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5915B -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5915B
CN101585915B CN2008101124434A CN200810112443A CN101585915B CN 101585915 B CN101585915 B CN 101585915B CN 2008101124434 A CN2008101124434 A CN 2008101124434A CN 200810112443 A CN200810112443 A CN 200810112443A CN 101585915 B CN101585915 B CN 101585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azoline
acid
polyesteramide
diacyl
lact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24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5915A (zh
Inventor
赵京波
黄超群
杨万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8101124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5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5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5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5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59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amides (AREA)

Abstract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涉及一种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现有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存在污染环境、对设备和真空度要求高、投料比不易控制等缺点。本发明通过采用二酰胺二醇、二元酸和脂肪族二元醇进行熔融缩聚,制备同时带有端羧基和端羟基结构的聚酯酰胺预聚物,再以二酰基双内酰胺和二噁唑啉扩链剂进行扩链,制得特性粘度为0.42~1.05dL/g间的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本发明对真空度要求不高、简便、高效、省时,原料来源丰富易得,通过改变二酰胺二醇、脂肪族二元醇及二元酸的比例,可制备不同酰胺含量的聚酯酰胺,调控产物的结构和性能。

Description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缩聚、扩链两步法制备特性粘度在0.42~1.05dL/g的高分子量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酰胺(PEAs)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与脂肪族聚酯相比,由于引入酰胺基团,酰胺基团间形成氢键,使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强度,同时酯键的存在又赋予材料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美国专利US 4,343,931(1982)报道了由羟基乙酸或乳酸与脂肪族二元胺反应合成二酰胺二醇,将其与二元酰氯反应制备可生物吸收的聚酯酰胺,该类聚酯酰胺材料在3M公司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应用,但是该反应中由于酰氯太活泼,易水解,腐蚀反应器且对环境带来污染。
国内刘孝波等(合成化学,1999,7(4),354)以羟基乙酸与1,12-十二二胺、己内酯与己二胺反应得到两种二酰胺二醇,将这两种二酰胺二醇按照一定的比例与二元酸进行熔融共缩聚反应,通过调节两种二酰胺二醇的比例,可以得到一系列性能不同、降解速度各异的聚酯酰胺共聚物。但是以二元酸与二酰胺二醇缩聚,投料比不易控制,且高温高真空下容易造成单体挥发损失,影响了原料配比,因此不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Polymer,46,7823(2005)和Polymer,46,7834(2005)报道了由二元胺与己内酯反应合成了二酰胺二醇,将其与脂肪族二元醇和脂肪族二元酸酯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的聚酯酰胺,通过改变二酰胺二醇和脂肪族二元醇的比例来调节聚酯酰胺的结晶性、热性能以及机械性能。但该方法需要昂贵的己内酯为原料,及很高的真空度,对设备要求高。
中国专利CN 1,310,194A(2001)、CN 1,124,304C(2003)、CN101,020,746A(2007)报道了以二异氰酸酯或二噁唑啉扩链脂肪族聚酯预聚体制备高分子量的聚酯酰胺,但这种方法制备的聚酯酰胺的酰胺键含量较低,跟相应的脂肪族聚酯相比,热性能和机械性能没有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真空度和设备要求不高、无污染、操作简便的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本发明所制备的聚酯酰胺机械性能优于相应脂肪族聚酯。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二酰胺二醇、二元酸和脂肪族二元醇进行熔融缩聚,制备同时带有端羧基和端羟基结构的聚酯酰胺预聚物,再以二酰基双内酰胺和二噁唑啉扩链剂进行扩链(原理如VI所示),制备特性粘度在0.42~1.05dL/g间的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结构如VII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将二酰胺二醇、脂肪族二元醇和二元酸按摩尔比0.1~1∶0~0.9∶1~1.2在催化剂存在下,在氮气氛中、于160~210℃下,常压反应收集生成的水到理论量的60~80%;再改为减压装置,先用水泵逐步减压反应3~4h,继续用油泵减压使真空度为10mmHg以下,反应3~4h,直至酸值基本不变为止,得到聚酯酰胺(PEA)预聚物,其中,催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003~0.5%;
