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424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6424B
CN110536424B CN201810903711.8A CN201810903711A CN110536424B CN 110536424 B CN110536424 B CN 110536424B CN 201810903711 A CN201810903711 A CN 201810903711A CN 110536424 B CN110536424 B CN 110536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resource
uplink data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37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6424A (zh
Inventor
刘锟
戴博
沙秀斌
方惠英
杨维维
边峦剑
胡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9037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642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0070 priority patent/WO20200301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6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6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其中方法之一包括: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如此,既可以支持UE实现间隔发送数据包业务,也能够比EDT更节省UE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以及无线数据应用业务的丰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用户数大幅增加,无线数据内容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文字或者图像,而且还会越来越多的出现高清晰度视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业务内容,从而导致无线通信网络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针对物联网,3GPP标准组织制定了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和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通信标准协议。
考虑到传输数据包较小且间隔发送是MTC和NB-IoT的终端(User Equipment,UE)的一种典型的业务,MTC和NB-IoT的通信标准协议Release15版本中引入了提前数据输出(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技术,即允许UE在进行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的相关流程中使用消息3(Message 3,Msg3)向基站传输数据,这样的话UE可以无需进入RRC连接状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简称RRC-CONNECT,中文名称为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直接在RRC空闲状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 IDLE,简称RRC-IDLE,中文名称为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向基站传输数据,节省了UE的功率,同时也可以提升系统的上行频谱效率。但由于EDT只能支持UE向基站发送一个数据包,当UE存在多个间隔发送的数据包时,EDT功能也不能够支持;同时,由于EDT需要在随机接入过程中Msg3中发送数据,考虑到随机接入过程中Msg3之前UE还需要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信道前导信号(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 Preamble,PRACH Preamble,又称为Msg1)和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 Response,又称为Msg2),即每次EDT发送数据包时,UE都需要发送Msg1和接收Msg2消息,这样同样会消耗掉UE的功率。
因此,现有技术中并不存在一种数据传输方案,既能够支持UE实现间隔发送数据包业务,又可以进一步节省UE的功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站执行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终端执行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其中方法之一包括: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如此,既可以支持UE实现间隔发送数据包业务,也能够比EDT更节省UE功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另一示意图;
图7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示意图;
图8为T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
图10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鉴于现有提前数据输出(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技术只支持UE向基站发送一个数据包,并且每次EDT发送数据包时,UE都需要发送Msg1和接收Msg2消息。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案,既可以支持UE实现间隔发送数据包业务,也能够比EDT更节省UE功率。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步骤102,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在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每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多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相同的所述第一等级。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
其中,所述DCI采用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加扰并且使用的CRC加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标识、资源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配置的标识、多个终端共用的标识、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标识、一个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标识。
其中,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MSI、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临时的C-RNTI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C-RNTI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标识。
其中,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标识用于下行控制信息DCI的CRC加扰,其中所述DC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下行信道中承载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中承载的信息的类型。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至少之一中:
包括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当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时,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是相同的。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种方式区分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
方式1: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不同;
方式2: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和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方式3:承载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与承载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T个比特信息,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当所述T个比特信息为预定格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否则,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
或者,当所述T个比特信息为预定格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否则,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
其中,当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时,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相同。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配置承载所述DCI的下行信道的搜索空间,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搜索空间的数量至少为1。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201,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步骤202,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在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每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多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相同的所述第一等级。
其中,所述G个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等级与所述终端的第一等级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
其中,所述DCI采用CRC加扰并且使用的加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标识、资源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配置的标识、多个终端共用的标识、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标识、一个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标识。
其中,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MSI、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中包含了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触发所述终端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在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
(2)包含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3)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4)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信息仅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不支持重传;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在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
(2)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时域-频域资源或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有效的时域-频域资源;
(3)包含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4)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5)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三条件时,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中至少之一:
重新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重新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在下一个第一个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
(1)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资源上,当所述终端第M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后,在对应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包括的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四条件时,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终端认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发送失败;
在下一个第一个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所述终端在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触发所述终端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第四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资源上,当所述终端第M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后,在对应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包括的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当前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所占用的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等级为L,其中L为最大第一等级的索引或由基站配置的第一等级索引;
(3)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总次数为J,J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
(4)在当前第一等级,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5)在当前第一等级,承载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五条件时,所述终端认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成功;
其中,所述第五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2)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上述实施例一、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基站通过预先配置的第一资源接收上行数据,终端通过所述第一资源发送上行数据,当UE处于RRC-CONNECT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不再需要额外进行资源申请,当UE处于非RRC-CONNECT(包括RRC-IDL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不再需要发送Msg1和接收Msg2消息,而是直接利用第一资源发送上行数据既可。如此,当UE有多个数据包需要发送时,基站可以一次配置多组所述G个第一资源。UE在每个数据包需要发送时,就在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这样做的话,UE不用每次发送数据前都发送请求信息去向基站申请资源,能够节省UE的功率。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上述实施例一、二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301,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一组终端。所述第一资源由基站配置,并且配置的第一资源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第一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和/或码分复用(CDM)的复用方式。所述终端可以共用所述G个第一资源,其中,1个终端可以使用1个或多个第一资源用来发送第一上行数据;优选的,一个终端只占用G个第一资源中的一个第一资源用来发送第一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中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C-RNTI;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S-TMSI(Serving-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步骤302,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
其中,在此之前,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具体而言,所述基站可以配置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每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其中,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
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
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
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一个第一等级对应的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可以配置一组或多组所述G个第一资源。另外,所述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多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也可以对应相同的第一等级。例如基站可以配置5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5套中每套都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等级数量为3,编号为第一等级1,第一等级2,第一等级3,所述5套中有2套对应第一等级1,另外2套对应第一等级2,最后1套对应第一等级3。
步骤303,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DCI指示。DCI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上。其中,所述DCI可以采用CRC加扰,并且使用的加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标识;
资源标识;
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站配置的标识;
多个终端共用的标识;
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标识;
一个第一等级对应的标识。
其中,资源标识基于以下至少之一计算得到:
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
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
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或码子集合。
其中,资源标识的作用是用来识别所述G个第一资源用的。
其中,所述C-RNTI可以是基站在RRC连接建立过程中为终端配置的。
其中,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C-RNTI;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S-TMSI(Serving-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
(2)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临时的C-RNTI(Temporary C-RNTI)信息;
(3)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C-RNTI信息;
(4)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包中还包括:
第二标识。
