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6769B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86769B CN101586769B CN2009101393990A CN200910139399A CN101586769B CN 101586769 B CN101586769 B CN 101586769B CN 2009101393990 A CN2009101393990 A CN 2009101393990A CN 200910139399 A CN200910139399 A CN 200910139399A CN 101586769 B CN101586769 B CN 1015867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vehicle
- reflector
- lens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本发明具备第一反射器(6)及第二反射器(7)。第一反射器(6)使来自光源(5)的光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反射而形成第一配光图案(P1),在第一反射器(6)上设有开口部(16)。第二反射器(7)使通过了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的来自光源(5)的光向车辆(C)的侧方反射而形成第二配光图案(P2)。其结果,本发明能够将来自光源(5)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C)的侧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车辆的前方以及侧方或者后方以及侧方照射光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向车辆的前方以及侧方或者后方以及侧方照射光的车辆用灯具一直就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以及灯透镜、和配置在该灯室内的光源以及辅助反射器或导光体。
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灯具的作用进行说明。若点亮光源则来自光源的光透过灯透镜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者从后方直到侧方进行照射。另一方面,来自光源的光利用辅助反射器或导光体透过灯透镜被照射到车辆的侧方。
在上述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中,重要的是,在车辆的设计方面,即使灯透镜的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的延伸部的倾斜角度变大,或者灯室内的反射器和内板等部件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也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即在车辆的设计方面,若灯透镜的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的延伸部的倾斜角度变大,则从光源朝向车辆的侧方的光在灯透镜的侧方入射角超过临界角并在灯室内全反射而难以将来自光源的光的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而且,在车辆的设计方面,若灯室内的反射器和内板等部件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则从光源朝向车辆的侧方的光被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的内板等部件遮蔽,难以将来自光源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1068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56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317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车两用灯具中,在车辆的设计方面,即使灯透镜的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的延伸部的倾斜角度变大,或者灯室内的反射器和内板等部件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也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
本发明(涉及方案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及灯透镜,以及分别配置在该灯室内的光源、第一反射器及第二反射器,灯透镜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具有延伸部,第一反射器使来自光源的光反射到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而形成第一配光图案,在第一反射器上设有开口部,第二反射器与开口部相对应地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反射器而与光源相反的一侧,使通过了开口部的来自光源的光向车辆的侧方反射而形成第二配光图案。
另外,本发明(涉及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开口部及第二反射器相对于光源被配置在上方。
再有,本发明(涉及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灯室内配置有覆盖开口部及第二反射器的内透镜,在内透镜上设有:使来自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向车辆的侧方透过的透过部;以及使入射到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来自光源的光扩散的扩散系统棱镜部。
再有,本发明(涉及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间口部的一部分设有间口宽阔的间口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涉及方案1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通过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机构,若点亮光源则来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被第一反射器反射到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而且透过灯透镜作为第一配光图案被照射在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另外,来自光源的光的剩余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反射器开口部由第二反射器反射到车辆的侧方,而且,透过灯透镜作为第二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的侧方。