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0717A - 节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0717A
CN101590717A CNA2009102038958A CN200910203895A CN101590717A CN 101590717 A CN101590717 A CN 101590717A CN A2009102038958 A CNA2009102038958 A CN A2009102038958A CN 200910203895 A CN200910203895 A CN 200910203895A CN 101590717 A CN101590717 A CN 101590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cceleration
transfer
induction element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2038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0717B (zh
Inventor
M·尤尔克维茨
S·迈尔
J·劳特尔特
J·松嫩沙因
A·韦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iled Critical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1590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0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0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0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2Conveying or guiding webs through presse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4Tripping devices or stop-motions
    • B41F33/06Tripping devices or stop-motio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operation of sheet or web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在使转移薄膜(2)在薄膜转移装置(1)中节拍化时带张紧力变化的方法和设备。在转移薄膜(2)穿过薄膜转移装置(1)的转移间隙(3)的通道(20)时,通过接触区段B1和B2强烈影响转移间隙(3)之前和之后的带张紧力(204,205)。为了降低这种带张紧力变化而提出,转移间隙(3)之前或之后的前部的引导元件和/或后部的引导元件在时间上异步地彼此相对运动,以便至少减小在穿过转移间隙(3)时转移薄膜(2)的带张紧力波动。

Description

节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借助于分开层附着在承载薄膜上的转移层在压力作用下传递给至少局部地涂覆有粘合材料的扁平材料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所述类型的薄膜传递设备在印刷产品的精整中使用,例如以便产生光泽效应。这种机器可分为热压印膜机和冷膜压印机。在冷膜压印机中,传递层仅在压力下、但不附加地在热量作用下传递给扁平材料,即传递给承印物如页张。通常,在具有支承在转移设备前面的印刷装置的冷膜传递设备即冷膜压印装置中,印刷上粘合材料,由此,在页张上保留由粘合材料构成的印刷图像,该印刷图像可在薄膜转移装置内部从所使用的转移薄膜拉下相应的转移层,由此,该转移层区域地附着在页张上。在此,转移层可在转移间隙中在压力作用下基本上在加载有粘合剂的区域中局部地传递。
在这种薄膜传递技术中问题在于,转移薄膜在传递时必须以与承印物相同的速度运动并且通常仅承印物上的小区域要被转移层覆盖。尤其是参与形成转移间隙的转移滚筒通常具有一个所谓的通道,印刷布可固定在该通道中。在该通道的区域中不可借助于印刷传递转移层。因此应尽可能始终这样进行调节,使得当通道不可能处于承印物的区域中时承印物进入到转移滚筒与反压滚筒之间的转移间隙中。转移薄膜未经利用地被输送通过转移间隙的其它区域是没有转移层要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区域。
为了更好地利用转移薄膜以及为了降低消耗材料,例如根据EP 932501B1提出,通过一对浮动辊使转移薄膜运动,这些浮动辊周期性地与转移滚筒的通道相同节拍地运动,由此,转移薄膜在通道的区域中制动到例如为零的速度。为此,两个浮动辊这样彼此相耦合,使得从继续运动的储备卷由前部的第一浮动装置储存的转移薄膜带由后部的第二浮动装置同时释放给收集卷。以此方式可在储备卷和收集卷的区域中保证带张紧力的一定的恒定性。为此,为了节约转移薄膜,两个浮动装置耦合地在制动方向上运动。薄膜在此尤其是也可从转移间隙被回拉。
在这种具有相同运转的浮动装置的设备中问题在于,转移滚筒被转移薄膜包围并且这种程度地转动,使得转移薄膜在转移间隙之前已经可进入到通道中,而转移薄膜在转移间隙之后仍完全合压在转移滚筒上并且缠绕该转移滚筒。设置在转移间隙后面的浮动辊由于转移滚筒调节到反压滚筒上而根本看不到已经作用在薄膜上的通道。但设置在转移间隙之前的浮动辊已经“注意到”存在的通道。前部的浮动辊和后部的浮动辊通过转移间隙基本上彼此脱耦。带张紧力在后部的浮动辊的区域中保持恒定,而该带张紧力在前部的浮动辊的侧已经减小。
