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7568A - 放电灯点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灯点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7568A
CN101617568A CN200780041552A CN200780041552A CN101617568A CN 101617568 A CN101617568 A CN 101617568A CN 200780041552 A CN200780041552 A CN 200780041552A CN 200780041552 A CN200780041552 A CN 200780041552A CN 101617568 A CN101617568 A CN 101617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discharge lamp
circuit
lamp
igni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1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西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AN ELECTRIC CO Ltd
Tabuch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AN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7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75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39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 H05B41/39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 H05B41/3921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with possibility of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s
    • H05B41/3927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with possibility of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s by pulse width modula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Discharge-Lamp Control Circuits And Pulse- Feed Circuit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以前提供了能够调光控制热阴极型放电灯的放电灯点灯装置。随着减小管电流而灯丝的温度降低,若进一步减小管电流,则不能维持放电,产生移动条纹和闪烁。在现有实施例装置中,由于需要控制热阴极型放电灯管电流的电源和控制灯丝电流的电源,电路复杂且零件个数增加,因此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电灯点灯装置,具有:以R、C的时间常数决定频率的振荡控制电路;与以该频率进行工作的半桥式电路连接的L-C串联谐振电路;以及将热阴极型放电管两端的热阴极灯丝的各自的一端与谐振电容器并联,并还将热阴极型放电管两端的灯丝的另一端与电容器串联来进行点灯的电路,通过使用变容二极管,以DC调光控制电压,改变振荡频率,来实现管电流的无级调光。

Description

放电灯点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进行稳定放电工作和无级调光控制的热阴极型放电灯点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提供有如荧光灯这样的能够调光控制热阴极型放电灯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在进行调光时,随着减小管电流(加深调光)而灯丝的温度降低,若进一步减小管电流,就不能维持放电,产生移动条纹和闪烁。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了解决这种问题的现有装置。如图13所示,由点灯用逆变电源1、点灯用DC-DC电源3、预热用DC-DC电源4、预热灯丝用逆变电源2这四个电源构成。使点灯用DC-DC电源3的输出电压可变地进行调光。通过将点灯用DC-DC电源3的输出电压与预热用DC-DC电源4的反馈电路5连接,使预热用逆变电源2的输出电压与调光成比例地可变,来进行灯丝电流的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114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5799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例中,控制放电灯管电流的电源和控制灯丝电流的电源必须要分别设置,具有电路复杂化和零件个数增加从而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点,提供一个逆变电源结构,且在调光时随着管电流的减少而使灯丝电流增加,从而在确保放电灯的稳定放电工作的同时,能进行无级调光控制的热阴极型放电灯点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具有:以R、C的时间常数决定频率的振荡控制电路;与以该频率进行工作的半桥或全桥电路连接的L-C串联谐振电路;以及将热阴极型放电管两端的热阴极(灯丝)的各自的一端与谐振电容器并联连接,并还将放电管两端的灯丝的另一端与电容器串联来进行点灯的电路,通过对决定振荡控制电路的频率的电容器使用电压可变电容(变容二极管),以DC调光控制电压改变振荡频率,来实现管电流的(无级调光),在该装置中,通过采用1个逆变电源结构,使热阴极型放电灯的管电流与灯丝电流同时可变,随着调光时管电流变小,使灯丝电流增加,来防止灯丝的温度降低,并能够维持稳定的放电,与此同时,将决定振荡控制电路的振荡频率的电容器设为并联的多个电容器(包括变容二极管),通过切换这些电容器,确保充足的预热电流和点灯工作稳定。
