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6849A - 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6849A
CN101596849A CNA2009101421651A CN200910142165A CN101596849A CN 101596849 A CN101596849 A CN 101596849A CN A2009101421651 A CNA2009101421651 A CN A2009101421651A CN 200910142165 A CN200910142165 A CN 200910142165A CN 101596849 A CN101596849 A CN 101596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stabilizer
lining
internal mold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21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6849B (zh
Inventor
小林功一
松冈努
菅埜幸治
长濑元树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96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6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6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6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异且橡胶弹性体向滑动面的渗出较少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该稳定器衬套包括布帛内衬和具有供稳定杆贯穿的贯通孔的筒状的橡胶弹性体;上述布帛内衬包括粘着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上并含有热熔性纤维的粘着层和配置在布帛内衬与该稳定杆之间的滑动面上并含有氟系纤维的滑动层,该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包括热熔接工序和成形工序;热熔接工序使用具有棒状的内模且在该内模周围形成有筒状的模腔的成形模具,使上述滑动层与该内模的外周面相接触地将筒状的上述布帛内衬环绕安装在该内模上,在此状态下,将该内模的温度保持在上述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成形工序将橡胶材料注入该成形模具的该模腔内来进行成形。

Description

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弹性支承车辆的稳定杆(stabilizerbar)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车身摇晃而提高乘车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在车辆上设有稳定器。稳定器由用于连结左右悬架臂的U字形(U-shaped)的稳定杆构成。稳定杆借助由橡胶弹性体构成的稳定器衬套安装在车身上。通过借助稳定杆来抑制来自轮胎的振动传递到车身上,并抑制因稳定杆的扭转而产生的摩擦、异常声音。在稳定器衬套上作用有较大的负荷和因稳定杆的扭转而产生的摩擦力。因此,对于稳定器衬套,除了要求低摩擦特性之外,还要求较高的耐久性。
作为稳定器衬套,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公知有一种在供稳定杆贯穿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上粘贴有特氟隆(Teflon)(注册商标)布而成的稳定器衬套。由于隔着特氟隆布而避免了稳定杆与橡胶弹性体的直接接触。由此,能抑制异常声音的产生。但是,特氟隆布是利用粘接剂粘贴在橡胶弹性体上的。因此,易于自橡胶弹性体剥离。另外,若粘接剂渗出到橡胶弹性体与稳定杆之间的滑动面上,则摩擦阻力有可能增加。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在稳定杆的贯通孔的内周面具有特氟隆内衬(liner)的稳定器衬套,该特氟隆内衬由利用特氟隆纤维编织而成的滑动层和利用聚酯纤维编织而成的加强层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212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37981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稳定器衬套是通过硫化成形将特氟隆内衬的加强层和橡胶弹性体粘合而制造成的。即,在硫化成形时,使橡胶材料渗出到聚酯纤维间的间隙中,使该橡胶材料固化,从而将橡胶弹性体和加强层粘合。但是,只使橡胶材料渗出并不能获得充分的橡胶弹性体与特氟隆的粘着力。因此,特氟隆内衬有可能因反复施加负荷而剥离。
