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8157B - 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8157B
CN101618157B CN2009101375102A CN200910137510A CN101618157B CN 101618157 B CN101618157 B CN 101618157B CN 2009101375102 A CN2009101375102 A CN 2009101375102A CN 200910137510 A CN200910137510 A CN 200910137510A CN 101618157 B CN101618157 B CN 1016181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utumn
gran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75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8157A (zh
Inventor
冷方南
姜允贤
何晓霞
潘英
韩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xi Na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Liaoning Huarun Benxi Sany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XI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ty
Liaoning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XI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ty, Liaoning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XI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ty
Priority to CN2009101375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8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8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8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8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8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其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物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桑叶60-120份、北沙参60-180份、竹叶30-150份、前胡60-120份、伊贝母60-120份、桔梗30-100份、麦冬60-150份、炒苦杏仁60-120份、甘草30-120份、菊花60-120份、山豆根60-180份。本发明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煎煮两次,合并煎液,经静置或离心得澄清药液;将所得到的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的清膏,备用;将得到的清膏使用常规方法制得药物组合物的所需剂型。本发明的所述药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和多发病。在气候变化、季节变换等情况下,尤其是夏秋天气交替时,人们常常容易患上秋燥感冒。秋燥感冒属于温病学秋燥范畴,是感受燥邪所引起的外感病。燥邪有热燥、凉燥之分,临床以热燥多见。燥易伤肺,易伤津液,因此,秋燥感冒初期即出现津液干燥。秋燥感冒多为燥热病邪伤于肺卫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无汗、口鼻干燥、咽干咽痛、干咳少痰、舌红少津为特征。治疗当予辛凉甘润,轻透肺卫为法。因此,对于开发有效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尤为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其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物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
桑叶60-120份、北沙参60-180份、竹叶30-150份、
前胡60-120份、伊贝母60-120份、桔梗30-100份、
麦冬60-150份、炒苦杏仁60-120份、甘草30-120份、
菊花60-120份、山豆根60-180份。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优选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桑叶80-100份、北沙参80-120份、竹叶50-120份、
前胡80-100份、伊贝母80-100份、桔梗50-80份、
麦冬80-120份、炒苦杏仁80-100份、甘草50-90份、
菊花80-100份、山豆根80-120份。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最佳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桑叶90份、北沙参90份、竹叶60份、前胡90份、
伊贝母90份、桔梗60份、麦冬90份、炒苦杏仁90份、
甘草60份、菊花90份、山豆根90份。
所述辅料可以为淀粉、糖粉或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括崩解剂、润滑剂和粘合剂。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PVP)、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或微晶纤维素。润滑剂可以是硬脂酸镁、PEG4000或PEG6000。粘合剂可以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所述重量份数配比的桑叶、北沙参、竹叶、前胡、伊贝母、桔梗、麦冬、炒苦杏仁、甘草、菊花、山豆根;
2)将1)中配比的各原料混合均匀,煎煮两次,合并煎液,经静置得澄清药液;
3)将2)中得到的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的清膏,备用;
4)将3)中得到的清膏使用常规方法制得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所需剂型。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煎煮两次是指:第一次加按重量计6-12倍的水,煎煮0.5-2小时,第二次加按重量计4-10倍的水,煎煮0.5-1.5小时。优选的是,第一次加按重量计6倍的水,煎煮1小时30分钟,第二次加按重量计4倍的水,煎煮1小时。
药物组合物具有的剂型可以是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优选颗粒剂。颗粒剂可以为有糖颗粒剂或无糖颗粒剂。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4)中所述的常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对于本发明而言,这些常规方法包括:向所得清膏中加入所述辅料,经制粒干燥,制得颗粒剂;向所得清膏中加入所述辅料,制粒、干燥、整粒,经压片、包衣制得片剂;以及将所得清膏制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而制得胶囊剂。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向制得清膏形式的药物组合物中加入糖粉,经制粒干燥,制成有糖颗粒剂;或向制得清膏形式的药物组合物中加入糊精、淀粉,经制粒干燥,制成无糖颗粒剂。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制得清膏加入糊精制粒、干燥、整粒,加崩解剂、润滑剂混合,经压片、包衣而制成片剂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制得清膏加入糊精制粒、干燥、整粒,充填胶囊而得胶囊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可包括如下几种鉴别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1)取药物组合物10g,加甲醇25ml,置水浴上煮沸1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备用。将滤纸浸入滤液中,取出干燥,置紫外灯(254nm)下显淡黄绿色,氨熏则荧光加强。
