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7657A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17657A CN101617657A CN200910108897A CN200910108897A CN101617657A CN 101617657 A CN101617657 A CN 101617657A CN 200910108897 A CN200910108897 A CN 200910108897A CN 200910108897 A CN200910108897 A CN 200910108897A CN 101617657 A CN101617657 A CN 1016176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oxamide
- composition pesticide
- methyl
- fluoxastrobin
- ag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其中,含有有效量的如下活性成分:苯酰菌胺;以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一种。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病害,具有如下优点:1.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减轻了对病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3.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防治多种农业病害、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不科学用药,已经导致许多种病原菌对当前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性,如白粉病菌、灰霉病菌、霜霉病菌等抗药性十分普遍,成为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由于病菌产生抗性,农民频繁施药又造成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急需高效、低毒、安全、环保的杀菌剂新品种。
苯酰菌胺(Zoxamide)是一种高效的保护性酰胺类杀菌剂,具有持效期长和很好的耐雨水冲刷性能,其作用机制独特,通过结合微管蛋白β-亚基和破坏微管细胞骨架来抑制菌核分裂。其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如疫病、霜霉病,对灰霉病、白粉病也有效,但其杀菌谱窄。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trobilurins)杀菌剂是一类低毒、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其作用机理是作用于细胞色素复合物,阻断病菌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抑制病菌细胞能量供应,使病菌细胞缺乏能量死亡。此类杀菌剂包括醚菌酯、嘧菌酯、烯肟菌胺、肟菌酯、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和卵菌纲等病菌均有良好的活性,能防治多种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和稻瘟病等病害。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且与其它常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但是,由于作用位点单一,易产生抗药性,在欧洲已有白粉病菌对嘧菌酯等产生抗性的报道。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进行复配,得到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因此,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一些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
目前,还未出现将苯酰菌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使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旨在解决现有单剂农药防治效果差,且容易加速病害对药剂抗性产生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中,含有有效量的如下活性成分:
苯酰菌胺;以及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农药组合物具有如下优点:
1.混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也扩大了防治谱。
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减轻了对病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的抗药性。
3.与单剂相比,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活性组分互相有增效作用,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提高,能提高防效并有益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实施例的农药组合物,其中,含有有效量的如下活性成分:
苯酰菌胺;以及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一种。
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醚菌酯、嘧菌酯、烯肟菌胺、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和苯醚菌酯。
具体而言,醚菌酯(kresoxim-methyl)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广谱、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与其它常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嘧菌酯(Azoxystrobin)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广谱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有渗透性和内吸活性,对谷物、蔬菜、果树等作物安全。
烯肟菌胺(SYP-1620),化学名称:2-甲氧亚氨基-N-甲基-2-[[[[[[4-(2,6-二甲基)苯基]-3-丁烯-2-基]亚氨基]氧基]甲基]苯基乙酰胺。
烯肟菌酯(Enestroburin),化学名称: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化学名称:甲基(N)-[[[1-(4-氯苯)吡唑-3基)-氧]-O-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是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由德国拜耳开发的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苯醚菌酯,代号ZJ0712,化学名称为:2-[2-(2,5-二甲基苯氧基)-苯亚甲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由浙江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新型、高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本发明实施例中,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50∶1~1∶50,优选质量比为20∶1~1∶20。
