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0372A -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显示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显示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0372A
CN101540372A CN200810184113A CN200810184113A CN101540372A CN 101540372 A CN101540372 A CN 101540372A CN 200810184113 A CN200810184113 A CN 200810184113A CN 200810184113 A CN200810184113 A CN 200810184113A CN 101540372 A CN101540372 A CN 101540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derivative
laye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x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4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0372B (zh
Inventor
广瀬英一
堀场幸治
阿形岳
佐藤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0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0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0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0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51Co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显示介质。为提供一种发光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寿命长且易于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构成一对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和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所述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介质。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显示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使用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介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因其为具有高可视性和耐冲击性的自发光全固态元件而有望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尽管主要和广泛使用的是采用无机荧光材料的元件等,但是它们的运行需要50Hz~1000Hz的200V以上的交流电压。对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研究最初开始于使用蒽等的单晶,但是膜厚度近1mm,并且需要100V以上的驱动电压。随后,开发了通过汽相沉积法形成的薄膜(参见Thin Solid Films,1982,第94卷,171页)。
这些元件的发光是由于下述现象之故:电子从一个电极注入,而空穴从另一个电极注入,由此元件中的荧光材料被激发到高能级,当被激发的荧光材料回到基态时,多余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然而,这些元件仍然不能用于实际的产品。
近年来,已经研究和开发了由聚合物材料而非低分子量化合物构成的电致发光元件。这些电致发光元件的实例包括如聚(对苯撑亚乙烯基)等导电性聚合物元件(参见日本特开平10-92576号公报;和Nature,1992,357卷,477页)、由在聚磷腈侧链中具有三苯基胺的聚合物构成的元件(参见第42届高分子讨论会预稿集20J21,1993)和在空穴输送性聚乙烯基咔唑中混入电子输送材料和荧光染料而构成的元件(参见第38届应用物理学关系连合讲演会预稿集(Proceedings of the 38th Meeting of the Japan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1991,31p-G-12)。
作为易于制造、具有足够的亮度和良好的耐久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已经公开有这样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括由空穴输送性聚酯制成的有机化合物层,所述聚酯由包含选自特定胺结构的至少一种结构作为一部分结构的重复单元构成(参见日本特开2002-43066号公报)。
为简化制造、改善加工性、获得合适的大面积和降低成本,所述元件优选通过涂布法制造。已经公开了可以通过流延法获得元件(参见第50届应用物理学会学术讲演预稿集,29p-ZP-5,1989;和第51届应用物理学会学术讲演预稿集,28a-PB-7,1990)。对于由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成膜,一般使用聚乙烯基咔唑。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构成一对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和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式(I-1)和式(I-2)中,A1表示选自由式(II-1)和式(II-2)表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R1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一价直链烃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一价支化烃基或羟基;Y1表示二价醇残基;Z1表示二价羧酸残基;m表示1~5的整数;p表示5~5000的整数;B和B’代表由-O-(Y1-O)m-H或-O-(Y1-O)m-CO-Z1-CO-OR2表示的基团(其中,R2表示氢原子、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
Figure A20081018411300111
式(II-1)和式(II-2)中,Ar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一价芳香族杂环基;j表示0或1;T表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二价直链烃基或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价支化烃基;X表示由下式(III)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112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层结构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2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层结构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3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层结构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4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层结构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意图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包括该元件的显示介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比由聚乙烯基咔唑构成的其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更长的寿命。
解决问题
以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问题通过下述的本发明得以解决。更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第一方案的发明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构成一对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和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Figure A20081018411300121
式(I-1)和式(I-2)中,A1表示选自由式(II-1)和式(II-2)表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R1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一价直链烃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一价支化烃基或羟基;Y1表示二价醇残基;Z1表示二价羧酸残基;m表示1~5的整数;p表示5~5000的整数;B和B’代表由-O-(Y1-O)m-H或-O-(Y1-O)m-CO-Z1-CO-OR2表示的基团(其中,R2表示氢原子、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
Figure A20081018411300131
式(II-1)和式(II-2)中,Ar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多环芳烃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一价芳香族杂环基;j表示0或1;T表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二价直链烃基或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价支化烃基;X表示由下式(III)表示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包括发光层和选自由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并且其中选自由所述发光层、所述电子输送层和所述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包含由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包括发光层和选自由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并且其中选自由所述发光层、所述空穴输送层和所述空穴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包括:发光层;选自由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和选自由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并且其中选自由所述发光层、所述空穴输送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电子输送层和所述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仅包括具有电荷输送性质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Ar是苯基,Y1和Z1选自由下式(IV-1)~(IV-6)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141
式(IV-1)~(IV-6)中,R3和R4各自代表氢原子、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卤素原子;a~c各自独立地表示1~10的整数;e表示0~2的整数;d和f各自表示整数0或1;V代表由下式(V-1)~(V-12)中任一式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151