当通道以其后棱边已经合压在反压滚筒上时,也产生类似效果。
因此,每当前部的浮动辊和后部的浮动辊彼此脱耦时,在两侧产生不同的带张紧力。此外,当通道处于转移间隙的区域中时,在两侧产生带张紧力的通常的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揭示一种尽可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带张紧力变化的设备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将转移层从承载薄膜传递给承印物的方法,该转移层和该承载薄膜一起构成转移薄膜,其中,承印物在施加装置中至少区域地被加载粘合剂,将承印物与转移薄膜一起在转移装置中引导通过转移间隙,将转移层在转移间隙中传递给承印物,使转移薄膜在传递期间以第一速度VF,1运动通过转移间隙,该第一速度基本上等于承印物的速度VB,当不进行传递时,使转移薄膜以第二速度VF,2运动通过转移间隙,其中,速度VF,2小于速度VF,1,以及使转移薄膜借助于前部的引导元件和/或后部的引导元件的调节加速到速度VF,1或制动到速度VF,2,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设置在转移间隙之前,这些后部的引导元件跟在转移间隙之后设置,其中,前部的引导元件和/或后部的引导元件彼此相对异步地运动。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薄膜转移设备,优选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该薄膜转移设备包括:一个施加装置,该施加装置用于至少区域地对被引导穿过施加装置的承印物加载粘合剂;一个支承在施加装置后面的具有转移间隙的转移装置,该转移间隙用于将转移层从承载薄膜至少区域地传递给承印物,该转移层和该承载薄膜一起构成转移薄膜;一个储备卷,该储备卷用于提供转移薄膜;一个收集卷,该收集卷用于接收用过的转移薄膜;以及一些可调节的引导元件,这些可调节的引导元件处于转移间隙之前和/或之后,用于使转移薄膜的运动速度至少暂时适配于承印物在转移间隙中的速度,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异步地驱动可调节的引导元件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该任务在方法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解决,在该方法中,使转移薄膜借助于前部的引导元件和/或后部的引导元件的调节加速到速度VF,1或制动到速度VF,2,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设置在转移间隙之前,这些后部的引导元件跟在转移间隙之后设置,其中,第一速度是承印物的速度,第二速度是转移薄膜在通道中应占有的速度。
在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于是使尤其是可在转移间隙之前和/或之后设置的引导元件彼此相对异步地运动,以便使转移薄膜在被引导穿过转移间隙时的带张紧力波动至少降低。这种异步控制尤其是应引起在时间上错开的运动。通过引导元件的异步控制,在引导元件例如浮动装置彼此脱耦的情况下也可使带张紧力在转移间隙的两侧彼此无关地几乎保持恒定。引导元件的至少部分地在时间上错开的和/或不同的运动属于异步控制。
为了首先维持仅通过通道的部分作用而变化的带张紧力并且接着维持通过通道的全部作用而受影响的带张紧力,根据本发明提出,后部的引导元件和/或前部的引导元件为了使转移薄膜加速或制动而分别以两个彼此不同的加速度在加速方向或制动方向上运动。
在此尤其是提出,前部的引导元件首先强烈地然后较弱地加速并且后部的引导元件首先弱地然后较强烈地加速。这种加速度剖面被设置用于使转移薄膜制动。尤其是在此也可提出,以splice函数的形式设置加速度剖面,在这种splice函数中,各个前后相继的splice函数彼此间具有较低或较高的加速度。
如果薄膜要从制动了的状态又加速到承印物的速度,则在此提出,前部的引导元件首先强烈地然后弱地加速,而后部的引导元件首先弱地然后强烈地加速。在此分别考虑通道的棱边的影响。为了避免串扰,也可提出,承印物的速度在薄膜加速时首先被超过,然后必须通过相应的负的加速度借助于后部的引导元件和前部的引导元件来补偿。
在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构型中,在转移薄膜的制动与加速之间可实现转移薄膜从转移间隙借助于引导元件在制动方向上的另外的运动进行回拉。由此可比单独通过薄膜静止状态节约更多薄膜。
为了相应地考虑通道影响后部的引导元件或前部的引导元件的时刻而提出,前部的引导元件以加速度aT1,1在制动方向上加速并且后部的引导元件在时间上错开地稍后以加速度aT2,1也在制动方向上加速,其中,后部的引导元件的加速度小于前部的引导元件的加速度。
为了保证储备卷上的与引导元件无关的恒定的带张紧力而提出,在前部的引导元件之前的引导薄膜带的区域中设置有一个前部的抽拉器,为了提供转移薄膜而根据前部的抽拉器的驱动速度调节储备卷的或收集卷的驱动速度。由此可保证,与无节拍装置的设备相反,节拍速度不是由转移间隙而是在前部的抽拉器中预给定,根据该前部的抽拉器则相应地调节储备和收集卷的驱动装置。