关于该点,若增加橡胶材料的渗出量,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橡胶弹性体与特氟隆内衬的粘着力。但是,若增加橡胶材料的渗出量,则橡胶材料有可能通过特氟隆内衬而到达滑动面。若橡胶材料渗到滑动面,则固化后的硫化橡胶(橡胶弹性体)会与稳定杆接触。在该情况下,因两者的摩擦而产生异常声音。另一方面,若减少橡胶材料的渗出量,则能抑制因橡胶弹性体与稳定杆的摩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但是,橡胶弹性体与特氟隆内衬的粘着力会下降。因此,不能获得期望的耐久性。这样,在通过使橡胶材料渗出到纤维间的间隙中来将橡胶弹性体和特氟隆内衬粘合的情况下,很难同时满足提高粘着力和降低异常声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耐久性优异、并且橡胶弹性体向滑动面的渗出较少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下述括号内的编号对应于技术方案的编号。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该稳定器衬套包括布帛内衬和具有供稳定杆贯穿的贯通孔的筒状的橡胶弹性体;上述布帛内衬包括粘着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上并含有热熔性纤维的粘着层和配置在布帛内衬与该稳定杆之间的滑动面上并含有氟系纤维的滑动层,其特征在于,该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包括热熔接工序和成形工序;上述热熔接工序使用具有棒状的内模且在该内模周围形成有筒状的模腔(cavity)的成形模具,使上述滑动层与该内模的外周面相接触地将筒状的上述布帛内衬环绕安装在该内模上,在此状态下,将该内模的温度保持在上述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上述成形工序将橡胶材料注入该成形模具的该模腔内来进行成形。
采用本发明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在进行成形工序之前进行热熔接工序。在热熔接工序中,将环绕安装有布帛内衬的内模的温度保持在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由此,布帛内衬的粘着层所含有的热熔性纤维进行熔化。
在将布帛内衬安装在内模上时,布帛内衬被拉伸而使纤维与纤维的间隙扩大。假设在未使热熔性纤维熔化而进行成形工序的情况下,在注入橡胶材料时的压力的作用下,纤维间的间隙进一步扩大。在该点上,采用本发明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在成形工序之前,即在橡胶材料被注入之前熔化热熔性纤维。由此,热熔性纤维彼此间或热熔性纤维与其他纤维的交点被热熔接并被固定。因而,即使以高压注入橡胶材料,也很难使纤维间的间隙扩大。
这样,采用本发明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能将纤维彼此间的间隙保持得比较小。因此,能减少成形时的橡胶材料的渗出。也就是说,能减少橡胶弹性体向滑动面的渗出。因而,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减少因橡胶弹性体与稳定杆的摩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获得滑动性优异的稳定器衬套。
另外,熔化后的热熔性纤维与成形后的橡胶弹性体粘合。由此,布帛内衬与橡胶弹性体被牢固地粘合。因而,布帛内衬难以自橡胶弹性体剥离。也就是说,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获得耐久性较高的稳定器衬套。
另外,所获得的稳定器衬套在布帛内衬与稳定杆之间的滑动面上具有含有氟系纤维的滑动层。因此,能减小稳定器衬套与稳定杆的摩擦阻力。另外,也能抑制因摩擦产生的异常声音。这样,具有包括滑动层和粘着层的多层构造的布帛内衬的稳定器衬套兼具优异的滑动特性和耐久性。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简单地制造上述那样的稳定器衬套。
(2)优选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热熔接工序中,预先将上述内模加热到上述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将上述布帛内衬安装在被预热了的该内模上。
采用本结构,通过预先对内模进行加热,能在安装了布帛内衬之后使热熔性纤维迅速熔化。因而,能缩短热熔接工序所需的时间。由此,能高效率地制造稳定器衬套。
(3)优选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粘着层由含有上述热熔性纤维的短纤维纱构成。
短纤维纱是加捻短纤维(化纤短纤维)而形成的纱线。因此,短纤维纱多起毛。表面积相应地较大。在由短纤维纱构成粘着层的情况下,使短纤维纱中的短纤维嵌入橡胶弹性体中。利用该短纤维的锚固效应,将粘着层、即布帛内衬和橡胶弹性体牢固地粘着起来。因而,利用热熔性纤维的熔化粘着和短纤维的锚固效应这两者,能抑制布帛内衬自橡胶弹性体剥离。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另外,利用短纤维纱的起毛也能抑制橡胶材料的渗出。因此,能进一步抑制因橡胶弹性体向滑动面的渗出而产生的异常声音。
(4)优选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热熔性纤维具有由成分不同的芯部和鞘部构成的芯鞘构造,该芯部的熔点高于该鞘部的熔化开始温度。
在本结构中,热熔性纤维的芯部的熔点高于鞘部的熔化开始温度。也就是说,芯部比鞘部难以熔化。因此,即使鞘部熔化,芯部也易保持形状。即,本结构的热熔性纤维具有优异的形状保持性。因而,采用本结构,能进一步可靠地发挥将纤维与纤维之间的交点粘着而固定这样的作为热熔性纤维的功能。
(5)优选在上述(1)的结构中,安装在上述内模上之前的上述布帛内衬的内周长相对于该内模的外周长的比例(过盈量(clearance))为80%~100%。
在本说明书中,过盈量利用下述式(a)算出。
过盈量(%)=L/C×100…式(a)
