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0285A -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0285A
CN113490285A CN202110744468.1A CN202110744468A CN113490285A CN 113490285 A CN113490285 A CN 113490285A CN 202110744468 A CN202110744468 A CN 202110744468A CN 113490285 A CN113490285 A CN 113490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bs
supported
data transmission
maximum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4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0285B (zh
Inventor
刘锟
戴博
方惠英
杨维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444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0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0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0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75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04W74/0825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carrier sensing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Abstract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传输方法包括:终端接收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BS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方法中,能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便于后续进行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4月04日,申请号为201810300467.6,发明名称为“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指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以及无线数据应用业务的丰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用户数大幅增加,无线数据内容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文字或者图像,而且还会越来越多的出现高清晰度视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业务内容,从而导致无线通信网络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针对物联网,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组织制定了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和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通信标准协议。
考虑到现有的通信协议中,终端(User Equipment,UE)只有在完成接入系统的相关流程操作之后,才可以向基站发送数据或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为了能够更早的实现UE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中引入了提前数据输出(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技术,即允许UE在进行接入系统相关流程中就向基站传输数据。但缺乏EDT的相关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BS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最大TBS确定传输支持的TBS,便于基站为终端分配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EDT传输的资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EDT传输的资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EDT传输的资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相关的无线通信协议中,以NB-IoT协议为例,随机接入流程中至少包括:
NB-IoT的终端(UE)在NB-IoT系统的窄带随机接入信道(Narrow Band 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为NPRACH)上发送完随机接入信号(又称作Msg1)
基站接收到所述Msg1之后,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Response,简称为RAR,又称为消息2,Msg2)。
UE接收到Msg2消息,获得上行的时间同步和上行资源。但此时并不能确定该Msg2消息是发送给UE自己而不是发送给其他UE的,因为存在着不同的UE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上发送相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的可能性,这样,这些UE就会通过相同的RA-RNTI(Random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接收到同样的Msg2。而且,UE也无从知道是否有其他的UE在使用相同的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为此,UE需要通过随后的消息3(Msg3)和消息4(Msg4),来解决随机接入冲突,其中Msg3消息又称为冲突检测消息,Msg4消息又称为冲突检测响应消息。
Msg3是第一条基于上行调度并且采用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在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arrow Band 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简称为NPUSCH)上传输的消息。在初始随机接入过程中,Msg3中传输的是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如果不同的UE接收到相同的RAR消息,那么他们就会获得相同的上行资源,同时发送Msg3消息,为了区分不同的UE,在Msg3中会携带UE特定的ID,用于区分不同的UE。在初始接入的情况下,这个ID可以是UE的S-TMSI(Serving-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服务临时移动用户标识)或者随机生成的一个40位的值。
UE在发完MSg3消息后立刻启动竞争消除定时器(而随后每一次重传Msg3都要重新启动这个定时器),UE需要在此时间内监听基站返回给自己的冲突检测响应消息(Contention Resolution,Msg4消息)。
现有的无线通信协议中,UE只有在完成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系统之后,才可以向基站发送数据或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为了能够更早的实现UE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无线通信协议中引入了EDT,即允许UE在随机接入流程中就向基站传输数据。目前在EDT过程中,由于基站并不知道UE需要传输的数据块大小,导致基站无法在EDT过程中为UE分配传输数据所用的资源。由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传输方法,使得终端和基站能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包括步骤101和步骤102。
步骤101:终端接收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 Block Size,TBS)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步骤10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例如为EDT,或通过随机接入流程中Msg3消息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的数量大于等于1,即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为一个或多个TBS。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得终端能够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进而便于基站为后续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在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中发送给终端;终端从SI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当系统中支持多种覆盖增强等级时,可以分别为每个覆盖增强等级配置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其中,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从第一TBS集合中选择。所述指示信息例如为一索引信息,终端根据所述索引信息从所述第一TBS集合中获取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所述步骤101中,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包括:
所述指示信息为一索引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索引信息查找第一TBS集合,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其中,第一TBS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TBS。所述第一TBS集合预先配置,或者,由基站发送给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包括8个TBS,为以下之一:
{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
{328,408,504,616,712,808,936,1000},
{328,408,536,600,712,808,936,1000},
{328,408,536,616,712,808,936,1000},
{328,424,504,600,712,808,936,1000},
{328,424,504,616,712,808,936,1000},
{328,424,536,600,712,808,936,1000},
{328,424,536,616,712,808,936,1000},
{296,392,472,584,680,776,872,1000},
{328,408,488,584,680,776,840,936}。
其中,TBS的单位是比特(bit)。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TBS集合包含的TBS仅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包括更多TBS,或者,包含其他TBS,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方案1:在第一TBS集合中从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开始顺序取若干个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当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数量大于等于N时,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的N个TBS作为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所述N大于等于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N个TBS作为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最大或最小的N个TBS作为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例如,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按照取值大小进行排序,取前N个或后N个TBS作为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例如,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按从大到小排序,取前N个TBS或者后N个TBS,或者,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按从小到大排序,取前N个TBS或后N个TBS。
其中,N例如为4。当然,此处仅为示例,N可以根据需要取其他值。所述N可以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发送给终端。以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为例,当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为712,N=4时,在第一TBS集合中从712开始取小于等于712的4个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即{408,504,600,712}。N的取值可以预定义,或者N的取值由基站发送给终端。当N的取值由基站发送给终端时,在一实施例中,在Msg2消息中发送给终端。在一实施例中,通过2bit指示4种N的取值,例如N可以从{1,2,3,4}中选择。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当预先配置的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数量小于N时,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作为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所述N大于等于1。其中,N例如为4。当然,此处仅为示例,N可以根据需要取其他值。以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为例,当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为504,N=4时,在第一TBS集合中由于小于等于504的TBS只有3个,因此,从504开始取小于等于504的3个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即{328,408,504}。N的取值可以预定义,或者N的取值由基站发送给终端。当N的取值由基站发送给终端时,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Msg2消息中发送给终端。在一实施例中,通过2bit指示4种N的取值,例如N可以从{1,2,3,4}中选择。后续实施例中的N值与此处类似,不再说明。
方案2:直接顺序取,但各TBS之间存在相同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TBS按顺序排列,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从所述最大TBS开始按第一间隔分布的所有TBS或其子集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第一间隔例如为1,则在第一TBS集合中从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开始,每隔1个TBS取一个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或者,在第一TBS集合中从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开始,每隔1个TBS取一个TBS后,从中取子集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以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为例,当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为1000时,每隔1个TBS取一个TBS,则得到如下TBS集合:{408,600,808,1000},将其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如果每隔2个TBS取一个TBS,则得到如下TBS集合:{408,712,1000},将其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其中,第一间隔可以预先定义,或者,由基站发送给终端。所述第一间隔是位置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从所述最大TBS开始按第一间隔分布的所有TBS或其子集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当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从所述最大TBS开始按第一间隔分布的所有TBS的数量大于等于N时,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从所述最大TBS开始按第一间隔分布的所有TBS中的N个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该N个可以是从所述最大TBS开始按第一间隔分布的所有TBS按取值大小排序后的前N个或后N个,即,将其中最大或最小的N个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例如,以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为例,当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为1000时,N=4时,每隔1个TBS取一个TBS,则得到如下TBS:{408,600,808,1000},由于大于等于4个,因此,将{408,600,808,1000}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当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从所述最大TBS开始按第一间隔分布的所有TBS的数量小于N时,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从所述最大TBS开始按第一间隔分布的所有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其中,N例如为4。当然,此处仅为示例,N可以根据需要取其他值。当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为808,N=4时,每隔1个TBS取一个TBS,则得到如下TBS:{408,600,808},只有3个,小于4,将{408,600,808}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第一间隔可以预先定义,或由基站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根据第一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含在第一TBS集合中;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为等间隔分布;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还包括索引小于i的TBS,其中i为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在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
其中,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TBS按照从小到大排序。
在一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TBS集合按照TBS从小到大划分为Q(Q大于等于1)个子集合,分别定义或配置每个子集合中的TBS对应的资源单元(Resource Unit,RU)数量。
例如,可以通过配置Q-1个TBS阈值,将所述第一TBS集合划分为Q个子集合;例如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TBS阈值为600bits时,则将TBS小于等于600bits的TBS划分到第一子集合中,为其分配的RU数量从集合{3,4,5,6,8}中选择;将TBS大于600bits的TBS划分到第二子集合中,为其分配的RU数量从集合{4,5,6,8,10}中选择。
