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238B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1238B CN110831238B CN201810905138.4A CN201810905138A CN110831238B CN 110831238 B CN110831238 B CN 110831238B CN 201810905138 A CN201810905138 A CN 201810905138A CN 110831238 B CN110831238 B CN 1108312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link channel
- signal
- channel resource
- resource
- resour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group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101100274486 Mus musculus Cited2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01150096622 Smr2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533725 Mus musculus Smr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UE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通过本公开,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过程当中,存在UE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达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降低UE的传输功率消耗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UE的发展以及无线数据应用业务的丰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用户数大幅增加,无线数据内容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文字或者图像,而且还会越来越多的出现高清晰度视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业务内容,从而导致无线通信网络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针对物联网,3GPP标准组织制定了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和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通信标准协议。
考虑到传输数据包较小且间隔发送是MTC和NB-IoT的UE(User Equipment,UE)的一种典型的业务,MTC和NB-IoT的通信标准协议Release15版本中引入了提前数据输出(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技术,即允许UE在进行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的相关流程中使用消息3(Message 3,Msg3)向基站传输数据,这样的话UE可以无需进入RRC连接状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简称RRC-CONNECT,中文名称为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直接在RRC空闲状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 IDLE,简称RRC-IDLE,中文名称为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向基站传输数据,节省了UE的功率,同时也可以提升系统的上行频谱效率。但由于EDT只能支持UE向基站发送一个数据包,当UE存在多个间隔发送的数据包时,EDT功能也不能够支持,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数据包的传输方式用来支持UE在RRC-IDLE状态下传输这种间隔发送数据包业务。同时,由于EDT需要在随机接入过程中Msg3中发送数据,考虑到随机接入过程中Msg3消息之前UE还需要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信道前导信号(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eamble,PRACH Preamble,又称为Msg1)和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 Response,又称为Msg2)。每次EDT发送数据包时,UE都需要发送Msg1和接收Msg2消息,这样同样会消耗掉UE的功率。因此,相关技术中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过程当中,存在UE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过程当中,存在UE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包括:用户设备UE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所述UE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获知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用于指示所述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给所述UE的用于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第三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包括:所述UE从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选择M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N,M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还包括:在时域间隔内,所述UE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由所述时间间隔内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组成,,Q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时域间隔的起始位置通过信令指示或者根据默认配置确定。
可选地,所述时域间隔的长度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所述信号的发送周期;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
可选地,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前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后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按照预设顺序选择的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第一配置周期是所述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或所述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第二配置周期的L倍,其中,L为正整数。
可选地,当所述信号为随机接入信号时,所述信号的配置信息由基站通过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给所述UE,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所述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所述信号的重复发送次数;所述信号发送时第一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
可选地,所述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包括在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配置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合中和/或所述信号发送时第一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包括在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配置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合中。
可选地,当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条件时,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大小不小于发送所述信号时所需的资源大小;所述UE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
可选地,在所述信号为所述单子载波信号时,所述单子载波信号包括P个符号组;其中,P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符号组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前缀CP以及至少一个符号;或,至少一个CP,至少一个符号和保护时间;其中,一个所述符号组在频域上占用相同的一个子载波索引或占用相同的频率资源。
可选地,在所述符号组中K个符号上发送长度为K的序列,其中,所述序列包括以下其中之一:长度为K的ZC序列;长度为K的正交序列;长度为K的伪随机序列;长度为K的Gold序列;长度为I的ZC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长度为I的正交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长度为I的伪随机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长度为I的Gold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其中,K,I为正整数,且K大于I。
可选地,所述单子载波信号支持频域跳频,包括:在所述P个符号组中,配置O种频域跳频等级;其中,每个频域跳频等级对应一个跳频间隔以及对应一次或者多次跳频机会,和/或,在频域跳频等级o对应的频域跳频机会中,正向跳频机会的数目和负向跳频机会的数目相等。其中,所述频域跳频等级o包括在O种所述频域跳频等级中。
可选地,在所述信号为多子载波信号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其中,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占用的频域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的时域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时域长度。
可选地,所述信号中承载的信息为预定信息。
可选地,所述预定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专用参考信号;参考信号;预定的比特信息。
可选地,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超时;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时刻到达;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时刻到达,且T不小于预设阈值,其中,T为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周期时刻与最近一次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信息的时刻之间的间隔;已经保存的定时提前量失效;所述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2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UE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在所述UE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发送;所述UE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在为所述UE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发送。