即,本发明(涉及方案1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在第一反射器上设有开口部,而且在该第一反射器上与开口部相对应地配置有第二开口部。其结果,本发明(涉及方案1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即使在车辆的设计方面做成灯透镜的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的延伸部的倾斜角度变大,或者灯室内的第一反射器等部件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来自光源的光也能够通过第一反射器的开口部由第二反射器可靠地反射到车辆的侧方。这样,本发明(涉及方案1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来自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在灯透镜的侧方的入射角不会超过临界角,而且来自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不会被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的第一反射器等遮蔽,因此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
另外,本发明(涉及方案2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开口部及第二反射器相对于光源被配置在上方。因此,本发明(涉及方案2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开口部并由第二反射器反射,使来自该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以可靠且简单的设计或简单的光源、开口部以及第二反射器的布局设计从上方照射到下方的路面等上。
再有,本发明(涉及方案3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用内透镜覆盖开口部以及第二反射器,所以开口部以及第二反射器被内透镜遮蔽而看不见,由此提高了外观美感。而且本发明(涉及方案3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即使用内透镜覆盖开口部以及第二反射器,来自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也利用内透镜的透过部透过内透镜的透过部,因此在来自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照射在车辆的侧方时,内透镜不会成为障碍。因此,本发明(涉及方案3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利用内透镜的扩散系统棱镜部使入射到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来自光源的光扩散,因此能够扩大内透镜的发光面积。因此,提高了外观美感,并且能够提高被视认性,对交通安全做出贡献。而且,本发明(涉及方案3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利用内透镜的扩散部同时满足车辆的侧方配光和提高外观美感之类的效果。
再有,本发明(涉及方案4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在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间口部的一部分设置了间口宽阔的间口部。其结果,本发明(涉及方案4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增加入射到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来自光源的光的量(光束),因此,内透镜的发光变得明亮(强烈),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美感,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被视认性,对交通安全做出贡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矢量图,是表示车辆的前部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III矢量图,是表示车辆的前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6、图10、图11中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5、图10、图11中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反射器和第二内透镜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组装了第二反射器和第二内透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反射器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用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得到的第一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用第二反射器的反射面得到的第二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将用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得到的第一配光图案、和用第二反射器的反射面得到的第二配光图案重叠而得到第三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中:
1L、1R-车辆用灯具(头灯、前组合灯),1F-前转向信号灯,1H-头灯,1B-保险杆,2-灯室,3-灯壳体,4-灯透镜,5-光源,6-第一反射器,7-第二反射器,8-第一内透镜,9-第二内透镜,10-内板,11-灯壳体的开口部的边缘部,12-灯透镜的开口部的边缘部,13-密封部件,14-延伸部,15-插口,16-第一反射器的开口部,17-内板的开口部,18-固定部,19-反射部,20-突起部,21-有效反射面,22-切槽(狭缝),23-小凸条,24-嵌合销,25-抵接销,26-小凸部,27-嵌合孔,28-抵接面,29-小凹部,30-透过部,31-扩散系统棱镜部(扩散部),32-间口宽阔的间口部,33-螺钉,C-车辆,F-前,B-后,U-上,D-下,L-左,R-右,HL-HR-屏幕的左右水平线,VU-VD——屏幕的上下垂直线,θ1-外倾角,θ2-倾斜角,P1-第一配光图案,P2-第二配光图案,P3-第三配光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涉及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再有,本发明不被该实施例所限定。