RU数量的具体取值(即在所述集合中的具体取值)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Access Response,RAR)中通知给终端,RAR中携带RU数量指示信息。终端从RAR中获取RU数量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对应的资源单元数量集合,根据所述RU数量指示信息和所述最大TBS对应的资源单元数量集合确定所述最大TBS对应的资源单元数量。
方案3:根据最大TBS,对应的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不同,且不在最大TBS所在的集合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所述第一TBS集合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个第二TBS集合;根据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确定所述最大TBS对应的第二TBS集合;
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所述最大TBS和所述最大TBS对应的第二TBS集合中的TBS。即直接建立子集和第二TBS集合的对应关系,通过查找该对应关系确定第二TBS集合,进而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子集合彼此互不重合,所述多个子集合组合后得到所述第一TBS集合。极端情况下,划分为一个子集合,此时相当于不进行划分。另一种情况下,第一TBS集合中的每个TBS划分为一个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所述第一TBS集合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TBS数量;
根据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确定所述最大TBS对应的TBS数量;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第二TBS集合,所述第二TBS集合包含的TBS数量与所述最大TBS对应的TBS数量一致;
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所述最大TBS和所述第二TBS集合中的TB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第二TBS集合包括:
确定第一资源数量,从资源数量与TBS的对应关系表中所述第一资源数量对应的多个TBS中选择M个TBS,组成所述第二TBS集合,其中,所述M与所述最大TBS对应的TBS数量一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资源数量与TBS的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
表1:资源数量与TBS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081
其中,所述资源数量与TBS的对应关系表可以预先配置在终端,或者,由基站发送给终端。其中,从所述第一资源数量对应的多个TBS中选择M个TBS的方法例如为:当M=3时,将最大TBS的3/4,4/2,1/4作为3个备选TBS,从所述第一资源数量对应的多个TBS中选择最接近备选TBS的TBS。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选择方法仅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其他方式进行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第一资源数量包括:
从基站获取所述第一资源数量;
或者,获取子集与资源单元数量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对应的资源单元数量作为所述第一资源数量。
例如,将最大TBS的3/4,4/2,1/4作为备选TBS,将最大TBS对应的RU数量对应的TBS中与备选TBS最接近的TBS作为第二TBS集合中的TBS。具体请参考后续具体实施例中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规则仅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其他规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根据第一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中除了最大TBS之外,其他TBS包含在第二TBS集合中。
所述第二TBS集合中TBS的数量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将第一TBS集合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集,每个子集中包括一个或多个TBS,分别定义或配置每个子集对应的TBS的数量。第二TBS集合中TBS的取值则可根据预设规则确定,具体参考前述实施例。
下面举例说明,例如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每个TBS定义为一个子集,对应的第二TBS集合如下表2所示
表2:EDT可用的TBS集合(bits)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091
则,最大TBS为1000时,第二TBS集合为{808,600,408},最终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为{1000,808,600,408}。
方案4:方案3的基础上,再默认配置最小TB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所述第一TBS集合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个第二TBS集合;根据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确定所述最大TBS对应的第二TBS集合;
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所述最大TBS、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最小TBS和所述最大TBS对应的第二TBS集合中的TB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所述第一TBS集合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TBS数量;
根据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确定所述最大TBS对应的TBS数量;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第二TBS集合,所述第二TBS集合包含的TBS数量与所述最大TBS对应的TBS数量一致;
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所述最大TBS、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最小TBS和所述第二TBS集合中的TBS。
其中,第二TBS集合的确定请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根据第一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第一TBS集合中最小的TBS;
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中除了最大TBS和第一TBS集合中最小的TBS之外,其他TBS(如果存在的话)包含在第二TBS集合中。
所述第二TBS集合中TBS的数量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将第一TBS集合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集合,每个子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TBS;分别定义或配置每个第一TBS集合子集合对应的所述第二TBS集合中TBS的数量。第二TBS集合中TBS的取值则可根据预设规则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分别定义或配置不同的所述第一TBS集合子集合对应的资源单元(Resource Unit,RU)数量。所述终端根据预定义信息或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每个子集对应资源单元数量集合;所述终端接收资源单元数量指示信息,根据所述资源单元数量指示信息和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对应的资源单元数量集合,确定所述最大TBS对应的资源单元数量。其中,定义是指系统预定义,终端和基站均预先定义,配置是指由基站侧对终端进行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分别定义或配置不同的TBS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根据预定义信息或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TBS集合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个TBS集合;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所属的子集,将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所属的子集对应的TBS集合中的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极端情况下,第一TBS集合中的每个TBS划分为一个子集,此时,每个TBS对应一个数据传输支持的TBS集合,此时,直接将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对应的TBS集合中的TBS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此处直接建立对应关系表,通过查表即可获取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中选择一种TBS,进行所述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检测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数据传输是否成功接收的指示信息;
所述数据传输需要重新发送时所分配的资源的配置信息;则,此时数据传输失败,需要分配资源重新进行传输。