为了保持收集卷上的带张紧力,根据本发明,在后部的引导元件的区域中设置有一个后部的抽拉器,该后部的抽拉器应比前部的抽拉器更快地运动。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提出,作为引导元件设置有浮动装置,这些浮动装置分别具有一个自己的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至少暂时异步地驱动浮动装置,由此,至少转移间隙之后和之前的、基于转移滚筒的通道的带张紧力变化得到降低。
在设备方面,本发明的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薄膜转移设备来解决,在该薄膜转移设备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异步地驱动可调节的引导元件的驱动装置。由此,引导元件可彼此无关地对转移间隙之前和之后的不同的带张紧力变化作出反应。
为了异步地控制驱动装置,相应地设置有一个控制装置,由此至少实现引导元件的运动进程在时间上错开并且带张紧力可通过引导元件的驱动装置的这种控制尽可能保持恒定。在此,控制装置可根据预给定的控制系统学被驱动,或者该控制装置可根据在引导元件的区域中所测量的带张紧力调节引导元件本身或测量带张紧力以及其它参数并且相应地建立用于改变驱动装置的尽可能异步的控制的学习曲线。
尤其是控制装置应这样控制驱动装置,使得引导元件为了使转移薄膜加速/制动而分别以至少两个不同的加速度被驱动。
在一个优选的进一步构型中提出,不仅收集卷而且储备卷支承在一个摩擦轴上,一个前部的抽拉器和一个后部的抽拉器分别设置在前部的引导元件和后部的引导元件的区域中,收集卷和/或储备卷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该驱动装置根据前部的抽拉器的速度调节驱动速度。
以此方式不再需要按照承印物的运动速度调节收集卷和储备卷的驱动速度。
另外提出,应以简单方式使用浮动辊作为引导元件。
另外,在一个进一步构型中提出,设置有另外的引导元件,这些另外的引导元件引导转移薄膜以缠绕角度α围绕转移滚筒,其中,α优选具有大于10°的角度。以此方式,与基本上切向地引导转移薄膜通过转移间隙不同,在转移间隙的区域中可提供较大的空间,在该空间中可设置另外的设备。
有利的是,为了使转移薄膜制动,前部的引导元件/后部的引导元件在一个第一运动区段中以加速度aT1,1/aT2,1运动并且在一个第二运动区段中以加速度aT1,2/aT2,2运动,其中,第二加速度aT1,2/aT2,2在数值上小于/大于第一加速度aT1,1/aT2,1并且这两个加速度在相同的方向上指向。
有利的是,为了使转移薄膜加速,前部的引导元件/后部的引导元件在一个第一运动区段中以加速度aT1,3/aT2,3运动并且在一个第二运动区段中以加速度aT1,4/aT2,4运动,其中,加速度aT1,4/aT2,4在数值上小于/大于加速度aT1,3/aT2,3并且这两个加速度在相同的方向上指向。
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从该实施例中也可得到其它本发明特征,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附图表示:
图1具有节拍装置的薄膜转移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草图,
图2具有相应的薄膜转移装置的薄膜转移设备,
图3用于通道的不同状态的流程图,以及
图4用于解释薄膜带速度、带张紧力和浮动装置速度的三个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一个薄膜转移装置1,在该薄膜转移装置中,转移薄膜2被引导穿过转移间隙3。
转移间隙3通过转移滚筒5和反压滚筒4形成。转移薄膜2从储备卷7退卷并且由一个前部的抽拉器9朝转移间隙3的方向拉。储备卷7在此处于一个在此未示出的摩擦轴上并且以一个比承印物21的速度小的速度被驱动。储备卷7的驱动通过摩擦轴进行。转移薄膜2通过前部的抽拉器9从储备卷7拉出,其中,前部的抽拉器9的滚子以一个比储备卷7的摩擦轴的速度高的速度被驱动。但前部的抽拉器9始终以一个比承印物21的速度小的速度工作。
退卷的转移薄膜2通过节拍模块11的前部的浮动装置13并且通过另外的转向滚子6这样引导通过转移间隙3,使得该转移薄膜与转移滚筒5形成一个缠绕角度α。在转移间隙3之后,转移薄膜2继续通过转向滚子6偏转并且传送给后部的浮动装置12,该后部的浮动装置使转移薄膜2转向并且将其传送给后部的抽拉器10,该后部的抽拉器比前部的抽拉器9快。通过后部的抽拉器10,薄膜2偏转到收集卷8上。收集卷8也支承在一个摩擦轴上,该摩擦轴比后部的抽拉器更快速地被驱动。至少该摩擦轴被这样驱动,使得收集卷8的圆周速度大于后部的抽拉器10的速度。以此方式在摩擦轴与真正的收集卷8之间产生滑转。同样情况也适用于储备卷7。
承印物21通过反压滚筒4与转移薄膜2一起被引导穿过转移间隙3。当传递在此未示出的转移层时,转移薄膜2和承印物21处于相同的速度上。
转移滚筒5具有印刷布,该印刷布在此未详细示出,该印刷布通过通道20绷紧,其中,通道20也被设置用于可接收反压滚筒4侧的可能的叼纸牙。
如果通道20的前棱边113到达转移间隙3中,则浮动装置13与转移间隙3之间的带张紧力消失。在转移层传递给承印物21期间,前部的抽拉器9的速度与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速度的总和得到承印物21的速度。为此,浮动装置13沿着通过双箭头16标记的路径在加速方向18上运动。通过通道20的前棱边113与反压滚筒4接触,前部的浮动装置13与后部的浮动装置12解耦。现在为了补偿减弱的带张紧力而提出,前部的浮动装置13通过电动机15这样驱动,使得该前部的浮动装置在制动方向19上首先强烈加速。由此,在该区域中获得恒定的带张紧力。为此,一个控制装置22相应地作用于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电动机15。如果通道20完全处于转移间隙3的区域中,则浮动装置13以较小的加速度在制动方向19的方向上运动,由此,转移薄膜2到达静止状态或被回拉。