本发明实施例的农药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添加各种本领域常用的助剂,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和微乳剂。
上述各种剂型农药组合物除包括活性成分苯酰菌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之外,悬浮剂还包括水、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润湿剂;可湿性粉剂还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乳油还包括有机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水乳剂还包括有机溶剂、分散剂、乳化剂和水;微乳剂还包括有机溶剂、乳化剂和水;水分散粒剂还包括分散剂、崩解剂、填料和润湿剂。
上述助剂为有益于活性成分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且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例如:
有机溶剂可选择异丙醇、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环乙酮、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乙烯酮、N-辛基吡咯烷酮、N-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酸乙酯、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助溶剂可选择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乙醇、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分散剂可选择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磺酸钙、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乳化剂可选择农乳60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1601#(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米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农乳34#(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肪醇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冻剂可选择丙三醇、尿素、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润湿剂可选择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钙、茶枯、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尿素、膨润土、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增稠剂可选择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多种。
填料可选择白碳黑、岭土、轻质碳酸钙、滑石、蒙脱土或凸凹棒石、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土以及非吸附性钙质土或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种农业病害,如小麦、水稻、蔬菜、果树作物上的病害防治,尤其是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稻瘟病、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苹果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白粉病等。
以下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为本领域所常用加工工艺。
实施例1
51%苯酰菌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苯酰菌胺 50%
嘧菌酯 1%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5%
白碳黑(填料) 10%
高岭土(填料)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51%苯酰菌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51%苯酰菌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按150g(a.i.)/ha【a.i.,active ingredient,即活性成分】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2.8%。本实施例中的嘧菌酯可替换为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1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00g(a.i.)/ha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和82.5%。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2
62%苯酰菌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苯酰菌胺 60%
醚菌酯 2%
烷基萘磺酸钠(润湿剂) 5%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7%
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散剂) 2%
硫酸铵(崩解剂) 5%
轻质碳酸钙(填料)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62%苯酰菌胺·醚菌酯水分散性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62%苯酰菌胺·醚菌酯水分散性粒剂按12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3.7%。本实施例中的醚菌酯可替换为嘧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2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150g(a.i.)/ha和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7%和84.3%。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3
21%苯酰菌胺·烯肟菌酯乳油
苯酰菌胺 20%
烯肟菌酯 1%
N-甲基吡咯烷酮(助溶剂) 10%
农乳1601#(乳化剂) 5%
农乳500#(乳化剂) 5%
二甲苯(溶剂)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21%苯酰菌胺·烯肟菌酯乳油。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21%苯酰菌胺·烯肟菌酯乳油按18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3.6%。本实施例中的烯肟菌酯可替换为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胺、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3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00g(a.i.)/ha和25%烯肟菌酯乳油按2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1%和83.5%。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由于药剂效果提高,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从而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4