(2)将方法(1)中的剩余滤液置水浴上蒸干,加水5ml和氨试液3滴,滤过于分液漏斗中,加稀硫酸则溶液混浊,再加过量氨试液又澄明,向该澄明试液中加2ml氯仿,振摇,放置,分取氯仿层蒸干,加1%盐酸数滴,使残渣溶解,滴加碘化钠钾试液产生棕色沉淀。
(3)取药物组合物30g,加石油醚(30-60℃)30ml,冷浸1小时,弃去石油醚浸出液,再加乙醇50ml,冷浸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浓缩至干,加乙醇5ml,搅拌使溶解,滤过,取滤液浓缩至0.5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10∶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立即喷以硫酸溶液(1%-10%),在110℃加热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药物组合物20g,研细,加无水乙醇4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盐酸2ml,混匀,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ml溶解,加氯仿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浓缩至约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麦冬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丙酮(20∶1.5∶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上述药物组合物中的桑叶、菊花辛凉解表,桑叶偏于清肺润燥,菊花更善疏风散热,二者配伍,则疏风散热、解表润燥。炒苦杏仁润肺止咳为其长,伊贝母清化热痰效果显著,桔梗宣肺利痰走其上,前胡降气下痰势趋下,此四药一润一清,一上一下,具有润肺化痰、宣降利气之效。北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生津,山豆根清热泻火解毒,竹叶清心除烦利尿,四药泻火生津,为润燥提供了保障。多药合用有较强的清燥退热、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合用于治疗秋燥感冒。本发明将上述原料通过优化配比来制备成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剂。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治疗秋燥感冒中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药效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性试验和临床试验等,试验所使用的药物为下述实施例1中的颗粒剂,以下简称“秋燥感冒颗粒”。
试验例1  主要药效学试验
试验目的:通过病毒试验,验证其祛邪作用;通过退热试验验证解热作用;通过止咳、化痰试验验证其润肺止咳作用。
试验材料
1.药物本发明以下实施例1制备的秋燥感冒颗粒剂(以下称为秋燥感冒颗粒),其由本溪第三制药厂提供,每袋装10g,批号:990201。用生理盐水配成一定浓度供灌胃用。玄麦柑桔颗粒,每袋10g,北京京铁华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批号:990609。
2.动物Wistan种大鼠,体重180-220g,雌雄各半。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均由沈阳药科大学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辽实动字033。
试验方法与结果
(1)对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筛选基础肛温为36.5-38℃的大鼠5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和性别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玄麦柑桔颗粒组(7.14g/kg)和秋燥感冒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组(10.72g/kg、5.36g/kg和2.68g/kg)。然后在动物背部皮下注射10%鲜啤酒酵母悬浮液2ml/只。注后17小时按摩注射部位,18小时测肛温,升高1℃以上立即灌服受试药,测给药后1、2、3和4小时的肛温,观察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对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n=10,X±SD)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05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秋燥感冒颗粒大、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较玄麦柑桔颗粒略强。
(2)对小白鼠的止咳作用
取小白鼠5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及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玄麦柑桔颗粒组(10.32g/kg)和秋燥感冒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组(15.48g/kg、7.74g/kg和3.87g/kg)。然后开始给药,药后60分钟,将动物置于喷雾装置内,以40mmHg恒压匀速喷入钟罩内27%氢氧化铵水5秒,观察自喷雾开始至出现咳嗽的潜伏期及5分钟内的咳嗽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见表2。
表2  对于小白鼠的止咳作用(X±SD)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062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秋燥感冒颗粒大剂量组,具有显著的止咳作用(P<0.05,P<0.01),玄麦柑桔颗粒作用也明显。
(3)对小白鼠的化痰作用
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分组和剂量同试验(2)。试验当日上午给药30分钟后,腹腔注射0.25%酚红0.25ml/只,注后30分钟将动物拉颈处死,剖取气管,插入气管7号针头,以5%碳酸氢钠冲洗3次(0.5ml/次),合并冲洗液,并采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比色测量OD值,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3。
表3  对小鼠的化痰作用(X±SD)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063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071
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秋燥感冒颗粒大剂量组具有显著化痰作用,其作用与玄麦柑桔颗粒作用相近。
(4)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响
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模型组(病毒),灌胃蒸馏水;玄麦柑桔颗粒组,10.32g/kg;秋燥感冒颗粒大、小剂量组,分别灌胃受试药15.48g/kg及7.74g/kg;给药容积均为20ml/kg。各组于感染前一天开始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连续五天,首次给药24小时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小鼠有乙醚浅度麻醉下滴鼻感染流感病毒肺适应株FM115LD50,感染后96小时解剖,取肺称重,计算肺指数值。(肺指数=肺重/体重)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n=10)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072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造模成功。秋燥感冒颗粒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病毒)比较,肺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试验结论