根据该发明,通过采用与现有例的多个逆变电源结构不同的、与半桥或全桥电路连接了L-C串联谐振电路的1个逆变电源的结构,随着无级调光和调光时管电流变小而使灯丝电流增加,从而能够防止灯丝的温度降低,维持稳定的放电。与此同时,能够提供一种可任意地设定预热电流,并能够实现放电灯的高寿命化和稳定点灯工作的热阴极型放电灯点灯装置。
2.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说明中,通过以比100~300Hz左右的频率低的频率,使电容器电容进行接通断开,并控制该ON/OFF的时间比,来实现调光(PWM调光)。
根据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过并用技术方案1的DC控制调光,能够维持宽幅度调光范围的确保、调光中的稳定放电工作的热阴极型放电灯点灯装置。
3.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说明中,通过检测从外部供给的电源电压的上升部分,在该上升部分的几毫秒的期间,减小决定振荡控制电路的振荡频率的电容器的电容,仅在该期间提高振荡频率,抑制放电灯的管电压的过冲电压。
根据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用晶体管来开关电容器,能够容易地抑制技术方案1的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上升部分中的管电压和灯丝电流的上升波形的过冲。
4.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说明中,添加在从预热期间向放电灯的点灯工作的过渡期间使频率缓慢变化的频率平滑电路,在防止不点灯的不良的同时减轻管电压的过冲电压。根据该发明,通过使流到变容二极管中的电流的上升波形平缓,就能够在频率从预热频率转变到点灯频率的过程中,可靠地通过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的峰值点后,转变到点灯频率,能够提供一种在防止点灯的不良的同时减轻管电压的过冲电压的热阴极型放电灯点灯装置。
5.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说明中,能够同时实现对调光进行DC控制和PWM控制。
根据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在管电流大的区域的调光中进行DC控制调光,在管电流小的区域中进行PWM调光,从而能够兼顾调光的可变范围的确保和稳定的放电工作的特征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6.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说明中,具有对热阴极放电管的高压侧低压侧开路检测保护、高压侧过电压保护、管过电流保护和高压侧漏电保护及其检测信号后,使他激PWM振荡控制IC的工作停止的功能。根据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确保对于热阴极型放电管的灯丝断线时的漏电、管电压上升及管电流上升的安全性的特征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7.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说明中,将串联谐振输出电路的谐振电容器设为并联的多个电容器,通过切换这些电容器,使输出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通过使分别在预热时、点灯时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最优化,使放电灯的预热电流和管电流最优化,从而可靠地点灯。
根据该发明,通过切换谐振电容器,使预热时和点灯时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最优化,能够分别在预热时和点灯时得到最佳的增益,能够得到大的预热电流和管电流。此外,能够提供一种热阴极型放电灯点灯装置,通过在谐振电容器的切换之后改变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进行点灯工作,从而能够在刚要达到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的峰值频率之前使热阴极型放电灯点灯,同时,通过设定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的峰值频率与点灯时的频率相同,能够防止越过峰值而不点灯,能够可靠地进行点灯。