30%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苯酰菌胺 27%
嘧菌酯 3%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润湿剂) 10%
黄原胶(增稠剂) 2%
膨润土(增稠剂) 1%
农乳600#磷酸酯(分散剂) 3%
丙三醇(抗冻剂) 5%
水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增稠剂、润湿剂、抗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30%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30%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按18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5.8%。本实施例中的嘧菌酯可替换为醚菌酯、烯肟菌胺、烯肟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4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00g(a.i.)/ha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按2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和85.5%。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5:25%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苯酰菌胺 20%
吡唑醚菌酯 5%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润湿剂) 7%
黄原胶(增稠剂) 2%
膨润土(增稠剂) 1%
农乳600#磷酸酯(分散剂) 3%
丙三醇(抗冻剂) 5%
水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增稠剂、润湿剂、抗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25%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25%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5.8%。本实施例中的吡唑醚菌酯可替换为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胺、烯肟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5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00g(a.i.)/ha和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5%和90.3%。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6
10%苯酰菌胺·烯肟菌胺水乳剂
苯酰菌胺 5%
烯肟菌胺 5%
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 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分散剂) 5%
农乳600#(乳化剂) 5%
水 补足至100%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10%苯酰菌胺·烯肟菌胺水乳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10%苯酰菌胺·烯肟菌胺水乳剂按7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4.9%。本实施例中的烯肟菌胺可替换为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6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00g(a.i.)/ha和5%烯肟菌胺乳油按8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5%和88.8%。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7
16%苯酰菌胺·苯醚菌酯微乳剂
苯酰菌胺 4%
苯醚菌酯 12%
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 10%
异丙醇(溶剂) 15%
农乳600#(乳化剂) 5%
农乳1601#(乳化剂) 5%
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 3%
水 补足至100%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16%苯酰菌胺·苯醚菌酯微乳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荔枝霜疫霉病。16%苯酰菌胺·苯醚菌酯微乳剂按8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1.6%。本实施例中的苯醚菌酯可替换为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7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00g(a.i.)/ha和10%苯醚菌酯悬浮剂按1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7%和85.8%。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8
18%苯酰菌胺·肟菌酯乳油
苯酰菌胺 3%
肟菌酯 15%
N-甲基吡咯烷酮(助溶剂) 10%
农乳1601#(乳化剂) 5%
农乳500#(乳化剂) 5%
二甲苯(溶剂)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18%苯酰菌胺·肟菌酯乳油。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18%苯酰菌胺·肟菌酯乳油按13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5.7%。本实施例中的肟菌酯可替换为醚菌酯、嘧菌酯、烯肟菌胺、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8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00g(a.i.)/ha和25%肟菌酯悬浮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5%和87.5%。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由于药剂效果提高,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从而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9
33%苯酰菌胺·嘧菌酯微乳剂
苯酰菌胺 3%
嘧菌酯 30%
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 10%
异丙醇(溶剂) 15%
农乳600#(乳化剂) 5%
农乳1601#(乳化剂) 5%
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 3%
