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8640A -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8640A
CN101588640A CNA2009101352929A CN200910135292A CN101588640A CN 101588640 A CN101588640 A CN 101588640A CN A2009101352929 A CNA2009101352929 A CN A2009101352929A CN 200910135292 A CN200910135292 A CN 200910135292A CN 101588640 A CN101588640 A CN 101588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com equipment
wireless telecom
information
beacon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5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8640B (zh
Inventor
菅谷茂
吉田英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88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8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6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1Remote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and proximit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生成部分,该生成部分生成用于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令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通信部分,该通信部分向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提出了具有各种规格的无线通信系统。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根据通信速度的应用。例如,蓝牙(注册商标)用于运行在1Mbps或更低速度下的音频应用,而由IEEE 802.15.4定义的ZigBee被用于遥控器或鼠标与控制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另外,无线局域网(LAN)被用于个人计算机(PC)之间的IP数据通信,并且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被用于100Mbps或更高速度下的信息通信,例如高分辨率图像信息的通信。
鉴于此,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无线通信设备需要包括与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兼容的结构。例如,机顶盒需要包括与下述两个系统都兼容的结构:用于向显示设备发送图像信息的系统,以及用于从遥控器接收诸如频道选择之类的命令的系统。结果,成本可能增加,或者无线通信设备必须被做得更大。
同时,还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包括与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兼容的结构的无线通信设备利用该无线通信系统执行与多个应用有关的通信。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JP-A-2006-238548描述了一种技术,其中,与无线USB兼容的无线通信设备与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USB网络,这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与诸如显示设备或数码相机之类的应用兼容。在该技术中,设备与彼此执行通信。
注意,上述的无线USB符合WiMedia分布式MAC标准。在该标准中规定,按预定的周期设定包括信标时段和数据传送区的超帧。另外,根据该标准,每个无线通信设备在信标时段中进行通信预留,然后才在数据传送区中执行通信。
发明内容
但是,虽然诸如图像信息之类的大量数据在多个超帧上连续发送,但从遥控器、鼠标等等发送来的命令具有较小的量并且是偶尔生成的。因此,出现一个问题,即,每当有这种命令(操作指令信息)被发送时,就难以在信标时段中进行通信预留。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它们是新的且是改进的,并且能够更容易地发送诸如命令之类的操作指令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包括:生成部分,该生成部分生成用于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示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通信部分,该通信部分向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通信部分可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接收被添加了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无线通信设备还可包括:检测部分,该检测部分检测在由通信部分接收到的管理信息中是否包括特定信息,该特定信息表明操作指令信息和管理信息之一未被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正确接收。当特定信息被检测部分检测到时,通信部分可再次发送被添加了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无线通信设备还可包括判定部分,该判定部分判定管理信息和操作指令信息之一是否已被通信部分正确接收到。当判定部分判定管理信息和操作指令信息之一未被正确接收到时,生成部分可生成包括特定信息的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还可包括表明添加了操作指令信息的信息,操作指令信息至少被包括在该信息之后。
操作指令信息可包括目标无线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另外,被允许添加到管理信息的信息量的上限可被设定,并且操作指令信息可在不超过信息量的上限的范围中被添加到管理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序,其包括命令计算机充当以下部分的指令:生成部分,该生成部分生成用于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示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通信部分,该通信部分向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用于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示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向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生成部分,该生成部分生成用于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示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通信部分,该通信部分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更容易地发送诸如命令之类的操作指令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个人计算机(PC)附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显示设备附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游戏机附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家用电器附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超帧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每个无线通信设备为自己设定的相应信标时隙位置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命令交换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10是示出信标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信标数据有效载荷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信标参数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A是示出信标时段占用信息单元(BPO 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B是示出分布式预留协议信息单元(DRP 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C是示出休眠模式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D是示出休眠锚定(hibernation anchor)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E是示出流量指示图信息单元(TIM 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A是示出鼠标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B是示出键盘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C是示出遥控器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D是示出终端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E是示出游戏控制器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F是示出设备控制器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的整体流程的序列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命令传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并且
