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3104A - 通信方法、基站、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基站、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43104A CN101543104A CNA2008800000381A CN200880000038A CN101543104A CN 101543104 A CN101543104 A CN 101543104A CN A2008800000381 A CNA2008800000381 A CN A2008800000381A CN 200880000038 A CN200880000038 A CN 200880000038A CN 101543104 A CN101543104 A CN 1015431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portable terminal
- data
- noiseless
- re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04W76/45—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for Push-to-Talk [PTT] 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oC]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由于在使用持续调度时,若检测出已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则将无声时的资源分配给无声时专用信道,同时开放通话时分配给移动终端的资源,因此能够减少资源的无用分配,能够力图提高作为系统的通过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通信系统、构成该通信系统的基站和移动终端、通信时的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信号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被称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从2001年起在日本开始商用业务。另外,对下行链路(专用数据信道、专用控制信道)追加分组传送用信道(HS-DSCH:HighSpeed-Downl 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通过这样使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实现更高速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 Link Packet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也开始了业务。现在,为了使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高速化,关于HSUPA(High Speed Up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式也正在提出和研究中。W-CDMA是由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团体即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伙伴计划)规定的通信方式,现在汇总成第6版的标准书。
另外,在3GPP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对于无线区间,对于包含长期演进(LTE)及核心网的系统整个构成,正在研究被称为「系统结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的新的通信方式。在LTE中,接入方式、无线信道构成及协议与现在的W-CDMA(HSDPA/HSUPA)不同。例如,关于接入方式,W-CDMA是采用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而LTE在下行方向是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在上行方向是采用SC-FDMA(Single Care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另外,关于带宽,W-CDMA适用5MHz,而LTE中可以适用1.25/2.5/5/10/15/20MHz。另外,在LTE中,不是W-CDMA那样的线路交换,仅成为分组通信方式。
由于LTE使用与W-CDMA的核心网(被称为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GPRS,通用分组无线系统)不同的新的核心网,构成通信系统,因此被定义作为与W-CDMA网不同的独立的无线接入网。因而,为了与W-CDMA通信系统进行区别,在LTE通信系统中,将与移动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称为eNB(有时也记作为E-UTRAN NodeB、eNodeB),将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交换的基站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称为aGW(Aceess Gateway,接入网关)。在该LTE通信系统中,除了实施被称为E-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演进多媒体广播多点播送业务)的多点播送、广播型多媒体业务那样的1对多(Point to Multipoint)通信,还提供对于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专用的移动终端的单点播送(Unicast)业务那样的通信业务。在LTE中与W-CDMA不同,由于在传送信道、物理信道中不存在面向专用的移动终端的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Dedicated Physicai Channel),因此对专用的移动终端的数据发送就利用公用信道(Shared channel,共享信道)来实施。
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产生数据发送时,分别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中,进行使基站与移动终端能够进行通信的调度。例如,在下行调度中,基站对移动终端分配与产生的数据的大小及通信路径质量相对应的无线资源,设定与目标质量及数据速度相对应的调制方式及纠错码方法(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在上行链路中,当移动终端对基站产生发送数据时,发送请求分配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信号(上行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接收该信号,则基站对移动终端分配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为了这样通过无线链路能够在移动终端与基站间进行通信,要进行调度控制,该调度控制所使用的控制信号中,有被称为「L3控制信号」(Layer3control signaling,层3控制信令,L3消息)等上层信号、以及「L1/L2控制信号」(Layer1/Layer2control signaling,层1/层2控制信令)的信号。L3控制信号主要是包含寻呼连接(RRC Connect)发生时的初始发送时,从例如RRC层那样的上层通知的控制信号,通过下行链路,进行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的信道设定和无线资源分配。另外,L1/L2控制信号是在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的双方链路中,在移动终端与基站间频繁交换的控制信号,在上行链路中移动终端对基站的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或者在寻呼连接发生时,包含继续时,在数据大小变更或按照通信路径的质量要求不定期地改变无线资源时,也使用L1/L2控制信号。L1/L2控制信号中,还包含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基站或移动终端若接收数据、则将是否能够接收该数据向对方进行应答的Ack/Nack、以及表面接收的数据的质量或通信路径质量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er,信道质量指示器)。
LTE的核心网是分组接入的网络,用户数据包含声音等实时数据全部进行分组化。在通常的分组数据发送时,对该数据不要求实时性,根据数据的内容,收发的数据速度不定期地进行变化。另外,声音那样的实时数据即使分组化,也由于数据必须在通信对方实时再现,因此隔一定的间隔定期地产生规定的大小的数据。这样,在利用调度进行的无线资源分配中,通常的分组数据通信时及声音那样的实时数据通信时,必须采用不同的调度方法。像通常的分组数据那样,根据数据的内容不同而速度变化,对于也必须适应高速通信的数据,采用根据通信路径质量及数据速度(数据大小)、能够每隔TTI(=1ms)动态地改变无线资源设定的动态调度(dynamic scheduling)方法。另外,像声音那样要求实时性、隔一定的间隔定期地产生规定的大小的通信,由于是低速度,数据大小也是决定1个以上的大小,因此采用能够定期地而且持续地分配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方法。调制方式、纠错条件(MCS)也能够按照能够产生的数据大小及规定的目标质量,定期地而且持续地分配。在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持续调度的优点可以举出有,由于在将利用基站决定的无线资源分配及MCS的设定在初始发送时通过L3控制信号通知移动终端之后,也不需要利用L1/L2控制信号进行无线资源的设定及更新,另外,也不需要每隔TTI(=1ms)报告接收数据质量报告(CQI),因此能够大幅度减少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L1/L2控制信号的通信量。
但是,实际上用网络进行通信的声音数据,由于根据用户的通信质量及通话中的动作不同,数据速率在任意的时刻会发生变化,因此实际上,在声音通信的途中,必须利用L3控制信号、或L1/L2控制信号来进行无线资源的设定及更新。在LTE的声音通信中,预想采用3GPP的W-CDMA中作为标准的声音编码解码采用的被称为AMR(Adaptive Multi Rate,自适应多速率)的方式。在3GPP中作为标准的AMR方式有被称为窄带(Narrow band)的方式及被称为宽带(Wide band)的方式。窄带AMR是以用8kHz对声音进行采样作为前提的编码方式。另外,宽带AMR是以用16kHz对声音进行采样作为前提,目标在于适应更高速的多媒体数据、实现高速率而且高声音质量。图5所示为在非专利文献2中用窄带AMR压缩后、将分组化的声音数据(VoIP数据)用上行链路进行通信时的动作图。如非专利文献2中那样,使用AMR进行压缩编码的声音通信被分成通话过渡状态(transient state)、通话状态(talk spurt,通话时,通话期间)、及无声状态(silent spurt,VOX期间)的3个状态。在通话过渡状态时及通话状态时,每隔20ms更新数据,在无声状态时,若不发声音的区间长,则每隔160ms更新背景噪声数据(SID)。该状态过渡是在任意时刻发生。通过这样由于也完全可能有通信质量状态改变,因此在途中必须通过控制信号改变无线资源或MCS的设定。在声音那样的实时数据通信时进行持续调度时,由于隔一定间隔定期地更新数据,成为在途中数据速率及数据产生间隔变化那样的控制,因此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在通信途中,一面维持通信质量,一面省去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无用的通信控制,简化利用调度进行的资源管理,减轻基站与移动终端的双方的动作负荷,另外要解决数据对实时性的跟踪的问题。
关于上行链路中声音分组数据通信用的持续调度方法,非专利文献3将各公司的多个提案进行了比较。在非专利文献3中,各公司都在用AMR进行声音通信时在暂时引起的无声状态与通话状态间的状态过渡中,必须在移动终端与基站间利用L1/L2控制信号或L3控制信号进行无线资源的再设定及变更。但是,在非专利文献3中,在各个提案中,产生控制信号的过头、或控制信号的接收错误时,仅列举了产生通信延迟或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没有提示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示的「发明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及「发明效果」。
在LTE的数据通信时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中,有被称为「局部」(localized)及「分散」(distributed)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非专利文献4)。图6(a)(b)所示的图,是表示将基站能够利用的时域-频域,在频率轴及时间轴上分割成多个块、对移动终端进行分配的方法的图。各个被分割的块单位,在上行链路中被称为资源单元(RU:Resource Unit),在下行链路中被称为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图6(a)所示为在时间-频率轴上局部性分配无线资源的例子,图6(b)所示为在时间-频率轴上分散性分配无线资源的例子。如图6(a)中那样,局部分配是在频率轴上相同时刻分配1个以上连续的频带的无线资源的方法。另外,对于图6(b)中的分散分配,是在频率轴上同时使用2个以上的互相分开的(分散的=distributed)无线资源。在3GPP中,对于上行链路中图6(a)所示那样的局部分配,对于下行链路中局部的无线资源分配、以及图6(b)所示那样的分散的无线资源分配,正进行研究。
非专利文献5关于持续调度,揭示了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在下行链路中,将1个无线资源块内用多个频率分割,使1个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分散在多个资源块的分割块中,进行分配,同时在上行链路中,使1个无线资源跳频分配。但是,没有解决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示的「发明问题」。
非专利文献1:3GPP文献资料R2-061920
非专利文献2:3GPP文献资料R1-070333
非专利文献3:3GPP文献资料R2-070283
非专利文献4:3GPP TR25.814V7.0.0
非专利文献5:3GPP文献资料R1-070098
