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7325B - 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7325B
CN101577325B CN2009100990091A CN200910099009A CN101577325B CN 101577325 B CN101577325 B CN 101577325B CN 2009100990091 A CN2009100990091 A CN 2009100990091A CN 200910099009 A CN200910099009 A CN 200910099009A CN 101577325 B CN101577325 B CN 101577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anode sizing
sizing agent
negative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90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7325A (zh
Inventor
张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ling Hengtai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ling Hengtai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ling Hengtai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ling Hengtai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990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77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77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7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7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73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本锂电池的混合型正极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LiFePO4:0.5~2份;LiCoO2:0.5~2份;导电剂:0.05~0.2份;水性黏合剂:0.1~1.0份;去离子水:0.5~2份;极性溶剂:0.05~0.25份。本锂电池的正极片是涂覆有上述混合型正极浆料的铝箔。本发明的锂电池混合型正极浆料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和钴酸锂材料进行配伍生产的锂电池比容量及比能量方面比较优良,功率高,锂电池安全性能好,循环使用寿命长,生成成本低,能在锂电池实际应用中广泛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使用该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一般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正极极耳、负极极耳、中心端子、绝缘材料、电池壳等组成。按正极材料不同分为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电池。其中作为正极材料的磷酸锂铁(LiFePO4)中锂为正一价;中心金属铁为正二价;磷酸根为负三价,由于结构中的磷酸基对整个材料的框架具有稳定的作用,使得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循环性能。LiFePO4具有一维方向的可移动性,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可逆的脱出和迁入并伴随着中心金属铁的氧化与还原。而LiFePO4的理论电容量为170mAh/g,并且拥有平稳的电压平台3.45V。在LiFePO4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高,并且LiFePO4经过多次充放电,橄榄石结构依然稳定,铁原子依然处于八面体位置,可以做为循环性能优良的正极材料。但是LiFePO4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较小,等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要大于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其离子和电子导电性能不佳,导致充放电倍率性能不佳。
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具有容量发挥稳定、循环寿命长、耐过充能力强、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重结晶造成的微短路现象等突出特点。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312243A)涉及一种电池正极浆料、使用该正极浆料的正极及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正极浆料包括正极材料和溶剂,所述的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导电剂;所述溶剂包括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为LieNifCo1-f-gNgO2和LiCoO2的混合物,式中,0.9≤e≤1.1,0.7≤f≤0.8,0.03≤g≤0.10,N选自Mn、Al、Ti、Cr、Mg、Ca、V、Fe和Zr中的一种,所述LieNifCo1-f-gNgO2和LiCoO2的重量比为95-50∶5-50。该锂电池虽然采用四元材料和钴酸锂混合作为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解决了采用LiFePO4作为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较小,制备的锂电池体积大,充放电倍率性能不佳的缺陷。但是由于Co、Ti、Zr等金属价格昂贵,材料成本较高;而且由于LiCoO2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在过充电状态下,电池温度上升、能量过剩,电池内压急剧上升而有发生自燃或爆炸的危险。制作出的电池其过充不安全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大容量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作为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LiMn2O4能凭其价廉以及相对LiCoO2安全的优势在大容量电池中发挥作用,但单一的LiMn2O4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制作的锂电池容量低及高温循环性能差,仍未能在实际锂电池中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容量大、成本低和比容量及比能量方面都比较优良,安全性能好的锂电池用混合型正极浆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该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LiFePO4:0.5~2份;  LiCoO2:0.5~2份;