可选地,当所述UE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信息后,所述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重置。
可选地,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所述送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在一个时间段内,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F1次上行数据传输中,经过重传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对应的次数不小于G1,其中,F1,G1为正整数,且F1大于G1;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连续F2次上行数据传输中,经过重传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对应的次数不小于G2,其中,F2,G2为正整数,且F2大于G2;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一次上行数据传输中,重传的次数不小于G3,其中,G3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未检测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的指示信息;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未检测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在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检测到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UE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检测到下行控制信道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定时提前量失效的指示信息;定时提前量更新的指示信息;用于发送所述信号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用于发送信号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包括:在时域位置上满足根据权利要求上述数据的发送方法当中需要满足的条件的时刻之后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包括: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用于指示所述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给所述UE的用于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第三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发送装置,位于用户设备UE中,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确定装置,位于基站中,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公开,通过在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之一的信号,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过程当中,存在UE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达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降低UE的传输功率消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的移动UE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种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符号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符号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种符号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还一种符号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单子载波的信号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单子载波的信号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上行数据的资源的传输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资源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UE、计算机UE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UE上为例,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的移动UE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UE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可选地,上述移动UE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UE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UE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数据的发送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UE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UE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移动UE的数据的发送方法,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用户设备UE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中,UE可以为一个单独的UE,也可以是包括了多个UE的一组UE。
具体地,基站通过检测信号进行定时提前量(Timing Advanced,简称TA)的估计。
可选地,所述UE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
具体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包括: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
具体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为所述UE专用的用于所述信号发送的上行信道资源或者为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以下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是针对后一种情况的进一步说明。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用于指示所述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给所述UE的用于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第三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第四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的专用于所述信号发送的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当中虽然用于发送信号,但是同时还具备其他的功能,因此,即使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只是用一种或者某几种类型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用于发送第一信号,为了不妨碍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执行其他功能,在携带用于发送信号对应的类型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同时,还可以携带其他不执行发送信号功能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例如,当UE使用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发送信号时,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同时可以伴随着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发送信号。
具体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可以用于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进行上传数据传输。其中,该非RRC-CONNECT状态中至少包括RRC-IDLE状态。
具体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信息;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其中,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
具体地,对于一组UE而言,当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为用于一组UE中的多个UE发送上行数据共用资源时,第一配置信息则承载在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简称SI)中。
具体地,当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为所述UE的专用资源时,第一配置信息则会承载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包括:所述UE从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选择M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N,M为正整数。
具体地,如果在M=0的情况下,表示在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没有配置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中。
具体地,对于不同的N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选择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数量M的取值既可以相同也可以针对不同的N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分别独立配置对应的数量M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具体地,通过如下至少之一的方式,指示所述UE从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选择M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所述UE根据基站通过信令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UE根据默认配置确定的第二指示信息。
具体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位图Bitmap。
具体而言,Bitmap中配置为“1”的bit表示该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用作第一上行信道资源,Bitmap中配置为“0”的bit表示该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不用作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具体而言,Bitmap的长度为N,即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被选作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通过1个Bitmap指示。
