等其他形式的发动机用气缸体。
轴承盖3例如由铸铁(FC)等铁材制成,且是独立结构型的四角形的块体。如图2所示,在轴承盖3的上部,形成有收容下侧金属轴承5的凹部3a。另外,轴承盖3在凹部3a的两侧,具有螺栓用贯穿孔3e、3f和柱销环用孔3g、3h。螺栓用贯穿孔3e、3f被设置在与气缸体下部2的螺栓用螺纹孔2b、2c相对置的位置上,柱销环用孔3g、3h被设置在与气缸体下部2的柱销环用孔2d、2e相对置的位置上。
另外,在轴承盖3的侧表面3c的上部,形成有在侧表面3c开口且沿着曲轴6的轴线延伸的应力缓解槽15。比该应力缓解槽15更靠上侧的轴承盖3的部分,形成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1,该突缘部11沿着曲轴6的轴线方向延伸。在与侧表面3c相反的一侧的轴承盖3的侧表面3b的上部,也形成有与上述应力缓解槽15相同的应力缓解槽16。比该应力缓解槽16更靠上侧的轴承盖3的部分,形成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2,该突缘部12沿着曲轴6的轴线方向延伸。
如图3(a)及图3(b)所示,与曲轴6的轴线正交的面中的应力缓解槽15的截面形状是由如下线形成的,即:连结从轴承盖3的上表面3d沿着轴承盖3的侧表面3c离开距离L1的点P1和从该点P1向应力缓解槽15的内侧离开的点P2的线、连结从点P1沿着侧表面3c向下侧离开距离L2的点P3和从该点P3向应力缓解槽15的内侧离开的点P4的线、连结点P2和点P4的圆弧状的线。连结点P2和点P4的圆弧状的线具有曲率半径r1。这里所说的曲率半径,在将曲线中的局部的弯曲程度近似成圆的情况下,是指该近似的圆的半径。
另外,连结点P1和点P2的线相对于上表面3d倾斜角度θ。该角度θ虽然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3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设定为能够使应力缓解槽15的上侧的突缘部11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缘部11赋予挠曲性即可。即,角度θ只要是可以减少在气缸体下部2产生的剪切应力的角度即可。
距离L1与角度θ相同,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3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是能够使突缘部11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缘部11赋予挠曲性的长度即可。连结点P3与点P4的线既可以相对于上表面3d平行,也可以是点P3相对于点P4处于上方或下方地倾斜。连结点P1与点P2的线在点P2处与连结点P2与点P4的曲线平滑地连接,连结点P2与点P4的曲线在点P4处与连结点P3与点P4的线平滑地连接。
应力缓解槽15相对于侧表面3c具有深度D1。该深度D1与角度θ及距离L1相同,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3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是能够使突缘部11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缘部11赋予挠曲性的深度即可。另外,应力缓解槽15的底部虽然与曲轴6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然而也可以是相对于曲轴6的轴线以规定的角度向上方或下方倾斜。另外,深度D1优选在应力缓解槽15的长度方向上是恒定的,然而也可以根据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应力缓解槽16既可以是与上述的应力缓解槽15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应力缓解槽16例如也可以与曲轴8的旋转方向或形状等对应地是与应力缓解槽15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对于与形成于曲轴6上的多个轴部分别对应的多个轴承盖3,其各自所形成的应力缓解槽15、16既可以在每个轴承盖3中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在所有的轴承盖3中都是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
通过像这样适当地选择应力缓解槽15、16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就能够借助下侧金属轴承5并利用气缸体下部2和轴承盖3左右平衡良好地支承曲轴6。其结果,能够减少在气缸体下部3中产生的剪切应力。
如图3(b)所示,突缘部11沿着曲轴6的轴线延伸。具体来说,突缘部11具有: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上表面42、从该上表面42起沿着下侧具有规定长度L1的侧表面43、形成应力缓解槽15的下表面31。下表面31包括:相对于上表面42以上述的角度θ倾斜的倾斜面31a、与该倾斜面31a连续且具有曲率半径r1的圆弧面31b。倾斜面31a以从突缘部11的顶端起越朝向底端则突缘部11的厚度越大的方式,相对于上表面42倾斜。在由曲轴8的旋转造成的惯性力向轴承盖3的下方作用之时,因轴承盖3的侧表面3b、3c的上部推压气缸体下部2,而会对气缸体下部2作用有剪切应力。但是,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突缘部11会朝向应力缓解槽15变形,以便缓解这种剪切应力。
突缘部12既可以是与上述的突缘部11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突缘部12例如也可以与曲轴6的旋转方向或形状等对应地是与突缘部11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对于与形成于曲轴6上的多个轴部分别对应的多个轴承盖3,其各自所形成的突缘部11、12在每个轴承盖3中既可以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是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通过与上述的应力缓解槽15、16相同,像这样适当地选择突缘部11、12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就能够借助下侧金属轴承5并利用气缸体下部2和轴承盖3左右平衡良好地支承曲轴6。其结果,能够减少在气缸体下部2中产生的剪切应力。
