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6437B - 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86437B CN101586437B CN2009100028171A CN200910002817A CN101586437B CN 101586437 B CN101586437 B CN 101586437B CN 2009100028171 A CN2009100028171 A CN 2009100028171A CN 200910002817 A CN200910002817 A CN 200910002817A CN 101586437 B CN101586437 B CN 1015864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pindle unit
- window
- moving
- 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载人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是具有用于在载人移动装置的窗户上形成遮光帘的上下移动自如的遮蔽部件,使该遮蔽部件上下移动而进行窗户部分的遮光范围的调节的装置,具有: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连接在遮蔽部件的下端部并沿导轨上下移动自如的移动部件;具有能自如地放出或卷绕遮蔽部件的旋转部的卷绕机构;在将遮蔽部件卷绕在卷绕机构的旋转部的方向上施加力的加力机构;将移动部件的沿导轨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利用运动转换机构与移动部件的上下运动联动地进行旋转运动的轴部件。在该轴部件上连接有能使轴部件在一个方向自由旋转、而在另一个方向限制其旋转,并能切换该自由旋转方向和限制旋转方向的旋转力传递方向切换机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车、汽车、公共汽车等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特别是作为安装在电车、汽车、公共汽车等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户部分上的遮光窗帘有横向型的手动窗帘以及从上向下拉窗帘的下端部分,将形成于X下端部分上的钩挂部分钩挂在位于窗户的横向部分钩挂凹部处并固定类型的X,及自动停止式的纵向型卷帘。
上述横向型的手动窗帘在不需要遮光而打开时,窗户的端头部分处于局部遮蔽状态而留在那里而该部分成为障碍,存在外观也不美观的问题。
另外,钩挂钩挂部分并固定X类型的X,由于只固定在形成有钩挂凹部的部分而不能实现非阶梯状地自由固定。并且,在X的下降作业、上升作业时,还存在必须用双手进行操作的问题。
再有,上述自动停止式的纵向型卷帘是通过沿着壁面被推压的滚子的旋转来使幕帘上下移动的X,其构造为,当去掉用手使幕帘移动的力时,该幕帘便因上述滚子及其轴间的摩擦力而停止在该位置。因此,上述自动停止式的纵向型卷帘虽然能非阶梯状的自由固定,但在卷帘打开时,存在总是需要用手抓住卷帘最下端部的把手往上推,操作非常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这些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卷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载人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是具有用于在载人移动装置的窗户部分上形成遮光帘的上下移动自如的遮蔽部件,使该遮蔽部件上下移动而进行上述窗户部分的遮光范围的调节的装置,具有:配置在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户部分的两侧,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可沿上述导轨上下移动地支撑在其上的、连接在上述遮蔽部件的下端部的移动部件;具有在上述导轨的上端部能自如地放出或卷绕上述遮蔽部件的旋转部的卷绕机构;在将上述遮蔽部件卷绕在上述卷绕机构的旋转部的方向上施加力的加力机构;将上述移动部件的沿上述导轨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利用上述运动转换机构与上述移动部件的上下运动联动地进行旋转运动的轴部件;能使上述轴部件在一个方向自由旋转、而在另一个方向限制其旋转,并能切换该自由旋转方向和限制旋转方向的旋转力传递方向切换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运动转换机构由与上述导轨平行地形成的齿条装置和与该齿条装置啮合的小齿轮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运动转换机构由上述导轨的轨道面和与该轨道面接触并利用摩擦力而随着移动部件沿上述导轨的上下移动进行旋转的滑轮构成。
