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1624B -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1624B
CN101621624B CN2009101500583A CN200910150058A CN101621624B CN 101621624 B CN101621624 B CN 101621624B CN 2009101500583 A CN2009101500583 A CN 2009101500583A CN 200910150058 A CN200910150058 A CN 200910150058A CN 101621624 B CN101621624 B CN 101621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timate
focus detection
focus
evaluation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00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1624A (zh
Inventor
石井和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21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1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1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16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该焦点调节设备包括:检测单元,用于从拍摄到的图像检测要聚焦的被摄体图像;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拍摄到的图像中设置焦点检测区域;以及焦点调节单元,用于根据基于来自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的AF评价值,调节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对于跟随所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区域和不跟随所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区域,设置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第二焦点检测区域。焦点调节单元以依赖于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大小、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位置和拍摄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率,对基于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AF评价值进行加权相加。

Description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拍摄的被摄体的特征部分并基于提取结果进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摄像机的自动调焦(AF)控制中,TV-AF方法已成为主流,该TV-AF方法用于生成表示由图像传感器所生成的视频信号的锐度(对比度状态)的AF评价值并且搜索AF评价值最大的调焦透镜的位置。然而,存在下面的问题:例如,当拍摄人物时,由于对比度的关系,不是聚焦于主被摄体的人物,而聚焦于背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知一种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例如,摄像设备(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6-227080号公报)在包括所识别出的面部区域的区域中设置用于检测对焦(in-focus)状态的焦点检测区域,并且进行焦点检测。可选地,摄像设备(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1-215403号公报)检测人的眼睛,并且参考所检测到的眼睛进行焦点检测。
在使用上述面部识别功能的焦点检测中,当已识别出面部时,在所识别出的面部部分中进行焦点调节,以使得立即处理用户想要的被摄体人物。然而,在运动图像拍摄处理的情况下,通常在画面上出现接踵而至的各种被摄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一次都对所识别出的面部进行焦点调节,则当在画面的边缘临时出现偶然经过的路人时,将对该人物进行焦点调节。最终没有对用户想要的人物进行焦点调节。换句话说,通常,在拍摄运动图像时,用户通常拍摄图像以使得将被摄体配置在画面的中央。然而,当在画面的边缘识别到面部时,可能对处于边缘的面部进行焦点调节。结果,没有对用户想要的被摄体进行焦点调节。
此外,在上述状况下,识别临时出现在画面边缘的被摄体人物的面部,并且将要进行对处于边缘的人物面部的焦点调节,但是,此后,该人物可能从画面永久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将进行不稳定的焦点调节,从而使得对位于画面中央的被摄体将再次进行焦点调节,这最终将使用户感到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用户想要的被摄体进行稳定的焦点调节的焦点检测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包括:检测单元,用于从拍摄到的图像检测要聚焦的被摄体图像;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拍摄到的图像中设置焦点检测区域;以及焦点调节单元,用于根据基于来自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的AF评价值,调节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其中,所述设置单元被配置成设置跟随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不跟随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并且所述焦点调节单元被配置成以依赖于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大小、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位置和拍摄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率,对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AF评价值进行加权相加,以基于所述加权相加的结果调节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从拍摄到的图像检测要聚焦的被摄体图像;在所述拍摄到的图像中设置焦点检测区域;获取AF评价值,以根据基于来自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的AF评价值,调节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从而进行焦点调节;设置跟随所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不跟随所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以及以依赖于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大小、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位置和拍摄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率,对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AF评价值进行加权相加,以基于所述加权相加的结果调节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摄像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AF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画面上的焦点检测区域的设置位置的图像图;