上侧金属轴承4及下侧金属轴承5是将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板形成为圆弧状的构件,且在其内壁面上形成有提高初始磨合性的微细条痕或润滑用的槽等。
曲轴6是公知的构件,且具有与发动机的气缸数对应的曲轴销,借助连杆与活塞连结,从而可以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来旋转运动。
柱销环9、10例如为不锈钢制的圆柱状的销钉,其一端部被压入到形成于气缸体下部2的柱销环用孔2d、2e中,另一端部被压入到形成于轴承盖3上的柱销环用孔3g、3h中。由于像这样柱销环9、10的两端部被分别压入到对应的孔中,因此轴承盖3被定位在气缸体下部2上。
如此构成的轴承结构1中,如图2、图3(a)及图3(b)所示,首先,柱销环9、10的一端部被压入到气缸体下部2的柱销环用孔2d、2e中,然后上侧金属轴承4被收容于气缸体下部2的凹部2a中,进而曲轴6的轴部被收容于上侧金属轴承4中。然后,下侧金属轴承5被收容于轴承盖3的凹部3a中,进而柱销环9、10的另一端部被压入到轴承盖3的柱销环用孔3g、3h中,直到轴承盖3的上表面3d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这样进行轴承盖3相对于气缸体下部2的定位。
然后,螺栓7、8穿过螺栓用贯穿孔3e、3f而被旋入到气缸体下部2的螺栓用孔2b、2c中,以规定的紧固转矩(Nm)将轴承盖3紧固在气缸体下部2上。通过该紧固,曲轴6能够在由上侧金属轴承4及下侧金属轴承5保持的状态下顺畅地旋转。
如上说明所示,通过在轴承盖3的侧表面3b、3c的上部形成应力缓解槽15、16,而在轴承盖3上设置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1、12。从而,能够在确保气缸体下部2与轴承盖3的接触面的面积的同时,减少在气缸体下部2中产生的剪切应力。
具体来说,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与轴承盖3的侧表面3b、3c分别对应的气缸体下部2的部位上,随着螺栓7、8的紧固而产生的剪切应力(MPa)得到明显的减小。图4(a)中,虚线表示在以往的轴承结构中产生的剪切应力,实线表示在本发明涉及的轴承结构1中产生的剪切应力。如图4(a)所示,在与轴承盖3的突缘部11、12接触的气缸体下部2的部位上产生的剪切应力,与以往相比减小约70%。图4(a)所示的曲线图是表示利用CAE(Computer AidedEngineering)模拟的结果的图。上述曲线图是通过将图3所示的角度θ、距离L1、深度D1等作为参数并适当地选择最佳条件来进行模拟而得到的,且表示气缸体下部2中的压缩应力(MPa)及剪切引力(MPa)。即,在与轴承盖3的侧表面3b、3c分别对应的气缸体下部2的部位上产生剪切应力,在除此以外的部位上产生压缩应力。
如果像这样剪切应力得到减少,则即使因曲轴6的旋转而沿着曲轴6的半径方向反复作用有惯性力,也不会有气缸体下部2的下表面与轴承盖3的上表面3d分离的情况,另外,也不会有产生由所谓的磨擦疲劳等造成的龟裂的情况。由此,可得到耐久性优异的轴承结构。
下面,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依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进行说明。
图5(a)及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轴承盖23例如由铸铁(FC)等铁材制成,与图2所示的构件相同,是四角形的块体。在轴承盖23的上部,形成有收容下侧金属轴承5的凹部3a。另外,轴承盖23在凹部3a的两侧部,具有螺栓用贯穿孔3e、3f和柱销环用孔3g、3h。螺栓用贯穿孔3e、3f被设置在与气缸体下部2的螺栓用螺纹孔2b、2c相对置的位置上,柱销环用孔3g、3h被设置在与气缸体下部2的柱销环用孔2d、2e相对置的位置上。
另外,如图5(a)、(b)所示,在轴承盖23的侧面3c的上部,形成有在侧表面3c上开口且沿着曲轴6的轴线延伸的应力缓解槽15a。在比该应力缓解槽15a更靠上侧的轴承盖3的部分,形成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1a,该突缘部11a沿着曲轴8的轴线方向延伸。在与侧表面3c相反的一侧的轴承盖23的侧表面3b的上部,也形成有与上述应力缓解槽15a相同的应力缓解槽16a。比该应力缓解槽16a更靠上侧的轴承盖3的部分形成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2a,该突缘部12a沿着曲轴6的轴线方向延伸。应力缓解槽16a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与曲轴6的旋转方向或形状等对应地是与应力缓解槽15a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突缘部12a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与曲轴6的旋转方向或形状等对应地是与突缘部11a不同的形状及大小。另外,应力缓解槽16a也可以是与应力缓解槽15a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突缘部12a也可以是与突缘部11a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另外,对于与形成于曲轴6上的多个轴部分别对应的多个轴承盖23,其各自所形成的应力缓解槽15a、16a既可以在每个轴承盖23中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在所有的轴承盖23中都是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突缘部11a、12a既可以在每个轴承盖23中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在所有的轴承盖23中都是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