另一方面,Bitmap的长度还可以为N/B,即需要B个Bitmap指示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被选作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其中B为正整数。
具体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选择M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
具体而言,该位置包括以下其中之一: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前M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位置;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后M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位置;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默认的M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位置。
具体地,为了理解实施例中上述记载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对将第一上行信道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还提供了如下的具体说明。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中示意性地配置了N=16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
(1)UE在接收到基站通过信令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通过解析,确定第一指示信息中的Bitmap为“1000000010000000”时,UE确定第二上行信道资源1和第二上行资源9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并对信号进行发送。
(2)UE根据自身所具有的默认配置,确定携带的默认配置为16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前9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情况下,那么UE会确定图3中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1至第二上行信道资源9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并对信号进行发送。
(3)UE根据自身所具有的默认配置,确定携带的默认配置为16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第二上行信道资源1,第二上行信道资源3以及第二上行信道资源15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并对信号进行发送。
可选地,在时域间隔内,所述UE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由所述时间间隔内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组成,Q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时域间隔的起始位置通过信令指示或者根据默认配置确定。
例如,默认参考时刻为Frame 0(第一个帧,编号为Frame 0)的起始时刻,基站通过信令指示所述时域间隔起始位置相对默认参考时刻的偏置量,进而获取到第一个所述时域间隔的起始位置。此外,通过时域间隔的长度获知第二个所述时域间隔的起始位置,以此类推。
当所述时域间隔的起始位置采用默认配置时,例如,第一个所述时域间隔的起始位置默认配置为Frame 0(第一个帧,编号为Frame 0)的起始时刻。此外,通过所述时域间隔的长度获知第二个所述时域间隔的起始位置,以此类推。
可选地,所述时域间隔的长度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所述信号的发送周期;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
具体地,时域间隔的长度由基站通过信令指示,或,时域间隔的长度由标准默认配置确定。
可选地,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前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后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按照预设顺序选择的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
具体地,为了理解实施例中上述记载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对将第一上行信道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还提供了如下的具体说明。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中示意性地配置了在8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中只有5个周期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分别为图4中编号为第二上行信道资源1至第二上行信道资源5。
时域间隔的长度为所述信号的发送周期。根据图4可以看出的是,所述8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中存在2个完整的所述时域间隔,分别定义为第一时域间隔和第二时域间隔。
在图4中,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一种选择规则为:时域间隔内包括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前1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因此,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时域间隔内,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是第二上行信道资源1;在第二时域间隔内,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是第二上行信道资源3。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的选择规则也在图4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选择第二上行信道资源2,5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或者选择资源编号为奇数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即,第二上行信道资源1,3,5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种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中示意性地配置了在8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中只有8个周期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分别为图5中编号为第二上行信道资源8至第二上行信道资源5
时域间隔的长度为所述信号的发送周期,并且图5中,所述8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中存在2个完整的所述时域间隔,分别定义为第一时域间隔和第二时域间隔。
在图5中,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一种选择规则为:时域间隔内包括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前1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因此,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时域间隔内,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是第二上行信道资源1;在第二时域间隔内,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是第二上行信道资源3。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的选择规则也在图5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选择第二上行信道资源4,8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或者选择资源编号为偶数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即,第二上行信道资源2,4,6,8作为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第一配置周期是所述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或所述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第二配置周期的L倍,其中,L为正整数。
例如,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编号为0,1,2,3,...时,如果L取值为10,则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编号为0,10(即0+10=10),20(即0+10*2=20);
具体地,当存在偏置量时,例如所述偏置量为2,则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编号为2(即0+2=2),12(即0+2+10=12),22(即0+2+10*2=22)。
可选地,当所述信号为随机接入信号时,所述信号的配置信息由基站通过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给所述UE,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所述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所述信号的重复发送次数;所述信号发送时第一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
可选地,所述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包括在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配置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合中和/或所述信号发送时第一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包括在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配置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合中。
可选地,当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条件时,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大小不小于发送所述信号时所需的资源大小;所述UE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
可选地,在所述信号为所述单子载波信号时,所述单子载波信号包括P个符号组;其中,P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符号组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前缀CP以及至少一个符号;或,至少一个CP,至少一个符号和保护时间;其中,一个所述符号组在频域上占用相同的一个子载波索引或占用相同的频率资源。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符号组结构。根据下述图6至图9,可以反映出本实施例中的符号组结构。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符号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符号组由一个CP、K个OFDM符号组成。其中K为正整数。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符号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符号组由一个CP、K个OFDM符号、1个保护时间组成。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种符号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符号组由K个CP、K个OFDM符号组成。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还一种符号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符号组由K个CP、K个OFDM符号、1个保护时间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图6至图9当中指示示例性地举出了符号组结构的类型,而并非穷举。当然,其他基于图6至图9中的思路的符号组结构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选地,在所述符号组中K个符号上发送长度为K的序列,其中,所述序列包括以下其中之一:长度为K的ZC序列;长度为K的正交序列;长度为K的伪随机序列;长度为K的Gold序列;长度为I的ZC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长度为I的正交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长度为I的伪随机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长度为I的Gold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其中,K,I为正整数,且K大于I。