秋燥感冒颗粒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止咳化痰作用及祛邪作用。
试验例2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材料
1.药物 秋燥感冒颗粒浸膏,由本溪第三制药厂提供,每毫升相当于2.97g生药,比重为1.31。批号:990201。
2.动物 小白鼠,昆明种,体重18-22g,雌雄各半。由沈阳药科大学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辽实动字033。
试验方法
取小白鼠2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试验前动物禁食不禁水16小时。次日一次性灌胃给予秋燥感冒颗粒118.9g生药/kg,然后连续观察7天,记录小鼠有无毒性反应。
试验结果
小鼠口服给予秋燥感冒颗粒的最大耐受量为118.9g生药/kg(最大浓度为2.97g生药/ml和小鼠最大灌胃容量0.4ml/10g),结果动物7天内活动自如,一般状态良好,无副作用。此剂量相当于70kg成人每日用量的124倍,证明本品口服安全性很大。
试验结论
小鼠口服秋燥感冒颗粒的LD50>118.9g生药/kg,属于低毒药物。
试验例3  长期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
观察大鼠长期口服秋燥感冒颗粒的毒性反应及其可逆程度,以确定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受试药物
秋燥感冒颗粒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提供,批号990201,每袋10克,每10克相当于11.57克生药。临床日剂量3.4g生药/kg体重,实验用不含赋剂的浸膏进行,以蒸馏水配成悬液灌胃给药,给药容积为10ml/kg。
动物
Wistar大鼠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辽实动字第010号,雌雄各半,6~8周龄,体重130±10.0克,每组20只。
试验方法
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一周,观察一般状态,各组动物活动、进食、粪便等情况均无异常,然后开始给药。①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积常水;②大剂量组:按8g浸膏/kg/日(相当于18.2g生药/kg)给药;③小剂量组:按2g浸膏/kg/日(相当于4.54g生药/kg)给药,连续给药2周,每天观察动物活动状态,大小便、进食情况,每周称体重一次,并及时调整给药量,末次药后次日,采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每组各取半数动物(其余动物继续饲养观察两周),活杀,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睾丸或附件加子宫共8个脏器进行大体肉眼尸检,称主要脏器湿生,计算脏器系数,然后浸于10%福尔马林液中,待做病理检查。各组的另半数动物,停药后继续饲养观察两周,同前处理,观察中毒反应的可逆程度或延迟性毒性。
试验结果
(1)对一般状态和体重的影响
用药组及对照组大鼠在给药期间均活动正常,进食、饮水、毛色、大小便等一般状态均无异常,给药组与对照组无明显不同。各组大鼠的体重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5。
(2)对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测定了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白细胞分类等六项指标;测定了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GP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四项指标;测定了肾功能,包括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两项指标;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6、表7、表8。表明该药给大鼠长期服用对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
(3)大体解剖肉眼检查结果和对主要脏器系数的影响
对各组大鼠作大体解剖检查,未见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测定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结果见表9,表明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该药给大鼠长期应用,对主要脏器无明显毒性。
(4)对主要脏器组织学的影响
将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脾、胃、睾丸或附件子宫共8个脏器做病理切片,光镜下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因施加药物而致的病理学改变,给药组大鼠的各脏器组织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试验结论
以临床日剂量的50倍剂量及大鼠药效学有效剂量(略高于此剂量)的秋燥感冒颗粒给大鼠灌服2周,结果对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增长、血常规、肾功能、各主要脏器系数及肝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睾丸或附件加子宫各脏器的病理切片检查,未见有异常的病理学改变。表明该药给大鼠长期应用毒性很小,较安全可靠。
表5  秋燥感冒颗粒对大鼠长期给药体重的影响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01
表6  秋燥感冒颗粒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ΔX±SD)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02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11
表7  秋燥感冒颗粒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ΔX±SD)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12
表8  秋燥感冒颗粒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ΔX±SD)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13
表9  秋燥感冒颗粒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ΔX±SD)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14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21
试验例4  三期临床试验
三期临床试验由中国中医药学会急症分会北方热病急症协作组、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热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北京复兴医院、北京鼓楼医院、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为参加单位。为了客观评价秋燥感冒颗粒治疗秋燥型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有关章节、参照《2000种疾病诊疗标准》、《(中医证候诊疗标准》制定其诊断疗效标准,采用配对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制定三期临床试验方案。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试验240例秋燥感冒患者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复兴医院、北京鼓楼中医院、辽宁本溪市中医院的门诊与住院病人,其中门诊病人173人,住院病人67人。河南省中医院160例为急症科留观病人。其中观察治疗组300例,男性147例,女性163例,年龄35.91±21.63岁,对照组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36.58±22.35岁。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等分布均匀,具有可比性。