如图5(a)及图5(b)所示,与曲轴6的轴线正交的面中的应力缓解槽15a的截面形状是由连结点P5和点P6的圆弧状的线形成的,该点P5是从轴承盖23的上表面3d沿着轴承盖23的侧面3c离开距离L4的点,该点P6是从该点P5沿侧表面3c向下侧离开距离L5的点。连结点P5和点P6的圆弧状的线具有曲率半径r2。距离L4的长度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及轴承盖23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设定为能够使突缘部11a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缘部11a赋予挠曲性即可。另外,曲率半径r2的长度是与深度D2的大小相对应来决定的。
应力缓解槽15a相对于侧表面3c具有深度D2。该深度D2与距离L4相同,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23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是能够使突缘部11a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缘部11a赋予挠曲性的深度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应力缓解槽15a的底部与曲轴6的轴线平行地形成,然而也可以并非如此,而是将应力缓解槽15a的底部相对于曲轴6的轴线以规定的角度向上方或下方倾斜。应力缓解槽15a的底部也可以相对于曲轴6的轴线例如倾斜1~10度。另外,深度D2优选为在应力缓解槽15a的长度方向上是恒定的,然而也可以根据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
突缘部11a沿着曲轴6的轴线延伸。突缘部12a与突缘部11a相同,具有: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上表面44、从该上表面44起沿着下方具有规定的长度L4的侧表面45、形成应力缓解槽15a的下表面35。下表面35如前所述是具有曲率半径r2的圆弧面。在由曲轴6的旋转造成的惯性力向轴承盖3的下方作用之时,因轴承部23的侧表面3b、3c的上部推压气缸体下部2,从而使得突缘部11a朝向应力缓解槽15a变形,以便缓解作用于气缸体下部2上的剪切应力。
如上说明所示,通过在轴承盖23的侧表面3b、3c的上部形成应力缓解槽15a、16a,而在轴承盖23上设置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1a、12a。从而,能够在确保气缸体下部2与轴承盖23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的同时,减少在气缸体下部2中产生的剪切应力。具体来说,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相同的效果。
下面,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依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进行说明。
图6(a)及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轴承盖24例如由铸铁(FC)等铁材制成,与图2所示的构件相同,是四角形的块体。在轴承盖24的上部,形成有收容下侧金属轴承5的凹部3a。另外,轴承盖24在凹部3a的两侧部,具有螺栓用贯穿孔3e、3f和柱销环用孔3h、3i。螺栓用贯穿孔3e、3f被设置在与气缸体下部2的螺栓用螺纹孔2b、2c相对置的位置上,柱销环用孔3h、3i被设置在与气缸体下部2的柱销环用孔2d、2e相对置的位置上。
另外,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轴承盖24的侧表面3c的上部,形成有在侧表面3c上开口且沿着曲轴6的轴线延伸的应力缓解槽15b。在该应力缓解槽15b的上侧的轴承盖24的部分,形成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1b,该突缘部11b沿着曲轴8的轴线方向延伸。在与侧表面3c相反的一侧的轴承盖24的侧面3b的上部,也形成有与上述应力缓解槽15b同样的应力缓解槽16b。比该应力缓解槽16b更靠上侧的轴承盖24的部分形成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2b,该突缘部12b沿着曲轴6的轴线方向延伸。应力缓解槽16b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与曲轴6的旋转方向或形状等对应地是与应力缓解槽15b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突缘部12b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与曲轴6的旋转方向或形状等对应地是与突缘部11b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另外,应力缓解槽16b也可以是与应力缓解槽15b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突缘部12b也可以是与突缘部11b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另外,对于与形成于曲轴6上的多个轴部分别对应的多个轴承盖24,其各自所形成的应力缓解槽15b、16b也可以在每个轴承盖24中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突缘部11b、12b既可以在每个轴承盖24中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在所有的轴承盖24中都是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
如图6(a)及图6(b)所示,与曲轴6的轴线正交的面中的应力缓解槽15b的截面形状是由如下线形成的,即:连结从轴承盖24的上表面3d沿着轴承盖24的侧表面3c离开距离L6的点P7和从该点P7向应力缓解槽15b的内侧离开的点P8的线;连结从点P7沿着侧表面3c向下侧离开距离L7的点P10和从该点P10向应力缓解槽15b的内侧离开的点P9的线;连结点P8和点P9的圆弧状的线。连结点P7和点P8的线与轴承盖24的上表面3d平行,连结点P8和点P9的圆弧状的线具有曲率半径r3。
