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5784B -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5784B
CN101755784B CN2009102122498A CN200910212249A CN101755784B CN 101755784 B CN101755784 B CN 101755784B CN 2009102122498 A CN2009102122498 A CN 2009102122498A CN 200910212249 A CN200910212249 A CN 200910212249A CN 101755784 B CN101755784 B CN 101755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provalicarb
days
downy mildew
behind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2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5784A (zh
Inventor
张洪
张承来
曲哲
刘胜召
曹明章
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122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5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5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5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卵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异丙菌胺(A)及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B),A与B的质量比例为100∶1-1∶100。

Description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异丙菌胺,英文通用名iprovalicarb,化学名称2-甲基-1-[(1-对甲基苯基乙基)氨基甲酰基]-(S)-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酯,是拜耳公司新开发的氨基酸类杀菌剂,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作用机理独特,与已知杀菌剂相互之间无交互抗性。异丙菌胺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的生长、菌丝体的生长和芽孢形成而发挥对作物的保护、治疗作用,可有效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但长期单一施用会导致真菌菌株产生抗药性,造成化合物防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进而导致用药成本增加。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微生物Strobilurin,他们通过阻碍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属于病原菌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水稻稻瘟病,苹果黑星病均有良好防效,且使用剂量低、作用机制独特,兼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单独使用成本较高,同样病菌容易产生抗性。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高效杀菌组合物。为了降低植物病原真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应用增效组合物来防治有害植物病原真菌是目前常采用的办法之一。通过将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应用,可以提高防效、避免抗性产生和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对病害有出色防治效果的安全高效杀菌组合物。
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我们发现该目的可由以异丙菌胺(A)和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B)作为活性组分的混合物来实现。目前尚无异丙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报道。
本发明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特别适用于防治有害真菌,尤其是禾谷类、蔬菜、水果、观赏植物的卵菌病害。
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
嘧菌酯:英文通用名Azoxystrobin,化学名称(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广谱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谷物、蔬菜、果树等作物安全。
苯氧菌胺:英文通用名metominostrobin,由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醚菌胺,英文通用名Dimoxystrobin,也是一种相对广谱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肟菌酯英文通用名trifloxystrobin,化学名称甲基(E)-甲氧基亚胺基-{(E)-α-[1-(α,α-三氟-m-甲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邻甲苯基}乙酸乙酯,由德国拜耳开发的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啶氧菌酯英文通用名picoxystrobinl,化学名称(E)-3-甲氧基-2-{2-[6-(三氟甲基)-2-吡啶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氟嘧菌酯英文通用名fluoxastrobin,是一种对白粉病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醚菌酯:英文通用名kresoxim-methyl,化学名称(E)-2-甲氧亚氨基-[2-(邻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乙酸甲酯,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广谱、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其它常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唑菌胺酯,又叫吡唑醚菌酯,英文通用名Pyraclostrobin、化学名称甲基(N)-[[[1-(4-氯苯)吡唑-3基)-氧]-0-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是新型广谱杀菌剂。
烯肟菌胺(SYP-1620)和烯肟菌酯(Enestroburin)化学名称分别为N-甲基-2-[((((1-甲基-3-(2,6-二氯苯基)-2-丙烯基)亚胺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和α-[[[[4-(4-氯苯基)-丁-3-烯-2-基-]亚胺基]甲基]苯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都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型农药品种。
苯醚菌酯,化学名称(E)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苯)-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由浙江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新型、高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本发明组合物中包含A和一种B中的化合物,甚至少量A或B对于实现协同增效也是足够的,A和B质量比为100∶1-1∶100,优选50∶1-1∶50,进一步优选10∶1-1∶10。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1%-90%,优选5-80%,其余为农药辅助剂成分。
可将本发明的杀真菌协同组合物配制为可直接喷雾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组合物制剂以已知方式制备,例如可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与助剂、溶剂和/或载体混合而制备,在助剂中通常包含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若需要的话可使用渗透剂、增效剂等以进一步改善组合物的使用性能。
异丙菌胺和任意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混合物,均呈现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对卵菌引起的病害。