[L:安装在内模上之前的布帛内衬的内周长,C:内模的外周长]
从抑制橡胶材料渗出这一方面出发,在将布帛内衬安装在内模上时,最好尽量不使纤维间的间隙扩大。因而,优选过盈量接近100%。但是,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在热熔接工序中,纤维彼此间的交点被热熔接并被固定。因此,即使在成形时施加有橡胶材料的注入压力,也很难使纤维间的间隙扩大。因而,即使在安装时纤维间的间隙变大一些,也能充分抑制橡胶材料的渗出。由此,能将过盈量的下限值设定得较低。换言之,能将过盈量的容许范围设定得较宽。由此,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的立体图。
图2是该稳定器衬套的主视图。
图3是该稳定器衬套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该稳定器衬套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该稳定器衬套中的布帛内衬的立体图。
图6是粘着到橡胶弹性体上的状态下的该布帛内衬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成形模具的合模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该成形模具的开模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9是内模以及安装前的布帛内衬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布帛内衬的粘着层中的纤维的热熔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自成形模具中取出的成形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
稳定器衬套的结构
首先,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稳定器衬套的结构。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的立体图。图2表示该稳定器衬套的主视图。图3表示该稳定器衬套的俯视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1包括橡胶弹性体2和布帛内衬3。橡胶弹性体2是天然橡胶(NR)与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的掺和橡胶制。橡胶弹性体2由主体部20和一对凸缘部21构成。主体部20呈筒状。一对凸缘部21分别沿扩径方向伸出地配置在主体部20的轴向两端部上。在橡胶弹性体2中贯穿主体部20以及凸缘部21地沿轴向贯穿设有贯通孔22。贯通孔22的径向截面形状呈圆形。在贯通孔22中插入有后述的稳定杆。
布帛内衬3粘着在贯穿设于橡胶弹性体2中的贯通孔22的内周面上。关于布帛内衬3详见后述。
稳定器衬套1安装在稳定杆的规定位置上。图4表示稳定器衬套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稳定器衬套1利用托架90固定在车身侧构件91上。在稳定器衬套1的贯通孔22中贯穿有稳定杆92。
托架90是金属制的,截面呈U字形。托架90的U字内表面与稳定器衬套1的主体部20相接触地配置。在托架90的U字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螺栓安装孔(省略图示)。与上述螺栓安装孔相对应地在车身侧构件91上也形成有螺栓安装孔(省略图示)。将螺栓93自托架90侧插入托架90以及车身侧构件91的螺栓安装孔。通过使螺母94与向车身侧构件91侧贯穿的螺栓93螺纹接合,而将托架90固定在车身侧构件91上。通过将托架90固定在车身侧构件91上,将稳定器衬套1以及稳定杆92固定在车身侧构件91上。
布帛内衬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布帛内衬的结构。图5表示布帛内衬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布帛内衬3呈圆筒形。布帛内衬3是通过利用氟系纤维制的复丝线缝合一片布帛的端部而形成的。布帛是通过利用双拉舍尔经编机将构成后述的粘着层、滑动层的各线进行编织而形成的。图6示意性地表示安装到橡胶弹性体上的状态下的布帛内衬的剖视图。为了方便说明,图6夸张地表示粘着层的纤维。
如图6所示,布帛内衬3包括粘着层30和滑动层31。粘着层30配置在布帛内衬3的外周侧。粘着层30粘着在橡胶弹性体2的贯通孔22的内周面上。粘着层30由含有芯鞘构造的热熔性纤维的短纤维纱300构成。短纤维纱300是通过加捻热熔性纤维等短纤维而形成的。由此,在橡胶弹性体2上除了短纤维纱300本身,还嵌入有用于构成短纤维纱300的短纤维。利用热熔性纤维的熔化粘着以及热熔性纤维等短纤维的锚固效应,将粘着层30和橡胶弹性体2牢固地粘合起来。
滑动层31配置在布帛内衬3的内周侧。滑动层31配置在布帛内衬3与稳定杆92(参照上述图4)之间的滑动面上。滑动层31由复丝线310构成,该复丝线310由氟系纤维构成。
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包括热熔接工序和成形工序。首先,说明用于制造稳定器衬套的成形模具。图7表示成形模具的合模状态下的立体图。图8表示该成形模具的开模状态下的立体图。图9表示内模以及安装前的布帛内衬的立体图。另外,在图8中,关于内模,表示的是环绕安装了布帛内衬后的状态。
