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1144A - 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1144A
CN101541144A CN200810300627A CN200810300627A CN101541144A CN 101541144 A CN101541144 A CN 101541144A CN 200810300627 A CN200810300627 A CN 200810300627A CN 200810300627 A CN200810300627 A CN 200810300627A CN 101541144 A CN101541144 A CN 101541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veyer
inductor
circuit
transfer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300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1144B (zh
Inventor
朱银奎
毕庆鸿
涂成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Zhengzhou Power Supply Co
Zhengzhou Zhongchuang Huida Electric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enzhen Qichuangme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sentech Co Ltd
Fukui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sentech Co Ltd, Fukui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sen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3006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41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41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1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1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11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板传送系统,其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感应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沿电路板传送方向相邻设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与第一传送装置相对,第二感应器与第二传送装置相对,感应装置用于感测电路板的位置,所述控制器与感应装置以及第一传送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感测结果计时并获得电路板间距,从而控制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电路板传送方法。本技术方案中电路板传送装置和电路板传送方法可有效控制电路板间距。

Description

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电路板的制作工艺通常包括下料、导电线路制作、导通孔制作、防焊层印刷、镀金等步骤。下料是指将原材料如覆铜层压板裁切成便于生产的适当尺寸的基板。导电线路制作是指将基板上的铜箔制成设计的导电图形,一般通过涂覆光阻、曝光显影、蚀刻线路以及光阻去除等步骤形成,参见Moon-Youn Jung等人于2004年发表于IEEE 17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icro F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的文献“Novel lithography processfor extreme deep trench by using laminated negative dry film resist”。导通孔的制作工艺包括钻孔及孔电镀,以实现层间导电线路的互连。导电线路、导通孔制作完成后,将于基板的导电线路外表面(除终接端点外)涂覆一层防焊层以保护导电线路,避免导电线路氧化和后续贴装时在导电线路间造成焊接短路。镀金是指在电路板的终接端点上镀上一层高化学钝性的金层来保护终接端点,并提供良好导电性。
电路板的导电线路制作一般是在传送带上进行,也就是说,先将电路板依次放置于传送带上,再通过传送带将电路板传送至光阻涂覆机、曝光掩模、显影机、蚀刻液喷淋槽以及剥膜机,从而完成导电线路的制作。然而,在以人工方式将电路板放置于传送带时,放板速度不易控制,从而使得传送带上的电路板间距不均,不便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电路板间距的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发明内容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一种电路板传送系统,其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感应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沿电路板传送方向相邻设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与第一传送装置相对,第二感应器与第二传送装置相对,感应装置用于感测两个相邻的分别位于第一传送装置与第二传送装置的电路板的位置,所述控制器与感应装置以及第一传送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感应装置对所述两个电路板的感测结果计时,获得所述两个电路板的间距,从而调整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
一种电路板传送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如上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多个电路板,所述多个电路板依次从第一传送装置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多个电路板中的任两个相邻的电路板中先被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的电路板为第n个电路板,后被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的电路板为第n+1个电路板;
当第n个电路板离开第二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时,第二感应器使得控制器开始计时;
当第一感应器感应到第n+1个电路板进入第一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时,第一感应器使得控制器停止计时;
控制器根据第n个电路板离开第二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到第一感应器感应到第n+1个电路板进入第一感应器的感应范围之间的时间、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获得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以将该距离调整至预定间距。
本技术方案中的电路板传送系统包括感应装置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可以通过所获取的时间以及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的感测结果控制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从而调整相邻的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使该两个电路板间距位于预定间距范围内。本技术方案的电路板传送方法可以避免电路板之间的距离过小或过大,从而有利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传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传送系统传送电路板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传送系统10包括第一传送装置11、第二传送装置12、感应装置13以及控制器14。
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用于传送电路板。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沿电路板传送方向相邻设置,从而可将电路板从第一传送装置11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12,并进一步将电路板自第二传送装置12传送至后续加工装置,例如,显影/蚀刻/剥膜(Develeping/Etching/Stripping,DES)装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装置11包括输送带111、第一带动轮112、第二带动轮113以及第一驱动装置11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4通过输送带111与第一带动轮111、第二带动轮112相连接,用于带动输送带111移动并带动第一带动轮112、第二带动轮113转动。所述第一带动轮112和第二带动轮113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114两侧,用于张设输送带111。所述输送带111用于传送放置于其上的电路板。当然,第一传送装置11也可以为其它可传送电路板的结构。