在图中,符号“F”表示车辆的前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符号“B”表示车辆的后侧。符号“U”表示从驾驶者侧看前侧的上侧。符号“D”表示从驾驶者侧看前侧的下侧。符号“L”表示从驾驶者侧看前侧时的左侧。符号“R”表示从驾驶者侧看前侧的右侧。上述的前、后、上、下、左、右是将涉及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安装在车辆上时的前、后、上、下、左、右。另外,符号“VU-VD”表示屏幕的上下的垂直线。符号“HL-HR”表示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中,符号1L、1R是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上述车辆用灯具1L、1R例如是分别装备在车辆(汽车)C的前部的左右的头灯(或者前组合灯)。车辆用灯具1L、1R如图1所示,从正面(车辆的前侧的面)直到侧面(车辆C的外侧的面,在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的场合为左侧面,在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R的场合为右侧面)具有延伸部。以下,对装备在车辆的前部的左侧的该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的结构进行说明。还有,装备在车辆用灯具的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R是与装备车辆的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大致相同的结构,而且是左右相反的布局,因此省略说明。在图1中,符号“1B”是设置在车辆C的前部的保险杠。
上述车辆用灯具1L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灯室2内配置前转向信号灯单元1F和头灯单元1H而成,上述前转向信号灯单元1F相对于上述头灯1H配置在车辆C的外侧(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的场合为左侧,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R的场合为右侧)。
以下,对上述车辆用灯具1L中的前转向信号灯单元1F(以下简称为“车辆用灯具1L”)进行说明。上述车辆用灯具1L如图4所示,包括:划分上述灯室2的灯壳体3及灯透镜(例如平光外透镜等)4;以及,分别配置在上述灯室2内的光源5、第一反射器6、第二反射器7、第一内透镜8、第二内透镜9及内板(或者内壳体或延展件)10。上述灯透镜4、上述光源5、上述第一反射器6、上述第二反射器7、上述第一内透镜8、上述第二内透镜9及上述内板10通过螺钉或夹具或嵌合或粘接剂或密封材料直接或借助于其它部件间接地分别被固定在上述灯壳体3上。还有,上述内板10既有上述前转向信号灯1F专用的场合也有上述前转向信号灯1F和上述头灯单元1H兼用的场合。
上述灯壳体3在本例中由不透光性合成树脂构成。在上述灯壳体3的正面以及车辆C外侧的侧面以及平面(上侧的面)上设有开口部。上述灯透镜4在本例中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在上述灯透镜4的背面(后侧的面)以及侧面(车辆C内侧的面,在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的场合为右侧面,在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R的场合为左侧面)以及底面(下侧的面)设有开口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开口部的边缘部12通过密封材料13固定在上述灯壳体3的上述开口部的边缘部11上。其结果,通过上述灯壳体3以及上述灯透镜4划分形成上述灯室2。
上述灯透镜4如图1所示,从车辆C的前方直到侧方具有延伸部14。上述灯透镜4如图1所示,在车辆C的设计方面,外倾角θ1比较大。上述外倾角θ1是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延伸部14的左右倾斜角度,是车辆C的前面的水平线和与上述灯透镜4的侧面相接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另外,如图2所示,在车辆C的设计方面,倾斜角θ2比较大。上述倾斜角θ2是上述的灯透镜4的上下倾斜角度,是车辆C的前面的垂直线和与上述灯透镜4的平面相接的切线所成的角度。
上述光源5在本例中由楔形灯的光源构成。上述光源5可装卸地安装在插口15上,而且通过上述插口15可装卸地安装在上述灯壳体3上。
上述第一反射器6在本例中由不透光性合成树脂构成。上述第一反射器6呈正面和背面开口的筒形状。上述第一反射器6被固定在上述灯壳体3上。上述光源5从上述第一反射器6的背面开口部插入到上述第一反射器6内。在上述第一反射器6的内面通过铝蒸镀或银涂装等设有反射面。上述第一反射器6的反射面使来自上述光源5的光(图中的视线箭头)从车辆C的前方直到侧方(在左侧车辆用灯具1L的场合为左侧方,在右侧车辆用灯具1R的场合为右侧方)进行反射而形成图12所示的第一配光图案P1。
上述第一内透镜8在本例中由透光性合成树脂构成。上述第一内透镜8呈背面侧开口的中空状的鼓形状。即上述内透镜8在车辆C的设计方面做成与投影式车辆用灯具的凸透镜(聚光透镜、投影透镜)的形状一致。上述第一内透镜8的背面开口部固定在上述第一反射器6的正面开口部上。
上述内板10在本例中由不透光性合成树脂构成。上述内板10配置在上述灯壳体3的开口部和上述第一内透镜8之间。上述内板10从上述灯壳体3的开口部和上述第一内透镜8之间遮蔽上述灯室2内。其结果,从上述灯透镜4看不见上述灯室2内,而且由于上述灯室2被上述内板10遮蔽,所以上述灯室2的例如光轴调整机构或其他装置等也看不见,能够提高外观美观。另外,上述内板10在外观设计方面做成与配置在投影式车辆用灯具的凸透镜周围的框架或支架的形状一致。其结果,上述灯室2内的上述内板10从上述车辆用灯具1L、1R的后侧向前侧突出到上述灯透镜4的侧方。上述内板10直接或借助于其它部件间接地固定在上述灯壳体3上。
在上述第一反射器6以及上述内板10中比上述光源5靠上方的部位分别设有开口部16及17。
上述第二反射器7在本例中由不透光性树脂构成。上述第二反射器7如图9~图11所示,由固定部18和反射部19构成。
上述固定部18从底面观察呈H字形状,与上述第二内透镜9相互临时固定。在上述固定部18上一体地设有突起部20。如图6所示,通过将上述突起部20用螺钉33固定在上述内板10的固定凹部的底上,从而上述第二反射器7和上述第二内透镜9一起被固定在上述内板10上。上述第二反射器7和上述第二内透镜9对应于上述第一反射器6的上述开口部16以及上述内板10的上述开口部17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一反射器6以及上述内板10与上述光源5相反的一侧即上述第一反射器6以及上述内板10的外侧。
上述反射部19其底面侧和车辆C的外侧的侧面侧开口,平面侧从背面侧直到正面侧呈倾斜的中空方同形状。在上述反射部19的内面通过铝蒸镀或银涂装等设有反射面。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面使通过了上述第一反射器6的上述开口16以及上述内板10的上述开口17的来自上述光源5的光向车辆C的侧方反射而形成图13所示的第二配光图案P2。还有,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面中实施了图9~图11中的斜线的部位的反射面为有效反射面21。上述有效反射面21是使来自上述光源5的光向车辆C的侧方有效地反射的反射面。