水 补足至100%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33%苯酰菌胺·嘧菌酯微乳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33%苯酰菌胺·嘧菌酯微乳剂按2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1.6%。本实施例中的嘧菌酯可替换为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9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50g(a.i.)/ha和25%嘧菌酯悬浮剂按3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7%和85.8%。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实施例10
42%苯酰菌胺·烯肟菌胺悬浮剂
苯酰菌胺 2%
烯肟菌胺 40%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润湿剂) 10%
黄原胶(增稠剂) 2%
膨润土(增稠剂) 1%
农乳600#磷酸酯(分散剂) 3%
丙三醇(抗冻剂) 5%
水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增稠剂、润湿剂、抗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42%苯酰菌胺·烯肟菌胺悬浮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42%苯酰菌胺·烯肟菌胺悬浮剂按17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2.8%。本实施例中的烯肟菌胺可替换为醚菌酯、嘧菌酯、烯肟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10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00g(a.i.)/ha和5%烯肟菌胺乳油按2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8.5%和85.5%。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由于药剂效果提高,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从而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11
51%苯酰菌胺·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苯酰菌胺 1%
醚菌酯 50%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5%
白碳黑(填料) 10%
高岭土(填料)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51%苯酰菌胺·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锈病。51%苯酰菌胺·醚菌酯可湿性粉剂按2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为91.4%。本实施例中的醚菌酯可替换为嘧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肟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效果基本相同。
对比例11
24%苯酰菌胺悬浮剂按250g(a.i.)/ha和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按2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5%和87.2%。
结论:苯酰菌胺与上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明显减少。
生物测定实例1
苯酰菌胺与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盆栽试验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采自田间,并经室内培养)
试验方法:盆栽法。选取长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5盆,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处理5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为空白对照。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孢子囊悬浮液的制备过程: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采自田间的带有霜霉病菌的黄瓜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制成3×105个孢子囊/mL的悬浮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5d后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测定结果(表1)表明,苯酰菌胺与嘧菌酯在配比50∶1~1∶50之间,对黄瓜霜霉病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在20∶1~1∶20之间,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在160以上。
表1 苯酰菌胺与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盆栽测定结果
处理 | EC50(μg/mL) | ATI | TTI | 共毒系数CTC |
苯酰菌胺 | 0.00211 | 100.0 | ||
嘧菌酯 | 0.00492 | 42.9 | ||
苯酰菌胺50∶嘧菌酯1 | 0.00175 | 120.6 | 98.9 | 121.9 |
苯酰菌胺30∶嘧菌酯1 | 0.00164 | 128.7 | 98.2 | 131.1 |
苯酰菌胺20∶嘧菌酯1 | 0.00135 | 156.3 | 97.3 | 160.7 |
苯酰菌胺9∶嘧菌酯1 | 0.00125 | 168.8 | 94.3 | 179.0 |
苯酰菌胺1∶嘧菌酯1 | 0.00136 | 155.1 | 71.4 | 217.2 |
苯酰菌胺1∶嘧菌酯5 | 0.00198 | 106.6 | 52.4 | 203.3 |
苯酰菌胺1∶嘧菌酯10 | 0.00242 | 87.2 | 48.1 | 181.4 |
苯酰菌胺1∶嘧菌酯20 | 0.00276 | 76.4 | 45.6 | 167.6 |
苯酰菌胺1∶嘧菌酯50 | 0.00387 | 54.5 | 44.0 | 123.9 |
上面实施例中的嘧菌酯可以替换为苯醚菌酯,在配比50∶1~1∶50之间,对黄瓜霜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详见表2。
表2 苯酰菌胺与苯醚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盆栽测定结果
处理 | EC50(μg/mL) | ATI | TTI | 共毒系数CTC |
苯酰菌胺 | 0.00211 | 100.0 | ||
苯醚菌酯 | 0.00614 | 34.4 | ||
苯酰菌胺50∶苯醚菌酯1 | 0.00171 | 123.4 | 98.7 | 125.0 |
苯酰菌胺30∶苯醚菌酯1 | 0.00162 | 130.2 | 97.9 | 133.1 |
苯酰菌胺20∶苯醚菌酯1 | 0.00135 | 156.3 | 96.9 | 161.3 |
苯酰菌胺9∶苯醚菌酯1 | 0.00125 | 168.8 | 93.4 | 180.7 |
苯酰菌胺1∶苯醚菌酯1 | 0.00154 | 137.0 | 67.2 | 203.9 |
苯酰菌胺1∶苯醚菌酯5 | 0.00225 | 93.8 | 45.3 | 207.0 |
苯酰菌胺1∶苯醚菌酯10 | 0.00304 | 69.4 | 40.3 | 172.1 |
苯酰菌胺1∶苯醚菌酯20 | 0.00343 | 61.5 | 37.5 | 164.1 |
苯酰菌胺1∶苯醚菌酯50 | 0.00489 | 43.1 | 35.7 | 121.0 |
生物测定实例2