为所述终端的新数据传输所分配的资源的配置信息。其中为新数据传输分配资源代表此时数据传输成功,可以进行新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检测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在第一时间窗检测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所述第一时间窗位于所述数据传输的K次重复发送之后,所述K大于等于1。其中,K次重复发送可以是连续的K次重复发送之后(每次发送之间无间断),也可以是k1次重复发送之后,停止一段时间后,继续k2次重复发送,停止一段时间后,继续k3次重复发送,依次类推,直到kn次重复发送后结束,k1+k2+k3+…+kn=K。即彼此之间存在传输间隔。各传输间隔可以相同或不同。具体由为数据传输配置的资源决定。例如,为数据传输配置的资源中,配置多个资源用于数据传输,紧随其后配置一个传输间隔,然后又配置多个资源用于数据传输,紧随其后再配置一个传输间隔。例如,可能4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之后配置一个传输间隔,如图2中的传输间隔1,然后4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之后再配置一个传输间隔,如图2中的传输间隔2,然后8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之后再配置一个传输间隔,如图2中的传输间隔3。又例如,可能8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之后配置一个传输间隔,如图3中的传输间隔4,然后8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之后再配置一个传输间隔,如图3中的传输间隔5,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窗位于所述数据传输的K次重复发送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时间窗位于所述数据传输的K次重复发送之后的传输间隔内,所述传输间隔内所述终端不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传输间隔。第一时间窗设置在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内。例如,在连续4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重复发送4次)后设置一时间窗,用于检测下行信息,在连续8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重复发送8次)后设置另一时间窗,用于检测下行信息,在连续16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重复发送16次)后设置另一时间窗,用于检测下行信息,在连续32个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重复发送32次)后设置另一时间窗,用于检测下行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由基站配置给终端,或者,预先定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K为所述终端所选的TBS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例如,终端所选的TBS为328,且TBS=328时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4,则终端可以在4次数据传输之后的时间间隔检测下行数据。又例如,终端所选的TBS为328,且TBS=328时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4,则终端可以在4次数据传输之后的用于下行信息的检测时间窗检测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相比终端在最大重复次数(所有TBS的最大重复次数)之后才检测下行信息,如果TBS较小,可以提前进行检测,结束数据传输,节约终端功耗。
其中,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内检测下行信息的同时还可以继续进行数据传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检测基站发送的下行消息包括:
所述终端在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间窗内检测基站发送的下行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数据传输的配置信息中,分配的TBS指示信息和分配的资源指示信息为预设组合时,所述数据传输为提前数据传输EDT。其中,所述预设组合可以预定义,也可以由基站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EDT通过Msg3发送时,所述配置信息在Msg2中发送。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发送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BS的指示信息给终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所述终端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所述终端数据传输支持的TBS的方法请参考终端侧的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发送下行信息给终端,所述下行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发送的数据传输是否成功接收的指示信息;
所述数据传输需要重新发送时所分配的资源的配置信息;
为所述终端的新数据传输所分配的资源的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在检测到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后的第一个时间窗发送所述下行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时间窗位于传输间隔,在数据传输重复发送K次后配置有一个传输间隔,其中,K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例如,TBS=328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4,则在4次重复发送后配置有一个传输间隔,见图2中的传输间隔1,TBS=504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8,则在8次重复发送后(即用于数据传输的8个资源后)配置有一个传输间隔,见图2中的传输间隔2,TBS=712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16,则在16次重复发送后配置有一个传输间隔,见图2中的传输间隔3,TBS=1000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32,则在32次重复发送后配置有一个传输间隔(图2中未示出)。
在一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重复发送K次后配置有一个时间窗。此时,可以无传输间隔。例如,TBS=328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4,则在4次重复发送后配置有一个时间窗,见图4中的时间窗t1,TBS=504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8,则在8次重复发送后(即用于数据传输的8个资源后)配置有一个时间窗,见图4中的时间窗t2,TBS=712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16,则在16次重复发送后配置有一个时间窗,见图4中的时间窗t3,TBS=1000对应的数据传输需要重复发送次数为32,则在32次重复发送后配置有一个配置有一个时间窗,见图4中的时间窗t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在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所述下行信息。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以数据传输为EDT传输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不限于此。
具体实例1(对应方案1)
本实施例中,UE通过Msg3进行上行链路(Uplink)的EDT传输。
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从第一TBS集合中选择,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TBS的单位是比特(bit)。
基站通过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通知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所述终端根据该索引确定最大TBS。
本实施例中,从最大TBS开始按顺序取不大于最大TBS的TBS作为EDT传输支持的TBS,具体的,按如下规则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
当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数量大于等于N时,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N个TBS作为所述EDT传输支持的TBS;比如,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进行排序,取前N个或后N个TBS作为所述EDT传输支持的TBS。
当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数量小于等于N时,将所述第一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作为所述EDT传输支持的TBS,所述N大于等于1。
所述N值可以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发送给终端。
则,本实施例中,如果N=4,最大TBS=1000bits,则从第一TBS集合{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中取小于等于1000的最大4个TBS作为EDT传输支持的TBS,即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936,808,712}。