如果通道20首次被浮动装置12“看到”,则后部的浮动装置12首先以较小的加速度在制动方向19的方向上加速以便补偿所述减弱并且稍后以较高的速度加速,由此可达到转移薄膜2的静止状态。为此,控制装置22也与后部的浮动装置的电动机14相连接。
图2示出了薄膜转移设备100的一个局部。这样一个薄膜转移设备100可安装在印刷机内部。页张21被输送通过施加装置101穿过印刷间隙109,该施加装置是印刷机的通常的印刷装置。在该印刷间隙109中,承印物21局部地被加载粘合剂。页张21然后继续被输送穿过薄膜转移装置1。如已所述,页张21被引导穿过转移间隙3,在该转移间隙中,该页张在其本身被加载粘合剂的区域中从转移薄膜2取下转移薄膜2的转移层。
经这样处理的页张2然后可继续被输送穿过印刷机,即穿过薄膜转移设备,由此,该页张运动到另一个紧接着的印刷装置103,该印刷装置也具有一个印刷间隙109,该印刷间隙由橡皮布滚筒110和反压滚筒111形成。此外,印刷装置103具有一个输墨装置112。然后在印刷装置103中可用通常方式对被加载转移层的页张21进行套印。
图3中示出了转移间隙3的被转移滚筒5和反压滚筒4先后占据的六个不同的状态。转移薄膜2缠绕转移滚筒5并且因此在转移间隙3的后侧在一个区段B1中仍接触转移滚筒5的表面,而在相反侧即在转移间隙3之前转移薄膜2已经进入到转移滚筒5的通道20中。通过转移间隙3,薄膜带的前侧和后侧彼此脱耦。只要通道20的前棱边113还没有到达转移间隙3中,薄膜就还不被节拍化。在前棱边113进入到转移间隙3中的一瞬间,一方面,转移薄膜2应制动,以便降低消耗,另一方面,因为具有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前侧现在“看到”通道20,所以在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区域中产生带张紧力的减弱,由此,该带张紧力变化也应得到补偿。
图4中示出了三个曲线图200、201、202,这些曲线图表示薄膜带速度的变化曲线(200)、带张紧力在印刷间隙之后和之前的变化曲线(201)和浮动装置的速度(202)。
从图3的区段1至6对通道20的不同位置施加的影响相应地在曲线图200至202中示出。
在通道20的前棱边113如图3的画面1中所示进入到转移间隙3中之前,薄膜带以恒定的速度运动。带张紧力在此期间维持并且两个浮动装置均匀地在一个方向上运动。这些浮动装置以这样的速度运动:该速度与前部的抽拉器9的速度一起得到页张21的页张速度。
如果前棱边113进入到转移间隙3中,则如曲线图201中所示在前部的浮动装置13上产生带张紧力的减弱。如曲线图200中所示,从该瞬间起,薄膜带速度也应降低。为了降低薄膜带速度并且同时补偿带张紧力损失,前部的浮动装置13根据曲线图202以强烈的加速度aT1,1在制动方向19上加速。后部的浮动装置12基本上还看不到带张紧力的减弱,但薄膜带速度也应降低。该薄膜带速度因此以较小的加速度aT2,1在制动方向19上加速。后部的浮动装置12的该加速在时间上相对于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加速很小地错开。
图3的画面2中示出了这样的状况:在那里通道20本身已经处于转移间隙3中。附加的带张紧力补偿在此对于前部的浮动装置13不再需要,该前部的浮动装置仅仍根据带速度的降低以加速度aT1,2加速,该加速度小于第一加速度aT1,1。根据图3的画面3,通道20完全处于转移间隙3中。在此,现在应注意到后部的浮动装置12上的带张紧力变化,该带张紧力变化通过后部的浮动装置12的、在制动方向19上的、附加地用于节拍化的、较大的加速度aT2,2来降低。
上述加速度基本上也始终涉及所示图1至图6之间的中间区域。
如图3的画面2和画面3中所示,在图2中,没有转移滚筒5的表面的区段在前部区域中接触地合压在转移薄膜2上。这朝画面3变化,在那里,区域B2合压在转移滚筒5上。由此,带张紧力在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区域中提高,这在曲线图201中示出。这也导致加速度aT1,2比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先前的加速度下降得更小。
如在图3的画面4中可看到那样,区段B2变得越来越大,由此,带张紧力如图4的201中所示继续提高。这根据图4的202通过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加速度的继续减小来补偿。因为带在此本身根据图4的200应到达静止状态,所以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在制动方向19上的运动仍始终是必需的。但这根据加速度aT1,5是很低地制动。
根据图4的200,转移薄膜2又在图3的画面4的位置的区域中通过通道20在转移间隙3中重新加速,由此,该转移薄膜在承印物21穿过转移间隙3时又达到承印物21的带速度。为此,前部的浮动装置13和后部的浮动装置12在加速方向18上加速。后部的浮动装置在此已经比前部的浮动装置13早地在加速方向18上加速以便维持带张紧力。这在图4的202中示出。总是与转移薄膜2的一部分接触的区段B1在该区域中越来越小,由此,带张紧力在后部的浮动装置12上减弱并且必须通过相应的加速来补偿。接着,不仅后部的浮动装置而且前部的浮动装置以提高的加速度aT1,3和aT2,4在加速方向18上加速,直到这些浮动装置在图3的画面5中必须重新补偿转移薄膜带2的带张紧力变化,在该画面中,后棱边114进入到转移间隙3中。如201中所示,前部的带张紧力204在此延伸经过一个最大值。这通过通道20的后棱边114与转移薄膜2如图3的画面3至画面5中所示一起行进而产生。为了补偿所述提高的带张紧力而提出,前部的浮动装置13和后部的浮动装置12为了期望的薄膜带速度在达到期望的浮动装置速度之后也总是以现在减小的加速度aT1,4和aT2,5在加速方向18上加速,直到当根据图3的画面6转移薄膜2以总的缠绕角度合压在转移滚筒5上时这些浮动装置又反向地在制动方向19上这种程度地加速,使得达到浮动装置12、13的期望速度,该期望速度对于保证薄膜带速度VF,1是必需的。
