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2640B -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2640B
CN104782640B CN201510222029.9A CN201510222029A CN104782640B CN 104782640 B CN104782640 B CN 104782640B CN 201510222029 A CN201510222029 A CN 201510222029A CN 104782640 B CN104782640 B CN 104782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xastrobin
iprovalicarb
disease
application
ct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20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2640A (zh
Inventor
刘润强
李新安
高杨帆
孔凡彬
王建华
郎剑锋
陈锡岭
李广领
谢兰芬
徐兆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2220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82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82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2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组合物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所述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40:1~1:40。该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该组合物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运用种种园林植物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改善环境质量。但病虫害的发生,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枯死,不仅影响了观赏效果,又会造成经济损失。如何对园林植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可用的防治药剂很少,绝大部分为单剂,效果不是很理想。
缬霉威(Carbamic acid,CAS号140923-17-7)为氨基酸酯类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全新仿生结构使其作用机理区别于其他防治卵菌纲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针对霜霉科和疫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铲除作用。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CAS号193740-76-0)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是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甲氧基丙烯酸 酯类化合物作用的部位(细胞色素b)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此防治对甾醇抑制剂、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氟嘧菌酯应用适期广,无论在真菌侵染早期如孢子萌发、芽管生长以及侵入叶部,还是在菌丝生长期都能提供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对孢子萌发和初期侵染最有效。因具有的优异的内吸活性,它能被快速吸收,并能在叶部均匀地向顶部传递,故具有根好的耐雨水冲刷能力。
化学农药单剂如果长期使用容易造成抗药性、持效期缩短、药量增多等问题,风险加大,不利于环境和谐发展。寻求科学、合理的农药复配,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目前在国内外未见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残留小、用量少、风险低、持效期长且具有增效作用的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缬霉威和氟嘧菌酯,所述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40:1~1:40。
所述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优选重量比为30:5~3:30;
更优选地,二者的重量比为10:1~1:10;
最优选的,二者的重量比为1:1。
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等。
所述缬霉威和氟嘧菌酯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0%。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将所述杀菌组合为用于防治园林植物病害;优选地,所述病害为:龙柏立枯病、枯枝病、紫纹羽病、锈病,冬青炭疽病、溃疡病、叶斑病,杜鹃黑斑病、灰霉病、花腐病、炭疽病、根腐病,胡杨叶锈病、叶斑病、干腐烂病,草坪霜霉病、褐斑病、腐霉枯萎病,百日草霜霉病、黑斑病、白星病,夹竹桃褐斑病、丛枝病,芦荟炭疽病、白绢病、褐斑病、叶枯病、锈病,玉兰炭疽病、叶斑病,月桂叶斑病、叶枯病、煤污病,腊梅炭疽病、黑斑病、白纹羽病,银杏茎腐病、炭疽病、猝倒病、叶枯病、干枯病,金盏菊叶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蔷薇白粉病、叶斑病、炭疽病、黑斑病、霜霉病等。优选用于龙柏立枯病、冬青叶斑病、草坪霜霉病、夹竹桃褐斑病和蔷薇灰霉病的防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很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比单剂有了显著提高,其共毒系数至少为120以上,同时降低了农药使用剂量及成本,减少了残留,也减轻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本发明中两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可以延缓或克服病原菌的抗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组合物对园林植物病害防效优良,此外,也可用于它农作物病害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是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例子。
本发明组合物以缬霉威和氟嘧菌酯为有效成分,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发现,两者复配之后对抗药性病害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实物测定实例1:缬霉威和氟嘧菌酯复配对龙柏立枯病病原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龙柏立枯病病原[拉丁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缬霉威、氟嘧菌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龙柏立枯病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中“缬∶氟”为“缬霉威:氟嘧菌酯”的简写。
表1 缬霉威与氟嘧菌酯混配对龙柏立枯病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缬霉威与氟嘧菌酯以1∶9、1∶5、1∶3、1∶1、3∶1、5∶1、和9∶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龙柏立枯病病原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5、1∶3、1∶1和3∶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缬霉威与氟嘧菌酯对龙柏立枯病的防治以1:5~3:1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2:缬霉威和氟嘧菌酯复配对冬青叶斑病原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冬青叶斑病原[拉丁学名:Trochila cinerea]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缬霉威、氟嘧菌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冬青叶斑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表2中“缬∶氟”为“缬霉威:氟嘧菌酯”的简写。
表2 缬霉威与氟嘧菌酯混配对冬青叶斑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缬霉威与氟嘧菌酯以1∶9、1∶5、1∶3、1∶1、3∶1、5∶1、和9∶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冬青叶斑病原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5、1∶3、1:1、3:1、5:1和9∶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缬霉威与氟嘧菌酯对冬青叶斑病的防治以1:5~9:1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3:缬霉威和氟嘧菌酯复配对草坪霜霉病病原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草坪霜霉病病原[拉丁学名: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hirum.]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3-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3-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缬霉威、氟嘧菌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草坪霜霉病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表3中“缬∶氟”为“缬霉威:氟嘧菌酯”的简写。
表3 缬霉威与氟嘧菌酯混配对草坪霜霉病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缬霉威与氟嘧菌酯以1∶12、1∶9、1∶6、1∶1、6∶1、9∶1和12∶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草坪霜霉病原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9、1∶6、1:1、6:1和9: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缬霉威与氟嘧菌酯对草坪霜霉病病的防治以1:9~9:1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4:缬霉威和氟嘧菌酯复配对夹竹桃褐斑病病原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夹竹桃褐斑病病原[拉丁学名:CercosporaneriellaSacc.]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缬霉威、氟嘧菌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夹竹桃褐斑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4,表4中“缬∶氟”为“缬霉威:氟嘧菌酯”的简写。