所述第二传送装置12包括多个传动轮12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装置122。所述多个传动轮121沿电路板传送方向依次排列,且其轴线与电路板传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22可以为马达,通过皮带123与多个传动轮121相连接,从而带动多个传动轮121转动,多个传动轮121的转动即可将放置于其上的电路板进行传送。当然,第二驱动装置122也可以通过齿轮或者其它元件与传动轮121连接。
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之间的距离应当小于一个电路板的长度的一半,以避免电路板掉落。例如,当实际生产中的电路板长度为200毫米时,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5至80毫米。
所述感应装置13包括用于感应电路板的传送位置的第一感应器131和第二感应器132。所述第一感应器131设置于第一传送装置11上方,与输送带111相对,且第一感应器131与输送带111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感应器131的感应距离之内,以使第一感应器131可有效感测输送带111上的电路板的传送位置。所述第二感应器132设置于第二传送装置12上方,与传动轮121相对,且第二感应器132与传动轮121之间的距离在第二感应器132的感应距离之内,以使第二感应器132可有效感测传动轮121上的电路板的传送位置。
所述第一感应器131和第二感应器132相邻设置。第一感应器131设置于输送带111上方且靠近第二传送装置12,第二感应器132设置于传动轮121上方且靠近第一传送装置11。从而,感应装置13可感测两个相邻的分别位于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的电路板的位置。
第一感应器131和第二感应器132的感应距离可视需要而定,一般应当大于或等于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之间的距离,以方便后续对电路板间距的调整。当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之间的距离为15至80毫米时,第一感应器131和第二感应器132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0至120毫米。
所述第一感应器131和第二感应器132内部均具有感测电路,外部均具有信号发射口以及信号接收口。信号发射口用于发射感测信号,信号接收口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口发射的经由电路板反射的感测信号,感测电路根据信号接收口是否接收到信号发射口发射的信号判断电路板的传送位置。例如,当电路板传送至第一感应器131下方时,电路板将开始反射信号发射口发射的感测信号,从而使得信号接收口从不能接收到感测信号变化至可接收到感测信号,从而可使第一感应器131的感测电路发出已感测到电路板的信息,并传输给控制器14。所述感测信号可以为激光、红外线、超声波或其它信号。
控制器14内具有控制电路141和计时电路142。所述计时电路142与第一感应器131、第二感应器132相连接,用于获得两个相邻的电路板中位于第二传送装置12的电路板离开第二感应器132的感应范围时到该两个相邻的电路板中位于第一传送装置11的电路板进入第一感应器131的感应范围时所经过的时间。所述控制电路141与计时电路142、第一感应器131以及第一驱动装置114具有电气连接,用于根据计时电路142获得的时间、第一感应器131和第二感应器13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传送装置12的传送速度控制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从而使得该两个相邻的分别位于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的电路板的间距在预定间距范围内。
优选的,控制器14可以通过一个信号放大器与感应装置13相连接,以确保感应装置13的感测结果的有效传输。
因此,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可将电路板从第一传送装置11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12,感应装置13可感测两个相邻的分别位于第一传送装置11和第二传送装置12的电路板的位置,控制器14可根据感应装置13的感测结果控制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从而调整该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即,电路板传送系统10可传送电路板并可调整所传送电路板的间距。
请参阅图2,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电路板传送系统10传送电路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使用如上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10传送多个电路板,多个电路板依次从第一传送装置11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12。
此时,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与第二传送装置12的传送速度相同,第二传送装置12的传送速度与后续处理工站的加工速度相匹配。
设多个电路板中的任两个相邻的电路板中先被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12的电路板为第n个电路板21,后被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12的电路板为第n+1个电路板22。
第二步,第n个电路板21被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12,进入第二感应器132的感应范围后,又离开第二感应器132的感应范围。在此过程中,第二感应器132的信号接收口从不能接收到信号发射口发射的感测信号变化至能接收到感测信号,并再从能接收到信号发射口发射的感测信号变化至不能接收到感测信号。当第n个电路板21离开第二感应器132的感应范围时,第二感应器132将第n个电路板21离开第二感应器132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14,以使得控制器14的计时电路142开始计时。
此时,第n+1个电路板22仍在第一传送装置11上传送,且未进入第一感应器131的感测范围。
第三步,第n+1个电路板22被第一传送装置11传送并进入第一感应器131的感应范围。在此过程中,第一感应器131的信号接收口从不能接收到信号发射口发射的感测信号变化至能接收到感测信号。当第n+1个电路板22进入到第一感应器131的感应范围时,第一感应器131将第n+1个电路板22进入到第一感应器131的感应范围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14,以使得控制器14的计时电路142停止计时。
此时,第n个电路板21已在第二传送装置12上传送一定时间。
第四步,控制器14的计时电路142获取从第n个电路板21离开第二感应器132的感应范围到第一感应器131感应到第n+1个电路板22进入第一感应器131的感应范围所经过的时间,控制电路141根据该时间、第一感应器131和第二感应器13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传送装置12的传送速度获得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控制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从而将该距离调整至预定间距。
具体地,设第n个电路板21离开第二感应器132的感应范围的时间为T,第一感应器131的信号发射口和第二感应器132的信号发射口之间的距离为D,第二传送装置12的传送速度为V2,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为V1,且V1等于V2,则此时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之间的距离S=V2×T+D。若S大于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的预定间距C,则控制器14应当适当增大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V1,以使得第n+1个电路板22的传送速度大于第n个电路板21的传送速度。设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变化值为ΔV1,即,改变后的第一传送装置11传送第n+1个电路板22的传送速度V1′=V1+ΔV1,设第一传送装置11以传送速度V1′传送第n+1个电路板22ΔT′时间,则此时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之间的距离S′可由下式得出,
S′=(V2×T)+D-(ΔV1×ΔT′)    (1)