在图4中在曲线图200中示出了用于薄膜带的速度Vf的理想化的节拍203。
曲线图201一方面示出了转移间隙之前的带张紧力的变化曲线204和转移间隙之后的带张紧力的变化曲线205,即它们在没有通过用于借助于前部的浮动装置13和后部的浮动装置12补偿带张紧力变化的加速度来补偿的情况下如何存在,另一方面,示出了根据虚线206、207的减小的带张紧力变化,即它们对于带有补偿的前部的带张紧力区域206和对于带有补偿的后部的带张紧力区域207如何存在。
此外,图4示出了不同的前部的浮动装置13和后部的浮动装置12的速度变化曲线VT的曲线图202。在正常情况下即在施加薄膜期间,这些浮动装置具有正的速度VT1,该正的速度被制动到负的速度VT2,即在制动方向18上运动。用于前部的浮动装置13和后部的浮动装置12制动和加速的不同区段通过配置给图3的画面1至画面6并且通过加速度aT1/2,1至5标记的段来标记。曲线图208在此示出了后部的浮动装置12的运动进程,曲线图209示出了前部的浮动装置13的运动进程。
如可看到的那样,通过用于节拍的简单的加速度与用于通过前部的浮动装置13和后部的浮动装置12降低带张紧力的加速度的叠加如曲线图202中所示使转移间隙3之前和之后的带张紧力206、207强烈降低。
通过在储备卷7和收集卷8中使用摩擦轴,当然也可彼此并排地使用转移薄膜2的多个子薄膜带。如果给每个子薄膜带配置一个自己的前部的的抽拉器9和/或后部的抽拉器10,则这些子薄膜带也可彼此无关地根据题材节拍化。
参考标号清单
1    薄膜转移装置
2    转移薄膜
3    转移间隙
4    反压滚筒
5    转移滚筒
6    转向滚子
α   缠绕角度
7    储备卷
8    收集卷
9    前部的抽拉器
10        后部的抽拉器
11        节拍模块
12        后部的浮动装置
13        前部的浮动装置
14、15    电动机
16、17    双箭头
18        加速箭头
19        制动箭头
20        通道
21        页张
22        控制装置
100       薄膜转移设备
101       施加装置
102       转移装置
103       印刷装置
105       转移间隙
106       转移滚筒
107       反压滚筒
108       转移薄膜
109       印刷间隙
110       橡皮布滚筒
111       反压滚筒
112       输墨装置
113       前棱边
114       后棱边
200~202  曲线图
203       带速度
204       前部的带张紧力
205       后部的带张紧力
206       带有补偿的前部的带张紧力
207    带有补偿的后部的带张紧力
208    前部的浮动装置路径
209    后部的浮动装置路径

Claims (15)

1.用于将转移层从承载薄膜传递给承印物(21)的方法,该转移层和该承载薄膜一起构成转移薄膜(2),其中,该承印物(21)在施加装置中至少区域地被加载粘合剂,
-将该承印物(21)与该转移薄膜(2)一起在转移装置(1)中引导通过转移间隙(3),
-将该转移层在该转移间隙(3)中传递给该承印物(21),
-使该转移薄膜(2)在传递期间以第一速度VF,1运动通过该转移间隙(3),该第一速度基本上等于该承印物(21)的速度VB
-当不进行传递时,使该转移薄膜(2)以第二速度VF,2运动通过该转移间隙,其中,所述速度VF,2小于所述速度VF,1,以及
-使该转移薄膜(2)借助于前部的引导元件和/或后部的引导元件的调节加速到所述速度VF,1或制动到所述速度VF,2,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设置在该转移间隙(3)之前,这些后部的引导元件跟在该转移间隙(3)之后设置,
其特征在于:
-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和/或后部的引导元件彼此相对异步地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和/或后部的引导元件为了使该转移薄膜(2)加速到所述速度VF,1或制动到所述速度VF,2而分别以两个彼此不同的加速度在加速方向(18)或制动方向(19)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该转移薄膜(2)制动,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这些后部的引导元件在一个第一运动区段中以加速度aT1,1/aT2,1运动并且在一个第二运动区段中以加速度aT1,2/aT2,2运动,其中,所述第二加速度aT1,2/aT2,2在数值上小于/大于所述第一加速度aT1,1/aT2,1并且这两个加速度在相同的方向上指向。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该转移薄膜(2)加速,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这些后部的引导元件在一个第一运动区段中以加速度aT1,3/aT2,3运动并且在一个第二运动区段中以加速度aT1,4/aT2,4运动,其中,所述加速度aT1,4/aT2,4在数值上小于/大于所述加速度aT1,3/aT2,3并且这两个加速度在相同的方向上指向。