对于以往的用户数据通信中的调度,通常是以动态调度为中心,该动态调度是通过L3控制信号、或L1/L2控制信号,根据需要进行调制方式及纠错码的条件(MCS)的设定、以及无线资源分配。另外,近年来,对于声音那样的定期地而且持续地产生的实时数据,提出被称为持续调度的调度方式,该持续调度是预先在初始发送时按照数据产生的规则性,进行调制方式及纠错码的条件(MCS)的设定、以及无线资源分配。但是,实际的声音那样的实时数据,由于根据声音通话的质量及用户的动作(无声状态)不同,在途中数据速率及数据产生间隔将变化,因此必须在通信途中按照这些变化进行控制。为了有效利用无线资源及维持通信路径质量的目的,存在的问题是,要按照任意时刻变化的数据速率信质量,改变无线资源的分配及MCS,同时减少该情况产生的无用的资源分配,减少通信途中产生的控制信号的量及频次,减少系统负荷。另外,为了减少通信途中产生的控制信号,存在的问题是,必须要通信质量容易稳定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再有,存在的问题是,必须减少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因控制信号的过头及控制信号的接收错误而引起的延迟,使延迟为最低限度,以便能够实时再现数据。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在持续调度中不仅按照在任意时刻变化的数据速率及质量、还能够在整个系统中有效利用无线资源那样地进行资源管理的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另外,其目的在于得到按照通信途中在任意时刻产生的数据速率及数据产生间隔的变化来改变无线资源分配及MCS、同时能够减少无用的资源分配和减少通信途中产生的L3控制信号或L1/L2控制信号的产生量及频次、而且进行通信质量容易稳定的调度的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再有,其目的在于得到进行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控制信号的过头等的延迟不影响数据的实时再现那样的调度的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的通信方法,是包含基站及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数据通信方法,前述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前述移动终端对该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前述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前述分组数据收发,在前述数据通信方法中包含以下处理:在存在对移动终端发送的声音信息的情况下,判定是发送声音信息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还是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的通话状态判定处理;在基站与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以及若利用通话状态判定处理检测出已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则将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
本发明有关的基站,该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在前述基站中设置:在基站与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发送声音信息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部;以及判定是通话状态还是无声状态,并若检测出已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则进行将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的控制部。
本发明有关的通信系统,是包含基站及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前述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前述移动终端对该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在前述通信系统中,前述基站具有:在基站与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发送声音信息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部;以及判定是通话状态还是无声状态,并若检测出已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则进行将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的控制部,前述移动终端具有:若该基站检测出已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则使用无声时无线资源接收声音分组数据的接收部。
本发明有关的移动终端,对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的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在前述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发送调度请求信号,同时在不取决于根据基站的持续调度处理的通知周期的、任意的时刻,接收调度结果那样地进行连续接收。
本发明有关的通信方法,由于是包含基站及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数据通信方法,前述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前述移动终端对该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前述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前述分组数据收发,在前述数据通信方法中包含以下处理:在存在对移动终端发送的声音信息的情况下,判定是发送声音信息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还是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的通话状态判定处理;在基站与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以及若利用通话状态判定处理检测出已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则将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因此能够减少资源的无用分配,能够力图提高作为系统的通过量。
本发明有关的基站,由于该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在前述基站中设置:在基站与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发送声音信息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部;以及判定是通话状态还是无声状态,并若检测出已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则进行将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的控制部,因此能够减少资源的无用分配,能够力图提高作为系统的通过量。
本发明有关的通信系统,由于是包含基站及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前述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前述移动终端对该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在前述通信系统中,前述基站具有:在基站与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发送声音信息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部;以及判定是通话状态还是无声状态,并若检测出已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则进行将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的控制部,前述移动终端具有:若该基站检测出已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则使用无声时无线资源接收声音分组数据的接收部,因此能够减少资源的无用分配,能够力图提高作为系统的通过量。
本发明有关的移动终端,由于该移动终端对使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的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在前述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发送调度请求信号,同时在不取决于由基站进行的持续调度处理的通知周期的任意时刻,接收调度结果那样地进行连续接收,因此能够使延迟时间为最低限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LTE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说明图。
图2所示为LTE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道的构成说明图。
图3所示为移动终端的构成方框图。
图4所示为基站的构成方框图。
图5所示为在上行链路中,将用AMR声音编码解码方式压缩的声音进行分组化的VoIP数据进行通信时的数据通信时刻例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LTE中的利用调度进行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1有关的通信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9为说明无声时专用信道的资源块中将多个移动终端进行多路复用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10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11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12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13所示为实施形态3中的跳频时的无线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14为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3有关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所示为上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16所示为上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17为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3有关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4有关的通信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19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20所示为UE中的下行L1/L2控制信号的接收方法的说明图。
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5有关的通信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用的最佳形态。
实施形态1
图1所示为LTE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说明图。在图1中,aGW1与多个基站(eNB)2进行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的收发,基站2对多个移动终端(UE)3进行数据的收发。在基站2与移动终端3之间,发送告知信息、用于寻呼处理的信息、专用控制数据、专用用户数据、E-MBMS用的控制数据、以及用户数据等。另外,也正在研究基站2彼此之间互相进行通信。基站2具有上行及下行的调度器。调度器能够进行基站2与各移动终端3的数据的收发,为了提高一个个移动终端3及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过量,而进行调度。
E-MBMS提供从某基站面向多个移动终端一起发送数据的广播型的一对多(Point to Multipoint)型的通信业务。具体来说,正研究新闻及天气预报等信息业务、以及移动TV等大容量的广播业务。aGW1通过PDN(Packet DataNetwork,分组数据网)4与业务中心5进行通信。业务中心5是保管、传送向用户提供业务用的内容用的装置。内容提供者对业务中心5发送移动TV广播数据等E-MBMS数据。在业务中心5中,存储E-MBMS数据,同时通过PDN4、aGW1向基站2发送E-MBMS数据。
图2所示为信道的构成说明图。在图2中,表示逻辑信道(Logicai Channel)及传送信道(Transport Channel)的映射。逻辑信道根据传送信号的功能及逻辑特性进行分类。传送信道根据传送形态进行分类。将告知信息载于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上。BCCH与BCH(BroadcastChannel,广播信道)映射,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将用于寻呼处理的信息载于PCCH(Paging Control Channel,寻呼控制信道)上。PCCH与PCH(PagingChannel,寻呼信道)映射,从基站向小区内的移动终端发送。将专用的移动终端目标的专用控制数据载于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上。
另外,将专用的移动终端目标的专用用户数据载于DTCH(DedicatedTraffic 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上。DCCH及DTCH与DL-SCH(Downlink Shared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映射,从基站向一个个移动终端分别发送。反之,使用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从一个个移动终端向基站分别发送。DL-SCH及UL-SCH是共享信道(Shared Channel)。将E-MBMS用的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分别载于MCCH(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多点播送控制信道)及MTCH(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多点播送业务信道)上,与DL-SCH或MCH(Multicast Channel,多点播送信道)映射,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来自移动终端的连接请求信号、例如调度请求信号SR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或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从一个个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
图3所示为移动终端的构成方框图。移动终端3的发送处理照以下那样进行。首先,将来自协议处理部6的控制数据、来自应用部7的用户数据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将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的数据交给编码器部9,进行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进行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向调制部10直接输出的数据。在编码器部9中进行了编码处理的数据用调制部10进行调制处理。将调制后的数据变换为基带信号后,向频率变换部11输出,变换为无线发送频率。然后,从天线12向基站2将发送信号进行发送。