距离L6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24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是能够使突缘部11b的刚性降低而对突缘部11b赋予挠曲性的深度即可。另外,曲率半径r3的大小与距离L6相同,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24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是能够使突缘部11b的刚性降低而对突缘部11b赋予挠曲性的大小即可。
应力缓解槽15b相对于侧表面3c具有深度D3。该深度D3与距离L6相同,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24的材料、距离L6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是能够使突缘部11b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缘部11b赋予挠曲性的深度即可。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应力缓解槽15b的底部与曲轴6的轴线平行地形成,然而也可以并非如此,而是将应力缓解槽15b的底部相对于曲轴6的轴线以规定的角度向上方或下方倾斜。另外,深度D3优选在应力缓解槽15b的长度方向上是恒定的,然而也可以根据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突缘部11b沿着曲轴6的轴线方向延伸。如图6(b)所示,突缘部12b具有: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上表面46;从该上表面46起沿着下侧具有规定长度L4的侧表面47;形成应力缓解槽15b的下表面32。下表面32具有平行面36和曲率半径r2的圆弧面37。在由曲轴6的旋转造成的惯性力向轴承盖24的下方作用之时,因轴承部24的侧表面3b、3c的上部推压气缸体下部2,突缘部11b朝向应力缓解槽15b变形,以便缓解作用于气缸体下部2的剪切应力。
如以上说明所示,通过在轴承盖24的侧表面3b、3c的上部形成应力缓解槽15b、16b,而在轴承盖24上设置有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突缘部11b、12b。从而,能够在确保气缸体下部2与轴承盖24的接触面的面积的同时,减少在气缸体下部2中产生的剪切应力。具体来说,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相同的效果。
下面,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依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进行说明。
图7(a)及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轴承盖25,例如由铸铁(FC)等铁材制成,与图2所示的构件相同,是四角形的块体。在轴承盖25的上部,形成有收容下侧金属轴承5的凹部3a。另外,在轴承盖25上,在凹部3a的两侧部,具有螺栓用贯穿孔3e、3f和柱销环用孔3g、3h。螺栓用贯穿孔3e、3f被设置在与气缸体下部2的螺栓用螺纹孔2b、2c相对置的位置上,柱销环用孔3g、3h被设置在与气缸体下部2的柱销环用孔2d、2e相对置的位置上。
另外,如图7(a)及图7(b)所示,在轴承盖25的侧表面3c的上部,形成有沿着曲轴6的轴线延伸的突出部17。在与侧表面3c相反的一侧的轴承盖25的侧面3b的上部,也形成有与上述突出部17相同的突出部18。突出部18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与曲轴6的旋转方向或形状等对应地是与突出部17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突出部17也可以是与突出部18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另外,对于与形成于曲轴6上的多个轴部对应的多个轴承盖25,其各自所形成的突出部17、18既可以在每个轴承盖25中是不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也可以在所有的轴承盖25中都是相同的配置、形状及大小。
突出部17沿着曲轴6的轴线方向延伸。如图7(a)及图7(b)所示,突出部17具有:与气缸体下部2抵接的上表面48;从该上表面48起向下方延伸的侧表面49;由相对于侧表面49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39及圆弧面41构成的下表面50。对于该突出部17而言,与曲轴6的轴线正交的面中的突出部17的截面形状是由如下线形成的,即:连结从轴承盖25的上表面48沿着轴承盖25的侧表面49离开距离L8的点P11和从该点P11向内侧离开的点P12的线;连结从点P12向下侧离开的位于侧表面3c上的点P13和点P12的圆弧状的线。连结点P11和点P12的线相对于上表面48以角度θ1倾斜。连结点P13与点P12的圆弧状的线具有曲率半径r4。
距离L8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25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设定为能够使突出部17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出部17赋予挠曲性即可。上述角度θ1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25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设定为能够使突出部17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出部17赋予挠曲性即可。另外,曲率半径r4与距离L6的长度相同,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25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设定为能够使突出部17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出部17赋予挠曲性即可。