图19是示出接收确认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将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将被省略。
将按以下示出的顺序来说明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本实施例的概述
1-1.本实施例的配置示例
1-2.时间共享控制
2.本实施例的背景
3.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详细描述
3-1.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
每个帧的结构以及信息单元的结构示例
3-2.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
4.结论
1.本实施例的概述
1-1.本实施例的配置示例
首先,将参考图1至图4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
图1是示出PC附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设备10A(PC)、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无线通信设备10C(键盘)、无线通信设备10D(鼠标)、以及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这些无线通信设备10A至10E平等地发送信标并识别其他设备的存在,并且形成无线网络。注意,当不必具体区分无线通信设备10A至10E时,它们被统一地简称为无线通信设备10。
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设备10C(键盘)根据用户输入的字符代码生成命令并且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A(PC)。然后,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A(PC)分析从无线通信设备10C(键盘)接收到的命令,并且基于用户输入的内容来进行操作。图1中的实线箭头示出了这样一种关系,即以这种方式发送和接收命令而不是诸如音频数据和图像数据之类的应用数据。这也适用于图2至图4。
无线通信设备10D(鼠标)根据指示用户进行的移动量和点击操作的参数来生成命令,并且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A(PC)。然后,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A(PC)分析从无线通信设备10D(鼠标)接收到的命令,并且基于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10D(鼠标)执行的移动量和点击操作来进行操作。
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A(PC)可生成指令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的操作的命令,并且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可分析从无线通信设备10A(PC)接收到的命令,并且基于分析结果转移到低功耗模式。
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可通过向无线通信设备10A(PC)发送命令来执行对无线通信设备10A(PC)的操作控制。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A(PC)可通过向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发送命令来执行对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的操作控制。
另外,假定在无线通信设备10A(PC)和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之间发送和接收给定的应用数据。给定的应用数据的示例包括诸如音乐、演讲、电台节目等等之类的音频数据、诸如电影、电视节目、视频节目、照片、文档、绘画、图表等等之类的可视数据,以及诸如游戏、软件等等之类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注意,图1中的双线箭头示出了这样一种关系,即,除了命令之外,还发送和接收上述应用数据。这也适用于图2和图3。
图2是示出显示设备附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无线通信设备10G(机顶盒)、无线通信设备10H(视频处理设备)、以及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这些无线通信设备10B以及10F至10I平等地发送信标并识别其他设备的存在,并且形成无线网络。
在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根据用户的按钮操作来生成命令,并且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分析从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接收到的命令,并且基于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执行的按钮操作来进行操作。
无线通信设备10H(视频处理设备)可通过向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发送命令来执行对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的操作控制。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可通过向无线通信设备10H(视频处理设备)发送命令来执行对无线通信设备10H(视频处理设备)的操作控制。例如,在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10H(视频处理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用于同时执行应用数据的记录和重放的命令。
另外,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生成指示出所选频道的命令并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G(机顶盒),并且无线通信设备10G(机顶盒)发回指示出该频道的操作状态的命令。换言之,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10G(机顶盒)通过操作对方设备或者提供关于操作状态的通知来指定另一设备的操作。
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根据用户的按钮操作来生成命令,并且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G(机顶盒)。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G(机顶盒)对从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分析,并且基于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执行的按钮操作来进行操作。另外,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也对从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分析,并且基于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执行的按钮操作来进行操作。
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可以通过向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发送命令来对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执行操作控制。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F(显示设备)可通过向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发送命令来对无线通信设备10B(个人数字助理)执行操作控制。
图3是示出游戏机附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设备10J(游戏机(game console))、无线通信设备10K(控制器)、以及无线通信设备10L(无线相机)。这些无线通信设备10J至10L平等地发送信标并识别其他设备的存在,并且形成无线网络。
在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设备10K(控制器)生成指示出用户的操作的命令,并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J(游戏机)。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J(游戏机)对从无线通信设备10K(控制器)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分析,并且基于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10K(控制器)的操作来进行操作。另外,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K(控制器)根据需要发送用于控制无线通信设备10L(无线相机)的方向的命令,并且无线通信设备10L(无线相机)基于该命令来控制成像方向。
