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0643B - 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0643B CN101550643B CN2009101333063A CN200910133306A CN101550643B CN 101550643 B CN101550643 B CN 101550643B CN 2009101333063 A CN2009101333063 A CN 2009101333063A CN 200910133306 A CN200910133306 A CN 200910133306A CN 101550643 B CN101550643 B CN 1015506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ft start
- make
- control
- unit
- turning b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其可以在缝制开始前将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及软启动控制都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自动判别对设定了用于形成最佳线迹的线迹校正值α、β的最优化控制的妨碍,防止因双重设定或忘记解除设定而发生前述最优化控制失败,引起线迹偏移或针距不一致(缩小),可以使缝制质量良好。进行下述控制:在软启动控制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都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判断对执行软启动控制后的情况下的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有无妨碍,在判断有妨碍的情况下,确定不执行前述软启动控制,而仅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返缝制控制装置,其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以在自动切线缝纫机中进行缝制开始的防松脱。
背景技术
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的功能为,通过由设定输入单元设定规定的针数A(在图8、9、10中表示4针的例子),利用控制单元在缝制开始时对针数进行计数,通过自动地使折返缝制用致动器接通/断开,将布料反向输送前述针数,从而可以实现缝制开始的美观的防松脱线迹(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在自动切线缝纫机中,以该防松脱为目的而动作的初始自动折返缝制的控制为,在该缝制作业开始之前,除了图8中的A所示的用于折返缝制的正向针数4,和图8中的B所示的其反方向的针数4之外,还设定折返缝制运针速度Xrpm,以及根据α范围、β范围任意设定线迹校正值α、β,然后,与缝制相配合,按下例如图9所示的初始自动折返缝制设定输入单元的有效/无效设定开关Y,进行缝制。
图10是前述图8所示的4针的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时序图。此外,前述缝制线迹校正值α,表示为了使正反线迹对齐而使动作定时最优化的校正量,其考虑了用于将正向运针向反向运针切换的、设置在公知的进给量调节机构上的折返缝制螺线管等致动器的动作延迟(具体地说,是螺线管的吸引延迟)。
缝制针数的计数及致动器动作的驱动开始控制,根据下述的针上方位置和针下方位置信号中、特别是作为布料进给结束而形成线迹的定时的针下方位置信号(1~4的标号表示第1针~第4针)实现,前述针上方信号和针下方信号,是由设置于使针上下移动的缝纫机主轴上的编码器,对应于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而以大约40°的宽度输出的编码器脉冲。
前述线迹校正值α也由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的校正值表示,可以设定以设定针数4的1针前的第3针的针下方位置信号为基准而加减计算后的相当于前后1针(±360°)的校正值,在图10的例子中,α以折返缝制针数第4针的1针前的第3针的针下方位置信号为基准,设定为在其之前(减去)的定时E。如果由内部定时器的计数器检测到该定时E,使设置在缝纫机进给齿的进给量调节机构(未图示)上的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信号(螺线管信号)为ON,在定时F,前述进给量调节机构开始动作,进给方向开始从正向缝制变为反向缝制,在定时G,即在与输出表示第4针的针刺入布料而形成线迹的第4针的针下方信号时刻同时,完成进给方向的反转。
因此,之后形成的第5针的线迹,因为与第4针的线迹的进给方向相反,并以相同的线迹针距形成,所以可以形成往复的线迹一致的美观的折返缝制。
另外,线迹校正值β是针对弹簧等的动作延迟等而使动作定时最优化的校正量,该弹簧等是在形成反向运针的第5~8针的线迹之后,用于向正向的运针切换的折返缝制机构中使用,用于解除前述致动器的吸引。其校正量可以与线迹校正值α同样地确定。
另外,当前,为了防止发生缝制初始的所谓“跳线”现象,或防止缝线从针棒脱落,有时要进行软启动的控制(以下简称软启动(SS)控制),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缝制刚开始之后的对驱动轴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的旋转速度设定为低速,降低针棒与天秤的移动速度而开始驱动(参照专利文献2)。在这种软启动控制中,也在其缝制作业开始之前,设定使其软启动的针数N和软启动速度Zrpm。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15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2996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并且,在设定该软启动控制,并使前述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有效的情况下,如果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中的前述致动器驱动开始定时E之前,不结束在软启动控制中设定的针数N的以软启动速度Zrpm进行的运针而以通常的速度进行驱动,则前述线迹校正值α不是适当的值,在输出第4针的针下方位置信号之前的布料进给中途进行进给方向的反转,第4针的进给针距缩短,所以会发生其与第5针的进给针距不一致,或正向线迹与反向线迹偏移的问题。