突出部17的顶端面49相对于侧表面3c的高度H与距离L6相同,根据车种类、发动机的性能、气缸体19及轴承盖25的材料、距离L6以及其他的条件而不同,然而只要设定为能够使突出部17的刚性降低而对该突出部17赋予挠曲性即可。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突出部17的顶端面49与曲轴6的轴线平行地形成,然而也可以并非如此,而是将突出部17的顶端面49相对于曲轴6的轴线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另外,高度H优选在突出部17的长度方向上是恒定的,然而也可以根据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如以上说明所示,通过在轴承盖25的侧表面3b、3c的上部形成突出部17、18,能够在确保气缸体下部2与轴承盖25的接触面的面积的同时,减少在气缸体下部2中产生的剪切应力。具体来说,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结构1相同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所示,本发明涉及的轴承结构1在轴承盖3的侧表面3b、3c的上部形成在轴承盖3的侧表面3b、3c上开口且沿着曲轴6的轴线的应力缓解槽15、16。从而,在由曲轴6的旋转造成的外力向轴承盖3的下方作用之时,能够缓解因轴承盖3的侧表面3b、3c的各上部推压气缸体下部2而在气缸体下部2中产生的应力。其结果,可以起到如下效果,即,在确保气缸体与轴承盖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的同时,减少在气缸体中产生的剪切应力,从而不会有产生由磨擦疲劳等造成的龟裂的情况,能够提高耐久性。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曲轴的轴承结构对于将大范围旋转的轴的轴承用独立结构的轴承盖来保持的轴承结构来说十分有用。

Claims (8)

1.一种轴承结构,是曲轴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曲轴被气缸体下部及设于上述气缸体下部的下侧的轴承盖自由旋转地保持,
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上部,形成沿着上述曲轴的轴线延伸的应力缓解槽,该应力缓解槽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面上开口,
通过形成上述应力缓解槽,而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上部形成沿着上述曲轴的轴线延伸的突缘部,上述突缘部针对施加在上述轴承盖上的上述曲轴旋转时的载荷具有挠曲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突缘部具有:与上述气缸体下部抵接的上表面;从上述上表面起沿着下侧具有规定长度的侧表面;形成上述应力缓解槽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
上述下表面包括:相对于上述上表面倾斜的倾斜面;与上述倾斜面连续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突缘部具有:与上述气缸体下部抵接的上表面;从上述上表面起沿着下侧具有规定长度的侧表面;形成上述应力缓解槽的下表面,
上述下表面包括:相对于上述上表面平行的平行面;与上述平行面连续的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突缘部具有:与上述气缸体下部抵接的上表面;从上述上表面起沿着下侧具有规定长度的侧表面;形成上述应力缓解槽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
上述下表面为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突缘部具有:与上述气缸体下部抵接的上表面;与上述上表面连续的侧表面;形成上述应力缓解槽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
上述下表面包括:与上述侧表面连续且相对于上述上表面倾斜或平行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下表面包括与上述侧表面连续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以从突缘部的顶端起越朝向底端则突缘部的厚度越大的方式相对于上述上表面倾斜。
7.一种轴承结构,是曲轴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曲轴被气缸体下部及设于上述气缸体下部的下侧的轴承盖自由旋转地保持,
在上述轴承盖的两侧上部,形成沿着上述曲轴的轴线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从上述轴承盖的两侧面向远离上述曲轴的方向突出,并且具有与上述气缸体下部抵接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突出部具有:与上述气缸体下部抵接的上表面;从上述上表面起沿着下侧具有规定长度的顶端面,
上述下表面包括:相对于上述上表面倾斜的倾斜面:与该倾斜面连续的圆弧面。
CN200880006713A 2007-03-06 2008-03-06 曲轴的轴承结构 Pending CN1016224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5397A JP2008215532A (ja) 2007-03-06 2007-03-06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JP055397/2007 2007-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2436A true CN101622436A (zh) 2010-01-06

Family

ID=3975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6713A Pending CN101622436A (zh) 2007-03-06 2008-03-06 曲轴的轴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13862A1 (zh)