2)将步骤1)中制备的聚酯酰胺预聚物与扩链剂二噁唑啉和二酰基双内酰胺,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于180~240℃,常压下反应30min后,再于0.1~50mmHg下反应1~3小时,得到特性粘度为0.42~1.05dL/g的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其中,扩链剂二噁唑啉的用量为聚酯酰胺预聚物重量的0.9~10.8%,扩链剂二酰基双内酰胺的用量为聚酯酰胺预聚物重量的0~7.5%,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亚磷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用量为聚酯酰胺预聚物重量的0.02~0.4%。
预聚物的端羟基与二酰基双内酰胺的反应表示如下:
形成的己内酰胺在真空系统内升华除去。
端羧基与二噁唑啉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Figure S2008101124434D00041
最终形成的聚酯酰胺结构如(VII)所示:
Figure S2008101124434D00042
n=0~20;m=2~10;x=3~100mol%;y=0~97mol%
R为-(CH2)n-,其中n=0-12、或R为苯基、吡啶基,通过邻位、间位、或对位与酰胺基团相连。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二酰胺二醇为具有结构通式(I)所示的二酰胺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Figure S2008101124434D00043
式中R为-(CH2)n-、苯基或吡啶基,其中n=0~12,苯基或吡啶基通过邻位、间位、或对位与酰胺基团相连。
常用的有N,N’-二(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N,N’-二(2-羟乙基)邻苯二甲酰胺、N,N’-二(2-羟乙基)癸二酰胺、N,N’-二(2-羟乙基)己二酰胺、N,N’-二(2-羟乙基)丁二酰胺、N,N’-二(2-羟乙基)乙二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步骤1)中所述的脂肪族二元醇选自通式为HO(CH2)nOH(n=2~10)、端羟基聚乙二醇H(OCH2CH2)mOH(m=2~20)或带有脂肪环的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常用的有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4-二羟甲基环己烷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1)中所述的二元酸的通式为HOOC(CH2)nCOOH,n=0~20;常用的为草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其中优选丁二酸、己二酸、草酸或癸二酸。
步骤1)中所述的催化剂为二丁基氧化锡、氧化锡、氯化亚锡、氧化锌、醋酸锌、钛酸四丁酯或钛酸四异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优选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3%。
步骤1)的缩聚反应中也可加入少量的亚磷酸为热稳定剂,防止缩聚过程中氧化反应的发生,亚磷酸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0~0.3%,优选0.0~0.15%。
步骤1)中二元酸/(二酰胺二醇+二元醇)的摩尔比低于0.9或高于1.2时,获得的预聚物分子量会较低,在后续扩链过程中需增加扩链剂的用量,使成本增加。缩聚反应温度过低反应速度下降,过高则预聚物颜色加深,副反应增加。
步骤2)中所述的扩链剂二噁唑啉为脂肪族二元噁唑啉或芳香族二元噁唑啉,其中脂肪族二元噁唑啉的结构通式如(II)所示,芳香族二元噁唑啉的结构通式如(III)所示:
式中R为-(CH2)n-,其中n=0~20;
Figure S2008101124434D00061
式中Ar为苯基或吡啶基,通过邻位、间位、或对位与噁唑啉环相连;
常用的脂肪族二元噁唑啉有双(2-噁唑啉)、1,1-二(2-噁唑啉)甲烷、1,2-二(2-噁唑啉)乙烷、1,3-二(2-噁唑啉)丙烷、1,4-二(2-噁唑啉)丁烷、1,5-二(2-噁唑啉)戊烷、1,6-二(2-噁唑啉)己烷、1,7-二(2-噁唑啉)庚烷、1,8-二(2-噁唑啉)辛烷、1,9-二(2-噁唑啉)壬烷、1,10-二(2-噁唑啉)癸烷、1,11-二(2-噁唑啉)十一烷等;常用的芳香族二元噁唑啉包括1,2-苯基-双(2-噁唑啉)、1,3-苯基-双(2-噁唑啉)、1,4-苯基-双(2-噁唑啉),以及2,3-吡啶基-双(2-噁唑啉)、2,4-吡啶基-双(2-噁唑啉)、2,5-吡啶基-双(2-噁唑啉)、2,6-吡啶基-双(2-噁唑啉)或3,4-吡啶基-双(2-噁唑啉);其中,优选1,4-苯基-双(2-噁唑啉)、1,4-二(2-噁唑啉)丁烷、1,2-二(2-噁唑啉)乙烷或双(2-噁唑啉)。
步骤2)中所述的扩链剂二酰基双内酰胺为脂肪族二酰基双内酰胺或芳香族二酰基双内酰胺,其中,脂肪族二酰基双内酰胺的结构通式如(IV)所示,芳香族二酰基双内酰胺的结构通式如(V)所示:
Figure S2008101124434D00062
式中,m=3~12,R为-(CH2)n-,其中n=0~20;
Figure S2008101124434D00071
式中m=3~12,Ar为苯环,通过邻位、间位、或对位与二羰基相连。
常用的脂肪族二酰基双内酰胺包括:N,N’-草酰双吡咯烷酮、N,N’-草酰双己内酰胺、N,N’-草酰双十二内酰胺、N,N’-丁二酰双吡咯烷酮、N,N’-丁二酰双己内酰胺、N,N’-丁二酰双十二内酰胺、N,N’-戊二酰双吡咯烷酮、N,N’-戊二酰双己内酰胺、N,N’-戊二酰双十二内酰胺、N,N’-己二酰双吡咯烷酮、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N,N’-己二酰双十二内酰胺、N,N’-壬二酰双吡咯烷酮、N,N’-壬二酰双己内酰胺、N,N’-壬二酰双十二内酰胺、N,N’-癸二酰双吡咯烷酮、N,N’-癸二酰双己内酰胺或N,N’-癸二酰双十二内酰胺;优选N,N’-丁二酰双己内酰胺和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