上述第二内透镜9在本例中由透光性合成树脂构成。上述第二内透镜9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呈底面侧开口、平面侧从背面侧直到正面侧倾斜的中空方筒形状。在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背面侧的壁上,从底面侧的开口部的边缘至上方的中途设有切槽(狭缝)22,而且在上述切槽22的上方沿左右一体地设有小凸条23,并且在相互对角线上一体地设有两根嵌合销24和两根抵接销25。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底面侧的开口部的边缘的正面侧的左右一体地设有小半球形状的两个小凸部26。
将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H字形状的上述固定部18的中壁插入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上述切槽22中,在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H字形状的上述固定部18的前后两壁之间夹入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背面侧壁。此时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上述小凸条23与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H字形状的上述固定部18的后侧的壁抵接。其结果,如图10所示,上述第二反射器7和上述第二内透镜9被临时固定。通过将上述第二反射器7和上述第二内透镜9相互临时固定,提高了上述第二反射器7和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了上述第二配光图案P2的精度,而且提高了将上述第二反射器7和上述第二内透镜9正式固定在上述内板10上的作业效率。
如图4~图6所示,将相互临时固定的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上述突起部20用螺钉33固定在上述内板10的固定凹部的底上。另一方面,将相互临时固定的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两根嵌合销24嵌合到上述内板10的嵌合孔27中,而且使相互临时固定的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两根抵接销25与上述内板10的抵接壁28抵接,进而使相互临时固定的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两个小凸部26与上述内板10的小凹部29嵌合。这样,相互临时固定着的上述第二反射器7和上述第二内透镜9被正式固定在上述内板10上。
上述第二内透镜9覆盖上述第一反射器6的上述开口部16以及上述内板10的上述开口部17以及上述第二反射器7。在与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车辆C外侧开口部对应的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车辆C外侧的侧面壁上设有使来自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光向车辆C外侧的侧方透过的平光部的透过部30。另外,在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平面壁的内面(或外面、或者内外两面)设有使入射到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车辆C内侧的侧面壁和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车辆C内侧的侧面壁之间的来自上述光源5的光扩散的扩散系统棱镜部31。还有,在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上述反射部19的外面与内面的反射面同样地实施了铝蒸镀或银涂装。其结果,在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上述反射部19的外面和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平面壁的内面的上述扩散系统棱镜部31之间,来自上述光源5的光反复进行反射、扩散,并且,来自上述光源5的光从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上述扩散系统棱镜部31向外部扩散射出。还有,上述扩散系统棱镜部31也可以设置在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车辆C的内侧的侧面壁的内面或外面中至少一方。
在来自上述光源5的光入射的上述第二内透镜9的车辆C内侧的侧面壁和上述第二反射器7的车辆C内侧的侧面壁之间的间口部的一部分即、与上述有效反射面21对应的后侧的部分设有间口宽阔的间口部32。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L、1R由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点亮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的光源5。于是,从光源5放射的光的一部分被第一反射器6的反射面反射到从车辆C的前方直到后方,而且透过灯透镜4,作为图12所示的第一配光图案P1被照射在从车辆C的前方直到侧方。
另外,从光源5放射的光的剩余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以及内板10的开口部17,由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部19的反射面以及有效反射面21向车辆C的侧方反射,而且通过第二内透镜9的透过部30以及灯透镜4,作为图13所示的第二配光图案P2被照射到车辆C的侧方。
图12所示的第一配光图案P1和图13所示的第二配光图案P2重叠,得到图14所示的第三配光图案P3即、跨越从车辆C的前方直到侧方的宽阔范围的第三配光图案P3。
这里,由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得到的第一配光图案P1如图12所示,在从左侧60°至右侧50°的范围。然而在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中的视认角范围如图12中用粗实线所示那样在从左侧80°至右侧45°的范围。因此,满足视认角范围的左侧的范围,但视认角范围的右侧的范围在从左侧80°至左侧60°的范围照不到光。
于是,补充图13所示的第二配光图案P2。用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得到的第二配光图案P2如图13所示,在从左侧90°至右侧50°的范围。其结果,图12所示的第一配光图案P1和图13所示的第二配光图案P2重叠而得到的第三配光图案P3如图14所示,在从左侧90°至右侧50°的范围。这样,用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得到的第三配光图案P3能够充分满足在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L中的视认角范围即从左侧80°至右侧45°的范围。