8.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说明中,将串联于放电灯灯丝的电容器设为并联的多个电容器,通过接通断开这些电容器,调整预热和点灯时的灯丝电流到恰当值。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设定点灯工作时的灯丝电流为任意的恰当值,能够实现调光时的热阴极型放电灯的稳定的放电维持和长寿命的特征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9.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8的说明中,可以在他激振荡控制电路的半桥或者全桥式电路的后级并联2个以上的串联LC谐振电路。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过并联多级串联L-C谐振电路和放电灯来容易地实现多灯放电灯装置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构成为与现有例的多个逆变电源的构成不同、且与半桥或全桥电路连接了L-C串联谐振电路的1个逆变电源,并随着在无级调光及调光时管电流变小而使灯丝电流增加,具有能够防止灯丝的温度降低、维持稳定的放电的效果。
调光时,通过组合DC控制和PWM控制,具有能够得到宽的调光范围的效果。
具有能够任意地设定预热电流,能够实现放电灯的高寿命化和稳定的点灯工作的效果。
通过在电源起动时从高的振荡频率开始,能够抑制管电压的过冲。此外,添加在从预热期间向放电灯的点灯工作过渡的期间,使频率缓慢地变化的频率平滑电路,具有防止不点灯的问题和减轻管电压的过冲电压的效果。
通过检测热阴极型放电管的灯丝断线中的漏电电流、管电压上升及管电流上升,使他激PWM控制IC停止振荡,从而具有提高安全性的效果。
通过切换谐振电容器,使预热时和点灯时的串联L-C谐振电路的频率-增益曲线最优化,从而能够分别在预热时和点灯时得到恰当的增益,能够得到大的预热电流和管电流。此外,因为可以设定串联L-C谐振电路的峰值频率与点灯时的频率接近,所以,通过在谐振电容器的切换之后改变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进行点灯工作,具有能够在刚要达到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的峰值频率之前,可靠地使热阴极型放电灯进行点灯工作的效果。
通过将与热阴极型放电灯的灯丝串联的电容器设为并联的多个电容器,并接通断开这些电容器来调整点灯时的灯丝电流到最佳值,从而具有能够维持调光时的放电灯的稳定放电的效果。
通过在他激振荡控制电路的半桥或者全桥式电路的后级并联多级串联LC谐振电路,从而具有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地实现多灯放电灯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中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中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实施例2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中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实施例3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中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实施例4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调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电源时序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频率平滑的说明图。
图9是现有例中的点灯时的管电压波形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IC1频率VS R2电阻值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变容二极管VC1电容VS反向电压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现有的实施例的日本特开平7-211478(专利文献1)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5~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路结构。与他激PWM控制IC1连接有振荡控制电路3、半桥式串联谐振电路2及闩锁保护电路6。振荡控制电路3具有决定振荡频率的电容器C8和调光用的变容二极管VC1,与变容二极管VC1的阳极连接着用于进行导通-截止的开关晶体管Q6。此外,与电容器C8的一端连接着过冲(overshoot)降低电路10(逆变器起动时的软起动电路)。此外,与晶体管Q6的基极连接着用于使频率从预热期间向点灯过渡时缓慢地转变的频率平滑电路5。
半桥式串联谐振电路2的结构串联有DC阻断用的电容器C1、谐振线圈L1及谐振电容器C2。其输出与放电灯1高压侧的灯丝F1连接。此外,放电灯1低压侧的灯丝F2经由过电流检测电阻R3与地连接。放电灯1的灯丝F1、F2的另一端与决定灯丝电流的电容器C3连接。与谐振电容器C2的两端连接着过电压检测电容器C4、C5,其中点经由二极管D3输入到保护电路检测信号放大用的OP放大器IC4中。此外,电容器C6和电阻R1,将灯丝F1、F2断线而产生了漏电电流时所产生的高频噪声成分进行微分检测,并用二极管D2、电阻R19及电容器C17进行积分,变换成DC电压,作为检测信号而输入到保护电路检测信号放大用的OP放大器IC4中。在谐振电容器C2的低压侧与地之间连接过电流检测电阻R3,将其两端上产生的电压作为过电流检测信号,经由二极管D1输入到保护电路检测信号放大用的OP放大器IC4中。此外,在灯丝F2和电容器C3的交点与半桥式电源之间连接着灯丝F2的断线检测用电阻R18,与灯丝F2的交点,经由二极管D4输入到保护电路检测信号放大用的OP放大器IC4中。将保护电路检测信号放大用的OP放大器IC4的输出被输入到闩锁保护电路6和保护电路屏蔽电路11的IC2中。