式(V-1)、(V-10)、(V-11)和(V-12)中,g表示1~20的整数,h表示0~10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还包含与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不同的空穴输送材料或电子输送材料。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七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空穴输送材料是选自由四苯二胺衍生物、三苯基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茋衍生物、螺芴衍生物、芳基腙衍生物和卟啉类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并且所述电子输送材料是选自由噁二唑衍生物、硝基取代的芴酮衍生物、联苯醌衍生物、噻喃二氧化物衍生物、噻咯(silole)衍生物、有机金属螯合物、多核或稠合芳环化合物、苝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和亚芴基甲烷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二或第四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电子注入层包含金属或金属氟化物和/或金属氧化物。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三或第四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层包含选自由三苯基胺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酞菁衍生物、阴丹士林衍生物和聚亚烷基二氧噻吩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发明是如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有机化合物层还包含与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不同的发光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案的发明是如第十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化合物是选自由有机金属螯合物、多核或稠合芳环化合物、苝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噻咯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噻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聚对苯撑衍生物、聚对苯撑亚乙烯基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和聚乙炔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案的发明是如第十一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还掺杂有与所述发光化合物不同的染料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案的发明是如第十三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染料化合物是选自由香豆素衍生物、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4-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衍生物、喹吖啶酮衍生物、普尔里米酮(perimidone)衍生物、苯并吡喃衍生物、若丹明衍生物、苯并噻吨衍生物、红荧烯衍生物、卟啉衍生物和金属络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案的本发明是如第十四方案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金属络合物包含选自由钌、铑、钯、银、铼、锇、铱、铂和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方案的发明是一种显示介质,所述显示介质包括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驱动所述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单元,所述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矩阵状或线段状排列,并且每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均包括一对透明或半透明的电极和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层,所述有机化合物层由至少一层构成,所述有机化合物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至少一种第一方案中记载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可称为“有机EL元件”)包括构成一对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和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Figure A20081018411300171
式(I-1)和式(I-2)中,A1表示选自由式(II-1)和式(II-2)表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R1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一价直链烃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一价支化烃基或羟基。Y1表示二价醇残基,Z1表示二价羧酸残基,m表示1~5的整数,优选为整数1,p表示5~5000的整数。B和B’代表由-O-(Y1-O)m-H或-O-(Y1-O)m-CO-Z1-CO-OR2表示的基团(其中,Y1、Z1和m表示的基团与上述相同,R2表示氢原子、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
Y1(二价醇残基)和Z1(二价羧酸残基)通过例如由下式(VI-1)和(V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单体利用例如以下描述的方法进行聚合而形成。
式(II-1)和式(II-2)中,Ar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多环芳烃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一价芳香族杂环基,j表示整数0或1,优选为整数1,T表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二价直链烃基或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价支化烃基;X表示由式(III)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182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聚酯在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与亚苯基连接的噻唑环,其降低了电离势,并有助于从电极注入电荷。另外,聚酯结构改善了与基板的密着性从而有助于电荷注入。特别是,包含噻唑环的聚酯结构显示出在溶剂或树脂中良好的溶解性和相容性。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层含有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的有机化合物层,从而可提供足够的亮度、高发光效率和长寿命。另外,使用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使得能够增大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面积并使其易于制造。
当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具有下述结构时,其具有空穴输送性或电子输送性,因此根据目的可用于制造诸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或电子输送层等任何层。另外,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聚酯具有相对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输送性聚酯”指的是经由载流子显示出导电性的p型或n型半导体聚酯。
(电荷输送性聚酯)
以下进一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聚酯。首先,描述电荷输送性聚酯的特征结构,即式(I-1)和式(I-2)中的A1结构。
式(II-1)和式(II-2)中,Ar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一价芳香族杂环基。式(II-1)和式(II-2)中,两个Ar可以相同或彼此不同,从制造的容易性考虑时优选为相同。
构成被选作用于式(II-1)和式(II-2)中的Ar的结构的多核芳烃基或稠合芳烃基的芳环的个数可优选为2~5,不过在稠合芳烃基中,芳环的个数可优选为2~4。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于术语“多核芳烃”和“稠合芳烃”的具体定义在下面给出。
即,“多核芳烃”是包含两个以上的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所组成的芳环并且所述芳环通过碳碳键相互键合的烃。其具体实例包括联苯和三联苯。
“稠合芳烃”是下述烃类化合物,所述烃类化合物具有两个以上的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芳环,其中存在由芳环共享的一对相互键合的邻接碳原子。其具体实例包括萘、蒽、芘、菲、苝和芴。
被选作式(II-1)和式(II-2)中的Ar的结构的“芳香族杂环”表示除了碳和氢之外还包含一种以上其他元素的芳环。该杂环中,构成其环骨架的原子数(Nr)可为5和6中至少之一。环骨架中除碳之外的其他原子(杂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硫原子、氮原子或氧原子等可优选用作所述芳香族杂环中的杂原子。所述环骨架可包含两种以上的杂原子和/或两个以上的杂原子。特别是,噻吩、吡咯、呋喃或通过用氮原子置换任意上述化合物的3位或4位处的碳原子而获得的杂环可用作具有五元环结构的杂环,吡啶可用作具有六元环结构的杂环。
芳香族杂环的范围包括具有芳环取代基的杂环和具有杂环取代基的芳环。杂环和芳环可包括如上所述的杂环和芳环。它们中的每一种可以整体共轭也可以部分共轭,不过从电荷输送性质和发光效率的观点来看,优选整体共轭。
可以在被选择作为式(II-1)和式(II-2)中的Ar的结构的苯基、多核芳烃基、稠合芳烃基或芳香族杂环基上取代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和卤原子。烷基可以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基团,例如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烷氧基可以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基团,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异丙氧基。芳基可以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基团,例如苯基或甲苯基。芳烷基可以为具有7~20个碳原子的基团,例如苄基或苯乙基。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烷基、芳基和芳烷基,且其具体例如以上所述。
式(II-1)和式(II-2)中,T表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二价直链烃基或者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价支化烃基,并且可以选自具有2~6个碳原子的二价直链烃基或者具有3~7个碳原子的二价支化烃基。在这些基团中,特别优选下述二价烃基。
-CH=CH-,-CH=CH-CH=CH-,-CH2-CH=C=CH-,-C≡C-
-CH2-,-(CH2)2-,-(CH2)3-,-(CH2)4-,-(CH2)5-,-(CH2)6-
选自由以上式(II-1)和式(II-2)表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是由式(I-1)和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中的A1
由式(I-1)和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中的多个A1可具有相同结构或不同结构。