图4是示出根据其它典型实施例的AF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其它典型实施例的AF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摄像机的结构。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将说明摄像机,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数字静止照相机和显微镜以及其它焦点检测设备。
如图1所示,摄像光学系统包括第一固定透镜101、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并进行变焦的变倍透镜102和光圈103。摄像光学系统还包括第二固定透镜104和焦点补偿器透镜105(以下称为调焦透镜),其中,调焦透镜105具有用以校正与变焦相关联的焦平面的移动的功能以及调焦功能。
图像传感器106是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的光电转换元件。相关双采样(CDS)/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107进行图像传感器106的输出的采样,并且进行增益调整。
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108对来自CDS/AGC电路107的输出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并生成视频信号。监视器109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并且显示来自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108的视频信号。记录单元115将来自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108的视频信号记录在磁带、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的记录介质上。
变焦驱动单元110使变倍透镜102移动。调焦驱动单元111使调焦透镜105移动。变焦驱动单元110和调焦驱动单元111包括步进电动机、直流(DC)电动机、振动型电动机和音圈电动机等的致动器。
AF门112仅允许来自CDS/AGC电路107的所有像素的输出信号中的用于焦点检测的区域的信号通过。
AF信号处理电路113从已通过AF门112的信号中提取高频成分和亮度差成分(已通过AF门112的信号的亮度水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等,从而生成AF评价值作为第一信息。将AF评价值输出至照相机/AF微计算机114。AF评价值表示基于来自图像传感器106的输出信号所生成的图片的锐度(对比度状态)。然而,由于锐度根据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而改变,因而AF评价值结果成为表示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的信号。
照相机/AF微计算机(以下简称为微计算机)114控制整个摄像机的操作,并且通过控制调焦驱动单元111以使调焦透镜105移动来进行调焦控制。微计算机114以TV-AF方法进行调焦控制,以基于如上所述的图片的锐度进行焦点调节(以下简称为TV-AF)。
面部检测单元116对于图像信号进行面部识别处理,以检测拍摄画面中的人物的面部区域。面部检测单元116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微计算机114。微计算机114基于上述检测结果,向AF门112发送信息,以将用于焦点检测的区域添加至包括画面中的面部区域的位置。
此外,作为面部识别处理,例如,存在这样一种方法:从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各像素的灰度级颜色提取肤色区域,并且基于与预先准备的面部的轮廓样板(contour plate)的匹配度来检测面部。此外,存在一种通过使用已知模式识别技术提取眼睛、鼻子和嘴等面部的特征部分来进行面部检测的方法。面部识别的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还可以使用任意方法。
接着,将参考图2说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由微计算机114进行的AF控制(调焦控制)。根据存储在微计算机114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该AF控制。
在步骤S201,微计算机114开始处理。以用于生成例如一个场图像的来自图像传感器106的图像信号的读取周期,重复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202,微计算机114基于由面部检测单元116对拍摄到的图像所进行的面部识别处理的结果,获取有无识别出的面部。在步骤S203,微计算机114基于有无识别出的面部,判断是否成功进行了面部识别。如果成功进行了面部识别(步骤S203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204。如果面部识别失败(步骤S203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210。
在步骤S210,由于面部识别失败,因而微计算机114向AF门112设置焦点检测区域(以下称为普通框)。传统地设置普通框用于进行普通焦点调节控制,并且普通框不跟随被摄体。接着,在步骤S211,微计算机114从普通框获取AF评价值,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208。
另一方面,如果成功进行了面部识别,则微计算机114向AF门112设置包括步骤S204中所识别出的面部区域的焦点检测区域(以下称为面部框)和普通框,其中,该焦点检测区域跟随被摄体移动。接着,在步骤S205,微计算机114从面部框和普通框获取各自的AF评价值,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206。在该处理中获取的各AF评价值是根据焦点检测区域的区域大小、信号的亮度值和信号的对比度值中的至少一个而标准化后的AF评价值。
在步骤S206,微计算机114获取与面部检测单元116在面部识别处理中在画面上识别出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是已识别到面部的区域的中心位置或者是眼睛、鼻子和嘴等面部的特征点的位置。
接着,在步骤S207,根据在步骤S206获得的与画面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向在面部框中所获取的AF评价值(对各区域标准化后的AF评价值)施加权重。
换句话说,微计算机114通过乘以以下面的方式依赖于与画面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第一预定比率,来重新计算AF评价值。如果面部框存在于画面的中心附近,则增大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并且如果面部框存在于画面的边缘,则减小面部框的权重。
通常,这是因为用户常常在将主被摄体配置于画面中央附近时拍摄照片。如果每一次都使用面部框的AF评价值进行焦点调节,尤其在运动图像拍摄处理期间,不同于主被摄体的被摄体可能在拍摄时频繁进入画面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识别在画面边缘出现的不想要的人物被摄体的面部,则对用户不想要的被摄体进行焦点调节。此外,如果在微计算机114驱动调焦透镜以对不想要的被摄体进行焦点调节之后该不想要的被摄体立即移出画面,则微计算机114可能再次驱动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调节以聚焦于位于中央的被摄体。在这种情况下,焦点调节似乎存在波动,并且该调节可能变得不稳定。
这样,如果发生了如上所述的焦点调节,则将使用户感到麻烦。由于该原因,需要根据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来改变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并且对于在画面边缘所识别出的面部,设计为减小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