图7示出本发明的电源时序的一例。若图1的逆变器导通-截止信号12变为“高电平”,则向图1的电源REG7的输出输出14V和5V。他激PWM控制IC1起动,向半桥式串联谐振电路2输出电压。此时的输出电压,利用他激PWM控制IC1的振荡频率和图5中示出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来决定。此外,如图10所示,利用电阻R2、电容器C8、C12及变容二极管VC1的合成电容来决定振荡频率。逆变器起动时,以由电阻R2和电容器C8所决定的频率、例如以大约100kHz(图5的S点)进行振荡。接着,晶体管Q5导通,以由电阻R2和电容器C8及C12的合成电容所决定的频率、例如以大约80kHz(图5的①点)进行振荡。该期间是预热期间,且向灯丝F1、F2流过电流来加热灯丝。以2πf·C3·V唯一地决定灯丝电流。通过使其在逆变器起动时以高频进行起动,来抑制半桥式串联谐振电路2的输出电压,实现软起动。此外,用决定预热时间控制电路12的复位ICIC13的输出延迟时间的电容器C13来唯一地决定预热时间。
预热期间一旦结束,图1的预热时间控制电路12的复位ICIC13的输出电压A点就变为5V。该电压经由频率平滑电路5被施加到晶体管Q6的基极上,晶体管Q6导通。由此,就将变容二极管VC1与地连接,并利用电阻R2、电容器C8、C12及变容二极管VC1的合成电容来决定他激PWM控制IC1的振荡频率。这时,振荡频率例如设为50kHz。从图5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的①点开始,增益沿着曲线逐渐变高,一旦到达②点的热阴极型放电灯的放电开始电压,就流过管电流。一旦流过管电流,管的阻抗就降低,因此最终在③点进行稳定放电。IC13的输出A点的电压因为被频率平滑电路5的电容器C10、C9及电阻R16积分而变得缓慢缓慢上升。由此,晶体管Q6的基极电流也缓慢上升。通过使流到变容二极管VC1中的电流波形平缓,振荡频率就从80kHz缓慢地过渡到50kHz,使频率变得平滑。图8和图9中示出该效果。图8是有频率平滑电路时的波形,图9是没有频率平滑电路时的波形。通过使频率从80kHz缓慢地过渡到50kHz来平滑频率的效果,是能够进行可靠地通过图5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的热阴极型放电灯的放电开始电压②后过渡到③点的准确的点灯工作。此外,也具有能够减轻管电压和管电流的过冲的效果。
下面关于调光工作进行叙述。图1的调光DC控制信号13,向DC放大电路9输入例如0-3.3V,其输出经由二极管D8施加到变容二极管VC1的阴极侧。图11是示出变容二极管VC1的阴极电压和其电容变化的图表。具有若增大施加的DC电压,电容值就降低的特性。即,通过改变施加到变容二极管VC1中的DC电压,使他激PWM控制IC1的振荡频率可变。从而,若增大调光DC控制电压,则在图5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中,频率从点灯时③点f=50kHz开始,沿着虚线箭头变化到预热时①点f=80kHz。这时,以2πf·C3·V来决定灯丝电流,因此,灯丝电流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通过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降低,管电流与灯丝电流的增加相反地减少下去。
若增大调光DC控制电压而过于减小了管电流,则成为不能维持额定放电的微放电,有时容易产生闪烁或移动条纹而熄灯。作为其对策,如图6所示,在管电流是任意的设定值以下时,用100-300Hz的PWM调光信号使管电流导通-截止,进行调光范围的扩大和稳定放电的维持。可以用导通-截止图1的变容二极管VC1的晶体管Q6来控制该PWM调光。在PWM调光信号是截止(OFF)时阻断变容二极管VC1,他激PWM控制IC1的振荡频率成为图5的①点f=80kHz,管电流被阻断。图7中示出PWM调光信号与管电流的关系。
下面,关于图1异常检测电路4的工作进行说明。图1的电容器C4、C5和二极管D3是管的过电压保护电路。用电容器C4、C5分压后的电压,将高压侧的管电压经由二极管D3输入到电压放大OP放大器IC4中。若该电压变为某个阈值以上,则OP放大器IC4的输出电压就变为14V,闩锁保护电路6的晶体管Q4导通。这时,通过将他激PWM控制IC1的CT端子降低到地电位来停止振荡工作。此外,晶体管Q4一旦导通,则晶体管Q3导通并形成半导体开关元件电路,即使OP放大器IC4的输出电压变为0V,也能维持他激PWM控制IC1的振荡停止状态。
下面,关于灯丝F1、F2的断线保护工作进行说明。在放电灯1低压侧的灯丝F2的电容器C3侧,从电源200V电阻18被上拉利用电阻18向电源200V上拉。灯丝F2与电容器C3的交点电压等于200V×(电阻R3电阻值+灯丝F2电阻值)÷电阻R18电阻值。电阻R18设定比(电阻R3电阻值+灯丝F2电阻值)足够大的值。将该灯丝F2的偏置电压经由二极管D4输入到OP放大器IC4中。若灯丝F2因为某种不良而变为高电阻或者断线,则OP放大器IC4的输入电压就上升,如前所述,维持他激PWM控制IC1的振荡停止状态。另一方面,若高压侧的灯丝F1变为高电阻或者断线,则管电压上升,且上述过电压保护电路工作。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并用了电容器分压方式的过电压保护电路和低压侧灯丝F2的偏置电压检测电路,由此,就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出高压侧和低压侧的灯丝F1、F2的断线。
下面,关于过电流保护电路的工作进行说明。电阻R3是过电流检测电阻,且流过管电流+灯丝电流。其两端电压经由二极管D3输入到OP放大器IC4中。若放电灯1的管电流或者灯丝电流因为某种异常而增加,R3两端电压变为某个阈值以上,则OP放大器IC4的输出就变为14V,且上述闩锁保护电路6工作,并维持他激PWM控制IC1的振荡停止状态。
下面,关于漏电电流保护电路的工作进行说明。用电容器C6和电阻R1,将放电灯1的灯丝F1、F2的断线漏电和因为高压侧图案金属箔断线等所产生的高频的漏电噪声成分进行微分检测,用电阻R19和C17进行积分,作为检测电压。若检测电压变为某个阈值以上,OP放大器IC4的输出就变为14V,上述闩锁保护电路6进行工作,维持他激PWM控制集成电路IC1的振荡停止状态。