式(I-1)和式(I-2)(包括B和B’)中,Y1表示二价醇残基,Z1表示二价羧酸残基。Y1和Z1的具体实例包括由下式(IV-1)~(IV-6)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221
式(IV-1)~(IV-6)中,R3和R4各自代表氢原子、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卤素原子,a、b和c各自独立地分别表示1~10的整数,e表示0~2的整数,d或f各自表示0或1,V代表由下式(V-1)~(V-12)中任一式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222
式(V-1)、(V-10)、(V-11)和(V-12)中,g分别表示1~20的整数,h表示0~10的整数。
式(I-1)和式(I-2)中,m表示1~6的整数;p表示5~5000的整数,并优选为10~1000的整数。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的重均分子量Mw可优选为5000~300000,特别优选为10000~150000。重均分子量Mw可通过下述方法确定。即,制备1.0重量%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的THF溶液,然后在使用苯乙烯聚合物作为标准样品的情况下使用差示折光计(RI)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此溶液,从而测得重均分子量Mw。
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300℃,更优选为90℃~250℃。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按以下方式测定的: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用α-氧化铝(α-Al2O3)作为参比,通过将样品加热升温直到其变为橡胶状,然后将其在液氮中快速冷却,再以10℃/min的升温速率对其加热,在此期间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
式(I-1)和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可通过例如由下式(VI-1)和(V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单体利用例如在《实验化学讲座》(第4版,28卷,日本化学会编著,丸善,1992)中记载的公知方法进行聚合而合成。
Figure A20081018411300231
式(VI-1)和式(VI-2)中,Ar、X、T和j与式(II-1)和式(II-2)中的Ar、X、T和j相同。A’表示羟基、卤素原子或-O-R5(R5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
由式(VI-1)表示的结构的具体实例列于表1~5中。各表中,关于以化合物编号表示的电荷输送性单体的具体实例,例如,以编号5表示的具体实例是指“单体化合物(5)”。
表1
Figure A20081018411300241
*St=结构,*B.P.=键合位置。
表2
Figure A20081018411300251
*St=结构,*B.P.=键合位置。
表3
Figure A20081018411300261
*St=结构,*B.P.=键合位置。
表4
Figure A20081018411300271
*St=结构,*B.P.=键合位置。
表5
Figure A20081018411300281
*St=结构,*B.P.=键合位置。
由式(VI-2)表示的结构的具体实例列于表6~8中。
表6
Figure A20081018411300291
*St=结构,*B.P.=键合位置。
表7
Figure A20081018411300301
*St=结构,*B.P.=键合位置。
表8
Figure A20081018411300311
*St=结构,*B.P.=键合位置。
其中,首先描述由式(VI-1)和式(V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单体的合成方法。电荷输送性单体的合成方法的一个例子如下所述,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方法。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单体如下合成:通过例如在铜催化剂的存在下的偶联反应形成由下式(VII)表示的三芳基胺,然后用例如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或N-氯代琥珀酰亚胺(NCS)进行卤化,以形成由下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随后在镍催化剂的存在下经历自偶联反应从而得到电荷输送性单体。
Figure A20081018411300321
式(VII)中,Ar与上述的Ar相同,X’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一价芳基,或者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含有一个以上噻唑环的二价芳基,R6表示氢原子、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n表示0~5的整数。
Figure A20081018411300322
式(VIII)中,Ar、X’和R6与上述相同,G’表示溴原子或氯原子,n表示0~5的整数。
在溶剂中,在式(VIII)的化合物与镍络合物、三苯基膦及锌之间进行自偶联反应。当要引入化合物中的卤素原子是氯原子时,卤素原子可以通过卤化反应引入,然后在铜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偶联反应形成三芳基胺骨架。
在该反应中,所述镍络合物例如可以是氯化镍、溴化镍或乙酸镍,其用量相对于1当量的由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为0.001当量~3当量,优选0.1当量~2当量。优选的是该反应在诸如锌等还原剂的存在下进行,还原剂的用量相对于1当量的由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为0.001当量~3当量,优选0.1当量~2当量。
三苯基膦的用量相对于1当量的由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为0.5当量~3当量,优选0.7当量~2当量。
反应用溶剂优选例如是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四氢呋喃(THF)、二甲氧基乙烷(DME)或N-甲基吡咯烷酮(NMP)。所述溶剂的用量相对于1当量的由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为0.1当量~10当量,优选2当量~5当量。该反应在诸如氮气或氩气等惰性氛围中,于0℃~100℃的温度(优选在室温(25℃以下,下同)至50℃的温度范围内),在高效搅拌下进行。
反应终止后,将反应溶液倒入水中,并充分搅拌混合物,当反应产物为结晶时,通过抽滤收集粗产物。当反应产物为油状时,通过用诸如乙酸乙酯或甲苯等适宜的溶剂进行萃取可获得粗产物。将由此得到的粗产物用硅胶、氧化铝、活性粘土或活性炭等进行柱色谱而纯化,或者通过在溶液中加入这样的吸附剂并吸附不需要的成分而纯化。反应产物为结晶时,通过使用诸如己烷、甲醇、丙酮、乙醇、乙酸乙酯或甲苯等适宜溶剂进行重结晶而进一步纯化。
如上获得的由式(VI-1)和式(V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单体通过公知方法聚合,从而得到由式(I-1)和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具体而言,优选的是,例如通过下述合成法将任意分子引入电荷输送性单体的末端。
[1]A’是羟基
A’是羟基时,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单体与等当量(摩尔比)的由HO-(Y1-O)m-H表示的二元醇聚合。Y1和m与式(I-1)和(I-2)中的Y1和m相同。
所述酸催化剂可以为用于酯化反应的常用催化剂,例如硫酸、甲苯磺酸或三氟乙酸,其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单体为1/10,000重量份~1/10重量份,优选为1/1,000重量份~1/50重量份。为除去合成时生成的水,所述溶剂优选可与水共沸。有效溶剂的实例包括甲苯、氯苯和1-氯萘,其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单体为1重量份~100重量份,优选为2重量份~50重量份。反应可在任意温度下进行,优选在溶剂的沸点进行,由此除去聚合时生成的水。反应完成后,当不使用溶剂时,将产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当使用溶剂时,将反应溶液滴入诸如甲醇或乙醇等醇类或者诸如丙酮等对聚合物溶解较差的不良溶剂中以使聚合物析出。分离聚合物,用水或有机溶剂充分洗涤,然后干燥。必要时,可以重复进行再沉淀处理,其包括将聚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其滴入不良溶剂以使聚合物析出。所述再沉淀处理优选在使用例如机械搅拌器的高效搅拌下进行。再沉淀处理时用于溶解聚合物的溶剂的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聚合物为1重量份~100重量份,优选为2重量份~50重量份。不良溶剂的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聚合物为1重量份~1000重量份,优选为10重量份~500重量份。
[2]A’是卤素
A’是卤素原子时,在诸如吡啶或三乙胺等有机碱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单体与等当量(摩尔比)的由HO-(Y1-O)m-H表示的二元醇聚合。Y1和m与式(I-1)和(I-2)中的Y1和m相同。
所述有机碱催化剂的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单体为1重量份~10重量份,优选为2重量份~5重量份。有效溶剂的实例包括二氯甲烷、四氢呋喃(THF)、甲苯、氯苯和1-氯萘,所述溶剂的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单体为1重量份~100重量份,优选为2重量份~50重量份。反应温度可任意设定。聚合后,再沉淀和纯化以与上述[1]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当使用诸如双酚等高酸性二元醇时,可以使用界面聚合法。也就是说,将水加入二元醇中,将等当量(质量比)的碱溶解于其中,在强力搅拌下加入与二元醇等当量的单体溶液以进行聚合。此时,水的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二元醇为1重量份~1000重量份,优选为2重量份~500重量份。用于溶解单体的有效溶剂的实例包括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甲苯、氯苯和1-氯萘。反应温度可任意设定。为促进反应,使用诸如铵盐或锍盐等相转移催化剂是有效的。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单体为0.1重量份~10重量份,优选为0.2重量份~5重量份。
[3]A’是-O-R5
A’是-O-R5时,将过量的由HO-(Y1-O)m-H表示的二元醇加入到单体中,在作为催化剂的诸如硫酸或磷酸等无机酸、烷醇钛、钙或钴的乙酸盐或碳酸盐、或氧化锌或其他氧化物的存在下加热从而通过酯交换而完成合成。Y1和m与式(I-1)和(I-2)中的Y1和m相同。
二元醇的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单体为2重量份~100重量份,优选为3重量份~50重量份。催化剂的用量相对于1重量份的单体为1/1,000重量份~1重量份,优选为1/100重量份~1/2重量份。反应在200℃~300℃的温度进行。完成从基团-O-R5至基团HO-(Y1-O)m-H的酯交换之后,反应优选在减压下进行,由此通过基团HO-(Y1-O)m-H的脱离促进聚合反应。作为选择,反应可以在可与基团HO-(Y1-O)m-H共沸的高沸点溶剂(例如1-氯萘)中同时在减压下通过共沸蒸馏除去基团HO-(Y1-O)m-H的情况下进行。
更具体而言,由式(I-1)和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如下合成。在[1]~[3]的各情况中,加入过量的二元醇以引发反应,由此形成由以下式(IX-1)或式(IX-2)表示的化合物。随后,所述化合物用作单体并根据[2]中描述的方法与例如二元羧酸或二元酰卤反应,由此得到聚合物。
Figure A20081018411300361
式(IX-1)和式(IX-2)中,Ar、X、T和j与式(II-1)和式(II-2)中的Ar、X、T和j相同,Y1和m与式(I-1)和式(I-2)中的Y1和m相同。