如果N=4,最大TBS=504,则从第一TBS集合{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中取小于等于504的最大3个TBS作为EDT传输支持的TBS,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504,408,328}。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建立最大TBS与EDT可用的TBS的对应关系表,如下表3所示,终端根据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以及N值,从表3中查找到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
表3:EDT可用的TBS集合(bits)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141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151
本实施例中,如果最大TBS=1000bits,N=4,则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936,808,712}。又例如,如果最大TBS=504,N=4,则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504,408,328}。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最大TBS=1000bits,N=3,则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936,808}。
具体实例2(对应方案2)
本实施例中,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从第一TBS集合中选择,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TBS的单位是比特。
基站通过SI通知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终端根据该索引确定最大TBS。
终端根据第一规则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1)EDT传输支持的TBS包含在第一TBS集合中;
(2)EDT传输支持的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为等间隔分布;
(3)EDT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4)EDT传输支持的TBS还包括索引小于i的TBS,其中i为所述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在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
(5)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TBS值按照从小到大排序;
(6)当按照(1)~(5)确定的TBS数量大于等于N时,从所确定的TBS(按从小到大排序)中选择其中后N个TBS作为EDT传输支持的TBS;本实施例中,N=4。
(7)当按照(1)~(5)确定的EDT传输支持的TBS的数量小于N时,将所确定的TBS作为EDT传输支持的TBS。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规则转化成公式描述为:
EDT传输支持的TBS为第一TBS集合中索引为j的TBS,且j=i-Interval*p,要求j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8的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TBS值按照从小到大排序,一共有8个TBS。第一TBS集合中的第一个TBS的索引为1,以此类推,最后一个TBS的索引为8。
Interval为索引间隔,且Interval大于等于1的整数;p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为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
当按照公式j=i-Interval*p确定的满足“j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8的整数”的j组成一个集合,且所述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大于等于N时,选择所述集合中最大的N个j值对应的TBS作为EDT传输支持的TBS;
当按照公式j=i-Interval*p确定的满足“j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8”的整数“的j组成一个集合,且所述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小于N时,选择所述集合中全部j值对应的TBS作为EDT传输支持的TBS;本实施例中,N=4。
本实施例中,EDT传输支持的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间隔(Interval)为2;则根据第一规则,将不同的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对应的EDT传输支持的TBS建立对应关系表,如表4所示,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对应关系表仅为一种实现方式,也可以直接根据第一规则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当然,索引间隔也可以为3等等。
以最大TBS为1000为例,在第一TBS集合{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中从1000开始,每两个TBS取一个TBS(即间隔一个TBS取一个TBS)作为EDT传输支持的TBS,即可得到{408,600,808,1000}。
表4:EDT可用的TBS集合(bits)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161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171
本实施例中,如果最大TBS=1000bits,从表2中可以看到,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808,600,408}。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TBS集合划分为2个子集合,配置TBS阈值为600bits,则将小于等于600bits的TBS划分到第一子集合中,即第一子集合为{328,408,504,600},为其分配的资源单元(Resource Unit,RU)数量从集合{3,4,5,6,8}中选择;其中,RU是一个时域-频域组成的资源块。
将大于600bits的TBS划分到第二子集合中,即第二子集合为{712,808,936,1000},为其分配的RU数量从集合{4,5,6,8,10}中选择。
RU数量的具体取值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中通知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TBS集合中的TBS值的排序方式不限于从小到大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时,可能一部分最大TBS按照具体实例1的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另一部分按照具体实例2的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比如最大TBS为1000,936时查找表3获得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最大TBS为其他值时查找表4获得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将表3的前2行和表4的后6行组合为一个新的表,作为EDT的可用TBS集合。此处仅为示例,也可能一部分最大TBS按照方案1的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一部分最大TBS按照方案2的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一部分最大TBS按照方案3的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一部分最大TBS按照方案4的规则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等等。
具体实例3(对应方案3)
本实施例中,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从第一TBS集合中选择,其中,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TBS的单位是比特。
基站通过SI通知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所述终端根据该索引确定最大TBS。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规则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EDT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EDT传输支持的TBS中除了最大TBS之外,其他TBS包含在第二TBS集合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TBS集合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根据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本实施例中最大TBS=1000bits,定义为TBS1)给出其他3个备选的TBS,例如分别为TBS2=3/4*1000=750bits,TBS3=2/4*1000=500bits,TBS4=1/4*1000=250bits。
从表5中确定的RU数量对应的一列中找到分别与TBS2,TBS3,TBS4最接近的TBS。表5中,RU数量为基站给终端分配的资源大小。同一个RU数量下,终端可以发送多种TBS的数据,多种TBS使用索引0~13进行区分。当索引确定时,就代表终端选择了确定的一种TBS进行数据发送。
表5:RU数量与TBS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181
本实施例中,RU数量为6,与TBS2=750bits最接近的TBS为712bits,对应的索引为7(该索引是表5中的索引);与TBS3=500bits最接近的TBS为504bits,对应的索引为5;与TBS4=250bits最接近的TBS为256bits,对应的索引为2;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TBS集合为{712,504,256}。