另外,本发明还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卷起终端部分的上述移动部件和阻止其上升一侧之间设有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的冲击吸收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能使上述轴部件在一个方向自由旋转、而在另一个方向限制其旋转,并能切换该自由旋转方向和限制旋转方向的旋转力传递方向切换机构具有:让轴部件相对旋转自如地穿过的底座部件;竖立设置在该底座部件上,并在轴部件的周向留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保持部件;配置在多个保持部件之间,在与轴部件的外周面之间有既定的距离,并在轴部件的径向移动自如地配置的挡块部件;由这些轴部件、保持部件和挡块部件形成的空间;插入该空间的转动部件;位于上述空间部内轴部件的周向中央的、轴部件与挡块部件的距离最小的狭窄部;在该狭窄部的两侧形成倒锥状扩开的扩开部;向轴部件方向对上述挡块部件加力的加力机构。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升降卷绕遮蔽装置在遮蔽操作时,通过抓住遮蔽部件最下端部的把手部分进行下降操作来进行遮蔽,若在任意位置停止该操作,则将遮蔽部件的放出位置固定在该位置,在开放时,即在收放遮蔽部件时,通过抓住遮蔽部件最下端部的把手部分使其稍微上升,在该上升之后,就能顺利地使其上升到最开放的位置,即完全收放起来的位置,操作极其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的总体后视图。
图2是图1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的沿C-C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面用基布部配置在平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双向离合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9是沿图8的2-2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3-3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4-4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双向离合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9对应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双向离合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10对应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对挡块的加力机构的变形例的与图10对应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中:
10-底座部件,10A-底座部件主体,10B-突起部,19C-孔,10D-扇形保持部,10D1-内侧弯曲面,10D2-外侧弯曲面,10D3-槽部,10D4-隔壁部,11-轴承部件,12-轴部件,12A-止动销,12B-平坦面部,14-引导通道,16-挡块部件,18-空间部,18A-狭窄部,18B-扩开部,20-滚针,22-片簧(滚针的加力构件),24-螺旋弹簧(挡块部件加力构件),26-保持板,28-保持环,30-遮蔽装置,32-框体,32A、32B-侧框部,32C-连接框部,34-窗,36-窗玻璃,38-框体,39-螺丝,40-遮蔽部件,42、44-导轨,47-把手,48-移动部件,50、52-托架,54、60-轴承部,56-油阻尼器,58-卷绕辊,62-旋转轴,64-螺旋弹簧,68-导向板,70、72、74-支撑板,78-双向离合器,80-小齿轮,82-齿条,84、86、88、90-滚子,92-冲击吸收部件,94-轨道部件,96-滑轮,98-橡胶圈,100-贯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车、汽车、公共汽车等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30的总体后视图。本装置30的框体32由左右配置的侧框部32A、32B和跨设在侧框部32A、32B的下端间的连接框部32C构成,该框体32如图2所示,利用螺丝39固定在电车、汽车、公共汽车等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34的支撑窗玻璃36的框体38上,并将上下自如的幕状的遮蔽部件40配置在窗玻璃36的内侧。
安装了本装置的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34既可以是窗玻璃部分能上下滑动的开闭式,也可以是不能开闭的固定式,还可以将本装置30的框体32与窗34的框体38构成为一体。此外,在图1及图3、4中,省略了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34的图示。在上述侧框部32A、32B的相互面对的侧面上利用螺丝分别固定有导轨42、44。在上述导轨32、34的各自的背面一侧沿长度方向形成有断面为凹状的滚子导向部46。在该滚子导向部46上形成有相互相对地配置的滚子导向面46a、46b。