在[1]~[3]的合成法中,方法[1]特别优选用于合成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由式(I-1)和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具体实例列于表9和10中,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聚酯并不限于这些具体实例。在下列表中,单体部分的A1栏中所列的编号对应于由式(II-1)和式(II-2)表示的结构的具体实例的编号(列于表1~8中的电荷输送性单体的编号)。当Z1部分是“-”时,化合物表示由式(I-1)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具体实例,其他的表示由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具体实例。
下表中,关于以化合物编号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具体实例,例如,以编号15表示的具体实例是指“示例性化合物(15)”。
表9
Figure A20081018411300371
表10
Figure A20081018411300381
下面将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结构。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层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其符合以下条件即可:其包括-一对电极,其中至少一个电极为透明或半透明的,以及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一层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层,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上述电荷输送性聚酯。
对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其有机化合物层的数目为1的情况下,有机化合物层指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且此发光层含有上述电荷输送性聚酯。在具有多层有机层的情况中(即在各层具有不同功能的功能分离型的情况中),所述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发光层,并且此发光层可以为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在这种情况中,包含发光层或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以及一层以上的其他层的层结构的具体实例包括下述(1)~(3):
(1)具有发光层和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层结构。
(2)具有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发光层和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层结构。
(3)具有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和发光层的层结构。
在层结构(1)~(3)中,除了发光层(或者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以外的其他层具有作为电荷输送层或电荷注入层的功能。在层结构(1)~(3)的任一种中,均存在含有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发光层、空穴输送层、空穴注入层、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可以还含有除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以外的电荷输送性化合物(空穴输送材料、电子输送材料)。在后文中将对此电荷输送性化合物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
参照附图,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并非局限于此。
图1~4是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层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1、2和3显示了包括多层有机化合物层的实例,图4显示了包括一层有机化合物层的实例。在图1~图4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
图1中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在透明绝缘体基板1上依次层积的透明电极2、发光层4、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和背面电极7,并且对应于层结构(1)。不过,在附图标记5所示的层由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情况中,该电子输送层、该电子注入层和背面电极7依次层积在发光层4的背面电极7这一侧。
图2中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在透明绝缘体基板1上依次层积的透明电极2、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3、发光层4、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和背面电极7,并且对应于层结构(2)。不过,在附图标记3所示的层由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组成的情况中,该空穴输送层、该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4依次层积在透明电极2的背面电极7这一侧。在附图标记5所示的层由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情况中,该电子输送层、该电子注入层和背面电极7依次层积在发光层4的背面电极7这一侧。
图3中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在透明绝缘体基板1上依次层积的透明电极2、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3、发光层4和背面电极7,并且对应于层结构(3)。不过,在附图标记3所示的层由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组成的情况中,该空穴输送层、该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4依次层积在透明电极2的背面电极7这一侧。
图4中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0具有在透明绝缘体基板1上依次层积的透明电极2、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6和背面电极7。
可以采用例如顶发射结构、阳极和阴极均使用透明电极的透射结构,在此情况中,该结构可以为选自图1~4中所示层结构中的多层结构堆叠的结构。
下面,给出更具体的说明。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聚酯根据包含其所在的有机化合物层的预定功能可具有空穴输送性或电子输送性。
例如,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1中所示的层结构时,电荷输送性聚酯可包含在发光层4或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中,它们充当发光层4和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的作用。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2中所示的层结构时,电荷输送性聚酯可包含在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3、发光层4、或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中,它们充当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3、发光层4、或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的作用。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3中所示的层结构时,电荷输送性聚酯可包含在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3或发光层4中,它们充当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3和发光层4的作用。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4中所示的层结构时,电荷输送性聚酯可包含在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6中,其充当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6的作用。
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1~4中任一图所述的层结构时,透明绝缘体基板1优选为透明的,以便使发光得以射出,其可以为玻璃或塑料膜但并不限于此。术语“透明”是指在可见区域内的光的透过率为70%以上。透过率优选为85%以上。下面采用相同定义。
基本上类似于透明绝缘体基板,透明电极2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的,以便使发光得以射出,并且优选具有4eV以上的功函数,以便于进行空穴注入。术语“半透明”指在可见区域内的光的透过率为10%以上。透过率优选为75%以上。下面采用相同定义。
透明电极2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锡(NESA)、氧化铟和氧化锌等氧化膜,以及蒸镀或溅射的金、铂和钯。此电极的薄层电阻优选尽可能地低,优选为几百Ω/□以下,更优选为100Ω/□以下。与透明绝缘体基板基本相同,在可见区域内,透明电极2的光的透过率为10%以上,且优选为75%以上。
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1~3中任一图所述的层结构时,电子输送层或空穴输送层可仅仅由根据计划用途而具有合适的功能(例如,电子输送性或空穴输送性)的电荷输送性聚酯构成。作为选择,例如,为调整空穴迁移率,可以将除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以外的空穴输送材料以相对于构成该层的全部材料的0.1重量%~50重量%的比例添加至该层中。
空穴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四苯二胺衍生物、三苯基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茋衍生物、螺芴类衍生物、芳基腙衍生物和卟啉类化合物。其中,优选四苯二胺衍生物、螺芴类衍生物和三苯基胺衍生物,因为其与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的相容性优异。
类似地,为了调整电子迁移率可以将电子输送材料以相对于构成该层的全部材料的0.1重量%~50重量%混合并分散至该层中。此电子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噁二唑衍生物、硝基取代的芴酮衍生物、联苯醌衍生物、噻喃二氧化物衍生物、噻咯衍生物、螯合型有机金属络合物、多核或稠合芳环化合物、苝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和亚芴基甲烷衍生物。
在需要同时控制空穴迁移率和电子迁移率的情况中,可以将空穴输送材料和电子输送材料都混合在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中。
为了改善成膜性和避免针孔,可以添加合适的树脂(聚合物)和/或添加剂。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纤维素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硅酮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聚硅烷树脂、聚噻吩和聚吡咯等导电性树脂。作为添加剂,可以使用公知的抗氧化剂、紫外吸收剂和增塑剂。
可以使用空穴注入层和/或电子注入层以改善电荷注入性。可用的空穴注入材料的实例包括三苯胺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酞菁衍生物、阴丹士林衍生物和聚亚烷基二氧噻吩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可以与路易斯酸、磺酸等混合。电子注入材料的实例包括如Li、Ca、Ba、Sr、Ag和Au等金属、如LiF和MgF2等金属氟化物,以及如MgO、Al2O3和Li2O等金属氧化物。