现在,可以将如上所述的第一预定比率作为比率数据的值详细存储在存储器中,其中,根据与画面上的位置有关的所有信息来存储所述第一预定比率。可选地,可以预先将画面分成两个或多个区域,并且可以存储第一预定比率作为分割后的画面的各区域的比率数据的值。此外,考虑到在用户将主被摄体配置在画面上时的人物面部的位置,可以确定比率数据以使得注重上部分而不是画面的中央。
在步骤S208,微计算机114对已重新计算出的面部框的AF评价值和普通框的AF评价值进行加权相加,并且生成由此得到的主要在TV-AF处理中进行焦点调节时使用的AF评价值。
作为例子,将参考图3A和图3B说明步骤S207和S 208中所进行的处理。图3A是人物存在于画面中央的情况,并且图3B是人物存在于画面边缘的情况。在图3A的情况下,以下面的等式给出在步骤S 208所生成的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A)。
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A)=α(A)×(面部框的AF评价值)+(普通框的AF评价值)                                      (1)
此外,在图3B的情况下,以下面的等式给出在步骤S208所生成的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B)。
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B)=α(B)×(面部框的AF评价值)+(普通框的AF评价值)                                      (2)
在这些情况下,α(A)和α(B)是通过下面的关系式表示的如上所述的第一预定比率。
α(A)>α(B)                                    (3)
在步骤S209,使用在步骤S208所生成的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执行TV-AF处理。在TV-AF处理中,在监视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以使得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最大时,驱动调焦透镜105以获得对焦状态。此外,TV-AF处理还包括用于维持聚焦例如在对焦状态下判断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是否存在减小以决定是否需要再驱动调焦透镜的处理。
不跟随被摄体的被称为普通框的固定焦点检测区域的数量不局限于一个,而是可以存在多个区域。
接着参考图4说明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AF控制。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对于与上述典型实施例通用的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重复对它们的说明。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开始AF处理(S401)。对于步骤S202~S207,进行与图2所示的相同的AF处理。在图4的AF处理中,根据在面部识别处理中所识别出的面部区域的大小信息,通过将面部框的AF评价值乘以第二预定比率,来生成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
更具体地,在步骤S412,微计算机114获取与面部检测单元116在面部识别处理中所识别出的面部的大小有关的信息。接着,在步骤S413,根据所识别出的面部的大小信息,向在面部框中所获取的AF评价值施加权重。更具体地,如果面部的大小大,则增大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另一方面,如果面部的大小小,则减小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因此,通过乘以依赖于所识别出的面部的大小的第二预定比率,来重新计算AF评价值。
这里,对焦点检测区域的各区域标准化后的AF评价值进行加权。然而,在不标准化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针对每一大小的不同的AF评价值作为加权后的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
通常,用户在将主人物被摄体配置在前侧时拍摄人物的照片。由于该原因,主人物被摄体的面部的大小变大。另一方面,在远景被摄体的情况下,根据背景的对比度条件,可能无意地聚焦于高对比度的背景上。此时,可能没有对主人物被摄体进行焦点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前面的人物进行焦点调节,需要增大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
另外,在画面上可能存在多个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等地对待后面的人物被摄体和前面的人物被摄体的面部框的AF评价值,则后面的人物的AF评价值可能根据被摄体条件而变得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对前面的人物进行焦点调节。为了降低这一影响,需要随着面部区域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AF评价值的权重。
可以将第二预定比率作为比率数据的值进行存储,其中,根据面部的大小信息将所述第二预定比率详细存储在存储器中。可选地,可以预先将面部的大小信息分成两个或多个大小,并且可以存储分割后的各大小信息的比率数据。
此外,对于步骤S207中的第一预定比率和步骤S413中的第二预定比率,可以单独保持预定比率作为存储数据。然而,可以预先存储将与画面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彼此组合并且关联起来的预定比率作为存储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根据通过画面上的位置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任意确定的信息,获取一个第三预定比率,并且通过乘以面部框的AF评价值重新计算AF评价值,以计算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
此外,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不仅包括从面部检测单元116获得的所识别出的面部的大小信息,而且还包括所识别出的画面上的位置信息。然而,本典型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仅利用所识别出的面部的大小信息。
接着参考图5说明第三典型实施例中的AF控制。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对于与上述典型实施例通用的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重复对它们的说明。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进行上述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AF处理,从而根据摄像设备的工作模式改变相加面部框的AF评价值时的权重,以生成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从而进行焦点调节。作为具体例子,以第二典型实施例的AF处理作为基准,这同样可适用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AF处理。