最终,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712,504,256}。
具体实例4(对应方案3)
本实施例中,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从第一TBS集合中选择,其中,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TBS的单位是比特。
基站通过SI通知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终端根据所述索引查找第一TBS集合确定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规则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EDT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EDT传输支持的TBS中除了最大TBS之外,其他TBS包含在第二TBS集合中。
所述第二TBS集合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根据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本实施例中最大TBS=600bits,定义为TBS1)给出其他3个备选的TBS,例如分别为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191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192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其他确定备选TBS的方式。
从表5中确定的RU数量对应的一列中找到与TBS2,TBS3,TBS4最接近的TBS。
本实施例中,RU数量为4,与TBS2=375bits最接近的TBS为392bits,对应的索引为6;与TBS3=250bits最接近的TBS为256bits,对应的索引为4;与TBS4=125bits最接近的TBS为144bits,对应的索引为2;
本实施例中,EDT传输支持的TBS要求大于等于250bits(此处为本实施例中预定义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其他规则),则第二TBS集合为{392,256}。
最终,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600,392,256}。
具体实例5(对应方案3)
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从第一TBS集合中选择,其中,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TBS的单位是比特。
基站通过SI通知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终端根据所述索引确定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规则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EDT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EDT传输支持的TBS中除了最大TBS之外,其他TBS包含在第二TBS集合中。
所述第二TBS集合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根据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本实施例中最大TBS=712bits,定义为TBS1)确定其他2个备选的TBS,例如分别为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201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确定备选TBS的方式。
从表5中的预设的一行中找到与TBS2,TBS3最接近的TBS。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一行为TBS1所在的一行,本实施例中,例如为TBS1分配的RU数量为6,查找RU=6的一列,得到TBS1所在的一行为索引为7的一行,则所述预设的一行即为索引为7的一行。本实施例中,要求RU数量大于等于3(此处为预定义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其他规则),因此,索引为7的一行中,与TBS2=534bits最接近的TBS为584bits,对应的{RU数量,索引}为{5,7};与TBS3=356bits最接近的TBS为328bits,对应的{RU数量,索引}为{3,7};
本实施例中,EDT传输支持的TBS要求大于等于320bits(此处为预定义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其他规则),则第二TBS集合为{584,328}。
最终,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712,584,328},分别对应的RU数量为{7,5,3}。
具体实例6(对应方案4)
本实施例中,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从第一TBS集合中选择,其中,第一TBS集合为{328,408,504,600,712,808,936,1000},TBS的单位是比特。
基站通过SI通知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最大TBS在第一TBS集合中的索引。终端根据所述索引确定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规则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EDT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
EDT传输支持的TBS至少包括所述第一TBS集合中最小的TBS;
EDT传输支持的TBS中除了所述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和第一TBS集合中最小的TBS之外,其他TBS包含在第二TBS集合中。
所述第二TBS集合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根据EDT传输支持的最大TBS(本实施例中最大TBS=1000bits,定义为TBS1)确定其他2个备选的TBS,例如分别为TBS2=3/4*1000=750bits,TBS3=2/4*1000=500bits。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确定备选TBS的方式。
从表5中确定的RU数量对应的一列中找到分别与TBS2,TBS3最接近的TBS。
本实施例中,RU数量为6,与TBS2=750bits最接近的TBS为712bits,对应的索引为7;与TBS3=500bits最接近的TBS为504bits,对应的索引为5;
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TBS集合为{712,504}。
最终,确定EDT传输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712,504,328}。
具体实例7
本实施例中,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712,504,328}。基站为EDT传输配置的RU数量为6。TBS=1000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32次,TBS=712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16次,TBS=504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8次,TBS=328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4次。
基站配置EDT传输的资源示意图如图2所示,分别针对TBS=328,TBS=504,TBS=712在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之后插入一个传输间隔,分别定义为传输间隔1,传输间隔2和传输间隔3。
在所述传输间隔1,传输间隔2和传输间隔3中基站会分别配置下行信息的检测时间窗,用来指示终端的EDT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其中,传输间隔1针对的是TBS=328的EDT,即终端选择TBS=328进行数据传输时,在传输间隔1检测下行信息,传输间隔2针对的是TBS=504的EDT,即选择TBS=504进行数据传输时,在传输间隔2检测下行信息,传输间隔3针对的是TBS=712的EDT,即选择TBS=712进行数据传输时,在传输间隔3检测下行信息。传输间隔1,传输间隔2和传输间隔3的长度可以独立配置,也可以统一配置,彼此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
如果终端发送的EDT对应的TBS=1000bits,则在32次重复发送完成之后,基站会在一个时间窗内发送下行信息,用来指示终端的EDT是否已经成功接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信息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间隔1,传输间隔2和传输间隔3对应的时间段内,终端不发送EDT。
具体实例8
本实施例中,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712,504,328}。基站为EDT传输配置的RU数量为6。TBS=1000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32次,TBS=712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16次,TBS=504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8次,TBS=328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8次。
基站配置EDT传输的资源示意图如图3所示,分别针对TBS=328,504和TBS=712在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之后插入一个传输间隔,分别定义为传输间隔4和传输间隔5。
在所述传输间隔4和传输间隔5中基站会分别配置下行信息的检测时间窗,用来指示终端的EDT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其中,传输间隔4针对的是TBS=328和TBS=504的EDT,传输间隔5针对的是TBS=712的EDT。
如果终端发送的EDT对应的TBS=1000bits,则在32次重复发送完成之后,基站会在一个时间窗内发送下行信息,用来指示终端的EDT是否已经成功接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信息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间隔4和传输间隔5对应的时间段终端不发送EDT。