如果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用于除发光功能以外的其他目的,则可将发光化合物用作发光材料。作为发光材料,可以使用在固态显示高发光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发光材料可以为低分子量化合物或高分子量化合物。在此有机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情况中,其合适的实例包括螯合型有机金属络合物、多核或稠合芳环化合物、苝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噻咯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噻唑衍生物和噁二唑衍生物。在高分子量化合物的情况中,其合适的实例包括聚对苯撑衍生物、聚对苯撑亚乙烯基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和聚乙炔衍生物。合适的具体例包括但不局限于下述发光材料(X-1)~(X-17)。
Figure A20081018411300431
Figure A20081018411300441
在式(X-17)中,V表示由以上式(V-1)~(V-12)中任一式表示的基团,n和g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
为了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耐久性或发光效率,发光材料或电荷输送性聚酯可以掺杂有作为客体材料的不同于所述发光材料的染料化合物。发光层中染料化合物的掺杂率可以为相对于对象层的约0.001重量%~40重量%,优选约0.01重量%~10重量%。可用于此掺杂的染料化合物可以为对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相容性且不会妨碍发光层的良好的薄膜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所述染料化合物的优选例包括香豆素衍生物、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4-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衍生物、喹吖啶酮衍生物、普尔里米酮衍生物、苯并吡喃衍生物、若丹明衍生物、苯并噻吨衍生物、红荧烯衍生物、卟啉衍生物和诸如包含钌、铑、钯、银、铼、锇、铱、铂和金的那些络合物等金属络合物。其优选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化合物(XI-1)~(XI-6)。
Figure A20081018411300451
发光层4可仅由发光材料构成。作为选择,为进一步改善电特性和发光特性,电荷输送性聚酯可以以1重量%~50重量%的范围混合并分散在发光材料中。作为选择,除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之外的其他电荷输送材料可以以1重量%~50重量%的范围混合并分散在发光材料中。当电荷输送性聚酯具有发光特性时,它可以用作发光材料。在该情况中,为进一步改善电特性和发光特性,除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之外的其他电荷输送材料可以以1重量%~50重量%的范围混合并分散。
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4所示的层结构时,具有电荷输送特性的发光层6是由具有预定功能(空穴输送性或电子输送性)的电荷输送性聚酯和以50重量%以下的比例分散在其中的发光材料(优选为至少一种选自发光材料(X-1)~(X-17)的材料)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层。为调节注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空穴和电子之间的平衡,除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之外的其他电荷输送材料可以以10重量%~50重量%的范围分散。
当电荷输送材料用于调节电子迁移率时,电子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噁二唑衍生物、硝基取代的芴酮衍生物、联苯醌衍生物、噻喃二氧化物衍生物和亚芴基甲烷衍生物。
在图1~4中所示的每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层结构的情况中,那些可以真空沉积并对于电子注入具有较低功函数的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氟化物等,可用于背面电极7。金属的实例包括镁、铝、金、银、铟、锂、钙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氧化锂、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铟锡、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锌和氧化铟锌。金属氟化物的实例包括氟化锂、氟化镁、氟化锶、氟化钙和氟化铝。
可以在背面电极7上设置保护层,以便防止元件由于水分或氧气而劣化。保护层用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如In、Sn、Pb、Au、Cu、Ag和Al等金属、如MgO、SiO2和TiO2等金属氧化物和如聚乙烯树脂、聚脲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等树脂。如真空沉积法、溅射法、等离子聚合法、CVD法或涂布法等可以用于形成保护层。
图1~4中各自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可以通过在透明电极2上依次形成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层结构相对应的个体层而形成。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3、发光层4和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或者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6可以通过经真空汽相沉积法或者经使用涂布液的旋涂法、流延法、浸渍法或喷墨法来提供上述各材料而形成在透明电极2上,所述涂布液是通过将此材料溶解或分散在合适的有机溶剂中而获得的。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荷输送性聚酯如上所述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溶解性,因此考虑到形成各层的容易性和元件的稳定性时所述聚酯优选包含在具有图2和4中所示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
特别是,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包含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如图2中所示的结构时,该层结构可将功能分离由此改善能量效率。
选自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3、发光层4、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和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6的膜厚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001μm~5μm。这些材料(例如非共轭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分散状态可以为分子分散状态或者如微晶等颗粒状态。使用涂布液形成薄膜时,必须考虑这些材料的分散性和溶解性来选择分散溶剂,以便实现材料的分子分散状态。以颗粒态分散该材料的手段的实例包括球磨机、砂磨机、涂料摇动器、磨碎机、匀化器和超声波振动。
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1和2中所示的结构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过利用如真空沉积或溅射等在选自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5上形成背面电极7而获得。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图3和4中所示的结构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过例如利用真空沉积或溅射分别在发光层4和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发光层6上形成背面电极7而获得。
<显示介质>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介质包括以矩阵状排列和/或线段状排列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以矩阵状排列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时,可以仅将电极排列为矩阵状,或者可以将所述至少一层的有机化合物层以及电极都排列为矩阵状。当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排列为线段状时,可以仅将电极排列为线段状,或者可以将所述至少一层的有机化合物层以及电极都排列为线段状。
排列为矩阵状或线段状的所述至少一层的有机化合物层能够通过上述喷墨法容易地制得。作为驱动该显示介质(其由矩阵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构成或由线段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构成)的方法,可以使用本领域的常规公知技术。本申请意欲引用2008年3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068361号的全部内容,并要求其优先权的权益。
实施例
下面,将通过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合成>
(合成例1)
将37.5g乙酰苯胺、96.6g 4-碘代苯丙酸甲酯、57.5g碳酸钾、3.5g五水合硫酸铜和75ml正十三烷放入三颈烧瓶,在氮气流中在搅拌下在230℃加热20小时。反应完成后,向烧瓶中添加300ml乙二醇和23.4g氢氧化钾,在氮气流中将烧瓶加热回流3.5小时。之后,将烧瓶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1L的蒸馏水中,并用盐酸中和,以使晶体沉淀。随后,通过过滤收集晶体,用水洗涤。随后,将500ml甲苯添加至晶体中,并加热回流以通过共沸蒸馏除水。之后,添加450ml甲醇和3.0ml浓硫酸,在氮气流中加热回流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甲苯萃取有机层,并用蒸馏水洗涤。然后,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溶剂,用己烷重结晶,得到57.8g“中间体化合物1”。
之后,根据下列反应方案合成“中间体化合物2”。
将15.0g以上得到的“中间体化合物1”、15.5g 2-(4-溴苯甲酰基)-1,3-噻唑、12.2g碳酸钾、0.8g五水合硫酸铜和30ml邻二氯苯放入200ml烧瓶中,在氮气流中加热回流10小时。反应完成后,将烧瓶冷却至室温,并将内容物溶解在100ml甲苯中。通过过滤除去杂质,滤液通过硅胶柱色谱(甲苯/己烷=1∶1)纯化。结果得到10.5g“中间体化合物2”
Figure A20081018411300481
将10.0g上述得到的“中间体化合物2”溶解在25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并向其中添加3.4g N-氯琥珀酰亚胺(NCS),在氮气流中于室温搅拌4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溶液倒入蒸馏水中以使晶体析出。得到的晶体通过抽滤收集,并用蒸馏水洗涤,由此得到6.4g“中间体化合物2”的氯化物。
之后,在氮气流中,将1.7g无水氯化镍、14.0g三苯基膦和70ml DMF放入茄状烧瓶中,并在搅拌下加热。当反应溶液达到50℃时,加入0.9g锌(粉末),在搅拌下于50℃加热1小时。之后,加入6.0g所述氯化物,然后在搅拌下于50℃加热0.5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并倒入500ml蒸馏水中,搅拌。然后,通过抽滤收集析出的晶体,并用纯水洗涤以得到晶体。得到的晶体通过硅胶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1∶1)纯化,从而得到8.2g单体化合物(5)。
将1.0g单体化合物(5)、3.0g乙二醇和0.04g四丁氧基钛放入100ml三颈茄状烧瓶中,在氮气流中于200℃加热搅拌3小时。单体化合物(5)耗尽后,将压力降至0.5mmHg,并将烧瓶加热至230℃以使反应继续进行5小时,同时通过蒸发除去乙二醇。之后,使烧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内容物溶解在200ml的四氢呋喃中。通过经0.5μm的聚四氟乙烯(PTFE)过滤器过滤来滤出不溶物,在搅拌下将滤液滴入500ml的甲醇中以使聚合物析出。得到的聚合物通过过滤收集,用甲醇洗涤,然后干燥以获得0.8g的示例性化合物(3)。