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标识用于DCI的CRC加扰,其中所述DC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2)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DCI,其中所述下行信道中承载所述第一信息。
上述(1)中的DCI为当终端按照接收的第一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指示的上行信道资源进行上行数据重传之后,如果所述重传并没有成功,则后续承载新的包含了“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第一信息的DCI。
上述(2)中的DCI为当终端按照接收的第一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指示的上行信道资源进行上述数据重传之后,如果所述重传并没有成功,则后续承载新的包含了“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DCI。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成功之后,“第二标识”就释放掉。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包中还包括:
第三标识。
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承载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的DCI的CRC加扰,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可以是下行数据传输或者上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标识可以对应一个使能时间窗,在所述是能时间窗内,所述终端在检测所述DCI时用的CRC加扰信息为所述第三标识。当所述使能时间窗超时后,则“第三标识”就释放掉。
上述第二标识、第三标识优选为基站配置的标识。
其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指示第一消息的类型:
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形式一: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优选为1bit,例如,当这个bit为“0”时,表示第一信息为第一类型;当这个bit为“1”时,表示第一信息为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至少之一中,包括:
包括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DCI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信息。
进一步地,当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时,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 BlockSize,TBS)是相同的。
形式二:通过以下方式中至少之一区分第一信息的类型:
方式1: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不同;
方式2: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和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方式3:承载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与承载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形式三: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T(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比特信息。
例如,
当所述T个比特信息为预定格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否则,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
或者,当所述T个比特信息为预定格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否则,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
其中,所述基站配置承载所述DCI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并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的数量至少为1;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针对的所述G个第一资源。
步骤304,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或者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数据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DCI指示。其中,所述DCI采用CRC加扰,并且使用的加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标识;
资源标识;
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终端的第一上行数据传输是否成功:
例如,如果终端的C-RNTI信息存在,则所述终端需要同时检测C-RNTI和资源标识(或者为第一标识)加扰的DCI(这个DCI可以是承载第一信息的DCI或者是承载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
当所述DCI通过C-RNTI加扰,则对应的第一信息中包含“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如果终端的识别信息包含在“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则认为终端的第一上行数据传输成功。另外,当终端检测到C-RNTI加扰的DCI,但所述DCI中并不存在“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而是存在上行信道或者下行信道的资源调度信息,则同样认为终端的第一上行数据传输成功。
另外,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DCI使用的加扰信息可以为第一标识或者资源标识。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
(2)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临时的C-RNTI信息;
(3)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C-RNTI信息;
(4)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完成后续相应操作,例如:
当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1)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时,所述终端按照所述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当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2)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临时的C-RNTI信息时,所述终端在保存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检测通过临时的C-RNTI加扰的DCI信息,进而按照DCI信息完成相应的操作(包括上行数据的传输,下行数据的传输等)。其中,保存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
在RRC-CONNECT状态下配置的终端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基站配置的共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与第一资源对应的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当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2)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临时的C-RNTI信息、(4)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时,所述终端在(4)中指示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检测通过临时的C-RNTI加扰的DCI信息,进而按照DCI信息完成相应的操作(包括上行数据的传输,下行数据的传输等)。
当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3)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C-RNTI信息时,所述终端在保存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检测通过C-RNTI加扰的DCI信息,进而按照DCI信息完成相应的操作(包括上行数据的传输,下行数据的传输等)。其中,保存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
在RRC-CONNECT状态下配置的终端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基站配置的共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与第一资源对应的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当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3)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C-RNTI信息、(4)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时,所述终端在(4)中指示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检测通过C-RNTI加扰的DCI信息,进而按照DCI信息完成相应的操作(包括上行数据的传输,下行数据的传输等)。
其中,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时,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针对的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第一次重传;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时,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针对的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下一次重传。
其中,终端在发送第一上行数据之前,还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一个或多个所述G个第一资源。
其中,每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一个第一等级对应的一套所述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可以配置一组或多组所述G(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第一资源。
所述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多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可以对应相同的第一等级。
所述终端选择的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等级可以与所述终端的第一等级相同。例如所述第一资源对应覆盖增强等级与所述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同。
步骤305,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以及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后续操作。
具体而言,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终端在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触发所述终端发起随机接入;所述后续优选为下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在所述第一信息的“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
(2)包含所述第一信息的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3)承载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4)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信息仅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条件优选组合为:(1)+(2)或者(1)+(3);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即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在时域上对应一个检测时间窗,当检测时刻超过了这个检测窗的结束时刻则认为检测超时。
其中,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优选为:
(1)上一个所述G个第一资源中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或者,(2)新的上行数据。
优选地,在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中可以携带指示信息用来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具体是上面(1)、(2)种数据中的哪种数据。
其中,当所述终端在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时,还包括执行如下操作之一:
(1):触发随机接入过程,让终端进入RRC-CONNECT状态,并且终端将之前传输失败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
(2)触发随机接入过程,让UE在Msg3中将之前传输失败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
优选地,UE可以通过选择的随机接入信号隐含的指示UE选择以上两种操作(1)、(2)中的哪种操作。
另外,优选地,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具体而言,当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不支持重传。
所述后续优选为下一个。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在所述第一信息的“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
(2)“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时域-频域资源或所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有效的时域-频域资源时;
优选地,第一信息中包括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设置为可配置的信息。UE解码第一信息后,通过第一信息中一些显示或者隐示的指示方式知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是否配置。或者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但在解码后,通过这个信息的取值知道这个信息指示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为无效值或者不可用。
(3)包含所述第一信息的DC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4)承载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5)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条件的优选组合为:(1)+(2)+(3)或者(1)+(2)+(4)。
具体而言,当满足第三条件,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中至少之一:
(1)重新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2)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重新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3)在下一个第一个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
(1)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资源上,当所述终端第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后,在对应的第一信息的“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所述M的统计方法,针对的是同一个上行数据的传输和重传。上行数据首传时M=1,第一次重传时M=1+1=2,第二次重传时M=2+1=3,以此类推。M的取值由基站配置并发送给终端或者标准默认配置。
其中“下一个所述第一等级”的含义,即当第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时,对应的所述第一等级为i(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则下一个所述第一等级为i+1。
具体而言,当满足第四条件,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终端认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发送失败;
在下一个第一个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所述终端在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触发所述终端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第四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资源上,当所述终端第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后,在对应的第一信息的“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2)当前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所占用的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等级为L,其中L为最大第一等级的索引或由基站配置的第一等级索引;
(3)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总次数为J(J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
(4)在当前第一等级,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5)在当前第一等级,承载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其中,第四条件优选组合为:(1)+(2),(2)+(3);或者,(1)+(2)+(4),(2)+(3)+(4);或者,(1)+(2)+(5),(2)+(3)+(5)。
具体而言,当满足第五条件时,所述终端认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成功;
其中,所述第五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2)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四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基站向终端发送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
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用于终端或终端组在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或者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机会。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一个信令中,或者通过多个信令发送。例如,当上行信道配置信息通过多个信令发送时,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信令1发送,而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则可以通过信令2发送。
其中,在所述基战向终端发送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配置至少一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一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D个第一资源,D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D个第一资源可以就是实施例三中的所述G个第一资源,G=D。另外,下面提到的对G个第一资源的配置,即是对上述实施例1到3中的所述G个第一资源的配置。
每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
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
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