表4 缬霉威与氟嘧菌酯混配对夹竹桃褐斑病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缬霉威与氟嘧菌酯以1∶10、1∶5、1∶1、1∶1、3∶1、5∶1和10∶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夹竹桃褐斑病病原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10、1∶5、1:3、1:1、3:1和5∶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缬霉威与氟嘧菌酯对夹竹桃褐斑病的防治以1:10~5:1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5:缬霉威和氟嘧菌酯复配对蔷薇灰霉病病原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蔷薇灰霉病病原[拉丁学名:Botrytis cinerea Pers]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9-2008》,采用叶片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9-2008》,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缬霉威、氟嘧菌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蔷薇灰霉病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5,表5中“缬∶氟”为“缬霉威:氟嘧菌酯”的简写。
表5 缬霉威与氟嘧菌酯混配对蔷薇灰霉病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缬霉威与氟嘧菌酯以1∶20、1∶10、1∶5、1∶1、5∶1、10∶1和20∶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蔷薇灰霉病病原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10、1∶5、1:1和5: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缬霉威与氟嘧菌酯对蔷薇灰霉病的防治以1:10~5:1复配较好。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与已知的助剂和辅剂、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呈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其中比较好的剂型有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这些已知的助剂、辅剂有分散剂、扩散剂、消泡剂、润湿剂、崩解剂、成膜剂及填料等。
以下用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将缬霉威10g、氟嘧菌酯15g、农乳1601#8g、环己酮15g、松节油加至100g,混合至均匀液相,制得本发明组合物25%乳油。
实施例2:
将缬霉威15g、氟嘧菌酯15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g、十二烷基硫酸钠6g、硅酸铝镁1g、硅藻土加至100g,经混合、超细粉碎、造粒制得本发明组合物30%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
将缬霉威20g、氟嘧菌酯5g、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g、黄原胶0.5g、丙二醇2g、有机硅0.5g,加水至100g,混合经湿法研磨, 均化,制得本发明组合物25%悬浮剂。
实施例4:
将缬霉威20g、氟嘧菌酯50g、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5g、白炭黑10g、膨润土加至100g,混合经气流粉碎制得本发明组合物70%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
将缬霉威10g、氟嘧菌酯5g、松节油6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g、聚乙烯醇2g、黄原胶0.1g、加水至100g,配制油相,配制水相,在高剪切下,将油相均匀水相中或者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剪切制得本发明组合物15%水乳剂。
实施例6:
将缬霉威2.5g、氟嘧菌酯2.5g、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g、硅酸铝镁1g、聚乙烯醇2g、有机硅0.5g、乙二醇2g、碱性玫瑰精0.5g,加水至100g,混合经湿法研磨,均化,制得本发明组合物5%悬浮种衣剂。
本发明的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发明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龙柏立枯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质量比为1∶5、1∶3、1∶1或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
CN201510222029.9A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Active CN104782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2029.9A CN104782640B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2029.9A CN104782640B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2640A CN104782640A (zh) 2015-07-22
CN104782640B true CN104782640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54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2029.9A Active CN104782640B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826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2955B (zh) * 2015-08-28 2016-03-02 肇庆市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嘧菌酯的杀菌除虫组合物及其悬浮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41618A1 (de) * 2001-08-24 2003-03-06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CN101755784B (zh) * 2009-11-10 2012-08-22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卵菌组合物
CN103250718A (zh) * 2012-02-20 2013-08-21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嘧霉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75684A (zh) * 2012-12-20 2014-06-25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唑嘧菌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2640A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6540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509539A (zh) 一种含有甲霜灵和多菌灵用于防治蔬菜、葡萄主要病害的复配杀菌剂
CN105211075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782640B (zh) 一种含有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351254B (zh) 一种含尼可霉素和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85185B (zh)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047563A (zh) 一种防治大青枣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06135232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355303A (zh) 含有啶氧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使用方法及应用
CN104285954A (zh) 一种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478152B (zh) 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5831132A (zh) 一种含苯噻菌酯和氟醚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941416A (zh)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686539B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165899A (zh) 一种含哈茨木霉菌和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84924A (zh) 一种含虎杖提取物与抗生素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4247709B (zh) 一种增效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15779B (zh) 腈菌唑与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12536B (zh) 一种含氟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71186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957159B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137832A (zh) 含有肟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663675B (zh) 一种含有噁霉灵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538568A (zh)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霜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79753B (zh) 一种含嘧菌胺和异稻瘟净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