另一方面,通过了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以及内板10的开口部17的来自光源5的光的一部分如图7以及图8所示,从第二内透镜9的车辆C的内侧的侧面壁和第二反射器7的车辆C的内侧的侧面壁之间的间口部(还包含一部分间口宽阔的间口部32)向第二反射器7和第二内透镜9之间入射。入射到该第二反射器7和第二内透镜9之间的光在第二反射器7和第二内透镜9的扩散系统棱镜部31之间反复进行反射、扩散,从第二内透镜9的扩散系统棱镜部31扩散并透过灯透镜4向外部射出。其结果,第二内透镜9中主要是扩散系统棱镜部31发光。而且来自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部19的反射光透过第二内透镜9的透过部30以及灯透镜4向外部射出。其结果,第二内透镜9中主要是透过部30发光。通过该第二内透镜9的扩散系统棱镜部31的发光和第二内透镜9的透过部30的发光,发光面积变大。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美感,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被视认性,对交通安全做出贡献。
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即使在车辆C的设计方面做成从灯透镜4的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的延伸部14的倾斜角度θ1、θ2变大,或者灯室2内的第一反射器6或内板10等部件从车辆C的后侧向前侧突出到灯透镜4的后方,来自光源5的光也通过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以及内板10的开口部17并由第二反射器7向车辆C的侧方反射。这样,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由于来自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光在灯透镜4的侧方的入射角不会超过临界角,而且来自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光不会被从车辆C的后侧向前侧突出到灯透镜4的侧方的第一反射器6以及内板10等部件遮蔽,所以能够将来自光源5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C的侧方。
另外,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将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以及内板10的开口部17以及第二反射器7相对于光源5配置在上方。因此,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能够使来自光源5的光通过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以及内板10的开口部17并由第二反射器7反射,使来自该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光以可靠且简单的设计或简单的光源5、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内板10的开口部17以及第二反射器7的布局设计从上方照射到下方的路面等上。
再有,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由于用第二内透镜9覆盖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内板10的开口部17以及第二反射器7,所以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内板10的开口部17以及第二反射器7被第二内透镜9遮蔽而看不见,因此提高了外观美感。而且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由于即使用第二内透镜9覆盖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内板10的开口部17以及第二反射器7,来自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部19的反射光也利用第二内透镜9的透过部30透过第二内透镜9的透过部30,因此在来自第二反射器7的反射部19的反射光照射在车辆C的侧方时,第二内透镜9不会成为障碍。因此,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能够利用第二内透镜9的扩散系统棱镜部31使入射到第二内透镜9和第二反射器7之间的来自光源5的光扩散,因此能够扩大第二内透镜9的发光面积。因此,提高了外观美感,并且能够提高被视认性,对交通安全做出贡献。而且,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能够利用第二内透镜9的扩散系统棱镜部31同时满足车辆C的侧方配光和提高外观美感之类的效果。
再有,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在来自光源5的光入射的第二内透镜9和第二反射器7之间的间口部的一部分设置了间口宽阔的间口部32。其结果,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能够增加入射到第二内透镜9和第二反射器7之间的来自光源5的光的量(光束),因此,第二内透镜9的发光变得明亮(强烈),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美感,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被视认,对交通安全做出贡献。
特别是,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将第一内透镜8做成在车辆C的设计方面与投影式车辆用灯具的凸透镜(聚光透镜、投影透镜)的形状一致,而且将内板10做成在车辆C的设计方面与配置在投影式车辆用灯具的凸透镜的周围的框架或支架的形状一致。其结果,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L、1R如同投影式车辆用灯具那样能看见前转向信号灯1F,因此,车辆C的设计范围扩大,能够提高购买欲。
以下,对上述实施例以外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头灯或前组合灯等的前转向信号灯1F进行了说明。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头灯或前组合灯等的前转向信号灯1F以外的灯,例如头灯或前组合灯等的前车距灯、后组合灯的后转向信号灯、后车距灯等。在后组合灯的后转向信号灯、后车距灯等的场合,使来自光源5的光由第一反射器反射到从车辆C的后方直到侧方而形成第一配光图案。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灯室2内配置有第一内透镜8、第二内透镜9以及内板10。然而,在本发明中,不设置第一内透镜8、第二内透镜9以及内板10也可以。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灯具,向车辆的前方及侧方或者后方及侧方照射光,其特征在于,
