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0218B -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0218B
CN101590218B CN2009100405295A CN200910040529A CN101590218B CN 101590218 B CN101590218 B CN 101590218B CN 2009100405295 A CN2009100405295 A CN 2009100405295A CN 200910040529 A CN200910040529 A CN 200910040529A CN 101590218 B CN101590218 B CN 101590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rate
preparation
percent
clear paste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405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0218A (zh
Inventor
周丽娟
朱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h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ZHI MEDICINE TECH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ZHI MEDICINE TECH Co Ltd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GUZHI MEDICINE TECH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to CN2009100405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0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0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0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0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02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是由5~30%生甘草、2~25%大枣、2~30%黄芩、2~20%黄连、2~25%干姜、5~30%太子参、4~50%蒲公英制成的药剂。方法是(1)称重;(2)干姜提取挥发油,制成挥发油包合物,药液过滤;(3)干姜药渣加入除黄连外的药材加水煎煮三次,合并得滤液II;(4)合并滤液I、II,浓缩成清膏A;(5)黄连加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滤液浓缩成清膏B;(6)合并清膏A、B,干燥后粉碎成干膏粉;(7)干膏粉与包合物细粉混合得干膏混合粉;(8)干膏混合粉加入常用辅料,制成微丸。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显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是指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口腔粘膜溃疡俗称“口疮”,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粘膜病的首位。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溃疡表浅,呈淡黄色,或白色,边缘整齐,周围绕以红晕,可单发或多发,有明显的灼痛。因本病成周期性反复发作,医学上又称其“复发性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等,但该病有自限性,能在10天左右自愈。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2)内分泌变化;(3)精神因素;(4)遗传因素;(5)其他因素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西医方面,目前对于治疗口腔溃疡还没有特效的疗法,以消除致病因素,减轻症状,促进愈合,减少复发,作为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原则。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为原则。常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止痛药等制成药膜或用消毒杀菌液如洗必泰、复方硼酸液等含漱口腔,可抑菌、杀菌,消炎,消毒。对于经久不愈、疼痛明显及面积较大者,采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全身治疗:进行有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如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治疗以提高疗效;对于复发频繁且病情较重者或长期不愈的溃疡,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口疮的发病与全身脏腑气血失调有关,口腔局部病变是标,脏腑气血失调是本,口疮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符合中医药整体观念的诊治特点,且有利于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医药对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重视,尚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且筛选出很多临床有效的方药。目前治疗以分型治疗为主,以清热化湿、滋阴降火法最为常用,常用方剂有:泻黄散、清胃散、玉女煎、香砂六君子汤、泻心汤、导赤散、知柏地黄丸、凉膈散、龙胆泻肝汤等。在治疗中抓住主证,注重兼夹,灵活辨证治疗。除辨证论治外,尚有辨病专方治疗、针灸疗法等。目前,用于口服治疗本病的有效中成药尚不多。因此研究、开发疗效好、质量可控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微丸制剂在我国有很长历史,最早的制备工艺是手工泛丸,如中药水泛丸。中药微丸在 增大药物与体液接触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优势。随着制剂设备、工艺及辅料的发展,微丸有了很大发展,生产由手工制造,发展到半机械化制备和全自动化制备,新产品也不断涌现。其具有如下优点:(1)微丸外形美观,流动性好,大小均匀,重量差异小,易于压片、装胶囊、包衣、分剂量等;(2)靠外力制备,内部坚实,含药量大;(3)非常易于包衣,可以减少和外界空气接触,改善药物稳定性和中药易吸潮的特性,减少某些药物刺激性和掩盖其不良味道;(4)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生物利用度高,在胃内滞留时间长,对胃及十二脂肠上部有吸收区域的药物,微丸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5)粒径小,受消化道输送食物节律影响小;(6)易制成缓控释制剂,采用不同释药速度的多种小丸混合,可制成控释微丸,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疗效浓度,缓释制剂维持血药平稳、长时间的有效浓度,血药波动小;(7)适合复方制剂的配伍。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处方来源于《伤寒论》经方进行加减,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处方组成:生甘草、大枣、黄芩、黄连、干姜、太子参、蒲公英。经口服治疗3-4天即可见显著疗效,治疗口腔溃疡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复发率极低的特点。本发明在保证该处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前提下,采用中药现代化工艺,将其制成微丸,不但可以改善口感,更提高了该中药组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使其更能符合现代人的用药需求和习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健脾祛湿功效,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前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生甘草5~30%、大枣2~25%、黄芩2~30%、黄连2~20%、干姜2~25%、太子参5~30%、蒲公英4~50%。