具体实例9
本实施例中,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712,504,328}。基站为EDT传输配置的RU数量为6。TBS=1000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32次,TBS=712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16次,TBS=504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8次,TBS=328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4次。
基站配置EDT传输的资源示意图如图4所示,分别针对TBS=328,TBS=504,TBS=712,TBS=1000在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之后配置一个下行信息的检测时间窗,所述下行信息用来指示终端的EDT是否已经成功接收。所述时间窗分别定义为时间窗t1,时间窗t2,时间窗t3和时间窗t4。其中,时间窗t1的起始时刻和TBS=328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时刻之间存在时间间隔T1(T1大于等于0)。时间窗t2的起始时刻和TBS=504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时刻之间存在时间间隔T2(T2大于等于0)。时间窗t3的起始时刻和TBS=712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时刻之间存在时间间隔T3(T3大于等于0)。时间窗t4的起始时刻和TBS=1000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时刻之间存在时间间隔T4(T4大于等于0)。
在所述时间窗t1,时间窗t2,时间窗t3,时间窗t4中基站分别配置下行信息的检测时间窗,用来指示终端的EDT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其中,时间窗t1针对的是TBS=328的EDT,即终端选择TBS=328进行数据传输时,在时间窗t1检测下行信息,时间窗t2针对的是TBS=504的EDT,时间窗t3针对的是TBS=712的EDT,时间窗t4针对的是TBS=1000的EDT。时间窗t1,时间窗t2,时间窗t3,时间窗t4的长度可以独立配置,也可以统一配置。各时间窗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信息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所述时间窗内检测所述下行信息的同时,还继续发送EDT。
具体实例10
本实施例中,终端用作EDT传输的Msg3支持的TBS集合为{1000,712,504,328}。基站为EDT传输配置的RU数量为6。TBS=1000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32次,TBS=712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16次,TBS=504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8次,TBS=328对应的EDT传输的重复发送次数为4次。
基站配置的EDT传输的资源示意图如图4所示,配置有多个下行信息的检测时间窗,所述下行信息用来指示终端的EDT是否已经成功接收。所述时间窗分别定义为时间窗t1,时间窗t2,时间窗t3,时间窗t4。各时间窗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其中,时间窗t1的起始时刻和TBS=328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时刻之间存在时间间隔T1(T1大于等于0)。时间窗t2的起始时刻和TBS=504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时刻之间存在时间间隔T2(T2大于等于0)。时间窗t3的起始时刻和TBS=712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时刻之间存在时间间隔T3(T3大于等于0)。时间窗t4的起始时刻和TBS=1000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结束时刻之间存在时间间隔T4(T4大于等于0)。各时间间隔的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时间窗t1内没有配置下行信息发送的资源,而在时间窗t2,时间窗t3,时间窗t4中基站会分别配置下行信息的发送的资源,用来指示终端的EDT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其中,终端选择TBS=328或504进行数据传输时,在时间窗t2检测下行信息,终端选择TBS=712进行数据传输时,在时间窗t3检测下行信息,终端选择TBS=1000进行数据传输时,在时间窗t4检测下行信息。
如果UE的EDT的TBS=328,那么UE EDT传输在完成了4次重复传输之后,并不检测下行信息,继续传输EDT直到累计完成8次重复传输(达到了TBS=504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之后,在时间窗t2内检测所述下行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信息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所述时间窗内检测所述下行信息的同时,还继续发送EDT。
具体实例11
本实施例中Msg2中发送Msg3的配置信息,其中Msg3的TBS取值由表6确定。表6中ITBS为分配的TBS索引,NPRB为分配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数量。预设组合为{0,6},则当{ITBS,NPRB}={0,6}时,EDT通过Msg3传输。当{ITBS,NPRB}为其他组合时,Msg3不用来EDT,Msg3用来发送冲突检测消息,用来解决随机接入过程冲突的问题。
表6:TBS配置信息
Figure BDA0003143938730000241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50,包括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所述存储器510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520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BS的指示;
根据所述指示确定最大TBS;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接收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确定所述最大TBS对应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其中,所述子集是TBS集合的子集之一,每个所述子集对应于一组相应数量的资源单元;
其中,所述TBS集合包括一组最大TBS,所述最大TBS包括1000比特、936比特、808比特、504比特、408比特和328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示确定最大TBS,包括:
根据索引信息从所述TBS集合中确定最大TBS,其中,所述指示包括索引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当TBS集合中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数量大于或等于N时,将所述TBS集合中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TBS的N个TBS作为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所述N大于等于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TBS包括1000比特、936比特、808比特、504比特、408比特或328比特中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当TBS集合中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数量小于N时,将所述TBS集合中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作为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TBS,所述N大于等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包括:
将TBS集合中的TBS按顺序排列,将所述TBS集合中小于等于所述最大TBS的TBS中从所述最大TBS开始按第一间隔分布的所有TBS或其子集作为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资源单元数量的指示信息。
8.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指示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BS的指示;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确定最大TBS;
传输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支持的最大TBS确定数据传输支持的TBS;
指示信息模块,用于接收指示信息;
资源单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最大TBS所属的子集确定所述最大TBS对应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其中,所述子集是TBS集合的子集之一,每个所述子集对应于一组相应数量的资源单元;
其中,所述TBS集合包括一组最大TBS,所述最大TBS包括1000比特、936比特、808比特、504比特、408比特和328比特。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传输方法。
CN202110744468.1A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90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468.1A CN113490285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467.6A CN110381600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10744468.1A CN113490285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467.6A Division CN110381600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285A true CN113490285A (zh) 2021-10-08