常用的N,N’-芳香族二酰基双内酰胺包括:N,N’-邻苯二甲酰双吡咯烷酮、N,N’-邻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N,N’-邻苯二甲酰双十二内酰胺、N,N’-间苯二甲酰双吡咯烷酮、N,N’-间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N,N’-间苯二甲酰双十二内酰胺、N,N’-对苯二甲酰双吡咯烷酮、N,N’-对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或N,N’-对苯二甲酰双十二内酰胺;优选N,N’-间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和N,N’-对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
扩链剂的用量过低时,扩链反应不完全,扩链效果差;过高时,成本太高,也易于产生凝胶。扩链反应的温度低,扩链剂的活性不容易显现出来,扩链反应慢;温度高,聚合物容易热分解、热氧化严重,产物颜色较深。
步骤2)的扩链反应中不加催化剂,扩链反应不稳定;催化剂用量过高时,易产生交联。获得较好效果的扩链催化剂的使用方法是:在以对甲苯磺酸单独用做催化剂时,只是在扩链过程中使用,在扩链前将其与扩链剂一起加入。在以亚磷酸、磷酸为催化剂时,即可以在聚酯酰胺预聚体的制备过程中单独加入,也可在扩链过程中单独加入,或者在预聚体制备和扩链过程中各加入一些。在以亚磷酸或磷酸及对甲苯磺酸一起作为混合催化剂时,通常亚磷酸或磷酸在缩聚制备聚酯酰胺预聚体的过程中加入,而对甲苯磺酸在扩链过程中与扩链剂一起加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制备的预聚物,与两端完全为端羟基或端羧基的预聚物的制备相比,反应简便、易控制,高效、省时且反应程度不用太高。
2)制备预聚物的反应中总的二元醇(二酰胺二醇+二元醇)与二元酸的用量比范围较宽,改变二者的用量比,可获得的具有不同端羟基和端羧基含量的预聚物,当二者的摩尔比接近1∶1时,可得到分子量较大的预聚物,减少后续扩链反应中扩链剂的使用量,还可根据不同的性能需要,调节原料的用量比,制得不同酰胺键和酯键含量的聚酯酰胺。
3)本发明扩链反应条件温和、温度低(小于或等于240℃)、副反应少,反应速度快、高效,通过二噁唑啉和二酰基双内酰胺扩链剂联用,使聚酯酰胺预聚物的端羧基和端羟基充分反应,扩链效果好,且制备的聚酯酰胺特性粘度可达1.05dL/g。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测定聚合物特性粘度时,当二酰胺二醇在总的二元醇中含量小于20mol%时,得到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以氯仿为溶剂测定;二酰胺二醇的含量大于20mol%时,特性粘度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测定。
实施例1
1)聚酯酰胺预聚物(PEA)的制备:以重量份数称取50份己二酸、27.7份1,4-丁二醇,8.6份N,N’-二(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和0.26份二丁基氧化锡混合后,在氮气保护下,从160℃逐渐升温到200℃进行缩聚反应,收集生成水量的70~80%后,改用减压装置,先用水泵逐步减压反应3~4h,再用油泵减压,使压力降至2mmHg,在190~210℃温度范围继续反应3~4h,得到特性粘度为0.22dL/g、酸值为16.7mgKOH/g、羟值为6.6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N,N’-对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2.0份,1,4-苯基-双(2-噁唑啉)3.5份和对甲苯磺酸0.1份,在氮气保护下于18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5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1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74dL/g。
实施例2
1)1,4-丁二醇的用量为29.3份,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相同,合成特性粘度为0.28dL/g、酸值为4.3mgKOH/g、羟值为24.4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中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数、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7.3份,1,4-苯基-双(2-噁唑啉)0.9份和对甲苯磺酸0.2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0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3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1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1.05dL/g。
实施例3
1)1,4-丁二醇的用量为26.2份,N,N’-二(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17.1份,催化剂为氯化亚锡,另加入0.2份亚磷酸,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一样,合成特性粘度为0.30dL/g、酸值为14.6mgKOH/g、羟值为15.0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4.6份,1,4-苯基-双(2-噁唑啉)3.1份,对甲苯磺酸0.1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2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5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2.5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73dL/g。
实施例4