上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中药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以下述比例为佳:生甘草8~25%、大枣5~20%、黄芩5~22%、黄连8~15%、干姜5~20%、太子参8~25%、蒲公英10~35%。
上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药剂是片剂、颗粒剂、微丸剂、口服液、小丸剂或胶囊剂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药剂以微丸剂为佳,特别是包衣的微丸剂的更佳。
本发明的配方中,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苦能泄、能燥;甘能补、能缓、能和,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为君药。干姜辛热开结,主入脾胃经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疗脾胃虚寒证;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作用于上、中、下三焦;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强,为治疗中焦湿热郁结的主药,并善清心胃实火,兼清肝火,解毒能力强。干姜辛热开结、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清热解毒,三药共为臣药。佐以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又可缓和峻烈药的药性;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本品为清补之品,具有补气生津之功;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甘能补、能缓、能和,有益心气,补脾气;缓和药性,缓急止痛;兼能调和脾胃,解毒等作用,三者甘温益气、健脾补虚,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顺其虚实,辛、温、苦、寒诸药同施,从而使湿热得以清除,脾运功能得以复常,疾病则得以康复。
目前中药领域通常将药剂制成片剂、颗粒剂或是胶囊剂,但是存在口感差、溶散时限长、利用度低,容易受湿、热环境的影响等缺点;而微丸属现代丸剂发展方向之一,为市场较受欢迎的剂型,具有服用方便,溶散时限短,疗效发挥快,在胃内分布面积大,生物利用度高;流动性好,大小均匀,易于分装;受湿、热、空气的影响小;贮存方便,且生产工艺简单,便于机械化操作等优点,故制成微丸剂型。
本发明后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重,备用;(2)取干姜切片,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制成挥发油包合物,备用;蒸馏药液滤过,得滤液I,备用;(3)将干姜药渣加入生甘草、太子参、蒲公英、大枣四味,加水煎煮三次,黄芩在第一次加水煮沸后加入,滤过,合并得滤液II,备用;(4)合并滤液I和滤液II,浓缩成清膏A,备用;(5)取黄连药材加5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清膏B,备用;(6)合并清膏A和清膏B,干燥得干膏,粉碎成干膏粉;(7)取干膏粉与挥发油包合物混合均匀,得干膏混合粉;(8)将干膏混合粉加入常用辅料,制成微丸剂。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制成的微丸剂,还可以经包衣后制得包衣的微丸剂。
上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加6倍水,蒸馏提取6小时。
上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中第一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三次分别加4倍量水煎煮0.5小时。
上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5)中第一次加5倍量50%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加4倍量50%乙醇提取1小时。
上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8)所述的微丸剂常用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预胶化淀粉、糊精、乳糖、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羧甲基淀粉钠、聚维酮、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滑石粉、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的其中之一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在保证处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前提下,采用中药现代化工艺,将其制成微丸,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吸收好,提高了该中药的生物利用度,适用人群广泛,患者服用方便,还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使其更能符合现代人的用药需求和习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的干膏混合粉的制备之一
原料药材配方:生甘草1500g、大枣1000g、黄芩1200g、黄连600g、干姜1000g、太子参1500g、蒲公英2500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重,备用;(2)取干姜切片,加6倍量水蒸馏提取挥发油6小时,蒸馏后的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制成挥发油包合物,备用;蒸馏药液滤过,得滤液I,备用;(3)将干姜药渣加入生甘草、太子参、蒲公英、大枣四味,再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三次分别加4倍量水煎煮0.5小时,黄芩在第一次加水煮沸后加入,滤过,合并得滤液II,备用;(4)合并滤液I和滤液II,浓缩成清膏A,备用;(5)取黄连药材加5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50%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加4倍量50%乙醇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清膏B,备用;(6)合并清膏A和清膏B,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干膏粉;(7)取干膏粉与挥发油包合物混合均匀,得干膏混合粉约2100g。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的干膏混合粉的制备之二