满怀上述导轨42、44之间配置有在与之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由截面为L型板部件构成的移动部件48。在该移动部件48上设有把手47。在上述侧框部32A、32B的上端部分别固定有托架50、52,在一个托架50上形成有管状的轴承部54,而在另一个托架52上固定有油阻尼器56。在上述侧框部32A、32B的上部之间水平地配置有卷绕辊58,在该卷绕辊58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固定地设有管状的轴承部60。
在上述轴承部60上固定有位于上述卷绕辊58的中心的旋转轴62。该旋转轴62的一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轴承部54上,而另一端连接在上述油阻尼器56的旋转部(省略图示)上。在上述旋转轴62上留有空间地嵌合配置卷绕加力用的螺旋弹簧64(加力构件),上述螺旋弹簧64的两端部与上述轴承部54、60的外周面嵌合,并分别卡定在轴承部54、60上。
在上述卷绕辊58的外周面上卷绕有用于对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34进行遮光的由具有柔软性的片状的幕部件构成的遮蔽部件40,该遮蔽部件40内侧的一端卡定在上述卷绕辊58上。上述旋转轴62、旋转自如地支撑该旋转轴62的轴承机构及上述卷绕辊58在上述导轨42、44的上端部分构成抽出自如地卷绕上述遮蔽部件40的卷绕机构。在上述移动部件48的水平部48a的下面两侧分别配置有导向板68、68,在与该下面对应的上面一侧分别配置有L型的第一支撑板70、72。
如图5所示,L型的第二支撑板74与一侧的第一支撑板70各自的水平部相互重叠地配置,该第一支撑板70和第二支撑板74及上述导向板68利用螺丝102和螺母104固定在上述移动部件48的水平部48a上。如图6所示,轴部件12的两端借助于底座部件10和轴承部件11支承在第一支撑板70和第二支撑板74的竖直部分上。
在上述轴部件12上组装有双向离合器78,并固定有小齿轮80。小齿轮80与沿着上述导轨42的长度方向并固定设置在其上的齿条传动装置82啮合。上述移动部件48的另一侧的第一支撑板72与导向板68一起用由螺丝102和螺母104构成的连接件如图4所示地固定在移动部件48的水平部48a的上面。
在移动部件48的左右的第一支撑板70、72上旋转自如地以轴支撑着上下各一对滚子84、86、88、90,这些滚子84、86、88、90由形成于上述导轨42、44的长度方向上的轨道槽46、46的各滚子导向面46a、46b引导,并与其旋转自如地配合。导向板68、68滑动自如地与形成于上述导轨42、44的长度方向上的轨道面抵接,沿着导轨42、44的长度方向的直线方向对上述移动部件48进行导向
如图5所示,上述移动部件48的竖直部分48b的构成为,其与遮蔽部件40的下端连接,用手抓住移动部件48的把手47,通过使其在侧框部32A、32B之间上下移动,就可以使遮蔽部件40对抗螺旋弹簧64的卷绕弹力而在侧框部32A、32B之间从卷绕辊58向下方拉出,或者使其上升。
下面,参照图8至图15对双向离合器78的结构进行说明。
双向离合器78的轴部件12在一个方向的旋转是自由的,而在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构成了可以转换该自由旋转方向和旋转限制方向的旋转力传递方向转换机构。在实施本发明时,该转换机构不特别限定于下文说明的双向离合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现已公知的各种双向离合器的构造。
如图8至图12所示,双向离合器具有底座部件10,该底座部件10用适当的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制成。
底座部件10具有环状的主体10A,在主体10A的轴向外表面上形成一对沿其径向的突起部10B(参照图8及图10)。如图8所示,在轴部件12的一个端部附近贯通的设有止动销12A,利用该止动销12A可以使底座部件10不会从轴部件12的该端部脱落。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轴部件12的另一端部形成例如平坦面部12B,从而使横截面成为D字形,该另一端部通过该平坦面部12B与小齿轮80旋转自如地连接成一体。另外,轴部件12和小齿轮80的连接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贯通销100来进行。如图9所示,环状的底座部件10还具有从主体10A的内面一侧一体地与轴部件12平行地竖立设置的保持部10D。
该保持部10D具有扇形的横截面并由三处以上构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形成了四处。这些扇形的保持部10D以等间隔配置在轴部件12的周向,各保持部10D具有沿轴部件12的外周面延伸的弯曲的内表面10D1和沿环状的底座部件主体10A的外面延伸的弯曲的外表面10D2。各弯曲的内表面10D1由比形成轴部件12的外周面的圆稍大的同心圆形成,各弯曲的外表面10D2由比形成环状的底座部件主体10A的外周面的圆小的同心圆形成。
如图9所示,在相互邻接的两个保持部10D之间形成沿沿轴部件12的径向延伸的引导通道14,并使轴部件12的外周面在各引导通道14的径向内端的开口部露出。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发明的双向离合器还具有沿各引导通道14在径向滑动自如地容纳了挡块部件16。各挡块部件16的径向内表面由与轴部件12的径向面正交的平坦面构成,并形成与轴部件12的外周面和左右两侧的保持部10D的侧面协同动作的空间部18。