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第一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和/或码分复用(CDM)的复用方式。即可以一次配置1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即用来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资源);当配置多个时,优选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TDM和/或FDM方式复用;进一步优选地,TDM复用的多个上行信道资源在时域上离散。例如,图5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方式划分为2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1-1和子块1-2,上行信道资源2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2-1和子块2-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n-1和子块n-2。又例如,图6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另一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和FDM方式划分为4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划分为子块1-1、子块1-2、子块1-3和子块1-4,上行信道资源2划分为子块2-1、子块2-2、子块2-3和子块2-4,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划分为子块n-1、子块n-2、子块n-3和子块n-4。
其中,所述D个第一资源对应F个资源标识信息,D、F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资源标识信息基于以下至少之一计算得到:
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
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
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或码子集合。
所述F个资源标识的作用是用来识别所述D个第一资源用的,因为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第一资源,这F个资源标识中每一个都可以识别出来具体对应的D个第一资源了。
具体而言,F的取值优选为1或者2。
当F=1时,以图5为例,所述资源标识信息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方法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和子块1-2对应同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ID1至少基于子块1-1和子块1-2的时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和子块2-2对应同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ID2至少基于子块2-1和子块2-2的时域位置计算得到。以此类推。
方法2: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1,ID1-1至少基于子块1-1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2,ID1-2至少基于子块1-2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1,ID2-1至少基于子块2-1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2,ID2-2至少基于子块2-2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以此类推。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至少一个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可以为一个终端也可以为一组终端。优选地,所述终端为一组终端,即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是指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上行数据传输,非RRC-CONNECT状态至少包括RRC-IDLE状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第一等级相同。
如上所述,每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即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指示的至少1个第一资源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同样的,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也对应一个第一等级。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并且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D1(D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所述第一资源;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F1(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资源标识。
不同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
不同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所述资源标识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
优选地,D1=所述D值或D1=所述D值的整数倍。
优选地,F1=所述F值或F1=所述F值的整数倍。
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资源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此时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数量大于等于1。图7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1,子块1-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2,子块1-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2;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1,子块2-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1;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2,子块2-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2;以此类推。
又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资源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此时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数量大于等于1。图8为T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和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ID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和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ID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
又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资源,且所述多个所述第一资源为CDM方式复用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多个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集合的索引。图9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A和ID1-B,ID1-A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A,ID1-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B;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A和ID2-B,ID2-A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A,ID2-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B;以此类推。图10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A和ID1-B并且ID1-A和ID1-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A和ID2-B,并且ID2-A和ID2-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
其中,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三,再次不再赘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后,执行下面步骤402。
步骤402,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承载在DCI中,也可以承载在下行信道中,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DCI指示。所述DCI可以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也可以是其他DCI消息。
其中,所述终端标识集合也可以称之为终端的识别信息,该终端标识可以是在RRC连接建立过程中为终端分配的C-RNTI或者是终端的s-TMSI等标识。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中没有成功传输的终端进行重传的重传资源的配置信息。由于基站并不知道哪些终端没有成功传输,因此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不是针对确定的终端,而是针对没有传输成功的终端。如果终端在DCI中没有检测到自己在上行数据传输发送的终端标识,则认为没有传输成功,因此可以按照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进行重传操作。
其中,所述G个第一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D1(D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所述第一资源;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F1(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资源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
其中,“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可以承载在同一个第一信息中或者承载在不同的第一信息中。当“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承载在不同的第一信息中时,承载“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的DCI和承载“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DCI采用的CRC加扰序列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中还包括:
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发送的DCI消息的CRC加扰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首传时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DCI消息的CRC加扰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配置的CRC加扰信息;
所述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
优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指示的是:所述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的起始时刻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的结束时刻的时域间隔。
其中,所述终端标识,由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所述D1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时,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C-RNTI信息;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所述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C-RNTI信息和所述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的作用是:通过这两个信息,终端可以获得一个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其中承载的DCI信息是通过C-RNTI加扰的。所述DCI中可以承载终端的上行信道、下行信道相关的调度信息。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应用于终端根据基站配置的上行信道资源(也可以成为第一资源)传输上行数据的情形。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1,终端通过上行信道传输上行数据,所述上行信道由基站通过上行信道配置信息进行配置,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信息;
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机会。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用于终端或终端组在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或者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由基站通过上行信道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配置至少一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每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其中,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
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
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
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其中,在终端通过上行信道传输上行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一个信令中,或者通过多个信令发送。当上行信道配置信息通过多个信令发送时,例如,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通过信令1发送,而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则通过信令2发送。
其中,终端可以从接收到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选择依据可以为所述终端选择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等级与所述终端的第一等级相同。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用于至少一个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第一等级相同。
所述终端可以为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优选地,所述终端为一组终端,即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所述一组终端对应的第一等级相同。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可以是指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上行数据传输。非RRC-CONNECT状态至少包括RRC-IDLE状态。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第一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和/或码分复用(CDM)的复用方式。即可以一次配置1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即用来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资源);当配置多个时,优选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TDM和/或FDM方式复用;进一步优选地,TDM复用的多个上行信道资源在时域上离散。例如,图5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方式划分为2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1-1和子块1-2,上行信道资源2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2-1和子块2-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n-1和子块n-2。又例如,图6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和FDM方式划分为4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划分为子块1-1、子块1-2、子块1-3和子块1-4,上行信道资源2划分为子块2-1、子块2-2、子块2-3和子块2-4,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划分为子块n-1、子块n-2、子块n-3和子块n-4。
其中,D个第一资源对应F个资源标识信息,D、F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资源标识信息基于以下至少之一计算得到:
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
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
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或码子集合。
所述F个资源标识的作用是用来识别所述D个第一资源用的,因为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第一资源,这F个资源标识中每一个都可以识别出来具体对应的D个第一资源了。
具体而言,F的取值优选为1或者2。
当F=1时,以图5为例,所述资源标识信息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方法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和子块1-2对应同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ID1至少基于子块1-1和子块1-2的时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和子块2-2对应同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ID2至少基于子块2-1和子块2-2的时域位置计算得到。以此类推。
方法2: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1,ID1-1至少基于子块1-1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2,ID1-2至少基于子块1-2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1,ID2-1至少基于子块2-1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2,ID2-2至少基于子块2-2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以此类推。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至少一个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可以为一个终端也可以为一组终端。优选地,所述终端为一组终端,即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是指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上行数据传输,非RRC-CONNECT状态至少包括RRC-IDLE状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第一等级相同。
如上所述,每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即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指示的至少1个第一资源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同样的,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也对应一个第一等级。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并且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D1(D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所述第一资源;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F1(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资源标识。
不同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
不同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所述资源标识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
优选地,D1=所述D值或D1=所述D值的整数倍。
优选地,F1=所述F值或F1=所述F值的整数倍。