EP (1) EP2119899A1 (zh)
JP (1) JP2008215532A (zh)
CN (1) CN101622436A (zh)
BR (1) BRPI0809065A2 (zh)
RU (1) RU2426904C2 (zh)
WO (1) WO2008111469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6077A (zh) * 2011-11-29 2012-06-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接触面积低摩擦凸轮轴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89831A (zh) * 2011-11-04 2013-05-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发动机机体的推力轴承组件
CN103573463A (zh) * 2012-08-07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06351960A (zh) * 2015-07-14 2017-01-25 米巴烧结奥地利有限公司 分体式轴承装置
CN106917827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轴承的支承装置
CN107155338A (zh) * 2014-10-27 2017-09-12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组和具备该发动机组的内燃机
CN107750305A (zh) * 2015-06-01 2018-03-02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系统的部件的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CN109072813A (zh) * 2016-04-07 2018-12-21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缸体及具有该缸体的内燃机
CN112012844A (zh) * 2019-05-30 2020-12-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缸体组装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1700A (ja) * 2010-05-14 2011-12-01 Otics Corp カム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JP5884266B2 (ja) * 2010-12-27 2016-03-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ベアリングキャップ及びラダーフレーム
DE102011114786A1 (de) * 2011-10-01 2013-04-04 Man Truck & Bus Ag Motorbaugruppe umfassend einen Lagerbock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Montage
JP6729415B2 (ja) * 2017-01-19 2020-07-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支持構造
JP6874669B2 (ja) * 2017-12-15 2021-05-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キャップ組立体及び内燃機関
US10975800B2 (en) * 2018-09-04 2021-04-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ylinder block assembly
FR3102807B1 (fr) * 2019-11-06 2021-11-12 Renault Sas Pion de centrage coniq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3512U (zh) * 1988-10-11 1990-04-18
JPH02114750U (zh) * 1989-02-28 1990-09-13
US6422755B1 (en) * 1996-05-03 2002-07-23 Gkn Sinter Metals-Germantown, Inc. Precisely repositioning powder metal components
US6471406B1 (en) * 1996-05-03 2002-10-29 Gkn Sinter Metals, Inc. Side-bolt bearing caps
CA2253578A1 (en) * 1996-05-03 1997-11-13 Lawrence E. Eckstein Precisely repositionable bearing cap
US6158402A (en) * 1997-10-03 2000-12-1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block structure in multi-cylinder engine
JPH11107850A (ja) * 1997-10-03 1999-04-20 Honda Motor Co Ltd 回転軸の支持構造及び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クランク軸の支持構造
JP2005195114A (ja) 2004-01-08 2005-07-2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の軸受構造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9831A (zh) * 2011-11-04 2013-05-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发动机机体的推力轴承组件