令S′=C,则控制器14控制第一传送装置11以V1′传送ΔT′时间,即可使得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的间距为预定间距C。一般地,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事先设定ΔV1或者ΔT′为一定值。例如,可将ΔT′预先设定为2秒,5秒或其他值,控制器14的控制电路即可根据式(1)计算得出的ΔV1的具体数值,并控制第一传送系统11以V1′传送第n+1个电路板22ΔT′时间,从而使得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的间距为预定间距C。
若第一感应器131感应到第n+1个电路板22进入第一感应器131的感应范围时,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之间的距离S等于预定间距C,则控制器14应当维持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V1不变。
若第一感应器131感应到第n+1个电路板22进入第一感应器131的感应范围时,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之间的距离S小于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的预定间距C,则控制器14应当适当减小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V1,以使得第n+1个电路板22的传送速度小于第n个电路板21的传送速度。设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变化值为ΔV1,即,改变后的第一传送装置11传送第n+1个电路板22的传送速度V1′=V1?ΔV1,设第一传送装置11以传送速度V1′传送第n+1个电路板22ΔT′时间,则此时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之间的距离S′可由下式得出,
S′=(V2×T)+D+(ΔV1×ΔT′)    (2)
令S′=C,则控制器14控制第一传送装置11以V1′传送ΔT′时间,即可使得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的间距为预定间距C。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预定间距C通常允许一定误差,即,预定间距C在一定范围内即可。一般地,预定间距可在5至10厘米之间,允许误差可在0.5至1厘米之间。
控制器14将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进行调整并使得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之间的距离为预定间距后,控制器14可控制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速度V1′回复至调整前的传送速度V1,从而使得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预定间距。当然,在将第n+1个电路板22从第一传送装置11完全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12后,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均可被第二传送装置12平稳传送,第n个电路板21和第n+1个电路板22间距也稳定保持在预定间距。
总之,本技术方案中的电路板传送系统包括感应装置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可以通过所获取的时间以及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的感测结果控制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从而调整相邻的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使该两个电路板间距位于预定间距范围内。本技术方案的电路板传送方法可以避免电路板之间的距离过小或过大,从而有利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路板传送系统,其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感应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沿电路板传送方向相邻设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与第一传送装置相对,第二感应器与第二传送装置相对,感应装置用于感测两个相邻的分别位于第一传送装置与第二传送装置的电路板的位置,所述控制器与感应装置以及第一传送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感应装置对所述两个电路板的感测结果计时,获得所述两个电路板的间距,从而调整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带动轮、第二带动轮、输送带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连接第一带动轮、第二带动轮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带动输送带移动并带动第一带动轮和第二带动轮转动,从而传送放置于输送带上的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多个沿电路板传送方向依次排列的传动轮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多个传动轮转动,从而传送放置于多个传动轮上的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于第一传送装置上方且靠近第二传送装置,第二感应器设置于第二传送装置上方且靠近第一传送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相连接的控制电路和计时电路,所述计时电路用于计时,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电路与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相连接,用于获得从两个相邻的电路板中位于第二传送装置的电路板离开第二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到该两个相邻的电路板中位于第一传送装置的电路板进入第一感应器的感应范围之间的时间。
8.一种电路板传送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多个电路板,所述多个电路板依次从第一传送装置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多个电路板中的任两个相邻的电路板中先被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的电路板为第n个电路板,后被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的电路板为第n+1个电路板;
当第n个电路板离开第二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时,第二感应器使得控制器开始计时;
当第一感应器感应到第n+1个电路板进入第一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时,第一感应器使得控制器停止计时;
控制器根据第n个电路板离开第二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到第一感应器感应到第n+1个电路板进入第一感应器的感应范围之间的时间、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获得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以将该距离调整至预定间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第n个电路板的初始传送速度与第n+1个电路板的初始传送速度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的预定间距时,控制器增大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的预定间距时,控制器维持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不变;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的预定间距时,控制器减小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调整至预定间距后,控制器将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调整回初始传送速度,以使第n个电路板和第n+1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预定间距。
CN2008103006273A 2008-03-19 2008-03-19 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06273A CN101541144B (zh) 2008-03-19 2008-03-19 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06273A CN101541144B (zh) 2008-03-19 2008-03-19 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1144A true CN101541144A (zh) 2009-09-23
CN101541144B CN101541144B (zh) 2011-03-30