苯酰菌胺与醚菌酯复配对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番茄晚疫病菌(采自田间,并经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将番茄晚疫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刚长满培养皿时,用内径为7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用作接种体。分别取配好的药液5mL与定量的75mL灭菌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4个含药平板,以等量无菌水与培养基混合为对照。将菌丝快倒置接于平板中央,并于28℃培养箱内培养。7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直径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7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净生长量-处理组净生长量)/对照组净生长量]×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结果(表3)显示,苯酰菌胺与嘧菌酯在配比50∶1~1∶50之间,对番茄晚疫病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在20∶1~1∶20之间,共毒系数在160以上。
表3 苯酰菌胺与醚菌酯复配对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 EC50(μg/mL) | ATI | TTI | 共毒系数CTC |
苯酰菌胺 | 1.36 | 100.0 | ||
醚菌酯 | 3.82 | 35.6 | ||
苯酰菌胺50∶醚菌酯1 | 1.14 | 119.3 | 98.7 | 120.8 |
苯酰菌胺30∶醚菌酯1 | 1.02 | 133.3 | 97.9 | 136.2 |
苯酰菌胺20∶醚菌酯1 | 0.85 | 160.0 | 96.9 | 165.1 |
苯酰菌胺9∶醚菌酯1 | 0.78 | 174.4 | 93.6 | 186.4 |
苯酰菌胺1∶醚菌酯1 | 0.88 | 154.5 | 67.8 | 227.9 |
苯酰菌胺1∶醚菌酯5 | 1.45 | 93.8 | 46.3 | 202.4 |
苯酰菌胺1∶醚菌酯10 | 1.76 | 77.3 | 41.5 | 186.4 |
苯酰菌胺1∶醚菌酯20 | 2.18 | 62.4 | 38.7 | 161.3 |
苯酰菌胺1∶醚菌酯50 | 3.04 | 44.7 | 36.9 | 121.4 |
上面实施例中的醚菌酯可以替换为烯肟菌酯,在配比50∶1~1∶50之间,对番茄晚疫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详见表4。
表4 苯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 EC50(μg/mL) | ATI | TTI | 共毒系数CTC |
苯酰菌胺 | 1.36 | 100.0 | ||
烯肟菌酯 | 4.11 | 33.1 | ||
苯酰菌胺50∶烯肟菌酯1 | 1.14 | 119.3 | 98.7 | 120.9 |
苯酰菌胺30∶烯肟菌酯1 | 1.05 | 129.5 | 97.8 | 132.4 |
苯酰菌胺20∶烯肟菌酯1 | 0.87 | 156.3 | 96.8 | 161.5 |
苯酰菌胺9∶烯肟菌酯1 | 0.78 | 174.4 | 93.3 | 186.9 |
苯酰菌胺1∶烯肟菌酯1 | 0.88 | 154.5 | 66.5 | 232.2 |
苯酰菌胺1∶烯肟菌酯5 | 1.45 | 93.8 | 44.2 | 212.0 |
苯酰菌胺1∶烯肟菌酯10 | 1.85 | 73.5 | 39.2 | 187.7 |
苯酰菌胺1∶烯肟菌酯20 | 2.34 | 58.1 | 36.3 | 160.2 |
苯酰菌胺1∶烯肟菌酯50 | 3.21 | 42.4 | 34.4 | 123.2 |
生物测定实例3
苯酰菌胺与烯肟菌胺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小麦白粉病菌(采自田间,并经室内培养)
试验方法:盆栽法。将采自田间的小麦白粉病病叶在小麦苗上方均匀抖落分生孢子进行接种,24h后进行药剂处理,试验药剂参见表3。选取生长势一致的三到四叶期小麦苗,每个处理选用3盆供试麦苗,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处理5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为空白对照。喷雾后将麦苗放入温室中培养。7d后,按照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测定结果(表5)表明,苯酰菌胺与烯肟菌胺在配比50∶1~1∶50之间,对小麦白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20∶1~1∶20之间,共毒系数在155以上。
表5 苯酰菌胺与烯肟菌胺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 EC50(μg/mL) | ATI | TTI | 共毒系数CTC |
苯酰菌胺 | 23.56 | 100.0 | ||
烯肟菌胺 | 14.65 | 160.8 | ||
苯酰菌胺50∶烯肟菌胺1 | 19.01 | 123.9 | 101.2 | 122.5 |
苯酰菌胺30∶烯肟菌胺1 | 17.54 | 134.3 | 102.0 | 131.7 |
苯酰菌胺20∶烯肟菌胺1 | 14.74 | 159.8 | 102.9 | 155.3 |
苯酰菌胺9∶烯肟菌胺1 | 12.53 | 188.0 | 106.1 | 177.2 |
苯酰菌胺1∶烯肟菌胺1 | 9.24 | 255.0 | 130.4 | 195.5 |
苯酰菌胺1∶烯肟菌胺5 | 7.46 | 315.8 | 150.7 | 209.6 |
苯酰菌胺1∶烯肟菌胺10 | 8.34 | 282.5 | 155.3 | 181.9 |
苯酰菌胺1∶烯肟菌胺20 | 9.18 | 256.6 | 157.9 | 162.5 |
苯酰菌胺1∶烯肟菌胺50 | 11.58 | 203.5 | 159.6 | 127.5 |
上面实施例中的烯肟菌胺可以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在配比50∶1~1∶50之间,对小麦白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详见表6。
表6 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 EC50(μg/mL) | ATI | TTI | 共毒系数CTC |
苯酰菌胺 | 23.56 | 100.0 | ||
吡唑醚菌酯 | 12.32 | 191.2 | ||
苯酰菌胺50∶吡唑醚菌酯1 | 19.01 | 123.9 | 101.8 | 121.8 |
苯酰菌胺30∶吡唑醚菌酯1 | 17.54 | 134.3 | 102.9 | 130.5 |
苯酰菌胺20∶吡唑醚菌酯1 | 14.03 | 167.9 | 104.3 | 160.9 |
苯酰菌胺9∶吡唑醚菌酯1 | 12.53 | 188.0 | 109.1 | 172.3 |
苯酰菌胺1∶吡唑醚菌酯1 | 7.71 | 305.6 | 145.6 | 209.9 |
苯酰菌胺1∶吡唑醚菌酯5 | 6.55 | 359.7 | 176.0 | 204.3 |
苯酰菌胺1∶吡唑醚菌酯10 | 6.95 | 339.0 | 182.9 | 185.3 |
苯酰菌胺1∶吡唑醚菌酯20 | 7.66 | 307.6 | 186.9 | 164.6 |
苯酰菌胺1∶吡唑醚菌酯50 | 10.25 | 229.9 | 189.4 | 121.3 |
生物测定实例4
苯酰菌胺与肟菌酯复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苹果斑点落叶病菌(采自田间,并经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统计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2。毒力测定结果见表7。
测定结果(表7)表明,苯酰菌胺与肟菌酯在配比50∶1~1∶50之间,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20∶1~1∶20之间,增效更明显,共毒系数都在180以上。
表7 苯酰菌胺与肟菌酯复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 EC50(μg/mL) | ATI | TTI | 共毒系数CTC |