导电剂:0.05~0.2份;水性黏合剂:0.1~1.0份;
去离子水:0.5~2份; 极性溶剂:0.05~0.25份。
磷酸锂铁(LiFePO4)在充电过程中,铁原子位于八面体位置,均处于高自旋状态。虽然磷酸铁锂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以及优良的高温循环性能和极高的安全性能。但是纯的磷酸铁锂材料的导电性和锂离子扩散性能差,从而导致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差;此外纯的磷酸铁锂材料的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比较低,不易加工,正极浆料的涂覆比较困难,不能满足锂电池体积小、重量轻,放电平台稳定,自放电小,容量和功率大的要求。并且电池容量偏低无法满足动力电池的高容量和超大功率的要求。LiCoO2是二维锂离子通道的正极材料。它属于α-NaFeO2型层状结构的,基于氧原子的立方密堆积,Li+和Co3+各自位于立方密堆积中交替的八面体位置。但因Li+和Co3+与氧原子层的作用力不同,氧原子的分布并非理想的密堆积结构,而是由立方对称畸变为六方对称。用LiCoO2作为正极材料制作的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充放电电压平稳,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但是LiCoO2价格昂贵,实际比容量仅为其理论容量(274mAh·g-1)的50%左右,钴的利用率较低;此外,LiCoO2的抗过充电性能较差,在较高充电电压下比容量迅速降低。而本发明用磷酸铁锂材料和钴酸锂材料进行配伍既节省了材料的成本,而且作为正极材料制成的锂电池容量比较高,适用于严格限制重量和体积但又要求高能量的需求,而且制备的锂电池安全性能好,循环使用寿命长。但是磷酸铁锂材料和钴酸锂材料采用普通的黏合剂(如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等)进行粘结,粘结牢度差,抗疲劳强度小,柔韧度较差,抗氧化,抗还原能力较弱。本发明采用水性黏合剂进行粘合可以解决磷酸铁锂材料和钴酸锂材料的粘结牢度等问题。
在上述的混合型正极浆料中,作为优选,该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该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LiFePO4:0.8~1.5份;LiCoO2:0.8~1.5份;
导电剂:0.1~0.15份;水性黏合剂:0.5~0.8份;
去离子水:0.8~1.5份;极性溶剂:0.1~0.2份。本发明对上述成份进一步的优化和限制,通过限制和优化得到的混合型正极浆料制备的锂电池在容量、成本和比容量及比能量方面更加优良,安全性能更好,循环使用寿命更长。
在上述的混合型正极浆料中,所述的导电剂为鳞片石墨和导电碳黑中一种或两种。相对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所述导电剂的含量可以是常规锂离子电池正极中导电剂的含量。一般情况下,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为0.05~0.2份。优选情况下,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为0.1~0.15份,减少导电剂的用量可以提高电池容量,并且减小电池厚度。本发明所述导电碳黑可以常规锂电池中使用的导电碳黑。优选情况下,本发明所述导电碳黑为DBP吸油值为450~500毫升/100克,所述导电碳黑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40微米。当所述导电碳黑的DBP吸油值在上述范围中时,能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放电性能。另外,适当降低导电碳黑的平均粒子直径也可以提高其导电性。所述导电碳黑均可以商购得到。另外,所述DBP吸油值是指100克碳黑吸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体积(毫升)数。所述的鳞片石墨可以是常规锂电池中使用的鳞片石墨。所述的鳞片石墨可以商购得到。
在上述的混合型正极浆料中,所述的水性黏合剂为F-105水性黏合剂。本发明选用F-105水性黏合剂,该水性黏合剂可以很好的粘结磷酸铁锂和钴酸锂材料,它具有粘结牢度高,抗疲劳强度大,柔韧度好,抗氧化,抗还原能力强的特点。所述的F-105水性黏合剂可以商购得到。
在上述的混合型正极浆料中,所述的极性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将正极材料分散到极性溶剂中所形成的浆料体系中,由于正极材料和上述极性溶剂都是极性较强的物质,彼此间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为了达到更好的分散效果,优选情况下,本发明采用的极性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上述的极性溶剂可以商购得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壳体、上盖、下盖、盖帽、电解液和由正、负极片和隔膜纸卷绕成的电芯单元,所述的正极片为涂覆有上述的混合型正极浆料的铝箔。本锂电池中制作正极片铝箔的厚度0.014~0.018mm,涂覆时正极浆料的粘度为1000~2000mPaS,正极浆料的颗粒小于150目。涂覆面密度为1.6g~1.85g/100cm2,此外为了加快电解液的渗透速度,使得电芯极片吸收电解液的速度加快;使注液十分容易达到工艺标准范围;减少了注液后电芯的陈化时间;缩短了电池的生产周期;减少了电芯的不良品率;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作为电芯单元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上可设置有渗透孔。本锂电池采用的电解液为电解质锂盐和非水溶剂的混合溶液,对它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本领域常规的电解液。