1)1,4-丁二醇的用量为17.0份,N,N’-二(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42.8份,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一样,合成特性粘度为0.32dL/g、酸值为10.0mgKOH/g、羟值为15.7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4.7份,1,4-苯基-双(2-噁唑啉)2.1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0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5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2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46dL/g。
实施例5
1)1,4-丁二醇的用量为6.2份,N,N’-二(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68份,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一样,合成特性粘度为0.24dL/g、酸值为17.6mgKOH/g、羟值为25.0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7.5份,1,4-苯基-双(2-噁唑啉)3.4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0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8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2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42dL/g。
实施例6
1)不加1,4-丁二醇,N,N’-二(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85.5份,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一样,合成特性粘度为0.52dL/g、酸值为19.0mgKOH/g、羟值为13.1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4.2份,1,4-苯基-双(2-噁唑啉)2.6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0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5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2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56dL/g。
实施例7
1)以重量份数称取50份己二酸、29.1份1,4-丁二醇,6.0份N,N’-二(2-羟乙基)乙二酰胺和0.26份氯化亚锡,另外加入0.17份亚磷酸,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一样,合成特性粘度为0.19dL/g、酸值为13.4mgKOH/g、羟值为19.5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5.8份,1,4-苯基-双(2-噁唑啉)2.8份,对甲苯磺酸0.1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2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5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2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72dL/g。
实施例8
1)以重量份数称取50份己二酸、26.2份1,4-丁二醇,12.0份N,N’-二(2-羟乙基)乙二酰胺和0.26份氯化亚锡,另外加入0.1份亚磷酸,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一样,合成特性粘度为0.19dL/g、酸值为25.2mgKOH/g、羟值为8.0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2.4份,1,4-苯基-双(2-噁唑啉)5.3份,对甲苯磺酸0.1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0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5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2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75dL/g。
实施例9
1)以重量份数称取50份己二酸、29.1份1,4-丁二醇,8.8份N,N’-二(2-羟乙基)己二酰胺和0.26份氯化亚锡,另外加入0.1份亚磷酸,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一样,合成特性粘度为0.15dL/g、酸值为51.2mgKOH/g、羟值为0.6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1,4-苯基-双(2-噁唑啉)10.8份,对甲苯磺酸0.1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0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3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1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74dL/g。
实施例10
1)以重量份数称取50份己二酸、27.7份1,4-丁二醇,15.9份N,N’-二(2-羟乙基)己二酰胺和0.28份氯化亚锡,另外加入0.1份亚磷酸,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步骤1)完全一样,合成特性粘度为0.21dL/g、酸值为9.2mgKOH/g、羟值为21.5mgKOH/g的PEA预聚物;
2)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制备的PEA预聚物100份、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6.4份,1,4-苯基-双(2-噁唑啉)1.9份,对甲苯磺酸0.1份,在氮气保护下于200℃常压反应0.5小时,然后在5mmHg减压系统内反应1小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91dL/g。

Claims (9)