挡块部件16由高硬度的金属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由铁基烧结材料制成。作为高硬度的金属,其它还可以使用渗碳淬火钢材等。另外,构成挡块部件16的材料不限于金属。只要是高硬度材料,也可以采用陶瓷、或者树脂之类能经得住使用的程度的硬度高的材料。双向离合器还具有容纳在空间部18内的作为转动的滚针20。
滚针20在轴部件1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如图10所示,实质上与挡块部件16的长度相同。
如图12中详细表示的那样,挡块部件16的径向内表面由与轴部件12的径向面正交的平坦面构成,与之不同,轴部件12的外周面为正圆的曲面,空间部18在中央部分具有挡块部件16的径向内表面和轴部件12的外周面的距离最窄的狭窄部18A,在狭窄部18A的两侧具有沿轴部件12的周围方向呈倒锥状扩开形成的扩开部18B。
狭窄部18A的挡块部件16的径向内表面和轴部件12的外周面的距离比滚针20的直径小。扩开部18B的挡块部件16的径向内表面和轴部件12的外周面的距离比滚针20的直径大。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相互邻接的两个保持部10D相互面对的侧面,即形成之间形成引导通道14的侧面,形成有与该侧面垂直地开设的槽部10D3(参照图11)。另外,如图11所示,在各槽部10D3内的里侧与底座部件的主体10A一体地形成有隔壁部10D4。
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在各槽部10D3内的里侧形成的隔壁部10D4安装有片簧22。各片簧经弯曲加工而成,其一端部安装在隔壁部10D4的自由端,另一端部以向空间部18的扩开部18B内伸出的方式弯曲并配置在扩开部18B内,作为向狭窄部18A对滚针20弹性地加力的机构发挥作用。由于片簧22的存在,可以提高滚针20对轴部件12的制动动作的可靠性。对滚针20的加力机构不限于片簧,只要是能发挥弹簧力的构件,当然也可以使用本行业现已公知的任何加力机构。
如图8至图12所示,双向离合器还具有卷绕安装在四个扇形保持部10D的外侧弯曲面10D2周围的螺旋弹簧24。该螺旋弹簧24作为向轴部件12对四个挡块部件16弹性地加力的机构发挥作用。对挡块部件16的加力机构不限于螺旋弹簧,只要是能安装在保持部10D的外侧弯曲面10D2周围并发挥弹簧力的构件,当然也可以使用本行业现已公知的任何加力机构。
例如,也可以使用横截面为C字形的大致圆筒形的板簧。另外,对挡块部件16的加力机构也可以设置在每个挡块部件处。例如。如图15所示,以包围底座部件10、扇形保持部10D、后述的保持板26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圆筒形的壳体111,在该壳体111的内周面与各个挡块部件16的外表面之间分别设置弯曲成波浪形的板簧124,利用该板簧124向轴部件12对各个挡块部件16弹性地加力。
总之,对挡块部件16的加力机构可以从本行业现已公知的加力机构中适当选择。如图8及图10所示,双向离合器还与底座部件的主体10A协同动作而夹持挡块部件16、滚针部件20及螺旋弹簧24,并且具有用于防止向轴向脱离的保持板26,该保持板26利用装拆自如的E型环等固定件28保持在规定位置。
下面,参照图12对如上所述的双向离合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移动部件48处于上升到最高的位置,双向离合器的滚针20处于图12所示的空间部18的一方(图12中的左侧)的扩开部18B。图12中,当拉下移动部件48而使小齿轮80向箭头A的方向转动时,轴部件12也向同一方向转动。滚针20也随之向图中的顺时针转动的同时,对抗板弹簧22所施加的力而向与箭头A相同的方向,即图中的反时针方向移动。但是,由于扇形保持部10D的侧面妨碍其移动,于是滚针20便在径向距离比其直径大的扩开部18B内空转。
当移动部件48从开放位置移动到一定的遮蔽位置而移动部件48的下降操作停止时,由于螺旋弹簧64的卷绕恢复弹力的作用,要使移动部件48向上升方向返回的力作用到轴部件12上。这时,轴部件12向与图12的箭头A相反的方向转动,滚针20也随之向图中的反时针转动的同时,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到狭窄部18A。在狭窄部18A,由于轴部件12的外周面与挡块部件16的径向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比滚针20的直径小,因而,滚针20随着轴部件12的旋转而转动的同时,像楔一样楔入狭窄部,对轴部件12施加制动力。由此,移动部件48和与其连接的遮蔽部件40保持在下降操作停止了的位置。当再次对移动部件48进行往下拉的操作的场合,通过重复与上述同样的操作便可以使移动部件48停止并保持在任意位置。
其次,当使移动部件48上升时,则需要用手以超过既定的力对移动部件48进行往上提的操作。该力是超过该弹力的力,并由允许挡块部件16向径向外方移动的螺旋弹簧24的弹力决定。这时,当对轴部件12作用与图12的箭头相反方向的力矩达到由螺旋弹簧24的弹力决定的既定值以上时,滚针20便克服螺旋弹簧24的弹力而压开狭窄部18A,使挡块部件16向轴部件12的径向外方移动。
