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5136B -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5136B
CN101585136B CN2009101333881A CN200910133388A CN101585136B CN 101585136 B CN101585136 B CN 101585136B CN 2009101333881 A CN2009101333881 A CN 2009101333881A CN 200910133388 A CN200910133388 A CN 200910133388A CN 101585136 B CN101585136 B CN 101585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dustproof cover
detaching device
dust cap
bearing dust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33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5136A (zh
Inventor
王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333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5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5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5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5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51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涉及轴承加工领域。拆除装置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上的凸起部,凸起部的底部与主体连接;凸起部自所述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窄;在拆除装置轴切面上,凸起部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比轴承的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大出预设长度,且凸起部高度比轴承防尘盖高度高出预设高度。所述方法:将拆除装置凸起部的顶部放置于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上转折点外预设长度处;向下挤压所述拆除装置,使得轴承防尘盖的卷边向中心收缩;收缩后的轴承防尘盖的外径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圈入口外径时提起拆除装置。本发明大大提高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安全性,使轴承的生产制造更有序。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目前机械设备中非常常用的元件,一般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参见图1,为三种比较通用的轴承结构。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外部的灰尘、垃圾等侵入轴承,一般会在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安装防尘盖,参见图2,为安装了防尘盖的轴承的横截面图,其中202为轴承,201为防尘盖,安装在外圈2021和内圈2022之间,呈圆环状,包括卷边和腹部两部分,防尘盖一般由金属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卷边和腹部之间通过弹性挤压紧紧的安置于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以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灰尘、垃圾等侵入。参见图3,为轴承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01所示部分为防尘盖的卷边部分,302所示部分为防尘盖的腹部部分,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上转折点为303所示位置,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下转折点304为所示位置,305所示为轴承防尘盖的高度。
目前,微型轴承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场合,比如用于手表、电动机、高性能玩具中等,而在微型轴承的加工制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防尘盖压入不良的情况,如防尘盖压入过深、变形、松动等异常情况,这时需要将压入不良的防尘盖拆除后,重新压入新的防尘盖。由于微型轴承的尺寸一般都比较小,且压入其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防尘盖一般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所以拆除防尘盖是一件很复杂麻烦的事情,现在通常的做法是,由作业人员借助尖锐的小刀将防尘盖逐个撬落,不仅费力、易将手划破,而且小刀钝化也会影响撬盖的效率,故需经常修磨小刀,严重影响生产有序性。可见,现有的防尘盖拆除技术效率低下,导致微型轴承制造过程的效率无法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以解决微型轴承制造过程中,拆除防尘盖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底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凸起部自所述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窄;
在所述拆除装置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比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大出预设长度,且所述凸起部的高度比所述轴承防尘盖的高度高出预设高度。
所述主体的形状具体为圆柱形。
所述凸起部在所述主体上所呈的形状为圆环形,包括连续的圆环形,或由断续圆弧组成的断续圆环形。
在所述拆除装置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所呈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主体的横切面上两端点间的最大距离,比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下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小预置距离。
所述预置距离为1毫米。
在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底部的内端点和所述顶部端点形成的倾斜线,与所述主体径向之间的角度为50°。
所述预设长度为0.5毫米。
所述预设高度为0.5毫米。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拆除装置,拆除轴承防尘盖的方法,所述轴承防尘盖放置于所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拆除装置凸起部的顶部,放置于所述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上转折点外预设长度处;
向下挤压所述拆除装置,使得所述轴承防尘盖的卷边向中心收缩;
收缩后的轴承防尘盖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圈入口外径尺寸时,提起所述拆除装置。