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资源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此时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数量大于等于1。图7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1,子块1-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2,子块1-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2;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1,子块2-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1;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2,子块2-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2;以此类推。
又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资源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此时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数量大于等于1。图8为T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和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ID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和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ID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
又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资源,且所述多个所述第一资源为CDM方式复用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多个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集合的索引。图9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A和ID1-B,ID1-A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A,ID1-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B;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A和ID2-B,ID2-A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A,ID2-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B;以此类推。图10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A和ID1-B并且ID1-A和ID1-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A和ID2-B,并且ID2-A和ID2-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
步骤1102,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承载在DCI中,也可以承载在下行信道中,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DCI指示。所述DCI可以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也可以是其他DCI消息。
其中,所述终端标识集合也可以称之为终端的识别信息,该终端标识可以是在RRC连接建立过程中为终端分配的C-RNTI或者是终端的s-TMSI等标识。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中没有成功传输的终端进行重传的重传资源的配置信息。由于基站并不知道哪些终端没有成功传输,因此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不是针对确定的终端,而是针对没有传输成功的终端。如果终端在DCI中没有检测到自己在上行数据传输发送的终端标识,则认为没有传输成功,因此可以按照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进行重传操作。
其中,所述G个第一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D1(D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所述第一资源;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F1(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资源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
其中,“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可以承载在同一个第一信息中或者承载在不同的第一信息中。当“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承载在不同的第一信息中时,承载“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的DCI和承载“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DCI采用的CRC加扰序列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中还包括:
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发送的DCI消息的CRC加扰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首传时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DCI消息的CRC加扰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配置的CRC加扰信息;
所述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
优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指示的是:所述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的起始时刻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的结束时刻的时域间隔。
其中,所述终端标识,由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所述D1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时,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C-RNTI信息;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所述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C-RNTI信息和所述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的作用是:通过这两个信息,终端可以获得一个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其中承载的DCI信息是通过C-RNTI加扰的。所述DCI中可以承载终端的上行信道、下行信道相关的调度信息。
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以及不同的条件,执行后续相关操作,具体包括:
步骤1103,当所述终端的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时,所述终端在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继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终端在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所述终端在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继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优选为:
(1)上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没有成功传输的上行数据;
或者,(2)新的上行数据。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继续传输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指示信息用来指示具体是上面(1)(2)两种上行数据中的哪种。
其中,当所述终端在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时,进行如下操作之一:
操作1:触发随机接入过程,让终端进入RRC-CONNECT状态,并且终端将之前传输失败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
操作2:触发随机接入过程,让UE在Msg3中将之前传输失败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
优选地,UE可以通过选择的随机接入信号隐含的指示UE选择的以上两种操作中的哪一种。优选地,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或者,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其中,当所述终端的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时,优选地,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当所述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所述“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且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或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有效的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时,则: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为下一个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其中,所述下一个是指从时间上看到的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
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其中,所述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
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其中,所述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
或者,不支持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
其中,承载在DCI中的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可以设置为可配置的信息,UE解码DCI之后,通过DCI中一些显示或者隐示的指示的方式知道这个信息没有配置,则可以认为没有配置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或者,承载在DCI中的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所述“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但在解码DCI之后,通过这个信息的取值知道这个信息指示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为无效值或者不可用,则可以认为没有配置有效的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
步骤1104,当所述终端第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则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
选择下一个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配置的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M的取值可以由基站配置并发送给终端或者标准默认配置。所述“下一个所述第一等级”,即当第M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时,对应的所述第一等级为i(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则下一个所述第一等级为i+1。
其中,所述第M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由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指示。
步骤1105,当所述终端第Q(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并且当前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等级为L时,所述终端在后续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L为基站配置的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最大第一等级的索引或由基站配置的第一等级索引;
其中,Q的取值由基站配置并发送给终端或者标准默认配置。
其中,优选地,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其中,所述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或者,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中,所述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其中,当所述终端第Q(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并且当前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等级为L时,可以认为上行数据传输失败。
其中,所述第Q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可以由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指示。
步骤1106,当所述终端第P(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且所述重传的资源位置与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的起始时刻间隔小于F ms(F大于等于0),并且在相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时,则终端按照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失败,所述终端在后续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当前传输的上行数据传输失败,所述终端在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继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当所述终端第P(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且所述重传的资源位置与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的起始时刻间隔小于F ms(F大于等于0),并且在相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可以认为所述终端没有新进程可用。
上述步骤1103-0006不存在固定的前后顺序。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阐述上述实施例四、五。
实施例六
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发送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
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
其中,上行信道用于UE在RRC-IDLE状态或者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六中,基站配置3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覆盖增强等级(Converge Enhancement Level,CE level),例如CE level分别为CE level0、CE level 1、CE level 2。
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上行信道资源,其中上行信道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和/或码分复用(CDM)的复用方式。
本实施例六中,上行信道资源采用TDM和FDM的复用方式,如图7所示,图7中,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方式划分为2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1-1和子块1-2,上行信道资源2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2-1和子块2-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n-1和子块n-2。
本实施例六中,1个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对应1个资源标识信息,如图3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的资源标识ID1-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的资源标识为ID1-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的子块n-1对应的资源标识为IDn-1,上行信道资源n的子块n-2对应的资源标识为IDn-2。
其中,资源标识信息可以基于以下信息计算得到:
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的时域位置;
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的频域位置。
本实施例六中,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并且这组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与这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同。
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并且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1个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如图7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的子块n-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n-1;上行信道资源n的子块n-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n-2;
其中,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机会。本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对应的资源标识。
本实施例六中,当UE1选择CE level 0的的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指示的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如图7所示,UE1选择的上行信道使用的资源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则UE1会在搜索空间1-1检测通过资源标识ID1-1进行CRC加扰的DCI,并且DCI中承载了一个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UE1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接收这个下行信道进而获知其中的信息,这个下行信道中的信息包括:
在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
其中,终端标识可以由所述终端在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
本实施例六中,当UE1的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下行信道中携带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则UE1在图3中的上行信道资源2中选择一个子块继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例如,本实施例六中,UE1选择上行信道资源2中的子块2,并且在子块2-2上发送的行数据类型为:
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上没有成功传输的上行数据;
或者,新的上行数据。
进一步的,UE1也可以在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上携带指示信息用来指示具体发送的数据类型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上没有成功传输的上行数据;或者新的上行数据。
其中,当UE1的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下行信道中携带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则UE1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中至少之一:
在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进而触发随机接入过程,进入RRC-CONNECT状态。UE1在RRC-CONNECT状态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
在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进而触发随机接入过程,让UE1在Msg3中将之前传输失败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
其中,UE1可以通过选择的随机接入信号隐含的指示UE选择的操作类型。