另外,移动终端3的接收处理照以下那样进行。利用天线12接收来自基站2的无线信号。将接收信号用频率变换部11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在解调部13中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交给解码器部14,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在解码后的数据中,将控制数据交给协议处理部6,将用户数据交给应用部7。利用控制部15来控制移动终端的一连串的收发处理。
图4所示为基站的构成方框图。基站2的发送处理按照以下那样进行。aGW通信部16进行基站2与aGW1之间的数据收发。其它基站通信部17进行与其它基站之间的数据收发。aGW通信部16及其它基站通信部17分别与协议处理部18进行信息交换。将来自协议处理部18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aGW通信部16及其它基站通信部17的用户数据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器部19。将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器部19的数据交给编码器部20,进行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进行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器部19向调制部21直接输出的数据。将进行了编码的数据用调制部21进行调制处理。
将调制后的数据变换为基带信号后,向频率变换部22输出,变换为无线发送频率。然后,从天线23对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3将发送信号进行发送。另外,基站2的接收处理照以下那样进行。利用天线23接收来自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3的无线信号。将接收信号用频率变换部22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在解调部24中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交给解码器部25,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在解码后的数据中,将控制数据交给协议处理部18,将用户数据交给aGW通信部16及其它基站通信部17。利用控制部26来控制基站2的一连串的收发处理。
以下,说明本发明有关的移动终端及基站的动作。在3GPP中,作为通信形态,具有定量、少量、定期地、比较长的期间持续、实时性的特征,例如为了声音分组数据(VoIP)的通信业务,正研究持续调度。在动态调度时,基站及移动终端必须每个分组发送资源分配及CQI等L1/L2控制信号。但是,在对前述业务使用动态调度时,即使没有资源分配改变及CQI信息的改变,却要发送L1/L2控制信号,资源的浪费增多。在持续调度中,若在初始发送时基站向移动终端利用L3控制信号发送1次资源分配及MCS设定,则基站在某期间使用该分配及MCS对移动终端分配资源,移动终端对于多次下行接收信号向基站发送1次平均CQI。因而,在持续调度中,能够减少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L1/L2控制信号的通信量。因而,用持续调度进行前述那样的VoIP数据通信的无线资源分配是有效的。
但是,在进行VoIP数据的通信时,一般在通话时与无声时的通信的数据容量不同。无声时发送背景噪声数据等作为无声数据。该无声数据与通话时的数据相比,数据容量小。例如,宽带声音数据时,无声时的数据量是通话时的数据量的约1/13,窄带声音数据时,无声时的数据量是通话时的数据量的约1/7。在VoIP数据通信中使用持续调度时,如果在初始发送时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了1次资源分配,则基站在某期间使用该资源分配来分配资源。因而,在已从通话时转移到无声时,则由于即使发送数据量少,分配的资源却继续与通话时相同,成为只发送比分配的资源要小的数据量的数据(无声数据)的状态,因此产生资源浪费。比较好的是将不使用的资源开放,使得对其它的移动终端分配。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的情况下的资源开放方法,说明设置无声时专用信道、将无声时的数据分配在无声时专用信道的方法。
首先,说明无声时专用信道。图7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在图7中,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无声时专用信道在频率-时间轴上的资源分配。空白黑框表示用动态调度分配的资源块(RB),空白双重黑框表示分配为无声时的资源的无声时专用信道。斜线表示分配为某移动终端(UE-A、UE-B)的VoIP数据的资源。在频率-时间轴上,预先确保专用分配进行VoIP数据通信的移动终端的无声时数据用的某区域,作为专用信道(在本发明中,将该专用信道称为无声时专用信道)。无声时专用信道由进行VoIP数据通信的一个或多个UE公用。由于无声时的数据量比通话时要小,因此对无声时专用信道分配的资源能够比通话时分配的资源要少。无声时专用信道也可以是全部无声时的移动终端公用的一个,也可以是每若干个移动终端群公用的多个。由于设多个移动终端公用,因此移动终端多路复用方法用频率多路复用或时间多路复用或代码多路复用进行。
在图7中,作为例子所示的情况是,通话时及无声时都以一定时间间隔分配,该时间间隔在通话时,设为20ms,无声时,设为160ms。另外,表示频率是分散分配的情况。无声时专用信道的移动终端多路复用方法表示频率多路复用的情况。另外,无声时必需的资源量也可以根据背景噪声等数据量预先决定。也可以根据无声时必需的资源量及移动终端的容量,来决定无声时专用信道的全部资源量、及其各终端的每个终端的多路复用方法。
接着,揭示通话时及无声时的数据分配方法。基站利用持续调度,将无线资源分配在初始发送时利用L3控制信号向UE-A、UE-B发送。具体来说,对于下行链路中的通话时的数据,如图7的一部分所示,以一定时间间隔(20ms)及「分散」(参照图6(b)的说明)中的频率间隔(例如每3个资源块)分配频率-时间轴上的资源,基站将上述的情况向移动终端(UE-A、UE-B)传递。UE-A、UE-B接收利用接收的L3控制信号分配的资源。在从基站向UE-A发送的数据从通话变为无声时,基站使用L1/L2控制信号向UE-A发送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在图7中,虽省略了L1/L2控制信号的资源分配,但例如如果对分配VoIP数据的各TTI的开始的几个符号分配,则UE也能够与VoIP数据一起接收L1/L2控制信号。接收了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的UE-A,接收图7中所示的、预先分配的无声时专用信道的RB中的再对本身分配的几个子载波。根据使用上述那样的方法,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对无声时专用信道分配资源时,能够将通话时分配的区域向其它的移动终端开放。
作为在无声时专用信道的RB中再对每个移动终端进行的多路复用方法,也可以不是前述问频率多路复用,而是时间多路复用、代码多路复用。图9为说明无声时专用信道的资源块中将多个移动终端进行多路复用的处理的说明图。在图9中,(1)是频率多路复用方法。将RB分为具有1个或多个子载波的区域,对各移动终端分配各个区域。一个区域中的子载波的需要数取决于无声时专用信道的RB数。对一个移动终端分配的总子载波数可以利用一个区域中的子载波数与无声时专用信道的RB数的相乘求得。该总子载波数只要满足背景噪声等无声时数据的需要量那样来决定即可。在图中作为例子所示为将一个RB分割成6个区域的情况。(2)是时间多路复用方法。将1个TTI以子帧为单位、或以1/2子帧为单位、或以符号为单位进行分割,对各移动终端分配。在图中所示为以1/2子帧为单位对各移动终端分配的情况。在本实施形态及后面的实施形态2、3、4中,1个TTI是2个子帧(1/2TTI是1个子帧),但1个TTI也可以由几个子帧构成。(3)是代码多路复用的情况。利用UE固有提供的代码进行多路复用。该代码可以是加扰码,也可以是扩展码。另外,该代码可以是例如UE-ID,也可以是上行Ack/Nack信道中使用的CAZAC代码。全代码多路复用时,由于不需要再分割一个RB,因此具有的效果是,无声时专用信道的RB数可以比频率多路复用及时间多路复用要少,减少的频率-时间资源的浪费量会增大。另外,在图7中作为无声时专用信道,是以RB为单位分配的,但这也可以是以子载波为单位,也可以是以虚拟RB为单位,也可以是以1/2TTI为单位。这些情况与RB为单位相比,具有的效果是,能够以更小的资源单位进行分配,此外减少频率-时间资源的浪费的量会增大。
在本发明中,资源具有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用的参数,该参数由基站通知移动终端。是表示无声时专用信道的构成的参数、以及表示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的什么地方(分配无声数据吗)的参数。作为表示无声时专用信道的构成的参数,例如有表示分配哪个频率区域的频率区域分配的参数、表示分配哪个时间区域的时间区域分配的参数、以及表示多路复用方法的参数。作为表示频率区域分配的参数,例如有RB号码(对每个RB从最低频率侧起将系统频带进行编号)、以及频率多路复用时的各RB的分割数等。作为表示时间区域分配的参数,例如有TTI号码(以某时间为基准对每个TTI进行编号),表示重复分配的时间间隔的参数、以及时间多路复用时的各TTI的分割数等。表示多路复用方法的参数根据使用的多路复用方法,在频率多路复用、时间多路复用、代码多路复用中设定各不相同的参数值。作为表示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的什么地方(分配无声数据吗)的参数,例如有频率多路复用时对RB中的被分割的频率区域附加的号码、时间多路复用时对TTI中的被分割的时间区域附加的号码、以及代码多路复用时对各UE分别提供的代码等。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1有关的通信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图8中所示为VoIP下行数据产生时的持续调度中的一连串动作。在基站中,若产生对移动终端的VoIP下行数据(ST801),则调度器进行持续调度(ST802)。然后,基站使用L3控制信号(L3消息),向移动终端发送持续调度用的资源分配信息及MCS设定信息(ST803)。基站然后发送通话时数据(ST804)。由于移动终端接收由L3消息产生的资源分配信息及MCS设定信息,通过这样能够知道被持续调度的通话时数据的资源分配,因此能够接收通话时数据(ST805)。
接着,产生无声状态的情况(ST806),基站由于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因此将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利用L1/L2控制信号通知移动终端(ST807)。无声时的专用信道信息由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用的参数构成。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用的参数如前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接收该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能够知道无声时专用信道的构成、及本身接收的无声时数据分配在无声时专用信道的什么地方,因而,能够接收无声时数据(ST809、ST810)。基站在对移动终端向无声时专用信道分配无声时下行数据后,将对该移动终端通话时分配了的资源向其它的移动终端开放。
在再次产生通话数据时(ST811),基站将资源分配信息利用L1/L2控制信号通知移动终端(ST812),根据该信息发送通话时数据(ST813)。资源分配的信息与产生无声状态前的通话时的资源分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基站能够根据该时刻的调度状况及信道质量状况来决定。利用L1/L2控制信号接收了资源分配信息的移动终端能够知道通话时数据的资源分配,因而,能够再次接收通话时数据(ST814)。
在对VoIP数据通信使用持续调度时,如本实施例中所揭示的那样,使用的方法是,为了无声时用而重新设置无声时专用信道,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将无声时数据向无声时专用信道分配,通过这样,能够将因无声时发送数据量减少而产生的无用的资源分配开放,以便向其它UE分配。通常,因设置专用信道而使资源浪费使用,但在本发明中,为了容量小的无声时用而设置专用信道,开放容量大的通话时的资源,通过这样反过来具有的效果是,作为系统能够减少资源的无用分配,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分配。因而,能够提高作为系统的通过量。再有,由于设置无声时专用信道,因此能够得到的效果是,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没有不能确保资源的状态,没有数据的延迟及丢失。
在本实施形态中,所示为以「分散」(参照图6(b)的说明)来分配资源的情况,但也可以以「局部」(参照图6(a)的说明)来分配资源,在那种情况下本发明也能够适用。另外,也可以进行带有跳频的资源分配,在那种情况下本发明也能够适用。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所示为下行链路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上行链路。
实施形态2
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揭示了设置无声时数据发送用的无声时专用信道、并将无声时数据向无声时专用信道分配的方法,但在本实施形态2中,将揭示不设置无声时专用信道、而将无声时数据向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分配的方法。
图10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图10中所示为在下行链路中无声时、将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分配的方法。空白黑框表示用动态调度分配的资源块(RB),斜线表示分配为某移动终端(例如UE-A、UE-B)的VoIP业务的资源。通话时(I),分配频率-时间轴上的几个区域作为UE-A、UE-B的各自的数据发送用。在本变形例中,所示为UE-A、UE-B都是在频率轴上以RB为单位以「分散」(参照图6(b)的说明。UE-A为每3个RB,UE-B为每2个RB)来分配的情况。另外,作为时间间隔设定为每20ms。在本发明中,在向无声时(II)转移时,将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分配作为无声时数据用的资源。在本实施形态中,例如UE-A、UE-B都是每隔通话时分配的1个RB以RB为单位以分散来分配资源。通过这样,不使用的多余的资源区域能够向其它UE开放。另外,无声时所必需的资源量也可以根据背景噪声等数据量预先决定。
在本发明中,无声时数据用所使用的资源具有表示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的参数,该参数从eNB通知UE。作为该参数,例如有RB号码。
在本实施形态2中,产生VoIP下行数据时的持续调度中的UE及eNB的一连串的动作,只要在实施形态1中所示的图8的顺序中,代替无声状态发生后的eNB用L1/L2控制信号向UE发送的无声时专用信道分配信息,而发送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即可。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由前述的、表示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的参数构成。接收了该参数的UE能够知道分配无声时下行数据的资源,因而能够接收无声时下行数据。eNB在对UE分配无声时下行数据后,在对该UE通话时分配的资源中,将无声时没有使用的资源向其它UE开放。