具体地说,如图7的进行3针折返缝制的螺线管的动作、和进行2针软启动之后使缝制速度增大为折返缝制速度(通常的缝制速度)的情况下的缝制动作的时序图所示,在动作定时的最优化过程中,根据以折返缝制速度(通常缝制速度)驱动获得使缝针上下移动的驱动力的缝纫机电动机时的缝纫机主轴的角度,确定线迹校正值α、β。因此,在折返缝制螺线管接通的定时E,缝纫机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慢的情况下,即,如软启动时的软启动缝制速度那样运针速度慢的情况下,螺线管的吸引完成角度加快,如果在与针移动至下位置的时刻H相比提前的布料进给期间的中途G,且在进给齿与针板相比位于上方时,进给方向反转而切换为折返缝制,则其第3针的线迹针距缩短,与折返线迹不对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情况下,需要解除软启动控制的设定,但在其每一次的手动操作中,往往会忘记进行解除或恢复解除,而在发生了缝制初始自动折返缝制的跳线或折返缝制的线迹偏移等问题之后才注意到设定错误。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其在缝制开始前将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及软启动控制都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发生线迹偏移或针距不对齐(缩短),使缝制质量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涉及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为,其可以将下述单元设定为有效: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其在通常的缝制前以预先设定的折返缝制针数进行折返缝制,该折返缝制是驱动折返缝制螺线管,使进给齿的进给方向从正向进给反转为反向进给;以及软启动单元,其以低于通常的缝制速度的软启动缝制速度,进行在缝纫机缝制开始时预先设定的软启动针数的缝制,在前述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中,执行加减线迹校正值而使前述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开始定时最优化的缝制,该折返缝制螺线管控制用于从正向运针切换为反向运针的驱动,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其在前述软启动单元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均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判断如果执行软启动是否会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产生妨碍,在以前述软启动缝制速度进行缝制过程中驱动折返缝制螺线管时,判断有妨碍,不执行前述软启动单元,仅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涉及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前述软启动单元中设定的软启动针数是大于或等于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中设定的折返缝制针数的针数的情况下,或者,虽然在前述软启动单元中设定的软启动针数是少于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中设定的折返缝制针数的针数,但在软启动单元中设定的软启动针数缝制结束定时,迟于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中的加减前述线迹校正值后的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开始定时的情况下,判断如果执行软启动单元控制则会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产生妨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即使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及软启动单元都被设定为有效,也可以通过自动判别对线迹对齐的妨碍,可靠地防止因双重设定或忘记设定恢复而使预先设定的最佳控制失败,从而发生线迹偏移或针距不一致,使缝制质量恶化的情况,使得缝制完成后的缝制状态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的缝纫机的要部外观图。
图2是同时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切线缝纫机的控制系统和控制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中的初始自动折返缝制的控制的主流程。
图4是前述主流程的子程序即模式设定的控制及设定内容的流程。
图5是表示由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形成的线迹的图示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折返缝制针数的设定输入单元的一个例子的要部说明图。
图7是进行了软启动控制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情况下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的缝制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由现有的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形成的线迹的图示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现有的折返缝制针数的设定输入单元的一个例子的要部说明图。
图10是现有的未进行软启动控制而进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情况下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的缝制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4,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缝纫机1,如图1的外观图所示,在作业台2上搭载缝纫机主体3。在该作业台2的下部,配置缝纫机电动机4及作为缝纫机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5,缝纫机电动机4和缝纫机主体3利用传动带8连结,该传动带8架设在设置于缝纫机电动机4的旋转轴上的带轮6、与安装在缝纫机主体3的主轴上的缝纫机带轮7之间。