原料药材配方:生甘草1600g、大枣1100g、黄芩1200g、黄连600g、干姜1100g、太子参1600g、蒲公英2800g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收干膏混合粉约2300g。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的干膏混合粉的制备之三
原料药材配方:生甘草2000g、大枣1500g、黄芩2000g、黄连1000g、干姜1500g、太子参2000g、蒲公英3500g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收干膏混合粉约3200g。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的干膏混合粉的制备之四
原料药材配方:生甘草1300g、大枣1000g、黄芩1200g、黄连600g、干姜1000g、太子参1300g、蒲公英2500g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收干膏混合粉约1960g。
实施例5
本发明药物的干膏混合粉的制备之五
原料药材配方:生甘草1500g、大枣1200g、黄芩2000g、黄连1000g、干姜1200g、太子参1500g、蒲公英3000g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收干膏混合粉约2600g。
本发明的药物可以制成常用的口服剂型,如将制成的干膏混合粉与常用片剂辅料混合,制粒,压制成片剂;或与常用颗粒剂辅料混合,制粒,分装成颗粒剂;或与常用胶囊辅料混合,制粒,分装成胶囊剂;或与常用丸剂辅料混合,制成小丸;或者将干膏混合粉加水稀释,再加入常用防腐剂和矫味剂,以水补足全量制成口服液。本发明药物的最优剂型是与常用微丸剂辅料混合,制成微丸剂。其中片剂的常服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2~4片;颗粒剂的常服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1~2袋;胶囊剂的常服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2~4粒;小丸剂的常服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1~2袋;所制得的微丸服用量:每日三次,每次1~2袋。
实施例6
本发明微丸剂丸芯的制备之一
配方:干膏混合粉1.0份、交联聚维酮0.1份、羧甲基淀粉钠0.2份、微晶纤维素0.7份、乙醇适量。
制法:将干膏混合粉和辅料分别粉碎成细粉后,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总混合粉;取1/3量总混合粉加适量乙醇,制成适宜软材,制粒,将湿颗粒放入糖衣机中,启动设备,待丸种滚圆后,调整各参数,使之处于最佳流化状态,开启喷枪,喷入乙醇作粘合剂,微丸润湿后,将余下的混合粉均匀加入到糖衣机中,泛制成丸,此时要注意微丸的状态调整喷液量和加粉量,泛制微丸,取出干燥,筛分,即得丸芯。
制备微丸常用的辅料有:微晶纤维素、淀粉、预胶化淀粉、糊精、乳糖、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羧甲基淀粉钠、聚维酮、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滑石粉、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等。
实施例7
本发明微丸剂丸芯的制备之二
配方:干膏混合粉1.0份、交联聚维酮0.1份、羧甲基淀粉钠0.2份、微晶纤维素0.7份、乙醇适量。
制备方法:将干膏混合粉和辅料分别粉碎成细粉后,按比例混合均匀,取总混合粉加适量乙醇,制成适宜软材,软材经挤出机挤出药条,药条置于滚圆机内滚圆,制成微丸,取出干燥,筛分,即得丸芯。
实施例8
本发明微丸剂丸芯的制备之三
配方:混合粉1.0份、交联聚维酮0.15份、羧甲基淀粉钠0.3份、微晶纤维素1.55份、乙醇适量。
制法与实施例7相同。
实施例9
本发明微丸剂丸芯的制备之四
配方:混合粉1.0份、交联聚维酮0.15份、二氧化硅0.1份、羧甲淀粉钠0.15份、淀粉0.6份、乙醇适量。
制法与实施例7相同。
实施例10
本发明包衣微丸剂的制备
制备得的丸芯进行包衣,以达到防潮、掩味、美观的效果,优选的包衣处方为:含药丸芯1.0份、胃溶型欧巴代0.05份、纯化水0.22份。
制法:取纯化水,在不断搅拌状态下,缓缓加入欧巴代,配制成水分散体,连续搅拌45分钟至分散均匀,将含药丸芯放入包衣机中,调整转速和进风温度,然后启动喷枪喷入包衣液,喷完包衣液,改吹冷风干燥,待微丸温度降至室温后取出,即得。
包衣材料不限于欧巴代,还可以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卡波普、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或其他合适的薄膜衣材料,还可以加入适合的辅料,如枸橼酸三乙酯、三乙酸甘油酯、邻苯二酸二甲酯、蓖麻油、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山梨酯80、二氧化硅、滑石粉、丙二醇、色素、钛白粉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实验例1
药效实验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 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动物模拟的口腔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够明显缩少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豚鼠口腔溃疡模型同醋酸致大鼠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溃疡面积和愈合时间;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以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急性非特异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棉球肉芽肿的形成,有明显的抗慢性炎症作用;能够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和提高小鼠痛域值,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消除自由基含量。以上药理试验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治疗口腔黏膜溃疡和促进愈合作用,为临床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提供实验根据。
实验例2
急性毒性实验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给药当天及给药后14天内,未见动物死亡,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实验例3
长期毒性实验
选用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据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个月后,剖杀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各10只(雌雄各半),共40只;恢复期(停药2周)剖杀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所剩大鼠,共40只。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体重变化、摄食量、饮水量,给药后1个月和停药2周(恢复期)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动物的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在给药1个月后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剂量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主要脏器组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病理学变化。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根据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三个剂量连续1个月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品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