5.根据权利要求3和/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转移薄膜(2)的制动与加速之间将该转移薄膜(2)从该转移间隙(3)借助于这些引导元件在制动方向(19)上的另外的运动进行回拉。
6.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以所述加速度aT1,1在制动方向(19)上加速并且这些后部的引导元件在时间上错开地稍后以所述加速度aT2,1也在制动方向(19)上加速,其中,这些后部的引导元件的加速度aT2,1小于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的加速度aT1,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之前的引导薄膜带的区域中设置有一个前部的抽拉器(13),为了提供该转移薄膜(2)而根据该前部的抽拉器(13)的驱动速度调节储备卷(7)的或收集卷(8)的驱动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这些后部的引导元件之后的区域中设置有一个后部的抽拉器(10),该后部的抽拉器(10)比该前部的抽拉器(9)更快地被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浮动装置(12,13)作为引导元件,这些浮动装置分别具有一个自己的驱动装置(14,15),这些驱动装置(14,15)至少暂时异步地驱动这些浮动装置(12,13),由此,至少该转移间隙(3)之后和之前的、基于转移滚筒(5)的通道(20)的带张紧力变化得到降低。
10.薄膜转移设备,优选用于实施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方法,该薄膜转移设备包括:一个施加装置(101),该施加装置用于至少区域地对被引导穿过该施加装置(101)的承印物(21)加载粘合剂;一个支承在该施加装置(101)后面的具有转移间隙(3)的转移装置(1),该转移间隙用于将转移层从承载薄膜至少区域地传递给承印物(21),该转移层和该承载薄膜一起构成转移薄膜(2);一个储备卷(7),该储备卷用于提供该转移薄膜(2);一个收集卷(8),该收集卷用于接收用过的转移薄膜(2);以及一些可调节的引导元件(12,13),这些可调节的引导元件处于该转移间隙之前和/或之后,用于使该转移薄膜(2)的运动速度至少暂时适配于该承印物(21)在该转移间隙(3)中的速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异步地驱动这些可调节的引导元件(12,13)的驱动装置(14,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薄膜转移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个用于异步地控制这些驱动装置(14,15)的控制装置(22),由此至少实现这些引导元件(12,13)的运动进程在时间上错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薄膜转移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22)这样控制这些驱动装置(14,15),使得这些引导元件(12,13)为了使该转移薄膜(2)加速/制动而分别以至少两个不同的加速度被驱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薄膜转移设备,其特征在于:不仅该收集卷(8)而且该储备卷(7)支承在一个摩擦轴上;在这些前部的引导元件和后部的引导元件(12,13)的区域中分别设置一个前部的抽拉器和一个后部的抽拉器(9,10);该收集卷(8)和/或该储备卷(7)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该驱动装置根据该前部的抽拉器(9)的速度调节驱动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之一的薄膜转移设备,其特征在于:使用浮动辊(12,13)作为引导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0的薄膜转移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另外的引导元件(6),这些另外的引导元件引导转移薄膜(2)以缠绕角度α围绕转移滚筒(5),其中,α优选具有大于10°的角度。
CN200910203895.8A 2008-05-27 2009-05-22 节拍装置 Active CN1015907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25285.9 2008-05-27
DE102008025285 2008-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0717A true CN101590717A (zh) 2009-12-02
CN101590717B CN101590717B (zh) 2012-10-10

Family