此外,在作业台2的下方,可转动地设置作业者用脚操作的缝纫机踏板10,该缝纫机踏板的踏入量经由连杆12传递至踏板传感器11。踏板传感器11利用CCD传感器或增量编码器等检测其踏入量,将其数据经由未图示的连接器向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5发送。此外,缝纫机踏板10通过前踏进行通常的缝制(前进),通过后踏进行自动切线控制。
另外,在缝纫机主体3内,作为驱动布料压脚提升、拔线器、折返缝制、压线盘上升装置等的各致动器,设置切线螺线管14、压脚提升螺线管15、拔线器螺线管16、折返缝制螺线管(反向螺线管)17等,它们分别由控制单元5在规定的定时进行驱动控制。
并且,在缝纫机主体3上设置由液晶显示装置等构成的显示器18,和进行各种设定项目的输入的作为设定输入单元的设定操作面板19(在图1中未图示)。
另外,在缝纫机主体3的安装在未图示的缝纫机主轴上的缝纫机带轮7上,设置作为针位置检测单元的针位置检测器20。作为针位置检测器20,例如可以举出磁体式的针位置检测器,其由固定在缝纫机带轮7的内侧而与缝纫机带轮7一体旋转的磁体,和以与该磁体相对的方式固定在缝纫机主体3上的磁性检测元件构成,该针位置传感器以大约40°的宽度检测通过前述主轴电动机的旋转而上下移动的缝针位于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的状态,对应于其检测结果,输出图7所示的针位置检测信号。特别地,因为针下方位置信号检测到布料进给结束而形成线迹的状态,所以对该针下方位置信号进行计数而求出针数。
另外,在缝纫机电动机4的旋转轴上设置作为旋转信号输出单元的电动机编码器21。电动机编码器21输出编码器脉冲,该编码器脉冲是与由缝纫机电动机4驱动的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旋转信号。并且,控制单元5根据这些来自踏板传感器11、电动机编码器21、缝纫机的针位置检测器22等的数据或检测信号,控制缝纫机电动机4的旋转及前述各螺线管的驱动。
图2是同时表示该缝纫机1的控制系统和前述控制单元5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控制缝纫机1的各个部件和缝纫机电动机4的驱动的控制单元5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其具有作为控制单元的CPU 25,该CPU 25连接有只读存储器(ROM)2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3、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24等外部存储单元。
前述CPU 25具有计数单元,其对通过缝纫机电动机4的旋转驱动而上下移动的缝针的实际缝制针数进行计数。
另外,前述CPU 25的EEPROM 24作为存储单元起作用,其存储从后述的作为设定输入单元的设定操作面板19输入的下述内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设定针数、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执行·不执行的区分的设定、软启动控制的设定针数、软启动控制时的缝制速度、软启动控制的执行·不执行的区分的设定、通常缝制时的缝制速度、以及线迹校正值。
并且,在控制单元5的输出侧连接下述各个致动器的驱动电路:缝纫机电动机驱动电路31,其根据从CPU 25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使缝纫机电动机4旋转驱动;显示器驱动电路32,其驱动配置在缝纫机主体3的正面的显示器18;切线驱动电路33,其使切线螺线管14驱动;压脚提升驱动电路34,其使压脚提升螺线管15驱动;拔线器驱动电路35,其使拔线器螺线管16驱动;以及缝制驱动电路36等,其使折返缝制螺线管17驱动。
另一方面,在输入侧连接:前述电动机编码器21、踏板传感器11、针位置检测器20、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作为设定输入单元的设定操作面板19等。
电动机编码器21在缝纫机电动机4的旋转轴每旋转固定角度(例如1°)时产生编码器脉冲,该编码器构成主轴旋转角度检测单元,其进行缝纫机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检测、相位检测、及缝纫机主轴角度检测。
来自踏板传感器11的缝纫机踏板10的踏入量的数据,从控制单元5经由缝纫机电动机驱动电路31,在缝纫机电动机4的旋转·停止及旋转速度控制中使用,前述缝纫机电动机经由同步带8使缝纫机主轴旋转。
并且,从该构成主轴角度检测单元的针位置检测器20输出的针上方位置的检测信号,除了进行针数计数之外,如前所述,还作为计数单元26对编码器脉冲进行计数时的基准使用。
并且,控制单元5的CPU 25作为控制单元起作用,根据前述电动机编码器21、踏板传感器11、针位置检测器20等的输入信号,控制显示器18的显示、及作为致动器的各个螺线管及电动机4的驱动。
即,如果根据下述的编码器脉冲,检测到由后述的线迹校正值α、β校正后的前述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则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控制致动器驱动的控制单元进行下述控制,即,根据前述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切换自动折返缝制螺线管的接通/断开定时,前述编码器脉冲是以缝纫机针位置检测器检测到的针位置检测信号为基准进行计数而得到,对应于直接与缝纫机主轴连结的缝纫机电动机的旋转角度而由电动机编码器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中,通过由前述设定操作面板19预先输入该缝纫机1的基本设定事项而进行设定。