苯酰菌胺 | 40.25 | 100.0 | ||
肟菌酯 | 11.08 | 363.3 | ||
苯酰菌胺50∶肟菌酯1 | 31.56 | 127.5 | 105.2 | 121.3 |
苯酰菌胺30∶肟菌酯1 | 26.87 | 149.8 | 108.5 | 138.1 |
苯酰菌胺20∶肟菌酯1 | 19.54 | 206.0 | 112.5 | 183.0 |
苯酰菌胺9∶肟菌酯1 | 15.79 | 254.9 | 126.3 | 201.8 |
苯酰菌胺1∶肟菌酯1 | 7.71 | 522.0 | 231.6 | 225.4 |
苯酰菌胺1∶肟菌酯5 | 6.02 | 668.6 | 319.4 | 209.3 |
苯酰菌胺1∶肟菌酯10 | 6.14 | 655.5 | 339.3 | 193.2 |
苯酰菌胺1∶肟菌酯20 | 6.31 | 637.9 | 350.7 | 181.9 |
苯酰菌胺1∶肟菌酯50 | 9.35 | 430.5 | 358.1 | 120.2 |
从试验结果可知,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组合对白粉病菌、晚疫病菌、霜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中,含有有效量的如下活性成分:
苯酰菌胺;以及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醚菌酯、嘧菌酯、烯肟菌胺、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和苯醚菌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50∶1~1∶5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20∶1~1∶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剂型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还包括水、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润湿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所述可湿性粉剂还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剂型为乳油,所述乳油还包括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剂型为水乳剂,所述水乳剂还包括有机溶剂、分散剂、乳化剂和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剂型为微乳剂,所述微乳剂还包括有机溶剂、乳化剂和水。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所述水分散粒剂还包括分散剂、崩解剂、填料和润湿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8897A CN101617657A (zh) | 2009-08-12 | 2009-08-12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8897A CN101617657A (zh) | 2009-08-12 | 2009-08-12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17657A true CN101617657A (zh) | 2010-01-06 |
Family
ID=41511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08897A Pending CN101617657A (zh) | 2009-08-12 | 2009-08-12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17657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1825A (zh) * | 2010-05-24 | 2011-02-16 | 北京颖新泰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嘧菌酯、噻氟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1990895A (zh) * | 2010-11-12 | 2011-03-30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WO2011108752A3 (en) * | 2010-03-03 | 2012-03-15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Plant disease controll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 |
CN103210907A (zh) * | 2013-03-24 | 2013-07-24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苯酰菌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300017A (zh) * | 2012-03-14 | 2013-09-18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丁吡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
CN103651417A (zh) * | 2012-09-11 | 2014-03-26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CN104273129A (zh) * | 2013-11-26 | 2015-01-14 | 安徽农业大学 | 一种含苯酰菌胺和啶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N104521966A (zh) * | 2014-12-15 | 2015-04-22 | 肇庆市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4663689A (zh) * | 2015-02-16 | 2015-06-03 | 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CN105163585A (zh) * | 2013-04-30 | 2015-12-16 |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 作物增强 |
CN105794781A (zh) * | 2016-03-31 | 2016-07-27 | 太仓市东泾农场专业合作社 | 一种含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N106106473A (zh) * | 2016-06-19 | 2016-11-16 | 殷佩琼 | 一种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09
- 2009-08-12 CN CN200910108897A patent/CN101617657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T.J.GULYA: "Efficacy of single and two-way fungicide seed treat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metalaxyl-resistant strains of Plasmopara halstedii(sunflower downy mildew)", 《THE BCPC CONFERENCE-PESTS & DISEASES》 *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40795B2 (en) | 2010-03-03 | 2015-01-27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Plant disease controll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 |