具体地,为了方便理解如何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本实施例中还列举了如下的方式实现:
配置的符号组中包括K=16个符号,则需要发送一条长度为16的序列。选择的是长度K1=13的ZC序列,序列的表达式为[a0 a1 a2 a3 a3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其中的每个变量为ZC序列中的一个元素。由于K-K1=3,则需要做3长的循环移位。
具体而言,3长的循环移位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实现:
(1)3长的循环移位后的16长的序列为[a0 a1 a2 a3 a3 a5 a6 a7 a8 a9 a10a11 a12 a0 a1 a2]
(2)3长的循环移位后的16长的序列为[a10 a11 a12 a0 a1 a2 a3 a3 a5 a6 a7a8 a9 a10 a11 a12]。
可选地,所述单子载波信号支持频域跳频,包括:在所述P个符号组中,配置O种频域跳频等级;其中,每个频域跳频等级对应一个跳频间隔以及对应一次或者多次跳频机会,和/或,在频域跳频等级o对应的频域跳频机会中,正向跳频机会的数目和负向跳频机会的数目相等。其中,所述频域跳频等级o包括在O种所述频域跳频等级中。
具体地,O种频域跳频等级中每一种频域跳频等级对应的频域跳频机会中,正向跳频机会的数目和负向跳频机会的数目相等。当然,也可以只有部分的频域跳频等级对应的频域跳频机会中,正向跳频机会的数目和负向跳频机会的数目相等。也就是说,O种频域跳频等级中存在至少一种频域跳频等级对应的频域跳频机会中,正向跳频机会的数目和负向跳频机会的数目相等。
具体地,为了理解实施例中上述记载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对将第一上行信道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还提供了如下的具体说明。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单子载波的信号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包括了P=5的符号组,分别为符号组1至符号组5。同时在信号中包括2种频域跳频等级,分别为频域跳频等级1和频域跳频等级2。对于频域跳频等级1和频域跳频等级2而言,二者之间对应的频域跳频间隔是不同的。
例如,如果在符号组1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20,并且频域跳频等级1对应的跳频间隔为6个子载波,同时配置有2个跳频机会。
符号组1到符号组2是第1个跳频机会,且跳频方向为负向,即符号组2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20-6=14;符号组2到符号组3是第2个跳频机会,且跳频方向为正向,即符号组3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14+6=20;频域跳频等级1中正向跳频的跳频机会的数量(数量为1)和负向跳频的跳频机会的数量(数量为1)相等。
同时,频域跳频等级2对应的跳频间隔为12个子载波,同时配置有2个跳频机会。
符号组3到符号组4是第1个跳频机会,且跳频方向为负向,即符号组4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20-12=8;符号组4到符号组5是第2个跳频机会,且跳频方向为正向,即符号组5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8+12=20;频域跳频等级2中正向跳频的跳频机会的数量(数量为1)和负向跳频的跳频机会的数量(数量为1)相等。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单子载波的信号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图11中包括了P=2的符号组,分别为符号组2至符号组2。
例如,符号组1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20,且在X个符号上发送一条长度为X的ZC序列;符号组2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14,且同样在X个符号上发送一条长度为X的ZC序列。此时,符号组1和符号组2上发送的ZC序列可以相同或不同。符号组1和符号组2之间的频域跳频间隔为6个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在所述信号为多子载波信号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其中,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占用的频域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频域带宽。
具体地,多子载波信号占用一个或者多个时域符号。需要说明的是,该时域符号至少包括:OFDM符号。OFDM符号中可以包括循环前缀CP,且位于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具体地,多个多子载波信号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在多个多子载波信号之间不同时,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多子载波信号占用的OFDM符号数量不同,或,生成的多子载波信号不同。
具体地,多子载波信号的配置信息在第一配置信息配置中配置。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的时域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时域长度。
可选地,所述信号中承载的信息为预定信息。
可选地,所述预定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专用参考信号;参考信号;预定的比特信息。
具体地,承载所述预定信息的所述信号优选在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当所述信号中承载的预定信息为DMRS或参考信号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信号中承载的预定信息根据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频域资源的大小和/或时域资源的大小确定;所述信号中承载的预定信息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的位置根据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频域资源的大小和/或时域资源的大小确定;当所述信号中承载的预定信息为预定的比特信息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预定的比特信息的数量大于等于1。例如,所述比特信息的数量根据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频域资源的大小和/或时域资源的大小确定。
可选地,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超时;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时刻到达;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时刻到达,且T不小于预设阈值,其中,T为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周期时刻与最近一次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信息的时刻之间的间隔;已经保存的定时提前量失效;所述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2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UE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在所述UE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发送;所述UE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在为所述UE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发送。
具体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时刻为周期配置的。周期长度由基站配置或者默认配置。
具体地,第一个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时刻的参考时刻由基站配置或者默认配置。此外第一个定时提前量更新时刻的参考时刻的默认配置为所述UE从RRC-CONNECT状态转换到RRC-IDLE状态的时刻。
可选地,当所述UE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信息后,所述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重置。
可选地,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所述送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在一个时间段内,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F1次上行数据传输中,经过重传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对应的次数不小于G1,其中,F1,G1为正整数,且F1大于G1;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连续F2次上行数据传输中,经过重传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对应的次数不小于G2,其中,F2,G2为正整数,且F2大于G2;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一次上行数据传输中,重传的次数不小于G3,其中,G3为正整数。
具体地,经过重传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对应的次数是指经过重传后,才能够实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对应的次数。
可选地,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未检测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的指示信息,;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未检测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在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检测到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UE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检测到下行控制信道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定时提前量失效的指示信息;定时提前量更新的指示信息;用于发送所述信号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用于发送信号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包括:在时域位置上满足需要满足的条件的时刻之后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上行数据的资源的传输示意图。如图12所示,基站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给UE1用来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其中包括了多个上行数据资源,分别编号为上行数据资源1,上行数据资源2,上行数据资源3,上行数据资源4等等。所述上行数据资源时给UE1在RRC-IDLE状态下发送数据使用的。