当挡块部件16向外方移动时,滚针20便移动到超过了狭窄部18A的相反一侧(图12中的右侧)扩开部18B。在该图12中右侧的扩开部18B,由于不产生对滚针运动的抵抗,因而移动部件48可以通过卷绕辊58的卷绕力而顺利地返回上升到最高的位置。另外,当不让其上升到最高位置而要将移动部件48保持在上升到最高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的场合,在上述上升的过程中,在任意位置将移动部件48稍微向下降的方向往下拉,由此便如上所述,使滚针20移动到相反一侧的扩开部18B,如果在该位置解除往下拉的力,即若让手从移动部件48离开,则移动部件48便停止并保持在该任意位置。
下面,参照与图9对应的图13对双向离合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除了有关挡块部件16的结构的变更之处外其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挡块部件16A用低硬度的树脂材料制成。在低硬度的挡块部件16A的径向内表面与滚针20之间隔着设有由高硬度材料形成的板构件16B。该板构件16B最好由高硬度材料,例如由铁基烧结金属材料构成。也可以采用渗碳淬火钢材。另外,也可以使用陶瓷,或者只要硬度超过需要的程度也可以使用树脂材料。
另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挡块部件做成由低硬度的树脂材料形成的低硬度部分16A和在该低硬度部分16A的径向内表面一侧用高硬度材料形成的高硬度部分16B构成的复合体而一体构成。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能可靠地保证滚针20随着轴部件12的转动而转动并偏移到狭窄部18A的场合,则可以省略滚针加力机构即板簧22。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设有四个扇形保持部10D,从而用十字形方向延伸的引导通道14将底座部件主体10A的内面一侧分成四部分,并在每个引导通道14中各使用了一个共计四个挡块部件16。但是,扇形保持部10D、引导通道14、挡块部件16的数量不限于此。它们的数量只要各有三个以上,双向离合器就能得到稳定的动作。但是,最好将它们等间隔地配置在轴部件12的周围。
下面,参照图14对双向离合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除了有关转动部件的变更之处外其余与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120代替图10的实施方式的滚针而由排列在轴向的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两个)球构成。其优点是,通过采用该实施方式可以进行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在上述移动部件的升降动作中,移动部件48兼用作把手构件。操作者可以用单手将该移动部件48拉下推上。当移动部件48通过卷绕辊58的卷绕力上升而达到最上端时,移动部件48侧的滚子86、90将碰撞在导轨42、44的上端设置的由聚氨酯橡胶等构成的冲击吸收部件92。由此,遮蔽部件40的卷起终端部分的移动部件48与阻止其移动一侧之间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将得到缓和。
另外,对伴随着移动部件48的上下移动旋转轴62的旋转作用油阻尼器56的阻尼力,移动部件48在由外部操作力或卷绕上升力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时不会迅速移动而能进行缓慢的上下移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92构成吸收遮蔽部件40的卷起终端部分的移动部件48侧与阻止其上升一侧之间的冲击的冲击吸收装置,该装置对在图示的导轨42、44的上端配置冲击吸收部件92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并且,也可以将冲击吸收部件设置在移动部件48一侧,而不限定于将其设置在阻止移动部件上升一侧。
另外,冲击吸收装置也可以设置在移动部件48与阻止其下降一侧之间。另外,将移动部件48的上下移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并将该旋转运动传递给双向离合器的轴部件12的运动转换机构并不特别限定于图6所示的齿条装置82与小齿轮80的结构,也可以如图16及图17所示采用摩擦力传递机构,即,将固定于轴部件12上的滑轮96的外周面通过橡胶圈98与在导轨42侧设置的轨道部件94的截面形状为弯曲的导向槽压力接触,随着移动部件48的上下移动滑轮96在正反方向旋转。图16、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
Claims (5)
1.一种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具有在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户部分用于形成遮光帘的上下移动自如的遮蔽部件,使该遮蔽部件上下移动而进行上述窗户部分的遮光范围的调节,其特征在于,具有:
配置在上述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户部分的两侧,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可沿上述导轨上下移动并支撑在其上的、连接在上述遮蔽部件的下端部的移动部件;具有在上述导轨的上端部能自如地放出或卷绕上述遮蔽部件的旋转部的卷绕机构;在将上述遮蔽部件卷绕在上述卷绕机构的旋转部的方向上施加力的加力机构;将上述移动部件的沿上述导轨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利用上述运动转换机构与上述移动部件的上下运动联动地进行旋转运动的轴部件;能使上述轴部件在一个方向自由旋转、而在另一个方向限制其旋转,并能切换该自由旋转方向和限制旋转方向的旋转力传递方向切换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动转换机构由与上述导轨平行地形成的齿条装置和与该齿条装置啮合的小齿轮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动转换机构由上述导轨的轨道面和与该轨道面接触并利用摩擦力而随着移动部件沿上述导轨的上下移动进行旋转的滑轮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卷起终端部分的上述移动部件和阻止其上升一侧之间设有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的冲击吸收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能使上述轴部件在一个方向自由旋转、而在另一个方向限制其旋转,并能切换该自由旋转方向和限制旋转方向的上述旋转力传递方向切换机构具有:
让轴部件相对旋转自如地穿过的底座部件;竖立设置在该底座部件上,并在轴部件的周向留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保持部件;配置在多个保持部件之间,在与轴部件的外周面之间有既定的距离,并在轴部件的径向移动自如地配置的挡块部件;由这些轴部件、保持部件和挡块部件形成的空间;插入该空间的转动部件;位于上述空间内的轴部件的周向中央的、轴部件与挡块部件的距离最小的狭窄部;在该狭窄部的两侧形成倒锥状扩开的扩开部;向轴部件方向对上述挡块部件加力的加力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34033 | 2008-05-22 | ||
JP2008134033 | 2008-05-22 | ||
JP2008-134033 | 2008-05-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6437A CN101586437A (zh) | 2009-11-25 |
CN101586437B true CN101586437B (zh) | 2012-09-05 |
Family
ID=41268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28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6437B (zh) | 2008-05-22 | 2009-01-24 | 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06738B2 (zh) |
JP (1) | JP2010001726A (zh) |
CN (1) | CN101586437B (zh) |
DE (1) | DE102009010677A1 (zh) |
FR (1) | FR29313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71657B2 (ja) * | 2013-07-19 | 2017-08-02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サンシェードの構造 |
CN104325864B (zh) * | 2014-10-09 | 2016-09-07 | 李僖年 | 车门遮阳防晒装置 |
EP3680444A4 (en) | 2017-09-06 | 2021-08-11 | TOK, Inc. | MECHANISM FOR RESTRICTING THE OPENING / CLOSING DIRECTION FOR MANUAL BLIND DEVICE AND MECHANISM FOR RESTRICTING THE OPENING / CLOSING DIRECTION FOR HANGING SLIDING DOO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3037A (en) * | 1893-08-08 | Curtain-fixture | ||
US636123A (en) * | 1898-12-22 | 1899-10-31 | Curtain Supply Co | Curtain-fixture. |
CN2083623U (zh) * | 1990-06-02 | 1991-08-28 | 何毓原 | 重力自开卷帘器 |
CN2262094Y (zh) * | 1995-10-05 | 1997-09-10 | 林岩达 | 一种卷帘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6603A (en) * | 1894-03-13 | Window-curtain fixture | ||
US1033224A (en) * | 1911-03-04 | 1912-07-23 | Raymond Andlauer | Curtain-fixture. |