所述预设长度为0.5毫米。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的轴承防尘盖拆除方案,大大提高了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率,且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性,使得轴承的生产制造更加有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安装了防尘盖的轴承横切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轴承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的轴切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尘盖拆除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尘盖的参数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挤压轴承防尘盖前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挤压轴承防尘盖后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的轴切面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400,用于挤压拆除装置400,包括主体401,和设置在所述主体401上的凸起部402,作用在放置于轴承500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轴承防尘盖600上,使轴承防尘盖产生弹性形变,利用轴承防尘盖弹性形变的前后尺寸变化来达到拆除轴承防尘盖的目的,从而解决现有的微型轴承加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至少如下问题,由于微型轴承的尺寸一般都比较小,且压入其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防尘盖一般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所以拆除防尘盖是一件很复杂麻烦的事情,需要由作业人员借助尖锐的小刀将防尘盖逐个撬落,不仅费力、易将手划破,而且小刀钝化也会影响撬盖的效率,需经常修磨小刀,严重影响生产有序性。
一并参见图4、图5和图6,上述凸起部402的底部403与上述主体401的一端相连接;上述凸起部402自底部403向顶部404逐渐变窄;
在拆除装置400的轴切面上,凸起部402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D,比轴承500的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600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G大出预设长度;优选的,凸起部402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D,比轴承防尘盖600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G大出约0.5毫米,即D=G+0.5mm,也就是说预设长度为0.5mm时,拆除装置400的凸起部402挤压轴承防尘盖时,刚好接触到轴承中的阶梯结构部位,不会对轴承造成损坏,且此时对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成功率也相对来说较高;
并且,为了让轴承防尘盖变形彻底,凸起部402的高度F比轴承防尘盖600的高度I高出预设高度,优选的,凸起部402的高度F比所述轴承防尘盖的高度I高出约0.5毫米,即F=I+0.5mm,也就是说,预设高度最优选的是设置为0.5毫米。
这里,凸起部402在主体401上所呈的形状优选的为圆环形,包括连续的圆环形,或由断续圆弧组成的断续圆环形,为了能够充分挤压轴承防尘盖,使得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成功率更高,此处优选的,断续圆弧之间的间距小于2毫米。
另外,为了避免挤压轴承防尘盖卷边收缩时,接触到拆除装置的主体部分,致使轴承防尘盖向中心的收缩量减小,不能成功将轴承防尘盖从轴承中拆除,进一步的,可以设置主体401的横切面上两端点间的最大距离,比轴承500的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600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下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小预置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400的主体401形状优选的是圆柱体,这样,可以更好的与圆周形凸起部402进行配合,避免挤压轴承防尘盖卷边向中心收缩时,接触到拆除装置的主体部分,致使轴承防尘盖的收缩量减小,不能成功将轴承防尘盖从轴承中拆除。对应的,这时主体401的圆形横切面直径E,小于轴承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600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下转折点之间的距离H,即E<H,优选的,主体401的圆形横切面直径E比H小约1毫米,即E=H-1mm。
进一步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拆除效果,在拆除装置400的轴切面上,凸起部402所呈形状优选为三角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拆除装置400,由于采用的主体部分为圆柱体结构,凸起部为圆周结构,所以使得拆除装置400的生产加工非常容易实现,利用车床按照设定的尺寸直接可以加工出来,而不需要进行多余的工艺,故可以非常高效的生产加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400,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400的成本也很低。
另外,凸起部底部403的内端点4031和顶部端点形成的倾斜线,与主体径向之间的角度R,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当角度R约为50°时,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400,从轴承中拆除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果较好,成功率也较高。
上述各参数的优选尺寸,比如D=G+0.5mm,F=I+0.5mm,E=H-1mm,角度R约为50°等,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到的,当采用上述最优尺寸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400的对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果相对来说较好,拆除的成功率也相对来说较高,而且也不会对轴承造成损坏,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拆除装置400,针对不同尺寸的轴承和防尘盖而言,在拆除装置的轴切面上,其凸起部402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D、主体401的圆形横切面直径E、凸起部的高度F的最优尺寸,可以根据轴承500的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600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G、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下转折点之间的距离H、及轴承防尘盖的高度I的尺寸来确定,举例来说:对于G=15mm、H=18mm、I=2mm的防尘盖而言,那么效果较好、拆除成功率较高的拆除装置的尺寸分别是,D=G+0.5mm=15.5mm,E=H-1mm=17mm,F=I+0.5mm=2.5mm。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400,大大提高了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率,且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性,使得轴承的生产制造更加有序。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还可以有效减少作业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轴承生产的成本。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拆除装置400拆除轴承防尘盖600的方法,轴承防尘盖放置于所述轴承500的内圈和外圈之间,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01:将拆除装置凸起部的顶部404,放置于轴承防尘盖600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上转折点外预设长度处,使拆除装置400的中心轴与轴承的中心轴大体重合,以便挤压设置在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防尘盖时,用力均匀,达到较好的拆除效果。