如本实施形态2中所揭示的那样,由于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采用不设置无声时专用信道、而将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分配的方法,从而能够减少因发送数据量减少而产生的无用的资源分配,能够将该部分开放,以便对其它UE分配,因此具有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分配的效果。再有,由于也不需要预先设置无声时数据发送用的无声时专用信道,也能够减少无声时专用信道中有空白那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无用的资源分配,能够将该部分开放,以便对其它UE分配,因此具有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分配的效果。因而,能够力图提高作为系统的通过量。再有,由于将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分配,因此能够得到的效果是,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没有不能确保资源的状态,没有数据的延迟及丢失。
以下,说明变形例。作为第一变形例,将揭示不设置无声时专用信道、而将无声时数据向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以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为单位进行分配的方法。在实施形态2中,是将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以RB为单位进行分配及对其它UE开放,但在本变形例中,是以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为单位进行分配及对其它UE进行开放。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中,在以分散对UE-A、UE-B分配的各RB中分配为3个子载波。通过这样,不使用的多余的资源区域能够对其它UE开放。另外,无声时所必需的资源量也可以根据背景噪声等数据量预先决定。
在本变形例中,无声时数据用所使用的资源具有表示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的参数,该参数从eNB通知UE。作为该参数,例如有RB的分割数、及表示分割的区域的号码。另外,作为对通话时分配的频率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分配无声时数据的单位,在实施形态2中是以RB为单位进行分配,而在变形例1中是以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为单位进行分配。再有,即使作为以VRB(Virtual Resource Block,虚拟资源块)为单位,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例如,也可以在无声时分配通话时分配的VRB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将它们组合,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例如,也可以将通话时分配的RB的一部分,再以子载波为单位进行分配。另外,如本变形例那样,通过减小无声时数据的分配单位,在频率轴上以宽带进行分配,具有能够得到频率分集增益的效果。
作为第二变形例,将揭示无声时不设置无声时专用信道、而将无声时数据向通话时分配的时间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分配的方法。在图11所示的变形例中,将1个TTI一分为四个1/2子帧单位,UE-A、UE-B都点通话时分配的RB中各自分配1/2子帧。通过这样,不使用的多余的资源区域能够向其它UE开放。另外,无声时所必需的资源量也可以根据背景噪声等数据量预先决定。在本变形例中,具有表示无声时数据用所使用的、通话时分配的时间轴上的资源的一部分的参数,该参数从eNB通知UE。作为该参数,例如有1个TTI的分割数、及表示分割的区域的号码。另外,本变形例也与第一变形例相同,通过减小无声时数据的分配单位,在频率轴上以宽带进行分配,具有能够得到频率分集增益的效果。
实施形态3
在非专利文献5中研究了在进行持续调度的上行(UL,Uplink)数据发送中使用跳频的情况。但是在非专利文献5中,没有揭示跳频的具体跳跃方法。在本实施形态3中,将说明跳频的具体跳跃方法。为了在进行持续调度的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跳频,如果对于跳频的控制在移动终端(UE)及基站(eNB、eNodeB)中公有,则能够得到更大的效果。若没有公有,则每次跳频都必须从基站对移动终端进行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必须发送、接收分配用的L1/L2控制信号,但如果对于跳频的控制是移动终端及基站公有,则得到没有上述必须的情况的更大的效果。因此,在本实施形态3中,提出跳频的具体跳跃方法、以及那时的必需的控制方法,同时提出在移动终端及基站中适当公有控制方法的方法。
图13所示为在进行持续调度的上行数据发送时、跳频时的无线资源分配。以下,说明图13的分配。在图13中,表示分散分配时。在持续调度中,定期地进行无线资源分配。将定期地分配无线资源的周期称为「持续间隔」。在图13中,用a表示持续间隔。在将用AMR编码的VoIP进行持续调度时,持续间隔为20ms。在图13中,对移动终端以持续间隔a定期地分配无线资源。所示的例子是每个该持续间隔的分配为分配1个TTI期间、1个资源单元。在实施形态3中,作为跳频方法,提出在时间轴上每隔持续间隔的N倍、进行频率轴上的资源单元(RU)跳跃的方法。在图13中,所示为时间轴上每隔持续间隔的2倍(N=2)、在频率轴上每跳跃b个资源单元的例子。
作为为了控制图13所示的跳跃而必需的设定参数,有表示每隔持续间隔的N倍进行跳跃的「N」、表示跳跃的资源单元的「b」、表示使用跳频时的时间的起点(Starting point)的「时间偏置」、以及表示使用跳频时的资源单元的频率的起点的「频率偏置」。
时间偏置的具体设定方法,可以考虑有:(1)利用移动终端与基站公有的时间信息来设定的方法;(2)由根据移动终端及基站预先决定的规则求出的时间信息来设定的方法。作为移动终端与基站公有的(1)所示的时间信息,可以考虑有:帧号码(以某时间为基准对每个帧进行编号);TTI号码(以某时间为基准对每个TTI进行编号)等。在图13中的时问偏移的TTI号码是121。另外,(2)所示的时间偏移可以用以下的式子进行。
Mod(TTI号码/(持续间隔/1个TTI的时间×N))=时间偏移
式中,若设持续间隔为20ms,1个TTI的时间为1ms,N为2,则时间偏移为1。在上述求出时间偏移的式子中,分子的TTI号码只要是移动终端与基站公有的时间信息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帧号码等。在那种情况下,在分母中也只要是以帧号码为基准求出每隔几个帧号码进行跳频即可。
使用上述式子,求出移动终端与基站公有的时间信息(TTI号码)。若设持续间隔为20ms,1个TTI的时间为1ms,N为2,时间偏移如图13那样为1,则满足上述式子的TTI号码为「41、81、121、161、201、241」。在作为进行跳频控制用的设定参数、设定时间偏移为1时,移动终端及基站分别计算TTI号码,求出「41、81、121、161、201、241」。移动终端及基站设定前述TTI号码,从设定值中的「某时间(即使是预先决定的值,也可以是由基站设定的值)」以后寻找的TTI号码起开始进行跳频(使用跳频时的起点)。
频率偏移的具体设定方法必须是移动终端与基站公有的频率信息。具体来说,能够使用将系统频带每隔资源单元从最低频率侧起进行编号(资源单元号码、RU号码)等。在图13中RU号码为2。用图14说明上述控制方法即移动终端及基站中公有设定参数等的方法。在ST1401中,基站进行上行持续调度。在ST1402中,基站将对移动终端的上行持续调度的分配通知移动终端。在ST1403中,移动终端接收上行持续调度的分配。在ST1404中,移动终端根据接收的上行持续调度的分配发送上行数据。在ST1405中,基站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数据。在ST1406中,基站对移动终端通知跳频的设定(设定参数等)。为了进行该通知,能够使用L1/L2控制信号等。在ST1407中,移动终端接收跳频的设定(设定参数等)。该ST1406及ST1402的顺序是任意的。在ST1408中,移动终端根据ST1407中接收的跳频的设定、及ST1403中接收的上行持续调度的分配,发送上行数据。在ST1409中,基站从移动终端接收上行数据。
根据本实施形态3,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根据本实施形态3提出持续调度中的具体的跳频方法,还同时提出它的控制方法。通过这样,在由于某种理由不使用利用通信路径质量(CQI)的调度的状况下,得到能够通过使用跳频来实现抗频率衰减的能力强的通信的效果。附带说一下,作为不使用利用CQI的调度的情况的代表例,可以考虑有持续调度、或对高速移动中的移动终端的调度。由于在持续调度中预定进行定期的资源分配,因此为了减少反复的无线资源分配用的L1/L2控制信号,而不使用动态调度。另外在对高速移动中的移动终端的调度中,由于移动终端在高速移动,因此估计报告的通信路径质量与现在的移动终端的场所的通信路径质量之差较大。为此,考虑不进行使用从移动终端对基站报告的通信路径质量(CQI)的调度。根据上述说明的方法,由于使用多个频率进行收发,因此能够实现抗频率衰减的能力更强的通信。即,根据实施形态3在不使用采用CQI的调度那样的情况(持续调度、对高速移动中的移动终端的调度)下,能够得到特别有效的方法。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态3,提出了移动终端及基站中适当公有跳频的控制方法的方法。通过这样,得到每次跳频不需要从基站对移动终端进行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的效果。通过这样,能够减少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跳频的控制方法(设定参数等)的L1/L2控制信号,即力图有效充分利用下行无线资源。这将提高作为整个系统的下行通过量。每次跳频不需要从基站对移动终端进行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这一点,在减少L1/L2控制信号的持续调度的目的中是特别重要的。再加上,在持续调度中,通过采用本实施形态3所示那样的具体的跳频方法,还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首先,对于将本实施形态3所示那样的具体跳频模式进行持续调度的多个移动终端,由于能够考虑到各自的移动终端与基站间进行通信的数据所要求的通信质量进行分配,因此能够得到对多个持续调度的移动终端能够稳定确保最佳的通信质量的效果。再有,不限于高速移动时,在产生因随着移动终端的移动而距离变动所导致的路径(通信路径)损耗、路径变动时,也不容易对通信质量产生影响。因而,不需要为了维持通信路径质量而在通信途中通过L1/L2控制信号、改变资源分配及调制方法及纠错编码的参数,能够得到大幅度减少持续调度中的通信途中的控制信号的信息量及频次。
以下,说明实施形态3的第一变形例。图15所示为在进行持续调度的上行数据发送时,跳频时的无线资源分配。以下,说明图15的分配。图15所示为分散分配时的情况。另外,用a表示持续间隔。在图15中,对移动终端以持续间隔a定期地分配上行无线资源。所示的例子是每个该持续间隔的分配为分配1个TTI单位、1个资源单元。在实施形态3的变形例中,作为跳频方法,提出时间轴上每子帧单位而且持续间隔、在频率轴上仅跳跃某资源单元部分的方法。在图15中所示为每子帧跳跃b个资源单元部分的例子。
作为为了控制图15所示的跳跃而必需的设定参数,是表示跳跃的资源单元的「b」、「时间偏移」、及「频率偏移」。关于资源单元b,也可以将1个TTI内的跳跃的资源单元、与持续间隔中跳跃的资源单元设定为不同的值。再有,还需要识别是图15所示的UE1的模式(例如,在前半个子帧中作为RU号码用2,在后半个子帧中用2+b-1)、还是UE2的模式(例如,在前半个子帧中作为RU号码用2+b-1,在后半个子帧中用2)的参数。作为具体的例子,有一种形成参数的方法,它将前半个子帧中用频率低侧时作为「0」,将前半个子帧中用频率高侧时作为「1」。
关于时间偏移的具体设定方法、以及频率偏移的具体设定方法,由于与实施形态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关于上述控制方法即在移动终端及基站中公有设定参数等的方法,由于与实施形态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根据第一变形例,除了根据实施形态3得到的上述说明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说明的效果。即,通过在1个TTI不到的时间使用跳频,从而在用持续间隔分配的1次的资源内使用跳频。通过这样,能够防止1个TTI内的全部数据、即用持续间隔分配的1次的资源内的全部数据被分配在频率特性上的质量差的频率。通过这样,能够得到的效果是,抗频率衰减的能力更强,防止接收错误(CRC错误),更提高通过量。
另外,说明实施形态3的第二变形例。图16所示为在进行持续调度的上行数据发送时跳频时的无线资源分配。图16所示为分散分配时的情况。在图16中,用a表示持续间隔,对移动终端以持续间隔a定期地分配上行无线资源。所示的例子是每个该持续间隔的分配为分配1个TTI单位、1个资源单元。在该第二变形例中,作为跳频方法,提出时间轴上每隔1/2子帧、在频率轴上跳跃某资源单元的方法。在图16中所示为每隔1/2子帧仅跳跃b个资源单元的例子。
关于为了控制图16所示的跳跃而必需的设定参数,除了与图15的相同,有资源单元b、时间偏移、及频率偏移以外,还需要表示每个终端的跳跃模式的参数。例如,作为具体例子,将UE1的模式作为「0」,将UE2的模式作为「1」,将UE3的模式作为「2」,将UE4的模式作为「3」,这样形成参数。1个TTI内的跳跃模式不限于图16所示的模式。根据第二变形例,除了根据第一变形例得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说明的效果。即,通过执行第二变形例,1个TTI内的数据、即用持续间隔分配的1次的资源内的数据与第一变形例相比,由于以更多的频率进行收发,因此抗频率衰减的能力更强。这样,能够得到的效果是,防止接收错误(CRC错误),更提高通过量。
另外,说明实施形态3的第三变形例。在实施形态3、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中,提出关于频率轴上仅跳跃某资源单元(RU)部分的方法。与此不同的是,第三变形例是在频率轴上每隔某子载波进行跳跃的方法。在第三变形例中,需要表示频率轴上跳跃的子载波的参数。关于其它的参数,由于与实施形态3、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关于控制方法即在移动终端及基站中公有设定参数等的方法,由于与上述实施形态3、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根据第三变形例,除了实施形态3、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说明的效果。即,通过执行第三变形例,1个TTI内的数据、即用持续间隔分配的1次的资源内的数据与实施形态3、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相比,由于以更多的频率进行收发,因此抗频率衰减的能力更强。这样,能够得到的效果是,防止接收错误(CRC错误),更提高通过量。
另外,说明实施形态3的第四变形例。第四变形例是预先决定跳频的方法(跳频的规则性)的变形例(静态,Static)。跳频的规则性中,包含上述说明的实施形态3、第一~第三变形例等。再有,也可以在HARQ的Nack时(基站对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数据检测接收错误(CRC错误)时,移动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对上行数据的「Nack(接收错误通知)」时)进行跳频。具体的跳频的方法采用上述说明的实施形态3、第一~第三变形例。再有,也可以预先决定几个模式的跳频的规则性,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该模式号码作为跳频设定(半静态,semi-stat ic)。