ID=4125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3895.8A Active CN101590717B (zh) 2008-05-27 2009-05-22 节拍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94038A1 (zh)
JP (1) JP5478941B2 (zh)
CN (1) CN101590717B (zh)
DE (1) DE102009020106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1187A (zh) * 2010-05-11 2011-11-16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箔节拍装置
CN102642386A (zh) * 2011-02-18 2012-08-2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由初等函数得出箔节拍的运动规律
CN103802455A (zh) * 2012-11-07 2014-05-21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在印刷机中利用膜给页张涂层的方法
CN104129907A (zh) * 2012-06-01 2014-11-05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分断装置及基板分断装置的基板搬送方法
CN105015156A (zh) * 2015-07-22 2015-11-04 河北海贺胜利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间歇式正向跳步印刷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跳步牵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15474A1 (de) * 2006-03-31 2007-10-0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olientransferwerk mit integrierter Weiterverarbeitungseinrichtung
CN200998936Y (zh) * 2007-01-11 2008-01-02 上海长胜纺织制品有限公司 冷转移印花用的轧辊转印装置
DE102010009402A1 (de) * 2009-03-26 2010-09-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Kaltfolientransfer mit dynamischer Folienspannung
US9694573B2 (en) 2010-12-17 2017-07-04 Diversified Graphic Machinery Cold foil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14002504B4 (de) 2013-03-20 2022-02-2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olientransfervorrichtung
KR101760353B1 (ko) * 2013-11-20 2017-07-21 한국미쯔보시다이아몬드공업(주) 기판 절단 장치 및 기판 절단 장치에서의 기판 반송 방법
KR101394333B1 (ko) * 2013-11-20 2014-05-13 한국미쯔보시다이아몬드공업(주) 기판 절단 장치 및 기판 절단 장치에서의 기판 반송 방법
KR101490208B1 (ko) * 2013-11-20 2015-02-05 한국미쯔보시다이아몬드공업(주) 기판 절단 장치 및 기판 절단 장치에서의 기판 반송 방법
KR101479974B1 (ko) * 2014-05-16 2015-01-14 한국미쯔보시다이아몬드공업(주) 기판 절단 장치 및 기판 절단 장치에서의 기판 반송 방법
KR101535136B1 (ko) * 2014-06-11 2015-07-14 한국미쯔보시다이아몬드공업(주) 기판 절단 장치 및 기판 절단 장치에서의 기판 반송 방법
KR101579818B1 (ko) * 2014-07-24 2015-12-24 한국미쯔보시다이아몬드공업(주) 기판 이송장치
EP3539778A1 (en) * 2016-11-14 2019-09-18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Roll-to-roll printing apparatus
WO2023002893A1 (ja) * 2021-07-19 2023-01-2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箔転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9950A1 (de) * 1981-12-17 1983-07-07 Akerlund & Rausing, Verpackung GmbH, 6203 Hochheim Vorrichtung zum uebertragen von druckdekoren
DE59008083D1 (de) * 1989-12-21 1995-02-02 Landis & Gyr Tech Innovat Vorrichtung zum Aufkleben von Marken aus einer Prägefolie.