无线通信设备10J(游戏机)根据游戏的进度生成指示出操作的命令,并且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K(控制器)。无线通信设备10K(控制器)对从无线通信设备10J(游戏机)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来使例如包括在无线通信设备10K(控制器)中的换能器振动。
另外,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J(游戏机)和无线通信设备10L(无线相机)两者都能够通过发送和接收与相关的操作和操作状态有关的命令来识别另一设备的操作。
图4是示出家用电器附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和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这些无线通信设备10E和10I平等地发送信标并识别其他设备的存在,并且形成无线网络。
在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根据用户的按钮操作来生成命令,并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对从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来执行控制。
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生成指示出内部状态或操作状态的命令,并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对从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分析,并且根据需要控制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上的显示。例如,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是冰箱,则无线通信设备10I(遥控器)可基于来自无线通信设备10E(家用电器)的命令显示冰箱的内部温度。
1-2.时间共享控制
以上已经参考图1至图4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具体配置示例。接下来,将参考图5至图7来描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间共享控制。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说明图。图5中的圆圈指示出无线通信设备10A至10G。虚线示出的区域指示出其中各个无线通信设备10A至10G能够执行通信的无线电波可达范围12A至12G。
更具体而言,无线通信设备10A可与处于无线通信设备10A的无线电波可达范围12A内的无线通信设备10B直接通信。无线通信设备10B可与处于无线通信设备10B的无线电波可达范围12B内的无线通信设备10A和10C直接通信。类似地,无线通信设备10C可与无线通信设备10B、10D、10F和10G直接通信。无线通信设备10D可与无线通信设备10C、10E和10F直接通信。无线通信设备10E可与无线通信设备10D直接通信。
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F可与处于无线通信设备10F的无线电波可达范围12F内的无线通信设备10C、10D和10G直接通信。类似地,无线通信设备10G可与无线通信设备10C和10F直接通信。
上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0A至10G按预定的周期发送和接收作为管理信息的示例的信标,并且形成自治分布式无线网络(自组织网络)。这样,形成无线网络的无线通信设备10A至10G可发送和接收各类应用数据。
另外,图5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并且也示出了无线网络。因此,可以明白,无线通信系统1和无线网络几乎可以同义地使用。但是,一般来说,网络一词指的是除了节点(无线通信设备)外还包括链路的结构。因此,可以明白,无线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1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网络除了包括无线通信设备10A至10G外还包括链路。
如图1至图4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0也可以是信息处理设备,例如家用视频处理设备(DVD记录器、录像机,等等)、移动电话、个人手持系统(PHS)、移动音乐重放设备、移动视频处理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家庭游戏机、移动游戏设备、家用电器,等等。或者,无线通信设备10也可以是从外部连接到上述信息处理设备的设备。
图6是示出超帧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超帧周期是由预定的时间(例如,65ms)定义的,并且被划分成256个介质接入时隙(MAS)。形成一个无线网络的无线通信设备10共享作为指定时段帧的该超帧周期,并且所划分的MAS被用作传输消息的单位。
此外,在超帧的前端存在一个信标时段(BP),该信标时段(BP)充当用于利用信标(信标信号)来发送和接收管理信息的管理域,并且信标时隙(BS)被以指定的间隔来布置。每个无线通信设备10被设定以一个指定的信标时隙,并且可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10交换用于执行网络管理或接入控制的参数。图6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设定了9个信标时隙即BS0至BS8作为信标时段。注意,未被设定为信标时段的时段通常被用作应用数据的数据传送区。
图7是示出在无线通信设备10A至10G形成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每个无线通信设备10为自己设定的相应信标时隙位置的概念图。图7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在形成一个无线通信系统1的所有无线通信设备10已经将未被占用的信标时隙通知给彼此之后,每个无线通信设备10则已经选择了它将要使用的信标时隙。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A利用BS3发送其信标,并且无线通信设备10B利用BS5来发送其信标。类似地,无线通信设备10C利用BS2来发送其信标,并且无线通信设备10D利用BS3来发送其信标。无线通信设备10E利用BS5来发送其信标。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F利用BS4来发送其信标,并且无线通信设备10G利用BS6来发送其信标。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A和无线通信设备10D共享对共享的BS3的使用,并且无线通信设备10B和无线通信设备10E共享对共享的BS5的使用。但是,无线通信设备10A和无线通信设备10D彼此之间至少有3跳或更远的距离,并且无线通信设备10B和无线通信设备10E彼此之间也至少有3跳或更远的距离。因此,假定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共享的BS,而没有任何实际问题。
注意,为了使得无线通信设备能够新加入无线通信系统1,BS0、BS1、BS7和BS8可根据需要被预留。通常,在每个无线通信设备10的信标时隙之后,提供指定数目的空闲信标时隙。在无线通信设备新加入无线通信系统1的情况下,提供空闲信标时隙。
2.本实施例的背景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背景。在WiMedia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物理层(WiMedia多频带OFDM PHY)规范中定义了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更具体而言,定义了使用53.3Mbps至480Mbps的物理层的通信方法。
WiMedia分布式MAC规范记载了按预定周期设定包括信标时段和数据传送区的超帧。另外,WiMedia分布式MAC规范定义了一种方法,用于在每个信标时段交换维护网络所必需的管理信息,例如与设备自身和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有关的信息。
另外,WiMedia分布式MAC规范定义了通过优先级化竞争接入(PCA)控制进行的尽力通信,以及通过分布式预留协议(DRP)控制进行的确保服务质量(QoS)的预留控制型通信。
已经定义的像上述那样的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应用数据的高速传送。但是,取决于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的应用设备,也需要低速信息通信。例如,虽然从机顶盒到显示设备的信息通信需要大量信息,但只有一个命令被从遥控器发送到机顶盒。
因此,已经提出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标准,并且取决于通信速度将每种无线通信系统应用到应用。例如,作为适合于1Mbps或更低的通信速度的系统,已知使用蓝牙的系统、以低功耗操作的系统(例如IEEE802.15.4规范定义的ZigBee),等等。另外,作为适合于以100Mbps或更高的通信速度的系统,已知实现超高速传送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但是,有时一个无线通信设备需要包括可与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兼容的结构,结果,该无线通信设备的成本和尺寸都不得不增大。例如,机顶盒需要包括一个可与用于向显示设备发送图像信息的系统和用于从遥控器接收诸如频道选择之类的命令的系统两者兼容的结构。