更具体地,在步骤S514和步骤S517,微计算机114判断拍摄模式,即是运动图像拍摄模式还是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514和步骤S517为“是”),在步骤S515和步骤S518,通过乘以分别依赖于与画面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的第四预定比率和第六预定比率,对面部框的AF评价值进行加权。然后,在步骤S208,微计算机114在相加通过乘以各预定比率所重新计算出的面部框的AF评价值和普通框的AF评价值时进行加权,并且在步骤S209使用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执行TV-AF处理。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514和步骤S517为“否”),在步骤S516和步骤S519,通过乘以分别依赖于与画面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的第五预定比率和第七预定比率,对面部框的AF评价值进行加权。然后,在步骤S208,微计算机114在相加通过乘以各预定比率重新计算出的面部框的AF评价值和普通框的AF评价值时进行加权,并且在步骤S209使用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执行TV-AF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和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中各自使用的预定比率,与运动图像拍摄模式相比,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具有较高的比率。这源自下面的原因。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中,人物被摄体不断移动,因而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行稳定的面部识别。因此,如果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影响增大的太多,则在面部识别情况和未识别情况之间,AF评价值会频繁变化,并且焦点调节将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常常预先确定拍摄的构图,并且要作为被摄体的人物通常处于稳定状态。因为该原因,焦点调节极少变得不稳定。此外,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错失快门机会,有必要使得易于聚焦于主人物被摄体。
这里,类似于上述典型实施例,可以存储第四预定比率、第五预定比率、第六预定比率和第七预定比率作为比率数据的值。可以根据拍摄模式、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将比率数据的值详细存储在存储器中。可选地,可以根据拍摄模式预先将与画面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并且可以存储比率数据的值。此外,根据拍摄模式可以预先存储将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彼此组合并关联起来的预定比率作为存储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微计算机114通过将面部框的AF评价值乘以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中的第八预定比率,重新计算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第八预定比率依赖于由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而确定出的信息。此外,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下,微计算机114通过将面部框的AF评价值乘以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中的第九预定比率,重新计算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第九预定比率依赖于由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面部的大小信息所确定出的信息。
此外,在这里所述的典型实施例中,微计算机114通过将面部框的AF评价值乘以依赖于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大小信息和拍摄模式的预定比率,生成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然而,典型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就是说,还可以将普通框的AF评价值乘以预定比率。例如,在第一典型实施例的情况下,根据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可以使用与面部框的AF评价值相乘的第一预定比率来生成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此外,根据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可以使用与普通框的AF评价值相乘的第十预定比率来生成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当应用上述等式(1)、(2)时,
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A’)=α(A)×(面部框的AF评价值)+β(A)×(普通框的AF评价值)                                   (1’)
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B’)=α(B)×(面部框的AF评价值)+β(B)×(普通框的AF评价值)                          (2’)
其中,β(A)、β(B)是第十预定比率,并且下面的关系可以成立:
β(A)<β(B)                               (3’)
如果人物的面部存在于画面的边缘,则减小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并且增大普通框的AF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人物的面部存在于画面中央,则为了使得更易于可靠地聚焦于人物,增大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并且减小普通框的AF评价值。这样,考虑到画面上主被摄体人物的配置,可以将依赖于画面上所识别出的面部的位置信息的各框的第一预定比率和第十预定比率的矩阵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在这种情况下,微计算机114在步骤S 208使用这些值对各AF评价值进行加权相加,以生成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
如上所述,当在面部识别处理中识别出人物被摄体的面部时,微计算机114设置面部框和普通框以进行焦点调节操作,其中,面部框包括所识别出的面部的区域并且跟随人物被摄体,普通框不跟随人物被摄体。通过面部框的AF评价值和普通框的AF评价值的加权相加,生成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在进行焦点调节操作时使用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
然后,在相加面部框的AF评价值和普通框的AF评价值以生成由此得到的AF评价值时,微计算机114以预定比率进行面部框和普通框的AF评价值的加权相加,其中,利用各自的加权百分数获得所述预定比率。所述预定比率依赖于所识别出的面部在画面上的位置的信息、面部的大小信息或拍摄模式。通过该处理,改变面部框的AF评价值的权重。结果,用户可以对想要的主被摄体进行稳定的焦点调节。因此,可以减少在运动图像拍摄处理期间可能发生的不稳定现象(例如,作为对在拍摄处理期间临时进入画面边缘的用户不想要的被摄体进行焦点调节的结果,使得焦点调节不稳定地波动)。
此外,根据背景的被摄体条件,可能对背景上的高对比度被摄体而不是对主被摄体的人物无意地进行焦点调节。因此,主被摄体的人物可能失焦。同样可以减少这一现象。
此外,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中的预定比率不同的预定比率,可以进行用户不会错失快门机会的焦点调节。因此,对用户想要的主被摄体的人物可以进行稳定的焦点调节,并且可以在焦点调节中减少用户的麻烦。
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将与所拍摄图像中的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设置为面部框。当实现聚焦时,在画面上示出对与面部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的聚焦。然而,利用其它类型的图像检测,特定被摄体作为要聚焦的被摄体图像可以是检测的被摄体。例如,可以想到从背景切出并检测被摄体图像。另外,通过从外部输入单元输入画面上的位置,并且检测正在观看取景器的拍摄者的视线,可以确定画面上的位置。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从拍摄到的图像检测要聚焦的被摄体图像;