以下,基于图2和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2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电路结构。由切换用的谐振电容器C4、整流用二极管D1、导通-截止电容器C4的开关用MOSFET_Q3、电阻R2和R4、二极管D2及阻流二极管D3构成。在图1的实施例1中添加了串联谐振频率切换电路3,通过个别地设置最佳的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曲线,就能够在预热工作时和点灯工作时,分别可靠地进行预热电流和管电流的最优化及点灯工作。作为一例,如图12所示,预热时设定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曲线的峰值频率为f=60kHz(I),点灯时设定峰值频率约为f=50kHz(II)。设实施例1中的峰值频率大约是f=55kHz(III)。预热时,MOSFET_Q3的栅极电压是0V,MOSFET_Q3是“截止”状态,谐振电容器仅是C2,成为I的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曲线。在从预热向点灯过渡的瞬间,MOSFET_Q3的栅极电压变为14V,MOSFET_Q3导通。谐振电容器为C2+C4,成为II的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曲线。他激PWM控制IC1的振荡频率经由图1的频率平滑电路5进行切换,因此,比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曲线的切换延迟而进行切换。预热时,与实施例1的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曲线III相比可知,在图12的①点f=80kHz中能取得很大的增益。若决定灯丝电流的电容器C3的电容相同,则能够流过大的灯丝电流。此外,若是相同的灯丝电流,则可以减小电容器C3的电容,因此,能够减小点灯时的灯丝电流。预热一旦结束,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曲线就从I切换到II,沿着II曲线一边平滑频率一边频率降低,在L-C串联谐振电路-增益曲线的峰值之前的点灯开始电压②点点灯,管阻抗下降,在③点(峰值点)进行稳定放电。通过按照③点→④点→⑤点的路径改变频率来进行DC调光控制。
以下,基于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图3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路结构。C4由具有灯丝电流切换用电容器、整流用二极管D1、导通-截止电容器C4的开关用MOSFET_Q3、电阻R2、R4及二极管D3构成。在MOSFET_Q3中对栅极施加灯丝控制信号。作为实施的一例,若设预热时是14V,点灯时是0V,则预热时MOSFET_Q3“导通”,点灯时MOSFET_Q3“截止”。这样,就能够减少点灯时的灯丝电流。可以设预热时灯丝电流为2πf·(C3+C4)·V,点灯时为2πf·C3·V。反之,若设预热时是0V,点灯时是14V,则点灯时灯丝电流等于2πf·(C3+C4)·V,能够比预热时增加灯丝电流。可以将点灯工作时的灯丝电流设定为任意的恰当值,能够实现调光时放电灯维持稳定的放电和长寿命。
以下,基于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图4示出实施方式4的电路结构。通过将串联谐振电路1~N和放电灯1~N与实施例1中的半桥或者全桥输出2并联,就能够容易地实现多灯放电灯连接。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由于与低效率且高成本的冷阴极管相比,能够以低成本实现低成本且高效率的放电灯的稳定驱动和调光,因此,作为各种家电的照明装置和LCD背光装置十分有用。

Claims (9)

1、一种放电灯点灯装置,具有:以R、C的时间常数决定频率的振荡控制电路;与以该频率进行工作的半桥或全桥电路连接的L-C串联谐振电路;以及将热阴极型放电管两端的热阴极即灯丝的各自的一端与谐振电容器并联连接,并还将放电管两端的灯丝的另一端与电容器串联来进行点灯的电路,通过对决定振荡控制电路的频率的电容器使用电压可变电容即变容二极管,以DC调光控制电压改变振荡频率,来实现管电流的无级调光,在该装置中,通过采用1个逆变电源结构,使热阴极型放电灯的管电流与灯丝电流同时可变,随着调光时管电流变小,使灯丝电流增加,来防止灯丝的温度降低,并能够维持稳定的放电,与此同时,将决定振荡控制电路的振荡频率的电容器设为并联的多个电容器,其中包括变容二极管,通过切换这些电容器,确保充足的预热电流和点灯工作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与100~300Hz左右的振荡频率相比足够低的低频率,使电容器电容进行接通断开,并控制其导通/截止的时间比,来实现调光(PWM调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从外部供给的电源电压的上升部分,在该上升部分的几毫秒的期间,较小地设定决定振荡控制电路的振荡频率的电容器的电容,从而仅在该期间提高振荡频率,抑制放电灯的管电压的过冲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添加在从预热期间向放电灯的点灯工作的过渡期间使频率缓慢变化的频率平滑电路,在防止点灯的不良的同时减轻管电压的过冲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同时实现对调光进行DC控制和PWM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热阴极放电灯的高压侧低压侧开路检测保护、高压侧过电压保护、管过电流保护和高压侧漏电保护及对其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判定后,使他激PWM振荡控制IC的工作停止的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串联谐振输出电路的谐振电容器设为并联的多个电容器,通过切换这些电容器,使输出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通过使分别在预热时、点灯时的串联LC谐振电路频率-增益曲线最优化,使放电灯的预热电流和管电流最优化,可靠地点灯。