CN102506077A (zh) * 2011-11-29 2012-06-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接触面积低摩擦凸轮轴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06077B (zh) * 2011-11-29 2014-03-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接触面积低摩擦凸轮轴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73463A (zh) * 2012-08-07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07155338A (zh) * 2014-10-27 2017-09-12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组和具备该发动机组的内燃机
CN107155338B (zh) * 2014-10-27 2019-11-01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组和具备该发动机组的内燃机
CN107750305A (zh) * 2015-06-01 2018-03-02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系统的部件的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CN106351960A (zh) * 2015-07-14 2017-01-25 米巴烧结奥地利有限公司 分体式轴承装置
CN106917827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轴承的支承装置
CN106917827B (zh) * 2015-12-25 2019-03-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轴承的支承装置
CN109072813A (zh) * 2016-04-07 2018-12-21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缸体及具有该缸体的内燃机
CN109072813B (zh) * 2016-04-07 2020-07-28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缸体及具有该缸体的内燃机
CN112012844A (zh) * 2019-05-30 2020-12-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缸体组装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19899A1 (en) 2009-11-18
BRPI0809065A2 (pt) 2014-09-23
US20110013862A1 (en) 2011-01-20
WO2008111469A1 (ja) 2008-09-18
JP2008215532A (ja) 2008-09-18
RU2009133186A (ru) 2011-03-10
RU2426904C2 (ru) 201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2436A (zh) 曲轴的轴承结构
JP4984574B2 (ja) 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のクランクシャフト
US6877463B2 (en) Link mechanism of recipro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304187B2 (ja) 内燃機関の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
KR101967505B1 (ko) 경사판식 유압 모터 또는 경사판식 유압 펌프
JP6729415B2 (ja)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支持構造
EP3346107B1 (en) Piston crank mechanism with lubrication structure and lubrication method for upper pin in piston crank mechanis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807282B (zh) 曲轴、轴承组件以及大型多缸体二冲程柴油机
JP4979731B2 (ja) 走行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101554379B1 (ko) 피스톤 베어링 장치
CN104662293A (zh) 液压旋转机所具备的柱塞以及液压旋转机
US20150247525A1 (en) Weight optimized crank-shaft
JP2008151271A (ja) エンジンのすべり軸受
JPH11280752A (ja)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JP5003656B2 (ja)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支持構造
JP4581675B2 (ja) 内燃機関
CN217893006U (zh) 一种压路机铰接结构
JP2010144608A (ja) 複リンク式エンジンの軸受構造
JP5912475B2 (ja) 斜板式油圧モータ又は斜板式油圧ポンプ
JP2009036147A (ja) 内燃機関の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
JP2019100306A (ja) エンジン
JP5321148B2 (ja) 複リンク式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
JPH07247901A (ja) 内燃機関用ピストン
JPH085368Y2 (ja) 内燃機関の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CN107354864B (zh) 桥梁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