实验例4
特征病例
病例一
刘某某,男,35岁,2005年9月15日就诊。半年来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进食香燥食物后溃疡加重,服用板蓝根片、清火栀麦片等药,感胃部疼痛,经用西药口服维生素B2、肌注干扰素等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为求系统治疗而求诊于中医。症见:口腔粘膜多个溃疡 点,口气臭,胃中痞闷,纳食少,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薄黄根微腻,脉缓。脉症合参,证属:湿热内蕴,脾虚不运。治宜:清热泻火,健脾祛湿。拟方:蒲公英25g、黄芩10g、黄连8g、干姜8g、太子参12g、大枣10g、生甘草15g。服上方5剂后,于2005年9月20日复诊,口腔内溃疡点明显减少,胃中痞闷症状减轻,纳食增加,仍有口臭,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继守上方加绵茵陈15g,又服5剂后,病愈。
病例二
裴某某,男,44岁,2006年4月25日初诊。患复发性口腔溃疡6年,每于性情急躁时发作。此次发作已15天,外敷冰硼散,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等无显效。刻诊:舌尖灼痛难忍,边尖3处溃疡,大如绿豆,小似米粒,伴纳呆不饥,食后脘胀,肠鸣便溏,日2次。舌红、苔黄白腻,脉濡数。证属脾气虚弱,湿热中阻,寒热错杂,升降失司。治宜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清热泻火,健脾祛湿。药用:蒲公英20g、黄芩15g、黄连6g、干姜10g、太子参15g、大枣10g、生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后,舌尖灼痛大减,溃疡消失,脘痞消,纳食增,大便稀,继按上方加薏米30g,续服6剂,痛止,大便成形。后以六君子汤调治月余,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三
梁某,男,48岁,2007年5月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外院诊断为复发性口腔炎。少则仅1处溃疡,多则3~4处溃疡,疼痛,碍于饮食。伴上腹痞满,大便难。察其人形瘦,面带虚寒色,舌尖红,苔薄白而腻滑,脉濡软。综合分析,此乃寒热错杂之病,证属湿热内蕴,脾虚不运。治宜:清热泻火,健脾祛湿。拟方:蒲公英22g、黄芩12g、黄连6g、干姜10g、太子参10g、大枣15g、生甘草15g。1剂后痛止,4剂后溃疡面基本愈合。随访1年多,仅有1次复发,然甚轻微,持续时间短,很快自愈。
病例四
郑某某,女,53岁,2002年4月27日就诊。患者患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年,西医每以维生素类及消炎药治疗乏效,中药或清热解毒,或苦寒攻下,或活血祛瘀等,亦无寸功。遂来我处就医,症见:下唇内侧有一约0.5cm×0.5cm的溃疡面,疼痛明显,进食更甚,灼痛难忍。伴见口苦,口粘,口干不欲多饮,神疲肢乏,汗出恶风,胃脘冷感明显,喜温喜按(常以电吹风吹之),纳食一般,睡眠欠佳,小便稍黄,大便偏干,舌淡暗,舌苔白厚腻、根部浮黄,脉沉细。证属:湿热内蕴,脾虚不运。治宜:清热泻火,健脾祛湿。拟方:蒲公英25g、黄芩15g、黄连8g、干姜10g、太子参10g、大枣15g、生甘草10g。上方5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二诊:药后,溃疡面明显缩小,已不疼痛,口不苦但稍粘,胃脘冷感有所改善,但偶有嗳气,纳可,睡眠较前好转,小便稍黄,大便软,舌淡暗、苔白根部厚腻,脉沉细。 守上方,加薏苡仁15g、白扁豆15g、陈皮10g、广木香10g。服用5剂后,水煎分两次服。三诊:口腔溃疡面已愈合,精神好转,仍汗出恶风,舌脉同前。守上方合玉屏风散,6剂。四诊:药后诸症缓解,以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善后。随访1年,未发。
病例五
马某,男,35岁,2007年7月24日初诊。患者舌下及舌尖溃疡疼痛3个月,缠绵不愈,曾应用维生素B2、阿莫西林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溃疡面渐大,疼痛难忍,严重影响进食,说话含糊不清。刻下症见:舌下系带右侧溃疡面约1.0cm×0.7cm,边缘黏膜红且隆起,溃疡基底部有一层白色脓苔,触痛明显,舌尖部有米粒及绿豆大小溃疡2个。诊断为多发性口腔溃疡。给予蒲公英28g、黄芩12g、黄连6g、干姜10g、太子参16g、大枣10g、生甘草16g。上方3剂,进药1剂后疼痛即明显减轻,可进食。进2剂后溃疡面已渐平,3剂后已无自觉症状。诊见舌表面平复如常,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Claims (3)

1.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生甘草5~30%、大枣2~25%、黄芩2~30%、黄连2~20%、干姜2~25%、太子参5~30%、蒲公英4~50%;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重,备用;(2)取干姜切片,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制成挥发油包合物,备用;蒸馏后的药液滤过,得滤液I,备用;(3)将干姜药渣加入生甘草、太子参、蒲公英、大枣四味,加水煎煮三次,黄芩在第一次加水煮沸后加入,滤过,合并得滤液II,备用;(4)合并滤液I和滤液II,浓缩成清膏A,备用;(5)黄连加5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清膏B,备用;(6)合并清膏A和清膏B,干燥得干膏,粉碎成干膏粉;(7)取干膏粉与挥发油包合物混合均匀,得干膏混合粉;(8)将干膏混合粉加入常用辅料,制成微丸剂;步骤(2)中加6倍水,蒸馏提取6小时;步骤(3)中第一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三次分别加4倍量水煎煮0.5小时;步骤(5)中第一次加5倍量50%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加4倍量50%乙醇提取1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制成微丸剂后,包衣即得包衣的微丸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所述的微丸剂常用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预胶化淀粉、糊精、乳糖、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羧甲基淀粉钠、聚维酮、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滑石粉、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的其中之一或它们的组合。
CN2009100405295A 2009-06-24 2009-06-24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0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405295A CN101590218B (zh) 2009-06-24 2009-06-24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405295A CN101590218B (zh) 2009-06-24 2009-06-24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0218A CN101590218A (zh) 2009-12-02