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拍摄到的图像中设置焦点检测区域;以及
焦点调节单元,用于根据基于来自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调节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
其中,所述设置单元被配置成设置跟随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不跟随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并且所述焦点调节单元被配置成以依赖于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大小、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位置和拍摄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率,对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进行加权相加,以基于所述加权相加的结果调节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调节单元被配置成进行如下的加权相加:当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位于画面的中央时,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的比率最高,并且随着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的位置越靠近画面的边缘,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的比率越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调节单元被配置成进行如下的加权相加: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越大,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的比率越高,并且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越小,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的比率越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调节单元被配置成进行如下的加权相加:与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相比,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下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的比率较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图像是基于拍摄到的图像的画面内的人物的面部区域。
6.一种焦点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焦点调节设备用于调节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从拍摄到的图像检测要聚焦的被摄体图像;
在所述拍摄到的图像中设置焦点检测区域;
获取自动调焦评价值,以根据基于来自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调节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从而进行焦点调节;
设置跟随所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不跟随所检测到的被摄体图像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以及
以依赖于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大小、画面内的被摄体图像的位置和拍摄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率,对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输出信号的自动调焦评价值进行加权相加,以基于所述加权相加的结果调节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
CN2009101500583A 2008-06-30 2009-06-30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1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1718 2008-06-30
JP2008171718 2008-06-30
JP2008171718A JP5335302B2 (ja) 2008-06-30 2008-06-30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1624A CN101621624A (zh) 2010-01-06
CN101621624B true CN101621624B (zh) 2012-05-23

Family

ID=4144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005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1624B (zh) 2008-06-30 2009-06-30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48516B2 (zh)
JP (1) JP5335302B2 (zh)
CN (1) CN101621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2953B2 (ja) * 2009-05-20 2014-02-12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1145559A (ja) * 2010-01-15 2011-07-28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5632472B2 (ja) * 2010-06-16 2014-11-2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映像検索装置、映像検索方法、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集積回路
JP5759127B2 (ja) * 2010-08-30 2015-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5247859B2 (ja) * 2010-10-27 2013-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アクセサリ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システム
US9077890B2 (en) 2011-02-24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focus tracking
JP5917017B2 (ja) * 2011-05-11 2016-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3105660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致动装置及其镜头致动方法
TWI440951B (zh) * 2011-11-09 2014-06-11 Altek Corp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US20130176463A1 (en) * 2012-01-09 2013-07-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Scaling in Photography
CN103376616B (zh) * 2012-04-26 2016-01-13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及自动对焦的方法与自动对焦系统