在前述基本设定事项中包含:设定针数A,其用于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该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是在通常的缝制前,以折返缝制用缝制速度,进行由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设定的针数的折返缝制;设定针数N,其用于软启动控制,该软启动控制是以低于通常缝制速度的缝制速度,由软启动单元进行在缝制开始时设定的针数的缝制;线迹校正值α,其用于在前述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中,使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开始定时最优化,该折返缝制螺线管控制用于从正向运针切换为向反向的运针的驱动;以及线迹校正值β等,其用于针对弹簧等的动作延迟等而使动作定时最优化,该弹簧用于解除由前述致动器进行的吸引。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进行下述控制:在前述软启动控制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均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对下述的在软启动控制中设定的缝制针数N、和下述的达到前述折返缝制螺线管17的驱动开始定时的针数进行比较,在软启动控制中设定的缝制针数N的缝制结束定时,迟于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中的前述折返缝制螺线管17的驱动开始定时的情况下,确定不执行软启动控制,而仅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前述缝制针数N从作为设定输入单元的设定操作面板19输入,前述达到前述折返缝制螺线管17的驱动开始定时的针数,是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中的上述设定的针数A上加减线迹校正值α而得到的。
对于该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中的驱动控制,使用图3的流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首先,作为控制单元的CPU 25,在电源接通时,首先判断作业者是否选择了用于设定缝纫机1的基本设定事项的模式设定(ST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选择模式设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按下配置在缝纫机主体3上的未图示的设定开关的同时接通电源而进行切换。
前述CPU 25在进行了该操作的情况下(ST1的是),判断作业者选择了模式设定,转入设定模式。
并且,在前述设定模式中,如图4所示,从设定操作面板19输入初始自动折返缝制速度设定X(rpm)、软启动速度设定Z(rpm)、软启动设定针数N(2针)、前述线迹校正值α(-60°)、线迹校正值β等的数值,并分别输入图5、图6所示的初始自动折返缝制的正向缝制针数A(3针)、和通过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而使进给方向反转后的反向缝制针数B(3针)(ST101),暂时断开电源,结束设定。
在电源接通时不进行按下设定开关操作的情况下,判断用户未选择模式设定(ST1的否),以当前设定的状态结束。然后,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的初始自动折返缝制(SBT)控制、及软启动单元的软启动(SS)控制进行设定操作(ST2)。在该设定操作中,除了使各控制有效或无效之外,还设定缝制图案、缝制图案的缝制工序数、以及每个前述缝制工序的缝制针数等。此外,在未进行变更的情况下,该设定操作以当前设定状态结束。
然后,根据有无来自踏板传感器11的数据的输入,判断是否发出缝纫机的旋转指令(ST3),如果是未发出旋转指令的OFF状态(ST4的否),则保持该状态,以使缝针处于针下方位置而使缝纫机1的驱动停止的状态(ST4)待机,直至有ST3的旋转指令。
另外,如果是发出旋转指令的ON状态(ST3的是),则首先判断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是否被设定为有效(ST5)。
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ST5的ON),继续判断软启动控制是否被设定为有效(ST6)。
其结果,在对于软启动控制设定为无效的情况下(ST6的OFF),根据所设定的信息,仅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ST9),然后,进行通常的缝制(ST10)。
另外,在对于软启动控制也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ST6的ON),判断以当前设定执行软启动的情况下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是否产生妨碍(ST7)。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有无妨碍的判断。即,对软启动控制中的设定针数N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中的设定针数A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在软启动控制中设定的设定针数N大于或等于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中设定的针数A的情况下,即,下述(1)式成立的情况下,因为在以软启动缝制速度进行缝制过程中驱动折返缝制螺线管,所以判断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产生妨碍。
N(针数)≥A(针数)(1)式
另外,在下述(2)式成立的情况下,判断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有妨碍,(2)式用于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中,根据线迹校正值α准确地判断是否在以软启动缝制速度进行缝制过程中驱动折返缝制螺线管。
N>=A-1+(α/360)(2)式
并且,在(2)式不成立的情况下,即,下述(3)式成立的情况下,判断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没有妨碍。
N<A-1+(α/360)(3)式
此外,(1)式、(2)式中的各符号的定义如前所述,具体如下。
N:软启动控制的设定针数(SS针数)
A: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设定针数(SBT针数)
α:用于折返缝制螺线管驱动的线迹校正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迹校正值α如图7所示,可以以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设定针数A的1针前为基准,进行前后1针的校正,式中的“360”的值表示对应于1针的电动机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
在上述(1)式的情况下,在图4、图7的说明中,因为N=2、A=3,所以判断软启动控制没有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产生妨碍。(1)式的判别是粗略的,当由该式判断没有妨碍时,由(2)、(3)进行详细的判别。在这里,在(2)、(3)式中,因为α=-60°,所以右侧
