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4979B -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4979B
CN101614979B CN2009101480965A CN200910148096A CN101614979B CN 101614979 B CN101614979 B CN 101614979B CN 2009101480965 A CN2009101480965 A CN 2009101480965A CN 200910148096 A CN200910148096 A CN 200910148096A CN 101614979 B CN101614979 B CN 101614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feeding
feeding mouth
unit
image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80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4979A (zh
Inventor
池田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14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4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4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49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9Effect of changed recording medium size, e.g. originating from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99Timing, synchr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对于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所进行的校正是不充分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技术,通过使用与基于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所确定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伴随激光束的弯曲或倾斜的图像变形进行数字校正的图像处理设备及该图像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日本专利3388193公开了如下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减少了用于调整激光扫描器的步骤,并且对伴随激光束的弯曲的图像变形进行数字校正,从而减少成本。
例如,在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中,基于先前已经获得的激光束的偏移量来适当地改变线以抵消偏移量,并形成图像。这里所说的“线”表示沿主扫描方向布置的像素组。
具体而言,例如,当用f(x)表示激光束对于主扫描方向上位置x处的偏移量时,将根据对f(x)四舍五入而获得的值y所获得的数-y设定为扫描线改变量。使在扫描线改变量相等的、从xi到xj的间隔内的所有数据偏移对应于-y线的距离。通过对所有图像区域进行这种处理,抵消了激光束的弯曲并且可以再现原图像。
与上述情况不同,由于薄片输送机构的公差等,存在薄片的基准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从理想位置偏离的情况。在许多情况下,偏差量依赖于薄片给送口而有所不同。
已知有基于各薄片给送口的偏差量来移动图像的写入位置以校正这些偏差的方法。对于各薄片给送口的偏差量,存在以在出厂时已经将偏差量预设在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方式构成的设备、以设置用户接口并且用户可以适当地改变作为校正量的设置值的方式构成的设备等。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在同时进行前者情况下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和后者情况下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时,出现以下问题。
根据用以进行后者的校正而将图像的写入位置所移动的校正量s,计算在前者的校正中的扫描线改变量,并且基于f(x+s)而非f(x)来计算扫描线改变量。
通过基于f(x+s)计算扫描线改变量,即使图像的写入位置根据在薄片给送口处的偏差量而移动了,也可以消除伴随激光束的弯曲而产生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颜色漂移(color drift)。
然而,在被称为主机座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打印图像的绘制(rendering)和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不是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执行而是由打印机驱动器执行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
即,存在不能在打印机驱动器形成打印作业时指定薄片给送口的情况。即使没有指定特定的薄片给送口,也根据打印作业的薄片大小或薄片类型来自动选择薄片给送口的设备等对应于这种情况。在这种设备中,当最初选择的薄片给送口处没有薄片时,薄片给送口切换到装有相同的薄片大小和薄片类型的薄片的另一薄片给送口,并且继续打印。
对于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将最初选择的薄片给送口的校正量设定为s1,将第二次选择的薄片给送口的校正量设定为s2,并且s1≠s2。
如相关技术中所记载的,根据图像的写入位置的校正量s,需要基于f(x+s)而非f(x)来计算扫描线改变量。
现在假定当打印机驱动器形成打印作业时,仅能指定最初选择的薄片给送口,并且基于f(x+s1)计算扫描线改变量。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针对从最初选择的薄片给送口输送来的薄片的打印结果良好。然而,如果最初的薄片给送口中没有薄片,而针对从第二次选择的薄片给送口输送来的薄片执行打印,则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了与f(x+s2)-f(x+s1)相对应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可以减少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当可以指定薄片给送口时,可以减少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
鉴于前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通过使用与基于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所确定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被打印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将待打印图像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保持单元,其保持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判断单元,其基于打印请求来判断打印用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信息;校正量确定单元,其基于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和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内容,来确定由所述判断单元所确定的薄片给送口的与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以及副扫描位置偏差校正单元,其通过使用由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校正量和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所述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和信息处理终端,