根据本实施形态3的第四变形例,还能够得到以下说明的效果。关于跳频的控制方法即在移动终端及基站中公有设定参数等的方法,与实施形态3(图14)相同。但是,具有能够减少在图14的ST1406中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的跳频的设定(设定参数等)的控制数据量(信息量)的效果。具体来说,在静态的情况下,不需要通知设定,或仅通知跳频开始。在半静态的情况下,仅通知跳频的设定的模式号码,或仅通知模式号码及跳频开始。控制数据量的减少,从有效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观点来看是有效的。再有,能够得到的效果是,接收控制数据的时间缩短,也有助于移动终端实现低功耗。
在HARQ的Nack时进行跳频的方法中,由于避开产生接收错误的通信路径环境(频带)、即恶劣的通信路径环境,用别的频率利用HARQ进行重发,因此与在产生接收错误的通信路径环境(频带)中进行重发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减少重发次数的效果。通过这样,能够提供抗频率衰减的能力强的通信方法。通过这样能够得到整个系统的通过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说明实施形态3的第五变形例。第五变形例是在持续调度的通话期间及无声期间中改变实施形态3、第一~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跳频的方法的变形例。用图17说明控制方法即在移动终端及基站中公有设定参数等的方法。另外,在图17中,由于与图14的同一标号表示同一或相当部分,因此说明省略。在图17中,基站对移动终端通知通话状态的跳频的设定(设定参数等)(ST1701)。该通知能够使用L1/L2控制信号来进行。移动终端接收通话状态的跳频的设定(设定参数等)(ST1702)。将上行持续调度的分配通知移动终端的ST1402的处理及ST1701的顺序是任意的。移动终端根据接收的通话状态的跳频的设定、及在ST1403中接收的上行持续调度的分配,发送上行数据(ST1703)。基站从移动终端接收上行数据(ST1704)。
移动终端判断是否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1705)。在ST1705的判断中是「否」时,返回ST1703,继续上行数据的发送。另外,在ST1705的判断中是「是」时,执行ST1706。移动终端对基站通知「VoX开始」,该「VoX开始」是通知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的情况(ST1706)。基站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VoX开始」的通知(ST1707)。基站随着从通话状态向无声状态转移,对应该改变跳频的设定的移动终端通知无声状态的跳频的设定(设定参数等)(ST1708)。该通知能够使用L1/L2控制信号来进行。移动终端接收无声状态的跳频的设定(设定参数等)(ST1709)。移动终端根据接收的无声状态的跳频的设定、及在ST1403中接收的上行持续调度的分配,发送上行数据(ST1710)。基站从移动终端接收上行数据(ST1711)。移动终端判断上行数据是否向通话状态转移(1712)。在ST1712的判断中是「否」时,返回ST1710。另外,在ST1712的判断中是「是」时,移动终端对基站通知「通话开始」(ST1713)。若基站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通话开始」的通知(ST1714),则执行ST1401、ST1402、ST1701的某一步骤。
根据上述说明的第五变形例,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在将用AMR编码的声音分组数据(VoIP)进行持续调度时,持续间隔在通话状态下为20ms,在无声状态下为160ms。这样通话状态与无声状态的持续间隔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第五变形例在能够设定与持续间隔相对应的最佳跳频方法这一点上是有效的。通过这样,能够得到的效果是,抗频率衰减的能力更强,防止接收错误(CRC错误),通过量更提高。
再有,在本实施形态3中,所示为分散分配,但也可以适用于局部分配。另外,跳频也可以在进行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发送中使用。那时,能够使用实施形态3及第一~第五变形例所示的跳跃方法、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与基站公有控制方法的方法。再有,在不是持续调度、而进行动态调度的上行数据发送及下行数据发送中,也可以使用跳频。那时,能够使用实施形态3及第一~第五变形例所示的跳跃方法、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与基站公有控制方法的方法。
实施形态4
在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3中,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基站将无声时分配无声时数据的资源的信息使用L1/L2控制信号向移动终端发送。在本实施形态中揭示的方法是,基站预先将无声时分配的资源的信息使用L3消息向移动终端发送,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eNB使用L1/L2控制信号仅将表示向无声转移的意思的信号或承认向无声转移的信号向UE发送。背景噪声等无声时所必需的数据量小于通话时的数据量,背景噪声的数据量不变化。因而,每当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就将无声时分配的资源信息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这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本实施形态1至3中,每当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就将无声时分配的资源信息使用L1/L2控制信号每次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不发送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其目的在于减少对控制信号发送所分配使用的资源的浪费。另外,在移动终端中,在不进行声音数据的收发的TTI中停止动作时钟,成为休眠模式,从而能够将功耗抑制得较低。在本实施形态中,其目的在于,减少通信途中从基站接收的控制信息量,缩短移动终端的收发动作时间,减少功耗。
图18所示为本实施形态揭示的方法中的产生VoIP下行数据时的一连串的动作。与实施形态1的图8相比,在图18中产生无声状态时,基站没有向移动终端使用L1/L2控制信号进行「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的发送。另外,在与实施形态2相比时,没有使用L1/L2控制信号进行「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的发送。在图18中,若基站中产生下行声音分组数据(VoIP)(ST1801),则调度器进行持续调度(ST1802)。然后,基站使用L3控制信号(L3消息),向移动终端发送持续调度用的资源分配信息及MCS设定信息、再加上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或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ST1803)。然后,在通话区间的期间,基站发送VoIP数据(ST1804)。由于移动终端接收在ST1803中、由L3控制信号产生的资源分配信息及MCS设定信息,因此知道通话区间的VoIP数据的资源分配,因而,能够接收VoIP数据(ST1805)。
在产生无声状态时(ST1806),基站将表示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的信息(无声时转移信号)作为L1/L2控制信号进行发送(ST1807)。在该步骤中,基站对移动站没有作为L1/L2控制信号通知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或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这是因为,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或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已经在持续调度开始时,作为L3控制信号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从基站接收了无声时转移信号的移动终端,根据在ST1803中作为L3控制信号接收的、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或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接收无声时的下行数据(背景噪声)(ST1809、ST1810)。基站根据L3控制信号,例如在对无声时专用信道分配无声时下行数据后,开放通话时分配的资源中没有使用的资源,分配给其它的移动终端(ST1808)。
若从无声状态向通话状态转移,再次产生声音分组数据(ST1811),则基站将通话状态下的资源分配信息利用L1/L2控制信号通知移动终端(ST1812),根据该信息发送声音分组数据(ST1813)。资源分配的信息与产生无声状态前的通话时的资源分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总之,基站可以根据该时刻的调度状况及信道质量状况来决定。利用L1/L2控制信号接收了资源分配信息的移动终端知道通话状态下的声音分组数据的资源分配,进行声音分组数据的接收(ST1814)。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基站若产生下行声音分组数据(VoIP),则进行持续调度,向移动终端作为L3控制信号发送持续调度用的资源分配信息及MCS设定信息、再加上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或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图18的ST1803)。作为L3控制信号向移动终端发送的无声时专用信道信息或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可采用实施形态1至3的方法。在设置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无声时专用信道的情况下,预先决定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用的参数的值。例如,是表示无声时专用信道的构成的参数的值、及表示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的什么地方的参数的值。作为参数的种类,可以采用实施形态1中所述的种类。另外,不仅是频率多路复用,在时间多路复用及代码多路复用时也同样,如果预先决定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用的参数的值,则本发明能够实现。
另外,在实施形态2中说明的方法的、将通话时分配的资源的一部分分配作为无声时的资源时,不能事先决定表示对于无声时数据用所使用的资源的一部分的参数的值。例如,假定预先决定对于无声时数据用所使用的RB(ResourceBlock)号码等,并在eNB与UE中公有它,或者在持续调度的初始设定时从eNB使用L3控制信号通知UE。但是,通话时的资源分配有可能在第1次通话时与以后的通话时产生变化。在第1次与第2次通话时的资源分配变化时,第1次的无声转移时及第2次以后的无声转移时,对于无声时数据用所使用的RB号码不同。这是因为,作为无声时的资源分配的资源是通话时分配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与分配给其它的移动终端的资源产生冲突等问题。
倒不如,在将通话时分配的资源的一部分分配作为无声时的资源时,预先决定选择该资源的一部分的方法,事先在基站与移动终端中公有该方法比较好。由于原来通话时对每个移动终端进行分配,因此在无声时也使用该一部分资源,从而能够避免与其它的移动终端的冲突。因而,如果使得无论在移动终端、还是基站都能够求出选择资源的一部分的方法,就能够判断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哪个资源则较好,能够接收无声时数据。具体来说,有一种方法是,从通话时分配的最低频率起仅选择无声时所必需的RB数。
另外,说明其它的方法。图19所示为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的说明图。如图19所示,对资源块(RB)预先进行编号。将最低频率侧作为#1,以后作为#2、#3。设就要向无声时转移前的通话时分配的RB的号码的最小值为Ts,RB的间隔为Td,RB数为Tn。在该图的情况下,对于UE-A,为Ts=1、Td=3、Tn=5,对于UE-B,为Ts=2、Td=2、Tn=6。另外,设无声时所必需的RB数为k。无声时分配的RB的号码Xn如以下那样决定。
Xn=Xs+n×Td×Int((Tn-k)/(k-1)+1)
Xs=Ts
n=0,1,,k-1
若设无声时所必需的RB数为3,则在UE-A的情况下,Xn=1、7、13。即,将无声时的数据分配在#1、#7、#13的RB。在UE-B的情况下,Xn=2、6、10。即,将无声时的数据分配在#2、#6、#10的RB。通过这样,由于无声时分配的RB能够在遍及宽带中选择,因此具有能够得到频率分集的增益的效果。对于该例子的其它方面也考虑有提供各种规则性的方法,但是对于无声时分配通话时分配的资源的一部分的情况,只要对该一部分的资源的决定方法提供规则性即可。
在将选择上述的一部分的方法有规则地进行的方法中,揭示了将频率轴上的一部分的资源以RB为单位分配给无声时的资源的情况的例子。本方法对于以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为单位或以VRB为单位分配资源的情况也能够适用。另外,在将时间轴上的一部分的资源分配给无声时的资源的情况下,与使用无声时专用信道的情况相同,只要将RB分为多个区域(例如,每隔子帧、每隔1/2子帧、每隔符号),对该区域附加号码,对各移动终端分配该区域号码即可。
在将通话时分配的资源的一部分分配作为无声时的资源时,只要预先决定选择该一部分的规则作为无声时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信息即可。在进行持续调度时,通话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利用L3控制信号或L1/L2控制信号从基站通知移动终端。因而,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基站根据预先决定的规则,从通话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导出无声时的资源区域,对导出的资源分配无声时数据。移动终端根据相同的规则,能够从通话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导出无声时分配的资源区域,接收该资源区域。另外,例如,在预先决定的规则所必需的参数中,通话时没有改变的参数(例如,无声时所必需的RB数k)也可以预先决定,在eNB及UE中公有,在进行持续调度时,也可以在开始用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的L3消息发送。