另外,虽然对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尺寸缩小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与各系统相对应的天线却被设置在每个无线通信设备上。结果,有时每个无线通信设备的表面被覆盖着天线。另外,为了避免系统之间的干扰,需要在无线通信设备中设置一个比通常所需更昂贵的滤波器,从而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如果配置一由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应用设备形成的无线通信系统,那么可以设想,通过每个无线通信设备在数据传送区中预留一特定的时隙,可以实现稳定的数据通信。虽然这种预留的通信适合于连续地发送几兆bps的大量信息,但是在偶尔发送单个命令或者在几秒中内定量地发送包含少量信息(例如,音频信息)的数据时,就不那么有效率了。另外,当预留的时隙远离信标时段时,一个超帧就需要两个启动操作。因此,低功耗操作难以实现。
接下来,将参考图8来描述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命令交换的流程。
图8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命令交换的流程的序列图。更具体而言,图8示出了无线通信设备#1和连接到它的应用设备#1之间以及无线通信设备#2和连接到它的应用设备#2之间的命令交换序列。
首先,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和#2按预定的超帧周期交换信标以管理网络(步骤S802)。如果在此状态中命令请求从应用设备#1发送来(步骤S804),无线通信设备#1则利用例如流量指示图信息单元(TIMIE)在信标中设定发送通知(步骤S806),并且发送信标(步骤S808)。
在无线通信设备#2分析了从无线通信设备#1接收到的信标之后,如果包括寻址到设备自身的TIM IE,无线通信设备#2则执行接收设定,以根据所包括的内容在某一定时接收命令(步骤S810)。然后,当到达该定时时,无线通信设备#1向无线通信设备#2发送该命令(步骤S812)。无线通信设备#2把从无线通信设备#1接收到的命令作为命令指示提供给应用设备#2(步骤S814),并且应用设备#2执行由该命令指定的操作(步骤S816)。注意,在上述处理期间,在无线通信设备#1和#2之间交换信标(步骤S818)。
然后,当命令响应从应用设备#2发出时(步骤S820),无线通信设备#2利用例如TIM IE在信标中设定发送通知(步骤S822),并且发送信标(步骤S824)。在无线通信设备#1分析了从无线通信设备#2接收到的信标之后,如果包括寻址到设备自身TIM IE,无线通信设备#1则执行接收设定,以根据所包括的内容在某一定时接收命令(步骤S826)。
然后,当到达该定时时,无线通信设备#2向无线通信设备#1发送该命令(步骤S828)。无线通信设备#1把从无线通信设备#2接收到的命令作为命令确认提供给应用设备#1(步骤S830)。这样,在应用设备#1和#2之间交换了命令。
但是,如果为了偶尔发送命令而执行如图8所示的发送方的发送通信设定和利用信标进行的发送通信以及接收方的接收设定,如上所述就不那么有效率了。
注意,对于实际数据传送,已经设想了一种方法,其中在信标时段之后立即执行通过PCA进行的通信。但是,如果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同时通过PCA执行通信,则易于发生通信冲突。另外,信标时段的长度依据每个无线通信设备和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布置而变化。因此,即使当发送方的无线通信设备判定信标时段已结束时,有时接收方的无线通信设备也会判定它仍在信标时段中。因此,即使当发送方的无线通信设备在信标时段结束之后立即发送数据时,有时接收方的无线通信设备也会判定它仍在信标时段中。在此情况下,接收方的无线通信设备无法发送数据接收响应。
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设计出来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可以更容易发送诸如命令之类的操作指令信息。下面,将参考图9至图19来详细描述如上所述配置的无线通信设备10。
3.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详细描述
3-1.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9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0包括接口101、发送数据缓冲器102、应用命令提取部分103、对方地址判定部分104、信息存储部分105、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网络信息配置部分107、发送信标生成部分108、无线发送处理部分109、天线110、无线接收处理部分111、接收信标分析部分112、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信息单元提取部分114、应用命令生成部分115、以及接收数据缓冲器116,并且连接到应用设备120。
接口101从应用设备120输入并向应用设备120输出给定的应用数据。例如,接口101从应用设备120输入用于发送的应用数据和命令(操作指令信息)。注意,命令的示例可包括内容重放、暂停、快进、倒回、音量调节、选择、以及任何其他指令。发送数据缓冲器102临时存储用于发送的应用数据。另外,接口101将存储在接收数据缓冲器116中的应用数据输出到应用设备120。
应用命令提取部分103从应用数据中提取命令,该应用数据是从应用设备120输入到接口101的。对方地址判定部分104基于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05中的关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判定由应用命令提取部分103提取的命令的目的地地址。更具体而言,无线通信设备10过去的信标接收历史被记录在信息存储部分105中。
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从应用命令提取部分103输入命令,并且充当基于该命令生成信息单元的生成部分。网络信息配置部分107充当生成部分,用于生成网络管理所必需的信息单元,例如信标时段占用信息单元(BPO IE)。发送信标生成部分108生成包括由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和网络信息配置部分107生成的信息单元的信标。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信标生成部分108充当生成部分,用于生成添加了与命令有关的信息单元(操作指令信息)的信标(管理信息)。注意,发送信标生成部分108生成信标,以使其能够在预定信标时隙中被发送。当无法生成命令信息单元以使得信标能够在预定信标时隙中被发送时,可生成用于在数据传送区中发送的命令帧。下面,将参考图10至图14描述信标和添加到信标的各种信息单元的结构示例。
每个帧的结构以及信息单元的结构示例
图10是示出信标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更具体而言,图10示出了在信标时隙(83微秒)中发送和接收的信标的结构与最大帧长度之间的关系。
如图10所示,向信息之前的信标添加了30个符号(9.375微秒)的前导,该前导充当同步信号。信标包括以下部分作为头部信息:物理层头部(PHY头部:40比特)、媒体访问控制头部(MAC头部:80比特)、头部校验序列(HCS:16比特)、Reed-Solomon编码器奇偶位(RS奇偶位:48比特)、以及介于其间的尾部比特(T:6比特/4比特)。这样,信标包括总共12个符号(3.75微秒)的200个比特作为头部信息。
另外,通过从信标时隙的末端排除保护时间、帧校验序列(FCS:32比特)、尾部比特(T:6比特)以及填充(P:0.713微秒)(如果必要)而获得的57.162毫秒的总时间可用于发送具有最大数据大小的信标数据有效载荷。因此,估计总共380字节的数据可被添加作为信标数据有效载荷。
图11是示出信标数据有效载荷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11所示,信标数据有效载荷作为正常信标有效载荷包括信标参数以及各种信息单元,例如信标时段占用信息单元(BPO IE)、分布式预留协议信息单元(DRP IE)、休眠模式IE、流量指示图信息单元(TIM IE),等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指示从应用设备120输入的命令的命令IE被添加到信标数据有效载荷。
图12是示出信标参数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12所示,信标参数包括设备标识符、信标时隙号、以及设备控制信息。
设备控制信息包括可移动指定(“可移动”)、信令时隙、命令附加信息(“命令添加”信息)以及安全性模式。“命令添加”信息是表明在信标数据有效载荷中是否包括命令信息单元的信息。在对信标数据有效载荷解码之前,无线通信设备10可基于“命令添加”信息来确认信标数据有效载荷中是否包括命令信息单元。
图13A是示出信标时段占用信息单元(BPO 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13A所示,BPO 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指示出该信息单元的长度的信息长度(“长度”)、指示出信标时段的长度的信标时段长度(“BP长度”)、指示出信标时隙的占用状态的信标时隙信息位图(“信标时隙信息位图”)、以及指示出已经接收到的信标的发送源的设备地址(“DevAddr 1”至“DevAddr N”)。
在信标时隙信息位图中输入并描述每个信标时隙的信标接收状态。例如,如果在某个信标时隙中接收到信标但通过HCS和FCS两者都检测到了差错,则输入“10”,并且输入广播地址(BcstAddr=0xFFFF)作为后续设备地址(DevAddr X)。如果在HCS中没有检测到差错但在FCS中检测到了差错,则输入“10”和与后续设备地址(DevAddr X)相对应的设备地址。另外,如果HCS和FCS都正常,则输入“01”或“11”以及与后续设备地址(DevAddr X)相对应的设备地址。当接收到的信标的设备控制字段(图12)的可移动比特已被设定为1时,则输入“11”,当该比特为0时,则输入“01”。当在信标时隙中未检测到信号的前导部分时,输入“00”,并且不输入后续设备地址(DevAddr X)。
图13B是示出分布式预留协议信息单元(DRP 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13B,DRP 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指示出该信息单元的长度的信息长度(“长度”)、用于DRP预留的控制信息(“DRP控制”)、预留目标设备地址(“目标/所有者DevAddr”)、以及DRP分配位置信息(“DRP分配1”至“DRP分配N”)。