如图7~图9所示,成形模具4包括上模40、下模41和内模42。上模40呈长方体状。在上模40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上述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1的上部形状的凹部400。而且,在上模40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支承后述的内模42的轴向两端部的一对内模支承凹部401。内模支承凹部401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同样,在下模4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稳定器衬套1的下部形状的凹部410。而且,在下模4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支承内模42的轴向两端部的一对内模支承凹部411。内模支承凹部411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在上模40和下模41合模时,划分出用于形成稳定器衬套1的外形的模腔。
内模42由环绕安装部420和一对把持部421构成。环绕安装部420呈圆柱状。环绕安装部420的轴向长度与同方向上的上模40以及下模41的长度大致相同。环绕安装部420的外周长大于安装前、即自然状态下的布帛内衬3的内周长。一对把持部421呈圆柱状。一对把持部421的直径小于环绕安装部420的直径。一对把持部421分别同轴地配置在环绕安装部420的轴向两端面上。
接下来,说明稳定器衬套的制造工序。第一,在热熔接工序中,预先将内模42的环绕安装部420加热到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之后,将布帛内衬3安装在环绕安装部420上(参照图8、图9)。此时,布帛内衬3的滑动层31与环绕安装部420相接触。另外,安装到环绕安装部420上之前的布帛内衬3的内周长小于环绕安装部420的外周长。因此,在将布帛内衬3安装在环绕安装部420上时,布帛内衬3被拉伸。
接下来,将环绕安装有布帛内衬3的内模42载置在下模41的内模支承凹部411上。之后,将上模40和下模41对合而进行合模。由此,如上述图7所示,将布帛内衬3安置在上模40以及下模41中。
在此,在将布帛内衬3安装在环绕安装部420上时,粘着层30所包含的热熔性纤维迅速地熔化。由此,热熔性纤维彼此间或热熔性纤维与其他纤维的交点被热熔接并被固定。
图10示意性地表示粘着层中的纤维的热熔接状态。如图10所示,通过使热熔性纤维301熔化,热熔性纤维301彼此间或热熔性纤维301与其他纤维的交点302被热熔接。通过固定纤维彼此间的交点302,纤维格303不易变形。也就是说,纤维间的间隙不易扩大。
第二,在成形工序中,将橡胶材料射出到成形模具4的模腔内而进行硫化成形。成形结束后,对上模40和下模41进行开模,从取出的成形品中拔出内模42。图11表示成形品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在成形品M中,布帛内衬3的一部分自橡胶弹性体2的轴向两端面突出。因而,切除布帛内衬3的突出部分而获得上述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1。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的作用效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在热熔接工序中,使布帛内衬3的粘着层30所包含的热熔性纤维301熔化。由此,在成形工序之前,能对热熔性纤维301彼此间或热熔性纤维301与其他纤维的交点302进行热熔接并进行固定。因而,在成形工序中,即使以高压注入橡胶材料,纤维间的间隙也不易扩大。结果,能够减少成形时的橡胶材料的渗出。由此,能够减少橡胶弹性体2向滑动面的渗出。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因橡胶弹性体2与稳定杆92的摩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获得滑动性优异的稳定器衬套1。
另外,熔化后的热熔性纤维301与成形后的橡胶弹性体2粘合。由此,布帛内衬3和橡胶弹性体2被牢固地粘合起来。因而,布帛内衬3难以自橡胶弹性体2剥离。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耐久性较高的稳定器衬套1。
另外,所获得的稳定器衬套1在布帛内衬3与稳定杆92之间的滑动面上具有含有氟系纤维的滑动层31。因此,稳定器衬套1与稳定杆92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由此,因摩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也较少。这样,具有包括滑动层31和粘着层30的布帛内衬3的稳定器衬套1兼具优异的滑动特性和耐久性。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简单地制造上述那样的稳定器衬套1。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预热了的内模42。因此,能够在安装了布帛内衬3之后使热熔性纤维301迅速熔化。因而,能够缩短热熔接工序所需的时间。即,能够高效率地制造稳定器衬套1。