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串联于放电灯灯丝的电容器设为并联的多个电容器,通过接通断开这些电容器,调整预热和点灯时的灯丝电流到恰当值。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灯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在他激振荡控制电路的桥式电路的后级并联2个以上的串联电流谐振电路。
CN200780041552A 2006-11-13 2007-11-05 放电灯点灯装置 Pending CN1016175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5103A JP2008123979A (ja) 2006-11-13 2006-11-13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335103/2006 2006-1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7568A true CN101617568A (zh) 2009-12-30

Family

ID=39401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1552A Pending CN101617568A (zh) 2006-11-13 2007-11-05 放电灯点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30856B2 (zh)
JP (1) JP2008123979A (zh)
CN (1) CN101617568A (zh)
WO (1) WO200805976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1449A (zh) * 2010-06-07 2011-12-07 晟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调控电子式安定器输出功率为主的灯源控制系统
CN103797898A (zh) * 2011-09-14 2014-05-14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抗辉纹控制的数控电子镇流器及其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2406B2 (ja) * 2017-06-23 2020-03-11 Tdk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6159B2 (ja) * 1982-01-15 1994-08-24 ミニトロニクス・ピ−ティ−ワイ・リミテッド ガス放電燈用高周波電子安定器
JPH0423097U (zh) * 1990-06-15 1992-02-25
EP0577105B1 (en) * 1992-06-30 1997-12-10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verter circuit and electrodeless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386875B2 (ja) 1994-01-13 2003-03-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3690760B2 (ja) * 1996-01-30 2005-08-3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冷陰極管の駆動装置
JPH11509963A (ja) * 1996-05-10 1999-08-3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フィリップ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エヌ.ヴィ. 回路配置
JPH10112396A (ja) * 1996-10-08 1998-04-28 Taiyo Yuden Co Ltd 放電灯点灯装置
US5932976A (en) * 1997-01-14 1999-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R&D Laboratory, Inc. Discharge lamp driving
JPH10214696A (ja) * 1997-01-30 1998-08-11 Tec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
CN1159952C (zh) * 1997-04-17 2004-07-28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装置
JP4000618B2 (ja) * 1997-04-17 2007-10-31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00133478A (ja) * 1998-10-27 2000-05-12 Koizumi Sangyo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2001357994A (ja) 2000-06-16 2001-12-26 Fantekkusu:Kk 蛍光ランプ用電子安定器及び調光制御方法