这里,优选的,上述预设长度约为0.5毫米。
702:向下挤压所述拆除装置400,比如可以施加1000N~2000N的力,使得所述轴承防尘盖的卷边向中心收缩;
703:收缩后的轴承防尘盖的外径小于轴承的外圈入口外径时,提起拆除装置400,轴承防尘盖便很容易的从轴承中被拆除下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拆除装置400拆除轴承防尘盖600的方法,利用挤压防尘盖,使之产生弹性形变,通过弹性形变前后的尺寸变化,实现对轴承防尘盖的拆除。
参见图8和图9,其中尺寸A为挤压前防尘盖的外径尺寸,尺寸B为轴承外圈入口径尺寸,尺寸C为挤压后防尘盖外径尺寸,防尘盖未受拆除装置400挤压时,其状态如图8所示,轴承外圈入口径尺寸B小于防尘盖的外径尺寸A,即B<A,此时防尘盖紧紧的安置于轴承的外圈和内圈之间,可以有效阻挡外界的灰尘、垃圾等进入轴承,从而起到保护轴承,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效果。
而当防尘盖受到拆除装置400的挤压时,其状态如图9所示,防尘盖的卷边向中心收缩卷起,此时防尘盖外径尺寸C小于轴承外圈入口径尺寸B,即C<B,由于防尘盖被挤压后产生形变,形变后防尘盖外径的尺寸C小于轴承外圈入口径尺寸B,此时提起所述拆除装置,防尘盖便可以很容易的从轴承中拆除下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方法中,使用的拆除装置400,虽然凸起部402的高度F略大于所述轴承防尘盖的高度I,当通过挤压防尘盖,使防尘盖彻底形变后,由于拆除装置400的轴切面上,凸起部402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D,略大于轴承500的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600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G,优选的是D大出G约0.5毫米,因而当拆除装置挤压防尘盖,使防尘盖彻底形变时,拆除装置的凸起部刚好接触到轴承中的阶梯结构部位,不会对轴承造成损坏。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方法,为微型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的拆除方案,大大提高了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率,且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性,使得轴承的生产制造更加有序。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还可以有效减少作业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轴承生产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底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凸起部自所述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窄;
在所述拆除装置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比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大出预设长度,且所述凸起部的高度比所述轴承防尘盖的高度高出预设高度;
所述主体的横切面上两端点间的最大距离,比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下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小预置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形状具体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在所述主体上所呈的形状为圆环形,包括连续的圆环形,或由断续圆弧组成的断续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拆除装置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所呈形状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距离为1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底部的内端点和所述顶部端点形成的倾斜线,与所述主体径向之间的角度为50°。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长度为0.5毫米;所述预设高度为0.5毫米。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拆除装置,拆除轴承防尘盖的方法,所述轴承防尘盖放置于所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拆除装置凸起部的顶部,放置于所述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上转折点外预设长度处;
向下挤压所述拆除装置,使得所述轴承防尘盖的卷边向中心收缩;
收缩后的轴承防尘盖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圈入口外径尺寸时,提起所述拆除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长度为0.5毫米。
CN2009101333881A 2009-04-07 2009-04-07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5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33881A CN101585136B (zh) 2009-04-07 2009-04-07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33881A CN101585136B (zh) 2009-04-07 2009-04-07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5136A CN101585136A (zh) 2009-11-25
CN101585136B true CN101585136B (zh) 2011-01-19

Family

ID=41369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338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5136B (zh) 2009-04-07 2009-04-07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5136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5136A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5136B (zh)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CN201647571U (zh) 起料机链条
CN204295235U (zh) 一种实体外圈装配密封圈的旋压装置
CN201535353U (zh) 销齿定位装置
CN201979474U (zh) 防尘盖解除装置
CN203906549U (zh) 一种用于溜冰鞋上的轴承
CN202410739U (zh) 辊式破碎机
CN201769166U (zh) 一种轴承座圈压装工装
CN207711097U (zh) 一种用于光伏加工的转向轮
CN202418201U (zh) 波纹垫片
CN201482894U (zh) 新型的组合式辗压辊
CN101749054B (zh) 汽轮机隔板密封方法
CN220816284U (zh) 一种新型轴承套圈
CN201151201Y (zh) 制粒机压辊壳
CN205371220U (zh) 一种防窜动高强度的汽车挡圈
CN204953901U (zh) 一种铅粒滚切机残余铅粒清除装置
CN208638140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机马达外壳
CN202860619U (zh) 一种啮合式对辊机辊筒
CN207699636U (zh) 一种大拉机退火导电环用垫圈
CN103736833B (zh) 滚冲装置
CN104669930A (zh) 一种轮毂单元
CN201103614Y (zh) 仅由保持架和滚柱构成的滚柱轴承
CN203900116U (zh) 一种三孔式半剖导槽装置
CN203578490U (zh) 卷边机模头
CN202531643U (zh) 一种四列圆柱滚子轴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