另外,由短纤维纱300构成粘着层30。由此,利用短纤维纱300以及短纤维纱300中的短纤维的锚固效应,能够将粘着层30、即布帛内衬3和橡胶弹性体2牢固地粘合起来。因而,利用热熔性纤维301的熔化粘着和短纤维的锚固效应这两者,能抑制布帛内衬3自橡胶弹性体2剥离。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稳定器衬套1的耐久性。另外,利用短纤维纱300的起毛也能抑制橡胶材料的渗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橡胶弹性体2向滑动面的渗出而产生的异常声音。另外,热熔性纤维301具有芯鞘构造。在此,芯部的熔点高于鞘部的熔化开始温度。因而,即使鞘部熔化也能保持芯部的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发挥热熔性纤维301的功能。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即使在成形时施加有橡胶材料的注入压力,纤维间的间隙也不易扩大。因而,即使在安装布帛内衬3时,纤维间的间隙变大一些,也能充分抑制橡胶材料的渗出。由此,能够将过盈量的下限值设定得较低。换言之,能够将过盈量的容许范围设定得较宽。由此,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其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但是,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也能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的各种变形方式、改进方式实施。
(1)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布帛内衬安装在预热了的内模上。但是,未必一定要预先预热内模。在热熔接工序中,只要能熔化布帛内衬的粘着层所包含的热熔性纤维即可。因此,也可以在安装布帛内衬之后对内模进行加热。另外,在热熔接工序中,内模的温度也可以不是恒定的。只要在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也可以升温、降温。另外,用于将内模保持在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的时间也没有特别限定。根据热熔性纤维的种类适当决定内模的温度即可。在欲以比较短的时间使热熔性纤维熔化的情况下,最好设为比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高10~30℃左右的温度。关于该点,例如在使用熔化开始温度在100℃~200℃的热熔性纤维时,是实用的。
(2)稳定器衬套的形状、成形模具的结构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成形模具只要是能将布帛内衬安装在内模上、并能在该状态下将内模的温度保持在规定温度的结构即可。例如,内模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分开式模具的一方上。
(3)考虑内模的外周长地决定布帛内衬的内周长即可。例如,利用上述式(a)算出的过盈量最好为80%~100%。若过盈量超过100%,则布帛内衬的内周长大于内模的外周长。在该情况下,在将布帛内衬环绕安装在内模上的状态下,布帛内衬产生松弛。因此,在橡胶材料的注入压力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扭绞、褶皱。另一方面,若过盈量过小,则难以将布帛内衬安装在内模上。而且,在将布帛内衬安装在内模上时,纤维间的间隙容易扩大。由此,考虑到安装的容易度和抑制橡胶材料的渗出这些方面,最好将过盈量设在80%以上。若在85%以上更好。另外,最好根据粘着层中的热熔性纤维的含量、编织方法等适当调整过盈量。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粘着层由包含热熔性纤维的短纤维纱构成。但是,作为粘着层中的热熔性纤维的形态,可以是由1根长丝构成的单根长丝、由多根长丝构成的复丝、卷曲加工并切成规定长度而成的化纤短纤维(staple)的任意一种。复丝也可以通过将由单聚物形成的纤维和由共聚物形成的纤维复合来构成。此外,作为与其他纤维组合的形态,除上述短纤维纱外,还可以为合丝。尤其为短纤维纱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利用短纤维的锚固效应(anchor effect)能抑制布帛内衬的剥离。此外,短纤维纱的情况下,热熔性纤维熔化时,也可与其他纤维一起被粘合。
作为热熔性纤维,例如可使用聚酯纤维,所述聚酯纤维由在聚酯中共聚第三成分而获得的共聚聚酯构成。此处,作为第三成分,可列举出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碳环羧酸、己二酸等脂肪酸二羧酸等。此外,也可使用尼龙12等低熔点尼龙,共聚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由200℃以下的低熔点树脂构成的纤维。考虑到熔接工序中的加热温度、成形工序中的橡胶材料的硫化温度等,热熔性纤维的熔化开始温度为100℃~200℃是理想的。
热熔性纤维既可以是单成分纤维,也可以是与由其他成分构成的聚合物、纤维复合而成的芯鞘构造、双金属构造、海岛构造等的复合纤维。其中,在具有芯鞘构造的情况下,通过使芯部的熔点高于鞘部的熔化开始温度,能提高热熔性纤维的形状保持性。具体而言,最好使芯部的熔点高于鞘部的熔化开始温度50℃以上。在此,鞘部的熔化开始温度最好在100℃~200℃的范围内,芯部的熔点最好在160℃~290℃的范围内。
作为构成芯部的聚合物或者热熔性纤维以外的纤维,例如可使用尼龙6·6、尼龙6、尼龙4·6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芳纶、聚乙烯、聚丙烯、聚苯硫醚等聚合物或者纤维。还可使用绵、羊毛等天然纤维等。在使用合成树脂的情况下,为了改善原丝的制造工序和加工工序中的生产率、特性,也可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平滑剂、防静电剂、增塑剂、增粘剂、颜料、阻燃剂等。在上述的聚合物中,从热稳定性好、编织等高端加工性优异、低成本等理由出发,优选为聚酰胺、聚酯。尤其聚酯通用性高,因此优选。