图13C是示出休眠模式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13C所示,休眠模式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指示出该信息单元的长度的信息长度(“长度”)、到开始休眠操作为止的倒计数值(“休眠倒计数”)、以及休眠操作持续时间的值(“休眠持续时间”)。
图13D是示出休眠锚定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13D所示,休眠锚定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指示出该信息单元的长度的信息长度(“长度”),以及休眠模式设备信息1至休眠模式设备信息N。
另外,休眠模式设备信息1至N包括休眠模式中的设备地址(“休眠模式邻居DevAddr”),以及启动倒计数值(“醒来倒计数”)。
图13E是示出流量指示图信息单元(TIM 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13E所示,TIM 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指示出该信息单元的长度的信息长度(“长度”),以及当前在发送的设备的地址(“DevAddr 1”至“DevAddr N”)。
接下来,将参考图14A至图14F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添加到信标的各种命令信息单元的具体示例。
图14A是示出鼠标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鼠标命令IE是在应用设备120是鼠标并且该应用设备120输出命令时由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生成的。
更具体而言,鼠标命令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该信息单元的信息长度(“长度”),专用信息单元(ASIE)指定符ID、目标设备地址(“目标DevAddr”)、控制参数、操作参数、以及激活周期。
鼠标命令IE的控制目标设备的地址在“目标DevAddr”中描述。例如,与鼠标的按钮点击有关的信息在控制参数中描述。另外,鼠标的移动量在操作参数中描述。从作为应用设备120的鼠标等等输出鼠标命令IE的输出频率在激活周期中描述。因此,鼠标命令IE的目标设备可以基于激活周期中的描述,来识别信标数据有效载荷中包括的命令信息单元需要被解码的频率。
图14B是示出键盘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键盘命令IE是在应用设备120是键盘并且该应用设备120输出命令时由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生成的。
更具体而言,键盘命令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该信息单元的信息长度(“长度”)、专用信息单元(ASIE)指定符ID、目标设备地址(“目标DevAddr”)、键盘参数、以及激活周期。键盘参数是指示出在作为应用设备120的键盘上的键操作的参数。键盘命令IE的接收方设备可基于键盘参数中描述的参数来进行操作。
图14C是示出遥控器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遥控器命令IE是在应用设备120是遥控器并且应用设备120输出命令时由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生成的。
更具体而言,遥控器命令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该信息单元的信息长度(“长度”)、专用信息单元(ASIE)指定符ID、目标设备地址(“目标DevAddr”)、命令代码、以及激活周期。命令代码是指示出操作作为应用设备120的遥控器的用户所指令的内容的参数。
图14D是示出终端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终端命令IE是在应用设备120是信息终端并且应用设备120输出命令时由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生成的。
更具体而言,终端命令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该信息单元的信息长度(“长度”)、专用信息单元(ASIE)指定符ID、目标设备地址(“目标DevAddr”)、后续终端控制代码的信息长度(“长度”)、以及终端控制代码。
图14E是示出游戏控制器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游戏控制器命令IE是在应用设备120是游戏机的控制器并且应用设备120输出命令时由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生成的。
更具体而言,游戏控制器命令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该信息单元的信息长度(“长度”)、专用信息单元(ASIE)指定符ID、目标设备地址(“目标DevAddr”)、以及游戏控制代码。游戏控制代码是指示出用户对作为控制器的应用设备120的操作的细节的代码。在游戏控制器命令IE的接收方的游戏设备上运行的游戏基于游戏控制代码来进行。
图14F是示出设备控制器命令IE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设备控制器命令IE是在应用设备120是家用电器的控制器并且应用设备120输出命令时由信息单元生成部分106生成的。
更具体而言,设备控制器命令IE包括标识该单元的单元ID、该信息单元的信息长度(“长度”)、专用信息单元(ASIE)指定符ID、目标设备地址(“目标DevAddr”)、以及设备控制代码。设备控制代码是指示出用户对作为控制器的应用设备120的操作的细节的代码。设备控制器命令IE的接收方的家用电器可基于设备控制代码来控制其状态。
将参考图9再描述无线通信设备10的配置。无线发送处理部分109在预定的信标时隙中对由发送信标生成部分108生成的包括命令信息单元的信标执行信号处理,并且将该信标转换成高频信号。另外,无线发送处理部分109在预定的时隙中对存储在发送数据缓冲器102中的应用数据执行信号处理,并且将该应用数据转换成高频信号。
天线110充当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接口,并且充当向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以及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信标或应用数据的发送部分、接收部分或者通信部分。无线接收处理部分111对由天线110接收到的高频信号执行信号处理,并且对信标或应用数据进行解码。
接收信标分析部分112对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111解码的信标中包括的信息进行分析。例如,接收信标分析部分112充当检测部分,该检测部分基于信标中包括的HCS和FCS来检测信标中是否有差错。
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判定部分)基于信标中描述的信息来识别附近存在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确认BPO IE,从而获得关于附近的每个无线通信设备用来发送信标的信标时隙的信息。
在这里,假定无线通信设备10在特定的信标时隙中发送信标,该信标中已被添加了以特定的无线通信设备为目标的命令信息单元。响应于此,该特定的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一包括BPO IE的信标,该BPO IE描述了信标是否已在该特定的信标时隙中被正确接收到。
因此,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可基于从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的BPO IE来判定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了从无线通信设备10发送的信标。当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判定从无线通信设备10发送的信标未被正确接收时,它使得应用命令提取部分103重新发送包括该命令信息单元的信标。
这样,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可基于BPO IE的描述来判定信标是否被正确接收到。因此,可以可靠地传输命令,而无需返回对信标的接收的确认。
信息单元提取部分114从信标数据有效载荷中包括的命令信息单元中提取寻址到设备自身的命令信息单元。应用命令生成部分115基于由信息单元提取部分114提取的命令信息单元中描述的参数和代码来为应用设备120生成命令。该命令经由接口101被输出到应用设备120。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111接收到的应用数据被存储在接收数据缓冲器116中,然后经由接口101被输出到应用设备120。
3-2.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
以上已经参考图9至图14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配置。接下来,将参考图15至图19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操作流程。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的整体流程的序列图。更具体而言,图15示出了无线通信设备10A和连接到它的应用设备120A之间以及无线通信设备10B和连接到它的应用设备120B之间的命令交换序列。
首先,如图15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0A和10B按预定的超帧周期交换信标以管理网络(步骤S202)。如果命令请求被从应用设备120A发出(步骤S204),无线通信设备10A则向信标添加指示出该命令的命令信息单元,并且发送该信标(步骤S206)。
无线通信设备10B分析从无线通信设备10A接收到的信标。然后,如果包括寻址到设备自身的命令信息单元,无线通信设备10B则将该命令作为命令指示提供给应用设备120B(步骤S208)。应用设备120B执行该命令所指定的操作(步骤S210)。
然后,当命令响应被从应用设备120B发送来的时(步骤S212),无线通信设备10B向信标添加命令信息单元,并且发送该信标(步骤S214)。无线通信设备10A分析从无线通信设备10B接收的信标。然后,如果包括寻址到设备自身的命令信息单元,无线通信设备10A则将该命令作为命令确认提供给应用设备120A(步骤S216)。