2.感冒的诊断标准
西医学诊断标准(根据《2000种疾病诊疗标准》、《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
(1)鼻塞流涕,喷嚏,咽痛不适,咳嗽,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身痛疼或不适。
(2)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3.中医证侯标准
(依据《中医证候诊疗标准》,《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
秋燥证:发热恶寒、无汗,口鼻干燥,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干咳少痰,舌尖红苔白或薄黄,少津,脉浮数。
4.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患者均可列为观察对象。
排除标准:
(1)合并气管或肺部细菌性炎症、肺结核、化脓性扁桃体炎者。
(2)年龄<18岁或>65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对本药过敏者。
(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
(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5.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证候诊疗标准》,《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
治愈:临床症状1~3天内全部消失,体温正常者,或积分下降95%以上。
显效:临床症状在1~3天内大部分消失者,或积分下降2/3以上。
有效:3天之内部分症状或体征减轻者,或积分下降1/3~2/3。
无效:3天以上症状和体征未减轻或加重,或积分下降不到1/3。
6.病情分级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
轻:积分在12~20分之间。
中:积分在21~30分之间。
重:积分在31分以上。
治疗方法
1.治疗方法
(1)分组对照:本组病例共240例,配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观察与对照药物:秋燥感冒颗粒(本溪第三中药厂生产,批号ZZ-5062-辽卫药准字(1999)第0065号)。对照药物为桑菊感冒片(北京同仁堂生产,批号ZZ-2383-京卫药准字(1996)第004024号)
(3)给药方法:
观察组:秋燥感冒颗粒10g/袋,一次一袋,一天三次。
对照组:桑菊感冒片,一次8片,一天三次。
(4)疗程:3天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同类相关感冒药物。
(6)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填写观察表格。
2.观察指标
(1)两组病例间一般性资料可比性检测:年龄、性别、发病特点及病情分级
(2)症状学观察:包括入组时主症、次症、舌象、脉象的观察。以小时计动态观察体温变化情况,以天计观察症状的变化情况。
(3)体征
(4)理化检查项目:治疗前后血、尿、便RT。
(5)安全性指标:观察组例数按4∶1进行治疗前后心电图、肝功能(AST、ALT)、肾功能(BUN、Cr)的检测。
(6)注意:观察期间不使用同类感冒药物,必要时三组均可予液体支持疗法。
(7)不良反应
3.疗效评价指标
(1)综合疗效对比,两组间疗效率及平均疗程比较。
(2)主要症状、体征比较,包括退热,止咳,咽痛,口咽干燥,舌象,脉象等变化,以症状、体征平均改善时间及积分下降为主要指标。
(3)观察组治疗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比较。
4.安全性评价指标
(1)观察治疗组例数按4∶1检测治疗前后心电图、ALT、AST、BUN、Cr。
(2)不良反应。
5.统计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病例资料数据分析,均数资料用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adit检验。
结果
1.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间一般性资料可比性检测。
(1)性别、年龄
300例病人中,男性195例,女性205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8岁。
表10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51
经统计学处理,P>0.05,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上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2)病情分级两组间比较:
表11  两组病情分级构成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病情等级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3)两组间入组时平均体温比较
两组发热患者共98例,观察组76例,对照组22例。最高体温39.1℃,多以低热为主。
表12  两组间入组时平均体温比较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61
经统计学处理,P>0.05,显示两组间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疗效分析:
(1)疗效比较
表13  两组间疗效率比较
观察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9.33%,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66%;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秋燥感冒颗粒与桑菊感冒片疗效有显著区别。
(2)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①退热作用
表14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秋燥感冒颗粒较桑菊感冒片有显著的退热作用。
②止咳作用比较
表15  两组止咳天数比较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71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说明秋燥感冒颗粒较桑菊感冒片有显著的止咳作用。
③消除咽痛天数作用比较
表16  两组消除咽痛天数的比较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72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说明秋燥感冒颗粒较桑菊感冒片有显著的消除咽痛作用。
④消除口咽干燥作用比较
表17  两组消除口咽干燥天数比较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73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说明秋燥感冒颗粒较桑菊感冒片有显著消除口咽干燥作用。
⑤舌象、脉象
两组病人入组时以舌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弦数为多。治疗后舌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两组比较不显著。
(3)血RT:
观察组180例与对照组60例患者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变化比较
表18  两组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改变
Figure G2009101375102D00174
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两组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改变方面无差异。
(4)观察组56例AST、ALT、BuN、Cr治疗前后检测的比较
表19  AST、ALT、BuN、Cr治疗前后检测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AST、ALT、BuN、Cr无明显变化,说明秋燥感冒颗粒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5)观察治疗组56例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比较:
治疗前后心电图大致正常52例,4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说明秋燥感冒颗粒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6)不良反应:
观察组1例患者服药一天后出现困倦、头昏沉,但不影响治疗的进行,继续服药治疗,感冒治愈后困倦、关昏沉症状自行消失;不需作特别处理。其余病例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本研究采用配对随机对照观察研究方法,共有合格受试者240例。随机分为300例秋燥感冒颗粒治疗组,桑菊感冒片100例对照组。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9.33%,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66%,总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秋燥感冒颗粒治疗秋燥型感冒疗效明显优于桑菊感冒片。在主要症状观察中秋燥感冒颗粒较桑菊感冒片有较强的退热止咳、消除咽痛、消除口咽干燥的作用。药证相一致,故有较好的疗效。
本临床观察中只有1例患者服药后出现困倦、头昏沉,但不影响治疗的进行,继续服药治疗,感冒治愈后困倦、头昏沉症状自行消失。困倦与头昏沉为感冒患者常见的症状,此例患者服药一天后出现这组症状,感冒治愈后困倦与头昏沉消失。说明此例患者服药后出现的困倦、头昏沉可能与感冒有关,与所服的秋燥感冒颗粒关系不大。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
本研究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有关章节指导下采用配对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观察,本研究临床科研设计严谨合理,较客观真实的证实秋燥感冒颗粒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有糖颗粒剂的制备
取原药材桑叶90g、北沙参90g、竹叶60g、前胡90g、伊贝母90g、桔梗60g、麦冬90g、炒苦杏仁90g、甘草60g、菊花90g、山豆根90g。
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按重量计6倍的水,煎煮1小时30分钟,第二次加按重量计4倍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的清膏;用清膏和糖粉、糊精制成有糖颗粒剂。
实施例2  无糖颗粒剂的制备
取原药材桑叶90g、北沙参90g、竹叶60g、前胡90g、伊贝母90g、桔梗60g、麦冬90g、炒苦杏仁90g、甘草60g、菊花90g、山豆根90g。
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按重量计6倍的水,煎煮1小时30分钟,第二次加按重量计4倍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的清膏;取清膏、糊精、淀粉制成无糖颗粒剂。
实施例3  片剂的制备
取原药材桑叶90g、北沙参90g、竹叶60g、前胡90g、伊贝母90g、桔梗60g、麦冬90g、炒苦杏仁90g、甘草60g、菊花90g、山豆根90g。
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按重量计6倍的水,煎煮1小时30分钟,第二次加按重量计4倍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的清膏;在所得清膏中加入糊精制成颗粒、干燥、过筛整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而制成片剂。
实施例4  胶囊剂的制备
取原药材桑叶90g、北沙参90g、竹叶60g、前胡90g、伊贝母90g、桔梗60g、麦冬90g、炒苦杏仁90g、甘草60g、菊花90g、山豆根90g。
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按重量计6倍的水,煎煮1小时30分钟,第二次加按重量计4倍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的清膏;将所得清膏加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制成胶囊剂。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其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物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
桑叶60-120份、北沙参60-180份、竹叶30-150份、
前胡60-120份、伊贝母60-120份、桔梗30-100份、
麦冬60-150份、炒苦杏仁60-120份、甘草30-120份、
菊花60-120份、山豆根60-18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桑叶80-100份、北沙参80-120份、竹叶50-120份、
前胡80-100份、伊贝母80-100份、桔梗50-80份、
麦冬80-120份、炒苦杏仁80-100份、甘草50-90份、
菊花80-100份、山豆根80-120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桑叶90份、北沙参90份、竹叶60份、前胡90份、
伊贝母90份、桔梗60份、麦冬90份、炒苦杏仁90份、
甘草60份、菊花90份、山豆根9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辅料为淀粉、糖粉或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具有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颗粒剂为有糖颗粒剂或无糖颗粒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进一步包括崩解剂、润滑剂和粘合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崩解剂为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或微晶纤维素,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PEG4000或PEG6000,所述粘合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所述重量份数配比的桑叶、北沙参、竹叶、前胡、伊贝母、桔梗、麦冬、炒苦杏仁、甘草、菊花、山豆根;
2)将1)中配比的各中药混合均匀,煎煮两次,合并煎液,经静置得澄清药液;
3)将2)中得到的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的清膏,备用;
4)将3)中得到的清膏使用常规方法制得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所需剂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煎煮两次是指:
第一次加按重量计6-12倍的水,煎煮0.5-2小时,第二次加按重量计4-10倍的水,煎煮0.5-1.5小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煎煮两次是指:
第一次加按重量计6倍的水,煎煮1小时30分钟,第二次加按重量计4倍的水,煎煮1小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常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向所得清膏中加入所述辅料,经制粒干燥,制得颗粒剂;
向所得清膏中加入所述辅料,制粒、干燥、整粒,经压片、包衣制得片剂;以及
将所得清膏加入所述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而制得胶囊剂。
CN2009101375102A 2009-04-28 2009-04-28 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618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75102A CN101618157B (zh) 2009-04-28 2009-04-28 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75102A CN101618157B (zh) 2009-04-28 2009-04-28 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8157A CN101618157A (zh) 2010-01-06
CN101618157B true CN101618157B (zh) 2012-07-04