粘着层中的热熔接性成分的含有比例在将全部纤维的重量设为100重量%的情况下最好为10重量%以上。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发挥由热熔性纤维的熔化的效果。若在40重量%以上更好。另一方面,热熔接性成分的含有比例最好在90重量%以下。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减小因熔化导致的形状保持性的下降。另外,能够抑制布帛内衬的强度下降。
(5)滑动层中的氟系纤维由在主链或侧链中具有包含一个以上氟原子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由氟原子数越多的重复结构单元构成的氟系纤维越优选。例如可列举出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等。其中,低摩擦特性优异的PTFE纤维优选。另外,相对于上述单聚物或共聚物,将重复结构的个数为10%以下左右的其他成分共聚形成的物质也是可以的。
作为氟系纤维的形态,可以为由1根长丝构成的单根长丝、由多根长丝构成的复丝、卷曲加工并切成规定长度而成的化纤短纤维的任意一种。复丝可通过将由单聚物形成的纤维和由共聚物形成的纤维复合来构成。但是,在仅由低摩擦特性优异的PTFE纤维构成时,滑动性进一步提高,能抑制由摩擦引起的异常声音,因此优选。
(6)作为由构成布帛内衬的1根或多根单丝形成的纤维的总纤度,优选为5~2000dtex。更优选为100~1000dtex。构成布帛内衬的纤维的总纤度为5dtex以上时,纤维的强度大,能降低编织加工时的断头。构成布帛内衬的纤维的总纤度为2000dtex以下时,表面的凹凸少,因此对滑动性的影响少。此外,布帛内衬的刚性没有过大、不损坏柔软性,因此容易沿着橡胶弹性体的形状。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缝合一片布帛的端部来制作圆筒形的布帛内衬。但是,也可以将大致为半圆筒形的二片布帛通过缝合相互的端部间来制作。布帛可如下来制作。即,用构成粘着层、滑动层的纤维来准备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等织物,经编、纬编、圆形针织等编织物,并将这些层叠缝制。此外,也可以层叠由各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并通过针刺法、投纬法(Water Jet Punch)等一体化。此外,使用各纤维可制作双层织物、双层编织物。其中,能同时编织具有纤维种类不同的多层结构的布帛的、用拉舍尔经编机编织的双层经编(双拉舍尔经编组织)优选。
采用双拉舍尔经编组织,能获得编织密度高、壁厚、缓冲性高的布帛。这样的布帛耐久性优异。此外,采用由双拉舍尔经编组织的布帛制作的布帛内衬,在通过加热熔接热熔性纤维的同时产生收缩。因此,布帛本身变硬。此外,提高了构成滑动面的氟系纤维的约束力。也就是说,由于将氟系纤维和热熔性纤维一起织补,在热熔性纤维收缩时,氟系纤维的针织物密度变高。其结果,高负荷下的氟系纤维的摩耗量大幅减少,并且也抑制了橡胶弹性体向滑动面的渗出。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布帛内衬做成为粘着层和滑动层的双层构造。但是,只要将布帛内衬的一个表面构成为粘着层,将另一个表面构成为滑动层,也可以在两层之间层叠由其它纤维构成的层。通过做成为三层以上的结构,加厚了布帛内衬的厚度,也可以付与缓冲性等。
(9)作为橡胶弹性体,例如可使用天然橡胶(NR)、环氧化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氯丁二烯橡胶(C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氯化聚乙烯橡胶、丁基橡胶(IIR)、丙烯酸橡胶(AR)、乙烯-醋酸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橡胶、硅酮橡胶等。这些当中,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二种以上并用。
实施例
接下来,举出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布帛内衬的制作
首先,以各50∶50的重量比率对单丝纤度4.4dtex、切割长度51mm、熔化开始温度146℃、熔化结束温度181℃的热熔接性原棉(东丽(TORAY.JP)(株)制造「サフメツト(注册商标)」9615-4.4T51mm)和单丝纤度1.6dtex、切断长度51mm、熔点254℃的聚酯原棉(东丽(株)制造「涤特纶(Tetoron)(注册商标)」471-1.6T51m)进行混棉,获得了总纤度590dtex的热熔接型短纤维纱。
所使用的热熔接性原棉是具有芯鞘构造的热熔性纤维。热熔接性原棉的鞘部由熔化开始温度146℃、熔化结束温度181℃的低熔点聚酯构成,芯部由熔点254℃的聚酯构成。芯部和鞘部的重量比率是70∶30。另外,熔点、熔化开始温度以及熔化结束温度根据DSC波形求得,该DSC波形是利用株式会社岛津制造厂制造的差示扫描量热仪(TYPE:DSC-60)的测量而获得的。在DSC波形的波峰比较明显时,将峰值作为熔点。在波峰较宽的情况下,作为熔化开始温度以及熔化结束温度。测量条件是样品量大约为2mg、测量开始温度为30℃、加热速度为2℃/分钟。
然后,使用所得的热熔接型短纤维纱和总纤度为440.0dtex、长丝数为60根的PTFE纤维制圆截面长丝线(氟系纤维),用双拉舍尔经编机进行编织。此时,交织率为热熔接型短纤维纱∶氟系纤维=40∶60,横列数为29横列/25.4mm,纵行数为19纵行/25.4mm。用PTFE纤维制圆截面长丝线缝合所得的布帛的端部,制作出圆筒形的布帛内衬。所得的布帛内衬的外周面由包含热熔性纤维的粘着层构成,内周面由包含氟系纤维的滑动层构成。
稳定器衬套的制造