基站在系统信息中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的位置,其中包括了多个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分别编号为随机接入信道资源1,随机接入信道资源2,随机接入信道资源3,随机接入信道资源4,随机接入信道资源5,随机接入信道资源6,随机接入信道资源7等等。
本实施例中,当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超时后,UE需要在专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发送非竞争随机接入信号,用来让基站进行定时提前量的检测。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的起始时刻为UE从RRC-CONNECT状态转换到RRC-IDLE状态的时刻,即图12中的“起始时刻”。当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超时(图12中的“超时时刻”),则UE1需要在下一个专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发送非竞争随机接入信号。本实施例中,下一个专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为第3个专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也就是图12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5。
具体地,基站完成行定时提前量的检测后,会将定时提前量的更新结果发送给UE,此时,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重置。
通过上述步骤,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过程当中,存在UE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达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降低UE的传输功率消耗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UE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确定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302,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用于指示所述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给所述UE的用于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第三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UE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发送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1402,用于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确定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资源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5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502,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实施例5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用户设备UE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还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2;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实施例6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S1;用户设备UE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还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2;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公开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公开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2)
1.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在所述信号为多子载波信号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其中,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占用的频域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频域带宽;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的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之间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包括:
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的M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N,M为正整数;
不同的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选择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数量M的取值相同,或者,针对不同的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分别独立配置对应的数量M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用于指示所述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
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给所述UE的用于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
第三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还包括:
在时域间隔内,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由所述时域间隔内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组成,Q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时域间隔的起始位置通过信令指示或者根据默认配置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间隔的长度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所述信号的发送周期;
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前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
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的后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
在所述时域间隔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按照预设顺序选择的Q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第一配置周期是所述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或所述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第二配置周期的L倍,其中,L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信号为随机接入信号时,所述信号的配置信息由基站通过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给所述UE,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所述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
所述信号的重复发送次数;
所述信号发送时第一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包括在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配置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合中和/或所述信号发送时第一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包括在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配置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合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条件时,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
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大小不小于发送所述信号时所需的资源大小;
所述UE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号为所述单子载波信号时,所述单子载波信号包括P个符号组;其中,P为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组包括:
至少一个循环前缀CP以及至少一个符号;
或,至少一个CP,至少一个符号和保护时间;
其中,一个所述符号组在频域上占用相同的一个子载波索引或占用相同的频率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符号组中K个符号上发送长度为K的序列,其中,所述序列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长度为K的ZC序列;
长度为K的正交序列;
长度为K的伪随机序列;
长度为K的Gold序列;
长度为I的ZC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
长度为I的正交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
长度为I的伪随机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
长度为I的Gold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组成长度为K的序列;
其中,K,I为正整数,且K大于I。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子载波信号支持频域跳频,包括:
在所述P个符号组中,配置O种频域跳频等级;
其中,每个频域跳频等级对应一个跳频间隔以及对应一次或者多次跳频机会,和/或,在频域跳频等级o对应的频域跳频机会中,正向跳频机会的数目和负向跳频机会的数目相等;其中,所述频域跳频等级o包括在O种所述频域跳频等级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的时域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时域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中承载的信息为预定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专用参考信号;参考信号;预定的比特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
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超时;