其中,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或者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实施例七
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发送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
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
其中,上行信道用于UE在RRC-IDLE状态或者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七中,基站配置3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覆盖增强等级(Converge Enhancement Level,CE level),例如CE level分别为CE level0、CE level 1、CE level 2。
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上行信道资源,其中上行信道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和/或码分复用(CDM)的复用方式。
本实施例七中,上行信道资源采用TDM和FDM的复用方式,如图8所示,图8中,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方式划分为2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1-1和子块1-2,上行信道资源2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2-1和子块2-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n-1和子块n-2。
本实施例七中,1个上行信道资源对应1个资源标识信息,如图8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的资源标识ID1,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的资源标识为ID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对应的资源标识为IDn。
其中,资源标识信息可以基于以下信息计算得到:
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的时域位置;
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的频域位置。
本实施例七中,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并且这组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与这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同。
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并且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1个上行信道资源,如图8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n。
其中,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机会。本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上行信道资源的资源标识。
本实施例七中,当UE1选择CE level 0的的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指示的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如图8所示,UE1选择在上行信道资源1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则会随机选择使用子块1-1或者子块1-2,本实施例七中,UE1选择了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则UE1会在搜索空间1检测通过资源标识ID1进行CRC加扰的DCI,并且DCI中承载了一个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UE1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接收这个下行信道进而获知其中的信息,这个下行信道中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上行信道资源1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终端的标识由所述终端在上行信道资源1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是针对在上行信道资源1中没有成功传输的终端配置的,由于基站并不知道哪些终端没有成功传输,因此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不是针对确定的终端,而是针对没有传输成功的终端。如果终端在这个下行信道中的信息中没有检测到自己在上行数据传输发送的终端标识,则认为没有传输成功,因此可以按照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进行重传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七中,当UE1的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下行信道中携带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且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或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有效的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时,UE1在图8中的上行信道资源2中选择一个子块进行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上没有成功传输的上行数据的重传传输,本实施例七中,UE1选择上行信道资源2中的子块1。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的含义为:“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这是一个可配置的信息,通过下行信道中的信息中的一些显示或者隐示的指示的方式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是否存在。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有效的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的含义为:“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有配置,但这个配置的取值为无效值或者无意义,例如标准规定“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取值为“0~13”,但在下行信道中的信息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配置的取值为14,则认为这个配置的取值为无效值。
实施例八
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发送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
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用于UE在RRC-IDLE状态或者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八中,基站配置3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覆盖增强等级(Converge Enhancement Level,CE level),例如CE level分别为CE level0、CE level 1、CE level 2。
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上行信道资源,其中上行信道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和/或码分复用(CDM)的复用方式。
本实施例八中,上行信道资源采用TDM和FDM的复用方式,如图10所示,图10中,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方式划分为2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1-1和子块1-2,上行信道资源2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2-1和子块2-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n-1和子块n-2。
本实施例八中,1个上行信道资源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如图10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的资源标识ID1-A和ID1-B,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的资源标识为ID2-A和ID2-B,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对应的资源标识为ID n-A和ID n-B。
其中,资源标识的信息可以基于以下信息计算得到:
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的时域位置;
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的频域位置。
本实施例八中,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资源的子块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并且这组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与这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同。
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并且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1个上行信道资源,如图10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即资源标识ID1-A和ID1-B对应搜索空间1,即资源标识ID2-A和ID2-B对应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即资源标识ID n-A和ID n-B对应搜索空间n。
其中,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机会。本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上行信道资源的资源标识。
其中,本实施例八中,当UE1选择CE level 0的的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指示的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之后,如图10所示,UE1选择在上行信道资源1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则会随机选择使用子块1-1或者子块1-2,本实施例中,UE1选择了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后,会去检测搜索空间1的下行控制信道,并且UE1需要同时检测以下两种DCI类型,包括:
DCI类型1:在搜索空间1中通过资源标识ID1-A进行CRC加扰的DCI中携带的信息包括:在上行信道资源1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
DCI类型2:在搜索空间1中通过资源标识ID1-B进行CRC加扰的DCI中携带的信息包括: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如果UE1检测到终端标识在DCI类型1中,则认为在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被基站成功接收;否则,UE1需要根据DCI类型2指示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进行重传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八中,UE1需要根据DCI类型2指示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进行重传操作。当UE1第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包括首传和/或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DCI类型1中没有检测到UE1的终端标识时,则UE1选择CElevel 0的下一个覆盖增强等级,即CE level 1对应的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指示的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本实施例八中,当UE1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上行信道对应的CE level为最大覆盖增强等级,即CE level 2,并且UE1在CE level 2上第Q(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包括首传和/或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DCI类型1中没有检测到UE1的终端标识时,UE1认为上行数据传输失败,并且UE1在后续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触发随机接入流程。其中,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或者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其中,在本实施例八中,当UE1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上行信道对应的CE level为最大覆盖增强等级,即CE level 2,并且UE1第P(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包括首传和/或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DCI类型1中没有检测到UE1的终端标识时,UE1认为上行数据传输失败,并且UE1在后续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触发随机接入流程。其中,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或者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其中,P的取值为UE1在CE level 0(如果UE1使用了)、CE level1(如果UE1使用了)和CE level 2的上行信道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次数之和。
实施例九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每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多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相同的所述第一等级。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
其中,所述DCI采用CRC加扰并且使用的加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标识、资源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配置的标识、多个终端共用的标识、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标识、一个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标识。
其中,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MSI、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临时的C-RNTI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C-RNTI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标识。
其中,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标识用于下行控制信息DCI的CRC加扰,其中所述DC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下行信道中承载所述第一消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至少之一中:
包括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当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时,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是相同的。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种方式区分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
方式1: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不同;
方式2: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和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方式3:承载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与承载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T个比特信息,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当所述T个比特信息为预定格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否则,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
或者,当所述T个比特信息为预定格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否则,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
其中,当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时,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相同。
其中,该基站还包括配置单元,所述配置单元,用于站配置承载所述DCI的下行信道的搜索空间,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搜索空间的数量至少为1。
实施例十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终端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每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多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相同的所述第一等级。
其中,所述G个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等级与所述终端的第一等级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
其中,所述DCI采用CRC加扰并且使用的加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标识、资源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配置的标识、多个终端共用的标识、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标识、一个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标识。
其中,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MSI、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中包含了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一执行单元,
所述第一执行单云,用于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触发所述终端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在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
(2)包含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3)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4)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信息仅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二执行单元,
所述第二执行单云,用于当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不支持重传;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在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
(2)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时域-频域资源或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有效的时域-频域资源;
(3)包含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4)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5)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三执行单元,
所述第三执行单云,用于当满足第三条件时,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中至少之一:
重新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重新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在下一个第一个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