如本实施形态中所揭示的那样,在基站将无声时分配的资源信息使用L3消息向移动终端发送、并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基站使用L1/L2控制信号仅将表示向无声转移的意思的信号或承认向无声转移的信号向移动终端发送。即,L1/L2控制信号发送的不是必须大的信息量的无声时分配的资源信息,而是发送用数据量小的信息即足够的无声时转移信号。因而,能够减少L1/L2控制信号的每1次的通信数据量。再有,由于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没有不能确保资源的状态,因此能够得到没有数据延迟及丢失的效果,还能够得到能够减少无用的资源分配、能够将该部分开放以便向其它的移动终端分配等与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3中所述的同样的效果。再有,由于每当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不需要进行无声时的资源分配信息的发送,因此具有的效果是,能够减少使用资源的浪费,再有能够减少基站中的调度负荷。因而,能够力图提高作为系统的通过量。另外,在移动终端中,在不进行声音数据的收发的TTI中停止动作时钟,成为休眠模式,从而能够将功耗抑制得较低,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减少通信途中从基站接收的控制信息量,因此能够缩短移动终端的收发动作时间,能够力图更减少功耗。
在本实施形态中,所示为分散地分配资源的情况,但也可以局部地进行资源分配,在那种情况下本发明也能够适用。另外,也可以进行带有跳频的资源分配,在那种情况下本发明也能够适用。在本实施形态中,所示为下行链路的情况,但本发明对于上行链路也能够适用。例如,适用于上行链路时的基站及移动终端的一连串的动作,不像实施形态3中所示的图14那样,在从通话时向无声时转移时用L1/L2控制信号从基站通知移动终端发送的跳频的资源分配信息(跳频的控制方法:图14中的ST1406),只要仅将表示向无声转移的意思的信号或承认向无声转移的信号向UE发送即可。另外,在从进行持续调度的途中实施跳频时,用开始的L1/L2控制信号发送跳频的资源分配信息,不需要用这之后的L1/L2控制信号来发送它,只要仅将表示向无声转移的意思的信号、及表示承认向无声转移的意思的信号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即可。
实施形态5
在本实施形态中揭示的方法是,在下行中进行持续调度,在上行链路中移动终端发送调度请求信号(SR)时,缩短移动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之前的时间。图20所示为移动终端中的下行L1/L2控制信号的接收方法的说明图。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5有关的通信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在图20中,说明在下行中进行持续调度、在上行中发送调度请求SR时的移动终端中的下行L1/L2控制信号的接收方法。图20的(1)表示进行以往的下行持续调度时的接收方法,(2)表示进行本发明的下行持续调度时的接收方法。
在(1)的以往的接收方法中,根据下行持续调度,移动终端隔某一定的间隔进行接收。例如,通话时,隔20ms间隔接收L1/L2控制信号及声音分组数据那样的通话时数据,无声时,隔160ms间隔接收背景噪声那样的无声时数据,隔20ms间隔接收L1/L2控制信号。在移动终端中产生上行数据时,对基站发送调度请求。接收了调度请求的基站对移动终端发送资源分配信息等L1/L2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它的时刻必须以进行持续调度的某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例子为20msec)进行发送。这是因为,移动终端仅以由持续调度决定的某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接收。
为此,基站在接收调度请求之后到发送资源分配等L1/L2控制信号为止产生了延迟。再有,移动终端在不能接收对调度请求的L1/L2控制信号时,将再次发送调度请求。对该重发调度请求的资源分配等的L1/L2控制信号也在进行持续调度的时刻由基站发送,再产生延迟。因而,移动终端中,即使想发送也不能发送的上行数据积压下来,长期持续形成调度请求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数据从移动终端的发送缓冲器溢出的问题。另外,在声音分组数据中,还产生声音听起来延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图20(2)那样的接收方法是有效的。在移动终端中产生上行数据时,对基站发送调度请求信号。接收了调度请求的基站对移动终端发送资源分配信息等L1/L2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它的时刻在接收调度请求后,不是与进行持续调度的时刻一致进行发送,而是以尽可能早的时刻进行发送。对于来自移动站的调度请求发送资源分配信息等的L1/L2控制信号的时刻,例如以TTI为单位较好。同时,移动终端不是在由持续调度决定的时刻进行接收,而是在发送调度请求后,立即在以TTI为单位的时刻进行L1/L2控制信号的连续接收。通过进行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基站接收调度请求之后到发送资源分配等的L1/L2控制信号为止的延迟为最低限度。另外,在移动终端由于不能接收对调度请求的L1/L2控制信号、而重发调度请求时,也在重发调度请求的发送之后,立即在以TTI为单位的时刻进行L1/L2控制信号的连续接收,通过这样能够缩短延迟时间。接收了来自基站的资源分配信号的移动终端再一次仅在由下行持续调度所决定的某一定的时间间隔返回接收。
图21中说明在下行的声音(VoIP)通信中进行持续调度时、在上行链路中移动终端发送调度请求之后到发送上行数据为止的移动终端及基站的一连串的动作。首先,如ST2101那样,在下行中进行持续调度,基站在无声(VOX)时以20ms间隔发送L1/L2控制信号,移动终端以20ms间隔接收。在移动终端中产生上行数据时,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T2102)。移动终端在调度请求发送之后,立即进行L1/L2控制信号的连续接收动作(ST2103)。另外,接收了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调度请求的基站,不等待以由下行持续调度所决定的规定间隔的发送时刻,立即将资源分配信息等作为L1/L2控制信号向移动终端发送(ST2104)。移动终端在接收了包含例如「允许信号」等的资源分配信息等的L1/L2控制信号时(ST2105中为是),以用通常的下行持续调度决定的L1/L2控制信号的接收时刻进行接收(ST2106)。
移动终端在不能接收从基站发送的资源分配信息等的L1/L2控制信号时(ST2105中为否),将调度请求向基站重发,同时连续接收L1/L2控制信号。基站在接收了重发调度请求时,也不等待下行持续调度中的发送时刻,立即将资源分配信息等以L1/L2控制信号发送。移动终端在发送调度请求之后,由于进行L1/L2控制信号的连续接收,因此能够接收从eNB发送的L1/L2控制信号。重复这些一连串的动作,一直到移动终端接收资源分配信息等的L1/L2控制信号为止。移动终端在接收了来自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等的L1/L2控制信号时,再一次在由下行持续调度所决定的某一定的时间间隔返回接收。移动终端再根据接收的该资源分配信息,利用由基站调度的允许信号发送上行数据(ST2107)。
如本实施形态中所揭示的那样,在进行下行持续调度、在上行链路中移动终端发送调度请求时,基站和移动终端都不等待由下行持续调度所决定的时刻,通过发送及接收资源分配信息等的L1/L2控制信号,既维持持续调度的优点,另外而且能够使基站接收调度请求之后到发送资源分配等的L1/L2控制信号为止的延迟为最低限度。另外,移动终端能够使接收基站发送的资源分配等的L1/L2控制信号之前的延迟为最低限度。即,移动终端能够使发送调度请求之后到发送上行数据为止的延迟时间为最低限度。特别是在要求实时性的声音分组数据(VoIP)的通信中,由于能够解决听起来声音延迟等问题,因此本发明是适合的。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有关的通信方法、基站、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由于通过在无声时将资源分配给无声时专用信道,同时开放通话时对移动终端分配的资源,从而形成能够减少资源的无用分配、能够力图提高通过量的通信方法、基站、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因此适用于构成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基站和移动终端、通信时的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信号的通信方法等。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是包含基站及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数据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所述移动终端对该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所述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所述分组数据收发,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处理:
在存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声音信息的情况下,判定是发送所述声音信息以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还是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以作为所述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的通话状态判定处理;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所述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所述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所述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以及
若利用所述通话状态判定处理检测出已从所述通话状态向所述无声状态转移,则将所述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无声时无线资源包含表示在包含背景噪声数据的声音分组数据发送用时所设置的无声时专用信道的频域及时域的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无声时无线资源包含表示通话时无线资源中、指定分配包含背景噪声数据的声音分组数据的资源块的频域及时域的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产生从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的声音分组数据时,使用跳频来决定对所述声音分组数据发送所分配的无线资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持续调度处理根据从移动终端发送的调度请求信号进行调度,同时在不取决于持续调度处理的通知周期的、任意的时刻,通知调度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调度请求信号,同时在不取决于根据基站的持续调度处理的通知周期的、任意的时刻,接收调度结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知处理将通话时无线资源及无声时无线资源,包含在由上层通知的控制信号即L3控制信号中并进行通知。
8.一种基站,该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进行分组数据收发,其特征在于,设置:
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发送所述声音信息以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以作为所述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所述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部;以及
判定是所述通话状态还是所述无声状态,且若检测出已从所述通话状态向所述无声状态转移,则进行将所述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的控制部。
9.一种通信系统,是包含基站及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所述基站进行以规定的通知周期发送调度结果的持续调度处理,同时使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来进行分组数据收发;所述移动终端对该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所述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来进行所述分组数据收发,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系统包含:基站和移动终端,
所述基站具有: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初始发送时,将发送所述声音信息以作为声音分组数据的通话状态下能够使用的通话时无线资源、以及发送背景噪声数据以作为所述声音分组数据的无声状态下能够使用的无声时无线资源,通知所述移动终端的通知处理部;以及
判定是所述通话状态还是所述无声状态,且若检测出已从所述通话状态向所述无声状态转移,则进行将所述通话时无线资源分配给其它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分配处理的控制部,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
若该基站检测出已从所述通话状态向所述无声状态转移,则使用所述无声时无线资源接收所述声音分组数据的接收部。
10.一种移动终端,对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下行接入方式来进行分组数据收发的基站,发送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信号,同时使用由所述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来进行所述分组数据收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调度请求信号,同时在不取决于根据所述基站的持续调度处理的通知周期的、任意的时刻,进行连续接收以接收调度结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24141/2007 | 2007-02-02 | ||
JP2007024141 | 2007-02-02 | ||
PCT/JP2008/000130 WO2008096527A1 (ja) | 2007-02-02 | 2008-02-01 | 通信方法、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3104A true CN101543104A (zh) | 2009-09-23 |
CN101543104B CN101543104B (zh) | 2012-11-21 |
Family
ID=3968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00381A Active CN101543104B (zh) | 2007-02-02 | 2008-02-01 | 通信方法、基站、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161181B2 (zh) |
EP (2) | EP3364712A1 (zh) |