1.一种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酰胺二醇、脂肪族二元醇和二元酸按摩尔比0.1~1∶0~0.9∶1~1.2在催化剂存在下,在氮气氛中、于160~210℃下,常压反应收集生成的水到理论量的60~80%;再改为减压装置,先用水泵逐步减压反应3~4h,继续用油泵减压使真空度为10mmHg以下,反应3~4h,直至酸值基本不变为止,得到带有端羧基和端羟基的聚酯酰胺预聚物,其中,催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003~0.5%,脂肪族二元醇的用量不为0;
2)将步骤1)中制备的聚酯酰胺预聚物与扩链剂二噁唑啉和二酰基双内酰胺,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于180~240℃、常压下反应30min后,再于0.1~50mmHg下反应1~3小时,得到特性粘度为0.42~1.05dL/g的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其中,扩链剂二噁唑啉的用量为聚酯酰胺预聚物重量的0.9~10.8%,扩链剂二酰基双内酰胺的用量为聚酯酰胺预聚物重量的0~7.5%且不为0,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亚磷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用量为聚酯酰胺预聚物重量的0.02~0.4%;
步骤1)中所述的二酰胺二醇为具有结构通式(I)所示的二酰胺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Figure FSB00000364085200011
式中R为-(CH2)n-、苯基或吡啶基,其中n=0~12,苯基或吡啶基通过邻位、间位、或对位与酰胺基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酰胺二醇选自N,N’-二(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N,N’-二(2-羟乙基)邻苯二甲酰胺、N,N’-二(2-羟乙基)癸二酰胺、N,N’-二(2-羟乙基)己二酰胺、N,N’-二(2-羟乙基)丁二酰胺、N,N’-二(2-羟乙基)乙二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族二元醇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4-二羟甲基环己烷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酸为草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催化剂为二丁基氧化锡、氧化锡、氯化亚锡、氧化锌、醋酸锌、钛酸四丁酯或钛酸四异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催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扩链剂二噁唑啉为脂肪族二元噁唑啉或芳香族二元噁唑啉,其中脂肪族二元噁唑啉结构通式如(II)所示,芳香族二元噁唑啉的结构通式如(III)所示:
式中R为-(CH2)n-,其中n=0~20;
Figure FSB00000364085200031
式中Ar为苯基或吡啶基,通过邻位、间位、或对位与噁唑啉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链剂二噁唑啉为1,4-苯基-双(2-噁唑啉)、1,4-二(2-噁唑啉)丁烷、1,2-二(2-噁唑啉)乙烷或双(2-噁唑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扩链剂二酰基双内酰胺为脂肪族二酰基双内酰胺或芳香族二酰基双内酰胺,其中,脂肪族二酰基双内酰胺的结构通式如(IV)所示,芳香族二酰基双内酰胺的结构通式如(V)所示:
Figure FSB00000364085200032
式中,m=3~12,R为-(CH2)n-,其中n=0~20;
Figure FSB00000364085200033
式中m=3~12,Ar为苯环,通过邻位、间位、或对位与二羰基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链剂二酰基双内酰胺为N,N’-间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N,N’-对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N,N’-丁二酰双己内酰胺或N,N’-己二酰双己内酰胺。
CN2008101124434A 2008-05-23 2008-05-23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5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24434A CN101585915B (zh) 2008-05-23 2008-05-23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24434A CN101585915B (zh) 2008-05-23 2008-05-23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5915A CN101585915A (zh) 2009-11-25
CN101585915B true CN101585915B (zh) 2011-04-20

Family

ID=41370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244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5915B (zh) 2008-05-23 2008-05-23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59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5864B2 (en) 2018-01-23 2023-12-19 Solutia Inc. Interlayers comprising polyesteramide composi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4372B (zh) * 2010-04-30 2012-08-29 北京化工大学 嵌段可生物降解聚酰胺酯的制备方法