US5887637A (en) * | 1997-05-05 | 1999-03-30 | Phyper; Duncan | Aperture covering system |
-
2009
- 2009-01-13 JP JP2009004357A patent/JP201000172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1-15 US US12/354,395 patent/US800673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24 CN CN2009100028171A patent/CN1015864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30 FR FR0950627A patent/FR2931398A1/fr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2-27 DE DE102009010677A patent/DE102009010677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3037A (en) * | 1893-08-08 | Curtain-fixture | ||
US636123A (en) * | 1898-12-22 | 1899-10-31 | Curtain Supply Co | Curtain-fixture. |
CN2083623U (zh) * | 1990-06-02 | 1991-08-28 | 何毓原 | 重力自开卷帘器 |
CN2262094Y (zh) * | 1995-10-05 | 1997-09-10 | 林岩达 | 一种卷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006738B2 (en) | 2011-08-30 |
CN101586437A (zh) | 2009-11-25 |
US20090288347A1 (en) | 2009-11-26 |
JP2010001726A (ja) | 2010-01-07 |
FR2931398A1 (fr) | 2009-11-27 |
DE102009010677A1 (de) | 2009-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28041B2 (en) | Manually activated roll-up window shade | |
JP6562904B2 (ja) | スライド扉の制動復帰装置 | |
CN101586437B (zh) | 载人的移动装置的窗用升降卷绕式遮蔽装置 | |
JP2015152172A (ja) | 開口部、特に機械開口部用カバー装置 | |
CN101133227A (zh) | 操纵屏帘如窗帘的操纵装置 | |
JP2016148161A (ja) | 戸吊装置 | |
JP2016148162A (ja) | 戸吊装置 | |
CN112459666A (zh) | 利用气弹簧和动滑轮的半自动式三联动门 | |
US6748999B2 (en) | Window blind | |
CN107165568B (zh) | 无拉绳窗帘的帘体传动机构 | |
EP1118741A2 (en) | Rolling contact screw-and-nut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linear actuator comprising this device | |
CN105467990A (zh) | 单轴机器人 | |
US5235874A (en) | Protective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for use with a machine tool or similar work unit | |
US20140202645A1 (en) | Sunshade Assembly | |
CN113250560B (zh) | 车辆用后备箱盖的铰链组件 | |
CN1914398B (zh) | 移动体驱动装置及自动抽屉装置 | |
CN101415351A (zh) | 弹簧储能装置以及家具和闭锁装置 | |
KR20200121148A (ko) | 슬라이딩 도어 개폐시스템 | |
CN110300830A (zh) | 垂直循环型停车设备 | |
JP2017031674A (ja) |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中間支持ブラケット | |
WO2007126224A1 (en) | Parking equipment | |
CN211448252U (zh) | 弧形导轨组件、导向机构和平趟门装置 | |
JP5285623B2 (ja) | ドラムの周りに巻き取ることのできるシャッター装置 | |
US5074076A (en) | Glass lifting device more particularly for automobile vehicles | |
CN110792351A (zh) | 弧形导轨组件、导向机构和平趟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