JP (6) | JP4698734B2 (zh) |
KR (5) | KR101359411B1 (zh) |
CN (1) | CN101543104B (zh) |
AU (3) | AU2008212453B2 (zh) |
BR (1) | BRPI0807033B1 (zh) |
RU (2) | RU2432716C2 (zh) |
WO (1) | WO200809652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2304A (zh) * | 2015-05-13 | 2018-03-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信道传输和频率误差校正 |
CN110138713A (zh) * | 2018-02-09 | 2019-08-1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59411B1 (ko) * | 2007-02-02 | 2014-02-07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통신 방법, 기지국,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동 단말 |
EP2169856A4 (en) * | 2007-06-19 | 2014-11-05 | Ntt Docomo Inc | BASIC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CN101810041B (zh) * | 2007-08-24 | 2013-09-11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调度资源的方法、网络单元和用户设备 |
US20090273438A1 (en) * | 2008-05-01 | 2009-11-05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Remote monitoring, interrogation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stationary and mobile systems |
KR101632010B1 (ko) | 2007-11-05 | 2016-06-21 | 애플 인크. | 자원 배정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
JP5698654B2 (ja) | 2008-04-21 | 2015-04-08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Harqプロトコル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9307426B2 (en) | 2008-06-13 | 2016-04-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mobile terminals in an OFDM system |
US8224341B2 (en) * | 2008-08-11 | 2012-07-1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163415B2 (ja) * | 2008-10-07 | 2013-03-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階層型変調方法、階層型復調方法、階層型変調を行う送信装置、階層型復調を行う受信装置 |
JP5189046B2 (ja) * | 2009-01-21 | 2013-04-2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
US20110013574A1 (en) * | 2009-07-16 | 2011-01-20 | Chia-Chun Hsu | Method of Handling Unicast Transmission on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ubfram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01990043A (zh) * | 2009-08-06 | 2011-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p网络语音业务半静态调度资源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
GB2474006B (en) * | 2009-08-11 | 2012-05-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Network ele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
CN101998279B (zh) * | 2009-08-14 | 2013-03-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多播控制信道变更通知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WO2011025426A1 (en) * | 2009-08-31 | 2011-03-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297317B2 (ja) * | 2009-09-16 | 2013-09-25 | Kddi株式会社 |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装置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
CN102045789B (zh) * | 2009-10-16 | 2013-05-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跳频的频率物理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
WO2011054148A1 (zh) * | 2009-11-06 | 2011-05-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
US8855064B2 (en) * | 2010-01-12 | 2014-10-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undl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tru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8780826B2 (en) | 2010-01-12 | 2014-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inuous CDM/FDM structure for LTE uplink data |
WO2011108891A2 (ko) * | 2010-03-05 | 2011-09-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와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2086039A1 (ja) | 2010-12-22 | 2012-06-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局、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5187404B2 (ja) * | 2011-01-27 | 2013-04-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符号化装置、符号化方法、および符号化プログラム |
TWI487415B (zh) * | 2011-05-02 | 2015-06-01 |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 網路系統、微型基地台、微型基地台管理裝置、資源分配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
US9439208B2 (en) * | 2011-11-04 | 2016-09-06 | Intel Corporation | Scheduling reques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running background applications |
WO2013067686A1 (en) * | 2011-11-08 | 2013-05-16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2d transmission |
CN103200530B (zh) * | 2012-01-05 | 2016-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集群组呼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US9144062B2 (en) * | 2012-03-23 | 2015-09-22 | Mediatek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llocat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9131498B2 (en) | 2012-09-12 | 2015-09-0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tructure |
JP5896040B2 (ja) | 2012-12-14 | 2016-03-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サーバ、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5022736A1 (ja) * | 2013-08-14 | 2015-02-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装置、通信方法 |
WO2015066909A1 (zh) * | 2013-11-11 | 2015-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
EP3113556B1 (en) | 2014-02-27 | 2019-04-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
KR101601096B1 (ko) | 2014-06-05 | 2016-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가변형 터보차저가 구비된 엔진의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104363659B (zh) * | 2014-10-24 | 2018-09-21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系统及方法 |
KR102306804B1 (ko) * | 2015-01-21 | 2021-09-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의 소모 전력 감소 방법 및 장치 |
JP2018110279A (ja) * | 2015-05-14 | 2018-07-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11166263B2 (en) * | 2015-06-11 | 2021-11-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lective reallocation of previously allocated radio resources |
CN107852204B (zh) * | 2015-07-10 | 2022-07-0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针对ofdma wlan的统一反馈 |
EP3376814A4 (en) * | 2015-11-12 | 2018-10-31 | Fujitsu Limited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17079982A1 (zh) * | 2015-11-13 | 2017-05-1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JP6775163B2 (ja) * | 2015-12-11 | 2020-10-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音声信号通信方法 |
EP3402269B1 (en) | 2016-01-27 | 2021-01-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WO2017221354A1 (ja) * | 2016-06-22 | 2017-12-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局装置、機器制御方法及び機器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798399B2 (ja) * | 2017-04-11 | 2020-12-09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無線通信機 |
US10524260B2 (en) * | 2018-05-11 | 2019-12-31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udio loss |
CN108901027A (zh) * | 2018-06-26 | 2018-11-27 | 佛山市所能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用资源分配发送方法 |
CN110831238B (zh) * | 2018-08-09 | 2022-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WO2023058078A1 (ja) * | 2021-10-04 | 2023-04-13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45922A (ja) * | 1997-11-13 | 1999-05-28 | Sony Corp | データ多重化装置、データ多重化方法及びデータ多重化システム |
US6327300B1 (en) | 1999-10-25 | 2001-12-04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
KR100387034B1 (ko) * | 2000-02-01 | 2003-06-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패킷데이타 서비스를 위한스케듈링장치 및 방법 |
EP1413097B1 (en) | 2001-07-31 | 2017-07-26 | Intel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494791A (zh) * | 2002-01-15 | 2004-05-05 | 连宇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信道分组数据传输的混合arq方法 |