CN101590218B true CN101590218B (zh) 2011-09-07

Family

ID=41405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4052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0218B (zh) 2009-06-24 2009-06-24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02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6595A (zh) * 2018-12-18 2019-02-12 丹东瑞丰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犬猫口腔溃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9690A (zh) * 2012-10-27 2013-03-06 左权县蓝天中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
CN103083632B (zh) * 2012-12-11 2014-06-04 宋协勘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
CN106728075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哈尔滨墨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黄苓除湿热含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16115728A (zh) * 2023-02-21 2023-05-16 山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薛西林.马骏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北京中医》.2005,第24卷(第6期),335-336页.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6595A (zh) * 2018-12-18 2019-02-12 丹东瑞丰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犬猫口腔溃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0218A (zh)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4166B (zh) 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1972338B (zh) 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04B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988A (zh) 用于预防和治疗牙龈炎的中药、中草药牙粉及制备方法
CN101590218B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782B (zh)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5240B (zh) 一种治疗口疮的口服汤剂
CN102178877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33655B (zh)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24125B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5089A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漱口药剂
CN103495048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舌生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1249195B (zh) 一种调理便秘消除淤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7057A (zh) 一种制备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散剂的方法
CN103989762B (zh) 一种清热泻腑止咳化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9572A (zh) 一种治疗咽喉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641A (zh)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制剂
CN103861041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034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新用途
CN103585580A (zh) 一种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
CN102406913A (zh) 一种治疗郁证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71143B (zh) 治疗痢疾马齿苋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5213888A (zh) 一种除湿排毒减肥的夏枯草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3901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足三黄复方中药散网格形缝合固定拉链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GUANGZHOU HUAH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GUZHI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 LTD., GUANGZHOU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Moon City Road,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510663 Guangdo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of Guangzhou No. 80 C District sixth floor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uah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Six floor, No. 80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city C District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Science City Guangzhou lanyue Road

Patentee before: Guzhi Medicine Tech Co., Ltd., Guangzhou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