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时刻到达;
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时刻到达,且T不小于预设阈值,其中,T为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周期时刻与最近一次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信息的时刻之间的间隔;
已经保存的定时提前量失效;
所述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2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UE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在所述UE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发送;
所述UE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到触发所述信号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在为所述UE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发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UE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定时提前量的更新信息后,所述定时提前量更新的定时器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所述送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
在一个时间段内,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F1次上行数据传输中,经过重传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对应的次数不小于G1,其中,F1,G1为正整数,且F1大于G1;
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连续F2次上行数据传输中,经过重传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对应的次数不小于G2,其中,F2,G2为正整数,且F2大于G2;
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的一次上行数据传输中,重传的次数不小于G3,其中,G3为正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之一的条件:
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未检测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成功的指示信息;
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未检测到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所述UE在所述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在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检测到下行控制信道。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在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中检测到下行控制信道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定时提前量失效的指示信息;定时提前量更新的指示信息;用于发送所述信号的指示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发送信号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包括:在时域位置上满足需要满足的条件的时刻之后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25.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在所述发送信号为多子载波信号时,所述第一上述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其中,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占用的频域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频域带宽;所述第一上述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的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之间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包括: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的M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N,M为正整数;不同的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选择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数量M的取值相同,或者,针对不同的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分别独立配置对应的数量M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用于指示所述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
第二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给所述UE的用于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频域资源;
第三类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由基站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 频域资源。
27.一种数据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用户设备UE中,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所述装置还用于,在所述信号为多子载波信号时,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其中,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占用的频域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频域带宽;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的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之间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包括: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的M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N,M为正整数;不同的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选择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数量M的取值相同,或者,针对不同的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分别独立配置对应的数量M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28.一种资源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基站中,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的第一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单子载波信号,多子载波信号以及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在所述发送信号为多子载波信号时,所述第一上述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其中,所述多子载波信号占用的频域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对应的频域带宽;所述第一上述信道资源用于所述UE发送的多个所述多子载波信号之间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的位置位于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包括: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中的M个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其中,N,M为正整数;不同的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选择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的数量M的取值相同,或者,针对不同的N个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分别独立配置对应的数量M的所述第二上行信道资源作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2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3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
3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32.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05138.4A CN110831238B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201980052698.2A CN112740815B (zh) | 2018-08-09 | 2019-08-09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US17/267,122 US20210314926A1 (en) | 2018-08-09 | 2019-08-09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EP19847270.6A EP3836723A4 (en) | 2018-08-09 | 2019-08-09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SOURCE ACQUISITION |
PCT/CN2019/100024 WO2020030126A1 (zh) | 2018-08-09 | 2019-08-09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05138.4A CN110831238B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1238A CN110831238A (zh) | 2020-02-21 |
CN110831238B true CN110831238B (zh) | 2022-12-30 |
Family
ID=6941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05138.4A Active CN110831238B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201980052698.2A Active CN112740815B (zh) | 2018-08-09 | 2019-08-09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52698.2A Active CN112740815B (zh) | 2018-08-09 | 2019-08-09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314926A1 (zh) |
EP (1) | EP3836723A4 (zh) |
CN (2) | CN110831238B (zh) |