比如电解质理盐选自六氟磷酸锂(LiPF6)、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六氟砷酸锂、卤化锂、氯铝酸锂及氟烃基磺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选用链状酸酯和环状酸酯混合溶液,其中链状酸酯可以为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二丙酯(DPC)以及其它含氟、含硫或含不饱和键的链状有机酯类中的至少一种,环状酸酯可以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亚乙烯酯(VC)、γ-丁内酯(γ-BL)、磺内酯以及其它含氟、含硫或含不饱和键的环状有机酯类中的至少一种。本锂电池中隔膜纸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具有电绝缘性能和液体保持性能。所述隔膜纸可以选自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锂电池中所用的各种隔膜纸,例如聚烯烃微多孔膜、聚乙烯毡、玻璃纤维毡或超细玻璃纤维纸等。
本锂电池的结构是现有锂电池普通的结构,所述的上盖与盖帽直接通过密封焊接,所述的盖帽上还设置有注液孔和气密结构。所述的电芯单元垂直于其卷绕方向的上端贴有设置有渗透孔的胶纸。所述的渗透孔的直径为0.6~0.8mm。所述的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此外本锂电池电芯单元,包括隔膜、正负极片和极耳组成,隔膜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在正负极片上均焊接有至少一个极耳,在正极片上间隔焊接有至少一个极耳,在负极片上间隔焊接有至少一个极耳。所述的正极耳由铝条经过超声波点焊在正极片上,所述的负极耳由镍条经过超声波点焊在负极片上。由于在正负极片上各点焊有一个以上的极耳,造成电池内阻小,大电流放电温度降低,放电平台高。
在上述的锂电池中,所述的负极片为涂覆有负极材料的铜箔,所述的负极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石墨:0.5~2份;        导电剂:0.01~0.1份;
负极粘结剂:0.1~0.3份;去离子水:1~2份;
溶剂:0.05~0.15份。
本锂电池中制作负极片铜箔的厚度0.007~0.012mm,涂覆时负极材料的粘度为1500~2500mPaS,正极浆料的颗粒小于120目。涂覆面密度为0.90g~1.2g/100cm2。
在上述的锂电池中,所述的导电剂为镍粉、导电碳黑中一种。
在上述的锂电池中,所述的负极粘结剂由亲水性粘结剂和憎水性粘结剂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0.5∶1~2∶1;所述的亲水性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憎水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上述的锂电池中,所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锂电池中所述负极采用本领域内所公知的负极,即含有负极片和涂覆在该负极片上的负极材料层。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石墨、粘结剂以及导电剂等。所述粘结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用于锂电池负极的各种粘结剂,优选所述的负极粘结剂由亲水性粘结剂和憎水性粘结剂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0.5∶1~2∶1,所述的亲水性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憎水性粘结剂为为聚四氟乙烯、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还包括导电剂。由于导电剂用于增加电极的导电性,降低电池的内阻。以负极材料为基准,导电剂的含量一般为0.1~7重量%。所述导电剂可以选自导电碳黑、镍粉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上述负极材料可以商购得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锂电池混合型正极浆料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和钴酸锂材料进行配伍生产的电池比容量及比能量方面比较优良,功率高,锂电池安全性能好,循环使用寿命长,生成成本低,能在锂电池实际应用中广泛推广。
2、本发明的锂电池重量轻,体积小,放电平台稳定,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锂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锂电池电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生产锂电池工艺流程图。
图中,1、壳体;2、正极片;3、负极片;4、渗透孔;5、电芯单元;6、隔膜;21、正前极耳;22、正后极耳;31、负前极耳;32、负后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锂电池,包括壳体1、上盖、下盖、盖帽、电解液和由正、负极片3和隔膜纸卷绕成的电芯单元5,下盖上设有防爆泄压机构,电芯单元5中的正极片2和负极片3上均设置有渗透孔4。
在上盖与盖帽直接通过密封焊接,所述的盖帽上还设置有注液孔和气密结构。电芯单元5垂直于其卷绕方向的上端贴有设置有渗透孔4的胶纸。本实施例中的渗透孔4的直径为1mm。本锂电池的壳体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本锂电池电芯单元是由隔膜6,正极片2,负极片3和极耳组成,隔膜6位于正极片2和负极片3之间。在正极片2的头部焊接有一个正前极耳21,在正极片2的尾部焊接有一个正后极耳22,在负极片3的头端焊接有一个负前极耳31,在负极片3的尾端焊接有一个负后极耳32,也就是说每片正负极片头部和尾部都焊接有极耳,正极片2、负极片3及隔膜6由专用的卷芯夹具向同一方向逐层卷绕,且保持正极片2、负极片3和隔膜6宽度方向的中心始终对齐,张紧力度一致,卷绕成型后电芯单元将有两对极耳引出。
实施例1
如图3生产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所示,按照表1中实施例1的正极材料进行搅拌混合5~10小时,混料后正极浆料的粘度为1500±500mPaS,正极浆料的颗粒小于150目。按照表2中实施例1的负极材料进行搅拌混合5~10小时,混料后负极浆料的粘度为2000±500mPaS,负极浆料的颗粒小于120目。
选择厚度为0.016±0.002mm,长度X宽度为(900土2)X(56.5±0.2)mm的纯铝箔,用烘箱将混料后的正极浆料的溶剂蒸发,然后在恒温为20℃的条件下涂覆于纯铝箔上,涂覆面密度为1.8±0.020g/100cm2。选择厚度为0.009±0.002mm,长度X宽度为(950土2)X(58土0.2)mm的双光铜箔,用烘箱将混料后的负极浆料的溶剂蒸发,然后在恒温为30℃的条件下涂覆于铜箔上,涂覆面密度为0.890±0.015g/100cm2