与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有关的无线通信系统相比,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以下优点。
(1)可以缩短命令从一方的应用设备120A到达另一方的应用设备120B所需的时间。
(2)可以简化数据传送区中针对命令交换的通信预留过程。
(3)在数据传送区中可以保证除命令之外的数据的通信波段。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如图16所示,在电源被接通之后,无线通信设备10首先与附近存在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信标时段的初始设定(步骤S301)。当信标时段已到达(步骤S302)并且其信标的发送时隙已到达(步骤S303)时,无线通信设备10确定在该发送时隙的超帧中是否设定了信标跳过(步骤S304)。当没有设定信标跳过时,无线通信设备10获取要发送的信息单元(步骤S305),并且执行信标发送处理(步骤S306)。
另一方面,在除了设备自身的信标时隙的时间段期间,或者当设定了信标跳过时,无线通信设备10执行信标接收处理(步骤S307)。当接收到信标时(步骤S308),无线通信设备10将相应的接收地址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05中(步骤S309),并且设定将被添加到下一信标的BPO IE中的接收状态(步骤S310)。
然后,如果信标在其DRP IE或TIM IE中包括寻址到设备自身的接收请求(步骤S311),无线通信设备10则获取诸如接收时隙位置之类的参数(S312),并且设定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时隙(MAS)(步骤S313)。
另外,当寻址到设备自身的命令信息单元已被添加到信标时(步骤S314和步骤S315),无线通信设备10的信息单元提取部分114提取命令信息单元中描述的参数和代码(S316)。当信标的FCS的值正确时(步骤S317),应用命令生成部分115经由接口101向应用设备120输出命令(S318)。
另一方面,当FCS的值不正确时,认为发送的命令信息单元未被正确接收。因此,网络信息配置部分107改变与下次要发送的BPO IE相对应的对方设备的值(步骤S319)。另外,当无线通信设备10在前一周期中已经发送了命令信息单元时(步骤S320),处理进行到接收确认子例程,以便确认命令是否被对方设备正确接收(步骤S321)。
当在预定数目的超帧中没有接收到现有信标并且判定信标不再存在时(步骤S322),无线通信设备10从信息存储部分105中删除相应的接收地址(步骤S323)。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302,并且只要信标时段继续,信标接收处理就继续。
当无线通信设备10在除了信标时段之外的时间段期间从应用设备120接收到了应用数据或诸如命令之类的信息时(步骤S324),它将应用数据存储在发送数据缓冲器102中(步骤S325)。另外,如果命令是单个命令(步骤S326),该命令则通过命令传输子例程被传输(步骤S327)。
当接收到了应用数据时(步骤S328),无线通信设备10设定TIM IE和DRP IE,并且根据预定的过程来为对方通信设备设定应用数据的发送时隙(步骤S329)。当数据发送时隙到达时(S330),如果可以发送应用数据(步骤S331),无线通信设备10则执行数据发送处理(步骤S332)。如果该时隙是DRP预留时隙,应用数据则可立即被发送。但是,如果应用数据是利用PCA来发送的,则在执行规定的在先接收之后判定是否可发送数据。
另外,当在发送应用数据之后接收到了ACK时(步骤S333),无线通信设备10从发送数据缓冲器102中删除发送的应用数据(步骤S334)。另一方面,当没有接收到ACK时,无线通信设备10返回到步骤S330处的处理,并且再次发送应用数据。
当到达数据接收时隙时(步骤S335),无线通信设备10执行数据接收处理(步骤S336),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接收数据缓冲器116中(步骤S337)。然后,如果数据被正确接收(步骤S338),无线通信设备10则发回ACK(步骤S339),并且向应用设备120输出存储在接收数据缓冲器116中的数据(步骤S340)。当一系列数据发送和接收处理已完成时,或者当到达尚未被执行发送/接收设定的时隙(MAS)时,无线通信设备10在不执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302处的处理,并且重复一系列操作。
图17是示出命令传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如图17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0基于应用设备(目的地设备)的地址来识别出连接到应用设备的无线通信设备(步骤S401)。当从所提取的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信标时(步骤S402),以及当命令信息单元可被包括在设备自身的信标中时(步骤S403),无线通信设备10生成相应的命令信息单元(步骤S404)。
另外,发送信标生成部分108获得下一信标的长度(步骤S407)。如果即使在添加命令信息单元时信标的长度也不超过最大可允许信标长度(步骤S408),发送信标生成部分108则执行命令信息单元的发送设定(步骤S409)。
另一方面,当无法包括命令信息单元时,或者当超过了最大可允许信标长度时,无线通信设备10生成正常命令(步骤S410)。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计算帧校验序列(FCS)并将其添加到在步骤S410生成的命令(S411)。此外,无线通信设备10设定用于发送该命令的时隙(S412)。当相应的无线通信设备不存在时,命令传输处理的该系列操作在不执行上述设定的情况下完成。
图18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10执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更具体而言,图18示出了在信标时段中输入信标的接收结果,作为与下次将从设备自身发送的信标的BPO IE有关的参数的处理的流程。
首先,当无线通信设备10在给定的信标时隙中接收到信标时(步骤S501),如果头部校验序列(HCS)的接收值正常(步骤S502),无线通信设备10则获取头部中描述的地址信息(DevAddr)(步骤S503)。无线通信设备10的网络信息配置部分107在BPO IE的DevAddr字段中输入所获取的地址信息(步骤S504)。
当在接收到的信标的信标参数的设备控制字段(图12)中描述了可移动比特即“比特=1”时(步骤S505),相应的信标时隙占用状态的比特被设定为指示可移动指定的(11)(步骤S506)。另一方面,当未描述可移动比特,即“比特=0”时,该比特被设定为指示正常占用状态的(01)(步骤S507)。
当描述了寻址到设备自身的命令信息单元时(步骤S508),无线通信设备10获取该命令的数据信息(步骤S510),并且将其输出到应用设备120。如果整个帧校验序列(FCS)的值正确(8511),则无线通信设备10进行到步骤S518。
同时,如果在HCS中检测到差错,头部中描述的DevAddr则可能不正确。在此情况下,网络信息配置部分107在BPO IE的DevAddr字段中输入广播地址(BcstAddr)(步骤S512)。当在HCS和FCS两者中检测到差错时,相应的信标时隙占用状态的比特被设定为指示差错检测的(10)(S513)。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518。
当到达了信标时隙边界定时(步骤S514)并且尚未在信标时隙中接收到信标(步骤S515)时,相应的信标时隙占用状态的比特被设定为指示未占用状态的(00)(步骤S516)。另外,无线通信设备10移动信标时隙位置(步骤S517)。信标时段中的上述接收处理被重复,直到超过信标时段长度位置为止(步骤S518)。
当超过信标时段长度时,如果在最后空时隙中接收到了新信标(步骤S519),无线通信设备10则延长设备自身的信标时段长度(步骤S520)。或者,如果中间时隙为空(步骤S521),无线通信设备10则进行信标时隙前移判定,并且如果必要,无线通信设备10将设备自身的信标时隙移动到前面的空时隙(步骤S522)。无线通信设备10以这种方式确定下一BPO IE中描述的内容(S523),并且完成一系列接收操作。
图19是示出接收确认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当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接收到了来自对方通信设备的信标时(步骤S601),它获取接收到的信标中包括的BPO IE的信息(步骤S602)。另外,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从BPO IE中提取与设备自身的信标时隙位置相对应的信标时隙占用状态的比特(步骤S603)。
然后,网络信息分析部分113确认是否存在指示出设备自身的信标时隙中的接收的描述(步骤S604),以及是否描述了设备自身的DevAddr(步骤S605)。另外,如果正常接收到信标的帧校验序列(FCS)(步骤S606),则认为命令已正确到达对方通信设备。因此,无线通信设备10删除所发送的命令信息(步骤S607)。
另一方面,当未从对方通信设备接收到信标时,当不存在表明设备自身的信标时隙中的接收的描述时,当未描述设备自身的DevAddr时,或者当检测到FCS差错时,无线通信设备10需要重新发送命令。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如果不存在跳过下一信标发送的设定(步骤S608),无线通信设备10则获取下一信标的长度(步骤S609)。然后,当未超过最大可允许信标长度时(步骤S610),无线通信设备10获取未被正确接收的命令(步骤S611),并且设定与该命令有关的命令信息单元的重发送(步骤S612)。
4.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向信标添加命令作为命令信息单元并发送信标,可以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很容易地交换短命令。另外,可以仅利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很容易地交换短命令,而无需使用窄带无线通信系统。因此,可以集成在无线通信设备10中提供的无线通信功能。当天线被部署在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壳内时,这是有利的,因为不需要提供与单独的无线通信功能相对应的天线。相反,提供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天线就足够了。