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保持单元,其保持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以及通知单元,其将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中的调整值通知给所述信息处理终端,以及所述信息处理终端包括:接收单元,其接收已经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中并且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通知单元所通知的调整值;判断单元,其基于打印请求来判断打印用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信息;校正量确定单元,其基于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和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调整值,来确定由所述判断单元所确定的薄片给送口的与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以及副扫描位置偏差校正单元,其通过使用由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校正量和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在用于将待打印图像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处理设备中执行所述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保持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基于打印请求来判断打印用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信息;基于判断的结果和保持的内容,来确定通过所述判断所确定的薄片给送口的与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以及通过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校正量和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所述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获得与基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所确定的主扫描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通过使用所获得的与基于所述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所确定的主扫描位置有关的信息和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根据如下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下文中也称为打印机)的使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1所示打印机1000的框图。
图3是以本地PC 2000作为典型示例,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1所示本地PC 2000或作为客户端1的PC 4000中运行的软件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与通过图3所示应用程序2100的打印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相关的框和各处理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通过选择图3所示状态窗口2400的菜单而显示的、用以对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进行设置的对话框的图。
图6是具体示出图4中示出的线性近似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具体示出图4中示出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具体示出基于打印作业和各薄片给送口之间的薄片大小和薄片类型的关系以及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来确定适于移动图像的写入位置的偏移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当已执行了图8中示出的步骤S8-006时所获得的效果等的图。
图10是示出在执行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的阶段不能指定薄片给送口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框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记录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下文中也称为打印机)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使用环境的图。
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00通过USB线缆6000连接至本地PC2000。打印机1000还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并且还能够通过网络7000与NTP(网络时间协议)服务器3000、作为客户端1的PC4000、作为客户端2的PC 5000等通信。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1所示打印机1000的框图。
图3是以本地PC 2000作为典型示例,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1所示的本地PC 2000或作为客户端1的PC 4000中运行的软件的结构的框图。
下面参照图2和3说明实施例中的打印机和打印机的打印操作的主流程。
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00主要包括控制器单元1100、网络接口卡(下文中简称为NIC)1200以及引擎单元1300。
根据在本地PC 2000、作为客户端1的PC 4000、作为客户端2的PC 5000等计算机上运行打印图像的绘制或打印控制的假定来设计打印机1000。在具体说明时,通过图3中示出的驱动器2200或语言监视器2300来执行打印图像的绘制或打印控制。因此,控制器单元1100仅具有CPU 1110、ASIC 1120、SDRAM1130、EEPROM 1140和USB控制器1150。
CPU 1110具有:ROM 1111和RAM 1112,与通过自身来执行绘制或打印控制的打印机的容量相比,ROM 1111和RAM1112各自的容量小得多;以及用于与引擎单元1300进行串行通信的串行控制器1113。ROM 1111中已经存储了各种控制程序和各种初始值。RAM 1112中不仅准备了工作区域,还准备了用于存储除了由控制器单元1100处理的图像数据之外的数据的区域。由于RAM 1112是易失性RAM,将必须在关断电源后仍需保持的、例如各种计数值的受限信息存储在EEPROM 1140中。
ASIC 1120是组合了CPU接口(I/F)1121、图像处理单元1122、存储器控制器1123、USB控制器1124和NIC控制器1125的封装。例如,当通过本地PC 2000上的应用程序2100来执行打印处理时,启动驱动器2200并且形成用于打印的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0中,如将在后面说明的,在驱动器2200中执行通过应用程序2100执行的打印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处理。
将所形成的图像数据发送至语言监视器2300。语言监视器2300基于预定的协议,通过USB端口监视器2500和USB线缆6000将用于控制打印的各种命令和所形成的图像数据两者传送至打印机1000。
在打印机1000中,USB控制器1124通过USB线缆6000和USB连接器1150接收所传送的命令和数据。CPU 1110通过CPU接口(I/F)1121持续监视USB控制器1124的状态。
如果接收到命令,则执行对应于该命令的处理。如果命令是需要响应的命令,则CPU 1110通过CPU接口(I/F)1121控制USB控制器1124并且向本地PC 2000返回响应状态数据。将所返回的状态通过USB线缆6000和USB端口监视器2500发送至语言监视器2300,并且还将状态的内容通知给状态窗口2400。状态窗口2400根据所通知的状态将打印机和打印状态适当地显示在本地PC 2000的显示单元上。