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及灯透镜;以及分别配置在上述灯室内的光源、第一反射器及第二反射器,
上述灯透镜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具有延伸部,
上述第一反射器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从车辆的前方反射到侧方或从后方反射到侧方而形成第一配光图案,
在上述第一反射器上设有开口部,
上述第二反射器与上述开口部相对应地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一反射器而与上述光源相反的一侧,使通过了上述开口部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向车辆的侧方反射而形成第二配光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反射器相对于上述光源被配置在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灯室内配置有覆盖上述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反射器的内透镜,
在上述内透镜上设有:使来自上述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向车辆的侧方透过的透过部;以及使入射到上述内透镜和上述第二反射器之间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的扩散系统棱镜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入射的上述内透镜和上述第二反射器之间的间口部的一部分成间口宽阔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34806 | 2008-05-22 | ||
JP2008-134806 | 2008-05-22 | ||
JP2008134806A JP4715866B2 (ja) | 2008-05-22 | 2008-05-22 | 車両用灯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6769A CN101586769A (zh) | 2009-11-25 |
CN101586769B true CN101586769B (zh) | 2011-02-16 |
Family
ID=41371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939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6769B (zh) | 2008-05-22 | 2009-05-21 | 车辆用灯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715866B2 (zh) |
CN (1) | CN1015867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212515A (ja) * | 2018-06-06 | 2019-12-12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91253B2 (ja) * | 2000-08-04 | 2007-03-14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JP4241251B2 (ja) * | 2003-07-23 | 2009-03-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
2008
- 2008-05-22 JP JP2008134806A patent/JP471586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5-21 CN CN2009101393990A patent/CN1015867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8-16296A 2008.01.24 |
JP特开2008-68680A 2008.03.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6769A (zh) | 2009-11-25 |
JP2009283323A (ja) | 2009-12-03 |
JP4715866B2 (ja) | 201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38334B2 (en) | Vehicular headlamp unit | |
CN103672664B (zh) | 车用照明装置 | |
US7993043B2 (en) | Vehicle lamp | |
US7334926B2 (en) | Vehicle headlamp | |
EP2127947B1 (en) | Vehicle lighting apparatus | |
JP4850743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JP3982174B2 (ja) | 光照射装置 | |
US20070177400A1 (en) |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 |
JP5457925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EP3249285B1 (en) | Lens for a vehicle headlamp | |
CN102192459A (zh) | 车辆用前照灯以及车辆用前照灯用的发光模块 | |
CN207501057U (zh) | 车灯照明系统、车灯总成及汽车 | |
CN100494771C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6214963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CN101586769B (zh) | 车辆用灯具 | |
WO2023208065A1 (zh) | 投射组件、车灯和车辆 | |
JP5708991B2 (ja) | 車両用灯具及び車両用灯具に用いられる導光レンズ | |
JP4562499B2 (ja) | リフレクタおよび自転車 | |
CN112628684A (zh) |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及车灯 | |
JP2006085922A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CN213542362U (zh) | 车灯光学组件、车灯模组和车辆 | |
KR102602255B1 (ko) | 차량용 램프 및 그 램프를 포함하는 차량 | |
KR200331791Y1 (ko) | 반사면이 형성된 실드를 이용하는 이중 방향 조명 구조의차량용 램프 | |
JP5292657B2 (ja) | 車両用ランプ | |
WO2023201573A1 (zh) | 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