将涂覆有正极浆料的正极大卷片放入到充入氮气,温度为105±5℃,真空度为-0.085±0.010MPaS的烘箱中烘烤10~15小时,其中为了防止氧化,每3小时在烘箱内充放一次氮气,要求氮气的纯度≥99.5%。将涂覆有负极浆料的负极大卷片放入到充入氮气,温度为110±5℃,真空度为-0.085±0.010MPaS的烘箱中烘烤10~12小时,其中为了防止氧化,每3小时在烘箱内充放一次氮气,要求氮气的纯度≥99.5%。
将上述烘烤后的正极大卷片和负极大卷片放在压力为50~100吨的轧片机进行轧片,正极轧片厚度为0.190±0.002mm,负极轧片厚度为0.105±0.002mm,轧片后进行裁片。
裁片后将片状的正、负极片剪成条状的正、负极片,其中保证正、负极片无毛刺,边缘无弯曲。用超声波电焊机在在正极片2的头部点焊铝条焊接成一个正前极耳,在正极片的尾部点焊铝条焊接有一个正后极耳,正极耳的规格为厚度×宽度×长度=0.10×4.0×73.0mm,超声波点焊后拍平并在铝条上贴普通的茶色高温胶纸,其中茶色高温胶纸的规格为宽度×长度=8.0×68.0mm。用超声波电焊机在负极片的头端点焊镍条焊接有一个负前极耳,在负极片的尾端点焊镍条焊接有一个负后极耳,其中形成负前极耳的镍条规格为厚度×宽度×长度=0.07×3.0×65.0mm,形成负后极耳的镍条规格为厚度×宽度×长度=0.10×4.0×71.0mm,超声波点焊形成极耳后拍平并在镍条上贴普通的茶色高温胶纸,其中茶色高温胶纸一的规格为宽度×长度=12.0×59.0mm,茶色高温胶纸二的规格为宽度×长度=12.0×63.0mm。
将上述制作而成的正、负极片放入到充入氮气,温度为90±5℃,真空度为-0.085±0.010MPaS的烘箱中烘烤1~3小时,其中为了防止氧化,要求氮气的纯度≥99.5%。烘烤后对正、负极片分别进行刷片,真空吸尘后采用半自动卷绕机进行卷绕,其中正极片在上,负极在下,中间设置隔膜纸,其中隔膜纸的规格为厚度×宽度=0.020×60.0mm,卷绕后对卷芯进行真空吸尘并检测卷芯是否短路,然后装上下绝缘垫片,并折好极耳。然后将卷芯装入钢壳中,将负极极耳用频率为9.5~15Hz的高频焊接机焊牢在钢壳底部,焊接时要求焊接牢固,无虚焊,无明显焊印。为了便于盖帽,对锂电池坯件进行滚槽,其中颈厚为3.65~3.80mm,内径规格为14.20±0.10mm,下截高度为60.90±0.10mm,外径小于等于18.10mm,钢壳总高度为66.30±0.10mm,滚槽后采用真空吸尘,吸去滚槽时产生的金属碎屑。
将上述滚槽后的锂电池坯件放入到充入氮气,温度为80℃~90℃,真空度为-0.085±0.010MPaS的烘箱中烘烤45~50小时,其中为了防止氧化,要求氮气的纯度≥99.995%。烘烤后注入普通的锂电池电解液,注液前需测电池是否短路,采用抽真空的方式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坯件内,注液量为10.2±0.10g,分两次注液。注液后通过激光焊机将将正极片上的铝带和盖帽连在一起并对盖帽进行封口,将铝带焊接在盖帽上时要求无虚焊,无发黑,无焊穿。封口后进行化成分容,化成工序必须一次性不间断地完成,中途不可随意中止或停止化成曲线应光滑连结,电流应控制在0.05℃/30分钟、0.1C/120分钟、0.2C/360分钟,恒流充满后转为恒压继续充,务求一次性充足。将电性能各项指标均符合工艺要求的电池与各项电性能指标末达工艺要求的电池分别置放入库。
实施例2~5
按照表1中实施例2~5的正极材料和表2中实施例2~5的负极材料进行混料,其它工艺流程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表1:实施例1~5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重量配比(kg)
Figure G2009100990091D00111
其中实施例1中所述的导电剂为鳞片石墨;所述的极性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实施例2中所述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所述的极性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
实施例3中所述的所述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所述的极性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实施例4中所述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和鳞片石墨,两者之间的重量比为8∶6;所述的极性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实施例5中所述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和鳞片石墨,两者之间的重量比为5∶5;所述的极性溶剂为二乙基甲酰胺。
表2:实施例1~5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重量配比(kg)
其中实施例1中所述的导电剂为镍粉;所述的负极粘结剂由亲水性粘结剂和憎水性粘结剂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0.5∶1,所述的亲水性粘结剂为羧乙基纤维素,所述的憎水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实施例2中所述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所述的负极粘结剂由亲水性粘结剂和憎水性粘结剂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1∶1,所述的亲水性粘结剂为聚乙烯醇,所述的憎水性粘结剂为丁苯乳胶;所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实施例3中所述的导电剂为镍粉;所述的负极粘结剂由亲水性粘结剂和憎水性粘结剂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1.5∶1,所述的亲水性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的憎水性粘结剂为丁苯乳胶;所述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实施例4中所述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所述的负极粘结剂由亲水性粘结剂和憎水性粘结剂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1.0∶1,所述的亲水性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的憎水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实施例5中所述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所述的负极粘结剂为负极粘结剂由亲水性粘结剂和憎水性粘结剂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2∶1,所述的亲水性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的憎水性粘结剂为丁苯乳胶;所述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随机抽取实施例1~5制作的锂电池样品,在恒压充电和恒流放电状态下对其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本锂电池样品恒压充电状态下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性能