CN113490285B CN113490285B (zh) 2022-12-06

Family

ID=6809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467.6A Pending CN110381600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10744468.1A Active CN113490285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467.6A Pending CN110381600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388711B2 (zh)
EP (1) EP3758430A4 (zh)
KR (1) KR102396735B1 (zh)
CN (2) CN110381600A (zh)
AU (1) AU2019247019B2 (zh)
CA (1) CA3094446C (zh)
WO (1) WO20191925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67992A4 (en) * 2018-04-05 2021-03-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NDING INFORMATION METHOD, RECEIVING INFORM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533760B2 (en) * 2018-05-11 2022-12-20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selected transport block size
WO2022099480A1 (zh) * 2020-11-10 2022-05-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用户终端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6057A1 (en) * 2008-03-25 2009-09-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ize dependent transport block size signalling
WO2010114252A2 (en) * 2009-03-29 2010-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3534969B (zh) * 2013-03-21 2017-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9622184B2 (en) * 2013-09-25 2017-04-11 Apple Inc. Transport block size and channel condition assessment based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WO2015065041A1 (en) 2013-11-01 2015-05-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ging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75205B2 (en) * 2014-10-20 202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port block size determination
CN106559898B (zh) * 2015-09-28 202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425938B2 (en) * 2015-11-06 2019-09-24 Kt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modulation order and transport block size in downlink data channel,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18065036A1 (en) * 2016-10-04 2018-04-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user superposed transission with flexible transport block size selection
CN111149411B (zh) * 2017-11-15 2023-04-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执行早期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R1-1801438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in RACH for NB-IoT"", 《3GPP TSG_RAN\WG1_RL1》 *
MEDIATEK INC.: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TBS Determination",R1-1804143", 《3GPP TSG_RAN\WG1_RL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94446C (en) 2023-12-05
EP3758430A4 (en) 2021-03-31
KR20200125958A (ko) 2020-11-05
KR102396735B1 (ko) 2022-05-10
US20230050533A1 (en) 2023-02-16
CN113490285B (zh) 2022-12-06
AU2019247019B2 (en) 2021-07-08
AU2019247019A1 (en) 2020-10-15
CN110381600A (zh) 2019-10-25
CA3094446A1 (en) 2019-10-10
EP3758430A1 (en) 2020-12-30
US11388711B2 (en) 2022-07-12
WO2019192541A1 (zh) 2019-10-10
US20200413389A1 (en)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94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pool
US202003294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375837B2 (ja) 低複雑度の狭帯域端末のため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でのharqメッセージに割り当てられたリソースを示すための方法
JP6936232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041018B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JP6204599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事前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CN10958776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搜索空间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7466113B (zh) 一种Msg3传输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01998461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识别下行链路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93618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系统、终端和基站
US11388711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1133584A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方法
JP2021533685A (ja) 初期測定レポート
US2021002974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groups to uplink channel configurations
WO2017121380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7118177A1 (zh) 确定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Tseng et al. Design of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URLLC Applications
US10694542B2 (en) Classification of user equipment using extended set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US20230122052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device and medium
CN11053642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EP4221273A1 (en) Resource reselection assist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source re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449954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事前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CN111132360A (zh) 消息发送、消息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087811A (zh) 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