Family

ID=41511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75102A Active CN101618157B (zh) 2009-04-28 2009-04-28 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8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6486B (zh) * 2019-08-01 2021-08-17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中药制剂中浙麦冬的鉴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中药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中药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1版),第23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8157A (zh) 201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4958B (zh) 一种具有降尿酸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57139C (zh) 一种双黄连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分检测方法
CN101310751A (zh) 一种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3705754B (zh)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1322810B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
CN101856438B (zh) 一种治疗婴幼儿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74839A (zh) 巴戟天总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72083B (zh) 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0563630C (zh) 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17137998A (zh) 一种用于治疗阴虚湿热型病毒性感染和肺结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7648479A (zh) 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品
CN101618157B (zh) 一种用于治疗秋燥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0017B (zh) 一种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肾气虚证的中药颗粒
CN100435817C (zh)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440B (zh) 一种平喘消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5265347B2 (ja) 急性および慢性気管支炎を治療するための医薬を調合する際の魔芋(こんにゃく芋)およびその抽出物の利用
CN102204956B (zh) 一种用于中风恢复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7921A (zh) 治疗胃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34476C (zh) 由板蓝根和射干制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704036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7627A (zh) 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56746A (zh) 一种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草药组合物及其质量控制法
CN102188600B (zh) 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6147B (zh) 一种治疗戒毒人员的躁狂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1658646B (zh) 一种治疗暑热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eng Fangnan

Inventor after: Jiang Yunxian

Inventor after: He Xiaoxia

Inventor after: Pan Ying

Inventor after: Han Ling

Inventor before: Leng Fangnan

Inventor before: Jiang Yunxian

Inventor before: He Xiaoxia

Inventor before: Han Yuef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ENG FANGNAN JIANG YUNXIAN HE XIAOXIA HAN YUEFU TO: LENG FANGNAN JIANG YUNXIAN HE XIAOXIA PAN YING HAN L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IAONING HUARUN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LIAONING BENXI SANYAO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7004 medicine Park,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Huarun Benxi Sanyao Co., Ltd.

Patentee after: Wang Yongyan

Patentee after: Benxi national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Address before: 117004 medicine Park,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Wang Yongyan

Patentee before: Benxi national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7004 medicine Park,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Co-patentee after: Wang Yongyan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Huarun Benxi Sanyao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Benxi Na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7004 medicine Park,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Co-patentee before: Wang Yongyan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Huarun Benxi Sanyao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Benxi 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