US6334248B1 (en) * 1996-09-20 2002-01-01 Total Registe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high speed rotary application of stamping foil
US6428639B1 (en) * 1999-07-19 2002-08-06 Krones, Inc. Computer controlled position slaved servo labeling system
DE202004003746U1 (de) 2004-03-10 2004-05-19 m-tech AG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Material von einer Heissprägefolie auf ein Druckgut
CN100584605C (zh) * 2004-04-13 2010-01-27 曼罗兰公司 用于压印膜印刷的装置
DE102005046689A1 (de) 2005-09-29 2007-04-0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olien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EP1769914B1 (de) * 2005-09-29 2012-08-0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olien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DE102005062498A1 (de) 2005-12-27 2007-07-05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Kaltfolienprägen
DE102006015474A1 (de) * 2006-03-31 2007-10-0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olientransferwerk mit integrierter Weiterverarbeitungseinrichtung
DE102006015466A1 (de) * 2006-03-31 2007-10-0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olientransferwerk mit Friktionswell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1187A (zh) * 2010-05-11 2011-11-16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箔节拍装置
US8794145B2 (en) 2010-05-11 2014-08-0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ilm transfer device
CN102241187B (zh) * 2010-05-11 2015-08-26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箔节拍装置
CN102642386A (zh) * 2011-02-18 2012-08-2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由初等函数得出箔节拍的运动规律
CN104129907A (zh) * 2012-06-01 2014-11-05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分断装置及基板分断装置的基板搬送方法
CN104129907B (zh) * 2012-06-01 2017-04-12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分断装置及基板分断装置的基板搬送方法
CN104129908B (zh) * 2012-06-01 2017-04-12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分断装置及基板分断装置的基板搬送方法
CN103802455A (zh) * 2012-11-07 2014-05-21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在印刷机中利用膜给页张涂层的方法
CN103802455B (zh) * 2012-11-07 2017-06-06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在印刷机中利用膜给页张涂层的方法
CN105015156A (zh) * 2015-07-22 2015-11-04 河北海贺胜利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间歇式正向跳步印刷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跳步牵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78941B2 (ja) 2014-04-23
JP2009286123A (ja) 2009-12-10
US20090294038A1 (en) 2009-12-03
DE102009020106B4 (de) 2022-04-07
CN101590717B (zh) 2012-10-10
DE102009020106A1 (de) 200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0717B (zh) 节拍装置
US10792910B2 (en) Machin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sequential processing of sheet-type substrates
CN101045362B (zh) 具有集成的再加工装置的薄膜转移机构
US20190070846A1 (en) Device for overlapping sheets
CN101111380B (zh) 用于压印装置的薄膜导向装置
CN1814445B (zh) 冷薄膜压印用的薄膜输送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CZ295798A3 (cs) Zařízení a způsob pohonu tiskacích strojů s několika rozpojeně uspořádanými motory
CN1997517A (zh) 具有压印装置的印刷机
US4642656A (en) Thermal printer
CN101590715B (zh) 薄膜节拍装置
CN101391511B (zh) 转印用薄膜的卷绕方法以及向印刷用纸转印的装置
JP2008023751A (ja) 輪転印刷機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JPH0366151B2 (zh)
JP2004188988A (ja) 枚葉紙制動装置を備える枚葉紙処理機械
CN102241187B (zh) 箔节拍装置
CN101244656A (zh) 薄膜承印材料的压印涂层
CN101837673B (zh) 在印刷纸上进行转印的转印装置以及转印方法
CN101389485A (zh) 用于成像机的供给系统
EP09871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strips to a moving web
EP1738899B1 (en) Machine for bonding film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in multiple lay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01066728B (zh) 单张纸印刷机中的输纸装置和具有该输纸装置的印刷机
JP389684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2642386B (zh) 由初等函数得出箔节拍的运动规律
CN102985257B (zh) 规格相关的冷膜压印
CN105722774B (zh) 套准控制设备及其调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8

Address after: Weislo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Heidelberg printing machine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

Address before: Heidelbe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