当CPU 1110接收到用于传送所绘制的打印图像的命令时,其控制USB控制器1124和存储器控制器1123,以使得跟随在该命令之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SDRAM 1130中。
当一定量的图像数据存储到SDRAM 1130中时,语言监视器2300发出引擎单元1300的启动请求命令。当CPU 1110识别到启动请求命令时,其控制串行控制器1113并将启动请求通知给引擎单元1300。如果CPU 1110通过串行控制器1113被通知引擎单元1300已经正常启动并已正确地输送了薄片,则CPU 1110控制存储器控制器1123和图像处理单元1122。CPU 1110还将存储在SDRAM 1130中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引擎单元1300在实际打印操作中所需的视频信号,并且将该视频信号发送至引擎单元1300。
引擎单元1300具有CPU 1310、串行控制器1320、视频(VIDEO)控制单元1330、SDRAM 1340、闪速ROM 1350和记录单元1360。CPU 1310控制整个引擎单元的操作。视频控制单元1330接收从控制器单元1100发送来的视频信号。SDRAM 1340具有工作区域和用于保持示出各种状态的值的区域。闪速ROM1350存储在CPU 1310中执行的程序、所参照的各种表值等。记录单元1360由薄片输送系统、调色剂供给系统、激光束控制系统、中间转印系统、定影装置系统等构成。
当CPU 1310接收到记录单元1360的启动请求或来自控制器单元1100的薄片输送请求时,CPU 1310适当地控制记录单元1360,并根据需要将状态通知给控制器单元1100。如果图像形成开始了,则对视频(VIDEO)控制单元1330进行控制以将从控制器单元1100发送来的视频信号提供至记录单元1360,从而允许记录单元1360形成图像。
图11示出基于使用中间转印材料28的串联式(tandem)系统的电子照相系统的激光打印机作为记录单元1360示例的例子。将参照图11说明记录单元1360的操作。
记录单元1360基于由控制器单元1100处理的视频信号来驱动曝光,在感光鼓上,即图像保持材料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静电潜像,并形成各颜色成分的单色调色剂图像。通过在中间转印材料28上重叠单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将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11上并进行热定影。中间转印材料也可以是图像保持材料。充电单元具有用于对每个颜色为Y、M、C和K的四个感光材料22Y、22M、22C和22K进行充电的四个注入充电装置23Y、23M、23C和23K。注入充电装置分别具有套筒23YS、23MS、23CS和23KS。
驱动电动机根据图像形成操作,来逆时针地转动图像保持材料,即感光材料(感光鼓)22Y、22M、22C和22K。用作曝光单元的扫描器单元414Y、414M、414C和414K通过曝光来照射感光材料22Y、22M、22C和22K,并且分别选择性曝光感光材料22Y、22M、22C和22K的表面。因此,在感光材料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用作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26Y、26M、26C和26K分别显影颜色为Y、M、C和K的调色剂图像,以使静电潜像可视化。分别对显影装置设置了套筒26YS、26MS、26CS和26KS。各显影装置是可拆卸的。扫描器单元可以通过激光束的宽度或强度来进行各像素的阶调表现。
用作转印单元的一次转印辊27Y、27M、27C和27K按压顺时针转动到感光材料22Y、22M、22C和22K上的中间转印材料28,从而将感光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材料28上。通过向一次转印辊27施加适当的偏置电压并使感光材料22的转动速度和中间转印材料28的转动速度之间产生差别,将单色调色剂图像有效地转印到中间转印材料28上。这种操作称为“一次转印”。
将通过合成Y、M、C和K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而获得的多色调色剂图像与中间转印材料28的转动相关联地输送到二次转印辊29。中间转印材料28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已经被夹持并从薄片给送托盘21输送至二次转印辊29的打印介质11上。向二次转印辊29施加合适的偏置电压,以静电转印调色剂图像。这种操作称为“二次转印”。在多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记录介质11上时,二次转印辊29在位置29a处与打印介质11接触。在打印处理完成之后,二次转印辊29移动到位置29b。
为了使转印到打印介质11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融化和定影,定影单元31具有用于加热打印介质11的定影辊32和用于允许使记录介质11与定影辊32按压接触的压力辊33。定影辊32和压力辊33形成为中空形状并且内置有加热器34和35。定影单元31通过定影辊32和压力辊33来输送保持有多色调色剂图像的打印介质11并且加热和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定影在打印介质11上。
在调色剂定影之后,随后通过排出辊(未示出)将打印介质11排出到排出托盘(未示出)上,并且完成图像形成操作。清洁单元30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材料28上的调色剂。在将形成在中间转印材料28上的四种颜色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11之后,残留的废墨被存放在清洁器容器中。
图3中示出的状态窗口2400可以接收暂停或取消打印等的用户操作请求。将该操作请求适当地发送至语言监视器2300。语言监视器2300基于前述的预定协议,通过USB端口监视器2500和USB线缆6000传送与所传送来的操作请求相对应的命令。因此,如上所述,通过控制器单元1100执行与所传送来的命令相对应的处理。
NIC 1200具有CPU 1210、控制器通信单元1220、SDRAM1230、闪速ROM 1240和网络通信单元1250。CPU 1210控制整个NIC的操作。控制器通信单元1220控制与控制器单元1100的通信。SDRAM 1230具有工作区域和用于保持示出各种状态的值的区域。闪速ROM 1240存储在CPU 1210中执行的程序、所参照的各种表值等。网络通信单元1250基于TCP/IP控制整个网络通信。
NIC 1200的一个作用是在作为客户端1的PC 4000或作为客户端2的PC 5000等与控制器单元1100之间进行中介。在各客户端中,除了软件与本地PC 2000上的驱动器2200或语言监视器2300的软件相同,并且网络端口监视器2600替代USB端口监视器2500进行工作。从语言监视器2300发出的各种命令和图像数据经由网络端口监视器2600和网络7000被传送至NIC 1200。通过控制控制器通信单元1220将由NIC 1200中的网络通信单元1250接收到的命令发送至控制器单元1100。控制器单元1100还以与USB控制器1124相似的方式持续监视NIC控制器1125。控制器单元1100以与上述USB的情况相似的方式处理所接收到的命令,并且根据需要经由NIC控制器1125将状态数据返回给NIC1200。NIC 1200通过控制网络通信单元1250将控制器通信单元1220所接收到的状态数据返回给作为命令发布源侧的客户端。以与上述USB的情况相似的方式将所返回的状态数据从语言监视器2300发送至状态窗口2400,并适当地显示返回的状态数据。以与上述USB的情况相似的方式执行图像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NIC 1200的另一作用是基于在RF C-1305中已知的NTP通过访问NTP服务器3000来获得时间信息并进一步将该时间信息的内容作为命令通知给控制器单元1100。可以通过安装在NI C1200中的Web服务器来设置NTP服务器3000的地址。所设置的地址信息存储在闪速ROM 1240中,并且即使关闭电源也保持该信息。由于TCP/IP控制和NTP处理是已知的并且不与本发明直接相关,因此这里省略了其详细说明。
图4是示出与用于对图像变形进行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相关的框和各处理之间关系的图,其中该图像变形是伴随图3所示的打印机进行打印中的激光束的弯曲和机构倾斜(由于安装精度导致的倾斜)的。