WO (1) | WO20200301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06311A (zh) * | 2020-11-12 | 2023-01-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Cn)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78639A1 (en) * | 2016-10-28 | 2018-05-03 | Wisig Networks Private Limited | 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 for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8212453B2 (en) * | 2007-02-02 | 2011-01-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
CN101296475B (zh) * | 2007-04-29 | 2012-10-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方法及无线网络系统 |
CN101335969B (zh) * | 2008-08-01 | 2012-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
WO2010060749A1 (en) * | 2008-11-03 | 2010-06-0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transmission design with multiple available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s |
CN101835174B (zh) * | 2009-03-12 | 2012-10-3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信号传送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CN101883398A (zh) * | 2009-05-07 | 2010-11-1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上行载波资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9204411B2 (en) * | 2011-09-12 | 2015-12-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upport of multiple timing advance groups for user equipment in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 |
WO2012163041A1 (zh) * | 2011-11-04 | 2012-12-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多址系统、方法和装置 |
CN104105138B (zh) * | 2013-04-03 | 2019-04-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信道的传输、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4349476B (zh) * | 2013-08-09 | 2019-09-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和系统 |
EP3155856B1 (en) * | 2014-06-10 | 2019-12-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
WO2016004634A1 (en) * | 2014-07-11 | 2016-01-14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CN105992347B (zh) * | 2015-01-29 | 2021-11-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7046728B (zh) * | 2016-02-06 | 2020-09-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非连续传输的方法 |
CN107197524B (zh) * | 2016-03-15 | 2021-06-22 | 株式会社Kt | 用于发送窄带物联网用户设备上行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734677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随机接入信号配置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和系统 |
RU2732067C1 (ru) * | 2016-11-04 | 2020-09-11 |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с Корп., Лтд. |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KR20180053497A (ko) * | 2016-11-11 | 2018-05-2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랜덤 접속 채널의 최적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8282298B (zh) * | 2017-01-06 | 2023-04-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1546929B2 (en) * | 2017-01-09 | 2023-01-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for semi-static configuration in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
WO2019031834A1 (en) * | 2017-08-08 | 2019-0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FOR REQUESTING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900472B2 (ja) * | 2017-11-15 | 2021-07-0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続きで速いデータ転送を遂行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BR112020009594A2 (pt) * | 2017-11-17 | 2020-10-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étodo e aparelho de comunicação |
CN108366033B (zh) * | 2018-02-08 | 2021-01-08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通信信号的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
US11903022B2 (en) * | 2018-04-05 | 2024-0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gnaling to indicate locations of dedic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gion in time domain |
-
2018
- 2018-08-09 CN CN201810905138.4A patent/CN110831238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09 WO PCT/CN2019/100024 patent/WO2020030126A1/zh unknown
- 2019-08-09 US US17/267,122 patent/US20210314926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08-09 CN CN201980052698.2A patent/CN11274081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8-09 EP EP19847270.6A patent/EP3836723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78639A1 (en) * | 2016-10-28 | 2018-05-03 | Wisig Networks Private Limited | 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 for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36723A1 (en) | 2021-06-16 |
US20210314926A1 (en) | 2021-10-07 |
EP3836723A4 (en) | 2021-11-03 |
CN112740815B (zh) | 2023-05-02 |
CN110831238A (zh) | 2020-02-21 |
WO2020030126A1 (zh) | 2020-02-13 |
CN112740815A (zh) | 2021-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87897B1 (ko) |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23998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 |
CN107371184B (zh) |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 |
CN110932833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1540978B (zh) | 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同步下行分量载波上报方法与装置 | |
CN101682478B (zh) | 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传输系统信息 | |
CN111800235B (zh) | Cot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
EP3334111B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05874862B (zh) |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42596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 time granularity when deploying a wireless system | |
WO2014107994A1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 |
CN109417779A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038603A (zh) | 盲检测和解扰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RU2731758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 |
CN113490285A (zh) |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046729A (zh) | 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971362B (zh) | 一种发现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0831238B (zh) | 数据的发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
KR101229841B1 (ko) | Ofdma용 송신 안테나 포트의 수의 넌코히어런트 검출 방법 | |
CN106954278B (zh) | 确定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WO2017121380A1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
CN111465112B (zh) | 接入控制信令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391433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4339838A (zh) | 系统消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
CN110972239B (zh) | 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