CN103424953B (zh) * 2012-05-25 2017-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聚焦方法及装置
CN103067659A (zh) * 2012-12-26 2013-04-24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视频分析辅助手动对焦方法
JP6618255B2 (ja) * 2014-12-24 2019-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16128890A (ja) * 2015-01-09 2016-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16197215A (ja) * 2015-04-06 2016-11-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5812664A (zh) * 2016-03-22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39005B (zh) * 2016-03-29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对焦窗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200342B (zh) * 2018-01-19 2020-12-15 广东顺德墨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聚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7319871B2 (ja) * 2019-09-03 2023-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17075A (ja) * 1989-02-17 1990-08-29 Sony Corp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回路
JP2001215403A (ja) 2000-02-01 2001-08-10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および焦点の自動検出方法
US7298412B2 (en) * 2001-09-18 2007-11-2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pickup device, automatic focusing method, automatic exposure method, electronic flash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1624672A1 (en) * 2004-08-07 2006-02-08 ST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measure of edge strength and focus
JP4639837B2 (ja) 2005-02-15 2011-02-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US20060182433A1 (en) * 2005-02-15 2006-08-17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JP2007279601A (ja) * 2006-04-11 2007-10-25 Nikon Corp カメラ
JP2007316417A (ja) * 2006-05-26 2007-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域情報検出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139683A (ja) * 2006-12-04 2008-06-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15403A 2001.08.10
JP特开2002-244021A 2002.08.28
JP特开2006-227080A 2006.08.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48516B2 (en) 2012-08-21
JP2010008983A (ja) 2010-01-14
JP5335302B2 (ja) 2013-11-06
US20090322934A1 (en) 2009-12-31
CN101621624A (zh) 201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1624B (zh)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60150B (zh) 焦点控制设备、图像感测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937677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01246541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图像拾取设备
EP1876812B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60028576A1 (en) Imaging apparatus
JP4819001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74968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apturing jump image
US8259214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auto-focus detection method
US20080181460A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US20090002512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KR101593995B1 (ko) 자동 초점 조절 방법,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행하는 자동 초점 조절 장치
US20140071318A1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6208558A (ja) 撮像装置
KR101710626B1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8988545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416051A (zh) 摄影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JP2008262049A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撮像装置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方法
US7339606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main subj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201000268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motion of an autofocus area, and autofocu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79936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再生装置
JP2007011200A (ja) 撮像装置
KR101630304B1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KR10196050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EP2091233A2 (en) Imag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