另外,通过使用被单独设定为供每个无线通信设备10使用的信标,可以减小无线通信设备10的通信彼此干扰的可能性。另外,因为信标时隙可用于每个超帧周期,因此命令的信息单元可以立即被生成,并且命令可以在短时间中被交换。
另外,如果在命令信息单元中清楚描述了目的地地址,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则可以中断相应命令的处理。另外,如果使用了表明先前超帧中的信标接收状态的信息单元,则可以很容易地执行命令接收确认,而无需发回ACK(接收确认)。结果,发送了命令的无线通信设备10可以执行重发送控制,而不必从接收方设备接收ACK(接收确认)。
另外,如果命令信息单元被添加使得不超过预定信标时隙,则信标帧可被构造成不超过相邻信标时隙位置的定时。另外,当无法向信标添加命令信息单元时,也可以按与正常数据发送中相同的方式生成命令帧,并且将该命令帧单独发送给对方通信设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处于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例如,本说明书的无线通信设备10所执行的处理的每个步骤不必按符合序列图或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的时序来执行。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所执行的处理的每个步骤可包括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面向对象的处理)。
注意,也可以创建一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得诸如CPU、ROM和RAM之类的内置于无线通信设备10的硬件执行与上述无线通信设备10中的每个结构元件相同的功能。还提供了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如果图9中的功能框图所示的每个功能块是通过硬件来构造的,则一系列处理可通过硬件来实现。
本发明包含与2008年5月22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133775中公开的内容相关的主题,这里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生成部分,该生成部分生成用于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示所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
通信部分,该通信部分向所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部分从所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接收被添加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并且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检测部分,该检测部分检测在由所述通信部分接收到的管理信息中是否包括特定信息,该特定信息表明所述操作指令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之一未被所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正确接收,并且
当所述特定信息被所述检测部分检测到时,所述通信部分再次发送被添加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判定部分,该判定部分判定所述管理信息和所述操作指令信息之一是否已被所述通信部分正确接收到,其中
当所述判定部分判定所述管理信息和所述操作指令信息之一未被正确接收到时,所述生成部分生成包括所述特定信息的管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管理信息还包括表明添加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的信息,所述操作指令信息至少被包括在该信息之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操作指令信息包括目标无线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被允许添加到所述管理信息的信息量的上限被设定,并且所述操作指令信息在不超过所述信息量的上限的范围中被添加到所述管理信息。
7.一种程序,包括命令计算机充当以下部分的指令:
生成部分,该生成部分生成用于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示所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
通信部分,该通信部分向所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用于与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示所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
向所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生成部分,该生成部分生成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形成无线网络的管理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的操作指令信息;以及
通信部分,该通信部分周期性地发送被添加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的管理信息。
CN2009101352929A 2008-05-22 2009-05-20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8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3775 2008-05-22
JP2008133775A JP4553034B2 (ja) 2008-05-22 2008-05-22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8133775 2008-05-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8640A true CN101588640A (zh) 2009-11-25
CN101588640B CN101588640B (zh) 2012-08-08

Family

ID=4134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529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8640B (zh) 2008-05-22 2009-05-20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19029B2 (zh)
JP (1) JP4553034B2 (zh)
CN (1) CN1015886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3843A (zh) * 2017-03-30 2018-10-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制造系统以及夹具板与引导装置的连接方法
CN114868366A (zh) * 2019-12-25 2022-08-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5635B1 (ko) * 2006-05-22 2007-09-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이동성을 제공하는 ieee 802.15.4 표준을 기반으로 하는 네트워크 및 이의 설정방법
US9392430B2 (en) * 2011-04-25 2016-07-12 Zenith Electronics Llc Bonding of receiver to camera based mobile device having connectivity
WO2013066363A1 (en) * 2011-11-01 2013-05-1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traffic indication mapp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939253B1 (ko) * 2012-05-21 2019-0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음성 녹음 중에 탐색을 용이하게 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전자기기
US9237481B2 (en) * 2012-07-09 2016-01-1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traffic indication map segment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183110B2 (en) 2012-11-26 2015-11-10 Google Inc. Centralized dispatching of application analytics
KR102515968B1 (ko) * 2015-07-09 2023-03-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근접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2153A (ja) * 1998-07-14 2000-01-28 Sharp Corp ホーム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JP3543698B2 (ja) * 1999-09-29 2004-07-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伝送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1306197A (ja) * 2000-04-24 2001-11-02 Sony Corp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2291067A (ja) * 2001-01-16 2002-10-04 Sony Corp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伝送装置