  循环次数   设定电流(mA)   设定电压(V)   起始电压(V)   终止电压(V)   终止容量(mAh)
  1   550   3.650   2.678   3.650   1031.553
  101   550   3.650   3.145   3.650   942.691
  201   550   3.650   3.185   3.650   888.367
  301   550   3.650   3.203   3.650   861.698
  401   550   3.650   3.201   3.650   841.427
  501   550   3.650   3.205   3.650   804.076
  601   550   3.650   3.204   3.650   789.197
  701   550   3.650   3.203   3.650   764.597
  801   550   3.650   3.204   3.650   746.357
表4:本锂电池样品恒流放电状态下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性能
  循环次数   设定电流(mA)   设定电压(V)   起始电压(V)   终止电压(V)   终止容量(mAh)
  1   11000.000   2.000   2.898   1.992   959.793
  101   11000.000   2.000   2.838   1.980   935.170
  201   11000.000   2.000   2.792   1.951   892.547
  301   11000.000   2.000   2.868   1.952   867.618
  401   11000.000   2.000   2.855   1.968   837.062
  501   11000.000   2.000   2.846   1.976   800.556
  601   11000.000   2.000   2.816   1.995   776.252
  701   11000.000   2.000   2.791   1.961   764.073
  801   11000.000   2.000   2.779   1.982   745.149
从表3、表4可以看出:本锂电池重量轻,体积小,放电平台稳定,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用途广泛,安全性能好。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Claims (2)

1.一种锂电池,包括壳体、上盖、下盖、盖帽、电解液和由正、负极片和隔膜纸卷绕成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片为涂覆有混合型正极浆料的铝箔;所述的混合型正极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LiFePO4:0.5~2份;   LiCoO2:0.5~2份;
导电剂:0.05~0.2份; 水性黏合剂:0.1~1.0份;
去离子水:0.5~2份;  极性溶剂:0.05~0.25份;
上述所述的水性黏合剂为F-105水性黏合剂;所述的极性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正极片铝箔的厚度0.014~0.018mm,涂覆时正极浆料的粘度为1000~2000mPa·S,正极浆料的颗粒小于150目,涂覆面密度为1.6g~1.85g/100cm2;所述的电芯单元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上设置有渗透孔;
所述的负极片为涂覆有负极材料的铜箔,所述的负极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石墨:0.5~2份;         导电剂:0.01~0.1份;
负极粘结剂:0.1~0.3份; 去离子水:1~2份;
溶剂:0.05~0.15份;
上述的负极材料中所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上述的正、负极材料中所述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且导电碳黑的DBP吸油值为450~500毫升/100克,平均粒子直径为20~4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粘结剂由亲水性粘结剂和憎水性粘结剂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0.5∶1~2∶1;所述的亲水性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憎水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两种。
CN2009100990091A 2009-05-27 2009-05-27 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7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90091A CN101577325B (zh) 2009-05-27 2009-05-27 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90091A CN101577325B (zh) 2009-05-27 2009-05-27 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7325A CN101577325A (zh) 2009-11-11
CN101577325B true CN101577325B (zh) 2012-08-08

Family