使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成形模具,制造了稳定器衬套(参照上述图7~图9)。首先,将所制成的布帛内衬安装在内模上。此时内模的温度大约为155℃。另外,自然状态下的布帛内衬的内周长相对于内模的外周长的比例(过盈量)大约为90%。接下来,将环绕安装有布帛内衬的内模载置在下模的规定位置上,将上模和下模对合而进行合模。
接下来,使成形模具的模腔温度上升到大约150~180℃,将混合天然橡胶(NR)和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而成的橡胶材料射出到模腔内,进行硫化成形。成形结束后,对上模和下模进行开模,从取出的成形品中拔出内模。另外,切除自橡胶弹性体突出的多余的布帛内衬而获得稳定器衬套。
评价
将稳定杆插入所制成的稳定器衬套的贯通孔中,进行了耐久试验。结果,没有发生布帛内衬的剥离。另外,也没有因橡胶弹性体和稳定杆的摩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这样,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布帛内衬难以自橡胶弹性体剥离、耐久性较高的稳定器衬套。另外,能够获得橡胶弹性体和稳定杆的摩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较少、滑动性优异的稳定器衬套。

Claims (5)

1.一种稳定器衬套(1)的制造方法,该稳定器衬套包括:
筒状的橡胶弹性体(2),其具有供稳定杆(92)贯穿的贯通孔(22);
布帛内衬(3),其包括粘着在该贯通孔(22)的内周面上并含有热熔性纤维(301)的粘着层(30)、配置在该布帛内衬(3)的与该稳定杆(92)之间的滑动面上并含有氟系纤维(310)的滑动层(31),其特征在于,
该稳定器衬套(1)的制造方法包括:
热熔接工序,其使用具有棒状的内模(42)且在该内模(42)周围形成有筒状的模腔的成形模具(4),使上述滑动层(31)与该内模(42)的外周面相接触地将筒状的上述布帛内衬(3)环绕安装在该内模(42)上,在此状态下,将该内模(42)的温度保持在上述热熔性纤维(301)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
成形工序,其将橡胶材料注入该成形模具(4)的该模腔内来进行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1)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热熔接工序中,预先将上述内模(42)加热到上述热熔性纤维(301)的熔化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将上述布帛内衬(3)安装在预热了的该内模(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1)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粘着层(30)由含有上述热熔性纤维(301)的短纤维纱(300)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1)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热熔性纤维(301)具有由成分不同的芯部和鞘部构成的芯鞘构造;
该芯部的熔点高于该鞘部的熔化开始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1)的制造方法,其中,
安装在上述内模(42)上之前的上述布帛内衬(3)的内周长相对于该内模(42)的外周长的比例、即上述布帛内衬(3)相对于该内模(42)的过盈量为80%~100%。
CN2009101421651A 2008-06-03 2009-06-03 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596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5795A JP5049884B2 (ja) 2008-06-03 2008-06-03 スタビライザーブ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JP2008-145795 2008-06-03
JP2008145795 2008-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6849A true CN101596849A (zh) 2009-12-09
CN101596849B CN101596849B (zh) 2011-05-11

Family

ID=41418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21651A Active CN101596849B (zh) 2008-06-03 2009-06-03 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49884B2 (zh)
CN (1) CN10159684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1988A (zh) * 2015-06-25 2015-12-23 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缓冲橡胶垫圈及其制作方法
CN107697089A (zh) * 2017-11-07 2018-02-16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扭杆衬套耐磨性的方法及扭杆衬套