图5是示出通过选择图3中示出的状态窗口2400的菜单所显示的、并设置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的对话框的图。如在相关技术的说明中所述,由于薄片输送机构的公差等,导致薄片的基准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从理想位置偏离。在本实施例中,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用于调整图像的写入位置,并且如后面将说明的用于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图像(位置偏差校正)从而补偿与薄片给送位置的偏差相对应的激光束的弯曲和机构倾斜的影响。
下面参照图4和5说明本实施例中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的流程。
图3中示出的控制器单元1100预先从引擎单元1300获得在某一时刻i测量的关于第i个弯曲和倾斜的信息,并将该信息存储至图2中示出的RAM 1112中。
控制器单元1100经由语言监视器2300接收由图5所示的对话框输入的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并将调整值存储到EEPROM 1140中。以0.1mm为单位保持打印位置调整值。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图3中示出的状态窗口2400设置有用于打印适合测量打印位置偏差量的模板图像(未示出)的菜单。通过使用尺等测量薄片边缘和模板图像之间的宽度,用户可以知道打印位置的偏差量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打印位置调整值。
当用户通过使用图3中示出的应用程序2100来执行打印时,驱动器2200载入到OS上并从应用程序2100向驱动器2200发送打印请求。
当驱动器2000载入到OS上并且用户指示打印开始时,驱动器2200经由语言监视器2300获得保持在EEPROM 1140中的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当基于来自应用程序2100的打印请求来完成绘制等处理时,从OS卸载驱动器2200。因此,每当驱动器2200载入到OS上时,驱动器2200需要获得打印位置调整值。通过使用图5中示出的对话框来输入打印位置调整值,其中通过选择状态窗口2400中的菜单来显示该对话框。例如,作为客户端1的PC 4000上的驱动器2200也需要参照由本地PC2000上的对话框所输入的打印位置调整值。考虑到对于打印位置调整值的那些需求,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将打印位置调整值存储到EEPROM 1140中。每当驱动器2200载入到OS上时,图像形成设备经由语言监视器2300将打印位置调整值传送给驱动器2200。
同时,获得存储在控制器单元1100中的关于第i个弯曲和倾斜的信息。之后,驱动器2200基于打印请求执行绘制处理。
假定可以根据弯曲和倾斜信息(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将本实施例中的激光束弯曲和机构倾斜可以拟合为二次曲线(f(x)=ax2+bx+c)。
驱动器2200根据弯曲和倾斜信息获得二次曲线,之后执行下面将说明的线性近似。
这里假定以如下的方式制造本实施例中的激光扫描器单元:对于作为A4大小薄片的短边的主扫描宽度210mm,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弯曲和倾斜f(x)必定在小于1mm的范围内。即,如在相关技术的说明中所记载的,即使以32像素为单位进行线性近似,当图像打印到薄片上时,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误差也在不会被肉眼察觉的范围内。另外,如将在后面说明的,驱动器2200基于线性近似的结果来执行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改变处理。
在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改变处理完成之后所获得的数据,经由语言监视器2300和控制器单元1100从驱动器2200传送至引擎单元1300。
如参照图2和3说明的,引擎单元1300通过记录单元1360将作为视频信号提供的改变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形成在薄片上。
图6是具体示出图4中示出的线性近似处理的流程图。由已使图3中示出的驱动器2200工作的CPU来执行图6中示出的流程图各步骤中的处理。
在驱动器2200的子例程中,对于每页从驱动器2200的主处理例程调用线性近似处理,并且获得像素单位w(本实施例中为32像素)和偏移量s作为参数。偏移量表示基于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的图像写入位置移动量。将在后面说明偏移量的详情。
首先,在步骤S6-001,初始化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和阵列的标号(index)i。
下面,在步骤S6-002中,当设定从图像的左端到薄片中心的范围内的像素数量为c时,将x+s-c代入(given)到通过图4所示拟合而获得的二次曲线f(x)中,并将其凑整值(rounded value)代入阵列y[i]。驱动器2200将图像的左端设置为主扫描方向的原点,并且二次曲线f(x)将薄片的中心设置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原点。因此,在从图像左端到薄片中心的范围内,仅使用像素的数量c来进行坐标系的转换。通过上述算数运算,还可以在考虑了基于与各薄片给送口对应的打印位置调整值所确定的偏移量的情况下线性地近似二次曲线。在阵列y[i]中,主扫描方向的位置设置为第i个标号中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校正值(改变量)。
在步骤S6-003中,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前进对应于像素单位w的距离,并且阵列的标号i加1。
在步骤S6-004中,判断x是否已超出图像宽度。如果还没有达到图像宽度,则重复步骤S6-002。
如果已经达到图像宽度,则进入步骤S6-005并执行图像的线性近似。通过上述处理,获得了由从图像左端到图像末尾的范围内各个位置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校正量(改变量)构成的阵列y[i]。最后,在步骤S6-006中,进行向后级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改变处理传送像素单位w和阵列y[i]的准备,并且结束线性近似处理。
图7是具体示出图4中示出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改变处理的流程图。通过该处理,可以校正要打印的图像像素值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由已使图3中示出的驱动器2200工作的CPU来执行图7中示出的流程图各步骤中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7-001中,根据从图6中的步骤S6-006得到的像素单位w和图像数据每像素的比特数(深度)来确定src和dst的处理单位。例如,设定w=32(像素)并且深度=2,则处理单位等于8字节。
之后,在步骤S7-002,初始化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和阵列的标号i。
下面,在步骤S7-003中,将dst设置在如下的位置:该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与作为打印目标图像中的处理目标位置的src的位置相同,并且该位置在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了与-y[i]线相对应的距离。
之后,在步骤S7-004中,将dst的位置的与处理单位相对应的量的内容(像素值组)复制到src的位置。例如,通过根据处理单位来适当调整可以成块(lump)处理的数据大小,从而可以尽可能快地执行复制。在这种方式中,可以通过各主扫描位置处的校正量y[i]来执行改变(校正)处理,其中通过使用基于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而确定的偏移量来计算各主扫描位置的校正量y[i]。
在步骤S7-005中,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前进像素单位w的距离,并且阵列的标号i加1。
在步骤S7-006中,判断x是否已超出图像宽度。如果还没有达到图像宽度,则重复步骤S7-003。
如果已经达到图像宽度,则进入步骤S7-007,并且以与步骤S7-003类似的方式将dst的位置设置为src的位置。
另外,在步骤S7-008中,将尾量(fraction)(在以每像素单位w移动位置x时的剩余像素)位置的像素值复制到dst的位置,并且结束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一个src线的改变处理。
对一帧的所有像素值执行改变处理。
在图4中示出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改变处理中,重复地执行图7中示出的处理以处理全部src线。