(1)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资源上,当所述终端第M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后,在对应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包括的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四执行单元,
所述第四执行单云,用于当满足第四条件时,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终端认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发送失败;
在下一个第一个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所述终端在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触发所述终端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第四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资源上,当所述终端第M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后,在对应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包括的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当前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所占用的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等级为L,其中L为最大第一等级的索引或由基站配置的第一等级索引;
(3)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总次数为J,J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
(4)在当前第一等级,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5)在当前第一等级,承载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五执行单元,
所述第五执行单元,用于当满足第五条件时,所述终端认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成功;
其中,所述第五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2)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实施例十一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
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用于终端或终端组在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或者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机会。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一个信令中,或者通过多个信令发送。例如,当上行信道配置信息通过多个信令发送时,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信令1发送,而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则可以通过信令2发送。
其中,该基站还包括:配置单元,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配置至少一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一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D个第一资源,D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每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
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
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
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第一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和/或码分复用(CDM)的复用方式。即可以一次配置1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即用来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资源);当配置多个时,优选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TDM和/或FDM方式复用;进一步优选地,TDM复用的多个上行信道资源在时域上离散。例如,图5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方式划分为2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1-1和子块1-2,上行信道资源2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2-1和子块2-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n-1和子块n-2。又例如,图6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和FDM方式划分为4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划分为子块1-1、子块1-2、子块1-3和子块1-4,上行信道资源2划分为子块2-1、子块2-2、子块2-3和子块2-4,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划分为子块n-1、子块n-2、子块n-3和子块n-4。
其中,所述D个第一资源对应F个资源标识信息,D、F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资源标识信息基于以下至少之一计算得到:
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
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
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或码子集合。
所述F个资源标识的作用是用来识别所述D个第一资源用的,因为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第一资源,这F个资源标识中每一个都可以识别出来具体对应的D个第一资源了。
具体而言,F的取值优选为1或者2。
当F=1时,以图5为例,所述资源标识信息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方法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和子块1-2对应同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ID1至少基于子块1-1和子块1-2的时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和子块2-2对应同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ID2至少基于子块2-1和子块2-2的时域位置计算得到。以此类推。
方法2: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1,ID1-1至少基于子块1-1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2,ID1-2至少基于子块1-2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1,ID2-1至少基于子块2-1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2,ID2-2至少基于子块2-2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以此类推。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至少一个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可以为一个终端也可以为一组终端。优选地,所述终端为一组终端,即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是指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上行数据传输,非RRC-CONNECT状态至少包括RRC-IDLE状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第一等级相同。
如上所述,每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即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指示的至少1个第一资源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同样的,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也对应一个第一等级。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并且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D1(D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所述第一资源;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F1(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资源标识。
不同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
不同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所述资源标识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
优选地,D1=所述D值或D1=所述D值的整数倍。
优选地,F1=所述F值或F1=所述F值的整数倍。
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资源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此时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数量大于等于1。图7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1,子块1-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2,子块1-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2;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1,子块2-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1;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2,子块2-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2;以此类推。
又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资源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此时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数量大于等于1。图8为T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和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ID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和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ID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
又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资源,且所述多个所述第一资源为CDM方式复用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多个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集合的索引。图9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A和ID1-B,ID1-A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A,ID1-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B;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A和ID2-B,ID2-A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A,ID2-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B;以此类推。图10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A和ID1-B并且ID1-A和ID1-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A和ID2-B,并且ID2-A和ID2-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
其中,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三,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承载在DCI中,也可以承载在下行信道中,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DCI指示。所述DCI可以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也可以是其他DCI消息。
其中,所述终端标识集合也可以称之为终端的识别信息,该终端标识可以是在RRC连接建立过程中为终端分配的C-RNTI或者是终端的s-TMSI等标识。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中没有成功传输的终端进行重传的重传资源的配置信息。由于基站并不知道哪些终端没有成功传输,因此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不是针对确定的终端,而是针对没有传输成功的终端。如果终端在DCI中没有检测到自己在上行数据传输发送的终端标识,则认为没有传输成功,因此可以按照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进行重传操作。
其中,所述G个第一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D1(D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所述第一资源;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F1(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资源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
其中,“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可以承载在同一个第一信息中或者承载在不同的第一信息中。当“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承载在不同的第一信息中时,承载“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的DCI和承载“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DCI采用的CRC加扰序列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中还包括:
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发送的DCI消息的CRC加扰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首传时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DCI消息的CRC加扰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配置的CRC加扰信息;
所述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
优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指示的是:所述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的起始时刻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的结束时刻的时域间隔。
其中,所述终端标识,由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所述D1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时,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C-RNTI信息;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所述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C-RNTI信息和所述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的作用是:通过这两个信息,终端可以获得一个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其中承载的DCI信息是通过C-RNTI加扰的。所述DCI中可以承载终端的上行信道、下行信道相关的调度信息。
实施例十二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方法,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上行信道传输上行数据,所述上行信道由基站通过上行信道配置信息进行配置,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信息;
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机会。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用于终端或终端组在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或者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由基站通过上行信道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配置至少一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每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其中,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
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
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
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
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一个信令中,或者通过多个信令发送。当上行信道配置信息通过多个信令发送时,例如,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通过信令1发送,而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则通过信令2发送。
其中,终端可以从接收到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上行信道配置信息,选择依据可以为所述终端选择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等级与所述终端的第一等级相同。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用于至少一个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第一等级相同。
所述终端可以为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优选地,所述终端为一组终端,即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所述一组终端对应的第一等级相同。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可以是指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上行数据传输。非RRC-CONNECT状态至少包括RRC-IDLE状态。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第一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和/或码分复用(CDM)的复用方式。即可以一次配置1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即用来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资源);当配置多个时,优选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TDM和/或FDM方式复用;进一步优选地,TDM复用的多个上行信道资源在时域上离散。例如,图5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方式划分为2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1-1和子块1-2,上行信道资源2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2-1和子块2-2,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通过FDM复用划分为子块n-1和子块n-2。又例如,图6为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采用FDM和TDM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n个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为上行信道资源1~上行信道资源n,采用TDM配置,其中,上行信道资源的配置周期为T ms。每个上行信道资源又通过FDM和FDM方式划分为4个子块,例如,上行信道资源1划分为子块1-1、子块1-2、子块1-3和子块1-4,上行信道资源2划分为子块2-1、子块2-2、子块2-3和子块2-4,以此类推,上行信道资源n划分为子块n-1、子块n-2、子块n-3和子块n-4。