Family

ID=4112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30062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144B (zh) 2008-03-19 2008-03-19 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4114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533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出板感应装置的显影机
CN103207535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机
CN103468927A (zh) * 2013-08-19 2013-12-25 蚌埠鼎盛三庄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上的感应装置
CN103476239A (zh) * 2013-09-27 2013-12-25 宁波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自动上下板的自动插件机
CN105704932A (zh) * 2016-03-04 2016-06-22 广德英菲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整平装置
CN106444664A (zh) * 2016-09-28 2017-02-22 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防出板感应装置
CN108848664A (zh) * 2018-08-21 2018-11-20 安徽广晟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贴片机的传动装置
CN112106457A (zh) * 2018-06-08 2020-12-18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0722B2 (ja) * 1996-03-12 2004-09-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JP3553724B2 (ja) * 1996-03-18 2004-08-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533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出板感应装置的显影机
CN103207535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机
CN103468927A (zh) * 2013-08-19 2013-12-25 蚌埠鼎盛三庄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上的感应装置
CN103476239A (zh) * 2013-09-27 2013-12-25 宁波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自动上下板的自动插件机
CN105704932A (zh) * 2016-03-04 2016-06-22 广德英菲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整平装置
CN106444664A (zh) * 2016-09-28 2017-02-22 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防出板感应装置
CN106444664B (zh) * 2016-09-28 2023-10-24 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防出板感应装置
CN112106457A (zh) * 2018-06-08 2020-12-18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2106457B (zh) * 2018-06-08 2022-04-26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08848664A (zh) * 2018-08-21 2018-11-20 安徽广晟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贴片机的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1144B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1144B (zh) 电路板传送系统以及电路板传送方法
RU256397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 чипа к печатной проводящ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CN101036422B (zh) 长条薄膜电路基板、其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KR100626898B1 (ko) 라미네이트 방법
CN102560494B (zh) 蚀刻装置及蚀刻方法
CN102453915B (zh) 蚀刻装置及使用该蚀刻装置蚀刻基板的方法
CN100579333C (zh) 电路基板用部件、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路基板的制造装置
CN102947013B (zh) 用于在移动基板上提供瞬态热分布处理的装置
CN103731993A (zh) 一种单面柔性线路板加工方法
JPH11161760A (ja) 薄型電子回路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US20090098478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CN102215642A (zh) 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CN101460012B (zh) 立体电路板的形成装置及形成方法
WO2020251334A1 (ko) 무선충전용 송수신 안테나와 그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JPH10166770A (ja) 非接触型icカ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86125B (zh) 電路板傳送系統以及電路板傳送方法
KR20110119891A (ko) 진공 라미네이터
CN105599308B (zh) 3d打印机机头内挤料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CN213368228U (zh) 薄膜处理系统
CN101636041B (zh) 基板表面平坦化系统及基板表面平坦化方法
JP4127231B2 (ja) 半導体装置用テープ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エッチング処理装置
KR100764204B1 (ko) 동박적층필름의 라미네이팅 장치
KR102512387B1 (ko) 하이브리드형 무선충전용 수신안테나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08267580A (ja) ドライフィルムのラミネート方法
TW201034539A (en) Position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3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Town, Fuyong Tong tail Industrial Zone, factory building, building 5, floor, 1

Co-patentee after: Zhen Di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FUKU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3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Town, Fuyong Tong tail Industrial Zone, factory building, building 5, floor, 1

Co-patentee before: Hongshe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FUKU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QICHUANGME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KUI PRECISION ASSEMBLY (SHENZHE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014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014

Owner nam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QICHUANGMEI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014

Owner name: ZHENG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STATE GRID HENAN EL

Effective date: 201410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100031 XICHENG, BEIJING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103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14

Address after: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 ZHENGZHOU POWER SUPPLY Co.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ZHONGCHUANG HUIDA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Che Kung Temple Tairan nine road Haisong building B block 1205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chuangmei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14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Che Kung Temple Tairan nine road Haisong building B block 1205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Qichuangm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3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Town, Fuyong Tong tail Industrial Zone, factory building, building 5, floor, 1

Patentee before: FUKU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n Ding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