图8是具体示出基于打印作业和各薄片给送口之间薄片大小和薄片类型的关系以及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来确定适合移动图像写入位置的偏移量的处理的流程图。由已使图3中示出的驱动器2200工作的CPU来执行图8中示出的流程图各步骤中的处理。在图4中示出的驱动器调用每页的线性近似处理之前,执行图8中示出的流程图各步骤中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8-001中,基于来自应用程序2100的打印请求或设置在驱动器2200中的打印请求,对薄片给送口进行判断以确定使用薄片给送口中的哪一个来请求页面打印。即,进行薄片给送判断,以判断打印请求中打印所用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信息。如果已请求了自动薄片给送模式以自动选择薄片给送口,则进入步骤S8-002。如果为“否”,即,如果已请求了一个薄片给送口或者已经从双面单元给送了页面,则进入步骤S8-006。
在步骤S8-002(薄片属性判断)中,确认打印请求中请求了采用何种薄片大小和薄片类型(普通纸、厚纸等)来进行图像打印,并且检查设置有这种大小和类型的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数量。如果存在多个装有大小和类型与所请求的大小和类型相同的薄片的薄片给送口,则进入步骤S8-003。如果设置有所请求的大小和类型的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数量等于1,则进入步骤S8-006。在步骤S8-003中,从在图4所示的传送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的时刻所获得的所有打印位置调整值中,提取出已设置有大小和类型与所请求的大小和类型相同的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另外,获得所提取的打印位置调整值的平均值。
在步骤S8-004中,将在步骤S8-003中获得的以mm为单位的平均值转换成以像素为单位的偏移量(点单位)。因此,可以确定与主扫描位置的偏差相关的校正量。在步骤S8-005中,进行向后级的线性近似处理传送偏移量的准备,并且结束偏移量确定处理。
在步骤S8-006中,从所请求的薄片给送口或双面单元的打印位置调整值获得以像素为单位的偏移量,并且进入步骤S8-005。
在步骤S8-005中的偏移量成为预定薄片给送口(还包括自动模式)相对于理想位置(由制造商指定)的主扫描位置偏差量。
图9是示出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和当已执行了图8中示出的步骤S8-006时所获得的效果等的图。
在图9中的部分(a)处,在由引擎单元1300形成由交替的长短划线示出的直线作为图像的情况下所再现出的图像,如实线所示。即,示出弯曲和倾斜自身的状态。
图9中的部分(b)涉及在偏移量s=0的状态下执行了线性近似和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改变处理的情况的例子。如果在偏移量s=0时执行线性近似,并基于该线性近似针对由图9的部分(a)中示出的由交替的长短划线示出的直线执行扫描线改变处理,则成为如图9的部分(b)中由交替的长短划线所示出的直线所示。当由引擎单元1300形成这样的直线作为图像时,成为由实线所示的线。应当理解,对于副扫描0的位置,实线处在小于±1线的范围内。
图9中的部分(c)涉及如还在相关技术的说明所说明的,在改变处理之后将写入位置向左侧偏移了偏移量s>0的情况的例子。当参见部分(c)时,应当理解在靠近写入位置的部分,即在二次曲线的倾斜大的部分,实线的重心已经移至图中的上侧。尽管重心的移动量依赖于二次曲线的倾斜,在部分(c)的情况下,重心移动了约0.5线的距离。例如,考虑利用Y版和M版绘制红色的情况。图9示出Y激光束的弯曲/倾斜、对Y版的改变处理和Y版的实际绘制结果。假定未示出的Y激光束的弯曲/倾斜和M激光束的弯曲/倾斜相对于穿过位置0的线对称。如果按照图9的部分(c)的逻辑改变的Y版与按照相同逻辑改变的M版重叠,则这两版易于在靠近写入位置的部分偏移一线。该偏移妨碍了作为Y颜色和M颜色适当地相互重叠的颜色的红色的再现。因而,看起来像是Y颜色和M颜色彼此分离。当然,对其它颜色这也是成立的。
图9中的部分(d)涉及已执行了本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步骤S8-005的情况的例子。当参见部分(d)时,应当理解已经解决了在部分(c)中看到的实线重心的移动。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使用与基于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而确定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所打印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
另一实施例
以上将本发明作为被称为主机座的打印系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其中在本地PC 2000等信息处理终端上执行打印图像的绘制和打印控制。
上述技术不限于主机座打印系统。即使在接收被称为页面描述语言(下面简称为PDL)并基于打印机中所接收到的PDL执行打印图像的绘制的打印机中,在这种在执行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的阶段不能指定薄片给送口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图10是示出在执行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的阶段不能指定薄片给送口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框图。
下面参照图10说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及其打印操作的流程。
另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01以与图1中示出的打印机1000类似的方式,通过USB线缆6000连接至本地PC 2000。打印机1001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并还可以通过网络7000与NTP服务器3000、作为客户端1的PC 4000、作为客户端2的PC 5000等通信。
打印机1001由控制器单元1500、面板部1600以及与图2所示相同的引擎单元1300构成。这里省略引擎单元1300的详细说明。
面板部1600具有由若干个LED或LCD构成的显示单元和由若干个按钮构成的输入单元,并且显示打印机的状态或接收用户的各种设置的输入。可以以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根据打印位置调整菜单改变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
控制器单元1500具有CPU 1510、闪速ROM 1520、SDRAM1530、EEPROM 1540、USB控制单元1550、网络控制单元1560和串行控制器1590。控制器单元1500还具有图像处理ASIC 1570和视频输出ASIC 1580。
CPU 1510控制整个控制器单元的操作。将与图像处理ASIC1570和视频输出ASIC 1580的说明一起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闪速存储器ROM 1520存储在CPU 1510中执行的程序和所参照的各种表值等。
SDRAM 1530具有用于保持图像数据的区域、工作区域和用于保持示出各种状态的值的区域。
将即使在关断电源的情况下也必须要保持的、例如各种计数值等的受限制信息存储在EEPROM 1540中。还将通过面板部1600输入的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存储在EEPROM1540中。
USB控制单元1550的作用与图2中示出的USB控制器1124和USB连接器1150的作用相同。网络控制单元1560的作用与图2中示出的网络通信单元1250的作用相同。
图像处理ASIC 1570根据由在CPU 1510上运行的程序所做出的登记设置,来基于PDL执行打印图像的绘制。图像处理ASIC 1570还执行图7中示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改变处理。这些操作是第二实施例的特征。通过执行绘制和改变处理而获得的打印图像暂时存储至SDRAM 1530。可以将在执行绘制和改变处理之后获得的最多为4页的打印图像存储到SDRAM1530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引擎单元1300的打印能力。