CN1466835A (zh) * 2001-06-27 2004-01-07 ���ṫ˾ 无线通信控制装置和方法、存储介质以及程序
JP4182883B2 (ja) * 2001-10-16 2008-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356353B2 (en) * 2002-10-10 2008-04-08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486725B1 (ko) * 2002-11-06 2005-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 있어서 네트워크 운용정보 관리방법
KR100489683B1 (ko) * 2002-12-02 2005-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랜에 있어서 다중 액세스 포인트의 부하 분산 장치및 그 방법
JP4300803B2 (ja) * 2003-01-07 2009-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784860B (zh) * 2003-05-07 2011-09-21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
JP2005064653A (ja) * 2003-08-08 2005-03-10 Keyence Corp 無線通信式データ入力端末とそ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05076543A1 (en) 2004-02-06 2005-08-1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eaconing protocol for ad-hoc networks
TWI375418B (en) * 2004-10-20 2012-10-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adaptation of data rate and transmit power with a beaconing protocol
JP2006238548A (ja) 2005-02-23 2006-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電力供給装置
JP2006245906A (ja) * 2005-03-02 2006-09-14 Nec Fielding Ltd イベント情報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配信方法
JP4765393B2 (ja) * 2005-05-06 2011-09-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116295B2 (en) * 2005-05-12 2012-02-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tributed medium access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N1905476A (zh) * 2005-07-29 2007-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终端产品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JP4862418B2 (ja) * 2006-02-09 2012-01-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826329B2 (ja) * 2006-05-02 2011-1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00376B2 (ja) * 2006-09-25 2010-1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3843A (zh) * 2017-03-30 2018-10-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制造系统以及夹具板与引导装置的连接方法
CN108693843B (zh) * 2017-03-30 2021-01-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制造系统以及夹具板与引导装置的连接方法
CN114868366A (zh) * 2019-12-25 2022-08-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19029B2 (en) 2012-07-10
JP2009284185A (ja) 2009-12-03
US20090291638A1 (en) 2009-11-26
CN101588640B (zh) 2012-08-08
JP4553034B2 (ja)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8640B (zh)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US95786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cluster head selection for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 (MTC)
CN103733690B (zh) 用于传送无线通信的信标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US935748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operational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ergy-restricted device and proxy device
CN104349285A (zh) 用于在集群选择中的跳数使用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03067820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4429006A (zh) 用于完整信标和经压缩信标的传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US9635693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pairing between coordinator and device in network, method of performing pairing between devices, method of pairing between coordinators and network system including the coordinators and the devices
CN107005786A (zh) 数据聚合和传送
JP5462410B2 (ja) ワイヤレス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にアクセス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Lin et al. Energy‐efficient two‐hop extens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
CN105191412A (zh) 授权wifi网络发现和流量监测
CN107005923A (zh) 用于验证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51997A (zh)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US94392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iring between coordinator and device in networ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iring between devices, network system including the coordinator and the devices
JP4889290B2 (ja)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016878A1 (ja) 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JPWO2007066637A1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Bashir et al. Coordinator assisted passive discovery for mobile end devices in IEEE 802.15. 4
KR20140005349A (ko) 스타 네트워크를 위한 비콘, 스타 네트워크에서의 센서 노드들, 스타 네트워크에서의 게이트웨이를 초기화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스타 네트워크를 동작시키기 위한 방법
CN102783222A (zh) 移动通信终端、网络侧设备、移动通信系统、改变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周期的程序和方法
JP5390300B2 (ja) 無線装置、無線装置の動作モード切換え方法
CN104955129A (zh) 无线lan装置、无线lan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20140010643A (ko)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센싱 데이터 수집 방법 및 센싱 데이터 수집 장치
JP2005244312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