JP2004266713A (ja) * | 2003-03-04 | 2004-09-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EP1469373B1 (en) | 2003-04-16 | 2007-03-14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 for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fast frequency-hopped spread spectrum technology |
FI20040216A0 (fi) * | 2004-02-12 | 2004-02-12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järjestelmä ja tietokoneohjelma radioresurssien allokoimiseksi TDMA solukkoviestijärjestelmässä |
JP4301970B2 (ja) * | 2004-02-23 | 2009-07-2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パケット送信制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
KR20060006725A (ko) * | 2004-07-16 | 2006-01-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향상된 상향링크 전용채널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자율전송을 위한 파라미터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
KR100856248B1 (ko) | 2004-08-17 | 2008-09-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아이피 망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음성 서비스에서 상향링크스케줄링 방법 |
CN1798009A (zh) * | 2004-12-27 | 2006-07-0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链路自适应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传输方法 |
PL1869929T3 (pl) | 2005-04-13 | 2016-06-30 | Vringo Infrastructure Inc | Techniki zarządzania zasobami łącza radiowego w sieciach bezprzewodowych przenoszących ruch pakietowy |
KR100703303B1 (ko) * | 2005-04-28 | 2007-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장 실시간 폴링 서비스의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 요청 방법 |
US8243779B2 (en) | 2005-04-29 | 2012-08-14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quality-based frequency hopping in a wireless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340907B1 (ko) * | 2005-05-18 | 2013-12-13 |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 강화된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JP4675167B2 (ja) | 2005-06-14 | 2011-04-2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 |
US7948944B2 (en) * | 2005-09-28 | 2011-05-24 | Neocific,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rrier packet communication with reduced overhead |
KR101265628B1 (ko) * | 2006-01-05 | 2013-05-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
WO2007148706A1 (ja) * | 2006-06-19 | 2007-12-27 | Ntt Docomo, Inc. |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CN101473687B (zh) * | 2006-06-19 | 2012-03-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以及调度方法 |
US20100165927A1 (en) * | 2006-06-21 | 2010-07-01 | Jung-Im Kim | Method for paging terminal of rrc connected state in lte system |
KR100957311B1 (ko) * | 2006-08-11 | 2010-05-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의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
EP1890422A2 (en) * | 2006-08-16 | 2008-02-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tate indication of voice packet by user equip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0502103A (ja) * | 2006-08-21 | 2010-01-21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リアルタイムサービスのグループ分け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の割り付け、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およびシグナリング |
US8848618B2 (en) * | 2006-08-22 | 2014-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traffic spur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1507349B (zh) * | 2006-08-22 | 2012-08-2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资源释放控制方法、无线基站以及移动台 |
TW200824474A (en) * | 2006-10-28 | 2008-06-01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real time services during a silent period |
US8284707B2 (en) * | 2006-11-07 | 2012-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power-saving mechanism for VoIP services |
KR101359411B1 (ko) * | 2007-02-02 | 2014-02-07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통신 방법, 기지국,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동 단말 |
WO2008096259A2 (en) * | 2007-02-09 | 2008-08-14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
WO2008131593A1 (en) * | 2007-04-29 | 2008-11-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JP5069040B2 (ja) * | 2007-05-01 | 2012-11-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KR101473008B1 (ko) * | 2007-08-13 | 2014-12-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VoIP 패킷을 전송하는 방법 |
GB2452697A (en) * | 2007-08-14 | 2009-03-18 | Nec Corp | Dynamically allocating new resources to a node provided with persistently allocated resources |
JP2011509012A (ja) * | 2007-12-29 | 2011-03-17 |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 時間および周波数資源における統計的多重化に基づく半永続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機器 |
KR101537591B1 (ko) * | 2008-04-07 | 2015-07-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Mimo 시스템에서 모드 적응 방법 |
US9131480B2 (en) * | 2012-03-30 | 2015-09-08 | Inte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to manage group controling signaling for machine-to-machine devices |
-
2008
- 2008-02-01 KR KR1020107017839A patent/KR10135941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1 JP JP2008527246A patent/JP46987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01 KR KR1020087013983A patent/KR10101831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2-01 WO PCT/JP2008/000130 patent/WO200809652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2-01 KR KR1020177031532A patent/KR10189893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1 US US12/522,973 patent/US91611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01 KR KR1020137022509A patent/KR1014732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1 EP EP18164618.3A patent/EP3364712A1/en active Pending
- 2008-02-01 KR KR1020147013206A patent/KR10179671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1 CN CN2008800000381A patent/CN101543104B/zh active Active
- 2008-02-01 BR BRPI0807033-4A patent/BRPI0807033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1 AU AU2008212453A patent/AU2008212453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2-01 EP EP08702862.7A patent/EP211724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2-01 RU RU2009129520/09A patent/RU2432716C2/ru active
-
2010
- 2010-10-29 JP JP2010243368A patent/JP2011061838A/ja active Pending
- 2010-10-29 JP JP2010243359A patent/JP2011061837A/ja active Pending
-
2011
- 2011-04-06 AU AU2011201566A patent/AU20112015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6-22 RU RU2011125695/07A patent/RU2476027C1/ru active
-
2012
- 2012-10-12 JP JP2012227008A patent/JP2013062816A/ja active Pending
- 2012-10-12 JP JP2012227000A patent/JP55506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2-25 JP JP2013267393A patent/JP2014099877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7-15 AU AU2014204428A patent/AU20142044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04 US US14/846,125 patent/US2015038237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2304A (zh) * | 2015-05-13 | 2018-03-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信道传输和频率误差校正 |
CN107852304B (zh) * | 2015-05-13 | 2021-02-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信道传输和频率误差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138713A (zh) * | 2018-02-09 | 2019-08-1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
CN110138713B (zh) * | 2018-02-09 | 2020-09-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3104B (zh) | 通信方法、基站、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 |
JP6021850B2 (ja) | 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移動端末 | |
JP5160667B2 (ja) | データ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 |
JP2009537083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に対する無線リソースの予約 | |
CN105144617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