其中,D个第一资源对应F个资源标识信息,D、F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资源标识信息基于以下至少之一计算得到:
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
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
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或码子集合。
所述F个资源标识的作用是用来识别所述D个第一资源用的,因为所述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第一资源,这F个资源标识中每一个都可以识别出来具体对应的D个第一资源了。
具体而言,F的取值优选为1或者2。
当F=1时,以图5为例,所述资源标识信息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方法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和子块1-2对应同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ID1至少基于子块1-1和子块1-2的时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和子块2-2对应同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ID2至少基于子块2-1和子块2-2的时域位置计算得到。以此类推。
方法2: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1,ID1-1至少基于子块1-1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2,ID1-2至少基于子块1-2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1,ID2-1至少基于子块2-1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2,ID2-2至少基于子块2-2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计算得到;以此类推。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至少一个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可以为一个终端也可以为一组终端。优选地,所述终端为一组终端,即一组终端可以共用所述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是指在非RRC-CONNECT状态下的上行数据传输,非RRC-CONNECT状态至少包括RRC-IDLE状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第一等级相同。
如上所述,每套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即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指示的至少1个第一资源对应一个第一等级。同样的,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也对应一个第一等级。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指示了至少1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并且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D1(D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所述第一资源;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F1(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资源标识。
不同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
不同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所述资源标识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
优选地,D1=所述D值或D1=所述D值的整数倍。
优选地,F1=所述F值或F1=所述F值的整数倍。
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资源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此时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数量大于等于1。图7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1,子块1-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1;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2,子块1-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2;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1,子块2-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1;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2,子块2-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2;以此类推。
又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资源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此时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数量大于等于1。图8为T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的子块1-1和子块1-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ID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的子块2-1和子块2-2对应一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ID2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
又例如,当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资源,且所述多个所述第一资源为CDM方式复用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承载的DCI采用CRC加扰,其中,CRC加扰用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多个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资源对应的码子集合的索引。图9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A和ID1-B,ID1-A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A,ID1-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B;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A和ID2-B,ID2-A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A,ID2-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B;以此类推。图10为FDD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另一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上行信道资源1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1-A和ID1-B并且ID1-A和ID1-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1。上行信道资源2对应2个资源标识信息,例如为ID2-A和ID2-B,并且ID2-A和ID2-B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为搜索空间2;以此类推。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承载在DCI中,也可以承载在下行信道中,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DCI指示。所述DCI可以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也可以是其他DCI消息。
其中,所述终端标识集合也可以称之为终端的识别信息,该终端标识可以是在RRC连接建立过程中为终端分配的C-RNTI或者是终端的s-TMSI等标识。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中没有成功传输的终端进行重传的重传资源的配置信息。由于基站并不知道哪些终端没有成功传输,因此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不是针对确定的终端,而是针对没有传输成功的终端。如果终端在DCI中没有检测到自己在上行数据传输发送的终端标识,则认为没有传输成功,因此可以按照这个重传的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进行重传操作。
其中,所述G个第一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D1(D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所述第一资源;
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对应的F1(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资源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
其中,“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可以承载在同一个第一信息中或者承载在不同的第一信息中。当“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承载在不同的第一信息中时,承载“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的DCI和承载“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的DCI采用的CRC加扰序列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发送的DCI消息的CRC加扰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首传时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DCI消息的CRC加扰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配置的CRC加扰信息;
所述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
优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指示的是:所述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域资源的起始时刻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的结束时刻的时域间隔。
其中,所述终端标识,由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所述D1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时,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C-RNTI信息;
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所述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C-RNTI信息和所述与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的作用是:通过这两个信息,终端可以获得一个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其中承载的DCI信息是通过C-RNTI加扰的。所述DCI中可以承载终端的上行信道、下行信道相关的调度信息。
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以及不同的条件,执行后续相关操作。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一执行单元,
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的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时,所述终端在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继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终端在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所述终端在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继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优选为:
(1)上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没有成功传输的上行数据;
或者,(2)新的上行数据。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继续传输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指示信息用来指示具体是上面(1)(2)两种上行数据中的哪种。
其中,当所述终端在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时,进行如下操作之一:
操作1:触发随机接入过程,让终端进入RRC-CONNECT状态,并且终端将之前传输失败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
操作2:触发随机接入过程,让UE在Msg3中将之前传输失败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
优选地,UE可以通过选择的随机接入信号隐含的指示UE选择的以上两种操作中的哪一种。优选地,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或者,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其中,当所述终端的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时,优选地,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当所述终端标识并不包括在所述“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且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或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有效的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时,则: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为下一个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其中,所述下一个是指从时间上看到的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
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其中,所述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
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其中,所述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所述第一资源;
或者,不支持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
其中,承载在DCI中的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可以设置为可配置的信息,UE解码DCI之后,通过DCI中一些显示或者隐示的指示的方式知道这个信息没有配置,则可以认为没有配置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或者,承载在DCI中的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所述“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但在解码DCI之后,通过这个信息的取值知道这个信息指示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为无效值或者不可用,则可以认为没有配置有效的重传资源的时域-频域资源。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二执行单元,
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第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则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
选择下一个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中配置的上行信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M的取值可以由基站配置并发送给终端或者标准默认配置。所述“下一个所述第一等级”,即当第M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时,对应的所述第一等级为i(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则下一个所述第一等级为i+1。
其中,所述第M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由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指示。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三执行单元,
所述第三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第Q(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并且当前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等级为L时,所述终端在后续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L为基站配置的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最大第一等级的索引或由基站配置的第一等级索引;
其中,Q的取值由基站配置并发送给终端或者标准默认配置。
其中,优选地,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其中,所述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或者,所述“后续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为所述DCI所在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时域资源之后的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中,所述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优选为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其中,当所述终端第Q(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后,并且在对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并且当前所述上行信道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等级为L时,可以认为上行数据传输失败。
其中,所述第Q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资源可以由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指示。
其中,该终端还包括第四执行单元,
所述第四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第P(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且所述重传的资源位置与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的起始时刻间隔小于Fms(F大于等于0),并且在相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时,则终端按照以下至少之一操作: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失败,所述终端在后续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当前传输的上行数据传输失败,所述终端在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上继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当所述终端第P(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进行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重传且所述重传的资源位置与下一个可用的第一资源的起始时刻间隔小于F ms(F大于等于0),并且在相应的第一信息的“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G个第一资源中,基站成功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终端标识集合”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可以认为所述终端没有新进程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至少之一中:包括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或者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T个比特信息,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种方式区分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方式1: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不同;或者方式2: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和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或者方式3:承载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与承载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多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相同的所述第一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