设置图像处理ASIC 1570的各页面之前,在CPU 1510上执行已经存储在闪速ROM 1520并且在图6和图8中示出的程序。处理的详情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相似。
根据运行于CPU 1510上的程序所做出的登记设置,视频输出ASIC 1580调整保持在SDRAM 1530中的打印图像的主/副扫描写入位置,以满足由PDL所指定的空白(blank)。调整过的视频信号发送至引擎单元1300。还根据由在CPU 1510上运行的程序所做出的视频输出ASIC 1580的登记设置来调整打印位置。
串行控制器1590的作用与图2中示出的串行控制器1113的作用相似。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另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同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
根据另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例如,当已出现由于没有薄片而导致的薄片给送口自动切换时,放弃在执行绘制和改变处理之后到目前为止所获得的打印图像,并可以再次重新形成打印图像。然而,为实现这种处理,不得不保持最多为4页的PDL直到每页的打印完成为止。由于再次执行绘制和改变处理,引擎单元1300的打印能力略有劣化。返回到实施例1的情况,与实施例2相比,具有在不增加存储器等的资源的数量的情况下,在最大限度发挥引擎的打印能力的同时获得预定的效果的优点。
又一实施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可以由用户适当地改变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
然而,并非总是需要使用这种可以由用户改变打印位置调整值的结构。例如,还可以通过如下的结构来获得相似的效果:在从工厂出厂时测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量,并将该偏差量保持在引擎单元的闪速ROM 1350中。
在前述实施例中,当自动选择薄片给送口时,搜索已设置有与所请求的大小和类型相同的薄片的薄片给送口,并获得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的平均值。通过上述的结构,例如,在上述的打印机的情况下,在已设置有相同薄片大小和类型的薄片的所有薄片给送口中,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在产生打印作业时的各种偏差。然而,还可以通过如下的结构来获得相似的效果:不仅使用已经设置有相同薄片大小和类型的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平均值,还使用除双面单元之外的所有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调整值的平均值。当形成为上述结构时,还可以即使是在如下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相似的效果:例如,在打印作业形成后,将用于获得平均值的对象之外的薄片给送口的薄片大小和类型改变成所请求的大小和类型,并且将薄片给送口切换至薄片大小和类型改变了的薄片给送口。
尽管在任意一个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已描述了虽然目标薄片给送口的数量之间存在差别但获得所有目标薄片给送口的平均值的结构。然而,并非总是需要使用这种获得薄片给送口平均值的结构。例如,在廉价的主机座打印机中,有许多均只有如作为薄片给送口的托盘、标准纸盒和备选纸盒的三个装置的打印机。在如上所述的可以被自动选择的薄片给送口的数量相对少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结构来获得类似的效果,即单独准备仅在自动薄片给送选择时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校正处理中使用的偏移量。当具体说明时,可以将能输入如下内容的一列添加到图5中示出的对话框中,即仅在自动薄片给送选择时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校正处理中使用的自动薄片给送调整值。所输入的自动薄片给送调整值以与其它值类似的方式保持在EEPROM 1140中。以如下这种方式改变处理例程:在图8所示的步骤S8-003中,不获得平均值,而从EEPROM 1140获得自动薄片给送调整值。此外,在步骤S8-004中,不根据平均值获得偏移量而改变处理例程,从而根据在步骤S8-003中获得的自动薄片给送调整值来获得偏移量。通过形成为上述结构,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当然,并非总是需要使用可以由用户改变自动薄片给送调整值的结构。如上所述,例如,即使在从工厂出厂时将自动薄片给送调整值保持在引擎单元的闪速ROM 1350中的这种结构中,也可以获得相似的效果。另外,在更廉价的打印机中,还考虑如下的方法:仅在薄片给送口可以被指定时,执行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校正处理。通过形成为上述的结构,在自动薄片给送选择时,对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所进行的校正有可能变得不正确。然而,当薄片给送口可以被指定时,可以在抑制成本的同时,获得减小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的效果。
对于打印机,已经说明了以上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打印机,而还可以应用到具有读取单元的MFP。
根据前述实施例,可以减小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当薄片给送口可以被指定时,可以减小伴随各薄片给送口的主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的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
还可以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将已记录有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提供至系统或设备,并且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并且程序代码本身和已存储有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
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如下的情况: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入到插入在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板或为连接至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配备的存储器中。在这种情况下,为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配备的CPU等基于所写入的程序代码的指令来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并通过这些处理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将待打印图像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保持单元,其保持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
判断单元,其基于打印请求来判断打印用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信息;
校正量确定单元,其基于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和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内容,来确定由所述判断单元所确定的薄片给送口的与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以及
副扫描位置偏差校正单元,其通过使用由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校正量和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所述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薄片给送口判断单元,其判断所述打印请求是表示用于自动选择多个薄片给送口中的合适的一个并进行打印的模式,还是表示用于指定所述多个薄片给送口中的一个并且进行打印的模式;以及