组合物可以防治各种作物如棉花、蔬菜(如黄瓜、豆类、西红柿、土豆和葫芦科植物)、大麦、禾草、燕麦、香蕉、咖啡、玉米、水果类、稻、黑麦、大豆、小麦、观赏植物、甘蔗以及其繁殖体中的病原真菌。尤其适合于防治下列植物病原性真菌:葡萄生单轴霉(葡萄霜霉病)、霍尔斯单轴霉(Plasmoparahalstei)(向日葵霜霉病)、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尤其是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葫芦科作物霜霉病)和律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Humuli)(啤酒花霜霉病)、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莴苣霜霉病)、烟草色霜霉(Peronospora tabacinae)、实腐霜霉(Peronosporadestructor)(洋葱霜霉病)、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甘蓝霜霉病)、(Peronospora viciae)(蚕豆霜霉病),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晚疫病),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megasperma)(大豆疫病)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与单剂相比,增效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扩大了杀菌谱;(2)防效提高后,田间用药量大幅减少,降低了药害的风险及生产和使用成本,并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3)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降低了对病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克服病菌抗性产生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只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组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可通过下列试验说明。
生物测定实例1: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选取长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5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为空白对照。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孢子囊悬浮液的配置过程如下:取采自田间的带有霜霉病菌的黄瓜叶片,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5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G2009102122498D00051
活性成分混合物的预期效力(即理论防治效果,%)使用Colby公式确定并与观察到的效力比较:
Colby公式:E=X+Y-X*Y/100
E:当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使用浓度为a,活性成分B使用浓度为b时的组合物预期效力,
X:活性成分A使用剂量为a时的效力,
Y:活性成分B使用剂量为b时的效力。
当观察到的防治效果超过预期防效时说明有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1至表4。
表1单独的活性化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122498D00061
Figure G2009102122498D00071
表2异丙菌胺与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100∶嘧菌酯1   85.3   80.9
  2   异丙菌胺50∶嘧菌酯1   68.4   61.8
  3   异丙菌胺100∶嘧菌酯10   91.4   85.9
  4   异丙菌胺50∶嘧菌酯10   79.7   71.8
  5   异丙菌胺50∶嘧菌酯50   94.9   85.5
  6   异丙菌胺10∶嘧菌酯50   86.4   78.6
  7   异丙菌胺5∶嘧菌酯50   79.1   71.7
  8   异丙菌胺1∶嘧菌酯50   73.3   65.3
  9   异丙菌胺0.5∶嘧菌酯50   71.9   65.3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嘧菌酯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10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3异丙菌胺与苯氧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100∶苯氧菌胺1   84.1   80.4
  2   异丙菌胺50∶苯氧菌胺1   66.6   60.8
  3   异丙菌胺100∶苯氧菌胺10   90.7   85.1
  4   异丙菌胺50∶苯氧菌胺10   78.5   70.2
  5   异丙菌胺50∶苯氧菌胺50   93.4   84.7
  6   异丙菌胺10∶苯氧菌胺50   84.1   77.4
  7   异丙菌胺5∶苯氧菌胺50   76.3   70.0
  8   异丙菌胺1∶苯氧菌胺50   69.1   63.3
  9   异丙菌胺0.5∶苯氧菌胺50   67.8   63.3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苯氧菌胺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10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4异丙菌胺与唑菌胺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100∶唑菌胺酯1   87.5   81.9
  2   异丙菌胺50∶唑菌胺酯1   68.3   63.7
  3   异丙菌胺100∶唑菌胺酯10   95.1   89.3
  4   异丙菌胺50∶唑菌胺酯10   86.4   78.6
  5   异丙菌胺50∶唑菌胺酯50   97.7   89.8
  6   异丙菌胺10∶唑菌胺酯50   91.9   84.9
  7   异丙菌胺5∶唑菌胺酯50   87.4   80.0
  8   异丙菌胺1∶唑菌胺酯50   80.6   75.5
  9   异丙菌胺0.5∶唑菌胺酯50   79.5   75.5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唑菌胺酯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10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5异丙菌胺与肟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100∶肟菌酯1   84.3   79.9
  2   异丙菌胺50∶肟菌酯1   64.3   59.7
  3   异丙菌胺100∶肟菌酯10   89.5   84.3
  4   异丙菌胺50∶肟菌酯10   76.1   68.6
  5   异丙菌胺50∶肟菌酯50   93.4   84.3
  6   异丙菌胺10∶肟菌酯50   86.6   76.9
  7   异丙菌胺5∶肟菌酯50   75.4   69.4
  8   异丙菌胺1∶肟菌酯50   68.4   62.5
  9   异丙菌胺0.5∶肟菌酯50   67.8   62.5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肟菌酯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10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6异丙菌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100∶啶氧菌酯1   85.1   80.3
  2   异丙菌胺50∶啶氧菌酯1   66.5   60.6
  3   异丙菌胺100∶啶氧菌酯10   71.1   85.7
  4   异丙菌胺50∶啶氧菌酯10   77.5   71.5
  5   异丙菌胺50∶啶氧菌酯50   93.7   86.4
  6   异丙菌胺10∶啶氧菌酯50   87.4   80.0
  7   异丙菌胺5∶啶氧菌酯50   79.4   73.4
  8   异丙菌胺1∶啶氧菌酯50   73.1   67.5
  9   异丙菌胺0.5∶啶氧菌酯50   72.4   67.5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啶氧菌酯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10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7异丙菌胺与苯醚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100∶苯醚菌酯1   86.7   81.5
  2   异丙菌胺50∶苯醚菌酯1   69.5   63.1
  3   异丙菌胺100∶苯醚菌酯10   95.3   89.3
  4   异丙菌胺50∶苯醚菌酯10   87.1   78.6
  5   异丙菌胺50∶苯醚菌酯50   98.2   88.9
  6   异丙菌胺10∶苯醚菌酯50   90.4   83.7
  7   异丙菌胺5∶苯醚菌酯50   84.4   78.3
  8   异丙菌胺1∶苯醚菌酯50   81.1   73.5
  9   异丙菌胺0.5∶苯醚菌酯50   79.4   73.5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苯醚菌酯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10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8异丙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100∶烯肟菌酯1   85.7   81.1
  2   异丙菌胺50∶烯肟菌酯1   67.5   62.2
  3   异丙菌胺100∶烯肟菌酯10   94.3   87.2
  4   异丙菌胺50∶烯肟菌酯10   80.1   74.4
  5   异丙菌胺50∶烯肟菌酯50   96.2   87.7
  6   异丙菌胺10∶烯肟菌酯50   90.4   81.8
  7   异丙菌胺5∶烯肟菌酯50   88.4   75.9
  8   异丙菌胺1∶烯肟菌酯50   77.1   70.5
  9   异丙菌胺0.5∶烯肟菌酯50   76.6   70.5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10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9异丙菌胺与烯肟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100∶烯肟菌胺1   86.8   81.7
  2   异丙菌胺50∶烯肟菌胺1   68.5   63.4
  3   异丙菌胺100∶烯肟菌胺10   95.9   88.8
  4   异丙菌胺50∶烯肟菌胺10   82.4   77.6