CN110394938A (zh) * 2018-04-25 2019-11-01 细美事有限公司 衬套的制造方法、基板支撑组件及基板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8704A1 (en) * 2012-12-04 2015-10-1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omprising spun staple yarns
JP6036250B2 (ja) * 2012-12-12 2016-11-30 東レ株式会社 防振ゴムライナー用の伸縮性織編物
KR102540885B1 (ko) * 2018-08-29 2023-06-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트럭용 캡틸팅 실린더 부시 및 트럭용 캡틸팅 실린더 부시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9051A (ja) * 1992-09-24 1994-04-19 Toyoda Gosei Co Ltd 防振ブッシュ
JP3797110B2 (ja) * 2001-01-31 2006-07-1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筒状防振ブッシュ
JP3890479B2 (ja) * 2003-12-08 2007-03-0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1988A (zh) * 2015-06-25 2015-12-23 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缓冲橡胶垫圈及其制作方法
CN107697089A (zh) * 2017-11-07 2018-02-16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扭杆衬套耐磨性的方法及扭杆衬套
CN107697089B (zh) * 2017-11-07 2024-03-12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扭杆衬套耐磨性的方法及扭杆衬套
CN110394938A (zh) * 2018-04-25 2019-11-01 细美事有限公司 衬套的制造方法、基板支撑组件及基板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92212A (ja) 2009-12-17
CN101596849B (zh) 2011-05-11
JP5049884B2 (ja)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6849B (zh) 稳定器衬套的制造方法
EP3508628A1 (en) Circular knit shoe upp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10544528B2 (en) Textile constructs formed with fusible filaments
JP5101289B2 (ja) プラスチック支持体を保護するテキスタイル要素
US20070141335A1 (en) Expansible yarns and threads, and products made using them
US8152380B2 (en) Sleeve bea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JP6403713B2 (ja) スポーツボール用のカーカス
JPH08260303A (ja) 二次成形しうる熱安定性化可能な編織布パイル材料
CA2929490C (en) A belt comprising an embedded two-component cord and method for molded power transmission belts
US11499253B2 (en) Engineered shoe or apparel
EP2038464A2 (en) Sleeve bea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JP4882721B2 (ja) 車両用防振ゴム材
JP5717852B2 (ja) 糸または縫い糸、および糸または縫い糸の製造方法
US6811870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chenille yarns and the chenille yarns produced thereby
JP6036250B2 (ja) 防振ゴムライナー用の伸縮性織編物
CN113601916B (zh) 多层编织制品
JP2013083022A (ja) 防振ゴム用伸縮性織編物
JP7447068B2 (ja) 歯付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03558A (ja) 布帛
US20020132542A1 (en) Fabric
JPS6186217A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ツクの成形用中間素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Patentee after: Toray Industries,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Patentee before: Toray Industri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