US6380694B1 (en) * 2000-09-22 2002-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R & D Laboratory Variable structure circuit topology for HID lamp electronic ballasts
JP2003007484A (ja) * 2001-06-19 2003-01-10 Hitachi Ltd 蛍光ランプ点灯装置
AU2003254959A1 (en) * 2002-09-12 2004-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ghting device of electrodeless discharge lamp, bulb type electrodeless fluorescent lamp and lighting device of discharge lamp
JP4587468B2 (ja) * 2005-04-25 2010-11-2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放電灯点灯回路
JP2007048901A (ja) * 2005-08-09 2007-02-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可変容量ダイオー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1449A (zh) * 2010-06-07 2011-12-07 晟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调控电子式安定器输出功率为主的灯源控制系统
WO2011153831A1 (zh) * 2010-06-07 2011-12-15 Kuo Chien-Chih 灯源控制系统
CN103797898A (zh) * 2011-09-14 2014-05-14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抗辉纹控制的数控电子镇流器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59769A1 (fr) 2008-05-22
US8030856B2 (en) 2011-10-04
US20100072908A1 (en) 2010-03-25
JP2008123979A (ja) 200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87132B2 (en) Ballast with filament heating control circuit
JP4972151B2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348769B1 (en) Electronic ballast
US20080180037A1 (en) Electronic ballasts for lighting systems
JP2005197231A (ja) 位相減光式放電照明安定器及びランプのための汎用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CN101730360B (zh) 高压放电灯点灯装置以及使用它的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CN1337143A (zh) 镇流电路
JP2009525567A (ja) 蛍光ランプ用電圧供給型インバータ
CN101960924B (zh) 可调光瞬时启动镇流器
CN101170864A (zh) 具有预热控制的集成电路的镇流器
US8659233B2 (en) Fluorescent lamp ballast with electronic preheat circuit
CN102326454A (zh) 用于气体放电灯的电子驱动装置
CN101617568A (zh) 放电灯点灯装置
US8502475B2 (en) Discharge lamp ballast with feedback current control during an electrode heating operation
US8324813B1 (en)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frequency independent filament voltage control
US8593078B1 (en) Universal dimming ballast platform
US20060186833A1 (en) Fluorescent tube driver circuit system of pulse-width modulation control
EP2283704B1 (en) Voltage fed programmed start ballast
CN100566494C (zh) 用于操作气体放电灯的镇流器电路
JP2003500808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ガス放電ランプのための前置接続回路およびそのような前置接続回路の作動方法
JP3873541B2 (ja) 調光照明装置
KR100458895B1 (ko) 전자식 형광등용 안정기
CN101815393A (zh) 放电灯照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照明设备
JP2008277149A (ja)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
JP2001135491A (ja) 蛍光ランプの点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