CN102234373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北京化工大学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CN102643422A (zh) * 2011-02-21 2012-08-22 北京化工大学 可生物降解脂肪族交替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3387668B (zh) * 2012-05-07 2015-10-28 北京化工大学 带有脲键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4558564A (zh) * 2013-10-22 2015-04-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34850B (zh) * 2017-06-16 2021-11-16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聚酯酰胺制得的纤维
CN111303409B (zh) * 2020-03-04 2021-07-06 东华大学 一种生物可降解交替型芳香族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449A (zh) * 2000-03-10 2003-05-07 Dsm有限公司 链延长方法
CN1923872A (zh) * 2005-08-31 2007-03-07 北京化工大学 制备高分子量脂肪族聚酯的方法
CN101020746A (zh) * 2007-03-19 2007-08-22 北京化工大学 可生物降解聚酰胺酯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449A (zh) * 2000-03-10 2003-05-07 Dsm有限公司 链延长方法
CN1923872A (zh) * 2005-08-31 2007-03-07 北京化工大学 制备高分子量脂肪族聚酯的方法
CN101020746A (zh) * 2007-03-19 2007-08-22 北京化工大学 可生物降解聚酰胺酯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媛等.聚(己二酸/丁二醇-co-己二酸/乙醇胺)的合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增刊II)》.2007,第34卷第62-64页.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5864B2 (en) 2018-01-23 2023-12-19 Solutia Inc. Interlayers comprising polyesteramide composi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5915A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5915B (zh)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CN102234373A (zh) 扩链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的方法
CN102079814B (zh) 含短聚酰胺段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1020746A (zh) 可生物降解聚酰胺酯的制备方法
CN102234372B (zh) 嵌段可生物降解聚酰胺酯的制备方法
CN101205292B (zh) 一种二聚酸聚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5391B (zh) 一种高分子量脂肪族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2643422A (zh) 可生物降解脂肪族交替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1293957B (zh) 适度交联的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无规嵌段共聚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2604051B (zh) 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34689A (zh) 联合扩链制备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性聚酯的方法
CN103172855B (zh) 一种乳酸-氨基酸共聚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086A (zh) 可生物降解交替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11269759B (zh) 一种制备不同羟值蓖麻油基多元醇的方法
CN104710623A (zh) 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改性聚乳酸的制备方法
CN110467726B (zh) 一种高熔点生物基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072A (zh) 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嵌段混合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5440268A (zh) 一种脂肪族-芳香族-聚乳酸多嵌段共聚物
CN101293956B (zh) 一种适度交联的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无规嵌段共聚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5273185A (zh) 非异氰酸酯法制备脂肪—芳香族混合嵌段热塑性聚氨酯的方法
CN111057224B (zh) 高分子量高顺式含量聚马来酸二元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1547B (zh) 非异氰酸酯法制备酰胺型可生物降解热塑性聚氨酯的方法
CN104356374A (zh) 一种脂肪族-聚乳酸多嵌段共聚物
CN113999389B (zh) 一种长链尼龙与缩二脲的共聚物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65207C (zh) 制备高分子量脂肪族聚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