薄片属性判断单元,其判断是仅存在一个还是存在多个装有大小和/或类型与所述打印请求所指定的薄片大小和/或薄片类型相同的薄片的薄片给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表示仅存在一个薄片给送口时,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基于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中的、与所述一个薄片给送口相对应的所述调整值来确定所述校正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表示存在多个薄片给送口时,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基于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中的、与所述多个薄片给送口相对应的多个调整值的平均值来确定所述校正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表示存在多个薄片给送口时,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基于在自动薄片给送选择时的预定值来确定所述校正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值与各所述多个薄片给送口的未对所述主扫描位置偏差进行校正的状态下的调整值相同。
7.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和信息处理终端,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保持单元,其保持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以及
通知单元,其将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中的调整值通知给所述信息处理终端,以及
所述信息处理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已经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中并且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通知单元所通知的调整值;
判断单元,其基于打印请求来判断打印用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信息;
校正量确定单元,其基于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和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调整值,来确定由所述判断单元所确定的薄片给送口的与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以及
副扫描位置偏差校正单元,其通过使用由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校正量和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终端的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薄片给送口判断单元,其判断所述打印请求是表示用于自动选择多个薄片给送口中的合适的一个并且进行打印的模式,还是表示用于指定所述多个薄片给送口中的一个并且进行打印的模式;以及
薄片属性判断单元,其判断是仅存在一个还是存在多个装有大小和/或类型与所述打印请求所指定的薄片大小和/或薄片类型相同的薄片的薄片给送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表示仅存在一个薄片给送口时,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基于由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与所述一个薄片给送口相对应的所述调整值来确定所述校正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表示存在多个薄片给送口时,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基于由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与所述多个薄片给送口相对应的多个调整值的平均值来确定所述校正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表示存在多个薄片给送口时,所述校正量确定单元基于在自动薄片给送选择时的预定值来确定所述校正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表示存在多个薄片给送口时所使用的所述预定值与各所述多个薄片给送口的未对所述主扫描位置偏差进行校正的状态下的调整值相同。
1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在用于将待打印图像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处理设备中执行所述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保持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
基于打印请求来判断打印用薄片的薄片给送口的信息;
基于判断的结果和保持的内容,来确定通过所述判断所确定的薄片给送口的与主扫描位置偏差相关的校正量;以及
通过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校正量和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所述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14.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与基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所确定的主扫描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
通过使用所获得的与基于所述各薄片给送口的打印位置所确定的主扫描位置有关的信息和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息,来校正待打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CN2009101480965A 2008-06-24 2009-06-24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4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5079 2008-06-24
JP2008165079A JP5219647B2 (ja) 2008-06-24 2008-06-24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165079 2008-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4979A CN101614979A (zh) 2009-12-30
CN101614979B true CN101614979B (zh) 2012-05-23

Family

ID=41430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809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4979B (zh) 2008-06-24 2009-06-24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28572B2 (zh)
JP (1) JP5219647B2 (zh)
CN (1) CN101614979B (zh)
RU (1) RU2428734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9936B2 (en) 2015-09-30 2019-02-19 Konica Minolta Laboratory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tray with the best paper registration for a print job
US9747064B2 (en) 2015-09-30 2017-08-29 Konica Minolta Laboratory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tray with the best paper registration for a print job