  5   异丙菌胺50∶烯肟菌胺50   98.3   89.3
  6   异丙菌胺10∶烯肟菌胺50   92.4   84.3
  7   异丙菌胺5∶烯肟菌胺50   89.4   79.2
  8   异丙菌胺1∶烯肟菌胺50   79.1   74.5
  9   异丙菌胺0.5∶烯肟菌胺50   78.4   74.5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烯肟菌胺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10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本申请文件中活性成分指异丙菌胺与选自嘧菌酯、苯氧菌胺、醚菌胺、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或烯肟菌胺的一种化合物,以下不再赘述。
一、悬浮剂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润湿分散剂、增稠剂、载体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20.2%异丙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异丙菌胺20%,嘧菌酯0.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0%,木素磺酸钠10%,黄原胶1%,硅油1%,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将20.2%异丙菌胺·嘧菌酯悬浮剂按10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5%、90.2%。1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80g·a.i./ha和25%嘧菌酯悬浮剂按8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1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1%、80.2%;25%嘧菌酯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2.7%、68.6%。异丙菌胺与嘧菌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2:30%异丙菌胺·唑菌胺酯悬浮剂
异丙菌胺20%,唑菌胺酯10%,壬基酚聚乙醇醚6%,木素磺酸钠10%,硅酸铝镁1%,膨润土1%,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将30%异丙菌胺·唑菌胺酯悬浮剂按12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5%、93.2%。2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50g·a.i./ha和25%唑菌胺酯乳油按8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5.2%、84.3%;25%唑菌胺酯乳油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1.4%、76.6%。异丙菌胺与唑菌胺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3:5%异丙菌胺·苯醚菌酯悬浮剂
异丙菌胺2.5%,苯醚菌酯2.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8%,黄原胶1%,白炭黑1%,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辣椒疫病。将5%异丙菌胺·苯醚菌酯悬浮剂按1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5%、93.2%。2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60g·a.i./ha和10%苯醚菌酯悬浮剂按12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3%、81.3%;10%苯醚菌酯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3.4%、80.5%。异丙菌胺与苯醚菌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二、水乳剂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制得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4:20%异丙菌胺·啶氧菌酯水乳剂
异丙菌胺15%,啶氧菌酯5%,N-甲基吡咯烷酮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农乳600#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莴苣霜霉病。将20%异丙菌胺·啶氧菌酯水乳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7%、94.3%。50%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按150g·a.i./ha和15%啶氧菌酯乳油按12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50%异丙菌胺水分散粒剂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效分别为76.2%、70.2%;15%啶氧菌酯乳油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效分别为76.8%、74.3%。异丙菌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莴苣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三、微乳剂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物质加入水中,溶解中均匀水相,在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均匀,制得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5:25%异丙菌胺·烯肟菌酯微乳剂
异丙菌胺15%,烯肟菌酯10%,N-甲基吡咯烷酮10%,异丙醇10%,农乳500#5%,农乳1601#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将25%异丙菌胺·烯肟菌酯微乳剂按1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7%、92.1%。20%异丙菌胺乳油按150g·a.i./ha和15%烯肟菌酯乳油按8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乳油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效分别为76.2%、70.2%;25%烯肟菌酯乳油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效分别为80.8%、78.3%。异丙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6:1%异丙菌胺·烯肟菌胺微乳剂
异丙菌胺0.1%,烯肟菌胺0.9%,N-甲基吡咯烷酮10%,异丙醇10%,农乳500#5%,农乳1601#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将1%异丙菌胺·烯肟菌胺微乳剂按8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7%、86.3%。15%异丙菌胺乳油按100g·a.i./ha和5%烯肟菌胺乳油按1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5%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效分别为78.4%、75.3%;5%烯肟菌胺乳油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效分别为82.1%、80.4%。异丙菌胺与烯肟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四、乳油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溶剂、乳化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乳油。
制剂实施例7:21%异丙菌胺·唑菌胺酯乳油
异丙菌胺20%,唑菌胺酯1%,N-甲基吡咯烷酮10%,农乳1601#5%,农乳5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二甲苯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烟草黑胫病。将21%异丙菌胺·唑菌胺酯乳油按10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7%、90.3%。25%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50g·a.i./ha和25%唑菌胺酯乳油按8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5%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效分别为84.4%、80.3%;25%唑菌胺酯乳油药后10天和20天的防效分别为83.1%、80.4%。异丙菌胺与唑菌胺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五、可湿性粉剂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8:40.4%异丙菌胺·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