WO2011108752A3 (en) * | 2010-03-03 | 2012-03-15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Plant disease controll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 |
CN102811611A (zh) * | 2010-03-03 | 2012-12-05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和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
AU2011221766B2 (en) * | 2010-03-03 | 2015-04-02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Plant disease controll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 |
CN101971825B (zh) * | 2010-05-24 | 2013-07-31 | 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嘧菌酯、噻氟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1971825A (zh) * | 2010-05-24 | 2011-02-16 | 北京颖新泰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嘧菌酯、噻氟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1990895A (zh) * | 2010-11-12 | 2011-03-30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CN103300017A (zh) * | 2012-03-14 | 2013-09-18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丁吡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
CN103651417A (zh) * | 2012-09-11 | 2014-03-26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CN105284806B (zh) * | 2012-09-11 | 2017-12-22 | 建湖县高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CN105284806A (zh) * | 2012-09-11 | 2016-02-03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CN103210907A (zh) * | 2013-03-24 | 2013-07-24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苯酰菌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63585A (zh) * | 2013-04-30 | 2015-12-16 |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 作物增强 |
CN104273129A (zh) * | 2013-11-26 | 2015-01-14 | 安徽农业大学 | 一种含苯酰菌胺和啶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N104521966A (zh) * | 2014-12-15 | 2015-04-22 | 肇庆市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4663689A (zh) * | 2015-02-16 | 2015-06-03 | 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CN105794781A (zh) * | 2016-03-31 | 2016-07-27 | 太仓市东泾农场专业合作社 | 一种含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N106106473A (zh) * | 2016-06-19 | 2016-11-16 | 殷佩琼 | 一种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17657A (zh)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
CN101669486B (zh) | 一种含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690480B (zh) |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172240A (zh) |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595882B (zh) |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1971812B (zh) | 一种含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595887A (zh) | 一种含有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755749B (zh) |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 | |
CN104839168B (zh)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647441B (zh) |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647454A (zh) |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653118A (zh) | 一种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 | |
CN101822255A (zh) |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30679A (zh) |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1755784B (zh) |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 |
CN101653121B (zh) |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309455A (zh) | 一种以吡菌苯威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642120A (zh) | 一种含有代森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1708001B (zh) |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755761B (zh) | 基于氟喹唑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 |
CN101697723A (zh) | 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669495A (zh) | 一种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849546A (zh)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
CN101617678A (zh)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
CN101755836B (zh) |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