ID=4127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900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7325B (zh) 2009-05-27 2009-05-27 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77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4881B1 (ko) * 2010-11-02 2014-04-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2347513A (zh) * 2011-09-30 2012-02-08 湖南大学 一种高性能水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JP5937438B2 (ja) * 2012-06-29 2016-06-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1224058A (zh) * 2018-11-24 2020-06-02 深圳市三奇科技有限公司 超低温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配料的方法
CN109883143B (zh) * 2018-12-26 2021-11-05 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烘干工艺
CN109786710B (zh) * 2019-01-23 2020-06-19 曹怡珺 一种磷酸铁锂和钴酸锂的混合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940A (zh) * 2003-08-26 2004-03-31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1212048A (zh) * 2006-12-30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含有该正极材料的电池
CN101315975A (zh) * 2007-05-28 2008-12-03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电池正极和使用该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1355164A (zh) * 2007-07-25 2009-01-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正极和采用该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940A (zh) * 2003-08-26 2004-03-31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1212048A (zh) * 2006-12-30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含有该正极材料的电池
CN101315975A (zh) * 2007-05-28 2008-12-03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电池正极和使用该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1355164A (zh) * 2007-07-25 2009-01-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正极和采用该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54096A 2006.02.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7325A (zh)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4169B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CN20168202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1577324A (zh) 磷酸铁锂电池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磷酸铁锂电池
CN101699590B (zh) 一种混合超级电容器
CN103730683B (zh) 一种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65284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638480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7482253A (zh)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
CN102361095B (zh) 一种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65795A1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5609666U (zh) 一种安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片
CN100487955C (zh) 一种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锂二次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3098264B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
CN103021671A (zh) 锂离子电池电容器
CN101577325B (zh) 一种混合型正极浆料及使用该正极浆料的锂电池
CN101183730A (zh) 一种磷酸铁锂铝壳8安时圆柱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CN1120184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226256A (zh) 用于钛酸锂电池的改性阴极材料及钛酸锂电池
CN101188310A (zh) 一种磷酸铁锂铝壳圆柱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CN109817868A (zh) 一种高电压、高安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7476A (zh)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制造方法
WO2020043151A1 (zh) 正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JP2011192561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841028B (zh) 摩托车及汽车启动电源用锂电池正极浆料及锂电池
CN10241238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