示例性化合物(3)的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HLC-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定;重均分子量(Mw)为4.7×104(苯乙烯换算),根据单体的分子量算得的p值约为57。
由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Tg/DTA6200)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35℃。
(合成例2)
以与合成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合成中间体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3-甲基乙酰苯胺和3-碘代苯丙酸甲酯代替用于合成“中间体化合物1”的乙酰苯胺和4-碘代苯丙酸甲酯。然后对该中间体化合物进行三芳基化和氯化,使得到的氯化物进行自偶联反应以得到单体化合物(8)。
随后,使单体化合物(8)以与合成例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聚合,从而得到示例性化合物(5)。
示例性化合物(5)的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HLC-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定;重均分子量(Mw)为2.1×104(苯乙烯换算),根据单体的分子量算得的p值约为25。
由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Tg/DTA6200)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15℃。
(合成例3)
以与合成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合成中间体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叔丁基乙酰苯胺代替用于合成“中间体化合物1”的乙酰苯胺。然后对该中间体化合物进行三芳基化和氯化,使得到的氯化物进行自偶联反应以得到单体化合物(17)。
随后,使单体化合物(17)以与合成例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聚合,从而得到示例性化合物(11)。
示例性化合物(11)的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HLC-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定;重均分子量(Mw)为9.4×104(苯乙烯换算),根据单体的分子量算得的p值约为51。
由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Tg/DTA6200)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8℃。
(合成例4)
以与合成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合成中间体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溴三苯基胺和3-(4-乙酰基氨基苯基)丙酸甲酯代替用于合成“中间体化合物1”的37.5g乙酰苯胺和96.6g 4-碘代苯丙酸甲酯。然后对该中间体化合物进行三芳基化和氯化,使得到的氯化物进行自偶联反应以得到单体化合物(21)。
随后,使单体化合物(21)以与合成例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聚合,从而得到示例性化合物(13)。
示例性化合物(13)的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HLC-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定;重均分子量(Mw)为2.8×104(苯乙烯换算),根据单体的分子量算得的p值约为24。
由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Tg/DTA6200)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58℃。
(合成例5)
以与合成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合成中间体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溴联苯和3-(4-乙酰基氨基苯基)丙酸甲酯代替用于合成“中间体化合物1”的37.5g乙酰苯胺和96.6g 4-碘代苯丙酸甲酯。然后对该中间体化合物进行三芳基化和氯化,使得到的氯化物进行自偶联反应以得到单体化合物(24)。
随后,使单体化合物(24)以与合成例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聚合,从而得到示例性化合物(14)。
示例性化合物(14)的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HLC-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定;重均分子量(Mw)为3.1×104(苯乙烯换算),根据单体的分子量算得的p值约为32。
由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Tg/DTA6200)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52℃。
(合成例6)
以与合成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合成中间体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3-甲基乙酰苯胺和3-碘代联苯丙酸甲酯代替用于合成“中间体化合物1”的37.5g乙酰苯胺和96.6g 4-碘代苯丙酸甲酯。然后对该中间体化合物进行三芳基化和氯化,使得到的氯化物进行自偶联反应以得到单体化合物(57)。
随后,使单体化合物(57)以与合成例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聚合,从而得到示例性化合物(31)。
示例性化合物(31)的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HLC-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定;重均分子量(Mw)为2.8×104(苯乙烯换算),根据单体的分子量算得的p值约为28。
由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Tg/DTA6200)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53℃。
(合成例7)
以与合成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合成中间体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叔丁基乙酰苯胺和3-碘代联苯丙酸甲酯代替用于合成“中间体化合物1”的37.5g乙酰苯胺和96.6g 4-碘代苯丙酸甲酯。然后对该中间体化合物进行三芳基化和氯化,使得到的氯化物进行自偶联反应以得到单体化合物(65)。
随后,使单体化合物(65)以与合成例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聚合,从而得到示例性化合物(33)。
示例性化合物(33)的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HLC-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定;重均分子量(Mw)为2.6×104(苯乙烯换算),根据单体的分子量算得的p值约为24。
由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Tg/DTA6200)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46℃。
<电荷输送性聚酯的溶解性>
对以上得到的示例性化合物,以及以下描述的用于比较例2~4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行研究。溶解性测试在用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二氯乙烷和氯苯中,以及其他的实用上适于制造有机EL元件的溶剂中进行。溶解性测试如下进行:将5g化合物溶解在100ml溶剂中,目视观察状态并根据下列标准评价。
A:无需加热即溶解。
A~B:加热下溶解。
B:部分溶解。
结果列于表11中。
表11
Figure A20081018411300521
Figure A20081018411300531
<实施例1>
通过使用条形光掩模的光刻法将形成于透明绝缘基板上的ITO(由三容真空社制造)图案化,然后刻蚀,由此形成条形ITO电极(宽度2mm)。之后,将此ITO玻璃基板依次在中性洗涤液、超纯水、丙酮(电子工业用,由关东化学制造)和异丙醇(电子工业用,由关东化学制造)中超声处理各5分钟,由此洗净玻璃基板,然后用旋涂机干燥。制备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3)]的5重量%一氯代苯溶液,经0.1μm PTFE过滤器过滤,通过浸渍法涂布到基板上,从而形成厚度为0.050μm的薄膜作为空穴输送层。将示例性化合物(X-1)作为发光材料进行汽相沉积,以形成厚度为0.055μm的发光层。布置设有条形孔的金属掩模,然后将LiF沉积到其上以形成厚度为0.0001μm的薄膜,随后在其上沉积铝以形成厚度为0.150μm的薄膜,由此形成宽度为2mm且厚度为0.15μm的背面电极,从而使得背面电极与ITO电极相交叉。所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效面积为0.04cm2
<实施例2>
制备含有1重量份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5)]、4重量份的聚(N-乙烯基咔唑)和0.02重量份的示例性化合物(X-1)的10重量%的二氯乙烷溶液,然后通过0.1μm PTFE过滤器过滤。将上述溶液通过旋涂而涂布在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刻蚀而形成有条形ITO电极、清洗并干燥的玻璃基板上,由此形成厚度为0.15μm的薄膜。充分干燥后,布置设有条形孔的金属掩模,将LiF沉积到其上以形成厚度为0.0001μm的薄膜,随后在其上沉积铝以形成厚度为0.150μm的薄膜,从而形成宽度为2mm且厚度为0.15μm的背面电极,从而使得背面电极与ITO电极相交叉。所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效面积为0.04cm2
<实施例3>
在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刻蚀、清洗并干燥的玻璃基板上,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涂布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11)],从而形成厚度为0.050μm的空穴输送层。然后,涂布示例性化合物(X-1)和示例性化合物(XI-1)的混合物(质量比:99/1)以形成厚度为0.065μm的发光层,然后涂布示例性化合物(X-9)以形成厚度为0.030μm的电子输送层。充分干燥后,布置设有条形孔的金属掩模,将LiF沉积到其上以形成厚度为0.0001μm的薄膜,随后在其上沉积铝以形成厚度为0.150μm的薄膜,由此形成宽度为2mm且厚度为0.15μm的背面电极,从而使得背面电极与ITO电极相交叉。所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效面积为0.04cm2
<实施例4>
在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刻蚀、清洗并干燥的ITO玻璃基板上,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通过喷墨法(压电型喷墨)涂布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13)],从而形成厚度为0.050μm的空穴输送层。然后,通过旋涂来涂布含有5重量%示例性化合物(XI-5)的示例性化合物(X-16,n=8)以形成厚度为0.065μm的发光层。充分干燥后,将Ca沉积到其上以形成厚度为0.08μm的薄膜,随后在其上沉积铝以形成厚度为0.15μm的薄膜,由此形成宽度为2mm且总厚度为0.23μm的背面电极,从而使得背面电极与ITO电极相交叉。所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效面积为0.04cm2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的方式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14)]代替实施例2中使用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5)]。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的方式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31)]代替实施例3中使用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11)]。