3-1+(-60/360)=1.83
(2)式成立,所以可以最终判断软启动控制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产生妨碍(图7,ST7的有)。
在根据这种判断基准,判断即使执行软启动控制也不会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产生妨碍的情况下(ST7的无),直接根据设定的内容,首先根据软启动控制的设定内容使缝纫机电动机4旋转驱动,执行软启动(ST8),然后,根据所设定的信息,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ST9),然后进行通常的缝制(ST10)。
反之,在判断如果执行软启动控制则会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产生妨碍的情况下(ST7的有),确定不执行前述软启动控制,根据所设定的信息,仅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ST9),然后,进行通常的缝制(ST10)。
此外,当经由缝纫机电动机驱动电路31使缝纫机电动机4旋转驱动,进行缝制时,对计数电动机编码器21的编码器脉冲的计数值进行更新,进行针数管理。
另外,在ST5中,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被设定为无效的情况下(ST5的否),继续判断软启动控制设定是否有效(ST11)。
在软启动被设定为无效的情况下(ST11的OFF),直接进行通常的缝制(ST10)。
另外,在软启动控制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ST11的ON),根据软启动控制的设定内容,使缝纫机电动机4旋转驱动,执行软启动(ST12),然后进行通常的缝制(ST10)。
并且,如果通常的缝制结束,则确认切线控制指令的信号(ST13),在没有切线控制指令输出的情况下(ST13的OFF),返回ST3,等待旋转指令(ST3、ST4)。
另外,在发出切线控制指令的情况下(ST13的是),驱动切线螺线管14而进行切线操作(ST14),以使缝针处于针上方位置而使缝纫机1停止的状态返回ST2。如果需要变更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及软启动控制的各种设定内容,则在该ST2中变更设定内容,如果不需要变更,则如前所述,结束该ST2而等待旋转指令(ST3、ST4)。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中,因为在判断会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线迹形成产生妨碍的情况下,自动地不执行软启动控制,所以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开始定时,总是成为加减线迹校正值而使其最优化的状态,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发生线迹偏移或针距不一致而使缝制质量恶化的情况,使成品的缝制状态良好。
另外,在从软启动控制向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切换时,因为在不会对其缝制产生妨碍的状况下自动切换,所以可以避免因忘记设定或忘记恢复等,而突然高速启动缝纫机电动机,从而使缝线从针尖拔出等的故障。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下述控制:在前述软启动控制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都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对以慢速进行缝制的针数、和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中考虑线迹校正值而得到的前述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开始定时的针数进行比较,判断执行/不执行软启动控制,但如果仅着眼于使折返缝制的线迹一致的效果,则也可以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控制的有效设定时,控制使得不执行软启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在前述附图所示的流程中,以省略ST6至ST8的工序的控制程序控制缝制作业。
Claims (2)
1.一种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其可以将下述单元设定为有效:
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其在通常的缝制前以预先设定的折返缝制针数进行折返缝制,该折返缝制是驱动折返缝制螺线管,使进给齿的进给方向从正向进给反转为反向进给;以及
软启动单元,其以低于通常的缝制速度的软启动缝制速度,进行在缝纫机缝制开始时预先设定的软启动针数的缝制,
在前述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中,执行加减线迹校正值而使前述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开始定时最优化的缝制,该折返缝制螺线管控制用于从正向运针切换为反向运针的驱动,
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单元,其在前述软启动单元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均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判断如果执行软启动是否会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产生妨碍,在以前述软启动缝制速度进行缝制过程中驱动折返缝制螺线管时,判断有妨碍,不执行前述软启动单元,仅执行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软启动单元中设定的软启动针数是大于或等于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中设定的折返缝制针数的针数的情况下,或者,虽然在前述软启动单元中设定的软启动针数是少于在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中设定的折返缝制针数的针数,但在软启动单元中设定的软启动针数缝制结束定时,迟于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中的加减前述线迹校正值后的折返缝制螺线管的驱动开始定时的情况下,判断如果执行软启动单元控制则会对初始自动折返缝制单元产生妨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91936A JP2009240600A (ja) | 2008-03-31 | 2008-03-31 | ミシンの返し縫い制御装置 |