其中,所述DCI采用CRC加扰并且使用的加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标识、资源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配置的标识、多个终端共用的标识、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标识、一个第一等级对应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MSI、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临时的C-RNTI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C-RNTI信息;与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匹配的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标识用于下行控制信息DCI的CRC加扰,其中所述DC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下行信道中承载所述第一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时,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是相同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T个比特信息为预定格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否则,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
或者,当所述T个比特信息为预定格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否则,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时,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配置承载所述DCI的下行信道的搜索空间,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搜索空间的数量至少为1。
1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至少之一中:包括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或者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T个比特信息,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种方式区分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方式1: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不同;或者方式2: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和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或者方式3:承载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与承载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随机接入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上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传输块最大比特数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资源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多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相同的第一等级。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G个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等级与所述终端的第一等级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
其中,所述DCI采用CRC加扰并且使用的加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标识、资源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基站配置的标识、多个终端共用的标识、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标识、一个第一等级对应的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MSI、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中包含了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触发所述终端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在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
(2)包含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3)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4)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信息仅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终端在后续可用的G个第一资源中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不支持重传;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不包括在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
(2)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时域-频域资源或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中没有配置有效的时域-频域资源;
(3)包含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4)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其中,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5)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三条件时,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中至少之一:
重新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重新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在下一个第一个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
(1)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资源上,当所述终端第M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后,在对应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包括的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四条件时,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终端认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发送失败;
在下一个第一个等级对应的至少1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一套所述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所述终端在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触发所述终端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第四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在当前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资源上,当所述终端第M次进行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后,在对应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包括的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当前第一上行数据的发送所占用的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等级为L,其中L为最大第一等级的索引或由基站配置的第一等级索引;
(3)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总次数为J,J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
(4)在当前第一等级,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
(5)在当前第一等级,承载DCI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检测超时,所述DCI中包括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五条件时,所述终端认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成功;
其中,所述第五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终端在配置的时长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2)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中,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2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至少之一中:包括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或者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T个比特信息,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种方式区分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方式1: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不同;或者方式2: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和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或者方式3:承载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与承载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3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为以下之一: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终端在G个第一资源中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其中,G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信道占用的资源;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类型的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的资源调度信息;
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至少之一中:包括第一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括下行信道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且所述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或者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T个比特信息,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种方式区分所述第一信息的类型:方式1: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和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不同;或者方式2: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和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或者方式3:承载第一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与承载第二类型的第一消息的下行信道对应的调度信息所在的DCI使用的CRC加扰信息不同。
3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3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03711.8A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Active CN110536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3711.8A CN110536424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PCT/CN2019/100070 WO2020030145A1 (zh) 2018-08-09 2019-08-0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3711.8A CN110536424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6424A CN110536424A (zh) 2019-12-03
CN110536424B true CN110536424B (zh) 2023-06-09

Family

ID=6865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3711.8A Active CN110536424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6424B (zh)
WO (1) WO2020030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2681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298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242970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资源单位的非许可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5113B (zh) * 2015-08-11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135051B (zh) * 2016-02-29 2020-04-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重传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370572A (zh) * 2016-05-12 2017-11-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734707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88262B (zh) * 2016-09-30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信道的反馈方法、传输方法、信令传输方法和对应装置
CN108347309B (zh) * 2017-01-25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接收方法、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298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242970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资源单位的非许可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0145A1 (zh) 2020-02-13
CN110536424A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18487A1 (e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latency reduction
KR101369135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및 방송서비스의 품질보장 방법 및 그 단말
CN107251625B (zh) 寻呼和rar调度方法
CN108029120B (zh) 用于为低复杂度窄带终端指示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harq消息分配的资源的方法
RU2752659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полупостоянного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вязи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CN10138538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初始连接建立
US79909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867130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455069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US20140029548A1 (en) Dedicated signature allocation and choice
EP3032904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CN103763783A (zh) 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及一种方法
KR20170109569A (ko) 업링크 신호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사용자 장치 및 기지국
CN101133584A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方法
EP324714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need of blind detection in subframes
WO2017076624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s
WO2011099619A1 (ja)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6301723B (zh) 下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12218376A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下行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KR20090043434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 수행 방법
EP3319368B1 (en)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multi-user shared access process, user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US11051278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control information detec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3331294A1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and device utilizing same
WO2019192541A1 (zh) 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3642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