JP6980463B2 (ja) * 2017-09-06 2021-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10996B2 (ja) 2018-09-10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8193B2 (ja) * 1998-12-18 2003-03-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露光装置
CN1749020A (zh) * 2004-07-30 2006-03-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校正成像设备图像对准的方法和装置
CN1960432A (zh) * 2005-10-28 2007-05-0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打印控制方法、程序和存储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1958A (ja) * 1988-11-12 1990-05-21 Minolta Camera Co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JPH0822233A (ja) * 1994-07-05 1996-01-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98646B2 (ja) * 1996-04-24 2004-12-08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
JP3087748B2 (ja) * 1998-12-16 2000-09-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走査装置
JP2002055974A (ja) * 2000-08-10 2002-02-20 Canon Inc 文書編集装置及び文書編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2006218749A (ja) * 2005-02-10 2006-08-24 Fuji Xerox Co Ltd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276428A (ja) * 2005-03-29 2006-10-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JP4420457B2 (ja) * 2005-04-15 2010-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7108657A (ja) * 2005-09-16 2007-04-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1010A (ja) * 2006-03-10 2007-09-20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9549A (ja) * 2006-08-23 2008-03-06 Seiko Epson Corp テストパターンの印刷方法、補正値の取得方法、補正値の取得装置
JP4197188B2 (ja) * 2006-12-28 2008-12-17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印刷管理サーバ、印刷システム、印刷管理サーバの制御方法、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8193B2 (ja) * 1998-12-18 2003-03-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露光装置
CN1749020A (zh) * 2004-07-30 2006-03-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校正成像设备图像对准的方法和装置
CN1960432A (zh) * 2005-10-28 2007-05-0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打印控制方法、程序和存储媒体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8964A 2001.02.13
JP特许第3388193号B2 2003.03.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19647B2 (ja) 2013-06-26
CN101614979A (zh) 2009-12-30
US20090316232A1 (en) 2009-12-24
US8228572B2 (en) 2012-07-24
RU2009123994A (ru) 2010-12-27
RU2428734C2 (ru) 2011-09-10
JP2010008516A (ja) 201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4414B2 (en) Optical writing control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tical writing device
US892894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101143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354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mage forming
US2008004839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and sheet-conveyance control program
CN108289156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CN101614979B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US83318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84151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5416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印字位置调整方法
US2015018567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US109085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lor registration correction
JP57689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01076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65219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6188491B1 (en)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US2012013395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11273A (zh) 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US80208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47803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330128B2 (en) Adjustment image data for use in imaging opera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44789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position acquisition and correction
KR100491604B1 (ko) 단일 프로세서로 구동 가능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3251611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90610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