JP2008091936 | 2008-03-31 | ||
JP2008-091936 | 2008-03-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0643A CN101550643A (zh) | 2009-10-07 |
CN101550643B true CN101550643B (zh) | 2012-11-14 |
Family
ID=41155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330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0643B (zh) | 2008-03-31 | 2009-03-31 | 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9240600A (zh) |
CN (1) | CN1015506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8086A (zh) * | 2014-06-04 | 2014-10-08 | 池州学院 | 智能控制的多功能缝纫机 |
JP7224178B2 (ja) | 2018-12-28 | 2023-02-17 | 株式会社ジャノメ | ミシン及び返し縫い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11101299B (zh) * | 2020-01-03 | 2021-10-22 | 浙江众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缝纫机的送布换向控制方法 |
CN114164577B (zh) * | 2021-11-17 | 2023-05-26 | 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步进钉扣机的剪线及压脚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2811A (zh) * | 1999-07-29 | 2001-02-07 | 重机公司 |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62041A (en) * | 1977-10-27 | 1979-05-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utomatic backstitching device for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
JPH09299636A (ja) * | 1996-05-14 | 1997-11-25 | Juki Corp | ミシン |
-
2008
- 2008-03-31 JP JP2008091936A patent/JP2009240600A/ja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03-31 CN CN2009101333063A patent/CN10155064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2811A (zh) * | 1999-07-29 | 2001-02-07 | 重机公司 |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昭59-57693A 1984.04.03 |
JP特开2001-321590A 2001.11.20 |
JP特开平9-299668A 1997.11.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0643A (zh) | 2009-10-07 |
JP2009240600A (ja) | 2009-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3168B (zh) | 缝纫机的线张力控制装置 | |
CN101550637B (zh) | 纽扣供给装置 | |
CN101550643B (zh) | 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 | |
CN101748566B (zh) | 缝纫机 | |
CN105463716B (zh) |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1519835A (zh) |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 |
CN101275342B (zh) | 缝纫机 | |
CN1676724B (zh) | 缝纫机的上线夹持机构 | |
CN102021765A (zh) |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切布装置 | |
CN107641907A (zh) | 一种辅助缝制装置及缝纫机 | |
CN102733098B (zh) |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2041643B (zh) | 自动缝制缝纫机 | |
CN101892563A (zh) | 缝纫机 | |
CN101545180B (zh) |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切断装置 | |
CN1153861C (zh) | 锁扣眼缝纫机 | |
CN1594701B (zh) | 缝纫机 | |
CN101858017A (zh) | 缝纫机 | |
CN109778447B (zh) | 缝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653902B (zh) | 缝纫机 | |
CN101818417B (zh) | 缝纫机 | |
JP5130090B2 (ja) | ミシンの制御装置 | |
CN101713126B (zh) | 缝纫机 | |
JP2008086427A (ja) | パターン縫いミシン | |
CN102206904A (zh) | 缝纫机 | |
WO2017095355A1 (en) |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inserted onto sewing mach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