<实施例7>
制备含有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33)]的1.5重量%的二氯乙烷溶液,经0.1μm PTFE过滤器过滤。将上述溶液通过喷墨法涂布在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刻蚀、清洗并干燥的ITO玻璃基板上,从而形成厚度为0.05μm的薄膜。随后,通过旋涂来涂布作为发光材料的含有5重量%示例性化合物(XI-5)的示例性化合物(X-16,n=8)以形成厚度为0.050μm的发光层。充分干燥后,将Ca沉积到其上以形成厚度为0.08μm的薄膜,随后在其上沉积铝以形成厚度为0.15μm的薄膜,由此形成宽度为2mm且总厚度为0.23μm的背面电极,从而使得背面电极与ITO电极相交叉。所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效面积为0.04cm2
<实施例8>
在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刻蚀、清洗并干燥的ITO玻璃基板上,涂布示例性化合物(X-16,n=8)以形成厚度为0.050μm的发光层。制备含有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11)]和0.02重量份示例性化合物(X-1)的1.0重量%甲苯溶液,经0.1μm PTFE过滤器过滤。将上述溶液通过旋涂法涂布在发光层上以形成厚度为0.020μm的电子输送层。充分干燥后,布置设有条形孔的金属掩模,将LiF沉积到其上以形成厚度为0.0001μm的薄膜,随后在其上沉积铝以形成厚度为0.150μm的薄膜,由此形成宽度为2mm且厚度为0.15μm的背面电极,从而使得背面电极与ITO电极相交叉。所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效面积为0.04cm2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制造有机EL元件,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由下式(XII)表示的化合物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3)]。
<比较例2>
制备含有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性聚合物的聚乙烯基咔唑(PVK)、0.1重量份的作为发光材料的示例性化合物(X-1)和1重量份的作为电子输送材料的化合物(X-9)的10重量%二氯乙烷溶液,经0.1μm PTFE过滤器过滤。通过浸渍将上述溶液涂布在已经通过刻蚀而形成有宽度为2mm的条形ITO电极的玻璃基板上,以形成厚度为0.15μm的空穴输送层。充分干燥后,布置设有条形孔的金属掩模,将LiF沉积到其上以形成厚度为0.0001μm的薄膜,随后在其上沉积铝以形成厚度为0.150μm的薄膜,由此形成宽度为2mm且厚度为0.15μm的背面电极,从而使得背面电极与ITO电极相交叉。所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效面积为0.04cm2
<比较例3>
制备含有2重量份的由下式(XIII)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合物、0.1重量份的作为发光材料的示例性化合物(X-1)和1重量份的作为电子输送材料的化合物(X-9)的10重量%二氯乙烷溶液,经0.1μm PTFE过滤器过滤。通过浸渍将上述溶液涂布在已经通过刻蚀而形成有宽度为2mm的条形ITO电极的玻璃基板上,以形成厚度为0.15μm的空穴输送层。充分干燥后,布置设有条形孔的金属掩模,将LiF沉积到其上以形成厚度为0.0001μm的薄膜,随后在其上沉积铝以形成厚度为0.150μm的薄膜,由此形成宽度为2mm且厚度为0.15μm的背面电极,从而使得背面电极与ITO电极相交叉。所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效面积为0.04cm2
Figure A20081018411300561
<比较例4>
以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制造有机EL元件,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由下式(XIV)表示的化合物(Tg:145℃,重均分子量:5.1×104)代替实施例1中所用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示例性化合物(3)]。
Figure A20081018411300571
在干燥的氮气气氛中对如上制得的有机EL元件施加直流电压,其ITO电极侧为正,背面电极侧为负。
基于在直流驱动系统(DC驱动)中初始亮度为1000cd/m2时的驱动电流密度来测定发光特性。假设在室温下在直流驱动系统(DC驱动)中比较例1的元件的亮度(初始亮度L0:1000cd/m2)按亮度L/初始亮度L0计变为0.5之时所经历的驱动时间为1.0,基于相对于该驱动时间的相对时间,并基于元件的亮度按亮度L/初始亮度L0计变为0.5时的电压上升(=电压/初始驱动电压),对发光寿命进行了评价。结果列于表12中。
表12
  驱动电流密度(mA/cm2)   电压上升(L/L0=0.5)   相对时间(L/L0=0.5)
  实施例1   16.5   1.10   1.98
  实施例2   18.7   1.21   1.67
  实施例3   19.5   1.15   1.65
  实施例4   17.2   1.18   1.89
  实施例5   19.2   1.22   1.68
  实施例6   17.3   1.17   1.45
  实施例7   18.9   1.23   1.21
  实施例8   18.1   1.22   1.35
  比较例1   23.4   1.32   1.00
  比较例2   20.0   1.25   1.08
  比较例3   23.1   1.25   1.15
  比较例4   19.8   1.30   1.20
表12的结果显示包含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性聚酯的实施例1~8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相对于包含常用的电荷输送性聚合物的元件来说具有更长的发光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元件比包含聚乙烯基咔唑的其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更长的元件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元件比不具有所述层结构的元件显示出更好的发光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元件比不具有所述层结构的其他元件显示出更好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元件比不具有所述层结构的其他元件具有更低的驱动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元件比不具有所述层结构的其他元件更容易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介质,所述显示介质比由包含聚乙烯基咔唑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构成的其他显示介质具有更长的寿命。
提供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非试图穷尽所有形式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用途,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具有适用于预计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改进方案的本发明。
在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在此援引加入,并达到与将各单独的出版物、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具体地、个别地指出以援引加入相同的程度。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构成一对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和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Figure A2008101841130002C1
式(I-1)和式(I-2)中,A1表示选自由式(II-1)或式(II-2)表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R1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一价直链烃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一价支化烃基或羟基;Y1表示二价醇残基;Z1表示二价羧酸残基;m表示1~5的整数;p表示5~5000的整数;B和B’代表由-O-(Y1-O)m-H或-O-(Y1-O)m-CO-Z1-CO-OR2表示的基团,其中,R2表示氢原子、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
Figure A2008101841130003C1
式(II-1)和式(II-2)中,Ar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一价芳香族杂环基;j表示0或1;T表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二价直链烃基或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价支化烃基;X表示由式(III)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03C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有机化合物层包括发光层和选自由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并且其中,
选自由所述发光层、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有机化合物层包括发光层和选自由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并且其中,
选自由所述发光层、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有机化合物层包括:
发光层;
选自由空穴输送层和空穴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和
选自由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并且其中,
选自由所述发光层、空穴输送层、空穴注入层、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仅包括具有电荷输送性质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Ar是苯基,Y1和Z1选自由式(IV-1)~(IV-6)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04C1
式(IV-1)~(IV-6)中,R3和R4各自代表氢原子、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卤素原子;a~c各自独立地表示1~10的整数;e表示0~2的整数;d和f各自表示整数0或1;V代表由式(V-1)~(V-12)中任一式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05C1
式(V-1)、(V-10)、(V-11)和(V-12)中,g表示1~20的整数,h表示0~10的整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还包含与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不同的空穴输送材料或电子输送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空穴输送材料是选自由四苯二胺衍生物、三苯基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茋衍生物、螺芴衍生物、芳基腙衍生物和卟啉类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并且