异丙菌胺0.4%,苯氧菌胺40%,十二烷基硫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5%,萘磺酸盐3%,高岭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将40.4%异丙菌胺·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按14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6%、90.3%。2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80g·a.i./ha和40%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按17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6.1%、70.2%;40%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4%、78.3%。异丙菌胺与苯氧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9:40%异丙菌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异丙菌胺20%,啶氧菌酯20%,月桂基硫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5%,辛基酚聚乙醇醚5%,萘磺酸盐3%,高岭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辣椒疫病。将40%异丙菌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按10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3%、94.5%。20%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按150g·a.i./ha和10%啶氧菌酯悬浮剂按12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5.9%、80.6%;10%啶氧菌酯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2.3%、81.5%。异丙菌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六、水分散粒剂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10:90%异丙菌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异丙菌胺35%,嘧菌酯55%,烷基萘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2%,十二烷基硫酸钠4%,高岭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疫病。将90%异丙菌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按10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7%、93.4%。40%异丙菌胺水分散粒剂按150g·a.i./ha用量,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按15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40%异丙菌胺水分散粒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3.2%、80.1%;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6%、82.4%。异丙菌胺与嘧菌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Claims (5)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异丙菌胺(A)和苯醚菌酯(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A)与(B)的质量比例为100∶1-1∶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卵菌病害上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为黄瓜、辣椒、莴苣、马铃薯、烟草、葡萄。
CN2009102122498A 2009-11-10 2009-11-10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Active CN101755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22498A CN101755784B (zh) 2009-11-10 2009-11-10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22498A CN101755784B (zh) 2009-11-10 2009-11-10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784A CN101755784A (zh) 2010-06-30
CN101755784B true CN101755784B (zh) 2012-08-22

Family

ID=42487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22498A Active CN101755784B (zh) 2009-11-10 2009-11-10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57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1076B (zh) * 2012-05-31 2014-04-09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51540A (zh) * 2012-09-14 2014-03-26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719122A (zh) * 2013-12-13 2014-04-16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吡唑醚菌酯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组合物超低容量液剂
CN104782640B (zh) * 2015-05-05 2016-08-17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532686A (zh) * 2015-12-24 2016-05-04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杀菌剂
CN109619109A (zh) * 2019-01-21 2019-04-16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吡唑醚菌酯与缬菌胺复配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0504A (zh) * 2001-08-24 2005-04-27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杀真菌活性物质组合体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0504A (zh) * 2001-08-24 2005-04-27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杀真菌活性物质组合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784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5882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2172240A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0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55784B (zh)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CN103155925A (zh)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5961399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17657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1700038A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647441B (zh)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47454A (zh)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3118A (zh) 一种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305356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49A (zh)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
CN102630679A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1755777B (zh)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CN101647456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18A (zh) 一种植物保护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97725A (zh) 一种含有保护性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42130B (zh) 一种含异丙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7801720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805091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273475A (zh) 一种高效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84817A (zh) 一种含有嘧菌酯和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647466B (zh) 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