所述电子输送材料是选自由噁二唑衍生物、硝基取代的芴酮衍生物、联苯醌衍生物、噻喃二氧化物衍生物、噻咯衍生物、有机金属螯合物、多核或稠合芳环化合物、苝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和亚芴基甲烷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
9.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电子注入层包含金属、金属氟化物或金属氧化物。
10.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层包含选自由三苯基胺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酞菁衍生物、阴丹士林衍生物和聚亚烷基二氧噻吩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有机化合物层还包含与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不同的发光化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化合物是选自由有机金属螯合物、多核或稠合芳环化合物、苝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噻咯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噻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聚对苯撑衍生物、聚对苯撑亚乙烯基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和聚乙炔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化合物。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性聚酯还掺杂有与所述发光化合物不同的染料化合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染料化合物是选自由香豆素衍生物、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4-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衍生物、喹吖啶酮衍生物、普尔里米酮衍生物、苯并吡喃衍生物、若丹明衍生物、苯并噻吨衍生物、红荧烯衍生物、卟啉衍生物和金属络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金属络合物包含选自由钌、铑、钯、银、铼、锇、铱、铂和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16.一种显示介质,所述显示介质包括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驱动所述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单元,所述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矩阵状或线段状排列,并且
每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均包括一对电极,和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层,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所述有机化合物层包含至少一层,所述有机化合物层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由式(I-1)或式(I-2)表示的电荷输送性聚酯:
式(I-1)和式(I-2)中,A1表示选自由式(II-1)或式(II-2)表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R1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一价直链烃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一价支化烃基或羟基;Y1表示二价醇残基;Z1表示二价羧酸残基;m表示1~5的整数;p表示5~5000的整数;B和B’代表由-O-(Y1-O)m-H或-O-(Y1-O)m-CO-Z1-CO-OR2表示的基团,其中,R2表示氢原子、烷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
式(II-1)和式(II-2)中,Ar表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多核芳烃基、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2~10个芳环的一价稠合芳烃基或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一价芳香族杂环基;j表示0或1;T表示具有1~6个碳原子的二价直链烃基或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价支化烃基;X表示由式(III)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101841130008C1
CN2008101841136A 2008-03-17 2008-12-11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显示介质 Active CN1015403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8361A JP4518167B2 (ja) 2008-03-17 2008-03-17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媒体
JP2008-068361 2008-03-17
JP2008068361 2008-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0372A true CN101540372A (zh) 2009-09-23
CN101540372B CN101540372B (zh) 2012-02-01

Family

ID=41062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41136A Active CN101540372B (zh) 2008-03-17 2008-12-11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显示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31240A1 (zh)
JP (1) JP4518167B2 (zh)
CN (1) CN1015403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4185A (zh) * 2010-09-28 2013-06-1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有机磷光体的发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4645B2 (en) * 2011-01-21 2014-03-04 Fuji Xerox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medium
JP5741317B2 (ja) * 2011-08-18 2015-07-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09011D0 (en) * 1989-04-20 1989-06-07 Friend Richard H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4627822B2 (ja) * 1999-06-23 2011-02-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US6893743B2 (en) * 2000-10-04 2005-05-17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4160355B2 (ja) * 2002-09-30 2008-10-01 株式会社東芝 有機el素子
JP4306357B2 (ja) * 2003-07-22 2009-07-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正孔輸送性高分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7335696A (ja) * 2006-06-16 2007-12-27 Fuji Xerox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媒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4185A (zh) * 2010-09-28 2013-06-1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有机磷光体的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0372B (zh) 2012-02-01
JP4518167B2 (ja) 2010-08-04
US20090231240A1 (en) 2009-09-17
JP2009224607A (ja)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5270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JP4605235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表示媒体
KR100858455B1 (ko) 신규한 티오펜 함유 화합물 및 티오펜 함유 화합물 중합체,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화상 표시 매체
JP4883032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媒体
CN101540372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显示介质
JP2003007470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9064882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946235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媒体
JP5526521B2 (ja) カルバゾール化合物、カルバゾリル基含有ポリエステル、塗膜用組成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媒体
JP2007220904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媒体
CN101282604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JP4935172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媒体
JP5724731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媒体
JP2007335696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媒体
JP5130770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媒体
JP2009064918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4882524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媒体
JP2008160023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4882629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媒体
JP2011049383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媒体
JP5655588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媒体
JP4815830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媒体
JP2008004637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7317966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媒体
JP2007123440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